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3讲

合集下载

第三讲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第三讲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中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制
第三讲 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真理和发展真理
第三讲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三讲 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实事求是。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全党确立 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由此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 改造的胜利。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党的领导工作程度不同地背离了 这条正确的思想路线,由此造成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严重失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条思想路线不仅得到了重新确立,而且有了 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怎么形成和确立的?为 什么又要重新确立?它的基本内容有哪些?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既是党的 思想路线的核心,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搞清楚这 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三讲 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思想路线的形成与确立本身是一个历史过程,是一个由浅到深、 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少数人认识到形成全党共识的发 展过程。 1、“思想路线”这一概念的提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1929年6月写的一封信中分 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指出,“我们是唯物史 观论者,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并第一 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认为那些错误的思想,“只是历史 的结穴,历史上一种错误的思想路线上的最后挣扎”。
2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2012级研究生专用,36课时,按12周安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导论(3课时)本讲教学目的要求:1.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2.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3.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基本要求4.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1.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进步旗帜二、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形成就2.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1.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2. 学习本课程的方法本讲思考题:1.通过教学谈谈你对中国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2.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说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极端重要性。

3.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与优点。

本讲参考书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第1—17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2.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3.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读本》,学习出版社,2009年版。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3课时)本讲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国情。

2.把握当前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3.认识走科学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1.当代中国国情概述2.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1.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2.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1.始终坚持科学发展2.坚持以人为本3.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坚持统筹兼顾本讲思考题:1.通过教学谈谈你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研究生必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的PPT课件

研究生必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的PPT课件
——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发展生产力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一次)
——拯救和解放生产力
• “分两步走”(毛泽东):

社会主义革命(第二步)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新民主主义社会

——发展生产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步)

——拯救和发展生产力
• “中国共产党不但不害怕资本主义,反而在一定
条件下提倡它的发展,这是因为拿资本主义的某种
• 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的思考:
• ●社会主义本质(从根本上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 • ●社会的根本任务(从基础上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 • ●中国的社会主义处在什么历史发展阶段(特色根
据) • ●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路
径) • ●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总体目标框架(四位一体) • ●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终极目标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传统条件(艰巨 性);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国际环境条件 (复杂性);发展中国家的物质基础条件(长 期性);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条件 (探索性)。
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现代化进程和中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中国共产党的执 政规律。
确立了“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 的主要目标。(P7)

科学社会主义——目的和归宿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 *从广义上说
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 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 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 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主义形式。

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指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事业。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1. 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

它的核心思想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中国共产党通过学习和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将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2.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强调阶级斗争、群众路线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3. 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等重要思想,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邓小平理论强调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1. 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

中国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引进了市场经济的元素,取得了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跻身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

2. 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断深化改革。

中国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扶贫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在扶贫工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主题和主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主题和主线

三、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
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中国的发展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中国的发展进步与世界的发展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邓小平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紧紧围绕发展这个 主题展开的。
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习理解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在 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科学 社会主义。作为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内涵随 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准确理解和把握其思想内 涵和精神实质,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新局面的根本要求。
2、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内在要求和根本目 的,两者是统一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解放思想
前提和基础
实事求是
内在要求和根本目的
二、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线
1、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线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提出来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越走越宽广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 拓展和丰富发展的。 (4)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展望未来,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本 动力仍然是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YOU 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适用于各专业研究生社会科学部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编二0一一年六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Study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二、教学对象:本大纲适用于全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

三、学分与学时:2.0学分。

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6学时。

四、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本课程为我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模块必修课。

五、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是我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公共必修课,是对研究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公共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是在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背景下,分专题研究和介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深化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一是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的主题;二是讲解中国的基本国情;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四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五是讲述当代中国与世界及当代中国的外交政策。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重大问题的认识,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提高运用这一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六、教学重点: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二是当代中国的阶段性特征与战略机遇;三是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的对外开放;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五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七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中特理论与实践研究(整理版)

中特理论与实践研究(整理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〇讲、导论1、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Answer:①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就是指在完成和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这一新的伟大革命的基础上,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②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必须把握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指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指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前一任务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政治和历史前提;后一任务是前一任务的最终目的,也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物质要求。

这就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

这两大历史任务息息相关,不能分割,并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之中。

③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当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

两个一百年,即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

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的继续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④牢牢把握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要清醒认识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特。

2、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Answer:①中特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特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特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中特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特的特点和优势。

②中特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统一于中特的伟大实践之中,并随着实践而不断发展和完善,三者分别反映了中特的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和制度形态。

坚持和发展中特应做到坚持和拓展中特道路,坚持和丰富中特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特制度。

③坚持和发展中特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

只有坚持中特才能谈得上发展中特,也只有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中特,才能更好地坚持中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PP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PPT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4、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 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坚持和发 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 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3 、重要意义

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的继承、丰
富和发展

新时期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理论是开辟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道路的指南和行动纲领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1、基本原则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2、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基本政治制度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2 、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路径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完善党代表任期制、全委会制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 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其一,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一命题, 并把人民当家作主界定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 心。 其二,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 公平正义”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更高要求。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十六大以来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的发展
论。
其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理 其四,进一步明确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和主要 任务。“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3 第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3 第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归根结 底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历史发展决定的, 而且与其阶级特性密切相关。 • 西方国家的基本政治体制形式可以分为两 种,一种是总统制,一种是议会制。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近代以来中 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 在近代史上,我国曾经几次模仿西方的 政治制度,搞“三权分立”,都失败了。
• 其次,西方多党制在实际运行中暴露出很 多弊端,不能盲目照搬。 • 其一是具有短期行为,强调竞争,强 调选票,执政党只做对自己政党选举有利 的事,这样就必然缺乏政策的连贯性和长 期性。 • 其二是多党竞选要耗费大量的金钱,政 治深受利益集团的操纵和控制。

其三是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社会动 荡。为了拼选举,各政党相互攻击对方, 引起拥护各自政党的民众对立。 • 其四是党派间的竞争导致社会改革困难 重重。(如美国枪支问题)

其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 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 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三权分立”不适合中国国 情。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同我国的国体相适 应的。 •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与这种国家性质相适应的只 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 本经济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金钱民主”和资本统治。

冷战结束后,非洲许多部落众多的国 家在西方的压力和影响下,宣布实行多党 制,结果导致政党林立、竞争激烈,社会 矛盾激化,经济停滞、政治动荡,国家陷 入了长期纷乱之中。 • 苏联解体后,政党林立,社会冲突不断。
(四)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 1.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成就
•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取得了重大成就。 • 一是民主政治的制度化水平大大提高。选 举制度、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等制度逐步发展和完善。

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论与实践

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论与实践
30
四、在改革中重建社会
• 基本思路: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之间建立 边界最为重要。
31
一、经济结构基础的再平衡:处理好政府与 市场、国企与民企之间的关系 社会秩序的重建首先需要一个坚实的经济 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方式。 社会秩序所需要的经济基础必须通过经济 结构内部的调整来达成。
32
二、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之间的再平衡:不 能将GDP主义应用到社会领域 可能的做法:将国企分为三类 (1)生产营利性企业; (2)社会盈利性但非分红型企业; (3)社会非营利性企业。 (关键:原来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外包给企 业,由企业提供。目的是提高效率)
39
七、实现“和谐社会”要培植一个庞大的中 等收入阶层 中等收入国家:世界银行的标准:人均收入 $996-12195。 菲律宾:2000时人均GDP$3600,2005年 $5000,2009年$3100. 泰国: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等收入行列,时 隔30年人均GDP$4100. 逃避中等收入陷阱的意义: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 (2)社会稳定。 40
其次,社会没有出现能够使得各社会阶层 和谐共存的机制和规则。从政府看,还没 有确立一整套保护社会的机制来调和不同 阶层的利益;从社会阶层看,各社会阶层 还没有发展出自身的认同及责任感(包括 政治阶层和资本阶层)。 再次,大众教育和大众传媒的扩张,不同 阶层的政治参与意识快速增加,但政治参 与在各个阶层中是极不平衡的。
7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 述
(4)关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 处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城镇居民 和农民的关系,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 盾,努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8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 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件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 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 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他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 社会的太暴力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 “工人阶级不是要实现什么理想,而只是要 解放那些在旧的、正在崩溃的资产阶级社会里孕 育着的新社会的因素。” ——马克思
导 论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的有关思考: ●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重视商品经济、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经济管理体制的思想 ●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双百方针)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等思想等。
导 论
二、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
改革开放30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 引领下,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长期、快速、 稳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 国力增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 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并正在 向更高水平的小康迈进
导 论
被欧洲工人阶级从资本主义社会胎胞里解 放出来的社会主义: ——生产力极大发展 ——社会占有生产资料 ——社会用计划调节生产(无商品经济) ——国家逐渐消亡 …… ——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导 论
大饥荒以及由此引发的“新经济政策,列宁 开始意识到:俄国的现实条件,不可能建成马克 思所描述的社会主义。 “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的时代已经过去,今 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义”——列宁
导 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它与中国的现代化命运结合在一起,是实 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社会 实践) 第二,它与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结合在一起,是创 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理 论逻辑)

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
5、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发展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要适应经济基础深刻变化和人民
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的客观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 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保持国家长期稳定和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
1、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的国体
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即国家的性质。人民民主专
政,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无产
阶级专政学说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的伟大创造,奠定了当代中国社会发 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中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本讲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三、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的总体情况 2、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发展道路及其特点 3、认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的主要任务和总体要求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
2、关于政治发展道路的思想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
益成果,但绝不能照搬照抄西方政治
制度模式,绝不放弃社会主义政治制 度。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
专政的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1、为什么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2、如何认识当前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3、为什么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坚持和发展?2、为什么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3、为什么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4、为什么说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5、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看,实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什么必须进一步提高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1、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解。

2、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谈谈你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意义的认识。

3、如何认识和理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2、为什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引领社会思潮?3、如何提高国家的文化整体实力与竞争力?4、请你谈谈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认识。

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1、怎样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2、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如何在全面推进社会建设中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4、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着力点是什么?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1、为什么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为什么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3、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怎样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挑战?第七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力量1、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2、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何在?3、谈谈你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认识和理解?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1、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其影响将极为深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9
(4)“经验性”
实证主义是科学史上最有影响的思想。 科学规律的发现建立在充分的经验观察和逻辑演绎的基
础之上,并且获得实验的再现或得到经验的验证。 理论被验证的程度成为辨明科学理论为“真”的重要依
据,甚至是唯一依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际上,从方法论上说,理论是无法被完全“证实”的
6/30/2019
38
何以为证?
“这些抽象本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 值。……这些抽象与哲学不同,它们绝不提供可以 适用于各个历史时代的药方或公式 。”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 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4页。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政治经济学批判〉 序言》中也有类似批评。
知识的增长。 (3)所以,我们不能预测人类历史的未来进程。
6/30/2019
23

(4)这就是说,我们必须摈弃理论历史学的可能性,即 摈弃与理论物理学相当的历史社会科学的可能性。没 有一种科学的历史发展理论能作为预测历史的根据。
(5)所以历史决定论方法的基本目的是错误的;历史决 定论不能成立。
——卡尔·波普:《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华夏出版社 1987年版,“历史的注解”、“序”第1-2页。
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4、 341-342页。
6/30/2019
40
马克思提出过社会发展序列吗?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亚细亚的、古代的、 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
但马克思从来没说这是一个社会发展序列,是各种生 产方式演进的逻辑公式,它们之间具有一个产生一个 的历史必然性;更没说每个民族都按这个演进序列循 序上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笔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笔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笔记笔记整理:木木笔记来源:课堂记录、课本摘选、百度百科课本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3版(硕士用)导言一、资本主义1、界定:一般而言资本‎主义指的是一‎种经济学或经济社会学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都归私人所有‎,并借助雇佣劳动的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利润。

(百度百科)2、特征或者主要‎特点:(1)商品(2)生产资料私有‎制(3)机器出现及大‎规模使用之前:生产靠经验和‎技术积累之后:复制(4)“三权分立”分权制衡主权问题代表:洛克,孟德斯鸠,伏尔泰目标:防止暴政、权力滥用,对抗人性恶(5)议会民主政治‎党派(6)法治法的统治或法‎律主治核心:制约权(7)个人主义是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8)追求个人利益‎和财富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9)不问本质,不问规律,不问未来二、社会主义1、界定: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以人民为‎国家主人的社‎会制度。

2、特征:(1)生产资料公有‎制①是消灭剥削与‎压迫的根本制‎度②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变革‎③是按劳分配的‎前提与基础④是社会个体能‎在政治上达成‎一致的基础与‎凭借(2)按劳分配最大意义:否定了一些人‎基于生产资料‎的占有而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

(3)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原则的‎民主政治制度‎(4)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形态具有‎指导意义(5)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人民的‎国家政权(6)以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为目‎标,并且能够实现‎共同富裕(7)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8)以共产主义为‎更高发展目标‎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定义:①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跟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从而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与结果②它包含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生‎存和发展的过‎程和结果③它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制度、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期末习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期末习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7(1.2/1.4/1.5)导论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而且在时间上知道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为当大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90多年奋斗、闯闯、积累的根本成就(5)在当代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与主要内容?基本问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什么样的思想来指导的重大问题(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回答的基本问题(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重大问题(4)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式途径和目标任务的重大问题主要内容:(就是下面五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

理论体系:邓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3)。

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4)三者关系:三者内在联系在一起,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并随着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我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PPT课件

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PPT课件


滚 星
正负电子对撞机
航天科技
2、邓小平理论产生的 历史和现实依据
邓小平理论产生的 历史依据
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 面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 产生的历史依据。..\..\邓论金\
邓论影像资料\第一讲\历史经 验.MPG
“ 伟大的阶级,
正如伟大的民族一 样,无论从哪方面 学习都不如从自己 所犯错误的后果中 学习来得快。”
3.MPG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形成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涵义“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 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 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 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 结晶。
“ 邓小平理论 ”
二、邓小平理论的
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文化 民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
政治经济学
发发 展展 道阶 路段 论论
根发外政战领祖 本展部治略导国 任动条保步依统 务力件证骤靠一 论论论论论论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三、邓小平理论的
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 科学认识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 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 来的
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 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 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 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 家建设的党,成为实行对外开放和发 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 建设的党。
2、 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 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邓 论金\邓论影像资料\第二讲\ 三个代表.MP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

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件大事把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连接起来,把历史中国和当代中国连接起来。

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前提,只有实现这一历史任务,才能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扫清障碍,创造条件。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根本目的,也是保证国家强大,维护民族尊严的重要物质基础。

如果不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甚至已经取得的历史成果也有可能重新丧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事关能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问题。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必须探索和回答的问题。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问题。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是一个关系到能否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重大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YOU 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适用于各专业研究生社会科学部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编二0一一年六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Study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二、教学对象:本大纲适用于全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

三、学分与学时:2.0学分。

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6学时。

四、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本课程为我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模块必修课。

五、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是我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公共必修课,是对研究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公共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是在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背景下,分专题研究和介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深化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一是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的主题;二是讲解中国的基本国情;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四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五是讲述当代中国与世界及当代中国的外交政策。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重大问题的认识,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提高运用这一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六、教学重点: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二是当代中国的阶段性特征与战略机遇;三是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的对外开放;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五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七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

硕士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硕士研究生了解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史,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重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内容及其作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的自觉性。

二、教学方式教师课堂讲授、讨论交流和相关实践教学相结合。

三、教学时数36学时四、成绩构成和考核方式平时成绩10分,期末成绩90分,开卷考试。

五、教学参考材料邓淑华主编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胡锦涛纪念建党90周年讲话及与课程相关的各种资料。

六、教学内容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导当代中国不断前进的伟大旗帜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形成过程:从改革开放初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反思到1982年12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再到13大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再到17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高举起的主要标志:从党的12大到党的17大,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题目中始终不变的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构成:从17大的“两大构成”到胡锦涛建党90周年的“三大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作用:当代中国一切进步的根本原因,当代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动力。

第一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渊源和理论基础1、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理想: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合理性和局限性;2、西方近四百年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贡献和历史局限性;3、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

重点讲授基本原则和东方社会理论(即落后国家如何走向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4、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和贡献:主要讲授列宁关于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考。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国际环境和实践基础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从斯大林模式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毛泽东对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后来的经验教训;3、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问题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浪潮及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2 、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路径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完善党代表任期制、全委会制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 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5、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 能发展中国 中国为什么不能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 民主社会主义是19世纪上半期产生的一种国际政治 思潮,收到过马恩思想影响,最初是社会主义运动中 的一个流派,后演变为一种改良主义,二战后演变成 资本主义多党政治的一个政治派别。有人说它是“资 本主义病床边的医生”。 民主社会主义主张指导思想多元化,在世界观上是 多元论和实用主义;否定工人阶级领导,主张资本主 义多党制;否定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主张不改变资本 主义私有制。 民主社会主义背离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5、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状况不允许走资本主义道路 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的新特点促使中国人民选择走社会 主义道路 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决定了中国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社 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根本的政治 和制度基础。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

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三次:1993年。改革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 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减少20%。国务院 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 位调整为8个。 第四次:1998年。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新组 建4个部委,更名的有3个部委。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 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到29个。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
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
4)干部制度的变化 第一、下放管理权限。84年前,中央任免省部级和司局级 干部,共1.3万多名,84年后只管省部级干部4200多人。 第二、党管干部的类别调整。53年分为九类,现在分为五 类,党委管军队、政法、文教、统战干部,经济类干部 由组织部门考察任免。 第三、党管干部方式的变化。公务员制、竞聘 第四、任期制和退休年龄制度的建立。任期制即每个领导 同一职位不超过两届,退休制即某一级别的领导不能超 过一定年龄:政治局常委、副总理70岁、部长省长军区 首长65岁、副职63岁 第五、差额选举制度的形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4、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 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坚持和发 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 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江泽民等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的发展
其三,提出了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五个有利于” 标准和具体措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 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其四,第一次提出了“政治发展道路”这一概念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十六大以来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3 、重要意义

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的继承、丰
富和发展

新时期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理论是开辟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道路的指南和行动纲领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1、基本原则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2、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城乡基层民主制度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4、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 在于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已经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 实践所证明 西方的各种思潮如改良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 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等都在 中国出现过,但都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只有马克思 主义为中国提供了“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4、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指导思想不能搞多元化 在任何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思想,都是由其其 主导作用的经济基础决定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 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马克思) 随着经济社会的变革,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多样 化,应该坚持多样并存、一元指导—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指导思想一元化不会影响思想文化的繁荣 不会妨碍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 不会影响我们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不会影响我们吸收和借鉴世界上的有益的思想文化成果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第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与实践
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形成和发展 主要内容 重大意义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
1、为什么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集权型政治体制的弊端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
2、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

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 1)行政首长负责体制在企事业单位的确立。 1984年党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在 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1985年,中央关于教育、科技体 制改革的决定对事业单位作了规定 2)党的行为法制化倾向 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提出党应该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 活动,十五大又提出“依法治国”,十六大提出了“政 治文明”,“依法治国”首先应依法治党。 3)党与行政部门关系的改革 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核心是党政分开。党的领 导主要是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的领导。82年宪法明确规 定各级政府实行首长负责制,80—87年调整:省级书记 不兼行政、精简党委部门。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江泽民等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的发展
其一,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 略,制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 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政治纲领。 其二,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大战略任务, 把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作为三大基本目标, 并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 来。”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
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2 、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发展人民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必 然选择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最根本的是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基本政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 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其一,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一命题, 并把人民当家作主界定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 心。 其二,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 公平正义”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更高要求。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十六大以来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的发展
论。
其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理 其四,进一步明确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和主要 任务。“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

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中国中央行政机构或国务院的行政部门自新中国成立以 来经历了多次变革,分别是1982年、1988年、1993年、 1998年、 2003年和2008年。 第一次:1982年。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 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 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 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 第二次:1988年。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 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 44个。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 1.5万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增减相抵,机 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
参考书目

聂运麟主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 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
袁秉达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形式探 索》,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6月出版 中宣部理论局 《六个“为什么”》,学习 出 版社,2009年5月


思考题
1、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2、如何正确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 法治国三者的统一性? 3、怎样看待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1、形成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实行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行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 我国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的基础。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初步形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本思想
其一,把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区分为基本政治制度和具体的领 导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 其二,论述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重大意 义和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 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要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其三,阐明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目的以及途径和方法。 其四,发展了毛泽东提出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思想,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