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植物景观调查与优化建议

合集下载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建设地点:杭州转塘镇中心象山北 基地面积:一期:约 200 亩 二期:约 200 亩 建筑面积:一期:6.5 万 m 2 二期:约 7.8 万 m 2 设计单位 一期:业余建筑工作室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营造研究中心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 二期:业余建筑工作室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营造研究中心 建筑设计:王澍、陆文宇 环境设计:王澍 施工图设计 一期:杭州市建筑设计院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营造研究中心 二期: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营造研究中心 设计时间:一期:2002 年 5 月 -2004 年 8 月 二期:2004 年 6 月 -2006 年 6 月 施工时间:一期:2003 年 9 月 -2004 年 12 月 二期:2006 年 6 月 -2007 年 9 月 结构类型: 一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与钢结构混合结构, 干砌石作、瓦作、木作和粉墙作填充 二期:钢筋混凝土框架与局部钢结构,砖砌填充墙 摄影:吕恒中、王澍、陆文宇
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王澍
陆文宇
问题是,一座规模庞大的校园如何与一座 不大的山共存, 因为那山是先在的。 启示得 自一次攀登杭州六和塔的经验,塔体庞大, 山体与象山近似, 但走进塔内, 体量感完全 消失。每层塔六边,共十八扇完全相同的 窗,自每扇窗向外拍了一张照片,窗同,山 同,但位置不同,山亦不同。从外看塔,密 檐瓦作压暗塔色, 材料与山体呼应, 塔如吸 在半山, 在如象山般多雾的气候中, 塔甚至 会完全隐匿。 那一刻, 我看见了这座校园的 返乡之路。 回望传统中国书院,校园建筑最终落 实为一种“大合院” 的母题聚落,一座消瘦 的玻璃塔被放在精心选择的位置, “面 形成 山而营”的“塔院式”格局。实际上,传统 单纯的合院能够适应繁多的功能类型,这 里尝试的是一种与合院有关的自由类型学, 合院因山、 阳光和人的意向而残缺, 它确定 的不仅是平面格局、 空间造型, 比这更重要 的是差异性共存的场所创建。差异性在这 里被精微分辨, 两座院落可能完全相同, 不 同只在于平面角度、 山的位置、 相邻建筑和 室外场所的细微差别。 残缺的合院中, 建筑 占一半, 自然占另一半, 建筑群敏感地随山 体扭转、断裂,兼顾着可变性和整体性。传 统中国山水绘画的 “三远” 法透视学和肇始 于西方文艺复兴的一点透视学被糅合,平 坦场地被改造为典型的中国江南丘陵地貌, 用以控制和消解巨大面积所导致的巨大体 量。 建筑被压低, 水平的瓦作密檐再次强化 了建筑群的水平趋势, 与山体比较, 成为一 种平行建造。传统造园术中“大”与“小”

由文人画边界看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借景设计

由文人画边界看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借景设计

由文人画边界看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借景设计概要:借景,是中国传统空间设计的常用手法。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众多具有传统韵味建筑设计的重要案例之一。

在本文中,作者将以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边界”为中介,重点探讨借景手法是如何在象山校区的设计中得到实现,并进一步探讨其对建筑空间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边界借景象山校区传统韵味空间引子对王澍设计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产生兴趣,肇始于2005年在《时代建筑》上读到的他的文章《那一天》。

能在满载理论与术语的专业杂志上读到这样一片至情至性而又不乏理性的文字,确实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从那时起,我便将王澍划归为具有鲜明文人气质的建筑师一类。

后来又知道了他深谙中国传统书画艺术。

我想,从传统书画艺术入手应该是解读其建筑设计的一条捷径吧。

一关于文人画的“边界”文人画是中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独特遗产。

它上承画家多彩纷呈的内心世界,下接具体而微的形态结构。

对建筑学来说,可资借为探讨中国传统空间观的理想文本。

在本文中,笔者仅讨论文人画中的“边界”。

所谓“边界”,就是画家所能感受到的世界范围在纸面上的反应。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说到的类似的名词是“取景框”。

不同的是,后者囿于物理极限,无法任由感性世界恣意流淌,且往往会“框”死边界的形状,也变削弱了边界对于内容的影响。

文人画中的“边界”问题,在建筑学领域业有人进行过研究,典型的如北京大学王欣的硕士论文《山水画与篆刻的边界问题对园林中墙垣与建筑关系的设计启示》。

在论文中,作者将边界与表达对象的关系分为三类:1.对象对边界的漠视是指山水画中“对象与边界的关系比较拘谨,边界的作用并不明显,或者作为静态的‘画框’,或者作为取景的‘裁切线’”。

1同时在构图中,画面还隐藏着一条“中心法线”,“画面空间力图保持一个均衡稳定的关系,维持中规中矩的经典场景”。

2如北宋李成的《情恋萧寺图》。

2.对象对边界的依赖“随着作画方式与空间观念的转变,山水空间作为描绘对象从一个清晰明确的场景变成了一个迷离的世界,人不在场景之外,而在场景之内,没有任何东西是作为描绘的中心与视觉的焦点。

象山校区印象

象山校区印象

实习报告地点: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开启文人建筑时代,美的与众不同。

到达中国美院校区,进去逛了一圈,当即为这里的自然与艺术之美所折服。

很有个性却不张扬,前卫却不失传统气息,现代又充满田园风味,包容、诗意、传统,传递着一种独特的艺术气息。

这是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给我的直觉。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就是一朵最美的奇院葩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坐落在转墉,背山临水,层林叠翠,弥漫着古朴、清新的田园气息。

注重环境的意境营造和才卜态环境保护,采用中闰传统的“大合院”建筑形式,整山理水,漫游环路,布景错落有致,砌筑简单,明了,并借鉴中、西方大学校园的发展模地把中国传统的空传统的诗意与审美代建筑。

这里既是美学的代表之作,城市美学的创意之传统文化和当代人将在这片土地仁携一个影响未来城市术殿堂。

式,成功间概念、带入了当杭州城市又是杭州地。

‘卞,国文精神必手创造出发展的艺它让油菜花香和山羊漫步的田园与浪漫气质的校园时空对接,既延续了古老的耕读文化,又激发了师生的艺术灵感;它将现代建筑语言与传统建筑材料奇妙对接,随意的联廊、窗户,大量的黑瓦、木窗.青砖,既颠覆了传统的设计章法,但又延续了建筑文脉。

它用架空长廊对接象山的灵气,让艺术的想象如象山的白鹭翩翩起飞。

象山校区的成功宛如一枚石子,必将激起建筑艺术的一池漪涟,可以发现,这里所有的建筑都不加修饰,只使用四种建材的原色:青瓦、钢筋、水泥、原木(竹)。

有的楼像中国传统的四合院,置身其中,犹如身在古镇周庄;有的楼一面墙上有上百扇窗户,却错落排布,没有两扇是尺寸一样的,从任何一扇窗户看出去,都是一幅天然山水画。

朴素的砖墙、石墙、夯土墙、水泥抹灰本色墙,简单的砌筑方式,随自然而变,生趣盎然,间杂以简易木作、钢构,体现出人与山水共存的本色。

据称,象山校区的建设主旨就是“山水校园”。

进了其中一栋教学楼,整个楼虽然也是现代化建筑,但是每层走廊的外面都有青瓦铺成的屋檐,而不是一色的玻璃墙。

很有层次感。

进到里面,发现教室的门都是用原木条做成的,上面的节还清晰可见呢!中国美院象山校区还营造出了一个半人工的缓坡谷地,与现代大学较大体量的建筑对应,不用传统的小桥流水程式,而是选用类似与庆元、龙泉一带的廊桥跨越谷地和象山北麓的艺术办公群相连。

中国美象山校区分析

中国美象山校区分析

自然哲学
尊重自然 这是中国古典建筑和环境的关系,最基本理念的体现:自然比建筑重要。校区的 建造方式,就是要让出一半给自然,还给原来的土地。中国民居特有的自然与建 筑融合的方式,山是依托,水为映衬,他们共同成为建筑的大背景。 象山校区中所有的建筑都以象山为重要的观看与思考的对象进行设计。新的校园 建筑被布置在地块的外边界,并没有侵占自然,同时体块与山体的延伸方向相同, 因而与这一地区的传统城市平面更加相似。
的表达。
材料创新
生态技术回应: 南方民居中常见的砖、瓦 、檐、竹、木,让王澍的 建筑充满了江南的灵性。 另外,瓦檐还有着奇妙的 实用价值。瓦片间充满了 交叠出的缝隙,这是天然 的空调机,夏天的时候, 风从缝隙间吹出来,自然 地形成习习凉风;而冬天, 这些缝隙又会对风力形成 自我调节。
总结
象山新校园最终呈现为一系列面山而营的差异性院落格局。建筑群
整个象山校区的设计,呈不规则状分布,校园的中心点为象山。校区围绕着象山 南北延伸展开。建筑主要以合院式建筑为主,奠定了整个校区最初的建筑设计理 念。北边主要有四座三合院式建筑,由东向西错落扭转分布。三合院开口或朝北 或朝南,活跃了建筑图形,又使建筑面向具有多视角的变化。山南二期的建筑相 较于一期,更加自由活泼。整个建筑群落的走势如流动的 S 形,建筑与建筑间通 过长廊进行连接沟通。整个校区外部空间依山势、地理位置高低,进行多变的设 计。围绕着象山的河流给整座校园提供了水景资源,河流间的倒影成了沟通自然 景观与建筑设计间的有机和谐统一。
建筑艺术学院
美术馆
美术馆
设计艺术学院
项目分析
1
自然哲学
注重与自然的结合
2 文化传承
构建与传统的联系
3
材料创新

浅析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浅析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浅析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功能与形式、文化孰轻孰重一.引言:今年四月份的时候我们去杭州建筑认知实习,有幸的和王澍及他的象山校区来个亲密的接触。

以前总是在书本网络上了解他及他的作品,感觉他是个很有个性的建筑师,他的作品充满了“中国式解构”的意味。

对他也充满了崇拜之情,当大巴车进入美院的象山校区,她与南山校区的建筑风格完全不同。

在这里你仿佛进入江南水墨画般的仙境,新奇的艺术造型,个性的立面和开窗形式,传统的乡土材料。

此时的建筑很具有吸引力,大家都很急不可耐的下车,一睹她的真容。

但通过几个小时的实地参观接触,我对他却没有了崇拜,反而有了种质疑——“功能”难道比“所谓的形式、文化”更重要吗?首先谈谈象山校区的建筑设计的独到优异之处吧二.象山校区的设计的独到之处。

第一,王澍设计的象山校区,大到整体的布局经营,小到建筑的形式、材料,确实有很多对传统与本土营造方式的思考。

这种对当代建筑界“忘本”现象的批评,并最终提出了结合本土与当代现实的具体实验方案,这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第二,王澍在文章中常说,环境比建筑更重要。

设计师对环境自然而然的改造,以及大量的种植和绿化,的确使校园富有生机和意趣。

象山校区这种崇尚自然的独特环境,在众多大学校园中的确是不多见的。

这不仅为美院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也打破了多年来几乎大同小异的大学校园格局,使大家重新思考大学校园的建设问题。

第三,建筑师重新认识本土营造观念,特别是挖掘出了一些在当代仍显示着可用价值,甚至在当前社会中显得十分先进的建筑理念。

美院建筑利用传统与本土的材料与观念,却又获得出其不意的新奇感,三.象山校区的不足之处单纯为了立面效果,根本没有考虑人的真实感受。

从外立面看建筑的效果很不错,很有艺术气息,与我们见惯了的正常建筑截然不同,打破了多年来几乎大同小异的大学校园格局,使大家重新思考大学校园的建设问题。

但他完全没有将人考虑进去,仿佛就在“玩弄”建筑,“玩弄”美院的在校师生。

谈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规划与建筑设计

谈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规划与建筑设计

存十分稀有,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苏杭古代私家园林和水乡巷 能就是还原这些自然生活的场景。真正的让人感觉到融建筑、空 道完好的保存了下来显得弥足珍贵,成为研究古代中国建筑和园 间、园林景观、自然环境于一体的校园总体布局。此时设计已并
林重要的一个窗口,这也使得苏杭成为建筑学者一个重要的根据 地,也正是在这样文人气息浓厚的地域培育了一大批具有相当影 响力的建筑师,可以说苏杭地区的建筑基本成为建筑师旅行计划 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摘 要: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为例,介绍了该校区的整体规划设计思路,并探讨了象山校区建筑空间设计手法及意境的表达
方式,解决了大学校园建设空间单一、尺度不合理、场所意境缺失的问题。
关键词:校园,建筑空间,场所意境,室内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 14 DOI:10.13719/14-1279/tu.2016.36.013
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
Planning and compilation practice and consideration of Linfen sponge city
Wang Pingzhen
( Linfen Bureau of Planning,Linfen 041000,China)
对苏杭具有最初的印象不是缘于雷峰塔下的白娘子,也不是
十二壮景西湖,而是始于《红楼梦》,故事开篇前几回发生的场景
文献标识码:A
设计的民俗博物馆,依附在校园里面的山坡上,屋顶重峦叠嶂,十 分契合地形环境。
都是发生在姑苏 城,即 今 苏 杭 地 区,全 书 的 灵 魂 人 物 林 妹 妹 和 苏 杭好似绕不开的 关 系,也 许 一 方 水 土 一 方 人,在 想 估 计 也 只 有 娟 丽秀美的苏杭才能孕育出似娇花照水的她,于是姑苏在作者心中 无数次魂牵梦绕。

美院象山校区调研

美院象山校区调研

一期建筑 象山 二期建筑
美院象山校区二期建筑布局
校园建筑全部布置在地块的外边界, 与山体的延伸方向相同,形成法律 所允许的最高密度。因而与这一地 在区校的园传里统,城建市筑平以面法更规加所相允似许。的最 高密度布置,主要为3-4层。似乎是 偶然的平面位置,突然转折,空间 在大与小,开放与静谧上的突然变 化,一个建筑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立 面,形成一系列似乎在等待某种事 件总突平发面的上小每场栋所建,筑似都乎自有然点“散摆漫动,”, 甚与至中没国有的一书个法严相格似的,结体构现,出但建真筑正对 的象生山活的才蜿可蜒能起在伏这的里敏放感松反地应发。生如。同 书法,这个过程不能有任何中断, 才能做到与象山的自然状态最大可 能的相符。这里的每个建筑都如同 一个中国字,它们都呈现出面对山 的方向性,而字与字之间的空白同 样重要,是在暂时中断时一次又一 次回望那座山的位置。
很多人以为现代建筑剥离了装饰,有了极简的劲头,建筑就完全剥离了叙事; 其实,这是个误读。只不过,现代建筑的叙事转移到了空间序列,空间里的小 品和其他特征里去了。
具象装饰的叙事时代过去了,建筑师们得动用更为运动,更具身体性,也更为 沉默的东西。
现代主义大师:柯布西耶
斯坦因别墅
柯布的斯坦因别墅(也 叫加尔什别墅),在柯 布全集第一本里有详细 介绍,令人最感兴趣的 是他所画的一稿。
以“自然”和“城市”两个主题组织的建筑群,体现了王澍对“园林”的理解, 建筑的质变在于建筑自身开始讲述故事。主要体现在三种基本方式: 1、以与当地的自然山水结构融合的疏密去布置总体建筑格局; 2、重整地形,建筑与地形的区别被模糊,以地形、水体、植物与建筑间隔重 复的方式,建筑群呈现出以层次为主的状态,让人曲折进入; 3、一系列有诗意的小场所,以书法书写的节奏,在行进中突然出现,在曲折 反复中再次出现。

中国美院景观园林营造技巧赏析.

中国美院景观园林营造技巧赏析.

中国美术学院简介
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是国立艺术院。1928 年,卓越的教育家蔡元培、林 风眠先生,选址杭州城西子湖畔,创建了我国第一所综合性的国立高等艺 术学府——“国立艺术院”。设国画、西画、雕塑、图案四个系及预科和 研究部,以兼容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弘扬中华文化为办学宗旨开始 了“美育代宗教”的实践,揭开了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篇章。建院八十多 年以来,学院十迁其址,五易其名,风风雨雨,历经沧桑。其间学院聚集 和造就了一大批中外闻名的艺术家,当今活跃在国内外艺坛的许多艺术家 都曾经在此学习、教学。
校园建筑和景观不仅为青年学习知识、接受教育以及与人交往提供 了最重要的物质环境,而且它还默默地扮演着“隐性课程”的角色, 担负着以教化为目的的精神与文化功能。某些景观要素的渗透是思维 的温床,缺乏气质与文化的校园建筑、景观、规划对大学生的思维开 发起到消极作用。下面这段视频将向大家展示有气质的校园究竟是什 么样的。
• 总体景观规划 整个象山校区呈不规则状分布 ,校园的中心点为象山。校区围绕 着象山南北延伸展开。山北为一期 工程,建筑主要以合院式建筑为主 ,奠定了整个校区最初的建筑设计 理念。北边主要有四座三合院式建 筑,由东向西错落扭转分布。三合 院开口或朝北或朝南,既活跃了建 筑图形,又使建筑面向具有多视角 的变化。山南二期工程在一期工程 的经验之上,更加自由活泼。整个 建筑群落的走向犹如流动的 S 形, 流畅摆动分布。单体建筑有着不同 的 形态,但放置在平面组成群落却 有着强烈的节奏感,带有书法的书 写性。建筑与建筑间通过长廊进行 连接沟通。交通道路依山而布。围 绕着象山的河流给整座校园提供了 水景资源,河流间的倒影成了沟通 自然景观与建筑设计间的有机和谐 统一。象山校区的建筑与景观统一 在一起不可分割。
中国美术学院校园景观园林营造技巧

田园·风土——浅析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环境营造

田园·风土——浅析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环境营造
田园 ・ 风土
浅析 中 国美术学 院象 山校 区的环境 营造
■ 文 /王 立 群
- ≥ 摘要 :中国美院象 山校区是王澍先生 2 0 0 7年在杭州进行的成规模 的校园建设实践。文章以中国美术学 院象 山校 区作 为研 究
对象 , 从选址布局 、 材 料美学 、 空1 司处理 、 场所精神 等方面去分析校区 的环境营造 。
环境 , 同时也 能感 受到外 形多 变 , 立面 丰富 的建 筑 , 犹 如漫 步江 南水 乡一般 。青砖 、 白墙 、 竹子、 茅 草等材料在 整个校 园中多次 出现 。整个 校园将中国传统的空间概念 、 传统的诗意和审美展现的淋漓尽致。

选址与布局
时, 眼前的景色可以幻化成纸上灵动的画面。校园中种着高粱地 , 种

大, 是 非常大胆 的设 计。在每一 个合院 中, 都用砖 块砌起一个 基座 , 来 达到地势 的变化 , 就 像一个下 沉 院落 , 将 空间进 行 了分 割。这些 下沉 的院落灵感来源于传统建筑中的“ 天井” , 院落中或种着桂花、 或种着 翠竹 , 地面上铺着 青砖 , 很好 的营造 了一个传 统意蕴 的院落 。 空 间处理 得再好也需 要有校 园功能 ,这一 点象 山校区也是 做得 很好 的。因为这是 一所艺 术类 的大学 , 更需 要营造一 种优美 、 闲适 的 景观环境 来进行 艺术 的创 作 。当师生们走 在校 园中的小径 、 走 廊时 , 周 围的景 色能激 发f 电 1 门 的创 作灵感 , 当他们驻 足象 山脚下 、 建筑 外廊
坪上立着 的领 导人碑 刻 , 用火 车头改造 的咖啡馆 , 无不显 示 了校 园的 文化l 生。3 、 交, 庄l 生 与参与性 。同学 问 、 师生间 的交往 能促进 大家 对学 校的认 同感 和场所感 。 校 区内的设计非 常注重尺度 感和归属感 。 宽大 的草坪 、 笔直 的小 道都是大家 交流 的好 场所 。 不管 是合院式建 筑围合 出的下沉 院落还是特 别设 计 的蜿 蜒的建 筑外廊 都是学生 交流学 业 的 好去处 。 前 文提到 的建筑 屋顶也是一个 独特 的交 流场所 。 校 园内开垦 的几块菜地 , 院落 门前 种 的高 粱地 , 大 面积 的鱼 塘都能增 加学生 对于

从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公共艺术、景观和建筑谈学习感悟

从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公共艺术、景观和建筑谈学习感悟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从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公共艺术、景观和建筑谈学习感悟王刚(北京化工大学,北京,100000)摘 要:大学现在来讲已不是那么陌生,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大学,我国的大学发展也是百花盛开,百花齐放。

国内的大学不同于国外环境,我们的大发展阶段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好多大学依然保留着建校时的老建筑,老的标志性雕塑,老校门等等,这些都是见证高校的发展。

在国内大学中中国美术学院的校园设施、公共艺术建设可谓是独具特色,这也是依托学校优势,在整个象山校区的建设中功能与结构相适应,材质与原生相和谐,整体与自然相和谐。

关键词:校园;公共艺术;景观;建筑中国美术学院坐落于风景秀美的浙江省杭州市(以下简称国美),这是一所有着80余年历史的校园,象山校区作为中国美术学院在2004年和2007年分期而建的校区,是一处与杭州地区的山水美景相呼应的优美校园,在建设中校方也是本着“山水校园,人文校园”的基本宗旨。

在学校不断的迁徙过程中也是不断追求学校在校园环境和人文气息上有更大的突破。

这也是要求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环境有机相统一结合。

在象山校区是著名建筑师,普里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老师团队创作建设而成,象山校区整体建设在国内高校中可谓是独具特色,整个设计与建设之路可谓是工程量之大、设计之难、材料整理之复杂最终完成效果之震撼。

此项目全部使用回收废废旧材料,共用去了800万件回收旧材料,从设计到最终落成共经历长达十年之久,独具匠心。

走在校区中在高楼林立的大城市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让本就人文气息浓郁的中国美术学院更加诗意盎然。

本文分析象山校区从中体会学习感悟。

[1]从整体上理解“自然、生态”在整个校区的设计中是没有高楼大厦的,但却是让象山校区整体坐落于大自然的怀抱中,运用的回收废旧材料、石头、原木料、竹子等等天然的材料并在加上现代化的钢筋混净土结构创作出了具有江南水乡建筑特色、有现代风格的、自然生态的且形态不同的各式功能性建筑,包括宿舍楼、图书馆、博物馆等等。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建筑分析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建筑分析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建筑分析1. 简介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的一个小岛上,坐落在长江三角洲和宁波市之间。

该校区是中国美术学院的第二个校区,占地面积约200亩。

象山校区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当地传统的建筑特色和现代艺术元素。

2. 总体规划象山校区的总体规划设计采用了“树林-街巷-庭院”三个主要元素。

校区的建筑布局以大树和绿色草坪为主,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氛围。

校区内的道路和街巷错落有致,增加了校区的活力和交流空间。

同时,庭院的设计也考虑到了师生的休闲需求,设置了休息区和健身设施。

3. 主要建筑3.1 教学楼象山校区的教学楼设计简洁大方,采用了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

教学楼的外墙采用了玻璃幕墙,增加了建筑的采光和通风效果。

教学楼主要包括教室、实验室、工作室等功能区域,满足了学生学习和创作的需求。

3.2 画廊校区内的画廊是展示学生作品的重要场所。

画廊的设计简约而不失格调,采用了白色和木色的调配,凸显了作品的艺术性。

画廊内还设置了专业的展览灯光,使作品更加鲜明。

3.3 图书馆象山校区的图书馆是一个现代化的学术资源中心。

图书馆的外观宛如一本打开的书,寓意着知识的开放和拓展。

图书馆内部设有阅览区、自习区、电子阅览室等功能区域,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图书资源。

3.4 学生公寓学生公寓是学生们生活和休息的地方。

象山校区的学生公寓建筑外观简洁大方,内部布局合理。

学生公寓内设有宿舍、厨房、洗浴等设施,为学生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4. 设施配套4.1 运动场象山校区的运动场地坪铺设了人工草皮,设有足球场、篮球场等多个运动区域,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体育锻炼场所。

4.2 食堂象山校区的食堂设有多个餐厅,提供丰富多样的菜品选择。

食堂采用开放式厨房设计,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食品的加工过程,增加了食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3 会议中心校区内的会议中心是校内会议和活动的重要场所。

会议中心设有多个会议室,配备了现代化的音视频设备,满足了会议和活动的需求。

认识实习——浅谈国美象山校区

认识实习——浅谈国美象山校区

个人感悟
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诗情画意的校园,一个朴素而深沉的作品。 象山校区的设计与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有着深层的传承关系。 在新校园中,所有的建筑都以“象山”为中心,将它做为最重要的 思考与观看的对象。每个建筑都如同一个中国字,它们都呈现出面对 象山的某种指向性,而字与字之间的空白同样重要,这使得人们在漫 游时一次又一次回望那座青山的位置。 而面对当下中国城市的大规模拆毁重建现象,一些历史的遗物本 来可能被当做垃圾对待,但在这里却的到了循环利用,王澍的设计理 念也同样有效控制了造价,重新演绎了中国本土可持续性的建造传统。 好的建筑的确可以表达思想,展现建筑师的思想和观念,但我以 为无论思想还是观念,都必须牢牢建立在实用功能之上。学校毕竟还 是一种实用型的建筑,它首先要解决师生日常生活使用功能上的问题, 艺术、文化、思想、观念,这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如何使功能性与 艺术性(文化性)相结合,使艺术观念、文化反思在建筑满足使用功 能的基础上合情合理地,这才是一个建筑师的高明之处。建筑的艺术 性不应当脱离实用性这个基础。
3.楼梯的问题
有的楼梯设计的过于狭小,只能走一个人, 人员疏散缓慢,而且采光明显不足,楼梯间几 乎是黑的
采光问题
采光难几乎是象山校区的通病,说白了就是 因为墙面上开的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无规律的窗, 纯然的为了追求某种视觉效果,导致其中许多 无法使用而遭废弃。事实上,窗户是沟通内外 空间的重要部分,承担着采光照明的重要责任。 如何开,开在哪里,本应该按照室内实际的采 光需求而定,而不该这么形式主义,将外观放 在第一位。 听美院的学生说大家最怕的还是冬天,教 室里面极其阴冷,每次上课几乎都直跺脚, 最恼火的是温暖的阳光就在门外,可是却怎 么都照不到里面,师生们只能趁课间的休息 时间去晒晒太阳,暖暖身子 。

城市园林的守望者——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城市园林的守望者——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在如今喧嚣的社会,王澍沉浸于乡间,寻找中国传统民间匠作技术,创造性地传承中国传统建筑并与之对话。

在他看来,中国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体现着建筑与自然的和谐。

他喜欢运用自然的材料和自然的营造方式,并融入本土的民族文化,让建筑有历史、有文化、有记忆,同时具有现代建筑的时代感。

王澍对中国园林深感兴趣,认为造园是自然与城市之间的思考方式,认为这个诗意、安静的活动首先由文人来完成;此外,王澍对山水画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因此,他在建筑作品中融入了许多造园的特征、手法和山水画的构图,营造出“天人合一”的环境和永久的诗意。

一、项目概况象山位于杭州市西湖区转塘镇,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就是因这座山而得名。

21世纪初,我国大部分大学在组建大学园区,中国美术学院没有追随这股潮流,而是独树一帜,选址在一座名为“象山”的小山附近。

象山校区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工程分两期建设,首先动工的校区位于象山北侧,二期则位于象山南侧。

整个项目从2001年至2007年历经6年完工。

第一期工程从2001年设计,至2004年建成,由图书馆、体育馆、公共艺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和两座廊桥组成,较大的建筑共10座,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

第二期工程从2004年设计,至2007年建成,由美术馆、体育馆、设计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实验加工中心、学生食堂和宿舍组成,较小的建筑有2座,较大的建筑有10座,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

二、合院建筑布局从平面图上看象山校区,其建筑布局形式是一种合院式的分布格局,面向象山而造园,营造了一幅与山共存,建筑实体向内心(象山)围合的画面。

在设计象山校区时,王澍对校园设计思考的定位落在了中国传统书院上,这个传统不仅仅涉及纯美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探讨人的基本生存方式。

回望中国传统书院,有诗云:“生平有志在山水,得绂此邦非偶尔,行行白鹿书院来……”(钱闻诗《三峡桥》)中国传统书院的选址都非常考究,诗中所说的白鹿书院就依庐山五老峰而建。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植物配置分析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植物配置分析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植物配置分析发表时间:2016-11-18T16:34:35.350Z 来源:《低碳地产》2016年9月第18期作者:谢博敏[导读]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以下简称美院象山校区)是建筑师王澍的作品,曾获得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作品倍受关注也倍受争议。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以下简称美院象山校区)是建筑师王澍的作品,曾获得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作品倍受关注也倍受争议。

该方案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将中国的传统元素体现得淋漓尽致,向我们展现了传统材料的原始美。

在这样的基础上,这里的校园景观环境与之相匹配,展示出了不同于城市园林的一种全新面貌,一种原始美和自然美。

第一次参观象山校区给我留下了非常震撼的感受,象山校区建筑单体虽然各具风格,但是全都给人一个感受,那就是简直就像地里长出来的一样,既然是地里长出来的,自然是粗旷的,雄厚的,蓬勃的。

而与之相辅相成的植物配置也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感受。

这是一种没有经过精心修饰,但是如同原始森林一样美,让我回忆起我去日本奈良时看到的风景,仿佛随时都会有一只小鹿出现在眼前。

1.项目简介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位于杭州转塘镇,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总用地面积800亩。

象山北侧的校园10座建筑与两座廊桥组成的建筑群, 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 作为公共艺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图书馆与体育馆使用。

象山南侧的由10座大型建筑与两座小建筑组成, 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 包括建筑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实验加工中心、美术馆、体育馆、学生宿舍与食堂。

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设计理念中,有这样一句话,“整个方案正是重新发现自然,并让建筑场所回到重新再造自然场景之中,回到一个有森林、花草、山水组成的原生态的自然之中的一个尝试。

”2.平面布局分析校区的总平面布局以中央的象山为核心,山高约50m,两条从西侧大山流来的小河从山的南北两侧绕过,在象山东端合并,蜿蜒流入宽阔的钱塘江。

谈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规划与建筑设计

谈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规划与建筑设计

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
Planning and compilation practice and consideration of Linfen sponge city
Wang Pingzhen
( Linfen Bureau of Planning,Linfen 041000,China)
存十分稀有,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苏杭古代私家园林和水乡巷 能就是还原这些自然生活的场景。真正的让人感觉到融建筑、空 道完好的保存了下来显得弥足珍贵,成为研究古代中国建筑和园 间、园林景观、自然环境于一体的校园总体布局。此时设计已并
林重要的一个窗口,这也使得苏杭成为建筑学者一个重要的根据 地,也正是在这样文人气息浓厚的地域培育了一大批具有相当影 响力的建筑师,可以说苏杭地区的建筑基本成为建筑师旅行计划 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对苏杭具有最初的印象不是缘于雷峰塔下的白娘子,也不是
十二壮景西湖,而是始于《红楼梦》,故事开篇前几回发生的场景
文献标识码:A
设计的民俗博物馆,依附在校园里面的山坡上,屋顶重峦叠嶂,十 分契合地形环境。
都是发生在姑苏 城,即 今 苏 杭 地 区,全 书 的 灵 魂 人 物 林 妹 妹 和 苏 杭好似绕不开的 关 系,也 许 一 方 水 土 一 方 人,在 想 估 计 也 只 有 娟 丽秀美的苏杭才能孕育出似娇花照水的她,于是姑苏在作者心中 无数次魂牵梦绕。
construction.
Key words: sponge city,rainwater system,management system,water environment
在整个游览的过程中让人感受到空间原来还可以这样设计, 同时具有强烈的个人特征,空间的组织已经不是现代建筑教育体 系下的僵化模式,蜕 脱 了 形 式 的 束 缚,而 与 此 之 前 欣 赏 到 的 大 部 分现代建筑不管其形式是夸张还是简洁还是结构等等不同,但走 进去总能感觉到小异,哦,就是这样,那种空间处理手法基本上师 从一家———现代主义。游走在王澍的建筑空间里,强烈的感受到

从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看自然观在高校校园景观建设中的应用方式与表现途径

从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看自然观在高校校园景观建设中的应用方式与表现途径

从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看自然观在高校校园景观建设中的应用方式与表现途径作者:赵潇来源:《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年第04期摘要:自然观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造园手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景观建造当中,从古代哲学思想在造园手法中的体现,到现在广泛应用于现代高校的园区建设中,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在不断演化发展。

本文试图从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景观建设的整体规划、建筑形式、空间处理等方面加以论述自然观如何合理应用于高校建设,为新时期大学校园景观建设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自然观天人合一象山校区巧法自然校园景观检索:Abstract :As the main gardening technique in Chinese classic gardens view of nature is widely applied to all kinds of landscape construction, from the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and thought in the gardening of embodiment, now widely used in modern university campus construction, in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evolving. This article attempts from the campus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architectural form, overall planning, spatial processing aspects of natural view of reasonable application to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to put forward new ideas for the campus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period.Keywords :View of Nature, Harmony Between the Heaven and Human, Xiangshan Campus, Learning from Nature, Campus LandscapeInternet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的总的看法。

立体绿化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为例

立体绿化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为例

立体绿化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为例□王晓宇1徐新2摘要:立体绿化是当今城市环境景观营造的一种常见方式。

该文以大学校园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立体绿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的再认识,分析师生活动的多种空间,研究立体绿化在校园环境景观构建中的综合运用。

关键词:立体绿化校园景观当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建造生态环保型城市景观成为这一时代的新型标志。

随着大学校园建设规模的扩大,大学校园与城市的联系日益紧密。

作为城市绿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校园有着独特的景观形式与生态价值。

立体绿化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手段,在营造校园环境景观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立体绿化的含义与形式人们对于“立体绿化”这一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部分到整体的嬗变。

最初,人们将立体绿化直接等同于墙面绿化、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概念。

随着实践的推进和理论认识的加深,学界对于“立体绿化”有了比较统一的界定,即充分利用各种立地条件,巧妙运用不同种类的绿色植物,使构筑物与植物在空间上巧妙贴合的绿化方式。

现今,在城市景观环境中,常见的立体绿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墙面绿化墙面绿化包括模块绿化模式、花槽倾斜放置模式、布袋绿化模式、水培绿化模式、攀爬或垂吊绿化模式等。

模块绿化模式指在种绿植时,设计师多使用规则几何图形构件,采取搭接、捆绑等方式,将绿植固定在构件上,使其具有整齐划一的观赏效果。

花槽倾斜放置模式指将植物栽种于墙面的V型花槽内,一般选择叶片大、植株高的常绿植物。

布袋绿化模式与花槽倾斜放置模式相似,通过在墙面上铺设毛毡或椰丝纤维等,再在上面缝制适合植物生长的布袋,将植物栽种于布袋之中。

水培绿化模式指将毛毡等材料吸水后放在定植篮里,将其固定在墙面,再将植物的根茎放于篮中。

攀爬或垂吊绿化模式指直接利用藤本植物的攀爬或垂吊的特性,将其栽种于地面或墙面顶部,让其自然生长,布满整面墙体[1]o2.屋面绿化屋面绿化包括地毯绿化模式、古典园林绿化模式、现代园林绿化模式等。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调研报告ppt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调研报告ppt

24
象山校区材料设计与植被
Y
ouhesk
Arch
25
象山校区材料设计与植被
建筑本体材料 小品及基础设施
植被与建筑
校园内植被的设计与建筑相互融合, 交相呼应。
Y
ouhesk
Arch
26
象山校区材料设计与植被
Y
ouhesk
Arch
27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THE END THANK YOU
Y
ouhesk
Y
ouhesk
Arch
3
象山校区设计背景
王澍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 导师、建筑学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高校中 青年学科带头人 198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建 筑系,获学士学位; 198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获 硕士学位(导师:齐康院士); 1988年至1995年在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 美术学院)工作。 2000年获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学位。 2010年获威尼斯双年展建筑大奖 2011年获法国科学院建筑学院金奖 2012年2月27日获得了2012年普利兹克建 筑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成为 获得这奖项的第一个中国公民。 2013年入选美国《时代》杂志 受聘哈佛 大学丹下健三荣誉教授
Arch
15
象山校区空间设计
Y
ouhesk
Arch
16
象山校区空间设计
Y
ouhesk
Arch
17
象山校区材料设计与植被
象山校区建设背景
象山校区空间设计
象山校区材料设计与植被
不是把建筑表皮作为一个炫耀的资本 而是把建筑表皮仅仅作为其最原始的 部分,通过对可再生材料及废弃材料 作为主要表现方式,对于结构构件也 是本着降低造价基础上的美学原则。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调研报告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调研报告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调研报告一、调研主题分析本调研报告选取了自己比较熟悉的王澍先生设计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作为调研分析对象,从布局、色彩、材料、肌理、自然营造、空间处理、造园手法等方面入手,主要想分析一下其中蕴含的东方文化精髓与韵味,旨在学习如何关注建筑的地方风格与文化根源,如何在当代建筑中继承和体现东方传统建筑的精髓。

王澍先生认为“中国的山与建筑的关系,从来不是景观关系,而是某种共存关系。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便是让中国传统与山水、建筑共存活,在今天的范式。

校区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

建筑和自然景观各占一半。

建筑不再突显,而是让位于境界和气象。

校区中心是郁郁葱葱的象山,山脚下是一湾流水,30余座建筑像书法笔触一样顺着水势围绕象山一气呵成,平静的沉浸在平缓的山水之间,这一群建筑就像守护的星座,一张一弛一松一紧之间便勾勒出象山。

整体的自然错动与内院的几何严谨形成了动静之间的生趣转换,不规则总图构成一种空间的运动关系”王澍在象山校区的建造中体现了自己的思考与主张,如何在迅速丧失地域文化的中国城市中建有地域根源的场所结构,如何让中国传统与山水共存的建筑范式活用在今天的现实,如何利用大学校园的建造规模探索一种当代中国本土新的城市营造模式。

二、调研具体过程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位于转塘镇,周围是青山绿水。

象山北侧是校园的一期工程,是由10座建筑与两座廊桥组成的建筑群,建筑面积约7万㎡,作为公共艺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图书馆与体育馆使用。

象山南侧的校园二期工程由10座大型建筑与两座小建筑组成,建筑面积近8万㎡,包括建筑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实验加工中心、美术馆、体育馆、学生宿舍和食堂。

校区总体规划十分注重校园整体环境的意境营造和生态环境保护,借鉴中、西方大学校园的发展模式,创造一个功能分区合理,融建筑、空间、园林绿化、自然环境于一体的校园总体布局,真正建成符合教育旅游要求的园林式、开放式的校园环境。

总体布置从地势和环境特点出发,遵循简洁、高效的原则,分区明确,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可变性、整体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 从 事 园 林 植 物 与 观 赏 园 艺 管 理 作 。
保 留,只做 简单 修 整 。B区滨水 景观 上层 以枫杨 、 垂 柳为主 ,中层植被丰 富 ,有木槿 、鸡爪槭 、 日本早

1 2 2-
中国园艺文摘
樱 、紫 玉兰 、梅花 、垂 丝海 棠等 , 与 C区条 形景 观 相呼应 ,下层地被人工干扰少 ,种类丰富的 野花恣意 绽 放 ,如 蒲儿 根 、龙葵 、酢 浆草 、一 年蓬 、活 血 丹
植物群落 结构植物组成 、主要观 赏季节和主 色调 ,并 将 空间类 型按 照覆盖空 间、半开敞空 间和开敞 美院 校 园对大 众开 放程 度较 高 ,多为开敞空 间。
1 调查方法 与内容
1 . 1 调 查 方 法
自2 0 1 5 年以来 ,在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范围内 ( 包 括 美院东门外草坪 区 ) ,采用样地调 查和线路 调查相 结合的方式 ,开展 多次实地踏查 ,调查 中国美院象 山
化建议 。
基础 上保 留 自然 的高低起伏 ,连接 了山北校 区与山南 校 区 ,是校 内9 币 生和附近居 民的主要通道 。以校 园主 干 道两侧 ( A和 c区 ) 为例 ,行道 树以银 杏和香樟树 为主 ,遮 阴效果好 ,在 C 区绿地营造 了条形景观带( 见 图2 ) ,以 自然式配置成片的观花植物 ,如美人茶 、 日 本早樱、垂丝海棠、碧桃、石 榴等 ,尤其是春 季满 树
等 ,野趣 1 ‘ 足。 D区为 荷花池 ,夏 日里 垂柳依 依,映 日荷花别样
2 0 1 6 年第 1 2 期
面开阔 ,垂柳为主要 乔小 ,水边地 以芦苇和黄菖蒲 为主 ,走 在水 边 ,视 野 ,校 区特 色建 筑 例映 水 中 ,一 览无余 。J区为 留的 塘 ( 见 3 ) ,植物 配 置为垂柳 +黄 菖蒲 ,小 J j 月 友喜欢带 鱼网列这 柬捞 鱼 , 有时会 看到成群的 n鹅在此嬉 戏。以上滨水 景观美中 不足之处在于 水湿生植物还不够 丰富 ,岸线 层次还 不 够 ,植物配置不够精细 ,略 显粗放 。
景 观类 型来 划分 调查 区域 ,分为 A — K共 1 1 个 区域 ( 见图 1 ) 。经调查 ,共发现校 园植物 5 6 科9 3 属9 7 种,
教学 活动的主要场 所 ,也成 为市 民和游 客休 闲放松 、 游览观光和散步健身的场地 ,优美的校 园环境 可以缓 解心理疲劳 、释放 工作和 学习压力 … ,更可以 陶冶情 操 、净化心 灵、启迪思维 、激 发灵感 ,更能够提 高
学校 的整体素 质 、形象 和品位 。建 成于 2 0 0 7年 的中
国美术学院象 山校 区,无论在建筑营造还是景观设计 方面 ,都形成鲜明的风格和强烈的视觉观感 ,更以其 营造的场域文化和生态思想成为 当代 中国大学校 园设 计 中的著名 范例 。本文重点关注和研 究美院象 山校 区植物景观营造特点及现状问题 ,并提 出校园植物配 置优化建议 ,以满足美化景观功能 、改善校园环境 的
目的 ,为其他开放式校园提供借 鉴。
其 中乔木 3 0 种 、灌木 2 0 种 、草本 3 7 种 、藤本 1 0 种 ( 见表 1 ) 。
2 . 2 植 物 景观 季相 和 空 间调 查 结 果
经调查 ,得 出中国美院 象山校区景观季相和空 间 调查结 果 ( 见表 2 ) 。分析调查 区域 ( A— K区 ) 的观赏
关 键 词 :校 园景 观 ;物 种 调 查 ;植 物 配置 ;景 观优 化
随着 校园大门的敞开 ,校 园不仅是学校 师生进行
2 调查结果
2 . 1 植 物 物 种 调 查 结 果
从 选择适 应浙江杭州地 区校 园绿化应 用的植 物 出 发 ,依据道路 、建筑 、水体 、农 田、草坪等校 园典型
校 区植被现状 。并按 照道路 、建筑 、水体 、农 田、草
3 植物景观特色及存在问题
3 . 1 道 路 景 观
校 园主路呈 V字型环 山依水而铺 ,在大致平整 的
坪等校 园典 型景观类型来划分调查 区域 ,对校 园植物 物种 、景观季相和景观空 间进行分析 ,得 出美院象 山 校 区植物造景特色及存在 问题 ,最终提 出植物配置优
和 空 间景 观 类 型 。
3 _ 2 滨水 景 观
校 园主水 系是两 条从西 侧大山流来的小河 ,从 山
的南北两 侧绕过 ,在象山东端 合并 ,蜿蜒流入 宽阔的
钱 塘江。这 些山边原有 的溪流 、土坝 、鱼塘均被原状 第一作者简 介 :全璨璨 ( 1 9 8 4 一 ) ,女,硕士,工程师;主
繁花 ,步移景异 。 美中不足在于香樟树多为“ 杀头 苗” , 树 姿欠佳 ,影 响美观 ,而林下种植一些杜英 ,由于空 间不够 、光 照不 足 ,长势较差 ,加上 日常养护 中未及 时清理林 下枯叶 ,影响 了地被植物生长。
1 . 2 调 查 内容
( 1 ) 植物物种调 查 :调查物种 名称 、科名、属名 、 生 活型 、观 赏期 。( 2 ) 植物 景观季 相调 查 :调查典 型 区域植物景观主要观赏季节 、主色调以及季相景观植 物 构成 。( 3 ) 植物 景观空 间调查 :调 查植物 群落 结构
CH I N E SE H OR T I CU L T URE A B S T RA C T S
中国美术学 院象 山校 区植物景观调查与优 化建议
全璨璨 ,范丽琨 ,黄飞 燕
(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 区 < 市 园文局 >钱江管理处 ,浙江 杭州 5 1 0 0 0 0 )
摘 要 :文章 以中 国美术 学院象山校 区植 物景观 为例 ,依据校 园典型 景观 类型划分调 查区域 ,对校 园 植 物物种 、景观 季相和景观 空间进 行研 究,分析植物造 景特 色及存在 问题 ,并提 出相应 的植 物 配置优 化建 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