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解热镇痛药与非甾体抗炎药-资料讲解
6第六章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作用。其作用机制被认为是抑制
前列腺素的生物合为: 1、水杨酸类:1875年发现水杨酸解热与抗风湿
作用,1898年找到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 2、苯胺类:1886年发现乙酰苯胺的解热作用 3、吡唑酮类:1884年发现安替比林的解热作用
3、药物合成:
Aspirin的制备是从Salicylic Acid为原料, 在硫酸催化下经醋酐乙酰化制得。
4、合成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Aspirin的合成中可能含有乙酰水杨酸酐副 产物生成,可引起过敏反应。其含量不超过 0.003%(W/W)时则无影响。
(2)原料Salicylic Acid中可能带入脱羧产物苯酚及 水杨酸苯酯。在反应过程中可能生成不溶于碳酸钠 的乙酸苯酯、水杨酸苯酯和乙酰水杨酰苯酯,药典 规定应检查碳酸钠中不溶物。反应如下:
物理性质: 本品位白色结晶性粉末,有异臭,无味。不溶 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及丙酮,易溶 于氢氧化钠及碳酸钠溶液中。 mp.74.5~77.5℃
2、吸收代谢
n 口服吸收快,1-2h 达血药浓度峰值,生 物利用度>80%,99%与血浆蛋白结合, 90%代谢物经尿液排泄,t1/2==2h。代谢 迅速,发生在异丁基上,首先氧化为醇, 继而氧化为酸,代谢物都失活。无论是 服用布洛芬的何种异构体,主要代谢产 物为S(+)构型,而R(-)构型在体内 可转化为S(+)构型。体内两种异构体 的活性相等。
放置后渐变黄色。
b) 本品的氢氧化钠溶液与重铬酸钾溶液和硫酸 反应,呈紫色;与亚硝酸钠和盐酸反应呈绿 色,放置后渐变黄色。
2、体内代谢:
Indomethacin口服吸收迅速,2~3小时 血药浓度达峰值,由于Indomethacin为 酸性物质(pKa=4.5),它与血浆蛋白高 度结合(97%)。 Indomethacin代谢失 活,大约50%被代谢为去甲基衍生物, lO%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第六章 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
第三章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解热镇痛药是一类能使发热病人的体温降至正常,并能缓解疼痛的药物。
其中除乙酰苯胺类外,大多具有抗炎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也兼有退热止痛作用,但在临床应用上有所侧重,它主要用于抗炎抗风湿,有的还兼有排尿酸抗痛风作用。
背景知识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为炎症。
炎症,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发炎”,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从炎症的主要的组织变化可分类如下:1)变质性炎症2)增生性炎症3)渗出性炎症(浆液性炎症、纤维素性炎症、化脓性炎症、出血性炎症、坏死性炎症等)4)特异性炎症(结核、梅毒、麻疯、淋巴肉芽肿等)1、抗炎药有两大类:(1)一类是甾体抗炎药,即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及其人工合成的衍生物,如醋酸氢化可的松、醋酸地塞米松等。
(2)另一类是非甾体抗炎药,即医疗实践中所指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等,如阿司匹林等本章所涉及药物。
2、非甾体抗炎药:是一类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该类药物具有抗炎、抗风湿、止痛、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物,此外还用于多种发热和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
每天全世界约有3千万人使用,每年的处方量达5亿。
40%使用者年龄超过40岁。
近年研究表明,在产生痛刺激的局部病灶内,前列腺素PG的合成和释放均有增加。
3、前列腺素(PG)存在于动物和人体中的一类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具有多种生理作用的活性物质。
最早发现存在于人的精液中,当时以为这一物质是由前列腺释放的,因而定名为前列腺素。
现已证明精液中的前列腺素主要来自精囊,除之全身许多组织细胞都能产生前列腺素。
PG是产生炎症的介质,PGE2有很强的微血管扩张作用和致痛增敏作用,使炎症局部出现红、肿、痛、热等一系列反应。
4、作用机制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相同:通过抑制PG合成酶,使PG的合成和释放减少,达到解热镇痛效果。
第六章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讲课文档
第一页,共60页。
解热镇痛药的作用部位
▪ 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使发热的体温降至正常。
▪ 对正常的体温无影响
▪ 作用于外周抑制环氧酶
–对牙痛、头痛、神 经痛、肌肉痛、关节 痛等常见的慢性钝痛 有良好的作用
第二页,共60页。
作用靶点
▪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e,PG)
第三十七页,共60页。
作用 强力的镇痛消炎药
-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毒副作用较严重
第三十八页,共60页。
作用机理
Indometacin的作用机理不是对抗5-羟色胺 而是抑制Prostaglandins (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
同类药物
齐多美辛(Zidometacin)
–为Indometacin中氯原子以叠氮基取代的化合物 –动物实验显示比Indometacin的抗炎作用强,且 毒性较低
▪ 作用机理:
–抑制Prostaglandine 的生物合成 ▪ 实验依据:
–在体外有抑制Prostaglandine环氧酶的作用
–解热镇痛作用与抑制环氧酶的活性相平行
第三页,共60页。
解热镇痛药与镇痛药比较
▪ 作用部位
外周
中枢
▪ 作用靶点
环氧酶
阿片受体
–不能代替吗啡类使用
–只对慢性钝痛有良好的作用
第三十二页,共60页。
Indometacin
消炎痛
吲哚美辛
1-(4-氯苯甲酰基)-5-甲氧基-2-甲基-1H-吲哚-3-
乙酸
(1-(4- Chlorobenzoyl)-5-methoxy-2-methyl-
1H-indol-3-acetic acid)
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
对乙酰氨基酚
常用的解热镇痛药,适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解热 、镇痛作用。它适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的疼痛,如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与 其他解热镇痛药相比,对乙酰氨基酚的胃肠道反应相对较小,安全性较高。
其他解热镇痛药
多种药物具有解热镇痛作用,适用于不同症状和需求。
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 出血、肝肾损伤等不良反应,应饭后 服用,减少胃肠道刺激。
非甾体抗炎药应遵循医嘱,按剂量使 用,避免长期大量使用。
非甾体抗炎药与某些药物合用可能产 生相互作用,如抗凝药、利尿药等, 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
药物相互作用与禁忌症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如抗凝药、利尿药等,合用 时应告知医生。
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 抗炎药
• 药物概述 • 解热镇痛药 • 非甾体抗炎药 • 药物应用与注意事项 • 药物安全性评价
目录
Part
01
药物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的药物,主要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和发 热。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解热镇痛药的一种,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和 花生四烯酸代谢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PGs)的合成,发挥抗炎、镇痛和退热作用 。
联合用药需谨慎
避免与其他药物随意联合使用, 以免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解热镇痛药之一。
吲哚美辛
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炎症性疾 病。
吲哚美辛是一种强效的抗炎药,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和其他炎症性疾病。它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 成来发挥抗炎作用,但不良反应较多,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 使用。
6.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鉴别反应
Aspirin的碳酸钠溶液加热放冷后
与稀硫酸反应
– 析出白色沉淀,并发出醋酸臭气
作用机制
为不可逆花生四烯 酸环氧酶抑制剂
体内代谢
代谢主产物为葡萄糖醛酸或甘氨酸结合物,从肾脏排出体外。
临床应用
百年来应用证明为有效解热镇痛药,现仍广泛用于治疗伤风、 感冒、头痛、神经痛、关节痛、急慢性风湿痛及类风湿痛等。 老药新用 抑制血小板中血栓素A2的合成 -具有强效的抗血小板凝聚作用 阿司匹林现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最近研究表明对结肠癌有预防作用 其应用范围不断被拓展。
作用部位
作用靶点 止痛效果 成瘾性
外周
环氧酶 慢性钝痛 无成瘾性
中枢
阿片受体 任何剧痛 有成瘾性
虽然解热镇痛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环氧酶起作用,但
近年来研究表明 前列腺素( PG)为一种导致发热物质 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 不是引起机体发热的 唯一原因。近年
来研究表明,发热作用可能有外周作用的参与,即细胞内的
5位加氟代苯
赖氨匹林
OC2H5 CONH2
OCOCH3 COO 贝诺酯 NHCOCH3
F
O
CH3
氟苯柳
乙氧苯酰胺
水杨酸衍生物,P237
拼合原理 (combination principles):
是指将两种化合物的结构拼合在一个分子内,或者将
两个药物的基本结构兼容在同一分子内,以期减小两
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求得二者作用的联合效应。
用复方氢氧化铝(抗酸药物)治疗无效后,自行购买止痛 药。他认为吗啡类药物容易上瘾,因此他购买了阿司匹林 并服用,但症状没有缓解反而引发了急性胃溃疡: --1.为什么阿司匹林与吗啡类镇痛药物不同,没有成瘾性? --2.为什么患者服用了阿司匹林后疼痛没有缓解,反而引起 急性胃溃疡? --3.结合学习过的药学知识,你对患者的
第六章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N H 乙酰苯胺 肝蛋白 O O O
N H 对乙酰氨基酚
非那西丁
N H
HO O O N N N 引起肝坏死、肾衰竭 SG O O 肾排泄 N O HO NH N-乙酰基亚胺醌毒性代谢物 N-乙酰半胱氨酸 O S N HO OH 引起血红蛋白血症、 溶血性贫血,毒害肝细胞 O
白三烯(LTs)
前列腺素PGs
血栓素TXA2
血小板聚集 支气管收缩 血管收缩
抑制血小板聚集 支气管收缩 血管扩张 血管通透性升高 痛觉感受增敏 白细胞趋化、游走和聚集 致热、致炎
5
常用的解热镇痛抗炎药:
1、水杨酸类:乙酰水杨酸
2、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 3、吡唑酮类:保泰松、羟布宗 4、其它抗炎有机酸类:
F
OH
F 二氟尼柳
COOH
33
aspirin小剂量时可抑制血小板中血栓素TXA2
的合成,具备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大大拓宽了它
的应用前景。经过一个多世纪,仍然没有其它药可
以取代其位置。但大剂量口服时,引起胃肠刺激,
甚至胃出血,主要是游离羧基的作用。
34
二、苯胺类
H N
对乙酰氨基酚 Paracetamol
消炎痛(吲哚美辛)、甲芬那酸、
氯芬那酸、布洛芬
6
历史回顾
1829年,Lerous从柳树皮中提取解热物质 1860年,合成了水杨酸 1875年,水杨酸第一次用于治疗风湿病 1893年,德国Bayer公司Hoffman合成乙酰水杨酸 1899年,以阿司匹林名称用于临床 1952年,保泰松问世,开始使用NSAIDs名称 1960年,吲哚乙酸类药物—吲哚美辛上市 1971年,John Vane等发现NSAIDs抑制COX,使PGs产 生减少。随后相继推出了苯丙酸类(布洛芬等)、苯 乙酸类(双氯芬酸)、昔康类(吡罗昔康)等药物
第六章解热镇痛药和非甾200710new
H
O
N
O
N
OH
2)鉴别
酸水解后重排,呈芳伯氨反应(重氮化偶合)
O N ON
OH
H+ / H2O
OH
H N
N H
HO NH2
HO NH2 +
N H
NH2
4、构效关系
H,活性增加 , CH3取代活性消失
丙基、烯丙基也有抗 炎作用, r-羟基正丁基 无活性, r-酮基正丁基 活性增加
TXA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诱发炎症 收缩支气管 血小板聚集
发热致痛 收缩血管
收缩血管
舒支气管 收缩子宫
扩张血管
收缩子宫
保护胃粘膜
作用靶点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e,PG) 作用机理:
–抑制Prostaglandine 的生物合成
实验依据:
–在体外有抑制Prostaglandine环氧酶的作用 –解热镇痛作用与抑制环氧酶的活性相平行
5 1 N2 ON
OH
1、 化学名:4-丁基-1-(4-羟基苯基)-2-苯基-3,5吡唑烷二酮
2、发现
安替比林
N
O
N
氨基比林
N
N
O
N
安乃近
O
O
Na+ -O S
N
N
O
N
O
N
O
N
保泰松
O
N
O
N
OH
羟布宗
3、理化性质
1)酸性
3,5-吡唑烷二酮类药物的抗炎作用与化合物的酸 性有密切关系
–二羰基增强4-位的氢原子酸性
第六章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药物化学PPT精品课件
合成:
Fe ,HCl
HO
NO2
HO
AcOH
NH2
HO
O NH
非甾体抗炎药
2
1、羟布宗 2、甲芬那酸 3、吲哚美辛 4、吡罗昔康 5、塞来昔布
炎症是机体对感染的一种防御机制,表现为红肿, 疼痛等。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是被认为产生炎 症的介质,当细胞膜受到损伤时,便释放出前列 腺素。体内的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经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的作用 转化为前列腺素。
性高,制成注射剂。缺点在于能引起粒细胞缺 乏症,并且不稳定。
3、为提高镇痛效果,1946年合成了具有3,5-吡 唑烷二酮结构的保泰松(Phenylbutazone),抗 炎作用强,被认为是关节炎治疗的一大突破。促进 尿酸排泄,临床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 副作用:胃肠道的副作用及过敏反应,对肝及血象 有不良影响。
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COX,减 少了Prostaglandins的合成,从而起到抗炎的 作用。
O
N ON
OH
羟布宗 Oxyphenbutazone
白色结晶性粉末;无嗅,味苦,几乎不溶于水, 易溶于乙醇、丙酮,能溶于氯仿、乙醚,易溶 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中。mp.96℃。
N N
O 安替比林 Phenazone
N N
N O
氨基比林 Aminophenazone
O N ON
保泰松 Phenylbutazone
N N
O
O-Na+ NS
OO
安乃近 Metamizole Sodium
O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基础知识培培训讲义
普通感冒往往是个别出现,很少象流行性感冒流行时, 病人成批出现。
常见西药成分感冒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康必得:对乙酰氨基酚,葡萄糖酸锌,盐 酸二氧丙嗪,板兰根浸膏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2)肺炎型流感 ▪ 主要常见于小儿、老人或体弱多病、免
疫力低下者。起病时与单纯型流感相似, 但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高热不退、剧 烈咳嗽、呼吸困难、咯血、紫绀等症状。 病程可延长到3~4周。 ▪ 磺胺、抗菌素对本病无效。少数病人可 因心力衰竭或周围循环衰竭而死亡。 ▪ 小儿死亡率较高。
流感的治疗药物主要分为三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类是抗病毒治疗:如复方胺酚烷胺、金
刚乙胺,
二类是对症治疗: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发烧、 周身酸痛、头痛,盐酸伪麻黄碱消除鼻黏 膜充血水肿治疗鼻塞,抗过敏药马来酸氯 苯那敏减轻打喷嚏流泪等,氢溴酸右美沙 芬减轻咳嗽
三类是抗菌治疗:如果流感没有继发细菌 感染,如扁桃体炎、细菌性肺炎等便无需 使用抗菌素(青霉素类,先锋类)治疗。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一、概念:
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多数还有抗 炎、抗风湿作用药物的总称。 二、作用机制:抑制环加氧酶,减少前列 腺素(PG)的生物合成。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常用解热镇痛药的分类:
1、按化学结构分类:水杨酸类、苯胺 类、吡唑酮类、其他有机酸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从西医的角度谈感冒:
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流感病毒引 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
流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及呼吸道 外的各种病症。典型流感,常高热,达 39℃以上,伴有寒战、肌肉酸痛、头痛、 咽痛、乏力;呼吸道症状较轻。流感的 传染性很强,在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经 飞沫传染给别人。
第六章_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总结
毒性低于非那西丁 Phenacetin。
在paracetamol上市50年后,才发现它是
phenacetin和acetanilide的体内代谢产物
O N H 乙酰苯胺 acetanilide O O N H 非那西丁 phenacetin
H N O HO
Glu
O O N H 葡萄糖醛酸结合物 主要反应 O HO 主要反应
双水杨酸酯
将二分子水杨酸进行分
OH COOH 子间酯化,得到 (Salsalate) C O 口服后在胃中不分解, O 而在肠道的碱性条件下 逐渐分解成两分子水杨 酸 双水杨酸酯 几乎无胃肠道的副作用。 Salsalate,Disalcid
对乙酰氨基酚 苯胺类
H N O HO
N-(4-羟基苯基)乙酰胺 (N-(4-hydroxyphenyl)acetamide) 商品名:扑热息痛
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
吡唑酮类
安乃近
毒副作用大 部分品种已被淘汰
阿司匹林 aspirin
HO O O O
2-(乙酰氧基)苯甲酸
(2-(acetyloxy)benzoic acid) 又名:乙酰水杨酸
发现 —水杨酸
在公元前十五世纪 Hippocrates
描述了咀嚼柳树皮可 以减轻疼痛
凡消炎镇痛、抗风湿作用显著的药物列为非甾体
消炎药。
解热 作用
对中枢的作用: 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发热的体温
降至正常,但对正常人的体温没有影响 可能通过抑制环氧酶而抑制prostaglandine在 下丘脑的生物合成
对外周的作用: 可阻止细胞受外源性致热原刺激的激活,或抑
肾排泄
第6章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四、1,2-苯并噻嗪类 1,2-苯并噻嗪类药物通称昔康类药物(Oxicams),通式 OH O 如下: 芳环或杂芳环
O
氟苯柳 Flufenisal
H N O
O OH OH O
O O
O
阿司匹林精氨酸盐 Aspirin-Arginine
双水杨酸酯 Salsalate
贝诺酯(扑炎痛) Benorilate
挛药是指将两个相同或不同先导物或药物经共价键连接,缀合成 新的分子。挛药的设计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将相同作用的药或 同一药物的两分子拼合,产生更强的作用,或降低副作用,或改 善药代动力学性质;二是将不同药理作用的药拼合在一起,产生 新的或联合作用。
第六章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Anipyretic Analgesics and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炎症是机体对感染的一种防御机制,组织损伤或发炎时, 局部产生并释放炎性介质和致痛物质如缓激肽、5-羟色 胺(5-HT)、前列腺素(PGs)、组胺、白三烯 (LTs)、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等,引起局部疼痛、 红肿和发热。其中前列腺素本身有致痛作用,还能增强 其他致痛物质例如缓激肽、5-羟色胺等的致痛作用,使 疼痛加重,目前认为前列腺素E(PGE1和 PGE2)是引 起中枢发热的主要介质之一。 解热镇痛和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 阻断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发挥抗炎、解热镇痛作用。
CH3 H 3C CH3 O HO
O
O
H CH 3 OH H 3C O O
F CH3
OH
O OH CH 3
布洛芬 ibuprofen
萘普生 niproxen
氟比洛芬 fluprofen
酮洛芬 ketoprofen
药物化学-6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HO O
N H
CH3
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
HO
化学名
O
N H
CH3
N-(4-羟基苯基)乙酰胺
N-(4-Hydroxyphenyl)acetamide 醋氨酚(Acetaminophen),扑热息痛
性质
为白色结晶,微带酸性,在水中略溶。
H3C
H3C
CH2CO O H
CH3
O
OH CH3
20世纪60年代发现,某些植物生长激素(如萘乙酸、吲 哚乙酸、苯氧乙酸等)具有一定的消炎作用,均为芳基 乙酸类结构。
发现在苯环上增加疏水性基团可使消炎作用增加。
H3C CH CH2
CH2CO O H 1966年用于临床
H3C
镇痛消炎药
4-异丁基苯乙酸
OH O O
COOH
NHCOCH3
O OH
OH
OCOCH3 COO NHCOCH3
拼合原理(combination principles): 是指将两种化合物的结构拼合在一个分子 内,或者将两个药物的基本结构兼容在同一 分子内,以期减小两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求得 二者作用的联合效应。
水杨酸衍生物,表6-1
致炎物质 解热、镇痛、消炎
区别
镇痛药
作用机制 阿片受体
耐受性 成瘾性
严重
局麻药 抑制神经传导 无
解热镇痛药
抑制前列腺素 的生物合成
无
用途 锐痛 手术前 钝痛
分类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 苯胺类:扑热息痛 吡唑酮类:安乃近
一、水杨酸类
植物来源的水杨酸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药物之 一,早在15世纪就有记载咀嚼柳树皮可以减 轻疼痛。
第六章 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消炎药
第六章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消炎药一、名词解释词1.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2.Gout3.Cycloxygenase4.Prostaglandins:5.解热镇痛药6.炎症二、命名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羟布宗布洛芬三、填空题1.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是。
2.痛风病是人体内疾病。
3.贝诺酯(Benorilate)是由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所形成的酯,它是应用设计而成。
4.在阿司匹林合成中可能生成,该产物是引起过敏反应的化学物质。
5.阿司匹林的合成是以为原料,在硫酸催化下,用制得。
6.吡唑酮类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发现该类药物主要可引起及等毒副作用。
7.3,5-吡唑烷二酮类的抗炎作用与化合物的酸性有密切关系,酸性增强则抗炎作用,但可显著增加作用。
四、单项选择题1.指出具有下列化学结构的药物是:ONH HOA.阿司匹林B.安乃近C.吲哚美辛D.对乙酰氨基酚2.下列非甾体抗炎药物中哪个药物具有1,2-苯并噻嗪类的基本结构A.吡罗昔康B.吲哚美辛C.羟布宗D.芬布芬E.非诺洛芬3.具有以下结构的药物是NN NHN OHA.磺胺甲噁唑B.丙磺舒C.甲氧苄啶D.别嘌醇E.依托度酸4.下面列举的药物中哪个药物可溶于水A.吲哚美辛B.吡罗昔康C.安乃近D.布洛芬E.羟布宗5.指出下列哪个药物个有酸性,但化学结构中不含有羧基A.乙酰水杨酸B.吡罗昔康C.布洛芬D.吲哚美辛E.双氯芬酸6.指出下列药物中哪个具有解热消炎镇痛作用A.依他尼酸B.对氨基水杨酸C.抗坏血酸D.克拉维酸E.双氯芬酸钠7.下面哪个药物仅具有解热,镇痛作用,不具有消炎抗风湿作用A.安乃近B.阿司匹林C.对乙酰氨基酚D.萘普生E.吡罗昔康8.非甾体抗炎药物作用A.β-内酰胺酶抑制剂B.花生四烯酸环氧化酶抑制剂C.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D.D-丙氨酸多肽转移酶抑制剂,阻止细胞壁形成E.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五、问答题1、非甾体抗炎药的分类并举例?2、阿司匹林在潮湿和较高的温度条件下,可出现颜色变化,试解释其原因?3、以水杨酸为原料合成阿司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