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保课设 李博
课程设计大纲继保0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大纲
面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课程编号:学分:1 实训学时:60
大纲执笔人:大纲审核人:
一、课程设计性质与目的
本设计内容涵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的主要知识,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进行设计技能、计算及绘图的初步训练。
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力求简单化,成果尽量做到综合性、实用性和技术先进性;说明书要求文字简明扼要、结论明确、字迹清楚,图纸要求整洁美观,符合工程实际。
三、课程设计先修课程
《电路》、《电机学》、《电力系统暂态分析》(或《电力系统故障分析》)
四、课程设计主要内容
五、课程设计安排
两周内完成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根据培养计划要求独立计成绩,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即课程设计与实践;每部分的比例为40%和60%。
六、教材、课程设计指导书与主要参考书
1.教材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张保会、尹项根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版。
2.课程设计指导书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张保会、尹项根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版。
3.参考书
[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与运行分析》(上、下册),张志竟、黄玉铮、王广延、
吕继绍等编著,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年版。
[2] 《高压电网继电保护原理与技术》,朱声石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年版。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装置结构和保护功能,能够运用继电保护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中的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原理和主要设备;熟悉电力系统过电压的基本知识和保护措施。
技能目标:能够分析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原理和整定方法;具备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能力;会使用继电保护测试设备进行现场测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对继电保护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继电保护基本原理、继电保护装置结构、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等。
第一部分:继电保护基本原理1.继电保护的概念和分类2.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和基本原理3.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第二部分:继电保护装置结构1.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和特点2.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作用3.继电保护装置的整定方法和技术要求第三部分: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1.电力系统过电压的基本知识2.电力系统过电压的保护措施3.过电压保护装置的类型和动作原理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过程和应用场景。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继电保护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配备继电保护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完整版)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完整版)评语:本报告在设计过程和计算部分表现出色,但需要更好的排版和格式。
建议将标题和正文分开,并使用合适的字体和字号。
同时,删除无关或有问题的段落,并对每段话进行小幅度的修改,以使其更加清晰易懂。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报告考勤:10分守纪:10分设计过程:40分设计报告:30分小组答辩:10分总成绩:100分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1004姓名:XXX学号:xxxxxxxx1指导教师:XXXXXX2013年7月18日1.设计原始资料1.1 具体题目根据下图所示网络,系统参数为:E=115/3kV,XG1=15Ω、XG3=10Ω,L1=60km,L3=40km,LB-C=50km,IⅡⅢKrel=1.2,Krel=Krel=1.15,IB-C.max=300A,LC-D=30km,LD-E=20km,线路阻抗0.4Ω/km,IC-D.max=200A,ID-E.max=150A,KSS=1.5,Kre=0.85.2.设计的课题内容2.1 设计规程根据规程要求,110kV线路保护应包括完整的三段相间距离保护、三段接地距离保护、三段零序方向过流保护和低频率保护,并配有三相一次重合闸功能、过负荷告警功能,跳合闸操作回路。
本次课程设计涉及的是三段过流保护。
其中,I段、II段可方向闭锁,从而保证了保护的选择性。
2.2 本设计保护配置2.2.1 主保护配置主保护反映整个保护元件上的故障并能最短的延时有选择的切出故障的保护。
在本设计中,I段电流速断保护、II段限时电流速断保护作为主保护。
2.2.2 后备保护配置后备保护是主保护拒动时,用来切除故障的保护。
作为下级主保护拒动和断路器拒动时的远后备保护,同时作为本线路主保护拒动时的近后备保护。
在本次设计中,III段定时限过电流保护作为后备保护。
3.短路电流的计算3.1 等效电路的建立本次课程设计线路等效阻抗如图1所示。
3.2 短路点的选取评语:本报告在设计过程和计算部分表现出色,但需要更好的排版和格式。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总1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目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任务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设计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题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设计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整定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输电线路三段式电流保护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继电保护基本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继电保护装置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三段式电流保护原理及接线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继电保护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继电保护110kv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110kv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110kV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掌握其主要设备和保护功能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2. 掌握继电保护配置原则,能够分析不同故障情况下继电保护的动作过程。
3. 了解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掌握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阅读并分析110kV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图纸,识别各种保护装置及其功能。
2.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对继电保护系统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计算。
3. 能够运用继电保护知识,模拟故障分析,提出改进保护配置和参数设置的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其学习热情和责任感。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实践操作中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到继电保护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110kV继电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应为具有一定电力系统知识基础的大三或大四本科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分析: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操作,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强调安全意识与规范操作,确保学生能够达到课程所设定的具体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继电保护基础理论- 继电保护概述:定义、作用、发展历程。
- 继电保护原理: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差动保护、方向保护等。
- 保护装置的类型及功能:如继电器、保护屏、综合自动化装置等。
2. 110kV继电保护系统配置与工作原理- 继电保护系统配置: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等。
- 继电保护动作过程:故障类型、保护动作逻辑、时间特性等。
- 典型保护装置工作原理:如纵联差动保护、距离保护、过流保护等。
3. 继电保护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电力系统故障案例,理解保护动作过程。
电气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电气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气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掌握不同类型的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方法和特点。
2. 学生能够描述电气系统故障类型,并关联相应的继电保护措施。
3. 学生能够解释继电保护参数的设置原则,并分析其对保护性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气继电保护方案,进行模拟故障的分析与处理。
2.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能够正确使用继电保护测试设备,进行基本的保护性能测试。
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和计算工具,对继电保护系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气继电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其探究电气系统安全保护的兴趣。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识到电气安全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气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欲望。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结合,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
2. 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
3.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
二、教学内容1. 电气继电保护基础理论:- 继电保护的定义、作用及分类。
- 继电保护的原理: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差动保护、方向保护等。
- 教材第3章相关内容。
2. 故障类型与继电保护措施:- 常见电气故障类型:短路、过载、接地故障等。
- 各类故障的继电保护配置及动作原理。
- 教材第4章相关内容。
3. 继电保护参数设置:- 保护参数的设置原则:灵敏度、可靠性、速度等。
- 参数设置对保护性能的影响。
- 教材第5章相关内容。
4. 继电保护系统设计:- 继电保护方案设计流程与方法。
- 保护装置的选型与配置。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报告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介绍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的全面情况,包括设计目的、设计原则、设计流程、结果分析和总结等方面。
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该领域的理解,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1. 让学生了解基础电路理论和继电保护原理;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4. 增强学生对于实际工作中应用知识技能的认识。
三、设计原则1. 突出实践性:本次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知识点。
2. 突出系统性:本次课程设计注重系统性,将继电保护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3. 突出创新性:本次课程设计鼓励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四、设计流程1. 确定实验内容:根据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确定实验内容,包括过电压保护、欠电压保护、过流保护等。
2. 设计实验方案:根据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案,包括搭建实验电路、确定实验参数等。
3. 实施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际操作。
4. 分析结果并提出改进方案:对于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
五、结果分析1. 过电压保护:通过搭建合适的过电压保护电路,成功地对于过电压进行了检测和处理。
在测试中,当输入电压超过设定值时,继电器能够及时动作,切断负载电路。
2. 欠电压保护:通过搭建合适的欠电压保护电路,成功地对于欠电压进行了检测和处理。
在测试中,当输入电压低于设定值时,继电器能够及时动作,切断负载电路。
3. 过流保护:通过搭建合适的过流保护装置,成功地对于过流进行了检测和处理。
在测试中,当负载发生短路或过载时,继电器能够及时动作,切断负载电路。
六、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深入了解了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内容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内容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及动作原理、常用的保护装置和保护方式、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进行分析和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
1.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及动作原理。
3.熟悉常用的保护装置和保护方式。
4.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方法。
5.能够对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进行分析和设计。
6.能够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的认识。
2.培养学生对继电保护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及动作原理、常用的保护装置和保护方式、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方法。
1.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包括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差动保护等。
2.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及动作原理:包括继电器、触发器、时间继电器、电流互感器等。
3.常用的保护装置和保护方式:包括主保护、后备保护、自投保护等。
4.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方法:包括调试步骤、调试方法、维护注意事项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原理和应用。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方法。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继电保护原理》等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继电保护实用技术》等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4.实验设备:提供继电保护实验装置,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考核大纲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考核大纲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分类方法,了解不同类型的继电保护装置及其适用范围。
2. 学会分析电力系统故障类型,并能根据故障特点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装置。
3. 理解继电保护的整定原则和计算方法,能够对简单电力系统进行继电保护整定。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继电保护测试仪器,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检测。
2. 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安装、运行和维护方法,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能够分析和处理继电保护装置的常见故障,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增强学生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责任感,树立安全意识。
3. 通过学习继电保护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电力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豪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理论、技术和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继电保护技术,为今后从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继电保护基本原理:包括继电保护的定义、作用、分类及基本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继电保护概述2. 继电保护装置及其应用:学习不同类型的继电保护装置,如过电流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等,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继电保护装置及其应用3.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掌握继电保护的整定原则、计算方法和整定过程。
教材章节:第三章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4. 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与检测:学习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方法、检测技术及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四章 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与检测5. 继电保护装置的安装与维护: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安装工艺、运行维护方法及故障处理。
继电保护原理的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原理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描述常见电力系统故障类型及其对系统的影响,并了解继电保护在故障处理中的作用。
3. 学生能够解释不同类型的继电保护原理,如过电流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等,并分析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继电保护原理,分析和设计简单的继电保护系统。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提高运用继电保护知识解决实际电力系统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使用相关工具和设备进行继电保护实验,通过实践加深对继电保护原理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力系统的责任感,意识到继电保护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重要性。
2. 学生通过学习继电保护的严谨性和精确性,培养科学精神和细致工作的态度。
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实验和案例分析,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电力系统专业课程,强调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结合。
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能够将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具备一定的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和电路原理背景,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要与实际电力系统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2.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使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继电保护概述- 电力系统故障类型及影响- 继电保护的定义与作用- 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2. 继电保护原理- 过电流保护原理- 距离保护原理- 差动保护原理- 零序保护原理3. 继电保护装置与应用- 继电保护装置的分类与选型- 继电保护装置的配置与协调-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案例分析4. 继电保护系统设计- 继电保护系统设计原则- 继电保护参数整定方法- 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5. 继电保护实验- 实验原理与实验方法- 继电保护装置的操作与调试- 实验结果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继电保护概述第二周:过电流保护原理第三周:距离保护原理第四周:差动保护原理第五周:零序保护原理第六周:继电保护装置与应用第七周:继电保护系统设计第八周:继电保护实验教材章节关联:《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一章 继电保护概述第二章 过电流保护第三章 距离保护第四章 差动保护第五章 零序保护第六章 继电保护装置与应用第七章 继电保护系统设计第八章 继电保护实验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对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装置构成、工作原理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用讲授法进行系统讲解,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110kv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前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学、课程设计等几个主要部分。
在完成了理论的学习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本专业特安排了本次课程设计。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也是最方便的能源。
而发电厂正是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电能经过变压器和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输送并被分配给用户,再通过各种用电设备转换成适合用户需要的其他形式的能量。
在输送电能的过程中,电力系统希望线路有比较好的可靠性,因此在电力系统受到外界干扰时,保护线路的各种继电装置应该有比较可靠的、及时的保护动作,从而切断故障点极大限度的降低电力系统供电范围。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就是为达到这个目的而设置的。
本次设计的任务主要包括了六大部分,分别为运行方式的选择、电网各个元件参数及负荷电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继电保护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和校验、继电保护零序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和校验、对所选择的保护装置进行综合评价。
其中短路电流的计算和电气设备的选择是本设计的重点。
通过此次线路保护的设计可以巩固我们本学期所学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这一课程的理论知识,能提高我们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原始资料1.1 电网接线图(1)各变电站、发电厂的操作直流电源电压U=220V。
(2)发电厂最大发电容量50+2×25=100MW,最小发电容量为50MW,正常发电容量为50+25=75MW。
(3)线路X1=0.4Ω/km, X0=0.4Ω/km。
(4)变压器均为YN ,D11,110±2.5%/10.5KV, UK=10.5%(5)△t=0.5S,负荷侧后备保护tdz=1.5S,变压器和母线均配置有差动保护,Kzq=1.3(6)发电厂升压变中性点直接接地,其他变压器不接地。
1.2 任务(1) 电网运行方式分析。
(2) 各开关保护配置方案,计算配置各线路的保护及计算出各保护的二次动作值(设X1= X2)。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教学大纲Principles of Power System Relay Protection课程编号: 130201043学时:两周学分:2适用对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先修课程:«电路»、«电机学»、«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设计主要面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开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是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介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构成原理、运行特性及分析方法。
该课程可以支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要求第1(工程知识)、5(使用现代工具)、9(个人和团队)、11(项目管理)、12(终身学习)条的达成。
其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整定计算及其运行分析方法,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电力系统及相关领域的设计制造、运行维护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理论及实践基础。
二、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的专业必修课,通过课程设计这一集中实践环节,巩固和加深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科研和工程实践技能水平。
也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识图与制图能力,实验与调试能力.查阅手册、使用国家技术标准和信息资料检索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一般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扩展专业知识面,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能够够按要求编写课程设计报告书,能正确阐述和分析设计结果。
课程教学应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素质三个方面的培养承担相应角色。
1.知识要求①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全面、完整地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基本工作原理、实现技术及解决继电保护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继电保护的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分类和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继电保护的设计和调试。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掌握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熟悉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分析简单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和特点;能够根据故障类型选择合适的继电保护装置并进行设计;能够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分类和作用,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以及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方法。
具体来说,首先介绍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和作用;然后讲解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包括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差动继电器等,让学生掌握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原理和应用;最后介绍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保证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采用讲授法,向学生讲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分类和作用,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然后,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力系统中的故障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继电保护知识解决问题;接着,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采用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准备了一系列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选用我国高校普遍使用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作为主教材,辅助以《继电保护原理》等参考书;多媒体资料方面,制作了详细的PPT课件,展示了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原理图和工作原理,同时准备了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情况;实验设备方面,准备了继电保护实验装置,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继电保护知识的理解。
继点保护原理课程设计
继点保护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继点保护的基本原理,掌握继电保护的作用和分类。
2. 学生能掌握常见继电保护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参数设置。
3. 学生能了解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应用和配置。
2. 学生能通过实验和案例,学会使用继电保护测试仪器,进行保护装置的调试和故障排除。
3. 学生能结合实际电力系统,提出合理的继电保护改进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力系统的兴趣,认识到继电保护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关键作用。
2.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了解继电保护在预防电力事故中的重要性。
3. 学生培养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大学二年级本科生,具备一定的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对继电保护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继电保护基本原理:介绍继电保护的概念、作用和分类,分析各类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继电保护概述2. 常见继电保护设备:讲解常用的继电保护设备,如过流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等,分析其结构、工作原理及参数设置。
教材章节:第二章 常见继电保护设备3. 继电保护测试与调试:介绍继电保护测试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习保护装置的调试步骤和故障排除技巧。
教材章节:第三章 继电保护测试与调试4.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分析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应用,结合案例讨论保护配置和改进方案。
教材章节:第四章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5.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思路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础知识,包括继电保护的作用、分类和工作原理;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继电保护器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3. 引导学生掌握继电保护参数的整定方法和原则。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操作继电保护实验设备的能力,能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勤奋学习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重要性。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继电保护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和问题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解释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并列举常见继电保护器的类型和应用;2. 运用所学知识对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3. 按照实验规程,正确操作继电保护实验设备,完成实验任务;4. 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积极参与讨论,提高沟通表达能力;5. 树立安全意识,关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为我国电力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继电保护概述:介绍继电保护的作用、发展历程和分类,使学生了解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继电保护概述内容:1.1 继电保护的作用;1.2 发展历程;1.3 继电保护的分类。
2. 继电保护器及其工作原理:学习不同类型的继电保护器及其工作原理,为学生分析实际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问题打下基础。
教材章节:第二章 继电保护器及其工作原理内容:2.1 电流保护器;2.2 距离保护器;2.3 差动保护器;2.4 零序保护器。
330kv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330kv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330kv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掌握保护装置的构成和功能。
2. 学生能够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参数设置和调整方法,了解不同保护类型的适用范围。
3. 学生能够了解330kv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及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电力系统中330kv继电保护的相关问题。
2. 学生能够正确操作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参数设置和调整,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继电保护相关知识,进行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和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增强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认识,培养责任心和安全意识。
2.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关注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激发对电力工程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结合330kv高压电力系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采用讲授、演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上课程目标,为将来的电力工程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继电保护基本原理:包括电流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等原理介绍,强调各保护类型在330kv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继电保护原理2. 330kv继电保护装置构成与功能:详细讲解保护装置的硬件和软件组成,分析各部分功能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继电保护装置3. 继电保护参数设置与调整:介绍参数设置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实例分析不同故障类型下的参数调整。
教材章节:第四章 继电保护参数设置4. 故障类型及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分析330kv电力系统常见的故障类型,探讨各类故障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思路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思路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装置和保护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了解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原理、结构和应用;•熟悉电力系统过电压、短路等故障类型及保护方式。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简单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并选择合适的保护装置;•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简单的继电保护方案;•能够使用实验设备进行继电保护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安全的重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积极沟通、协作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装置和保护方式。
具体安排如下:1.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2.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原理、结构和应用,如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继电器等;3.电力系统过电压、短路等故障类型及保护方式,如过流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等;4.继电保护方案的设计和分析,包括保护装置的选择、整定计算和参数设置等;5.继电保护实验,包括实验设备的使用、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装置和保护方式,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继电保护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继电保护装置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资源如下: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继电保护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继电保护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次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二次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二次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工作流程及功能;2. 掌握二次继电保护设备的类型及适用场合;3. 了解二次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及作用。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并绘制二次继电保护系统的原理图;2. 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仪器进行二次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与维护;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电力系统中二次继电保护方面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 增强学生对我国电力工程及继电保护技术的自豪感;3. 激发学生探索电力科技领域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二次继电保护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安全意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电力行业的发展需求。
课程目标已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二次继电保护原理及分类- 介绍二次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分类讲解各种二次继电保护装置,如过电流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等;- 分析各类保护装置的适用场合及其优缺点。
2. 二次继电保护设备及其功能- 详解二次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如继电器、互感器、连接片等;- 阐述各类设备的功能、工作原理及其在保护系统中的应用。
3. 二次继电保护系统设计- 掌握二次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步骤;- 学习绘制二次继电保护系统原理图,并进行简单案例分析。
4. 二次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与维护- 介绍调试与维护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仪器进行二次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与维护。
5. 实际案例分析- 分析典型电力系统事故案例,探讨二次继电保护在其中的作用;- 结合实际案例,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进行安排,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专 班 姓 学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5年7月18日
1 设计原始资料
1.1 题目
如下图1所示系统中,发电机以发电机-变压器组方式接入系统,最大开机方式为4台机全开,最小开机方式为两侧各开1台机,变压器T5和T6可能2台也可能1台运行。
参数为:kV 3/115=ϕE ,Ω==122G .22G .1X X 、Ω==104G .24G .1X X 、Ω==124T .11T .2X X ,
Ω==284T .02T .0X X ,20Ω1.T61.T5==X X 、40Ω0.T60.T5==X X ,km 60B A =-L ,40km C B =-L ;
线路阻抗Ω/k m 4.021==Z Z ,
Ω/km 2.10=Z ,线路阻抗角均为︒75,300A BLmax C BLmax A ==--I I ,负荷功率因数角为︒30, 1.2K ss =,0.85K Ⅰrel =,0.75Ⅱ
rel =K ,
变压器均装有快速差动保护。
T6
图1 电力系统示意图
对2进行距离保护的设计。
1.2 要完成的内容
本文要完成的内容是对线路的距离保护原理和计算原则的简述,并对线路各参数进行分析及对保护2进行距离保护的具体整定计算并注意有关细节。
距离保护是利用短路时电压、电流同时变化的特征,测量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反应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而工作的保护。
2 设计的课题内容
2.1 设计规程
(1) 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2) 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程,规范及标准,主要包括:
①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T 50062-2008) 《继电保护技术规程》(GB 14285-2006)
《3-110KV 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DL/T 584-07) 《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安装及验收规范》(GB/T 50976-2014) ② 国家现行的标准图
电气设备用电气制图国家标准汇编。
2.2 方案设计
2.2.1 主保护配置
距离保护的主保护视距离保护I 段和距离保护II 段。
(1) 距离保护第Ⅰ段
距离保护的第Ⅰ段是无延时的速动段,它只反应本线路的故障,下级线路出口发生短路故障时,应可靠不动作。
所以其测量元件的整定阻抗,应按躲过本线路末端短路时的测量整定阻抗来整定。
一般来说,Ⅰ段保护本只能保护线路A —B 的80%-85%,整定阻抗AB set Z Z <。
考虑到阻抗继电器和电流、电压互感器的误差,需引入可靠系数I rel K ,
一般取0.8~0.85,以保护2为例,则其Ⅰ段整定值为
A B 2set )85
.0~8.0(Z Z =I
(2) 距离保护第Ⅰ段
距离Ⅱ段整定值的选择是类似于限时电流速断的,即应使其不超出下一条线路距离Ⅰ段的保护范围,同时带有高出一个t ∆的时限,以保证选择性。
2.2.2 后备保护配置
距离保护第Ⅲ段,装设距离保护第Ⅲ段是为了作为相邻线路保护装置和断路器拒绝动作的后备保护,同时也作为Ⅰ、Ⅱ段的后备保护。
对距离Ⅲ段整定值的考虑是与过电流保护相似的,其启动阻抗要按躲开正常运行时的最小负荷阻抗来选择,而动作时限应使其比距离Ⅲ段保护范围内其他各保护的最大动作时限高出一个t ∆。
3 保护的配合及整定计算
3.1 主保护的整定计算
3.1.1 距离保护的整定动作值
由题目已知条件计算可得 线路AB 、BC 的正序阻抗
Ω=⨯==-24604.0B A 1AB L z Z
Ω=⨯==-16404.0C B 1BC L z Z
(1) 保护2距离Ⅰ段的整定阻抗为
Ω=⨯⨯==-I
I 4.20604.085.0B
A 1rel 2.set L z K Z 式中,I set2
Z 为保护2距离的Ⅰ段的整定阻抗;B
A -L
为被保护线路AB 的长度;1
z 为
被保护线路单位长度的正序阻抗;I rel
K 为可靠系数。
(2)动作时间
s 02=I
t
3.1.2 距离Ⅱ段的整定
(1) 整定阻抗:
与相邻变压器快速保护相配合 保护2距离Ⅱ段的整定阻抗为
Ω=+⨯=+=II
II 36)2424(75.0)(t A B rel set.2Z Z K Z
(2)灵敏度校验
保护2的距离Ⅱ段灵敏度系数
AB
II set.2
sen.1Z Z K = 其中Ω=II
36set.2Z ,Ω=24AB Z 根据上式代入数据得
1.524
36
sen ==
K 灵敏度系数25.1sen >K ,满足灵敏度要求。
(3)动作时间
s 5.022=∆+=I II t t t
整定计算汇总如表1所示
表1 整定计算汇总
整定计算 动作时间 灵敏度校验
主保护 Ⅰ段 保护2 Ω=I
4.20set.2Z s 02
=I t 85.0-8.0不满足要求 Ⅱ段 保护2 Ω=II 63set.2Z 5s .02
=II t 1.25s e n >K 满足要求 4 继电保护设备的选择
4.1 互感器的选择
互感器是按比例变换电压或电电流的设备。
其功能主要是将高电压或大电流按比例变换成标准低电压(100V)或标准小电流(5A 或10A ,均指额定值),以便实现测量仪表、保护设备及自动控制设备的标准化、小型,其一次侧接在一次系统,二次侧接测量仪表与继电保护装置等。
同时互感器还可用来隔开高电压系统,以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根据要求选取LCWB6-110kV (L 电流互感器,C 瓷套式,W 户外装置,B 带保护级,设计序号6,额定电压等级110kV )的高压电流互感器。
4.2 继电器的选择
用继电器的原则应该是:继电器的主要技术性能,如触点负荷,动作时间参数,机械和电气寿命等,应满足整机系统的要求;继电器的结构型式(包括安装方式)与外形尺寸应能适合使用条件的需要;经济合理。
本设计中需要用到功率方向继电器LG-11,电流继电器JL-11A ,时间继电器JSZ3F ,信号继电器DX-31A,中间出口继电器JZ7-44。
5 原理图的绘制
5.1 保护测量电路
图2 保护测量电路原理图
5.2 保护跳闸电路
图3 保护跳闸电路原理图
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所有元件均无输出,保护装置不动作。
当发生故障时,如果故障点在保护的正方向,方向元件KPD动作,正电源经其动合触点加到阻抗继电器1KZ、2KZ和3KZ的触点上,为各段动作准备。
若故障发生在距离Ⅰ段的保护范围内,Ⅰ段和Ⅱ段的测量元件1KZ、2KZ因其测量阻抗小于整定阻抗都会动作,并启动时间继电器2KT,但由于距离Ⅰ段的动作是瞬时的,所以1KZ触点闭合后1KS线圈得电,立即启动出口执行元件KOM,瞬时发出跳闸脉冲,使QF跳闸切除故障,并发出距离Ⅰ段动作信号,2KZ和2KT均返回。
若故障发生在距离保护Ⅱ段的保护范围内,距离保护Ⅰ段的保护范围之外,Ⅱ段和Ⅲ段的测量元件2KZ、3KZ都会动作,启动相应的时间继电器2KT、3KT,经延时Ⅱt后2KT的触点闭合,2KS线圈得电启动KOM,发出跳闸脉冲,并发出距离保护Ⅱ段动作信号,3KZ和3KT均返回。
若故障发生在距离保护Ⅰ、Ⅱ范围之外的距离Ⅲ段保护范围之内,则3KZ动作,启动3KT,经延时Ⅲt后3KT触点闭合,3KS线圈得电启动KOM,发出跳闸脉冲使QF 跳开,并发出距离保护Ⅲ段动作信号。
6 小结
本文首先介绍了距离保护,首先进行了初步的设计,进行保护配置;其次,通过基本的理论和公式进行计算推导得到距离保护的Ⅰ、Ⅱ段的整定值、动作时限和灵敏度的校验。
然后进行了互感器和继电器选取,互感器按照一定的变比,容量,电压等进行选择,继电器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型号选择。
最后对继电保护原理图进行绘制,从保护测量电路和保护跳闸电路两部分进行。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更清晰明了的掌握了三段电流保护的知识,并在这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得到了极大锻炼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尹项根.曾克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与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 陈德树.张哲.尹项根.微机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3] 张保会.尹项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