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教案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设计
第 9 课 秦统一中国
课型 新授课 节数
1、说出秦灭六国的顺序、秦朝建立的三要素,记住秦朝疆域四至点
教
2、能够列举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措施
学
3、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
能力;通过对秦始皇及其相关历史事件的正确评价,培养学生辩证认识历史
目
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标
4、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 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5、通过对秦的统一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统一 是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教学重点 确立中央集权制、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分析秦始皇是如何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的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至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 大权。
中央政府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 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 36 郡、郡下设县。)
教师解释:用图表展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秦始 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 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再把权力集中 到自己手里,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了封建的君主 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二次备课
引入新课:
讲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荆轲刺杀秦王没有成功,也没能阻止秦国攻取燕国。 秦王最终灭掉六国,统一天下。那么他是如何完成统一 的?又是如何巩固统一?
一、秦灭六国:
1、通过图结合课文说出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前 230 灭韩、前 228 灭赵、前 225 灭魏、前 223 灭楚、前 222 灭燕、前 221 灭齐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优质课获奖教案_0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秦统一全国的原因,过程、意义2、秦统一全国的措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关系等方面)3.理解: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4. 认识统一对历史发展影响,统一是历史的主流,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二、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教学难点:秦王朝的性质与特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
度量衡的统一。
四、课型:新课、一课时五、教学方法1、教法:讲解法、讲述法、互动法2、学法:“自主探究式”法、讨论法、图示法六、教学手段:PPT课件、图表、地图七、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秦兵马俑》、先入为主,体会秦强大的军阵,感受秦恢弘的气势。
引导学生分析:(一)、秦统一六国的原因①商鞅变法,使得国富兵强②长平之战,赢得绝对优势③秦王嬴政,善于任用人才④统一大业,顺应人民愿望出示图:了解观察秦灭六国示意图,注意方针策略、并简述其过程。
PPT动态演示,一是加深记忆;而是增加趣味性;讨论分析:秦灭六国有什么意义?(结合教材,稍加点拨即可、突出“统一”性)(二)、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置承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官)地方推行郡县制(废分封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分析了解各自的职能,不做过多,过深的讲解。
分小组讨论:(三)、归纳秦统一全国的具体措施文化:统一文字(小篆)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空)、度量衡军事:修灵渠 修长城民族关系:北击匈奴等小组分析之后、相互交流,简析其作用。
(四)、了解秦的疆域、看图说出四至。
体会秦的强大。
御史大夫 丞相 太尉(五)、最后巩固练习:以图表的形式归纳本课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既可以作为练习,又以此本课板书。
(六)、小结:公元前221年,秦相继攻灭其他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朝为巩固封建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同时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XXX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意义教学难点】:焚书坑儒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XXX扫六合,虎视XXX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二、新课研究一)秦灭六国教师介绍XXX,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XXX之子,13岁即王位,39岁。
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
XXX即位时国政为相国XXX所把持。
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XXX的相职,并任用XXX、XXX等人。
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XXX、XXX,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教师提问:秦灭六国的条件有哪些?学生回答: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最强;长平之战后,XXX无力抵御秦的进攻;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量减少,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秦王XXX雄才大略。
教师提问:秦统一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回答: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XXX即位后为灭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战国形势图和秦战六国图示,介绍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境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教师提问:秦朝统一的时间是在什么时期?学生回答: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教师提问:建国时间、谁建立的秦朝及定都在哪里?学生回答:时间是公元前221年,秦王XXX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9课秦统一中国》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秦统一中国的过程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情况。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等。
本课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重要素材,使他们了解国家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历史故事和人物具有较强的兴趣。
但同时,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引导他们学习。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统一中国的过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认识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统一中国的过程,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2.难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学习教材内容,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引出本课内容:秦统一中国。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秦统一中国的过程,包括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
古时候都是土路,车轮反复 碾压之后会形成与车轮宽度相 同的两条硬地车道。秦朝制定车 同轨法令。
开凿灵渠 作用: 沟通了湘江和漓江, 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军事上
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 里长城”。
三、秦朝的疆域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带给中华民族的不仅仅是国家的统 一、疆域扩大而产生的安定与荣耀,更是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融合,给人 课堂小结 民心理上带来强烈的认同感与凝聚力。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是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所以,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反对任 何分裂国家的行为。
思考:秦灭六国有什么意义?
学生思考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
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巩固统一
国家统一了,现在威风了。 但是,这么大的国家该怎么 治理呢?
政治上
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1.在中央:
学生勾画相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 关内容
第 9 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
课题 第 9 课 秦统一中国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秦灭六国的原因,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
措施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学习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秦统一中国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主要讲述了秦国在战国时期逐渐崛起,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本课内容涉及秦国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军事力量以及秦始皇的改革措施等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秦朝的了解可能仅限于一些零散的知识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和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秦朝的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建立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掌握秦国在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军事力量等方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统一国家的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崛起过程,秦朝的统一六国,秦始皇的改革措施。
2.难点: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对内外的改革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图片、视频、PPT等教学资料。
2.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黑板等。
3.学生活动材料:笔记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秦国地理位置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引出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秦国在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军事力量等方面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了解秦国的框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全国的过程,了解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秦统一的原因、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动态历史图示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等;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学或分组讨论“秦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多种材料的运用,从史实和史料中感知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统一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的学习,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
【学情分析】本课重难点的知识点较多,学习起来比较复杂,因此要注意突出重点,不能平均用力。
关于“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要通过《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思维的分离与聚合,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视频学习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
【教具】导学提纲、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以电视剧《秦始皇》主题曲为背景,师生齐读李白的诗歌《古风》节选,要读出气势和情感,导入课题,我们今天要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一、秦灭六国1.统一原因教师提问:我们刚刚学习了春秋战国的历史,相信大家对“战国七雄”一定还记忆犹新,那“战国七雄”究竟是哪七国?它们分别处于什么地理位置呢?(展示《战国形势图》) 学生看图回答:(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目标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基本情况;知道秦开创皇帝制度,推行郡县制,并建立一套官僚体制;掌握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连接长城等加强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通过分组搜集、整理资料,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阅读地图、史料等,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列表,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归纳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学习了解,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难重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巩固统一措施的深远影响导入新课同学们听说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吗?”因很多学生在电视、书籍上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把这个历史故事大概说出来,从而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统一最终由秦国完成而不是燕国?”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位灭掉六,秦始皇雄才大略,一生创造了很多宏伟、彪炳千秋的伟绩。
板书课题秦统一中国讲授新课自主学习秦朝为什么能灭六国?由于商鞅变法,经济、军事得到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有一个雄心勃勃的君主—嬴政;有贤人辅助,如李斯、吕不韦等;计谋正确,远交近攻,六国不团结,容易被各个击破;秦统一六国,顺应民心,人民渴望统一。
秦灭六国有什么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的统一,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措施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和度量衡;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和意义;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并建立一套官僚体制。
掌握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连接长城等加强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的疆域。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秦朝形势图》,指出秦的疆域,学会从历史地图中,获得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了解这些措施对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作用。
难点:理解并掌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这个概念以及秦始皇的统一措施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一)、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我们把兵俑放在地图中,大家观察一下,兵俑面朝哪个方向?”为什么要朝向东边呢?这个和秦统一中国有关系。
接下来,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下第九课的内容《秦统一中国》”(二)、讲授新课一、秦灭六国:1. 秦灭六国的原因:指导学生看书,归纳,从人心、经济、个人因素等方面分析。
教师: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人民渴望结束战乱,实现统一。
同时,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大增,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嬴政即位之后,为灭亡六国,招募各国人才,策划统一大业,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展示:秦灭六国示意图教师:简单介绍秦实现统一的过程。
秦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灭亡了六国,完成了统一。
2、统一过程:从公元前230-----公元前2121年,在不到10的时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灭了六国以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理范围大为拓展。
3、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018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知识与能力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
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二、过程与方法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历史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重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原因和内容。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视频故事《荆轲刺秦王》]引出问题:为什么荆轲要刺杀秦王呢?秦王灭六国后做了哪些事情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内容探究】一、秦灭六国师:引导学生回忆一下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秦军在这次战役中坑杀赵国士兵40万人,自此以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军的强大攻势。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秦朝。
请同学们熟悉教材后,介绍秦朝建立的有关情况。
生: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定都咸阳。
师:阅读课本第44页秦灭六国一目中的第一段、第四段内容,并联系商鞅变法的内容,分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秦国的商鞅变法有什么作用?秦王嬴政在用人方面有何长处?秦统一前各国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秦朝的统一有何重大意义?生:回答省略。
师过渡:秦朝的统一,符合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始皇在完成统一后,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巩固统一。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师: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大业之后是如何巩固统一?如果继续实行西周的分封制,是不是明智之举呢?[多媒体课件展示小品《朝会》]师:嬴政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统一?生: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教学内容】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对我国古代民产生的深远影响,其中有利与不利因素。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
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天下“统于秦”发生在(C) A.公元前356年B.公元前230年C.公元前221年D.公元前202年
2.小明想要参观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都城遗址,那么他应该去下列哪个地方(C)
A.河南安阳B.河南洛阳C.陕西咸阳D.河南登封
3.“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里的“一人”指的是“皇帝”,“皇帝”的称呼最早出现在(D)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4.秦统一后,为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加强了对官员的监察管理。
其中,中央分管监察百官的是(D)
A.刺史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
五、布置作业
练习册第9课基础巩固
六、板书设计
第9课秦统一中国
一、秦灭六国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四、秦朝的疆域
【教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秦朝的统-.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的措施及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学和分组讨论“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秦统一中国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二、难点: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示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教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一、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听说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吗?”因很多学生在电视、书籍上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把这个历史故事大概说出来,从而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统一最终由秦国完成而不是燕国?”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位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秦君的风采。
出示幻灯片:秦始皇画像及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让学生讲述对秦始皇画像的印象和感受。
)二、内容学习:(一)秦的统一1、秦灭六国的过程教师设问:同学记得“战国七雄”是哪七雄吗?多媒体显示:战国初期七国的形势图,并一步步引导学生说出七国的地理方位。
并让学生分析通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了最强大的国家,为灭六国准备了条件。
提问:秦王赢政是怎样完成统一的呢?多媒体显示秦灭六国的过程,用动画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归纳秦统一的时间、人物、都城。
(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2)人物:嬴政(3)都城:咸阳多媒体显示:秦始王的画像。
引导学生描述画像,活跃课堂气氛。
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析秦灭六国的历史意义。
2、灭六国的历史意义多媒体显示:(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秦灭六国结束割据分裂局面,开创并巩固中华统一的崭新局面。
本课所涉及的内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本课内容以统一为核心,按照实现统一、巩固并强化统一的思路,将有关事件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多彩的、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二、课程标准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秦朝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了解秦朝的疆域四至和秦长城、灵渠。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归纳“秦完成统一的条件”、“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历史挂图、绘制秦朝疆域四至示意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观察、综合分析和时空概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和“千古一帝”的讨论,使学生充分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功绩巨大,秦朝的影响深远。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秦的统一及其作用难点:焚书坑儒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兵马俑、万里长城、秦始皇的图片及雕像,配合古筝音乐《平沙落雁》教师:图片中是描述那位英雄人物以及他的功绩?学生:秦始皇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你所知道的秦始皇。
归纳小结,引入课题,剖析课题。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第一篇章:六合一统,彰显霸气教师:秦王嬴政为什么能够“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呢?展示:“孝公用商鞅变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秦)李斯教师: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学生: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疆土不断扩大,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由来吗?学生:长平之战,秦国名将白起活埋赵国降卒40万,赵国的壮丁几乎在此役中死尽。
【初中历史】2018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
一、教学目标
1.识记秦灭六国的起止时间、先后顺序及结果;知道秦朝的统一,理解秦朝统一的意义;分析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原因;知道秦朝的疆域四至。
2.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军事等不同方面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概括能力;识读历史地图、研读文字图片,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3.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三、
五、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确定目标
教师:同学们,你们通过课前预习,了解了这一课的哪些信息点?
教师点拨:本课一共有三个主题:完成统一,巩固统—,统一疆域。
具体来说,就是下面三个问题:
1.秦灭六国的起止时间、先后顺序、结果及意义是什么?
2.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从政治、文化、经济、交通、军事方面各采取了哪些措施?
3.秦朝统一之后的疆域东西南北都到达哪里?
(二)自主学习,交流共享。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弄清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懂得统一是顺应历史潮流。
2.掌握秦统一中国后所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了解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并用简洁的语言归纳统一的措施制度。
2.通过对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制度的分析,认识这种制度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情感态度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教学重点巩固秦统一的措施制度教学难点秦统一的历史背景及巩固措施所起到的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师谈话引入:“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你能用具体的历史史实加以解说吗?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自夏朝建立统一的奴隶制王朝,历经商西周三朝,创造了高度文明的青铜文化。
到东周时名义上是统一的奴隶制王朝,实则为诸侯所把持控制朝政,到其后期,统一的奴隶制王朝已经分崩离析,土崩瓦解,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分裂为众多的诸侯国。
诸侯之间争战,给国家、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东周的分崩离析是如何结束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去了解秦是如何统一,建立大一统的中国的,以及秦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制度来巩固统一的中国。
新课探究一、秦灭六国-----秦朝统一中国背景、过程及作用1.秦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探究与分享======教师展示材料:材料一:唐朝诗人胡曾《咏史》:“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人无人得坐家”材料二:缥缈黄河风渐远,熙熙攘攘涛声。
烽烟四起举刀兵。
七雄何乱战,五霸枉纷争。
材料三:商君变法“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根据的学历史知识,结合材料思考:①从材料一、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②材料中所描绘的场景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程标准】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秦灭六国的原因,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统一中国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学习重难点】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难点:理解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播放韩磊的《秦王扫六合》歌曲,大屏幕出现歌词:“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教师:这首歌曲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由此导入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展示:一、秦灭六国1. 秦灭六国的原因:指导学生看书,归纳,从人心、经济、个人因素等方面分析。
教师: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人民渴望结束战乱,实现统一。
同时,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大增,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嬴政即位之后,为灭亡六国,招募各国人才,策划统一大业,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展示:秦灭六国示意图教师:简单介绍秦实现统一的过程。
秦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灭亡了六国,完成了统一。
2.秦统一的意义:教师:“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展示: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过渡:秦朝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绩不仅仅是称帝前灭亡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于他在完成统一之后,又为巩固统一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政策。
初中七年级上册 《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5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5篇“教师”就应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又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本领。
初中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一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
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2、过程与方法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灭六国的背景。
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讲授法学生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二导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公元前246年,13岁的秦王嬴政登基称王。
公元前230年,秦王发兵灭韩,拉开了10年统一战争的序幕。
秦王嬴政二十六年,灭齐,至此天下尽归于秦。
秦王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庞大帝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天下万民只有一个领袖。
秦始皇那么,历史上的秦始皇有什么历史功绩呢?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一、秦灭六国条件:1、商鞅变法后,实力超过六国。
2、嬴政即位后,招募人才,听取建议,谋划统一。
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的统一(秦朝建立)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争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机构:皇帝之下,设有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事务),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秦统一中国》这一课主要讲述了秦国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讲解秦国从崛起、统一六国到建立秦朝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秦始皇的雄才伟略以及秦朝的短命原因。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描述,又有历史图片,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历史资料。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秦国的崛起和统一六国的过程可能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秦国崛起的原因、统一六国的过程以及秦朝的短命原因,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国崛起的原因,掌握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认识秦朝的短命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国崛起的原因,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秦朝的短命原因。
2.教学难点: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秦朝的短命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秦统一中国》相关内容。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秦国版图,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讲解秦国崛起的原因,如商鞅变法、地理位置等。
引导学生关注秦国崛起的过程,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3.操练(15分钟)讲述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秦国统一六国的原因。
4.巩固(5分钟)针对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设计一些问题,如“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哪些国家被灭?”等,让学生回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一. 教材分析《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主要介绍了秦国在战国时期逐渐崛起,并最终统一中国的过程。
本节课重点关注秦国统一六国的原因、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等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知识,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了解秦朝的视角。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秦朝的统一及其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将已掌握的战国时期各国的纷争知识与秦统一中国的过程进行联系,理解秦国崛起的原因,以及秦始皇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原因,掌握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认识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秦国统一六国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认同感,认识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对文明进步的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原因,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的作用。
2.教学难点:秦国统一六国的原因分析,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秦统一中国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白板、黑板等。
3.学生活动材料:笔记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秦国统一六国的背景,提出问题:“你们认为秦国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是什么?”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战国时期各国的纷争,总结秦国统一六国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秦统一中国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
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二、过程与方法
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历史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重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原因和内容。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视频故事《荆轲刺秦王》]
引出问题:为什么荆轲要刺杀秦王呢?秦王灭六国后做了哪些事情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
【内容探究】
一、秦灭六国
师:引导学生回忆一下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秦军在这次战役中坑杀赵国士兵40万人,自此以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军的强大攻势。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秦朝。
请同学们熟悉教材后,介绍秦朝建立的有关情况。
生: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定都咸阳。
师:阅读课本第44页秦灭六国一目中的第一段、第四段内容,并联系商鞅变法的内容,分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秦国的商鞅变法有什么作用?秦王嬴政在用人方面有何长处?秦统一前各国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秦朝的统一有何重大意义?
生:回答省略。
师过渡:秦朝的统一,符合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始皇在完成统一后,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巩固统一。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师: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大业之后是如何巩固统一?如果继续实行西周的分封制,是不是明智之举呢?
[多媒体课件展示小品《朝会》]
师:嬴政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统一?
生: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政权机构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由皇帝决断。
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的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县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师:这项统治制度是什么?它来源于战国时期哪一思想家的主张?
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来源于法家韩非的思想。
师:阅读课本第46页《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从皇帝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
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再把权力集中到皇帝自己手里,就是君主专制。
这样就形成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成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
师过渡:秦始皇在政治上巩固了统一之后,开始着手实现经济、文化上的统一,他是如何解决的呢?我们一起从第三个小标题——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寻找答案吧!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统一文字》]
师:阅读课文第46页巩固统一的措施一目中第二段内容,回答秦统一前,各国的文字都不一样,统一后如果原来赵国的地方官员写奏章用赵国的文字,齐国地方官员写齐国的文字,这样行不行呢?
生:不行。
师总结:统一后的文字是小篆,后流行一种更为简易的隶书。
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方便各地区人民的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秦半两》《铜量》《铜权》]
师:设想一下,一个国家,如果它使用的货币、长度、重量、容量的标准都不统一,那将会有什么影响?
学生甲:货币、度量衡的不统一,使得人们的生活不方便,如购物、旅游、
住宿、吃饭,到一个地方要换不同的货币,又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学生乙: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的货币换算很烦琐。
度量衡的不一致,经商往往容易亏本,加剧了商人的经营风险,从而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学生丙:不利于国家税收的正常征收,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挫伤生产者的积极性。
学生丁: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等。
师总结:为了改变这些不利的影响,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生: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了整齐划一的规定。
师:阅读课文第48页巩固统一的措施中第五段内容,归纳总结秦朝在完善交通、巩固国防方面采取的措施。
生: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国防——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抵御外敌入侵。
[多媒体课件展示《秦朝疆域图》]
师讲解: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逐渐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大帝国,其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课堂小结】
我们从建立和巩固国家统一两方面学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建立统一国家从时间、名称、都城三个方面来理解;巩固国家统一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军事四个方面来把握。
“统一”是本课的核心,本节课所有内容都是围绕“统一”来进行的,对此我们应该知道统
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秦灭六国
建立秦朝政治: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
巩固统一文化:统一文字
军事:北击匈奴,修长城
交通:修筑全国道路,开灵渠
教学至此,请使用学案同步训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