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评价考试复习总结
水资源考试重点
第一、二章1、水资源的特点:自然属性①循环性(流动性):本质是特点:流动性;②有限性: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大气降水对水资源的补给量是有限的,决定了区域水资源的有限性。
③分布的不均匀性:包括空间、时间的分布不均匀。
④水的利、害双重性;⑤利用上的广泛性:在工农业各部门和人类生活上;⑥水量的相互转化特性;⑦不可替代性;社会属性①水是生命之源;②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③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2、液体的物理性质:(密度、容重、黏滞性、压缩性)压缩性:液体的体积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的性质。
压缩系数:描述液体压缩特性的物理量,即液体体积的相对缩小值(dv/v)与压力的增值(dp)之比。
黏滞性:液体处于运动状态时,液体质点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则质点间要产生内摩檫力抵抗其相对运动,这种性质成为粘滞性,此内摩檫力称为黏滞力。
3、等压面:在静止液体中,凡是静水压强相等的那些所点构成的面。
4、均匀流:水流过水断面形状、大小和断面平均流速沿流程不变的水流;非均匀流:水流过水断面形状、大小和断面的平均流速沿流程改变的水流。
渐变流:在非均匀流中,若沿流程过水断面的大小和流速的大小及方向的变化比较缓慢,流动近似于均匀流,这种流动称为渐变流。
急变流反之。
5、管流(有压流):没有自由表面的水流。
如:给水管中满管流动的水流。
6、明渠流(无压流):有自由表面的水流。
如:排水管中不满管流动的水流、渠道和河道中的水流。
7、径流量(Q):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径流总量W:某一时段T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水量;8、径流深度R:计算时段的径流总量平均铺在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深度;9、径流模数M:单位流域面积上所产生的平均流量;径流系数a:计算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形成这一径流深的流域平均降雨量H的比值;径流系数表示某计算时段内的降雨量中有多少形成径流量。
10、重现期:某一随机变量在很长时期内平均多少年出现一次(多少年一遇),即平均的重现间隔期。
最新水资源评价复习总结
水资源评价复习总结第一章绪论1.水资源是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种水源应当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得以利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水资源的基本特性:可再生性(水循环)不可替代性有限性(存在更替周期)多用途性(工业发电灌溉饮用)不均匀性(分布不均)利、害两重性(洪涝灾害)脆弱性(水易污染)3.我国水资源的特点(1)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2)地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3)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年际、年内变化大4.我国四大水问题水多水少水脏水浑5.水资源评价的定义,内容,步骤定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世界气象组织(WMO)推荐:水资源评价是指对水的来源、数量范围及其可依赖程度、水的质量等方面的确定,并在此基础上评估水资源利用和控制的可能性。
内容:(1)水资源区划;(2)水资源量的计算;(3)水质评价;(4)水资源供需分析;(5)水资源开发规划;(6)水资源系统分析;(7)水资源管理步骤:1. 背景与基础资料收集调查2. 水资源量的估算与评价3. 水资源质量评价4.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5. 水资源综合评价6. 对策分析6.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把区内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用相应的特征指标,通过划区进行分区概化,使分区单元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和水利设施等各方面条件基本一致,便于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
水资源评价分区的主要原则:水系统一致,同一供水系统划在同一区内。
边界条件尽可能保持水系、流域的完整性。
供清楚,区域基本封闭,有一定的水文测验或调查资料可供计算和验证。
同一区内自然地理因素、水资源特点、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和水利建设发展方向基本相同或相似。
尽可能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
中国水资源评价分区:10个一级区——按流域水系划分,以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等江河为主体,并入其邻近单独入海或出境的河流各成一个一级区;80个二级区——一级区以下划分二级区,基本保持河流水系完整性;214个三级区——在二级分区的基础上,考虑流域分区与行政区划相结合的原则;计算分区——各项资料成果的统计单元。
水资源学复习要点
水资源学复习要点水资源学是研究水的起源、分布、利用、保护和管理的一门学科。
以下是水资源学的复习要点。
一、水的特性和循环1.水的化学性质:水的分子结构、氢键、溶解性。
2.水的物理性质:密度、熔点、沸点、比热、表面张力等。
3.水的循环:蒸发、降水、径流、地下水补给等。
4.水在不同地球系统中的分布:大洋水、冰雪水、地下水、湖泊水、河流水等。
二、水资源的评价和利用1.水资源的评价指标:水量、质量、可利用性等。
2.水资源利用的方式: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城市供水等。
3.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节约用水、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保护等。
4.水资源调查和评价方法:水文观测、水文模型、水资源管理系统等。
三、水资源保护和管理1.水环境污染控制: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的治理措施。
2.水生态系统保护:湖泊、河流、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方法。
3.水资源管理机制:水资源分配、水权交易、水费政策等。
4.跨境水资源合作:国际水资源法律、水资源合作协定等。
四、水灾害和干旱1.洪涝灾害和防治:洪水预警、抗洪工程、泄洪措施等。
2.旱灾和水资源调度:干旱预警、节水措施、水库调度优化等。
五、国际水资源问题和可持续发展1.跨国河流管理:国际河流的合作和争端解决。
2.可持续水资源利用:水的生态足迹、节约用水、水循环利用等。
3.水与粮食安全:水资源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和挑战。
4.水与能源:水力发电、水资源对能源生产的影响。
六、新兴水资源技术1.海水淡化技术:海水淡化的方法和应用。
2.水资源再生利用:废水处理、污水回用等技术。
3.雨水收集利用:雨水利用系统、城市雨水管理等。
4.人工增雨:云处理、露珠处理等技术。
综上所述,水资源学复习要点主要包括水的特性和循环、水资源的评价和利用、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水灾害和干旱、国际水资源问题和可持续发展以及新兴水资源技术等方面。
通过深入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对水资源学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和准备。
水资源工程考试重点
1水资源评价的概念:通常指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开发利用条件的分析评定,是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的基础,也是国家或地区水资源有关问题的决策依据。
2评价的对象:在现实经济技术条件下便于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特别是能快速恢复补充的淡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
3水量平衡原理:P=R+E+U g+△VP--降水量,R--河川径流量,E--总蒸发量;U g--地下潜流量,△V--蓄水变量多年平均条件下,区域蓄水变量可忽略不计,即△V=0,水量平衡为:P=R+E+U g 4地下水资源量:Q=R g+U g5水资源总量:W=R+Q-R g= R s+R g+U g6河川径流量(地表水资源量)R:R=R s+R g,一段时间内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过水量,包括地表产水量和部分地下产水量,是水资源总量的主体。
在多年平均情况下,一个封闭流域的河川年径流量是区域年降水量扣除区域年总蒸散发量后的产水量地表径流R s7河川基流R g:河川基流量(又称地下径流量)是指河川径流量中由地下水渗透补给河水的部分。
8地下潜流U g:地下潜流量包括河床潜流、山边潜流和地下暗河的流出量9水资源数量评价(基础水资源评价)10地表水资源:地表水资源量一般通过河川径流量的分析计算来表示地表水资源评价的内容:①评价对象:降水量、蒸发量、河川径流量②评价内容:数量、时空分布特点11降水:具体内容:①绘制多年平均降水量及降水量变差系数C v等值线图。
②研究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推求区域不同频率代表年的年降水量。
③研究降水量的年内变化,推求其多年平均及不同频率代表年的年内分配过程。
12区域年平均降水量计算方法:①区域年降水量系列直接计算法②降水量等值线图法:=(P i+P i-1)/2·f i/F:13蒸发:蒸发量是水量平衡要素之一,它是特定地区水量支出的主要项目。
分析计算时要研究的内容包括水面蒸发和陆面蒸发两个方面。
14水面蒸发两点要求:研究水面蒸发器折算系数、绘制多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等值线图15陆面蒸发指特定区域天然情况下的实际总蒸散发量,又称流域蒸发。
水资源学复习总结
一、水资源评价:是指对资源的来源、范围、可依赖程度和质量进行确定,据此评估水资源利用和控制的可能性。
二、等值线法借用包括该区在内的全区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等值图,从图上查算出流域内的平均年径流深,乘以流域面积,来计算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基本定向指标:是一组用于确定可持续利用方向的指标,是反映可持续性最基本而又不能直接获得的指标。
基本定向指标可选择生存、能效、自由、安全、适应和共存6个指标。
可测指标:即可持续利用的量化指标,按社会、经济、环境3个子系统划分,个子系统中的可测指标由系统本身有关指标及可持续利用涉及的主要水资源指标构成。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1、综合评分法2、不确定性评判法3、多元统计法4、协调度法5、多维标度法四、水资源价值的体现:a)维持生命和非生命系统的价值水对人类生存与繁衍的价值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价值,水对非生命系统的存在与发展是决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水资源满足上述生命与非生命系统存在发展需求的程度和效用,就是水资源对生命和非生命存在与发展的价值。
b)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人类生存和繁衍对水的需求是最根本的需求,而发展则是人类永恒追求的期望。
要实现发展目标,离开水资源的供给和水环境物质的支持是绝不可能的。
以此,水对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的程度,就是水资源、水环境的价值。
c)水的生态价值水要不断满足自然和社会的物质、精神需求,必须保持和改善水所依托的母体——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维持稳定有序的自然生产力和抗御外界干扰的适应能力、恢复能力。
水对生态系统正常运转需求的满意程度与作用,就是水资源的生态价值。
d)水的环境价值水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也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求。
水具有净化环境或同化污染物的功效,是美化环境、美化景观不可缺少的要素。
这就是水的环境价值。
e)水的文化价值人类除在满足物质需求之外,还要满足精神需求。
人们追求的精神环境,离开清洁的水几乎是不存在的,尤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的需求就愈来愈强烈,水的文化价值就愈来愈重要。
水资源评价复习简要点
1.水资源评价的涵义、内容及原则。
按流域或地区对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条件作出全面的分析估价,是水资源规划、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基础工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水决策的依据内容:水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包括多年平均值和地表水、地下水在总量中各占多少、年内和多年变化规律等;水资源可利用量和允许开采量的估计;确定出适合不同用途的各类水资源的现状及其前景;水资源供需状况及预测、解决供需矛盾的途径;查清水的化学成分和特征,并进行分类和分区,并确定出不同化学类型水体分布范围和数量;为控制自然界水源所采取的工程措施的正负两方面效益评价;政策性建议等。
原则:“三水”转化原则,尤其是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以丰补欠”原则水量与水质并重,遵循水质标准的同时又尊重客观实际的原则水资源评价和环境评价、评价和监测相结合的原则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系统保护协调全面评价与重点区域评价相结合2.水资源分区的含义、目的及意义。
含义:目的:把区内错综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用相应的特征指标,通过划区进行分区概化,使分区单元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和社会经济、水利设施等各方面条件基本一致,便于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意义:•水资源时空规律很复杂,在较大范围内,差异性很大,分区可以更好地研究水资源的变化规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受自然地理条件、水土资源分布、社会经济发展、工农业布局、水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利用条件等许多因素的制约。
对各流域各地区而言,这些制约因素既有明显的差异性,也有相似的一致性。
•分区可以根据各分区的水资源特点,既反映各地区的特点,又探索共同的规律,制定具体的切合实际的开发利用方案,便于管理和方案的实施3.水资源评价分区方法如何?我国水资源评价工作是如何分区的?水资源区划分的方法为逐级划区,把要研究的整个区域划分为若干个一级区,每一个一级区又可划分为若干个二级区,依次类推,最后一级区常称为计算单元或基本单元,即区划的最小单元。
水资源评价考试复习总结.doc
1.水资源:可以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种水源应当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得以利用。
广义:地球上一切具有直接利用或潜在利用价值的天然水。
狭义: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人类社会直接利用,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保证,并能在短时期内得到恢复的天然水。
2.水资源评价:是指对于水资源的源头、数量范围及其可依赖程度、水的质量等方面的确定,并在其基础上评估水资源利用和控制的可能性。
3. 水资源评价分区:是在一个时期内相对固定并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分区模式,以利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各项水利规划都采用统一的基本资料,也有利于不同时期规划成果的参照与比较。
4. 大气水:以水汽、水滴和冰晶形式存在于大气中的水。
大气水是降水的来源。
每天全球有12%的大气水降落到陆地或海面上。
其全球大气水平均更新时间为天。
5.干旱指数为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比值,是反映气候干湿程度的指标。
蒸发能力是指充分供水条件下的陆面蒸发量。
6.地表水资源的概念:广义的地表水资源,是指存在于地球表面不同形态的水体总量,包括河流水、湖泊水、冰川水、沼泽水和海洋水等。
狭义的地表水资源,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中由当地降水形成的、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
7.还原计算的概念:通过一定的途径,将人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有明显影响以后的观测资料“还原”到其本来面目,即不受人类活动明显影响的状态,以保证样本的一致性。
这种计算过程常称为还原计算。
8.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和其他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
9.允许开采量: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能的条件下,不引起水质恶化和水位持续下降等不良后果时开采的浅层地下水量。
10.给水度:含水层的释水能力,表示单位面积的含水层,当潜水面下降一个单位长度时在重力作用下所能释放出的水量,数值上等于释出的水的体积与释水的饱和岩土总体积之比。
水资源评价考试复习
3.研究区内有几条河流出、入境
优点:①数值法可以解决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下的地下水资源评价问题,如非均质含水层、各类复杂边界含水层、多层含水层地下水开采问题等;
②用数值法可进行地下水补给资源量和可开采资源量的评价;
③通过对已知地下水动态(地下水位)的拟合,可以识别水文地质条件,如水文地质参数、边界条件、均衡项等,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水文地质条件;
5.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模式
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会引发地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负面效应,因此需要建立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模式。
地下水库开发模式,傍河取水开发模式,井渠结合开发模式,排供结合开发模式,引泉模式
6.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问题
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地面沉降
海水入侵
土壤盐渍化
岩溶塌陷
沙漠化
水质恶化
1)开采系数法
适用:适用于水文地质研究程度较高,并有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总补给量、地下水位、实际开采量等的系列资料地区
优点:
缺点:
2)相关分析法
适用:适用于对已开采的潜水和承压水的旧水源地扩大开采时的评价
优点:
缺点:
3)开采实验法
适用:主要适用于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岩性不均一的中小型水源地
优点:
缺点:
水土资源配置很不平衡。全国平均每公顷耕地径流量为2.8万m3。长江流域为全国平均1.4倍,珠江流域为全国平均值的2.42倍,黄淮流域为全国平均的20%,辽河流域为全国平均值的29.8%,海滦河流域为全国平均值的13.4%。黄、淮、海滦河流域的耕地占全国的36.5%,径流量仅为全国的7.5%: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耕地只占全国的36%,而水资源总量却占全国的81%,占全国国土50%的北方,地下水只占全国的31%。
水资源评价总结(共5篇)
水资源评价总结(共5篇)第一篇:水资源评价总结一、水资源基本含义:水资源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利用的淡水。
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二、水资源特性:资源循环流动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利用的多样性、利害两重性三、水循环:意义:水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通过形态的变化,水在地球上起到输送热量和调节气候的作用,对于地球环境的形成、演化和人类生存都有着重大的作用和影响。
水的不断循环和更新为淡水资源不断再生提供条件,为人类和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的物质基础。
过程:太阳辐射能,蒸发成水蒸气,遇冷凝结而降水,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
这种水的蒸发、降水、径流的循环叫自然界水文循环。
分类:大循环是指水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的循环过程小循环是指陆地或海洋本身的水单独进行循环的过程。
四、水量平衡:地球上任一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内的蓄水变化量,这一关系成为水量平衡,它是质量守恒定律在水文循环中的特定表现形式。
五、全球水资源问题:1水量短缺严重,供需矛盾尖锐2水源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突出。
六、中国水资源问题: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2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3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4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七、水资源评价包括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水资源利用评价、综合评价。
八、九、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定义、目的和意义定义: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不同时期的可供水量与需水量的供求关系分析目的:测算供水量和用水量,制定水资源长期供求计划和水资源开源节流的总体规划,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淡水资源的需求。
水资源管理与评价期末重点
目录1 水资源与水资源评价 (1)1.1 水资源的概念 (1)1.2 水资源的基本特性 (1)1.3 我国水资源特点 (1)1.4 水资源评价概念 (1)1.5 水资源评价的内容 (1)1.6 水资源评价的技术原则和基本原则 (1)1.6.1 水资源评价的技术原则 (1)1.6.2 水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 (2)1.7 水资源分区应遵循的原则与具体要求 (2)1.7.1 水资源分区应遵循的原则 (2)1.7.2 水资源分区具体要求 (2)1.8 中国水资源评价分区方法 (2)2 河流水文计算 (3)2.1 河流水文计算中频率的概念 (3)2.2 重现期概念 (3)2.3 频率与重现期的关系 (3)3 大气水分循环 (3)3.1 大气水分循环的主要要素 (3)3.2 区域大气水分的循环与平衡 (3)3.3 降水测站和资料选用应符合的要求 (3)3.4 降水资料的审查从哪些方面审查、审查的方法 (4)3.5 说明流域平均降水量计算方法的特点和范围 (4)3.6 降水量空间分布和时程分配的分析方法 (4)3.7 水面蒸发量、陆面蒸发如何计算? (4)3.8 蒸发年内分配、年际变化及地区分布特征的分析方法 (4)3.9 什么是干旱指数r (4)4 地表水资源 (4)4.1 地表水资源数量评价应包括哪些内容 (4)4.2 资料的收集 (4)4.3 资料的审查 (4)4.4 什么情况下应对径流资料还原计算 (4)4.5 地表水资源量、年径流量、多年平均年径流量、设计年径流量的概念 (5)4.6 正常年(平均年)径流量的计算方法 (5)4.7 某一频率的设计年径流量计算(有实测资料时、无实测资料时) (5)4.7.1 有实测资料时某一频率的设计年径流量的计算 (5)4.7.2 缺乏实测资料时设计年径流量的计算 (5)4.8 径流时空分析方法 (6)4.8.1 径流年内分配的分析 (6)4.8.2 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分析 (6)4.8.3 年径流的空间分布分析 (6)4.9 区域地表水资源数量的计算方法、特点、适用范围 (6)4.10 多年平均及不同频率年入境、出境水量计算 (6)4.11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概念、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方法 (6)5 地下水资源 (6)5.1 地下水资源量与地下水可开采量的概念 (6)5.2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收集的资料 (6)5.3 地下水评价类型区的划分方法 (7)5.4 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内容 (7)5.5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工作程序 (7)5.6 水文地质参数种类和确定方法,给水度、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等概念 (7)5.7 地下水矿化度分区方法 (7)5.8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和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7)5.9 知道平原区总补给量和山丘区总排泄量的组成,每个水量的含义 (7)5.10 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计算 (7)5.11 可开采系数概念 (7)5.12 地下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分析 (8)6 区域水资源 (8)6.1 区域水资源总量W定义为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的产水量 (8)6.2 水资源总量的评价内容 (8)6.3 平原区、山丘区和混合区区水资源总量的计算,多年平均和不同频率 (8)6.4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概念和计算方法 (8)7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 (8)7.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与分析内容 (8)7.1.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内容 (8)7.1.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内容 (8)7.2 重复利用率 (8)7.3 总用水量、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弹性系数 (8)7.4 水资源利用消耗率 (8)7.5 地表水资源开发率 (8)7.6 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率概念 (8)7.7 需水预测概念 (8)7.8 需水预测原则 (8)7.9 工业、农业、生活、生态需水预测方法 (9)7.10 供水预测、可供水量的概念 (9)7.11 计算可供水量的水源有哪些 (9)7.12 影响可供水量的因素 (9)7.13 地表水、地下水可供水量的计算方法 (9)7.14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概念 (9)7.15 水资源供需分析的主要内容 (10)7.16 供需分析的方法 (10)7.17 供需分析的原则和要求 (10)7.18 三次供需分析的出发点 (10)8 水资源管理 (10)8.1 水资源管理概念 (10)8.2 水资源管理的原则、内容、方法 (10)8.3 我国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10)8.4 水资源管理的层次 (10)8.5 水资源管理基本制度 (10)8.6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核心内容 (11)1 水资源与水资源评价1.1 水资源的概念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1.2 水资源的基本特性1.3 我国水资源特点①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②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③水资源夏秋季多,冬春季少1.4 水资源评价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水资源评价是指对于水资源的源头、数量范围及其可依赖程度、水的质量等方面的确定,并在其基础上评估水资源利用和控制的可能性”水资源评价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而言,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供水量调查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计算水资源可利用量,为寻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提供基础资料,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服务。
地理水考总结知识点
地理水考总结知识点第一部分:水的地理特征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地理水文化考试中,需要掌握水的地理特征,包括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地球上大部分的水资源是海水,占地球表面的约97%,而淡水资源只占约3%。
这些淡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地下水、湖泊、河流和冰川中。
地下水是淡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分布在地下水层中。
地下水是淡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尤其对于干旱地区来说更加重要。
湖泊是地表水的集聚区,通常形成在山谷、断裂带、火山口等地质构造上。
河流是地球上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主要来源于降水、融雪和地下水。
冰川则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主要分布在极地和高山地带。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地理水文化考试的重点内容,需要掌握地球上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相关知识。
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城市供水等方面,而水资源的保护则包括水资源保护区划、水质保护和水环境保护等方面。
第二部分: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地理水文化考试中,需要掌握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的相关知识。
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各不相同,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来进行分析和比较。
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资源利用较为充分,同时也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而非洲、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水资源利用较为不足,同时也面临着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与地方发展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和地质条件不同,从而导致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各异。
例如,沿海地区和湖泊地区的水资源丰富,盛产水果蔬菜和水产产品;而内陆干旱地区的水资源较为匮乏,需要通过人工引水和节水技术来解决用水问题。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也受到地方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生产等活动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科技和管理手段来保护水资源,例如建设水资源保护区、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污染等;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则面临着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严峻挑战,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水资源复习资料
水资源复习资料一、水资源的概念及特点1、广义:地球上水的总体,包括大气中的降水、河湖中的地表水、浅层和深层地下水、冰川、海水等。
2、狭义:指与生态系统保护和人类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可以利用的、而又逐年能够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3、水资源的两种转化途径:1)、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壤中流和地下径流并构成河川径流,通过水平方向排泄到区外;2)、以蒸发的形式通过垂直方向回归到大气中。
4、水资源的特点:流动性,可再生性,多用途性,公共性,利与害的两重性,有限性二、水资源状况1、我国东南地区、西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水汽充足,降水量丰富。
2、我国水资源特点的表现为:1)、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2)、空间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3)、时间分布不均匀,冬春少雨,夏秋多雨。
3、当今世界的水问题: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环境恶化。
4、我过面临的水问题: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2)、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3)、城市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5)、水资源开发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5、解决措施:1)、为水立法;2)、有偿使用或提高水价;3)、节约用水,整治污染;4)、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还湖;5)、控制人口数量。
三、水资源的形成及转化关系1、水循环的定义: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下、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运输、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认识:大循环,小循环,自然水循环,社会水循环。
3、水资源的形成:蒸发(水分通过热能交换从固态火液态转换为气态的过程,是水分地球表面和水体进入大气的过程)→水汽运输(大气中的水汽由气流携带着从一个地区上空输送到另外一个地区的过程)→降水(水汽在大气中的微小周围进行凝结,形成雨滴,再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下渗(降落到地面的雨水从地表渗入土壤内的运动过程)→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壤中流之和)→形成水资源。
水资源综合利用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水资源综合利用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绪论1、水资源的定义是什么? (名词解释)答:是指与生态系统保护和人类发展密切相关,可以利用的,而又逐年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其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2、水资源的三个基本特征:有效性、可控性、再生性.3、构成水资源的三个前提(要素) :可使用性、可获得性、可天然性。
4、水资源的五个特征:循环再生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利用的多样性(综合性)、厉害的两重性。
5、以水域地表面的相互位置关系(或者说是赋存条件)来划分,水资源划分为: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分为:补给资源、储存资源。
地下水资源有:补给量、储存量、消耗量。
第一章水资源开辟利用概况1、人类开辟利用水资源大致可划分为那三个阶段?答:(1)、初期单一目标水资源开辟,以需定供的自取阶段;(2)、多目标开辟,以供定需,综合利用,重视水质,合理利用和科学管水阶段;(3)、与水协调共处,全面节水,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阶段。
2、全球水资源面临的两个问题是什么? 答:(1)、水资源短缺严重,供需矛盾尖锐;(2)、水源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突出。
3、我国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答: (1)、需水增长,供需矛盾尖锐;(2)、水资源浪费,用水效率偏低;(3)、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4)、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界质问题突出;(5)、水资源开辟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4、水资源开辟利用规划有哪些原则?并作简要解释。
答: (1) 、全面规划原则;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管理的原则;(2)、协调发展原则;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要求水资源开辟利用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规模、水平和速度相协调;(3)、可持续利用原则;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合理配置地表水与地下水,强化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坚持“在保护中开辟,在开辟中保护”的原则;(4)、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各地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确定适合的模式与对策,提供各类用水的优先次序,明确水资源开辟、利用、配置、节约、保护、管理的重点;(5)、依法治水原则;在国家法律框架范围内,规划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突出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客观分析水资源管理的体制、机制、法制问题,规范和调节水事活动;(6)、科学治水原则;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规划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5、水资源开辟利用规划类型有哪些?答: (1)、流域规划(2)、跨流域水资源规划(3)、区域水利规划(4)、专门水资源规划第二章水资源利用与供需平衡1、水资源的利用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按其利用方式可分为:河道内用水和河道外用水两类。
水资源评价重点
1 水资源面临的突出问题1、水资源储量不足2、时空分布不均3、水质恶化2 水资源的基本含义1、广义的含义: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目前和近期可供人类直接或间接取用的水。
2、狭义的含义:对人具有使用价值,且在当今科技水平和社会经济条件下,能够开发利用的水。
3 水资源分类一、地表水资源的分类一般按自然形态分为:河川径流量、湖泊储存量、冰川积蓄量等。
二、地下水资源的分类1、四大储量法静储量、动储量、调节储量、开采储量2、“三种水量”法补给量、储存量、允许开采量3、“两类资源”分类法补给资源:指地下水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的、有补给保证的水量,其数量等于整个系统补给量的多年平均值。
(m3/a)储存资源:指地下水含水系统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残留或积存下来的水量,其数量近似该系统多年评价最低水位以下重力水的体积。
(m3)4 地表地下水系统组成要素及结构一、地表水系统的组成要素及结构1、地表水系统的组成要素:水体、流域2、地表水系统的结构:地表水体与流域的空间形态及其相互作用联系的方式3、地表水系统的形态结构特征(1)河道的分支性(2)流域的嵌套性(3)水流运动的单向性(4)河槽的多变性二、地下水(重力水)系统的组成要素及结构1、组成要素:赋存于岩石空隙中并不断运动着的水;具有空隙的岩层2、地下水系统的结构:硬、软结构的含义5水资源评价的概念及意义一、水资源评价是指对于水资源的源头、数量范围及其可依赖程度、水的质量等方面的确定,并在其基础上评估水资源利用和控制的可能性。
水资源评价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而言,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需水量调查和可供水量的计算,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服务。
二、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是科学规划水资源的基础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依据6 现代水资源评价类型质量评价数量评价环境效应评价综合评价价值评价7供水水质的评价步骤1、按规定取样、检测分析;2、对分析结果及采用方法进行复查;3、根据相关《**标准》,逐项评价,达标即符合标准。
水资源复习资料总结
水资源的定义水资源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自然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的含义,又包括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水资源的属性⊙资源的循环性⊙储量的有限性。
⊙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利用的多样性⊙利害的双重性⊙自然属性⊙数量与质量的兼顾性水循环问题大循环作用: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一再生,是最重要的循环。
海上内循环作用:水循环的水量最大,对于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陆地内循环作用:保证陆地生态系统正常运行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开展。
更替周期(T):在补给停止的条件下,各类水从水体中排干所需要的时间。
T=Q(t) / q(t)中国水资源面临主要问题•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开辟第二水源●降低工业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农业用水,实行科学灌溉;2.回收利用城市污水,开辟第二水源中水的使用3.调节水源流量,增加可靠供水①建造水库②跨流域调水③地下蓄水④海水淡化⑤拖移冰山⑥恢复河、湖水水质⑦合理利用地下水4.加强水资源管理5. 增加排水工程建设,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厂水资源的评价:1、水资源的数量评价2、水资源的质量评价3、水资源的利用评价4、水资源的综合评价水资源的评价原则:1、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2、水质水量并重3、水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4、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影响地表水资源形成的要素:降水、蒸发、径流河流径流的水情和年内分配主要取决于补给源1、径流的补给形式(1)雨水补给—我国大部分河流补给形式,受降水影响较大。
(2)地下水补给—虽然也受地表水的补给,但作为补给源时,已经过调节,年际变化不大。
(3)冰川、融雪补给—受气候影响较大(蒸发),属于我国较少的补给形式2.频率与重现期:(1)当为了防洪研究暴雨洪水问题时,一般设计频率小于50%,则T=1/P;(2).当考虑保证灌溉、发电及给水等用水建筑物时,设计频率P大于50%,则T=1/(1-P);3、河流径流的表示方法径流:流域上的降水,除去损失后,经由地面和地下汇入河网,形成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径流过程:径流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水资源评价复习总结
⽔资源评价复习总结⽔资源评价复习总结第⼀章绪论1.⽔资源是指可资利⽤或有可能被利⽤的⽔源,这种⽔源应当具有⾜够的数量和可⽤的质量,并在某⼀地点为满⾜某种⽤途⽽得以利⽤。
(联合国教科⽂组织)2.⽔资源的基本特性:可再⽣性(⽔循环)不可替代性有限性(存在更替周期)多⽤途性(⼯业发电灌溉饮⽤)不均匀性(分布不均)利、害两重性(洪涝灾害)脆弱性(⽔易污染)3.我国⽔资源的特点(1)总量丰富,⼈均占有量少,⽔资源供需⽭盾突出(2)地区分布不均,与⽣产⼒布局不匹配(3)⽔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年际、年内变化⼤4.我国四⼤⽔问题⽔多⽔少⽔脏⽔浑5.⽔资源评价的定义,内容,步骤定义:联合国教科⽂组织(UNESCO)和世界⽓象组织(WMO)推荐:⽔资源评价是指对⽔的来源、数量范围及其可依赖程度、⽔的质量等⽅⾯的确定,并在此基础上评估⽔资源利⽤和控制的可能性。
内容:(1)⽔资源区划;(2)⽔资源量的计算;(3)⽔质评价;(4)⽔资源供需分析;(5)⽔资源开发规划;(6)⽔资源系统分析;(7)⽔资源管理步骤:1. 背景与基础资料收集调查2. ⽔资源量的估算与评价3. ⽔资源质量评价4.⽔资源开发利⽤及其影响评价5. ⽔资源综合评价6. 对策分析6.⽔资源评价分区的⽬的:把区内错综复杂的⾃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相应的特征指标,通过划区进⾏分区概化,使分区单元的⾃然地理、⽓候、⽔⽂和⽔利设施等各⽅⾯条件基本⼀致,便于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开发利⽤。
⽔资源评价分区的主要原则:⽔系统⼀致,同⼀供⽔系统划在同⼀区内。
边界条件尽可能保持⽔系、流域的完整性。
供清楚,区域基本封闭,有⼀定的⽔⽂测验或调查资料可供计算和验证。
同⼀区内⾃然地理因素、⽔资源特点、⽔资源开发利⽤条件和⽔利建设发展⽅向基本相同或相似。
尽可能保持⾏政区划的完整。
中国⽔资源评价分区:10个⼀级区——按流域⽔系划分,以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等江河为主体,并⼊其邻近单独⼊海或出境的河流各成⼀个⼀级区;80个⼆级区——⼀级区以下划分⼆级区,基本保持河流⽔系完整性;214个三级区——在⼆级分区的基础上,考虑流域分区与⾏政区划相结合的原则;计算分区——各项资料成果的统计单元。
最新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考试总结
第一章1.简述水资源含义、分类及特征水资源: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的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狭义上:指人类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
广义上: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按存在形式: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特性:①资源的循环性;②储量的有限性;③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④利用的多样性;⑤利害的两重性。
中国水资源面临哪些主要问题: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地下水开采过量,地质环境问题突出;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统筹规。
第二章1.简述地球上的水循环与其作用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体,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入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变、能量交换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水循环的作用:水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水循环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证水体的更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水源,同时在全球起到热量传递等重要作用。
水循环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大循环:指水灾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的循环过程。
海洋中的水蒸发到大气中以后,一部分飘移到大陆上空形成积云,然后以降水的形式到地面。
降落到地面的水,其中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通过江河汇流入海洋;另一部分则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又以地下径流或泉流的形式慢慢地注入江河或海洋。
小循环:是指陆地或者海洋本身的水单独进行循环的过程。
陆地上的水通过蒸发作用(包括江、河、湖、水库等水面蒸发、潜水蒸发、陆面蒸发及植物蒸腾等)上升到大气中形成积云,然后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陆地表面形成径流。
海洋本身的水循环主要是海洋通过蒸发成水蒸气而上升,然后再以降水的方式降落到海洋中。
作用:(1)输送热量和调节气候;(2)对地球环境的形成、演化和人类生存都有着重大作用和影响;(3)水的不断循环和更新为淡水资源的不断再生提供条件,为人类和生物的生活提供基本的物质基础。
水资源学复习总结
一、水资源评价:是指对资源的来源、范围、可依赖程度和质量进行确定,据此评估水资源利用和控制的可能性。
二、等值线法借用包括该区在内的全区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等值图,从图上查算出流域内的平均年径流深,乘以流域面积,来计算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现状指标体系:1、基本定向指标:是一组用于确定可持续利用方向的指标,是反映可持续性最基本而又不能直接获得的指标。
基本定向指标可选择生存、能效、自由、安全、适应和共存6个指标。
2、可测指标:即可持续利用的量化指标,按社会、经济、环境3个子系统划分,个子系统中的可测指标由系统本身有关指标及可持续利用涉及的主要水资源指标构成。
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1、综合评分法2、不确定性评判法3、多元统计法4、协调度法5、多维标度法五、水资源价值的体现:1、维持生命和非生命系统的价值:水对人类生存与繁衍的价值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价值,水对非生命系统的存在与发展是决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水资源满足上述生命与非生命系统存在发展需求的程度和效用,就是水资源对生命和非生命存在与发展的价值。
2、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人类生存和繁衍对水的需求是最根本的需求,而发展则是人类永恒追求的期望。
要实现发展目标,离开水资源的供给和水环境物质的支持是绝不可能的。
以此,水对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的程度,就是水资源、水环境的价值。
3、水的生态价值:水要不断满足自然和社会的物质、精神需求,必须保持和改善水所依托的母体——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维持稳定有序的自然生产力和抗御外界干扰的适应能力、恢复能力。
水对生态系统正常运转需求的满意程度与作用,就是水资源的生态价值。
4、水的环境价值:水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也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求。
水具有净化环境或同化污染物的功效,是美化环境、美化景观不可缺少的要素。
这就是水的环境价值。
5、水的文化价值:人类除在满足物质需求之外,还要满足精神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水资源:可以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种水源应当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得以利用。
广义:地球上一切具有直接利用或潜在利用价值的天然水。
狭义: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人类社会直接利用,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保证,并能在短时期内得到恢复的天然水。
2.水资源评价:是指对于水资源的源头、数量范围及其可依赖程度、水的质量等方面的确定,并在其基础上评估水资源利用和控制的可能性。
3.水资源评价分区:是在一个时期内相对固定并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分区模式,以利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各项水利规划都采用统一的基本资料,也有利于不同时期规划成果的参照与比较。
4.大气水:以水汽、水滴和冰晶形式存在于大气中的水。
大气水是降水的来源。
每天全球有12%的大气水降落到陆地或海面上。
其全球大气水平均更新时间为8.1天。
5.干旱指数为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比值,是反映气候干湿程度的指标。
蒸发能力是指充分供水条件下的陆面蒸发量。
6.地表水资源的概念:广义的地表水资源,是指存在于地球表面不同形态的水体总量,包括河流水、湖泊水、冰川水、沼泽水和海洋水等。
狭义的地表水资源,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中由当地降水形成的、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
7.还原计算的概念:通过一定的途径,将人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有明显影响以后的观测资料“还原”到其本来面目,即不受人类活动明显影响的状态,以保证样本的一致性。
这种计算过程常称为还原计算。
8.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和其他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
9.允许开采量: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能的条件下,不引起水质恶化和水位持续下降等不良后果时开采的浅层地下水量。
10.给水度:含水层的释水能力,表示单位面积的含水层,当潜水面下降一个单位长度时在重力作用下所能释放出的水量,数值上等于释出的水的体积与释水的饱和岩土总体积之比。
11.渗透系数: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它定义为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单位流量,表示流体通过孔隙骨架的难易程度。
12.导水系数:具有一定粘滞度的地下水在单位水力梯度作用下,通过单位宽度含水介质的流量。
13.水资源管理:为了保证特定区域内可以得到一定质和量的水资源,使之能够持久开发和永续使用,以最大限度的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环境而进行的各项活动(包括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方面)。
14.地下水资源:赋存于地壳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本身又具有不断更新、恢复能力的各种地下水量可称为地下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具有可恢复性、调蓄性和转化性等特点。
15.水均衡法:水均衡法实质上是用“水量守恒”原理分析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通用性方法。
16.水资源总量:某特定区域在一定时段内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补给的有效数量总和,即扣除河川径流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部分。
17.水资源管理:就是为保证特定区域内可以得到一定质和量的水资源,使之能够持久开发和永续使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环境的要求而进行的各项活动(包括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方面)。
1.水资源的特性答:1)循环性和有限性:地表水和地下水不断得到大气降水的补给,开发利用后可以恢复和更新。
但各种水体的补给量是不同的和有限的,为了可持续供水,水的利用量不应超过补给量。
2)时空分布不均匀性: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年际年内变化大。
3)用途广泛性:水资源用途广泛,不仅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城乡生活,而且还用于水力发电、航运、水产养殖、旅游娱乐等。
4)经济上的两重性:水的可供利用及可能引起的灾害(如由于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当,造成水体污染、地面沉降等人为灾害),决定了水资源在经济上的两重性,即有正效益也有负效益。
2.水资源评价:目的—查清流域或区域水资源的水帐和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内容:通常包括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需水量的调查和可供水量计算,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服务;作用: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前提、水资源规划依据、保护和管理水资源基础。
水资源评价和管理的任务:1水资源的调查工作 :1)研究特定区域内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及其转化关系;2)阐明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3)分析计算需、供水量。
2水资源的供需分析;3寻求优化方案—水资源合理配置。
水资源评价和管理的内容:水资源区划;水资源量的计算;水质评价;水资源供需分析;水资源开发规划;水资源系统分析;水资源管理。
3.水资源评价分区的原则答:①保持七大江河及主要水系的整体性,以利于对流域、水系、水资源量及水资源利用进行分析。
②分区要兼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
③要满足并协调各项专业规划的基本要求,如防洪规划、水力发电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
区划中应重视自然地理,包括气候、地形、地貌等条件。
④顾及水资源利用分区,同时考虑水资源管理的要求。
⑤三级区的划分应掌握规模适中、总量适当的原则,规模不宜过大或过小,以利于用指标系列进行控制。
4.水资源评价分区的方法答:①一级区保持大江大河的整体性。
即将全国划分为松花江区(简称)、辽河区、海河区、黄河区、淮河区、长江区、东南区、珠江区、西南诸河区、西北诸河区10个区。
②二级区以保持河系的完整性为原则,共划分为77个。
③三级区在征求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划分。
④计算分区单元的确定,可在三级区的基础上以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地级市)来划分。
⑤流域与各省、市也可根据当地的特点和工作需要细化到四级区或五级区。
5.资料收集要求答:1)尽可能使选择资料的雨量站在评价区内分布均匀,同时又能反映地形变化对降水量的影响。
2)尽可能选择资料质量好,系列较长的资料。
3)还要收集评价区域外围的降水资料,利于资料插补延长和比照。
6.降水资料审查答:(1)可靠性审查:可靠性审查是指对原始资料的可靠程度进行鉴定。
审查内容:1)观测方法与成果可靠性;2)整编方法和成果质量。
审查方法:1)与邻近站资料比较2)与其它水文要素比较。
(2)一致性审查:是指一个系列不同时期的资料成因是否相同。
审查方法:1)单累积曲线法:设有年降水系列Xi (i=1,2,… ),则有 式中:Xct 第t 时段的累积降水量。
若降水资料一致性好,过程线的总趋势呈单一直线关系或具有周期性摆动,若降水资料一∑==t i ict X X致性破坏,则会形成多条斜率不同的直线。
该方法也可用模比系数k 值过程线来判断。
2)双累积曲线法: 当分析站周围有较多雨量站,且认为这些雨量站降水资料一致性较好时,可通过绘制单站(分析站)累积降水量与多站平均累积降水量关系曲线,对分析站降水资料的一致性进行审查。
这种方法称为双累积曲线法。
(3)代表性审查:资料代表性是指样本资料的统计特性能否很好地反映总体的统计特性,也称系列代表性。
主要是通过对年降水系列的周期、稳定期和代表期分析来揭示系列对总体的代表程度的。
1)周期分析:a 方差分析法 b 差积曲线法: 差积曲线法是将每年的降水量c 滑动平均值过程线法: 2) 稳定期与代表期分析: 稳定期分析的目的:是通过降水系列某种指标或参数达到稳定的历时来确定代表期的方法。
代表期是指样本系列的统计参数能够较好地代表总体(长系列)的时期。
稳定期或代表期的分析方法:a 累积平均值过程线法;这是一种用降水系列的累积模比系数是否接近1。
b 长短系列相对误差比较法:当周期不长而实测系列足够长时,累积平均值模比系数过程必然收敛于K =1.0这条水平线。
但是一些水文系列的周期不规则,资料系列较短,必须借助邻近长系列测站分析成果来间接分析论证系列的稳定性。
通常是对长系列资料通过对长短系列统计参数相对误差分析来了解其稳定期亦即代表性的。
短系列,是指对一个长系列样本按不同时段划分后形成的子系列。
较长的系列中包含了较短的系列,即系列的起点相同,终点不同。
7.面平均降水量的计算答:(1)算术平均值法:适用于区域内地形起伏不大,降水分布较均匀,或站网较密,测站分布均匀等情况。
(2)泰森多边形法:适用于雨量站和降水量分布较不均匀的情况。
(3)等雨量线图法:适用于地形对降水影响显著,并有足够水量的雨量站。
8.由各分区的降水量推求区域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与不同频率的降水量:答:先计算各分区的多年平均及不同频率的年降水量—将各分区界线标绘在评价区域年降水量均值等值线图上,用求积仪量算各分区所包围的等值线间的面积,采用面积加权法计算出各分区的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值,并计算各频率的年降水量。
再计算全区域多年平均及不同频率年降水量—全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等于各分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之和。
但全区域不同频率的年降水量,不能用各分区不同频率年降水量相加来计算,需要首先推求全区域年降水量系列,经频率计算后方可得到全区不同频率的年降水量。
9.等值线图的绘制答:绘制等值线图(即均值和变差系数等值线图)的目的:①研究年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地理规律;②估算无资料地区各种指定频率的年降水量。
所有站点的统计参数应根据它们的精度、地形代表性、系列长短等因素分为主要点据、一般点据和参考点据三类,以不同的符号标注在工作底图上,主要点据是勾绘等值线的骨干,参考点据仅作为参考。
勾绘等值线时,一方面要考虑统计参数的大小和精度,另一方面要注意地理位置。
勾绘等值线先从主要山脉各段开始,再勾绘山间盆地的四周坡地和方向一致的河谷,并分小区建立降水量与高程的关系,以内插出各高程处的降水量,然后顺着山脉和河谷的走向,参∑=-=n i i k i K S 1)1(照地形等高线逐段勾绘、连接。
但要注意的是,因地形等高线往往非常弯曲,而等值线却只宜与大尺度的地形分水线走向大体一致,所以等值线不能完全按等高线走向勾绘。
等值线切忌横向穿越分水岭。
10.影响蒸发的形成及蒸发率大小因素答:①受辐射、气温、湿度、气压、风速等气象因素影响。
这些因素虽是蒸发的外界条件,但它既决定水分在蒸发过程中的能量供给,又影响蒸发的水汽向大气中进行扩散的过程。
②受土壤含水率的大小及其分布的影响。
这是提供蒸发水源的条件。
③受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土壤水分主要经植物根系吸收,由叶面向大气散失。
散发强度与叶面指数有密切关系。
植物种类不同,叶面指数不同,叶面的扩散功能也不同。
相同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叶面指数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