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翻译的过程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第二课时逐字逐句翻译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第二课时逐字逐句翻译

主要内容 基本途径 根本途径 正确态度
论辩方法
连锁推理
由浅入深 比喻说理 对比说理
分析
不违、不入、以时→不可胜食,不可 胜用→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
纺、畜、农 → 教 岁也/兵也
狗彘食人食/涂有饿殍
1.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温饱”和“教 化”两部分,也就是今天的“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
2.开发自然资源,做到“不滥”、“不竭”, 是今天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概念。
• 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

1.首先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2.加强文教德化,提高人民的精神修养;
3.统治者严于律己,不推卸责任。
• 孟子注意到了
问题:
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不能滥砍滥伐,滥捕滥杀,更不能竭 泽而渔。
语言技巧
手法
例句
效果
排比 对偶 比喻
...不可...也;...可以...
七十者衣...,黎民不.... 狗彘食人...,涂有饿殍...
丝织品
五亩 之宅,树 之 以 桑,五十者可以 衣 帛 矣;
名作动, 种植
畜养 通“毋” 小猪 猪 饲养 不要
鸡 豚 狗 彘 之 畜, 无 失 其 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宾语前置 错失 繁殖的时节 百亩之田,勿 夺 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违背 耽误
畜养
错失 耽误
形作动, 认真从事
教化
反复陈述
敬爱兄长
第二课时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 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课时)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课时)

表顺接, 两个动作相连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
偏爱,形→动
之:用在主谓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以…为美。 (认为…美)

第二段: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实在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
的 的 的 土地方圆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 子独立性,不译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齐策》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疏通文义,翻译课文。
第1段:邹徐比美 第2段: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3段:齐王纳谏及结果
第一段:邹徐比美,悟出道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长,身高

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
早晨
穿戴,名→ 动 照 对…说
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 徐公何能及君也!” =甚美。太
“…与…孰…”,句式: “与…相比,谁更…”
君之美也。”
及、比得上
美丽、漂亮
第一段:邹徐比美,悟出道理
明日,徐公来,孰视
第二天
通假字 “熟”,仔细
之,自以为不如;窥镜
他, 指徐公 在晚上。 名→状
省略句。“(邹忌) 自以为不如(徐 公)” 以为:认为
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 而思之,曰:“吾
视自, 宾语前置 “甚远” 太远了
固定句式。“与…相比, 更…” 。 孰:副词,谁 比得上 美了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
判断句。标志:……者也。 即“信自”。宾语前置 又
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
“与…相比,谁更…” 。 孰:副词,谁

江苏省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三节第二课时遗传信息的翻译

江苏省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三节第二课时遗传信息的翻译

第二课时遗传信息的翻译【目标导航】 1.结合教材内容,理解密码子的概念并能熟练地查阅密码子表。

2.结合教材图4-14,概述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和特点。

3.分析碱基和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遗传密码子1.概念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叫做一个遗传密码子,密码子共有64种。

2.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真核细胞唯一的起始密码子是AUG,编码的是甲硫氨酸。

三种终止密码子:UAA、UAG、UGA,它们不编码氨基酸。

3.tRNA(1)结构:三叶草形结构,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3个碱基能和mRNA 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叫做反密码子。

(2)种类:共有61种。

(3)功能: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

1种tRNA能携带1种氨基酸,1种氨基酸可由1种或多种tRNA携带。

二、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1.概念:按照mRNA上密码子的信息指导氨基酸分子合成为多肽链的过程。

2.场所:细胞质。

3.条件:mRNA、tRNA、核糖体、多种氨基酸和多种酶的共同参与。

4.过程起始阶段:mRNA、tRNA与核糖体相结合。

mRNA上的起始密码子位于核糖体的第一位置上,相应的tRNA识别并与其配对。

↓延伸阶段:携带着特定氨基酸的tRNA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识别并进入第二位置。

在酶的作用下,将氨基酸依次连接,形成多肽链。

↓终止阶段:识别终止密码子,多肽链合成终止并被释放。

5.遗传信息传递方向:mRNA―→多肽。

判断正误(1)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条件是模板(DNA的一条链)、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酶和能量。

()(2)一种氨基酸最多对应一种密码子。

()(3)每种tRNA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或多种氨基酸。

()(4)细胞中的蛋白质合成是一个严格按照mRNA上密码子的信息指导氨基酸分子合成为多肽链的过程,该过程称为翻译,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

()(5)密码子共有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3种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

()(6)一种密码子决定一种或多种氨基酸。

五年级上册沪教版Unit3第二课时课文翻译翻译

五年级上册沪教版Unit3第二课时课文翻译翻译

五年级上册沪教版Unit3第二课时课文翻译翻译Unit 3 Listen and say英语课文翻译Is Paul collecting shells?保罗正在收集贝壳吗?Yes, he is.是的,他正在收集贝壳。

Today is Saturday, 3rd November. The Browns are on holiday in Sanya. They are at the beach.今天是十一月三日,星期六。

布朗一家正在三亚度假。

他们在海滩上。

It is a beautiful day. The sky is blue and the clouds are white. Sally is enjoying the sunshine. Peter is sitting beside Sally. He is reading a book. Mrs Brown and Paul are collecting shells. Mr Brown is swimming in the sea. They are all having a good time.这是美丽的一天。

天很蓝,云很白。

萨莉正在享受阳光的乐趣。

彼得正坐在萨莉旁边。

他正在读一本书。

布朗夫人和保罗正在收集贝壳。

布朗先生正在海里游泳。

他们都玩得很高兴。

Is Paul collecting shells?保罗正在收集贝壳吗?Yes,he is.是的,他正在收集贝壳。

Unit 3 Listen and enjoy英语课文翻译Is Sally playing volleyball?萨莉正在打排球吗?Yes, she is. Yes, she is.是的,她正在打排球。

是的,她正在打排球。

Sally is playing volleyball On the beach. 萨莉正在海滩上打排球。

Is Paul collecting shells?保罗正在收集贝壳吗?No, he isn’t. No, he isn’t.不,他没在收集贝壳。

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教案

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包括理解、表达和翻译的准确性。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1. 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2. 文本类型翻译(如:文学、新闻、科技等)3. 跨文化交际在翻译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 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2. 文本类型翻译的实践教学难点:1. 理解跨文化交际对翻译的影响2. 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翻译技巧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翻译练习材料3. 翻译参考书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翻译课程的目的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了解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翻译的基本原则:忠实、通顺、易懂- 翻译的技巧:直译、意译、增译、省译等三、课堂练习1.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给句子进行翻译练习。

2.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翻译展示,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翻译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强调翻译实践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翻译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引导学生思考文本类型翻译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1. 文本类型翻译- 文学翻译:注重语言风格和意境的再现- 新闻翻译:注重事实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科技翻译:注重专业术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三、课堂练习1.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给文本进行翻译练习。

2.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翻译展示,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四、跨文化交际在翻译中的应用1. 分析跨文化交际对翻译的影响。

2. 举例说明如何在翻译中处理跨文化差异。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文本类型翻译和跨文化交际在翻译中的应用。

2. 强调翻译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和展示的参与度。

2. 学生对翻译基本原则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文本类型翻译和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

基因的表达——翻译

基因的表达——翻译

巩固练习:
【巩固2】如图所示为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必需的
两种物质(甲、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C )。
A.遗传信息位于甲上
B.乙由三个碱基组成
C.甲的合成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
D.乙可以转运多种氨基酸
3、翻译的过程: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6的第2自然段和图4-6,思 考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天门冬 酰氨
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
一种特定的氨基酸!
一共有多少种tRNA?
CUA
有61种
反密码子
反密码子:tRNA上能与mRNA上密码子互相配对 的三个碱基.
巩固练习:
【巩固1】 根据下表中的已知条件,判断苏氨酸的密码子 是( )。
DN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双链
mRNA tRNA反密码
子 氨基酸
T
G
A 苏氨酸
A.TGU B.UGA C.ACU D.UCU 答案 C
A.该过程表明生物体内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大量 的蛋白质 B.该过程的模板是tRNA C.最终合成的肽链②③④⑤的结构相同 D.合成①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合成②的场所在细胞质
巩固练习:
【巩固4】 已知一个蛋白质分子由3条肽链组成,连接蛋白质分 子中氨基酸的肽键共有297个,翻译成这个蛋白质分子的信使 RNA中的A和G共400个,则转录成信使RNA的DNA分子中,
1、密码子(遗传密码):
(1)概念: 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密码子
密码子
密码子
U U A GAU AUC mRNA
2、碱基与氨基酸间的对应关系:
UAA、 UGA UAG
AUG GUG
2、碱基与氨基酸间的对应关系:

小学英汉互译讲解教案模板

小学英汉互译讲解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汉互译技巧,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教学重点:1. 基本的英汉互译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英语句子结构,准确翻译。

2.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差异。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英文原文材料。

3. 翻译练习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英汉互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英汉互译吗?它有什么作用?二、新课导入1. 教师展示PPT,介绍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如直译、意译、音译等。

2. 教师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各种翻译技巧的运用。

三、课堂练习1. 教师提供一段英文原文,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

2. 教师点评学生的翻译,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改进。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英汉互译练习,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还记得吗?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展示PPT,介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差异。

2. 教师举例说明,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差异。

三、课堂练习1. 教师提供一段英文原文,要求学生在翻译时注意跨文化交际。

2. 教师点评学生的翻译,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改进。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差异。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跨文化交际练习,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英汉互译技巧。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差异。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练习,提高自己的翻译和交际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

Unit_3_How_do_you_make_a_banana_milk_shak

Unit_3_How_do_you_make_a_banana_milk_shak

Unit 3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第一课时(Section A 1a-2c)学习目标:单词:shake,blender,cut,peel,pour,yogurt,ingredient,watermelon,teaspoon,amount,instruction词组:turn on,cut up,pour… into句子: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How many bananas do we need?How much yogurt do we need?学习重点难点: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运用以及对他们量的提问。

学会制作奶昔、沙拉并描述其过程。

【预习过程】一、短语翻译:1、打开搅拌机_____ _2、切碎_________3、把……倒进……________4、把……放进______ ____5、剥三只香蕉________6、一杯酸奶 _________7、制作香蕉奶昔_______ __ 8、多少西瓜__________ 9、多少酸奶 _________二、完成对话A: I’m hungry! Let’s _______ a banana milk shake.B:______ ______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Well, first ______ three bananas.A: Three bananas?B: Yes. Then ______ ______ the bananas.A: Ok, I’m finished.B: Now _______ the bananas and yogurt ______the blender. Then _______ the milk _____the blender. Is this enough milk?A:I guess so. Next, _____ _____ the blender. Finally, pour the shake in a glass and ______ it.【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查二、自主学习1.finish 1a.2.listen twice and complete 1b.3.Groupwork. Practice 1c.4.listen and finish 2a-2b.5.Invite ss to make dialogues like how to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三、点拨提升1.turn on/turn offturn on 是一个动词加副词的词组,意为“”,多指打开电器等。

《木兰诗》原文翻译及教案

《木兰诗》原文翻译及教案

《木兰诗》原文翻译及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理解《木兰诗》的原文内容,掌握其中的重点字词,并能够进行翻译。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木兰的忠孝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木兰诗》原文内容的理解与翻译。

2.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文化知识的把握。

2. 对木兰精神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原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 小组合作:分组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木兰诗》原文。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播放音乐。

3. 参考资料:有关《木兰诗》的背景知识、注释等。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播放《木兰辞》音乐,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对花木兰的了解来自哪里?二、朗读(5分钟)1. 学生齐读《木兰诗》原文。

2.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如停顿、重音等。

三、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诗歌内容,解答疑惑。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问题。

四、小组合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翻译中的错误。

五、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木兰的忠孝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1. 复习《木兰诗》原文。

2. 检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深入学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歌主题。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问题。

三、拓展(10分钟)1. 学生分享有关木兰的成语、故事等。

2.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木兰精神。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翻译《木兰诗》全文。

2. 教师批改,给出指导意见。

八上英语第三单元2b课文及翻译

八上英语第三单元2b课文及翻译

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三单元2b课文及翻译1. 课文内容简介本课文是八年级上册英语的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介绍了一对双胞胎兄弟在一次露营活动中遇到的一系列有趣的事件。

课文以叙事的形式,通过描述两兄弟的互动和经历,展现了他们在大自然中的勇敢与聪明。

2. 课文内容详解2.1 露营计划在课文开头,双胞胎兄弟杰克和汤姆计划在附近的森林中进行露营活动。

他们准备了帐篷、食物和一些必需的物品,做好了周密的准备。

2.2 意外发生然而,在露营的过程中,意外发生了。

杰克迷路了,而汤姆在找寻他时却被一只大黑熊盯上了。

他们遇到了生命中的最大危机,需要冷静、聪明和勇气来解决。

2.3 兄弟合作在关键时刻,兄弟俩相互帮助,一起应对困难。

他们保持冷静,巧妙地利用他们之前所学的野外求生知识,成功地躲过了危险的熊。

2.4 问题解决杰克也顺利地找到了回家的路,并且他们的露营经历也因为这次惊险的事件而变得更加难忘和有意义。

3. 课文翻译本课文主要以叙事的形式,生动地描述了两位兄弟在森林露营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冒险。

他们的勇敢、智慧和兄弟情谊都在课文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这篇课文既激发了学生的探险精神,又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在享受课文阅读的乐趣的也能从中受益匪浅。

4. 总结本课文以其丰富的情节和生动的语言,为学生展示了勇敢与智慧的重要性,强调了团队合作和互相帮助的价值。

通过本文的阅读,学生不仅能提高对英语语言的理解能力,还能从中汲取勇敢和合作的精神。

这篇课文无疑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他们对探险精神与团队合作的向往。

对于学生来说,英语学习不仅仅是掌握一门语言,更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勇气和团队协作精神。

本文所描述的双胞胎兄弟在面对危险时展现出的冷静和勇敢,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感表达,都是学习者应该具备的品质。

而这些品质正是在阅读这样的乐趣横生的课文中得到锻炼和培养的。

一个人可能有百折不挠的干劲,但在面对困难时如果没有与他人携手合作,成功的机会很可能会大打折抠。

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刻舟求剑,比喻人的眼光未必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寓言原文刻舟求剑(战国)楚人有涉①江者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③契④(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⑤。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⑥,而剑不行,求剑若⑦此⑧,不亦惑乎?——(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原文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词语注释1、涉:过,渡。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遽(jù):立即,匆忙。

4、契(qì):雕刻。

5、是:指示代词,这儿。

6、吾剑:我的剑。

7、之所从坠:(剑)掉下去的地方。

之,助词,不译,用于取消句子独立性。

“所”使谓词成分“从坠”体词化,提取“从坠”的处所.8、矣:了。

9、若:像。

10、此:这样。

1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12、行:<动词>运行。

《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13、之:指“剑”。

14、坠:落。

15、求:寻找。

16、于:到。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17.舟止,止:停止。

作者简介《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

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英汉互译》教案与讲义

《英汉互译》教案与讲义

《英汉互译》教案与讲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英汉互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提高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英汉互译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英汉互译的基本原则1.1 忠实于原文1.2 保持原文的风格和语气1.3 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2. 英汉互译的技巧2.1 词汇翻译2.2 语法翻译2.3 结构翻译2.4 文化背景翻译3. 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3.1 词汇差异3.2 语法差异3.3 表达习惯差异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英汉互译实例,引发学生对英汉互译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英汉互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 对比分析: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并讲解如何在翻译过程中进行调整。

4. 练习:布置适量的英汉互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英汉互译的基本原则、技巧和语言差异。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英汉互译的方法。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英汉互译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英汉互译练习质量和数量。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他们对英汉互译的认识和困惑。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英汉互译教程》2. 辅助材料:英汉互译案例集、多媒体课件3. 网络资源:相关英汉互译的在线资料和论坛七、教学环境1. 教室:宽敞、安静,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2. 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设备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英汉互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2. 第二课时: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3. 第三课时:讲解英汉互译的实践操作4. 第四课时:布置练习题,进行课堂练习九、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布置的英汉互译练习题3. 收集英汉互译相关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十、教学反思2. 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整理,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策略3. 不断更新教学资源,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难点解析: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小学汉英汉互译教案模板

小学汉英汉互译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材:《小学英语》第五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汉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1. 汉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汉英汉互译中的难点词汇和短语。

2.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图片、卡片等。

2. 学生准备:准备好英语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用英语提问:“How do you translate from Chinese to English and vice versa?”2. 学生自由讨论,分享自己的翻译经验。

二、基本技巧和方法1. 教师讲解汉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直译、意译、注释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翻译,如将“我是一名学生”翻译成英语。

三、难点词汇和短语1. 教师列举一些常见的难点词汇和短语,如“很高兴见到你”、“谢谢”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翻译。

四、跨文化交际1. 教师讲解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练习跨文化交际。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汉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复习所学内容。

二、巩固练习1. 教师给出一些句子,让学生进行汉英汉互译。

2. 学生互相检查翻译结果,教师点评。

三、拓展练习1. 教师提供一些跨文化交际的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2. 学生展示自己的表演,教师点评。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1.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遗传信息的翻译教案

遗传信息的翻译教案

遗传信息的翻译教案【篇一:《遗传信息的翻译》教学设计】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遗传信息的翻译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知识⑴运用数学方法,分析推测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⑵概述遗传信息的翻译的过程。

2.能力⑴让学生能利用文字、图解、图表等形式,阐述翻译的概念、原理和过程。

⑵通过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的学习,建立信息意识,学会从信息角度认识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培养学生用生物学观点认识和分析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⑵让学生亲身演绎翻译的过程,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

(二)教学内容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前3章以遗传学的发展史为主要线索,逐步阐明了基因的本质。

本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基因在生物体内是如何起作用的,具体学习基因是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是在前3章的基础上完成的,可以加深学生对基因及其作用机理的认识;另一方面,又为后面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生物的变异和进化做了必要的知识铺垫。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本节内容在编排上采用的是在讲述转录和翻译的主干知识过程中,插入讲解密码子、trna等侧枝相关知识。

教材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串,引导学生学习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本节内容不仅抽象复杂,而且涉及的物质种类也比较多,要用2课时,遗传信息的翻译为第2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遗传信息的翻译的概念及过程;区分密码子与反密码子;比较转录和翻译的异同。

其中,尤其是翻译的过程更复杂。

如何把翻译的复杂抽象转化成直观形象?又如何把翻译的静态插图转化为动态过程?这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对象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有关dna、基因、染色体和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对“基因是什么”以及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体性状等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

上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遗传信息的转录,对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有了初步了解,对接下来进行遗传信息的翻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些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设计(通用6篇)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设计(通用6篇)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设计《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确立依据(一)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⑴课程标准要求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⑵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概述”,属于知识性目标动词的理解水平。

即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之后,能准确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举例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阐明蛋白质的结构及功能多样性的原因,进行简单的有关蛋白质的计算。

(二)教材分析1.地位及作用蛋白质的结构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本章的难点,可通过学生讨论收集的食物和营养保健品的说明书,认识蛋白质的重要性及作用,并激发学生探究蛋白质结构的兴趣。

关于蛋白质的结构利用分层教学的方法,遵循元素──氨基酸──二肽──多肽──蛋白质这些结构层次来认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20种氨基酸虽然结构不同,但是有共同的结构特征。

教科书没有直接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而是让学生观察4种氨基酸的结构,通过思考与讨论,找出氨基酸结构的共同特点,加深对氨基酸结构的理解。

这种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得出结论的处理方式,是新教材比原教材改进的特点之一,是落实探究性学习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时,要注意讲清脱水缩合、肽键、二肽和多肽的概念。

关于形成的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及形成的化合物的名称可用表格让学生比较理解记忆。

讲述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时要指出其原因及与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和排列顺序的关系,从而体现出蛋白质的功能与结构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关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教材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获取形象、丰富的信息内容的同时,培养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8 《世说新语》二则【第二课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8 《世说新语》二则【第二课时】

品读悟情 请听一下其他同学的朗读
内容探究
从神态、语言描写品析“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这句话。
一个“怒”字,使“友人”不守信用而且无理的神态 毕现。“非人哉”更表现了“友人”粗野、毫无羞耻之心 的特点。这也为陈元方的反驳提供了依据。
内容探究
“友人惭,下车引之”表现了什么?
实词积累
古今异义
下车引之(古义:拉,牵拉 今义:引导)
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日期)
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
方,跟“来”相对
相委而去( 古义:舍弃 今义:委任,把事情交 )
给别人去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词积累
一词多义
则是无信( 名词,信用 ) 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形容词,诚信 )
试着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友 )过中不至,太丘舍 去,( 太丘 )去后( 友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元方 )答曰:“( 我父 )待 君久不至,已去。”
结构梳理
背景:友人无信,太丘舍去
友人无礼,对子骂父
陈太丘与 友期行
过程 元方反驳
无信 无礼
人物形象
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聪明、勇敢、明理
懂礼识仪,机智聪明,性格直率,正直不阿
人物形象
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言而无信,不守信用。 缺乏修养,没有礼貌。 比较诚恳,知错能改。
文常探究
“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惭”字写出了“友人”已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并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后悔,尽显人物羞愧的神情。 “引”字则表明了友人想对元方表示友好,以示悔意。

英语教案_大学英语翻译

英语教案_大学英语翻译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英语翻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培养学生进行英语翻译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3. 增强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

教学重点:1. 英语翻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翻译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原文的含义,准确翻译。

2. 翻译技巧的运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英语翻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翻译?二、教学内容1. 英语翻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a. 翻译的定义: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过程。

b. 翻译的原则:忠实于原文、通顺易懂、符合目的语文化。

2. 翻译技巧和方法:a. 直译:直接将原文的词汇、句式、结构翻译成目的语。

b. 意译:根据原文的含义,采用目的语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

c. 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在翻译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直译和意译。

三、课堂练习1. 学生阅读一篇英语文章,尝试将其翻译成中文。

2. 教师选取学生的翻译作品,进行点评和讲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1. 回顾英语翻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回顾翻译技巧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 翻译中的文化差异:a. 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对于翻译至关重要。

b. 分析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2. 翻译技巧的运用:a. 举例说明直译、意译和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运用。

b. 分析不同翻译技巧在翻译过程中的优缺点。

三、课堂练习1. 学生阅读一篇包含文化差异的英语文章,尝试将其翻译成中文。

2. 教师选取学生的翻译作品,进行点评和讲解。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翻译技巧的重要性。

3. 布置课后作业:翻译一篇英语文章,注意运用所学技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了英语翻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了翻译技巧和方法。

在课堂练习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翻译,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理解原文含义不准确、翻译技巧运用不灵活等问题。

屈原列传第二三课时全解

屈原列传第二三课时全解
渔父:认为对人生、对世事都不要太认真、太执着,最好是得过且过,随遇而安;
屈原:反对这种态度,认为绝对不能随波逐流,绝对不能同流合污,宁可葬身鱼腹也要保持自己志洁行廉的人格。
司马迁把渔父和屈原的观点两相对照,是对屈原的人格的赞扬和景仰,也表现出对黑暗势力的强烈愤慨和对屈原同情惋惜。
拓展思考
我们应如何看待屈原的“自沉”?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 在这以后,诸侯联合进攻楚国,把楚国打得大败,杀死楚国的大将唐眜。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译文:这时秦昭王和楚国通婚,想要同怀王会见。怀王打算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以相信。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楚王去:“为会么要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去了。进入武关后,秦国的伏兵截断了归楚的后路。便扣留怀王来求得割让土地。怀王很生气,不答应。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又回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埋葬。怀王的大儿子顷襄王继位做国君,让他的弟弟子兰做令尹。
3、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4、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怀王因为不知道忠臣的区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
终于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的面前诋毁屈原, 顷襄王生气地放逐了屈原。
第三课时
1、因为哥哥擅于理财,所以我们家不必再过着寅吃卯粮的日子。 2 、他这一去,竟杳如黄鹤,没有任何音讯,让家人牵肠挂肚。 3、“西方过去几十年寅吃卯粮,因而已经透支了自己的部分未来,”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埃德蒙·费尔普斯说。 4、在现今的商业时代,生产商只靠降价来吸引消费者,只能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手段

最新-袁宏道《天目》原文和翻译 精品

最新-袁宏道《天目》原文和翻译 精品

袁宏道《天目》原文和翻译篇一:《天目》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并积累常用的文言词汇。

2、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七绝”,表达作者对大自然喜爱的情感。

3、了解字里行间所传达的作者的清高脱俗的生活态度。

重点: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抓关键词语,品读“七绝”之妙。

难点: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清高脱俗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2、今天我们学习《天目》,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文字记录去游览一番天目的景色。

学生可以自由回答。

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游历山水的情感。

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请学生朗读课文,要求:(1)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2、梳理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疏通文意黑板出示:逾、峭、壑、镐、迂、学生标音一词多义:可、鲜通假字:颠、县、直、分词类活用:面古今异义:率边读课文,边查字典,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积累文言词汇,尝试了解简单的文言现象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作者游历天目,共逗留了几天?天目山有什么特征?(用文中一个词语)“宿幻住之次日”,“晚宿”、“次日”等词句中,游历天目共计三天幽邃奇古阅读文本要细心,能从文本中找依据(可从不同角度予以点评)2、交流点评圈划点评是阅读中精读的一个重要环节,要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品读质疑文中介绍的第七绝和“幽邃奇古”不相吻合,请你根据文中内容,谈谈看法。

(可适当介绍袁宏道的生平和性格)一解:从内容看,第七绝和前文总写的特征“幽邃奇古”不相吻合,因此不妥。

二解:第七绝写土特产,表明作者对天目游历念念不忘的原因之一,突出表明他对天目山喜爱的感情,补上这一笔,更添生活情趣,同时也为下文“有出缠结室之想”,“某等亦是一分子”埋下伏笔,从而含蓄表达作者的超凡脱俗的生活情趣。

因此是妥当的,品读中的质疑,除了激起学生思维的兴趣外,更培养了学生怀疑的精神和思辨的能力。

作业1、背诵课文第三段2、掌握文言词汇思路点拨:在教学《小石潭记》后,可把《天目》和《小石潭记》进行一次比较阅读的教学,首先从描写手法上进行比较,发现它们有相同之处,但更有不同之妙处。

五下英语牛津版Unit8第二课时翻译

五下英语牛津版Unit8第二课时翻译

五下英语牛津版Unit8第二课时翻译Life is like a sky,beautiful and big,if you enjoy it ,you can get happy.I live in a building behind the NO.3 middle school ,i study there every day,and the school is so beautiful,and both of teachers are all friendly,i love them,i decide to study hard. Also,i was a little girl 10 years ago,i didn't go to school,and i always played games with my brother,i lived my countryside ,that so wonderful. But 10 years from now,i will be a pliot,i will fly up into the sky,and see some difference planets and our "home"——earth.I will live an apartment,there will be more imteresting peolpe,i will make friends with them,and happy to live.These are my difference life,i wonder you also have you like's life,please share them with me.翻译:生活就像一片天空,美丽而大,如果你喜欢它,你就会感到快乐。

我住在第三号中学后面的一栋楼里,我每天都在那里学习,学校很漂亮,两位老师都很友好,我爱他们,我决定努力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的过程
翻译过程是对原码信息进行有效解码并重 现、传递的过程。它不仅涉及到译者对原 作的信息的正确理解和处理,同时还是译 者根据自身的综合素养对所理解的结果进 行再创作的一个过程。 翻译过程不是简单的文字转换的过程,而 是信息处理和利用的过程;不是简单地运 用综合翻译技巧的过程,而是实现终极目 标的语言和非语言的发现和再现过程。
翻译练习
Evoking strong reactions of love and hate, there’s no in-between with purple. You either love it or you hate it. It’s the colour of violence, depression and power. It has been used to pacify people suffering from mental disorders. Many believe purple and its close relative, violet, are colours with great psychic powers. Both violet and indigo are considered to have substantial therapeutic powers, claims, calming those in emotional states and promoting calmness. At its harshest, it has a passive aggressive quality, but it can work as a sedative diffusing shock and fear on a subconscious level. It is associated with creativity and drama, and in the East, it represents the highest level of spiritual evolution.
翻译程序: 翻译程序 (1)筛选原文文本,制定翻译计划。 (2)通读原文一至两遍,了解原文作者和 原文文本传递的意图,确定原文的风格 (格调),做一些必要的记录;搜寻并熟 悉相关的背景资料。
(3)试译一两段,了解和熟悉原文的语言 特点,寻找对原文的感受和感觉,体会原 文的风格和自己的译文风格的结合。 (4)着手翻译,解决翻译中的问题;形成 基本准确的译稿。 (5)将译稿放置几天,同时思考自己在翻 译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和拿不准的地方。
Thank和知识面
三、翻译的过程
作者的本意和译者的本意 译者心中要有明确的目的,确定翻译的方 向。 译者还必须考虑翻译过程传达的是原作者 还是译者本人的意图。
原文作者的本意是译作生存的根本。 一件文学作品,是作者思想的具体体现。 在实现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者的思 想是动态的,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现的内 容也是随着创作的深入而变化的。但是, 一旦文学作品创作结束,并以文本的形式 得以具体体现,作品传递作者思想的意图 就客观存在,并且相对独立地存在。
(6)从语言上查对译文,从风格上润色译 文,使译文中出现的某些词的翻译前后一 致,使译文在风格上前后一致。 (7)将译文交由有经验的内行检查,并约 请几名有代表性的读者提出阅读后的意见 或建议。 (8)定稿。
好的译文,往往是改出来的,磨出来的。 修改、打磨,使译文趋于完美,是翻译过 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读者对于原文文本的理解可以是多向性的,他根据自己的 文化认识对原文文本做出诠释。读者的这种诠释,很大程 度上依赖于他的主观意识产生的作用。他的主观意识受社 会的、文化的因素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这种变化是因读者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这种变化依赖于 原文文本的意思,基本都围绕原文文本意思进行衍生,绝 不会完全脱离原文文本的基本意思。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认识到维护原文文本本意的重要意义。 决不可抛开作者本意和原文文本本意,对原作进行不着边 际的创造。保持原作的风格和意思仍然是翻译过程中的重 要任务。
翻译的一般程序 皮特·纽马克 纽马克指出两种翻译的程序。 皮特 纽马克 1. 从第一段或第一章的第一句开始,一句一句地 翻译,找到一种感觉和对内容的感受。然后,再 回过头来,重新阅读其他的原文,再进行翻译; 2. 先通读原文两三遍,找准原文的意图、格调, 做些记录,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开始翻译。 (1 适合于较简单的文本;2 适合较难的文本。)
一、翻译的难点
1. 对原文理解的困难
对原文理解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原文所指读者群在翻译后的受众者发生了根本变化 对不同文化现象的理解
2. 语言表达对等的困难 3. 文化背景的掌握难
二、对译者的要求
译者的多重身份
翻译是译者以读者的身份理解作者的意图,并将这些意图 再创造性地传达给另一文化的读者群的语言表现。 1. 译者首先要成为原作的读者,但又不能是普通的读者。 2.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还具有作者的身份。 译者和作者只是名目上相异而已。 (俄国诗人特列吉亚科夫斯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