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章大气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一、二章复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一、二章复习题(附答案)第一章大气环流与天气选择题1. 以下有关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气流的形成是由于地球两极温差的存在B. 世界上所有气流都是呈横向分布的C. 在同一地区,上升气流和下降气流常常同时发生D. 气流的方向是相对不变的【答案】A2. 高空急流的形成条件是()。
A. 向上运动气流较强B. 区域内温度差异小,直接产生地转偏向力C. 大范围纬向气流形成了一个宽广的高压纹型,不断地把气流向南或向北垂直纬向转移D. 形成于夏季【答案】B3.以下不属于热带风暴的现象是()。
A. 集中的强降雨B. 多发生在副热带地区C. 中心风速在12级以上D. 中心附近气压很高【答案】D填空题4.地球的4个大气圈依气温降低而分别命名为()。
【答案】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界面层(也可写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顶部层)5. 大气成分组成中,二氧化碳所占比例约为()。
【答案】0.04%6. 商业性质最强的热带风暴为()。
【答案】台风第二章水资源选择题1. 以下不属于浅层地下水的是()。
A. 泉水B. 雨水C. 河水D. 湖水【答案】 D2. 用土壤田间持水量基础数据测定水资源量的方法属于()。
A. 注水或井调B. 物理调查C. 数量平衡调查D. 多功能调查【答案】B3. 我国水资源状况的基本特点是()。
A. 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大B. 资源分布不均,南短北长C. 资源利用中主要以农业为主D. 不存在缺水地区【答案】B填空题4. 常用的粗略估算水资源量方法有注水或井调法、比例法和()。
【答案】使劲抽干法5. 我国第一个进行南水北调的工程是()。
【答案】京杭运河6. 直接利用地下水,将地下水开采后用管道输送到城市供应水的方式是()。
【答案】地下水直接供水方式。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教案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目标】1.完善图表,理清大气的组成及各组成物质的作用;2.分析图表资料,说明大气垂直分层特点及其对人类的影响;3.通过案例分析,体验大气成分与含量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树立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1.低层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大气垂直分层结构中各层特点;2.气温的垂直变化和空气运动特点的原理。
【课程标准】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板书设计】地球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1、低层大气:成分、作用2、人类活动与大气的关系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对流层2、平流层气温空气运动与人类关系3、高层大气【作业设计】完成课后检测,并绘制本节课思维导图。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复习导入,对上节课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及特点、地球外部圈层的划分及其特点。
借助地球的外部圈层中大气圈的描述,展开对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这节课的学习,教师可以提前展示相关材料与食品,引导学生对大气产生一个初步的认识。
新课讲授:知识点一:大气的组成教师在课堂正式开始之前,先向学生展示大气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并寻找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1、大气由哪几部分组成?2、什么叫做干洁空气?3、大气中的各种组成物质分别有什么作用?4、人类活动对大气有什么影响?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过程进行把控,训练学生从材料中发现关键问题所在的能力,并帮助学生进行总结,最后由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低层大气由干洁空、水汽以及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
干洁空气是指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
组成成分占大气体积作用干洁空气氮气78%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气21%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二氧化碳很少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使气温升高,对地面保温臭氧极少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水汽很少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具有调节温度的作用杂质作为凝结核,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教师注意解释凝结核的概念:是使水蒸气凝结为液态时,作为凝结核心的颗粒。
环境气象学练习题
环境气象学练习题第一章绪论、大气1、名字解释:天气:指某地短时间内由各种气象要素综合所决定的大气状况2、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层的依据是什么?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可分为哪几层?对流层主要特点是什么?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第二章:辐射1、名词解释:辐射:指物质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能量,这种放射方式成为辐射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间的夹角3、试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1)纬度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季节变化规律夏至日:1、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2、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1、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2、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春秋分:1、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2、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5、为何晴天天空常呈蔚蓝色?而日出、日落时对太阳光盘又呈蓝色晴朗的天空呈蓝色,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蓝紫色光散射较多的结果。
日出、日落时太阳光盘呈红色的原因:日出、日落时,波长较长的红橙光则被散射减弱的较少而蓝紫光散射损失较多,加之大气对红橙光透明度大,大气对红橙光透过较多而对蓝紫光透过较少。
因此日出、日落时。
太阳光盘又呈红色。
6、为何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因为对流层气温主要是由于大地的辐射引起的,所以距离地面越远,气温就越低,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
第三章:温度4、土中温度变化特征是什么?土温的日较差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年较差随纬度增高而增大。
潮湿土壤地表温度的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干燥土壤小,最高最低温度出现的时间迟黑色土壤白天温度较高,浅色土壤白天吸热少温度低6、何谓逆温?在什么条件下可出现逆温?根据近地层温度分布情况判断烟流扩散类型?逆温: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 在奥运会等世界重大体育赛事中,来自非洲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的
中长跑运动员往往成绩优异。在非洲地形图上,找出这两个国家,归纳 它们共同的地形特点。由此,你能推测这两个国家中长跑运动员成绩有
益的原因吗?
2. 在中国地图上找到表2.1所列的高原训练基地的位置。
了解大气含氧量减少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表2.1 我国部分高原训练基地的地理坐标 榆中 海拔/m 经度 纬度
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递减。 (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辐射)
大气垂直对流运动显著
水汽、尘埃杂质含量多, 天气变化显著。
大气的垂直分层
(stratosphere)
对流层顶部至50-55km高空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热量来自臭氧层对紫外线的 吸收。 大气水平运动,水汽少、尘 埃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 ,航行最佳飞行层。
了解大气含氧量减少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表2.1 我国部分高原训练基地的地理坐标 榆中 海拔/m 经度 纬度
1996 104°02′E 35°52′N
多巴
2366 103°31′E 35°52′N
海埂
1888 102°41′E 25°01′N
兴隆
2118 117°22′E 40°36′N
呈贡
1906 102°48′E 24°53′N
3.目前,世界公认的平原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为海拔1800-2400 米。表2.1中所列的高原训练基地的海拔在这个范围内吗?参照表2.2推测 运动员在更高海拔训练反而达不到理想成绩的原因。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的垂直分层
(troposphere)
低纬:17-18km 高纬:8-9km 平均:12km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平流层。第(2)题,对流层在大气 层的底部,A错误;读图可知,极光现象出现在热层,B错误;对流层中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C正确;对流层中空气运动以对流运动为 主,D错误。
答案(1)B (2)C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1.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伤害的物质主要存在于大气
干 洁
氧气
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 质
气总体积的 99%(25 千米 以下)
空 二氧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吸收
气 化碳 地面辐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臭氧
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减少 到达地面的紫外线,保护生物
含量少
水汽 杂质
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 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2.关于大气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层大气由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 B.二氧化碳强烈吸收短波辐射,是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 C.臭氧层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被称为“地球 生命的保护伞” D.杂质主要分布在高空,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解析低层大气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故A错误;二氧化碳 是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长波辐射,故B错误;臭氧 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故C正确;杂质几乎全部分布在对流层, 故D错误。 答案C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1)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层 (2)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 ) A.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外层 B.极光现象出现在该层 C.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D.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素养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等综合思维能力。通过 图示,分析大气的垂直分层情况及各层的分布高度,得出结论。
2020年 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2章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程标准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学习目标1.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结合实例,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一、大气的组成1.大气的组成及作用组成成分占大气体积作用干洁空气氮气78%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氧气21%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很少①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②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臭氧很少①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②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水汽很少,因时因地而异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判断1.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使大气中臭氧减少。
( √ )2.城市大气中的固体杂质较多,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降水通常比农村多。
( √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
2.各层特征比较垂直分层气温特点大气运动状况与人类关系A对流层随高度升高而递减,顶部气温降至-60℃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最为密切,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B平流层随高度升高而升高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以平流运动为主适合航空飞行C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判断1.宇宙飞船升空过程中,所穿越大气的温度一直降低。
( × )2.全球各地对流层的高度是一样的。
( × )3.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 × )探究点大气的垂直分层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
1.对流层的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有何特点?该层的厚度随纬度如何变化?为什么?答案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地理必修一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复习笔记资料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1.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来源:太阳辐射〔短波辐射〕;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长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热大地〞,“大地热大气〞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散射,反射。
a.吸收: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
b.散射: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
如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蓝光被空气分子散射〕;旭日、夕阳、朝霞呈橘红色〔早晚时,太阳光线穿过大气层的间隔较远。
在到达地面之前,蓝紫光绝大部分被散射了,最后进入人们视野的只有红、橙、黄等波长较长的的光〕。
c.反射:不具选择性。
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属于大气的保温作用〕。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太阳高度角越小,光线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途径越长,被削弱得也越厉害。
②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还大地〞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小气温的日较差〔白天,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地面获得热量减少,使白天地球外表温度不至于过高;夜晚,大气把吸收的地面辐射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地面,减少地面热量的损失,使夜晚地球外表温度不至过低〕;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2.热力环流〔1〕大气垂直运动和程度运动的成因①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②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a.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程度气压差→程度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b.等压线:受热地区—近地面向下凹,高空向上凸;冷却地区—近地面向上凸,高空向下凹。
可以用“热胀冷缩〞来记忆,即受热地区两等压线的间隔胀得较远,冷却地区两等压线间隔缩得较近(如右图)。
其中,气压值大小排序为A>B>C>D〔注:同一平面,气流总是从气压高处流向气压低处;竖直方向上,气温和气压总是越向上数值越低〕c.举例: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①城市风:城市生活、消费释放大量的认为热,使城市气温高,空气上升,与郊区下沉气流形成城市热力环流〔注意城市风不随昼夜而变化〕②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洋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空气由大陆流向海洋;而海洋上因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近地面空气由海洋流向大陆,形成海风。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第一节大气圈与大气运动第2课时大气的运动鲁教版必修一
7.读“气压场中风形成示意图”(左图)和“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右 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中a、b、c、d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是________,图示气压场分布在 ________半球(填“南”或“北”)。 (2)右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其风向 是________。 (3)右图中A、D两处相比,______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右图中①多阴雨天气、②多晴朗天气,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
下面为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图(左图)及城郊间高空等压 面示意图(右图)。据此完成3~4题。
3.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向是( )
A.E→F→H→G→E
B.G→E→F→H→G
C.G→E→H→F→G
D.G→H→F→E→G
4.关于城市与郊区大气状况的叙述,属实的是( )
A.EF代表城市气压垂直变化规律
[核心归纳] 1.热力环流的形成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近地面 和高空在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热力环流。如下图 所示:
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
(2)山谷风
(3)城市风
[方法技巧] 热力环流中“三个关系”的判读方法
[对点刷题] 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福建省沿海地区被海风“吹弯了腰”的草丛。读图,回 答1~2题。
1.下列能正确示意图中风向形成原因的是( )
2.该地一年中盛行风向也因海陆间温度差异发生季节变化。盛行风从海洋吹 向陆地的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第1题,依据文字材料可知,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由于水的比热容大于 陆地,白天海洋升温慢,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故B正确。第2题, 夏季,陆地升温快于海洋,近地面形成热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相 反。春、秋海陆气温差异小,风向不明显。故B正确。 答案:1.B 2.B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课件: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特权福利
特权说明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或阅读完成VIP专享文档(部分VIP专享文档由于上传者设置不可下载只能 阅读全文),每下载/读完一篇VIP专享文档消耗一个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年VIP
月VIP
连续包月VIP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享受60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一 次发放,全年内有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大气的组成
读图2.2,“干洁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 回答下列问题:
1、干洁空气由什么构成? 2、这些成分各自有什么作用? 3、除去干洁空气之外,大气中还有什么成 分?它们有什么作用?
1、干洁空气由什么构成? 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臭氧和其他。其中气和氧气合占总体积 的99%,二氧化碳0.038%(变动)、氩气0.93%,其他占0.032%。 2、这些成分各自有什么作用? 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档消耗一个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年VIP
月VIP
连续包月VIP
享受100次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一次 发放,全年内有效
赠每的送次VI的发P类共放型的享决特文定权档。有下效载期特为权1自个V月IP,生发效放起数每量月由发您放购一买次,赠 V不 我I送 清 的P生每 零 设效月 。 置起1自 随5每动 时次月共续 取发享费 消放文, 。一档前次下往,载我持特的续权账有,号效-自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它吸收地面辐 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减少到达地面的 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南极臭氧空洞
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后训练含解析第一册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后·训练提升学考过关检验1。
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A。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
能够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C.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D.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能够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的是臭氧;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2.有关大气各主要成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二氧化碳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B.水汽的相变,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C.氧气对地面起保温作用D。
对流层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层中。
二氧化碳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水汽的相变,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
3.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正确的是()A。
大气中氮含量不断减少B。
二氧化碳成为干洁空气的主要组成部分C。
二氧化碳的含量在增加D。
臭氧的含量增加氮、氧的含量减少,但是二氧化碳不会成为干洁空气的主要组成部分;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氟氯烃会破坏臭氧层,使大气中臭氧的含量减少。
4.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①温度和密度②质量和成分③大气运动状况④大气变化状况A.①③B.②④C。
①④D。
②③. 5.在大气对流层中,平均每上升1 000米,气温降低()A。
10 ℃B.6 ℃ C.1 ℃D。
0。
6 ℃100米降低0.6 ℃,则每升高1 000米气温降低6 ℃。
6。
下列关于对流层厚度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赤道地区最厚②两极地区最薄③厚度无季节变化④夏季厚度大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 D.①③④,赤道地区最厚,两极地区最薄;对流层是空气对流运动的结果,对同一地区而言气温高对流层厚度大,气温低对流层厚度小,所以夏季厚度大。
7.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多发生在()A。
对流层 B.平流层C。
高层大气 D.电离层汽和杂质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8.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存在于()A。
平流层B。
对流层C.高层大气D.中间层此大气层中存在臭氧层,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大气的温度升高.9。
大气基本方程组
p RT
思考题
1 大气的基本方程组有那些方程? 2 用热力学方程说明影响当地气温变化的因素 有那些?并思考在热带、中高纬地区气温变化的 影响因素有那些不同? 3 举例说明大气具有部分不可压性质。
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Yunnan University
热力学能量方程物理意义 1 温度平流项
V T
T 0, 暖平流造成局地增温 t T 0, 冷平流造成局地降温 t
表示大气的水平运动对热量的输送,输送正的热 量称为暖平流,输送负的热量就是冷平流。
T T u v 0, x y T T u v 0, x y
第一章 天气动力基础
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Yunnan University
第2节 大气运动基本方程组
一. 局地直角坐标系下三维运动方程组 dV 1 p 2V g F dt
du 1 p dt x 2 sin 2w cos Fx dv 1 p 分量形式: -2u sin Fy y dt dw 1 p 2u cos g Fz z dt
为比容
单位时间质量 的变化率
单位时间体积 的变化率
2、水平速度散度和垂直速度的关系
对不可压缩大气有
即 V 0
则
即大气的水平辐散减弱了大气的上升运动
即大气的水平辐合增强了大气的上升运动
3、补偿原理
高低层大气不会同样的散度,互相之间会进行质量补偿,以保证这个气 柱的质量变化较小,只有一个层次的散度的量级的十分之一。这样才能 够使一个气压系统可以维持数日。如果上下层都是同样的散度,那么气 压系统很快就消亡了,例如一个低压,地面是辐合系统,如果上下层是 辐合,那么大量质量流入,很快就使气压升高到低压消失。而补偿原理 则应该是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上升运动,这样就可以维持系统了。同 理对于地面高压,也是应该是低层辐散,高层辐合,下沉运动。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第一章:大气的概念与组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的定义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
教学内容:1. 大气的定义:地球表面至太空之间,包围着地球的气体层。
2. 大气的作用:保护地球生物免受宇宙射线伤害,维持地球温度,参与水循环,支持飞行等。
3. 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氩气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询问学生对大气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大气的重要性。
2. 讲解与演示:通过PPT或黑板,讲解大气的定义、作用和组成成分。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大气的作用,并展示讨论结果。
4. 问答环节:回答学生关于大气组成成分的问题。
作业布置:1. 请学生总结大气的定义、作用和组成成分,并在课堂上分享。
第二章:大气的垂直分层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概念。
2. 使学生掌握大气各层的名称、特点和主要现象。
教学内容:1. 大气垂直分层的概念:大气按密度和温度变化,分为若干层。
2. 大气各层的名称和特点: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空间。
3. 主要现象:如臭氧层、极光等。
教学活动:1. 讲解与演示:通过PPT或黑板,讲解大气的垂直分层概念、各层的名称、特点和主要现象。
2. 图片展示:展示各层大气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层的特点。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大气各层的现象,并展示讨论结果。
4. 问答环节:回答学生关于大气垂直分层的问题。
作业布置:1. 请学生总结大气垂直分层的概念、各层的名称、特点和主要现象,并在课堂上分享。
第六章:对流层的特点和现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流层的基本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对流层中的主要气象现象。
教学内容:1. 对流层的基本特点:距离地球表面最近的大气层,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容纳了大部分天气现象。
2. 对流层中的主要气象现象:风云、雷电、降水、蒸发、温室效应等。
教学活动:1. 讲解与演示:通过PPT或黑板,讲解对流层的基本特点和主要气象现象。
大气污染物防治管理程序范本(二篇)
大气污染物防治管理程序范本(____字)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加强对大气污染物的防治管理,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实施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提高环境保护水平,制定本管理程序。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管理程序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涉及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防治目标本管理程序的防治目标是: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的良好。
第四条主要任务本管理程序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设施运营管理规定,并组织实施大气污染物的监测、评估和防治措施。
第五条组织实施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依据本管理程序,组织对大气污染物排放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反排放标准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罚。
第二章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管理第六条制定标准的依据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考虑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和生态环境需求,并参考国际先进水平。
第七条排放标准的制定程序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经过调研、论证、征求意见、审查批准等程序,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八条标准执行的监督检查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定期对大气污染物排放单位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标准的有效执行。
第三章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设施运营管理第九条设施运营管理的要求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设施应配备专业人员进行运营管理,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有效控制。
第十条设施运营管理的规定大气污染物排放单位应制定设施运营管理规定,明确设施运营的职责和要求,并保证设施的定期维护和检修。
第十一条设施运营管理的监督检查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定期对大气污染物排放单位的设施运营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有效控制。
第四章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和评估第十二条监测的要求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采用科学、准确、可靠的方法和技术。
第十三条监测网络的建设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组织建设大气污染物监测网络,确保全面、连续、及时地获取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数据。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1.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
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2.大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汽等对生命活动、自然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3.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4.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并充分利用各层大气的特点开展相应活动。
5.太阳辐射加热地面,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6.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7.地表冷热不均,形成大气热力环流。
大气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简单形式。
8.大气的水平运动即风。
风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气象仪器、简易教具等,观察、识别、描述与大气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
能够运用大气科学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大气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天气和气候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大气科学类专业大学排名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知识清单一大气的组成知识清单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
(2)各个大气层的特点和作用①对流层⎩⎪⎨⎪⎧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的对流运动十分显著天气变化最大作用:与人类关系密切②平流层⎩⎪⎨⎪⎧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呈明显升高趋势空气大多以平流运动为主作用:臭氧层保护生物;利于航空飞行 ③高层大气⎩⎪⎨⎪⎧特点⎩⎪⎨⎪⎧密度非常小存在电离层作用: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大气中的臭氧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它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生物免遭这种射线的危害。
不同纬度对流层高度是不一样的低纬地区,地面受热多,对流活动旺盛,因此对流层的高度高;而高纬地区,地面受热较少,对流活动较弱,所以,对流层的高度低。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第一册地理教案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程标准原文】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核心素养定位1.知道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综合思维)2.结合“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认识大气的垂直分层状况,理解各主要层次的特点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3.观察、识别、描述与大气有关的自然现象、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知识体系导引知识点一大气的组成1.干洁空气干洁空气的组成及其按体积所占的百分比如今的大气成分是地球长期演化的结果,在短时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25千米以下的干洁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合占总体积的99%,其主要成分氮气占78%,氧气占21%,次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臭氧。
[知识链接]1.大气中的臭氧被誉为地球生物的保护伞,它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动植物免遭这种射线的危害。
2.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气 氧气呼吸作用,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温室气体 臭氧 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水汽和杂质为什么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提示:空气上升到凝结高度,固体尘埃作为凝结核,使周围水汽凝结,才能成云致雨。
2.降水的条件⎩⎪⎨⎪⎧ 1充足的水汽2有凝结核3空气抬升遇冷凝结3.水汽和二氧化碳具有保温作用4.电离层与无线电波地球外80~500千米的大气层,有若干电离层。
电离层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它们就像一面反射无线电波的镜子,使电波在地面和电离层之间多次反射,从而实现了远距离无线电通信。
知识点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划分依据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2.大气垂直分层非洲最高的山峰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山顶却终年积雪,这是为什么?提示: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乞力马扎罗山海拔高(接近6 000米),因此,山顶气温很低,终年积雪。
高中地理_名师课件2《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探究设问4]对流层的天气现象是怎样的?为什么?
[探究设问5]飞机在对流层时可能会遇到哪些情况?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P31—33页,回答以下问题:
[探究设问1]对流层在哪里?
[探究设问2]对流层的温度有什么变化特点?为什么?
[探究设问3]对流层的空气是怎样运动的?
醒乘客飞机遇到气流出现颠簸,系好安
全带;飞机遇到积雨云首先选择绕开;
飞机被迫穿越积雨云,机身发生剧烈颠
簸……”
[情境设问]根据机组人员的介绍,飞机在起飞后上升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现象?为什么?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P31—33页,回答以下问题:
[探究设问1]对流层在哪里?
[探究设问2]对流层的温度有什么变化特点?为什么?
臭氧含量减少。
情境探究【通过“臭氧空洞”考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为了保护臭氧层,国际社会于1985年缔结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以下称《公约》),开启了
全球携手保护臭氧层的历程。1987年9月16日,达成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以
下简称《议书》),限制生产和使用氯氟碳化物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1995年,联合国大会决定每年的
行团摇动小旗,候机大厅人来人往,机长做飞行前的一系列
[探究设问5]平流层的天气现象是怎样的?为什么?
[探究设问6]为什么说平流层是飞机飞行的最佳高度层?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P31—33页,回答以下问题:
[探究设问1]平流层在哪里?
[探究设问2]平流层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
[探究设问3]臭氧层在哪里?它的作用是什么?
[探究设问4]平流层的空气是怎样运动的?
水汽、杂质多;对流运动
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原理课件:大气的基本知识、大气特性
一、 二、 三、 四、
大气压力
大气压力的度量 海拔高度对大气压力、飞机性能 的影响 空气密度差异的影响
18
壹 目录页
一、
大气压力
二、
大气压力的度量
三、 四、
海拔高度对大气压力、飞机性能 的影响
空气密度差异的影响
19
第二节
大气的基本知识
地球表面有一层厚厚的大气层, 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大气被“吸” 向地球,虽然空气很轻,但仍有质 量,有了质量就产生了力,它作用 于物体的效果就是压力。著名的马 德堡半球实验就证明了大气压的存 在。可以说,大气压力是地球引力 作用的结果。
(四) 热层
(五) 散逸层
又称逃逸层、外大气层,是地球大气的最外层,位于热层之上。那里的空气 极其稀薄,同时又远离地面,受地球的引力作用较小,因而大气分子不断地向星 际空间逃逸。航天器脱离这一层后便进入太空飞行。
16
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原理
无人机与大气基本知识 大气特性
LOGO 17
第三节
目录页
学 习 大 纲
24
叁 海拔高度对大气压力、飞机性能的影响
随着海拔升高,空气变得稀薄,大气压力也随之降低。一般来说,高度每 增加1000ft,大气压力就会降低1mmHg。分布于全球的气象站,为了提供一个 记录和报告的标准,都会按照海拔高度每增加1000m就近似增加1mmHg的规 则将当地大气压转化为海平面压力。使用公共的海平面压力读数可以确保基于 当前压力读数的飞机高度计的设定是准确的。
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1
在大气处于静止状态时,某一高度上的气压值等于其单位水平面积上所承受的上部大气柱的重力,随着 高度增加,其上部大气柱越来越短,且气柱中空气密度越来越小,气柱重力也就越来越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大气
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状态 大气的垂直结构 大气与农业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 一、大气形成
一般认为,今天的地球大气是经过原生大气、次生大气 和现代大气三个阶段演变而成的。
A) 第一阶段:原生大气:氢、氦、氖等
B) 第二阶段:次生大气:二氧化碳、甲烷、氮、水汽、硫化氢和氨等 C) 第三阶段:现代大气:干洁大气(氮、氧、氩、二氧化碳等) 、水汽 气溶胶粒子
高层大气(90km以上):氮、氧原子。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
二、大气的组成
氮气 氧气 干洁大气 CO2 O3
大 气 的 组 成
水
汽
稀有气体
大气气溶 胶粒子 固体、液 态的杂质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
二、大气的组成
大气特点:物质有三态
气态:水汽、氮气、氧气等。 液态:水滴、溶液滴。 固态:冰晶、悬浮的杂质。
► 臭氧(O3):
时空变化: 时间变化:最大值出现在春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 空间变化: 主要分布在: 10~50㎞高度的 平流层大气中, 极大值在20~25 ㎞高度之间。 水平:由赤道向两极增加。 垂直: 55~60km,含量极少。 20~25km,达最大值,形成臭氧层; 12~15km以上,含量增加特别显著; 从10km向上,逐渐增加; 近地面,含量很少;
空间变化:
水平:城市大于农村; 垂直:0~20km,含量最高; 20km以上含量显著减小
二、大气的组成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
(一)干洁大气:不含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的大气。 含量占整个大气的99.97%。干洁空气的分子量是28.97
► 二氧化碳(CO2):
作用: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
二、大气的组成 一
► 臭氧空洞的形成原因(O3):
(一)干洁大气
人造的氟氯碳化物(CFCs)污染了大气,已经证实是臭氧洞形成的主要 原因。 紫外
CFCs
Cl
带有自由基的ClO非常活泼,若与同样活泼的氧原子反应,便生成氯原子 和较安定的氧分子:
而这个被释放出来的氯又可以再和臭氧反应,因此氯一方面能够不断的 消耗臭氧,同时却又能在反应重生。据估计,一个氯原子能使十万个臭 氧分子反应消失。
二、大气的组成
H2O紫外线H2↑+O2↑, 从此地球上有了极微量O2 并参与了生命的起源。
H2O+CO2 叶绿素 (CH2O)n+O2↑,
产生出更多的O2
O3的形成过程:O2 紫外线 O+O ,O2+O → O3 闪电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
二、大气的组成
低层大气(0-90km):干洁空气、水汽、气溶
胶粒子。 主要成分是氮、氧、氩、还有微量的惰 性气体(氖、氪氙及氦)等之间大致 保持固定的比例,基本上不随时间、 空间变化,称为常定成分。 其它的一些气体在大气中所占的比例随 时间、地点而变,称为可变成分。
颗粒物 (PM10) CO O3
NO2
Pb及其化 合物
年均值100µ 3(0.053ppm) g/m
季均值1.5µ 3 g/m
与一级标准相同
与一级标准相同
表1.3 主要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μ g/g)
组分 CO SO2 清洁空气 <1 0.001~0.01 污染空气 5~200 0.02~2 组分 O3 CO2 清洁空气 0.001~0.06 310~330 污染空气 0.06~1 350~370
降低大气透明度,影响大气能见度。
充当水汽凝结核,对云、雾及降水形成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 三、大气污染
种类:
(一)大气污染物来自以固体或液体的微粒,通称为气溶胶粒子(颗粒物)。 如:烟尘、粉尘、含酸雾滴等。直径在10μm以上的 粉尘落尘,直径在10μm以下的称为飘尘。
形 态 划
分
气态化合物,通称为化学污染物。 如:能引起氧化危害的臭氧、过氧乙酰硝酸脂类、二 氧化氮、氯等;能引起还原危害的二氧化硫、硫化氢、 一氧化碳等;能引起碱性危害的氨以及能引起酸性危害 的二氧化硫等物质。
表1.2 美国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 3h最大 1300µ 3(0.5ppm, g/m ≤1次/年) 与一级标准相同 无二级标准 与一级标准相同
污染物
SO2 年均值80µ 3(0.03ppm), g/m 24h均值0.14ppm(≤1次/年) 24h均值150µ 3(过去3年,≤1 g/m 次/年),年均值50µ 3 g/m 8h均值10µ 3(9ppm),1h均 g/m 值40µ 3(35ppm) g/m 1h均值35µ 3(0.12ppm),8h均 g/m 值0.08ppm
大气污染与气象条件:
风:风对污染物起输送、扩散和稀释的作用。如,高值污染 浓度常出现在污染源的下风方。
气温:近地面层气温高,大气的稀释作用强;相反大气稀释 作用减弱。因此,大气污染冬季比夏季严重,早晚比中午严 重。
一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
(一) 大气污染物
三、大气污染
逆温层:当底空有逆温存在时可使大气污染的程度加重。如,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 事件、美国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 降水:降水对大气污染物有净化作用,但加重地面的污染程 度 。如,“酸雨”是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 气降水(雾、露、霜)。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
二、大气的组成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
二、大气的组成
1.干洁大气:不含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的大气。
含量占整个大气的99.97%。干洁空气的分子量是28.97
► 氮气(N2):
存在方式: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于有机体中。
作用:是有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合成氮肥的基本原料。
特点——最多气体 ;生命体重要成分 ;不活跃气体 ;豆科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
二、大气的组成
(一)干洁大气
微量气体: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等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对太 阳辐射吸收很少, 但却能强烈吸收 地面放射的长波 辐射,同时又向 周围空气和地面 放射长波辐射, 所以有使地面和 空气增温的效应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
二、大气的组成
(一)干洁大气
思考问题:1.臭氧为什么集中在20-25km? 2.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中哪些波段的辐射? 3.在南北极出现臭氧空洞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 人类有什么危害?
大气中CO2随着时间有增有减是自然界自然的规律,大气的气 温大致也和大气CO2的含量同步。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 三、大气污染
(一) 大气污染物 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gency)把大气污染物按常规污染物(CO、NO2、 SO2、O3、PM2.5、PM10和Pb等7种)和有害污染物 (Hg、Mn、Ni、苯、氯乙烯、乙醛等140多种)进 行监测。从其网站(/air/data)可以查阅 并下载1996~2007年观测数据。 美国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分两级。一级标准是为 保护公众健康而留有安全余地的环境要求水平,二 级标准为使公共福利免遭已知或可预见的污染物不 利影响而应要求的水平。
积极参与大气中的许多化学过程;
对有机物质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
二、大气的组成
(一)干洁大气:不含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的大气。
含量占整个大气的99.97%。干洁空气的分子量是28.97
► 二氧化碳(CO2):
来源:
生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的燃烧、有机物质的燃 烧 和分解、火山喷发作用等。
植物养料 自然条件下,氮气只能通过闪电雷暴作成形成,通过降水过程 被植物和土壤吸收利用。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
二、大气的组成
1.干洁大气:不含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的大气。
含量占整个大气的99.97%。干洁空气的分子量是28.97
► 氧(O2):
作用:
是人类和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的极为重要的气体;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
二、大气的组成 (三)气溶胶粒子(杂质)
3.来源:
无机物杂质包括烟粒,尘土微粒、浪花中水分蒸发后的盐粒, 火山爆发后火山灰,流星燃烧后的灰烬。还有一些有机物杂质, 如植物的花粉、孢子、微生物等。 还有一些有机物杂质,如植物的花粉、孢子、微生物等。
4.分类:液体质粒、固体质粒
液体微粒定义:悬浮大气中的水滴、过冷水滴和冰晶等水汽凝结 物。 作用:它们常聚集在一起,以云、雾等形式出现,使能见 度变坏,还能减弱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
二、大气的组成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
(三)气溶胶粒子(杂质)
固体杂质 定义:悬浮于大气中的烟粒、尘埃、盐粒等。 含量分布:多集中在大气的底层,随时间、地区和天气条件 而变化(陆上多于海上,城市多于乡村, 冬季多于夏季 ) 5.作用:
吸收太阳辐射,使空气温度增高,但也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 辐射。 缓冲地面辐射冷却,部分补偿地面因长波有效辐射而失去的热 量。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 三、大气污染
(一)大气污染物
以颗粒物的自身重力和自然沉降特性分为: 降尘:粒径》10um的颗粒物 飘尘:粒径《10um的颗粒物 以粒径大小来区分,分为: 悬浮颗粒物:是指粒径《100um的液态、固态 或固态和液态组合存在并悬浮于空气中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粒径《10um的能进入人体 呼吸道的颗粒物。
3.水汽的作用:a、是大气中最活跃的成分。不稳定,进行三态
变化,是天气变化 的主要角色。b水汽在相变过程中要吸收或放 出潜热,水汽含量的多少不仅影响大气湿度状况,还直接影响到 地面和空气温度,影响天气的变化。 思考题: c、水汽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它和二氧化碳一起对地面保 ①为何雨前闷热,雨后凉爽? 温起着重要作用。 ②为何有云的夜晚比无云夜晚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