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教材分析:一、(一)教材内容简析《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本节教材主要研究: 对数函数的图象及其基本性质; 利用对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来解决一些与对数有关的问题.(二)教材地位及编排依据地位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函数的基本性质、指数、指数函数以及对数的基础上再来学习的,可以说它是上述内容的延续和发展,同时也为数学在实际应用中提供了一种新的函数模型.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了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 编排依据:主要是从学生获取知识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三)教学目标根据对数函数及其相关知识在高考中的地位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并了解其图象的特点.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素养..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以及优化他们的个性品质(四)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重点: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使学生能初步自觉地、有意识地利用图象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难点:理解和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特征,区分和不同条件下1?a10?a?的性质.a.认识底数与对数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关键:二、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一)教学方法及确定依据11、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满足.因此本节课采用探究性教学、提问式教学和分层教学.2、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为了给学生的数学探究与数学思维提供支持,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二)学习方法及确定依据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确定了三种学法:(1)自主性学习法:根据作图的常规方法画出对数函数的图象;(2)探究性学习法:通过分析、探索得出对数函数的性质;.3)巩固反馈法: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差距((三)教学手段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课件的展示,直观的呈现出对数函数的图象,使学生对其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同时也为学生展现自己的才华提供了平台.三、教学过程设计234四、板书设计屏幕五、课后反思. 学生可能把自变量在真数位置的函数都认为是对数函数,应予以及时纠正1.因为用图应先肯定质疑是正确的,若学生质疑对数函数单调性结论的正确性,2.象观察归纳出来的结论,必须经过严格证明才是可靠的!但由于所学知识限制,.目前无法严格证明 5。

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说课稿

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说课稿

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说课稿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说课稿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内容选自高教版高一数学第4章第4节.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说说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二、教学目标设计三、教法学法设计四、教学过程设计五、教学评价设计一、说教材:1。

教材的内容、地位及编排依据[内容、地位]本节教材内容主要研究:⑴对数函数的图象及其基本性质;⑵利用对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来解决一些与对数有关的问题。

这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函数的基本性质、指数、指数函数以及对数的基础上再来学习的,可以说它是上述内容的延续和发展,同时也为数学在实际应用中提供了一种新的函数模型。

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了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

[编排依据]主要是从学生获取知识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2。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确定目标的依据根据对数函数及其相关知识历来在高考中的地位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并了解其图象的特点;(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素养;(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以及优化他们的个性品质;(4)情感目标:构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加互动,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3。

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重点]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使学生能初步自觉地、有意识地利用图象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

[难点]理解和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特征,区分01和a1不同条件下的性质。

[关键]认识底数a与对数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与学法教法:1、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满足。

因此本节课采用探究性教学、提问式教学和分层教学。

2、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也为了给学生的数学探究与数学思维提供支持,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我的说课包括五大环节。

一.本节课贯彻的教学理念教师作为课堂的支架,让学生学习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的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发现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的过程。

本堂课的教学过程是展示学生学习行为的过程,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展示的过程。

二.说教材1.教材分析:对数函数是函数中一类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它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指数函数、对数与对数运算基础上引入的.故是对上述知识的应用,也是对函数这一重要数学思想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系统,同时又是对数和函数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它是解决有关自然科学领域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是学生今后学习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的基础.2、学习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知道指数函数y=a x 与对数函数y=log a x互为反函数(a>0,a≠1)。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实例,直观感受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通过具体对数函数图象的画法,逐步认识对数函数的特征。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实例,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借助于计算机或计算器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逐步归纳出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3、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并用其解决问题。

难点:类比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得到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三.说教法曹一鸣博士认为:“突破教学模式,实现无模式教学,才是数学发展所追求的崇高境界。

”在本课中,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设问、引导、启发、发现的方法,并灵活应用多媒体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和谐、愉悦互动的环境,组织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

四.说学法把全班学生分成6个小组。

首先,首先,学生独立研究教师在课堂上提供的实例和提出的问题,再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分析和讨论;其次,各小组分别展示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对数函数的定义;再次在计算机上(或让学生用描点法)画出函数y=log 2x 和y=log(1/2)x的图象,并观察分析图象,总结出指数函数的性质。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说课稿范文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说课稿范文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说课稿范文《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说课稿范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而对数函数是高中阶段所要研究的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指数函数、对数及反函数的基础上引入的,因此既是对上述知识的应用,也是对函数这一重要数学思想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

对数函数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都有许多应用。

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系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等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对数函数的意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初步学会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2)能力目标:渗透类比、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在图像与性质上的对比,使学生欣赏数学的精确和美妙之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对数函数的意义、图像与性质难点:对数函数性质中对于在a>1与0二、说教法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知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应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对于本节课我主要考虑了以下两个方面:1、教学方法:(1)启发引导学生实验、观察、联想、思考、分析、归纳;(2)采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3)渗透类比、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2、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必修1“2.2.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从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结构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评价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背景分析:1、学习任务分析本节课主要学习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求对数函数的定义域。

对数函数是学生学习高中数学新教材引进的第二个基本初等函数,是学生学习指数函数和对数的运算后学习,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对数函数,学生利用学习指数的方法来探索和研究对数函数的图像,性质,体会数形结合概括归纳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对数函数是本章一类重要函数,蕴含着很重要的数学思想。

根据课程标准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

2、学情分析学生的基础较好,大多数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好,因此可以通过描点,让学生动手画图像,观察图像的特征,进一步理解性质,因此我将本课的难点确定为: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从具体到一般地探索、概括对数函数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标准》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能借助计算机或计算器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像,探索并理解对数函数的性质。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和科学正确的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特殊与一般性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三、课堂结构设计:本课是概念、图像及性质的新授课,设计了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的课堂结构。

四、教学媒体设计: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学媒体设计如下:教师利用多媒体准备的素材①对数函数的图像②例题和习题③与本节课相关的结论设计意图:利用电脑,演示作图过程及图像的变化的动态过程,例题和习题,从而使学生直接的接受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很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增大教学的容量和直观性、准确性。

高中数学 《对数函数-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3 新人教A版必修1

高中数学 《对数函数-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3 新人教A版必修1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3)从容说课在比较系统地学习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利用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研究一些含有对数式的、形式上比较复杂的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因此,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的重点为对数性质的综合运用.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的过程同时也是进一步深化对基本初等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和认识的过程.学生已经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来解决比较复杂的函数性质的问题,有了这样的认知经历,为本课的学习作了方法上的准备,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先组织学生回顾函数的通性以及有关指数型函数的图象的变化规律以及与指数式有关的复合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的讨论方法和步骤,为学生运用类比法学习本节内容作好方法上的准备.对数函数的性质是函数通性的具体化,在研究有关对数函数的性质应用时,要紧紧抓住函数的性质,由一般到特殊来研究具体复合函数的有关性质.在有关对数函数性质的研究中,要注意对数的真数和底数的限制条件这一与其他函数不同的特征.求函数的单调区间,一般情况可分两步进行,一是求函数的定义域;二是利用复合函数的性质判断函数的单调区间.但若是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则必须根据单调性的定义进行证明.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判定.2.能根据对数函数的图象,画出含有对数式的函数的图象,并研究它们的有关性质.二、过程与方法1.熟练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进行演算,通过交流,使学生学会共同学习.2.综合提高指数、对数的演算能力.3.渗透运用定义、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2.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3.加深对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的性质的理解,深化学生对函数图象变化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教学重点对数函数的特性以及函数的通性在解决有关问题中的灵活应用.教学难点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判断和证明.教具准备投影仪及作业讲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复习函数及反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图象之间的关系.2.指数式与对数式比较.3.画出函数y=2x与函数y=log2x的图象.二、讲解新课在指数函数y=2x中,x为自变量(x∈R),y是x的函数(y∈(0,+∞)),而且它是R上的单调递增函数.可以发现,过y轴正半轴上任意一点作x轴的平行线,与y=2x的图象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另一方面,根据指数与对数的关系,由指数式y=2x可得到对数式x=log2y.这样,对于任意一个y∈(0,+∞),通过式子x=log2y,x 在R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也就是说,可以把y作为自变量,x作为y的函数,这时我们就说x=log2y(y∈(0,+∞))是函数y=2x(x∈R)的反函数.在函数x=log2y中,y是自变量,x是函数.但习惯上,我们通常用x表示自变量,y表示函数.为此,我们常对调函数x=log2y中的字母x、y,把它写成y=log2x.这样,对数函数y=log2x(x∈(0,+∞))是指数函数y=2x(x∈R)的反函数.由上述讨论可知,对数函数y=log2x(x∈(0,+∞))是指数函数y=2x(x∈R)的反函数;同时,指数函数y=2x(x∈R)也是对数函数y=log2x(x∈(0,+∞))的反函数.因此,指数函数y=2x (x∈R)与对数函数y=log2x(x∈(0,+∞))互为反函数.请你仿照上述过程,说明对数函数y=log a x(a>0,且a≠1)和指数函数y =a x (a >0,且a ≠1)互为反函数.练习: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1)y =0.2-x +1;(2)y =log a (4-x );(3)y =21010x x --.例题讲解【例1】 已知函数y =log a (1-a x )(a >0,a ≠1).(1)求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2)求函数的单调区间;(3)证明函数图象关于y =x 对称.分析:有关于对数函数的定义域要注意真数大于0;函数的值域取决于1-a x 的范围,可应用换元法,令t =1-a x 以减小思维难度;运用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法求单调区间;函数图象关于y =x 对称等价于原函数的反函数就是自身,本题要注意对字母参数a 的范围讨论.解:(1)1-a x >0,即a x <1,∴a >1时,定义域为(-∞,0);0<a <1时,定义域为(0,+∞).令t =1-a x ,则0<t <1,而y =log a (1-a x )=log a t .∴a >1时,值域为(-∞,0);0<a <1时,值域为(0,+∞).(2)∵a >1时,t =1-a x 在(-∞,0)上单调递减,y =log a t 关于t 单调递增,∴y =log a (1-a x )在(-∞,0)上单调递减.∵0<a <1时,t =1-a x 在(0,+∞)上单调递增,而y =log a t 关于t 单调递减,∴y =log a (1-a x )在(0,+∞)上单调递减.(3)∵y =log a (1-a x ),∴a y =1-a x .∴a x =1-a y ,x =log a (1-a y ).∴反函数为y =log a (1-a x ),即原函数的反函数就是自身. ∴函数图象关于y =x 对称.【例2】 设a >0,a ≠1,f (x )=log a (x +12-x )(x ≥1),求f (x )的反函数f -1(x ).分析:要利用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关系,按求反函数的有关方法、步骤进行求解.解:∵y =log a (x +12-x ),∴x +12-x =ay , x -a y =-12-x ,(x -a y )2=x 2-1, x 2-2xa y +a 2y =x 2-1,2xa y =a 2y +1.∴x =y y a a 212+.∴反函数为y =x x a a 212+=21(a x +a -x ). 在原函数中,∵x ≥1,而x 和12-x 在[1,+∞)上都单调递增,∴x +12-x ≥1. ∴a >1时,y ≥0,0<a <1时,y ≤0.故所求函数的反函数为当a >1时,f -1(x )=21(a x +a -x)(x ≥0),当0<a <1时,f -1(x )=21(a x +a -x)(x ≤0). 【例3】 已知函数f (x )=(21)x(x >0)和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g (x ).当x >0时,g (x )=f (x ),试求g (x )的反函数.分析:分段函数的反函数应注意分类讨论.由于f (x )为奇函数,故应考虑x >0,x <0,x =0三种情况.解:∵g (x )是R 上的奇函数,∴g (-0)=-g (0),g (0)=0.设x <0,则-x >0,∴g (-x )=(21)-x. ∴g (x )=-g (-x )=-(21)-x =-2x. ∴g (x )=⎪⎪⎪⎩⎪⎪⎪⎨⎧<-=>.0,2,0,0,0,)21(x x x x x 当x >0时,由y =(21)x 得0<y <1且x =log 21y , ∴g -1(x )=log 21x (0<x <1);当x =0时,由y =0,得g -1(x )=0(x =0);当x <0时,由y =-2x ,得-1<y <0,且x =log 2(-y ), ∴g -1(x )=log 2(-x )(-1<x <0).综上,g (x )的反函数为g -1(x )=⎪⎪⎪⎩⎪⎪⎪⎨⎧<<--=<<.01),(log ,0,0,10,log 221x x x x x 【例4】 解下列方程:(1)log 3(3-x )+log 0.25(3+x )=log 4(1-x )+log 0.25(2x +1);(2)log 2[log 3(log 9x )]=2log 4[log 9(log 3x )].分析:通过简单变形,化成同底的对数,再按照解法类型应用同底法解题,要注意在变形过程中方程的同解性以及方程式中变量的取值范围.解:(1)⎪⎪⎪⎩⎪⎪⎪⎨⎧+--=+-->+>->+>-).12(log )1(log )3(log )3(log ,012,01,03,034443x x x x x x x x ∴⎪⎪⎩⎪⎪⎨⎧+-=+-<<-121log 33log 12144x x x x x ⇒⎪⎩⎪⎨⎧=-<<-071212x x x ⇒⎪⎩⎪⎨⎧==<<-.70,121x x x 经检验x =0是原方程的解.(2)∵原方程log 2[log 3(log 9x )]=log 2[log 9(log 3x )], ∴log 3(log 9x )=log 9(log 3x ).∴log 3(log 9x )=21log 3(log 3x )=log 3x 3log .∴log 9x =x 3log . ∴2log 3x =x3log . ∴log 3x =0或log 3x =4.∴x =1或x =81.∴经检验x =1不合题意,舍去.∴原方程的解为x =81.【例5】 探究函数y =log 3(x +2)的图象与函数y =log 3x 的图象间的关系.分析:函数的图象实际上是一系列点的集合,因此研究函数或y=log3(x+2)的图象与函数y=log3x的图象间的关系可以转化为研究两个函数图象上对应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在前面学习中是如何探究函数y=2x与y=2x+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的?要研究两函数图象上对应点坐标之间的关系,必须先确定对应点的一个坐标,讨论另外一个坐标之间的关系,进而讨论两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在函数y=log3x与y=log3(x+2)的图象上,当函数自变量的值均为x=m时,分别对应的函数值是什么?y=log3m和y=log3(m+2).你能一下子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如能,能否根据这一关系由函数y=log3x的图象得到函数y=log3(x+2)的图象呢?既然当函数的自变量的值相等时,我们无法通过讨论它们图象上点的横坐标来研究它们图象间的关系,那么我们来看看下面问题:在函数y=log3x与y=log3(x+2)的图象上,当函数值均为n时,对应的自变量的值分别是什么?由n=log3x1和n=log3(x2+2)可得x1=3n,x2=3n-2,据此你能得到两函数图象上的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由此可知,函数y=log3(x+2)中x=a-2对应的y值与函数y=log3x中x=a对应的值相等,所以将对数函数y=log3x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就得到函数y=log3(x+2)的图象.(1)由函数y=f(x)的图象得到函数y=f(x+a)的图象的变化规律为:当a>0时,只需将函数y=f(x)的图象向左平移a个单位就可得到函数y=f(x+a)的图象;当a<0时,只需将函数y=f(x)的图象向右平移|a|个单位就可得到函数y=f(x+a)的图象.(2)由函数y=f(x)的图象得到函数y=f(x)+b的图象的变化规律为:当b>0时,只需将函数y=f(x)的图象向上平移b个单位就可得到函数y=f(x)+b的图象;当b<0时,只需将函数y=f(x)的图象向下平移|b|个单位就可得到函数y=f(x)+b的图象.如何由函数y=f(x)的图象得到函数y=f(x+a)+b的图象呢?由函数y=f(x)的图象得到函数y=f(x+a)+b的图象的变化规律为:画出函数y=f(x)的图象,先将函数y=f(x)的图象向左(当a>0时)或向右(当a<0时)平移|a|个单位,可得到函数y=f(x+a)的图象,再将函数y=f(x+a)的图象向上(当b>0时)或向下(当b<0时)平移|b|个单位就可得到函数y=f(x+a)+b的图象.这样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将函数y=f(x)的图象进行平移得到与函数y=f(x)有关的函数图象.那么你能很方便地由函数y=f (x)的图象得到函数y=f(|x|)的图象吗?三、课堂小结对数函数是进入高中后涉及的第一个具体函数,有关性质须牢固掌握.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其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求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区间、反函数及奇偶性的判定都依赖于定义法、数形结合及函数本身的性质.应熟练掌握对数函数的相关性质.四、布置作业课本第88页习题2.2B组第1、4、5题.板书设计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3)1.函数与反函数的图象关系2.指数式、对数式3.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判断一、例题解析与学生训练二、课堂小结与布置作业。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 必修 第一册4.4.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  必修 第一册4.4.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结构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评价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背景分析:本节内容是利用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来解决与对数有关的比较大小和解不等式问题,是在学生学过函数的基本性质、指数、指数函数以及对数函数的图象的基础上再来学习的,学生可以类比指数的解题方法和根据对数函数的图象性质来解决这两类问题,它是前面内容的延续和发展,同时也为数学在实际应用中提供了一种新的函数模型,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了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标准》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能画出对数函数的图像,探索并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

所以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进一步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2.利用单调性比较对数值的大小2、利用单调性解简单不等式本节课学生要类比学习指数的方法来探索和研究对数函数,通过数形结合、分类讨论、 类比归纳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为掌握对数函数性质并利用性质解决问题。

三、课堂结构设计:(约需5分钟)复习知识 回忆图象 归纳性质 复习旧知,典型例题应用(约需15分钟)(约需15分钟)总结反思—提高认识课堂小结—自主探究变式训练目标检测巩固函数性质 (约需4分钟) (约需1分钟) 比较大小 解不等式 归纳四、教学媒体设计: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学媒体设计的素材如下:①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②例题及其变式③解题方法总结五、教学过程的设计:环节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问题1对数函数的图象是怎么样的?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复习知识,回忆对数函数的图象,归纳对数函数的性质,为解决后面的例题做铺垫。

环节二:例题应用问题2以前我们在学习指数函数比较大小的时候,是借助指数函数的什么性质来做的?设计意图:结合指数函数,让学生类比学习指数函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去比较对数值的大小以及解对数不等式。

(完整版)对数函数说课稿正式版

(完整版)对数函数说课稿正式版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出处及其所处地位和作用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出自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册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第二节“对数函数”中的内容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高考重要考点之一。

本章学习是在学生初中完成函数的第一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阶段的函数学习。

而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是在学习了函数概念、性质(即单调性和奇偶性)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对数概念之后进行学习的。

因此学好本节内容,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函数概念、性质及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认识,能进一步完善学生对函数认识的系统性,加深对类比、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的理解;并且为以后学习幂函数、函数图像的变换、复合函数和导数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对数函数作为常用数学模型在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有广泛的应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参加生产和实际生活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2、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①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②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过程方法:①渗透数形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②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猜测、归纳的能力;(3)情感态度:①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教学互动促进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③领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重点和难点:重点:对数函数的概念,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难点:对数函数的概念,底数a对对数函数性质的影响函数概念是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点,而对数函数的性质是由其概念所决定,因此我把对数函数的概念作为重点和难点,利用函数概念类比对数函数的概念,利用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类比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是掌握重点的关键,而借助多媒体直观教学是突破底数a对对数函数性质的影响这一难点的关键。

二、说教法为了使学生能掌握好本节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索精神。

指导学生运用类比、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

对数函数的说课稿

对数函数的说课稿

对数函数的说课稿对数函数的说课稿篇1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对数形式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的判断及证明方法,掌握对数形式复合函数的奇偶性的判断及证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认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转化,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重点:复合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讨论方法.教学难点:复合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讨论方法.教学过程:[例1]设loga23 <1,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0<a<23B. 23 <a<1C.0<a<23 或a>1D.a>23解:由loga23 <1=logaa得(1)当0<a<1时,由y=logax是减函数,得:0<a<23(2)当a>1时,由y=logax是增函数,得:a>23 ,∴a>1综合(1)(2)得:0<a<23 或a>1 答案:C[例2]三个数60.7,0.76,log0.76的大小顺序是A.0.76<log0.76<60.7B.0.76<60.7<log0.76C.log0.76<60.7<0.76D.log0.76<0.76<60.7解:由于60.7>1,0<0.76<1,log0.76<0 答案:D[例3]设0<x<1,a>0且a≠1,试比较|loga(1-x)|与|loga(1+x)|的大小解法一:作差法|loga(1-x)|-|loga(1+x)|=| lg(1-x)lga |-| lg(1+x)lga | =1|lga| (|lg(1-x)|-|lg(1+x)|)∵0<x<1,∴0<1-x<1<1+x∴上式=-1|lga| [(lg(1-x)+lg(1+x)]=-1|lga| lg(1-x2)由0<x<1,得lg(1-x2)<0,∴-1|lga| lg(1-x2)>0,∴|loga(1-x)|>|loga(1+x)|解法二:作商法lg(1+x)lg(1-x) =|log(1-x)(1+x)|∵0<x<1 ∴0<1-x<1+x∴|log(1-x)(1+x)|=-log(1-x)(1+x)=log(1-x)11+x由0<x<1 ∴1+x>1,0<1-x2<1∴0<(1-x)(1+x)<1 ∴11+x >1-x>0∴0<log(1-x) 11+x <log(1-x)(1-x)=1∴|loga(1-x)|>|loga(1+x)|解法三:平方后比较大小∵loga2(1-x)-loga2(1+x)=[loga(1-x)+loga(1+x)][loga(1-x)-loga(1+x)]=loga(1-x2)loga1-x1+x =1|lg2a| lg(1-x2)lg1-x1+x∵0<x<1,∴0<1-x2<1,0<1-x1+x <1∴lg(1-x2)<0,lg1-x1+x <0∴loga2(1-x)>loga2(1+x)即|loga(1-x)|>|loga(1+x)|解法四:分类讨论去掉绝对值当a>1时,|loga(1-x)|-|loga(1+x)|=-loga(1-x)-loga(1+x)=-loga(1-x2)∵0<1-x<1<1+x,∴0<1-x2<1∴loga(1-x2)<0,∴-loga(1-x2)>0当0<a<1时,由0<x<1,则有loga(1-x)>0,loga(1+x)<0∴|loga(1-x)|-|loga(1+x)|=|loga(1-x)+loga(1+x)|=loga(1-x2)>0∴当a>0且a≠1时,总有|loga(1-x)|>|loga(1+x)|[例4]已知函数f(x)=lg[(a2-1)x2+(a+1)x+1],若f(x)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依题意(a2-1)x2+(a+1)x+1>0对一切x∈R恒成立.当a2-1≠0时,其充要条件是:a2-1>0△=(a+1)2-4(a2-1)<0 解得a<-1或a>53又a=-1,f(x)=0满足题意,a=1不合题意.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1]∪(53 ,+∞)[例5]已知f(x)=1+logx3,g(x)=2logx2,比较f(x)与g(x)的大小解:易知f(x)、g(x)的定义域均是:(0,1)∪(1,+∞)f(x)-g(x)=1+logx3-2logx2=logx(34 x).①当x>1时,若34 x>1,则x>43 ,这时f(x)>g(x).若34 x<1,则1<x<43 ,这时f(x)<g(x)②当0<x<1时,0<34 x<1,logx34 x>0,这时f(x)>g(x)故由(1)、(2)可知:当x∈(0,1)∪(43 ,+∞)时,f(x)>g(x) 当x∈(1,43 )时,f(x)<g(x)[例6]解方程:2 (9x-1-5)= [4(3x-1-2)]解:原方程可化为(9x-1-5)= [4(3x-1-2)]∴9x-1-5=4(3x-1-2) 即9x-1-43x-1+3=0∴(3x-1-1)(3x-1-3)=0 ∴3x-1=1或3x-1=3∴x=1或x=2 经检验x=1是增根∴x=2是原方程的根.[例7]解方程log2(2-x-1) (2-x+1-2)=-2 解:原方程可化为:log2(2-x-1)(-1)log2[2(2-x-1)]=-2即:log2(2-x-1)[log2(2-x-1)+1]=2令t=log2(2-x-1),则t2+t-2=0解之得t=-2或t=1∴log2(2-x-1)=-2或log2(2-x-1)=1解之得:x=-log254 或x=-log23对数函数的说课稿篇2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对数函数的概念;2.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二)能力训练要求: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2.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三)德育渗透目标:1.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2.认识事物之间的互相转化教学重点: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教学方法:联想、类比、发现、探索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对数函数的概念由学生的预习,可以直接回答“对数函数的概念”由指数、对数的定义及指数函数的概念,我们进行类比,可否猜想有:问题:1.指数函数是否存在反函数?2.求指数函数的反函数①;指出反函数的定义域。

对数函数的说课稿

对数函数的说课稿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的说课一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人教A版)章节:第二章第二节第二小节2 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数函数作为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也是高考重要考点之一。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指数函数及对数的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同时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他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蕴含了丰富的解题技巧,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严谨论证的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本节课也为后面进一步探究对数函数的应用及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综合应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 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教学目标的确定,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下:重点:在理解对对数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难点:对数函数性质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指数函数,用研究指数函数的方法,进一步研究和学习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的初步应用,启发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初等函数的知识的系统性,加深对函数思想方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中,发挥大多数学生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对数函数图像。

这也有利于对数函数性质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和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能正确描绘对数函数的图像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科学正确的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特殊与一般性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的精神,让学生主动融入学习。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单元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

对数函数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是指数函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它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同时蕴涵丰富的解题技巧,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严谨论证的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本节课也为后面进一步探究对数函数的应用及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综合应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指数函数,用研究指数函数的方法,进一步研究和学习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以及初步应用,启发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初等函数的知识的系统性,加深对函数的思想方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中,发挥大多数学生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让学生自己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对数函数图像。

这样也利于对对数函数性质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能正确描绘对数函数的图象,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2.能力目标:通过对对数函数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让学生主动融入学习.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在理解对数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难点:对数函数性质的应用。

五、教法与学法说教法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1)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实验、探索、归纳。

(2)采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3)体现“对比联系”、“数形结合”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4)多媒体演示法。

说学法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1)对照比较学习法:学习对数函数,处处与指数函数相对照。

(2)探究式学习法:学生通过分析、探索、得出对数函数的定义。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1一、教学背景1、教材分析《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数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第二部分内容,对数函数是一类特殊的函数,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运用很广泛。

同时,通过对对数函数及其图象和性质的研究,既可以从具体的感性认识上来对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更好的理解,也可为以后研究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其它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起示范和铺垫作用。

2、学情分析刚入高一的学生,仍保留着初中生许多学习特点,能力发展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折阶段,但更注重形象思维。

由于函数概念十分抽象,对数函数又以对数运算为基础,同时,初中函数教学要求降低,导致初中生运算能力有所下降,这双重问题增加了对数函数教学的难度。

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学生已经初步对新函数的研究方法有所了解,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及性质,并应用性质解决简单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数函数性质的探索过程,体会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转化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难点:由图象探究函数性质,应用性质解决具体问题。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1、教法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以自主探究法和讲解法为主,以练习法为辅,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归纳、分析,培养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2、学法(1)类比学习:通过指数函数类比学习对数函数。

(2)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7个小组,通过小组内讨论交流,归纳得出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3、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教学教程1、情境引入通过银行的复利计算问题,逐步引出对数函数。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说课稿课件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说课稿课件

y loga x的图象与y log 1 x的图象之间的关系吗?
a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函数的特点,另辟
新径画出图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从多方面思考
问题的能力.
底数的变化规律
..........
探索研究: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对数函数的图象;
(1)y log 2 x
y
(2)y log 1 x
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第二小节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1.教材地位、作用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一课是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 的第2课时第2节内容,它是高中阶段我们所要研究的重要的 基本初等函数之一.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指数函数、 对数基础上引入的,因此既是对上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也 是对函数这一重要数学思想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本节课的 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系统,同时它也为学生今 后进一步学习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等内容起到了一个铺垫 作用。
y log3 x
(3) y
log
2 3
x
y log2 x
(4)y log1 x . . . . . . . . . . .
3
o
x
y log 1 x
2
y log 1 x
3
Y
b>a>1>d>c>0
Y=logax
Y=logbx
O1
X
y logc X
规律:在第一象限内,底数越Y=logdx
大,图像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一)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辅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对本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而对数函数是高中阶段所要研究的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指数函数、对数及反函数的基础上引入的,因此既是对上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对函数这一重要数学思想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系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等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参照教材的安排,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意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初步利用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以及数学交流能力;渗透类比、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感受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心情,养成积极合作、大胆交流、虚心学习的良好品质。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对数函数的意义、图像与性质.难点:对数函数性质中对于在与两种情况函数值的不同变化.二、教法分析本节课是在前面研究了对数及常用对数、指数函数的基础上,研究的第二类具体初等函数,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也是以后学习的基础,鉴于这种情况,安排教学时,采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类比、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三、学法分析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1)类比学习:与指数函数类比学习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探究定向性学习:学生在教师建立的情境下,通过思考、分析、操作、探索,归纳得出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四、教辅手段以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启发引导为主,以多媒体演示为辅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高中数学《对数函数-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3新人教A版必修1

高中数学《对数函数-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3新人教A版必修1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3)冷静讲课在比较系统地学习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利用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研究一些含有对数式的、形式上比较复杂的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所以,培育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要点为对数性质的综合运用. 在教课过程中突出重点的过程同时也是进一步深入对基本初等函数的看法和性质的理解和认识的过程.学生已经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来解决比较复杂的函数性质的问题,有了这样的认知经历,为本课的学习作了方法上的准备,所以在本课的教课中,能够先组织学生回首函数的通性以及有关指数型函数的图象的变化规律以及与指数式有关的复合函数的奇偶性、单一性的议论方法和步骤,为学生运用类比法学习本节内容作好方法上的准备.对数函数的性质是函数通性的详细化,在研究有关对数函数的性质应用时,重要紧抓住函数的性质,由一般到特别来研究详细复合函数的有关性质. 在有关对数函数性质的研究中,要注意对数的真数和底数的限制条件这一与其余函数不一样的特点.求函数的单一区间,一般状况可分两步进行,一是求函数的定义域;二是利用复合函数的性质判断函数的单一区间. 但假如证明函数的单一性,则一定依据单一性的定义进行证明.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术1. 掌握对数函数的单一性及其判断.2. 能依据对数函数的图象,画出含有对数式的函数的图象,并研究它们的有关性质.二、过程与方法1. 娴熟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进行演算,经过沟通,使学生学会共同学习.2. 综合提升指数、对数的演算能力.3. 浸透运用定义、数形联合、分类议论等数学思想.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 用联系的看法剖析、解决问题.2.认识事物之间的互相转变 .3. 加深对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的性质的理解,深入学生对函数图象变化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学沟通能力.教课要点对数函数的特征以及函数的通性在解决有关问题中的灵巧应用.教课难点单一性和奇偶性的判断和证明 .教具准备投影仪及作业讲义 .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形,引入新课1. 复习函数及反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图象之间的关系.2. 指数式与对数式比较 .x3. 画出函数y=2与函数 y=log2x 的图象.二、解说新课在指数函数=2x 中,x 为自变量(x ∈R),y 是x 的函数(y ∈( 0,+∞)),并且它是 R y上的单一递加函数. 能够发现,过y轴正半轴上随意一点作x 轴的平行线,与y=2x的图象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 另一方面,依据指数与对数的关系,由指数式xx =log 2y . y =2 可获得对数式 这样,对于随意一个 y ∈( 0, +∞),经过式子 x =log 2y , x 在 R 中都有独一确立的值和它对 应. 也就是说,能够把y 作为自变量, x 作为 y 的函数,这时我们就说x =log 2y ( y ∈( 0, +∞))是函数 y =2x ( x ∈R )的反函数 .在函数 x =log 2y 中, y 是自变量, x 是函数 . 但习惯上,我们往常用 x 表示自变量, y 表 示函数 . 为此,我们常对换函数 x=log 2 中的字母 x、 ,把它写成 y =log 2 x . 这样,对数函数yy2x( x ∈ R )的反函数 .y =log x ( x ∈( 0, +∞))是指数函数 y=2由上述议论可知,对数函数y =log 2x ( x ∈( 0, +∞))是指数函数xx ∈ R )的反函y =2 ( 数;同时,指数函数 y =2x ( x ∈ R )也是对数函数 y =log 2x ( x ∈( 0, +∞))的反函数 . 所以,x2指数函数 y =2 ( x ∈ R )与对数函数 y =logx (x ∈( 0, +∞))互为反函数 .请你模仿上述过程,说明对数函数y =log x ( >0,且 ≠ 1)和指数函数= x> 0,( a且 a ≠ 1)互为反函数 .练习:求以下函数的反函数:xx- x1010( 1) y =0.2 +1;( 2) y =log a ( 4- x );( 3) y =.2例题解说【例 1】 已知函数 y =log a ( 1- a x )(a > 0, a ≠1) .( 1)求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 2)求函数的单一区间;( 3)证明函数图象对于 y =x 对称 .剖析:有对于对数函数的定义域要注意真数大于 0;函数的值域取决于 1- a x 的范围,可应用换元法,令 t =1- a x 以减小思想难度;运用复合函数单一性的判断法求单一区间;函数图象对于 y =x 对称等价于原函数的反函数就是自己, 此题要注意对字母参数 a 的范围议论 . 解:( 1) 1- a x > 0,即 a x < 1,∴ a >1 时,定义域为(-∞, 0);0< a < 1 时,定义域为( 0,+∞) . 令 t =1- a x ,则 0<t < 1,而 y =log a (1- a x ) =log a t .∴ a >1 时,值域为(-∞, 0); 0< a < 1 时,值域为( 0, +∞) .(2)∵ >1 时, t =1- a x=log对于 t 单一递加,在(-∞, 0)上单一递减,ax∴ y =log ( 1- a )在(-∞, 0)上单一递减 .a∵ 0< a < 1 时, t =1- a x 在( 0, +∞)上单一递加,而 y =log a t 对于 t 单一递减,∴ y =log a ( 1- a x )在( 0, +∞)上单一递减 . ( 3)∵ y =log a ( 1- a x ), ∴ a y =1-a x .∴ a x =1-a y , x =log a (1- a y ) .x∴反函数为 y =log a ( 1- a ),即原函数的反函数就是自己 .【例 2】 设 a > 0, a ≠ 1, f ( x )=log ( x +2-1x 11fa( x ) .剖析:要利用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关系,按求反函数的有关方法、步骤进行求解.a22y,解:∵ y=log ( x+x 1 ),∴ x+ x 1 a=x a y x 2x2y2yx 2 -1, 2y2y- 2+== +1.xa axaa∴ x = a2y1. ∴反函数为 y = a2x1 = 1( a x +a -x ) .2 a y2a x2在原函数中,∵ x ≥ 1,而 x 和 x 21 +1 在[ , ∞)上都单一递加,∴ x + x 21≥1.∴ a >1 时, y ≥0, 0< a <1 时, y ≤ 0. 故所求函数的反函数为当 a >1 时, f -1( x )= 1( a x +a -x )(x ≥ 0),2当 0<a < 1 时, f -1(x ) = 1( a x +a -x )( x ≤ 0).2【例 3】 已知函数 f ( x )=( 1) x ( x >0)和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 g (x ). 当 x >0 时,2g ( x ) =f (x ),试求 g ( x )的反函数 .剖析:分段函数的反函数应注意分类议论 . 因为 f ( x )为奇函数, 故应试虑 x > 0,x < 0, x =0 三种状况 .解:∵ g ( x )是 R 上的奇函数, ∴ g (- 0) =- g ( 0), g ( 0) =0.设 x <0,则- x > 0,∴ g (- x ) =( 1) -x .2∴ g ( x ) =- g (- x ) =-( 1) -x =- 2x .2( 1 ) x, x 0,2∴ g ( x ) =0,x 0,2 x , x 0.当 x >0 时,由 y =( 1)x 得 0< y <1 且 x =log 1 y ,22∴ g -1( x ) =log 1 x ( 0< x <1);2当 x =0 时,由 y =0,得 g -1( x ) =0( x =0);当 x <0 时,由 y =- 2x ,得- 1< y < 0,且 x =log 2(-y ), ∴ g -1( x ) =log 2(- x )(- 1< x < 0) .log 1 x,0 x1,2综上, g ( x )的反函数为 g-1(x ) = 0,x 0,log 2 ( x),1 x 0.【例 4】 解以下方程:( 1) log 3( 3- x )+log 0.25 ( 3+x ) =log 4( 1- x ) +log 0.25 ( 2x +1);( 2) log 2[ log 3( log 9x )] =2log 4[ log 9( log 3x )] .剖析: 经过简单变形,化成同底的对数, 再依据解法种类应用同底法解题, 要注意在变形过程中方程的同解性以及方程式中变量的取值范围.3 x 0,3 x0, 解:( 1) 1 x0,2 x 1 0,log 3 (3 x) log 4 (3x) log 4 (1 x) log 4 (2 x 1).1 x 11 x 112∴2 x 1,3 x1 x2log 4 log 4 x 2 7x 0x0 或 x 7.3 x 2 x 1经查验 x =0 是原方程的解 .( 2)∵原方程 log 2[ log 3( log 9x )] =log 2[ log 9( log3x )], ∴ log 3(log 9x ) =log 9( log 3x ) .∴ log 3(log 9x ) = 1log 3( log 3 x ) =log 3 log 3 x .2∴ log 9x = log 3 x .∴ 2log 3x = log 3 x . ∴ log 3x =0 或 log 3x =4.∴ x =1 或 x =81.∴经查验 x =1 不合题意,舍去 . ∴原方程的解为 x =81.【例 5】 研究函数 y =log 3( x +2)的图象与函数 y =log 3x 的图象间的关系 .剖析:函数的图象其实是一系列点的会合,所以研究函数y =log 3( x +2)的图象与函 数 y =log 3 的图象间的关系能够转变为研究两个函数图象上对应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 请x同学们回首一下,在前面学习中是怎样研究函数y =2x 与 y =2x+2 的图象之间的关系的?要研究两函数图象上对应点坐标之间的关系,一定先确立对应点的一个坐标,议论此外一个坐标之间的关系,从而议论两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 . 在函数 y =log x 与 y =log ( x +2)的图象33上,当函数自变量的值均为 x =m 时,分别对应的函数值是什么? y =log 3m 和 y =log 3( m +2).你能一下子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如能, 可否依据这一关系由函数y =log 3x 的图象获得函 数 y =log ( x +2)的图象呢?既然当函数的自变量的值相等时,我们没法经过议论它们图象3上点的横坐标来研究它们图象间的关系,那么我们来看看下边问题: 在函数 y =log 3 与 y =log 3x(x +2)的图象上, 当函数值均为 n 时,对应的自变量的值分别是什么?由n =log 3x 1 和 n =log 3(x 2+2)可得 x 1=3n , x 2=3n - 2,据此你能获得两函数图象上的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由此可知,函数 y =log 3 ( x +2)中 x =a - 2 对应的 y 值与函数 y =log 3x 中 x =a 对应的值 相等,所以将对数函数 y =log 3 x 的图象向左平移 2 个单位长度,就获得函数y =log 3( x +2)的图象 .( 1)由函数 y =f ( x )的图象获得函数 y =f (x +a )的图象的变化规律为:当 a >0 时,只要将函数=( )的图象向左平移 a 个单位便可获得函数=(+)的y fxy f x a图象;当 a < 0 时,只要将函数 y =f ( x )的图象向右平移 | a | 个单位便可获得函数的图象 .( 2)由函数 y =f ( x )的图象获得函数 y =f (x ) +b 的图象的变化规律为: 当 b > 0 时,只要将函数 = ( )的图象向上平移 b 个单位便可获得函数y f x的图象;当 b < 0 时,只要将函数 y =f ( x )的图象向下平移 | b | 个单位便可获得函数的图象 .怎样由函数 y =f ( x )的图象获得函数 y =f (x +a ) +b 的图象呢? 由函数 = ( )的图象获得函数 = ( +)+b 的图象的变化规律为: y f x y f x ay =f (x +a )y =f (x ) +by =f (x ) +b画出函数 y =f ( x )的图象,先将函数 y =f ( x )的图象向左(当 a > 0 时)或向右(当 a < 0 时)平移 | a | 个单位,可获得函数 y =f ( x +a )的图象,再将函数 y =f (x +a )的图象向 上(当 b >0 时)或向下(当 b < 0 时)平移 | b | 个单位便可获得函数 y =f ( x +a ) +b 的图象 .这样我们就能够很方便地将函数 y =f (x )的图象进行平移获得与函数y =f ( x )有关的函数图象 . 那么你能很方便地由函数= ( )的图象获得函数 = (| x | )的图象吗?y f x y f三、讲堂小结对数函数是进入高中后波及的第一个详细函数,有关性质须坚固掌握. 指数函数与对 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其图象对于直线 y =x 对称 . 求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一区间、反函数及奇偶性的判断都依靠于定义法、数形联合及函数自己的性质 . 应娴熟掌握对数函数的有关性质 .四、部署作业课本第 88 页习题 2.2B 组第 1、 4、 5 题 . 板书设计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3)1. 函数与反函数的图象关系2. 指数式、对数式3. 复合函数的单一性和奇偶性的判断一、例题分析与学生训练二、讲堂小结与部署作业。

高中数学 《对数函数-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2 新人教A版必修1

高中数学 《对数函数-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2 新人教A版必修1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2)从容说课研究对数函数需从研究函数的一般规律入手.本节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侧重于研究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对于比较大小的问题,一般常用方法有:底相同,真数不同的,可看作同一对数函数上的几个函数值,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底相同,指数不同的,可看作同一指数函数上的几个函数值,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底数不同,真数相同的几个数,可通过图象比较大小,也可通过换底公式比较大小;底不相同,真数也不相同的几个数,可通过特殊值来比较大小,常用的特殊值是“0”或“1”.对于对数函数奇偶性的判定不能仅从形式上去观察而得出结论,应从定义上严格加以论证,这类问题技巧性较强.对数函数的单调性需严格按定义来加以论证.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对数函数的单调性.2.会进行同底数对数和不同底数的对数的大小比较.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师生双边活动使学生掌握比较同底对数大小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的意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2.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学重点利用对数函数单调性比较同底对数大小.教学难点不同底数的对数比较大小.教具准备投影、作业讲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上一节,大家学习了对数函数y=log a x的图象和性质,明确了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即当a>1时,在(0,+∞)上是增函数;当0<a<1时,在(0,+∞)上是减函数.这一节,我们主要通过对数函数的单调性解决有关问题.二、讲解新课例题讲解【例1】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值的大小:(投影显示)(1)log23.4,log23.8;(2)log0.51.8,log0.52.1;(3)log a5.1,log a5.9;(4)log75,log67.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利用指数函数的有关性质比较大小的方法和步骤,并完成以下练习.(生板演前三题,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评价,师生共同讨论完成第四题)解:(1)对数函数y =log 2x 在(0,+∞)上是增函数,且3.4<3.8.于是log 23.4<log 23.8.(2)对数函数y =log 0.5x 在(0,+∞)上是减函数,且1.8<2.1,于是log 0.51.8>log 0.52.1.(3)当a >1时,对数函数y =log a x 在(0,+∞)上是增函数,于是log a 5.1<log a 5.9; 当0<a <1时,对数函数y =log a x 在(0,+∞)上是减函数,于是log a 5.1>log a 5.9. 请观察第(4)题,你认为它和其他三题有什么区别?两个对数式的底数和真数均不相同.能否找到一个具体的对数函数,根据这个函数的单调性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这种困惑同学们以前遇到过吗?以前我们是怎样解决这类问题的呢?解:因为函数y =log 7x 和函数y =log 6x 都是定义域上的增函数,所以log 75<log 77=1=log 66<log 67.所以log 75<log 67.本例是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来比较两个对数式的大小的问题,一般是根据所给对数式的特征,确定一个目标函数,把需要比较大小的对数式看作是对应函数中两个能比较大小的自变量的值对应的函数值,再根据所确定的目标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个对数式的大小.当底数为变量时,要分情况对底数进行讨论来比较两个对数的大小.若题中所给的对数式的底数和真数都不相同时,可以找一个中间量作为桥梁,通过比较中间量与这两个对数式的大小来比较对数式的大小,一般选择“0”或“1”作为中间量进行比较.已知log m 4<log n 4,比较m 、n 的大小.该题和我们以前见到的题目有什么不同?已知对数式的大小关系,要求我们确定底数的大小关系.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你能解决与这个问题有关的一个问题吗?若变量在真数位置上,我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你能设法对原式进行变换使变量在真数位置上吗?……你最希望已知条件的不等式两边的对数式变成怎样的形式?log 4m 和log 4n .如果能找到log 4m 和log m 4的关系,这个问题就可以了,请回顾一下对数的运算法则,你能找到log 4m 和log m 4的关系吗?结论:log m 4=m4log 1. 有了这个关系,题中已知条件就变为m 4log 1<n4log 1,你能据此确定m 、n 的大小关系吗?已知条件对于m 、n 有什么限制吗?由已知可得m 、n 都大于0,且都不等于1. 在这个条件的限制下,你能由条件m 4log 1<n4log 1确定m 、n 的大小关系吗?将条件m 4log 1<n4log 1进行怎样的变换才能确定m 、n 的大小关系呢? 将两边同乘以log 4m ·log 4n 即可.能直接乘以log 4m ·log 4n 吗?乘以log 4m ·log 4n 之后原式中的不等号方向如何变化?解:∵log m 4<log n 4,∴m 4log 1<n4log 1. 当m >1,n >1时,得0<m 4log 1<n4log 1, ∴log 4n <log 4m .∴m >n >1. 当0<m <1,0<n <1时,得m 4log 1<n 4log 1<0, ∴log 4n <log 4m .∴0<n <m <1.当0<m <1,n >1时,得log 4m <0,0<log 4n ,∴0<m <1,n >1.∴0<m <1<n .综上所述,m 、n 的大小关系为m >n >1或0<n <m <1或0<m <1<n .【例2】 判断函数f (x )=ln (21x +-x )的奇偶性.你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即函数单调性的定义以及运用函数的单调性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对数的定义.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呢?至此,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解:∵12+x >x 恒成立,故f (x )的定义域为(-∞,+∞),又∵f (-x )=ln (21x ++x )=-ln x x ++211=-ln 2222)1(1x x xx -+-+=-ln (21x +-x )=-f (x ),∴f (x )为奇函数.在根据函数的单调性的定义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时候,首先应该根据函数的解析式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当所给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时,再判断f (x )和f (-x )之间的关系.f (x )为奇函数⇔f (-x )=-f (x )⇔f (x )+f (-x )=0⇔)()(x f x f -=-1〔f (x )≠0〕,f (x )为偶函数⇔f (-x )=f (x )⇔f (-x )-f (x )=0⇔)()(x f x f -=1〔f (x )≠0〕. 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可以根据函数解析式的具体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判断.你能够用这些等价的变形再次研究例3吗?看一看哪一种方法最好.【例3】(1)证明函数f (x )=log 2(x 2+1)在(0,+∞)上是增函数;(2)问:函数f (x )=log 2(x 2+1)在(-∞,0)上是减函数还是增函数?分析:此题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函数单调性证明通法,同时熟悉利用对数函数单调性比较同底数对数大小的方法.(1)证明:设x 1、x 2∈(0,+∞),且x 1<x 2,则f (x 1)-f (x 2)=log 2(x 12+1)-log 2(x 22+1),∵0<x 1<x 2,∴x 12+1<x 22+1.又∵y =log 2x 在(0,+∞)上是增函数,∴log 2(x 12+1)<log 2(x 22+1),即f (x 1)<f (x 2).∴函数f (x )=log 2(x 2+1)在(0,+∞)上是增函数.(2)解:是减函数,证明可以仿照上述证明过程.利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是研究单调性问题的重要方法.【例4】 已知f (log a x )=)1()1(22--a x x a ,其中a >0,且a ≠1.(1)求f (x );(2)求证:f (x )是奇函数;(3)求证:f (x )在R 上为增函数.分析:利用换元法,可令t =log a x ,求出f (x ),从而求出f (x ).证明奇函数及增函数可运用定义.(1)解:设t =log a x ,则t ∈R ,∴x =a t (x >0).则f (t )=)1()1(22--a a a a t t =12-a a (a t -a -t ). (2)证明:∵f (-x )=12-a a (a -x -a x )=-12-a a(a x -a -x)=-f (x ), ∴f (x )为奇函数.(3)证明:设x 1、x 2∈R ,且x 1<x 2,则f (x 2)-f (x 1)=12-a a ;(a 2x -a -2x )-(a 1x -a -1x )] =12-a a ;(a 2x -a 1x )+a -1x a -2x (a 2x -a 1x )] =12-a a (a 2x -a 1x )(1+a -1x a -2x ). 若0<a <1,则a 2-1<0,a 1x >a 2x , ∴f (x 2)>f (x 1).∴y =f (x )在R 上为增函数;若a >1,则a 2-1>0,a 1x <a 2x . ∴f (x 2)>f (x 1).∴y =f (x )在R 上为增函数.综上,a >0,且a ≠1时,y =f (x )是增函数.二、目标检测课本P85练习3.答案:(1)<(2)<(3)>(4)>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大家要掌握利用对数函数的增减性比较两对数大小的方法,并能掌握分类讨论思想.四、布置作业课本P88习题2.2B第2,3题.板书设计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2)1.对数函数大小比较方法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判断一、例题解析二、学生训练、目标检测题评析三、课堂小结与布置作业。

高中数学必修一《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

高中数学必修一《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五个角度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是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第2章第2节内容,它是高中阶段我们所要研究的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并且对数函数一直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指数、指数函数、对数基础上引入的,因此既是对上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对函数思想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系统,同时它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按课标要求是四个课时。

第一课时是本节课的内容是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及其初步应用;第二课时是对数函数性质的应用,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以及解对数不等式;第三课时是对数型函数恒过定点问题及同底的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关系问题;第四课时是对数型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及值域。

这样处理在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能正确描绘对数函数的图象,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

2、初步利用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以及数学交流能力;2、渗透类比、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主动融入学习。

感受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心情,养成积极合作、大胆交流、虚心学习的良好品质。

2、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深刻性。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理解对数函数定义,掌握其图象及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
成安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冯卫华
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四章“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
从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结构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评价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求对数函数的定义域。

对数函数是学生学习高中数学新教材引进的第二个基本初等函数,是学生学习指数函数和对数的运算后学习,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对数函数,学生利用学习指数的方法来探索和研究对数函数的图像,性质,体会数形结合概括归纳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对数函数是本章一类重要函数,蕴含着很重要的数学思想。

根据课程标准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对数函数的概
念、图像性质。

2、学情分析
学生的基础较好,大多数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好,因此可以通过描点,让学生动手画图像,观察图像的特征,进一步理解性质,因此我将本课的难点确定为: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从具体到一般地探索、概括对数函数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设计:
《课程标准》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能借助计算机或计算器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像,探索并理解对数函数的性质。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
掌握对数函数的图性
质及其简单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
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
谨的思维和科学正确的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认
识事物的特殊与一般性之间的关
系,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三、课堂结构设计:
(约需6分钟)
(约需16分钟)
(约需15分钟)
尝试训练,巩固概念,性质 对数函数图像、概念及性质的初步应用 创设情景,形成概念
本课是概念、图像及性质的新授课,设计了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的课堂结构。

四、教学媒体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学媒体设计如下: 教师利用多媒体准备的素材
①对数函数的图像
②例题和习题
③与本节课相关的结论
设计意图:利用电脑,演示作图过程及图像的变化的动态过程,例题和习题,从而使学生直接的接受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很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增大教学的容量和直观性、准确性。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环节一: 引入课
(约需2分钟) (约需要1分钟)
题,初步感知概念
1.知识回顾
○1学习指数函数时,对其性质研究了
哪些内容,采取怎样的方法?
设计意图:结合指数函数,让学生熟知对于函数性质的研究内容,熟练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借助图象研究性质.
○2对数的定义
设计意图:为讲解对数函数时对底数的限制做准备.
2.教学情景
由学生前面学习的熟悉的细胞有丝分裂问题入手,引入对数函数的概念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实际问题,体会函数
二:新知探究(一)对数函数的概念
1.定义:函数0
,且)1≠a叫做对数
(
y
x
log>
=a
a
函数(logarithmic function)
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学生思考问题:①为什么对数函数概念中
规定?1
a
>a
,0≠
② 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0(>a ,且)1≠a .
设计意图:为学习对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做铺垫
(二)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师和学生通过列表,描点画出函数1) x y 2log =(2) x y 2
1
log = (3) x y 3log =(4) x
y 31log =的图像,并
引导学生类比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观察,归纳对数函数图像的特征,得出性质。

探索研究:

1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对数函数的图象;(可用描点法,也可计算器)
(1) x y 2
log = (2) x y 2
1
log = (3)
x y 3log =
(4) x y 31log =
(三)典型例题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2
log x y a = (2))4(log x y a -= (3)x y 2
log 1= (4) )2(log x y x -= (5) x y 3
log = 解:(略)
设计意图:本例主要考察学生对对数函数定义中底数和定义域的限制,加深对对数函数的理巩固练习:(教材P 73练习2).
(四):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对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及其求定义域,了解通过图像观性质。

(五) 作业布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材P 87习题2.2(A 组) 第1、2题.
六、教学评价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评价:
1.关注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学生的投入程度、思维水平的发展.具体体现在:
(1)在对数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学生的概括问题的能力
(2)在对数函数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考察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练习中检测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3.根据学生在课堂小结中的表现和课后作业情况,查缺补漏,以便调控教学。

七、教学反思
我这节课讲的是"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内容,有人说"课堂教学是学术研究的实践活动,既像科学家进入科学实验室,有像艺术家登上艺术表演的舞台,教学是一种创造的艺术,一种遗憾的艺术。

"回顾这节课有成功之处,也有遗憾之处,
成功之处:
1.运用对媒体画出函数图像,让学生更直观的观察出对数函数的图像。

对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起了很大的帮助。

2.在引入新课时,教科书设计的情境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有点陌生和难,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重新设计了教学情境,由于问题具有开放性,有简单易行,学生表现得都很积极。

课堂开始让学生动起来了,一开始的问题不能太难,否则容易使学生陷入困境,从而失去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所以这样引入新课就自然了许多,学生接受起来也容易些。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

所以设计恰当的情境引入新课是很重要的。

3.通过选取不同的底数a的对数图像,让学生类比研究指数函数图像及其性质分组探究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这个环节让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互助。

还能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没有传授也没有灌输。

分类的思想学生在小学和初中就已经接触了很多,应该不陌生,但是要将其变成自己的学习方法、甚至能灵活运用,却不太容易。

旧知要经常温习,已有的思想方法也要经常回顾。

不同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类比,有助于学生了解与中
学数学知识有关的扩展知识及内在的数学思想,促使学生认真思考其中的一些问题,加深对其理解。

遗憾之处:
1.展示学生画好的对数函数图像时,应该让学生自己上去展示解释他是怎么画这个图的,用的什么方法。

而我怕教学任务完不成有点着急,把学生画好的图像拿上去直接展示,这样就没有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进来,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没有起到好的作用。

让学生失去一个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

2.在讲完例题紧接着给出的练习题有些难了,也就是设计的练习题难易不当。

这样学生做起来就有点吃力了,甚至有些学生觉得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最后两道练习题应该留到下节课解决会更好些,这样学生既巩固了当堂课所学的内容也巩固了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3.课堂小结只是带领学生复习了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

如果能结合练习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也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知识
的扩展和延伸。

教育无止境,教育事业应该是一个常做常新的事业。

为师无止境,教书生涯应该是一个不断常新不断前行的充满新奇的旅途。

反思将让教师的生命变得五彩缤纷,反思将让我们的教育变成一支抑扬顿挫的交响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