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
通过联系观,我们能够发 现事物内部的矛盾和相互 制约的关系。
3 推动发展
联系观是推动事物发展和 革命进程的重要力量。
联系观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
1 实践中的联系
联系观帮助我们在实践中寻找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
2 实践中的转化
通过联系观,我们能够在实践中把握转化的契机和关键点。
3 实践中的创新
联系观激发创新思维,促进社会实践的不断进步。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历程
1
古代思想家
古代思想家孕育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种子。
2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完善了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
3
现代发展
唯物辩证法在不同学科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与联系观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认识世界和把握事物本质的哲学 方法。
联系观
联系观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了对事 物联系的认识。
联系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城市规划
联系观帮助规划师考虑城市各要 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整体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团队合作
联系观鼓励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相 互支持,实现更好的团队效果。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
在探索人类思维方式的同时,唯物辩证法联系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加全面 的理解视角。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1 辩证思维
认识世界的辩证方法,包括矛盾统一、否定 之否定等。
2 实践观
强调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和改造现实。
3 历史观
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4 联系观
万事万物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观点。
联系观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
联系观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强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B.①③ D.③④
也有偶然联系,发明创 造不排除事物联系的偶 然性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结束
三、主观题常考点 联系观 [常考角度与必背术语]
(1) 物联网实现的联系是一种什么联系?这种联系是如何建 立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人们按照实践的需要,在实践 中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起 来的。
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或认为人可以随意创造联 系,这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唯 意志主义。
(2)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不能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 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政治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结束
一、命题常设误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 (2011· 山东卷· T25C)(× )
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 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但联系又是有条件的,并非任意两个事物 之间都存在必然的、直接的联系。普遍联系只是说明任何事物都不 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周围的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世界的普遍联系: 前者回答的是世界的 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后者说明的是世界的状态“怎么样”的问 题; 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出发, 必然要承认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
政治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结束
(2)从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
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 立的观点看问题。
(3)说明某地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是如何坚持普遍联系的 观点的?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引言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辩证法为基础,以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联系观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之一,深入理解和运用联系观对于正确认识世界、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联系观的内涵联系观强调事物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相互依存的。
联系观指出,世界上没有孤立的个别事物,一切事物都是在相互联系中存在和发展的。
1.对立统一的联系联系观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
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事物内部运动和变化的根本原因。
只有在对立统一中,事物才能产生新的发展和变化。
以生命现象为例,生与死、生产和消费、进步和退步等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
只有通过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才能促使生命不断发展、进化。
2.物质与意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强调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联系观指出,物质世界和人类意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物质世界存在独立于人类意识之外,并对人类意识产生影响。
而人类意识则反过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
这种物质和意识的相互联系,使人们能够通过认识物质世界,不断创造出新的物质财富,推动社会的发展。
三、联系观的作用联系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指导认识世界的方法联系观指导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客观法则。
通过联系观,我们能够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只有正确地把握事物的联系,才能真实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指导社会实践联系观对于指导社会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式。
通过联系观,我们能够分析和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规律,从而指导社会实践的方向和方法。
3.支撑科学研究联系观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科学研究是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联系观的运用,能够帮助科学家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推动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引言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它是指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是其核心内容之一,它强调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本文将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出发,探讨联系观的概念、内涵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联系观的概念联系观是指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观点。
联系观是一种对世界的观察和分析方式,它认为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发展变化的。
联系观强调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二、联系观的内涵联系观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联系观认为事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各种事物相互作用、相互关联,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
2.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联系观认为事物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的。
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需要依赖其他事物的条件和因素。
没有其他事物的存在和作用,事物自身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
3.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联系观认为事物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影响彼此的发展变化。
相互作用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事物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内在的联系和变化。
4.联系的多元性:联系观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元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
联系的多元性体现了事物之间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三、联系观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联系观作为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概念,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以下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联系观在不同领域的应用:1.自然科学领域:在自然科学研究中,联系观强调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
比如在生态学研究中,研究者关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整体的影响。
2.社会科学领域: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联系观强调了社会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比如在经济学研究中,研究者关注经济领域内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它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哲学思维方式:联系观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具有重要影响。
【学霸笔记】微专题47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考点4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①表现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这种联系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b.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正是这种联系才使事物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c.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②方法论要求: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
2.联系的客观性(1)含义: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表现: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自在事物中的种种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它们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人化”的特点,但仍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3)方法论要求①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的客观性及其根源①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既不是“上帝”强加给世界万物的,也不是人主观臆想出来的,是客观的。
②联系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事物的客观性决定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观上贯彻了唯物主义思想,否则就是唯心主义思想。
3.联系的多样性(1)表现: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4、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性的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6、把握系统的整体性、优化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7、把握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8、联系具有条件下。
正确认识联系条件性的前题下,可以改变某些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要求我们要注重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4、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5、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6、任何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7、发展是有规律的,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
三、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5、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联系观原理: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食物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
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条件性: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对应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Ⅰ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⑴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部分服从于整体⑵整体是部分构成的,部分是整体的部分,整体的状态和功能又影响着部分Ⅱ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的优化趋向对应方法论:用综合的思维来认识事物、着眼于事物整体、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对应方法论: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Ⅱ要懂得做好量变的准备工作、在适当的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推进事物的发展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不断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勇敢的接受挫折和考验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多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对应方法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要果断抓住十几,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发展,善于抓住基于,才能赢得主动。
坚持适度原则,做事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
注重量的变化,学会优化结构。
(排列次序变化出现)【注】量变到质变的两种形式:①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②排列次序的变化引起质变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矛盾规律or对立统一规律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时间诶的根本方法是:矛盾分析法1.矛盾:对立统一。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原理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其中,联系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之一,强调事物的内部联系与相互作用。
本文将从联系观原理的内涵、联系观原理的重要性以及联系观原理的运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联系观原理的内涵联系观原理指的是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通过事物内部的各种矛盾的相互联系与作用而实现的,即事物内部各个方面之间、各个环节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的矛盾运动推动的,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的相互作用和斗争而实现的。
联系观原理不仅强调了事物内部因果联系的普遍性,还关注了事物内部各个因素之间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联系观原理的重要性联系观原理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原理之一,它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联系观原理帮助人们把握事物的全面性和复杂性。
事物内部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作用影响着事物的发展变化,只有通过联系观原理,才能全面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其次,联系观原理可以帮助人们把握事物的辩证统一性。
事物的各个方面既存在着相互矛盾,又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从辩证统一的角度看待事物,才能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
最后,联系观原理对于推动社会变革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只有深入把握事物内在的联系与作用,才能找出改革和发展的路径,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三、联系观原理的运用联系观原理的运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在知识学习和科学研究中,需要通过联系观原理去分析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实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其次,在实践中,要站在联系观的基础上,积极掌握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行系统思考和综合分析。
同时,在指导社会工作和实际操作中,要通过联系观原理去寻找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什么是联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的观点。
(3)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它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2、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强调整体的原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方法论】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强调部分的原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什么是发展):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包括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
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联系是无条件的。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但是,并不是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着联系。
从这个意义上讲,联系又是有条件的。
联系是无条件性和有条件性的统一。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事物的普遍联系是一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片面的看问题。
二、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不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联系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三、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决定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例如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等。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四、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区别:第一,含义不同。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第二,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第一,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离不开部分。
第二,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总结: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有哪些?
总结: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有哪些?(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观点、两个总特征)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具有普遍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这一道理要求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联系具有客观性。
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4)人们在客观联系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5)联系具有多样性。
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6)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7)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①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这一道理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这一道理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8)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因此掌握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③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④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没有联系,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2)发展具有普遍性。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这一道理要求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政治必修4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政治必修4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什么是联系?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方法论意义:客观性——切忌主观随意性。
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3、整体和部分的含义、关系及其把握二者关系的方法论意义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作用。
4、系统的含义、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1.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错误。
因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一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联系,但不能说一事物与其他一切事物都有联系,或者不能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存在联系。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在联系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错误。
因为:联系具有可变性和条件性,并非永恒不变;联系是不可随意改变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之间联系存在的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错误。
因为: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不合理的结构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4.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
错误。
因为: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这说明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需要一定的条件。
5.把握联系的客观性就能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错误。
因为: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把握联系的客观性有利于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但不必然能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包括下述内容:一、联系的定义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二、联系的普遍性1、每个事物:每个事物内部诸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统一的整体。
事物的内部联系是最根本的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
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流行着一种家庭小摆设——生态球。
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球中有游动的小虾和绿莹的水藻。
如果只看到这两种生物,就难免对它们的成活产生疑问。
其实,生态球中还要一个人们肉眼看不到的要素——细菌。
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细菌把小虾排除的有机物变成无机物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供水藻生存,水藻为小虾提供氧气。
其中任何一种生物发生问题,其他两种生物就会死亡,生态球就会失去作为一个完整事物的价值。
2、事物之间:事物之间通过外部联系相互提供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每个事物对外要同其他事物相联系才能够存在,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生态球要和阳光相联系。
没有阳光的照射,水藻就不能产生释放氧气的光合作用,小虾就会死亡……。
3、整个世界:整个世界是由各种事物相互联系构成的统一体。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生态球作为一种人造物,是人们根据普遍联系的原理创造出来的,给世界增添了新的东西。
掌握普遍联系的原理,会使个人的生活丰富多彩。
三、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不能把虚构的联系当作客观的联系。
例如: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的《识心术》一书有这样的论断:鼻子大的人难成大明星。
小鼻子的人易患心脏病,不易受惠家族,嫁了丈夫也要劳苦一辈子。
客观性是联系的本质特点。
四、联系的多样性1、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2、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教育——人才——科技——生产力3、并存联系(共时性联系)和相继联系(历时性联系);4、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5、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6物质联系和精神联系。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联系观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第七课-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唯物辩证法联系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对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联系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核心内容之一,它强调一切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联系观的提出和发展,为我们深刻理解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思路。
联系观认为,事物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联系的。
一切事物都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关系的联系。
这种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恩格斯曾经说过:“没有什么东西,从质变到巨变的,不是内部矛盾的积极作用,而是外部条件的附庸作用。
”这正是联系观的内核。
联系不仅是事物产生、发展的基础,也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基础。
没有联系,事物就不能存在,也不能运动。
联系观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一切事物都是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的。
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引起相互制约和相互调整,从而推动事物朝着一定的方向发展。
例如,在自然界中,地球与太阳、月亮、其他星球之间存在相互引力和相互潮汐的关系;在社会生活中,个人的行为和社会的制度、规范、文化等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这种相互作用不仅体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联系观还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
事物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通过相互作用、相互转化而得到的。
一切事物都是由其相反面构成的,如运动与静止、光明与黑暗等等。
事物的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属性。
例如,在自然界中,固体可以变为液体、液体可以变为气体等;在社会生活中,劳动者可以变为资本家、资本家可以变为劳动者。
这种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基本内容。
联系观的提出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成果,它为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联系观帮助我们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来看待事物,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从宏观角度看,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宏观性、多样性和系统性,我们需要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
第七课_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相互区别
(2)相互联系
A、不可分割
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也离不开整体。 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 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也就无所谓部分。
燕太子丹赠手
战国时,燕国太子丹宴请将要为他刺杀秦王的 荆轲。他为了讨好荆轲,特意叫来一个弹琴的美女 为荆轲弹琴奏乐。荆轲听着悦耳的琴声,看着美人 那双纤细、灵巧的手,魂飞天外,连连称赞:“好 手!好手!”并一再表示:“但爱其手。”听到荆 轲的称赞,太子丹立即命人将美人的双手切断,放 到一个盘子里,赠送给荆轲。这则材料一方面反映 了剥削阶级的野蛮残酷;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被 砍下来的手,再也不是弹琴的手了,失去了人手的 意义。
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 的条件,一切以时间、 地点为转移。
误区一: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 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1)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①每一事物都 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从内部构成要素看,是普遍联系的; 从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看也是普遍的;从事物发展的历 史趋势看,该事物与过去和将来的联系也是普遍的。②联 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物中是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因而 是普遍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这一点上是绝对的、无 条件的。
部分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相互区别 A.内涵不同,二者不能混淆 坐井观天 盲人摸象 B.地位和功能不同 第一,地位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分从属于整体 第二,功能不同(笔记 ) 情形一: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情形二: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 情形三:整体的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 辨析题——
二、联系的特点 1、 联系具有普遍性
2020高考政治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020高考政治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2020高考政治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含义?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客观性:⑴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⑵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4.联系的多样性⑴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⑵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5.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⑴辩证关系:区别: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②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⑵方法论: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6.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特征①含义: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②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7.系统优化方法第一、从实践方面来说,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新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共 8 个一级考点)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2个一级考点)►考点一、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①含义: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②表现: A.事物之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B.事物内部: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C.整个世界: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内容】①含义: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体现: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二者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A.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B.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高考提能】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们所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关系(1)对于联系问题我们既要坚持唯物主义,又要坚持辩证法。
人们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以坚持事物的客观性为前提。
(2)人们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是人们通过实践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它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凭空创立或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
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
(3)从性质上看,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它一旦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
两个总特征
两个基本观点
正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 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永恒发展
二、发展及其特点
自然界是发展的
二、发展及其特点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
高
低
二、发展及其特点
雷公扣击连鼓,产生雷声; 电母持镜,形成电光。
“雷为天怒” 雷电属自然现象。 电位差增大到一定程度时, 思考:这些变化过程 又说明了什么? 产生的放电现象。
俄国著名作家赫尔岑,有一次应朋友邀请,去参加音乐 会,可节目刚演出不久,他就打起瞌睡来,这时女主人推了 他一下,问:“先生,你不喜欢音乐吗?”赫尔岑摇了摇头, 说:“这种低级轻佻的音乐有什么好听?女主人惊奇地说, 这里演奏的可都是流行的乐曲啊。赫尔岑平心静气地反问: “难道流行的东西就是高尚的吗?”。女主人反驳:“不高 尚的东西怎么会流行呢?” 赫尔岑听了这句话,风趣地回答:“那么,流行性感冒 也是高尚的吗?”说完,就走了。
判断:下列现象属于质变的是:
①在10-30度之间水的变化
②水变为冰
③某党政干部变为阶下囚
④人的年龄的增长
⑤河堤崩溃 ⑥计划经济体制变为市场经济体制
②③⑤⑥
四、发展变化的状态
★先量变后质变?
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 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两者相互渗透,不是截然分开。
新 中 国 成 立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二、发展及其特点
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
是
♣符合必然趋势 具有强大生命力 具有远大前途
新事物
否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相
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 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互 二者的地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在事物的存 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 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相互依赖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
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
第三,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 体的功能具有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 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从而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各种优 化的方案。
考点4:系统优化的方法
3、要求——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①在解决问题时: 第一,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第二,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第三,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在认识事物时: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着
判断:
1、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相联系
2、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3、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答案:2错,1、3正确
解析(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并不是说世界上任 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2)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对两个事物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我们应当从事 物普遍联系的客观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和把握事物 的真实联系。
• (2013·新课标Ⅰ卷·23题)物理学家格拉塞有一 次在喝啤酒时,将鸡块小鸡骨头丢入啤酒杯里,啤 酒的气泡显示了鸡骨沉落的轨迹。受此启发,他经 过不断试验,发现带电高能粒子能穿越液态氮时, 同样出现一串气泡。他由此发明了“气泡室”,成
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动轨迹,并因此荣获诺贝尔 物理学奖。这一事例表明
• ①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
• ②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善于发现联系的创 新意识
• ③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系观
一、知识定位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 点之一 二、联系观包括的核心知识点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 (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5)掌握系统优化法的方法
三、联系观常见的知识范围限定语 1、多理论综合运用知识范围限定语 (1)运用“联系观”的相关知识,分析。。。 (2)运用“普遍联系”的相关知识,分析。。。 2、单理论题知识范围限定语 (1)运用“联系的普遍性”知识分析。。。 (2)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分析。。。 (3)运用系统优化法的知识分析。。。。
5、系统优化法 (1)系统的基本特征: (2)掌握系统优化法的方法:4点 (3)易错点 当事物的各个部分以合理有序内部结构优化的形 式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当事物的各个部分以杂乱无章内部结构欠佳的形 式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总结:整体功能不是部分功能简单的相加,整体 功能不一定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四、具体知识点点拨 1、联系的普遍性 (1)原理及方法论 原 理:3点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 的观点看问题 (2)注意下面几种说法 1、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2、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存在联系 3、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2、联系的客观性 (1)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把握事物,切记主观随意性;②人 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 建立新的联系 (2)根据联系与实践的关系,联系分为: 自在事物的联系:比如。。。 人为事物的联系:比如。。。 不论自在事物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3)易错点 1、漠视联系的客观性: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观的污染环境、 滥砍滥伐森林。。。 2、主观臆造的并不存在的联系: 3、人们可以创造新的联系,对吗?
答案: (1)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坚持用联系观 点看问题。大坝的修建与周围的生态环境之间存 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所 以态度要慎重。 (2)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 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 点、条件为转移。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讨论,是 基于联系多样性的考虑 (3)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既要树立全 局观念寻求最有目标,又要重视局部,用局部的 发展推动整体发展。是否修大坝,要通盘考虑, 多方论证。
典型例题分析2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审 时度势,从容应对,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及时、灵活的调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减速对我国的影响加深,我国 财税政策进行了适时调整,释放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的强烈信号,井逐步形成“结构性减税”的基调(结构性减税是 针对特定税种、基于特定目的而实行的减税,是“有增有减,结 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 结合材料,分析“结构性减税”政策确立的哲学依据。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 变化,针对特定税种、基于特定目的而实行结构性减税。(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也可) ②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是意识能动件的 体现,有利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目标的实现。 ③运用了系统优化法。实行结构性减税,将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进 行优化组合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统筹…” “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 “生态文明”
4、整体与部分
(1)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的关系:区别与联系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一总两分) 一总: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是辩证统一的
①整体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寻求最优目标。。。 ②部分制约着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 整体的性能状态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要求搞好局部, 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具体运用:单独运用该理论与作为一个知识点运用
典型例题分析1
材料一:美国曾经考虑在一条河流上建大坝。但建坝会影 响一种小鱼的洄游,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美国最终 放弃了大坝的修建。这就是著名的“小鱼胜大坝”。 材料二:怒江是目前我国仅存的两条尚未开发的河流之一。 怒江鱼类资源中土著鱼种数量之高在全国少有,可以说, 怒江是一个特殊的鱼类基因库。就要不要在怒江上建坝 的问题,有关部门一直持谨慎态度,多次邀请生态、农 业、林业、地质、地理、遗产保护、水利电力、请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有关部门在怒江开发问题上持慎重态 度的原因
3、联系的多样性 (1)原理及方法论
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 的各种条件,做到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把握联系多样性,尤其是把握事物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 的联系,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在实际中,人们往往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 远的联系,忽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
一、唯物辩证法要解决的问题 1、唯物论正确的回答了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2、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怎样在世界上存在的? 二、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范围
1、运用“唯物辩证法”或“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2、中等范围: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观、发展观) (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 (3)“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有变形说法) 3、具体知识点运用 “整体与部分”“量变与质变”“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否 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