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离子印迹技术研究进展
离子印迹技术在痕量重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世 纪影 响人类 生存 与健 康 的重 大 问 题 之 一_ _ 】 ] 。一 般 水 体 中
重 金属 离子含 量 较低 , 较 难进 行 准 确 检 测 , 且 多种 重 金 属 离
子 共存 易导 致 干 扰严 重 _ 2 ] 。因此 , 建立 一种 检 出 限低 、 选 择
性、 强 的识 别性 、 广 泛 的适 用性 等 特点 , 其 作 用 机理 是 通过 制
关 键 词 重金属 离子 预富集 离子 印迹技术 离子印迹聚合物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 06 5 4 .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Appl i c a t i o n s o f I o n I m pr i n t i ng Te c hni qu e i n t h e De t e c t i o n o f Tr a c e He a v y Me t a l I o n s
W ANG Li n l i n 一,CHEN Qu a n s h u i ,YI N Qi a n g
( 1 F u n d a me n t a l S c i e n c e o n Ra d i o a c t i v e Ge o l o g y a n d Ex p l o r a t i o n Te c h n o l o g y La b o r a t o r y,Ea s t Ch i n a I n s t i t u t e o f Te c h n o l o g y ,Na n c h a n g 3 3 0 0 1 3;2 Co l l e g e o f Ch e mi c a l B i o l o g i c a l a n d Ma t e r i a l S c i e n c e ,
离子印迹技术研究进展
d e v e l o p me n t . K a y wo r d s :i o n i mp i r n t e d t e c no h l o y ;wa g t e r t r e a me t n t ;t e mp l a t e i o n s ;f nc u t i o n a l mo n o me r ;c r o s s - l i ke n r ;p o l me y i r at z i o n me ho t d
A b s t r a c t : Wi t h e x c e l l e n t p r e d i c t a b i l i t y .i d e n t i f i a b i l i t y a n d p r a c t i c a b i l i t y ,i o n i mp i r n t e d t ch e no l o y g h a s a w i d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i n w a t e r
吴海锋 ,裘俊红
( 浙 江 工业 大学化 学 工程 与材料 学院 ,浙 江
摘
杭州 3 1 0 0 1 4 )
要 :离子印迹技术具有优越 的预定性 、识别性 和实用性 ,在水处理方 面应用广泛 。对离子 印迹 技术 的
原理 和研 究现状进行了介绍 ,依据离子 印迹 聚合物 的制备 过程 ,对模 板离子 、功能单 体 、交联 剂和 聚合 方法 的 选择进行了综述 ,回顾 了离子 印迹技术应用 于水 处理的研究 内容和成果 ,展望 了离子 印迹技术 的发展趋势 。 关键词 :离子印迹技术 ;水处理 ;模板离子 ;功 能单体 ;交联剂 ;聚合方法
WU Ha i - f e n g ,Q I U J u n - h o n g
纳米材料在金属离子分析中的应用(可编辑)
纳米材料在金属离子分析中的应用冶金分析 ,2009 ,29 2 :37244Metallurgical Analysis ,2009 ,29 2 :37244文章编号 :1000 - 7571 2009 02 - 0037 - 08纳米材料在金属离子分析中的应用3王玲玲 , 闫永胜 , 邓月华 , 李松田 , 李春香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江苏镇江 212013摘要 :纳米材料的特殊结构使其具有奇异的光、电、磁、热性能。
目前 ,该材料在陶瓷、金属、聚合物纳米粒子、纳米结构合金、着色剂与化妆品 ,电子原件的制备 ,金属元素的分析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本文分析了纳米材料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综述了其制备方法、吸附金属离子的原理和应用 ,重点讨论纳米氧化物、纳米管、纳米线、纳米棒、杂化纳米材料以及分子印迹微纳米材料在金属离子分析方面的应用 ,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固相萃取 ;金属离子 ;分离/富集 ;吸附中图分类号 :O65217 文献标识码 :A纳米材料是指至少在一维方向上尺寸介于 11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100 nm的各种固体超细材料 ,包括晶体、非晶体、准晶体以及界面层结构的材料。
它分为零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固相法、液相法的原子簇 ,一维的纳米多层膜 ,二维的纳米涂层和气相法 ,其详细分类情况如图 1 所示。
膜 ,三维纳米相材料。
纳米材料被称为晶态、非晶2 纳米材料吸附金属离子的原理态之外的“第三态晶体材料” ,它具有 4 大效应 :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纳米材料对许多金属离子具有很强的吸附能道效应。
纳米材料的特殊结构使其具有独特的力 ,是痕量元素分析较为理想、颇有潜力的吸附材光、电、磁、热、化学活性、催化和超导特性。
近年料。
由于纳米材料的粒径很小 ,表面原子数相对来 ,纳米材料在陶瓷、金属、聚合物纳米粒子、纳米很大 ,表面积和表面结合能也相应很大 ;另外 ,表[1 ]结构合金、着色剂与化妆品、电子原件的制备、面原子还具有不饱和性 ,容易与其它原子相结合金属元素的分析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金属表面处理的最新技术与研究进展
金属表面处理的最新技术与研究进展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着金属产品的质量、性能及使用寿命。
本文将重点介绍金属表面处理的最新技术和研究进展,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1. 电镀技术电镀技术是一种用于在金属表面沉积一层均匀、致密的金属或合金层的方法,广泛应用于装饰、防腐、导电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无铬电镀和低铬电镀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此外,纳米电镀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通过控制电镀过程中的晶粒大小,可以在金属表面制备出具有特殊性能的纳米结构层。
2. 涂层技术涂层技术是在金属表面施加一层或多层涂层,以提高金属的耐磨性、耐腐蚀性、耐候性等性能。
目前,溶胶-凝胶涂层技术、等离子体喷涂技术和激光熔覆技术等新型涂层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
这些技术在涂层制备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可控性,能够在金属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涂层,从而提高金属的性能。
3. 表面改性技术表面改性技术是通过改变金属表面的化学成分或微观结构,从而提高金属的性能。
近年来,离子注入技术、电子束蒸发技术和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等表面改性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这些技术可以在金属表面制备出具有特殊性能的层,如超硬层、耐磨层、抗氧化层等。
4. 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在金属表面处理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纳米涂层、纳米复合涂层和纳米结构表面等新型纳米表面处理技术在提高金属的性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例如,纳米涂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自清洁性能;纳米复合涂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纳米结构表面可以改变金属的摩擦学性能和抗疲劳性能。
5. 绿色表面处理技术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表面处理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
绿色表面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无污染或低污染的表面处理方法,如生物表面处理技术、植物提取剂表面处理技术和光催化表面处理技术等。
这些技术具有环保、高效、安全等优点,有望在未来金属表面处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浅谈重金属离子印迹技术
1 . 离 子 印 迹 技 术概 述
众所 周知 ,重金 属在 自然界 不能被 降解 ,在 自然界 的 重 金属 离子不 仅污染 了大气和 土壤 ,而且经 由地下 水等途 径 进入 人体 ,严重侵 害人 体 的健 康 。重 金属 污染 源 中最 主
。 喜⑨
图 1离子 印 迹 过 程 示 意 图 要 的有 铅 ( P b )、汞 ( H g )、铜 ( c u)、镉 ( c d) 和铬 ( c r )等元 素 ,除这 常见 的五类 重金 属污染 外 ,砷 ( As ) 素, 但 是过量的铜离子却 严重 侵害人体 的健康 。 的化学性 质也 与重金 属元 素有一 定 的相 似性 ,故 常常也被 如 图1 所示 ,当离子与聚合物 接触时 ,离子会 和聚合 物 归 人重金 属 污染源类 别 中。铅在 石油冶 炼 、含铅涂 料 、采 以共价键 或非 共价 键的形 式结合 ,形成 多个作 用位 置 ,再 矿 等工业 生产 中有着 广泛应 用 ,其为一 种常见 的有 毒重金 将 交联 剂加入 。交 联剂 的作 用是将 离子 和聚合 物 的相 互作 属 ,铅 以 阳离 子化学 形态存 在于 自然界 中,经 由食 物链最 用 过程记 忆下 来 ,待离子 和聚合 物反应 完成之 后 ,再 将反 后 进入人 体 。铅 在人 体 中积累到 一定 的程度 时 ,会对 人体 应 完成 之后 的聚合 物上 的离子 除去 ,原 来 的聚合物 就会形
控 制措施 ,其 根本 目的是为 了能够 实现微 电 网在并 网和孤 岛两种运 行方式 下 的平 稳运转 与切 换 ,更 好地对 电能 质量 进 行质 的提升 ,降低储 能装 置在充 放 电以后受 到稳定频 率
偏差 的影 响 ,为确保微 电 网的安全 运行 提供有 益的参考 建 处 的电压能 够与 大 电网侧 的电压 幅值 相一致 。这 里需 要注 议 。 意 的是 ,在 并 网的过程 中 ,如若 不满 足并 网条件 ,那 么要 参考 文献 马上终止并 网,在重新开始 。
《2024年新型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和应用的研究》范文
《新型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和应用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荧光探针作为一种高效、灵敏的检测工具,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材料科学等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中,金属离子荧光探针以其独特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成为了研究领域的热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种新型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过程,并探讨其性能及实际应用。
二、新型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本研究所合成的金属离子荧光探针采用了一种新型的配体结构,通过配位作用与金属离子结合,从而产生荧光信号。
合成步骤如下:1. 合成配体:以苯胺为原料,经过多步反应,成功合成出目标配体。
在合成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反应条件,以确保产物的纯度和收率。
2. 合成金属离子荧光探针:将配体与目标金属离子在适宜的溶剂中进行配位反应,得到新型金属离子荧光探针。
该过程需在室温下进行,以避免对探针性能的影响。
三、新型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性能1. 选择性:该新型金属离子荧光探针对特定金属离子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能够在多种金属离子共存的情况下,实现对目标金属离子的高效检测。
2. 灵敏度:该探针的灵敏度较高,能够在较低浓度下实现对目标金属离子的检测。
同时,该探针具有较低的检测限,提高了其在低浓度环境下的应用价值。
3. 稳定性:该探针在溶液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其荧光信号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四、新型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应用1. 生物医学领域:该新型金属离子荧光探针可用于细胞内金属离子的检测和成像。
通过将探针引入细胞内,实现对细胞内金属离子的实时监测,有助于研究细胞内金属离子的代谢和作用机制。
2. 环境监测领域:该探针可应用于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检测。
将探针加入水样中,通过观察其荧光信号的变化,实现对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快速检测和监测。
3. 材料科学领域:该探针可用于材料中金属离子的分析和鉴定。
通过将探针与材料进行反应,实现对材料中金属离子的检测和定位,有助于评估材料的性能和质量。
铁(Ⅱ)离子印迹聚合物对稀土中铁的识别性能研究
me r s ,MI P s ) 及 离子 印迹 聚 合物 ( i o n i c i mp r i n t e d p o l — y me r s , l i P s ) 是 一 类 被精 心裁 制 的功 能 聚合 物 材 料 , 其 内部分 布有 大 量 目标 分 子 ( 离子 ) 的 印迹空 穴 , 这些
合, 而且 结合 速度 慢 , 结 合 容量 小 。另外 , 粉 碎 研 磨 过 程 也会 破坏一 部分 印迹空 穴 , 使有 效空 穴量 降低 , 结 合 和识别性 能 大受 影 响 。为有 效 地 克服 上 述 缺 点 , 研 究
者们提 出 了不 同的表 面 印迹方 法 , 试 图将 印迹 空 穴 置 于 固体 颗粒 表面 , 从 而提 高分子 ( 离子 ) 印迹 的效 率 , 加 快 印迹 材料对 目标离 子 的吸附速 度 。表面 分子 印迹 技 术 是把 具有识 别位点 的印迹 层结 合在基 质 表面 的 印迹 方 法 。表面 印迹 聚合 物能 有效 地克服传 统 印迹 技 术 中 印迹 空穴包 埋过深 、 过 紧的现象 , 并且 产物 不需 要进 行
空穴 与 目标 分 子 ( 离子 ) 在 尺 寸大 小 、 空 间 构及 结 合 位 点等 方面 高度 地相 匹 配 , 使 得 印迹 聚 合物 对 目标 分 子( 离子 ) 具有 特 异 的识 别 选 择 性 与优 良的 结 合 亲 和
性 。以分 子 ( 离子) 印迹 聚合 物 为 固体 吸 附 剂 的 分 子 ( 离子) 印迹 固相萃取 法应 运而 生 , 在物 质 的分离 、 纯 化 与浓缩 富集 领域得 到 了广 泛 的应用 ] 。然 而 , 传统 方 法 制备 的分 子 印迹 聚合 物 对 模 板 分 子包 埋 过 深 或 过 紧, 不但 洗脱 困难 , 而 且 由于孔 道 深 , 模 板 分 子 扩 散 阻
铬(Ⅵ)离子印迹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研 究, 进而希望能够设计 出一种对废水 中 铬( V I ) 离子污染治理的高效能吸 附剂, 并展 望了其发展趋
势应 用前 景 。
关 键词 : 离子 印迹技 术 ; 六价 铬 ; 制备 ; 聚合物; 趋 势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 Ⅵ)
是 以 阴离 子 基 团存 在 的 , 金 属 阳离 子 的印迹 和去 除
都 比阴离子要容易 的多。截至到 目前 , 很多文献都 研究 了关于 C r ( Ⅵ) 离子污染 问题 , 但是对于控 制 c r ( Ⅵ) 的污 染 还 没 有 达 到 最 佳 的效 果 , 因此 , 金 属 铬
国铬 的生 产 量也 比较大 , 所造 成 的 C r ( V I ) 污染 尤 为 严重 , 因此 , 对于去除 C r ( V I ) 污 染 的研 究 是 一 个 长 期而 艰 巨的任 务 】 。
首先研究制备出了分子印迹聚合物( M I P ) 。 离子 印迹 聚合 物 ( I I P ) 是 在分 子 印迹 聚合 物 ( MI P ) 的 基 础 上 发 展 起 来 的 一 种 新 的分 离 技 术 。 离子印迹技术与分子印迹技术类似 , 是将模板离子 与 功 能单 体 在交 联 剂 和 引 发 剂 的 作 用 下 印记 在 聚 合 物 中, 经洗脱后形成具有多重作用点 的空穴 , 其 离子印迹聚合物 的制备机理过程如下图 1 所示吲 。 利用上述过程合成的铬( V I ) 离子 印迹聚合物 的 作用类似于生物学中的酶 , 有较强的高效性和专一 性 。铬 ( V I ) 印迹 聚 合 物 和 重 金 属 铬 ( V I ) 离 子 的 关 系 如 同酶和受体 的关系。不过酶是起催化作用的 , 能 够 加快反应 速率 , 而金属铬( V I ) 离子 印迹聚合物能
表面离子印迹聚合物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研究进展
化工进展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2022年第41卷第7期表面离子印迹聚合物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研究进展池成龙,贾爱忠,孙道来,赵新强,王延吉(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绿色化工与高效节能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本质安全化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30)摘要:离子印迹聚合物吸附材料对模板离子具有强识别能力,对其可实现高选择吸附,因而离子印迹技术常用于制备高选择性吸附材料。
但传统方法制备的离子印迹吸附材料,因识别位点容易被包埋导致其吸附容量小、吸附-脱附速率低,而表面离子印迹技术则是采用模板离子和聚合单体直接在载体表面或附近区域构筑选择性识别位点,所有活性位点均暴露,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本文从技术原理与合成原料、制备工艺方法以及载体材料类型等方面对表面印迹聚合物吸附材料近期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概述。
针对相关研究现状,从载体材料、功能单体、目标离子等角度分析和讨论了表面离子印迹聚合物吸附材料当前发展中的不足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并对表面离子印迹技术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表面离子印迹;金属离子;吸附材料;选择吸附中图分类号:O65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6613(2022)07-3758-12Research progress on adsorbents of surface ion-imprinted polymer forheavy metal ionsCHI Chenglong ,JIA Aizhong ,SUN Daolai ,ZHAO Xinqiang ,WANG Yanji(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bei Key Laboratory of Green Chemical Industry and High Efficiency Energy Saving,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Intrinsically Safe Chemical Technology,Tianjin 300130,China )Abstract:Ion-imprinted polymer adsorbents display highly selective adsorption for template ions due to their strong recognition ability.However,the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adsorption-desorption rate of ion-imprinted adsorbents prepared by traditional preparation methods are seriously restrained because the recognition sites of the materials are easy to deeply embed.Fortunately,the abovementioned problems can be effectively resolved by surface ion imprinting technology because all the fabricated adsorption active sites located on the surface are fully exposed to metal ions in solutions.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surface ion-imprinted polymer materials is summariz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technical principles and raw materials,pr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supporter in this paper.Aiming at the current status of relevant researches,the shortcomings and challen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urface ion-imprinted polymer adsorption material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arrier materials,functional monomers and target ions,an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and trends are prospected.综述与专论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21-1889收稿日期:2021-09-03;修改稿日期:2021-11-03。
浅谈重金属离子印迹技术
浅谈重金属离子印迹技术作者:徐雅琦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年第02期摘要:离子印迹技术作为分子印迹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水体重金属离子污染分析及处理等环节中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其具有传统重金属离子的检测技术不具备的制备简单、识别性能强、检测速率快、结构稳定等特性。
本文中,笔者在概述离子印迹技术的基础上,探讨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多种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实际检测中的应用,最后对离子印迹技术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离子印迹;聚合物制备;重金属离子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重金属离子污染日益严重,且重金属产生毒性的浓度一般都较小,不易直接检测,以往的重金属分析检测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等。
传统的检测方法需要对被检测样品进行烦琐的预先处理,而离子印迹技术则在很大程度上改进了传统检测方法的缺陷。
文中,笔者首先对离子印迹技术进行简单概述,同时列举了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多种制备方法及其原理,再简单介绍其在实际检测中的应用,并对金属离子印迹技术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
1.离子印迹技术概述众所周知,重金属在自然界不能被降解,在自然界的重金属离子不仅污染了大气和土壤,而且经由地下水等途径进入人体,严重侵害人体的健康。
重金属污染源中最主要的有铅(Pb)、汞(Hg)、铜(Cu)、镉(Cd)和铬(Cr)等元素,除这常见的五类重金属污染外,砷(As)的化学性质也与重金属元素有一定的相似性,故常常也被归入重金属污染源类别中。
铅在石油冶炼、含铅涂料、采矿等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其为一种常见的有毒重金属,铅以阳离子化学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中,经由食物链最后进入人体。
铅在人体中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会对人体的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汞是一种在常压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元素,也是一种剧毒的重金属元素,其在自然界中会经由水体中的微生物到鱼类到人体和呼入含汞气体两种途径进入人体中,进而严重损害了人体的呼吸道、消化道和肾脏;镉在人体中富集后,会导致人体骨质疏松同时会诱发癌症;铜是人体必备的金属元素,但是过量的铜离子却严重侵害人体的健康。
重金属离子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重金属离子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重金属离子的快速检测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综述重金属离子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以期为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提供技术支持。
文章首先介绍了重金属离子污染的现状和危害,然后重点阐述了重金属离子快速检测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研究进展,最后对重金属离子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通过本文的综述,读者可以全面了解重金属离子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重金属离子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重金属离子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重金属离子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对于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众多科研工作者致力于重金属离子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重金属离子快速检测技术主要包括电化学法、光学法、生物传感器法等。
电化学法因其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在重金属离子检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电化学传感器利用重金属离子与电极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电信号的变化实现快速检测。
光学法则是利用重金属离子与特定试剂反应后产生的颜色变化或光谱变化来检测重金属离子。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
生物传感器法则是利用生物分子识别重金属离子的特性,结合信号转换技术实现快速检测。
生物传感器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是重金属离子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
除了上述几种方法外,近年来还涌现出许多新的重金属离子快速检测技术,如纳米材料增强法、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法等。
这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还降低了检测成本和时间。
然而,重金属离子快速检测技术仍面临一些挑战。
如提高检测的选择性、降低检测限、实现现场快速检测等。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重金属离子快速检测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为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离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第5期2019年10月No.5 October,2019离子印迹材料多数以金属离子作为模板,通过静电作用或配位作用与功能单体螯合形成聚合物。
目前,国内外已经成功制备出对Pb 2+、Ni 2+、Cu 2+、Cd 2+、Zn 2+、Fe 3+等多种金属离子的印迹材料。
本课题介绍了金属离子印迹材料的制备方法,并着重对印迹材料在电化学识别、污水处理、分离提纯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1 制备方法1.1 本体聚合本体聚合是当前最广泛、最成熟的方法,其特点为组分简单、操作简便、产物纯净且无需复杂设备。
夏娟娟等[1]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Cu 2+印迹材料,将该印迹材料掺入到壳聚糖海绵中,使壳聚糖海绵对Cu 2+的吸附率提高了45.2%。
邵恬恬等[2]采用本体聚合法,交联剂和引发剂分别选用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偶氮二异丁腈,制备Pb 2+印迹材料,饱和吸附量达19.44 mg/g ,吸附平衡时间为7 h 。
本体聚合存在产物分子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对产物进行研磨并筛分。
乔宁[3]采用本体聚合法,将产物研磨之后用标准筛取,成功制备了50~100 μm 的Rb +印迹聚合物颗粒。
1.2 悬浮聚合悬浮聚合是非均相型聚合,可以控制聚合物颗粒的形状和尺寸,并且可以通过溶剂调控孔隙率。
Alizadeh 等通过乳液聚合法,以溶有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氯仿为反应溶剂,制备了磷酸氢盐印迹聚合物,并将其制作成石墨烯电位电极传感器的识别元件。
Denizli 等通过在分散相中加入Fe 3O 4纳米粉末,制备了一些尺寸范围为63~140 μm 的磁性Cd 2+印迹材料。
Branger 等通过反相悬浮聚合制备了以Ni 2+印迹材料。
在该方法中,选择矿物油作为分散相,制得的印迹聚合物颗粒具有发达的孔结构。
1.3 沉淀聚合沉淀聚合制得的印迹材料具有粒径均匀、纯净、聚合体系黏度低等优点,因此,无需表面活性剂及稳定剂。
Tan 等[4]通过该方法制备了单分散PS-DVB 微球,并研究了原料用量、反应条件等多种因素对微球粒径的影响,最终在最优制备条件下得到了粒径在1.6~1.8 μm 的单分散PS-DVB 微球。
离子印迹聚合物功能单体的研究进展
离子印迹聚合物功能单体的研究进展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MIT)也叫分子模板技术,是指以目标分子为模板分子,将具有结构上互补的功能单体通过共价或非共价键与模板分子结合,并加入交联剂进行聚合反应,反应完成后将模板分子洗脱出来,形成一种具有固定空穴大小和形状及有确定排列功能团的刚性聚合物。
在聚合物上留下了和模板分子在空间结构、结合点位完全匹配的三维空穴,这个三维空穴可以专一地、选择性地重新与模板分子结合,从而使该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有专一的识别功能。
这种交联高聚物即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ingpolymers,MIPs)。
1 离子印迹技术原理离子印迹技术是分子印迹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以离子为模板,通过离子与功能单体的静电、配位等的相互结合作用,形成具有固定孔径大小的三维网状立体的刚性结构,并对模板离子具有较高的识别度。
离子印迹技术保留了分子印迹技术的部分优点,同时还具有识别模板离子的作用。
早在1972 年,Wulff 和Klotz 等制备了世界上第一个离子印迹聚合物和分子印迹聚合物材料。
随后,在1976 年,Nishide 等通过4-乙烯基吡啶与1,4-二溴丁烷交联制备出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的金属离子印迹聚合物,并对此类离子印迹聚合物作了相关描述。
到了2006 年,Saatçılar 等详细阐述了制备离子印迹聚合物的 3 个重要步骤:①络合金属离子的可聚合配合物;②配合物的聚合;③聚合后模板离子的去除。
2 功能单体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功能单体特征是其结构中带有不同的功能基团,且能通过离子键或配价键与模板离子相互作用形成螯合物。
由于功能单体与金属离子之间常以离子键、配位键等相互作用,这种键的作用具有空间结构稳定、定向性强等特点,相比于氢键、范德华力、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等具有更强的作用力。
金属镀膜技术在手印显现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金属镀膜技术在手印显现应用中的研究进展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不断进步。
潜在指纹是人的手指接触物体后在其表面留下的痕迹。
指纹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独特和稳定的,被称为法医学的“证据之首”。
然而,在犯罪现场留下的大多数指纹用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
现场留下的手印可能粘附体液、油脂、血液、灰尘等物质,手印遗留的客体表面可能是非渗透性、半渗透性或渗透性的客体。
基于金属镀膜技术的手印显现方法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根据乳突纹线区域和小犁沟区域的吸附能力差异及其对电化学响应的差异,将金属颗粒选择性地沉积在小犁沟区域,得到“负像”图像。
与传统的手印显现技术相比,金属镀膜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对DNA损害小,以及容易与其他方法联用而获得更多手印物质化学或生物信息等优点。
关键词:金属镀膜技术;手印显现应用;研究进展引言近年来,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国际涂镀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
这些进步主要体现在耐腐蚀的新型金属涂层、特殊功能涂层、绿色环保的涂镀工艺等方面。
锌镁镀层带钢,是一种综合性能非常优秀的合金金属,其制造成本只比锌镀层带钢略高,镀层的耐蚀性远高于纯锌和铝锌合金。
加入Mg的一大优点是可以对钢板切口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含Mg的Zn基腐蚀产物会覆盖在切口表面,从而对切口形成保护膜。
1基于电镀的手印显现技术1.1基于电镀金属薄膜的手印显现技术电镀金属薄膜是在外加电压下,通过将电解质中带正电荷的物质还原并沉积到阴极,使阴极表面覆盖一层金属薄膜的过程,具有操作简便快捷、成本低廉、参数可调、灵敏度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催化、传热等领域。
目前用于电沉积显现潜在手印的金属主要有Au、Ag、Cu及Ni通过使用Au或Ag纳米粒子的电化学沉积,在氧化铟锡(ITO)玻璃、Au、Pt和不锈钢这四类导电客体表面显现汗液和油脂潜在手印,得到了具有高对比度的负像手印图像。
但是他们所用的镀液含有硫酸,会腐蚀部分金属基底和手印残留物,影响手印中生物信息的提取和检测。
铅离子印迹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的机械稳定性等优势在环保和新材料领域得到了广 泛应用[3-7]。通过制备铅离子印迹聚合物,利用其 对 Pb(Ⅱ) 的特异性识别与吸附,可实现对废水 中 Pb(Ⅱ) 的富集、分离与纯化,使含铅废水的 处理达到满意的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铅离子 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脱附及复用性及其在富集 与分离、电化学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并提出铅离 子印迹聚合物在制备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未 来的发展方向。 1 铅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乳液聚合法是先将模板离子、功能单体、交联 剂溶于有机溶剂中,将此混合液转入溶有乳化剂的 水中,再加入引发剂,通过交联聚合作用得到粒径 较为均一的球形印迹聚合物。该方法具有聚合速度 快,产物相对质量高,可在较低温度下反应等特 点,且制备的聚合物粒径分布较窄,属于纳米级范 围,大 大 提 高 了 印 迹 聚 合 物 的 吸 附 能 力。 Zhu 等 以 [10] Pb(Ⅱ) 为模板离子,1,12-十二烷 - Ο,Ο'-二苯基磷酸和 4-乙烯基吡啶为双功能单 体,利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铅离子印迹聚合物微 球。当 其 用 量 为 01g/L、 pH 为 4~9时 对 Pb (Ⅱ ) 有 较 好 的 吸 附 性 能, 最 大 吸 附 量 可 达 1169mg/g;与竞争离子 Cd(Ⅱ) 和 Co(Ⅱ) 共 存时,Pb(Ⅱ) /Cd(Ⅱ) 和 Pb(Ⅱ) /Co(Ⅱ) 的选择系数分别为 993和 1147,表明该印迹聚 合物对 Pb(Ⅱ) 具有较高的识别选择能力。徐娟 等 [11]以甲基 丙 烯 酸 为 功 能 单 体, 乙 二 醇 二 甲 基 丙 烯酸酯为交联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分散剂,采 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铅离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用盐 酸反复浸泡将 Pb(Ⅱ) 脱除。设置空白聚合物作 为对照组,发现印迹聚合物中存在大量与 Pb(Ⅱ) 互补的识别位点,其对 Pb(Ⅱ) 的吸附量和静态 吸附分配系数明显高于非印迹聚合物。 13 表面印迹法
离子印迹聚合物进展
包括以下 3 个步骤: ① 模板离子和功能单体通过螯 合 作 用 形 成 主 客 体 配 合 物; ② 在 大 量 交 联 剂 ( crosslinker) 下通过光引发或热引发聚合, 使主客体 从而在模板离子 配合物与交联剂通过自由基共聚, 周围形成高度交联的刚性聚合物 ; ③洗脱模板离子, 用一定的溶剂洗去模板离子, 这样在聚合物中便留 下了与模板离子大小和形状匹配的立体孔穴 , 最终 得到离子大小和空间空穴与模板离子相匹配的印迹 聚合物, 可以在众多模板分子结构类似物中选择性 识别模板离子。
[7 ]
之间是通过金属与配体原子间的螯合作用相结合 的, 金属与配体之间的配位作用相对非共价键有足 够的稳定性, 同时又可以通过环境条件的改变来控 制配位键的结合与断裂速度
[6 ]
采用本体聚合法
合成的钇 ( Ⅲ ) 离子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微孔数目 多、 比表面积大、 吸附量大, 对钇 ( Ⅲ ) 离子吸附速度 快, 达 到 吸 附 平 衡 的 时 间 仅 为 60 min, 并且对钇
Research progress of ion imprinted polymer
SHANG Hongzhou,ZHANG Xiaomei,SUN Xiaoran,LIANG Hongyu
(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Hebei United University,Tangshan 063009 ,China) Abstract: Due to the advantages such as simple preparation method, stable structure, excellent recognization rapid adsorption ability and large adsorption capacity, the ion imprinted polymers are widely used in ion property, separation, enrichment and sensing identification areas etc. The principle, preparation methods, adsorption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 of ion imprinting technology are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ion imprinted polymer are proposed as well. Key words: ion imprinting technology; absorption; ion imprinted polymer
《新型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和应用的研究》范文
《新型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和应用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金属离子在生物、环境、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因此,开发高效、灵敏的金属离子检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金属离子荧光探针技术以其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实时监测等优点,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重点研究新型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性能及其应用。
二、新型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1. 材料选择与合成路线设计本研究选择了一种新型的荧光染料和金属离子配体,通过化学反应将两者结合,形成具有高选择性和灵敏度的金属离子荧光探针。
合成路线包括反应物的制备、反应条件的优化及产物的纯化等步骤。
2. 合成步骤与实验条件(1)反应物的制备:按照一定比例将荧光染料和金属离子配体混合,进行溶解和搅拌。
(2)反应条件的优化:通过调整反应温度、时间、pH值等参数,优化反应条件,使产物具有较高的纯度和产率。
(3)产物的纯化:采用柱层析、重结晶等方法对产物进行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新型金属离子荧光探针。
三、性能研究1. 光谱性能分析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新型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光谱性能,包括激发波长、发射波长、量子产率等参数。
2. 选择性和灵敏度分析在多种金属离子共存的情况下,研究新型金属离子荧光探针对特定金属离子的选择性。
同时,通过测定不同浓度金属离子对荧光强度的影响,分析探针的灵敏度。
四、应用研究1. 生物样品中金属离子的检测利用新型金属离子荧光探针,可以实现对生物样品中金属离子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
例如,可以用于细胞内金属离子的成像、酶活性检测等方面。
2. 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新型金属离子荧光探针还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如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大气中金属污染物的监测等。
这有助于评估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3. 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在材料科学领域,新型金属离子荧光探针可用于材料性能的评估和表征。
例如,可以用于检测材料中的金属元素含量、评估材料的稳定性等。
《新型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和应用的研究》范文
《新型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和应用的研究》篇一新型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与应用的研究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逐渐成为了研究领域的热点。
其中,金属离子荧光探针因其独特的识别能力和高灵敏度,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研究新型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方法、性能特点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
二、新型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1. 合成原理新型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主要基于配位化学原理。
通过选择具有特定功能的配体,与金属离子进行配位反应,形成具有荧光特性的配合物。
在合成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pH值、反应时间等,以获得高质量的荧光探针。
2. 合成步骤(1) 选择合适的配体:根据目标金属离子的性质,选择具有特定功能基团的配体。
(2) 配体与金属离子的混合:将配体与金属离子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溶剂。
(3) 反应条件的控制:在一定的温度和pH值下,进行配位反应。
(4) 分离与纯化:通过离心、透析等方法,将合成的荧光探针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并进行纯化。
三、性能特点1. 高灵敏度:新型金属离子荧光探针对金属离子具有较高的识别能力和灵敏度。
2. 选择性好:针对不同金属离子,探针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可实现多种金属离子的同时检测。
3. 稳定性强:探针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实现长期监测。
4. 操作简便:探针的合成及使用过程相对简单,便于实际操作。
四、应用领域1. 生物医学领域:新型金属离子荧光探针可用于细胞内金属离子的实时监测,有助于研究金属离子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功能。
此外,还可用于疾病诊断、药物筛选等方面。
2. 环境监测领域:探针可用于检测水体、土壤等环境中的重金属离子含量,为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3. 材料科学领域:新型金属离子荧光探针可用于材料性能的评估和优化,如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电池材料的性能研究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合成实验结果:通过优化合成条件,成功合成出新型金属离子荧光探针,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研训练学年论文题目:金属离子印迹技术研究发展姓名:张行指导老师:焦元红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应用化学班级:应用化学2012级(1)班2014年12月金属离子印迹技术研究进展张行湖北理工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黄石,435003摘要: 作为分子印迹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金属离子印迹技术的发展对于环境、生命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与金属离子有关的印迹技术属于分子印迹技术中的前沿内容,其中有两方面尤其值得关注,一是以金属离子作为模板的离子印迹技术,另一是利用金属离子与生物分子的配位作用促进和实现生物大分子的分子印迹技术。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金属离子的分子印迹技术进展作了介绍和综述,并对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 金属离子;分子印迹;进展Progress of Metal-ion ImprintingTechnologyZhang Xing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uangshi 435003Abstract : A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the development of metal-ion imprinting technology shows a bright future in the area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life science and material science. Researches on metal-ion imprinting technology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scientists. Two aspects of metal-ion imprinting technology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the main fields. One is the metal-ion imprinting technology using metal-ion as template,the other is the biological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 promoted by metal-ions through coordination ac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view on the development of metal-ion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The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metal-ion related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 are also discussed.Keywords: Metal iron;Molecular imprinting;Development前言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MIT) 是一种制备对某一特定分子(模板分子或印迹分子) 具有选择性识别能力的新型聚合物的过程,通常可以描述为制造识别“分子钥匙”的人工锁技术。
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提出了以抗原作为一种模板产生抗体的理论,虽然此理论被后来的克隆选择说所否定,但是模板理论成为分子印迹技术的雏形。
1972年科学家成功制备出了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ing Polymer,MIP),1993年在《Nature》上发表了关于茶碱印迹分子聚合物的文章,为分子印迹技术研究领域打开了一扇大门,并引发了国际上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的热潮。
作为分子印迹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如何实现水溶性分子、金属离子的水相分子印迹和识别,由于生命体系中的分子识别以及自然界的众多过程都是在水相中进行的,并与金属离子密切相关,因此金属离子有关的分子印迹技术的发展对于环境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金属离子有关的印迹技术发展属于分子印迹技术中的前沿内容,许多研究至今还处于初步阶段。
在金属离子分子印迹技术中,有两类内容得到较多关注,一类是以金属离子作为模板的离子印迹技术;另一类是利用金属离子与生物分子的配位作用促进和实现的生物大分子的分子印迹技术。
目前为止已经成功制备出了以+2Ni 、+2Cu 、+2Cd 、+2Zn 等多种金属离子为模板分子的金属离子印迹聚合物。
此外,利用生物或药物分子与金属离子的配位结合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和温和结合及断裂条件的特点,将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应用于生物大分子印迹,有可能解决多年来生物大分子印迹中的诸多问题。
1 金属离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按照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聚合的作用力,传统的分子印迹技术可以分为非共价型和共价型两种。
共价型MIP 中,虽然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作用力专一,形成的复合物稳定性高,但是在识别过程中动力学过程缓慢,解离条件苛刻;采用非共价键结合的MIP 的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复合物结构不稳定,而且非特异性吸附多。
金属离子的分子印迹技术中,模板分子(离子) 与功能单体之间是通过金属与配体原子间的螯合作用相结合的,金属与配体之间的配位作用相对非共价键有足够的稳定性,同时又可以通过环境条件的改变,来控制配位键的结合与断裂速度。
金属离子一方面可以把自身作为模板,利用其与功能单体配位原子之间的配位作用实现金属离子自身的印迹;另一方面,可以利用金属离子作为功能单体的组成部分,促成能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的分子(如生物大分子) 的印迹(图式1)。
图 金属离子与生物分子共同印迹的印迹原理示意图在水相体系中,从强度、专一性、方向性来看,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相对于氢键或者静电作用更像是共价型结合作用,这种特质使得金属离子与生物分子作用时能够形成相对稳定并具高度专一性的结合位点。
同时,金属螯合作用又是一种在一定条件下可逆的价键作用力,这样使得金属离子与生物分子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结合或者断裂,可以用于促进生物分子的分子印迹。
生物分子印迹聚合过程中,可利用金属离子先与功能单体结合成为金属配合物,再与生物分子进行印迹聚合,最后洗脱生物分子得到大分子印迹聚合物。
科学家将N-甲基丙烯基-(L) -组氨酸甲酯与Cu +2结合成配合物,然后再与溶解酵素(Lyz) 印迹得到了Lyz-MIP 。
实验结果表明,它对于Lyz/牛血清蛋白和Lyz/细胞色素C 的选择系数是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NIP) 的4.6倍和3.2 倍。
除了实现生物分子印迹之外,金属离子还可以起到功能单体与水相中其它模板分子的架桥作用,利用金属配位(螯合) 作用对水相中的无机离子进行印迹。
科学家将功能单体甲基丙烯基组氨酸(MAH) 与Ni(II) 结合成复合功能单体,再与水溶液中的CN - 印迹成MAH-Ni(II) -CN -分子印迹微球,即使在SCN -、-2S 、Cl -、NO3_和-24SO 存在的情况下,它也能检测出CN -。
2 金属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与金属离子有关的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过程与一般MIP 基本相同。
科学家以+2Cu 、+3Fe 、Co +2、+2Zn 、+2Ni 和Hg +2等重金属离子为模板分子,通过与4-乙烯基吡啶交联聚合成功制备了金属离子印迹聚合物。
2.1 模板分子( 离子) 与功能单体的选择过渡金属离子、重金属离子以及金属配合物如+2Cu 、+2Zn 、+2Ni 、Co +2、 +2Cd 、+3Fe 、Pb +2、镧系元素、对乙烯基苯甲酸与Pb +2的络合物等[]1,都已经被用作为模板分子而成功制备出了金属离子印迹聚合物。
金属离子印迹聚合中最广泛使用的功能单体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和乙烯基苯甲酸等羧酸类化合物;硼酸类化合物;以及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咪唑等杂环弱碱类化合物。
此外,在金属离子印迹聚合物中,与金属离子能够产生螯合作用的功能基团主要有氨基、羟基等,因此,苯胺、酪胺、苯酚等能够与金属离子形成多种结合作用的芳香化合物常被选择为与金属离子有关的分子印迹中的功能单体。
科学家采用苯胺作为功能单体,分别制备了Cu(II)、Ni(II)和Fe(III)的MIP ,它们都具有很好的选择性。
科学家以Zn(Ⅱ) 离子为模板分子,以2,2′-联吡啶与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以聚偏氟乙烯膜为支撑膜,聚合出了Zn(Ⅱ) -(2,2′-联吡啶)分子印迹膜,其中+2Zn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印迹过程是典型的金属离子印迹的过程。
此外,还有许多关于金属离子的分子印迹技术中功能单体选用的研究。
科学家制备了3种新型功能单体: 二磷酸二苯基十二烷基酯( DDDPA)、二磷酸十二烷基酯( n-DDP)、二油酰基磷酸(DOLPA) ,并且采用表面印迹水/油/水乳液聚合制备了+2Zn 离子印迹聚合物。
通过对3种不同功能单体制备的离子印迹聚合物性能的对比,总结了选择用于制备金属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功能单体的条件:长碳链能够保证较高的表面活性;苯环的存在能够保证结合位点的刚性;有机磷功能基团具有较高的结合强度,能够保证高吸附率和选择性。
满足上述3个条件,能够得到较好的表面印迹金属离子的效果。
2.2 制备方法2.2.1本体聚合在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中,本体聚合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成熟和通用的方法。
在此方法中,把印迹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和引发剂按一定比例溶于惰性溶剂中进行聚合,得到块状聚合物。
早期的金属离子印迹聚合物多为本体聚合所制备,但是本体聚合的MIPs存在着结合位点不一、动力学性能差、后处理繁琐且处理损失高达50%等问题[]2。
因此,后来的更多研究集中在其它印迹方式上。
2.2.2表面印迹方法表面印迹方式通过把结合位点统一建立在具有良好可接近性的表面上,以解决由传统本体聚合所获得的MIPs 粒子当中结合位点不均一、可接近性差、识别动力学慢等一系列问题[]3。
这种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金属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中。
科学家将壳聚糖与Ag+形成复合物,然后利用表面印迹技术在菌丝表面聚合成Ag+分子印迹聚合物,用于处理废水中的Ag+污染研究。
在蛋白质印迹中,利用金属螯合作用的表面印迹方法是目前比较成功的方Cu和核糖核酸酶A存在下,利用金属螯合作用让单体在甲基丙烯酸衍生化法。
科学家在+2的硅胶颗粒上进行聚合,然后用EDTA 和尿素去除印迹蛋白质。
2.2.3乳液聚合和悬浮聚合乳液聚合和悬浮聚合都是用于制备金属离子印迹微球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