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藿香的抗补体活性成分-文档资料
广藿香醇结构式
广藿香醇结构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广藿香(Magnolia officinalis),又名辣藿香、辣木香、白藿香等,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属于木兰科藿香属。
广藿香主要生长在中国、日本、朝鲜和俄罗斯等地区,是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
广藿香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广藿香醇,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重要化合物。
广藿香醇的结构式为C10H18O,化学名为4-allyl-1-methoxy-2-(1-propenyl)cyclohexene,是一种萜烃类化合物。
广藿香醇是广藿香中的一种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保健品和化妆品中。
广藿香醇具有镇静安神、抑制细菌、抗炎以及减轻疼痛等功效。
研究表明,广藿香醇具有抗抑郁、镇静安眠、抗氧化等作用,可有效缓解精神压力,改善睡眠质量,提高身体抵抗力。
广藿香醇还具有抗菌、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
广藿香醇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既可以直接作为中药成分使用,也可以应用于化妆品、保健品等领域。
广藿香醇在中药领域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失眠、焦虑、忧郁、神经衰弱等症状,其镇静安神、抗抑郁的作用备受认可。
在化妆品领域,广藿香醇具有很好的抗氧化和抗菌功效,可以用于护肤品、美容品中,帮助净化肌肤、抗衰老和延缓皮肤衰老。
广藿香醇作为广藿香中的重要有效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保健品和化妆品中。
其镇静安神、抗氧化、抗菌等功效备受认可,有望成为未来中药和化妆品市场中的热门产品。
随着人们对健康、自然的追求,广藿香醇的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对于广藿香的开发利用和推广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二篇示例:广藿香醇,又称广香藿醇,是一种具有特殊香气的有机化合物,常被用于食品、医药和香料行业。
它的独特香气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香料和药用成分,具有镇静、抗菌、抗炎和抗氧化等多种功效。
广藿香醇的化学结构式为C10H18O,是一种萜类天然产物。
广藿香醇的结构式如下:由结构式可知,广藿香醇分子由一个环烷基和一个烯醇基组成。
广藿香
藿香原植物
•
藿香采制
[采收] 大多于5~8月间枝叶茂盛时或花初开时 割取地上部分,阴干。也有新鲜时切段 阴干。配方用鲜藿香时,割取鲜品切段 应用。
藿香性状
茎方柱形,多分枝,直径 ~ 茎方柱形,多分枝,直径0.2~1cm, , 四角有棱脊,四面平坦或凹入成宽沟状; 四角有棱脊,四面平坦或凹入成宽沟状; 表面暗绿色,有纵皱纹,稀有毛茸; 表面暗绿色,有纵皱纹,稀有毛茸;节 明显,常有叶柄脱落的疤痕, 明显,常有叶柄脱落的疤痕,节间长 3~10cm;老茎坚硬、质脆,易折断, ~ ;老茎坚硬、质脆,易折断, 断面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 断面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叶片深 绿色,纸质,多皱缩破碎, 绿色,纸质,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 后呈卵形或三角状长卵形, 后呈卵形或三角状长卵形,长1~8cm, ~ , 宽1~6cm,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圆 ~ ,先端尖或短渐尖, 形或心形,边缘有钝锯齿, 形或心形,边缘有钝锯齿,叶上表面深 绿色,下表面浅绿色,两面微具毛茸。 绿色,下表面浅绿色,两面微具毛茸。 茎顶端有时有穗状轮伞花序,呈土棕色。 茎顶端有时有穗状轮伞花序,呈土棕色。 气芳香,味淡而微凉。 气芳香,味淡而微凉。 以茎枝色绿、叶多、无杂质残根、 以茎枝色绿、叶多、无杂质残根、香气 浓者为佳。 浓者为佳。
藿香药理
药理:
其挥发油有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与 解痉作用。
1~5%乙醇液或3~12%水浸液试管内对 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藿香功效
[功能主治]
味辛、性微温。 祛暑解表,化湿和中,理气开胃。 用于暑湿感冒,胸闷,腹痛吐泻、 不思纳食。 用量6~12g。
来源
产地
采制
性状
显微 成分
藿 香
BACK NEXT
广藿香油及藿香油的研究概况
广藿香油及藿香油的研究概况广藿香油及藿香油是现今比较热门的研究课题,广泛应用于中药治疗、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领域。
本篇文档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广藿香油及藿香油的研究概况。
一、广藿香油的介绍广藿香,学名为Elsholtzia ciliata(Thunb.)Hyland,属于唇形科,广泛分布于我国江、苏、浙、闽等产区。
广藿香油是从广藿香草本植物提取的精油,主要含有柑橘醛、芳樟醇、茉莉芳香烃等组分。
广藿香油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等功效,可广泛用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的治疗。
此外,广藿香油还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材、化妆品等领域。
二、广藿香油的研究进展广藿香油研究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对广藿香油的药理活性、成分及其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药理活性研究据研究表明,广藿香油具有明显的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药理活性。
研究还发现,广藿香油中主要成分柑橘醛、芳樟醇等能够提高人体机能,改善睡眠质量,并对肌肤具有显著的美容功效。
2.成分研究广藿香油的成分研究主要集中于提取方法和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
目前,学者们采用薄层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方法,成功分离出柑橘醛、芳樟醇、茉莉芳香烃等几十种广藿香油的成分。
3.应用研究广藿香油的应用研究涉及到中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
研究表明,广藿香油可以作为中药治疗常见疾病,也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提高食品的口感和保鲜效果。
此外,广藿香油还广泛应用于化妆品中,如面霜、洗发水、沐浴露等。
三、藿香油的介绍藿香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月季科植物,分布于江南、华南等地区。
藿香油就是从藿香中提取的精油,主要成分为藿香醇和藿香酸乙酯。
藿香油是一种具有清凉、芳香、止痒、祛风的特殊香油,它可广泛用于药品、化妆品、调味品等领域。
四、藿香油的研究进展藿香油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药理学活性研究以及应用研究方面。
1.化学成分研究藿香油的成分研究表明,主要成分为藿香醇和藿香酸乙酯。
2.药理学活性研究藿香油具有强烈的杀菌、抗炎、止痒、镇静等药理作用。
广藿香的抗补体活性成分-文档资料
广藿香的抗补体活性成分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为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全草药用[1]。
我国的广藿香主要由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引种,现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和云南等地[2]。
广藿香为临床常用的芳香化湿中药,具有芳香化湿、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的功效,是消化系统疾患及暑湿时令之常用药,主治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等[3]。
广藿香主要含挥发油、黄酮、倍半萜等成分[4-5],其中挥发油类化合物具有调节肠胃功能[6]、抗细菌[7]、抗病毒[8]等药理作用,而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具有抗炎活性[5]。
已有研究表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很多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补体系统的过度激活相关,从中草药中寻找高效低毒的天然补体抑制剂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9]。
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广藿香醇提物具有很强的补体抑制活性(CH50 0.017 g·L-1,AP50 0.46 g·L-1),但迄今未见对广藿香中抗补体活性成分的研究报道。
因此,本文以体外抗补体活性为导向,从广藿香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2个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包括15个黄酮(1~15)、1个三萜(16)和2个酚酸类(17, 18)成分。
其中,化合物5,7,8,12,13,16~18均为首次从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采用细胞溶血法测定了所有化合物对经典和旁路途径的抗补体活性,并选择活性最强的槲皮素-7,3′,4′-三甲醚(7)进行了抗补体作用靶点研究,为广藿香在治疗补体过度激活相关疾病方面的应用和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1 材料X-型双目显微熔点测定仪(南京皓海仪器仪表公司);JASCOP-1020数字旋光仪(JACSOP公司,日本);HP-5989A质谱仪(PaloAlto,美国);DRX-400型核磁共振仪(Bruker,瑞士);EYELA-RE-2000A型旋转蒸发仪(东京理化,日本);TDL-4型低速台式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Well scan MK3型酶标仪(Thermo Labsystems,芬兰);WMZK 8002型恒温振荡器(上海医用仪器厂);DR FLASH型中低压制备色谱(苏州利穗科技XX公司)。
广藿香的作用与功效
广藿香的作用与功效广藿香,是中草药界常见的一种草本植物,又称陈香,属于唇形科植物。
广藿香的主要功效和作用包括镇痛、止痛、抗菌、抗炎、解热、祛风、平肝安神、理气止痛等。
以下将对广藿香的功效和作用进行详细描述。
1. 镇痛止痛广藿香具有很好的镇痛和止痛作用,可以缓解各种类型的疼痛,包括头痛、口腔溃疡疼痛、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痛经等。
它通过调节神经传递和抑制疼痛感受,能够快速缓解人体的不适感。
此外,广藿香还可以舒缓肌肉和关节,改善局部的循环,加速组织的修复和恢复。
2. 抗菌抗炎广藿香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草酸等成分,具有很好的抗菌和抗炎作用。
它对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可以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炎症、口腔炎症等,加速伤口的愈合。
广藿香还可以缓解呼吸道炎症,改善咳嗽、喉咙痛等症状。
3. 解热广藿香还具有一定的降温作用,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热量的散发,降低体温。
它常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等症状,可以减轻发热、头痛、身体不适等不适感。
4. 祛风广藿香具有祛风作用,可以缓解风寒引起的症状,如风寒感冒、风湿关节痛等。
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和关节,改善疼痛和不适感。
广藿香还可以缓解风痹瘀滞导致的皮肤瘙痒、湿疹等症状。
5. 平肝安神广藿香具有调节肝气的作用,可以缓解焦虑、烦躁和情绪不稳定等症状,平衡情绪。
它可以安抚中枢神经系统,改善睡眠质量,帮助人们入睡和保持良好的睡眠状态。
广藿香还可以缓解紧张、压力过大等情况引起的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6. 理气止痛广藿香还具有很好的理气作用,可以调节气机、畅通经络,缓解气滞引起的各种症状,如胸闷、胃脘胀痛、胁痛等。
它还可以调节女性的月经,缓解痛经和经期不适。
除了上述主要功效和作用,广藿香还有一些其他的辅助作用,如促进消化、利尿、驱虫等。
它可以增加胃液分泌,帮助消化食物,缓解胃部不适。
广藿香还可以促进尿液排出,帮助清除体内废物和毒素。
此外,广藿香还可以驱虫杀虫,常用于驱除寄生虫和蛔虫。
中药广藿香化学及生物活性成分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药广藿香化学及生物活性成分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广藿香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
近年来,随着药物化学和中草药化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广藿香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探索。
目前已经发现广藿香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挥发油、黄酮类、酚酸类等。
这些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炎、解痉、镇痛、抗嗜血性等多种生物活性,对多种疾病的治疗有着显著的效果。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离广藿香中的化学成分,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从而为广藿香的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证依据。
三、研究内容1.收集广藿香植物样本,进行干燥、粉碎和提取。
2.对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并使用各种方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
3.对所得的化合物进行生物活性研究,包括抗菌、抗炎、解痉、镇痛、抗嗜血性等方面的实验。
4.统计分析实验数据,评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和临床应用前景,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四、研究意义1.为深入了解广藿香的药物化学成分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为开发广藿香作为新型天然药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3.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药物选择和治疗选项,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纯化化合物和分析其生物活性的方法,主要的实验方法包括:1.广藿香样本的采集、制备和提取;2.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化合物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法等;3.生物活性实验,如抗菌、抗炎、解痉、镇痛、抗嗜血性等实验。
4.数据统计和分析,包括生物活性评估和分子机制分析等。
六、预期结果1.分离鉴定出广藿香中的化学成分。
2.评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和临床应用前景。
3.揭示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中药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广藿香化学成分
广藿香化学成分
广藿香,学名Lamiophlomis rotata,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也是中药材中的一员。
广藿香富含多种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在中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广藿香主要的化学成分及其功效。
广藿香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
这些挥发油主要由蒎烯类、酚类、醛类等多种化合物组成。
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镇痛等药理作用。
尤其是蒎烯类物质,可以有效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对一些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具有辅助治疗的效果。
广藿香中还含有多种酚类化合物,如儿茶酚和酚酸类物质。
这些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人体的损害。
此外,酚类成分还具有抗炎、抗肿瘤和抗过敏等作用,对于一些炎症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广藿香中还含有一些具有镇静和抗焦虑作用的成分,如苯乙醇类物质。
这些成分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活性,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对于一些神经衰弱、失眠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广藿香中还含有多种醛类化合物,如香叶醛和香叶烯醛等。
这些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菌和抗炎作用,可以有效治疗一些皮肤感染和炎症性皮肤病。
广藿香作为中药材,其化学成分丰富多样,包括挥发油、酚类物质、苯乙醇类物质和醛类物质等。
这些成分赋予广藿香多种药理活性,
如抗菌、消炎、镇痛、抗氧化、抗肿瘤、抗焦虑等作用。
因此,广藿香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被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炎症性疾病、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
相信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广藿香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还会有更多的发现和应用。
广藿香的作用功能主治
广藿香的作用、功能、主治1. 广藿香的简介•广藿香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属于唇形科草本植物。
•广藿香的学名为 Agastache rugosa,又名紫花藿香、牛顿女贞等。
•广藿香主要生长在我国的山区、田间以及草地上。
2. 广藿香的化学成分•广藿香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藿香醚、藿香酮、藿香醇、藿香苷等。
•广藿香还含有多种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等。
•这些化学成分为广藿香赋予了多种药理活性。
3. 广藿香的作用与功能•广藿香具有平喘、解表、解毒、祛风湿等作用。
•广藿香能够舒缓痉挛,缓解胃肠道的痉挛性疼痛。
•广藿香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广藿香还具有镇静、安神、抗焦虑等作用。
•此外,广藿香还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4. 广藿香的主治适应症•广藿香常用于胃肠道疾病的治疗,如胃痛、腹泻、呕吐等症状。
•广藿香对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广藿香还常见于治疗风寒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广藿香还可以用于头晕、失眠、焦虑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
•广藿香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
5. 广藿香的用法与用量•广藿香一般用于中药煎剂、丸剂、胶囊等制剂中。
•广藿香的常见用法是口服,也可外用。
•口服广藿香可以根据情况决定单味或配伍使用,一般剂量为3-9克。
•外用广藿香一般可用于药膏、药酒等制剂中。
6. 广藿香的注意事项•使用广藿香时应遵医嘱,不可过量使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应谨慎使用广藿香。
•广藿香在某些较敏感的人群中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如果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
•使用广藿香时应注意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7. 结语广藿香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多种作用与功能。
它在中医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然而,在使用广藿香之前,我们仍需要谨慎对待,了解其适应症、用法与用量、注意事项等信息,并遵医嘱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广藿香。
广藿香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李春龚,吴友根,林尤奋,等.广藿香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2011,39(6):498-500.广藿香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李春龚1,吴友根1,林尤奋1,张军锋2,梁振益2,范春蕾2,敖霄3(1.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海南海口570228;2.海南大学材料化工学院,海南海口570228;3.海南大学图书馆,海南海口570228)摘要: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以干燥地上部分入药,是著名“十大南药”之一,具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之功效。
文章对近年来广藿香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广藿香;化学成分;挥发油;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 -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1)06-0498-03收稿日期:2011-01-2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960533);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0022);海南大学科研项目(编号:hd09xm58);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编号:hjkj2009-25);海南大学科研启动基金(编号:kyqd1002)。
作者简介:李春龚(1988—),男,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南药种质资源、活性成分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通信作者:吴友根,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南药种质资源、活性成分及其开发利用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E -mail :wygeng2003@163.com 。
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Benth.]为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原产于东南亚地区,如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我国引种栽培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梁代或以前[1],现主要分布于海南和广东两省,是重要的药材和香料兼用植物。
广藿香具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之功效,常用于治疗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等疾[2]。
广藿香化学成分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广藿香化学成分的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广藿香化学成分的研究摘要:广藿香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广泛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女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诸多疾病。
广藿香具有广谱的生物活性,而其药效的基础是由其中多种不同的化学成分共同作用所致。
因此对广藿香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掌握其药效机理,为其在临床治疗中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本文旨在对广藿香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期了解其主要成分、含量和性质,并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探讨其药理活性和药效成分的质量评价标准,以期为广藿香的应用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基础。
关键词:广藿香、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质量评价一、研究背景广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大约有120种以上,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
其主要有效成分为醇酯化合物和挥发油。
广藿香自古以来被广泛地应用于中药治疗领域,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女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同时,广藿香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广藿香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备受关注。
许多研究表明,广藿香中的醇酯化合物和挥发油对于调节胃肠功能、缓解痉挛、抗炎、抗氧化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功效作用。
因此,对广藿香化学成分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加合理地利用广藿香在医学上的应用优势。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分别从广藿香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和性质、药理活性和药效成分的质量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探讨。
(1)广藿香的主要化学成分本研究将采用现代分离液相色谱技术,结合质谱等分析技术手段,对广藿香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了解广藿香中所含的醇酯化合物和挥发油的主要组成及其含量。
(2)广藿香的药理活性本研究将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结合动物实验,探讨广藿香对胃肠功能、痉挛缓解、抗氧化、抗炎等生物活性和作用机制等方面的影响。
(3)药效成分的质量评价标准本研究将基于丰富的现代科学技术和药理学实验,综合分析广藿香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探讨其药效成分的质量评价标准,有助于提高广藿香的应用价值。
广藿香精油的杀虫作用及其活性成分分析
广藿香精油的杀虫作用及其活性成分分析曾庆钱;蔡岳文;严振;汪小根;王玉生【期刊名称】《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06(15)3【摘要】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研究了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全草精油的杀虫活性及其活性成分.结果表明,广藿香精油和广藿香酮对菜粉蝶(Preris rapae L.)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幼虫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使用2.5~40.0 mg·mL-1广藿香精油和1~10 mg·mL-1广藿香酮分别对菜粉蝶和小菜蛾幼虫进行饲喂实验,均表现出较强烈的拒食作用;广藿香精油和广藿香酮对4龄菜粉蝶幼虫毒杀作用的LC50值分别为 104.28和32.20 μg·mL-1.活性跟踪实验确证广藿香酮为广藿香精油的有效杀虫成分.【总页数】5页(P21-25)【作者】曾庆钱;蔡岳文;严振;汪小根;王玉生【作者单位】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广东,广州,510520;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广东,广州,510520;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广东,广州,510520;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广东,广州,510520;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广东,广州,5105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2+92;S482.1【相关文献】1.两种广藿香精油的抗菌作用研究 [J], 莫小路;蔡岳文;袁亮;陈瑜珍;严振2.8种植物精油对嗜卷书虱的杀虫活性及香青兰精油的GC-MS成分分析 [J], 赵娜娜; 路伟; 古丽米热·艾买提; 傅文佳; 杜书亚3.8种植物精油对嗜卷书虱的杀虫活性及香青兰精油的GC-MS成分分析 [J], 赵娜娜; 路伟; 古丽米热·艾买提; 傅文佳; 杜书亚4.广藿香精油化学成分分析与抗菌活性研究(Ⅰ) [J], 苏镜娱;张广文;李核;曾陇梅;杨得坡;王发松5.广藿香精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菌活性(Ⅱ) [J], 张广文;蓝文键;苏镜娱;曾陇梅;杨得坡;王发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广藿香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QI Le—hui,W ANG Zhi—bin,MENG Yong—hai,JIANG Hai,KUANG Hai—xue
(Key Laborator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Heilong ̄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eilongjiang Key Laborat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odynamic Material Bases,Ha ̄in 150040,China)
A bstract:Patchouli is widely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its pharm acological function has m any
types.The effective com ponent research of patchouli is closely focused.This article from the active components of
patchouli,antibacterial active ingredients,pharm acological effects such as antibacterial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is paper,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com ponents of
的成分提取及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 的参考 。 关键词 :广藿香 ;有效成分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广藿香酮及广藿香醇的抗炎抗真菌活性及药物代谢研究
结合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结果,分析广藿香酮和广藿香醇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04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研究
A
吸收
研究广藿香酮及广藿香醇在体内的吸收机制, 包括口服、皮肤给药等不同途径的吸收效率。
分布
探讨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如在不同组 织、器官中的浓度分布,以及药物与血浆 蛋白的结合程度。
B
C
代谢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包 括主要的代谢酶和代谢产物的鉴定。
排泄
考察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尿液、胆汁等排泄 物中的排泄情况,以及药物在体内的消除半 衰期。
D
药物代谢产物鉴定及活性评价
代谢产物鉴定
02
广藿香酮和广藿香醇作为中药广藿香的主要活性成分, 具有抗炎和抗真菌作用,但具体机制和药物代谢过程尚 不清楚。
03
深入研究广藿香酮和广藿香醇的抗炎抗真菌活性及药物 代谢,有助于揭示其作用机制,为相关药物研发提供理 论依据。
研究目的与假设
目的
探究广藿香酮和广藿香醇的抗炎抗真 菌活性及其药物代谢过程。
探讨影响广藿香酮及广藿香醇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因素,如年龄、性别、生理状态 、合并用药等。
05 安全性评价与毒理学研究
急性毒性试验设计
01
试验动物选择
选用健康成年小鼠,雌雄各半, 体重18-22g。
02
03
给药途径与剂量
观察指标
设定不同剂量组,通过灌胃给药 ,观察72小时内小鼠的急性毒性 反应。
记录小鼠给药后的行为变化、死 亡情况,测定半数致死量( LD50)。
《中国药典》广藿香
广蕾香目录“广蕾香”在《中国药典》“广蕾香”在《*辞典》“广蕾香”在《中华本草》《中国药典》:广蕾香【拼音名】GUdngHuδXiang【英文名】HERBΛP OGOSTEMONIS【别名】蕾香、排香草【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广誉香POgOStCInOnCabIin(Blanco)Bcnth.的干燥地上部分。
按产地不同分石牌广蓍香及海南广着香。
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
【性状】本品茎略呈方柱形,多分枝,枝条稍曲折,长30〜60cm,直径0.2〜0.7Cnu表面被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老茎类圆柱形,直径1〜1.2C n b被灰褐色栓皮。
叶对生,皱缩成团,展平后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长4〜9cm,宽3〜7cm;两面均被灰白色茸毛;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具大小不规则的钝齿;叶柄细,长2〜5cm,被柔毛。
气香特异,味微苦。
石牌广蕾香:枝条较瘦小,表面较皱缩,灰黄色或灰褐色,节间长3〜7cm,叶痕较大而凸出,中部以下被栓皮,纵皱较深,断面渐呈类圆形,髓部较小。
叶片较小而厚,暗绿褐色或灰棕色。
海南广番香:枝条较粗壮,表面较平坦,灰棕色至浅紫棕色,节间长5〜13Cnb叶痕较小,不明显凸出,枝条近下部始有栓皮,纵皱较浅,断面呈钝方形。
叶片较大而薄,浅棕褐色或浅黄棕色。
【鉴别】(1)本品叶片粉末淡棕色。
叶表皮细胞不规则形,气孔直轴式。
非腺毛1〜6细胞,平直或先端弯曲,长约至590um,壁具刺状突起,有的胞腔含黄棕色物。
腺鳞头部单细胞状,顶面观常作窗形或缝状开裂,直径37〜70μm;柄单细胞,极短。
间隙腺毛存在于栅栏组织或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中,头部单细胞,呈不规则囊状,直径13〜50口明长约至113口叱柄短,单细胞。
小腺毛头部2细胞;柄1〜3细胞,甚短。
草酸钙针晶细小,散在于叶肉细胞中,长约至27Um。
(2)取木品粗粉适量,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XD)分取所得挥发油,进行以下试验。
取挥发油1滴,加氯仿0.5ml,滴加5%滨的氯仿溶液数滴。
广藿香酮及广藿香醇的抗炎抗真菌活性及药物代谢研究
广藿香酮及广藿香醇的药物代谢产物
广藿香酮的药物代谢产物 广藿香醇的药物代谢产物 药物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 药物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广藿香酮及广藿香醇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力学的影响。
药物代谢动力学 研究的意义:阐 述药物代谢动力 学研究在药物研 发、临床用药和 药物疗效评估等
方面的意义。
广藿香酮及广藿香醇的药物代谢影响因素
药物浓度:药物浓度对广藿香酮及广藿香醇的药物代谢具有重要影响 酶活性:酶活性是影响广藿香酮及广藿香醇药物代谢的重要因素之一 药物相互作用: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影响广藿香酮及广藿香醇的药物代谢 遗传因素:个体差异的基因多态性对广藿香酮及广藿香醇的药物代谢也有一定影响
药物代谢过程: 广藿香酮和广藿 香醇在体内的代 谢途径和主要代 谢产物的介绍。
药物代谢动力学 参数:包括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 泄等各个环节的 参数,如半衰期、
清除率等。
药物代谢动力学 模型:介绍适用 于广藿香酮和广 藿香醇的药物代 谢动力学模型, 如一级或非线性
动力学模型。
药物相互作用: 探讨广藿香酮和 广藿香醇与其他 药物相互作用可 能对药物代谢动
广藿香酮及广藿香醇的抗真菌作用
广藿香酮及广藿香醇对多种真菌具有抑制作用 抗真菌机制的研究 临床应用前景及潜在的副作用 与其他抗真菌药物的协同作用及耐药性研究
广藿香酮及广藿香醇抗炎抗真菌细胞壁成分合成
调节免疫系统
抗氧化作用
广藿香酮及广藿 香醇的药物代谢 研究
广藿香酮及广藿香醇的药物代谢途径
中药广藿香研究概述
中药广藿香研究概述摘要】广藿香是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 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广藿香的药用成分主要是挥发油,广藿香油中含有5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广藿香酮(pogostone)的含量可达23.58%[2],是广藿香油中的重要化学成分。
目前,广藿香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广藿香酮的提取分离[3]、广藿香酮的鉴定[4]及药理作用等方面,尚未见广藿香酮药动学方面的研究报道。
现对广藿香及广藿香酮、中药药动学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关键词】广藿香;广藿香酮;综述【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4-0330-02广藿香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较广,常见栽培,是我国常用的芳香化湿中药,具有芳香化湿、开胃止呕、发表解暑之功效。
多用于治疗霍乱腹痛,肠胃胀气,暑湿暑热、脘痞呕吐、、胸闷不舒、寒湿闭暑等。
[1]广藿香原产于马来西亚、印度、菲律宾等国家,后传入我国岭南地区(今广东),故习称广藿香。
目前在广东省的肇庆地区、湛江地区、广州郊区、海南岛均有栽培。
广藿香为广东地道药材,是“十大南药”之一,也是多种中成药如“藿香正气水”、“藿香祛暑软胶囊”和“藿胆丸”等的主要组成药物。
此外,广藿香所含挥发油还可以作为化妆品、定香剂和杀虫剂等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配料。
[5]以下就其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活性成分广藿香酮相关研究作一概述。
1.本草考证据考证[6]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未见藿香的相关的记载,其发源于东南亚诸国,最早的时候仅用作为香料使用,后逐步入药。
最早的文献出处可追溯到东汉杨孚《异物志》“藿香交趾有之”。
至此之后,诸多本草均记载了藿香的原产地:《太平御览》云:“都昆在扶南山,有藿香。
”《本草图经》记载:“扶南国人言:五香共是一木,叶是藿香,胶是熏陆。
”《本草纲目》云:“藿香似苏合。
”晋代《南方草木状》中记载:“藿香出交趾、九真、武平、兴古诸地。
藿香和广藿香挥发油的抗皮肤细菌活性与化学成分的研究
藿香和广藿香挥发油的抗皮肤细菌活性与化学成分的研究杨得坡;Jean.,PC
【期刊名称】《微生物学杂志》
【年(卷),期】1998(018)004
【摘要】研究了4种来源于植物藿香(Agastacherugosa)和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挥发油对16种皮肤细胞的体抑制和用,发现中国广藿香油的活性最强,它可以完全抑制大部分皮肤细胞的生长繁殖,尤其是与人体腑臭和脚气有关的负责菌,MIC小于400μl/L。
【总页数】5页(P1-4,16)
【作者】杨得坡;Jean.,PC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药学系;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药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1
【相关文献】
1.广藿香挥发油的提取及抑菌活性成分稳定性的研究 [J], 刘晓蓉;邓毛程;张媛媛
2.药对广藿香-陈皮的挥发油提取工艺及其化学成分的GC-MS研究 [J], 陈琳;梁咏倩;宋粉云
3.藿香与广藿香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比较研究 [J], 曹鹏然;宋雪婷;陆振雅;程嘉琦;焦明珠;魏金凤
4.广藿香不同药用部位挥发油物质基础差异与抗白色念珠菌的相关性研究 [J], 王振强;赵思蕾;余佳丽;林美斯;唐晓章;曹科;林大胜
5.海南广藿香叶和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J], 吴友根;郭巧生;梁振益;范春蕾;张军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藿香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广藿香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广藿香,又称白芷、荊芥,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属于唇形科。
广藿香的叶片细而长,花朵呈现白色或淡黄色。
它的种植分布很广泛,可以在我国的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生长,并且在亚洲的一些其他国家,如韩国、日本和越南也有分布。
广藿香在中医药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具有一系列的药用功效。
下面将详细介绍广藿香的作用与功效。
一、消炎退热广藿香具有强烈的消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
它含有丰富的挥发油成分,如芳樟醇、芳樟醛等,这些成分可以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
广藿香也可作为发表引起的疾病的治疗方法,比如感冒引发的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肺炎等疾病,广藿香可以起到降温退热的作用。
二、祛风散寒广藿香是一种温性药材,它具有温通经脉的作用,可帮助身体驱除寒湿和寒邪。
在中医中,广藿香可以作为风寒感冒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肌肉关节疼痛,减少风湿痛的症状。
三、祛湿利水广藿香还具有祛除湿气的作用,可以引导湿气排出体外,促进尿液的排泄,起到利水通淋的作用。
广藿香可作为尿路感染和尿液混浊的治疗方法。
四、化痰止咳广藿香是一种痰湿药,它可以促进气体的流通,减少气管中痰液的产生,从而起到止咳化痰的作用。
在中医中,广藿香可以作为咳嗽和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咽喉痒、咳嗽、痰液黏稠等症状。
五、驱虫杀菌广藿香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可以对多种病原微生物产生杀伤作用。
此外,广藿香还具有一定的驱虫作用,可以驱除肠道中的寄生虫,如绦虫、蛔虫等。
六、舒缓皮肤问题广藿香具有舒缓皮肤问题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痤疮和湿疹等皮肤病症。
广藿香中的一些生物活性成分,如挥发油和芳香物质,可以抑制皮肤中的病原体生长,减轻皮肤炎症,促进皮肤的修复。
七、缓解头晕广藿香还具有缓解头晕的作用,这得益于它的芳香物质。
广藿香的芳香成分可以刺激神经元,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头晕的症状。
广藿香的应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使用其叶子、茎、花等部位制成药物,也可以外用于皮肤。
在中医中,常见的广藿香制剂有广藿香鼻炎止嗽糖浆、广藿香清热止痛颗粒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藿香的抗补体活性成分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为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全草药用[1]。
我国的广藿香主要由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引种,现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和云南等地[2]。
广藿香为临床常用的芳香化湿中药,具有芳香化湿、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的功效,是消化系统疾患及暑湿时令之常用药,主治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等[3]。
广藿香主要含挥发油、黄酮、倍半萜等成分[4-5],其中挥发油类化合物具有调节肠胃功能[6]、抗细菌[7]、抗病毒[8]等药理作用,而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具有抗炎活性[5]。
已有研究表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很多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补体系统的过度激活相关,从中草药中寻找高效低毒的天然补体抑制剂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9]。
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广藿香醇提物具有很强的补体抑制活性(CH50 0.017 g·L-1,AP50 0.46 g·L-1),但迄今未见对广藿香中抗补体活性成分的研究报道。
因此,本文以体外抗补体活性为导向,从广藿香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2个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包括15个黄酮(1~15)、1个三萜(16)和2个酚酸类(17, 18)成分。
其中,化合物5,7,8,12,13,16~18均为首次从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采用细胞溶血法测定了所有化合物对经典和旁路途径的抗补体活性,并选择活性最强的槲皮素-7,3′,4′-三甲醚(7)进行了抗补体作用靶点研究,为广藿香在治疗补体过度激活相关疾病方面的应用和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1 材料X-型双目显微熔点测定仪(南京皓海仪器仪表公司);JASCOP-1020数字旋光仪(JACSOP公司,日本);HP-5989A质谱仪(PaloAlto,美国);DRX-400型核磁共振仪(Bruker,瑞士);EYELA-RE-2000A型旋转蒸发仪(东京理化,日本);TDL-4型低速台式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Well scan MK3型酶标仪(Thermo Labsystems,芬兰);WMZK 8002型恒温振荡器(上海医用仪器厂);DR FLASH型中低压制备色谱(苏州利穗科技XX公司)。
柱色谱硅胶(100~200,200~300,300~400目,青岛海洋化工厂);薄层硅胶GF254(青岛海洋化工厂);Sephadex LH-20 (Pharmacia Biotech);ODS填料(AA12S75,YMC公司);D-101型大孔树脂(河北宝恩化工XX公司);试剂均为分析纯;氘代试剂(Adamas 公司)。
广藿香药材于2011年11月购自河北省安国市冷背药材XX 公司,产自广东,由复旦大学药学院生药学教研室陈道峰教授鉴定为唇形科刺蕊草属广藿香P.cablin的全草,凭证标本(DFC-GHX-20111120)存于复旦大学药学院生药学教研室药材标本室。
豚鼠(200~250 g)和新西兰兔(2.5~3.0 kg),雌雄不限,复旦大学实验动物部提供(合格证号SCXK泸2009-1038)。
绵羊红细胞(SRBC)、抗SRBC抗体(溶血素)、兔红细胞(RE)均为自制。
抗补体C1q抗血清(上海丽臣XX公司,批号30122),抗补体C2抗血清(上海丽臣XX公司,批号30121),抗补体C3抗血清(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批号720006),抗补体C4抗血清(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批号721006),抗补体C5抗血清(Merck公司,批号D23901),抗补体C9抗血清(Merck公司,批号D21593)。
肝素钠(上海爱紫特生物科技XX公司,批号101109)。
2 方法2.1 对经典途径的抗补体活性(CH50)测定[10]将样品溶于DMSO,用BBS缓冲液稀释到不同浓度。
不同浓度的样品加入补体(1∶80稀释的豚鼠血清),溶血素和2% SRBC。
37 ℃水浴30 min,离心后取上清液在405 nm下测定吸光度。
同时设置对照组和全溶血组。
以供试品浓度作为X轴,以供试品组扣除对照组吸光度计算溶血抑制率作为Y轴作图,计算CH50(经典途径50%抑制溶血所需最低浓度)。
2.2 对旁路途径的抗补体活性(AP50)测定[10]取临界浓度的补体分别与不同浓度的供试品混匀,加入适量的补体(1∶8稀释的人血清)和0.5% RE。
37 ℃水浴30 min,离心后取上清液405 nm测定吸光度。
同时设置对照组和全溶血组。
以供试品浓度作为X轴,以供试品组扣除对照组吸光度计算溶血抑制率作为Y轴作图,计算AP50(旁路途径50%抑制溶血所需最低浓度)。
2.3 提取分离广藿香干燥全草18.0 kg,粉碎后用9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分别用10倍量溶剂提取4,3,3 h,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得浸膏1.5 kg,将浸膏混悬在1 L水中,依次用石油醚(60~90 ℃)、乙酸乙酯、正丁醇每次2.5 L分别萃取6次,分别得到石油醚部位(135 g)、乙酸乙酯部位(100 g)和正丁醇部位(120 g)。
对各萃取部位进行活性测定,发现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具有较好的抗补体活性,CH50分别为0.1,0.26 g·L-1。
乙酸乙酯部位(100 g)进行硅胶柱色谱,相继用石油醚-丙酮(100∶1~1∶1)和二氯甲烷-甲醇(5∶1~0∶1)梯度洗脱,经TLC检识合并为为Fr.1~Fr.7等7个组分,活性筛选发现其CH50分别为1.1,0.68,0.56,0.24,0.89,0.55,0.91 g·L-1,继而对活性较好的组分Fr.2, Fr.3, Fr.4和Fr.6继续分离。
Fr.2经硅胶柱色谱,以石油醚-乙酸乙酯(100∶1~10∶3)梯度洗脱,再经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二氯甲烷-甲醇(1∶1)洗脱纯化,得到化合物1(20 mg),2(10 mg),4(40 mg);Fr.3经硅胶柱色谱,以石油醚-乙酸乙酯(50∶1~2∶1)梯度洗脱,再经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二氯甲烷-甲醇(1∶1)洗脱纯化,得到化合物3(10 mg),5(5 mg),8(8 mg);Fr.4经硅胶柱色谱,以石油醚-乙酸乙酯(20∶1~1∶1)梯度洗脱,再经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二氯甲烷-甲醇(1∶1)洗脱纯化,得到化合物6(10 mg),7(5 mg),9(10 mg),10(20 mg),11(10 mg),16(60 mg);Fr.6经硅胶柱色谱,以二氯甲烷-甲醇(10∶1~2∶1)梯度洗脱,次经反相ODS柱,以甲醇-水(2∶3~0∶1)洗脱,再经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二氯甲烷-甲醇(1∶1)洗脱纯化,得到化合物12(10 mg),13(5 mg),18(8 mg)。
正丁醇部位(120 g)上大孔树脂D-101色谱柱,依次用水,30%,70%,90%乙醇洗脱,减压浓缩分别得30%乙醇部分(30 g)、70%部分(20 g)和90%部分(20 g),CH50分别为0.32,0.82,0.96 g·L-1。
将30%部分经中低压制备色谱分成Fr.I~Fr.IV,其CH50分别为0.94,0.49,0.85,1.4 g·L-1。
取活性最好的Fr.II经硅胶柱色谱(200~300目),二氯甲烷-甲醇(10∶1~2∶1)梯度洗脱,再经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甲醇洗脱纯化,得到14(12 mg),15(15 mg),17(10 mg)。
2.4 抗补体作用靶点的确定[10]通过补体缺失血清测定其效价,不同的抗补体抗血清按不同浓度稀释(C1q,C2,C5为1∶32;C3,C4为1∶1; C9为1∶64)后,与临界稀释浓度的补体(1∶8)等体积混合,得到补体缺失血清。
待测物溶于DMSO,以BBS缓冲液稀释至恰好达到完全抑制溶血所需浓度,加入适量补体、抗补体抗血清、1∶1 000溶血素和2% SRBC,37 ℃水浴30 min,离心后405 nm下测定吸光度。
同时设置中药对照组、缺失血清组、补体组和全溶血组。
根据3次平行测定结果计算溶血率数据。
3 结果3.1 结构鉴定化合物1 黄色针状结晶(石油醚-丙酮),mp 158~159 ℃。
ESI-MS m/z 381[M+Na]+;1H-NMR(DMSO-d6,400 MHz)δ:3.81,3.84,3.84,3.85(各3H,s,-OCH3×4),6.37(1H,d,J=2.0 Hz,H-6),6.78(1H,d,J=2.0 Hz,H-8),7.18(1H,d,J=9.0 Hz,H-5′),7.67(1H,d,J=2.0 Hz,H-2′),7.73(1H,dd,J=9.0,2.0 Hz,H-6′),12.61(1H,s,5-OH);13C-NMR (DMSO-d6,100 MHz)δ:55.6,56.0,56.1,59.8(3,7,3′,4′-OCH3),92.5(C-8),97.8(C-6),105.2(C-10),111.2(C-2′),111.6(C-5′),120.6(C-1′),122.7(C-6′),138.3(C-3),148.4(C-3′),151.3(C-4′),155.5(C-2),156.3(C-5),161.0(C-9),165.2(C-7),178.1(C-4)。
以上数据与文献[11]中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的数据一致。
化合物2 淡黄色针状结晶(石油醚-丙酮),mp 141~142 ℃,[α]25D+24(c 0.40,丙酮),ESI-MS m/z 331[M+H]+;1H-NMR(CDCl3,400 MHz)δ:2.78(1H,dd,J=16.5,3.5 Hz,H-3),3.09(1H,dd,J=16.5,12.5 Hz,H-3),3.81,3.90,3.92(各3H,s,-OCH3×3), 5.36(1H,dd,J=12.5,3.5 Hz,H-2),6.06(1H,d,J=2.0 Hz,H-6),6.08(1H,d,J=2.0 Hz,H-8),6.90(1H,dd,J=9.0,2.0 Hz,H-5′),6.98(1H,dd,J=9.0,2.0 Hz,H-6′), 6.99(1H,d,J=2.0 Hz,H-2′),12.03(1H,s,5-OH);13C-NMR(CDCl3,100 MHz)δ:43.4(C-3),55.7,55.9,56.0(7,3′,4′-OCH3),79.2(C-2),94.3(C-8),95.1(C-6),103.1(C-10),109.3(C-5′),111.0(C-2),118.8(C-6′),130.7(C-1′),149.2(C-3′),149.5(C-4′),162.8(C-9),164.1(C-5),168.0(C-7),195.9(C-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