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象山校区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念的表达。
材料创新
生态技术回应: 南方民居中常见的砖、瓦 、檐、竹、木,让王澍的 建筑充满了江南的灵性。 另外,瓦檐还有着奇妙的 实用价值。瓦片间充满了
交叠出的缝隙,这是天然
的空调机,夏天的时候, 风从缝隙间吹出来,自然
地形成习习凉风;而冬天,
这些缝隙又会对风力形成 自我调节。
总结
象山新校园最终呈现为一系列“面山而营”的差异性院落格局 。建筑群敏感的随山水扭转偏斜,场地原有的农地、溪流和鱼塘被 小心保持,中国传统园林的精致诗意与空间语言被探索性的转化为 大尺度的淳朴田园。中国传统合院尺度是很小的, 但这里建筑尺 度观念即使在现代建筑里也是相当大胆的。在象山建筑中,王澍最 大的突破,在于尺度。
自然哲学
在象山校园中,刻意简化处理的立面、为满足功能要求而略显庞大的建筑体 量,都与自然和土地有一种亲近的交接,黑瓦、石墙、长草、斑驳的泥土、水
渍和青苔、有意营造的粗犷,这一切都在灰绿色的天空下塑造着淡远的荒疏。
这是有节制的荒凉,是地道的中国风味。与自然风物之间的对话,并不是观光 客般的欣赏、或风水先生般的推算。场所感的营造需要的不是理性而是感触。
项目介绍:
象山校区的选址并没有像一般高校 建在大学城内,而是选择在位于杭 州市西南依山伴水的转塘镇。转塘 是一处典型的中国式城乡结合部— —还存留有中国普通农村的乡土气 息,同时城市的喧哗也开始显现。 这里的总体的氛围是质朴的,也有 着一些江南小镇的悠然,好似可以 躲避城市的喧嚣一般的气质。
项目介绍:
自然哲学
尊重自然 这是中国古典建筑和环境的关系,最基本理念的体现:自然比建筑重要。校区的 建造方式,就是要让出一半给自然,还给原来的土地。中国民居特有的自然与建 筑融合的方式,山是依托,水为映衬,他们共同成为建筑的大背景。 象山校区中所有的建筑都以象山为重要的观看与思考的对象进行设计。新的校园 建筑被布置在地块的外边界,并没有侵占自然,同时体块与山体的延伸方向相同, 因而与这一地区的传统城市平面更加相似。
自然哲学
形体的诗情画意 山水书画本身就是模仿自然 的体现。象山校区的设计中 也体现着诗情画意的色彩。 总平面上每栋建筑都自然“ 摆动”,与中国的书法相似 ,体现出建筑对象山的蜿蜒 起伏的敏感反应。造型上一 些建筑饶有情趣的大屋顶, 乍一看好似是对传统建筑屋 顶的呼应,细想不如说是对 象山这块自然背景的呼应。
文化传承
“天人合一”思想 中国传统哲学中,都将人与自然看成是和谐统一的,所谓“天人合一”, 甚至认为自然比人重要,比人造的重要。人与天地万物同流,和谐发展为 一种极为完美的境界,中国哲学一开始就认定了自然与人之间是没有分歧 。
文化传承
传统院落文化的运用 庭院,是中国建筑的重要 组成部分,它植根于深厚 的传统文化,其基本手段 是围合,表现形式是院落 。象山校区在空间类型上 采用了合院与园林庭院的 交融,融入了中国最传统 的合院形制,同时对传统 的运用并不拘泥,所有的 合院都不是闭合的,有的 院子里,面山的一面彻底 打开,有着借景的手法, 同时又体现了自然的地位 是高于建筑的。
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介绍:
一期: 1图书馆; 2~6、9 学院教学楼 及工作室 7 管理办公及艺术工 工作室 8 小体育馆; 10 美术馆; 二期: 11 实验中心; 12~19 学院教学楼及 工作室; 20 小体育馆; 21 宿舍
北部体育馆
管理办公及艺术 工作室馆
公共艺术中心
传媒动画学院
学生教学管理部
传媒动画学院
象山校区建筑群对于建筑意境的表达(形、神)都已脱离了单 纯的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模仿和符号拼贴,使我们能够强烈感受 到中国园林和建筑的“意”,王澍通过对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空 间的塑造,来诠释中国传统的哲学理念。
象山校区的建筑场的构建是能够与人相共鸣的。以天人合一的 思想处理人、建筑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使之能够达到统一和谐。利 用当地的就砖瓦让当地人的记忆能够在新生事物中延续而不是割裂。 学校与周边村镇和谐的界面,使得校区不是与外部村镇割裂的,而 更像是从村镇原有肌理中生长出来一般,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气氛中 并不显得突兀,这就是有生气有生命的建筑。
建筑艺术学院
美术馆
美术馆
设计艺术学院
项目分析
1
自然哲学
注重与自然的结合
2
文化传承
构建与传统的联系
3
材料创新
朴实材料的真实表现
自然哲学
自然之道 王澍认为建筑就是景观,不仅体现在对自然地理的适应、调整、敏感对 话,甚至将真实的自然也变为生活场所建造的一种元素,根据对“自然之 道”的理解,保留了原有的农村地貌、耕地和鱼塘,微调自然地理特征。 他相信有一种将超越城市与乡村区别、打通建筑与景观、强调建造与自然 关系的建筑活动,而它必将给建筑学带来一种触及根源的变化。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分析
目录
1 2
3
设计师、项目介绍
解析国美象山校区
总结
人物、项目介绍
设计师介绍
王澍,1963年11月生,中国美术学院建 筑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建筑学 学科带头人,2012年普里兹克建筑学奖 获得者。
代表作: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1998-2000) 杭州垂直院宅 ( 2001年) 宁波当代美术馆(20022-003)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一二期工程 (2002-2007) 三合宅 ( 2004-2005) 宁波五散房(2004-2005) 宁波博物馆(2005年) 杭州中山路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工程 (2007-2009) 宁波滕头案例馆(2010)
材料创新
古为新作: 王澍的建筑观念是:就地取材,旧料回收,循环建造。旧有材料的再 利用创造出一种现在完成时的时间体验,让人感受历史的变迁,感触 到历史的维度,其称之为与古为新:今天的作为,跟“古”的东西摆 在一起,呈现出“新”来。
材料创新
表皮特色: 部分墙壁采用特殊模板成型的清水混凝 土墙,用毛竹做成特殊模板,它利用毛 竹板随意开裂后的肌理效果,留下一片 片江南翠竹纹理,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 息,这正是设计师“新乡土主义”建筑
THANKS
文化传承
匠艺复兴 在当今建筑界,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让 与自然息息相关的传统技艺淡出视野。 传统技艺和技术不仅从技术角度看是地 域适宜性技术运用的传统智慧,从美学 和社会学来看更是地域建筑灵魂的表现。 推崇中国传统的工匠技术。
文化传承
传统空间的意象表达 注意表现中国传统的空间意象,他的建筑空 间设计中体现出对文人园林与绘画的理解。象 山校区工程被分成两期。画图时,王澍没有借 助任何电脑软件,而是按照中国传统绘画方法 手工作业。
整个象山校区的设计,呈不规则状分布,校园的中心点为象山。校区围绕着象山 南北延伸展开。建筑主要以合院式建筑为主,奠定了整个校区最初的建筑设计理 念。北边主要有四座三合院式建筑,由东向西错落扭转分布。三合院开口或朝北 或朝南,活跃了建筑图形,又使建筑面向具有多视角的变化。山南二期的建筑相 较于一期,更加自由活泼。整个建筑群落的走势如流动的 S 形,建筑与建筑间通 过长廊进行连接沟通。整个校区外部空间依山势、地理位置高低,进行多变的设 计。围绕着象山的河流给整座校园提供了水景资源,河流间的倒影成了沟通自然 景观与建筑设计间的有机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