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一线牵——上海新华医院急救监护(ICU)临床信息系统

合集下载

CICU手册

CICU手册
(史珍英)
第二节
CICU 床单位基本设置
CICU收治的对象为心脏手术后需要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和各种参数的患者, 因此 CICU 床 单位所占面积比普通病房要大 , 每张床位约 16m2 左右 , 每床间距 1.5m,以便放置必要的呼吸机和操作台及书写台,完成各项监护、抢救、治疗等操 作性工作。床与床之间有可移动围帘,可使每床处于相对独立状态,方便抢救和 保护病人隐私。有规模的CICU应设立独立的新生儿暖床区域。CICU应配备层流 或新风空气净化设备,室温保持在 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 50%~60%。 1. 病床:配多功能电动或手动病床,能调节不同体位并能使床头、床尾或整体 升降,每床有输液架,轮子以橡胶轮为好,方便手术床移动于 CICU 和手术 室之间运送病人。 2. 中心管道和供电系统:每床单位应配有以下中心管道和电源插座。 (1) 二条中心供氧管道:分别接呼吸机、面罩吸氧和氧气雾化吸入。 (2) 中心压缩空气源接呼吸机。 (3) 中心负压吸引:供病人分泌物吸引时使用。 (4) 2 个稳压电源和 8~12 个电源插座。 3. 中心监护站:位于护士站中心监测处,通过监护处可看到所有监护病人的病 情资料。 4. CICU 床单位: (1) 根据不同病种和年龄配备呼吸机、湿化罐和管道。 (2) 低负压吸引器。 (3) 吸痰瓶和管道、负压吸引表头。 (4) 呼吸球囊和氧气面罩、加压面罩、氧气导管、湿化瓶、氧气表头。 (5) 多功能监护仪:可测心率、呼吸、有创和无创血压、心内测压管( LA、 PA、RA、CVP 等) 、经皮氧饱和度、体温等。 5. 其他: CICU 应配有床边心电图机、腹透加热器、变温毯、暖风机、除颤器、 抢救车、微量输液泵、血气分析仪、临时起搏器、持续心排量测定仪、婴儿 专用型呼吸机、带 NO 的呼吸机、无创通气呼吸机、B 超机等。 (何萍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神经病学融合式标准化教学的探索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神经病学融合式标准化教学的探索

㊃医学教育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神经病学融合式标准化教学的探索唐兴华1,干静1,陈晓霞1,浦政1,蔡蓉∗2,刘振国∗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病学教研室,上海200092;2.上海交通大学新华临床医学院,上海200092)㊀㊀摘要㊀神经科既有发病率最高的脑血管病,也有很多的疑难疾病㊁罕见疾病,让学员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此后简称 住规培 )期间快速㊁全面掌握临床诊疗技术,是开展住规培的初衷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病学教研室采用神经病学融合式标准化教学模式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包括病例讲座㊁SBL㊁CBL㊁临床思维训练㊁PDCA学习方法等,并以mini⁃CEX形式㊁自我评价㊁带教老师㊁教学管理人员等综合评价进行考核㊂住规培学员在年度考核以及出站考核中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临床技能㊁临床思维㊁科研能力以及沟通技巧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提升,达到了培养优秀住院医师的目的㊂关键词㊀规范化培训;神经病学;SBL;mini⁃CEX;PDCA循环中图分类号:G642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2095⁃9664(2020)06⁃0093⁃06DOI:10.3969/j.issn.2095⁃9664.2020.06.24基金项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试行方案(新华院字 2018 80号)∗通讯作者:Email:liuzhenguo@xinhuamed.com.cn㊀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我国临床医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学人才㊁提高医疗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1]㊂作为培养合格神经病学住院医师的住规培基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病学教研室旨在培养拥有高素质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住院医师,同时秉承同质化教育的理念,从两方面着手践行教育培养理念:一是提高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能力,二是提高规培学员的临床思维能力㊁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2⁃3]㊂在教育实践中,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拥有精湛的教学技能,就会给教学活动带来正向的效果㊂因此,需要从设计层面解决因带教老师差异带来的教学质量不平衡问题,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4]㊂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病学教研室采用神经病学融合式标准化教学模式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包括从入科到出站的整体一揽子方案,培训部分包括个性化讲座㊁临床思维培养㊁临床科研能力训练㊁ 1+1+1 培养方案㊁SBL㊁CBL以及病例大赛等,考核部分包括mini⁃CEX考核㊁互评机制㊂在培训实施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现总结如下㊂1㊀坚持培养优秀临床住院医师,采用融合式标准化教学模式1.1㊀创新开展规培学员讲座每周以病例学习为介入点进行疾病学习,并由指导老师点评㊂神经内科的疾病有常见病发病率高㊁致残率高,罕见病病种繁多这两大特点㊂教学中以常见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和非典型临床表现为主,也涉及神经内科相关的少见病㊁罕见病的病例汇报,以疾病的新进展为特色方向㊂1.2㊀临床思维(clinicalreasoning)培训临床思维培训以培养规培学员的临床推理技巧为目标,采用积极的㊁以学生为中心的方法进行㊂教学活动中让学员体验他们的临床推理过程,哪些因素可能会导致推理出错以及如何使得错误最小化[5]㊂结合神经内科疾病的特点,掌握常见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和非典型临床表现,疾病诊断时注意 一元论 和 可治性 原则,及当临床表现相同时,注意疾病的发病概率原则㊂重点培养规培学员发现㊁分析以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㊂1.3㊀临床科研PDCA循环PDCA为Plan Do Check Action的缩写,对应到临床学习中则为:提出问题并设立假设 推理39第48卷第6期广州医科大学学报Vol.48No.62020年12月ACADEMICJOURNALOFGUANGZHOUMEDICALUNIVERSITYDec.2020验证 总结提高,如图1所示㊂在教学过程中,多提出临床活动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临床操作技能㊁人文沟通㊁团队协作㊁伦理问题等㊂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完善对疾病的认知,提高诊治能力㊂同时鼓励学员提出问题,参考国内外文献及研究进展,提出临床科研思路,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㊂1.4㊀基于场景的SBL学习模式SBL是Scenario⁃BasedLearning的缩写,是基于 以场景为导向,以整合式㊁散射状思维为要点 的课程模式的学习方法[6⁃7],以SBL为模式设计的课程流程如图2所示㊂其中带教老师承担辅导老师的角色,提供专业知识方面的辅导,帮助规培学员分配角色,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并掌握讨论技巧㊂SBL对促进规培学员沟通技巧㊁团队合作㊁自我学习㊁反思实践㊁道德实践以及专业实践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很有益处㊂提出问题并设立假设总结提高验证推理图1㊀临床科研中的PDCA循环图2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教研室SBL教案(规培学员)1.5㊀基于临床案例的CBL学习模式CBL是Case⁃BasedLearning的缩写,是基于临床病例课程模式的学习方法㊂将CBL教学理念融入日常的病例讨论中,以单一案例引出疾病的诊疗流程,学习疾病的个性化治疗方法㊂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某一特定病例进行系统学习,同时层层深入地展开剖析,引导规培学员使用学习过的临床知识进行判断分析并思考和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㊂同时,通过案例学习横向和纵向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巩固规培学员的知识点,同时提升他们的岗位胜任能力㊂通过CBL学习,使规培学员很快掌握疾病 同病不同症 ㊁ 同症不同病 的特点㊂1.6㊀ 1+1+1 培养模式1+1+1 培养模式是 带教老师+规培学员+实习医师 的培养模式㊂神经内科规培学员作为实习带教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参与教学,在协助带教实习医师的日常工作和针对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㊁技能操作㊁影像阅片等方面协助带教,并且指导实习医师书写病历㊂通过协助带教,锻炼了规培学员的临床能力㊁沟通技巧和教学能力,可谓一举多得㊂1.7㊀住规培病例大赛神经内科每年进行一次规培学员病例比赛,以促进他们专科业务能力的提高,激发大家对神经病学案例的学习热情;不断扩大病例比赛规模和参与49广州医科大学学报(JGZMU)㊀2020,48(6)面,同时邀请毕业的规培学员参加,使得比赛的规模和层级越来越高,有效增强规培学员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临床综合实践能力㊂2㊀坚持标准化㊁规范化考核,全方位考察教学效果2.1㊀mini⁃CEX出科考核mini⁃CEX是1995年美国内科医学会提出并用来考核住院医师临床能力兼具教学与评估的工具㊂考核时为重点式评估,由带教老师直接观察规培学员临床处置过程,涉及病史采集㊁体格检查等,并在结束后进一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㊁治疗计划的考核,考核时即刻给予点评㊂mini⁃CEX临床考核对学员的时间把控以及考核效果有很好的时效性,能帮助学员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8⁃9]㊂见表1㊂此外,带教老师在实施考核的过程中也能观察到临床教学的效果,有助于后期带教时强化相关知识,达到教学互长的目标㊂2.2㊀互评机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华临床医学院设计了教师与规培学员互评环节,包括学员的自我评价,带教老师㊁教学管理人员对学员的评价以及考核,见表2㊁3㊁4,有效保证教学考核的标准化,同时互评机制有助于激励学员和带教老师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互长的目的㊂表1㊀规培学员出科考核(mini⁃CEX)被考核学生姓名:考核日期:考核地点:病人诊断/主要问题:病人基本资料:住院号:㊀㊀㊀㊀㊀床位号性别:Ѳ男Ѳ女㊀㊀年龄:病情复杂程度:Ѳ低Ѳ中Ѳ高评估重点:Ѳ病史采集Ѳ体格检查Ѳ临床诊断/治疗方案Ѳ医德医风/医患交流评价项目评分(1-9分)1㊁自我介绍(名字㊁上级㊁组别和其他)2㊁问病史(鼓励患者陈述病史,耐心倾听,引导提问,获得的资料充分㊁正确)3㊁体格检查(沟通充分,手法规范)4㊁检查过程(有重点,注意保护患者隐私)5㊁对患者的提问给予合理解释6㊁采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资料整合分析7㊁治疗方案(诊断㊁用药和进一步诊治的计划)8㊁时间安排(规定时间内,顺序合理)9㊁整体表现Mini⁃cex考核时间:㊀㊀㊀㊀观察时间:㊀㊀㊀㊀分钟;提供反馈时间:㊀㊀㊀㊀分钟评估者满意度:未达要求㊃达到要求㊃表现优秀Ѳ1Ѳ2Ѳ3Ѳ4Ѳ5Ѳ6Ѳ7Ѳ8Ѳ9教师评语:㊀(优点)㊀㊀(缺点)㊀学员签名: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日期:考官签名: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日期:59第6期㊀唐兴华,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神经病学融合式标准化教学的探索表2㊀新华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老师评价学员表学员姓名:带教老师:轮转科室:轮转时间:序号考核指标考核等级(得分)543211具有主动学习与钻研的热情与能力,具有一定的临床科研和教学能力2掌握本学科相关的临床医学基础理论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对于带教老师安排的带教内容,能认真学习并举一反三4能自主学习本专业国内外新进展5主动参加科室小讲课㊁病例讨论或其他形式的学习活动6出科考试准备充分,态度端正7对于规培大纲上规定的病种,能熟练掌握病种相关知识及临床特点8对于上级医师示范与指导的操作,能认真观察学习并主动配合完成操作9对于规培大纲上规定的操作,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并达到规定数量10具备严谨的临床思维能力㊁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11能准确询问病史,问诊内容全面,方式规范,进行全面体格检查12病历书写认真㊁客观㊁及时㊁规范,诊断和鉴别诊断全面㊁正确13提出的治疗方案和进一步检查内容全面㊁准确14对于分管的床位病人,能主动了解病情并及时向上级医师反馈15对病人提供了足够的人文关怀与关心,具备较强的医患沟通能力16能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承担疑难疾病的诊治以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17具备疾病预防的观念㊁医学科普传播能力18为人正直公正,带人谦和,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19轮转期间按时到岗,不迟到早退,无缺勤20具有优良的医德医风总分(100分)意见和建议表3㊀新华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基地管理人员评价学员表评价项目考核指标考核等级(得分)108642医德医风尊重关爱病人,沟通用语贴切,医患关系好工作责任心强,认真及时完成日常工作并协助他人,无差错医疗作风优良,严格自律,廉洁行医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重视他人建议,尊师爱幼,遵守制度专业素养尊重护理人员,积极配合,沟通顺畅,协作能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承担疑难疾病的诊治以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掌握本学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包括诊疗技术),有无菌观念,操作技能熟练能够清晰敏捷地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判断,进行临床诊断治疗,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接诊病人病史采集全面㊁重点突出,体格检查操作规范劳动纪律遵守劳动纪律,准时到岗,无迟到早退,无缺勤总分(100分)意见和建议69广州医科大学学报(JGZMU)㊀2020,48(6)表4㊀新华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学员对带教老师评价表评价者所属基地:轮转科室:轮转时间:指导教师:评价项目考核指标考核等级(得分)54321带教态度(25分)对学员严格要求,全面关心学员成长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工作责任心强,精益求精教风严谨踏实带教态度认真,做到有问必答带教内容(25分)自身知识渊博,专业理论扎实能按照培养手册认真进行施教,定期审核学员等级考核手册针对学员特长,分阶段实施培养内容自编或选用教材恰当,教学有教案或大纲及时检查并指导病例书写,修改病历并评定教学方法(25分)采用教学方法㊁手段和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语言准确㊁精炼㊁生动注重启发学员思维和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学员信息反馈培养学员临床思维和独立工作能力教学效果(25分)能吸引学员注意力,教学气氛活跃在培养学员专业技能同时,注重医德建设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学员的科研和论文写作能力得到提高符合培养手册要求,完成培养计划总分(100分)意见和建议2.3㊀教学效果通过新华临床医学院的大力支持㊁督导以及神经内科教研室对规培学员带教的持续性改革,采用神经病学融合式标准化教学模式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效果非常显著㊂近3年(2017-2019年)共有15位规培学员出站,规培考试出站率为100%(见表5)㊂此外,在培学员在2019年度上海市规范化培训业务水平测试结果中的平均分为91.75分(共4名),全市专业排名第五㊂表5㊀新华医院神经内科基地近三年在培学员(2017-2019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在培学员数量(人)111311出站学员数量(人)546出站考核通过率(%)1001001003㊀讨论上海2012年作为试点城市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14年总结经验后启动了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㊂规培的目的是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诊疗水平,促进同质化培养㊂由于规培学员的来源背景多样,毕业学校不同㊁学制不同㊁基本技能水平不同,因此设计合适的规范化培训模式对培养合格的住院医师具有重要价值[2,4]㊂医学生本科学习阶段的重点是掌握医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临床实践的涉猎较少㊁深度不够,学生对临床医学知识的整合能力不足㊁医患沟通技巧欠缺㊁临床科研能力缺乏㊂由此可见,住院医师培训需要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㊁科研能力㊁沟通技巧等综合能力㊂在其他许多国家对住院医师的培训中,这些也是重点内容[7,10⁃11]㊂79第6期㊀唐兴华,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神经病学融合式标准化教学的探索我们采用神经病学融合式标准化教学模式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借鉴了国内外同行的教学经验,对目前医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良,培训中强调病例的整合式学习(CBL㊁SBL),并在其中融入临床技能培训㊁临床思维训练㊁PDCA学习㊁传授沟通技巧㊁注重人文关怀等[12⁃15]㊂结合神经科疾病特点,以MIDNIGHTS原则及一元论原则进行疾病的定性分析,进一步提升规培学员的临床诊断水平,提高其独立处理医疗问题的能力㊂诚然,我们的神经病学融合式标准化教学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而且目前培养的学员人数较少,不具有普遍应用意义;教学过程中应用了较多的教学方法,是否可以进一步简化等等问题,也需要在更多的实践中进行改革发展㊂参考文献[1]尹超邦,孟开.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医院,2016,20(2):26⁃28.[2]王波,孟开,张玲,等.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现状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33(10):780⁃781.[3]Grignol,V.P.,etal.Multi⁃institutionalstudyofself⁃reportedattitudesandbehaviorsofgeneralsurgeryresidentsaboutethicalacademicpracticesintesttaking[J].JSurgEduc,2013,70(6):777⁃781.[4]刚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1):148⁃151.[5]Modi,J.N.,etal.TeachingandAssessingClinicalReasoningSkills[J].IndianPediatr,2015,52(9):787⁃794.[6]Nunnink,L.andA.Thompson,Peer⁃assistedlearninginscenario⁃basedsimulation[J].MedEduc,2018,52(5):557⁃558.[7]Antoniades,A,etal.MedicalContentSearching,Retrieving,andSharingOvertheInternet:LessonsLearnedFromthemEducatorThroughaScenario⁃BasedEvaluation[J].JMedInternetRes,2015,17(10):e229.[8]Humphrey⁃Murto,S,etal.,AssessingtheValidityofaMultidisciplinaryMini⁃ClinicalEvaluationExercise[J].TeachLearnMed,2018,30(2):152⁃161.[9]Joshi,M.K.,T.SinghandD.K.Badyal,Acceptabilityandfeasibilityofmini⁃clinicalevaluationexerciseasaformativeassessmenttoolforworkplace⁃basedassessmentforsurgicalpostgraduatestudents[J].JPostgradMed,2017,63(2):100⁃105.[10]Samuelson,D.B.,K.DivarisandI.J.DeKok,BenefitsofCase⁃BasedversusTraditionalLecture⁃BasedInstructioninaPreclinicalRemovableProsthodonticsCourse[J].JDentEduc,2017,81(4):387⁃394.[11]Goodwin,D.andL.Machin,Howwetackledtheproblemofassessinghumanities,socialandbehaviouralsciencesinmedicaleducation[J].MedTeach,2016,38(2):137⁃140.[12]Messman,A.M.andI.Walker,DevelopmentofaCase⁃basedReadingCurriculumandItsEffectonResidentReading[J].WestJEmergMed,2018,19(1):139⁃141.[13]Al⁃Jewair,T.andS.Kumar,ReviewandApplicationoftheMini⁃ClinicalEvaluationExercise(Mini⁃CEX)inAdvancedOrthodonticEducation:APilotStudy[J].JDentEduc,2019,83(11):1332⁃1338.[14]Johnson,N.R.,A.PelletierandL.R.Berkowitz,Mini⁃ClinicalEvaluationExerciseintheEraofMilestonesandEntrustableProfessionalActivitiesinObstetricsandGynaecology:ResumeorReform?JObstetGynaecolCan,2019.[15]Olson,M.E.,etal.Case⁃basedsimulationempoweringpediatricresidentstocommunicateaboutdiagnosticuncertainty[J].Diagnosis(Berl),2018,5(4):243⁃248.(收稿日期:2020⁃05⁃07)(本文编辑:董莉)89广州医科大学学报(JGZMU)㊀2020,48(6)。

重症医学科简介

重症医学科简介

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Critical Care Medicine , CCM )是研究各种危及生命的病理生理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一门临床一级医学学科。

它通过对因各种原因导致危及生命或处于危险的病理生理状态、并且有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的危重病人,及时采取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手段,应用先进的诊断、检测、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各种有效的干预措施,为危重病人提供全面规范、有效的生命支持,以最大程度挽救病人的生命、改善病人生存后的生活质量。

ICU (Intensive Care Unit )即重症监护病房,是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基地,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危重病人的医疗病区。

我院ICU 是个年轻的新型科室,创建于2011年,隶属于急诊科,共4张病床。

近年来随着我院蓬勃飞速地发展,重症医学科走上了正规化专业化发展道路。

完善的基础设施ICU位于住院大楼五楼楼,建筑面积500m2,根据我院总床位600张,扩建的重症医学科床位数为4张,占总床位数的2%。

其中设有10张开放式病床,每床的占地面积为18m2 ;ICU配备2个单间病房,每间面积为20m2。

在ICU的整体布局上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减少彼此之间的互相干扰并有利于感染的控制。

ICU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并装配气流方向从上到下的空气净化系统,能独立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ICU安装有8个感应式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装置,单间每床1套,开放式病床每2床1套。

先进的医疗设备ICU 4张床均为电动多功能床,静态负载量达250Kg以上,能够随意调整背部、腿部、床体高度及床体前后倾斜度,背板倾斜>70°腿部倾斜 >30°前后倾斜±2°i2°,整体升降高度500〜750mm。

名词解释96071

名词解释96071

4、心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射血功能突然中止。

5、多发伤:是由单一致伤因素作用所造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同时发生的创伤,常伴有大出血、休克和严重的生理功能紊乱。

6 Heat illness: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

7、热射病:是病人体温短时间内急剧升高,出现超高热,可达42C以上。

在高热作用下,脑组织充血、水肿、散在出血,脑细胞变性、坏死,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严重紊乱,病人可出现狂躁、谵妄、昏迷、手足抽搐、呼吸急促、瞳孔缩小、大小便失禁,还可出现心衰、肺水肿、肾衰等多器官衰竭,病死率较高,是中暑最常见、最严重的类型。

8、热痉挛:是大量电解质丢失引起肌挛,病人出现肠绞痛、腹壁痛、四肢痛、小腿、挛性疼痛最常见,多呈对称性、发作性,严重者呼吸肌痉挛可危及生命,此型病人的体温多不高。

9、跨步电压触电:是指当一根电线落在地上,此电线之落地点为圆心,20m 以内地面有许多同心圆,这些圆周土的电压是各不相同的(即电位差)。

离圆心越近电压越高,离远的则低。

当人走迸圆心10m以内,双脚迈开时(约0,8m),势必出现电位差,这就叫跨步电压。

电流从电位高的一脚进人,由电压低的一脚流出,通过人体使人触电。

10、灾害:我们通常讲"天灾人祸"。

尽管人们主观上不愿意遇到任何一种灾害,但是许多灾害却是不可避免的。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凡是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危及人类生存条件、给人类社会造成灾难性后果的事件称为灾害。

11、急性中毒:、短时间内由于剧毒物或大量毒物进入体内,迅速引起中毒症状甚至危及生命者。

12、SOAP公式:S(subjective主观感受)O(objective 客观现象)A(assess估计)P(plan 计划)。

13、意识障碍:是指人体对内外环境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是高级神经中枢系统功能活动受损处于抑制状态的结果,可表现为嗜睡、昏睡,严重的意识障碍为昏迷,就诊后必须尽快阻止正在进行中的中枢神经损害。

1泸西急诊医疗体系建设112222014111

1泸西急诊医疗体系建设112222014111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4年
《重型颅脑损伤危重症患者血乳酸变化临床研究》。
2014年
陶红梅、韩建云
《持续有创动脉压监测临床应用推广》 《中心静脉导丝在困难留置导尿中的应用推广》
2014年 2014年
杨桂芬、普永林 李翠萍
县科技进步 奖三等
人才培养
人员姓名
王红军
培训内容
急诊创伤急救、床旁 监测与急救技术
三年内ICU管理、培训资料
护士管理技能培训资料
科内培训气管插管等技术
科内培训气管插管等技术
科内培训气管插管等技术
急诊医疗体系主要技术发展
1985年急 诊洗胃 2007年后急诊科+急救站)(气管插 管、血液灌流、规范呼吸机应用)
2009年后重建ICU8床、急诊科、急救站 融为一体(规范药物定量管理、镇静镇痛、 营养治疗、关注内环境、CVP检测) 2011年至今体系(PICCO、ABP、 CRRT、引入呼吸力学概念、创旁气管 镜检查治疗)
融合、人员固定。我们能做什么?还是通道? 中转站?专业未显优势---问题:自己?同 行?病人?谁来改变?自己:目标,学习, 不要钱还是要政策。人才留得住?
专业知识?专
业发展?
1998年急救站成立 无固定管理部门, 人员轮流:专业发 展?
(病源?能指导急危 重业务?危重病人集 中?关系?)
2011年建立融入综合ICU 22张床 所有危重上有创呼吸机的患者
我省县级医院急诊医疗体系(医院管理体制) 120 急诊科
ICU
三者的关系?应该是一家? 体系内出现:条块分割,力量分散
基层医院急诊医疗体系向何处去 ???
急诊人改变现状要靠自己
体会

NICU_面临的新挑战

NICU_面临的新挑战

精准医学杂志2023年2月第38卷第1期 JP r e c i sM e d ,F e b r u a r y 2023,V o l .38,N o .1d o i :10.13362/j .j pm e d .202301001 文章编号:2096-529X (2023)01-0001-04㊃述评㊃[收稿日期]2022-11-19; [修订日期]2022-12-29[基金项目]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临床三年行动计划资助项目(S H D C 2020C R 6028-002);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20Z 11900600)[通讯作者]周文浩,E m a i l :z h o u w e n h a o @f u d a n .e d u .c nN I C U 面临的新挑战:多组学驱动的精准医疗如何落地临床肖慧 杨琳 周文浩(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 201102)[摘要] 精准医学是当代医学发展的主流趋势,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 I C U )也已是当前精准医学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㊂然而,目前对疾病基因组的临床解读水平仍有不足,精准医学在N I C U 中的临床转化效果仍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㊂本文结合了当前精准医疗在婴幼儿人群的应用情况,从重视遗传病的早期筛查与诊断㊁构建多组学融合平台㊁应用机器学习技术等三方面对精准医疗应如何在N I C U 的临床转化中取得最优效果展开述评㊂[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精准医学;基因组学;遗传性疾病,先天性;机器学习[中图分类号] R 722;R 319 [文献标志码] AN E W C H A L L E N G E SF O RT H EN E O N A T A LI N T E N S I V EC A R EU N I T :H O W T OI M P L E M E N T M U L T I -O M I C S -D R I V E NP R E C I -S I O N M E D I C I N E I N 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 X I A O H u i ,Y A N G L i n ,Z H O U W e n h a o (D e p a r t m e n to f N e o n a t o l o g y ,C h i l d r e n sH o s p i t a l o fF u d a n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i o n a l C h i l d r e n sM e d i c a l C e n t e r ,S h a n gh a i 201102,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 P r e c i s i o nm e d i c i n e i s t h em a i n s t r e a mt r e n do f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m e d i c a l d e v e l o pm e n t ,a n d t h en e o n a t a l i n t e n s i v e c a r e u n i t (N I C U )h a s b e c o m e o n e o f t h e i m p o r t a n t a p p l i c a t i o ns c e n a r i o so f p r e c i s i o n m e d i c i n e .H o w e v e r ,t h e r e i s s t i l l a n i n s u f f i -c i e n t l e v e l o f t h e c l i n i c a l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 d i s e a s e g e n o m e s ,a n d t h e b e n c h -t o -b e d s i d e t r a n s l a t i o no f p r e c i s i o nm e d i c i n e i n t h eN I C U h a s n o t r e a c h e d a s a t i s f a c t o r y l e v e l .W i t h r e f e r e n c e t o t h e c u r r e n t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p r e c i s i o n m e d i c i n e i n i n f a n t s a n d y o u n g ch i l d r e n ,t h i s a r t i c l e d i s c u s s e s h o wt o a c h i e v e o p t i m a l r e s u l t s i n t h e b e n c h -t o -b e d s i d e t r a n s l a t i o no f p r e c i s i o nm e d i c i n e f r o mt h e t h r e e a s p e c t s o f e m p h a s i z i n g t h e e a r l y s c r e e n i n g a n dd i a g n o s i s o f g e n e t i c d i s e a s e s ,e s t a b l i s h i n g am u l t i -o m i c s i n t e g r a t i o n p l a t f o r m ,a n d a p p l y i n g m a c h i n e l e a r n i n g t e c h n i qu e s .[K E Y W O R D S ] I n t e n s i v e c a r eu n i t s ,n e o n a t a l ;P r e c i s i o nm e d i c i n e ;G e n o m i c s ;G e n e t i c d i s e a s e s ,i n b o r n ;M a c h i n e l e a r n i ng周文浩,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㊂一直聚焦于新生儿危重症及遗传性疾病的临床评估及诊疗等临床及研究工作㊂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院协会模拟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健康中国观察“ 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促进专家委员会 首届副主任委员,以及‘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联优生优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学会罕见病专科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新生儿科杂志“副总编辑,‘中国当代儿科杂志“副主编,‘中国循证儿科杂志“执行副主编,‘儿科人文与医患沟通“主编等㊂获得的主要奖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二等奖,第七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第七届中国儿科卓越贡献医师,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奖,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㊂并获得上海市卫生局新百人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㊁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㊁上海市领军人才等人才项目资助㊂最近10年中先后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基金项目20余项,包括科技部973国家重点项目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㊁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培育计划㊁卫生部行业专项课题等㊂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论文200余篇,S C I 收录130余篇㊂作为主编和副主编出版学术专著7部㊂培养研究生52人,其中已毕业33人,在读19人,博士30人,硕士22人㊂随着人类对自身基因组及疾病相关基因探索的深入,从基因㊁分子层面对疾病进行预防㊁诊断及治疗已经成为现实㊂精准医疗正是基于个体遗传背景的新型医学模式,将分子水平的检测手段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大数据科学相结合,对疾病的预防㊁监控及治疗提出个体化的解决方案㊂近年来,精准医疗已经成为医学发展的主流,在心血管疾病㊁肿瘤㊁精神类疾病和遗传病等疾病的临床管理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㊂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 I C U )作为精准医学实施的主要临床场景之一,已经报道了许多经典案例㊂本文将结合当前精准医学在婴幼儿人群的㊃1㊃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精准医学杂志2023年2月第38卷第1期JP r e c i sM e d,F e b r u a r y2023,V o l.38,N o.1应用情况,对精准医疗应如何在N I C U的临床转化中取得最优效果展开述评㊂1重视早期遗传病的筛查与诊断,针对遗传结果开展精准治疗基因组计划对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当今世界范围内发表的基因组计划中,对新生儿人群的研究一直是重点,例如由英国卫生和社会保健部设立的G e n o m i c sE n g l a n d公司实施的英国十万新生儿基因组计划㊁法国国家生命科学与健康联盟启动的 法国基因组医学计划2025 项目(P F MG2025)㊁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咨询分会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发起的中国新生儿基因组项目(C N G P)[1]和美国国立儿童健康与人类发育研究所(N I C H D)的新生儿测序(N S I G H T)[2]等㊂这是因为大多数遗传疾病都是婴幼儿发病,遗传病是婴幼儿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国家出生人口质量㊂根据2012年原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统计,中国的出生缺陷发生率约为5.6%,即每100个新生儿中就有近6个缺陷儿㊂出生缺陷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确认的遗传性疾病约有7000种,约50%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期发病,因遗传疾病而死亡的患儿成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3],因此在N I C U 开展遗传病早期筛查有助于优化临床决策㊂目前可以治疗的遗传病超过500种,以新生儿期惊厥为例,该病发生率为2ɢ~4ɢ,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遏制常见的严重癫痫综合征及其并发症的发生㊂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应用新一代测序技术(N G S)对婴幼儿癫痫综合征的分子基础进行大规模研究,发现了许多以前不为人知的癫痫病因,其中新生儿和婴儿期早发性癫痫综合征患儿出现率最高㊂该研究根据遗传检测结果对应的潜在机制和途径,将婴幼儿癫痫综合征分成若干类型,包括突触病㊁通道病㊁雷帕霉素靶蛋白(m T O R)病等㊂遗传检测结果可为新生儿惊厥提供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㊂例如吡多醇缺乏引起的惊厥只需要补充大剂量的维生素B6治疗即可[4],由S C N1A基因变异引起惊厥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钠通道阻滞剂治疗[5],而D E P D C5基因变异相关癫痫则可以应用m T O R通路抑制剂雷帕霉素及其类似药物进行治疗[6],果糖-1,6二磷酸酶缺乏症患者明确诊断后可以制定控制果糖摄入量等严格的饮食控制计划,而无需服用抗癫痫药物治疗等[7]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 I D)也是N I C U中的常见疾病之一,P I D患儿易发感染,延迟诊断将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病死率增高等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 C I D)更是P I D最严重形式之一,患儿常常在出生1年内死亡,需要在出现严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前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才能有效改善患儿的预后[8],目前只有通过新生儿筛查项目及早发现S C I D患儿才能实现这一目标㊂美国一项针对超过300万例婴儿筛查研究中,发现S C I D发病率为1/58000,远高于预估的1/100000[9]㊂至今已有超过300种不同基因变异导致的P I D被报道[10],鉴于P I D疾病群体数量庞大㊁疾病异质性高,因此新生儿筛查将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患儿,并及时开展干预㊂新生儿遗传性疾病具有特异性低㊁表型重㊁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当前我国各地的诊治水平也存在地区差异,鉴于我国人口基数大㊁遗传病患儿数量多,亟需大规模的临床与科学研究深耕于该领域,以持续提升新生儿疾病管理的知识水平㊂中国新生儿基因组计划于2016年启动,拉开了对新生儿期患儿常见的危重遗传性疾病进行早期筛查和诊断的序幕㊂希望在该项目的推动下,努力建立全国儿童医院新生儿遗传病诊断联盟,进一步推动N G S技术应用于全国的N I C U和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 I C U),提升全国新生儿遗传病诊治水平,以造福更多患儿与家庭㊂2构建多组学数据融合平台,推动疾病新机制与新靶点的研究疾病状态是基因组㊁转录组㊁蛋白质㊁信号网络㊁表型㊁治疗效果和预后等方面的整体呈现,并与时间和空间序列密切相关㊂利用传统医学方式能获得的新生儿疾病表型相对少,且刻画深度不够,导致目前新生儿表型与基因型之间缺乏有效的对应关系㊂因此,在当今基因组医学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在实现新生儿精准诊疗道路上,建立整合表型组㊁基因组等多组学数据融合平台,对于新生儿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探索非常重要,同时也可为发现严重危害健康的早期标志物,进而实施精准干预治疗奠定基础㊂近年来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精细化㊁智能化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分辨率㊁多维度㊁定量或半定量的疾病表型被明确,进一步改变了我们对检验医学的认知,同时这也成为探索疾病本质的驱动力㊂新生儿神经系统疾病是临床诊治的一个难点,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在于难以通过常规体格检查或临床观察进行准确病灶定位和脑功能状态评估,特别是在患㊃2㊃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精准医学杂志2023年2月第38卷第1期JP r e c i sM e d,F e b r u a r y2023,V o l.38,N o.1儿病情危重或使用了镇静止惊药物的情况下㊂近年来,颅脑成像已经在形态结构评估的基础功能之上不断革新,从高分辨率颅脑成像中可提取一些重要的影像表型特征,通过脑容量㊁脑结构㊁神经纤维连接㊁脑代谢㊁脑血流对新生儿脑功能进行系统客观的评估㊂例如磁共振(M R I)质谱成像可提供脑组织的代谢信息,脑M R I的生物标志物已经应用于新生儿脑病后的远期神经发育结局预测[11];轴突取向弥散密度成像,也已通过缺氧缺血性小鼠模型实验实现早期区分轻度㊁中度㊁重度脑病[12]㊂此外,多个多模态高分辨率M R I数据集相继涌现,例如美国婴幼儿脑连接组计划(B C P)探查0~5岁婴幼儿脑内神经元网络化连接的图谱[13],欧洲的发展人脑连接组计划(d H C P)提供了新生儿的时间与空间高分辨率的功能M R I数据[14],推动了基因组学信息对大脑发育和功能影响的探索,可能将孤独症谱系障碍㊁脑瘫等脑发育障碍与神经心理疾病的诊断时机前推㊂新生儿的其他疾病,也可以进行微生物组㊁代谢组㊁蛋白质组㊁免疫组㊁转录组和神经影像组等多方面的探索,并且也已发现了其他高分辨率表型以及新的生物标志物,例如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确定了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 E C)相关的新型炎症单核细胞 C D16+C D163+单核细胞,其有望进一步成为N E C特异性治疗药物开发研究的靶点[15];一项纳入了35项研究针对2694例新生儿的M e t a分析结果显示,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p r e s e p s i n)是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 O S)准确性生物标志物[16];利用代谢组学分析发现,早产儿尿代谢产物中的丙氨酸㊁甜菜碱㊁氧化三甲胺㊁乳酸盐和甘氨酸可能是预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生物标志物[17]㊂随着组学技术成熟和研究成本降低,越来越多高通量数据可与临床信息相融合,提高了复杂表型的分析能力,并进一步指导个体化的治疗方案㊂3应用机器学习(M L)技术,实现基因型-表型关联整合与临床诊疗效率提升临床医生主要以临床表现为导向进行诊断或治疗,表型是临床决策的关键决定因素㊂基因组学进步为揭示疾病潜在机制做出巨大贡献,随着临床数据积累,多维度表型和基因型数据整合可进一步完善我们对疾病机制的理解,发现与疾病危重程度相关的新表型或表型组合,探讨不同表型间相互作用,从而更全面认识疾病,并采取最佳诊断决策和治疗干预策略㊂而要实现基因型-表型的有机结合与深入分析,则离不开大数据科学,特别是M L技术㊂M L依据学习任务的不同,可以分为监督学习㊁无监督学习㊁半监督学习㊁强化学习;常用的M L算法包括逻辑回归㊁线性回归㊁支持向量机㊁决策树㊁朴素贝叶斯㊁最近邻算法㊁主成分分析㊁集成算法㊁人工神经网络等,M L技术在新生儿医学领域的临床应用已取得一定成效㊂典型的实例如基于传统表型构建的新生儿败血症预测模型,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K a i s e rP e r m a n e n t e研究中心开发的E O S风险计算器,该风险预测模型基于608014例活产儿队列构建,其研究成果对新生儿败血症的精准诊疗㊁减少不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及抗生素的使用有重要指导价值[18]㊂此外M L还在音频和图像信息处理方面完成了多项临床实践,例如美国研究人员通过交叉验证的监督M L方法对新生儿啼哭的声学特征进行分析,用于评估戒断综合征患儿的药物治疗接受情况[19];还有研究人员通过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分析6㊁12月龄的高危患儿M R I扫描图像,发现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婴儿大脑皮质表面积增长更快,该算法应用于孤独症诊断的阳性预测值为81%,灵敏度为88%[20];中国研究人员通过梯度提升模型监督学习算法开发了新生儿脑电图报告结论自动预测系统,可对患儿脑年龄与脑电图是否异常进行评估,协助临床报告生成并加快临床诊疗进程[21]㊂临床诊治过程中,复杂的音频㊁图像等信息常难以通过人的主观思考来区分,而M L依托海量数据驱动,可发现人不易察觉的异常改变,为临床决策提供新思路㊂随着材料科学和计算机信息科学进步,可穿戴传感设备已走入临床,为实时动态监测危重新生儿的生理数据㊁器官功能和内环境稳妥维持提供了技术可能㊂当前已有可穿戴式脑磁设备用于儿童癫痫评估的案例,M L算法实现了对异常脑电特征的自动监测㊂这类设备不仅利于全脑信号自动收集,更有助于对婴幼儿和存在发育障碍等难以保持安静患儿进行脑电图检查㊂将来,M L方法不仅是自动实现多组学数据融合㊁发现潜在异常改变的辅助手段,更是实现高效工作㊁减少人力损耗的有力帮手㊂从经验医学到精准医学,从表型驱动到基因型-表型联合驱动,我们在新生儿疾病中的诊疗方案始终保持着不断革新,并取得了一系列瞩目的成果㊂但精准医疗在N I C U的临床转化中仍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原因在于临床对疾病基因组解读程度不足,认识不够,即便了解了精准医学概念㊁掌握了高精度的检测技术,但仍无法在疾病防治中完美㊃3㊃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精准医学杂志2023年2月第38卷第1期JP r e c i sM e d,F e b r u a r y2023,V o l.38,N o.1实现 精准 ㊂如何实现精准医疗快速发展,简要来说,在科研层面,检测实验室㊁医疗机构㊁科研中心三者间应加强合作,对同一疾病,应基于表型和基因型等多种组学研究,不仅需要尽可能全面收集疾病信息形成专病知识库,还需要借力人工智能技术,从海量信息中萃取疾病机制相关信息,在功能实验与临床实践中深入探索和验证这些新发现,构建有层次㊁多组学㊁广范围的疾病防治机制研发网络和体系;在应用层面,应建立表型-基因型-临床干预的临床大数据决策系统,不仅可辅助疾病人群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还能及时整合与罕见㊁危重表型相关的碎片化信息,提升临床对疾病整体认知,实现诊疗思路持续更新优化㊂即便是相同疾病的不同患者,个体之间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遗传背景差异,应有的放矢,改变传统均一化治疗方案,制定针对性诊疗方案,真正让患儿早诊断㊁让早治疗,让家庭早获益㊂作者声明:所有作者共同参与了论文研究设计㊁写作和修改㊂所有作者均阅读并同意发表该论文㊂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㊂[参考文献][1]X I A O FF,Y A N K,WA N G HJ,e t a l.P r o t o c o l o f t h eC h i n aN e o n a t a lG e n o m e sP r o j e c t:A no b s e r v a t i o n a l s t u d y a b o u t g e-n e t i c t e s t i n g o n100,000n e o n a t e s[J].P e d i a t rM e d,2021,4:28.[2]P E T R I K I N J E,C A K I C IJ A,C L A R K M M,e ta l.T h eN S I G H T1-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o l l e dt r i a l:R a p i d w h o l e-g e n o m e s e q u e n c i n g f o r a c c e l e r a t e d e t i o l o g i c d i a g n o s i s i n c r i t i c a l l y i l l i n-f a n t s[J].N P JG e n o m M e d,2018,3:6.[3]WR I G H TCF,F I T Z P A T R I C KDR,F I R T H H V.P a e d i a t r i cg e n o m i c s:D i a g n o s i n g r a r ed i s e a s ei nc h i l d r e n[J].N a t R e vG e n e t,2018,19(5):253-268.[4]P E N AIA,R O U S S E L Y,D A N I E L K,e t a l.P y r i d o x i n e-d e-p e n d e n t e p i l e p s y i n z e b r a f i s h c a u s e db y A l d h7a1d e f i c i e n c y[J].G e n e t i c s,2017,207(4):1501-1518.[5]B R U N K L A U SA,E L L I SR,R E A V E Y E,e t a l.P r o g n o s t i c,c l i n i c a l a n dde m o g r a p h i cf e a t u r e s i nS C N1A m u t a t i o n-p o s i t i v eD r a v e t s y n d r o m e[J].B r a i n,2012,135(P t8):2329-2336.[6]MY E R SK A,S C H E F F E RI E.D E P D C5a s a p o t e n t i a l t h e r a-p e u t i ct a r g e tf o re p i l e p s y[J].E x p e r t O p i n T h e r T a r g e t s, 2017,21(6):591-600.[7]S T E I NMA N NB,S A N T E R R.D i s o r d e r so f f r u c t o s em e t a b o-l i s m[M]//I n b o r n M e t a b o l i c D i s e a s e s.B e r l i n,H e i d e l b e r g: S p r i n g e rB e r l i nH e i d e l b e r g,2016:161-168.[8]P A I SY,L O G A NBR,G R I F F I T H L M,e t a l.T r a n s p l a n t a-t i o no u t c o m e sf o rs e v e r ec o m b i n e di mm u n o d e f i c i e n c y,2000-2009[J].NE n g l JM e d,2014,371(5):434-446.[9]KWA N A,A B R A H AM R S,C U R R I E R R,e ta l.N e w b o r ns c r e e-n i n g f o r s e v e r ec o m b i n e d i mm u n o d e f i c i e n c y i n11s c r e e-n i n gp r o g r a m s i n t h eU n i t e dS t a t e s[J].J AMA,2014,312(7): 729-738.[10]P I C A R DC,A L-H E R ZW,B O U S F I H AA,e t a l.P r i m a r y i m-m u n o d e f i c i e n c y d i s e a s e s:A nu p d a t eo n t h e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f r o m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u n i o no f i mm u n o l o g i c a l s o c i e t i e s e x p e r t c o m-m i t t e e f o r p r i m a r y i mm u n o d e f i c i e n c y2015[J].JC l i nI mm u-n o l,2015,35(8):696-726.[11]T H A Y Y I LS,C H A N D R A S E K A R A N M,T A Y L O RA,e t a l.C e r e b r a lm a g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b i o m a r k e r s i nn e o n a t a l e n c e p h a-l o p a t h y:A m e t a-a n a l y s i s[J].P e d i a t r i c s,2010,125(2):e382-e395.[12]O H K IA,S A I T OS,H A T AJ,e t a l.N e u r i t eo r i e n t a t i o nd i s-p e r s i o na n dd e n s i t y i m a g i n g f o r e v a l u a t i n g t h e s e v e r i t y o f n e o-n a t a l h y p o x i c-i s c h e m i c 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 i n r a t s[J].M a g nR e s o nI m a g i n g,2019,62:214-219.[13]H OW E L LBR,S T Y N E R M A,G A O W,e t a l.T h eU N C/UMNB a b y C o n n e c t o m eP r o j e c t(B C P):A no v e r v i e w o ft h e s t u d y d e s i g n a n d p r o t o c o l d e v e l o p m e n t[J].N e u r o I m a g e, 2019,185:891-905.[14]E Y R E M,F I T Z G I B B O NSP,C I A R R U S T AJ,e t a l.T h eD e-v e l o p i n g H u m a n C o n n e c t o m eP r o j e c t:T y p i c a la n dd i s r u p t e d p e r i n a t a l f u n c t i o n a lc o n n e c t i v i t y[J].B r a i n,2021,144(7): 2199-2213.[15]O L A L O Y E O O,L I UP,T O O T HA K E RJM,e t a l.C D16+C D163+m o n o c y t e s t r a f f i c t os i t e so f i n f l a mm a t i o nd u r i n g n e-c r o t i z i n g e n t e r o c o l i t i si n p r e m a t u r ei n f a n t s[J].JE x p M e d,2021,218(9):e20200344.[16]P O G G IC,L U C E N T E F O R T EE,P E T R ID,e t a l.P r e s e p s i nf o r t h ed i ag n o s i so fn e o n a t a l e a r l y-o n s e t s e p s i s:A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a n d m e t a-a n a l y s i s[J].J AMA P e d i a t r,2022,176(8): 750-758.[17]P I N T U SM C,L U S S U M,D E S SÌA,e t a l.U r i n a r y1H-NM Rm e t a b o l o m i c s i n t h e f i r s tw e e ko f l i f e c a na n t i c i p a t eB P Dd i a g-n o s i s[J].O x i d M e dC e l l L o n g e v,2018,2018:7620671. [18]E S C O B A R GJ,P U O P O L O K M,W IS,e t a l.S t r a t i f i c a t i o no f r i s k o f e a r l y-o n s e t s e p s i s i n n e w b o r n sȡ34w e e k s g e s t a t i o n [J].P e d i a t r i c s,2014,133(1):30-36.[19]MA N I G A U L T A W,S H E I N K O P FS J,S I L V E RMA N H F,e ta l.N e w b o r nc r y a c o u s t i c si nt h ea s s e s s m e n to fn e o n a t a lo p i o i dw i t h d r a w a l s y n d r o m e u s i n g m a c h i n e l e a r n i n g[J].J AMAN e t w O p e n,2022,5(10):e2238783.[20]H A Z L E T T HC,G U HB,MU N S E L LBC,e t a l.E a r l y b r a i n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 i n f a n t s a t h i g h r i s k f o r a u t i s ms p e c t r u md i s o r-d e r[J].N a t u r e,2017,542(7641):348-351.[21]D O N GXR,K O N GYT,X U Y,e t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v a l i-d a t i o no fA u t o-Ne o-e l e c t r o e n c e p h a l o g r a p h y(E E G)t o e s t i m a t eb r a i na g ea n d p r e d ic tr e p o r tc o n c l u s i o nf o re l e c t r o e n c e p h a l o-g r a p h y m o n i t o r i n g d a t ai n n e o n a t a l i n t e n s i v ec a r eu n i t s[J].A n nT r a n s lM e d,2021,9(16):1290.(本文编辑耿波厉建强)㊃4㊃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

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

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采购项目需求心外重症成人二区电子护理记录一直采用麦迪斯顿提供的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

原合同范围内只只有26张床,现因医疗业务增长,需要增加两张床位,所以配套的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也需要采购两套,而满足业务科室发展要求。

软件功能清单:1、重症监护病区信息系统移动医护工作站子系统:医生移动查房工作站实现医生实时在线调阅患者相关体征信息、病情转归愈后,治疗过程中相关实验室检查数据趋势图表现、实时在线调阅PAC影响信息:病人日常出入液量的管理:系统支持记录病人的每日得出入液量,并进行有些数据分析及完成补液平衡计算;显示相应病人12小时、24小时内的补液平衡情况,或任意某个时间段内的出、入量数值(以天为时间单位),对某个病人在某个时间点相应出入液量信息的录入;移动护理工作站实现护士实时在线医嘱执行操作过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神智、瞳孔、面色等基本情况);实现PDA床旁实时操作;该子系统支持离线工作的单机版运行模式,实现无线PDA工作站要求及PC 工作站要求。

2、重症监护病区信息系统电子医疗文书子系统:根据床位状态变化,实时修改床位的基本信息,有效提醒患者换床、床位使用信息;按护理班次集成化记录、修改、查询病人的生命体征、出入液量、护理措施和护理提示;护理提示:记录、修改、显示在某个时间点的该病区所有病人护理信息;护理记录(病人生命体征观察项); 可以快速维护患者病情治疗及护理措施;重症监护病区信息系统护理医疗文书子系统: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值和护理记录自动生成以下电子医疗文书:特别护理记录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单、基础患者护理记录单、生命体征观察单,根据出入液量自动计算出患者全天的出、入量平衡情况。

3、重症监护病区信息系统危重症评分管理子系统:系统实现包括:临床儿科相关:Apgar阿普伽(新生儿)评分、SNAP新生儿急性生理评分、PELOD Score儿童器官功能障碍评分、CRIB II婴儿临床风险指数II、NTISS新生儿治疗干预评分系统、小二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PRISM婴幼儿死亡率评分临床重症相关:APACHE II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MODS多脏器功能障碍评分、MODS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评分:ISS-RTS-TRISS损伤严重-修订创伤-创伤损伤严重性评分、TISS-28治疗干预评分系统、MPM II 24-48-7211死亡概率模型II、EuroSCORE心脏疾病患者手术风险评估-欧洲系统、24h ICU Trauma 创伤评分、SAPS II简化急性生理评分临床麻醉相关:Lutz麻醉危险性估计(分)、PARS麻醉恢复评分、Child-Pugh肝脏疾病患者手术危险性评分、Goldman心脏高危因素评分、Balthazar胰腺病变CT严重性指数评分临床感染相关:SOFA序贯器官衰歇评分、SSS感染严重度评分、SS感染评分、SSSS简化脓毒性休克评分、CSSS完整脓毒性休克评分临床神经相关:Glasgow昏迷分级记分法、Glasgow-Pittsburgh 昏迷评分、儿童改良Glasgow昏迷评分法、Johns嗜睡程度评分、等多种重症评分系统。

基于WSN的抢险救灾医疗监护系统的设计

基于WSN的抢险救灾医疗监护系统的设计

2012年第38卷第3期无线电通信技术69基于WSN 的抢险救灾医疗监护系统的设计丁绪星,施一万,冯友宏,张柳(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针对在各种社会自然灾害中的人员伤亡,提出了一种基于ZigBee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医疗监护系统方案。

给出了系统的硬件体系结构和软件流程图,并在以往LEACH 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LEACH-D 算法,最后结合专业SANMP 软件,并由30人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实验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传输的数据具有误差低、实时性高及可靠性强等特点。

该系统不仅可以用于突发的自然灾害中,还可以用于医院、社区等医疗监护系统。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医疗监护;LEACH-D ;滤波器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114(2012)03-69-3WSN-based Remote Medical Monitoring System for EmergencyDisaster ReliefDING Xu-xing ,SHI Yi-wan ,FENG You-hong ,ZHANG Liu(College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China )Abstract :Due to those casualties in natural and social disasters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medical monitoring system solution based on the “ZigBe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technology.Hardware structure ,software flow diagram and LEACH-D algorithm (improved from the original LEACH )of the system are also described.Finally ,with the professional SANMP software ,the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is performed for 30human subjects.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features low data error ,high real-time performance and perfect reliability.The system not only can be used for natural paroxysmal disaster relief ,but also can be used as the medical monitoring system for hospital ,community ,and so on.Key word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medical monitoring ;LEACH-D ;filter基金项目:芜湖市科技计划项目(201104),2010安徽师范大学创新基金项目编号(2010cxjj06)收稿日期:2012-02-20作者简介:丁绪星(1971—),男,教授。

生命至上,全力为每一个生命护航

生命至上,全力为每一个生命护航

生命至上,全力为每一个生命护航作者:潘锋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20年第17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来自全国的4.2万名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日夜奋战舍生忘死,为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

由151人组成的北京医院国家援鄂医疗队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院长王建业教授的带领下,分三批紧急驰援武汉,全力为每一个生命护航。

医疗队多学科紧密协作,按照“一人一案”制订救治方案,综合施治提高了救治的科学性和精准度,成功治愈近百名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并做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4月6日医疗队胜利凯旋。

多学科团队尽锐出征2020年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二,由北京医院20名医护人员组成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紧急驰援到达武汉,2月7日王建业委员作为北京医院国家援鄂医疗队队长,带领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的100多名医护人员奔赴武汉投入抗击新冠肺炎战役中。

北京医院医疗队整建制接管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B座11层(东区)的重症病房,负责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

王建业委员介绍,第一批医疗队主要以呼吸、危重症、急救医学专业的医护人员为主,随着对新冠肺炎这一全新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第二批和第三批医疗队又增派了心脏内科、肾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肿瘤内科和风湿免疫科等方面的专家,以及放射影像学和中医专家,组成了一个由来自13个临床科室医生组成的多学科团队。

北京医院医疗队共有151人,护理人员103名,她们中有专科护士43名,涉及到14个专科,占比超过40%。

护理力量除一般基础医疗护理外还凸显北京医院老年专科护理特色,增派了呼吸治疗师和熟悉床旁血滤、人工膜肺(ECMO)的专业护士,按照老中青搭配的原则排班,将专科护士和医疗队有经验护士均衡分为6个护理组,这样的护理安排有力地保证了危重症患者的抢救。

王建业委员坦言,医疗队初到武汉遇到的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新冠肺炎患者数量多,基数大,医院“一床难求”,医疗队接管的50张病床不到24小时就收满了危重症患者,很多没有入院的患者比较恐惧和焦虑,担心得不到救治和传染给家人。

卒中中心绿色通道的建设新版培训课件

卒中中心绿色通道的建设新版培训课件
重点关注:针对脑卒中高 危因素筛查与干预的宣教
功能科室和康复科
重点关注:相关检查 和康复的开展情况
技术部分 总分270分
脑卒中绿色通道
占本部分45%权重;重点 关注:人员;设备;流程 和治疗:静脉溶栓率(30 分);桥接动脉内溶栓/动 脉内取栓的患者评估、转 院流程及实施、治疗率 (30分);DNT时间(30 分)
神经外科
在患者到院的25min 内安排进行头颅CT 扫描,完成CT扫描 后10min内签发书面 报告
等待CT检查结果和 化验结果过程中,完 成心电图检查及心脏 评估
患者到院就诊45min内,应该拿到CT检查和所有血液学检查结果,评估 溶栓适应证及禁忌证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7,26(9):995-998.
通道启动键,给患者佩戴“绿色通道/抢救” 字样标识,带领患者快
速就诊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7,26(9):995-998.
卒中中心绿色通道的建设 新版
18
研究显示:急诊尽快分诊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在急诊接受非卒中专科治疗的时间越长,住院患者的不良预后及死亡率越高1
回顾性研究共分析了13934542例急诊患者,评估急诊患者转诊前的等待时间与患者不良预防之间的
➢ 建立脑卒中急症患者诊疗“绿色通道”,整合急诊
科、影像科、检验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组
成卒中急性期溶栓、急诊入院评估及多学科专家会诊至
治疗方案的实施过程不应超过60分钟;与本地
区急救中心及卒中防治中心保持密切联系,具有
对于转运至本中心的脑血管病急诊患者有效接收、
rtPA溶栓比例 仅2.4%的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
中 位 时 间 ( 分 钟 )
入院-溶栓(DTN)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
医师现场完成院前急救病历,以便与院内交接。
院前急救的特点
院内急救
包括急诊抢救和后续相关专科治疗
急诊科救治
急诊病人到达医院后,首先由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抢救,分诊及观察。其后按病人具体情况决定出院、转入相应科室、各专科重症监护病房或综合性危重病监护病房。
急诊科一般均建立在医院最适中的地区,可分设急诊室、抢救室、监护室及留观察室等部门,急诊医护人员应能熟练掌握抢救及监测设备的性能及操作。
重症监护室救治
硬件:必须配有床边监护仪、中心监护仪、多功能呼吸治疗机、麻醉机、心电图机、除颤仪、起搏器、输液泵、微量注射器、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所需急救器材。
总结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已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先进的急救医疗服务结构,在抢救伤病员的生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EMSS把急救医疗措施迅速地送到危重病人身边、送到发病现场,经过初步诊治处理,维护其基本生命,然后将病人安全转送到医院,为抢救生命和改善预后,争取了时间,极大程度的保证了病人的生命安全。 我国已建立起了“院前急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EMSS 急诊服务体系。
现场急救 途中救护
急诊科 ICU
EMSS的组成
完善的通讯 指挥系统
ICU及专科 强化治疗
高水平的 医院急诊服务
有监测和急救 装置的运输工具
现场救护
急救员
指在现场为突发伤害、危重疾病的病人提供紧急救护的人。 包括现场伤病人身边的人(EMS救援人员、警察、消防员、保安人员公共场合服务人员等参加过救护培训并获取培训相关的证书,能对伤员作初步处理的人)0203 Nhomakorabea04
环境复杂,多在事故现场、病家或救护车内进行。
对急救人员要求高:处置专科急症病人的能力;具有处理危重症病人的能力

“一针、一眼、一导管”ICU新标准2024

“一针、一眼、一导管”ICU新标准2024

"—针、—眼、—导管“ICU新标准2024重症医学需要对病理、生理深刻理解,而这需要各种监测,重症治疗最多的是通过静脉或动脉置管获得监测数据及干预性治疗有人称之为生命线"。

随着医学发展,对治疗干预性要求不断增加,精准度也相应提升,这些“生命线的建立、维护和使用成了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由千患者自身情况、解剖变异、操作方法等因素使置管操作具有众多不确定性,影响信息及时获得和治疗效果,甚至产生并发症。

目前,无论是穿刺置管不顺利而使临床诊断和治疗不能正常进行,还是发生即刻或后期并发症,临床认知中似乎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耐受性。

随着精准医学普及,这种现象影响了医学发展,尤其是对重症治疗临床过程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从观念上改变,是发展的首要环节。

在重症医学新的发展阶段中,统一认识统一标准事关重要因此,我们提出血管置管的重症治疗新标准”一针、一眼、一导管的概念。

也就是,穿刺只能一针进入,从皮肤到血管只有一个针眼儿,由此放入导管。

今天讨论这个概念,不仅将对重症治疗的临床过程产生深远影响,而且有着明确的临床可操作性。

一、血管置管方法的发展重症医学开始阶段需要血管通路是要手术切开静脉才能完成,而且最早的导管也是金属管。

Werner Forssmann千1929年通过外周静脉切开把—个导管放置到右心房。

由于这样一个开创性的操作使得后来的Andre C ournand和DickinsonW.Richards两位学者有机会系统研究和应用心导管,三位学者千1956年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奖[1]。

采用静脉切开放置导管的方法严重制约了此项技术的发展,1953年Seldinger技术使得血管穿刺更简单、成功率提高、并发症减少[2],最早的Selding er 技术穿剌针有针芯,穿刺时需要将血管前后壁同时剌破,然后抽出针芯再退针,当穿刺针尖退回到血管内后放导丝、扩张器、置管。

1972年出现了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针不带针芯直接穿刺,穿刺只需透过血管前壁不需要穿透血管后壁,相应血管损伤也有减少,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虽然设计很好但是做到一针进入血管有难度,需要反复尝试才能完成。

上海新华医院一站式紧密型急诊管理模式实践与思考

上海新华医院一站式紧密型急诊管理模式实践与思考

上海新华医院一站式紧密型急诊管理模式实践与思考杨炯;陈佩;费爱华;陈磊【摘要】The emergency care volume of Xin 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keeps ranking among the top in Shanghai all the year round.Xin Hua Hospital is one of the first hospitals in China to establish the integrated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of first aid,trauma and ICU.With the change of medical model,the original loose management model of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can no longer adapt to the needs of emergency patients and it also exposes many weak link at the same time.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Xin Hua Hospital put forward to build a one-stop and compact emergency management model,which realized intelligent triage,specialized personnel,one-stop process,integrated first aid,field rescue,and informationization management through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This model embo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featuring convenience,high efficiency and safety,and reflected modern first aid concept of "patient centered".This mode has been preliminary achievements,making the Xin Hua Hospital emergenc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level towards a new stage.%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急诊量常年位居上海市前列,是国内最早建立“急救-创伤-ICU”一体化运作和管理模式的医院之一.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原有松散型急诊医疗服务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急诊患者的服务需要,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为此,医院急诊科通过实践和探索提出了构建一站式紧密型急诊管理模式,以做到预检智能化、人员专业化、流程一站式、急救一体化、抢救现场化、管理信息化,体现了现代急诊医疗便捷、高效、安全的特点,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急救理念.目前,该模式已取得初步成就,使得医院急诊诊疗水平迈向一个新的台阶,急诊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是未来发展趋势.【期刊名称】《中国医院》【年(卷),期】2017(021)001【总页数】3页(P15-17)【关键词】急诊医疗;一站式服务;急诊管理【作者】杨炯;陈佩;费爱华;陈磊【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0092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1665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0092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1665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0092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1665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0092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1665号【正文语种】中文Author’s address:Xin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No.1665, Kongjiang Road,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92, PRC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医疗需求的增加、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人口老龄化等各种原因,导致急危重症患者日益增多,构成比不断升高。

第一篇 第一章 CICU 人员配置和设施

第一篇 第一章  CICU 人员配置和设施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CICU 人员配置和设施(第一、四节撰写:史珍英审校:苏肇伉字数:3749) (第二、三节撰写:何萍萍审校:苏肇伉字数:1763)第一节概述一.CICU设施床位设置室内要求基本的监测和治疗设备CICU常用的监测参数二.CICU人员配置人员编制与职责人员组成与协作三.CICU工作内容第二节CICU床单位基本设置病床中心管道和供电系统中心监护站CICU床单位其他第三节CICU急救设备抢救车开胸包除颤器第四节急诊病人收治常规一.绿色通道二.术前“最佳状态”的准备前列腺素E1维持动脉导管开放急诊导管介入治疗控制心衰以下指标作为手术适应证参考第一节概述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围手术期治疗学,是危重病治疗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的分支,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小儿心脏病重症监护病房(cardiac intensive care unit, CICU)的设立,对降低先心病手术死亡率和病残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先心病异常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各种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使人们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心脏外科的ICU已建立30年,临床实践表明CICU的床位、人员配置和设备的要求高于其他专业的ICU。

一、CICU设施1,床位设置⑴ CICU每个床位的占地面积需≥12M2,病床间距>1.5米,以保证抢救时有充足的空间。

⑵C ICU床位配置比可达心脏外科总床位数的30%~35%。

设8~12张床为一个监护治疗组,床位布局以便利于监测、治疗和护理为原则。

⑶床单位可选用开放式或关闭式,必要时用帷幕隔开或玻璃隔断。

感染或移植、特殊抢救病人,需进入隔离监护单元。

⑷CICU各床旁监测仪可与中央监测仪联网,各床旁监测仪之间亦可相互联网,达到随时随地能对任何病床(人)进行监测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