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提升的原因浅析
中国农村五保老人供养问题研究综述
研 究 成 果 ,可 以发 现 中 国农 村 五保 老 人 供 养 中存 在 的 问 题 主 要 包 括 如 下 方 面:
( 一)农村五保 老人 生存 现状脆 弱。学者 左 高 山通过 实际调 查发 现 ,中国农村 五保老 人在 “ 衣 、食 、住 、医、葬” 五个方 面都 呈现 出 脆 弱性特征 ,并就五保 老人 生存现状脆 弱性 的原 因及其 危害进 行 了分
( 四)机 构服务半专业化。作为国家级扶贫 开发 重点县 的河北省 巨 鹿县 ,在 2 0 1 0 年的时候全县五保集 中供 养率 已经 达到 6 8 % ,但是在 调 查研究 中仍然发现存在 着救助工作人员难以满足集中供 养的需要导致 救 助质量下降的问题_ l 。邱玉涵 在调查研 究 中发 现当地 政府缺 乏专业 意 识 。对敬老院人才配备方面的投 资较小 ,业务培训注重政策学 习和机构 经验推广 ,缺乏养老专业技能 培训和职业 资格规范 意识 ,具有行政 性 、 半专业化特点 。机构服务人员 缺乏专业敏感性 ,老人细微 的个体 利益诉 求被漠视 。 三、提高我国五保老人供 养水平的建议 国内学者积极探索提高农 村五保老人供养水平的建议 ,大致 可从 以
一
单一依靠政府财政存在着较大 的局限性 ,鼓励在有条 件的地方动员社 会 力量以合资 、 人股 、购 买或租 赁等方 式参 与现 有福利 设施 的改 造 和扩 建 ,探索多元化投 资、企业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 ,逐步实现 由国家福利
事业型向社会公 益事业 经营型 的转变 。 ( 三) 强化五保老人的社会 支持 网络 。邱玉 涵认为对 老人 的照顾主 体可 以从社区 内照 顾 拓展 到 社 区 、亲 友 、邻 里 及 其 他 志愿 者一 并 照 顾 ] 。何 芸也鼓励从制 度支持 网络 、家庭 支持 网络 和邻 里支持 网络人 手 ,强 化 五 保 老 人 的 社 会 支持 网 络 ,鼓 励 构 建 五 保 老人 “ 内 核 一 中 层 外 围”三层邻里互 助网络 的可能途径 。 四、未来 中国农村五保老人供养问题研究展望
农村五保供养调研报告
农村五保供养调研报告农村五保供养,是指依照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村民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可申请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一、基本情况据统计,截至2010年末,全xx农村五保对象共有32.84万人,其中有5.66万人入住敬老院和五保村,集中供养率为17.23%;xx区有五保对象901人,现有乡镇(街道)敬老院13所,农村五保村30个(其中:2010年新建7个),敬老院和五保村入住183人,集中供养率达20.31%。
五保对象均按照“每人每月30斤米、1斤油、50元钱”的标准供养,集中供养标准平均达到每人每月145.83元,分散供养标准平均达到每人每月125.83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该区的五保供养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供养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五保对象日常管理和服务照料难度较大。
从入户调查情况看,目前分散供养五保对象大多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瘸瞎疯瘫,自救能力最弱,且基数大,居住分散,流动较为频繁,动态管理难度大。
加之一些五保对象性格孤僻,不易合群,精神普遍孤寂,有的五保对象虽有亲友资助,但难以做到尽心尽力。
少数五保对象因重病、残疾或高龄导致生活难以自理。
(二)五保供养标准相对较低。
近两年,虽然大幅度提高了五保供养标准,但随着近年来物价的不断上涨和人民群众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五保的供养标准相对来说较低。
大部分五保对象都没有劳动能力,即使部分对象有劳动能力也难以通过自己劳动来维持生计,仅仅依靠每月“30斤米、1斤油、50元钱”的标准难以改善生活。
(三)五保对象医疗依然是个难题。
xx区45%以上五保对象常年有病,除一般小病尚能及时救助外,解决五保对象患大病住院治疗的巨额费用依然是个难题。
农村五保供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XX市为例
— —
以X X市为例
王小 丽
摘 要 :{ 2 0 1 1 年度 中国老龄 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指 出,截止 2 0 1 1 年末 ,全 国农村共有五保供养人数 5 5 1万,全年各级 财政共发放农 村五保供养资金 1 2 1 .7 亿元 ,同比增 长 2 4 .1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是 中国 农村 集体 经济时代所特有 的一种社会 保 障制度 ,在 新的历 史时 期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出现 了 很 多新的 问题和新的挑 战。笔者试以 X X市为例 ,通过分析农村 五保供养工作 中 存 在的 实际问题 ,提 出具有 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五保供 养 ;老龄化 ;问题与建议 根据 2 0 0 6 年 3月 1日 起施行 的 《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五保 供 养对象指老 年、残疾或 者未满 l 6周岁 的村 民 ,无劳动 能力 、无 生活来 源又无法定赡养 、抚养 、扶养义务人 ,或者其法定赡 养、抚养 、扶养义 务人无赡养 、抚养 、扶养能力 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 遇。五保供养 的 形式有集体供养 ,即 由养 老 院集 中供养 ;分散 供养 ,其主要 体现 为村 养 、村供亲养 、亲供亲养 、临时救助等 。农村五保对象是生 活在社会最 底层 的弱势群体 ,最需要得到政府的救济和党 的关怀 ,也最 需要得到社 会的关心与照顾 ,但是这部分群体却往往被社会所忽视 。做好农 村五保 供养工作是发扬 中华 民族尊老爱幼 、互帮互 助的优 良 传 统 的体 现 ,( t L 记》 中就主张 : “ 使老有 所终 ,壮 有所用 ,幼有所 长 ,矜 、寡 、孤独 、 废 疾者 ,皆有所 养。 ” 做好农 村五保供养 工作也 是构建和谐 社会 以及建 设社 会主义新农 村的重要 内容。党的十八大强 调指 出: “ 要 多谋 民生之 利 ,多解 民生之忧 , 解 决好人 民最关 心最直 接最现 实的利益 问题 ,在学 有所 教、劳有所 得、病有 所 医、老有 所 养、住 有所 居上 持续 取 得新 进 展, 努力让人 民过 上更好 生活。 ” x X市五保供养工作的基本情况 X X市建城于公元前 5 0 5年 , 距今 已有 2 5 0 0 多年历史 ,素有 “ 鱼米 之 乡” 的美称 。现辖 2 个县级市 , 4 个县 , 3 个区 ,总面积 1 5 0 1 9 平 方公 里 ,总人 口5 4 8 .3 4万。从 2 0 0 4年开始 制定 出 “ 五年 实现乡 乡有敬 老 院” 的目标 ,将农村敬老 院建设列入 为民办实事项 目,累计投入资金 2 亿多元 ,年 均增长 4 0 .6 % ;敬老院总数从 6 4 所增加到 1 7 9 所 ,增长 2 . 7 倍 ;集 中供养五保对 象从 l 2 0 o人增 加到 1 0 4 2 6人 ,增 长 8 .7倍 ;供 养标准从 1 8 7 2元/ 年提高到 3 1 2 0 元/ 年 ,增幅 6 6 .7 % 。2 0 0 8年度该市 就在全省率先实现 了乡乡有敬老 院的目标 ,且提前一年完成任务 。 X X市在农村 五保供养工 作上能 取得 比较 好 的成 绩 ,归纳起 来主要
五保供养制度
五保供养制度五保供养制度是我国为了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所实施的政策。
下面我就从五保供养制度的背景,内容和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五保供养制度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规模经营逐渐普及,而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
因此,农村老年人失去了直接经济来源,生活困难成为了突出的社会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85年,国家实施了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将农村特困老年人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以确保他们的生活。
其次,五保供养制度的内容。
五保供养制度是指政府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为无劳动能力、无劳动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政策。
具体而言,包括供应粮、油、盐、菜等生活必须品,提供基本医疗和常规护理服务,提供定期补贴等。
此外,五保供养制度还注重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保障。
政府为五保供养对象提供免费小学教育,并推行家庭教育支持政策。
同时,农村基层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组织积极参与到五保供养工作中,为五保供养人员提供精神慰藉和社交支持。
最后,五保供养制度的意义。
五保供养制度在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问题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五保供养制度使得农村老年人获得了稳定的物质保障,解决了他们的温饱问题。
其次,五保供养制度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供了基本医疗和护理,满足了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再次,五保供养制度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农村老年人在享受五保供养的同时,也为社区提供了长辈的榜样,为社会传承中华民族优良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五保供养制度是我国为了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而实施的政策。
通过五保供养制度,政府为农村特困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物质保障、医疗服务等,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五保供养制度也使得农村老年人获得了稳定的经济来源,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部分,五保供养制度的实施为保障民生、促进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对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思考
适应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为主要目标的农村税费 改革,实现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变革。
(二)改革内容:
2006年1月21日国务院颁布新《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 例》 1、建立以财政为主的资金渠道。供养资金在地方财政 预算中安排,中央财政给予补助,发挥集体保障、土 地保障的辅助作用。 2、改进服务管理措施。建立供养申请、供养形式选 择、供养服务监督以及供养协议、财产保护等一系列 制度。
二、新《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改进
3、建立供养标准增长机制。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制定机 关层级提高,供养标准根据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提 高适时调整。 4、建立申请审批程序。申请—民主评议—审核—审 批,增加了信息公告、调查核实、书面答复等内容。 5、建立政府主导的投资体制,加强供养服务机构建 设。把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 规划,要求县级政府和乡镇政府提供设备、管理资金 并配备工作人员。 6、建立监管制度。明确部门和乡镇政府职责,建立社 会公告制度,设立法律责任。
一、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由来及发展
政策调整的具体内容: 1、经费统筹层次提升。由社内农民分担转为由乡村农 村集体组织供养,从村提留或乡统筹中列支。 2、供养内容增加。包括了吃、穿、住、医、葬 (教) ,从基本生活保障上升到了“正常生活”保 障。 3、供养标准确立。“不低于当地村民的一般生活水平”, 具体标准由乡镇政府制定。 4、管理规范性提高。明确了各级政府部门及农村集体 经济组织的职责、五保供养申请审批的程序,五保供 养对象的权利义务有规可循。
三、主管部门对存在问题的认识
(一)“应保未保”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截至2007年2 月,全国纳入农村五保供养的人数为499.3万人,仍 有78.2万人没有享受到农村五保供养。 (二)基础建设整体滞后与过度强调硬件建设问题并 存。 (三)实际供养水平低。分散供养和集中供养均低于 2005年全国农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31元的标准。 (四)供养资金不落实。地方农村五保供养资金投入不 足;现行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管理方式不尽合理。
关于农村五保户供养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的农村 五保户 1 5 3人 。其 中。 中供 养 付 给 该 村 的运 转 保 障 资 金 中直 接 扣 除 。 56 集 经
的31 6 4人 , 占 2 .2 ; 分 散 供 养 的 调 查 宝 应 、 邮 、 都 、 征 、 江 五 县 32 % 高 江 仪 邗
●
江 苏省委 、 省政 府考 虑到税 改后村级 组织 占村级人 E 79 %, l .2 村平供 养 2 03人 。五 的收 入不 多 、 转 困难 , 定 了 “ 运 制 三项 资 保 供 养 经费 在村 级 运转 资 金 中一 般都 优 金 ”制度 。 农业 两 税 附加 、 业 两税 正 先予 以保 障 。 中供养 的从转 移支 付给该 将 农 集
税 收 入 的 1 %和 农 村 税 费 改 革 转 移 支 付 村 的运 转保 障 资金 中直 接 划转 给 乡镇 敬 0
居 凤 洲
马 铙 燕
资金不 低于 1 %的部分 ,作 为保 障 村级 老 院 , 5 分散 供养 的直接 通过金 融机 构打卡
组 织 基 本 运 转 的 资 金 , 门 用 于 村 级 上 述 发 放 到 人 , 保 及 时 足 额 到 位 。 专 确
一
、
农 村 五 保 供 养 经 费 来
源 的 演 变
在农 村税 费改革之 前 , 村五保 户供 村 级基 本 运 转 保 障 专 户 的 资 金 9 3 .2 农 9 79
养 是 作 为一 种 农 村 集 体 福 利 事 业 来 办 的 , 万 元 ,按 标 准 村 平 均 每 村 83 .6万 元 。 其
农村五保户问题及对策
农村五保户问题及对策
农村五保户是指享受国家特殊照顾的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和有特殊困难的家庭成员。
他们享有国家给予的一定生活保障,但由于各种原因,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
资金不足:由于经济困难,许多五保户无法获得足够的生活保障资金。
居住条件差:许多五保户居住在破旧的房屋中,缺乏基本的生活条件。
医疗条件差:由于经济原因,许多五保户无法获得良好的医疗保障。
社会关注度低:由于社会关注度不高,许多五保户被忽视和遗忘。
对策:
增加资金投入:政府应该增加对五保户的资金投入,提高他们的生活保障水平。
改善居住条件:政府应该加强对五保户房屋的修缮和维护,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
加强医疗保障:政府应该加强对五保户的医疗保障,确保他们能够获得良好的医疗服务。
提高社会关注度: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五保户的关注和关心,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
五保供养工作总结_防保科工作总结
五保供养工作总结_防保科工作总结五保供养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为了保障农村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而设立的政策措施。
本次工作总结主要针对我所在单位在五保供养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工作成绩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所在单位加强了对五保对象的排查和摸底工作,对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及时进行了认定和申请五保供养的手续。
经过努力,我单位新增了30个五保户,实现了100%的供养率。
我们通过定期走访、慰问等方式关心特困人员的生活状况,及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存在问题尽管在五保供养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五保对象的认定工作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公平性,需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操作。
五保供养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但由于预算有限,导致实际供养金额不足,难以满足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我们在关心特困人员生活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普遍缺乏一种参与社会活动的平台,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
三、改进措施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加强五保对象的认定工作,进一步完善认定流程和标准,确保公平、公正地为特困人员提供帮助。
我们将积极争取更多的财政拨款,增加五保供养的资金,以提高特困人员的生活保障水平。
我们还将积极寻找社会力量的支持,开展慈善募捐活动,为五保对象提供更多的帮助。
我们将组织一些适合特困人员参与的社会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增强他们的社会融入感和幸福感。
四、工作心得在五保供养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政府的温暖和从事公益工作的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我与特困人员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了解了他们的困境和需要。
通过付出努力,我帮助了他们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获得了他们的信任和感激。
我也意识到五保供养工作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需要政府、社会以及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共同关心和帮助特困人员,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五、未来展望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五保供养工作将不断得到改善和完善,特困人员的生活条件将逐步改善。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一、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开展情况和成绩我县民政部门在加大对农村敬老院建设的同时,极积改善分散供养五保对象住房条件,在抓住灾后倒房重建的有利时机,投入大量资金,对分散供养五保户住房进行了维修、改造和重建。
共投入210余万元,对165户散居五保对象的房屋进行维修,维修房屋313间。
1、部门配合,医疗救助有一定保证。
为方便五保对象就医,乡镇政府、民政、财政、卫生等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从2018年始,民政部门筹集资金帮助五保供养对象缴纳新农合参合金,使之能享受到新农合补助政策。
同时还为五保供养对象积极落实农村医疗救助,不足部分,各乡镇从财政自有经费中给予安排。
2、生产自助,创收提高供养水平。
多数敬老院利用现有土地、池塘,种蔬菜,发展养殖业,增加经济收入,即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又提高了敬老院的供养水平。
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医疗保障停留在“补”的水平,距离“保”的要求尚远。
农村五保绝大多数是年老多病和残疾人,每年医疗支出较常人多得多。
虽然农村五保已全部纳入农村合作医疗,但只能报销住院费的70%。
郎溪县五保看病门诊费报销比例在20%,日报销最高不超过10元。
县里对五保看病门诊费用没有解决。
民政部门通过医疗救助和财政部门在预算中安排部分医疗资金,但面对大病患者的个人高额费用和整个群体集中支出,绝大多数乡镇财力难以承受。
部分五保供养对象,特别是散居对象,有病不敢去治,只能干熬,致使小病拖成大病;住院治疗的,乡镇政府需要花钱请人护理和照料生活,增加乡镇支出,部分乡镇只能把欠医院的治疗费挂帐。
2、精神生活普遍贫乏。
据了解,农村五保老人普遍有自卑感。
由于经济困难,农村五保老人大部分没购买电视机、收音机,偶尔到邻居家看电视。
从总体上看,农村散居五保老人的精神生活较单调和贫乏。
3、关爱意识和互助意识淡化。
以前,农村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粮油、服装等实物多数由村民小组集体凑集,平时生病有亲朋或邻居照看,房屋损坏由集体维修。
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的现状及其政策思考
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的现状及其政策思考作者:赖志杰来源:《中州学刊》2019年第11期摘;要:随着“霞光计划”的实施,民政部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民政部门重视集中供养工作,形成了过度追求集中供养率现象。
但是,集中供养率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没有显著提升。
实地调查分析发现,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没有优劣之分,加大财政投入是当前提升供养质量的关键,提高集中供养率首先需要加强敬老院的工作人员配备,全面满足供养对象的需求还需要来自社会的非制度化供给。
注重满足供养对象的非物质需求、全面提高供养质量是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下一阶段的重心。
关键词:农村五保供养;集中供养;集中供养率;供养质量中图分类号:C9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9)11-0073-05以1956年出台的《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为标志,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建立已逾60年,是我国运行时间最长、政策最连贯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随着2006年新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的颁布,农村五保供养进入国家保障时期。
十多年来农村五保供养标准逐年增长,敬老院硬件建设在“农村五保供养服务设施建设霞光计划”(以下简称“霞光计划”)的资助下得到极大改善。
然而,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没有达到《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民政十二五规划》)等权威政策文本预设的目标值。
本文在梳理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的历史演变和集中供养率由来的基础上,基于X县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运行状况的调查,分析集中供养问题产生的原因,对完善供养制度、提升供养质量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
一、历史演进:集中供养与集中供养率由来1.集中供养兴办敬老院、对农村五保对象开展集中供养几乎与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建立同步。
早在1956年年初,黑龙江省拜泉县兴华乡就兴办了敬老院。
1958年中共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指出:“要办好敬老院,为那些无子女依靠的老人(五保户)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场所。
农村五保供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农村五保供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作者:张婧来源:《农业与技术》2016年第08期摘要:我国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救助制度,有特定的制度理念和发展历程。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五保供养问题,取得了很大成绩。
然而我国农村五保供养仍面临着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其原因,进而提出应对之策,完善我国五保供养制度。
关键词: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敬老院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134《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中规定:五保供养是指在农村社会中无经济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抚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抚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抚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或者年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在吃、穿、住、医、葬等方面给予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的一项农村社会救助制度。
在中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中,五保供养被认为是唯一具有相对连续性的农村社会救助项目[1]。
五保老人的社会保障工作的好坏,不但关系着五保群体自身的幸福安康,也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1 目前我国农村五保供养中存在的问题2006年颁布的新的《农村五保供养条例》,将五保供养正式纳入国家救助体系,广大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进入了公共财政的保障范畴。
但是,五保供养制度在实际运行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普遍偏低《农村五保供养条例》中规定:五保供养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并根据本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适时调整。
其中“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的标准很模糊,每次对《农村“五保”供养条例》的修订,都没有作详细说明,也没有列出可供参考的实际操作标准。
因此,由于当地居民平均消费支出水平的指标与其内涵较为接近,所以把当地居民平均消费支出水平当作衡量五保供养制度是否达到保障水平的现实依据。
2008~2012年农民家庭平均消费支出占纯收入比重超过74﹪。
浅析农村五保制度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来 , 没有一 个稳 定 的资金 来源 渠道 , 总是建 立在 就 它
一
等 。农村养 老院大 多雇佣 l 临时人员 ,其 素质难 以保 证 .很难提供 高质 量的服 务 。大 多数农 村养 老 院只
注 重入院 五保人员 的吃 、穿等 问题 ,忽略 了入 院五
的保障内容包括 “ 保吃 、 保穿 、保住 、保医、保葬
( 未成 年人保 教 )。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五保 制度 本 应是 一个 全 方 ” 位保 障制度 ,但 在制 度实 际运行 过程 中 ,却 退化 成
4 )养 老 供 养设 施 简 陋 及 管 理 落 后 。农 村 养 老 院获 得 经费 十 分 有 限 .没 有 足 够 的 资金 更 新设 备 、 翻 修 房 屋 ,甚 至 许 多 养 老 院 只 有 最 基 本 的生 活 设
人均 生活 消 费支 出 29 8元 ,供 养 标 准 略低 于 当地 5
村 民的平 均生 活水 平 。在有 些 县 区 ,五 保供 养标 准
令人担忧 。除了省级财政转移支付 的 1 0 元,外 , 0 a 0 地方财政没有列支五保供养资金 。而 20 年该地 05 区 的 年 均 纯 收 入 为 3 3 0元 , 人 均 消 费 支 出 为 0
为一个保障内容残缺的制度。
收 稿 日期 :00 O— 0 修 回 日期 :0 0 0 — 3 2 1一 13 ; 2 1 — 3 0
作者简介: 中耀 ( 95 , 内蒙古巴彦淖 尔人 , 姜 18 一) 男, 在读硕士 , 主要从事住房制度与房地产经济学研 究,
E ma :u 90 9 6 . m。 — il 0 4 80 @13c li 6 o
1 农 村五保 制度在 实施过 程中 出现 的 问题
XXXX年贫困地区农村五保供养问题的思考(可编辑).doc
XXXX年贫困地区农村五保供养问题的思考(可编辑)贫困地区农村五保供养问题的思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贫困地区农村五保以转移支付为主体的供养途径使五保老人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使五保供养制度原有的社会经济政策基础发生了变化特别是五保供养资金的融资渠道和责任主体有了明显改变给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实际业务操作和调查中笔者认为总体上农村五保老人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和老年贫困化及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是五保对象保障面窄应保未保问题突出。
农村税费改革后国家对贫困地区农民的各项税费实行了全免农村五保供养所需经费和实物不再从村提留或者乡统筹费中提取全部由国家转移支付资金解决从**年起国家对贫困地区下拨转移支付实行定额包干落实国家甩死砣的钱不仅农村五保供养金优抚对象优待金需要教育、水利、民兵训练等也需要村干部工资需要农村的公益事业也需要在湖北省从**年农村税费改革后省政府要求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必须达到年人平元而到了乡镇由于各项支出的挤占经费的不足当地政府只好从人数上进行控制致使一大部分应保对象不能及时保起来。
二是转移支付严重不足五保供养经费落实困难。
在农村税费改革初期有的乡镇考虑到县以上政府下达的转移支付资金有限为全面考虑分配问题只能在五保供养标准上压缩一旦上级政府要求五保供养必须达到规定的标准或符合五保条件的对象过剩他们只能在供养标准上做文章从而出现了不少的“半保”对象。
加之因财政管理体制和资金结算等方面的原因五保供养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的现象也比较突出大多是县财政拨付到乡镇财政有的是半年拨一次有的是一年结算拨付财力差的乡很难保证五保供养金按时到位。
还有层层截留现象抵扣乡镇应上缴的费用现象使五保经费落实困难五保供养水平下降严重影响了五保老人的生活。
关于多模式并存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的思考
关于多模式并存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的思考地处秦岭南麓的柞水县,山大沟深,土地贫瘠,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全县辖10镇6乡,120个村,59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6万人,五保户1917人。
目前,全县有乡镇敬老院8所,五保集中供养点6个,集中供养387人,分散供养1530人,落实领养803人、代养371人,五保供养标准每人每年1640元,全县五保户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但是,如何进一步提高柞水农村五保供养水平仍需要深入探索。
一、多模式并存发挥着积极作用农村五保供养是我国的一项传统社会救助制度。
新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颁布实施后,为从根本上提升农村五保户的供养水平和质量,柞水着力打造弱势群体救助这一平台,创出了以乡镇敬老院为骨干、村级五保集中供养点为辅助、散居五保户领养代养为补充的农村五保供养多元化模式,基本解决了全县五保户的供养问题。
1、乡镇敬老院是政府供养五保户的主要平台。
自建国初期建立五保供养制度起,当地政府在生产和生活上给予五保户适当的安排和照顾,保证他们的吃、穿、住、医等问题,保证年幼的受到教育和年老的死后安葬,使鳏寡孤独户的生养死葬都有依靠。
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各乡镇政府利用原生产队保管房等集体房屋兴办敬老院,建起敬老院21个。
多年来,乡镇敬老院既较好地保障在院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又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稳定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以乡镇敬老院为依托的五保服务网络的建立和完善,使散居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也得到了较好的保障,在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中显示出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近几年来,通过合并撤消、改建扩建的方法整合资源,乡镇敬老院在集中供养中仍发挥着主要作用。
2、村级五保集中供养点成为一项改革创举。
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五保户“小集中、大分散”供养模式的弊端逐渐凸现出来。
特别是撤村并组后,村域面积扩大,村干部管理事务增多,而散居五保户70%居住在沟沟梁梁的单庄独户,且多数为低智,生活不能自理,长期以来的生活全部依赖于村组照顾和国家救济,他们有钱不会花、有粮做不熟,特别是逢上汛期和冬季,村组干部分头照看费时费力,还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开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落实情况调研报告
开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落实情况调研报告开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落实情况调研报告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国务院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国发〔XX〕14号)和民政部〈关于印发《特困人员认定办法》的通知〉(民发〔XX〕178号)的规定。
我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坚持托底供养,强化政府托底保障职责,做到应救尽救、应养尽养,将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农村特困人员供养范围(XX年农村五保户统称为农村特困人员)。
一、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情况(一)XX年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情况XX年1月份起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从原来每人每月578.5元提高到每人每月819元(每人每月比原标准增240.5元)。
经调查核实,截止12月我县符合纳入五保供养的有1266户(其中:分散供养1184人,集中供养82人),XX年全县已发放五保供养金1268.49万元。
(二)XX年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情况从XX年1月份起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由每人每月819元提高到每人每月标准900元(每人每月比原标准增81元)。
经调查核实,截止12月符合纳入农村五保供养的有1250人(其中:分散供养1184人,集中供养66人),XX年全县已发放五保供养金1379.51万元。
有效地解决了他们的基本生活。
(三)XX年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情况XX年起农村五保救助供养标准分为基本生活标准和照料护理标准,照料护理标准按不超过救助供养标准的10%确定。
从XX年1月份起农村五保救助供养标准从每人每月900元提到每人每月1020元(即每月通过银行发放到农村五保对第1 页共9 页象个人账户的基本生活标准为每人每月920元;每人每月从1020元中提取100元统筹作照料护理费)。
截止12月份符合纳入农村五保供养的有1265人(其中:分散供养1204人,集中供养61人),共发放农村五保基本生活供养金1429.48万元,提取照料护理费153.48万元,已救助19人照料护理费6.963万元。
农村五保低保工作总结
农村五保低保工作总结农村五保低保工作总结自我总结我在过去的一年里负责了农村五保及低保工作,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经验,我深刻地意识到五保低保工作对农村社会的重要性以及我个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首先,五保低保工作是国家对贫困农村老年人和特殊群体的一种保障措施,是解决农村社会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我们的工作,能够保障贫困农村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稳定。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的工作实际涉及到了社会问题的解决,对农村社会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其次,五保低保工作对我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与贫困老年人的接触,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贫困的困境和社会不公,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与此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同情和关怀他人,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做出平衡的决策。
这种经历使我更加成熟和进步,增加了我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和经验。
同时,在工作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受限于工作环境和人力资源,有些贫困老年人无法得到有效的帮助,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我明白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但我仍然感到内疚和无力。
其次,由于我对农村五保低保政策的了解不够深入,有时候可能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决策,影响到了工作的有效性。
因此,我深感自己的不足之处,需要加强自己的学习和提升。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掌握五保低保政策,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我也会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建立更好的合作关系,争取更多的资源和帮助。
同时,我会继续关注贫困农村老年人和特殊群体的需求,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效果,真正帮助到最需要帮助的人群。
总的来说,农村五保低保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但又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通过这段经历,我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实现了自身能力的提升。
我会继续努力,为农村五保低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农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五保供养工作总结_防保科工作总结
五保供养工作总结_防保科工作总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老年人口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同时养老金的不足也让一部分老年人陷入了贫困境地。
为了保障这部分特困人群的基本生活,政府积极开展了五保供养工作。
作为防保科的一名工作人员,我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认真执行五保供养政策,积极开展工作,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为特困人群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以下是我在五保供养工作中的总结:一、加强宣传,提高参保意识作为五保供养工作的从业人员,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对政策的宣传和解释,提高特困人群的参保意识。
我们通过制作宣传资料、组织宣讲会、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宣传政策,帮助特困人群了解五保供养政策的具体内容、申领条件和流程,鼓励更多的特困人群主动参保,确保特困人群的权益得到保障。
二、加强审核,确保供养对象的合规性在申领五保供养时,必须严格审核申领人的身份、资产状况等情况,确保供养对象的合规性。
我们建立了严格的审核制度和流程,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访谈询问等方式,全面了解申领人的生活状况,验证信息的真实性,避免虚假申领和资格不符的情况发生。
三、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确保资金使用的规范性针对五保供养资金的发放和使用,我们建立了健全的管理体系,确保资金使用的规范性。
通过明确资金流转环节、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等措施,保证资金的使用真实合法,杜绝挪用、侵占等行为,保障特困人群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服务指导,帮助供养对象融入社会除了发放资金外,我们还通过开展各类服务活动,帮助供养对象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我们组织开展了培训班、文体活动、法律咨询等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和法律意识,促进他们重返社会,获得尊严和尊重。
五、建立信息化监管平台,提升管理效率为了提升五保供养工作的管理效率,我们建立了信息化监管平台,便于实时掌握供养对象的申领情况、资金发放情况等信息,同时方便对工作进展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和行政效能。
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扎实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扎实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近年来,*市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民政部门的指导下,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求发展,完善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使五保供养政策得到落实,保障了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权益,维护了社会稳定,推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提高认识,加大农村五保供养的工作力度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亲民之义,为民之举,是加强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途径;是坚持执政为民重要理念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和谐的重大举措。
对此,*市各级民政部门始终高度重视,把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对新形势下五保供养工作的领导。
一是纳入工作日程。
市民政局坚持把五保供养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明确提出了“十五”期间,要完成10所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设的规划,到2010年,形成布局合理的农村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设新格局的目标。
几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市农村敬老院社会化发展步伐的意见》、《*市农村养老机构管理细则》等文件,特别是去年国家和省农村五保相关法规和文件下发后,我市坚决贯彻落实,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市切实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五保对象供养标准、落实了资金,全面理顺了敬老院的管理体制,提出了建立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管理服务体系的要求,从而有力促进全市五保供养工作健康发展。
二是供养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十五”期间,我市用于区域性敬老院建设和养员生活补贴资金达到900多万元。
从今年起,市、县两级都建立了五保资金专户,提高供养标准、敬老院管理费等,两级财政每年新增预算400万元,已基本落实。
在院养员人均生活补助标准将由原来的2800元/年提高到3200元/年。
三是加强领导,密切配合。
把五保供养工作作为社会福利事业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了市、县政府的统一领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利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提升的原因浅析
作者:鲁琼
近年来,平利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五保供养服务工作,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五保供养体制发生的新变化,充分利用乡镇机构改革后的闲置资产,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强化服务,规范管理,全力抓好农村敬老院建设,通过建立乡镇中心敬老院、村级集中安置点、散居联户包帮的“三位一体”农村五保供养体系,有效保障了农村鳏、寡、孤、独人员的基本生活,使农村五保老人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为”的目标。
现已建成县乡镇敬老院1 7所,村级五保集中供养点38个,集中供养五保2616人,集中供养率达到73%。
一、建立完善权责明确的五保供养机制
平利县委、县政府把五保供养工作当作“民心工程”的大事常抓不懈,民政部门把五保供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来抓,各乡镇、村委会也把五保工作列入主要工作目标。
针对过去敬老院存在的多头管理,分散管理的现状,为理顺相应的管理体制,县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行政村三级各司其职,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各负其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乡镇敬老院的产权隶属乡镇管理,对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工作岗位的设置实行因事设岗、按需设岗,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保障落实管理人员工资待遇。
所需资金实行分级负责,合理负担的方式,逐年增加对五保服务机构建设的投入,建立政府扶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和发展的长效机制,保障中心敬老院和集中供养点的正常运转和良性发展,形成了各
级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民政部门具体抓,乡镇重点抓,其它部门协同抓的良好局面。
二、切实保障五保人员的基本生活
县、乡镇、村根据当地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数量、年龄结构及变动情况,坚持集中供养与分户帮办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定点联户帮办,签订包帮协议,明确包帮责任,落实包帮措施,杜绝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后,村组甩包袱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该县始终坚持“勤俭持家,勤俭办院”的方针,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力发展院办经济,提高院民生活质量,按照“六个有”的要求,由各乡镇政府给敬老院所在村组协调解决基本生产资料,为敬老院自给自足开展院办经济提供基础条件,并引导敬老院充分盘活现有土地资源,创新思路,发展生产,增加敬老院的经济来源。
同时在“内务”管理上做文章,及时制定食堂管理、饮食卫生、保健就医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各项制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得到了院民的认可支持和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三、努力实现老有所乐的基本目标
敬老爱老,让老人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为了让五保老人欢度晚年,平利县在抓好基本物质生活的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也放在重要位置,不断丰富院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坚持每周定期集中学习制度和院民谈心交心制度,经常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组织院民就近参观学习,让院民感受到平利县城乡建设的新变化,体验社会的进步。
深入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和星级评选敬老院活动,由民政部门制定星级评选标准,对敬老院在星级
创建活动中提出具体要求,做好“服务”文章,创建温馨家园。
正确引导院民收看电视和阅读报刊,教育院民文明礼貌,团结互助,爱护公物,自觉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不断提高院民的健康水平,让五保老人感受到家庭式温暖,确保“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四、不断加强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
该县以充分体现人性化管理为目标,在场院、楼梯、卫生间等拐角处建立无障碍设施,方便残障人员生活起居;由农业部门负责,将沼气项目与敬老院建设挂钩,修建沼气池,解决院民生活能源;在县城中心敬老院增设少数民族孤寡老人房间,对少数民族群体给予一定关照;及时研究解决村级卫生室挂驻乡镇敬老院问题,为敬老院求医问药提供切实保障;想方设法解决部分乡镇敬老院存在的饮水难、出行不便等实际困难,大力促进敬老院健康快速发展。
目前,平利县农村敬老院建设工作起步高,院址布点合理,环境整洁优美,设施功能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健全,安全管理到位,敬老院已成为该县新农村建设中最靓丽、最体现人文建筑风格的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