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训教学改革浅析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的迅速变化,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革与探索。
以下是一些改革与探索的方向和方法:
1. 与企业合作: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项目。
可以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实习基地或实训中心,提供实习机会和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锻炼。
2. 引入项目式学习:将课堂教学和项目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中去。
通过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和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新教学手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例如在线教学平台、虚拟实验室和模拟实训软件等,来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
可以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提供技能训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
4. 教学资源共享:与其他高校或行业组织进行资源共享,例如共享实验设备、实践教材和教学经验等。
通过建立合作平台,促进资源的流动和教学模式的互通有无,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5. 职业资格认证:加强对职业资格认证的培训和指导,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和实践项目,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
可以设置专门的辅导班或培训课程,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考试。
总之,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应当注重与企业合作、项目式学习、创新教学手段、资源共享和职业资格认证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以适应现代化产业的需求,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基于工学结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例
心 能力 的本 质 特 征 , 训 基 地 是 实 践教 学过 程 中 实施 实 践 训 练 的 实
31 建立 校企“ 同规划 、 同建设 、 同使用 和共 同管理 ” . 共 共 共 的实 训基地运行机制 根 据企业生产过程 、 特点 和职业能力 的要求 , 结合专业 的人 才培养 目标及学 院资源 , 院与企业发挥各 自的优势 , 学 取长补短 , 寻找合 理的结合点 , 由企业 和学 校共同对实训基地进 行规划 、 设 计和建设 , 建成后共 同使用 和管理 。实训基地的建设既要满足学
场所 , 其基本功能为 : 完成实践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 、 职业技能训
练 与鉴定 的任务 , 逐步发展 为培 养高素质 教育人 才 的实践教 并 学、 职业技能培训 、 鉴定 、 培训 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 的重要基地 。
11 全面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
生 职业能力 培养 的需要 , 同时也要满 足企业完 成生产 任务 的要
中心下设数 控机床维修 室 、 工程 机械维修室 、 普通机床维修 实训室 。其 中数控机床维修 室由学校和石家庄 东昌机械制造公 司共建 , 工程机械维修室 由学校和石家庄天远建设机械有 限公 司
共 同组 建。打造 品牌式 “ 中厂” 校 实训基地 。
练, 在校 内实现 理论与技能实践 的初 步整合 , 向学生提供企业 工
第四积极开展下岗职工再就业技能培训和进城务工人员技能培训等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稳定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岗位安装调试岗维修维护岗控制系统开发岗生产现场管理岗典型工作任务数控机床安装调试机电设备装配调试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电子设备组装调试机电设备保全机电设备故障检查与排除自动化生产线维护售后服务单片机控制系统开发程序编制plc控制系统开发电液压控制系统开发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产品质量管理生产过程管理专业资料管理职业岗位能力工程图识图制图能力电子线路识读与绘图能力机械设备装配与调试能力产品质量检测能力信号检测与处理能力职业素质普通机加工设备操作与维护能力数控加工设备操作与维护能力特种加工设备操作与维护能力机械设备常见故障排查与维修电液常见控制故障排查与维修职业素质单片机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能力plc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能力电路板辅助设计与制作能力电液气动系统分析设计能力职业素质产品质量分析与检验能力企业管理基本素质和能力制图识图能力专业资料整理写作能力职业素质职业资格制图员机械设备安装工数控车铣工高级维修电工制图员电子装接工钳工焊工机械设备修理工维修电工技师电子设备装接工技师iso9000内审员计算机录入员18timeeducationno8august时代教育在辩论中正反两方选手摆事实讲道理唇枪舌战气氛热烈非凡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摘要: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而言,机电一体化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机电一体化课程具有广泛的技术类别,复杂的知识内容,以及较高的技能要求等特点,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起来会具有一定的困难。
本文在深入分析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以理实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综合的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的效果,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提升了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机械设计;教学改革;实践能力一、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改革的意义技工院校办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培养输送专业技能型人才。
而就目前国内人才需求来看,机电一体化技能型人才非常短缺。
企业如想在产品、工艺上有所创新和突破,离不开该领域人才支持和培养。
而技工院校虽在硬件设施诸如实验设施或企业实习设备等不断完善,形式上依旧以实验验证和设备参观浏览为主,真正涉及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并不多,设计研发创新型实验更是十分短缺,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学生缺乏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场动手和现场分析能力。
所以,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十分重要。
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途径技工院校的专业课程改革,不仅为企业、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做出贡献,更为向中职院校打造具有工匠精神人才,由培训技能型人才向培养综合型人才转变打下基础。
具体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践方面,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机电专业课程实验实训场所硬件机电一体化专业型人才,不仅需要对计算机、电工技术以及机械等相关知识进行熟练掌握和结合,更需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综合运用,继而提升自身动手能力。
在实验实训硬件完善方面,应着重从机电技术实践体系入手,以递进模式将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实践技术应用按掌握的难易程度,逐层传授学生。
在课程改革上,学校和教师应注意不同学科的特点,进行改革的课程应适宜学生掌握。
机电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探讨
机电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探讨摘要:一、引言二、机电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2.教学资源配备不均3.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三、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探讨1.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2.优化教学资源配置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4.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四、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对高素质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然而,当前我国机电一体化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进行改革。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二、机电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当前,许多高校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象较为严重。
学生往往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在实际操作和应用方面能力较弱。
2.教学资源配备不均在我国,机电一体化教学资源配备在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高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一些高校实验设备陈旧、教学资源匮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3.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机电一体化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
然而,当前我国机电一体化教师队伍中,部分教师的学科背景和知识结构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三、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探讨1.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为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教学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学校可以加大实验课程比例,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
2.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教育部门应合理配置机电一体化教学资源,加大对实验设备的投入,提高实验设备的更新速度。
同时,鼓励高校间资源共享,以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校应加强对机电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可以采取引进、培养等措施,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此外,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4.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建设及改革
墅
中 职 院 校 机 电 一 体 化 专 业 课 程 的 建 设 及 改 革
吕 蓉
( 重 庆 市 企 业 管 理 学校 , 重庆 4 0 任 务 是 培 养 满 足 企 业 、 市 场 需要 的
应 用技 术 型 人 才 ,如 何 通 过 加 强 专 业 建 设 适 应 市 场 需 求 值 得 探 索。 本 文从 课 程 体 系 、 教 学 内容 、 师 资队 伍 建 设 、 实验 和 实训 基 地 建 设 及 质 量 评 估 机 制 等 方 面 对 中职 机 电 一 体 化 专 业 建 设
职 业技 能
随 着 我 国科 技 发 展 和 劳 动 力 市 场 转 型 .以 及 世 界 范 围 内 科 技 的迅 猛 发 展 和 产 业 结 构 的转 型 ,标 志 着 经 济 发 展 已开 始 由传 统 的对 自然 和 资 源掠 夺 式 的 工业 经 济 时 代 向 对 知 识 和 人 才 资 源 竞 争 的知 识 经 济 时 代 转 变 ,人 才 资 源 的 质 量 及 合 理 的 人 才 结 构 成 为 衡 量 综 合 国力 和 国 家 竞 争 力 的 主要 指 标 。 机电 、 机 械 制 造 等 制 造 业 需 随产 业 结 构 的 转 型 而 升 级 ,但 目前 本 专 业 教 育 方 式 与 产 业 对 人 才 要 求 有 相 当 的 差距 ,本 专 业 的 培 养 模式和课程体系方面急需改革与创新。 机 电 一体 化 专 业 课程 体 系存 在 的 问题 1 . 没 有 构 建 出适 应 新技 术 发展 的课 程 体 系 。 在 对 机 械 产 品及 生 产 自动 化 控 制 起 着 重 要 作 用 的 各 类 机 械 装 备 的核 心 技 术 ( 电 子一 液 压 、 电子一气动 、 P L C、 传感器 、 人 机 交互 界 面 、 现场总线技术 , 过 程监 控 系 统 ) 中, 现 行 的 专 业 课 程 体系没能很好 地综合“ 机” 与“ 电” 两 学 科 的知 识 点 . 无 论 是 机械方 面. 还是电子方面 , 单方 面 偏 重 都 不 利 于 专 业 发 展 。现 行 的培 养 方 案 中各 门课 程 之 间 是 独 立 的 ,知 识 未 能 相 互 渗 透 和融 合 。 2 . “ 双师型” 教师队伍力量薄弱。 目前 在 巾职 机 电一 体 化 专 业 的 教 师 中 。 “ 双 师 型 ” 教 师 仍 只 占一 小 部 分 , 没 有 优 秀 的教 师 队伍 。 在 科技 日新 月异 发 展 的 今天 , 由于 某 些 因 素 的 限 制 , 教 师 缺 少 接 触 当 今 科 技 前 沿 的 渠 道 和机 会 , 导致教学知识结构落后 , 对 强 调 理 论 与 实 践 一 体 化 的教 学 方 式 有 着 严 重 的限 制 。 3 . 教 学 实验 设 施 陈 旧 , 实 际训 练 水平 过 低 。 各 巾职 院校 都 在 进 行 教学 改 革 .虽 然拥 有 教 授 专 业 基 础 课 、 专 业课 的 师 资 和 实 验 训 练 的条 件 , 但 通 常 都 是 进 行 一 些 验 证性 、 演 示 性 的 实 验 。缺 少 综 合 大 型性 实验 和 实 训课 程 , 这 严 重 影 响 了学 生 专 业 技 能 和 实 践 能 力 的提 高 。 二、 机 电 一 体 化 专 业 改 革 与 课 程体 系构 建 1 . 改 革 教 学 内容 和 课 程 体 系。 知识 面广 、 动手性强 , 发 展快 、 更 新 快 是 机 电 一 体 化 技 术 专 业 的两 大 突 出特 点 。 由 于 中 职 人 才 的 主 要 任 务 是 创 造 性 地 实施设 计 、 规划 、 操作 , 因 此 应 把 机 械 结 构 的 原 理 作 为 课 程 体 系构 建 的重 点 , 突 出 电气 化控 制 和计 算 机 运 用 的重 要 性 。 在 课 程 设 置 上 以培 养 职 业 技 能 为核 心 ,灵 活 地 根 据 经 济 发 展 形 势 和 职 业 岗位 变 化 情 况 调 整 专 业 课 程 结 构 ,构 建 课 程 体 系 时 应 紧随 区域 发 展 情 况 , 主 动 适 应 产 业 结 构 的变 化 . 从 而 满 足 区 域 对 对 口人 才 的 需 求 。 因此 ,在 实践 教 学 中 要 模 拟 生 产 实 际 情 况. 培养学生能力。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构 建机 电综 合 实训 室 ,建 立 模 块 化 的 综 合 实 训 平 台
在对实践教 学环 节整理 优化 与提高 的基础 上 ,建立 以操 作工 、维修 工 、技术员 为 主线 ,分 层次 、多模 块相 互交叉 连 接的综 合实训平 台 ,综合实训平 台包括 以下 模块 : ( ) 车工 1 模块 :学习金属 工艺 、机械制 图 、金属切 削机 床概论 、机械
教 学 研 究
机 电一体 化技 术 专 业 实训 教 学 的研 究 与实 践
任黎明 郑建红 李杰峰 刘瑞 娟 卢建青 ( 山职业技术学院 唐 0 40 6 0 2)
摘
要 :当前我 国机 电一体化技能型人才非常 紧缺 ,负有培养机 电技 能型人 才任务 的高职 院校机 电专业也 随之成 为热 门专
业 ,发展速度很快 。加强 高职机 电专业 实践教 学是培养机 电企业合格人 才的 重要 手段 ,研 究高职机 电专业 实践 教 学评 价体 系, 对高职机 电专业的完善和发展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机 电一体化技 术专业实训教 学的研 究与实践 ,是 为 了能给职 业技 术 院校机 电
专业实践教 学质 量一 个综合 、全 面的信息反馈 ,使 各 高职院校不断地改善 实践教 学条件 ,提 高教 学质量 。本 文针 对机 电一体化
高 职机 电一体化技术专 业教育 要在 激烈 的竞 争 中获得一 席之地 ,就必须提高学 生 的实 践能力 ,而实训 教学环 节正是 提 高实践能力 的主要 途径 。就 我 国 目前 的实际情况 看 ,虽然 机 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教学 己受到职业教育界 的广 泛重视 ,
二 、产 学 对 接 、项 目教 学
和 职业 能 力 。 三 、 实施 全 方 位 、开 放 的评 价 体 系 评 价 内容 实践过程性考核 实践 阶段性考核 实践项 目考核 评 价 课 程 实 践 学 习 模 块 体 系 阶 段 项 目完成 情 况 目标 状 况 评 价 评 价 日常 学 习 状 况 性 实 训 评 价
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摘要】近年来,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在背景介绍中,我们了解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机电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迫切需要进行改革。
为此,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措施,例如引入实践教学、搭建实验室等。
教学效果评价显示,这些改革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提升。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发展趋势将是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和跨学科合作。
在面临挑战时,学校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必然趋势,我们有信心克服挑战,取得更大的成功。
【关键词】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背景介绍,措施,教学效果评价,发展趋势,挑战,应对,总结,展望。
1. 引言1.1 引言在当前社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大背景下,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机电领域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革新。
而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正是一种将机械、电子、自动控制等相关学科整合起来全面培养学生的新型教学模式。
通过此种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培养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人才,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传统的机电专业教学往往是机械、电子、自动化等学科分开独立教学,学生很难全面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行原理和技术应用,使得他们缺乏对综合性问题解决的能力。
而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可以有效地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跨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对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我国机电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休系的构建与实践
统 的技能 。 电一体化 专业 实践教学 机
图 2 实践 教 学 内容 体 系
瓣 算
度越 大 , 专业技能综合性越强。
2 以 工作 过程 为 导 向 开发 实训 课 程 .
机 电一体化专业 实践教学基地
确定 机 电一体化 专业 实践教学 内容体
学 职 业能 力
实践教
括计 算机专业软件 、 电设备 装配实验 、 机
气液 压实验 、L P C实训 、 传感器检测 实训
等 。专业 技术应用 和综 合技能训 练包 括
珠三角 主要企业 的经济实力 、 业结构 、 产
发展趋势 对机电一体化专业 的人才 要求 进行就业 岗位 调研 ,确定 了机 电一体 化
教学 , 共十一个 , 从简单 到复杂 , 从单一 到综
合, 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 以学生 为主体 的 自主学习( 如图 3所示 ) 通过对每门实训课 。 程教 材 的项 目开发 ,使 实践教 学更 贴近生 产, 可操作性 更强。
C 机 机 焊 A 械 钳 加 工 _ 丁 D 拆 工 装 车 车 实 实 奎 间 间 训 间 训 室 室
机 电产品 的制造 机电设备的操作
核心能力
机加工 图样 的识读与绘 制
实践课程设 置
机加工实训 制图测绘
职教育 内涵的核心 , 建立符合高职教育人
才培养 目标 的机 电一 体化专业实践 教学
体 系, 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
一
机电设备的维修 自动化生 产线 的组
装 和调试
i 电一休化专业实践教学休系的构建与实践 I i 几
口 广 东省广 州铁路职 业技 术学院 刘丽华
浅谈机电一体化专业产教融合提升专业能力的改革举措
在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地实现产教融合,该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为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校企合作,探索把高质量的企业引进入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本专业的实训基地设备买回来就落后了,建设的步伐远远跟不上生产技术进步的步伐。
所以必须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道路。
所以学院计划和企业共同开发生产性技术设备,共同用于实训基地的教学和生产,真正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同步发展。
二、转变观念,以企业为培养人才的主体现代学徒制其基本特征是“双重身份、双元实施、工学交替、岗位育人”,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的一种实现形式。
探索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学院实行弹性学制或学分制,探索招生与招工一体化问题:通过积极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实践。
解决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问题。
三、构建基于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按照本专业CDIO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调整教学安排,建立突出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标准,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开发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专业特色教材、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
四、建立与CDIO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为了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实现学业成绩考核的根本转变:考核内容向侧重技能考核转变,考核方式向过程性考核转变,考核手段向侧重操作转变。
五、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三师结构”师资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国外培训,通过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培养、青年教师实践锻炼、教师进修提高等措施,提高专任专业课教师中“三师素质”教师比例。
培养一批行业内、区域内有影响的专业领军人物,建设一支具有鲜明高职特色、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的专兼结合的高水平高素质师资队伍。
六、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整合本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开发内容体系完整、设计科学规范、使用方便快捷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促进学生学习,形成开放的新型教学模式,推广教学改革成果。
浅析工作本位学习理念的高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改革
浅析工作本位学习理念的高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改革作者:朱晓峰史伟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14期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教学现状,针对存在的一些不足,探究开发基于工作本位学习理念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教学网络平台,并对平台的内涵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工作本位机电一体化实训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教育部文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
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毕业生应具有够用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
实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技术能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实训教学总学时一般应达到教学活动学时的50%以上。
由此可见,实训教学作为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教学类型,在高职应用性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正在探索项目化课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但是该专业实训教学仍然处于偏理论、少实践的阶段,实训教学呈现出一种无效、低效的阶段,而且实训项目的开设所使用的设备往往体积庞大,集成度较高,价格昂贵,无法满足。
工作本位学习理念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新型的、交互的实训教学平台,提供了提升实训教学质量的新思路。
1 现状分析1.1 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教学现状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知识面广、技能性强。
实践教学课程主要包括机电一体化技能操作内容,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的机电专业仍然存在理论课时数大,实践技能教学课时不足等问题。
而且实训项目多为教学设计的案例,与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脱节,内容陈旧。
实训过程缺少具有企业背景实际经验人员的指导,新技术资源难融入课堂教学,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导致教学与实践相背离。
与专业建立的校企合作企业也很少参与机电类专业实践课程的制定和派遣兼职教师参与教授,这也导致高等院校机电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的原因。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职 时 业 空
( )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加强实训 、实 习基地建 3 设 是高 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 、彰显办学特色 、提 高 教学 质量 的重点 。国 家对职 业教 育 的发 展投 入 了 大 量 的人 力 、物 力 ,为职 业教 育 的发 展奠 定 了坚 实 的基础 。但作 为急 需 人才 的企 业 却没有 意 识到 高职 人 才 为企 业 以后 的发 展所 带来 的 巨大推 动 作用 ,企 业 参加人 才培养 的积极性 不 高 ,不愿 接受学 生实 习 , 不 愿让 企业 人 员参 加 再培 训再 学 习 ,没有 形成 终 身 培 训学 习的 良好氛 围 。在 这种 情 况下 ,高 职机 电专 业人 才培 养 工作 的开 展 ,要 实现 工学 结合 ,一方 面 要 加 大校 内实验 实训 条件 的建 设 ;另一方 面 靠学 校 主动 与企 业联 系 ,寻 求 支持 。高 职 院校机 电专业 校 内实 践条 件 建设 应关 注两 点 :一 是校 内实践 条件 建 设应遵循 “ 生产 性 ”的原 则 ,尽 可 能和生 产 实 际相 致 ,设 置 以生 产产 品 为主 的企 业 、公 司 ,利用 学 校 的各 种基 础 设施 建 设 、维修 ,各种 机 电设备 的安 装 、调试 、管理 、维护 等工作 ,让学生参与进 来 ,得 到锻 炼 的机 会 。二是 在 校外 实训 基地 建设 中 ,要 按 照企 业 需要 开展 企业 员 工的 职业 培训 ,与企 业 合作 开展应 用研 究和技术 开发 ,让企业 得到应有 的利 益 , 同 时让这 些 企业 优先 录 用优 秀学 生 ,使学 校 和企 业 形成 一种 稳 定 的互惠 互 利机 制 。特 别是 一些 发展 较 快 的 、刚成立 的企业 ,他们急需专业人才 的加入 ,这 样 既可为 学 生找 到实 习 单位 还可 为学 生 以后 就业 打 下 坚实 的基 础 。
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
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摘要】本文针对技工院校工业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相关课程在授课过程中,遇到“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现状,从课程设置到一体化教学引入了循序渐进教学法,此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更有利于对较复杂的机电一体化概念和技术进行具体化、形象化的理解。
本文详细介绍了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五步法,提出通过技能竟赛提高教学水平,达到以赛促练的教学目的,通过顶岗实习全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顶岗实习教学改革plc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由气动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技术,网络及通信技术等学科的强烈渗透而形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1]。
长期以来机电相关专业的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理论体系以学科为核心组织教学,这种方法无法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的任务是让工业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经过课堂理论学习后,对自动生产线系统的组成、结构原理、系统控制等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对各类自动生产线系统从元器件到系统的组装、纠错、调试、plc程序编程、下载及完整系统的运行、了解网络连接,具有一定的分析和排故的能力。
本文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整合学生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毕业前能够和企业所需完全接轨,提出了课程设置和教学五步法。
一.机电一体化基础课程教学机电一体化课程是一门综合程度很高的课程,因此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对后续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技工院校的学生由于底子较差,单纯的理论教学学生不易掌握,因此课程教学全部采用一体化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对于纯理论的知识,用到多少讲解多少,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包括电工电子、电力拖动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包括西门子主机和三菱主机)、气动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可编程控制技术的教学可以承接电力拖动技术里面的实训项目,从继电器控制自然过渡到plc控制,学生非常容易接受;另外相关课程的教学结合中级电工、高级电工以及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等考证进行,使学生既掌握了相应知识技能,又考取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关于机电一体化实训内容、方法、方式的探讨
关于机电一体化实训内容、方法、方式的探讨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集成应用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由气动、液压、传感器、PLC、网络及通讯等技术的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应用范围涉及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国防等众多领域。
真正意义上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应具备两个明显特征:第一,必须是机械产品;第二,采用电子技术,使机械产品的控制具有可编程和智能化的特性。
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由机械装置、动力源、传感器、执行装置、控制器五个要素构成,因此,机电一体化实训内容、实训方法和实训设备的研制均必须围绕这些要素设计、展开。
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综合性及面向实践应用的特点,笔者对机电一体化实训内容、方法、方式等进行了探索。
内容方法方式实训1.实训课程的目标机电一体化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是集气压技术、液压技术、电机及电气控制技术、自动检测技术、PLC及其自动控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于一体的专业技能综合训练课程。
课程紧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技术环节,即检测、控制与执行三大技术环节展开,同时引入最新的网络控制技术。
训练时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和以培养学生素质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实训使学生既能掌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理论知识,又能从事机电设备或自动化生产线操作、安装、调试、维修、维护及设计改造等方面的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
2.实训内容紧扣相关知识点机电一体化系统涉及机械设计、传感器、自动控制和微机原理等多门课程的知识,这些知识也是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基础。
尽管学生在学习机电一体化系统之前,已经学过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但在机电一体化课程的实训中,对相关知识的回顾和加深是必要的,特别要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实际应用方法。
因此,应紧扣这些教学内容,安排若干典型的、与专业课程相对应的专题实训项目,通过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为综合性实训和设计奠定基础。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关键 词 : 实践教 学模式 工 学结合 实践教 学体 系 实训项 目化教 学 中 图分 类 号 : 6 G 4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2 3 9 ( 0 0 () 0 0 - 2 1 7 - 7 l 2 1 ) 3a - 2 9 0 0
一
时 完 成 学 校 布 置 的 作业 。 习 结 束 , 生 要 实 学 完 成 工 学 结 合 的 总 结 , 内 与 企 业 指 导 教 校 师共 同考核学生 的实习情况 , 同时 通 过 总 结 、 彰 , 比 出 工 学 结 合 积 极 分 子 。 三 表 评 第 阶段 : 与就 业 相 结 合 的 毕 业 实践 。 据 企 业 根 的 用 人 需 求 , 业 生 与 企 业双 向选 择 , 生 毕 学 以 员工 的 身 份 带 薪 工 作 , 成 毕 业 顶 岗 实 完 习。 方面 , 一 毕业 实践 让 学 生 对 专 业 知 识进 行 了综 合 运 用 并 得 到 提 高 , 另一 方 面 , 企业 对 学 生进 行 就 业 试 用 , 核 合 格 者 录 用 。 考 学
在 1 实践 教 学 学 时 不少 于 总 学 1建立工学 结合 阶段递进式教 学模式 教 师 汇 报 实 习情 况 , 完 成 企 业 工 作 的 同 的 比例 达 到 l: 。 分
1. 1递进 式 实践 教学 模 式的 内涵 根 据 高职 机 电一 体 化专 业 的培 养 目 标 , 取 分 层次 分 阶 段 过 关 的 递 进 方 式 进 采 行 实 践 教学 。 将 机 电一 体 化 专 业 各 专 门 即 化 方 向 的 实践 教 学 目标 分 解 到 六 个 学 期 即 六 个 阶 段 , 制 定 各 阶 段 的 技 能 教 学 考 核 并 标 准 和 实 践 教 学 任 务 。 须 完 成 前 一 阶 段 必 的 实践 教 学 任 务 并 考 核 合 格 后 方 可进 入 下 阶 段的 学 习 , 即递 进 式 。 阶 段 的 实践 教 各 学 目标 与任 务 的 制 订 是 围绕 工 作 任务 这 条 主 线 进 行 组 织 的 , 项 目化 形 式 体 现 其 教 以 学内容。 将 实 践 教 学 分 为 基 本 技 能 训 练 、 业 专 技 ’ .练 、 合 强化 技 能 训 练 、 岗实 训 等 a) ,l 综 dl 顶 四 个 层 次 。 本 技 能 训 练 作 为 最 低 层 次 包 基 括Ⅸ 电工 综 合 实 训 》 《 、 电子 综 合 实 训 》 《 、 机 械 基 础 综 合 实 U》 ; I 等 专业 技 能 训 练 作 为 第 f 二 层 次 包括 《 电控 综 合 实UI、 计 算 机 综 合 I 《 》 实 训 》 《 控 综 合 实 训 》 ; 合 强化 技 能 、数 等 综 训练阶段, 由技 能 鉴 定部 门组 织 考 核 , 让学 生 取 得 相 应 技 术 等 级 证 书 ; 后 第 六 学 期 最 采 取 到企 业 顶 岗实 训 , 真 实 的 工 作 场 所 , 在 由指 导 老 师 和 企 业 师 傅 共 同 制 定 实 训 计 划 , 同 指 导 , 同考 核 , 终 达 到 人 才 培 共 共 最 养 目标 。 1 2工学 结合 的 内涵 . 工 学 结 合 分 三 个 阶 段 : 一 阶段 : 业 第 职 素养 养 成 。 一年 暑 假 , 用 学院 的产 学 合 第 利 作 工作 站 , 生就 近 进 行 企 业 实 习 , 学 了解 社 会 、 业 的 职 业 环 境 , 养 吃 苦 耐 劳 、 业 企 培 敬 爱 岗 的 职 业 道 德 ; 过 实 习 了 解 通 用机 电 通 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 , 了解 安 装 、 试 、 调 维 护维 修 工 作 岗位 的 职 责 与 工 作 过 程 。 践 实 结 束 要 求 完 成 暑 期 实践 报 告 , 开 展 暑 期 并 企 业 实践 交流 活 动 。 二 阶 段 : 业 技 能 训 第 专 练 。 二年 , 生根 据 自己的 专 业 特 点和 就 第 学
浅谈中职机电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浅谈中职机电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机电技术成为了中职学校中最为热门的专业之一。
而机电实训作为中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机电实训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亟需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方面,中职机电实训教学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传统的机电实训教学大多是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操作,由老师进行指导和演示。
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但是往往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学生数量较多,每个学生的操作时间有限,无法真正掌握实践技能。
实训设备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中职机电实训教学改革应当加强实训设备的建设,增加实训设备的数量和种类,使学生能够充分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中职机电实训教学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机电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实践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和难题。
传统的机电实训教学往往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职机电实训教学改革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际项目的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中职机电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改革和创新可以通过增加实训设备、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等方式来实现。
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改革研究
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改革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适时调整、加大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严格教学过程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做法,说明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改革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改革工学结合是职业院校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特色的重要工作,各教育行政部门对此十分重视,特别是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对此提出了具体要求,这表明职业院校必须探索和实施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对现有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不断进行改革,使之更加适应职业教育规律。
下面就以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改革为例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一、对教学计划适时调整,使其适应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教学计划是一个专业教学过程中的纲领性文件,为了改革机电一体化专业工学结合教育模式,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首先从调整教学计划入手,对教学计划适时修订,使修订的教学计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所开设的课程知识与岗位职业技能相吻合,充分进行社会调研,认真听取企事业单位专家和能工巧匠的意见建议,使教学计划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下面对2005、2006、2007年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修订进行说明。
2005年教学计划修订中,虽进行了调研,但调研中只是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进行交谈和了解情况,没有深入到生产实际岗位,对岗位能力要求了解不多,主要以参考其他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为主,因此修定的教学计划仍然存在着学科型为主的现象。
教学计划中理论课占57.55%,实践课占42.45%,在实践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取得中级电工职业资格证书。
该教学计划学生前两年半在学校学习和实践,最后半年到院外实训基地或就业单位实习,由于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没有和企业接触,所学知识脱离了企业的要求,学校的设备和企业的设备也有差距,因此学生也不能达到顶岗工作的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重新学习企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结果造成企业对学校的教学工作不太满意。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机 电一 体化技 术专 业实 践 教学 的改革 应 包 括实 践 教学 体系 、 内容 、 法 与 途 径 、 项 基 本 建 设 和 实 方 三 践 教学 管理 与教学 质量 评估 等 方 面 。与西 方 的 发达 国家 相 比 , 国高 校机 电一 体 化技 术 专 业 在 实践 教 我 学 方 面存在 的差距 还较 大 , 要不 断地 改革 和探 索 。 需 机 电一体 化技 术专 业 实践 教学 体 系的改 革
实 践教 学是 实施机 电一 体化 技 术 专业 整 体 教学 方 案 实 施 中 的重 要 环 节 , 教 学计 划 和 教 学 实践 中 在 应 占较大 比重 。实践 教学体 系 应遵 循 职业 技 术 教育 循 序渐 进 的规律 , 学 生 逐 步掌 握 适 应 岗位 ( ) 使 群 要 求 的职 业 技 能 , 具备 本 专 业 要 求 的综 合 实 践 能力 与 机 械工 程素 质等 。 机 电一 体化 技术 专业 整 体 教 学 体 系 采 用 “ 后 前 两 段式 ” 宽基础 、 的“ 活模 块 ” 学 结 构 , 此 相配 套 教 与
第2 7卷 第 1 期 21 0 1年 1月
吉 林 工 程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i n T a h r n t ue o gn e i g a d T c n lg o r a f l e c es I si t fEn ie rn n e h oo y Ji t
Ab t a t: rug a ay ig h p a tc l e c i g y tm o ee to c a ia it g ain s r c Th o h n l zn t e r c ia t a h n s se f lc r me h n c l ne r to t c n lg p cat e h oo ys e il y,t i ri l ic s d t e meh d n y fp o tn h o tn e h s atc e d s use h t o s a d wa s o r mo i g t e c n e tr — f r o r ci e t a h n om f p a tc e c i g, a p it d u t a h ma a e n a e auain f p a tc nd on e o t h t t e n g me t nd v l to o r c ie t a h n h ul te g h n d. e c i g s o d be sr n t e e Ke r y wo ds: lc r me h n c lit g ai n tc n lg p cat e e to c a ia n e r to e h oo s e i l y y;p a tc e c i g;me h d n r c ie ta h n t o sa d
机电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机电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长期以来机电一体化教学一直承袭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这给该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发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在明确该学科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加大相关教学措施的研究。
一、机电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尤其是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社会对这类人才需求的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质量要求也在逐年提升。
传统的机电一体化教学的局限性是比较大的,传统的机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重视知识的传授,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都与实际应用相脱节,难以满足机电一体化实践操作教学的需要。
而现代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现有的机电一体化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这样的教学模式急需要改变。
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机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现行的机电一体化教学模式,依然承袭着传统学科的教学模式,虽然机电一体化教学与数学、物理学科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中也需要大量的知识和文字,还需要许多的原理图,但是,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过分重视知识传授却忽略了该学科的实践特征,这样的教学很难发挥实效,久而久之,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实效性不强。
2.理论与实践对接性不强从现阶段机电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情况来看,理论教学虽然落实的较为充分,但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缺乏必要的对接,教学依然以理论教学的实施作为教学的主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学生的理论知识虽然掌握了很多,但是真正运用到实践中的内容却少之又少,这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利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3.课程设置的时间不足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时间也相应减少了,由于课程实施的时间较少,原本一些预定课程教学内容也相应较少,要掌握课程教学的内容,教师只能够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来解决,留给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越来越少,难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同时,由于近些年来的院校扩招,新生的质量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课程实施的时间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 积极探 索机 电一 体 化实 训 基地 管 理 的新 体
制 和新 方法 。实训 教 师 在 培训 学 生 时 , 衣 着企 业 配
套 形式 的工装 , 全景 模拟 企业模 式 , 结 合企 业生 产管 理 制度 , 培养 学生 的质量 、 安全 意识 。
1 . 引言
2 0 1 0年 , 在 中央 财 政 的大 力 支 持 下 , 中 州大 学 经 过近 两年 的共 同努力 , 机 电一体 化 实 训 基 地 在 原
速熟悉企业的生产环境 , 管理模式 。 ( 3 ) 重视实训师资 队伍 的培养。在实训基地的 建设过程中, 超前引进数控技术人才 , 培养实训师资 队伍 , 使师资队伍软条件 与实训基地硬件条件 同步
( 2 ) 仿真 企业 化模 式 建设 实训 基 地 。在 我 校 实
5 0 0 余人次的数控技术及相关 内容 的实训 , 其中包 括 我校 学生 和社会 人员 ; 2 0 1 1年 , 进 一步 扩 大 成果 ,
开展了 6 0 0余 人 次 的数 控 技 术 及相 关 内容 的实训 。 全 年每 台设备 的时 间利 用 率 以 9 0 % 计算 , 学校 实 训
( 中州 大 学 实验 管理 中心 , 郑州 4 5 0 0 4 4 )
摘 要: 实训基地 是提 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就 业能 力的重要 平 台, 也是培 养 学生的创 新思维和创 新 能力的摇篮 ,
本文介 绍 了中州 大学机 电一体化 实训基地 近两年 的规 划建设 、 实践教 学成 果, 揭 示 了存 在 f , - ' I 题 。 目前 , 我校被 纳入 河 南省“ 十二 五” 升本规 划, 金 河新校 区建设正在顺利进行 , 机 电一体化 实训基地被 纳入 扩建项 目, 基 地建设和 教 学 需要进一步 的改革, 以 实现培养 高素质应 用型人 才的 目的。 关键词 : 机 电一体化 实训基地建设 ; 实施措施 ; 教 学改革 中图分 类号 : G 6 4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3 7 1 5 ( 2 0 1 3 ) 0 4— 0 1 0 3— 0 3
我校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 以来 , 取得 了良好成 绩, 达 到 了预期 效 果 。传 统 的金 工 实训 随着 实训 基
地 的建 成 , 增 加 了数控 机床 的实训 , 2 0 1 0年 , 开展 了
前景 , 为机 电一 体化 实 训 基 地建 设 提 供 了 良好 的 实
施基 础 。
第3 0卷 第 4期
V o 1 . 3 0 N o . 4
中州大学学报
J O URNAL OF Z HONG Z HOU U NI VE RS I T Y
2 0 1 3年 8月
Au g . 2 01 3
机 电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 与实训教学改革浅析
王韶 华 , 邬 向伟
体 化 实训基 地进 行 项 目扩 建 , 基 地 建设 和教 学 需 要
更进一步的改革 , 以实现培养高素质应 用型人才 的
目的。
来, 我校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全体人员经过积极探 索, 形成了一整套 良好 的实训模式 , 为高频率 、 大密
度 的机 电一体 化实训 提供 了制 度保 证 ; 同时 , 采 取 了
建设 , 从而 达到 了与 实训基 地硬 件相 适应 的软条 件 , 为实训 基地 的快 速投 入使 用奠定 了重 要基 础 。 ( 4 ) 形成 良好 的 实训 体 制及 实 训方 式 。一 年 多
有的基础上于 2 0 1 1 年规划建成 , 高科技 、 高精度的 数控技术及数控设备落户中州大学 , 为培养新时代 高 技术 高 技 能 的机 电 人 才 提 供 了用 武 之 地 。2 0 1 2 年, 我 校被 纳 入 河 南 省 “ 十 二 五” 升本规划 , 机 电 一
家进 行 了充分 的论 证 , 通过 考 察 先 进 企 业 生 产 车 间 的模 式 , 对近 年来 企业 人 才需求 进行 调查 及考 证 , 以
学科 发展 为指 导 , 准 确地 预见 机 电专 业 发 展 的 广 阔
我校机电一体化实训 基地投入使用 以来 , 实训
教学 取得 了 良好 的成绩 及显著 效果 。 ( 1 ) 为 国家 及 地 区培 训 了大 量 机 电技 术 人 才 。
一
2 . 全 方位 打造 企业 化模 式 的机 电一体 化 实训基
地
系 列行 之有效 的实训 方式 , 为快 速 提 高 学生 的机 电一 体化 技术 水平 提供 了基 础保证 。
2 . 2机 电一体 化 实训教 学
2 . 1机 电一 体化 实训 基地 建设
( 1 ) 实训基地建设前进行全方位 、 多渠道 的论 证 。实训 基地 项 目建 设 前 , 我校 多 次 聘 请 校 内外 专
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 注重参照企业化模式 , 从实训 基 地 的整体 布局 、 空间 , 到设备 间距 、 方位 ; 从 设备 的
质 量要 求 , 到安 全 制度 环 境 、 标 语 口号 , 无 不 渗 透 着
基地的实训设备总时间利用率高于 8 5 %; 各专业实
训 开 出率 均 达 到 1 0 0 %, 培 养 出的 毕业 生 分 布 全 国
企业文化 , 从而使学生经过实训基地的培训 , 能够迅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5— 0 6
作者简介 : 王韶 华( 1 9 6 3 一) , 女, 河 南孟州人 , 中州大学实验管理 中心 高级工程师 , 研 究方 向: 桥 梁缆索制造。
・
1 O 3・
各地。
基 地正在 扩建 , 场地 面积将 会得 到成倍 的增 加 , 进 一 步 满足不 断扩 大 的实 训教 学要求 。根 据前期 的建 设 成果 , 金河 校 区应根 据 区域 分布 合理 的原则 , 突 出重 点 地进行 , 防止 重 复投 资 , 同时 实施 资源 共 享 , 多 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