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阳经络与腧穴 PPT课件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经穴指十四经上的腧穴。
十四经指中医经络学说中的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加上督脉、任脉,共十四条经经络的统称。
经穴一共有361个。
本文详解男性人体穴位,十四条经络的穴位图谱。
1、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左右各67个,共134个:2、足厥阴肝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4个,3、足少阳胆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左右各44个,共88个:4、手少阴心经穴位图主条目:手少阴心经穴;位于手少阴心经上的穴位左右各9个,共18个:5、足太阴脾经穴位图共42个:6、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图主条目: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左右各20个,共40个:7、手太阳小肠经主条目:手太阳小肠经穴;位于手太阳小肠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9个,共38个:8、手太阴肺经穴主条目:手太阴肺经穴;位于手太阴肺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1个,共22个:9、足阳明胃经穴位图主条目:足阳明胃经穴;位于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左右各45个,共90个:10、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图主条目:手厥阴心包经穴;位于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左右各9个,共18个:11、足少阴肾经穴位图共54个:12、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图主条目:手少阳三焦经穴;位于手少阳三焦经上的穴位左右各23个,共46个:13、督脉穴位图主条目:督脉穴;位于督脉上的穴位有28个:14、任脉穴位图主条目:任脉穴位;位于任脉上的穴位有24个:会阴穴、子午流注十二时辰胆经子时(23:00-1:00)此时胆经最旺,摄生学认为:'肝之余气,泻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决定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因而可知胆的重要性。
手太阳经络与腧穴
课程教案
教研室:针灸基础教研室课程名称:《经络腧穴学》
专业(层次):针灸推拿学(本科)教材:“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章节:第九章手太阳经络与腧穴(一)学时:2学时
课程教案
教研室:针灸基础教研室课程名称:《经络腧穴学》专业(层次):针灸推拿学(本科)教材:“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章节:第九章手太阳经络与腧穴(二)学时:2学时
课程教案
教研室:针灸基础教研室课程名称:《经络腧穴学》专业(层次):针灸推拿学(本科)教材:“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章节:第九章手太阳经络与腧穴(三)学时:2学时。
《经络腧穴各论》课件
十五络脉
十五络脉是十二正经在四肢及躯干前后的分支,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之间联系的作用 。
十五络脉包括手太阴络脉、手少阴络脉、手厥阴络脉、足太阴络脉、足少阴络脉、 足厥阴络脉等。
十五络脉具有沟通内外、调节气血的作用,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具有重要的影 响。
十二经别
01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 别行部分,具有加强内脏与体表 联系的作用。
腧穴的命名
以部位命名
以功能命名
以脏腑命名
以经脉命名
如“
如“心俞”、“肝俞” 等。
如“手太阴肺经”、“ 足阳明胃经”等。
特定穴
募穴
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穴位,位于胸 腹部有关经脉上,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的作 用。
五输穴
井、荥、输、经、合,分别对应木、火、 土、金、水五行,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的作 用。
系和补充十二经脉的作用。
03
十二经筋
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主要 分布在四肢、躯干和头面部。
05
02
奇经八脉
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 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具有调节人体气血 的作用。
04
十五络脉
是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别出的络脉 ,具有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的联系 和补充十二经脉的作用。
《经络腧穴各论》 ppt课件
目录
• 经络系统概述 • 经络的分类与特点 • 腧穴的分类与特点 • 经脉与腧穴的关系 • 常用经络腧穴应用
01
经络系统概述
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是人体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手三阴经、手三 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分别连接着人体
的各个脏腑器官。
01
十二经别
经络与腧穴ppt课件
小海 【定位】 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 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主治】 肘臂疼痛。 肩贞 【定位】 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指寸) 【主治】 肩臂痛,上肢不遂。 肩外俞 【定位】 在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 肩背疼痛,颈项强痛。
肩中俞 【定位】 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 开2寸 【主治】 咳嗽,气喘,肩背疼痛,颈项强 痛。 颧髎 【定位】 在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主治】 痛,颊肿等局部病。 【操作】 直刺0.3~0.5寸。 听宫 【定位】 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 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 耳聋,耳鸣,聤耳,牙关不利, 齿痛等局部病。
头维 【定位】 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 线旁4.5寸 【主治】 头痛,目眩,目痛,流泪。 梁门 【定位】 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 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 泄泻。 天枢 【定位】 脐中旁2寸 【主治】 ①腹痛,腹胀,泄泻,便秘, 痢疾等胃肠病;②月经不调,痛经等妇 科病。
上巨虚 【定位】 当犊鼻下6寸,胫骨前嵴外1 横指(中指) 【主治】 ①腹痛,腹胀,肠鸣,泄泻, 痢疾,便秘,肠痈;②下肢痿痹。 条口 【定位】 犊鼻下8寸,胫骨前嵴外1横 指(中指) 【主治】 ①脘腹疼痛;②下肢痿痹; ③肩痛不举。 丰隆 【定位】 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 胫骨前嵴外2横指(中指) 【主治】 ①咳嗽、痰多,癫、狂、痫 证,头痛,眩晕;②下肢痿痹;③便秘、 腹胀。
一、手太阴肺经
经脉循行:
本经有穴通路起自中府, 止于少商,单侧11穴。
主治概要:
主治咳喘、咳血、咽痛、 外感伤风及经脉循行部 位的其他病证。
中府 【定位】 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 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 【主治】 ①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 部病证;②肩背痛。 尺泽 【定位】 仰掌,微屈肘,在肘横纹中, 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 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 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②肘臂挛痛; ③急性吐泻、中暑等急症。 孔最 【定位】 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 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 ①咳、喘、咳血、咽痛等肺 系病证;②肘臂挛痛。
经络腧穴PPT课件
十二经脉分布规律
❖ 属六脏的经脉称为阴经,六阴经分布于四肢 内侧和胸腹。
上下肢内侧
❖ 属六腑的经脉称为阳经,六阳经分布于四肢 外侧和头面、躯干
上下肢外侧
十二经脉表里络属关系
❖ 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 ❖ 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病变时
相互影响,治疗时相互作用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
❖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转输或输注于体表的分肉腠理和骨节交会的 特定的孔隙。 ❖ 分为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
腧穴的分类
❖ 经穴
归属于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的腧穴,为“十四 经穴”,简称经穴,共361个
有名称和固定位置,有经属和主治规律
腧穴的分类
❖ 经外穴
有固定名称和明确位置,但没有归属于十四正经 的腧穴,有独特疗效,称为“经外奇穴”
主治:肩胛局部病证、气喘
足太阳膀胱经
(左右各67穴)
❖ 起于目内眦睛明穴,循行至头顶并入络脑。 分支至耳上角;主干经脉从头顶向下到枕 部,循行于脊柱两侧,经过背腰臀部,入 内属膀胱络肾,向下贯臀,止腘窝;枕部 分支向下循行于背腰部主干经线外侧,至 腘窝部相合后循行于小腿外侧,经过外踝 之后,前行止于小趾外侧端
❖ 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
病证
❖ 隐白 ❖ 公孙 ❖ 三阴交 ❖ 阴陵泉 ❖ 血海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左右各9穴)
❖ 起于心中,联系心、肺、咽及目系, 属心络小肠;外行主干,从心系上肺, 斜出腋下,沿上臂内侧后缘,过肘中, 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 侧至末端,经气于少冲穴处与手太阳 小肠经相接。支脉从心系向上,挟着 咽喉两旁,连系于目系,即眼球内连 于脑的脉络
十二经络及常用穴位PPT课件
异常情况预防和处理
1、晕针:精神疲惫、恶心呕吐,面色、唇色苍白
( 1 ) 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 , 扶持患者平 卧,注意保暖。(2)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即可恢 复(3)如未能缓解者,亦可加刺人中,灸百会、 足三里,揉按内关等
2、滞针:局部肌肉强烈挛缩,针难以提插、捻转
嘱患者消除紧张, ( e g : 聊 天 ) 放松局部肌肉 (eg:循、按、弹等);因单向捻针致滞针者, 可以反向将针捻回。
大椎放血——治疗青春痘。
神阙(肚脐)——固本培元。
肩颈、腰背酸痛
与体虚、劳伤、风寒湿邪及筋骨损伤有关。 肩颈:肩井、风池、列缺 肩井通调气血,经期、孕
期忌强烈刺激。 腰背:天宗、委中、手三里
脾胃虚
消瘦则为胃不受纳,而肥胖者多痰湿,痰 湿则多为脾不运化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下之三里)
三阴交:归属足太阴脾经, 是足三阴经之会穴,故可以 滋补三阴。
腧穴定位:以体表标志为主要依据,或两标志之间折合成一定比例寸,利用骨 度分寸或者同身寸进行定位。
同身寸
常用腧穴
百会、太阳、迎香、人中、安眠、风池、大椎、肩井、天宗 少商、合谷、列缺、养老、内关、支沟、手三里 涌泉、太冲、三阴交、丰隆、足三里、委中 神阙、天枢、中脘、气海、关元
常见疾病有什么?
合谷穴(手阳明大肠经)
定 位 : 手背第一、二掌骨 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中点 处。
合谷穴被称为“万用穴”,可以治 疗 牙疼痛、牙龈疼痛、青春痘、眼 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 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头痛 、 目赤肿痛,鼻出血,牙关紧闭 , 咽 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 便秘,经闭,滞产等很多疾病。
4、其他:皮肤感染、溃疡、瘢痕,不宜针刺。
腧穴总论 ppt课件 (2)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教学重点、难点:
❖ 1.腧穴的定义及分类。 ❖ 2.腧穴的主治作用。 ❖ 3.腧穴的主治规律。
腧穴总论 (1)
❖ 1.含义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也是接受针灸刺激的部位。 2.“腧”、“输”、“俞”三字的区别 腧穴——泛指全身所有的穴位。 输穴——是指井、荥、输、经、合五输穴中的第三 个穴位。 俞穴——是指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穴位,即背 俞穴。
足三阳经腧穴主治异同表
经名
本经主治点
三经共同点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 经
前头、口齿、咽喉、 胃肠病
侧头、耳、胁肋病 头面五官病、热病、 眼病
后头、项、背、脏 腑病
足三阴经腧穴主治异同表
经名
本经主治特点 三经共同点
足太阴脾经 脾、胃病
足厥阴肝经 肝病
腹部及前阴病证
足少阴肾经 肾、肺、咽喉病
治疗作用来命名。
第四节 腧穴的主治作用
❖ 1.近治作用——是人体各类腧穴主治作用的 共同特点。
❖ 所有腧穴都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太其邻近组织、 器官的病证。即“腧穴所在,主治所在”。 如印堂治眉心痛、膻中治胸痛等。
❖ 2.远治作用——是十四经腧穴主治作用的基 本规律。
❖ 十四经腧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 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和邻近 部位的病证,还能治本经循行所涉及的远隔 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证,即“经脉 所过,主治所及”。如合谷穴,不仅能治上 肢病证,还能治本经所过的面口疾患等。
任、督二脉腧穴主治异同表
手太阳经脉
2、白话文:
手太阳小肠经,从小指外侧末端开始(少 泽),沿手掌尺侧(前谷、后溪),上向 腕部(腕骨、阳谷),出尺骨小头部(养老), 直上沿尺骨下边(支正),出于肘内侧当肱骨 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之间(小海),向上沿臂外 后侧,出肩关节部(肩贞、臑俞),绕肩胛(天宗、 秉风、曲垣),交会肩上(肩外俞、肩中俞;会 大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心,沿食管, 通过膈肌,到胃(会上脘、中脘),属于小肠。
间的凹陷处。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
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1., 少泽* 至目内眦(斜络于颧)。【定位】
Shàozé(SI 1) 井穴 SI 6 养老
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SI 5阳谷
SI 3后溪
3、体表重要腧穴
8.小海 (SI 8) 合穴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 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
颈部支脉,从缺盆上行沿颈旁(天窗、天容), 上向面颊(颧髎),到外眼角(会瞳子髎),弯向 后(会耳和髎),进入耳中(听宫)。
面颊部支脉,从面颊部分出,上向颧骨,靠鼻 旁到内眼角(会睛明),接足太阳膀胱经。
3、体表重要腧穴
❖
SI 3后溪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
SI 5阳谷
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 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6出.养老*3(.SI后6)溪* (SI 3) 输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定位】【在定前位臂】背在面手尺侧掌,尺当侧尺,骨微小握头拳近,端桡当侧小凹指陷本中节。(第 后上抵廉,胃入,,出缺属肩 小盆,解肠络,。绕心肩,循胛咽,交,下肩膈取法,后:掌掌心5【心.转S定向五向阳I下位胸掌1谷,】部指用(在,S关另I当手节5一手)腕)手经后指尺指滑穴的侧按入远在,的侧尺骨当掌骨缝尺横小中骨纹头取茎头的穴突赤。最与高白三点肉上角际,骨。然之
腧穴总论讲解PPT课件
肘膝以上穴:局部病证
肘膝以下穴 :远治作用、全身疾患(发热、神志)
分部主治规律
*腧穴的作用与其部位密切相关
*同一部位或区域的腧穴,虽是不同经脉,其主治作 用相同或相近
*躯干部位穴——近治作用为主
*四肢肘膝以下穴——近治+远治 总结:“越远越远、越近越近”
第三节 特定穴
5. 结合中医学理论——解剖部位、脏腑功能经络 阴阳、穴位作用:腕骨、完骨、百会、气海、三 阴交
腧穴的临床应用—协助诊断
反应病证、协助诊断 1.古人论述 ——
《灵枢》:“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两 腋;脾,两髀;肾,两腘。 《类经》:“凡病邪久留不移者,必于四肢八溪之间 有所结聚”。 2.反映形式——腧穴范围以内 的“痛(压痛) 、温 (局部发凉发热)、形(肿胀、硬节、突起、凹陷、 丘疹 、脱屑) 、色”(发白、红,瘀点、瘀斑)。
举例:少泽、少商、合谷、太冲、内庭、人中、 委中、昆仑
(三) 特殊作用
①双相良性调节作用
机体功能低时
功能抑制
如:内关、天枢、大横、合谷
②相对特异性——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 位、素髎升压
腧穴的主治规律
(一)分经主治规律
经穴可治该经循行部位及其相应脏腑的病证 ——个性
一、 腧穴的治疗作用
(一)近治作用(局部作用)
概念:
所在部位
腧穴均可以治疗
的病症
邻近组织、器官
注:
* 是所有穴位的共性
* 腧穴所在,主治所在——部位决定主治范围
太阳、百会、中脘、肩髃、肩髎、臂臑等
(二)远治作用(远道作用)
概念:腧穴可以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 器官病证的作用。
经络与腧穴ppt课件共75页
络肺
合 谷——大肠经
• [位置]:手背一、二掌 骨之间,约第二掌骨挠 侧中点。
• [主治]: “面口合谷收”
可用于治疗感冒、头痛、 眩晕、咽炎、扁桃体炎、 咳嗽、牙痛齿痛、耳聋、 耳鸣、鼻炎、呃逆、口眼 歪邪、三叉神经痛、面瘫、 落枕、半身不遂等病症。
合谷穴的简便取法
人体的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施术的部位。 针灸刺激腧穴,通过经络的联络、传输、调节作用,以达 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腧穴的分类
大体可归为十四经穴、奇穴及阿是穴三类。 十四经穴:是指分布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循行路线上
的穴位,简称“经穴”,是腧穴的主体部分。现有经穴361 个,其中十二经脉的腧穴均为左右对称的双穴,有309对; 任脉和督脉的腧穴为分布于前后正中线的单穴,有52个。共 670个穴位。
经络的循行分布 一、十二经脉
手三阴
手六经
脏
腑
1、名称:
太阴 肺 大
内-阴--前缘--太阴
手 厥阴 包 焦
-中线--厥阴 六 -后缘--少阴 阴 外-阳-前缘--阳明 经
少阴 心 小 太阴 脾 胃
-中线--少阳 -后缘--太阳
足 厥阴 肝 胆
少阴 肾 膀
表里经
足三阴
阴经 阳经
同名经
足六经
手三阳
阳明 少阳 手
经络的生理功能
一、运行气血,营养脏腑组织
《灵枢·本脏》:“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 ,利关节者也。”
二、联络脏腑,沟通上下内外
《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支 节。”
三、调节机体阴阳气血平衡
阴阳气血的平衡必需经络系统的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I 13 SI 12 SI 10 SI 11
11.天宗* Tiānzōng SI (SI 911) 【定位】 12.秉风 (SI 12) 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手三阳与足少阳经交会穴 【主治】 ● 肩胛疼痛 【定位】 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 乳痈 13.曲垣 (SI 13) ● 气喘 【操作】 直刺或向四周斜刺0.5~1寸。 【定位】 在肩胛部,冈上窝内侧端,当臑俞与第二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
SI 1
1.少泽* Shà ozé (SI 1) 井穴 【定位】 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 ● 头痛,目翳,咽喉肿痛,耳聋,耳鸣 ● 乳痈,乳汁少 ● 昏迷,热病 【操作】 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2.前谷 Qiángǔ (SI 2) 荥穴 【定位】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掌指关节) 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3.后溪* (SI 3) 输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定位】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掌指关节) 4 Wàngǔ (SI 4) 原穴 后的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5.腕骨 .阳谷*(SI 5) 经穴 【定位】 在手掌尺侧,当第五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主治】 头项强痛,腰背痛 【定位】 ● 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 头项强痛,耳鸣,目翳 ● 目赤,耳聋,咽喉肿痛,癫狂痫 ● 黄疸,消渴,热病,疟疾 ● 盗汗,疟疾 ● 指挛腕痛 ● 【操作】 直刺 0.3手指及肘臂挛急 ~0.5寸。 【操作】 直刺0.5~0.8寸,或向合谷方向透刺。
SI 5
SI 4
SI 3
SI 2
6.养老* (SI 6) 郄穴 【定位】 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 取法:屈肘,掌心向胸,在尺骨小头的桡侧缘,于尺骨小头 最高点水平的骨缝中取穴。或掌心向下,用另一手指按在尺骨小头 的最高点上,然后掌心转向胸部,当手指滑入的骨缝中取穴。 【主治】 ● 目视不明,头痛,面痛 ● 肩、背、肘、臂酸痛,急性腰痛,项强 【操作】 以掌心向胸姿势,直刺0.5~0.8寸。
SI 6
7.支正* (SI 7) 络穴 【定位】 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主治】 ● 头痛,目眩 ● 热病,癫狂 ● 项强,肘臂酸痛 【操作】 直刺0.5~0.8寸。 8.小海 (SI 8) 合穴 【定位】 微屈肘。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主治】 ● 肘臂疼痛 ● 癫痫 【操作】 直刺0.3~0.5寸。
SI 15 SI 14
14.肩外俞 (SI 14) 【定位】 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操作】 向外斜刺0.5~0.8寸。 15.肩中俞 (SI 15) 【定位】 在背部,当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操作】 直刺或向外斜刺0.5~0.8寸。
16.天窗 (SI 16) 【定位】 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后,与喉结相平。
17.天容 (SI 17) 【定位】 在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SI 17 SI 16
19.听宫* (SI 19) 手、足少阳、手太阳交会穴 【定位】 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 ● 耳鸣,耳聋,聤耳,齿痛 ● 癫狂痫 【操作】 张口,直刺0.5~1寸。
第九章 手太阳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手太阳经络
手太阳小肠经在手小指与手少阴心经相衔接 在目内眦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食管、横膈、胃、心、小肠、耳、目内外眦。 络脉上腕五寸, 内注少阴;其别者,上走肘,络肩髃。 经别入腋。 经筋结于颔。
手太阳小肠经脉循行简示
目眶下
入耳中 目外眦 面颊 颈部
交大椎
鼻旁
目内眦(睛明) 顴骨部
缺盆 胃 ( 属小肠)Fra bibliotek肩(绕行肩胛)
上臂外侧后缘
膈
络心
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侧端之间 小指端 循手外侧 腕 (尺骨茎突) 前臂外侧后缘
第二节 手太阳小肠经腧穴
本经一侧19穴 8 穴分布于上肢背面尺侧 11穴在肩、颈、面部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小肠与 胸、心、咽喉病症,神经方面病 症,头、颈、眼耳病症,热病和 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例如 头痛、耳病、目病、咽喉肿痛、 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癫狂及 肩臂外侧后缘痛等。
SI 7
SI 8
9.肩贞* (SI 9) 【定位】 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 1寸(指寸)。 10.臑俞 Nàoshū (SI 10) 手、足太阳、阳维脉、阳蹻脉交会穴 【主治】 肩背疼痛,手臂麻痛,瘰疬 【定位】 ● 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 耳鸣 【操作】 向外斜刺1~1.5寸,或向前腋缝方向透刺。
SI 19
SI 18
18.颧髎* (SI 18) 手少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 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主治】 ● 口喎,眼睑瞤动,齿痛,面痛,颊肿 【操作】 直刺0.3~0.5寸或斜刺0.5~1寸。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