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

合集下载

第9课 秦统一中国-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9课  秦统一中国-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秦朝的建立背景和历史意义;2.理解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和方法;3.掌握秦朝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1.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和方法;2.秦朝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内容及流程1. 秦朝的建立背景和历史意义(15分钟)1.引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简要介绍了解秦朝的重要性;2.概括秦朝建立的背景;3.分析秦朝建立的历史意义。

2.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和方法(40分钟)1.讲解秦代诸侯国的疆土和政治制度,引出分裂不利于整体发展,为统一奠定思想基础;2.讲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包括赵国、魏国、韩国、楚国、燕国、齐国六国;3.讲解秦始皇实现统一的主要方法,包括“焚书坑儒”、“统一文字”、“修建长城”等;4.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分组进行讨论并进行课堂展示。

3. 秦朝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主要特点(60分钟)1.讲解秦朝政治体制,包括三公九卿、郡县制等内容;2.讲解秦朝经济,包括钱币制度、收缴农民私人资产等内容;3.讲解秦朝文化,包括律法、书法等方面;4.组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秦朝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四、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学习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方法;2.探究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秦朝的制度和文化。

五、教学资源1.课本:《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六、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对秦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掌握程度;2.写作评价: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撰写100字左右的感想。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的练习;2.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秦朝的历史意义的短文(100字左右)。

八、黑板设计1.秦朝的建立背景和历史意义;2.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和方法;3.秦朝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主要特点。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重点难点】重点: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2.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秦始皇陵,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著称于世。

1956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把秦始皇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2002年秦始皇陵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让我们一起步入今天的历史课堂,认识秦始皇,领略他为实现并巩固中国统一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新课探究一、秦灭六国1.【图片研读】2.【问题探究一】图一、图二与图三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答案提示:长平之战中,白起指挥秦军打赢了战国时期最大规模的歼灭战,为日后秦统一中国扫清了道路;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3.【问题探究二】结合图三说出秦灭六国的顺序。

并分析秦统一全国的意义。

答案提示:顺序: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史料研读】材料一“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其议帝号。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2.【问题探究一】综上两则材料所述,秦朝建立后,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答案提示:秦朝创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9课 秦统一中国-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一册教案

第9课 秦统一中国-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一册教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秦朝兴起的原因和背景。

2.掌握秦统一中国的过程和方法。

3.了解秦始皇的统治措施,并思考其影响。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发问和简单介绍,带领学生了解秦朝兴起的背景和原因。

2. 新知讲解(25分钟)
1.秦朝的建立:与齐国的斗争、秦穆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等人。

2.秦统一中国的过程:秦国灭六国、征服南方、修筑长城等。

3.秦始皇统治的措施:设立郡县、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修建著名的杨陵兵马俑等。

3. 案例分析(20分钟)
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中有关秦始皇措施的部分,分小组探讨其影响。

4. 总结归纳(10分钟)
要求学生回答如下问题:
1.秦朝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2.秦统一中国有哪些过程和方法?
3.秦始皇统治有哪些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5. 练习(15分钟)
请学生在课后完成练习册第9课相关部分的练习。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秦统一中国的过程和方法。

2.秦始皇的统治措施和影响。

四、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听取学生的提问和回答等方式,对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

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目标】①了解秦灭六国的经过及意义,知道秦能完成统一的原因。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②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及影响。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知道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认识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唯物史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巩固政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中央集权制度。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诗。

大家知道诗中的“秦王”指的是谁?“扫六合”又是指什么历史事件么?答案提示:嬴政;秦统一中国这首诗全面评价了秦始皇的功过。

开篇盛赞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统一中国的业绩,而后讽刺他追求长生,残暴无道的荒唐行为。

下面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来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历史史实。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观察地图思考,战国七雄中谁完成了统一大业,统一后又是如何巩固统治的呢?答案提示: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秦灭六国1、问题探究:①【史料实证】阅读史料并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要统一全国?材料一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影响了社会稳定,广大民众企盼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中国历史•七上》材料二“天下之统一,势也。

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梁启超《战国载记》答案提示:顺应民心,符合历史潮流。

教师指导:材料二解读:天下总要统一,这是大势所趋,即使秦国不统一,也会有别的国家统一。

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同时经济的发展使各地区联系加强,相互依赖关系更为密切,统一称为历史的潮流,时人已有“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

②【史料实证】阅读史料并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历史选择了秦国统一?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上》材料二:秦王嬴政任用许多能干的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附学案)

《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附学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基本情况。

2.知道秦开创皇帝制度,推行郡县制,并建立一套官僚体制。

3.掌握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连接长城等加强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1.自学和分组讨论“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提高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识读《秦朝疆域图》,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秦灭六国符合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2.通过学习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了解这些措施对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3.通过学习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作用。

突破方法通过历史剧、历史故事,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历史场景中分析各种措施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这个概念以及秦始皇的统一措施产生的深远影响。

突破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的从政治上的强权统治和经济、文化上的促进作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让学生能较全面地认识统一措施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法、情景教学法、启发教学法等。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体验式学习法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途径查找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外阅读,编演历史剧。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秦王扫六合》,并配以秦始皇画面和李白《古风》诗句。

教师讲解:大家在音乐里听到的歌词,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古风》中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笔下这位扫六合、决浮云的人物是何许人呢?(生答:秦王)是的,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秦始皇雄才大略,一生创造了很多宏伟、彪炳千秋的伟绩,今天我们就走进他,一起来学习第九课《秦统一中国》。

二、自主学习,构建知识自学要求: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设问:秦是如何统一中国的?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二、秦灭六国1.背景任务一:阅读教材P52内容,概括秦国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六国的使命?材料一: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影响了社会稳定,广大民众企盼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材料二:秦王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只重才能。

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相传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

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秦国。

总结归纳:原因:①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春秋战国过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②商鞅变法,增强国力: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经济和军事上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的实力。

③秦王嬴政,积极筹划:秦王嬴政即位后,积极筹划统一大计④嬴政用人,只重才能2.经过任务二:识读地图,指出秦灭六国的时间和路线,并说明秦灭六国采取的策略。

秦统一的原因识图,简述秦统一的经过和策略观图,理解秦朝统一的意义前比,理解中央集权制确立的背景阅料,理解皇帝制度的内涵完成示意图,了解秦朝中央三公九卿制度的运行阅料,制作示意图,秦灭六国形势图秦灭六国时间和路线:前230年灭韩——前228年灭赵——前223年灭楚——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1年灭齐合纵连横形势策略:合纵连横、各个击破3.意义任务三:完成秦朝建立的基本概况,结合地图,概括秦统一全国有何意义?秦建立时间:公元前221年都城:咸阳建立者:嬴政理解郡县制的作用研料,归纳中央集权制的历史意义对比示意图,表格梳理秦朝和周朝统治制度的不同场设,理解秦朝巩固统一的必要性观片、识读地图、阅读史料,简述秦朝在文化、经济、交通、军事方面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三、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建立原因任务一:秦朝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局面吸取哪些教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中央集权制度创立的原因:1.秦统一后,原先各自为政的政治形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2.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和巩固统一 2.内容 (1)皇帝制度任务二:阅读史料,思考秦始皇是如何避免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状况的再现? 材料一:臣(廷尉斯)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

教学设计4: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学设计4: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程标准】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秦灭六国的原因,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统一中国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学习重难点】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难点:理解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播放韩磊的《秦王扫六合》歌曲,大屏幕出现歌词:“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教师:这首歌曲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由此导入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展示:一、秦灭六国1. 秦灭六国的原因:指导学生看书,归纳,从人心、经济、个人因素等方面分析。

教师: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人民渴望结束战乱,实现统一。

同时,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大增,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嬴政即位之后,为灭亡六国,招募各国人才,策划统一大业,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展示:秦灭六国示意图教师:简单介绍秦实现统一的过程。

秦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灭亡了六国,完成了统一。

2.秦统一的意义:教师:“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展示: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过渡:秦朝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绩不仅仅是称帝前灭亡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于他在完成统一之后,又为巩固统一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政策。

第9课秦统一中国 教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 教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秦国的地理、分封制度、法家思想、铸币制度及对其他国家的侵略战争。

2.了解秦始皇的奋斗历程,了解他统一中国的思想及行动。

3.学生能够掌握秦泽之治的内涵及实践,思考其影响。

1.导入(5分钟)
1)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谈谈对秦朝的分封制度与分裂状态的理解。

2)提问:秦国在战国时期处于何种地理环境下?对其统一成王朝有何好处?
2.主体(40分钟)
1)秦国的地理、分封制度、法家思想、铸币制度及对其他国家的侵略战争。

简要介绍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基本面貌,探究较为重要的历史事件,如向韩国进攻、燕国侵略等。

了解秦国的政治、军事、文化面貌与其他国家的区别。

介绍一些重要人物,如李斯、商鞅等。

2)秦始皇的奋斗历程,了解他统一中国的思想及行动。

简述秦始皇从统一国家的初衷到行动计划,研究他如何通过推行一元化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等策略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

3)秦泽之治的内涵及实践,思考其影响。

秦泽之治,是指秦始皇统一后,利用中央政权的力量进行大规模工程建设,以改善人民生活。

通过研究秦泽之治的实际措施及实践效果,学生思考其影响,并与其他时期政治形态进行比较。

1)学生阐述学习本节课的收获与理解。

2)老师进行回应、点评和拓展。

1)观看影片《秦始皇》,对影片的历史真实性进行评估,并撰写观后感。

2)预习下一课内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

秦统一中国设计说明战国后期,秦国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基础。

秦国用10年的时间攻灭东方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理解秦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以及从秦朝开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学习目标1.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基本情况。

2.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史料研读法、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史记》(书目)。

2.影视作品:《中国通史》(纪录片)。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教师首先让学生回顾第二单元所学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人民渴望和平、统一,最终是哪个诸侯国实现了统一大业,以及它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它的统治者又是如何巩固统治的。

二、预习检查1.说说秦灭六国的时间、顺序。

2.秦朝为了巩固统一而采取了哪些措施?三、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这则材料反映了秦惠文王的什么愿景。

材料于后世千秋万代,每一家的窗台上,我大秦的明月必朗照之。

学生回答:秦国能够一统天下。

教师提问:预习了本课后,你认为他的愿望实现了吗?学生回答:实现了。

教师过渡:秦是如何统一中国的?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通过学习《秦统一中国》一课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以电视剧台词为导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新课,了解并思考本课主要内容。

四、学习任务二秦灭六国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秦国能够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原因。

初中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5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5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5篇“教师”就应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又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本领。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一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

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2、过程与方法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灭六国的背景。

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讲授法学生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二导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公元前246年,13岁的秦王嬴政登基称王。

公元前230年,秦王发兵灭韩,拉开了10年统一战争的序幕。

秦王嬴政二十六年,灭齐,至此天下尽归于秦。

秦王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庞大帝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天下万民只有一个领袖。

——秦始皇那么,历史上的秦始皇有什么历史功绩呢?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一、秦灭六国条件:1、商鞅变法后,实力超过六国。

2、嬴政即位后,招募人才,听取建议,谋划统一。

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的统一(秦朝建立)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争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

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

2024新版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课标内容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二、素养目标1.唯物史观: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时空观念:知道秦王嬴政灭六国的时间和先后顺序,知道秦朝建立的时间、都城;了解秦朝疆域的四至。

3.史料实证:掌握秦统一六国的史实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4.历史解释:认识秦统一中国的条件和影响;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及其包含的内容。

5.家国情怀:认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秦灭六国,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秦朝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创建了流传后世的政治制度、修建了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非常具有代表性,那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这堂课,一起走进这个朝代——秦朝。

(二)新课探究探究一:秦灭六国讲解过渡: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秦军一举全歼赵军主力40多万人,打赢了战国时期最大规模的歼灭战,加速了日后秦统一中国的进程(一)统一的背景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52页,说说秦统一中国的背景。

学生回答:广大民众企盼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实力;秦王嬴政的雄才伟略。

教师点拨:统一的因素:战争带来沉重灾难,人民渴望统一;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增强,具备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雄才大略,爱惜人才,实施正确的统一方略;最根本原因还是社会经济发展,统一成为历史必然趋势。

(二)统一的过程教师提问:阅读课本,结合“秦灭六国形势图”思考秦国是怎样完成统一大业的?学生回答: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大业,秦朝建立,定都咸阳。

教师提问:说说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体现了秦灭六国采取的是怎样的策略?学生回答:这一顺序体现秦灭六国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

教学设计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学设计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秦统一、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动态历史图示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等。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多种材料的运用,从史实和史料中感知历史;初步学会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学会与教师、同学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与讨论,初步形成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统一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学难点: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教法学法:以多媒体课件为手段,直观教学,师生、生生合作探究学习。

采用直观图示法、材料分析法、设问导思法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欣赏电视剧《秦始皇》主题歌,结合李白的诗歌《秦王扫六合》,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一、秦完成统一【过渡】从歌曲中我们感受到是秦王是一位霸气十足的帝王,谈谈你心中的秦始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解题:“秦王、扫、六合”突出本课主题“统一”,并让学生谈心中的秦始皇印象,对秦始皇有个大致定位。

【过渡】正是他承担起结束战国割据纷争的历史重任。

大家回忆一下战国七雄都是谁?前230—前221年,秦王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先后灭掉六国。

记住灭六国的顺序了吗?老师教你一招“谐音记忆法”2、秦灭六国:通过“战国七雄”图片,在空间概念上再次了解七雄的地理位置,然后通过动态图片,展示秦灭六国的过程,并用谐音记忆法帮助学生掌握秦灭六国的顺序,同时激发兴趣。

【过渡】这样秦完成了灭六国的统一大业,(板书:秦完成统一)下面大家看书p56,关于秦统一的几个知识点一起回答,并在书上做好标记。

意义中强调“第一个统一的”是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国家”是国家性质。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

《秦统一中国》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意义【教学难点】焚书坑儒【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二、新课学习(一)秦灭六国教师:秦始皇(前259~前210),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嬴姓,名政。

秦庄襄王之子。

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

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

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

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

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教师:秦灭六国的条件有哪些?学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最强。

(基础)学生: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的进攻。

(军事优势)学生: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人心所向)学生: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量减少,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社会趋势)学生:秦王嬴政雄才大略。

(个人因素)教师:秦统一六国采取的措施?学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秦王即位后为灭六国。

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学生: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

学生: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多媒体展示战国形势图多媒体展示秦战六国图示教师: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境地区技能型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教师:秦朝统一的时间是在什么时期?学生: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二、内容分析战国后期,秦国成为诸侯国中势力最强的国家,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基础。

秦国用10年时间灭了东方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在中央,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形成了完备的官僚机构;在地方,推行群县制,中央牢牢控制地方。

为了巩固统一,秦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教学目标1.识记秦统一六国的史实,了解其重要意义。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2.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及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3.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视频导入,吸引学生兴趣,聚焦关注点。

(二)讲授新课1.秦灭六国(1)教师活动根据教材并结合材料,分析秦能统一天下的原因?(2)学生活动①广大民众期盼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社会趋势)②在经济和军事上超过东方六国,具备统一的势力。

(经济、军事基础)③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只重才能。

(个人因素)(3)教师活动根据教材提示,完成秦统一的相关史事填写?(4)学生活动(5)教师活动研读材料,概况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及其地位。

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

二、为中国民族之形成。

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

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钱穆(6)学生活动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教师活动政治措施:措施1:建立皇帝制度措施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措施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影响: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影响深远。

3.统一巩固措施(1)教师活动文化措施:统一文字——小篆经济措施:措施1: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措施2:统一度量衡交通措施:措施1:车同轨、修驰道措施2:开凿灵渠军事措施:措施1:南征越族、北击匈奴措施2:修长城五、课堂总结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亲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学和分组讨论“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学习了解,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难点】1、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2、理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个概念【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提问:“同学们听说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吗?”因很多学生在电视、书籍上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把这个历史故事大概说出来,从而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统一最终由秦国完成而不是燕国?”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位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秦君的风采。

出示幻灯片:秦始皇画像及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让学生讲述对秦始皇画像的印象和感受。

)【自主预习】(一)、秦的统一1、秦灭六国的过程教师设问:同学记得“战国七雄”是哪七雄吗?多媒体显示:战国初期七国的形势图,并一步步引导学生说出七国的地理方位。

并让学生分析通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了最强大的国家,为灭六国准备了条件。

提问:秦王赢政是怎样完成统一的呢?多媒体显示秦灭六国的过程,用动画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归纳秦统一的时间、人物、都城。

(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2)人物:赢政(3)都城:咸阳多媒体显示:秦始王的画像。

引导学生描述画像,活跃课堂气氛。

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析秦灭六国的历史意义。

2、灭六国的历史意义多媒体显示:(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秦统一中国》这一课主要讲述了秦国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讲解秦国从崛起、统一六国到建立秦朝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秦始皇的雄才伟略以及秦朝的短命原因。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描述,又有历史图片,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历史资料。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秦国的崛起和统一六国的过程可能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秦国崛起的原因、统一六国的过程以及秦朝的短命原因,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国崛起的原因,掌握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认识秦朝的短命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国崛起的原因,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秦朝的短命原因。

2.教学难点: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秦朝的短命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秦统一中国》相关内容。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秦国版图,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讲解秦国崛起的原因,如商鞅变法、地理位置等。

引导学生关注秦国崛起的过程,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3.操练(15分钟)讲述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秦国统一六国的原因。

4.巩固(5分钟)针对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设计一些问题,如“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哪些国家被灭?”等,让学生回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统一中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
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
秦的统一及意义
【教学难点】
焚书坑儒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二、新课学习
(一)秦灭六国
教师:秦始皇(前259~前210),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嬴姓,名政。

秦庄襄王之子。

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

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

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

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

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教师:秦灭六国的条件有哪些?
学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最强。

(基础)
学生: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的进攻。

(军事优势)
学生: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人心所向)
学生: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量减少,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社会趋势)
学生:秦王嬴政雄才大略。

(个人因素)
教师:秦统一六国采取的措施?
学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秦王即位后为灭六国。

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学生: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

学生: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多媒体展示战国形势图
多媒体展示秦战六国图示
教师: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境地区技能型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教师:秦朝统一的时间是在什么时期?
学生: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教师:建国时间、谁建立的秦朝及定都在哪里?
学生:时间是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教师:在我国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学生:地位: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时间、人物、都城、历史地位)多媒体展示
思考:秦灭六国有什么意义?
学生:第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学生:第二,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问题思考:想一想,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
学生: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国家走向了统一,经济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与交流;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加强民族交流融合。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教师:如果你是秦王你会怎么做呢?
教师:秦国实现大一统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1.中央集权制度
教师: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物,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2.郡县制
教师:在地方,废除了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个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多媒体展示中央集权图示
教师:郡县制的作用?
学生:加强了中央集权,防止了诸侯割据.是中央集权制的开始。

教师:实行郡县制有怎样的影响?
学生:郡县制的实行这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利,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

郡县制的实施,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教师:思考中央集权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一切服从于中央,核心是君主专制,特点是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师: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师:说来说一说秦王在政治上有哪些措施?
1.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又推广隶书。

多媒体出示图片
思考:统一文字有什么作用?
学生: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
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多媒体出示图片
教师:度---计算物品长度的单位。

秦一尺约今23.1cm;量---测量物品容积的单位。

秦一升约今202ml衡---测量物体轻重的单位。

秦一斤约为今250g。

多媒体出示图片
教师:统一钱币和度量衡有什么作用?
学生:钱币的统一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材料研读: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

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度量衡、交通、文字
学生:意义: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修筑道路等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对经济文化发展,国家统一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3.军事上:
(1)北拒匈奴,修筑长城
多媒体展示图片
教师:秦朝为什么要修筑长城呢?
学生:为了安定北方,抵御匈奴维护国家的统一。

教师:秦长城起止点分别在哪里?
学生: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4.交通上:
开发南疆,南兴修灵渠
教师:灵渠修建于公元前233年至214年间,是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它沟通了湘水和漓水,联系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全长34公里,初名“秦凿渠”,唐朝以后改称灵渠。

灵渠上筑有许多蓄水的陡门,为船闸的先导,是世界上最早的运河通航措施。

灵渠的兴修促进了中原和岭南经济文化的交流。

它是秦朝流给广西的一笔宝贵财富,可惜灵渠现已有多处被破坏,我们要保护好它。

多媒体展示图示
教师:修建灵渠的作用?
学生:一方面沟通了岭南的航运通道,使长江上的船只经湘江、穿灵渠、人漓江,直抵珠江,从而将中原和岭南联系到一起。

灵渠始终是南北交往的要道。

另一方面,灵渠提供了所辖区域内的农田灌溉和城镇用水。

京广、湘桂两条铁路陆续通车后,灵渠的航运功能逐渐减弱,但在灌溉、供水和旅游方面却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播放视频
教师:古时候都是土路,车轮反复碾压之后会形成与车轮宽度相同的两条硬地车道。

秦朝制定车同轨法令。

车同轨
多媒体展示车同轨图片
教师:制定车同轨的作用?
学生:能够减少畜力消耗和车轴磨损。

学生:仅能够减少商品和旅客运输过程的成本,而且有利于帝国军队有能力带着物资快速到全国任何郡县。

所以,车同轨是秦国统一的重要战略举措。

多媒体展示秦巩固统治的措施图表
思考讨论:秦朝在我国历史上到底起什么作用呢?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局面。

(2)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紧密了全国各地的文化、经济联系。

(4)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和泽被后世的灵渠。

(5)扩大了疆域,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

三、课堂总结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长期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并且建立了崭新的中央集权制度,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实现了空前的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秦朝是我国历史是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开端,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

四、课堂练习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D )
A.夏朝
B.西周
C.春秋 D秦朝
2.秦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是( B )
A.西起辽东,东到陇西
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 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秦统一中国》学习中注意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层层设问,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在进行总结说明,应该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秦统一中国 秦灭六国 时间、建立者、都城、地位 巩固统一的措施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政治 经济 文化 思想 军事(民族) 皇帝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郡守 县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