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定位实施细则(意见稿)
人员精确定位实施方案
人员精确定位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对组织内部的人员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这包括对员工的基本信息、工作经验、技能特长等方面的了解。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个员工的能力和特点,为后续的人员精确定位提供依据。
其次,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制定人员精确定位的具体方案。
这需要考虑到组织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确定每个员工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在制定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人意愿和发展潜力,尽量使每个员工的定位与发展方向与其个人意愿和潜力相匹配,从而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
接着,实施人员精确定位方案。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沟通和协调,让员工充分了解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同时,也需要给予员工必要的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最后,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人员精确定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组织发展和员工个人情况的变化,定位方案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
因此,需要定期对人员精确定位方案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确保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人员精确定位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调查分析,制定具体的方案,并且不断进行评估和调整,才能更好地发挥员工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组织的发展和员工的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工程人员位置管理制度
工程人员位置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对工程人员位置的管理,保障工程安全,提高工程质量,规范工程管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工程人员,包括施工人员、监理人员、设计人员等。
三、责任部门公司领导层负责制定制度,施工管理部门负责具体执行,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
四、工程人员位置管理1. 工程人员必须按照公司规定携带工作证件,如发现有人无证上岗,立即责令其下岗。
2. 工程人员必须按照公司规定穿戴好安全防护装备,并确保其正常使用。
3. 工程人员必须按照公司规定的安全通道进入工地,不得随意翻墙或擅自进出。
4. 工程人员必须按照公司规定的位置进行工作,禁止随意改变工作位置。
5. 工程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工程管理人员的指示,不得擅自行动。
6. 工程人员必须定期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
7. 工程人员必须按照公司规定的作业时间和作息制度进行工作,不得擅自加班。
五、工地交接管理1. 工程人员进入工地前,必须进行交接登记,包括姓名、职务、工作内容等。
2. 工程人员交接时必须介绍当前工作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需注意的事项。
3. 工程人员接班时必须认真查看上一班工作情况,确认交接无误后方可继续工作。
4. 工程人员交接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需及时报告上级管理人员,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六、违规处理1. 对于违反工程人员位置管理规定的行为,公司将按照公司规章制度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2. 对于因工程人员位置管理不当造成事故或质量问题的,将由公司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并进行相应的处罚。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修订,需经公司领导层批准后方可执行。
2. 工程人员需严格遵守本制度规定,如有违反,公司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3. 其他未尽事宜,由公司领导层决定。
以上就是工程人员位置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广大工程人员严格遵守,共同维护工程安全和质量,为公司的发展作出贡献。
人员位置管理制度
人员位置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保障公司员工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制定本人员位置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在公司内及外出工作期间的人员位置管理。
三、管理原则1. 安全第一。
公司始终把员工的安全放在首位,采取合理措施保障员工的安全。
2. 合理监管。
通过科学合理的监管方式,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3. 保护隐私。
在监管员工位置的过程中,尊重员工的隐私权,合法合规地进行管理。
四、人员位置管理1. 公司将配备GPS定位设备,并为员工的手机安装定位软件,实现对员工位置进行实时监控。
2. 公司将对外派人员、业务人员等需要外出的员工进行定位设备的安装,并提前告知员工关于定位的相关制度和注意事项。
3. 通过定位设备,公司领导可随时查看员工的位置信息,实现对员工工作状态的监督。
4. 在员工外出工作期间,公司将安排专人进行位置监控,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工作进展。
5. 公司将根据员工在工作期间的位置信息,对员工的工作成绩和工作纪律进行评估。
五、员工权利和义务1. 员工有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的权利,不得私自关闭或拆卸定位设备,并应按时配合公司的相关工作安排。
2. 员工有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提出异议的权利,公司将对员工提出的合理建议和意见进行认真考虑。
3. 员工有保护个人隐私的权利,公司将尊重员工的隐私权,合法合规地进行监管。
4. 员工有维权的义务,发现公司违法违规的行为或其他公司员工的违法行为,应积极举报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
六、管理流程1. 公司将对外派人员、业务人员等需要外出的员工进行培训,告知员工关于定位的相关制度和注意事项。
2. 公司将在员工的工作岗位上安装定位设备,并与员工进行签订《员工位置管理协议书》。
3. 公司将指定专人负责对员工的位置进行实时监控,并对员工的位置信息进行定期报告。
4. 在员工外出期间,公司将对员工进行电话或短信沟通,了解员工的工作进展和需求。
5. 公司将对员工在工作期间的位置信息,进行合理分析和评估,并根据员工的工作情况做出相应的管理决策。
学校人员定位管理制度
学校人员定位管理制度一、引言学校作为教育的场所,人员定位管理是保障学生和教职工安全的重要措施。
为了建立有效的人员定位管理制度,保障全校师生员工的安全,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二、目的为规范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人员定位管理,维护学校各类人员的人身安全,防范恐怖袭击、灾难事故等突发事件,提高学校对人员位置的准确掌握,保障学校整体治安秩序,加强校内管理。
三、申请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全体师生员工。
四、管理原则1、科学性原则:依据科学的原则,制定合理的人员定位管理制度。
2、预防性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3、全面性原则: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安全,确保每个人员的位置得到准确掌握。
4、操作性原则:制定的制度必须易于操作,方便师生员工的使用。
五、管理内容1、人员信息采集:学校应建立学生、教职工的档案系统,及时、准确地采集各类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照片等,确保人员信息的完整性。
2、人员定位设备:学校应配备相应的人员定位设备,如门禁系统、学生卡、教职工工牌等,以便随时获取人员的位置信息。
3、人员定位监控:学校应设置人员定位监控中心,监控全校师生员工的位置信息,实时把握人员的动态。
4、应急预案: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指导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如何应对,保障安全。
5、定期检查:学校应定期对人员定位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六、管理效果1、保障学生和教职工的人身安全,保证全体师生员工的正常活动。
2、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水平,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3、增强学校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促进良好秩序的形成。
4、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七、管理要求1、全体师生员工应积极配合学校的人员定位管理工作,主动提供个人信息,积极参与实施。
2、学校应加强对师生员工的宣传教育,提高人员定位管理的重要性。
3、学校领导应严格查看人员定位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人员定位系统规章制度
人员定位系统规章制度一、引言人员定位系统是一种通过使用技术设备跟踪和定位员工位置的系统,可以提供精确的定位信息,并帮助公司有效管理人员的工作和安全。
为了确保人员定位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人员隐私的保护,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系统使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司员工和使用人员定位系统的部门和岗位。
三、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目的1.提高员工管理效率:通过定位员工的位置,可以及时了解员工的工作进度和效率,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管理。
2.加强工作安全管理:在特殊环境下,如工业生产等环境,人员定位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并定位遇到危险的员工,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3.应急响应能力:在紧急情况下,人员定位系统可以快速定位员工位置,提供实时的应急响应,以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4.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通过人员定位系统收集和分析员工位置数据,可以为公司决策提供参考,优化工作流程和资源配置。
四、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原则1.遵循法律法规:使用人员定位系统需要遵守所有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保护员工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
2.公平公正原则:人员定位系统应公开透明,不歧视任何员工,所有员工应平等接受系统监管和定位。
3.最小化原则:收集员工位置数据应仅限于达到系统使用目的所必需的范围,尽可能保障员工个人信息的最小化泄露。
4.保密原则:禁止将员工的位置信息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只能在相关工作需要的情况下共享位置信息。
五、人员定位系统的具体操作和使用流程1.申请使用:员工需向人事部门提出申请,在申请中说明使用的需求和目的。
2.授权审核:人事部门将审核申请并判断是否符合使用条件和目的,授权使用人员定位系统。
3.安装设备:由专业技术人员安装相关设备,对设备进行调试和验证,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4.员工培训:已通过授权审核的员工需参加相关培训,了解人员定位系统的操作方法和使用规程。
5.使用操作:员工在工作期间使用个人定位设备,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并按照个人使用协议和规定使用系统。
人员定位管理制度范文
人员定位管理制度范文人员定位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合理地管理和运用企事业单位的人员资源,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确保企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事业单位的人员管理工作。
人员定位是指根据人员的知识、技能、经验、能力和职业规划,确定其职业发展方向和岗位定位。
第三条人员定位管理工作应始终贯穿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包括招聘、培训、晋升、激励、流动等。
第四条人员定位管理的目标是合理配置人员,发挥人员的最大潜力,实现单位的战略目标。
第五条人员定位管理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维护人员的合法权益为前提。
第二章人员定位管理的原则第六条人员定位管理应与单位的战略目标相一致,根据单位的岗位需求、人员素质和职业规划等因素,统筹安排单位内部的人员布局。
第七条人员定位应以能力为导向,既要注重员工的现有技能和经验,也要关注员工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第八条人员定位应寻求个人与岗位的匹配度,要注重员工的职业规划和状态,保证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全力以赴发挥其专长和优势。
第九条人员定位应注重员工的发展,要关注员工的学习和成长,为员工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不断提高员工的能力水平。
第十条人员定位应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要注重激励和奖惩制度,给予员工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回报。
第十一条人员定位应注意员工的流动,要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发展需求,适度调整员工的岗位安排。
第十二条人员定位管理应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相协调,与奖惩制度、绩效考核体系、招聘与选拔制度等相互配合,形成一整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
第三章人员定位管理的程序第十三条人员定位管理的程序包括职业规划、岗位定位、评估评价、培训发展、调整流动等环节。
第十四条职业规划是指根据员工的兴趣、特长、志向等要素,与员工共同制定个人的长远发展规划和目标。
第十五条岗位定位是指根据员工的知识、能力、经验等,把员工安排到适合其能力水平和发展方向的岗位上。
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范本(2篇)
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适用范围1.目的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管理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和操作,确保人员定位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2.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人员定位系统的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
二、术语和定义1.人员定位系统指用于实时追踪和定位公司内部人员位置的技术系统,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程序。
2.标签指附在人员身上,用于通讯和定位的装置。
3.监控中心指专门负责监控和管理人员定位系统的设施和人员。
三、人员定位系统管理流程1.人员标签注册程序(1)员工入职时,需要到人事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并同时办理人员标签的注册。
(2)人事部门会向新员工提供人员标签,并记录相关信息,如姓名、工号、职位等。
(3)新员工需要在人员定位系统中注册个人信息,并完成指纹或面部识别的录入。
2.人员标签的佩戴和安装(1)员工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将人员标签佩戴在制定的位置上,确保能够正常通讯和定位。
(2)如果人员标签损坏或丢失,员工需要立即向人事部门报告并重新办理标签注册手续。
3.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1)员工在工作期间需要始终佩戴人员标签,并保持通讯畅通。
(2)员工离开工作区域时,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签离操作,在系统中标注离开时间和地点。
(3)如果员工需要离开公司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提前向上级主管请假并在系统中做相应的记录。
4.人员定位系统的监控和管理(1)监控中心负责实时监控和管理人员定位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监控中心会定期对人员定位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3)监控中心会根据系统记录的数据生成相应的报表和分析,用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决策。
五、责任和制度执行1.责任(1)人事部门负责人员标签的管理和注册手续的办理。
(2)员工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佩戴人员标签,并遵守相关的制度和规定。
(3)监控中心负责人员定位系统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处理和解决问题。
2.制度执行(1)每个部门需要安排专人负责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和操作,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3篇)
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安全保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本制度规定了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范围、管理责任、使用要求等内容。
第二章适用范围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科研人员、生产人员等。
第三章管理责任第三条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应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并明确相关责任人员。
第四条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责任由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负责。
第四章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第五条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获得相关政府部门的批准和支持。
第六条单位应为每个工作人员配备合适的人员定位设备,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七条工作人员在使用人员定位系统时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在工作结束后及时归还设备。
第八条工作人员不得私自改动或破坏人员定位设备,如发现设备有故障应及时通知单位安全管理部门。
第九条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数据应妥善保存,仅限于单位安全管理部门使用,严禁泄露、篡改或其他非法使用。
第十条工作人员对使用人员定位系统收集到的个人信息享有相应的权利,并有权要求单位安全管理部门提供相关个人信息的使用情况。
第五章处理第十一条如发生人员定位系统设备丢失、损坏或个人信息泄露等情况,单位安全管理部门应及时启动应急措施,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六章附则第十二条本制度解释权归企事业单位。
第十三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可根据需要进行修订。
以上是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的大致内容,具体实施应根据不同企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2)1、矿井必须按规定建立一套完善的人员定位系统,同时,按规定配备人员定位系统管理人员。
2、人员定位系统管理人员,必须经有资质的部门培训,并持证上岗。
3、人员定位系统所涉及的各种仪器仪表必须定期校正,定期检修。
4、井下要按规定设置分站和识别器,并能如实向中心站终端传输真实信息。
5、地面中心站值班人员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必须全天____小时进行监视。
人员定位实施方案范文
人员定位实施方案范文一、背景介绍。
在现代社会,人员定位技术已经成为了许多行业的必备工具,尤其是在安全防护、应急救援、物流运输等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人员定位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人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
本人员定位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建立一套完善的人员定位系统,实现对人员位置、状态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人员安全。
三、实施方案。
1. 技术选型。
在人员定位系统的技术选型上,我们将采用GPS定位技术结合无线通讯技术,通过GPS芯片实现对人员位置的精准定位,同时利用无线通讯技术实现对人员状态的实时监控和数据传输。
2. 系统架构。
人员定位系统将包括人员定位终端、监控中心和数据存储服务器三个主要部分。
人员定位终端将携带在人员身上,通过GPS芯片实现对人员位置的定位,并通过无线通讯技术将位置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将实时监控人员位置和状态,并进行数据存储和分析。
数据存储服务器将负责对所有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
3. 功能设计。
(1)实时定位功能,通过GPS技术实现对人员位置的实时定位,并在监控中心进行显示和管理。
(2)报警功能,当人员出现异常情况时,系统能够及时发出警报,并提供相应的处理建议。
(3)轨迹回放功能,系统能够对人员的历史轨迹进行回放,为工作安排和事故调查提供便利。
(4)数据分析功能,系统将对人员定位数据进行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四、实施步骤。
1. 系统采购和部署,首先进行人员定位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采购,并进行相应的系统部署和调试工作。
2. 人员培训,对系统的管理员和使用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系统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3. 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全面测试,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满足需求。
4. 系统上线,将人员定位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并进行监控和维护工作。
五、风险及对策。
在人员定位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硬件故障、数据丢失、系统安全等风险。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我们将加强系统的备份管理、安全防护和定期维护工作,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人员定位实施方案模板
人员定位实施方案模板一、背景介绍。
人员定位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准确了解和掌握目标人员的位置信息,以便更好地实施管理、监控和服务。
在现代社会,人员定位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技术和手段。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人员定位实施方案对于企业、机构和组织来说至关重要。
二、目标。
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为了确保人员定位工作的准确性、高效性和安全性,为相关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三、实施步骤。
1. 确定需求,首先,需要明确人员定位的具体需求,包括但不限于人员监控、安全防护、工作调度等方面的需求。
只有明确了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人员定位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2. 技术选择,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人员定位技术和设备。
目前,常见的人员定位技术包括GPS定位、基站定位、无线定位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 设备配置,确定所需的人员定位设备数量和配置方案,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通讯设备等。
同时,需要考虑设备的稳定性、耐用性和适用性,确保设备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4. 系统集成,将人员定位设备与相关系统进行集成,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并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同时,需要进行系统测试和调试,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培训和管理,对相关人员进行人员定位设备的使用培训,包括设备操作、维护和故障处理等方面的培训。
同时,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管理。
6. 安全保障,在人员定位实施过程中,需要重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人员定位数据不被泄露和滥用。
四、实施效果评估。
实施人员定位方案后,需要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准确性评估,评估人员定位的准确性,包括定位误差、定位漏报、误报等情况。
2. 效率评估,评估人员定位的效率,包括定位速度、响应速度、系统稳定性等方面。
3. 安全性评估,评估人员定位的安全性,包括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
4. 用户满意度评估,通过用户反馈和调查等方式,评估用户对人员定位方案的满意度。
人员定位系统管理规定(讨论稿)
内蒙古平庄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管理规定(讨论稿)为有效的管理和使用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定位管理系统(下称人员定位系统)充分发挥人员定位系统的定员管理和安全保障功能,特制订本管理规定。
第一章系统管理第一条各矿指定一名矿分管领导负责对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
第二条各矿结合本矿的实际,确定专(兼)职部门进行人员定位系统安装、移设、使用、调校、维护与管理工作。
第三条各矿结合本矿的实际,确定专(兼)职部门进行人员定位系统识别卡的发放、使用、携带的管理。
第四条各矿安监部门负责对携卡人员的携卡情况进行监督管里。
第五条从事人员定位系统维护、检修、管理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熟悉人员定位系统的原理,掌握系统检修、维护、和移设的相关工艺和技能。
第六条各矿制定相关的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值班制度、识别卡使用携带制度、系统维护、检修与移设等规章制度。
第七条各矿安监、机电、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对本矿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安装、维护、检修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第八条集团公司安监局、机电动力部、人力资源部定期对各单位的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安装、维护、检修方面的监督检查。
第九条将人员定位系统列入质量标准化检查项目之中,各矿每旬检查一次,集团公司每季度检查一次。
第二章系统安装第十条必须按照人员定位系统的设计要求进行安装、调试。
第十一条入井电缆在入井口处应安设防雷装置。
第十二条各人员出入井口、重点区域出入口、限制区域等地点应设置读卡器,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井、出入重点区域、出入限制区域的要求。
第十三条巷道分支处应设置读卡器,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方向的要求。
第十四条人员出入井口处应设置检测识别卡工作是否正常的装置,并能提示携卡人员。
第十五条分站、读卡器应设置在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位置,并便于读卡、观察、检修、检验、。
第十六条在调度室配置两台监测主机,一主一备,同时工作,当主机发生故障时,备机自动接替主机的工作。
公司人员定位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人员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公司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工、实习生等。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合法、合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二章人员定位系统第四条公司采用人员定位系统对员工进行实时定位、考勤、安全监控等工作。
第五条人员定位系统由以下基本功能组成:1. 实时定位:对员工进行实时定位,掌握员工工作地点和行踪。
2. 考勤管理:对员工出勤、加班、请假等进行管理,确保考勤数据的准确性。
3. 安全监控:对重点区域进行监控,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4. 紧急求助:员工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使用定位系统进行求助。
第六条人员定位系统使用范围:1. 公司办公区域、生产车间、施工现场等。
2. 公司举办的活动、培训等。
3. 其他需要使用定位系统的场景。
第三章使用与维护第七条人员定位系统由公司信息化部门负责安装、维护和管理。
第八条信息化部门应定期对人员定位系统进行检查、升级和维护,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第九条员工使用人员定位系统时,应遵守以下规定:1. 不得随意修改、删除系统数据。
2. 不得利用系统进行非法活动。
3. 不得故意破坏系统设备。
第四章授权与隐私第十条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需经过公司授权,授权范围包括:1. 信息化部门:负责系统安装、维护和管理。
2. 部门经理:负责本部门员工定位信息的查看和管理。
3.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公司安全区域进行监控和管理。
第十一条公司尊重员工隐私,未经员工同意,不得泄露其定位信息。
第五章违规处理第十二条员工违反本制度,按照以下规定进行处理:1. 未经授权使用人员定位系统,给予警告或罚款。
2. 故意破坏系统设备,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泄露员工隐私,追究其法律责任。
4. 其他违反本制度的行为,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六章附则第十三条本制度由公司信息化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人员定位制度
人员定位制度人员定位制度是一种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对员工位置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的管理制度。
该制度主要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通信技术,能够精确获取员工的位置信息,并将其显示在管理系统上。
人员定位制度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员工安全以及提升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人员定位制度进行探讨。
一、人员定位系统的原理和技术人员定位系统主要依托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通信技术。
通过在员工身上携带装有GPS芯片的定位设备,并通过通信网络将员工位置信息传输到管理系统上,从而实现对员工位置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人员定位系统的核心技术是GPS技术,它能够通过卫星定位精确获取员工的经纬度坐标,并结合通信技术将这些数据传输到管理系统上。
二、人员定位制度的意义和作用1. 提高工作效率:人员定位制度可以实现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位置监控,从而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管理者可以根据员工位置信息进行任务调度和分配,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2. 增强安全管理:人员定位制度能够及时掌握员工的位置信息,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或意外事件,管理者可以及时做出反应,采取有效的救援和保护措施,保障员工的安全。
3. 提升管理水平:通过人员定位制度,管理者可以全面掌握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工作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管理水平。
此外,管理者还可以通过人员定位数据进行工作统计和分析,为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三、人员定位制度的实施和应用1. 选用合适的定位设备:根据实际需求,选用适用于不同场景和环境的定位设备,比如手持式定位设备、腕带式定位设备等。
2. 建立管理系统:搭建一套完善的人员定位管理系统,能够实时接收和处理员工位置信息,并提供相关的数据分析和报告功能。
3. 设定权限和隐私保护:制定合理的权限管理制度,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和使用员工位置信息。
同时,要尊重员工的隐私权,加强隐私保护措施,避免滥用和泄露员工位置信息。
四、人员定位制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 隐私问题:人员定位制度涉及到员工的位置信息,需要制定相应的隐私保护政策,防止滥用和泄露员工个人信息。
人员定位实施方案范文
人员定位实施方案范文一、背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员定位成为了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人员定位实施方案中,合理的人员定位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发挥员工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因此,本文将就人员定位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二、人员定位的重要性。
人员定位是指根据员工的特长、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合理地安排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岗位和职责范围。
合理的人员定位可以使员工发挥出最大的工作潜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资源的浪费,进而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因此,人员定位不仅关系到员工的个人发展,也关系到企业的整体发展。
三、人员定位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
1. 岗位分析。
首先,企业需要对各个岗位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该岗位的职责范围、所需的技能和能力、工作环境等方面。
通过岗位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个岗位的特点,为后续的人员定位提供依据。
2. 员工能力评估。
企业需要对员工的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通过能力评估,可以了解员工的优势和劣势,为后续的人员定位提供参考。
3. 个人发展规划。
在人员定位实施方案中,企业需要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人发展规划,包括员工的职业目标、发展方向、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
通过个人发展规划,可以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4. 人员定位方案制定。
最后,企业需要根据岗位分析、员工能力评估和个人发展规划,制定合理的人员定位方案。
在人员定位方案中,要充分考虑员工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合理地安排员工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从而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双赢。
四、人员定位实施方案的效果评估。
人员定位实施方案的最后一步是效果评估。
企业需要对人员定位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员工的工作表现、工作满意度、团队合作效果等方面。
通过效果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不断完善人员定位方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人员定位各项管理规定
人员定位各项管理规定第一篇:人员定位各项管理规定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管理制度第一节安装、使用与维护1.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规定,人员定位系统必须具备下列基本功能:(1)考勤管理功能,能够实时对煤矿各类人员出入井时间、下井班数、班次、迟到、早退等情况进行监测、并可进行分类分级汇总、统计查询、报表打印;(2)安全管理功能①能显示井下巷道分布、设备安装及运行状态、当前各区域人员分布,人员的滞留等信息,并当有人员滞留超时、区域超员或设备运行异常时报警及异常信息进行统计显示。
②能够对任意指定编号或者姓名的携卡人员下井活动实时定位跟踪,活动轨迹显示、打印、查询、异常报警等。
③有管理中心向携卡人员呼叫时标识卡声光提示及携卡人员有向管理中心发出紧急呼叫信息的双向呼叫功能。
④有煤矿井下特殊区域限制员工非法进入,如果有未经许可人员接近该区域可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同时地面监控主机也会发出报警信号功能。
(3)人事及用户管理功能,有与标识卡相关的员工基本档案管理、工资辅助管理等简单人事管理功能及登录人员定位系统的用户管理功能。
(4)在人员出、入井口应设置大屏幕LED显示及语音报号检卡系统,用于出入井人员考勤管理和检测出入井人员标识卡的完好性,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5)系统地面中心站主机应采用双机热备,数据保存半年以上,当系统发生故障时,丢失信息的时间长不大于5min。
(6系统应具备联网功能,可通过客户端对监控信息进行查询,分析。
通过授予权限,能够对系统进行查询、增加、删除、修改等功能。
(7)系统应具有故障自动诊断功能,可自动判断出故障设备及定位到具体识别器、读卡分站,自动弹出报警信息,并记录故障时间和故障设备,以供查询及打印。
2.人员定位系统的安装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人员定位系统设备必须具有“MA”标志证书。
设备使用前,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调试设备,并在地面通电运行24h合格后方可使用。
人员安全定位管理制度内容范文
人员安全定位管理制度内容范文人员安全定位管理制度1.目的和适用范围人员安全定位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安全意识。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员工和临时工作人员。
2.定义和缩写2.1 定位设备:指用于定位员工位置的设备,包括定位手环、定位卡等。
2.2 定位系统:指用于收集和处理定位设备信息的系统,包括定位服务器、数据库等。
2.3 定位区域:指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划定的员工工作区域,包括办公区、生产区、仓库区等。
2.4 定位管理人:指负责管理定位设备和定位系统的专职人员。
2.5 定位日志:指定位系统自动生成的定位设备信息记录。
3.工作流程3.1 设备发放3.1.1 每名员工入职时,由定位管理人负责发放定位设备,并标记设备编号和员工信息。
3.1.2 员工需妥善保管定位设备,不得私自更换、损坏、遗失或外借。
3.1.3 对于需要临时进入定位区域的人员,由定位管理人负责发放临时定位设备,并在访客登记表中记录相关信息。
3.2 定位设备的使用3.2.1 员工在进入定位区域前,应将定位设备佩戴在身上,并保持设备正常运行状态。
3.2.2 员工不得私自关闭定位设备或擅自更换佩戴位置。
3.2.3 如定位设备出现故障或需要维修,员工应及时向定位管理人报告,并按照管理人的要求进行检修或更换。
3.3 定位数据的管理3.3.1 定位管理人负责定期对定位数据进行备份,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3.2 定位管理人不得私自查看定位数据,且应对定位数据保密。
3.3.3 如需要使用定位数据,应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并进行保密处理。
3.4 定位系统的操作3.4.1 定位管理人对定位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3.4.2 定位管理人应定期对定位系统进行巡检,及时发现并处理系统故障。
3.4.3 定位管理人可以根据需要对定位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
3.4.4 定位管理人应及时处理定位设备异常报警和定位日志报告,确保系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驻外人员定位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驻外人员安全,提高管理效率,维护企业利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驻外人员,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现场管理人员等。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 统一管理,规范操作;3. 责任明确,奖罚分明。
第二章定位系统第四条公司为驻外人员配备定位系统,包括GPS定位器、手机APP等。
第五条定位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1. 实时定位:能够实时获取驻外人员的地理位置信息;2. 行程记录:记录驻外人员的行程轨迹;3. 信息推送:向驻外人员推送天气、交通、安全等信息;4. 报警功能:当驻外人员遇到紧急情况时,可触发报警功能。
第六条驻外人员应确保定位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不得随意拆卸或损坏。
第三章定位管理第七条驻外人员入、离境时,应向公司报告,并在定位系统中更新个人信息。
第八条驻外人员应按照公司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定位打卡,确保定位数据的准确性。
第九条公司定期对驻外人员进行定位数据统计分析,对异常情况进行调查处理。
第十条驻外人员因特殊情况无法按时定位打卡,应提前向公司说明情况。
第四章信息管理第十一条驻外人员应保持手机畅通,确保公司能够及时与其取得联系。
第十二条驻外人员应定期向公司汇报工作进展、安全情况等信息。
第十三条公司对驻外人员的信息进行保密,未经授权不得对外泄露。
第五章奖罚第十四条对遵守本制度、表现突出的驻外人员,公司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五条对违反本制度、造成不良影响的驻外人员,公司给予警告、罚款等处罚。
第十六条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驻外人员,公司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附则第十七条本制度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医院人员定位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医院人员管理效率,确保医院各项工作安全有序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体聘用人员,包括医护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工勤人员等。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原则:确保人员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2. 管理原则:规范人员管理,提高工作效率;3. 服务原则:以人为本,提高服务质量。
第二章人员定位系统第四条我院设立人员定位系统,用于实时掌握人员位置信息,确保医院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第五条人员定位系统包括以下内容:1. 定位终端:用于收集人员位置信息;2. 服务器:用于存储和分析人员位置数据;3. 监控中心:用于实时查看人员位置信息,并进行应急处置。
第三章人员定位系统管理第六条人员定位系统由信息科负责管理,包括系统安装、维护、升级等。
第七条定位终端的安装、调试、更换等工作由信息科负责,并确保定位终端的正常运行。
第八条服务器数据安全由信息科负责,定期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第九条监控中心负责实时查看人员位置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四章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第十条人员定位系统使用范围:1. 医院内部人员考勤、考勤统计;2. 应急情况下的人员调度;3. 医院内部安全监控。
第十一条人员定位系统使用流程:1. 人员入职时,信息科为其分配定位终端;2. 人员离职时,信息科收回定位终端;3. 人员正常使用定位终端,确保定位信息准确无误。
第五章人员定位系统维护与保养第十二条信息科负责人员定位系统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包括:1. 定期检查定位终端、服务器等设备,确保正常运行;2. 及时处理定位系统故障,确保系统稳定运行;3. 定期备份服务器数据,防止数据丢失。
第六章奖惩与责任第十三条对遵守本制度,积极使用人员定位系统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四条对违反本制度,造成不良后果的个人或单位,将依法追究责任。
第七章附则第十五条本制度由医院信息科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人员定位卡管理制度
人员定位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井下人员定位、无线通讯系统的正常运行,随时掌握井下人员的动态分布情况,特制订井下人员定位卡和矿用手机使用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矿人员定位卡的申请、使用、更换、注销等的管理。
第二章实施细则第三条人员定位卡的申请。
(一)人员定位卡使用对象:井下所有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
(二)人员定位卡申请。
新进员工必须参加三级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由单位安全组人员填写《人员定位卡审批表》,审批办理。
项目部人员由项目部安全负责人填写《外委项目部人员定位卡审批表》,审批办理。
第四条人员定位卡的更换和注销。
(一)人员定位卡因丢失或人为因素损坏的,由单位安全员(项目部负责人)统一审批办理,同时收取工本费350元,工本费从本人的风险抵押金中扣除。
(二)受非人为因素造成的定位卡损坏的,由单位安全员携带损坏的定位卡换取新卡。
(三)因调出、离退或其他原因不在从事井下工作的,应将人员定位卡交回并注销,否则不予办理相关离职手续。
第五条人员定位卡的使用。
(一)下井人员下井时必须随身携带人员定位卡,该卡不断地自动向通信基站发送信号,报告其实时地理位置信息,使系统全程掌握人员的活动路线和时间。
无卡或借用他人卡入井者,按违章处罚。
(二)人员定位卡电量不足时,“充电指示”信号灯会亮起,携卡人必须进行充电,一旦系统提示电量不足,携卡人不充电导致系统显示出错时,后果由本人承担。
(三)定位卡有求救功能。
在危急时刻长按“求救”按钮3-5秒,听到蜂鸣声为止,调度指挥中心收到求救信号后,经定位确认后,应立即安排人员施救;任何人无故不得按求救按钮,违者按照违章处罚。
(四)定位卡能接收到撤离信号,若地面调度发出撤离信号,“撤离求救”提示灯闪烁“红色”, 并联动蜂鸣器发出报警音响,人员接受到撤离信号后,按照撤离线路及时撤离。
第三章附则第七条本制度由安全科负责解释。
第八条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人员精确定位实施方案范文
人员精确定位实施方案范文一、背景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员精确定位实施方案成为了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人才竞争激烈的当下,如何精准地定位人员,发挥他们的最大潜力,成为了企业管理者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人员精确定位实施方案,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目标设定1. 确定人员定位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使其能够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和需求。
2. 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使其在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3. 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实现人员与岗位的最佳匹配,提高企业整体绩效。
三、实施方案1. 建立完善的人才招聘机制。
通过招聘流程的规范化和专业化,筛选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优秀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 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计划。
根据员工的个人特点和职业发展规划,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3. 实行绩效考核机制。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对员工工作表现的评估,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 加强员工关怀和激励机制。
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归属感,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凝聚力。
5. 完善人才流动机制。
建立灵活多样的人才流动机制,使员工能够根据个人发展需求和企业需要进行合理的流动,实现人员与岗位的最佳匹配。
四、实施效果评估1. 通过人员精确定位实施方案的落实,企业的人才队伍将更加稳定和高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将得到充分释放,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2. 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将更加合理,员工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将得到提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和竞争力。
3. 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将得到提高,员工的流失率将减少,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五、总结人员精确定位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才能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
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人员精确定位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潞安集团公司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总则第1条为严格控制煤矿超定员、超强度、超能力组织生产,准确掌握煤矿井下人员的数量及位置,便于灾变时的救援,根据《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2007)和《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及管理规范》(AQ1048—2007),制定本细则。
第2条井工开采的矿井,必须安装使用“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并实施24h连续运行和实时监测,未安装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不得组织生产;基建矿井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和同时投入使用。
第3条每一个入井人员都必须携带识别卡,煤矿要严格入井携卡的管理工作。
入井人数应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
第4条各矿监控管理部门要确保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及设备质量、性能符合行业规定要求。
系统设备必须按要求取得“MA”标志准用证和“防爆合格证”。
严禁不同系统间的设备进行置换第一章“系统”功能及中心站配置第5条“系统”必须实时监测井下人员位置,具有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重点区域出/入时刻、限制区域出/入时刻、工作时间、井下和重点区域人员数量、井下人员活动路线等监测、显示、打印、储存、查询、异常报警、路径跟踪、管理等功能。
为满足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需要,“系统”除应具有上述功能外,还应具有精确定位、双向紧急呼叫、唯一性检测、搜寻等功能。
第6条“系统”须具有防止修改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等存储内容(参数设置及页面编辑除外)功能。
第7条分站须具有数据存储功能。
当系统通信中断时,分站存储识别卡卡号和时刻;系统通信正常时,上传至中心站。
第8条“系统”巡检周期不大于30s。
第9条“系统”的主机必须双机或多机热备份,24h不间断运行。
当工作主机发生故障时,备份主机应在5min内投入工作。
当一台或多台主机进行维修、升级等工作影响到热备功能时,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第10条“系统”必须通过监控信息网将井下人员监测数据实时上传至公司信息调度中心。
(注:公司信息调度中心设在公司总调度室)“系统”与联网上传服务器之间必须装备硬件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确保“系统”安全。
联网上传数据必须遵守山西省煤炭厅制定的《山西省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联网数据传输规范》。
第11条各矿“系统”中心站须实行双回路供电(注:中心站双回路供电应为《煤矿安全规程》第441条规定中所指取自不同母线端同等电压的两条线路),并配备不小于2小时的在线式不间断电源。
第12条中心站主机或显示终端须设置在矿调度室内。
中心站机房的防灭火、防尘、防静电、恒温、恒湿及屏蔽等均应符合GB2887—2011《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的规定,并具备合格的接地及防雷电保护装置,配置硬件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
第13条中心站必须使用录音电话。
第二章“系统”的设计与安装第14条各矿新上系统或系统升级改造要在充分调研考察对比的基础上,优先选择技术先进、性能稳定、定位精度高、企业声誉好的产品。
新上“系统”或升级改造“系统”的设计及实施方案必须经公司“系统”主管部门组织审核后方可实施。
第15条编制采区设计、采掘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对“系统”的设备种类、数量和位置,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的敷设等做出明确规定,并绘制系统布置图。
第16条监测设备之间必须使用专用阻燃电缆或光缆连接,严禁与调度电话电缆或动力电缆共用。
监测设备之间的输入、输出信号必须为本质安全型信号。
第17条井下监测分站应安设在便于人员观察、调试、检修及支护良好、无滴水、无杂物的进风巷道或硐室中,安设时应加垫支架,使其距巷道底板不小于300mm或吊挂在巷道中。
第18条监控分站上方应悬挂标识牌,注明分站编号、读卡器设置地点,责任人等。
第19条隔爆兼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源(或带有隔爆兼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源的分站)宜设置在采区变电所,严禁设置在断电范围内;第20条矿井各行人井口、回采工作面的进风巷和回风巷、掘进工作面等作为重点区域须成对配备读卡器。
读卡器应安装到工作面。
具体安设位置如下:1.进出井口必经路线上距井口10-30米范围内;2.进出水平巷道距口30米范围内;3.进出采区巷道距口30米范围内;4.掘进工作面读卡器(接收器)成对安装在巷道以里,距离巷道口不大于30米及距离工作面不大于50米范围内;掘进工作面巷道距离超过1000米时应增设一台读卡器;5、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读卡器(接收器)成对安装在距离巷道口不大于30米及距离工作面不大于50米范围内;6、井下中央变电所、煤仓、采空区、盲巷、火药库、紧急避险设施等由矿指定的限制区域,在其入口和出口处应分别设置读卡器,对出、入紧急避险设施的人员进行实时监测,对未经授权出入限制区域的人员进行告警提示。
7、井下各巷道分支处等其他区域必须设置读卡器以监测人员出入情况。
8、所安设的读卡器位置布置要合理,根据读卡器识别半径的大小避免互相干扰,并能保证满足监测全矿井人员分布及行走方向的需要。
第21条设读卡器的巷道进出口两侧应设置交通工具的限速标志,限速标志应安装在距读卡器不小于50m的范围。
第22条新工作面开工验收时系统必须安装完毕。
第23条因特殊原因,需改变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装置安设标准或本细则中未做出明确规定的地点需安设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装置时,需由矿方提出申请,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审批,公司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实施。
第三章“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第24条各矿“系统”的使用与管理必须严格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的要求执行。
第25条各矿“系统”管理维护机构必须配备足够的专职管理维护和技术人员,其中中心站值班人员不得少于6人,实行24小时值班。
所有人员须定期接受“系统”专业知识培训,取得资格证后持证上岗。
第26条各矿“系统”管理维护机构作为系统日常管理维护的责任部门,必须保证“系统”运行稳定。
备用分站、读卡器、识别卡的数量须满足矿井的需要。
性能完好的识别卡总数至少比经常下井人员的总数多10%;不固定专人使用的性能完好的识别卡总数至少比每班最多下井人数多10%。
第27条各矿要严格入井人员携卡管理工作,所有入井人员都必须携带识别卡入井,各个人员出入井口应设置检测识别卡工作是否正常和唯一性检测的装置(以下简称“检卡分站”),并提示携卡人员本人及相关人员。
严禁一人带多卡、带他人卡、带损坏卡或不带卡下井。
第28条当在用识别卡电池性能降低或损毁,不能通过检卡分站的有效性检验时,必须进行及时更换。
识别卡严禁私自拆开进行故障处理,电池的更换必须由专职维护人员进行。
第29条当井口检卡设备发生故障不能满足现场入井检卡需求时,必须及时进行处理或更换。
在故障处理或更换设备期间必须采用人工登记等手段。
第30条下井人员所佩戴的识别卡应为固定的具有单独频率的识别卡,应采用腰带固定的方式。
上述类型的识别卡应全部具有国家有关部门出具的对人身健康无害的报告。
严禁识别卡从矿灯中取电。
第31条各矿调度室、人员入井井口应安装入井人数电子公示牌,准确公示矿井生产能力、核定入井人数、实际下井人员情况和领导带班情况。
第32条各矿应配备至少一台移动分站用于应急救援。
第33条“系统”分站和电源箱的接线必须符合《煤矿机电设备完好标准》要求。
各插头插接牢靠并旋紧压帽,分站处不得留有过多的电缆,进出电缆应整齐美观,每根电缆应标明去向、用途,以利查找故障。
第34条“系统”设备的供电电源必须取自被控开关的电源侧,严禁接在被控开关的负荷侧。
宜为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设备提供专用供电电源。
第35条“系统”电缆必须吊挂整齐,严禁与动力电缆交叉悬挂,且与动力电缆间距大于0.1m。
第36条“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必须及时进行处理。
第37条使用中的读卡器应经常擦拭,清除外表积尘,保持清洁。
读卡器应保持干燥,避免洒水淋湿;维护、移动读卡器应避免摔打碰撞。
第38条“系统”设备使用前和大修后,必须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测试、调校合格,并在地面试运行24~48h后方能下井。
第39条每月应对“系统”监测分站后备电源进行充放电维护。
电网停电后,备用电源不能保证设备连续工作2h时,应及时更换。
第40条使用的“系统”必须每年进行一次性能测试,在用设备必须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定期调校。
“系统”的分站、读卡器等装置在井下连续运行6~12个月,必须升井检修,并做好《检修记录》。
第41条人员定位分站、电源箱入井前应检查防爆性能和完好情况,确保防爆性能和完好后并粘贴相应合格证后,方可入井安装。
第42条入井电缆的入井口处应具有防雷措施。
第43条各矿要把“系统”监测的考勤信息作为职工计酬的原始依据,并做好《下井人员考勤台帐》。
携卡人员所有入井工作信息和个人身份信息等记录应保存3个月以上。
第44条监控中心站必须执行24h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必须认真监视监控数据及上传情况,并如实填写《中心站运行日志》,“系统”发出报警信息时,中心站值班人员必须立即通知矿井调度部门,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由矿井调度部门按规定程序及时报公司总调度室。
同时接收公司总调度室下达的指令并及时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必须记录备案。
第45条“系统”主、副计算机及数据上传服务器的配置及维护由当班值班人员负责,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改配置。
读卡器监测地点发生变更后的1小时内必须完成更新配置,严禁出现配置信息与实际不符现象。
严禁在监控主机及上传服务器上运行同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无关的软件。
第46条“系统”管理人员必须严密保守“操作权限密码”严禁越权对“系统”进行配置和操作。
第47条各矿必须按照以下统一格式进行系统定义和命名:1、“系统”必须对所有采区、采面、掘进面、监控分站/读卡器安装地点名称进行规范化定义。
例如:“XX采区”,“X2201采面”,“X2201X巷口”,“X2201X巷里”。
2、职务或工种规范。
在“系统”中,职位或工种如果是副总或副总以上的,统一采用“矿长”、“副矿长”、“总工”、“副总工”之一,其他按照实际名称定义。
第48条各矿必须提供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CAD电子图纸,要求该cad图至少分三层绘制。
第一层绘制本矿主要巷道布置,第二层绘制人员定位系统设备安装位置和地点名称,设备布置位置信息包括设备编号(设备在矿端人员定位系统中的编号)、设备类型(分站或读卡器)、安装位置。
第三层绘制必要标注信息。
其它图层可绘制矿井地质相关信息,如经纬线、等高线等。
矿图须简单直观,当新增、减少工作面、人员定位系统设备安装位置有变化时,重新提交矿图。
重新提交的矿图中新增部分用绿色线条表示,删除部分用红色线条表示。
第四章“系统”信息及技术资料的管理第49条各矿应建立健全“系统”管理制度,内容包括:(1)岗位责任制;(2)人员识别卡领取、使用和管理制度;(3)异常情况上报处理制度;(4)系统及装置故障追查、考核制度;(5)操作规程;(6)值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