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3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ppt1
环境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环境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一、监测指征1.感染暴发或感染流行时,环境因素在感染传播中有流行病学意义。
2.监测潜在的危险环境状况,证明有危险的病原体存在或证明危险的病原体已被成功清除。
3.当某项感染控制措施改变时,评估其效果;或者根据规范要求,仪器设备或系统启用时监测。
4.目标性监测的需要。
5.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二、空气监测(沉降法)(一)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
(二)采样高度:距地面垂直高度80~150 cm。
(三)采样点设置1.非洁净房间:室内面积≤30 ㎡,在对角线上设里、中、外3点。
里、外两点位置各距墙1 m;室内面积>30 ㎡,设东、西、南、北、中5点。
其中东、西、南、北4点均距墙1 m。
9 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 min后送检培养。
2.洁净房间:清洁房间在空态或静态条件下,根据房间的不同清洁级别进行布点,操作按照GB 50333—2002。
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30 min后送检培养。
(四)采样注意事项1.采样人员做好手部卫生,佩戴口罩、帽子等个人防护装备。
进入清洁房间采样须穿洁服。
2.皿盖打开顺序应先内后外;手臂及头不可越过培养皿上方;行走及放置动作要轻,尽量减少对空气流动状态的影响;皿盖应扣放,以防污染。
3.采样结束后,由外向内合上皿盖。
4.采样完毕的培养皿应在6 h内培养。
(五)实验室检验1.培养皿在37℃培养48 h后,进行菌落计数和致病菌检验。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的配制按照GB/T 4789.28—2003;菌落计数方法按照GB\T 7918.2—1987;致病菌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按照GB/T 4789.11—2003,沙门菌检验按照CB\T 4789.4—2003,铜绿假单胞菌检验按照GB/T7918.4—1987,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按照CB\T 7918.5—1987,,2.计算结果:非洁净房间以100 c㎡的平皿在空气中暴露5 min即相当于10 L 空气中的细菌数,计算公式为:细菌数(cfu/m3)=1 000÷(A/100×t×10/5)×N=50 000N/At式中:t——平皿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min);N—一培养后平皿上的菌落数(cfu/平皿);A——所用平皿的面积(c㎡)。
2.3.1微生物的分布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新课讲授
知识点02 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1)用琼脂和牛肉汁混合在一起配制而成。 配制培养基
(2)牛肉汁可以为细菌或真菌的生存提供丰富的有机物。
灭菌
(1)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冷却后即可使用。 (2)冷却后再使用的原因是避免高温杀死已接种的细菌和真菌 。
新课讲授 知识点02 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拓展应用:检测手上的细菌和真菌
(4)结论:手上存在细菌和真菌。洗手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明显减少。 (5)启示:保持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新课讲授 知识点02 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在空气、土壤和水中乃至我们的身 体上,甚至寒冷的极地和滚烫的热 泉中都有细菌和真菌。
( A)
A. 氧气 B. 水分 C. 有机物 D. 适宜的温度
黏稠;②处较大,呈黑色绒毛状。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
A. 菌落是无法用肉眼观察的
B. 菌落的菌种构成比较单一
C. ①处可能是某种细菌的菌落
D. ②处可能是某种真菌的菌落
随堂练习
4. (广东深圳罗湖期末)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①高温灭菌 ②接种 ③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④恒温培养 A. ①②④③ B. ③①②④ C. ②①④③ D. ①③②④
思考:家里新腌制酸豆角时,常会往新坛里倒一些老坛里的“酸水”; 做馒头和面时,放入干酵母或上次做馒头时留下的“老面”。这是为 什么?
加“酸水”、放入酵母或“老面” 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 接种,能帮助快速发酵。
新课讲授 知识点02 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环境微生物菌种鉴定
环境微生物菌种鉴定微生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它们在我们的生活和环境中无处不在。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这些微生物资源,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鉴定和分类。
本文将介绍环境微生物菌种鉴定的基本方法和应用领域。
一、微生物菌种鉴定的基本方法1、形态学鉴定形态学鉴定是根据微生物的形态、大小、颜色、生长速度等特征对其进行分类和鉴定的一种方法。
通过观察菌落的形状、大小、质地、颜色、边缘特征等,可以初步判断微生物的种类。
2、生理生化鉴定生理生化鉴定是通过测试微生物对各种底物的发酵反应和代谢产物的性质,判断其生理生化特性,从而对其进行分类和鉴定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生理生化试验包括糖发酵试验、柠檬酸盐试验、吲哚试验等。
3、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是基于微生物基因组序列差异对其进行分类和鉴定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提取微生物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然后进行序列比对,判断微生物的种类和亲缘关系。
二、环境微生物菌种鉴定的应用领域1、环境保护环境微生物菌种鉴定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污水处理中,通过鉴定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以优化污水处理工艺,提高处理效率。
在土壤污染治理中,通过鉴定能够降解特定污染物的微生物种类,可以针对性地设计生物治理方案。
2、生物多样性研究环境微生物菌种鉴定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可以揭示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物多样性特征,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提供科学依据。
3、生物技术应用环境微生物菌种鉴定在生物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生物制药中,通过鉴定微生物的种类和代谢产物,可以发现新的药物资源和开发新的药物。
在农业微生物肥料开发中,通过鉴定微生物的种类和生理生化特性,可以研制出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肥料。
三、总结环境微生物菌种鉴定是微生物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手段。
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微生物进行分类和鉴定,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这些资源。
微生物学第一节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ppt课件
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的关系
寄生关系
病原微生物寄生在宿主体 内,从宿主获取营养物质 进行生长繁殖,对宿主造 成损害。
共生关系
一些病原微生物与宿主建 立共生关系,相互依存, 对宿主不造成明显损害。
免疫逃避
病原微生物具有逃避宿主 免疫系统的能力,从而在 宿主体内长期存活。
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竞争关系
05
CATALOGUE
病原微生物的防控与治疗策略
病原微生物的预防措施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
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减少病原 微生物的传播。
注重饮食安全
避免食用不洁或变质食品,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以降低 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接种疫苗
及时接种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有效预防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 染病。
深入研究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揭示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调控机 制。
发展微生物组学和合成生物学等新技 术,推动微生物学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
加强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和防控策 略研究,提高应对突发传染病的能力 。
加强微生物学与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交叉融合
促进微生物学与医学的交叉融合 ,深入研究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的 关系,发展新的诊疗技术和药物
02
CATALOGUE
病原微生物概述
病原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动植物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 寄生虫等。
分类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代谢方式等特征,可将其分为细菌、病毒、真菌 、寄生虫等几大类。其中,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病毒是一类寄生生物,真 菌是一类多细胞微生物,寄生虫则是一类寄生在宿主体内的生物。
高中生物选修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ppt(共54张PPT)
稀释涂布平板法
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结 合平板划线与系列稀释的无菌操作要求,想一想, 第2步应如何进行无菌操作?
应从操作的各个细节保证“无菌”。例如, 酒精灯与培养皿的距离要合适、吸管头不要接触 任何其他物体、吸管要在酒精灯火焰周围等等。
微生物的恒温培养
微生物的恒温培养
微生物的恒温培养
3类。
(5)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种成分都溶化后
分装前,要进行的是
。 调整pH
(6)右表中各成分重量确定的原则
是 依微生物的生长需要确定 。 (7)若右表培养基用于菌种鉴定,应该
增加的成分
琼脂(或凝固。剂)
一、课题目标:
了解有关微生物及培养基的基础知识,进 行无菌技术的操作,进行微生物的培养。
二、课题重点和难点:
如图是酵母菌电子显微 镜下的形态结构
青霉
生殖 孢子生殖
直立菌丝 营养菌丝
腐生生活
(二)培养基
培养基(培养液)是由人工方法配制
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
液。
1.培养基的类型
(1)按物理状态分: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2)按功能分: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3)按成分分: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芽孢又小又轻,可以随风飘散。
平板划线的操作方法
C是正确的,因为与发酵有关的所有设备和物质都要灭菌;
且体内一般不含有叶绿素.
寄生菌 大部分病原菌
消毒与灭菌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
(2)若不慎将过量NaCl加入培养基中。
有的碳源同时是能源,如葡萄糖;
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气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熟练、规范地进行无菌操作,成功地培养微生物。
环境卫生学监测要求及采样方法 ppt课件
≤10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Ⅳ类环境
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注射、换 药等)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及病区等
≤10 不得检出
注:★致病菌指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
儿室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ppt课件
63
(二)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4、注意事项
①根据物体表面是否规则选用规格板或直接涂擦的方法进 行采样。
ppt课件
88
使 用 中 碘 伏 染 菌 量 采 样
ppt课件
89
ppt课件
90
2、消毒、灭菌剂的监测
(3)结果判定
53
打开试管,烧试管口与橡胶塞
ppt课件
5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棉拭子蘸取 相应中和剂
ppt课件
55
烧试管口与橡胶塞,并塞紧橡胶塞
ppt课件
56
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
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
ppt课件
57
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操作步骤分解
ppt课件
58
方法一:将手接触的部分折断或剪断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试管中
ppt课件
65
四、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
(三)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ppt课件
66
①
②紫外线消毒
ppt课件
67
(三)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1、采样时间
①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在洁净系统自 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②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在消毒或规 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③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采样。
ppt课件
环境微生物实验报告
环境微生物实验报告目录1. 背景介绍1.1 环境微生物的定义1.2 研究环境微生物的重要性1.3 实验目的2. 实验方法2.1 样品采集2.2 样品处理2.3 分离纯化微生物3. 实验结果3.1 微生物种类鉴定3.2 微生物数量及分布情况4. 实验讨论4.1 微生物种类对环境的影响4.2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5. 总结与展望背景介绍1.1 环境微生物的定义环境微生物指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群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
它们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中。
1.2 研究环境微生物的重要性研究环境微生物可以深入了解自然生态环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对环境的作用,为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3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环境微生物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探究环境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分布情况。
实验方法2.1 样品采集从不同环境中采集样品,如土壤、水体、空气等,并分别进行标本编号和记录。
2.2 样品处理将采集的样品进行处理,如离心、滤液、接种培养基等,以便后续的微生物分离和鉴定。
2.3 分离纯化微生物通过在不同培养基上接种处理后的样品,观察并筛选出不同形态的微生物,并进行进一步培养和纯化。
实验结果3.1 微生物种类鉴定对分离到的微生物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通过PCR等方法鉴定微生物的种属信息。
3.2 微生物数量及分布情况对各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进行统计和分析,探讨不同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特点。
实验讨论4.1 微生物种类对环境的影响探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功能及相互关系,分析其对环境中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4.2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讨论环境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如空气中的细菌对呼吸道健康的影响等,并提出相关的防控措施。
总结与展望通过本实验的研究,增进了对环境微生物多样性和分布情况的了解,为今后的环境微生物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
未来可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环境中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及其应用前景。
洁净车间的微生物控制及检测(1)
0产3品特环点 境 微 生 物 的 监 测 案 例 分 析
1.人员手部接触:符合要求 2.操作台面接触:符合要求
THANKS
交谈1min,产生1.5-2.0万个粒子;
咳嗽:70万个粒子
喷嚏:140万个粒子
★ 在洁净区内的人员数量应尽量少,应严格按照SOP要求操作以减少尘埃粒子,要有自我约束的概念。 ★ 出入洁净区的无菌服应尽可能覆盖全身,皮肤暴露部分越少越好,以尽量减少产品的污染。
0产2品特环点 境 微 生 物 的 监 测 方 法
0产3品特环点 境 微 生 物 的 监 测 方 法
0产3品特环点 境 微 生 物 的 监 测 案 例 分 析
2022.8.31 #沉降菌
1.格栅膜独立包装间:沉降菌不可计数; 2.格栅膜连续包装间:沉降菌超标; 3.格栅膜仓库:合格。
人员
0产3品特环点 境 微 生 物 的 监 测 案 例 分 析
• 检测方法 一般采用棉签擦拭法和Rodac plate取样法。
• 控制要求 物体表面菌数≤25cfu/cm2
检测方法
适用范围
培养特点
缺点
棉签擦拭法
Rodac plate取样
法
墙角、缝隙、不规 则物体表面等
光滑平的表面
棉签用稀释液洗 脱后,取稀释液 培养
操作较复杂
取样后直接培养、 琼脂残留被测
计数
物体表面
风险:手部的交叉污染 皮肤屑片的脱落与散步 不正确的穿着工作服 不正确的行为
0产1品特洁点 净 区 微 生 物 的 控 制
1.1 操作人员带来的尘埃粒子:
成年人产生的皮屑:10万~1000万个/min;
操作人员身穿工作服,剧烈活动:产生100万个粒径>0.1μm的微粒,20万个粒径0.5μm的微粒;
2.3.1微生物的分布 课件(共25张PPT)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应该将手指 上的细菌或 真菌接种在 培养基上。 要不要设置
对照?
2.探究实验需要哪些材料用具?
①培养皿(装有培养基,两套) ②无菌棉棒
③透明胶带
④标签纸
⑤放大镜
3.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为什么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 理?为什么要用无菌棉棒?
提示:因为经高温处理后,可以将培养皿上、培养基内混有 的细菌和真菌的孢子杀死,这样就排除了实验外其他环境的 污染。因此,在实验前不要盲目打开培养皿,防止细菌和真 菌的孢子落在培养基上。实验中用无菌棉棒的目的同样是为 了防止棉棒上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2)为什么要有两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各有什么用处? 提示:选取两套培养皿的目的是进行对照,一组不作处理,作 为对照组;另一组在选择的环境中打开,作为实验组。
4.通过各组的交流,你认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怎样? 提示:细菌和真菌几乎无处不在,但在不同环境中分布的 多少不同,如手、硬币上附着的细菌和真菌较多。 5.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在这个探究 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的情况存在吗?是什么情况?为 什么? 提示:经过严格的高温灭菌的环境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的存在,如对照组的一套培养皿,因为对照组的培养皿经 高温灭菌后一直处于密封状态。
探究主题一:观察菌落
如何才能一睹细菌的“庐山真面目”? 如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呢?
如何才能一睹细菌的“庐山真面目”?
1、电子显微镜或高倍显微镜观察。 2、通过观察__菌__落___来研究细菌和真菌。
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 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新
菌落区分
【观察思考】 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6.根据你的探究活动进行总结:细菌和真菌的生活 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提示: 细菌和真菌生活必需的条件:水分、营养物 质、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1.微生物概述ppt课件
菌株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
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一切后代(起源于共 同祖先并保持祖先特性的一组纯种后代菌 群)。因此,一种微生物的不同来源的纯培 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的一个菌株。菌株强调 的是遗传型纯的谱系。
30
PART 06
微生物学基础
------ 认识微生物
青霉菌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1
课堂要求
禁止玩手机、睡觉、聊天、随意走动等一系列与上课无关的行为! 有事举手打报告!
考查方式:
出勤:20%
课堂表现:20%
课后作业:20% 考试成绩:40%
2
目录 content
01
微生物的定义
02
微生物的作用
03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04
1
为有机物,而微生物能提高动物摄取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率。
例:经培养蘑菇后的稻草、麦秆、粗蛋白含量增加2~3倍,粗脂肪提高2~5倍, 而畜禽难以吸收利用的纤维素含量降低20%~50%,木质素降低20%~30%。
增加了动物的生产效益
2
用稻草加入牛粪发酵制成蘑菇培养料,除产生大量鲜菇外,将收菇后的培养料
用来喂猪,其营养价值相当于二级饲料米糠。
农业,以菌造肥,以菌催长, 以菌防病,以菌治病
基因工程技术中提供多种工具酶和载体系 统,创建有益的工程菌新品种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4
PART 03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15
3.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微生物并非生物分类学上的名词,而是所有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非细胞生物 亚病毒
病毒
生物
原核生物 细菌
2.3.1微生物的分布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谢谢观看
课堂练习
3.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广泛分布,它们生存的基本条件有( D) ①阳光 ②氧气 ③水分 ④适宜的温度 ⑤有机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课堂练习
解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如霉菌, 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如甲烷菌。故选D。
由一个或多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菌落
知识点二 观察菌落(重点) 2.对比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
知识讲解
细菌菌落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白色念珠菌
霍乱弧菌
知识点二 观察菌落(重点) 2.对比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
知识讲解
真菌菌落
毛霉
根霉
青霉
酵母菌
知识讲解
知识点二 观察菌落(重点)
知识讲解
知识点三 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难点) 1.实验·探究 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3)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④培养:通常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培养箱 中恒温培养,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 行培养。
培养箱培养
知识讲解
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步骤及目的
①配制培养基
为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提供有机物
知识讲解
知识点三 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难点) 1.实验·探究 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2)探究思路 如果请你帮助幼儿园的老师想个办
法,让孩子们知道手上有细菌或真菌, 养成饭前必须洗手的好习惯,你有什 么办法?
知识讲解
知识点三 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难点) 1.实验·探究 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3)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①配制培养基:配制固体培养基通常要加入 琼脂,琼脂是一种煮沸冷却后能凝固的物质。 例如,可以将牛肉汁与琼脂混合在一起制成 固体培养基。
1.1.1++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生物++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观察的主要环节——明确观察对象
仔细观察它的叶和花的形状、颜色。结合材料,下图中紫红色的结构是它的花瓣吗?
光叶子花(俗称三角梅)
形态特征
苞
片 藤状灌木;枝、叶密生柔毛;刺腋生、下
1
花 弯;叶片椭圆形或卵形,基部圆形,有柄; 瓣 花序腋生或顶生;苞片椭圆状卵形,基部
2
圆形至心形,长2.5-6.5厘米,宽1.5-4厘
课堂小结
观察: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观
察
周
1.确定观察目的
围
2.明确观察对象
环
观察的基本环节 3.做好观察记录
境 中
4.交流观察结果
的
生 物
生物的归类: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为: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练习与应用
B 1.下列有关观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眼睛随便看看也是观察
B.观察需要依据观察目的进行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生物
教学目标
1 通过熟悉校园计划,掌握观察的
基本环节;
2 通过观察和比较常见生物,了解
如何观察生物;
3 关注周边生物的生存环境,树立
保护环境和爱护生物的意识。
认识生物
“蝉把口器插进树皮里吸食树汁,身体 却一动也不动。太阳移动,树荫的位置 也随着移动,蝉会绕着树枝微微侧移, 以保证自己一直处于阳光和热量最充足 的地方。不管蝉是否在吸食树汁,那歌 声都不会停止。”
观察时,要注意安全,分组进行。鸟类视 觉敏锐,容易被惊扰,你要注意着装颜色,避 免衣物的颜色过于鲜亮;要注意保持安静,不 要喧哗;在拍摄时,尽量不要使用闪 光灯, 以免惊扰它们。
PCR技术(环境微生物)
10ul 各200umol/L 各10~100pmol 0.1~2ug 2.5u 1.5mmol/L 100ul
三、PCR的成分和作用: 1. 缓冲液: 10 ~ 50 mM Tris- Cl (三氨基甲烷)(pH8.4) 维持 Taq 酶作用环境的偏碱性 25 ~ 50 mM KCl 促进引物退火,>50 mM 会抑制 Taq 酶的活性。 100μg / ml 牛血清白蛋白 (BSA) 对酶有一定的保护性,如质量不好将起相反的作
PCR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 PCR有许多不同种类,如实时定量PCR,多重PCR等,用 PCR得到的母的片段可用于微生物检测。目前已有将PCR 技术用于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的检测;用于制备基因工程中 的目的片段;用于DNA杂交技术中DNA探针的制备;用于环 境生物多态性的分析。
• DNA探针是用生物素、荧光素等物质进行标记的能够与 待测基因进行特异性互补产生杂交信号的DNA片段。荧光 探针、寡聚核苷酸探针等已被应用于监测水中的大肠杆菌, 取得了很好的结果。为了更灵敏、快速的检测水中大肠杆 菌,目前DNA探针技术多于PCR技术结合使用。
• 将EP管放入仪器开始扩增,循环35次;72摄氏度延伸 10min
• 仪器为Model MyGene 25 Plus
PCR扩增产物的分析
1、凝胶电泳分析法: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灵敏度远高于琼脂糖电泳, 用于探讨PCR扩增的灵敏度效果好,但配制复杂, 常用琼脂糖凝胶电泳。
2、点杂交 3、微孔板杂交法
PCR能将微量的DNA大幅增加,因此,无论是 化石中的古生物、历史人物的残骸,还是几十年前 凶杀案中凶手所遗留的毛发、皮肤或血液,只要能 分离出一丁点的DNA,就能用PCR加以放大,进行比 对。
2024年秋人教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布(课件)
当你在大自然中畅游时,映入眼帘的生 物大都是植物或动物,偶尔还会看见蘑菇;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馒头变质发霉、水果 上长“绿毛”。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在你的身体表面及内部,以及身边的空气、 土壤和水中还分布着很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的生物,它们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的数量众 多、种类庞杂,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2. 教材P101,第3条提示相当于细菌和真菌 培养的一般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
接种
3. 什么环境条件下可能没有细菌和真菌?在 这个探究中,有这样的情况存在吗?为什么?
经过严格的高温灭菌并密封的环境中没有细 菌和真菌。在这个探究中,经高温灭菌后一直密 封的培养皿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因为灭菌后一直 处在密封状态。
3. 接种:将少量细菌或真菌转移 到培养基上的过程叫作接种。
4. 培养: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 培养箱中恒温培养,也可以放在 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实验·探究 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各小组探究的侧重点可以不同, 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也可以不 一样。重点观察菌落的形成,并进 行记录,得出相应的结论。
观察菌落
细菌的个体微小,大部分真菌的个体也很微小。
想一想,肉眼看不见的细菌、 真菌,我们怎样观察和检测它们呢?
菌落——由一个或多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 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细菌菌落 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颜色可呈白、黄、红等多种颜色。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链球菌 粘质沙雷氏菌 巴氏杆菌 菌落(放大) 菌落(放大) 菌落(放大) 菌落(放大)
极地、滚烫的热泉等
小资料
病毒寄生在活 细胞内,详见本 章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 水
易 发 霉
脱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不可计
295
46
1.6
37750
38000或1.8*104
3
不可计
271
60
2.2
27100
27000或2.7*104
4
不可计
不可计
513
—
51300
510000或5.1*105
5
27
11
6
—
270
270或2.7*102
6
不可计
305
15
—
30500
31000或3.1*104
结果与讨论
1.一般来说,肥沃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霉菌哪 种最多?哪种最少?数量级为多少? 2.从周围环境中微生物存在的关产,你认为无菌 操作要特别注意些什么?
该平均菌落数乘以其稀释倍数即为该样品中的微生
物总数
稀释度的选择及菌落计数报告方式
列次 不同稀释度的平均菌落 两个稀释 度菌落数 之比 10-3 菌落总数 /(cfu· -1) mL 报告方式 /(cfu· -1) mL
10-1
10-2
1
不可计
164
20
—
16400-1
16400-1或1.6*104
五、实验步骤
(一)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基的制备原则: 适当的营养成分;合适的酸碱度;灭菌后方可使用。 培养基的制备程序: 称量→溶化
平板备用。)
测定及矫正pH
(过滤) 分装
灭菌备用(若配制固体平板培养基,则先灭菌后再倾倒
培养基制备过程:
称量:按培养基配方及配制的总量计算并称量各种
培养基成分(注:称量牛肉膏时,先称玻棒重量后用玻
有待温度降至80℃以下才能打开箱门。
二)、从土壤中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的实验原理 土壤中生活着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根据微生物对营养、酸碱度,温度和氧等条件要
求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培养条件,或加入某种化
学药物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采用稀释涂平
板法或平板划线法等对目标菌进行分离、纯化, 直至获得单一种类的纯种微生物菌株。
高压蒸汽灭菌原理
当温度过高时,营养成分会破坏,所以含有糖
类等成分的营养培养基可用低温进行灭菌
(0.07 Mpa,115.5℃,30 min)。 干热灭菌是把待灭菌的物品放在干燥箱中,当 温度160℃时,维持2h,即可达到灭菌目的。 干热灭菌适用于玻璃器皿、金属及药物干粉等 的灭菌。 注意:干热灭菌的温度不能超过180℃,且只
实验三
环境中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培养基的制备原则和制备程序,熟悉 常用培养基的名称 2)掌握微生物的分离、接种技术 3)了解高压蒸汽灭菌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掌握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培养基的制备
2)高压蒸汽灭菌法、干热灭菌法
3)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法分离微生物
棒取样,再称量。)
溶解:将各种成分放入三角瓶,加蒸馏水或自来水
(完全培养基用)至所配培养基的总量,放微波炉中加
热溶解。 调pH值:用NaOH或HCL调pH至所需范围。 过滤:用滤纸或多层纱布过滤 (如无特殊要求,此步
可省略) 。
分装:根据配制培养基的不同进行分装(液体培养基
先分装后灭菌,固体培养基先灭菌后分装)
多蒸汽凝结在皿盖上,等凝固后 翻转平皿。
培养基的分装
斜面培养基的摆法
பைடு நூலகம்
平板培养基的制法
(二)平板培养基接种法
平板化线法示意图
注意事项:
划线接种时要掌握好角度和力量(划线时接种
环与培养基表面约呈45度角),不可划破平板
表面;划线要密而不重复,充分利用平板表面:
严格无菌操作。 接种完毕,盖好皿盖,接种环经火焰灭菌,注 明姓名、日期、标本名称等,置所要求温度的 培养箱培养24h后观察结果。
3.打喷嚏或咳嗽时会传播细菌性疾病吗
4.说明饭前吸手,饭后刷牙的重要性? 5.日常生活中如何讲究饮食卫生?
实验室空气中微生物检测结果
4)无菌操作技术
三、实验原理
一)灭菌实验原理
微生物实验所用的培养基、玻璃器皿、水、金属用
具及具有传染性的标本均需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
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是把待灭菌的物品放在密闭的高压蒸 汽灭菌锅中,将锅内冷空气排净后,当锅内压力为 0.1Mpa时,温度可达121℃、维持20min,即可
杀死一切微生物的营养体及孢子。
(1)液体培养基:将配制的液体培养基分装到试 管或三角瓶中(注:分装试管时,培养基装量为3-4ml;
分装三角烧瓶时,培养基装量以不超过三角烧瓶容积的
1/2为宜)。
(2)固体培养基:斜面培养基一般装量为5ml左右。 (3)固体平板培养基:每一平板的培养基装量为 15-20ml。
加塞、包扎和灭菌:
分装后的培养基,试管用试管帽,三角瓶用封口膜
四、实验仪器、材料和用具 1.实验仪器 高压蒸汽灭菌锅、干燥箱、电子天平、 振荡培养箱、恒温培养箱、取液器等 。 2.微生物材料 土样10g。 3.培养基 肉汤蛋白胨培养基(分离细菌)
4.试剂 NaoH、HCL、无菌水
5.实验用具
培养皿、锥形瓶、试管及试管帽、涂布耙、枪头、
酒精灯、试管架、PH试纸等。
(三)试管斜面接种
接种环在火焰中灼烧灭菌后,从菌种管挑取少量菌苔
斜面划线接种示意图
将挑取少量菌苔的接种环伸进斜面的底部向上划一直线,然后 再从底部向上进行蛇行划线。 接种完毕,将管口再经火焰灭菌,盖好试管帽,接种环灼烧 后放回原处
(三)、从土壤中分离和纯化微生物
采集土样:选较肥沃的土壤,铲去土壤表层,采集520cm深度的土壤装入灭菌的牛皮纸袋内,封好袋口, 作好编号记录,携回实验室供分离使用。 制备土壤稀释液:取土壤1.0g,放入盛有99 ml无菌水 的锥形瓶中振荡(约5 min)制成土壤悬液(10–2)。
土壤悬液的倍比稀释
涂布
使用较多的常 规方法,注意 涂布要均匀
涂布平板法
稀释倒平板法
操作较麻烦,对 好氧菌、热敏感 菌效果不好!
培养和计数:
将肉汤蛋白胨培养基平板倒置于37℃温箱中培养24h。
菌落记数
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 若有某一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符合此范围时,则以
封好瓶口,贴上标签,注明培养基的名称及配制日
期后放入高压灭菌锅内灭菌。
灭菌时注意排空灭菌锅内空气,灭菌锅压力为0.1 Mpa(121℃),维持20-30min。
摆斜面和倒平板:
摆斜面:将灭菌后的试管摆放形成斜面,斜度要
适当,斜面长度约为试管长度的1/2,培养基 上部离管口5 cm以上。 倒平板:待培养基冷却至60-70℃时,无菌操作 将培养基倒入已灭菌并干燥的平皿中,使其布 满皿底。每皿装量15-20 ml(Ø90mm),厚度 达2-3 mm,倒平板时,一般叠放平皿,以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