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试卷2014.4-28528环境规划与管理
自考环保法试题及答案
自考环保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环保法规定,国家对环境质量实行()。
A. 保护制度B. 管理责任制C. 监测制度D. 监督制度答案:C2. 环保法规定,国家对环境影响评价实行()。
A. 强制制度B. 审批制度C. 许可制度D. 备案制度答案:A3. 环保法规定,国家对环境污染实行()。
A. 赔偿制度B. 处罚制度C. 监管制度D. 预防制度答案:A4. 环保法规定,国家对环境资源实行()。
A. 保护制度B. 利用制度C. 管理责任制D. 监督制度答案:A5. 环保法规定,国家对环境违法行为实行()。
A. 处罚制度B. 赔偿制度C. 监管制度D. 预防制度答案:A6. 环保法规定,国家对环境监测实行()。
A. 强制制度B. 管理责任制C. 监测制度D. 监督制度答案:C7. 环保法规定,国家对环境规划实行()。
A. 审批制度B. 许可制度C. 备案制度D. 强制制度答案:A8. 环保法规定,国家对环境教育实行()。
A. 强制制度B. 推广制度C. 许可制度D. 监督制度答案:B9. 环保法规定,国家对环境信息公开实行()。
B. 管理责任制C. 监督制度D. 许可制度答案:A10. 环保法规定,国家对环境应急响应实行()。
A. 强制制度B. 处罚制度C. 监管制度D. 预防制度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根据环保法,以下哪些措施是国家对环境质量保护的措施?()A. 环境监测B. 环境影响评价C. 环境资源保护D. 环境教育E. 环境应急响应答案:ABDE2. 根据环保法,以下哪些制度是国家对环境污染的处罚措施?()A. 赔偿制度B. 处罚制度C. 监管制度D. 预防制度E. 管理责任制答案:AB3. 根据环保法,以下哪些制度是国家对环境资源保护的措施?()B. 利用制度C. 管理责任制D. 监督制度E. 强制制度答案:ACD4. 根据环保法,以下哪些制度是国家对环境教育的措施?()A. 强制制度B. 推广制度C. 许可制度D. 监督制度E. 管理责任制答案:AB5. 根据环保法,以下哪些制度是国家对环境信息公开的措施?()A. 强制制度B. 管理责任制C. 监督制度D. 许可制度E. 赔偿制度答案:A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环保法规定,国家对环境质量实行保护制度。
2014法律专业自考本科《环境与资源保护学》试题和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学》(课程代码00228)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1、环境法中有关控制污染物排放量的规定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是( D )A.“物物相关”律B.“协调稳定”律C.“相生相克”律D.“负载有额”律2、新中国成立后,对防治工业污染作出规定的第一个法规是( B )A.《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B.《工厂安全卫生规程》C.《关于防治煤烟型污染技术政策的规定》D.《生活饮用水卫生规程》3、广义的环境与资源管理主要是指( C )A.污染控制与资源利用相结合B.污染预防与治理相结合C.污染防治与自然保护相结合D.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规划、生产力布局等的关系4、我国宪法规定自然资源和某些重要的环境要素属于( D )A.开发者个人所有B.劳动群众集体所有C.谁开发谁所有D.全民所有5、我国首次明确规定“开展对现行政策和法律的全面评价,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突出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联系与协调”的规范性文件是( C )A.1986年的《对外经济开放地区环境管理暂行规定》B.1992年的《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C.1994年的《中国21世纪议程》D.2000年的《立法法》6、在发放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的管理程序中,最为核心的工作环节是( B )A.排污申报登记B.确定本地区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和分配污染物总量削减指标C.排污许可证的审批发放D.排污许可证的监督检查和管理7、197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创新之处是在全球范围内确立了( D )A.贸易清单制度B.事前通报制度C.登记制度D.许可证制度8、在国际环境法历史上第一个因跨界污染引起环境责任的案例是( B )A.太平洋海豹仲裁案B.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C.核试验案D.加拿大金枪鱼案9、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对在用机动车的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的场所是( A )A.机动车停放地B.高速公路收费站C.机动车行驶的道路D.公共停车场10、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环保部门在批准设置入海排污口之前,除了必须征求海洋、海事和渔业部门的意见外,还必须征求意见的部门是( D )A.建设部门B.规划部门C.水利部门D.军队环保部门11、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1.doc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1.环境承载力一一是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2.环境功能区划一一是指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耍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界,对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
3.总量控制规划一一是指以某-区域或流域为对象,将污染物排放址限制在区域或流域环境容量以内的方法。
4.水环境规划:对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冃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
5.耗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水环境所能容纳的耗氧有机物的最大容许量。
该容量即通常所说的水环境容量。
7.大气环境质量预测:为了了解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活动对大气环境带來的影响,以便采取改善大气坏境质量的措施。
8.社区:指居住在某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共同实现多元目标的人所构成的群体。
9.环境预测: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在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对耒来的环境状况和坏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的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10.环境规划指标: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來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休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
11.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朵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12.规划协调型预测:指通过一•定手段,使坏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所能达到的坏境状况。
13.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 是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虽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14.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坏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15.总量控制:就是依据某一区域的环境容量确定该区域内污染物容许排放总量,再按照一定原则分配给区域内的各个污染源,同时制定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保证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最不超过区域容许排放总最。
16.土地资源:能满足或即将满足人类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利用的土地。
28528环境规划与管理自考资料(绝密)
28528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一章绪论【1】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p13(1)全面掌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资料,编制地区发展的规划纲要(2)搞好地区内工农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3)合理布局污染工业体系,形成“工业生产链”(4)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5)搞好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心循环(6)制定环境保护技术政策,采取综合的环境工程措施以保证规划区域内社会协调发展【2】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p15(1)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观念的转变是根本。
(2)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任务。
【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特征p8(1)整体性(2)综合性(3)区域性(4)动态性(5)信息密集(6)政策性强(7)环境规划与管理的自适性(8)广泛性和群众性【4】环境规划的类型p16一.按长期规划分:1.长远环境规划 2.中期环境规划 3.年度环境保护计划二.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1.经济制约性 2.协调型的环境规划 3.环境制约型的环境规划三.按环境要素划分:1.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2.水污染控制规划 3.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4.噪声污染控制规划四.按照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国家环境规划、省(区)市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县区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城市综合整治环境规划、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五.按性质划分:1.生态规划 2.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污染控制规划)3.自然保护规划4.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5】环境管理的类型p19一.按管理范围分类:1.资源环境管理内容包括: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管理与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保护、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等。
2.区域环境管理内容包括:城市环境管理;流域环境管理;地区环境管理;海洋环境管理;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风沙区生态建设和管理等。
最新环境规划与管理试题库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试题1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专科《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考试卷课程号(2630160)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计20分)1、环境规划:2、环境质量评价:3、基本环境容量:4、环境管理:5、“一控双达标”: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计40分)1、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运动变化形式和特点是什么?2、工业污染源调查有哪些主要内容?3、环境管理的任务和基本职能分别是什么?4、区域环境规划方案制定的中心工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5、环境规划编制程序。
三、理论分析计算题(每小题8分,计40分)1、已知某县1995 年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是300 万元,COD 排放总量是250吨,2000 年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是400 万元,COD 排放总量是275 吨;若到2010年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实现翻一番,用弹性系数法求那时COD 的年排放总量是多少吨?、某造纸厂使用矩形排水渠排水,现测得水渠宽度0.6m,水深是0.7m,平均流速0.12m/s,COD浓度145mg/L(g/m3),求该厂年排放COD总量。
、S-P模型的基本方程为:请回答S-P模型的假设是什么。
4、下表是高斯模式的浓度扩散公式汇总。
请填写出其适用条件。
5、污水处理厂的位置规划某城市有 3 个工厂排放污水,拟集中于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处理。
已知工厂的污水排放量,输送每一方污水的每公里费用Ci,试决定污水处理厂的坐标位置,使总输水投资最小。
项目食品厂酿造厂造纸厂Qi污水量(m3/d) 420 350 750Xi 20 80 90Yi 30 100 10Ci($/km.m3) 1.2 1.5 0.8表污水处理厂位置求解的表格形式和结果求解结果:污水处理厂位置的坐标:6.7108,3.6036时,使总输水投资为最小,年输水费7899元。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试题2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专科《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考试卷课程号(2630160)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计20分)1、环境质量:2、环境:3、环境质量影响评价4、环境规划指标:5、环境质量指数:二、简答题(第1小题4分,第5小题10分,其余小题8分,计40分)1、中国环境管理八项制度是哪些制度?2、环境规划管理的工作程序3、环境规划必须依据哪些预测做出?4、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5、请说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工作程序。
全国2014年4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4年4月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和答案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答案解析及评分课程代码:0022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自考赢家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可纳入环境法律保护范围的环境要素是A.人工培育的稻种B.人文遗迹C.动物园里的狮子D.月亮正确答案:B注解:本题考查环境法律保护范围的环境要素的内容。
考生记忆两个知识点:(1)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保护的环境要素范围,必须是人类的行为和活动所能影响的、调节和支配的环境要素。
(2)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对象是那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要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这样的列举规定把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全部纳入了保护范围,从而确定了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完整对象。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表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只包含环境B.生态系统以人类为中心C.生态系统只包含自然资源D.生态系统在结构上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生命物质组成正确答案:D注解: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生命物质四部分组成(简称“三者一无”)。
3.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最高立法依据是A.宪法B.环境基本法C.民法D.立法法正确答案:A注解:各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最高立法依据是宪法。
4.某食品公司为提升企业形象采取以下措施,其中属于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的是A.使用符合农药残留标准的原料B.接受有关部门对排污设施的检查C.按照排放标准排放污水,并缴纳排污费D.主动申请通过ISO14000环境标准体系的认证正确答案:D注解: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的表现本原则:(1)通过环境质量体系认证或获得绿色标签认定;(2)推行清洁生产;(3)主动对外宣示企业环境保护守则。
28528环境规划与管理自考资料(绝密)
28528环境规划与管理自考资料(绝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28528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一章绪论【1】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 p13(1)全面掌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资料,编制地区发展的规划纲要(2)搞好地区内工农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3)合理布局污染工业体系,形成“工业生产链”(4)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5)搞好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心循环(6)制定环境保护技术政策,采取综合的环境工程措施以保证规划区域内社会协调发展【2】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 p15(1)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观念的转变是根本。
(2)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任务。
【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特征 p8(1)整体性(2)综合性(3)区域性(4)动态性(5)信息密集(6)政策性强(7)环境规划与管理的自适性(8)广泛性和群众性【4】环境规划的类型 p16一.按长期规划分:1.长远环境规划 2.中期环境规划 3.年度环境保护计划二.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1.经济制约性 2.协调型的环境规划 3.环境制约型的环境规划三.按环境要素划分:1.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2.水污染控制规划 3.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 4.噪声污染控制规划四.按照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国家环境规划、省(区)市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县区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城市综合整治环境规划、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五.按性质划分:1.生态规划 2.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污染控制规划)3.自然保护规划 4.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5】环境管理的类型 p19一.按管理范围分类:1.资源环境管理内容包括: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管理与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保护、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等。
环境管理与规划(成考专升本考期末真题与答案,可直接复制)
环境管理与规划(成考专升本考试题与答案)一、单选题1.“以新带老”的原则就是____A以新建项目管理带动老污染治理B以新技术改造带动老产品更新C以新管理对策代替老管理对策正确答案A2.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对__的管理。
A物B人C技术D资金正确答案B3.环保部门在海洋建设项目管理方面具有__权。
A执法监督B执法C监督D管理正确答案C4. 粒径分别为16 um及8 um的两种颗粒在同一旋风分离器中沉降,则两种颗粒的离心沉降速度之比为__ (降在斯托克斯区) ( )。
A2 B4 C1 D1/2正确答案B5. 下列叙述中那些不属于环境因素( )A粉尘排放B电能消耗C煤气泄漏D锅炉燃烧正确答案D6. 相关方是指哪些团体或个人( )A组织附近的居民和单位B关注组织的环境行为的团体和个人C受组织的环境行为影响的团体和个人 D B和C正确答案D7. 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 )。
A湍流流速大于层流流速B湍流的流动阻力大,层流的流动阻力小C湍流的雷诺数大于层流的雷诺数: D层流无径向脉动而湍流有径向脉动。
正确答案D8. 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___而言的一种管理活动A 环境污染B原生环境问题C次生环境问题D生态破坏正确答案C9. 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三种生产理论、界面活动理论、冲突协同理论A对B错正确答案A10. 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政策是。
A预防为主B谁污染谁治理C强化管理正确答案C二、多选题1. 当前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向“三化”方向发展。
“三化”指的是__A资源利用合理化B生产过程无害化C废物产生最小化D资源利用最大化正确答案ABC2. ___是依据国家环境法律规定落实地方政府环境责任的行政管理制度。
A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B污染限期治理C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D污染强制淘汰制度正确答案AC3.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包括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属于施工___审批阶段,第三阶段属于___A竣工验收B施工C立项正确答案AB4. 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个_________而言的,因此说环境是一个______________概念。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课程代码272331)一、选择题1.宏观环境管理的实施主体并对区域环境质量负责的是(B)。
A.环保部门B.地方政府C.行业主管部门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是考核(D)。
A.国家B国务院 C.环保局 D.市政府3.一般说来,三种生产的共同界面是(B)=A.自然资源B.废弃物C.商品D.环境质量4.环境管理对象是(D)。
A.自然要素B.社会关系C.企业D.人类的社会行为5.首创“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D)。
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中国6.依据国家环境法律规定落实地方政府环境责任的行政管理制度是(A) oA.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B.污染限期治理C.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D.污染强制淘汰制度7.下面哪一项不是ISO 14000的审核准则?(D)。
A.ISO14001标准B.适用于组织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C.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D.国家环保法律法规8.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源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C) oA.缓冲区B.实验区C.核心区D.外围保护地带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分为(C) oA.3级B.4级C.5级D.6级10.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分环境规划的类型不包括(C)。
A.经济制约型B.协调型C.持续型D.环境制约型11.环境规划按时间分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其中中期的年度范围为(B) oA.3-5 年B.5-10 年C.10-15 年D.15-20 年12.处理解决多阶段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方法为(B)。
A非线性规划 B.动态规划 C.线性规划 D.多目标规划13.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的对象是(C)。
A.环境污染B.原生环境问题C.次生环境问题D.生态破坏14. 一般说来, 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C)。
A.自然资源B.废弃物C.商品D.环境质量15.一般说来, 人口生产和物资生产之间的界面是(B) oA.自然资源B.环境质量C.商品D.废弃物16,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B)。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题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题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MG129]1.第一个路标: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2.1983年12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了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同步发展方针.3.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4.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5.我国的环境管理基本政策归纳为三大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污染者付费”政策,“强化环境管理”政策.6.“三同时”制度系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7.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被认为是八项环境管理的龙头制度.8.法约尔一般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他的提出的管理职能包括哪几方面9.提出管理的14原则:1.劳动分工2.权利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合理的酬报8.适当的集权和分权9.跳板原则10.秩序11.公平12保持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人员的团结.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大职能9.管理的二重性:既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10计划的分类11控制的类型1.按控制活动的性质划分为防治性控制和更正性控制2.根据控制点位于整个活动过程中的位置分为预先、过程、事后控制3.根据实施控制的来源分正式组织、群体、自我控制4.根据控制信息的性质分反馈、前馈控制5.根据控制所采用的手段分直接、间接控制.12控制原则1.控制所涉及的范围是十分广泛.从总体上看,它既包括对人的控制,也包括对物的控制,这就增加了控制的复杂.2.为了进行有效的控制,要遵循以下原则1.公众参与原则2.系统控制原则3.一致与比较原则4.预防性原则5.例外与重点原则6.灵活性原则7.经济合理原则8.反馈原则13.什么是环境容量什么是环境承载力试分析两者关系.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环境容量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M=K(基本环境容量)+R(变动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环境承载力是环境系统功能的外在表现,即环境系统具有依靠能流、物流和负熵流来维持自身的稳态,有限地抵抗人类系统的干扰并重新调整自组织形式的能力.环境承载力是描述环境状态的重要参数之一,即某一时刻环境状态下不仅与自身的运动状态有关,还与人类作用有关.环境承载力既不是一个纯粹描述环境特征的量,又不是一个描述人类社会的量,它反映了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界面特征,是研究环境与经济是否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据.14.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从环境系统与人类社会的经济系统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联系角度,可以将环境承载力指标分为三部分:1.资源供给指标:如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开发利用程度.2.社会影响指标:如经济实力、污染防治投资、公用设施水平和人口密度等.3.污染容量指标:如污染物的排放量、绿化状况和污染物净化能力.15.简述工业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内涵.答:工业生态学的定义:是人类在经济、文化和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有目的、合理地去探索和维护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要求不是孤立而是协调地看待产业系统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这是一种试图对整个物质循环过程———从天然材料、加工材料、零部件、产品、废旧产品到产品最终处置———加以优化的系统方法.需要优化的要素包括物质、能量和资本.其内涵:认为工业(industry)的外延涵盖了人类的各种活动,扩展到人类生存和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各种影响,包括社会对资源的利用,成为循环经济理论产生的基础16.生态工业园区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物流过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组合,使一家工厂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源,模拟自然系统在产业系统中建立“生产者-消费者-费接着”的循环途径.17生态产业园:是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产业生态学和系统工程理论知道下,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的多种不同产业,按照物质循环、产业共生原理组织起来,构成一个资源利用具有完整生命周期的产业链和产业网,通过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求得多产业综合发展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18.环境经济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之间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20.外部性理论:认为在没有市场力的作用下,外部性表现为财经独立的两个经济单位(如公司和消费者)的相互作用;应用一般均衡分析法,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即生产和消费的外部性和它的影响范围,提出解决环境污染这个外部不经济性问题的各种方法.21.物质平衡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肯尼斯·鲍尔丁(KEBoulding)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环境经济学问题———环境与经济相互作用关系问题.生产和消费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其物质形态并没有消失,必然存在于物质系统之中.物质平衡理论的一个现代经济系统由物质加工、能量转换、污染物处理和最终消费四个部门(或部分)组成.循环经济的提出和发展,正是物质平衡理论在可持续条件下的实践.22.庇古税:是解决环境问题古典的教科书的方式,属于直接环境税它按照污染物的排放量或经济活动的危害来确定纳税义务,所以是一种从量税,庇古税的单位税额,根据一项经济活动的边际社会成本于边际效益的均衡点来确定,这时对污染排放的税率就处于最佳水平.23.科斯定理:196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HCoase,1991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发表了论文“社会成本问题”,提出了着名的科斯定理.在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谈判成本的条件下,受外部性影响的各方将会就资源配置量达成一致意见,使这种资源配置量既是最优的,又独立于任何事先的产权安排.科斯定理说明庇古观点的片面与错误,认为要解决外部性问题无需政府的干涉.24.排污权交易:着名经济学家戴尔斯(JHDales)提出的排污交易权理论就是在科斯定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排污权交易理论认为,环境资源是一种商品,政府拥有所有权,政府可以在专家帮助下组织实施排污权交易,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外部性内部化,达到避免较重的损害的目的.也就是政府有效地使用其对环境资源这个特殊商品的产权,使市场机制在环境资源化配置和外部性内部化问题上发挥最佳时间这就是着名的排污权交易.25.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环境保护投资分析、技术力量分析、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和其他分析26.环境统计调查方法1.定期普查2.抽样调查3.科学估算4.专项调查27.什么是水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在流域水环境规划与管理中有什么作用答:水环境容量是指水体在特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在理论上,水环境容量是环境的自然规律参数与社会效益参数的多变量函数.它反映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也满足特定功能条件下,水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在实践上,水环境容量是环境目标管理的基本依据,是水环境规划的主要环境约束条件,也是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关键参数.28什么是城市环境规划,包括那些内容答:城市环境规划的目的是调控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城市生态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要改进城市生态系统的状态必须从城市生态的结构入手,而合理布局则是调控城市生态结构的关键环节.城市污染控制规划的内容包括:预测城市发展、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确定功能分区及各区的环境保护目标值;提出切实可行的、实现环境目标值的污染防治方案,其中包括污染源控制方案、环保投资方案、处理设施建设方案等.29.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方法:1)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编制依据 2)固体废物规划分析方法3)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选址方法:①填埋场与城市的距离②交通运输条件③环境保护条件④场地建设条件⑤地质环境条件30.试举例简述生态规划的基本步骤与主要规划内容.答:生态规划目前尚无统一的工作程序,麦克哈格在“DesignwithNature”一书中提出了生态规划的框架,后来被称之为麦克哈格生态规划法.生态调查生态评价决策分析生态规划的内容为:1生态调查生态调查是指调查了解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特征及相关关系的过程是生态规划的重要内容2生态适宜性分析生态适宜性分析是生态规划的核心,是制定规划方案的基础.3生态敏感性分析生态敏感性分析是指在不损失或不降低环境质量的情况下,生态因子对外界压力或干扰的适应能力.31.何谓污染预防,它与末端控制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污染预防指在人类活动各种过程中,如材料、产品的制造,使用以及服务过程,采取消除或减少污染控制措施,它包括不用或少用有害物质、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制造技术与工艺等,以达到尽可能消除或减少生产、使用过程产生的废物,最大限度地节约和有效利用能源和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2.实施污染预防环境管理模式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基于污染预防思想的环境管理模式涉及以下三个方面内容:(1)源削减:包括减少在回收利用、处理或处置以前进入废物流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污染物的数量的活动,以及减少对公众健康和环境危害的活动.(2)―废物最小化‖,即由减少有害物的体积和毒性,其中包括废物产生后进行回收利用与减少废物体积和毒性的处理处置.(3)循环经济: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模式,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33.污染预防环境管理模式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答:(1)组织层面的环境管理主要是从组织形态和组织各项管理活动两个方面进行环境管理.(2)产品层面的环境管理①工业企业的污染预防②污染预防与ISO14000系列标准(3)活动层面的环境管理①经济决策的全过程控制②物质流通领域的全过程控制③企业生产的全过程控制34产业生态学是关于技术组织及其资源使用和潜在环境影响,以及如何调整它们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以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35.环境绩效是只一个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指标,控制其环境因素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体系成效.36.环境绩效评估是有独立的考核机构或考核人员,对被考核单位或项目的环境管理活动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审查,分析,并按照一定的标准评定环境管理活动的现状和潜力,对提高环境管理绩效提出建议,促进其改善环境管理,提高环境管理绩效的一种评估活动.37.清洁生产是人们在环境保护战略上改变过去的被动反应为主动预防的新思想和新观念.清洁生产是“在生产过程、产品寿命和服务领域持续地应用整体预防的环境保护战略.增加生态效率,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对生产过程,要节约资源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和落后的工艺及设备,减少所有废弃物的数量、毒性和污染;对产品,要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对人类和环境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将环境因素纳入服务设计和实践中.”清洁生产通过应用专门技术,改进工艺、设备和改变管理态度来实现. 38.清洁生产审计的特点鲜明的目的性完整的系统性突出预防性符合经济性强调持续性注重可操作性39.如何进行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审计是指对组织产品生产或提供服务全过程的重点或优先环节、工序产生的污染进行定量监测,找出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原因,然后有的放矢地提出对策、制定方案,减少和防止污染物的产生.通过审计明确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废弃物在哪里产生通过现场调查和物料平衡找出废弃物的产生部位并确定产生量.(2)为什么会产生废弃物这要求分析产品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3)如何消除这些废弃物针对每一个废弃物产生原因,设计相应的清洁生产方案,达到减少废弃物产生的目的.40.环境管理体系审计过程:审核准备,审核实施,审核报告、纠正与预防措施和跟踪审核41.产品生态设计系指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之中,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环节都考虑其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通过设计改进,使产品的环境影响降为最低,最终引导产生一个更具有可持续性的生产和消费系统.42.产品生态设计基本理论基础是产业生态学中的工业代谢理论与生命周期评价.43.生态设计的长期战略:从环境的角度考虑,生态设计的最终目标是要寻找到更加合理的、更具建设性的方案来长期地、持续地减少环境影响.这就需要开发新的设计理念来构筑生态设计的长期战略44.什么是生命周期评价,并简述其发展过程.答:生命周期评价是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输入、输出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的汇编和评价.其总体核心是:生命周期评价是对贯穿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即所谓从摇篮到坟墓)——从获取原材料、生产、使用直至最终处置——的环境因素及其潜在影响的研究.45.如何实施产品环境标志制度.答: ①确定授予环境标志的产品类别②确定授予标志的标准和尺度③制定标准图形46..所谓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是指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国家环境保护产业政策,行业政策,技术政策,规划布局和清洁生产要求及专业工程验收规范,运用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申报、排污收费和污染限期治理制度对建设项目依法进行的管理活动.47.点源调查统计内容①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一般按国家坐标系)及分布平面图;②排气筒高度(m)及出口内径(m);③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④烟气出口速度(m/s);⑤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或kg/h)48.废物最小化对策的两个途径:源削减,再循环49.污染预防的概念:在人类活动各种过程中,如材料、产品的制造,使用过程以及服务过程,采取消除或减少污染控制措施,它包括不用或少用有害物质,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制造技术与工艺灯,以达到尽可能消除或减少各种(生产、使用)过程产生的废物,最大限度地节约和有效利用能源和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50.清洁生产在工业污染从传统的末端治理转向污染预防为主的生产全过程控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51.环境绩效基准是管理阶层为了评估环境绩效而设定的环境目标、标的或其他基准.组织在规划EPE时应参照其所设定的环境绩效基准,以便所选择的EPE 指针能适当地反映组织的环境绩效.可以获得环境绩效基准的来源包括:①目前和过去的绩效;②法令规定;③相关之规定、标准和措施;④绩效数据和由工业及其他产业发展出来的信息;⑤管理审查和稽核;⑥科学研究.53.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区别在于环境影响评价所考虑的是相对确定的事件,其影响程度也相对比较容易测量和预测;而环境风险评价所考虑的是不确定性的危害事件或潜在的危险事件,这类事件具有概率特征,危害后果发生的时间、范围、强度等都难以事先预测.9.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①环境特征调查②生态调查③污染源调查④环境质量调查⑤环境保护治理措施效果调查⑥环境管理现状调查10.环境质量预测的主要内容和方法:①大气环境质量预测:箱式模型法、高斯模型法、线源扩散模式法、面源扩散模式法和总悬浮微粒扩散模式法②水环境质量预测:水质模型,如河流模型,河口、湖泊水库模型等.③固体废物环境质量预测:系数预测法、回归分析法、灰色预测法④噪声环境质量预测:交通噪声预测、环境噪声预测.11.环境审计的内容:①符合性审计②环境保护管理系统审计③过渡审计④关于有害物质的处理、存放及清理的审计⑤污染预防审计⑥环境效益审计⑦产品审计12.环境效益审计:评价由于采取了保护环境的措施而产生的成本及其估算的合理性、合法性和真实性,并估计环境治理的效益.13.产品审计:确定产品是否与环境政策的要求相符合.14.环境系统的构成:工作人员、设备(计算机、网络技术、GIS技术、模型库等软硬件)及环境原始信息等组成的系统.按内容可分为环境管理信息系统(EMIS)和环境决策支持系统(EDSS).15.环境预测的内容:①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预测②污染产生与排放量预测③环境质量预测④生态环境预测⑤环境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预测16.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过程:①分析调查评价结果②分析预测的结果③详细列出环境规划总目标和各项分目标④制定环、、境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⑤制定环境规划的措施和对策。
2014年环境评价与环境规划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环境评价与环境规划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108小题.每题1.0分,共108.0分。
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省级人民政府依法可以对国家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规定( )。
A 地方环境标准样品标准B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C 地方环保基础标准D 地方环保方法标准【正确答案】:B【本题分数】:1.0分【答案解析】考核对制定地方标准的有关规定我国环境标准体系分为五类环境标准,其中可以有条件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与“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2题下列哪一项不是工程分析应遵循的技术原则( )。
A 体现政策性B 具有针对性C 应为各专题评价提供定量而准确的基础资料D 提出污染防治措施【正确答案】:D【本题分数】:1.0分第3题环境影响报告书经( ),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
A 批准前B 批准过程中C 批准后D 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后【正确答案】:C【本题分数】:1.0分第4题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 )。
A 判断功能B 预测功能C 选择功能D 决策功能【正确答案】:D【本题分数】:1.0分第5题对于二级评价项目,对其所在地区气象资料的调查期间,至少应为最近( )年。
A 1B 2C 3D 4【正确答案】:C【本题分数】:1.0分第6题在下列哪些区域,不得新建排污口( )。
A 农业用水区域B 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C 运河D 重要渔业水域。
《环境规划与管理》(完整试卷及答案)
意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可以防止一些建设项目对环境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也可以通过对可行性方案的比较和筛选,把某些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因此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同国土利用规划一起被视为贯彻预见性环境政策的重要支柱和卓有成效的法律制度,在国际上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第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是我国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控制新污染的两项主要制度。
5.环境管理的原则。
(1)全过程控制原则。全过程控制就是指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控制。(二)双赢原则。双赢原则是指在制定处理利益冲突的双方(也可以是多方)关系的方案时,必须注意使双方都得利,而不是牺牲一方的利益去保障另一方获利。在实现双赢的过程中,规则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技术和资金。
五、论述题(16分)
1.环境管理的任务是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环境管理的对象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宏观指导、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提供服务、监督检查五项。
2.环境规划指标类型包括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相关指标。
3.从环境保护所承担的任务来讲,环境规划可分为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生态建设及生态保护规划
5.限期治理:是指对污染严重的污染源,由法定国家机关依法限定责任人在一定期限内治理并完成治理任务,达到治理目标的行政行为。
6.非物质化:通过技术创新、体制改革和行为诱导,在保障生产和消费质量的前提下,减少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源投入量,将不必要的物质消耗过程降到最低限度的现象。
2016年4月28528环境规划与管理
2016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规划与管理试卷(通卡)(课程代码28528)本试卷分为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1页至3页,共3页。
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上按要求填涂,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4页至4页,共1页。
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讲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环境管理的手段共有(D)A.法律、经济、行政B.法律、经济、技术C.法律、经济、教育D.法律、经济、行政、技术、教育2.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实质是(A)A.影响人的行为B.促进经济发展C.加强污染源的控制D.产业结构的合理分布3.排污交易制度的诞生地是(C)A.德国B.英国C.美国D.法国4.制定“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意的环境保护战略方针”的回忆是(B)A.1973年8月国务院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B.1983年12月国务院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C.1989年4月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D.1996年7月国务院召开的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5.环境规划与管理中公众参与的工作成功与否,以及能否有益于提高环境规划与管理质量水平的关键所在是公众参与的(D)A.内容B.方式C.有效性D.反馈信息处理6.人类跨出理论探讨的范畴,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目标的标志是(D)。
自考28528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资料
题型:1、单选题:20题,每题1分2、名词解释:5题,每题3分3、简答题:6题,每题5分4、计算题:2题,每题8分;1题,每题9分5、论述题:1题,每题10分大纲:第七章与第十章不考内容:第一章P1:环境规划:(名词解释,以下简为名)从它是指为使,,,合理安排(整段)。
P3:1、环境管理(名):是指依据国家的行政政策、,,,到行为总体。
2、管理手段包括(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等五种手段。
(前面括号内为单选)3、人类行为包括(自然、经济、社会)三种基本行为。
(前面括号内为单选)P4:1、宏观环境管理:(名)是指以国家的发展战略为指导,,,到,,,措施的行为主体。
2、微观环境管理:(名)是指在宏观环境管理指导下,,,经常性的管理工作。
P5:1、宏观环境管理实施的主体是(国家和地方政府)。
(前面括号内为单选)2、微观环境管理实施的主体是(环保部门)。
(前面括号内为单选)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是什么?简答:(一)、(二)、(三)、(四)、(五)P 6: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关系是什么?简答:(一)、(二)、(三)、(四)里面的内容也看一下,有可能考单选题。
P 7:环境规划与管理和基本特征是什么?答:(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除了标题,把里面的内容也看一下,有可能考论述题。
P 9:1、环境规划生命力的主要标志是(可操作性)。
(前面括号内为单选)P 10: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简答:(一)、(二)、(三)、(四)、(五)、(六)P 11:环境规划的任务有哪些?简答:先是定义,然后是1、2、3、4、5、P 12:水、生物等属于(自然资源)。
(前面括号内为单选)这一段中的社会资源与经济资源也有可能出现此类的选择题。
P 13:人类社会的行为可分为(行为主体、行为对象、行为本身)三大组成部分。
从行为主体为说,还可以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前面括号内为单选)P 17:1、环境管理的类型有哪些?简答:1、2、3。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复习提纲——1/2/3/4/8章(LL部分)1.环境管理的里程碑事件a)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发表《寂静的春天》,该书通过对污染物迁移、变化特别是滥用杀虫剂DDT后果的描写,向人们阐述了海洋、天空、河流、土壤、动物、植物和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b)1972年,罗马俱乐部公布《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分析了世界人口、工业发展、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五种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以当时的人口与工业增长发展下去,世界将面临“崩溃”,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限制增长即“零增长”。
c)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这是第一个关于环境问题的世界性会议。
该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文件,《宣言》将会议形成的共同看法和制定的共同原则加以总结,提出了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初步构筑起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和理论的总体框架。
d)1974年,在墨西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①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②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③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e)1983年第38届联大通过决议,成立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简称 WCED)。
次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Gro Harlem Brundtland)出任该委员会主席,并以“持续发展”为纲领,制定“全球的变革日程”。
f)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给出了如下定义,“人类有能力使发展持续下去,也能保证使之满足当前的需要,而不危及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