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学案

合集下载

湘教版七年级上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学案(导学案(3 份)

湘教版七年级上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学案(导学案(3  份)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相关数据对比分析描述地球的大小。

3.利用经纬仪和地球仪,比较归纳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

4.利用地球仪和地图判读某地的经纬度,学会用经纬网进行定位。

【学习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线特征,经纬网定位。

2.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定位。

【学习难点】掌握经线纬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活动探究、查阅资料等方法。

新课导入:同学们,《宫》和《步步惊心》电视剧的热播,使“穿越”成为最时尚和最流行的词语,也成为很多人的梦想,你想穿越时空回到古代吗?古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认识地球》第一课时【自主学习】一、地球的形状1.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环球航行。

2.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的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积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千米,赤道周长万千米。

【互动探究】活动提示:1.以小组为单位,先交流基础知识,对疑难点展开讨论,再完成探究问题。

2.组长给每个小组成员按照实际能力,分配1-2道探究题,先自主探究,不能完成的问题通过小组互动解决,最后组长梳理存在的普遍疑难问题,组织讨论。

3.展示探究成果时先由各小组推选1名代表展示,其他组员进行补充,最后得出结论,并对各组的探究学习情况相互做出评价。

活动一:活动一:探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自我突破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请你依次写出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航海时所经过的大洋(按顺时针方向)。

麦哲伦的航行能证明什么?(1)麦哲伦船队航海时所经过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2)麦哲伦船队的航行证明了。

2.小组探究(1)列举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的例子。

①海边看远方行来的航船,先看到,后看到。

②月食现象,看到地球的影子是。

③站得越高,看得越。

高中数学第二章等式与不等式方程组的解集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数学第二章等式与不等式方程组的解集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第一册

2.1.3 方程组的解集课程标准(1)常用代入消元法或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能灵活解二元二次方程组.新知初探·自主学习——突出基础性教材要点知识点 方程组的解集方程组中,由两个方程的解集____________称为这个方程组的解集.状元随笔 1.当方程组中未知数的个数大于方程的个数时,方程组的解集可能有无穷多个元素,此时,如果将其中一些未知数看成常数,那么其他未知数往往能用这些未知数表示出来.2.本质:解二元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把“二元”变为“一元”.基础自测1.方程组{x +y =1x−y =3的解集是( )A .{2,-1}B .{(2,-1)}C .{-2,1}D .{(-2,1)}2.若x ,y 满足方程组{2x +y =7,x +2y =8,则x +y 的值是( )A .5B .-1C .0D .13.方程组{y =x x 2+y 2=2的解集是( )A .(±1,±1)B .{(±1,±1)}C .{(-1,-1),(1,1)}D .(-1,-1),(1,1)4.方程组{x +y −z =0,①y +z−x =7,②z +x −y =9③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探究·素养提升——强化创新性题型1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例1 选择合适的方法解下列方程组:(1){2x−y=3,①3x+4y=10.②(2){x+2y=3,①3x−4y=4.②状元随笔 二元一次方程组主要用加减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求解.跟踪训练1 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4x−y=k,2x+3y=1中,x,y的值相等,则k的值是( )A.3 B.35C.5 D.15题型2 三元一次方程组例2 解方程组{x3=y4=z5,①x−y+2z=18.②状元随笔 三元一次方程组主要用加减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求解.方法归纳消元法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注意点(1)在确定消去哪个未知数时,要从整体考虑,一般选择消去后可以使计算量相对较小的未知数.(2)消去的未知数一定是同一未知数,否则就达不到消元的目的.跟踪训练2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1,0),(2,3),(3,28),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题型3 “二·一”型的二元二次方程组[教材P53例1]的解集.例3 求方程组{x2+y2=5,①y=x+1②方法归纳“二·一”型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实数解有三种情况:有一解、两解和没有解.把二元一次方程代入二元二次方程,消去一个未知数之后,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由根的判别式可知,解的情况可能是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两个相等的实数解或无实数解,这样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也就相应地有三种情况.简言之,有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实数解的情况,一般可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来判断.跟踪训练3 解方程组{x2+2xy+y2=4,x−2y=5.①②题型4 “二·二”型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经典例题]例4 解方程组{x2−3xy−4y2=0,x2+4xy+4y2=1.①②方法归纳解“二·二”型方程组的基本思想仍是“转化”,转化的方法是“降次”“消元”.它的一般解法是:(1)当方程组中只有一个可分解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方程时,可将分解得到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分别与原方程组中的另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两个“二·一”型方程组.解这两个“二·一”型方程组,所得的解都是原方程组的解.(2)当方程组中两个二元二次方程都可分解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时,将第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分解所得到的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分别与第二个二元二次方程分解所得的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方程组,可得到四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解这四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所得的解都是原方程组的解.跟踪训练4 解方程组{x2−y2=1,(x−y)2−2(x−y)−3=0.①②2.1.3 方程组的解集新知初探·自主学习[教材要点]知识点得到的交集[基础自测]1.解析:{x+y=1①x−y=3②,①+②得2x=4,∴x=2,代入①得y=-1.答案:B2.解析:{2x+y=7①x+2y=8②,方法一 ②×2-①,得3y=9,解得y=3.把y=3代入②,得x=2.所以x+y=2+3=5.方法二 由①+②,得3x+3y=15.化简,得x+y=5.故选A.答案:A3.解析:{y=x①x2+y2=2②,把①代入②得2x2=2,∴x2=1,x=±1,y=±1.答案:C4.解析:①+②+③得x+y+z=16 ④④-①,得z=8;④-②,得x=4.5;④-③,得y=3.5.所以原方程组的解集为{(4.5,3.5,8)}.答案:{(4.5,3.5,8)}课堂探究·素养提升例1 【解析】 (1)由①,得y=2x-3, ③把③代入②,得3x+4(2x-3)=10,解得x=2.把x=2代入③,得y=1.所以原方程组的解集为{(x,y)|(2,1)}.(2)①×2,得2x+4y=6, ③③+②,得5x=10,解得x=2.把x=2代入①,得2+2y=3,解得y=1 2.所以原方程组的解集为{(x,y)|(2,1 2)}.跟踪训练1 解析:把方程组中的x都换成y,解出x=y=15.把x=y=15再代入第一个方程,从而求出k的值为3 5.答案:B例2 【解析】 设x3=y4=z5=k(k为常数,k≠0),则x=3k,y=4k,z=5k.将它们代入②中,得3k-4k+10k=18,解得k=2.所以x=6,y=8,z=10,所以原方程组的解集为{(6,8,10)}.跟踪训练2 解析:设函数解析式为y =ax 2+bx +c (a ≠0),由题意,得{a +b +c =0,①4a +2b +c =3,②9a +3b +c =28.③②-①,得3a +b =3, ④③-②,得5a +b =25, ⑤由④和⑤组成方程组{3a +b =3,5a +b =25.解得a =11,b =-30,把a =11,b =-30代入①,得11-30+c =0,解得c =19.所以a =11,b =-30,c =19.所以所求函数解析式为y =11x 2-30x +19.例3 【解析】 将②代入①,整理得x 2+x -2=0,解得x =1或x =-2.利用②可知,x =1时,y =2;x =-2时,y =-1.所以原方程组的解集为{(1,2),(-2,-1)}.跟踪训练3 解析:方法一 由②得x =2y +5 ③将③代入①,得(2y +5)2+2y (2y +5)+y 2=4.整理,得3y 2+10y +7=0.解得y 1=-73,y 2=-1.把y 1=-73代入③,得x 1=13,把y 2=-1代入③,得x 2=3.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x 1=13,y 1=−73,{x 2=3y 2=−1所以方程组的解集为{(13,−73),(3,−1)}.方法二 由①得(x +y )2=4,即x +y =2或x +y =-2.原方程组转化为{x +y =2,x −2y =5.或{x +y =−2,x −2y =5.解得{x 1=3,y 1=−1,或{x 2=13,y 2=−73.所以方程组的解集为{(13,−73),(3,−1)}.例4 【解析】 由①得(x -4y )(x +y )=0,所以x -4y =0或x +y =0,由②得(x +2y )2=1,所以x +2y =1或x +2y =-1.原方程可化为以下四个方程组:解这四个方程组,得原方程组的四个解是:{x 1=23,y 1=16,或{x 2=−23,y 2=−16,或{x 3=−1,y 3=1,或{x 4=1,y 4=−1.所以方程组的解集为{(23,16),(−23,−16),(−1,1),(1,−1)}.跟踪训练4 解析:由②得(x -y -3)(x -y +1)=0.所以x -y -3=0或x -y +1=0.所以原方程组可化为两个方程组:{x 2−y 2=1,x −y −3=0,或{x 2−y 2=1,x −y +1=0.用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分别得{x 1=53,y 1=−43,或{x 2=−1,y 2=0.所以原方程组的解集为{(53,−43),(−1,0)}.。

高中数学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学案 新人教A版选修2-3-新人教A版高二选修2-3数学学案

高中数学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学案 新人教A版选修2-3-新人教A版高二选修2-3数学学案

二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条件概率的性质(1)非负性:0≤P(B|A)≤1.(2)可加性:如果是两个互斥事件,则P(B∪C|A)=P(B|A)+P(C|A).2.相互独立事件的性质(1)推广:一般地,如果事件A1,A2,…,A n相互独立,那么这n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即P(A1A2…A n)=P(A1)P(A2)…P(A n).(2)对于事件A与B及它们的和事件与积事件有下面的关系:P(A+B)=P(A)+P(B)-P(AB).3.二项分布满足的条件(1)每次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概率是相同的.(2)各次试验中的事件是相互独立的.(3)每次试验只有两种结果:事件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4)随机变量是这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次数.4.均值与方差的性质(1)若η=aξ+b(a,b是常数),ξ是随机变量,则η也是随机变量,E(η)=E(aξ+b)=aE(ξ)+b.(2)D(aξ+b)=a2D(ξ).(3)D(ξ)=E(ξ2)-[E(ξ)]2.5.正态变量在三个特殊区间内取值的概率(1)P(μ-σ<X≤μ+σ)≈0.682 7.(2)P(μ-2σ<X≤ μ+2σ)≈0.954 5.(3)P(μ-3σ<X≤μ+3σ)≈0.997 3.1.求分布列时要检验概率的和是否为1,如果不是,要重新检查修正.2.要注意识别独立重复试验和二项分布.3.在记忆D(aX+b)=a2D(X)时要注意D(aX+b)≠a D(X)+b,D(aX+b)≠a D(X).4.易忽略判断随机变量是否服从二项分布,盲目使用二项分布的期望和方差公式计算致误.主题1 条件概率口袋中有2个白球和4个红球,现从中随机地不放回连续抽取两次,每次抽取1个,则:(1)第一次取出的是红球的概率是多少?(2)第一次和第二次都取出的是红球的概率是多少?(3)在第一次取出红球的条件下,第二次取出的是红球的概率是多少? 【解】 记事件A :第一次取出的是红球;事件B :第二次取出的是红球.(1)从中随机地不放回连续抽取两次,每次抽取1个,所有基本事件共6×5个;第一次取出的是红球,第二次是其余5个球中的任一个,符合条件的有4×5个,所以P (A )=4×56×5=23.(2)从中随机地不放回连续抽取两次,每次抽取1个,所有基本事件共6×5个;第一次和第二次都取出的是红球,相当于取两个球,都是红球,符合条件的有4×3个,所以P (AB )=4×36×5=25. (3)利用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可得 P (B |A )=P (AB )P (A )=2523=35.条件概率的两个求解策略(1)定义法:计算P (A ),P (B ),P (AB ),利用P (A |B )=P (AB )P (B )⎝ ⎛⎭⎪⎫或P (B |A )=P (AB )P (A )求解. (2)缩小样本空间法:利用P (B |A )=n (AB )n (A )求解.其中(2)常用于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问题.(2018·河北“五个一名校联盟”二模)某个电路开关闭合后会出现红灯或绿灯闪烁,已知开关第一次闭合后出现红灯的概率为12,两次闭合后都出现红灯的概率为15,则在第一次闭合后出现红灯的条件下第二次闭合后出现红灯的概率为( ) A.110B.15C.25D.12解析:选C.设“开关第一次闭合后出现红灯”为事件A ,“第二次闭合后出现红灯”为事件B ,则由题意可得P (A )=12,P (AB )=15,则在第一次闭合后出现红灯的条件下第二次闭合出现红灯的概率是P (B|A )=P (AB )P (A )=1512=25.故选C.主题2 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与二项分布为了解某校今年高三毕业班报考飞行员的学生的体重情况,将所得的数据整理后,画出了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已知图中从左到右的前三组的频率之比为1∶2∶3,其中第2组的频数为12.(1)求该校报考飞行员的总人数;(2)以这所学校的样本数据来估计全省的总体数据,若从全省报考飞行员的同学中(人数很多)任选3人,设X 表示体重超过60 kg 的学生人数,求X 的分布列.【解】 (1)设该校报考飞行员的人数为n ,前三个小组的频率分别为p 1,p 2,p 3,则由条件可得⎩⎪⎨⎪⎧p 2=2p 1,p 3=3p 1,p 1+p 2+p 3+(0.037+0.013)×5=1,解得p 1=0.125,p 2=0.25,p 3=0.375.又p 2=0.25=12n,解得n =48,所以该校报考飞行员的总人数为48.(2)由(1)可得,估计抽到一个报考学生的体重超过60 kg 的概率为P =1-(0.125+0.25)=58, 依题意有X ~B ⎝ ⎛⎭⎪⎫3,58,故P (X =k )=C k 3⎝ ⎛⎭⎪⎫58k·⎝ ⎛⎭⎪⎫383-k,k =0,1,2,3.所以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X 0 1 2 3P27512 135512 225512 125512求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需注意的三个问题(1)“P (A B)=P (A )P (B)”是判断事件是否相互独立的充要条件,也是解答相互独立事件概率问题的唯一工具.(2)涉及“至多”“至少”“恰有”等字眼的概率问题,务必分清事件间的相互关系. (3)公式“P (A +B)=1-P (A B)”常应用于求相互独立事件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某企业有甲、乙两个研发小组,他们研发新产品成功的概率分别为23和35.现安排甲组研发新产品A ,乙组研发新产品B.设甲、乙两组的研发相互独立. (1)求至少有一种新产品研发成功的概率;(2)若新产品A 研发成功,预计企业可获利润120万元;若新产品B 研发成功,预计企业可获利润100万元.求该企业可获利润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解:记E ={}甲组研发新产品成功,F ={}乙组研发新产品成功,由题设知P (E )=23,P (E )=13,P (F )=35,P (F )=25,且事件E 与F ,E 与F ,E 与F ,E 与F 都相互独立.(1)记H ={}至少有一种新产品研发成功,则H =E F ,于是P (H )=P (E )P (F )=13×25=215,故所求的概率为P (H )=1-P (H )=1-215=1315.(2)设企业可获利润为X (万元),则X 的可能取值为0,100,120,220,因为P (X =0)=P (EF )=13×25=215,P (X =100)=P (EF )=13×35=315=15, P (X =120)=P (EF )=23×25=415, P (X =220)=P (EF )=23×35=615=25.故所求的分布列为X 0 100 120 220 P2151541525数学期望为E (X )=0×215+100×15+120×415+220×25=300+480+1 32015=2 10015=140.主题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017·高考全国卷Ⅲ)某超市计划按月订购一种酸奶,每天进货量相同,进货成本每瓶4元,售价每瓶6元,未售出的酸奶降价处理,以每瓶2元的价格当天全部处理完.根据往年销售经验,每天需求量与当天最高气温(单位:℃)有关.如果最高气温不低于25,需求量为500瓶;如果最高气温位于区间[20,25),需求量为300瓶;如果最高气温低于20,需求量为200瓶.为了确定六月份的订购计划,统计了前三年六月份各天的最高气温数据,得下面的频数分布表: 最高气温 [10,15)[15,20)[20,25)[25,30)[30,35)[35,40)天数216362574(1)求六月份这种酸奶一天的需求量X (单位:瓶)的分布列;(2)设六月份一天销售这种酸奶的利润为Y (单位:元),当六月份这种酸奶一天的进货量n (单位:瓶)为多少时,Y 的数学期望达到最大值?【解】 (1)由题意知,X 所有可能取值为200,300,500,由表格数据知P (X =200)=2+1690=0.2,P (X =300)=3690=0.4,P (X =500)=25+7+490=0.4. 因此X 的分布列为X 200 300 500 P0.20.40.4(2)200瓶,因此只需考虑200≤n ≤500. 当200≤n ≤500时,若最高气温不低于25,则Y =6n -4n =2n ;若最高气温位于区间[20,25),则Y =6×300+2(n -300)-4n =1 200-2n ;若最高气温低于20,则Y =6×200+2(n -200)-4n =800-2n .因此E (Y )=2n ×0.4+(1 200-2n )×0.4+(800-2n )×0.2=640-0.4n . 当200≤n <300时,若最高气温不低于20,则Y =6n -4n =2n ;若最高气温低于20,则Y =6×200+2(n -200)-4n =800-2n . 因此E (Y )=2n ×(0.4+0.4)+(800-2n )×0.2=160+1.2n . 所以n =300时,Y 的数学期望达到最大值,最大值为520元.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的步骤一次同时投掷两枚相同的正方体骰子(骰子质地均匀,且各面分别刻有1,2,2,3,3,3六个数字).(1)设随机变量η表示一次掷得的点数和,求η的分布列;(2)若连续投掷10次,设随机变量ξ表示一次掷得的点数和大于5的次数,求E (ξ),D (ξ). 解:(1)由已知,随机变量η的取值为:2,3,4,5,6. 投掷一次正方体骰子所得点数为X ,则P (X =1)=16,P (X =2)=13,P (X =3)=12,即P (η=2)=16×16=136,P (η=3)=2×16×13=19, P (η=4)=2×16×12+13×13=518, P (η=5)=2×13×12=13,P (η=6)=12×12=14.故η的分布列为P 2 3 4 5 6 η136195181314(2)由已知,满足条件的一次投掷的点数和取值为6,设其发生的概率为p ,由(1)知,p =14,因为随机变量ξ~B ⎝ ⎛⎭⎪⎫10,14, 所以E (ξ)=np =10×14=52,D (ξ)=np (1-p )=10×14×34=158.主题4 正态分布设X ~N (10,1).(1)证明:P (1<X <2)=P (18<X <19); (2)设P (X ≤2)=a ,求P (10<X <18).【解】 (1)因为X ~N (10,1),所以,正态曲线φμ,σ(x )关于直线x =10对称,而区间(1,2)和(18,19)关于直线x =10对称,所以⎠⎛12φμ,σ(x )d x =⎠⎛1819φμ,σ(x )d x ,即P (1<X <2)=P (18<X <19).(2)因为P (X ≤2)+P (2<X ≤10)+P (10<X <18)+P (X ≥18)=1,P (X ≤2)=P (X ≥18)=a , P (2<X ≤10)=P (10<X <18),所以,2a +2P (10<X <18)=1, 即P (10<X <18)=1-2a 2=12-a .根据正态曲线的对称性求解概率的三个关键点(1)正态曲线与x 轴围成的图形面积为1;(2)正态曲线关于直线x =μ对称,则正态曲线在对称轴x =μ的左右两侧与x 轴围成的面积都为0.5;(3)可以利用等式P (X ≥μ+c )=P (X ≤μ-c )(c >0)对目标概率进行转化求解.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中随机投掷10 000个点,则落入阴影部分(曲线C 为正态分布N (-1,1)的密度曲线)的点的个数的估计值为( )(参考数据:若X ~N (μ,σ2),则P (μ-σ<X ≤μ+σ)≈68.27%,P (μ-2σ<X ≤μ+2σ)≈95.45%,P (μ-3σ<X ≤μ+3σ)≈99.73%.) A .1 193 B .1 359 C .2 718D .3 413解析:选B.对于正态分布N (-1,1),μ=-1,σ=1,正态曲线关于x =-1对称,故题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2×(0.954 5-0.682 7)=0.135 9,所以点落入题图中阴影部分的概率P =0.135 91=0.135 9,所以投入10 000个点,落入阴影部分的个数约为10 000×0.1359=1 359., [A 基础达标]1.已知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N (0,σ2),若P (ξ>2)=0.023,则P (-2≤ξ≤2)=( ) A .0.447 B .0.628 C .0.954D .0.997解析:选C.因为随机变量ξ服从标准正态分布N (0,σ2), 所以正态曲线关于x =0对称.又P (ξ>2)=0.023, 所以P (ξ<-2)=0.023.所以P (-2≤ξ≤2)=1-2×0.023=0.954.2.船队若出海后天气好,可获利5 000元;若出海后天气坏,将损失2 000元;若不出海也要损失1 000元.根据预测知,天气好的概率为0.6,则出海效益的均值是( ) A .2 000元 B .2 200元 C .2 400D .2 600元解析:选B.出海效益的均值为E (X )=5 000×0.6+(1-0.6)×(-2 000)=3 000-800=2 200(元).3.盒中装有10个乒乓球,其中5个新球,5个旧球,不放回地依次取出2个球使用,在第一次摸出新球的条件下,第二次也取到新球的概率为( ) A.35 B.110C.49D.25解析:选C.A ={}第一次取到新球,B ={}第二次取到新球,则n (A )=C 15C 19,n (AB )=C 15C 14.所以P (B |A )=P (AB )P (A )=C 15C 14C 15C 19=49.4.某人射击一次命中目标的概率为12,则此人射击6次,3次命中且恰有2次连续命中的概率为( )A .C 36⎝ ⎛⎭⎪⎫126B .A 24⎝ ⎛⎭⎪⎫126C .C 24⎝ ⎛⎭⎪⎫126D .C 14⎝ ⎛⎭⎪⎫126解析:选B.根据射手每次射击击中目标的概率是12,且各次射击的结果互不影响,故此人射击6次,3次命中的概率为C 36⎝ ⎛⎭⎪⎫126,恰有两次连续击中目标的概率为A 24C 36,故此人射击6次,3次命中且恰有2次连续命中的概率为C 36⎝ ⎛⎭⎪⎫126·A 24C 36=A 24⎝ ⎛⎭⎪⎫126. 5.甲命题:若随机变量ξ~N (3,σ2),若P (ξ≤2)=0.3,则P (ξ≤4)=0.7.乙命题:随机变量η~B (n ,p ),且E (η)=300,D (η)=200,则p =13,则正确的是( )A .甲正确,乙错误B .甲错误,乙正确C .甲错误,乙也错误D .甲正确,乙也正确解析:选D .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N (3,σ2),所以曲线关于ξ=3对称,所以P (ξ≤4)=1-P (ξ≤2)=0.7,所以甲命题正确;随机变量η~B (n ,p ),且E (η)=np =300,D(η)=np (1-p )=200,解得p =13,所以乙命题正确.6.袋中装有6个红球,4个白球,从中任取1个球,记下颜色后再放回,连续摸取4次,设X 是取得红球的次数,则E (X )=________. 解析:每一次摸得红球的概率为610=35,由X ~B (4,35).则E (X )=4×35=125.答案:1257.两位工人加工同一种零件共100个,甲加工了40个,其中有35个合格,乙加工了60个,其中有50个合格,令事件A 为“从100个产品中任意取一个,取出的是合格品”,事件B 为“从100个产品中任意取一个,取到甲生产的产品”,则P (A |B )=________. 解析:由题意知P (B )=40100,P (AB )=35100,故P (A |B )=P (AB )P (B )=3540=78.答案:788.一只蚂蚁位于数轴x =0处,这只蚂蚁每隔一秒钟向左或向右移动一个单位,设它向右移动的概率为23,向左移动的概率为13,则3秒后,这只蚂蚁在x =1处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3秒内蚂蚁向左移动一个单位,向右移动两个单位,所以蚂蚁在x =1处的概率为C 23(23)2(13)1=49.答案:499.甲、乙、丙三人打算趁股市低迷之际“入市”.若三人在圈定的10支股票中各自随机购买一支(假定购买时每支股票的基本情况完全相同).(1)求甲、乙、丙三人恰好买到同一支股票的概率; (2)求甲、乙、丙三人中至少有两人买到同一支股票的概率. 解:(1)三人恰好买同一支股票的概率为P 1=10×110×110×110=1100.(2)三人中恰好有两人买到同一支股票的概率为P 2=10×C 23×⎝ ⎛⎭⎪⎫1102×910=27100.由(1)知,三人恰好买到同一支股票的概率为P 1=1100,所以三人中至少有两人买到同一支股票的概率为P =P 1+P 2=1100+27100=725.10.某校从学生会宣传部6名成员(其中男生4人,女生2人)中,任选3人参加某省举办的“我看中国改革开放”演讲比赛活动.(1)设所选3人中女生人数为ξ,求ξ的分布列; (2)求男生甲或女生乙被选中的概率;(3)设“男生甲被选中”为事件A ,“女生乙被选中”为事件B ,求P (B )和P (B |A ). 解:(1)ξ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 依题意P (ξ=0)=C 34C 36=15.P (ξ=1)=C 24C 12C 36=35.P (ξ=2)=C 14C 22C 36=15.所以ξ的分布列为(2)则P (C)=C 34C 36=420=15.所以所求概率为P (C)=1-P (C)=1-15=45.(3)P (B )=C 25C 36=1020=12,P (B |A )=C 14C 25=410=25.[B 能力提升]11.为迎接2022年北京冬奥会,推广滑雪运动,某滑雪场开展滑雪促销运动,该滑雪场的收费标准是:滑雪时间不超过1小时免费,超过1小时的部分每小时收费标准为40元(不足1小时的部分按1小时计算).有甲、乙两人相互独立地来该滑雪场运动,设甲、乙不超过1小时离开的概率分别为14,16;1小时以上且不超过2小时离开的概率分别为12,23;两人滑雪时间都不会超过3小时.(1)求甲、乙两人所付滑雪费用相同的概率;(2)设甲、乙两人所付的滑雪费用之和为随机变量ξ,求ξ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E (ξ ). 解:(1)若两人所付费用相同,则相同的费用可能为0元,40元,80元, 两人都付0元的概率为P 1=14×16=124,两人都付40元的概率为P 2=12×23=13,两人都付80元的概率为P 3=(1-14-12)×(1-16-23)=14×16=124,则两人所付费用相同的概率为P =P 1+P 2+P 3=124+13+124=512.(2)由题意得,ξ所有可能的取值为0,40,80,120,160.P (ξ=0)=14×16=124, P (ξ=40)=14×23+12×16=14, P (ξ=80)=14×16+12×23+14×16=512, P (ξ=120)=12×16+14×23=14, P (ξ=160)=14×16=124,所以ξ的分布列为E (ξ)=0×24+40×4+80×12+120×4+160×24=80.12.某学校的功能室统一使用“佛山照明”的一种灯管,已知这种灯管使用寿命ξ(单位:月)服从正态分布N (μ,σ2),且使用寿命不少于12个月的概率为0.8,使用寿命不少于24个月的概率为0.2.(1)求这种灯管的平均使用寿命μ;(2)假设一间功能室一次性换上4支这种新灯管,使用12个月时进行一次检查,将已经损坏的灯管换下(中途不更换).求至少两支灯管需要更换的概率.解:(1)因为ξ~N (μ,σ2),P (ξ≥12)=0.8,P (ξ≥24)=0.2,所以P (ξ<12)=0.2,显然P (ξ<12)=P (ξ>24).由正态分布密度函数的对称性可知,μ=12+242=18,即每支这种灯管的平均使用寿命是18个月.(2)每支灯管使用12个月时已经损坏的概率为1-0.8=0.2,假设使用12个月时该功能室需要更换的灯管数量为η支,则η~B (4,0.2),故至少两支灯管需要更换的概率P =1-P (η=0)-P (η=1)=1-C 04×0.84-C 14×0.83×0.21≈0.18.13.(选做题)(2017·山西太原二模)某商场举行有奖促销活动,顾客购买一定金额的商品后即可抽奖.抽奖规则如下:1.抽奖方案有以下两种:方案a :从装有2个红球、3个白球(仅颜色不同)的甲袋中随机摸出2个球,若都是红球,则获得奖金30元;否则,没有奖金,兑奖后将摸出的球放回甲袋中;方案b :从装有3个红球、2个白球(仅颜色不同)的乙袋中随机摸出2个球,若都是红球,则获得奖金15元;否则,没有奖金,兑奖后将摸出的球放回乙袋中.2.抽奖条件:顾客购买商品的金额满100元,可根据方案a 抽奖一次;满150元,可根据方案b 抽奖一次(例如某顾客购买商品的金额为260元,则该顾客可以根据方案a 抽奖两次或方案b 抽奖一次或方案a 、b 各抽奖一次).已知顾客A 在该商场购买商品的金额为350元.(1)若顾客A 只选择方案a 进行抽奖,求其所获奖金的期望; (2)要使所获奖金的期望值最大,顾客A 应如何抽奖? 解:(1)按方案a 抽奖一次,获得奖金的概率P =C 22C 25=110.顾客A 只选择方案a 进行抽奖,则其可以按方案a 抽奖三次. 此时中奖次数服从二项分布B ⎝ ⎛⎭⎪⎫3,110.设所得奖金为w 1元,则E (w 1)=3×110×30=9.即顾客A 所获奖金的期望为9元.(2)按方案b 抽奖一次,获得奖金的概率P 1=C 23C 25=310.若顾客A 按方案a 抽奖两次,按方案b 抽奖一次,则由方案a 中奖的次数服从二项分布B 1⎝⎛⎭⎪⎫2,110,由方案b 中奖的次数服从二项分布B 2⎝⎛⎭⎪⎫1,310,设所得奖金为w 2元,则E (w 2)=2×110×30+1×310×15=10.5.若顾客A 按方案b 抽奖两次,则中奖的次数服从二项分布B 3⎝ ⎛⎭⎪⎫2,310.设所得奖金为w 3元,则E (w 3)=2×310×15=9.结合(1)可知,E (w 1)=E (w 3)<E (w 2).所以顾客A 应该按方案a 抽奖两次,按方案b 抽奖一次.。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复习学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复习学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复习学案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一)单项式:表示 或 的乘积..式子称为单项式。

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a ,5。

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里的 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 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考点1:单项式、系数、次数1.单项式853ab -的系数是 ,次数是 ;2.若单项式233x y 与y x m ||2-的次数相同,m 的值是3.若(a -1)x 2y b 是关于x ,y 的五次单项式,且系数为-2, 则a =______,b =______.(二)多项式:几个 ____ 的和叫做多项式。

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 ,不含字母的项叫做 。

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 的次数,叫做多项式的次数。

多项式的命名: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几项式。

所以我们就根据多项式的项数和次数来命名一个多项式。

如:3n 4-2n 2+1是一个四次三项式。

(三)整式。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统称整式。

考点2:多项式、次数、整式1、在32221123,3,1,,,,4,,,2,43xy x x y m n x ab x x x x --+----+π2b 中,单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项式有: ______________ 。

整式-abπr2232ab --a+b2453-+y x a 3b 2-2a 2b 2+b 3-7ab+5系数 次数 项3.代数式7-2xy-3x 2y 3+5x 3y 2z-9x 4y 3z 2是 次 项式,其中最高次项是 ,最高次项的系数是 ,常数项是 。

4.关于x 的多项式(m -1)x 3-2x n +3x 的次数是2,那么m =______,n =_____5.多项式2237583xy y x y x -+-按x 的降幂排列是6.当k =______时,多项式x 2-(3k -4)xy -4y 2-8中只含有三个项.(四)同类项:所含_____________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______________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声音备课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声音备课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声音备课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2.掌握声音的特性与传播规律。

3.了解声音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声音的基本原理和产生方式。

2.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规律。

三、教学难点1.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涉现象的解释和应用。

2.声音传播速度的计算。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2.板书工具和白板。

3.实验器材:发声器、细火柴棒、弹簧、玻璃棒等。

4.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例如播放一段好听的音乐,让学生们畅谈自己对声音的感受和了解,引导学生们思考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的方式。

第二步: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1.邀请学生观察发声器的结构,并请学生描绘出发声器的原理图。

2.解释发声器的工作原理:当电流通过发声器线圈时,线圈内的铁芯会受到电磁力的作用,快速振动,从而震动空气,产生声音。

3.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介质?第三步:声音的传播速度和特性1.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速度。

–实验1:让两名学生分别用发声器和接收器,相距一定距离,进行暗中交流。

通过计时器计算出声音的传播时间,从而计算出声音的传播速度。

–实验2:让学生通过观察水中传播声音的实验,思考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特点。

2.讲解声音的特性:–音调:通过调整发声器的频率,观察音的高低变化。

–音量:通过调整发声器的振幅,观察音的大小变化。

第四步: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涉1.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的反射现象。

–实验:让学生用发声器向墙壁发出声音,在不同位置用接收器接收声音,并观察声音的反射方向和音量变化。

2.讲解声音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从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时的传播和折射规律。

3.讲解声音的干涉现象:–引导学生用光源和狭缝模拟声音干涉,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形成,解释声音干涉的原理。

第五步:应用案例分析让学生思考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 1. 如何通过反射利用声音定位方位? 2. 如何利用声音折射改变声音的传播方向? 3. 如何利用声音干涉增强声音的音量?六、课堂练习1.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高中数学 第二章 等式与不等式学案(含解析)新人教B版必修第一册-新人教B版高一第一册数学学案

高中数学 第二章 等式与不等式学案(含解析)新人教B版必修第一册-新人教B版高一第一册数学学案

章末整合知识结构·理脉络等式与不等式⎩⎪⎪⎨⎪⎪⎧等式⎩⎪⎪⎨⎪⎪⎧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解集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求根公式:x =-b ±b 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b a ,x 1x 2=ca 方程组的解集⎩⎪⎨⎪⎧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二次方程组等式与不等式⎩⎪⎪⎨⎪⎪⎧不等式⎩⎪⎪⎨⎪⎪⎧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不等式的概念实数(代数式)大小的比较⎩⎪⎨⎪⎧ 依据⎩⎪⎨⎪⎧a -b <0⇔a <b a -b =0⇔a =ba -b >0⇔a >b基本方法:作差法、作商法不等式的性质:对称性、传递性、可加性、可乘性等式与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概念解法⎩⎪⎨⎪⎧ 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含参不等式的解法应用⎩⎪⎨⎪⎧ 解分式不等式——化归为整式不等式从实际问题中建立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等式与不等式⎩⎪⎪⎪⎨⎪⎪⎪⎧均值不等式⎩⎪⎪⎨⎪⎪⎧内容:a +b2≥ab (a >0,b >0),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证明⎩⎪⎨⎪⎧ 几何证明代数证明应用⎩⎪⎨⎪⎧比较大小证明不等式求最值⎩⎪⎨⎪⎧⎦⎥⎤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具备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解决实际问题要点梳理·晰精华1.不等式基本性质中注意问题(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中性质4、6要注意符号,另外还有一些常用的结论,同学们也要掌握.如:“a >b 且ab >0,则1a <1b ”,“a >b ,c <d ,则a -c >b -d ”,“a >b >0,c >d >0,则a d >bc ”.在使用这些性质时,要注意上述各不等式成立的条件.(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中,对表达不等式性质的各不等式要注意“箭头”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也就是说,每条性质是否具有可逆性.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答不等式问题时,要注意不等式成立的条件,否则将会出现一些错误.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判别式Δ=b 2-4ac Δ>0Δ=0Δ<0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像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有两相异实数根x 1=-b -Δ2a ,x 2=-b +Δ2a(x 1<x 2) 有两相等实数根x 1=x 2=-b2a没有实数根ax 2+bx +c >0(a >0)的解集{x |x <x 1,或x >x 2} {x |x ∈R ,x ≠-b2a}R ax 2+bx +c <0(a >0)的{x |x 1<x <x 2}∅∅解集3.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两根为x 1,x 2,则x 1+x 2=-b a ,x 1+x 2=ca ,若bc=0时,关系式仍然成立.4.不等式组、简单分式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1)不等式组的解集等于组成该不等式组的每个不等式解集的交集. (2)解简单分式不等式应等价转化为整式不等式(整式不等式组)求解.(3)解绝对值不等式可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解,也可按零点分段法逐段脱去绝对值号求解.5.均值不等式及有关结论(1)均值不等式:如果a >0,b >0,那么a +b2≥a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即正数a 与b 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2)几个常用的重要结论:①b a +ab≥2(a 与b 同号,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 ②a +1a ≥2(a >0,当且仅当a =1时取等号),a +1a ≤-2(a <0,当且仅当a =-1时取等号).③ab ≤(a +b 2)2(a ,b ∈R ,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3)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 已知x >0,y >0,则①如果积xy 是定值p ,那么当且仅当x =y 时,x +y 有最小值2p (简记:积定和最小). ②如果x +y 是定值s ,那么当且仅当x =y 时,xy 有最大值s 24(简记:和定积最大).素养突破·提技能类型 特殊不等式的解法 ┃┃典例剖析__■ 1.一元高次不等式的解法典例1 解不等式:(x +2)(x 2-x -12)>0.思路探究:可转化为不等式组或用数轴标根法两种方法求解.解析:方法一:原不等式可化为⎩⎪⎨⎪⎧x +2>0,x 2-x -12>0或⎩⎪⎨⎪⎧ x +2<0,x 2-x -12<0,即⎩⎪⎨⎪⎧ x >-2,x <-3或x >4或⎩⎪⎨⎪⎧x <-2,-3<x <4.解得x >4或-3<x <-2.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3<x <-2或x >4}. 方法二:令(x +2)(x 2-x -12)=0, 得x 1=-3,x 2=-2,x 3=4. 将-3,-2,4标在数轴上,如图.由图可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3<x <-2或x >4}.归纳提升:解简单的一元高次不等式,主要通过数轴标根法来求解,其步骤是 (1)将f (x )最高次项系数化为正数.(2)将f (x )分解为若干个一次因式或二次不可分解的因式的积,然后求出f (x )=0的解,并在数轴上标出.(3)自数轴正方向起,用曲线从右至左、自上而下依次从各解穿过数轴. (4)记数轴上方为正,下方为负,根据不等式写出解集.在用数轴标根法求解高次不等式的过程中要注意:①区间端点能否取到;②各因式中最高次项的系数要全为正数;③奇数个等根,穿过,偶数个等根,穿而不过.2.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典例2 解不等式:x 2+2x -3-x 2+x +6<0.思路探究:一般地,解分式不等式的基本思想是化分式不等式为整式不等式或整式不等式组.解析:原不等式可变形为x 2+2x -3x 2-x -6>0,故原不等式的解集由下面两个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并集构成:①⎩⎪⎨⎪⎧x 2+2x -3>0,x 2-x -6>0;②⎩⎪⎨⎪⎧x 2+2x -3<0,x 2-x -6<0.解①得x <-3或x >3;解②得-2<x <1.综上可得,原不等式的解集是{x |x <-3或-2<x <1或x >3}.归纳提升:分式不等式的求解在高考中比较常见,解分式不等式的过程就是转化的过程,通过不等式的性质和符号运算规律将其转化为整式不等式问题,注意不等式的等价变形.类型 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求解策略 ┃┃典例剖析__■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是高考中的热点内容,它以多种形式出现在高中数学的各个分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求解含参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的关键是转化与化归思想.一般而言,针对不等式的表现形式,有如下两种策略.1.判别式法典例3 对于x ∈R ,不等式x 2-2x +3-m ≥0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思路探究:不等式x 2-2x +3-m ≥0恒成立,可转化为函数y =x 2-2x +3-m 图像恒在x 轴及其上方,即Δ≤0.解析:不妨设y =x 2-2x +3-m ,其函数图像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为了使y ≥0(x ∈R )恒成立,只需对应方程的Δ≤0,即(-2)2-4(3-m )≤0,解得m ≤2.故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2].归纳提升:有关含有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问题,若能把不等式转化为二次函数或一元二次方程,通过根的判别式或数形结合思想,可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2.分离变量法典例4 若关于x 的不等式ax 2-2x +2>0对于满足1<x <4的一切实数x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思路探究:可先将参数的a 分离出来即a >2x -2x 2,然后再求2x -2x 2的最值.解析:∵1<x <4,∴不等式ax 2-2x +2>0可转化为a >2x -2x 2,令y =2x -2x 2=-2(1x -12)2+12≤12.∵14<1x<1, ∴当1x =12,即x =2时,函数取得最大值12,∴a >12,即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12,+∞).归纳提升:如果能够将参数分离出来,建立明确的参数和变量x 的关系,那么可以利用函数的最值求解.a >y 恒成立⇔a >y max ,a <y 恒成立⇔a <y min .类型 均值不等式的变形技巧 ┃┃典例剖析__■ 1.技巧一:添项典例5 求函数y =3x 2+162+x 2的最小值.思路探究:当求和的最小值时,尽可能凑定积,本题需添6,减6. 解析:易知2+x 2>0, 所以y =3(2+x 2)+162+x 2-6≥23(2+x 2)·162+x 2-6=83-6,当且仅当3(2+x 2)=162+x 2,即x =±433-2时,等号成立,此时y min =83-6. 2.技巧二:放入根号内或两边平方典例6 求函数y =x 1-x 2(0<x <1)的最大值.思路探究:求积的最值(因式中含根号),把变量都放在同一条件下的根号里或者将两边平方去根号,整合结构形式,凑成定和,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解析:由0<x <1,可得y =x 1-x 2=x 2(1-x 2)≤x 2+1-x 22=12,当且仅当x 2=1-x 2,即x =22时,等号成立,此时y max =12. 3.技巧三:分子常数化典例7 设x ∈(0,+∞),求函数y =2xx 2+4的最大值.思路探究:当分子的变量因子次数比分母的小且变量因子不为零时,都可同时除以分子所含变量因子使分子变量常数化,以实现变量形式的统一,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解析:由题意知,y =2x x 2+4=2x +4x .∵x ∈(0,+∞),∴x +4x ≥2x ·4x=4, 当且仅当x 2=4, 即x =2时,等号成立, 此时,y max =12.归纳提升:运用均值不等式求解函数最值的关键是在求解过程中充分重视运用“一正、二定、三相等”这三个条件的基础上,观察结果,合理变形.其中,成功实现变形是关键.。

学案第二章第二节分子立体结构

学案第二章第二节分子立体结构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学案)【学习目标】1、熟悉共价分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初步熟悉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3、能用VSEPR模型预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分子空间构型间的关系。

4、熟悉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5、进一步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6、能按照杂化轨道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7、进一步增强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重点知识】:分子的立体结构;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杂化轨道理论模型预测分子的立体结构。

【回顾思考】1 举例说明什么叫化学式?2 举例说明什么叫结构式?3 举例说明什么是结构简式?4 举例说明什么是电子式?5 举例说明什么价电子?(第一课时)一、形形色色的分子【阅读讲义】认真阅读讲义35到37页“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处。

在阅读进程中勾出你以为重要的句子、词语、规律等,如发现新问题请写在讲义中相应地方。

认真读图2-8、2-9、2-10、2-11、2-12和36页的知识卡片等去熟悉分子的多样性,自己动手制作几种分子的模型体验分子的空间构型。

然后思考下列问题。

【阅读思考1】完成下表1、原子数相同的分子,它们的空间结构相同吗?2、请你利用身旁的易患材料参照讲义35、36页内容制作CO2、H2O、NH3、CH2O、CH4分子的球辊模型(或比例模型);并用书面用语描述它们的分子构型。

3、你如何理解分子的空间结构?4、写出CO2、H2O、NH3、CH2O、CH4的电子式;5、观察上述分子的电子式,分析H、C、N、O原子别离可以形成几个共价键,你知道原因吗?6、如何计算分子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成σ键电子对、未成键电子对)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阅读讲义】认真阅读讲义37到39页“三、杂化轨道理论简介”处。

在阅读进程中勾出你以为重要的句子、词语、规律等,如发现新问题请写在讲义中相应地方。

认真读图2-15、表2-4、2-5,对比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分子构型。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 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 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导学案设计一、导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定义和传播特点;2.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原理;3.了解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导学内容本次复习导学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声音的定义和传播特点;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原理;3.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导学步骤1. 声音的定义和传播特点•声音是一种机械波,由物体振动产生,并通过介质传播的能量;•声音是一种可以被人耳感知的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原理•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振动产生声波;•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通过物质的振动传播;•声波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3. 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公共广播系统:通过扩音器将声音传播到远处;•电话系统:通过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传达信息;•音乐系统:通过扬声器放大声音,提供良好的音质。

四、导学要点整理•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通过物质的振动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的振动;•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公共广播系统、电话系统和音乐系统。

五、课堂练习1.主观题:声音是一种什么波?2.客观题:声音在哪种介质中传播最快?a)固体b)液体c)气体d)都一样速度六、课后作业1.思考并写出你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声音现象,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2.阅读课本第二章内容,做好笔记和思考题。

七、复习要点总结•声音是一种振动,通过物质的振动传播;•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的振动;•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实际应用。

以上是《声现象》单元的复习导学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后,同学们应该对声音的定义、传播特点,以及声音的产生和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二章 有理数的运算 综合实践 学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的运算  综合实践 学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学案设计(一)学习目标1.理解进位制的基本概念,包括十进制和其他进制的表示方法.2.能够运用进位制解决实际问题,如货币计算、时间换算等.3.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沟通能力.自主学习二进制是逢二进一,其各数位上的数字为0或1.请把二进制数1011表示成各数位上的数字与基数的幂的乘积之和的形式,从而转换成十进制数.课堂探究活动1认识进位制,探究不同进位制的数之间的转换任务1把89转换为二进制数和八进制数.任务2通过研究二进制数及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你有哪些发现?进一步地,你能进行其他不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吗?活动2探究进制数的加法运算任务1查阅资料,分析计算机运算选择二进制的原因,从多个角度分析选择二进制的优越性.任务2小组合作,研究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并填写表1中的活动记录单.表1活动记录单加0011数加0101数和(1)根据上面的加法运算法则,计算(10010)2+(111)2,并交流一下计算方法.(2)①计算45+23;②把45,23分别转换为二进制数,利用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法则计算它们的和,再把和转换为十进制数;③比较①②的计算结果是否相同.任务3计算机的存储容量是指存储器能存放二进制代码的总位数,用于计量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请研究手机、计算机等电子存储设备的容量以及它们存储的一些电子文件的大小,它们通常以什么单位表示?这些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任务4古人在研究天文、历法时,也曾经采用七进制、十二进制、六十进制记数法.至今,我们仍然使用一星期7天、一年12个月、一小时60分钟的记时方法.结合角度、时间等实际问题,分小组讨论一下六十进制数的加法运算法则.活动3任选教材第65~66页主题之一进行研究综合与实践活动研究报告的参考形式报告主题:年级班组报告时间:1.活动名称2.研究小组成员与分工3.选题的意义4.研究方案5.研究过程6.研究结果7.收获与体会8.对此研究报告的评价(由评价小组或教师填写)学以致用基础达标1.二进制即“逢2进1”,如(1101)2表示二进制数,将它转换成十进制数是1×23+1×22+0×21+1×20=13.将(10111)2转换成十进制数是()A.23B.15C.18D.312.我们常用的数是十进制数,大多数计算机程序使用的是二进制(只有数码0和1).十进制数和二进制数可以互相换算,例如将(101)2换算成十进制数为(101)2=1×22+0×21+1×20=4+0+1=5;按此方式,将(1010)2换算成十进制数为()A.10B.9C.11D.183.计算机内部使用的是二进制(共有两个数码0,1).将一个十进制数转化为二进制数,只需将该数写为若干个2n的数字之和,依次写出1或0即可.如十进制数19可以写为二进制数10011,因为19=16+2+1=1×24+0×23+0×22+1×21+1×20;37可以写为二进制数100101,因为37=32+4+1=1×25+0×24+0×23+1×22+0×21+1×20,则十进制数70是二进制下的()A.7位数B.6位数C.5位数D.4位数4.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数是十进制数,数的进位方法是“逢十进一”.而计算机内部使用的数是二进制数,即数的进位方法是“逢二进一”.二进制数只使用数字0、1,如二进制数1101记为1101(2),1101(2)通过式子1×23+1×22+0×2+1可以转换为十进制数13.仿照上面的转换方法,将11101(2)转换为十进制数是()A.15B.29C.30D.335.计算机的二进制数据是用0和1两个数码来表示的数,进位规则是“逢二进一”,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可以互换,例如,二进制数“01011011”换成十进制数为0×27+1×26+0×25+1×24+1×23+0×22+1×21+1×20=91.依此算法,二进制数“01001001”换成十进制数为.素养提升1.阅读材料:现在我们常用的数的进制是十进制,如4 657=4×103+6×102+5×101+7×100.该进制需用10个数码(又叫数字):0,1,2,3,4,5,6,7,8,9.在电子计算机中用的是二进制,只需用两个数码:0和1.两种进制的数可以互相换算,如二进制的数110=1×22+1×21+0×20等于十进制的数6,110101=1×25+1×24+0×23+1×22+0×21+1×20等于十进制的数53.(注意:对于任何非零数a 都有a0=1,即20=1)解决问题:二进制的数101011等于十进制的哪个数?应用拓展:我国古代《易经》一书中记载,远古时期,人们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记录数量,即“结绳记数”.如图,一位妇女在从右到左依次排列的绳子上打结,满六进一,用来记录采集到的野果数量.由图可知,她一共采集到的野果数量为个.2.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用到的数,称之为十进制数.在表示十进制数时,我们需要用到10个数码:0,1,2,…,8,9.例如:9 812=9 000+800+10+2=9×10×10×10+8×10×10+1×10+2×1.而在计算机中,常使用二进制数,即使用两个数码:0,1.例如:1011.如果想要知道这个二进制数等于十进制中的哪个数字,我们可以这样计算: (1011)2=(1×2×2×2+0×2×2+1×2+1×1)10=(11)10即二进制数1011等于十进制数11.阅读以上资料后,(1)请你把二进制数10101转换为十进制数的过程补充完整:(10101)2=()10=()10;(2)现在,请你尝试把六进制数421转化为十进制数,并写出转换过程.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二进制数1011表示成各数位上的数字与基数的幂的乘积之和的形式如下:1×23+0×22+1×21+1×20.这个数转换成十进制数为11.课堂探究活动1认识进位制,探究不同进位制的数之间的转换任务1解:首先,对89进行不断除以2的整除操作,直到商为0,然后将每次的余数按相反的顺序组合起来,即得到二进制数.89÷2=44,余144÷2=22,余022÷2=11,余011÷2=5,余15÷2=2,余12÷2=1,余01÷2=0,余1将余数按相反的顺序组合起来,得到二进制数:1011001将89转换为八进制数:同样,对89进行不断除以8的整除操作,直到商为0,然后将每次的余数按相反的顺序组合起来,即得到八进制数.89÷8=11,余111÷8=1,余31÷8=0,余1将余数按相反的顺序组合起来,得到八进制数:131因此,89的二进制表示为1011001,八进制表示为131.任务2通过研究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可以得到以下发现:1.二进制到十进制的转换:二进制数的每一位代表2的幂,从右向左依次增加.将每位的值与对应的2的幂相乘,再相加,即可得到十进制数.2.十进制到二进制的转换:使用除2取余法,不断将十进制数除以2,将余数按相反的顺序组合,即可得到对应的二进制数.3.其他进制数的转换:类似地,可以研究不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例如八进制到十进制、十六进制到十进制等.转换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只需根据不同进制的基数进行相应的运算.4.十进制到其他进制的转换:使用除基数取余法,将十进制数不断除以目标进制的基数,将余数按相反的顺序组合,即可得到对应的进制数.5.其他进制到二进制的转换:首先将其他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然后再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总体来说,不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基于相似的原理,只需注意不同进制的基数和相应的幂次关系.进一步地,可以研究其他进制数之间的转换,例如八进制到十六进制、十六进制到八进制等.活动2探究进制数的加法运算任务1略任务2(1)首先,我们按照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的规则逐位相加,从右向左进行.10010+11110101在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中,对应位相加时,0+1的结果为1,1+1的结果为0并进位.因此,计算过程如下:·在最右边的位上,0+1=1.·接下来的位上,1+1=0(写下0),并向左进位1.·然后,进位的1与下一个位相加,1+1=0,再次产生进位1.·接着,进位的1与下一位相加,0+1=1.·最后,最左边的位上,1+0(进位)=1.因此,二进制数10010与二进制数111的和为10101.在交流计算方法时,强调了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的规则,尤其是0+1和1+1的情况,并通过逐位相加的方式展示了计算过程.(2)①68②将45转换为二进制数:45=(101101)2将23转换为二进制数:23=(10111)2利用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规则计算它们的和:101101+101111000100(45的二进制表示)(23的二进制表示)(和的二进制表示)将和转换为十进制数:(1000100)2=68③相同任务3略任务4略活动3略学以致用[基础达标]1.A2.A3.A4.B5.73[素养提升]1.解:∵101011=1×25+0×24+1×23+0×22+1×21+1×20=43,∴二进制数101011等于十进制数43.应用拓展:1×64+2×63+3×62+0×61+2×60=1 838(个),故她一共采集到的野果数量为1 838个.2.解:(1)(10101)2=(1×2×2×2×2+0×2×2×2+1×2×2+0×2+1)10=(21)10,故答案为1×2×2×2×2+0×2×2×2+1×2×2+0×2+1,21.(2)(421)6=(4×6×6+2×6+1)10=(157)10.学案设计(二)学习目标1.理解进位制的基本概念,包括十进制和其他进制的表示方法.2.能够运用进位制解决实际问题,如货币计算、时间换算等.3.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提高问题解决和沟通能力.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准备一个与时间有关的小故事,为何钟表分为六十分钟?为何我们有7天一周等.一小时60分钟的来历.课堂探究1.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练习题:a.11012+1012b.100112+11012c.11102+101012d.1100102+1011102e.110112+11011022.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a.11012b.1001102c.111112d.10101012e.110110123.将下列八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a.348b.1278c.5438d.74268e.652178学以致用基础达标1.生活中常用的十进制是用0~9这十个数字来表示数,满十进一,例:12=1×10+2,212=2×10×10+1×10+2;计算机也常用十六进制来表示字符代码,它是用0~F 来表示0~15,满十六进一,它与十进制对应的数如表:十进012…891011121314151617…制十六012…89A B C D E F1011…进制例:十六进制的数2B对应十进制的数为2×16+11=43,10C对应十进制的数为1×16×16+0×16+12=268,那么十六进制的数16F对应十进制的数为()A.28B.62C.367D.3342.2021年7月,第十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在上海召开,本次大会会徽主题图案有着丰富的数学元素,展现了我国古代数学的文化魅力.如图,右下方的“卦”是用我国古代的计数符号写出的八进制数3745.八进制是以8作为进位基数的数字系统,由0~7共8个基本数字组成.八进制数3745换算成十进制数是3×83+7×82+4×81+5×80=2 021,则八进制数2023换算成十进制数是()A.1 041B.1 043C.2 023D.3 7473.计算机是将信息转换成二进制数处理的,二进制即“逢2进1”,如(1101)2表示二进制数,将它转换成十进制数是1×23+1×22+0×21+1×20=13.将(10111)2转换成十进制数是()A.23B.15C.18D.314.我们常用的数是十进制数,大多数计算机程序使用的是二进制(只有数码0和1).十进制数和二进制数可以互相换算,例如将(101)2换算成十进制数为(101)2=1×22+0×21+1×20=4+0+1=5.按此方式,将(1010)2换算成十进制数为()A.10B.9C.11D.18素养提升1.计算机中常用的十六进制是逢16进1的记数制,采用数字0~9和字母A~F共16个记数符号,这些记数符号与十进制的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十六0123456789A B C D E F进制十0123456789101112131415进制例如:十进制中的26=16+10,可用十六进制表示为1A;在十六进制中,E+D=1B等.由上可知,在十六进制中,3×E=()A.42B.2AC.A2D.3E2.(多选)八进制是以8作为进位其数的数字系统,有0~7共8个基本数字.如:八进制数3745换算成十进制数是3×83+7×82+4×81+5×80=2 02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若八进制数最后一位是偶数,换算成十进制依然是偶数B.八进制数111与十进制数111相等C.八进制数2023换算成十进制数是1 045D.十进制数2 023换算成八进制数是3747参考答案自主学习略课堂探究1.a.11012+1012=100102b.100112+11012=111002c.11102+101012=1001112d.1100102+1011102=10110002e.110112+1101102=101000122.a.11012=1310b.1001102=3810c.111112=3110d.10101012=8510e.11011012=109103.a.348=2810b.1278=8710c.5438=35510d.74268=388210e.652178=2709510学以致用[基础达标]1.C2.B3.A4.A [素养提升]1.B2.AD。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精品学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精品学案

八年级上册 第 4页
②小明在测量一木块长度的实验中,得到如下记录:l1 =12.41cm,l2 =12.42cm,l3 =12.44cm,则木块的长度应为
,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③用量程为 20cm 的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
,他
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物理课本的宽度为 18.51cm、18.49cm、19.51cm、18.50cm,则物理课本的宽度应为
解: t 10 min 1 h 6
60km / h 40km / h
v

s t

10km 1h

60km /
h
6
答:在此路段他超速了。
3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1.2 m/s,某同学家距学校 0.6 km,他以此速度从家步行至学校需要多少时间?
4 喜羊羊发现后方 100 m 处的灰太狼正以 15 m/s 的速度向自己猛扑过来,此时喜羊羊与前方的羊村相距 200
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所乘坐的电梯为参照物。
C.站在地球上的人认为地球同步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
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14 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多选)
②大表盘指针旋转一周测量的时间是 60 秒,一个大格是 5 秒,一个小格是 1 秒。
机械停表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前上紧“发条”,注意调零,按表时不要用力过猛,以防损坏机件。
1 如图 1 停表的读数是

秒.如图 2 停表的读数是

9.同步训练 ①如图,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学案第二章第一节内环境的稳态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学案第二章第一节内环境的稳态

第二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内环境的稳态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人体和动物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3.内环境:(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组成成分及相互关系:(3)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是水,还有许多离子和其他物质。

(4)作用:绝大多数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4.连一连:将下列细胞与其生活的内环境连接起来。

①组织细胞 a.组织液、血浆②毛细血管管壁细胞 b.组织液、淋巴液③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 c.淋巴液、血浆④血细胞 d.组织液⑤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e.血浆提示:①—d②—a③b④e⑤c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有没有内环境?提示:没有。

内环境属于多细胞生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二、稳态的维持依赖于负反馈调节1.稳态:是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作用,协调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使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pH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判一判:基于对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知识点的理解判断下列实例正误:(1)血液中溶质微粒越多,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之则越小。

(√)(2)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3)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会使细胞外液的pH显著降低。

(×) 提示:剧烈运动时由于血浆中的缓冲对存在,血浆pH只在一个较小范围内波动。

(4)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与HC、H2CO3等物质有关。

(√)(5)健康成年人内环境的温度应始终在37 ℃。

(×)提示:健康人的体温在一天中也会在较小范围内波动,维持相对恒定。

为什么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提示:单位体积细胞外液中Na+和Cl的微粒数远高于蛋白质,即使在含蛋白质较多的血浆中也是如此,渗透压与微粒数目相关,微粒数越多,渗透压越大。

3.探究实验:比较清水、缓冲液和体液对pH变化的调节作用(1)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对比的方法,通过向清水、缓冲液、生物材料匀浆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pH的变化,定性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从而说明生物体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的机制。

第二章 学案2 系 统 抽 样

第二章 学案2 系 统 抽 样

返回
人教A数学

必修③
学点3 系统抽样的综合问题
某工厂有工人1 021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0人,现抽取普通工人40人,高级工程 师4人组成代表队参加某项活动,怎样抽样? 当问题比较复杂时,可以考虑在一个问题中交叉使用多种方法,面
对实际问题,准确合理地选择抽样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普通工人1 001人抽取40人,适宜用系统抽样法;高级工程师20人抽 取4人,适宜用抽签法. 第一步,将1 001名职工用随机方式编号; 第二步,从总体中剔除1人(剔除方法可用随机数法),将剩下的1 000名职 工重新编号(分别为0001,0002,…,1 000),并平均分成40段; 第三步,在第一段0001,0002,…,0025这二十五个编号中用简单随机抽 样法抽出一个(如0003)作为起始号码; 第四步,将编号0003,0028,0053,…,0978的个体抽出;
本题考查系统抽样. 本题是等距抽样,为系统抽样. 故应选B. 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号码序列一确定,样本即确定了,但要求总体 中不能含有一定的周期性,否则样本代表性就是不可靠的,甚至会导致明显 的偏向.
返回
人教A数学

必修③
下列抽样试验中,最适宜用系统抽样法的是 中 抽取200人入样 B.从某厂生产的2 000个电子元件中随机抽取5个入样 C.从某厂生产的2 000个电子元件中随机抽取200个入样
,而不
返回
人教A数学

必修③
1.要从已编号(1~50)的50枚最新研制的某型号导弹中随机抽取5枚来进行发 射 试验,若采用每部分选取的号码间隔一样的系统抽样方法,则所选取的 B 5枚 导弹的编号可能是 A.5,10,15,20,25 B.3,13,23,33,43 ( )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势和地形 学案设1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势和地形  学案设1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学案设计(第一课时地势呈阶梯状分布)一、课标要求: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地形的主要特征二、本课目标:1、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地势的特征;2、在中国地形分布图上指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分布范围、平均海拔以及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重点);3、举例说明我国地势格局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水力发电等方面的影响(难点)。

四、知识建构:知识点1:我国地势的总特征探究一、阅读《地理图册》P12“中国地形海拔示意图”,说出我国地势高低起伏的状况。

(1)知识背景:分层设色地形图,颜色表示,颜色越深表示。

(2)看图发现,地图中颜色的变化是自西向东,说明我国地势高低;(3)仔细观察颜色之间的过渡,图A和图B谁更接近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变化的实际情况?(4)结论:我国地势的总特征是,呈状分布。

探究二、完成“沿北纬32°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验证我国地势高低起伏的状况。

(1)知识背景:地形剖面图能表示地表沿某一方向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状况(2)对照中国地形图,请你在图中下方的横坐标括号内标注“东”或“西”,表示方向。

(3)对照中国地形图,自西向东找出沿北纬32°的地形名称,标注在图中上方对应位置的括号里,并注明大致海拔。

(4)由此,可知我国地势的确是高低,呈状分布。

(5)自西向东,依次为第级阶梯、第级阶梯、第级阶梯。

练习一:1.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地形类型B.山脉走向C.平均海拔高度D.相对高度2.我国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主要原因是()A.离太平洋近B.地势西高东低C.地形条件D.“百江汇大海”知识点2: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特征:界线、平均海拔、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形区探究三:阅读《地理图册》P12“中国地形海拔示意图”,结合课本P22“图2.2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完成下列各题。

(1)三级阶梯分界线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很明显,而且以 为界。

第二章共价键、氢键学案

第二章共价键、氢键学案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共价键一共价键的形成与特征1.共价键的形成(1)概念:原子间通过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2)成键的粒子:一般为非金属原子(相同或不相同)或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

(3)键的本质:原子间通过产生的强烈作用。

(4)键的形成条件: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大多数电负性之差小于1.7的金属与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

2.共价键的特征(1)饱和性:按照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理论,一个原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便可和几个自旋状态相反的电子配对成键,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

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了共价化合物的分子组成。

例如F原子与H 原子间只能形成1个共价键,所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为HF;O原子与2个H原子形成2个共用电子对,2个N原子间形成3个共用电子对。

(2)方向性:在形成共价键时,原子轨道重叠的,电子在核间出现的概率,所形成的共价键就越,因此共价键将尽可能沿着电子出现概率最大的方向形成,所以共价键具有方向性。

小结:①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了各种原子形成分子时相互结合的数量关系。

共价键的方向性决定了分子的立体构型。

②并不是所有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如两个s电子形成共价键时就没有方向性。

3.共价键存在范围(1)非金属单质分子(稀有气体除外)。

如:O2、F2、H2、C60等。

(2)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

如:H2SO4、CO2、H2O2、有机物分子等。

(3)某些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中。

如:BeCl2、HgCl2、AlCl3等。

(4)部分离子化合物中。

如:Na2O2、NaOH、Na2SO4、NH4Cl等。

4.共价键强弱的判断影响共价键强弱的主要因素是键能、核间距和共用电子对的多少。

判断共价键的强弱可依据下列几条:(1)由原子半径和共用电子对数判断:成键原子的半径越小,共用电子对数越多,则共价键越,含有共价键的分子越。

如原子半径:F<Cl<Br<I,则共价键的牢固程度:H—F>H—Cl>H—Br>H—I,稳定性:HF>HCl>HBr>HI。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小结与思考》学案-(新版)苏科版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小结与思考》学案-(新版)苏科版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 小结与思考》学案 (新版)苏科版学习目标:1、回顾有理数及无理数的基本概念,能熟练运用基本概念解决问题2、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学习重点:1、熟练运用基本概念及分类研讨法、数形结合法等方法解决问题2、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的运用。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及符号的确定。

课前导学基本练习1、把下列各数填入适当的集合内:19,2.5,-2,31,-32,-4.3,0,0.•1,1‰ 正整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 …}非负数集合{ …}负有理数集合{ …}2、-131的相反数是_____,倒数是_____,绝对值是_____。

3、绝对值不小于2且小于5的整数有 .相反数等于它的绝对值的数是 。

4、如果9203000000=9.203×10n ,那么n=______________。

5、如果a 的相反数是最大的负整数,b 是绝对值最小的数,那么a+b= 。

6、119-的相反数的倒数是 .如果216a =,那么 a= 。

课堂活动一、基本知识1、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2、无理数的概念3、倒数、绝对值及相反数的意义4、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5、有理数的运算二、例题解析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错误请说明理由(1)0是最小的正整数 ( )(2)一个数的相反数一定是负数( )(3)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 )(4)有理数包括整数、分数、正数、负数和零这5类 ( )(5)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 ( )(6)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 )(7)在数轴上离原点越远的点表示的数越大 ( )(8)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有3个,他们是±1和0 ( )(9)无理数是无限小数 ( )(10)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正数 ( )例2、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

+8,+43,0.275,-|-2|,0,-1.04,722,-31,-(-10)2,-(-8),23% 正整数集合{ …} 整数集合{ …}非负整数集合{ …} 正分数集合{ …}非正数集合{…}例3、(1)把下列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且用“>”号把它们连结起来:-3,-(-4),0,|-2.5|,-121 (2)已知a>0,b<0,c<0,且|b|>|c|,化简|c-a|+|c-b|+|b-a|= 。

高中数学第二章等式与不等式不等式及其性质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数学第二章等式与不等式不等式及其性质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第一册

2.2.1 不等式及其性质课程标准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性质.新知初探·自主学习——突出基础性教材要点知识点一 实数大小比较1.文字叙述如果a -b 是________,那么a >b ;如果a -b________,那么a =b ;如果a -b 是________,那么a <b ,反之也成立.2.符号表示a -b >0⇔a________b ;a -b =0⇔a________b ;a -b <0⇔a________b .状元随笔 1.不等式“a≤b”的含义是“a <b”或“a =b”.2.比较两实数a ,b 的大小,只需确定它们的差a -b 与0的大小关系,与差的具体数值无关.因此,比较两实数a ,b 的大小,其关键在于经过适当变形,能够确认差a -b 的符号,变形的常用方法有配方、分解因式等.知识点二 不等式的性质性质别名性质内容注意1对称性a >b ⇔________可逆2传递性a >b ,b >c ⇒________3可加性a >b ⇔________可逆4可乘性c 的符号5同向可加性同向6同向同正可乘性同向7可乘方性a >b >0⇒________同正(n∈N,n≥2)8可开方a>b>0⇒______(n∈N,n≥2)同正状元随笔 (1)性质3是移项的依据.不等式中任何一项改变符号后,可以把它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即a +b>c ⇒a>c -b. 性质3是可逆性的,即a>b ⇔a +c>b +c .(2)注意不等式的单向性和双向性.性质1和3是双向的,其余的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可逆的.(3)在应用不等式时,一定要搞清它们成立的前提条件.不可强化或弱化成立的条件.要克服“想当然”“显然成立”的思维定势.知识点三 证明问题的常用方法方法定义综合法从________出发,综合利用各种结果,经过逐步推导最后得到结论的方法.分析法从要证明的________,________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反证法首先假设结论的________成立,然后由此进行推理得到矛盾,最后得出假设不成立.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明的方法.基础自测1.大桥桥头竖立的“限重40吨”的警示牌,是提示司机要安全通过该桥,应使车和货物的总质量T满足关系( )A.T<40B.T>40C.T≤40D.T≥402.设M=x2,N=-x-1,则M与N的大小关系是( )A.M>N B.M=N C.M<N D.与x有关3.已知x<a<0,则一定成立的不等式是( )A.x2<a2<0B.x2>ax>a2C.x2<ax<0D.x2>a2>ax课堂探究·素养提升——强化创新性题型1 比较大小[教材P60例1]例1 比较x2-x和x-2的大小.状元随笔 通过考察这两个多项式的差与0的大小关系,可以得出它们的大小关系.方法归纳用作差法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四步曲跟踪训练1 若f (x )=3x 2-x +1,g (x )=2x 2+x -1,则f (x )与g (x )的大小关系是()A .f (x )<g (x )B .f (x )=g (x )C .f (x )>g (x )D .随x 值变化而变化状元随笔 作差→变形→判断差的符号→结合差的符号判定大小题型2 不等式的性质[经典例题]例2 对于实数a 、b 、c ,有下列说法:①若a >b ,则ac <bc ;②若ac 2>bc 2,则a >b ;③若a <b <0,则a 2>ab >b 2;④若c>a>b>0,则ac−a>bc−b;⑤若a>b,1a>1b,则a>0,b<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2B.3C.4D.5状元随笔 分析条件→利用不等式性质逐一判断方法归纳(1)首先要注意不等式成立的条件,不要弱化条件,尤其是不凭想当然随意捏造性质.(2)解决有关不等式选择题时,也可采用特值法进行排除,注意取值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满足题设条件;二是取值要简单,便于验证计算.跟踪训练2 (1)已知a<b,那么下列式子中,错误的是( )A.4a<4b B.-4a<-4bC.a+4<b+4D.a-4<b-4状元随笔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题关键找准使不等式成立的条件.(2)(多选)对于任意实数a,b,c,d,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A.若a>b,c≠0,则ac>bcB.若a>b,则ac2>bc2C.若ac2>bc2,则a>bD.若a>b,则1a<1b题型3 利用不等式性质求范围[经典例题]例3 已知-2<a≤3,1≤b<2,试求下列代数式的取值范围:(1)|a|;(2)a+b;(3)a-b;(4)2a-3b.状元随笔 运用不等式性质研究代数式的取值范围,关键是把握不等号的方向.方法归纳利用不等式性质求范围的一般思路(1)借助性质,转化为同向不等式相加进行解答;(2)借助所给条件整体使用,切不可随意拆分所给条件;(3)结合不等式的传递性进行求解.跟踪训练3 已知实数x,y满足:1<x<2<y<3,(1)求xy的取值范围;(2)求x-2y的取值范围.题型4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不等式[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综合法、分析法与反证法例4 (1)已知a>b>0,c<d<0,e<0,求证:ea−c>eb−d;(2)证明:√7−√3<√6−√2.状元随笔 注意书写的规范性及易错点:①分析法的步骤要规范,分析时一般按照“要证……,需证……,只需证……”的步骤进行.②反证法,必须假设所证问题的反面成立,推出与之矛盾,从而肯定原结论成立.③不等式两边含有根式,同时两侧均为正数的时候,通常选择平方处理,此时应该注意平方后尽量保证式子的最简化,如本例将√7和√2结合,剩余两数结合,好处在于平方后能消掉一部分,使问题简单化.④应该明确问题的反面,如“>”的反面是“≤”,“至少有一个”的反面是“一个也没有”等.方法归纳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简单不等式的实质及注意点(1)实质:就是根据性质把不等式变形.(2)注意点:①记准、记熟不等式的性质并注意在解题中灵活准确地加以应用;②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推导时,应注意紧扣不等式的性质成立的条件,且不可省略条件或跳步推导,更不能随意构造性质与法则.证明不等式常选用综合法,对于不方便用综合法证明的不等式可以灵活选择分析法与反证法.跟踪训练4 (1)已知a>b>0,c<d<0,e<0,求证:e(a−c)2>e(b−d)2;(2)将下面用分析法证明a2+b22≥ab的步骤补充完整:要证a2+b22≥ab,只需证a2+b2≥2ab,也就是证________,即证________,由于________显然成立,因此原不等式成立;(3)已知x,y>0,且x+y>2.求证:1+xy,1+yx中至少有一个小于2.2.2 不等式2.2.1 不等式及其性质新知初探·自主学习[教材要点]知识点一1.正数 等于0 负数2.> = <知识点二b<a a>c a+c>b+c ac>bc ac<bc a+c>b+d ac>bd a n>b n n√a> n√b知识点三已知条件 结论出发 逐步寻求 否定[基础自测]1.解析:“限重40吨”是不超过40吨的意思.答案:C2.解析:因为M-N=x2+x+1=(x+12)2+34>0,所以M>N.答案:A3.解析:因为x<a<0,不等号两边同时乘a,则ax>a2;不等号两边同时乘x,则x2>ax,故x2>ax>a2.答案:B课堂探究·素养提升例1 【解析】 因为(x2-x)-(x-2)=x2-2x+2=(x-1)2+1,又因为(x-1)2≥0,所以(x-1)2+1≥1>0,从而(x2-x)-(x-2)>0,因此x2-x>x-2.跟踪训练1 解析:f(x)-g(x)=(3x2-x+1)-(2x2+x-1)=x2-2x+2=(x-1)2+1>0,所以f(x)>g(x).故选C.答案:C例2 【解析】 对于①,令c=0,则有ac=bc.①错.对于②,由ac2>bc2,知c≠0,∴c2>0⇒a>b.②对.对于③,由a<b<0,两边同乘以a得a2>ab,两边同乘以b得ab>b2,∴a2>ab>b2.③对.对于④,c>a>b>0⇒c−a>0,c−b>0a>b⇒−a<−b⇒c−a<c−b}⇒0<c-a<c-b⇒1c−a>1c−b>0a>b>0}⇒a c−a>b c−b.④对.对于⑤,a>b⇒a−b>01a>1b⇒b−aab>0}⇒ab<0a>b}⇒a>0,b<0.⑤对.【答案】 C跟踪训练2 解析:(1)根据不等式的性质,a<b,4>0⇒4a<4b,A项正确;a<b,-4<0⇒-4a>-4b,B项错误;a<b⇒a+4<b+4,C项正确;a<b⇒a-4<b -4,D项正确.(2)对于选项A,当c<0时,不正确;对于选项B,当c=0时,不正确;对于选项C,∵ac2>bc2,∴c≠0,∴c2>0,∴一定有a>b.故选项C正确;对于选项D,当a>0,b<0时,不正确.答案:(1)B (2)ABD例3 【解析】 (1)|a|∈[0,3];(2)-1<a+b<5;(3)依题意得-2<a≤3,-2<-b≤-1,相加得-4<a-b≤2;(4)由-2<a≤3得-4<2a≤6, ①由1≤b<2得-6<-3b≤-3, ②由①②得,-10<2a-3b≤3.跟踪训练3 解析:(1)∵1<x<2<y<3,∴1<x<2,2<y<3,则2<xy<6,则xy 的取值范围是(2,6).(2)由(1)知1<x<2,2<y<3,从而-6<-2y<-4,则-5<x-2y<-2,即x-2y的取值范围是(-5,-2).例4 【证明】 (1)方法一 因为c<d<0,所以-c>-d>0,因为a>b>0,所以a-c>b-d>0,所以0<1a−c<1b−d,又因为e<0,所以ea−c>eb−d.方法二 ea−c−eb−d=e[(b−d)−(a−c)](a−c)(b−d)=e[(b−a)+(c−d)](a−c)(b−d),因为a>b>0,c<d<0,所以-c>-d>0,所以a-c>0,b-d>0,b-a<0,c-d<0,又e<0,所以e[(b−a)+(c−d)](a−c)(b−d)>0,所以ea−c>eb−d.(2)方法一 分析法:要证√7−√3<√6−√2,只需证√7+√2<√3+√6,只需证(√7+√2)2<(√3+√6)2,展开得9+2√14<9+2√18,只需证√14<√18,即证14<18,显然成立,所以√7−√3<√6−√2.方法二 反证法:假设√7−√3≥√6−√2,则√7+√2≥√3+√6,两边平方得9+2√14≥9+2√18,所以√14≥√18,即14≥18,显然不成立,所以假设错误.所以√7−√3<√6−√2.跟踪训练4 解析:(1)证明:因为c<d<0,所以-c>-d>0,因为a>b>0,所以a-c>b-d>0,所以(a-c)2>(b-d)2>0,所以0<1(a−c)2<1(b−d)2,又e<0,所以e(a−c)2>e(b−d)2.(2)用分析法证明a2+b22≥ab的步骤为:要证a2+b22≥ab成立,只需证a2+b2≥2ab,也就是证a2+b2-2ab≥0,即证(a-b)2≥0.由于(a-b)2≥0显然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3)证明:假设1+xy,1+yx都不小于2,即1+xy≥2,1+yx≥2.因为x,y>0,所以1+x≥2y,1+y≥2x.所以2+x+y≥2(x+y),即x+y≤2与已知x+y>2矛盾.所以1+xy,1+yx中至少有一个小于2.答案:(1)见解析 (2)a2+b2-2ab≥0 (a-b)2≥0 (a-b)2≥0 (3)见解析11。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概念;•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规律;•能够举例说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二、学习内容1.声音的产生2.声音的传播3.声音的特性4.声音的应用三、学习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概念;•声音的传播的规律。

四、学习过程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通过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形成压缩区和稀疏区,从而产生声音。

例如,当我们敲打一块木头时,木头会振动,空气被挤压和稀疏,从而产生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机械波。

机械波是一种需要介质传播的波动现象。

例如,当我们说话时,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别人的耳朵中。

在传播过程中,声音会经历以下几个过程:•振动: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压缩区和稀疏区的形成:物体振动使周围的介质形成压缩区和稀疏区;•压缩区和稀疏区的传播:压缩区和稀疏区会依次传播,形成声音的传播。

3. 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几个特性:•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由声音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声音越高,频率越低声音越低;•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由声音振幅的大小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声音的长短:声音的长短由声音的持续时间决定,持续时间越长声音越长,持续时间越短声音越短。

4.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例如:•通信:电话、对讲机等都是利用声音进行信息传递的;•音乐:音乐是利用声音进行艺术创作和表达的;•警报:警笛、火警报警器等都是通过发出大声的声音来引起注意的。

五、学习小结声音是通过物体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进行传播。

声音具有高低、强弱和长短等特性,可以应用于通信、音乐和警报等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和实践来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规律。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概念,以及声音的特性和应用。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声音的反射和吸收,以及声音的计量。

高二物理第二章 电流 学案

高二物理第二章 电流 学案

第一节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新课标要求】1.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

2.掌握恒定电场的形成过程。

3.理解恒定电流的形成过程,掌握计算电流的大小并灵活运用公式。

4.掌握电流的微观表达式。

5.通过本节对电源、电流的学习,培养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新课预习】电源:有A、B两个导体,分别带正、负电荷,如果在它们之间接一条导线R,,导线R 中的自由电子便会在的作用下定向运动,B失去电子,A得到电子,周围电场迅速减弱,A 、B之间的电势差很快消失,两导体成为一个等势体,达到静电平衡。

倘若在A、B之间连接一个装置P,它能源源不断地把经过导线R流到A的电子取走,补充给B,使A、B始终保持一定数量的正、负电荷,这样,A、B周围始终存在一定得电场,使A、B之间便维持着一定的电势差。

由于这个电势差,导线中的自由电子就能不断地在静电力作用下由B经过R向A定向移动,使电路中保持持续的电流。

能把电子从A搬运到B的装置P就是。

1、导线中的电场:(1)导线中电场的形成:导线本身由许多带电粒子组成,当它和电源连接后,在电源两极晟的正、负电荷激发的电场作用下,导线的表面以及导线的接头处会有电荷积累,正是这些电荷激发了导线内外地电场,也正是依靠这些电荷才保证导线内部的场强沿导线方向。

(2)恒定电场:导线内的电场,是由、、等电路元件所积累的电荷共同形成的。

尽管这些电荷也在运动,但有的流走了,另外的又来补充,所以电荷的分布式稳定的,电场的分布也不会随时间变化。

这种由稳定分布的电荷所产生的稳定的电场,称为。

3、恒定电流:(1)定义:、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

(2)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程度的物理量。

(3)单位:安培,符号(A)其他单位:毫安(mA)、微安(μA),且1A=103 mA=106μA (3)公式:q= It, I表示电流,q表示在时间t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荷量。

变形公式:I=q/t。

注:①电流方向的规定: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课前预习】1.无论是鲜重还是干重,组成细胞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最多,_________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组成人体的元素中,占细胞鲜重百分比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占细胞干重百分比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

2.构成细胞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情况下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_,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________。

1C、O、H、N C O C2生物和非生物在组成上有统一性3水蛋白质【课堂练习】一、选择题4.下列哪项不是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A. CB. NC. MgD. Cu5.所有生物都具有的重要化合物是A.水和蛋白质B.蛋白质和核酸 C.糖类和脂肪 D.核酸和无机盐6.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A.蛋白质 B.糖类 C.水 D.无机盐7.组成玉米和人体的基本元素是A.H B.O C.N D.C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细胞中的化合物的含量是一样的 B.所有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都一样C.各种细胞中的元素种类完全一致 D.细胞中都有蛋白质和核酸9.脂肪细胞中含量最丰富的是A.水 B.脂肪 C.糖类 D.蛋白质二、非选择题10.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生物体内常见的元素也有20多种,试问: (1)生物体内的元素与无机环境中的元素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体内的元素与无机环境中的元素的关系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组成生物的元素没有一种是生物体所特有的,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但两者的元素种类又有差异 (2)生物与非生物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

11.各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绝对离不开水,请举例说明。

没有水这一液态的环境,细胞内的化学反应都无法进行,生命就会停止;没有水细胞所需的营养无法运给细胞,细胞产生的废物无法运走。

12.列表比较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课后测试】一、选择题13.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就组成生物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肪而言,其核心的组成元素是A.C B.H C.O D.N14.在大熊猫和大肠杆菌体内,最基本的化学元素和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分别是A.C和O B.C和H C.O和C D.H和O15.在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物质中,糖类不含有,脂类不一定有,蛋白质也不一定有,而核酸一定有的元素是:A.N B.P C.S D.P、S16.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论证,正确的是A.组成生物体和组成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中,碳元素含量最多B.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D.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基本相似17.下列物质中动物细胞中不具有的是A.葡萄糖 B.糖元 C.核糖 D.纤维素18.瘦肉和花生中,含量(干重)最丰富的依次是A.脂肪、蛋白质B.蛋白质、脂肪 C.糖类、蛋白质 D.蛋白质、糖类二、非选择题19.将干燥的种子浸入水中,种子呼吸作用加强,并逐渐长出幼芽。

若将种子粉碎后浸入水中,粉碎物呈胶状,失去生物活性,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构成细胞的生命物质必须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

的是________________。

C、H、O、N、P、S、K、Ca、Mg 无有机物21.在短时间内,人和动物缺水比缺食物更加危险,这是为什么?没有水新陈代谢就无法进行同,生命就会结束。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课前预习】1.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约有________种。

成年人必需的氨基酸有_______种,婴儿必需的氨基酸有_______种。

2.组成蛋白质的元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有些还含有__________等元素。

3.生物界的蛋白质种类多达_____________种,这与蛋白质____________的多样性有关。

1氨基酸 20 8 9 2 C H O N S Fe 3 1010—1012 分子结构【课堂练习】一、选择题4.下列化合物属于蛋白质的是A.性激素 B.纤维素C.结晶牛胰岛素 D.胆固醇5.血红蛋白中不含的化学元素是A.C B.N C.Mg D.Fe6.两个氨基酸缩合成肽并生成水,这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来自氨基酸的A.氨基B.羧基 C.R基 D.氨基和羧基7.蛋白质和多肽的主要区别在于蛋白质分子A.包含的氨基酸多 B.能水解成氨基酸 C.空间结构更复杂 D.相对分子质量大8.人体的肌肉主要是有蛋白质构成的,但是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的功能各不相同,这是由于A.肌细胞形状不同 B.在人体的分布部位不同C.控制它们运动的神经不同D.构成肌细胞的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9.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各种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氨基酸 B.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C.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D.组成每种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有20种二、非选择题10.长期只以玉米为食的人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为什么?玉米等一些植物性食物中所含氨基酸的种类较少,缺乏一些必需的氨基酸(如赖氨酸),长期只以玉米为食的人体内因缺乏必需的氨基酸而不能合成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蛋白质,所以营养不良。

11.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几种肽化合物的氨基酸数目如下(1)上表中①②和③的氨基酸数目虽然相同,但其生理作用彼此不同,这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2)上表中③与④或⑤与⑥虽然功能相同,但各自具有专一性,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实例表明蛋白质分子结构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特点对于生物体乃至生物界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不用考虑空间结构)(2)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不同(3)多样性决定蛋白质具有多种功能12.早晨空腹喝牛奶不如喝牛奶时吃些面包营养价值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腹时,血糖浓度低,喝进的牛奶经消化后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氧化分解供能,而没有参与构成结构蛋白质,所以营养价值低;若喝牛奶时吃点面包,面包消化后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后氧化供能,氨基酸则参与蛋白质构成,所以营养价值高。

【课后测试】一、选择题13.列各项物质均属于蛋白质的是A.生物膜上的载体、胰岛素、抗体 B.胰岛素、雄性激素、生长激素C.抗生素、抗体、生长激素 D.维生素B、甲状腺激素、维生素A14.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它的分子式是A.C5H11O2NS B.C3H7S C.C4H11O2S D.C5H10O2N15.一种蛋白质是由两条肽链组成的,共含水量有100个氨基酸,若每个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是120,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是A.12000 B.10236 C.10218 D.1376416.由两条肽链构成的蛋白质分子,共有51个氨基酸,其失去水分子数及形成肽键数目分别为A.51和51 B.50和50 C.50和49 D.49和4917.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千差万别,其原因不可能是A.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 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酸种类和数量不同C.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18.由丙氨酸、甘氨酸和亮氨酸组成的三肽有A.6种 B.5种 C.4种 D.3种二、非选择题19.鸡蛋生吃和煮熟吃,哪一种吃法营养更好?为什么?煮熟吃熟鸡蛋中的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20.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D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化合物是由_____个氨基酸分子失去___水分子而形成的,这种反应叫做_______。

(3)图中表示R基的字母是___________,表示肽键的字母是_____________。

(4)图中有________个肽键,有_______个氨基和______个羧基。

(5)该化合物由__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

(6)该化合物水解成氨基酸的过程中需要________个水分子。

(1)氨基羧基(2)3 2 缩合(3)B C G E F(4)2 1 2 (5)2 (6)221.你平时的饮食中,哪些食物含蛋白质较丰富?牛肉、鱼肉、鸡蛋、黄豆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课前预习】1.构成核酸的碱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这个基本单位由一分子________、一分子_________和一分子____________所组成。

每个核酸由许多个_______互相连接而成的长链,按所含__________的不同,核酸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前者主要存在于_________中,后者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_中。

3.细胞内遗传信息的载体是___________,组成该物质的主要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1A、G、C、T、U2核苷酸含氮的碱基磷酸五碳糖核苷酸五碳糖 DNA RNA 细胞核细胞质3染色体(染色质) C、H、O、N、P、S【课堂练习】一、选择题4.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 ( )A.核苷酸B.脱氧核苷酸 C.核糖核苷酸 D.核酸5.DNA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 )A.4种碱基、脱氧核糖、磷酸 B.4种碱基、脱氧核苷酸C.碱基、核糖、磷酸 D.核苷酸、碱基、磷酸6.细胞的化合物中对生物的遗传变异起重要作用的是 ( )A.蛋白质 B.糖类 C.核苷酸D.核酸7.下列哪种物质,可以作为鉴别不同生物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依据( )A.糖原 B.蛋白质 C.脂肪 D.性激素8.经过全球科研人员的通力合作,终于正式确认“SARS”是一种冠状病毒变异,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下列有关“SARS”病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SARS”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间接接触传播种B. “SARS”病毒是一种动物病毒C. “SARS”病毒可于体外生存数小时,靠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D. “SARS”病毒只有蛋白质没有核酸9.人体的肝细胞核酸中含有的碱基种类是A.8 B.7 C.5 D.4二、非选择题10.1989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将人的生长素基因导入鲤鱼的受精卵中,培育出________鲤鱼,这是生物工程在____________上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