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物理教案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全册教案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3、了解原子的结构;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2、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认识并体验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质组成。
学习物质的世界,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
课前准备1.取一根蜡烛放入小金属罐熔化然后观察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2.查阅、收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的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
3.查阅、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结构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人们说广阔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那么,这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宇宙万物,变化万千,那么,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一切给人类留了许许多多的谜,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
那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探究的足迹,从宏观到微观作一次旅行,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吧。
二、新课教学(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1.宇宙有多大?(1) 综合观察课本图11-1和课本图11-2。
请同学们说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现报道发现第十大行星)。
在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
(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2)交流资料数据:①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置身于太阳系之中,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遍的行星;②太阳系置身于银河系之中,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③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要十万年;④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
目前,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
(3)根据以上资料、数据让学生推理,说一说他们所想像的宇宙有多大。
(4)结论:宇宙是广阔无垠的,大得很难以想象。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全集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全集第一章:力的认识1.1 力的概念引入力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
讲解力的定义和单位。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1.2 力的作用相互性讲解力的相互作用原理。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力的相互作用。
引导学生运用力的相互作用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3 力的测量讲解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进行实验,让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引导学生运用测量结果,理解力的大小。
第二章:重力与摩擦力2.1 重力的概念与计算讲解重力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来源。
讲解重力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计算物体的重力。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重力的作用效果。
2.2 摩擦力的概念与计算讲解摩擦力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作用。
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摩擦力的作用效果。
2.3 重力与摩擦力的应用讲解重力和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它们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
引导学生运用重力和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压强与浮力3.1 压强的概念与计算讲解压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意义。
讲解压强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计算压强的大小。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压强的作用效果。
3.2 浮力的概念与计算讲解浮力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浮力的作用。
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计算浮力的大小。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浮力的作用效果。
3.3 压强与浮力的应用讲解压强和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它们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
引导学生运用压强和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机械能与能量守恒4.1 机械能的概念与计算讲解机械能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意义。
讲解机械能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计算机械能的大小。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机械能的变化。
4.2 能量守恒定律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能量的守恒原理。
引导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3 机械能与能量守恒的应用讲解机械能和能量守恒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它们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整理稿〕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的】一、学问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知道一切物质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那么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观点进展说明.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互相作用力,能利用分子之间互相作用力说明固、液、气三态之间关系.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视察和试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探讨方法,培育学生视察和分析、概括实力.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用演示试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爱好,使学生知道可以通过干脆感知现象推想无法干脆感知事实.【教学重点】通过视察和试验,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说明某些热现象.【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猛烈程度与温度关系。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设计【新课引入】提问:(1)可以推断出是什么物质在运动吗?(2)这与我们前面探讨过汽车等物体运动一样吗?(3)这种运动有什么规律?【进展新课】学问点1:物质构成〔阅读P2〕除了分子以外,我们还要知道一种粒子——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例题1以下说法中不正确是〔〕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10m答案:C学问点2 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试验:将红墨水滴入两杯不同温度清水中,视察水颜色变更快慢。
介绍,两种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试验演示:阅读教材P3?演示?中二氧化氮和空气互融试验。
引导思索:为什么最终两个瓶子颜色变得匀称了?因为分子是运动,二氧化氮分子做无规那么运动时和上面瓶子中空气互相接触后彼此进入了对方。
桂花开放时,十里飘香;路过炒菜厨房闻到辣椒味扑鼻而来;切洋葱时辣味难闻……2.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那么扩散现象可以在哪些物体间进展呢?请大家结合身边现象举例加以说明。
探讨,并进展试验:〔1〕在教室喷空气清爽剂,很快闻到香味〔扩散现象可以在气体与气体间进展〕;〔2〕清水中滴入红墨水,水变红〔扩散现象可以在液体与液体间进展〕;〔3〕堆放煤墙角不久变黑了〔扩散现象可以在固体与固体间进展〕.总结:由于分子这种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那么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猛烈.〔1〕扩散现象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彼此间进展.〔2〕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3〕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例题2:在刚刚装修好房间内,能闻到猛烈甲醛气味,这是由于甲醛分子造成.探讨说明吸入或接触甲醛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因此应尽量防止吸入或接触甲醛.答案:无规那么运动学问点3 分子间作用力既然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固体、液体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肯定体积呢?课件4:用力挤压两块铅柱,然后下面加挂上重物试验.〔教材P4?演示?〕思索、探讨.引导分析,得出结论:分子间存在引力,正是这种引力才使得固体、液体保持肯定体积,使它们里面分子不至于散开。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资料]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九年级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2)提高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基本的物理实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树立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力和运动1.1 力1.2 运动和力的关系1.3 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第二章压强和浮力2.1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2.2 液体的压强2.3 浮力及其计算第三章机械能3.1 动能和势能3.2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3.3 热机和效率第四章杠杆和滑轮4.1 杠杆的平衡条件4.2 滑轮和轮轴4.3 斜面和滑轮组的应用第五章声现象和光现象5.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5.2 声音的应用5.3 光的传播和反射5.4 光的折射和透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与掌握。
(2)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物理实验技能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力的合成与分解。
(2)压强的计算和应用。
(3)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4)杠杆和滑轮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5)声现象和光现象的探究。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实验教学:利用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3. 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 作业与测验: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电与磁(电学)6.1 静电现象6.2 电流与电路6.3 欧姆定律6.4 串并联电路6.5 磁现象第七章能量与能源7.1 内能与热量7.2 热机7.3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八章现代通信技术8.1 通信原理8.2 移动通信8.3 互联网与光纤通信第九章设计与制作9.1 简单机械的设计与制作9.2 电路设计与制作9.3 红外线与紫外线应用第十章物理学与高科技10.1 纳米技术10.2 磁悬浮技术10.3 航天与卫星技术七、教学重点与难点6. 电与磁(电学):重点:电流与电路、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磁现象的理解与运用。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共有十五个章节。
本节课为第一章,主要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物理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力、质量、速度等。
2. 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推理等。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2.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教学难点1. 物理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运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物理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进行解释。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如力、质量、速度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物理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巩固对物理学概念的理解。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物理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六、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的第二章,主要讨论力和运动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以及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七、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2. 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分析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优秀教案5篇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优秀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的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2.知道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
3.会用安培定则判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二)教具一根硬直导线,干电池2~4节,小磁针,铁屑,螺线管,开关,导线若干。
(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重做第二节课本上的图11—7的演示实验,提问:当把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的周围时,观察到什么现象其原因是什么(观察到小磁针发生偏转。
因为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小磁针受到磁场的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
)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小磁针只有放在磁体周围才会受到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吗也就是说,只有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吗其他物质能不能产生磁场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
2.进行新课(1)演示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演示实验:将一根与电源、开关相连接的直导线用架子架高,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
将小磁针平行地放在直导线的上方和下方,请同学们观察直导线通、断电时小磁针的偏转情况。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观察到通电时小磁针发生偏转,断电时小磁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进一步提问:通过这个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师生讨论:通电后导体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后导体周围的空间对小磁针产生磁力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也存在着磁场。
教师指出:以上实验是丹麦的科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的,此实验又叫做奥斯特实验。
这个实验表明,除了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外,电流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即,本节课我们就主要研究。
板书:第四节一、奥斯特实验1.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存在着磁场。
提问:我们知道,磁场是有方向的,那么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是怎样的呢它与电流的方向有没有关系呢重做上面的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当电流的方向改变时,小磁针N极的偏转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观察到当电流的方向变化时,小磁针N极偏转方向也发生变化,说明方向也发生变化。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5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5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1【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
3.理解速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单位。
能用速度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平均速度。
【知识结构】运动图像:有两物体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2米/秒、4米/秒,请分别画出它们的图像一、热身训练:1.运动员在跳伞过程中,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的, 选择降落伞作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____的。
2.飞机作俯冲飞行时,飞行员说:“大地迎面而来”,这是以______________作参照物的。
3. 5米/秒=_____________千米/时4. 54千米/时=______________米/秒二、典型例题: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2.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迎面走来的行人B.路旁的树木C.小红骑的自行车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3.一辆摩托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在1秒内经过1米,在二秒内经过2米,在3秒内经过3米,在4秒内经过4米,则对此摩托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4.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时,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和B,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运动路程 S/m 汽车A 0.1 0.2 0.3 0.4汽彻B 0.2 0.4 0.8 1.2运动时间t/s 汽车A 1 2 3 4汽车B 0.5 1 2 3(1)试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右图5-11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车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根据数据分析,比较出汽车A和汽车B的快慢程度.(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分析出两车处于什么运动状态(3)在相同时间内,汽车A和汽车B谁运动的路程长三、课堂巩固:1.两个同学并肩走在林荫路上,若相对于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来说两人都是____________的;而相对于其中的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是_________的。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新教材)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十三章内能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分子热运动第1节电能电功第2节内能第2节电功率第3节比热容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第4节焦耳定律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1节热机第1节家庭电路第2节热机的效率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3节安全用电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二十章电与磁第1节两种电荷第1节磁现象磁场第2节电流和电路第2节电生磁第3节串联和并联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第4节电流的测量第4节电动机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第5节磁生电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1节电压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第3节电阻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第4节变阻器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第1节能源第2节欧姆定律第2节核能第3节电阻的测量第3节太阳能*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及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认识到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实验验证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利用弹簧的弹力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学生了解分子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
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教学难点】1).从宏观出发,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出无法感知的事实。
2).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范文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范文物理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掌握讲课节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1§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过程:导学达标: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
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1、声音的产生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2、声音的传播:(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活动: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学生活动: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学生活动:(1)、看15页的表格内容(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学生活动: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4、回声:声音的反射。
0.1秒 17米二、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外练习。
四、课后活动:动手动脑:1、2、3题。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教案章节一:力和运动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
b. 让学生掌握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c. 让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2. 教学重点:a. 力的概念和作用。
b.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c. 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3. 教学难点:a. 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
b. 牛顿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和作用。
b. 讲解:讲解力的概念、作用的两种效果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c. 示范:进行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d. 练习: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应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
教案章节二:压力和浮力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b.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大小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2. 教学重点:a.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b. 浮力的大小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3. 教学难点:a. 压力和浮力综合应用问题的解决。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压力的存在和作用。
b. 讲解:讲解压力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浮力的大小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
c. 示范:进行压力和浮力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d. 练习:让学生应用压力和浮力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案章节三:简单机械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b. 让学生掌握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
2. 教学重点:a. 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b. 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
3. 教学难点:a. 杠杆和滑轮组综合应用问题的解决。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简单机械的作用。
b. 讲解:讲解杠杆的分类、特点以及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
c. 示范:进行简单机械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d. 练习:让学生应用简单机械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案章节四:声现象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案15篇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案15篇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推桌子前进时很费力,为什么(二)新课学习实验: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
我们的手、脚运动受到阻碍的现象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同学大胆猜想。
猜想一:与压力大小有关(可能有同学会提出与重力有关,可举把黑板擦压到黑板上所受摩擦力与重力无关来引导学生找到压力影响摩擦)猜想二: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三: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猜想四:与运动速度有关针对学生的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得出结论3.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摩擦例:人走路a.哪里存在摩擦b.想象:如果没有摩擦走路是什么样子c.鞋底为什么有凸凹不平的花纹例:汽车在冰面上打滑a.汽车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b.怎样解决(撒盐、木屑、煤渣等)c.轮胎上为什么有纹例:滑雪比赛a.滑雪时板与雪间的摩擦有害还是有益b.怎样减小摩擦力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害。
因此有时我们要增大摩擦,有时又要想办法减小摩擦。
从理论上看该如何增大摩擦力,又如何减小摩擦力。
4.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自行车上的摩擦了解了多少,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比一比,赛一赛,看那一组知道的最多。
(从教室外搬进一辆自行车)。
5.知识的拓展。
由于摩擦,限制了交通工具的速度,若要提速,你能想出什么方法吗介绍水翼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课后小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2)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位移;(3)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精选10篇)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精选10篇)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篇一一、电荷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4、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5、电荷在金属杆中可以定向移动,金属是导电的。
有的物体善于导电,叫做导体。
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等都是导体。
有的物体不善于导电,叫做绝缘体。
橡胶、玻璃、塑料等都是绝缘体。
二、电流和电路1、电路的组成:1)电源: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2)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的器件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4)导线:连接电路2、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三、串联和并联1、串联电路: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后,只有一条通路,逐个通过各用电器后,直接流回电源负极;切断任何一处电路,整个电路均断开;开关可以串联在电路中的任意位置,并不影响对电路的控制作用。
2、并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
用电器之间的连接点叫并联电路的分支点。
从电源两级到分支点的那部分电路叫干路,两个分支点间的个条电路叫支路。
切断一条支路,其余各支路仍然工作,因此,干路中的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支路开关只能控制其所在支路的通断。
四、电流的强弱1、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代表,它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2、使用电流表的注意事项:1)电流表串联在待测电路中。
2)电流从正接线柱进,负接线柱流出。
3)估测、试触,选择合适量程五、家庭电路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1)进户线:火线、零线。
2)电能表:测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3)总开关(闸刀开关):控制户内与户外的通与断。
4)保险丝:当电路中又过大电流,保险丝熔化,自动切断电路。
(其保护作用)2、进户的两条输电线中,有一条在户外就已经和大地相连,叫做零线,另一条叫做端线,俗称火线。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第一章:力和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牛顿第一定律,通过实验演示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1.2 牛顿第二定律学习目标: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及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实验演示力与物体加速度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1.3 牛顿第三定律学习目标: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牛顿第三定律,通过实验演示相互作用力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第二章:能量和功2.1 动能和势能学习目标: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转化。
教学内容:讲解动能和势能的定义,通过实验演示能量的转化。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2.2 功和能量守恒学习目标:掌握功的计算及能量守恒定律。
教学内容:讲解功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演示能量守恒的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第三章:压强和浮力3.1 压强的概念学习目标:了解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压强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3.2 浮力的概念学习目标: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浮力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浮力与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第四章:电路和电流4.1 电路的基本概念学习目标:了解电路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讲解电路的基本元件,通过实验演示电路的闭合与断开。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4.2 电流的概念学习目标:掌握电流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电流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第五章:电磁现象5.1 电磁感应学习目标: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电磁感应的现象,通过实验演示发电机的原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5篇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5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一.教学目标1.了解简单电路在生活中的利用实例、2.会根据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简单电路的结构、3.通过简单电路的设计和线路连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二.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简单电路设计的思路和具体方法,设计电路是难点,实验中的难点是如何正确地连接电路。
三.教学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和交流生活中采用简单电路的实例、四.教学仪器天鹅城堡电路模型学生实验电路元件(包含两节电池、两个单刀开关、一个灯泡和灯座、一个蜂鸣器、六根导线)五.教学程序设计1.引入迪斯尼城堡大家都听说过吧?!它的原型取自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新天鹅城堡,这是新天鹅城堡的模型。
这么庞大的建筑,要看管起来相当困难,为此,我们今天就来为新天鹅城堡设计一个报警系统。
2.主要内容:报警电路设计和学生连接实验电路图例题:设计报警电路闭合报警系统的开关S时,指示灯亮,报警铃不响;当不速之客进入大门时,报警铃响。
以天鹅城堡报警电路为例,介绍简单电路设计的步骤分为五步:第一步是分析需要哪些电路元件;第二步是分析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第三步是判断开关和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第四步是画出电路图,再连接电路图;第五步是对照检查。
在学生画出电路图后,对电路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对称性和对应性为原则,对学生电路图进行优选和评价。
还应对例题的设计思路重新梳理,弥补学生设计电路时思维和认识上的不足。
在学生实验前,应先强调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①这是一个蜂鸣器,红色导线这端是正极;②连线的过程中开关要一直处于断开状态;③接线时,先摆位,再顺次连接;若遇到并联时,先连接其中一条支路;要试触。
在学生实验中应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指导,可以让已完成实验的同学去帮助实验未完成的同学完成实验,使学生课堂上的时间能充分利用。
3.课堂练习:安全带未系提醒电路45秒的公益广告《Heaven can wait, belt up!》讲述了安全带的重要作用,因此,安全带未系提醒电路有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驶时,驾驶员必须使用安全带,安全带未系提醒功能电路的原理是:①司机坐在座位上,相当于闭合开关S; ②系好安全带,相当于闭合开关S1; ③当司机坐上座位,若未系好安全带,指示灯亮;若系好安全带,指示灯熄灭。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学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学案第一章:力和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掌握惯性的概念。
教学内容: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解释惯性的概念,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进行小组讨论。
1.2 牛顿第二定律学习目标: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掌握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教学内容:解释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讨论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学生活动:进行实验观察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1.3 力的合成与分解学习目标: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法则。
教学内容: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解释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
学生活动: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绘制力的合成与分解图示。
第二章:能量与功2.1 能量的定义与分类学习目标:理解能量的概念,掌握不同类型的能量。
教学内容:介绍能量的定义和分类,解释不同类型能量的特点。
学生活动: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进行小组讨论。
2.2 功的计算学习目标: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解释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讨论功的正负号含义。
学生活动:进行功的计算实验,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2.3 机械能守恒定律学习目标: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掌握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
教学内容:介绍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条件,解释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方法。
学生活动:进行机械能守恒实验,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
第三章:压强与浮力3.1 压强的定义与计算学习目标: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解释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讨论压强的影响因素。
学生活动:进行压强的测量实验,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3.2 浮力的概念与计算学习目标: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解释浮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讨论浮力的方向。
学生活动:进行浮力的实验,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3.3 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学习目标:理解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掌握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题。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5篇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5篇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电流,会正确使用电流表。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电流大小的引入,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与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关于电流你了解多少1.电流的成因:1.电流方向的规定:3、电池有正负两个极,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学生回答问题。
(二)、认识电流1. 播放水流视频,类比水流引入电流水流有强弱之分,单位时间内从水管中流出的水越多,水流就越大。
电流是否也和水流一样,有强弱之分呢2.教师演示课本52页----观察:灯泡的亮度,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电流是有大小之分的。
3.学生看书52页,得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的多少叫做电流。
并自学电流的单位及各单位之间的进率,完成下面的练习题4.电流单位转换练习①房间灯泡中的电流约0.2A,等于 mA.②半导体收音机电源的电流约50 mA,等于 A.③计算器中电源的电流约100μA,等于 A.④家用电冰箱的电流约1 A,等于μA.5.课件展示和看课本52页了解一些常用电器的工作电流的大小。
(三)测量电流1.学生看书使其知道,1.电路中电流大小需用电流表测量;2.电流表的符号是A2.探究活动:1认真观察电流表。
观察电流表的外观,你能发现什么2拿到一个测量仪器先观察什么(零刻度、分度值、量程)3自学J0407型直流电流表说明书,回答下列问题:a.电流表的用途b.电流表的测量范围怎么选择测量范围选择0--0.6A量程时,一大格和一小格各代表多大电流值;选择0—3A量程时一大格和一小格又代表多大电流值c.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3.教师引导学生练习电流表读数。
4.学生探究:测量通过灯泡的电流,练习使用电流表5.针对学生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帮助学生分析故障的原因。
(四)、课堂练习(五)、师生共同小结:(六)、板书设计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篇2课题 1.初步认识,正确说出的单位,并能正确地进行2.欧姆定律简单应用。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5篇.doc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5篇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重、难点:1、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现象。
教学器材:烧杯、水、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热。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_____。
热。
2、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规律是什么?3、晶体温度在熔点和凝固点所处的状态是什么?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晒在太阳下的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那里去了?(学生猜想)进行新课:1、探究:水的沸腾( ) ……提出问题( ) ……设计试验如何进行、需要器材、注意事项、仪器安装、酒精灯的使用等( ) ……进行试验数据记录: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海波的温度/℃蜡的温度/℃利用数据作出图像,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2、沸腾:(1)、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沸腾,沸腾时温度不变,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
(3)、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3、蒸发:(1)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2)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3)、蒸发有吸热致冷作用4、沸腾与蒸发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汽化的两种方式)5、液化(放热):举例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生活中水蒸气遇冷会液化)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生活中的实例)(1)、降低温度与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2)、液化要放热(水蒸气烫伤更严重)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1、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液化、汽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可以举较多的例子进行分析可以讨论:吸热、放热是必要条件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2教学目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3、了解原子的结构;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世界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2、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认识并体验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质组成。
学习物质的世界,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
课前准备1.取一根蜡烛放入小金属罐熔化然后观察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2.查阅、收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的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
3.查阅、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结构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人们说广阔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那么,这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宇宙万物,变化万千,那么,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一切给人类留了许许多多的谜,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
那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探究的足迹,从宏观到微观作一次旅行,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吧。
二、新课教学(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1.宇宙有多大?(1) 综合观察课本图11-1和课本图11-2。
请同学们说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现报道发现第十大行星)。
在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
(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2)交流资料数据:①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置身于太阳系之中,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遍的行星;②太阳系置身于银河系之中,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③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要十万年;④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
目前,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
(3)根据以上资料、数据让学生推理,说一说他们所想像的宇宙有多大。
(4)结论:宇宙是广阔无垠的,大得很难以想象。
2、人类对宇宙的探究过程。
交流资料:(1) 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2) 哥白尼与日心说;(3) 从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到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太空;(4) 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5) 我国“神舟”号飞船的五次成功飞行。
宇航员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绕地球航行。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太空宇宙的探索越来越深入,宇宙的奥秘将逐渐被揭示。
3、宇宙的组成问题:宇宙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
(二) 物质由分子组成的1、问题: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探寻着这个问题的答案。
古希腊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水、火、土、气四元素组成;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组成。
但这些看法都是不科学。
到底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2、分割物质实验:物质分割有一个限度,分割到这一限度时小粒子能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但用肉眼不能看到,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
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第一个把这些粒子叫做分子。
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几十纳米)。
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结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
(三) 原子结构我们知道了物质由分子组成,人们又猜测分子能不能继续分割?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并把这样的粒子称为原子。
同时还发现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有的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
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的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绕核运动。
原子非常小,全人类用肉眼可以看见的最小灰尘,其中也包含了约1015个微小的原子。
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而质子和中子也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夸克。
(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和中子(夸克)]和电子夸克是最小的吗?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会更深入地认识世界。
(四) 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1、学生交流课前观察蜡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液体蜡在凝固时体积缩小,中间凹陷下去。
)2、问题:我们知道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
物质处于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从实验,我们看到物质在一般情况下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缩小(水除外),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增大(水:1700倍;乙醚:250倍)。
物质由分子组成,那么,物质存在的形式与分子的存在状态是否联系呢?3、探究:先让学生说说他们在课堂上听课,课间在教室里活动时,课间在操场上自由活动时这三种情况下活动的状态和活动空间。
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结论:根据以上探究,可以认为物质存在的形式与构成物质的分子的运动状态有关。
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
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
因而,流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巨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
(五)科学世界——纳米科学技术纳米科学技术是是纳米尺度内(0.1nm—100nm)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纳米技术的应用:电子与通信,医疗,制造业,分子人……三、小结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又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
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相似。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绕核运动。
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质有各种形态,物质处于不同的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构成了多彩的物质世界。
四、作业课堂作业练习相应练习。
五、板书设计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一宇宙和微观世界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
二、物质由分子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
三、原子结构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的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绕核运动。
四、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
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
因而,流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巨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
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
五、科学世界——纳米科学技术二质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而变化的物理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难点:理解质量的含义,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教程第1课时一、课前复习1.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各有什么特征?其微观结构是怎样的?二、引入新课我们去商店购买粮食、蔬菜、水果时,我们关注的是物质的量的多少?售货员要用秤称量货物的质量的大小。
在物理学里,质量的含义是什么?质量有什么特性?如何利用测量工具去测量物体的质量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三、新课教学1.质量①定义:在物理学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用字母m表示。
注意区分“物体”和“物质”的概念。
②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毫克(g),吨(t)1kg=103g, 1g=103mg, 1t=103kg③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学生阅读P12“科学世界”。
规定4℃时1dm3的纯水的质量为1kg。
并且用铂制作了标准千克原器,这个标准千克原器也叫“档案千克”。
④认识一些物体的质量(P9)2.质量的测量①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实验室用)磅(秤)、杆秤(生活中用)②认识天平:底座、支架、横梁、平衡螺母、托盘、指针、分度盘、标尺、游码,称量,感量。
a.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平衡;b.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 当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幅相等时,天平横梁就是平衡的。
c.标尺、游码、砝码:指示所称物体质量。
d.称量:每架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
称量值就等于这台天平配套砝码盒内砝码的总数加游码最大的读数所表示的质量。
感量:天平能称量出的最小质量叫感量。
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质量数就是天平的精确程度(感量)。
③测量原理:天平两臂等长,当两个盘中物体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
④使用天平应注意的问题(P10)⑤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放、调、称、记。
a.放:把平放在水平台上。
b.调:调节横梁平衡:先将游码调到零刻度,再移动游码(哪端高就往哪端调),当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幅相等时,天平横梁就是平衡的。
c.称:把物体放在左盘,向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中加减小砝码),直到横梁两次平衡。
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表示的质量就等于被称物体的质量(游码读数时,应以游码左侧刻度线为准)。
d.记:记录测量结果(要记住写单位)。
[注意]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的两次平衡的调节方法不同:空载平衡(称量前):调节平衡螺母。
载物平衡(称量时):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
⑥练习测量物体的:橡皮,铅笔等。
四、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质量的概念、单位及其测量方法。
其中质量的测量是重点。
我们要学会正确地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使用天平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怎么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二、进行新课1.想一想①在左盘上放上准备称量的物体后,向右盘中尝试着加砝码时,应该先加大的还是先加小的?为什么?②在读测量的质量时,应该先读大砝码,还是小砝码?③如果要称粉状物体(例如盐),应该怎么做?2.质量是物体的属性①想想做做(P11):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发生变化时,质量是否发生变化?②结论: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发生变化而变化。
三、随堂练习课后练习:1,2,3,4,5四、小结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质量的意义、特性及测量方法。
质量的测量是本节的重点,我们应会正确地使用天平测量质量(放、调、称、记)。
五、作业配套练习。
六、板书设计二质量一、质量1.定义2.单位二、质量的测量1.工具2.方法三、质量的特性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发生变化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