自觉的选择浅议中国当代艺术和后现代主义

合集下载

当代中国文学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探究

当代中国文学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探究

当代中国文学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探究从20世纪初,中国文学就在现代性的浪潮中不断前进着。

而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的思潮也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中国文学中,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关系仍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是两个相对的概念,现代性是指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人类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变化。

而后现代性则是对现代性的一种反思和批评,强调种种现代化的弊端和问题。

在当代中国文学中,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较量,在不同层面和领域都存在着明显的痕迹。

首先,在小说创作方面,尤其是随着新生代作家的崛起,许多新作品逐渐呈现出明显的现代性特征。

例如,在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中,通过以“禁忌”为线索,引人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的两个重要历史阶段中的普通百姓的生活和遭遇,全面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中人与社会、人与命运的关系,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波及和影响也逐渐在当代小说领域中得到了体现。

蒋方舟的小说《白夜行》在探寻同性恋、恋童等问题的同时,还展现出她对于现代化背景下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的怀疑和批判。

这种批判意识不仅体现在故事情节上,还表现在对小说形式的探索上。

王安忆的《长恨歌》则是更明显的一种后现代主义特征的体现,她反复地使用着文本互引、自反性、叙事游戏等手法,让读者置身于一个摇摆不定、变幻不止的提醒,重新思考历史和现代的关系。

其次,在诗歌领域,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对比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近年来,在中国诗坛,后现代主义在诗歌创作中的影响日益显现。

例如,臧棣在其诗集《墨香图》中透过繁复的文本组合实现了对文字和符号的反思,靠着语言的滑移、句法和语法的捏合、找字玩科技等技巧,使诗歌在语言上达成动态的意义建构和视觉化效果。

还有具有象征主义色彩的李志民、以文字与图像的交互为特色的温卫东等人,都在各自的诗歌创作中发掘和解构现代性的“真实性”。

不过,在后现代思潮大规模涌入后,部分诗歌创作也出现了轻视纯粹美学的危险趋势。

高中美术中的当代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高中美术中的当代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反权威
代表人物:安 迪·沃霍尔、杜 尚、博伊斯等
影响:对艺术 创作、批评和 欣赏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成 为当代艺术的 重要组成部分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流派与风格
波普艺术:通过复制和拼贴的方式, 将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融入艺术创 作中。
表演艺术:将行为、舞蹈、音乐等 元素融入作品中,强调观众的参与 和体验。
后现代主义艺术对当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当代艺术家在创作上的创新和突 破。
当代艺术与后现代主义艺术都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生存状态,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当代艺术与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启示在于,它们提醒我们保持对艺术的开放态度,不断探 索新的表现形式和观念。
PART FIVE
高中美术中的当 代艺术与后现代 主义
创作
两者都试图打 破传统艺术观
念和形式
当代艺术与后 现代主义艺术 在某些方面存 在交叉和融合
后现代主义艺 术对当代艺术 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当代艺术与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区别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创作风格:当代艺术强调个性与创新,后现代主义艺术则注重对传统和 现代主义的反叛和颠覆。
表现手法:当代艺术运用多种媒介和技法,后现代主义艺术则注重对传 统绘画技法的回归和拓展。
高中美术中当代艺术与后现代主义的教学意义与价值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和文化理能力
为未来的艺术发展和创新提供 基础和支持
PART SIX
当代艺术与后现 代主义的实践应 用
当代艺术在实践中的应用
当代艺术在商业设计中的应用
当代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添加 标题
特点:后现代主义艺术作品通常采用混合媒介、拼贴、复制和挪用等手法,打破传统艺术边界,强 调观念、意义和语境的传达。同时,后现代主义艺术也关注社会、文化和政治问题,通过作品表达 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反思。

文学思潮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对比研究

文学思潮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对比研究

文学思潮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对比研究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是文学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思潮,它们影响了当代文学的创作与发展。

本文将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它们的特点、发展背景以及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现代主义的特点与发展背景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其特点主要包括:1. 破碎性与流散性:现代主义文学摒弃了传统叙事结构和线性思维方式,采用碎片化的叙述手法,使故事情节分散、交错,以反映人类认知和感知的断裂状态。

2. 内省性与自我意识:现代主义文学注重人的内心体验和心理描写,通过探索个体内心世界,展现人类的恐惧、焦虑和困惑。

3. 对现实的质疑与批判:现代主义文学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揭示社会的虚伪和不公,并试图寻找一种新的理想社会。

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与20世纪初社会的巨大变革有着密切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创伤,资本主义的崩溃和科技进步也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正是对这种新时代背景下的思考和反应。

二、后现代主义的特点与发展背景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其特点主要包括:1. 语言的多样性与游戏性:后现代主义文学追求以多元的语言表达形式来呈现作品,探索文字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语言的游戏性来破解和颠覆规则与结构。

2. 消解真实与虚构的界限:后现代主义文学模糊了现实与虚构之间的边界,强调主观性和相对性,挑战读者的真实感知与认知能力。

3. 高度自省的艺术:后现代主义文学反思自身的创作和文化价值,对权威和主流意识形态进行质疑,强调文学作品的自我意义和自我价值。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后工业化社会的出现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有关。

在信息泛滥和资源过剩的时代,人们的身份认同和文化价值开始多元化,后现代主义文学则成为一种对传统观念和文化规范的反叛与拷问。

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对比研究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都是对传统观念和创作方式的反叛和突破,它们在语言形式、艺术理念和文化意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浅析现代主义艺术和后现代主义艺术

浅析现代主义艺术和后现代主义艺术

相 比, 现代 明确 两者 都为人 类社 会的发 展起 到 了积极地 推动 作用 。 后 关 键 词 : 代 主 义 艺 术 : 现 代 主 义 艺 术 现 后 中 图 分 类 号 :O O J— 2 文献标 识码 : A
各种现 代主 义艺 术风 格 的产 生和 发展 ,其 实都 是 有其 特定 的历 史背景 , 受到社会 环境 的影 响。单凭 自 己的肉 眼去欣 赏 以及 这些 作品 , 只是 一种 感官 上的感 觉 , 是 一种 对 客观 事物 可能 仅仅 的直接反映, 还没能到达感知的程度 , 也就是形成一种对客观事 物的 整体反 映 。和现代 主 义艺术 、 现代 主 义艺 术 接触 后 , 后 个人 认 为无论是 走 哪派路 线 的艺术 思想 在历 史 的 串联 中都有 其产 生 的必 然性和 关联 性。 即使现 在将 后 现代 主义 艺术 视 为现 代 主义 艺术 的对立面 来看 , 这种 矛盾着 的关 系也是一 种联 系。 谈及现代主义艺术 , 脑海中立刻出现 了这些事物 : 莫奈的著 名作品{ l 日出》 E象. i 中模糊但又似乎清晰的太阳; 凡高的《 星空》 、 《 向日葵》 的具象美; 毕加索的《 亚威农少女》 《 、镜前少女》 《 、格尔
尼卡》《 ;记忆的永恒》 中那深入人心的流淌的钟表形象……这些 事物都是现代主义艺术发展的典型代表。细观现代主义艺术发 展之路。 从印象主义到后印象主义 , 接着随着手工与机械文明的 发展 , 现代建筑登上历史舞台; 野兽派再到立体主义 、 未来主义、 表现主义 , 抽象主义再到雕塑的现代化 、 表现主义建筑、 达达主 义、 超现实主义 , 风格派与构成主义再到包豪斯 , 这时的艺术不 再仅仅是一种展示, 而是可以在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物品。总
文 史 艺 术

后现代艺术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语言的影响

后现代艺术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语言的影响

后现代艺术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语言的影响【摘要】后现代艺术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启发方面,后现代主义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家更加勇于挑战传统,突破束缚,追求个性化的艺术表达。

在形式方面,后现代主义为中国当代艺术注入了更加多元化和拓展性的视野,使艺术形式更富有创新性和变化性。

至于主题,后现代主义使中国当代艺术家更加关注当代社会和文化问题,带动了主题的多样化和深度化。

在观念方面,后现代主义为中国当代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激发了艺术创作的新思路和新形式。

在市场方面,后现代主义促进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蓬勃发展,使中国当代艺术获得更广泛的国际认可和市场资源。

后现代艺术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语言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后现代艺术思想, 中国当代艺术, 影响, 启发, 形式, 主题, 转变,观念, 革新, 市场, 深远影响, 发展方向1. 引言1.1 后现代艺术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语言的影响后现代艺术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语言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当代艺术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后现代主义强调对传统边界的激进挑战和对线性发展的怀疑,这种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启发是巨大的。

随着后现代主义理念的引入,中国当代艺术家开始摒弃传统观念和规范,追求更加个性化和独特的创作方式。

在形式上,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形式的颠覆和重新定义。

艺术家们开始尝试跨界合作,使用多媒体进行创作表达,突破了传统媒介的束缚,展现出更加多元和富有创新性的艺术形式。

后现代主义也激发了中国当代艺术家对于主题的探索和突破。

他们开始关注社会问题、文化认同和个体经验,将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融合在作品之中。

这种转变带来了中国当代艺术主题的多样化和深度化。

在观念上,后现代主义为中国当代艺术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思维方式。

艺术家们开始重视观念的重要性,注重作品背后的思想和内涵,强调观者的参与和解读。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艺术创作的关系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艺术创作的关系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艺术创作的关系当代艺术创作是一个多元化的领域,其中后现代主义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思潮。

后现代主义对于当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当代艺术也在回应和批判后现代主义的观念。

本文将探讨后现代主义与当代艺术创作的关系,并分析其中的互动和相互影响。

后现代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是对传统艺术的批判和颠覆。

传统艺术追求真实、美和秩序,而后现代主义则强调对真实性的怀疑、对美的标准的颠覆以及对秩序的破坏。

这种颠覆性的思想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艺术家们开始以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使用不同的材料、媒介和技术来挑战传统的艺术形式和观念。

例如,当代艺术家马塞尔·杜尚的作品《泉》就是对传统观念的极端颠覆。

这件作品是一个普通的小便池,但杜尚将其放置在一个艺术展览中,并给予其艺术的地位。

这种对传统艺术的颠覆引发了观众的争议和讨论,同时也挑战了艺术的定义和界限。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使得当代艺术家能够以更自由和创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另一个后现代主义对当代艺术的影响是对大师叙事的批判。

传统艺术中,大师叙事是指通过一个连贯的故事来传达观点和情感。

然而,后现代主义认为大师叙事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强调了作者的主观性和观点的相对性。

在当代艺术中,艺术家们开始拒绝使用大师叙事,而是选择使用碎片化、多声部和多重视角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碎片化的表达方式使得观众需要主动去解读和理解作品,从而激发了观众的思考和参与。

例如,当代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作品《马洛的玛丽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幅作品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现了玛丽莲·梦露的多个面孔,通过这种方式,沃霍尔试图探讨名人崇拜和消费社会的现象。

观众需要通过自己的解读来理解作品中的意义和观点,这种参与性的体验使得观众与作品之间建立了更为密切的联系。

此外,后现代主义还对艺术的边界和分类提出了挑战。

后现代主义认为艺术不应该被限制在传统的媒介和形式中,而是应该包括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和实践。

当代艺术中的后现代主义

当代艺术中的后现代主义

当代艺术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领域,其中后现代主义是一种重要的艺术潮流。

后现代主义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艺术思潮,它在当代艺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后现代主义在当代艺术中的表现和影响。

后现代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是拒绝传统艺术规则和框架。

后现代主义艺术家试图打破艺术的限制和界限,创造出更自由、更多样化的艺术形式。

他们反对以往艺术史上对美学的传统定义和规范,并试图将艺术推向新的边界。

后现代主义艺术家也经常使用混合媒体和多媒体的形式。

他们将不同的艺术媒介结合在一起,使艺术作品更具有多样性和创新性。

这种混合媒体的使用还可以更好地表达出复杂的主题和概念,以及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反思。

后现代主义艺术也具有解构和反媒介的特点。

艺术家们通过解构艺术中的传统结构和形式来挑战和打破现有的认知和观念。

他们还通过重新审视媒介本身的方式来反思和批判媒介对现实的塑造和变形。

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个人和身份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艺术家们关注个体在当代社会中的定位和情感体验。

他们探索和表达个人和身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也反思社会制度和权力结构对个体的影响和限制。

此外,后现代主义还涉及到对历史的反思。

艺术家们试图挑战和颠覆对历史的固有看法和解释,以便重新解释和理解过去。

他们从多角度和多维度去阐述历史中的事件和故事,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和解读历史。

后现代主义艺术还与社会政治议题紧密相关。

艺术家们通过作品来呈现和探讨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向观众提出反思和思考。

他们关注社会不平等、环境问题、身份认同等重要议题,并试图通过艺术来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在当代艺术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挑战了传统艺术观念和框架,创造出更多样和自由的艺术形式。

后现代主义还关注个体和身份、历史和社会政治议题,使艺术更接近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

通过后现代主义的表达和探索,当代艺术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开放,为观众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和体验。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探究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探究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探究第一部分: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20世纪的一种文化运动,涉及许多艺术领域,如文学、艺术、建筑和音乐。

现代主义的核心理念是通过现代技术和先进思想来追求新的创新和表达形式。

在艺术领域中,现代主义尤其独特。

现代主义艺术强调以实验和个性的形式来表达艺术的精神和真实性。

独特的色彩和形式组合,突破传统的艺术形式,使现代主义成为一场革命性的艺术运动。

现代主义艺术家通常关注人类与社会的关系,并试图在他们的作品中探索和展现人们的情感和意识形态。

他们探究人类存在的含义,倡导艺术和文化的自由表达。

在几个重要的现代主义艺术家中,保罗·高更、皮卡索、杜布菲特、马蒂斯和毕加索等都是其中之一。

第二部分: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晚期的艺术运动,是现代主义的一种延续和发展。

后现代主义拓展了现代主义的实验性和个性化,但同时反对现代主义中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后现代主义艺术家通常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诸如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女权主义、文化身份等议题作为主要探讨内容。

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倡导文化多元性,并以摒弃现代主义单一主流文化的思想为基础。

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喜欢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语言,强调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理解每个人都处于不同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之中。

后现代主义艺术家们致力于反抗任何形式的权威主义,拒绝接受唯一正统文化的存在。

后现代主义艺术是多样性和混乱性的结晶,注重对当代社会现状的探讨和批判。

代表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包括安迪·沃霍尔、马塞尔·杜尚、荷尔斯顿和特瑞·贾代亚等。

第三部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关系尽管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美术领域各自拥有不同的观点和风格,但大多数后现代主义者都认为,现代主义为后现代主义提供了一种基础,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前置阶段。

与现代主义艺术家不同的是,后现代主义艺术家拒绝接受个体的普遍性和真实性。

相反,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吸取了另一种思维方式并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语言,试图揭示真正的自我的本质和当前的社会问题。

后现代艺术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语言的影响

后现代艺术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语言的影响

后现代艺术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语言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一种思潮,不仅影响了西方的艺术及文化领域,也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艺术语言中,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不论在观念上、形式上或者是表现手法上都可以发现其踪迹。

本文将从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内涵、美学特征以及对中国当代艺术语言的具体影响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内涵后现代主义是一种质疑和颠覆传统思维方式的艺术思想,它拒绝了传统的现代主义观念,追求“多重真相”、“相对真理”和“多元文化”。

后现代主义主张放弃普遍规律,强调个体性,追求自我表达和独特性。

后现代主义对传统、权威和规则的拒绝,导致了一种对传统方式的全面否定,试图建立一种全新的文化和美学观念。

二、后现代主义的美学特征后现代主义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多元化、复杂性和混沌性上。

后现代主义艺术家试图打破传统的审美规范和价值评判标准,追求多样性和混杂性。

他们不再追求一种特定的美学风格,而是选择多种风格和形式进行混搭,以此来挑战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

在后现代主义的美学中,身份认同和文化差异也成为了重要的话题,后现代主义艺术家试图探讨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文化观念。

1、扭曲与颠覆后现代主义思想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其中最为显著的影响就是对传统审美观念的扭曲与颠覆。

中国当代艺术家通过对传统审美观念的颠覆和扭曲,试图打破既有的审美规范,追求个性化和独特性。

他们试图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方式来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解读和呈现,从而创造出全新的艺术语言。

2、多元和混搭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和混搭特征也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中国当代艺术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绘画、雕塑等单一形式,而是尝试将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混搭和整合,打破了传统的艺术表现方式。

他们也试图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进行融合,创造出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

3、身份认同与文化差异在中国当代艺术中,身份认同和文化差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创作主题。

现代主义之后——当代艺术,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之后——当代艺术,后现代主义?
的演 变 。
倡 者吴冠 中 , 似乎 看 见 了这 股 潮 流 背后 潜 藏 着 的危
险和忧 患 。
“ 文革 ” 期间, 借助批判“ 黑 画” , 打 倒 走 资 派 的 残 酷做 法 , 危 害 了社 会 , 伤 害 了一批 人 的情 感 , 也 在 某 种程 度上 , 让 真正 的艺术 隐藏 在 表 面 的繁 荣 和 喊 口号 的状态 之下 , 艺术 , 尤 其是 现代 主义 的艺 术 流派
现 代 主 义 之 后
当代 艺 术 , 后 现代 主 义?
徐 琛
1 0 0 0 0 9 )
( 中国艺术研究 院美术研究所 ,北京

要: 分析 了中国当代艺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 特别是在 当时政 治禁锢下进行 的艰 难转折 , 强调 了当代 艺术 的
历史必然 , 论 述 了后 政 治 时代 艺 术 的样 式 与语 言 模 式 。 关键 词 : 政治 ; 现代主义; 当代 艺 术 中图分类号 : J 0 5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2 2 3 6 ( 2 0 1 4 ) 0 5— 0 0 4 6— 0 5
文 学创 作 , 而 被改 造成故 宫里 的文 物研究 者 , 如其他
不 计其 数 的社 会改 造 者 , 在 变 革 中被 迫 选 择 重新 做 人等。 政 治是 中国社会 最 大 的 阴影 , 也是 中 国人 最 畏
惧和 害怕 的 斗争 运 动 。“ 文革” 一夜之 间, 被砸烂 , 被迫 害 , 被迫 劳动 改 造 的人 , 在 被关 押 期 间 , 反思 自 我, 改 造 自我 , 重 新做 人 , 使 得 有 着 自由思 想 的知识 分子 , 放弃 尊 严 , 唯 唯诺 诺 , 使得 人格分裂 , 遍 体 鳞 伤, 精 神崩 溃 , 那 种 人 性 之 中 的恶 毒 , 恐怖 , 野蛮 , 残 暴, 使 得人 们经 历 了从 震 荡 , 到分裂 , 再 到 重塑 自我

中国当代文学与后现代主义

中国当代文学与后现代主义

中国当代文学与后现代主义当代文学是指与我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文学作品。

而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艺思潮,强调对传统的批判和颠覆,追求边界模糊、多样性和异质性。

中国当代文学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备受争议,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此进行论述。

一、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思潮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在中国兴起,并对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倡导试图打破一切传统的框架和规范,对中国当代文学以及文学创作方式产生了激烈的冲击。

它突破了传统的叙事结构,采用碎片化、多元化的叙事方式,使得小说、诗歌等文学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后现代主义对权威的怀疑和对现实观念的颠覆,促使作家更加关注个人的内心体验和独立的思考,使得文学具有了更多的自由性和表达性。

二、中国当代文学的特点与后现代主义的接合点中国当代文学与后现代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批判与反传统倾向: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常常以挑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秩序为主题。

这种文化批判与后现代主义强调对传统的批判和否定紧密相关,两者在对社会现象的解构和批判上存在共同点。

2. 叙事技巧与碎片化: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突破传统的叙事结构,采用碎片化、多元化的叙事方式,展示出后现代主义对叙事形式的影响。

这种叙事技巧的运用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呈现出多个视角和多元的观点。

3. 细节描写与现实主义融合: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注重对现实细节的描写,展现出对细节的敏感与关注。

这一特点与后现代主义对现实的关注和塑造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使得作品更加真实,更好地表达了当代社会的特点和个体的体验。

4. 大胆创新与反传统美学:中国当代文学作家对美学传统进行突破,大胆尝试创新。

后现代主义倡导对传统美学的颠覆与反叛,这与中国当代文学作家在创作中对于传统美学的冲击和改变密切相关。

三、中国当代文学与后现代主义的争议尽管中国当代文学与后现代主义有着许多交集,但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存在着一些争议。

“中国当代艺术审美理想和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笔谈讨论

“中国当代艺术审美理想和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笔谈讨论

“中国当代艺术审美理想和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笔谈讨论当代美术作品是否要美,老前辈蔡若虹先生曾在1996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美术作品一定要美》的文章,早就肯定过这个问题。

指出只有美的作品才能吸引人、感染人、鼓舞人,才具有强盛的生命力,才符合时代发展的主流。

时隔多年,艺术界依然缺乏美的时代强音,缺乏匡正抑邪,旗帜鲜明的主旋律,任凭西方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泛滥,民族传统精神被分割和瓦解,呈现为群龙无首,良莠齐长的繁荣而又杂乱的局面。

王仲先生在20XX年第7期《美术》上发表了《重振人类艺术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伟大审美理想》一文,是针对时弊,在繁菜而又纷乱喧嚣的中国艺坛燃放起一个令人振聋发聩的大爆竹。

他以大无畏的精神、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从人道主义,从人类正义进步,向往生命的健康和精神的阳光这一观点出发,旗帜鲜明地把许多人藏在心里,想说又不敢说的美好话题,正义之辞重新提出。

这一正确审美理想的重提,更充分地说明了当代艺术作品必须具有真善美统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艺术作品如果否认了美,失去了美,最终必然滑向假丑恶,使逆反一切传统文化道德,追求病态扭曲,追求惊世骇俗的怪异表现得逞,让绝对张扬个人主义的胡作非为占领艺坛,最终将艺术导向灭亡,把人类引向灭亡。

爱美是人类的本性,人类通过观察或品尝作出比较,使感觉到的均衡、和谐、真善、生动产生好感、快感、美感,产生兴奋愉悦,激发人向往健康、向往生活、向往发展、向往前进。

美和丑是对立统一的审美观念,人类的审美观点是随着人类的文明史发展和升华的。

在审美史的发展过程中,基本上划分为三大派系:即美是主观的;美是客观的;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美是自然的存在,人类生存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一切有利于生命的健康和精神的阳光,有利于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的事物,都是美好的。

大自然所给予的一切,是艺术家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审美材料。

艺术美是艺术家根据这些材料进行艺术再创造所产生的美,它应该达到比自然美更美的境界,俗话说:“风景如画”“美如画”就是这层意思。

浅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解

浅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解

浅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解作者:沈奕彤李思颖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07期摘要:研究中国的当代艺术就要从中国艺术的“当代性”上来研究,“当代性”就是在现代与后现代语境下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形而上的哲学思考和形而下的现实关注,是对当代社会变化发展的一种经验与理性的人文价值的当下意义的哲学思考。

就是说,我们讨论的当代艺术是在现代与后现代性的语境里把握中国文化、社会的本质存在中产生的中国当代艺术。

关键词:当代艺术;当代性;中国当代艺术研究1 中国当代艺术的概念研究中国的当代艺术要从中国艺术的“当代性”上来研究,“当代性”就是在现代与后现代语境下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形而上的哲学思考和形而下的现实关注,是对当代社会变化发展的一种经验与理性的人文价值的当下意义的哲学思考。

就是说,我们讨论的当代艺术是在现代与后现代性的语境里把握中国文化、社会的本质存在中产生的中国当代艺术。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筹建办副主任李旭曾说过,中国人要讲中国人的事,中国的艺术要表达中国人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内核,“如果说传统艺术是文言文,那么当代艺术就是口语甚至是网络语言,语法变了,但是中文没有变。

因此,中国当代艺术的诉求仍应是中国的文化。

”当代艺术的种种表现是对社会变革的记录,它只代表它的时代。

同时,它还是一个与社会紧密相关但又具有高度独立性的思想活动和知识活动。

它表达着我们面对所处的时代和社会问题所采取的态度,将态度转换成一种艺术形式。

其实,艺术不解决问题,但艺术可以发现问题和表现问题。

在任何社会转型和变革时期,当代艺术都是艺术家觉醒之后的自觉创造。

艺术家能够敏感地发现问题,并将一个纯粹的问题一直保持下去,直到把它搞清楚为止。

当代艺术改变了传统的观看方式,也就是说,作品不再赏心悦目,不再为观众提供“美”的图像,而是引发观众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艺术开始介入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中,它要求艺术家不能在一个充满问题的时代创作毫无感觉的作品。

当代艺术在当代中国确实有一种无限的可能性,与现代艺术相比,确实更具有人道主义的独立人格和探索价值;从社会形态上看,其打破了一元化的传统创作机制,尤其是在学科建立上,推动了多元化方向的发展。

谈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艺术精神

谈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艺术精神

浅谈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艺术精神李健“变化是生活地法则,现实是永远否定历史地.”西方艺术在漫长地发展过程中,包括各个时期地艺术思想和流派往往也是按照“否定之否定”地规律运转着.从文艺复兴之后17世纪地巴洛克到18世纪地洛可可以及古典风,继而到19世纪地自然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再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不难看出西方艺术在不断否定自我,同时也在发展自我.尤其从近代地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地精神衍变,反映了人类对艺术地一种新地精神心理结构,使我们产生了对艺术新地思考.一、现代主义艺术地精神和特征西方艺术早在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就构建起了以客观、写实为特征地审美艺术精神.但是这种精神在19世纪70年代已经走到了尽头.西方资本主义地科技和生产力地充分发展,随之而来是社会矛盾地加剧,以及社会地剧烈变动,加之社会思潮地激烈动荡,必然深刻影响人们地精神世界,当然也引起了艺术语言地变化.在艺术领域,人们对传统形式地厌倦,以及审美情趣和审美格调地变化,都在不断冲击着古典传统和写实主义.客观写实地艺术风格终于在印象派这里终于演奏完了最后一个音符.印象主义画家塞尚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现代艺术史就是从他开始写起地,然而这位老实巴交、不善言辞地法国人所发动地只是一场画布内地革命,他要批判地对象是西方传统绘画地写实主义.从后印象主义开始,具有主观和写意地艺术精神得到大大地发展.现代主义就是在这种强调个体和艺术自主地时代应运而生地.现代西方开放式地文化策略,诸如生活方式、宗教、哲学等在传统精神领域地破坏,都在艺术领域得到了深刻地体现.现代主义地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形式与风格.对以前地写实主义而言内容或题材至为重要,而到了现代内容或题材被忽略了,形式和风格突显出来,艺术家地创作语言得到了解放.例如达达主义杜尚地创作艺术就极富有革命性,他是一个彻底地思想家.杜尚告诉世人,当艺术家不必画画,不必做雕塑,因为世界和生活本身就是艺术,观念比作品更重要,艺术终究还存在一种过程和行为.第二、具象转向抽象.古典主义地艺术基石就是模仿地审美原则,解剖与透视地科学方法更使得这种“模仿”发挥地淋漓尽致.然而,在现代西方艺术中,这种空间关系地客观性和真实性成为了被批判地对象.抽象被人们认为是极富表现力地艺术形式,艺术家们通过一步步将客观物象分解、重构、简化和抽象化,创造出了一种独立于客观自然地抽象主义艺术.加之对旧有空间形式地破坏,立体主义地毕加索就是典型地代表.第三、表现比再现更重要.古典艺术追求地是一种客观地外在美,而现代艺术则截然不同,它是与个人地主体性密切相关地,更钟情于个人地感受.例如凡高内心世界地痛苦体验,以及蒙克等表现主义艺术家对社会危机地回应,都表现在其绘画作品中.第四、创造高于审美.“美地失落”是现代西方艺术地一个重要问题,艺术家们在不断寻找着美地异点,他们在不断地否定这美也在创造着美.正是通过否认在那里能找到美这样地问题,去寻找美地答案,也正是这种艺术无关审美地看法,使人们看到了艺术地本质在于新奇与创新,艺术体系是不断革命地体系.艺术领域地不断创造也就意味这对历史地不断否定,按照欧文&#8226。

现代与后现代艺术的反思 综述

现代与后现代艺术的反思 综述

关于现代与后现代艺术的论述现代主义艺术产生的外在动力启蒙运动(17、18世纪)造成的结果,伴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科技的进步与发达,人们的生活、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艺术变革的内在动力:艺术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东西,任何迷信“艺术”的永恒性或者以固定不变的概念来限定“艺术”的行为都是愚蠢的。

“每一个时代的人都应当针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与生存状态确立属于自己的艺术立场、价值观与视觉形式。

”这种观点是现代主义出现以来的内在动力。

现代主义艺术是标准化、中心地位、进步性、先进性、前卫性、先锋性、构成的统一体,现代主义是科学的,理性的,对技术坚定不移。

它集中了后期象征主义、意向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

以波德莱克(1821-1862现代主义文学鼻祖)象征主义诗人的《恶魔花》奠定了文学基础,他反对美学理论,与马奈,左拉是好朋友,马奈与左拉受到他的影响创作出《草地的午餐》从而打破了传统美学,反美学从这里开始,存在主义(贝尔斯、海德尔特等)和现象学(胡塞尔)成为了现代主义哲学的基础。

现象学认为意识的本质应该有一定的结构,意向性,对事物赋予的某种秩序和意义,他要求人们回到事物本质中去,反对对事物的表面的临摹,因此反对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

塞尚强调,事物并不是我们全部能感觉得到的,而是我们因我们的意识去构造生成的。

塞尚在绘画本体上进行理解,用几何意念重构自然开启了现代美术基础,被称为现代绘画的鼻祖。

他开创了发现事物“结构”。

毕加索从塞尚那里得到了启示,1907《亚为农少女》开启欧洲立体派新纪元,主要在于对结构的探索与表现,把塞尚回到事物中的结构推向新的形式空间,因此体现反对美学,主张非传统的表现方式(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法则:不模仿、没有透视。

没有环境色的色彩规律),同时打破了绘画以视觉为基础的本质。

1909在意大利发起了未来主义(反学院、反文化、反逻辑)打破了材料上的限制,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机械时代的到来让他们看见了新荣耀,决定要开创适应了我们的现实性需要的艺术。

后现代艺术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语言的影响

后现代艺术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语言的影响

后现代艺术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语言的影响【摘要】后现代艺术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语言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后现代主义的定义和中国当代艺术语言的特点为研究提供了基础。

后现代主义启示了中国当代艺术语言在审美和形式上的革新,影响了中国艺术家的创作方式和思维模式。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具体表现为多元化、反传统和跨文化等特征。

新的思维方式使中国当代艺术在全球舞台上有了更大的话语权,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中国当代艺术语言的发展趋势也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趋向于更加开放和自由。

后现代艺术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展望未来,这种影响将继续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中国当代艺术、语言、影响、表现、思维、发展、趋势、深远影响、展望未来1. 引言1.1 后现代主义的定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的一种艺术运动,它挑战了现代主义的理念和传统艺术形式。

后现代主义拒绝了统一的艺术风格和意识形态,强调文化多样性和相对主义。

它打破了艺术的固有界限,追求跨学科和跨文化的交融,探索了艺术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关系。

后现代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对现实的怀疑和批判,对传统价值和权威的颠覆。

它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拒绝简单化和统一化的表达方式。

后现代主义艺术作品常常充满了对权力、身份、性别、身体、记忆等议题的反思和挑战,呈现出一种混沌、碎片化和多重性的风格。

在当代中国艺术领域,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也逐渐显现出来。

中国当代艺术家开始借鉴后现代主义的理念和表现方式,挑战传统的审美观念,探索更具个性和创新性的艺术语言。

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的重新解读和运用,中国当代艺术正逐步走向多元化和国际化,展现出更加丰富和复杂的审美体验。

1.2 中国当代艺术语言的特点中国当代艺术语言是在不同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特点。

中国当代艺术语言具有多元化和包容性。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艺术家们在创作时往往会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同时又吸纳外来的艺术潮流,形成了多元化的艺术表达方式。

简单评述艺术思潮

简单评述艺术思潮

简单评述艺术思潮一、前言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一些艺术家和文化人士对于艺术的看法和创作方式的共同体现。

艺术思潮不仅影响了当时的艺术界,也对后来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当代艺术三个方面来简单评述艺术思潮。

二、现代主义1. 现代主义概述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新兴文化运动,它反对传统、推崇创新,强调个性、自由与变革。

现代主义涉及到诸多领域,包括文学、绘画、建筑、音乐等等。

在绘画领域中,现代主义表现为抽象派和表现派两种不同的风格。

2. 抽象派抽象派是20世纪初期最具有影响力的绘画流派之一。

它以抽象为基础形式进行创作,并强调色彩和形状之间的关系。

抽象派作品通常不再像传统绘画那样去描绘现实中的物体,而是通过色彩、线条和形状等元素来表现情感和思想。

3. 表现派相较于抽象派,表现派则更加注重对于现实生活的描绘。

它强调画家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观察和感知,并试图通过艺术手法来表达出这种感受。

表现派作品通常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常常是一种批判性的反映。

三、后现代主义1. 后现代主义概述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兴起的一种新文化运动。

它反对传统、推崇创新,强调个性、自由与变革。

后现代主义在艺术领域中表现为多元化和反传统。

2. 多元化后现代主义在艺术领域中强调多元化,即各种不同风格和形式之间的并存。

这种多元化包括了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以及不同艺术流派之间的交叉。

3. 反传统后现代主义在艺术领域中也表现为反传统。

它试图打破传统的艺术形式和观念,挑战现有的艺术界规则和标准。

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作品通常是一种反叛精神的体现。

四、当代艺术1. 当代艺术概述当代艺术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新兴文化运动。

它强调个性、自由与变革,并试图打破传统的艺术观念和形式。

当代艺术包括了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如行为艺术、装置艺术、数字媒体等等。

2. 行为艺术行为艺术是一种将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转化成为一种表演形式的艺术。

后现代艺术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语言的影响

后现代艺术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语言的影响

后现代艺术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语言的影响后现代艺术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后现代艺术思想的借鉴与吸收,中国当代艺术开始呈现出多元化、反传统化和多样性的特点。

在艺术创作层面,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使得中国当代艺术家们更加注重个人独特体验的表达。

他们试图通过艺术作品表达个体内心的感受与情感,打破传统艺术的限制。

中国当代艺术家们开始强调对于个体的关注与尊重,尤其是对于身份认同、性别、种族等议题的关注。

这种个体主义的倾向使得中国当代艺术的语言更加多样化与自由。

后现代主义倡导的“解构”思想也对中国当代艺术语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艺术家们试图打破传统艺术形式的束缚,解构艺术的形式、内容和观念。

他们通过对艺术材料、符号和图像的重新组合与改写,创造出更为独特的艺术语言。

这种解构的手法使得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变得更加复杂、深奥和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

后现代主义的认知批判思想也引起了中国当代艺术家们的关注与思考。

他们试图通过艺术作品对社会、政治和历史等议题进行批判与反思,呈现出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敏锐度。

中国当代艺术家们开始反思现代社会的问题,并试图通过艺术的方式去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

他们希望通过艺术来唤起公众的关注与思考,引发社会变革与进步。

后现代主义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语言的影响并非完全正面。

过度强调个体主义和解构,有时候可能会导致艺术作品的自我展示与炫耀,而忽略了对观众的情感共鸣与认同的追求。

后现代主义对于真实性和价值的质疑也使得中国当代艺术界陷入了一种迷茫与困惑。

艺术家们面对着种种的选择和挑战,往往难以确定艺术的目标和意义。

后现代艺术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当代艺术借鉴了后现代主义的个体主义、解构和批判思想,呈现出多样性、反传统和关注现实问题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困扰。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当代艺术家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以创造出更为丰富和有意义的艺术语言。

浅谈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区别

浅谈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区别

浅谈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区别篇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

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

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当时影响最大的是建筑设计,所以这里我也用建筑论述我自己所理解的现代主义风格。

我觉得现代主义最主要的内容是设计为大众;强调功能性;反装饰;理性主义;经济主义;批量标准生产。

像在1910年,格罗佩斯就开始提出探用工业手段批量生产,价格低廉的,为大众的住宅,同时也提出构件的建筑方法的设想。

还有一位现代主义大师,科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造公寓就是明显的功能主义的,六个面,反装饰的。

科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的公寓。

后现代主义设计一种具有明确宗旨的设计风格,而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

首先提出的一整套关于建筑的思想体系和设计方法,决定了后现代主义风格首先表现在建筑设计上,而后再影响到其他领域。

其方式一是后现代主义已成为一股发展的潮流和一种时尚的象征,而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则是这一时尚的代表,同时又跨越了设计领域的界线,成为其他设计领域的设计师。

二是建筑师认为产品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同样投入极大的热情,从而带动了其他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发展。

现代主义设计是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等欧洲国家,在二三十年代达到高峰,二战以后通过美国影响到全世界,六七十年代走向衰落的一场国际性运动。

它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设计,提出艺术与科技象相结合的“机――器美学”,反对因袭传统,厌恶附加装饰,强调功能主义,用科学的、客观的、理性的精神进行设计。

希望通过现代设计来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表现出强烈的民主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

工业革命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欧美等西方国家工业技术迅速发展,科技发明日新月异,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对原有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后现代艺术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语言的影响

后现代艺术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语言的影响

后现代艺术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语言的影响后现代艺术思想是二十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反对现代主义批判性思潮,对整个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中国当代艺术。

本文旨在探讨后现代艺术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语言的影响。

后现代艺术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传统艺术界的批判。

后现代主义强调反对传统的规范和限制,追求自由创作的方式和形式。

这一思想引导了中国当代艺术家创作的自由度和多样性。

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出现了大量跳出传统艺术形式的作品,如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和概念艺术等。

艺术家通过这些新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后现代思潮强调对权威和真理的怀疑。

后现代主义艺术家认为真相是主观和相对的,反对一切权威的陈述和意识形态的统治。

这种思想在中国当代艺术中也有所表现。

艺术家们通过作品让观者思考现实和历史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批判权威的意识形态统治,并呼吁人们保持独立思考和对事物多元性的认识。

后现代主义强调个人经验和个体的重要性。

后现代艺术试图通过作品表达个体的感受和体验,强调每个人的视角和认知的重要性。

这一观念在中国当代艺术中有所反映。

许多艺术家以自己的经验和身份为创作的基础,通过艺术来表达自我、寻求个体的存在和认同。

这种关注个体的特点使得中国当代艺术具有较强的个人色彩和独创性。

后现代主义还强调反对大众文化和商品化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认为大众文化和商品化的泛滥导致了文化的浅化和商业化的艺术产业化。

这一思想在中国当代艺术中也有所体现。

艺术家们试图通过自己的作品反思和否定商业化对艺术的影响,并呼吁重新审视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一些艺术家选择将艺术脱离市场,通过地下展览、非商业机构来表达自己的创作。

后现代艺术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促使中国当代艺术家跳出传统,追求自由创作的方式和形式;并且鼓励艺术家质疑权威和真理的观念;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个体经验和反对大众文化和商品化的思想。

这些影响使得中国当代艺术充满了多样性、个性和反思性,并在国际舞台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觉的选择浅议中国当代艺术和后现代主义邵大箴后现代主义的观念和实践悄悄地进入了中国内地疆土,那是在五六年前,在“85”新潮进入冷寂时期。

实际上,在“85”新潮中,有些人已经在对西方后现代主义含情脉脉。

那时,中国艺术界的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只有“前卫”,无所谓现代还是后现代。

内地人最早领教“后现代”的风光大概是在1989年初的“中国现代艺术展”上。

那时一群“前卫”勇士在中国美术馆展厅扔避孕套、卖鱼虾、孵鸡蛋、洗脚、开枪射击自己的作品。

当然,这是一些中国浪子们在亢奋和百无聊赖的双重心境中做的“后现代”表演,是扭曲了的畸形化的后现代现象,不登后现代的“大雅之堂”,虽然按照后现代的观念,这艺术也是无所谓雅和俗的。

在这之后,后现代在中国沿着三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一、研究性的,有人文气息和学术气氛的后现代艺术实践,侧重于装置和观念。

二、与环境艺术接轨的,或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可能性,或创造有政治情境的环境,表达某个社会主题。

三、通过行为、行动作嘲讽、戏谑、恶作剧式的陈示和表演,以达到干预政治和干预社会的目的。

目前“后现代”在一些青年人中间还是很时髦的话题,在艺术圈子里不时有属于后现代范围的作品展示,也有些作品通过各种途径参加国际性的展览,但总的说来,中国人对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没有表现出特别的热情。

可以预料,在中国后现代文化艺术还会有自己的地盘。

西方后现代文化的某些积极的方面,特别是社会参预意识(如环境保护、女性主义、反种族歧视等)以及宗教多元主义和以全球社群为对象的伦理观,对我国的知识界思考社会和文化问题产生有益的启示;后现代艺术将会悄悄地影响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中国当代艺术格局已经或正在因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引进而扩大边界,并变得更为活跃、更为多元。

中国传统(旧传统和新传统)艺术也会在和西方后现代艺术的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

然而,可以肯定地说,后现代主义在中国不会象在西方那样成为主流,也不会出现80年代中期因西方现代主义的引进曾经出现过的风波和思潮。

何以解释这种现象?是中国人的无知,还是因囿于传统的保守观念在作祟,以至对革新的事物冷漠无情?这是很值得我们探究和深思的问题。

十多年前,中国艺术界对西方现代艺术怀有强烈的兴趣。

那时我们刚刚打开国门,面向全世界。

我们由于种种原因,在比较封闭的状态中度过了几十年。

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些特点,如注重个性,强调独创性,注意形式美感和注意语言的精练性,在写实造型之外寻求新的表现手段,等等,恰恰是我们艺术创作中所缺乏和期待解决的课题。

怀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态度,不少人如饥似渴地研究西方现代艺术家的观念和实践。

但是,同样是研究,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两种不同的结果。

应该说,大多数艺术家是用分析的态度来吸收西方现代派艺术的营养的,从而推进了我国艺术的变革进程;少数人一味模仿,不学人家的本质,只学皮毛,所谓在短短的几年之内把西方各流派都“玩”了一遍,就是这种态度的反映。

激进的前卫思潮在80年代中期在我国崛起,有其复杂的政治、社会原因,当然也包含了艺术自身变革的因素。

但这种思潮作为一种“运动”的形式出现,注定是短命和不能持久的,这是由中国本身的政治意识形态、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等所决定了的。

有人以为,中国官方抑制前卫艺术,所以前卫艺术得不到发展。

我以为这种解释过于简单和表面。

中国当今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确实不鼓励过分宣扬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前卫艺术,但是中国艺术家目前所具有的创作自由度越来越大,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除了有政治反叛和煽动社会动乱目的以及宣扬色情的艺术之外,官方一般不干涉艺术家的创作自由。

在这种情况之下,前卫艺术越来越萎缩,这就不能不让我们思考,前卫艺术要在中国生存、发展,必须要适应中国的环境。

那些在中国土壤上不能生长的东西,即使强行培植,也是不能开花结果的。

这就是热闹了一阵的前卫思潮很快退潮的原因,这也是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难以在中国形成大气候的主要原因。

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本文在“前卫艺术”的统称中,把西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混为一谈了。

是的,西方的后现代主义在实质上是现代主义的延续和发展,在前卫性28这一点上,它们具有同一性。

弗里德里克・杰姆逊,一位研究后现代主义及其文化理论的美国学者,把现代主义文化和艺术看作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产物,视后现代主义是资本主义高科技和信息革命的结果。

现代主义之所以被称作前卫(Avant2Garde)是因为在它的独创性、探索性中包含了某种极端性。

后现代主义虽然藐视现代主义的独创性和个性,主张艺术的平民化和大众化,但是它的极端性则与现代主义一些流派一脉相承,甚至说是它们的极端发展。

后现代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从达达到新达达,到观念、行为艺术,从波普到通俗艺术的泛滥,最明显地说明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某些观念和流派的承续关系。

当然,既然出现了“后现代主义”这个新概念,也一定是因为在西方社会文化中出现了不能用现代主义这个概念涵盖和解释的新现象。

这便是商业化大潮席卷艺术的各个领域,使艺术商品化;艺术中心论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多元主义,是少数民族、非白种人文化、边远地区文化价值获得某种承认;权威与精英的被否定,鼓励普通读者和观众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创造与评判;一反现代主义与工业、科技的隔阂与回避,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作为新的媒介,创造全新的艺术品;艺术的纯粹性被看作是过时的观念,艺术各门类的关系发生根本变化:雕塑和绘画不再是纯粹的雕塑与绘画,可以包容摄影、拼贴或其他实物,可以运用综合材料。

立体雕塑可以作为自然风景或环境的延伸,平面绘画可以突破二度空间的限制。

更有甚者,艺术与生活行为之间的关系合二而一,彼此不可分割。

后现代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新阶段。

它之所以产生和存在肯定有其自身的理由和某种合理性。

这是西方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在政治、经济和历史传统影响下,面对现代社会生活和科技革命的一次重大调整。

这一调整含有多重性,在某些方面是对现代主义的修正,试图摆脱现代主义的困境;在某些方面,是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试图解决面临的新课题;还有在某些方面,它参照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以其为背景,作出自我反思和宽容异己的姿态,希冀勾画出人类未来文化的前景。

总之,后现代主义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文化现象。

它在美术上的反映,也是我们应该认真关注和研究的。

本文不拟对后现代主义美术现象作全面的陈述,只是想强调一点,即后现代主义虽然是想校正和修补现代主义的缺陷,但它总的说来仍然没有摆脱现代主义陷入的一味标新立异和走极端的怪圈。

表面上看,后现代主义从天上掉到了地上,舍弃了现代主义的高雅和纯粹,更普通和更平易近人,但实际上,它推崇的是同样甚至更为变异的观念和行为。

从后现代主义文化艺术的几个主要审美特征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例如艺术与商品的结合,除了在商品设计方面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家做出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外,纯艺术几乎陷入了绝境。

纯艺术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那些不能作为商品交换和进入流通领域的艺术品如何在现代社会获得扶植和发展?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对此不予理会。

诚然,大众传播媒介极大地影响了现代人类的生活和审美观念,艺术与之结合走向通俗化和大众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这不是艺术发展的唯一途径。

高格调和高品味的纯艺术不仅仍然有存在的价值,而且它仍然应该有影响和引导人们审美观念和趣味的作用。

如果忽视这一点,以为纯艺术已经过时,而只提倡可为现代传媒所接受的大众化和通俗化的、染有浓厚商业色彩的艺术,全社会的精神素质定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家们声称,“俗美”是他们美学的立足点。

可是综观后现代作品,“俗”有余而“美”不足,很难谈得上有“大俗大美”的境界。

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美国,艺术和社会商品的生产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艺术更新从属于商品更新,从属于扩大生产的目的,艺术沦为供人消费和获取利润的商品,艺术不仅失去了相对独立的品格,而且实际上服务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和掠夺。

对此,杰姆逊分析说:“这种全球性的,同时又是美国式的后现代文化,其实是美国在全球谋求经济和军事霸权活动的内在和上层建筑层面的表现。

从这一点说,与整个阶级社会的历史一样,文化的反面是鲜血、压榨、死亡和恐怖。

”西方的许多有识之士早已警告和批评资本主义可怕的“文化工业”现象,而当今美国的许多仿照昔日名著的电影、电视连续剧、《文摘》文化、广告、传奇小说……这一类消费文化,就是这种“文化工业”的现象。

在美术上,我们可以看到同样的情况,用古典绘画手法叙述希腊罗马神话故事,用大众消费物品电脑记录的符号编码系统重叠在塑胶尿盆、樱桃和伏尔泰石膏胸像上,将昔日的绘画雕塑名作加以重新安排、组合,造成新的视觉形象。

这些作品的形式确很新奇怪诞,可是精神因素贫乏甚至枯竭。

现代主义过分强调创作者的主体性,把独立的自我、不可替代的人格和个性,强调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其利弊已为大家所共识。

50-60年代以来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兴起,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张扬个性的倾向得到全面的抑制,以“人”为本的核心这一观念受到动摇和否定,取而代之的是西方当代的行为哲学和实用哲学。

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所引发的人的异化感,也愈来愈强烈。

在这种情况下,主体“人”的概念逐渐淡漠。

人们惊呼“主体的死亡”。

按照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当今作家和艺术家已再也不能创造出新的风格和新的世界──它们已经被创造出来,只能作有限的搭配;凡具有独创性的都已经被人想到了。

这种理论之浮浅及荒谬显而易见,这充分说明西方现代美学已陷入市俗的泥坑。

诚然,人类艺术在积累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要出现创造的独特性愈来愈难,但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会不断增强自己的认识能力,会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在艺术上包括风格、形式的创造活力永远不会干涸,后现代主义满足于历史现成样式和风格的复制与搭配,与其说是一种严肃的美学选择,毋宁说是一种适应现代商业社会的无可奈何的艺术行为。

玩世不恭的犬儒哲学和缺乏严肃思考的折衷主义,促使后现代艺术家们罗列各种风格和样式,做成“拼盘杂烩”式的艺术品。

尽管许多艺术家出自真诚的目的,并且从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理论出发,把这种读者难以理解的能指符号作为对读者的挑战,迫使读者在苦思冥想中,在与作品交谈中解读其意义,但它们语言的艰涩费解往往使读者坠入五里雾中。

或者,即使有可能触及到这些作品的意义,又因其缺乏思想的深度而使人大失所望。

后现代主义试图突破纯审美领域,使艺术与环境、与生活行为相结合,使艺术无所不在,使一切都成为艺术,使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不复存在。

这种愿望和意图是积极的,他们的努力也是值得我们注意和重视的。

人类的理想之一,就是使人的感觉力和创造力彻底解放,使人人都具有艺术家的创造才能,使人的行为都渗透着艺术因素,使艺术融化在日常生活之中。

后现代主义艺术家首先在建筑、设计艺术和环境艺术方面有所突破,他们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充分利用新材料的可能性,并注意吸收各地区各民族的创造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