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医疗器械上市后相关法规释义生产监管部分(北京高研院10.19)-王昕
医用器械的医疗器械监管法律和政策问题
医用器械的医疗器械监管法律和政策问题医疗器械是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缓解疾病的器械、设备、耗材及其他相关产品。
在医疗行业中,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医疗器械监管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医疗器械市场监管、注册和备案、安全监测等角度探讨医用器械的医疗器械监管法律和政策问题。
一、医疗器械市场监管医疗器械市场监管是指对医疗器械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
为了加强医疗器械市场监管,各国都建立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
在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监管主要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必须经过注册或备案才能在市场上销售和使用。
注册适用于高风险和临床试验器械,备案适用于低风险和非临床试验器械。
同时,医疗器械企业必须符合一系列质量管理体系,如ISO 13485标准等。
此外,医疗器械的广告、宣传和推广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必须符合法律和伦理规定。
二、医疗器械注册和备案医疗器械的注册和备案是医疗器械监管的重要环节。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和政策,医疗器械的注册和备案程序和要求会有所不同。
在美国,医疗器械的注册和市场准入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
根据《美国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规定,医疗器械必须经过510(k)预市许可或PMA(前瞻性的医疗器械审核)才能在市场上销售。
510(k)预市许可适用于相似现有器械,要求申请人提供与现有器械的相似性证明;PMA适用于高风险器械,要求申请人提供临床试验数据。
此外,美国还设立了医疗器械批准制度,用于加速某些重要医疗器械的上市。
在欧洲,医疗器械的注册和市场准入由欧洲药品管理局负责。
根据《医疗器械指令》,医疗器械必须经过CE认证才能在欧洲市场销售。
CE认证要求申请人提交相应的技术文件,包括产品描述、设计和性能要求等。
此外,申请人还需要选择一家认可的公告机构进行评估和审批。
三、医疗器械安全监测医疗器械安全监测是指对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监测和跟踪。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试题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属于医疗器械的定义范围?A. 医用耗材B. 医用设备C. 医用试剂D. 医用器具2. 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A. 3年B. 5年C. 10年D. 长期有效3. 医疗器械产品不得具有虚假、夸大宣传的情况是指:A. 产品中标识不准确B. 生产企业对产品性能夸大C. 销售者向用户介绍虚假信息D. 患者朋友介绍虚假信息4. 医疗器械实施监督的部门是:A. 卫生健康委员会B. 药品监督部门C. 食品药品监督部门D. 安全监察部门5. 医疗器械产品标准的制定机构是:A.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B.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C.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局D.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委员会6.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具有几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A. 1类B. 2类C. 3类D. 无限制7. 医疗器械产品质量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由哪个部门负责?A. 卫生健康委员会B.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局C.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委员会D. 企业自行负责8. 禁止销售使用的医疗器械产品有几类?A. 1类B. 2类C. 3类D. 4类9.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正于:A. 2009年B. 2013年C. 2016年D. 2018年10. 针对医疗器械监管的国家标准是:A. GB/T19001B. GB/T14971C. GB/T26128D. GB/T50325二、判断题1.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立法目的是为了保障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和安全,防止产品质量事故的发生。
(T/F)2. 医疗器械广告宣传不得夸大疗效,不得包含虚假材料。
(T/F)3. 医疗器械质量事故发生后,生产企业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查,并在24小时内报告相关部门。
(T/F)4. 医疗器械产品检测一般由生产企业自行进行,不需要经过相关机构的审批。
(T/F)5. 医疗器械产品销售前必须经过质量检验合格。
(T/F)三、简答题1. 请列举国家规定的医疗器械分类标准。
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生产及上市后监管要求
❖ 境、内外企业国民待遇。
❖ 法治是监管现代化的核心,要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 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医疗器械安 全有效。
❖ 201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强调,要充分 发挥市场机制、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在食品药品监管中的 作用。新《条例》规定,医疗器械行业组织应当加强行业 自律,引导企业诚实守信;增设投诉举报制度,并奖励经 查实的举报,以此激发全社会参与共治的热情。
行业自律
医疗器械行业组织应当加强行业自律,推进诚信体系 建设,督促企业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引导企业诚实 守信。
公众参与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应当公布本单位的联系方式, 接受咨询、投诉、举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接到 与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有关的咨询,应当及时答复;接到 投诉、举报,应当及时核实、处理、答复。对咨询、投 诉、举报情况及其答复、核实、处理情况,应当予以记 录、保存。
第二部分 医疗器械生产
未来医疗器械生产监管法规体系设想
条例
生产监督管理办法(12号令)
行政规定
12号令配套 文件
分级分类 管理
监督 检查
其他 规定
企业分类 信 用
避
其
监管目录 体 系
孕
他
(重点监 指 导
套
管目录) 意见
通
告
技术要求
《
规
范》
规范
实
施
通用评定标准
指
导 无菌实施细则 无菌评定标准 意
见
要有拟生产医疗器械的注册证;许可过程中要依照医疗器械 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核查
❖ 第三章 医疗器械生产(9条)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实施《北京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实施《北京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法规类别】医疗器械药品药材进出口【发文字号】京药监械[2008]19号【发布部门】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日期】2008.04.03【实施日期】2008.05.04【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失效依据】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实施《北京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京药监械〔2008〕19号)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北京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已经2008年3月31日第5次局务会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8年5月4日起实施。
特此通知。
二〇〇八年四月三日北京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强化企业“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者”的意识,促进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诚信自律,规范北京市各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部门和检查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行为,提高监管效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生产日常监督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结合北京市医疗器械生产监管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的日常监督管理是指北京市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标准,对本市已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或已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登记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和质量控制过程所实施的日常监督检查及相关管理工作。
第二章监管职责第三条北京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按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工商注册地址所在行政辖区划分监管职责的原则,实行分级管理。
第四条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局)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全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年度监督检查计划,部署全市范围内的监督检查工作;制定、发布和调整北京市重点监控医疗器械产品目录;对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各分局(以下简称分局)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培训;必要时,可直接组织对生产企业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16.11.28•【字号】京食药监〔2016〕38号•【施行日期】2016.1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监督正文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京食药监〔2016〕38号各有关单位:《北京市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暂行)》已经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6年第42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6年11月28日北京市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暂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行为,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和《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号),结合医疗器械生产监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监督管理是指本市市、区两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标准,对本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所实施的监督检查及相关管理工作。
在本市从事医疗器械生产活动及其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职责划分第三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由其住所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条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局)负责在本市实施以下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一)负责本市医疗器械生产许可审批和第二、三类医疗器械委托生产备案工作。
(二)负责在本市监督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组织开展本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分类分级监督管理和风险管理等工作。
(三)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本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年度监督检查计划,部署本市范围内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飞行检查及其他监督检查工作,必要时,可直接组织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2024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解读
医疗器械召回是国际通行做法,也是加强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公共安全水平的重 要措施。
召回程序及实施要求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企业应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建立完善的人才 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同时,加强员 工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 力。
THANKS
感谢观看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
制定医疗器械生产质量方针和目标,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和权限;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 件、作业指导书等;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定期评审和更新。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实施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教育;建立内 部审核机制,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处理 质量问题,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持续改进与创新
持续改进
对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持续跟踪和改进,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定期评估质量管理体 系的有效性,确保其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创新
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提高医疗器械的性能和安全性;推动医疗 器械研发和创新,满足临床和市场需求;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和交流,提升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结果与影响
经过生产厂家的积极努力和相关部门的监督指导,该品牌心脏起搏器的召回工作得以顺利完 成。此次事件提醒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时刻关注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加强风险管理意 识,确保患者用械安全。
医疗器械知识产权保护法律解读与侵权防范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逐步提升
法律法规日益完善
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 提高,医疗器械企业也将逐渐增强知识产 权保护意识。
国家将进一步完善医疗器械知识产权保护 法律法规体系,加大侵权打击力度。
多元化维权途径
加强国际合作
国外保护现状
国际上,各国普遍重视医疗器械知识产权的保护,纷纷加强 相关立法和执法工作。一些发达国家还通过国际合作和双边 协议等方式,推动医疗器械知识产权的全球保护。
02
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解读
专利法律法规及申请流程
专利法概述
介绍专利法的基本原则、保护对象、 专利类型等。
专利侵权判定与维权
解释专利侵权的判定标准,以及维权 途径和方式。
05
外部合作中知识产权保护与风险 防范
合同条款审查要点
知识产权归属与使用权约定
明确合作中各方知识产权的归属、使用范围、使用方式等,避免 产生权属纠纷。
保密条款
对于涉及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敏感信息,应签订保密协议或在合 同中明确保密义务。
侵权责任约定
明确合作各方在知识产权侵权方面的责任承担方式,以便在出现侵 权时能够及时维权。
未来医疗器械知识产权维权途径将更加多 元化,包括行政保护、司法保护、仲裁调 解等。
我国将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打击医 疗器械领域跨国侵权行为。
政策建议和改进措施
加强宣传培训
加大对医疗器械企业知识产权 保护宣传培训力度,提高企业
和研发者的维权意识。
完善法律法规
建议国家进一步完善医疗器械 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
医疗器械的市场准入与监管政策解读
医疗器械的市场准入与监管政策解读医疗器械的市场准入与监管政策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解读医疗器械市场准入与监管政策的相关内容。
1. 医疗器械市场准入政策医疗器械市场准入政策是指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对其上市销售前需要经过一系列审批和监管程序的政策规定。
这些政策旨在规范医疗器械的上市进程,有效管理市场化运作,并保护公众的健康权益。
在市场准入政策中,通常包括医疗器械注册备案、产品技术审查、临床试验、生产监督等环节。
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政策要求和程序规定,以确保医疗器械在上市前经过充分的检验和验证,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2. 医疗器械监管政策医疗器械监管政策是指对已上市的医疗器械进行监管的政策规定。
这些政策旨在保障市场中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以及处理产品质量问题和不良事件。
医疗器械监管政策主要包括了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的监管、医疗器械广告的监管、临床应用和使用监管、不良事件的监测与处理等。
这些政策规范了医疗器械在市场中的操作和使用,有效控制了潜在风险,保护了大众的利益。
3. 市场准入与监管政策的意义市场准入与监管政策的实施,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市场准入政策确保了医疗器械在上市前经过审查和检验,确保了其质量和安全性,减少了潜在的风险和安全隐患。
其次,监管政策保障了市场中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阻止了低质量和不符合标准的产品流入市场,保护了公众的利益。
最后,市场准入与监管政策提高了医疗器械行业的监管水平和管理效能,促进了医疗器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综上所述,医疗器械的市场准入与监管政策是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的重要举措。
通过严格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我们可以有效控制医疗器械市场中的风险,保障市场中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为公众提供更加可靠和安全的医疗器械产品。
中国医疗器械政策监管情况
中国医疗器械政策监管情况
中国医疗器械政策监管情况是严格的,并且不断加强。
以下是关于该情况的一些信息:
1. 法律法规: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医疗器械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主要包括《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对医疗器械市场进行了全面规范。
2. 产品分类管理:中国医疗器械管理部门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分别是一类、二类和三类。
不同类别的医疗器械按照不同的监管要求进行管理,其中一类和二类医疗器械需要通过注册和备案批准后才能上市销售。
3. 注册与备案:一类和二类医疗器械需要进行注册或备案才能上市销售。
注册要求严格,需要进行技术评价、临床试验等环节,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备案相对较为简化,但仍然需要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
4. 监督检查:中国医疗器械监督部门加大了对医疗器械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的抽检和日常监管。
对于存在不合规行为的企业,会进行处罚,并可能吊销生产和销售许可证。
5. 审评加速:中国医疗器械审评中心不断加速医疗器械注册审评的进度,提高了审评效率。
同时,推出了一些政策措施,如快速通道,优化申报材料等,以便更快地批准符合要求的医疗器械上市销售。
总体来说,中国医疗器械政策监管情况较为严格,并且不断加强。
这些措施旨在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促进医疗器械行业的健康发展。
医疗器械市场监督与例外管理规定
监督的体制与机制
监督体制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监督实行国家、省、 市三级管理体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负责全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省、 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 内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
VS
监督机制
医疗器械市场监督采取事前、事中和事后 相结合的监督机制。事前监督主要包括对 医疗器械研制、生产等环节的监管;事中 监督主要是对医疗器械经营和使用环节的 监管;事后监督则是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查 处和追责。同时,还建立了社会监督机制 ,鼓励公众参与医疗器械市场监督。
02
使用单位需建立并执行医疗器械采购、验收和使用管理制度,
确保所采购和使用的医疗器械合法、安全、有效。
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
03
使用单位需建立并执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制度,发
现可疑不良事件及时报告监管部门。
04
例外管理规定
Chapter
例外管理的定义与原则
定义
例外管理是指在特定情况下,对医疗器械市场的某些规定进行临时性 、特殊性的调整或豁免,以适应市场需求或应对特殊情况。
,确保产品质量可控、可追溯。
03
生产过程监管
监管部门对医疗器械生产过程实施监督检查,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工艺
、质量控制等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强制性标准和经注册或备案的产
品技术要求。
经营环节监督管理
经营许可制度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需依法取得医疗器 械经营许可证,具备与所经营医疗器 械相适应的经营场所、储存条件和质 量管理人员等。
医疗器械市场监督与例外管理规定
目录
• 引言 • 医疗器械市场监督概述 • 医疗器械市场监督内容 • 例外管理规定 • 监督检查结果处理 • 总结与展望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无菌医疗器械的公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无菌医疗器械的公告第一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无菌医疗器械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无菌医疗器械的公告(2015年第101号)为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650号)、《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起草了《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无菌医疗器械》,现予以发布。
本附录是无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特殊要求。
无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应当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本附录的要求。
特此公告。
附件: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无菌医疗器械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2015年7月10日附件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无菌医疗器械第一部分范围和原则1.1 本附录是对无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特殊要求。
1.2 无菌医疗器械生产须满足其质量和预期用途的要求,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并应当根据产品特性、生产工艺和设备等因素,确定无菌医疗器械洁净室(区)的洁净度级别,以保证医疗器械不受污染或能有效排除污染。
第二部分特殊要求2.1 人员2.1.1 凡在洁净室(区)工作的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等方面培训。
临时进入洁净室(区)的人员,应当对其进行指导和监督。
2.1.2 应当建立对人员的清洁要求,制定洁净室(区)工作人员卫生守则。
人员进入洁净室(区)应当按照程序进行净化,并穿戴工作帽、口罩、洁净工作服、工作鞋。
裸手接触产品的操作人员每隔一定时间应当对手再次进行消毒。
裸手消毒剂的种类应当定期更换。
2.1.3 应当制定人员健康要求,建立人员健康档案。
直接接触物料和产品的人员每年至少体检一次。
患有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产品的工作。
境内医疗器械产品上市流程
境内医疗器械产品上市流程一、申请准备阶段:1.项目立项:确定要开发的医疗器械产品的种类,功能以及市场需求,确立项目目标。
2.技术研发:进行产品技术研发,包括设计、制造、测试等工作。
3.临床试验申请:准备申请临床试验的相关资料,即申请材料,包括基本信息、研究方案、试验设备和条件、研究人员和试验受试者等。
二、技术评价阶段:1.技术评审: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专家对申请进行评审,评估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可行性和安全性。
2.技术指标测试:进行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指标测试,以评估产品的性能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三、临床试验阶段:1.申请审查:提交临床试验申请,并经相关部门进行审查,确定是否同意进行临床试验。
2.试验启动:根据临床试验申请的批准,开始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试验计划的编制、试验设备的准备等。
3.试验实施:按照试验计划进行试验,收集试验数据,评价医疗器械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结果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结果解释,得出结论。
四、注册申报阶段:1.样品提交:将试验成功的医疗器械产品样品提交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审核。
2.技术评价:对样品进行技术评价,包括技术文件的审核、产品的实物检验等。
4.审核审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注册申请进行审查,包括技术文件和试验数据的审核,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5.注册证书:审核通过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颁发注册证书,授权该医疗器械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和使用。
五、上市销售阶段:1.医疗器械许可:根据注册证书,申请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取得销售资格。
2.生产监督:确保医疗器械产品的生产过程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包括生产车间、设备、工艺流程等。
3.市场宣传:进行市场宣传和推广,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4.销售与售后服务:将产品销售到市场,并提供售后服务,确保产品的正常使用和用户满意度。
以上是境内医疗器械产品上市流程的主要阶段。
在整个流程中,申请人需要全程配合相关部门的要求,并按照法规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最终获得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证书,从而获得上市销售的合法资格。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有关意见的通知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有关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医疗器械药品药材进出口【发文字号】京药监发[2010]37号【发布部门】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日期】2010.10.08【实施日期】2010.10.0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有关意见的通知(京药监发〔2010〕37号)各分局,市器审中心,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为了贯彻落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的要求,顺利开展全市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工作,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药监局)组织有关单位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有关实施意见通知如下:一、关于职责划分(一)市药监局负责全市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组织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人员培训,负责组织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复查工作。
(二)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以下简称市器审中心)受市药监局委托,负责全市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的具体工作,包括制订工作程序、组织和实施现场检查、建立和保持检查信息电子数据库、检查人员管理、档案管理等。
(三)各分局负责对辖区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参加市药监局和市器审中心组织的现场检查工作。
二、关于质量管理体系检查工作(一)自2011年1月1日起,对申请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质量体系检查的,市器审中心应按照《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无菌产品实施细则》)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植入性医疗器械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植入性产品实施细则》)的要求组织检查。
对于申请心脏起博器、人工心脏瓣膜、血管内支架及导管、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动物源医疗器。
医疗器械新条例及配套法规解读2019参考
(215&260)+X+Y
二类:新比旧少87wd 三类:新比旧少102wd
4 境内一类备案变更
(0/45&85)+(1 (0/45&85)+(35
+X)
+X)
5 境内二、三类登记事 15
35
项变更
注:以上时间检测时间为预计时间;以上时间不含临床试验时间
新比旧少34 新比旧少20
注册流程对比—境内一类产品备案及生产备 案流程对比
第三章 医疗器械生产(3)经营和使用管 理(5)
第四章 医疗器械的监督(6) 第五章 罚则(12) 第六章 附则(2)
新《条例》主要修订内容
附则 条款权重(%)
6%
法律责任 16%
总则 9%
医疗器械产品 注册与备案 15%
监督检查 13%
医疗器械生产
医疗器械经营
11%
与使用
不良事件的 处理与医疗 器械的召回
(旧法:违法所得)
审评机构 第七十二条 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机构出现重大失误的,通报批评、警告,降级、撤
职、开除等
检验机构
第七十条 检验机构出具虚假报告的,撤销检验资格,10年内不受理其资质认 定申请
临床机构 第六十九条 临床试验机构出具虚假报告的,撤销机构资格,10年内不受理其资质认定申请
法规重大变化
(单位:工作日)
时限对比
(单位:工作日)
1 境内一类产品备案及 (0/45&85)+(2 (0/45&85)+(55
生产备案
+X+Y)
+X+Y)
新比旧少53
2 境内二、三类首次注 册、生产许可
医疗器械生产过程确认方式及监管关注点
医疗器械生产过程确认方式及监管关注点
裴杰;焦彦超;王欣
【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年(卷),期】2012(018)005
【摘要】@@ 2011年1月1日施行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共有十七处涉及"确认"内容.可见,确认工作相当重要,甚至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中之重,本文着重阐述了医疗器械生产过程确认的方式及监管关注点.
【总页数】4页(P5-8)
【作者】裴杰;焦彦超;王欣
【作者单位】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密云分局,北京,101500;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密云分局,北京,101500;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密云分局,北京,101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
【相关文献】
1.欧盟医疗器械监管方式对我国的启示 [J], 夏广浩;王殊轶
2.实验设计在医疗器械生产过程确认中的应用 [J], 庄文韬
3.无源医疗器械采购控制监管方式探索 [J], 刘歆;徐凤玲
4.医疗器械生产过程确认 [J], 郑步中;徐星岗
5.医疗器械生产过程确认方式及监管关注点 [J], 裴杰;焦彦超;王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督管理的通知-京药监械[2011]41号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督管理的通知正文:----------------------------------------------------------------------------------------------------------------------------------------------------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督管理的通知(京药监械〔2011〕41号)各分局:为加强对全市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深化医疗器械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市局于2011年上半年组织对全市298家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开展了专项检查,共实施现场检查223家次、出动检查人员551人次、对60家企业提出了整改要求。
通过专项检查,我局对全市77家已不具备生产条件、不再继续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进行了公告,并同时注销了相应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对37家擅自变更企业登记信息且已无法联系的企业进行了公告处理。
此次专项检查提高了企业的法律意识和生产质量管理水平,有效地整顿了我市医疗器械生产秩序,同时也使我局进一步掌握了全市第一类生产企业的基本状况,完善了全市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据库。
此外,通过检查,发现我市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仍然存在质量管理意识不强、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生产检验记录不具备可追溯性等主要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为进一步规范企业生产行为、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现就加强我市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提出如下要求:一、各分局应认真总结专项检查的成果及经验,结合本辖区企业实际情况,加强对企业医疗器械有关法规的宣贯,通过会议、培训等多种形式,逐步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和自律意识。
二、各分局应将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纳入年度日常监督检查计划,根据本辖区实际情况,每年确定一定比例对企业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现场监督检查的内容和要求应按照《北京市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现场检查要点》(见附件)执行。
医疗器械监督法规2021版
医疗器械监督法规2021版简介医疗器械监督法规是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护公众健康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本文将介绍医疗器械监督法规的一些重要内容和变化。
医疗器械分类根据医疗器械监督法规2021版,医疗器械分为三类:一类、二类和三类。
不同类别的医疗器械监管要求和审批流程有所不同。
- 一类医疗器械:安全风险较低,可以通过备案方式上市销售。
- 二类医疗器械:安全风险适中,需要进行技术评价和注册备案后方可上市销售。
- 三类医疗器械:安全风险较高,需要进行临床试验和注册审批后方可上市销售。
医疗器械注册医疗器械注册是指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按照法规要求,向监管部门申请医疗器械上市销售的过程。
医疗器械注册需要提交相关的技术评价报告、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等,并进行临床试验(针对三类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注册的目的是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并为监管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提供依据。
医疗器械广告监管医疗器械广告监管是指对医疗器械广告内容进行审查和管理的过程。
医疗器械广告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得夸大宣传、虚假宣传或误导消费者。
监管部门会对医疗器械广告进行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广告进行处罚,以确保广告内容真实、准确、合法。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是指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使用者发现医疗器械存在质量问题或安全问题时,向监管部门报告的过程。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器械的质量问题,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
结论医疗器械监督法规2021版对医疗器械的分类、注册、广告监管和不良事件报告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应当遵守相关法规要求,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保护公众健康。
监管部门将加强对医疗器械市场的监督管理,确保法规的有效执行。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全面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通知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全面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16.03.16•【字号】•【施行日期】2016.03.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正文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全面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通知各区局,各直属分局,各相关直属事业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的有关要求,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提升我市注册申请人、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保障医疗器械产品的安全有效,顺利开展《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其配套附录(以下简称“《规范》”)检查工作,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局”)将在本市范围内全面实施《规范》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规文件中明确了《规范》的法律地位,适用于产品注册技术审评过程中的与医疗器械产品研制、生产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核查(以下简称“体系核查”);适用于《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现场核查(以下简称“生产许可现场核查”);适用于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各类监督检查。
二、市局应当组织、协调全市《规范》实施工作和培训工作。
三、北京市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以下简称“市器审中心”)应当按照《规范》要求,组织开展全市体系核查和《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生产地址非文字性变更涉及的现场核查,包括制订工作程序、组织和实施现场核查、建立和保持检查信息电子数据库、检查员管理、档案管理等。
四、各区局、各直属分局应当按照《规范》要求,开展本辖区生产许可现场核查(生产地址非文字性变更涉及的现场核查除外)和监督检查,选派本单位检查员参加市器审中心组织的现场核查。
五、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应当选派本单位检查员参加市器审中心组织的现场核查。
六、市局、各区局、各直属分局业务受理部门应当接收、送达注册申请人、生产企业《规范》现场核查相关资料。
医疗器械准入及监督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准入及监督管理制度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概述医疗器械准入及监督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的准
入和监督管理对于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2. 医疗器械准入
医疗器械准入是指医疗器械上市销售前需要获得相应的准入许可。
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准入程序非常重要。
2.1 准入申请
医疗器械准入申请需要提交相关资料,如产品说明、生产工艺、安全评价等。
申请人应确保所提交的资料准确无误。
2.2 评审和审批
准入申请将由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和审批。
评审的重点将放在医
疗器械的安全性、质量和有效性等方面。
审批通过后,申请人将获
得准入许可证。
3.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
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是指对已上市销售的医疗器械进行监督和
管理,以确保其在市场上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3.1 监督抽查
相关部门将对市场上的医疗器械进行定期的监督抽查。
抽查的
目的是确保医疗器械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并且没有任何安全隐患。
3.2 不合格产品处理
如果在监督抽查中发现医疗器械存在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相
关部门将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如责令停产、召回产品等,以保护
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4. 结论
医疗器械准入及监督管理制度是确保医疗器械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准入程序和监督抽查等措施将有效提升医疗器械的质量标准,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
以上是医疗器械准入及监督管理制度的基本概述,它对于相关部门和企业在医疗器械市场的运营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司、医疗器械监管司 医疗器械监管司主要职能包括生产监管、流通监管
(经营及使用)和监测评价管理
一、上市前产品注册备案有关情况 我国医疗器械注册实施分类分级审批,其中境内第 三类和进口第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工作由总局实施, 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工作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实施。境内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工作由设区的市级食品 药品监管部门实施,进口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工作由总 局实施。
第三部分 监管基本思路
医疗器械监管“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从2013年—2015年 打基础、建体系、抓队伍、提能力 第二步,从2016年—2018年 基本实现全国医疗器械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 第三步,从2019年—2020年 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管制度体系 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
近期的主要目标,是在充实和完善监管理念的基础上 ,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构建一个比较科学严密的,涵盖 医疗器械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和运行机制 架构,控制并解决重大安全风险和突出问题,推动产业由 “发展中规范”向“规范中发展”的转变。 中期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 创新等优化监管资源配置,通过夯实监管基础、提升监管 能力、提高监管效率,显著降低医疗器械的安全性风险, 将医疗器械的安全性风险置于相对平稳和可控的水平。 长期的主要目标,是建立起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 科学严密的医疗器械监管体系和高效运行机制,大大降低 医疗器械的安全性风险,保障公众安全有效用械和产业健 康发展。
在生产环节:部分企业擅自降低生产条件或擅自更 改生产工艺、不按标准生产,有的擅自减少工艺环节、 以组装代替生产、擅自在产品中添加药物成分,有的无 菌和植入物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采购不符合要求的原辅 料或不按要求进行原材料检验等。 在经营环节:一些经营有特殊温湿度要求产品(如 体外诊断试剂)的企业不按要求储存运输产品,有的无 证经营或经营无证产品等。 在使用环节:部分使用单位使用未经注册的产品,在 用医疗器械缺乏检验标准等。从整个监管链条来看,高 风险产品可追溯体系的信息化管理尚未建立。
二、医疗器械监管综合能力明显提升
一是监管思路更加明确清晰。 二是监管队伍基本成型。 三是经费保障显著提高。 四是硬件设施得以改善。 五是信息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六是监管手段不断丰富。
三、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升
一是挖掘潜在风险点的程度越来越深入。 二是监管重点产品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三是采取的惩戒措施越来越有力。 四是风险交流的途径越来越便捷。
医疗器械生产监管法规制度体系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办法》 配套文件 《关于医疗器械生产经营 备案有关事宜的公告》
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办法》实施通知 器械禁止委托生产目录
五大 管理措施
分类分级管理
规范管理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 规范
过程管理
工 艺 用 水 质 量 管 理 指 南
监督检查
生 产 重 点 环 节 检 查 要 点
3.检查机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 协助总局依法组织开展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 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并承担对医疗器械监督检查员的 培训、考核和聘任等具体工作。不少地方也建立了相应 的检查机构或配备了专门的检查人员。
三、当前监管面临的问题 法规制度亟待健全 标准规范亟待完善 技术支撑亟待加强 信息化水平亟待提升 监管队伍专业化能力亟待提高 常效监管机制手段尚需探索 监管效率效能尚需提高 日常监管与注册有效衔接尚需加强
二、上市后监管有关情况 (一)监管职责 医疗器械监管司的职责是:掌握分析医疗器械安全 形势、存在问题并提出完善制度机制和改进工作的建议, 督促下级行政机关严格依法实施行政许可、履行监督管 理责任,及时发现、纠正违法和不当行为。组织开展医 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再评价。
全国范围内,在国家、省、市、县四级政府设立了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同时,突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 在乡镇或区域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派出机构,统一行使行 政区域的食品药品行政监督管理职责。各级食品药品监 督管理机构的医疗器械监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能,依法对 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的产品质量履行监督管 理职责。
二、生产经营企业情况 截至2015年5月底,全国实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15425家,。其中:可生产I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5010家, 可生产Ⅱ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9205家,可生产Ⅲ类医疗 器械业生产企业2746家。 截至2015年5月底,有实施许可证管理的(二类、 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163905家,其中,经营无菌产 品的58830家,经营植入性产品的32654家,经营体外 诊断试剂(IVD)的11834家,提供贮存、配送服务的 企业403家。
新条例中分设了“医疗器械生产”和“医疗器械经 营与使用”两个章节,增设了“不良事件的处理与医疗 器械的召回”章节。
医疗器械生产 医疗器械经营与使用 不良事件处理与召回 监督检查
9条
(第二十至二十八条)
17条(第二十九至四十五条) 7条 (第四十六至五十二条) 10条(第五十三至六十二条)
的要求,明确了生产许可的监管模式,确立了医疗器械生 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法律地位,规范了委托生产双方责任, 强化了法律责任落实和处罚力度。
医疗器械生产
新条例中,第三章“医疗器械生产”的主要内容(9条): 1.医疗器械生产条件(第20条) 2.生产备案、许可监管模式(第21、22条); 3.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内容(第23条); 4.企业生产过程的要求(第24、25条); 5.通用名称、说明书、标签要求(第26、27条); 6.委托生产的要求(第28条)。
(二)技术支撑体系 1.检验机构 目前,我国有53家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其中国家级 医疗器械检验中心10家,省级检测机构29家,食品药品 监管系统外14家。
2.监测机构 我国已初步建立起覆盖较为广泛地医疗器械不良事 件监测技术机构体系:目前设有国家级监测机构1家, 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负责全国医疗器械不良 事件监测技术工作;31个省(区 市)及解放军总后勤 部卫生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各建有 相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
队伍建设
加 器 监 检 体 建 的 导 见 强 械 督 查 系 设 指 意
医 器 分 分 监 管 规
疗 械 类 级 督 理 定
医疗 器械 国家 重点 监管 目录
《规范》执行有关事宜的通 告(15号通告)
《规范》检查指导原则
无菌医疗器械 附录及现场检 查指导原则 体外诊断试剂 附录及现场检查 指导原则 植入类器械 实施细则及 评定标准 定制式义齿 附录及现场 检查指导原 则
新条例概述
新版《条例》的特点:
突出风险管理、全程监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理念
完善分类管理
对高风险产品提高了门槛,对低风险产品简化了准入手续 强化过程监管和日常监管 明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再评价、召回等上市后监管
制度
提高处罚幅度、加大处罚力度
新条例概述
新条例对上市后监管内容的比重大幅度增加:
旧条例涉及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和使用管理的内容只 有一个章节,共10条
生产环节4条(第十九至二十一条和第二十五条); 经营环节4条(第二十三至二十六条); 使用环节2条(第二十六和二十七条); 事故报告1条(第二十八条); 没有涉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召回等内容的条款;
新条例概述
五、产业面临的挑战
总体来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多、小、散、乱”的根本 格局仍未改变,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亟需进一步加强,质 量安全诚信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 从整体上看,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仍面临着“双转变”的重 要任务,即“从量的扩张向素质的提高转变”、“从发展中规 范向规范中发展转变”。
第二部分 监管基本情况
四、“五整治”专项行动成效显著
努力形成“多方参与、打防结合、打建结合、公众受益、 行业发展”的医疗器械监管专项治理新模式。 全社会对医疗器械质量安全重视程度大幅提高,群众对 医疗器械认知程度大幅提升,医疗器械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初步形成;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行为得到了有力规范,违法 违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不法分子受到了应有惩处;医 疗器械市场秩序好转,行业整体竞争力增强,医疗器械“ 中国制造”品牌声誉得到强力维护。
医疗器械监管司 王昕 北京 2015年10月19日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第七部分
产业基本情况 监管基本情况 监管基本思路 总局成立后开展的器械监管工作 新旧条例变化 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其他法规简述
第一部分 产业基本情况
一、医疗器械注册数量情况 截至2014年底,全国有效医疗器械注册证总数为 84177个,其中总局批准的境内第三类和进口医疗器械 为26338个,省局批准的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和地市级 局批准的境内第一类医疗器械分别为35244个和22595 个。 2015年上半年,全国共批准各类医疗器械首次注册 /备案9331件,延续注册1842件。截至2015年5月底,共 有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38873件,一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23764件。
三、产业特点 (一)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二)若干产业集聚区域基本形成。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环渤海区域。 (三)市场显现巨大投资空间。
四、产业面临的机遇 一是市场需求增长、医保投入增加等有利因素仍然持 续;《中国制造2025》等着眼长远的产业政策将制定出台, 可为工业发展指明方向。 二是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将实施改革,新法规继续 推进,各项监管加强,违法违规惩治力度加大,为行业发 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三是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互联网和医疗器械产品、 医疗服务紧密结合,精准医疗、远程医疗等新型产品和医 学技术发展迅速,也将为医疗器械市场增添活力。综合分 析2015年形势,预计医疗器械经济增长速度会保持2014 年的水平,医疗器械发展进入中高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