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探索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探索■王宁霞李治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其特有的跨越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既面临着机遇,也充满着挑战。
本文将在这一背景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进行初步探索。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并且集中反映了本民族的历史特色。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进步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民族发展的根基。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滔滔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了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举世无双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它不但包含各种文化产品和民族精神,还包括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观念传承。
21世纪以来,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甚至已经成为决定性因素,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世界文化大发展大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开放的发展环境为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可能。
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是为应对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挑战提出的发展战略,“一带一路”不只是经济合作,而是促进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战略,人文交流和文化传播同样是关键。
一、“一带一路”为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带来的历史机遇"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欲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
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传播方式
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传播方式摘要:一、引言1.背景介绍: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对外传播重要性2.目的阐述:提升国际话语权,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二、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构建1.理论内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2.话语特点:独特的理论内涵和话语表达三、对外传播策略1.面向世界:扩大传播范围2.认知与理解: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3.认同与接纳: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影响力四、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对外传播话语体系1.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价值观念话语体系2.传播策略:提升传播广度与深度,增强话语影响力五、结论1.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必要性2.构建和传播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重要性正文: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升,如何构建和传播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提升国际话语权,成为了一项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需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独特的理论内涵和话语表达。
为了使这一话语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我们需要探索有效的对外传播路径。
首先,我们要明确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内涵。
这一体系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其理论内涵丰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在构建话语体系时,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独特的理论优势,使之成为传播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对外传播策略至关重要。
我们要面向世界,扩大传播范围,让更多国家了解和认识中国式现代化。
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知和理解。
此外,我们要关注话语体系的认同与接纳,通过有效传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影响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价值观念话语体系同样重要。
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融入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对外传播话语体系。
为了实现良好传播,我们需要采取恰当的策略,包括提升传播广度与深度,增强话语影响力。
总之,构建和传播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提升国际话语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面临的问题及路径分析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面临的问题及路径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指中国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秉持开放包容、创新发展的文化理念,坚持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发展道路。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以及国内外各种挑战和困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和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路径分析。
一、问题分析1. 外部文化冲击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西方文化输出也在不断加强。
外部文化冲击不仅来自西方国家,还来自其他文化圈的国家。
而这些外部文化的冲击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国内文化自信不足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衰败,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度逐渐降低,对西方文化的接受度却逐渐增强。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建立和巩固。
3. 文化产业短板目前,中国的文化产业虽有不少成就,但整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文化软实力方面,还需加强。
4. 文化认知认同问题由于历史和民族素质的原因,国内外的一些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不了解,甚至对其持有偏见。
这种文化认知认同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建立和发展构成了阻碍。
二、路径分析1. 提高文化软实力对于文化自信而言,重要的不仅仅是硬实力,更重要的是软实力。
提高文化软实力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关键路径之一。
这需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培育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和品牌,提高国内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
这需要加大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将其融入到当代文化生活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中华传统文化。
3. 加强文化交流与对外传播对外文化交流是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认同的重要途径。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备受瞩目。
本文将就该主题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关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关系以和平、发展、合作为基本原则,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坚持睦邻友好,推动“周边外交”政策,通过促进地区合作与共赢,实现共同繁荣。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性问题的治理,推动国际秩序的改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政策的特点1. 独立自主: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附属于任何大国阵营,坚定捍卫自身主权和利益。
2. 和平发展:中国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致力于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
3. 合作共赢:中国倡导互利共赢的外交方式,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各国加强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4. 多边主义:中国坚决维护多边主义和联合国的权威,推动构建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维护全球治理体系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关系的影响1. 维护地区稳定: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通过经济合作和对话对抗政治和军事对抗,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2. 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积极作用。
3. 提供公共产品: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供公共产品,如倡导跨国合作解决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为国际社会作出贡献。
4. 加强互联互通:中国倡导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国家间的互联互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关系的挑战和应对1. 外部压力与质疑:中国的崛起引起了一些国家的担忧和质疑,对中国的国际政策提出挑战和压力。
2. 安全威胁与挑战:中国面临着一些安全威胁和挑战,如网络安全、恐怖主义等,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3. 国内经济转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挑战,如应对环境污染、产业升级等问题。
红色文化对外传播调研报告
红色文化对外传播调研报告红色文化对外传播调研报告一、引言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斗争中形成的一种革命文化。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遗产,具有深厚的民族情感和独特的历史意义。
本报告旨在探讨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作用,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情况1.渠道和形式丰富多样当前,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渠道包括网络媒体、出版机构、文化交流活动等。
通过网络媒体,海外用户可以方便地了解到红色文化,中国红色旅游等红色主题旅游产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
2.吸引力逐渐增强红色文化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的关注和参与。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以及党的领导作用,都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价值观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三、红色文化对外传播存在的问题1.形象单一化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往往只展示了一部分红色历史和英雄人物,形象单一化限制了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广度的传播。
在对外传播中,应该注重展示红色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语言和文化翻译问题红色文化对外传播中,面临着语言和文化翻译的问题。
红色文化背后蕴含着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需要通过专业的翻译和解释来推动其在国际社会的传播。
四、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作用1.增强国家形象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外传播红色文化,可以增强中国的国家形象和文化自信。
它代表着中国的一种精神力量和社会价值观,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2.促进文化交流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的一部分,对外传播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
红色文化的积极价值观和历史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参考与借鉴,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五、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对策和建议1.注重多样性和广度在红色文化对外传播中,应注重展示红色文化的多样性和广度,不仅局限于红色历史和英雄人物,还要涵盖更多的主题和话题,展示红色文化独特的魅力。
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新时代经验与可能路径
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新时代经验与可能路径一、新时代经验1. 增强国际话语权2. 建设对外传播平台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我们需要建立多种多样的对外传播平台。
除了通过传统媒体和文化交流活动进行文化传播之外,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力量,拓展对外传播的渠道和方式。
通过建设更多的文化交流中心、孔子学院以及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
3. 坚持走中国特色的传播之路在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走中国特色的传播之路。
中国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这是我们对外传播的重要资源。
在文化传播中,我们应该突出中国的传统文化特色,弘扬中国的美德和价值观,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和喜爱中国。
4. 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想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我们需要加强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建设一支能够熟练运用外语、了解国际事务的文化人才队伍,是对外文化传播的基础和保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加大对外语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培养更多的优秀文化传播人才,让他们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力量。
二、可能路径1. 推动文化产业对外发展可以通过推动文化产业对外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华文化品牌。
以传统的书画、绘画、工艺品为代表的文化产品,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输出到国际市场。
还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让更多的人认识和喜爱中国的文化产品。
2. 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合作通过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
可以通过扩大文化交流的规模和内容,引进更多的国际文化资源,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融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尊重和包容其他文化,同时也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中华文化。
3. 打造文化IP可以打造更多的文化IP,让中华文化深入人心。
可以通过制作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影视作品、动漫游戏、音乐文学等作品,让中华文化更加生动和有趣。
还可以借助各种平台和渠道,推广这些文化IP,让更多的人喜欢上中国的文化。
4. 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在对外传播中,我们要不忘初心,始终弘扬中华文化精神。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机制研究
Wide Angle广角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187(二)新常态下齐鲁文化对山东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齐鲁文化有许多优异的品质,对山东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齐鲁文化也有其消极落后的一面,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对当地经济建设会产生负面影响。
1.地域之间文化差异导致省内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一般说来,鲁文化是单一性、守常性文化,倾向于保守,不主张变革,重农抑商,伦理正统色彩浓;齐文化有很强的兼容性、变通性,比较开放和自由,农工商并重,功利世俗色彩浓厚。
两种文化各有特点,在很多地方差别很大。
这种文化的差异就会导致不同地区、不同的人,思想观念不同,从而导致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色,经济上也就有了强弱之分。
齐国农耕之富,实业之厚,“冠带衣履天下”;而鲁国的传统是 “君子务治而小人务力,动不违时,财不过用”,这是商业不发达的表现。
总之,这两种文化的本质区别对山东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齐地的经济发展强于鲁地。
直到今天,山东省内各地经济发展依然存在不平衡现象,鲁西地区文化更偏重于鲁文化的守成性,缺乏变革精神和创新意识,鲁西北、鲁西南地区发展较为迟缓,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及鲁中地区,这其中固然有政治、历史、地理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不能否认由于地域文化差异造成的人们思想观念不同而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
2.齐鲁文化中的中庸思想使得山东人错失许多发展良机。
山东省受儒家学说影响较深,儒家文化重等级和权力,安土重迁,占突出地位的“中庸”观念回避斗争,与现代商业文化强调的创新、进取精神存在一定冲突,这也造成了山东人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的滞后。
在全国几次大的改革创新中,由山东人首创后推广全国的经验很少。
山东人在中庸思想的影响下,重视传统和经验,对自己的劣势估计不足,习惯对外来冲击持轻视态度。
尽管当前的全球化、信息化趋势开拓了人们的视野,省内也大规模引进了外来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但实际上,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和经验的情况很少。
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新时代经验与可能路径
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新时代经验与可能路径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是中国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实现了突破性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随着新时代的来临,中华文化对外传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经验总结和可能路径两个方面,探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新时代发展。
经验总结。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实践证明,必须坚持“中国特色、世界意义”的原则,把中华文化与中国当代社会相结合,让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成就。
要注重传播方式的创新和多样化,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手段,使中华文化更加便捷、快速地传播到世界各地。
可能路径。
在新时代,中华文化对外传播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国际社会,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融入全球文化交流的大潮。
一方面,要加强与各国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文化节、展览、讲座等活动,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理解和友谊。
要重视媒体的力量,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平台,打造一批具有优势特色的中华文化品牌。
要善于利用中华文化的资源优势,推动“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多元的民族文化,可以通过打造中文教育品牌、举办文化艺术节、推广中国传统医药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
要注重培养具有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人才,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新时代经验是坚持中国特色和世界意义相结合、创新传播方式、加强与各国文化交流与合作。
可能路径是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加强媒体建设、利用资源优势和培养人才。
只有通过不断的总结经验和寻找新的路径,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才能在新的时代取得更大的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传播的背景和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传播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内发展的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传播日益受到关注。
作为一种有效的国际交流方式,对外传播在我国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背景和意义两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传播的背景1.国际环境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政治多极化的背景下,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传播正是为了适应这一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升国家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2.国内发展的需求: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展示国家形象、增强民族自豪感成为必然需求。
对外传播作为一种有效手段,有助于推动国内发展、凝聚民心。
3.媒体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新媒体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传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技术手段,拓宽传播渠道,提高传播效率。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传播的意义1.提升国家形象:通过对外传播,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就、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有助于树立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地位。
2.增强国际影响力:对外传播可以加强我国与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增强国际影响力。
3.促进中外交流与合作:对外传播有助于推动中外文化、经济、政治等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4.传播中国智慧和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传播不仅有助于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可以展示我国的发展理念、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发展方案。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传播在我国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浅析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内容创新策略
收稿日期:2020-07-17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模式与路径创新研究”(2019-GX-317);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下城市外交发展与国际形象提升研究”(20SKGH065)。
作者简介:阳雨秋,女,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硕士,主要从事文化传播、社会语言学研究。
浅析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内容创新策略阳雨秋(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065)摘 要:文化对外传播的内容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内容创新需要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互补、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联通。
因此,未来可通过塑造现代文化品牌、挖掘文化精神内涵、提高文化内容层次、强调中西文化关联,来提升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能力。
关键词: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内容创新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1)04-0107-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对外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随着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事务程度的不断加深,推动文化走出去也成为中国迈向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大力推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但中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仍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1],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造成这一情形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对外传播的文化内容与外国受众的文化需求不完全匹配。
因此,提升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能力的关键任务之一,就是要推动文化对外传播的内容创新。
一、文化对外传播内容的几组关系文化对外传播是发生在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互动过程。
完整的文化对外传播过程通常包括信息源、传者、受众、传播内容、媒介和反馈[2]。
传播内容是传播系统的重要部分,内容的属性差异会直接影响到传播的效果,构建良好的传播系统需要重视传播内容的筛选。
“一带一路”战略下民族文化的传播路径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民族文化的传播路径研究作者:常凌翀来源:《今传媒》2017年第12期摘要:“一带一路”战略下,积极推动中文化走出去,作为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文化品牌正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表达,精心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要求。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不断创新传播方式,在品牌塑造过程中嵌入中国文化的独特元素,提升文化品牌的潜在价值,已逐渐成为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一带一路;文化品牌塑造;传播路径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12-0015-02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脉”。
作为一种“软实力”,文化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和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
党的十七大首次郑重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理念,十八大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建设文化强国”,随着文化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十九大将“坚定文化自信”作为新时期国家文化战略的助推剂,充分显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和强大的感召力,习近平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无疑将文化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表明了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文化繁荣发展。
“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下,在国际上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特色都是先从中国文化开始。
我们坚定的文化自信筑牢了“四个自信”的坚实基础,成为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的伟大力量。
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继承创新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努力展现中华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都深刻地证明了我们选择的道路、实施的制度、形成的理论都源于我们高度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所禀赋的文化价值的积极肯定和忠实践行,以及对文化生命力的守正创新。
文运相牵国运,文脉相连国脉。
显然,文化自信已经成为国家文化传播战略的重要源动力。
一、精心打造中华民族的文化品牌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战略要求近年来,随着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品牌不断加大“走出去”步伐,由文化自信形成的文化品牌价值赢来国际广泛赞誉,国家文化软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新时代”背景下中原文化对外传播途径研究
XU E S HU TA N TA O学术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中原文化对外传播途径研究河南工程学院翁勋章摘要: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原文化对外传播的现状、途径和方式,希望借助“新时代”的历史机遇和中原地区的地缘优势,“在加深文化交流的同时,文化传播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民心相通”,使优秀的中原文化“一举成名天下知”。
关键词:“新时代”;中原文化;对外传播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时代,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中,我们既需要世界各国分享我国的发展红利,也需要他们的参与和响应。
互通有无,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往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指明了方向。
目前中原悠久和灿烂的文化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境地,虽然“天生丽质难自弃”,但由于对外传播渠道不畅、手段不佳、观念不新,外国人对中原文化了解得不是很多,热爱中原文化的更是屈指可数,这种现状不仅影响了文化的沟通交流,也影响了中原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推进和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过程中,中原地区有着丰富而独特的优势,其文化资源蕴藏丰富,有着极高的对外传播价值。
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理论框架指导下,中原地区应加强同国外的互动合作,在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同时,提升中原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中原经济的发展。
一、中原文化对外传播的现状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众多,中原文化在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有着重要地位。
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发展,其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近些年来,中原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扩大对外文化传播,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从2005年开始,河南省陆续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对外传播活动,这些活动以中原地区为中心,不断向外延伸,其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中原地区,且不断向海外延伸。
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内容
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内容
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包括传统的艺术、文学、哲学、伦理、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等,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传播的重要内容。
2. 现代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中国文化也在逐渐走向世界。
现代文化包括电影、音乐、艺术、时尚、科技等,这些都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3. 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也是对外传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的美食种类繁多,口味独特,不仅深受中国人民喜爱,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对外传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可以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同。
5. 民间文化:民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民俗、民间艺术、民间文学等。
这些文化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也是对外传播的重要内容之一。
6. 学术文化:中国的学术文化在世界上也具有重要影响力,包括中国的哲学、历史、文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
通过学术文化的对外传播,可以促进中外学术交流和合作,增进中外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总的来说,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传统文化、现代文化、饮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间文化和学术文化等多个方面。
这些内容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有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同。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及其实践路径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及其实践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支撑和道德引领。
为了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内外的传播和实践,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途径。
一、对外传播1. 通过教育和宣传教育和宣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途径。
该途径可以通过学校、媒体等传媒平台和教育机构进行。
教育机构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科教育中,通过这种方式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这种价值观;2. 通过国际交流国际交流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参加国际会议、展览等活动时,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的文化特色来展示,引起国外朋友的关注和认同;3. 通过新媒体二、实践路径1. 坚持以人为本人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也是实现价值观的核心。
在实践中,要让人民切实享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益处,才有可能让它在社会中得到广泛认同和实践;2. 坚持用实践检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通过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思考而形成的,因此在实践中不断实践和检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3. 坚持全民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每一个人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在实践中,可以加强与各种社会群体的互动和协作,通过大众意识形态教育,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们中间的认同和实践。
综上所述,通过教育和宣传、国际交流、新媒体等多种途径的传播,结合坚持以人为本、用实践检验、全民参与的实践路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才能将其在社会中落地生根。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探索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探索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一带一路”倡议逐渐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国策,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成为了中国文化外交的重要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
如何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外交的重要课题。
一、传播途径多样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了诗词、书画、戏曲、音乐、建筑、服饰、饮食等诸多方面。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比如文化艺术交流、学术研究交流、文化遗产保护等等。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互联网、移动通讯等,也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更广泛的国际市场,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了解并喜欢上中国的传统文化。
二、文化交流互鉴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需要强调文化交流的互鉴。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在与外来文化长期的交流互鉴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对外传播中也应该强调与外国文化的交流互鉴。
不仅要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要倾听和学习外国文化,从而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使其更富有包容性和广泛性。
三、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需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
比如邀请外国艺术家、学者来中国进行访问交流,举办中外艺术交流展览、演出,开展中外学者的学术研讨会等等。
这些交流活动不仅可以让外国人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也可以让中国人更好地了解外国文化,促进中外文化的深度融合,实现文化共享和交流。
四、注重文化软实力的塑造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需要注重文化软实力的塑造。
文化是每个国家的软实力之一,中国传统文化悠久、深厚而丰富,对外传播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文化影响力,塑造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而且中国传统文化所散发出的魅力也是中国软实力的一大组成部分,只有将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和精神理念传播到国际舞台上,才能不断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
新时代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路径与方式
新时代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路径与方式作者:关威威来源:《神州·上旬刊》2020年第08期摘要:随着大国崛起和文化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与民族在世界文化秩序中谋求自己的发展空间,文化也因此成为国家或民族身份建构和认同的重要标杆。
中国已迈入新时代,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也走上了新征程。
关键词:中华文化;国际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大国崛起和文化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与民族在世界文化秩序中谋求自己的发展空间,文化也因此成为国家或民族身份建构和认同的重要标杆。
中国已迈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化“走出去”、文化自信、国际传播、话语权提升等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引下,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也走上了新征程。
尽管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显著,但是海外受众对中国的了解仍然十分缺乏,很多人对中国的了解还很局限,这对中华文化传播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大力传播中华文化,不仅要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更要传播当代中华文化,从而达到让海外受众全面了解中国的目的。
那么,如何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如何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对于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建设世界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案例分析中国有很多传统民间手工艺,在多年的传承和发展中诞生了许多精彩故事,它们是外国人听得懂、易接受的好故事,记录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世界意义。
因此,在新时代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是最佳载体之一。
《中国非遗·匠心传承》是中国网“探索中国”脸书主题账号的一档讲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故事的短视频节目。
每期长度4-5分钟,结构采用“三段式”——这项非遗技艺是什么?怎么做?如何传承下去?多数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只停留在表演与作品这一阶段,他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技艺特点与文化以及一代代传承人如何坚守传承的故事了解甚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实践是中国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具有自身独特性和优势,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历程、核心价值观建设、文化软实力提升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实践路径和发展趋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核心的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种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以民族精神为灵魂,以时代精神为特征,反映了我国长期实践奠定的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特色。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和精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我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的集中思想精华和价值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实质表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呈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价值追求,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和精髓。
核心价值观建设对于提高民族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凝聚人心增活力、引领时代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实践路径主要包括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推动文化软实力提升等方面。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和较大成就,文化软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文化对外传播力度加大,中华文化传统优秀成果得到更好传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实践路径主要包括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创新和发展、文化交流合作、文化产业发展、文明互鉴等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长处,又要适应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多元化、文明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对外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平等、合作的国际文化关系,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实现人类文明共同繁荣做出贡献。
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新时代经验与可能路径
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新时代经验与可能路径中华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国人民的共同记忆。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取得了巨大成就,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中国的历史、语言、艺术和哲学,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展现出了强大的魅力和影响力。
在这个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文化对外传播需要不断适应和发展,积极探索新的经验和路径,使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要以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为重要途径。
除了传统的展览、演出等形式,还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直播、虚拟现实等,让更多的人通过互联网参与到文化交流中来。
应该积极发展文化旅游、教育交流等项目,吸引更多的外国人来中国学习、旅游,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同时也要鼓励中国本土文化团体积极参与国际性的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二、发挥文化产业的作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需要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来带动。
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将这些资源有效地整合和利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通过出版、影视、演艺、文创等领域的发展,将中华文化传播到更广泛的国际舞台上。
还要鼓励和支持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将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带到全世界。
三、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需要积极参与国际性的文化交流活动,提高中国在国际文化领域的影响力。
可以参与国际文化节、艺术展览、学术研讨等活动,与其他国家的艺术家、学者进行交流合作,推动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和交流。
还要通过外交渠道,积极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促进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的传播和交流。
四、增加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不仅需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要注重提升文化软实力。
通过加强中文教育、海外华文媒体、文化推广等方式,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还要加强对外汉语教育,推动汉语成为国际通用语言,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
短视频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路径研究
3 短视频助力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
3.1 深耕内容 :探索能充分体现中华美的内在 价值 3.1.1 以人为本 ,寻求相通的情感以达成共情
在短视频中 ,一个好的故事是基础 ,是支撑 起整个视频的关键 ,但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 ,缺 的并不是好的故事以及有中国特色的故事。良好的 对外传播策略不是考虑“我想让对方接受我认为好 的内容”而是要思索“在这些好的内容中 ,哪些 对方易于理解与接受”。在好的故事中 ,应该首先 选择那些与人相联系的故事 ,注重情感的代入和交 流 ,使观看短视频的受众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 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天然带有人情味的 ,对外 传播的内容也理所应当充满感性和人情。在进行对 外传播的过程中 ,诉诸感性的效果往往比诉诸理性 的效果更好 ,短视频的视觉呈现更易于将感性表达 出来 ,使情感的传递达到极致化。在全球视频平台 YouTube 拥有超千万粉丝的网红视频创作者李子柒 在视频中将人情体现得淋漓尽致 ,视频中与奶奶互 动的这些场景总是会勾起海外受众对亲情的念想以 及对中华传统价值观的思考 ,李子柒通过这些画面 塑造起来的正面形象也获得海外受众的普遍认同。 在每个视频的最后基本上都是李子柒和奶奶一起在 小院餐桌前吃饭的场景 ,没有过多的话语 ,二人一 起分享准备好的美食 ,简单温馨的画面触及了每个 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3.1.2 突出其中逸文化内涵 ,从精神层面探寻 真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研究作者:赵洪
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20年第05期
【摘要】现阶段,世界俨然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紧密的“地球村”,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各国之间不仅在经济上交流密切,而且在文化方面也表现出了日益交融的局面。
文化日益渗透到经济、政治、社会各方面,文化产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日益提提高,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加快发展自己的文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基本都在向世界传播自己的文化,夯实自己的文化软实力,并把发展文化软实力作为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中国要在世界文化舞台占领发展高地,就要加快文化传播,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文化对外传播策略,增强文化对外传播的实际效果,提高国际话语权和意识形态领域的优势地位。
【关键词】文化传播文化软实力传播路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的发展不会始终沿着西方的单行道行驶,而会呈现出多元共存的特征。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代化进程处于高速发展期,伴随着与日俱增的经济影响力,中华文化的辐射与传播也会随之扩散与强化。
美国当代政治学家萨缪尔.亨廷顿曾指出,“硬的经济和军事权力的增长会提高自信心、自负感,以及更加相信与其他民族相比,自己的文化或软权力更优越,并大大增强该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其他民族的吸引力。
”[1]。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50多个民族、近14亿人口、上下五千年璀璨文明的泱泱大国,理所当然地要把对外文化传播当作全党全社会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大历史任务,坚持理念与实践创新,努力做好做实。
向世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保证我国文化安全的一个关键措施,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来看,不是说文化安全就要把自己的文化“藏”起来不去和外国文化交流而“孤芳自赏”,恰恰相反,文化对外传播交流越是密切,文化才会更加安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外传播的现状
优势:第一,孔子学院在国外的创办为中国文化对外傳播搭建了稳定的平台。
随着中国的日益强盛,世界人民对汉语的热情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学习汉子,了解中国文化,孔子学院的建立就显得尤为必要。
截至2018年,全球已有158国家(地区)设立了535所孔子学院和1134个孔子课堂。
第二、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为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传播提供充足“营养”。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极其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2]第三、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对外的文化传播中,绝不会借助所谓文化“渗透”干涉别国内政,左右别国自己的事
务,恰恰相反,中国的做法和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路径启示,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世界提供了充足的公共产品。
劣势:第一、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外出旅游成为国民放松休闲的首选。
然而,国民在景区的不文明现象频发,在外国,中国旅客的各种不文明行为被打上了中国烙印,若有游客不文明现象发生,似乎形成了一个非条件反射,第一时间想到中国游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在外的形象,这将损害中国在国际的形象定位,不利于构建文化交流的民意基础,不利于我国文化传播。
第二、传播主体单一化。
中国在对外文化传播中,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交流方式,官方文化活动十分频繁,各领域全方位合作的展示活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播搭建了很好的桥梁。
但民间文化交流活动较少,且形式较为单一化。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启示
(一)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向世界的宏观举措。
1.坚定文化自信。
对自己本国文化的自信是进行对外文化传播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想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向世界,要在世界文化舞台站稳脚跟,必须保持高度的文化自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民对自己民族和自己的民族文化高度自豪,但是鸦片战争以来,我国对外受到外国侵略,冲击着我国的价值体系和文化传统,对内腐败堕落,文化发展停滞不前,一度出现文化自卑的态势,还不断有人宣扬“全盘西化”。
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国人珍视本国文化的价值,对本民族文化保持荣誉感和自信心、对本国文化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定位。
2.构建强大的综合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向世界的最坚实基础。
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其实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强大与否直接影响到该国在国际中的地位和话语权,直接影响到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发展。
文化要想得到较好的对外传播效果,必须要被其他国家人民所吸引,有了吸引才会有传播的可能。
然而这种吸引力是以传播国的经济实力作为依托的,和该国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连。
一种语言在世界范围的使用人数、使用范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种语言的所有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影响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向世界的微观举措
1.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对中国各民族文化进行挖掘、抢修、保护,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要对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做出深层次的文化阐释,加大对文化古籍的整理工作,深入挖掘各种民族传统文化符号(如民族节日、风俗习惯等)的内涵,挖掘中国人民的团结进步、吃苦耐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思想。
2.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新时代卓越新闻传播、涉外法律、营销等方面的人才。
要开展中国公民外出旅行文明素质提升行动,进行日常生活礼仪、人文素质等方面的培训,增强中国外出
旅游公众的素质水平,要建立健全奖惩机制,还要加强对公众的爱国主义与责任感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落实宪法赋予人民的各项权利,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3.精确定位传播对象。
对受众进行精确定位是做好文化传播的起始性环节。
我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递到世界上,我们的目标受众是哪些人,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要做好评估论证,做到心中有数。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年12月30日.
[2] (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新华出版社,2009.
[3] 《2018年度孔子学院发展报告》[M].http:///.
[4] 陈正良.中国“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6.
作者简介:赵洪(1996-),男,汉族,云南镇雄,在读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