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44)

合集下载

107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07)

107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07)

10综合419 《富翁》[思考与练习]18差错2015/7/17/17-----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07)上海财经大学附中杨宝福225、富翁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赀。

一日出,有少年从马后,问之,亦假本者。

翁诺之。

至家,适几上有钱数十,少年即以手叠钱,高下堆垒之。

翁谢去,竟不与赀,或问其故,翁曰:“此人必善博,非端人也,所熟之技,不觉形于手足矣。

”访之果然。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思考与练习](一)选择正确的理解“商贾多贷其赀”是指:①富人向商人借贷;②商人向富翁借贷;③商人发放贷款;④多数商人通过借贷经营。

文中的“借本者”意为:①借赌本的人;②借本钱经商的人;③假装借钱经商的人;④假装一本正经的人。

富翁“竟不与资”的结论是这样得来的:①凭自身经验得出;②通过类比推理方法得出;③运用三段论推理方法得出。

(二) 选择正确的理解“适几上有钱数十”中的“适”解为: ①发现;②目睹;③恰巧;④意外。

“访之果然”中的“访”解为:①访问;②询问;③暗访;④拜访。

(《高助》419~420页)参考答案225题,(一)②①③(二) ②③(《高助》444页)一“资”系“赀”之误选择题“竟不与资”的“资”系“赀”之误。

二衍“其”“或问其故”的“其”,系衍文,《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206页)有关文字如下:或问故三“(一)”应是三个自然段从参考答案“(一)②①③”看,“(一)”下面第一自然段应该分成两个自然段。

这样,“(一)”共有并列的三个自然段。

四“(一)”漏小题号“(一)选择正确的理解”下面三个自然段,漏小题号“1”、“2”和“3”,理由详见乙文。

五“(一)1、2、3”被选项各只有一项,无法选择“(一)1、2、3”,被选项只有一项,无法选择。

理由见戊文。

六“(一)1、、3”都是陈述句,不构成练习题“(一)1、、3”都是陈述句,不构成练习题,理由见丙文。

七“(一)1、2、3”是有语病的陈述句“(一)1、2、3”是有语病的陈述句,理由见丁文。

148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48)

148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48)

《坚忍不拔》[思考与练习]10差错----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48)上海财经大学附中杨宝福245、坚忍不拔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

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

惟能前知其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选自苏轼《晁错论》) [思考与练习](一) “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这个复句上下句的关系是:①并列;②让步;③递进;①转折。

(二)“盖”的用法与下列各句中哪—句的用法相同:①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六国论》)②未几,敌兵果舁炮至,盖五六百人也。

(《冯婉贞》)③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答司马谏议书》)④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三)“惟能前知其然”中的“然”指代什么?(四)解释“决”“徐”“得”三个词语。

(《高助》438)参考答案244题:(一)③(二)②(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四)疏通;慢慢地;能够(《高助》445)一题名之误题名《坚忍不拔》,在苏轼《晁错论》里不存在。

二(一)不构成练习(一)不构成练习,理由见丙文。

三(一)都是病句(一)都是病句,理由见丁文。

四“与下列各句中哪—句的用法相同”“与下列各句中哪—句的用法相同”,误,理由见庚文。

五“然”指代什么?“惟能前知其然”中的“然”指代“溃冒冲突可畏之患”,误。

理由请见《“然”指代什么?----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49)》。

六空中楼阁、练习题不存在、答案全误等空中楼阁、练习题不存在、答案全误等等差错,理由不赘述。

1。

97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97)

97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97)

9表述430 “忠臣”与“叛变”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97)
上海财经大学附中杨宝福
237、蹇材望其人
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

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

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

”且以银二笏凿窍,并书其上曰:“有人获吾尸者,望为埋葬,仍见祀,题云‘大宋忠臣蹇材望。

此银所以为埋瘗之费也。

’”日系牌与银腰间,只伺北军临城,则自投水中,且启遍祝乡人及常所往来者。

人皆怜之。

丙子正月旦日,北军人城,蹇已莫知所之,人皆谓之溺死。

既而北装乘骑而归,则知先一日出城迎拜矣。

遂得本州同知。

(选自周密《癸辛杂识》)[思考与练习]
(四)蹇材望是这样—个人:①两面派的卖国贼;②大宋忠臣;③既有忠臣的—面,又有叛变的一面;④求虚荣的人。

(《高助》第431页)参考答案
237题(四)①
(《高助》第445页)“既有忠臣的—面,又有叛变的一面”中,“忠臣”与“叛变”在相对应的
位置上。

把“忠臣”与“叛变”放在对应的位置上,误,因为“忠臣”是名词,“叛变”是动词。

“叛变”无法与“忠臣”对应。

“③”可作如下修改:
既是忠臣,又是叛贼。

154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54)

154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54)

《魏徵其人》[思考与练习]10差错----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54)上海财经大学附中杨宝福249、魏徵其人魏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

或逢上怒,徵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尝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

”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徵来,匿怀中。

徵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思考与练习](一)分析“回”与“臂”的词性活用现象。

(二)解释:犯颜霁威(三) “人言陛下欲幸南山”中的“幸”与下列哪句中“幸”用法相同:①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捕蛇者说》)②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

(《狱中杂记》)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鸿门宴》)④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阿房宫赋》)(四)翻译:畏卿嗔,故中辍耳。

(《高助》441)参考答案248题:(一)动词作使动词用;名词作动词用(二)冒犯对方的威严;收敛威势(三)④(四)怕你批评,所以中途停止了。

(《高助》446)一题名之误题名《魏徵其人》,在《资治通鉴》里不存在。

二衍“魏”据《传世藏书•资治通鉴》,“魏徵状貌不逾中人”第一字“魏”是衍文。

三脱“甚”据《传世藏书•资治通鉴》,“或逢上怒”后面脱“甚”。

四脱“谒告上冢,还”“尝言于上曰”之间,脱“谒告上冢,还”。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三[唐纪九]有关文字如下: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五脱“固久”“徵奏事不已”脱“固久”。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三[唐纪九]有关文字如下:徵奏事固久不已六“249题”是空中楼阁“249题”是空中楼阁,理由见辛文。

七“249题”不存在“249题”不存在,理由见壬文。

八参考答案,全误参考答案,全误,理由见葵文。

参考答案“名词作动词用”的后面,漏句号。

136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36)

136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36)

10综合432 “逆取”与“顺守”指什么?---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36)上海财经大学附中杨宝福239 陆贾说汉高祖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

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

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凡著十二篇。

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思考与练习](二)“逆取”与“顺守”具体指什么?(《高助》433)参考答案239题:(二)逆取指用武力获得,顺守指用仁义治天下(《高助》445)杨振中说:“逆取指用武力获得,顺守指用仁义治天下。

”那么,“逆取”与“顺守”到底指什么呢?比《高助》早出版6年的《“3+1”高考指导•语文》(上教社,复旦附中。

以下简称复旦附中《语文》)回答了这一问题。

请看该书一道练习题及其答案:⑹陆贾说汤、武是“逆取而以顺守之”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陆贾认为汤、武是用武力取得天下,却用顺应民心的文治来守住天下的。

复旦附中《语文》认为“逆取”指“用武力取得”,“顺守”指“用顺应民心的文治守住”。

“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是一个句子,它的主语是联合短语(名+名)“汤、武”,谓语是动宾短语“逆取而顺守之”。

“逆取”和“顺守”不是名词,而是动词。

“逆取而顺守”是一个联合短语,“逆取”和“顺守”共管一个宾语“之(天下)”。

所以,不管是解释“逆取”,还是解释“顺守”,都不能把宾语“之”带进去。

“顺守指用仁义治天下”一说,其中的“天下”,画蛇添足。

1。

40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

40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

10综合71 68 56 56∨“是教子欺也”中的“是”,注释为“这是”---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40)杨宝福38.曾子杀猪明不欺曾子之妻……今子欺之,是⑦教子欺也。

”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注释]⑦是:这是。

(《高助》71《高增》68 《高新》56 56∨)杨振中把“是教子欺也”中的“是”注释为“这是”;他在另一本书---《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东方出版中心,以下简称《初助》)第104页上,有下面一句含夹注的话:今子(你)欺(欺骗)之,是(这是)教子欺也。

……(选自《韩非子》)他把“是教子欺也”中的“是”也注释为“这是”。

可见,这是杨先生确定不易的观点,而不是由排校疏漏所造成的。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句话怎么译呢?杨振中在《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东方出版中心)第103页上是这样译的:现在你欺骗他,这分明是教儿子骗人啊!我们把其中不应有的“分明”一词删去,可以看出,他是把“是教子欺也”中的“是”翻译为“这是”。

其注释“这是”中的“这”是代词,“是”是什么词呢?请看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第434--437页上的有关文字:是shi[动]主要起肯定和联系的作用,并可以表示多种关系。

谓语的主要部分在‘是’后边。

只能用“不”否定。

1、……4、主+是+动/形/小句。

有时带有申辩口气。

a、表示等同。

后面是动词时,主语可以是多种形式;后面是形容词时,主语一般为‘这,那’。

我们的任务~守卫大桥(=守卫大桥~我们的任务)|她最喜欢的不~当运动员|这~演戏,不~真的|这~鲁莽,不~勇敢|那~大错,不~小错由此可见,杨振中注释、译文“这是”中的“是”是动词,表示“今子欺之”与“教子欺”两者意思等同。

杨振中这样注释对不对,先看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第350页上的“是”条:是shi①正确。

与“非”相对。

《论语•阳货》:“偃之言~也。

”陶潜《归去来兮辞》:“觉今~而昨非。

119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19)

119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19)

“每召见,皆赐坐与语”中省略了什么成分?----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19)上海财经大学附中杨宝福230、识弓与治国[唐]太宗谓萧瑀曰:“朕少好弓矢,自谓能尽其妙。

近得良弓十数,以示弓工。

乃曰:‘皆非良材也。

’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正,则脉理皆邪,弓虽刚劲而遣箭不直,非良弓也。

’朕始悟焉。

朕以弧矢定四方,用弓多矣,而犹不得其理。

况朕有天下之日浅,得为理之意,固未及于弓;弓犹失之,而况于理乎?”自是诏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

每召见,皆赐坐与语,询访外事,务知百姓利害、政教得失焉。

(选自吴兢《贞观政要》)[思考与练习](三)将“每召见,皆赐坐与语”中省略的成分补出。

(《高助》425)参考答案230题:(三)[太宗]每召见[京官],皆赐[之]坐与[之]语(《高助》444)一还省第二分句主语“每召见,皆赐坐与语,询访外事,务知百姓利害、政教得失焉”是复句,第一分句“每召见”省主语“太宗”,主语“太宗”承前省略。

二是省“京官”吗?杨振中认为“每召见”后面省略宾语“京官”。

此说有误。

(一)“京官”应是“五品以上的京官”。

《贞观政要》写得清清楚楚,是“京官五品以上”。

京城里的官儿多得很,京城里的七品芝麻官,太宗是不会“召见”的。

(二)“京官”应是“之”。

怎么补出“省略的成分”,是有规矩的,杨振中不明白。

这个规矩是,按照古代汉语的习惯补出“省略的成分”,不能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补出“省略的成分”。

如果《贞观政要》作者写出今天所谓的宾语的话,只可能写“之”。

杨振中自己也认为“赐”后省“之”,“与”后也省“之”。

三个宾语都是“之”,指代对象又相同。

一会儿省“京官”,一会儿省“之”,前言不搭后语,晕。

另外,“见”、“赐”、“与”和“以”后面是不是省宾语,请看张之强先生这样说:最好不要轻易的断言某句省略了宾语,出现了宾语就是有宾语,没有出现就是没有宾语。

最后指出,主语有省略与隐含两种情况,隐含主语不叫“主语省略”。

43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43)

43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43)

1文字64 60 51 51 “还治其身”中衍“之人”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43)
杨宝福
[阐发与应用]
1、以。

……成语有“以卵击石”、“以身试法”、“一般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
(《高助》64 《高增》60 《高新》51 51 )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
“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查成语字典和成语词典,只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没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

“还治其身”中衍“之人”。

******
[资料](见《石》资料)
(倒2/64)“人之”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据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

159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58)

159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58)

“并”,误用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59)
上海财经大学附中杨宝福
250、芮伯献马
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

芮季曰:“不如捐之。

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

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

子无以应之,则将晓于王,王必信之。

是贾祸也。

”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有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

”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

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刘基《郁离子》)
(选自刘基《郁离子》) [思考与练习]
(三)分析“遂谮诸王”中“诸”的语法作用。

(《高助》443)
参考答案
250题 (三)作代词兼介词用,是“之”和“于(古音读wu)”的合音.井兼有两者的意思。

(《高助》446)
参考答案“并兼有两者的意思”的“且”误用,“‘之’和‘于’的合音”与“兼有两者的意思”之间,没有递进关系。

“诸”起什么语法作用?请看《常见文言虚词例释》(上海教育处版社,144页)“诸”条:
“之乎”的合音,兼起代词“之”和介词“于”的作用。

“作代词兼介词用”的意思是:(诸)作代词用,兼作介词用。

这是说,“遂谮诸王”中的“诸”,本职是作代词用,作“介词用是它的兼职。

可见,杨氏的说法谬误,《常见文言虚词例释》的阐述准确。

1。

百6 杨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错误百出害子害孙(6)免费范文精选

百6    杨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错误百出害子害孙(6)免费范文精选

杨振中《蒙》把“沧沧凉凉”(《两小儿辩日》)夹注为功能相当于名词的偏正“凉爽的感觉”,误。

人教社注释为“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寒冷的意思”、上教社注释为“清凉,略带寒意。

沧沧,阴凉的意思”,都准确。

,杨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错误百出害子害孙(6)杨振中《蒙》把“沧沧凉凉”(《两小儿辩日》)夹注为功能相当于名词的偏正“凉爽的感觉”,误。

人教社注释为“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寒冷的意思”、上教社注释为“清凉,略带寒意。

沧沧,阴凉的意思”,都准确。

,沧沧凉凉(凉爽的感觉)....339 两小儿辩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凉爽的感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第414页)看了杨振中为“沧沧凉凉”作的夹住,令我阵阵恶心。

杨氏的这一夹注与深深地扎在我的心中的部编初中语文课本和现行上海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为“沧沧凉凉”(《两小儿辩日》)所作的注,完全不同。

请看1987年,部编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两小儿辩日》为“沧沧凉凉”所做的注释:⑧[沧沧凉凉] 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寒冷的意思。

(人教社1987年第2版,第230页)请看上海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第一册《两小儿辩日》为“沧沧凉凉”所做的注释:⑧沧沧凉凉:清凉,略带寒意。

沧沧,阴凉的意思。

(上教社2008年4版,第37页)人教社的注释“寒冷”是形容词,上教社的注释“阴凉”也是形容词,而杨氏的注释“凉爽的感觉”是名词性偏正短语,它的功能相当于一个名词。

把形容词“沧沧”、“凉凉”注释为功能相当于名词的“凉爽的感觉”,必错无疑。

也许,杨氏抄人教社的注释“形容清凉的感觉”,把动词“形容”抄掉了。

162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62)

162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62)

《高增》纠正《高助》标点符号差错43例---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62)上海财经大学附中xx[笔者按]2014年4月23日上午,在这一庄严的时刻,在某一庄严的场合,东方出版中心辩称:“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差错率没有超过万分之一,是合格的图书。

”《高助》作八万字计,那么,差错超过8个,就是不合格图书。

今仅以杨振中自己认为、改正的43例标点符号差错计,差错率已经超过万分之2•6。

1、又,《xx涉世家》: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高助》5)□又,《陈涉世家》:“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高增》5)说明:漏前半个引号(“)。

2、《xxxx列传》:“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高助》17)□《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高增》16)说明:第一个句号要挪到后引号里。

3、《屈原列传》:“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高助》17)□《屈原列传》:“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高增》16)说明:第一个句号应移到后引号里面。

4、“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陈涉世家》(《高助》17)□“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陈涉世家》)(《高增》17)说明:书引后面漏圆括号。

5、而要学“万人敌----对付万人的办法,即兵法。

(《高助》17)□而要学“万人敌”----对付万人的办法,即兵法。

(《高增》17)说明:“万人敌”漏后引号。

6、又,《xxxx列传》:“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高助》24)□又,《廉颇蔺相如列传》:“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高增》4)说明:句号应移到后引号里面。

7、“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高助》25)□“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高增》24)说明:“安”是疑问代词,“安能辨我是雄雌”是疑问句,句末应当用问号。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

祢留中的严监生“乱晃”两个指头,奇!---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4)杨宝福杨振中(《高助》406页《高增》389页《高新》320页)写道:《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也是这类角色。

他临死前在昏暗的灯光下,怎么也咽不下最后一口气,伸出两个指头乱晃。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不愧为大手笔,让临死时严监生的两头指头一动不动地僵硬地定格在空中,那么执着,活现了吝啬鬼的内心世界。

两个指头“乱晃”,“一屋子的人”会看花眼的,看不清楚严监生要交代几件事。

“点一点头,把手垂下”告诉我们,弥留中的严监生一点力气都没有了,不要说频率高、幅度大的“乱晃”,连“晃”也“晃”不动了。

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个指头的细节描写很吸引人,笔者不但反复诵读,还在课堂里模仿严监生,伸出两个指头,一动不动,僵硬地定格在空中,最后无力地垂下来,引得学生哈哈大笑。

严监生临死时伸出两个指头“乱晃”一说,奇!《儒林外史》第五、六回有关文字如下:第五回王秀才议立偏房严监生疾终正寝……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毫无起色。

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

到中秋以后,医生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

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著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

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著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妇抱著儿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著摇头。

那手只是指著不动。

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只因这一句话,有分教:‘争田夺产,又从骨肉起戈矛;继嗣延宗,齐向官司进词讼。

’不知赵氏说出甚么话来,且听下回分解。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3)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3)

1文字3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3)“塞士俱欢颜”?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朱熹、李幼武《宋名臣言行录》)(《高助》3页)[阐发与应用]2、名言。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塞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语)(《高助》第1版2003年第15次印刷)唐代诗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确实是千古名句。

笔者对其中的“寒士”一词的记忆尤为清晰。

事情是这样的:“寒士”指谁、那些人?曾折磨了我。

查1962年版《唐诗一百首》第47页:[解释]⑩俱---都。

全句说:普遍庇护天下的穷人,使他们个个都欢乐。

把“寒士”理解为“穷人”。

怪。

我知道封建社会的“士”不指目不识丁的百姓。

查中科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对“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未作句、注释。

查萧涤非《杜甫诗选注》第179页:[一七]按此诗“寒士”,虽指贫寒的书生,但可以而且勇当理解为“寒人”。

有“寒士”这个词,没有“塞士”这个词,“塞士”是杨振中生造的。

“寒士”就是指贫寒的书生,扯到“天下的穷人”,是“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春秋公羊传•闵公元年》)的翻版。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我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寒士”。

《高助》冒出“塞士”是生造的,它无法冲破我记忆之网。

但是,害了孩子。

上海中高考作文里有一个错别字,扣1分,扣完5分为止。

阅读题写错别字,也扣分。

初高中生参加中高考,照《高助》文字写成“寒士”,是肯定要扣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高考阅卷是暗箱操作,只能查试卷的题头分加得对不对,不能查中高考试卷失分的情况。

88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88)

88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88)

“余观夫巴陵胜状”的“观”,是“观赏”吗?----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88)杨宝福[笔者按]关于《高助》《高增》《高新》184篇短文《武平之猿》下面[阐发与应用]的“观”,笔者曾于2009年写作《“余观夫巴陵胜状”的“观”,是“观赏”吗?》一文,发表在《杨浦教师进修学院院刊》2009年第5期上。

现把《武平之猿》及其[阐发与应用]1,以及《“余观夫巴陵胜状”的“观”,是“观赏”吗?》,附在下面。

184 武平之猿武平产猿,猿毛若金丝,闪闪可观。

猿子尤奇,性可驯,然不离母。

母黠,不可致。

猎人以毒傅矢,伺母间射之。

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林,饮子。

洒已,气绝。

猎人取母皮向子鞭之,子即悲鸣而下,敛手就致。

每夕必寝皮乃安,甚者辄抱皮跳踯而毙。

嗟夫!猿且知有母,不爱其死,况人也耶?(选自《宋濂集》)[阐发与应用]1、观。

“观”是多音多义词。

上文“闪闪可观”的“观”,读guān,意为“观赏”。

又,“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高助》350《高增》335《高新》 276 )“余观夫巴陵胜状”的“观”,是“观赏”吗?杨振中先生《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东方出版中心,1997,以下简称《高助》第184篇短文《武平之猿》的第一句话是:“武平产猿,猿毛若金丝,闪闪可观。

”短文下面的“阐发与应用”写道:1、观。

“观”是多音多义词。

上文“闪闪可观”的“观”,读guān,意为“观赏”。

又,“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高助》第350页)“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的“观”,意思是“观赏”吗?1963年出版的《古代散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和1980年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评选》(上海古籍出版社)收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但都没有“观”的注释和“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的句译。

笔者手头为“观”作注的书是《中学古诗文对照注译》(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注为“观赏”。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5)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5)

5文字3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5)笔者于2014年提交给长宁区人民给法院的起诉状【附件二】第一条如下:1.xxxx天下xx二岁而孤,……,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朱熹、李幼武《宋名臣言行录》)◎与《四库全书》对照比较,发现《高助》引文错误多多。

[笔者按]《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东方出版中心)2015年1月出第4版,即《高新》第4版,其第1则短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的文字与《高助》、《高增》一模一样,继续害子害孙。

请问:杨振中和国家级的东方出版中心为什么要这样做?第1则短文,文字差错何其多12文字3第1则短文,文字差错何其多1、xxxx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朱熹、李幼武《宋名臣言行录》)(《高助》《高增》《高新》第3页)开头三个字“范仲淹”,原为“公”,系杨氏擅改。

理由见《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5)-----“公”,岂能改为“范仲淹”?》)。

这里,辨析引书文字错误惊人之多。

请看《四库全书》和《传世藏书》有关文字(省略号为笔者所加)。

公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起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欧公撰神道碑)公处南都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饘粥不充日昃始食同舌生或馈珍皆拒不受(遗事)公以进士解褐为广德军司理日抱具狱与太守争是非守或怒临之公不为屈归必记其往复论编之语于屏上比去至字无所容贫止一马鬻马徒步而归(汪藻撰祠堂记)晏公留守南京公遭母忧晏公请掌府学公常宿学中训督成学生夜课……公少有大节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碑)(《四库全书》448册79页)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高中文言文助读(增订本)杨振中

高中文言文助读(增订本)杨振中

202 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氺。

苍天补,四极正,淫氺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选自《淮南子·览冥》203、刑天争神奇肱之国在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有鸟焉,两头,赤黄色,在其旁。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

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

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选自《山海经》204、精卫填海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选自《山海经·北山经》。

注:《山海经》共十八篇,作者不详,大约是晚周的书,秦、汉人的增补。

内容主要记述古代民间传说的地理知识,每写完一山一水,多记其中许多怪异的草木鸟兽虫鱼以及部族、祭祀、巫医等,内含不少神话和传说。

205、宋定伯捉鬼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

问曰,“谁?”鬼曰:“鬼也。

”鬼曰:“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

”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

”鬼言:“我亦欲至宛市。

”遂行数里。

鬼言:“步行太亟,可共递相担也。

“”定伯曰:“大善。

”鬼便先担定伯数里。

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

”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

如是再三。

定伯复言:“我新死,不知鬼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

”于是共行。

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无声音。

定伯自渡,漕漼作声。

鬼复言:“何以有声?”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持之。

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

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唾之,化为一羊,便卖之。

恐其变化,唾之。

得钱千五百,乃去。

于是,王崇言:“定伯捉鬼,得钱千五百文。

”选自曹丕《列异传》206、鬼避姜三莽景城有姜三莽者,勇而戆。

126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26)

126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26)

9表述427《子贡论孔子》[思考与练习]15差错----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26)上海财经大学附中杨宝福234、子贡论孔子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

”公曰:“仲尼贤乎?”对曰:“贤。

”公曰:“其贤何若?”对曰:“不知也。

”公曰:“子知其贤而不知其奚若,可乎?”对曰:“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

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

”(选自刘向《说苑》)[思考与练习](一)“子谁师”意为:①谁是你老师;②你跟谁学习;③孔子是你的老师吗;④孔子的老师是谁。

(二)“无少长愚智皆知高”中的“无”,相当于:①没有;②无论;③只要;④除去。

(三)对齐景公的提问,子贡表现为:①回答不出;②回答得模棱两可;③认为孔子好得无法形容;④认为孔子好得捉摸不定。

(《高助》428)参考答案234题:(一)②(二)②(三)③(《高助》444)一题名,误题名《子贡论孔子》,在《说苑》中不存在。

二(一) (二)(三)都不构成练习题(一) (二)(三)都不构成练习题,理由见丙文。

三(一) (二)(三)都是病句(一)(二)(三)都是病句,理由不赘述。

四“齐景公的提问”与“子贡表现”“齐景公的提问”?“子贡表现”?怪怪的。

请看《“齐景公的提问”与“子贡表现”--------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27)》。

五参考答案,全误参考答案全误,理由不赘述。

六空中楼阁、“235题”不存在等等空中楼阁、“235题”不存在,理由不赘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渑池道中》[思考与练习]10差错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44)
上海财经大学附中杨宝福
243、渑池道中
渑池道中,有车载瓦瓮,塞于隘路。

属天寒,冰雪峻滑,进退不得。

日向莫,官私客旅群队,铃铎数千,罗拥在后,无可奈何。

有客刘颇者,扬鞭而至,问曰:“车中瓮直几钱?”答曰:“七八千。

”颇遂开囊取缣,立偿之。

命僮仆登车,断其结络,悉推瓮于崖下。

须臾,车轻得进,群噪而前。

(选自《唐国史补》) [思考与练习]
(一)“属天寒”中的“属”,解释为:①遇上;②连续;③属于;④不巧。

(二)“日向暮”巾的“向”,与下列各句中哪个“向”的意义相同:①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梦游天姥吟留别》)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③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④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

(《促织》)
(三 ) 写出上段文字中一个借代的词语,并说明借代什么?
(四)写出上段文字中一个通假字。

(五)写出“须臾”的四个古汉语同义词。

(《高助》436)
参考答案
242题:(一)①(二)③(二)铃铎借代车辆(四)直同“值”(五)俄顷;旋:有间:俄而
(《高助》445)
一题名之误
题名《渑池道中》,在《唐国史补》里不存在。

二(一)不构成练习
(一)不构成练习,理由见丙文。

三(一)是病句
(一) 是病句,理由见丁文。

四(二)是病句
(二) 是病句,理由见丁文。

五“与下列各句中哪个‘向’的意义相同”?
“与下列各句中哪个‘向’的意义相同”,误,理由见庚文。

六“借代的词语”、“借代什么”之辨析
“借代的词语”?辨析见《“借代的词语”、“借代什么”之辨析----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45)》.
七空中楼阁、练习题不存在、答案全误等空中楼阁、练习题不存在、答案全误等等差错,理由不赘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