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第十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新人教版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班级:801 教学时间:2017.5.11 执教者:吴杰宴【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3、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的对儿时生活的怀想,以及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学习难点】体味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及语言特色。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门楣() 苋菜() 籍贯() 城隍庙()腌腊() 络子() 车胤()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肃然起敬:囊萤映雪:曾经沧海难为水:3、《端午节的鸭蛋》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江苏高邮人,______家。
【课内探究案】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跟端午节有关的文章,那就是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投影),咂摸咂摸个中滋味,品味品味其中韵味。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文章都写了哪些内容呢?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写的?你能试着给每一部分拟个小标题吗?三、研读课文,感受情趣。
2.看图片说说作者的家乡有哪些习俗?哪些是作者家乡所特有的?2.家乡的鸭蛋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师生共同朗读。
)4作者讲了端午的鸭蛋哪几件趣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学生自由读文段)小结:汪曾祺19岁就离开了高邮。
浮云蔽白日,直至花甲之年才重返故里,可他对家乡的风俗却如此熟悉,如数家珍,这里面包含着作者对家乡怎样的情感?四、合作探究,赏析语言。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5. 小组交流探讨:课文2-3-4段,找出相应的语句,说说家乡的鸭蛋,品品作者的感情。
五、拓展延伸,读文知人(配乐朗读)。
资料见PPT六、了解并收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的知识和风俗?七:作业用一两百字详细地说明你所知道的家乡的一种风俗,注意借鉴作者平淡而有味的语言风格。
初二下册《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初二下册《端午的鸭蛋》导学案《端午的鸭蛋》导学案教学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了解端午风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2、品味本文平淡质朴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体会鸭蛋中包含的作者的故乡情结,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一枚江苏高邮的咸鸭蛋引入课题。
“不识高邮人,先识高邮蛋”三、检查预习:你会读了吗?掉色( )门楣( )苋菜( )用酒和( )元稹( )如嚼石灰( )鸭蛋络子( )车胤(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若换成这些题目,你觉得如何?《家乡的端午节》、《我爱家乡的鸭蛋》,赞成或反对?请说明理由。
理清行文思路: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想一想: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重点写得是什么?五、研读课文,品析语言:有人说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就是一枚平淡而有味的“咸鸭蛋”,你能从文章中品出哪些“味”呢?品读课文2至6段,画出喜爱的语句,有感情地读出来,并谈谈感受、理由。
赏析一:原文: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改文: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赏析二:原文: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得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改文:不过高邮的咸鸭蛋,是好,我走得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不能相比!他乡咸鸭蛋,我瞧不上。
赏析三:原文: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改文:筷子头一捅下去,红油就喷出来了。
赏析四:原文: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
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改文: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
有的样子丑,有的漂亮。
六、比较阅读,品析语言: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
把青菜成担的买来,洗净,晾去水汽,下缸。
17《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升华语文教学,传承中华文化
语文《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教学设计内容介绍:
本设计与课堂教学流程相结合,让学生对本课要学的内容有了充分的了解,同时把课堂教学内容内化为学生的学习提纲,学生的学习目标很明确,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本学案的主要流程有四个:1、“情境导入——知习俗,爱传统”通过抢答传统节日的相关风俗,激起学习兴趣,引发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为下文学习营造气氛,达到“人人知风俗,人人爱传统”的目的。
2、“自主学习——识鸭蛋,理思路,说鸭蛋”让学生掌握词义的熟悉课文的同时学习运用词语串讲课文,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层次,熟知、细说鸭蛋。
3、“合作探究——探究语言。
品鸭蛋”让学生在朗读和小组交流中品味作者平淡有味的语言,这一过程既训练了学生阅读赏析的能力,也让他们体会到“小组”这一团体的力量。
4“拓展延伸——观社会,抒真情”让学生走入社会,了解当下的社会环境,了解我国传统节日面临的危机,激发他们了解民俗、珍视传统的热情,抒发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在此感情的升华中结课。
语文8 下 导学案:17.端午的鸭蛋
17.端午的鸭蛋导学卡:一、学习目标:1、了解各地端午习俗,了解作者家乡独特的端午习俗,2、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二、学习任务:(一)、聚焦端午,了解各地民俗风情。
1、端午的称呼: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女娲节、龙子节、龙船节、香包节、沐兰节、白赏节、解棕节、棕包节,时为五月初五。
2、端午节的礼俗、食俗: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因此自古便有端午避恶去毒的礼俗。
后世端午节有许多习俗与食俗——如挂菖蒲、艾草、石榴花、大蒜头和龙舟花;祛除蝎子、毒蛇、壁虎、蛤蟆与蜈蚣等五毒;饮用雄黄酒、朱砂酒和菖蒲酒;小儿涂雄黄、佩香袋、挂药包与系五彩丝、赐扇、沐浴兰汤;熙游避灾;露天饮宴;赛龙舟;比武;吃咸蛋和粽子;喝龟肉汤等。
无不出自避兵鬼、驱魔疠、止病瘟、强身体之目的。
(二)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1、通过阅读,你觉得课文写了那几方面内容?2、题目为“端午的鸭蛋”,可作者为何却先写端午的风俗?4、文章介绍了那些端午节的习俗?5、家乡的鸭蛋到底好在哪里?有何特点?作者对家乡的鸭蛋有怎样的感情?6、作者介绍了与端午的鸭蛋有关的那些趣事?从中你能感受到作者何种感情?(三)、拓展:除端午节外,你还知道哪些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以及风俗?(四)、小结:端午的风俗——、——、——、——、——、——、——、端午的鸭蛋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感情:对故乡的热爱,对童年的怀念。
训练卡:1、识字注音:门槛()门楣()络子()车胤()苋菜()腌腊()系百索子()用酒和()城隍庙()拧成小绳()2、补全词语:曾经()()难为水()()映雪()()起敬。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端午的鸭蛋》学案
17.《端午的鸭蛋》导学案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第一课时)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的对儿时生活的怀想,以及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3.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难点:体会“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的对儿时生活的怀想,以及对故乡的热爱”的写法。
1.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两个五,故又称“重五”。
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有许多种,影响最广的是纪念屈原说。
2.汪曾祺 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师从沈从文,曾长期任职北京京剧院编剧。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预学任务: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jì()百索子。
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
②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mén méi()上。
③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xiàn cài()、虾、鸭蛋,一定是有的。
④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jíguàn(),回答之后,对方就会sùrán qǐjìng()⑤yān()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
⑥chéng huáng miào()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
⑦小时读náng yíng yìng xuě()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doc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端午的鸭蛋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明确目标】1、了解作者家乡独特的端午习俗,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散文闲适自由的创作风格;学习本文烘托与白描的写作手法。
3、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培养热爱祖国民俗文化的情感。
第一课时【自主预习】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汪曾祺.( ) 系.( )百索子倘.( )若咂摸..( )( ) 城隍.( ) 拧.( )成小绳门楣.( ) 用酒和.( )苋.( )菜籍.( )贯硝.( )药腌.( )腊络.( )子大襟.( ) 车胤.( ) 囊.( )门槛.( ) 粽.子(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门楣:籍贯:城隍:肃然:莫名其妙:肃然起敬:与有荣焉:曾经沧海难为水:2、了解作者和文体。
【合作探究】1、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3、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那么多风俗,他为什么偏偏挑选鸭蛋来写呢?高邮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值得作家大写特写呢?请你概括鸭蛋的特点,并找出相应的语句。
并以“这是……的鸭蛋,因为……”为句式说话。
4、在这些特有的风俗中,作者为什么只对小小的鸭蛋感兴趣?这其中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第二课时【当堂反馈】1、汪曾祺的散文除了在结构上闲适自由之外,语言也有特色,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A、平淡而有味;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C、有淡淡的幽默。
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你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四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式,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2、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典雅之美。
3、善于运用语言“造型”。
4、写端午的鸭蛋却为什么要先写端午节的风俗?5、为何引用袁枚的《腌蛋》,还否定北京的鸭蛋?6、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壳里闪闪发光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很随意,正体现了汪曾棋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你的看法呢?【拓展提升】1、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在现代经济大潮的总目击下,已经逐日淡化,倒是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
八年级语文下册 17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7 端午的鸭蛋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重点难点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资料链接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
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小说,《蒲桥集》等散文集。
他的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文风闲适自由,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中体现整体的严谨与和谐。
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温和、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
第一课时课时要点积累字词,理清思路,把握情感。
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熏.五毒(xūn )拧.成小绳(níng)门楣.(méi )苋.菜(xiàn)车胤.(yìn)用酒和.(huó)系.百索子(jì)咂.摸(zā)腌.腊(yān ) 络.子(lào )2、解释下列词语。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与有荣焉:与之同感荣耀。
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3、你觉得文中哪些语句有味?找出三五处,用波浪线标记,并稍作赏析。
(提示:可从词语运用、修辞效果、情感表达等角度赏析)合作探究1、通过找本文的中心句、过渡段、过渡句来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贯穿着这样一条思路:_ 家乡的风俗___→__家乡的鸭蛋_ _→___端午的鸭蛋___2、汪曾祺的家乡端午有哪些风俗习惯?为什么要先写端午的风俗?明确:家乡端午的的风俗有: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7《端午的鸭蛋》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3)
端午的鸭蛋【自研课导学】(课前预习20分钟)自读自悟《端午的鸭蛋》,20分钟内完成如下任务:1.默读课文一遍,标注疑难,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2.作者写了家乡端午节哪些习俗?3.揣摩语言,品味作者平淡而有味的语言。
【晨读课导学】晨读课:(20分钟目标:1、自由大声朗读《端午的鸭蛋》。
②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有感情地诵读全篇;学有余力者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2,小对子间背诵式检测。
【展示课导学】(课题:《端午的鸭蛋》作者:汪曾祺课时:一课时课型:预展课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诵读、讨论课文精彩语句,品味文章平时想感情。
【训练课导学】“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题书写等级:达成等级:得分一,基础题1,注音:拧.成绳子()门楣.()籍.贯()车胤.()囊.萤映雪()肃.然起敬()曾经沧海..难为水()2,文学常识本文的作者是() ,j江苏高邮人,作家。
代表作品:小说集(),散文集有()二,发展题家乡的竹林阎受鹏①故乡的竹子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约有七八十中,毛竹是竹类里的老大哥。
春天,毛竹最早献给人们味感极美的毛笋,冬日,朔风凛然,草木枯槁,山野萧索,而青枝翠叶的毛竹却在皑皑的白雪覆盖下的泥土里,悄悄地孕育着羊角大小的笋芽,这便是誉满江南的冬笋。
②采掘冬笋,要丰富的经验,要讲究技术,冬笋深深地躲在泥底,要找到它很不容易。
记得小时候,一辈子伺候竹山的父亲去掏竹笋时常会带我上竹山,他选择笋芽早发的朝南向阳的暖坡去找。
两眼就像扫雷的仪器,仔细地搜索着地面,他顺着略微胖起、周围有几条丝带状裂纹的泥土——故乡竹民叫“爆”,小心翼翼地用锄头刨,一层层挖下去,便引来我的一阵惊呼:“哇,笋!笋!”只见嫩黄的冬笋像娃娃似地睡在泥土里呢!带到笋全裸,父亲便从背后的小竹筐里摸出钢凿子,按在笋芽根部,用锄背轻轻敲几下,一枝黄黄的光滑的可爱的笋芽儿就毫发无损地掏出来了。
父亲说:“冬笋嫩,如果刨土时不小心,锄头碰到了会皮破肉绽的,这样一棵好端端的嫩笋就弄坏了。
湖北省黄石市第十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7 端午的鸭蛋
”这首明快的儿歌或许唤起了我们对端午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在作家汪曾祺的记忆深2.学习诵读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
3.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学习诵读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
2.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朗读法导学法二课时多媒体查资料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出示学习目标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
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
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板书文题、作者)二、温故互查(预习与交流)——自主学习,二人互查: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汪曾祺.(.qí) 系.(jì)百索子倘.(tǎng)若咂摸..(zā mo) 城隍.(huáng) 拧.(níng)成小绳门楣.(méi) 用酒和.(huò) 苋.(xiàn)菜籍.(jí)贯硝.(xiāo)药腌.(yān)腊络.(lào)子大襟.(jīn) 车胤.(yìn)(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与有荣焉:与之同感荣耀。
2.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三、设问导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交流点拨】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K12学习]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7《端午的鸭蛋》课中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闲适自由的创作风格。
2、了解作者家乡独特的端午习俗,品味文章的韵味和情致。
3、体会民俗中蕴含的乡情和童趣,激发我们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学习过程】一、导入以端午节风情谈起,导入新课。
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课文诵读及字词掌握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2、高邮鸭蛋有何特点?3、在二三两段文字中,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咸蛋什么感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4、试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添上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四、找句子,品语言1.汪曾祺先生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2.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放声读一读,细细体会本文语言上有哪些特点?(1)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
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
(2)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3)“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3.归纳本文的语言特色。
五、拓展延伸1.除了端午节外,你还知道哪些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2. 选取你最喜欢的节日,写一条短信3. 韩国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5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不要冷落了自己的传统节日”的报道,说东北一大学教授给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发来急件,称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文化遗产———“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一时间,该报道引起了我国舆论的很大反响。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写:初二语文备课组温馨寄语:参与促能力形成,展示让魅力飞扬!学习方针:1.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
3.学习从生活小事中挖掘作文题材。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按照拼音写汉字。
门楣.()苋.菜()咀嚼.()腌.蛋()辟邪.()络.子()车胤.() jí贯()chú柜()门kǎn( ) 城huáng( )庙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
(2).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感觉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3).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4).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1)、选择:本文是按照“→→”这一总体框架来进行构思的。
(A:端午的鸭蛋 B:端午的风尚 C:家乡的鸭蛋)(2)、填空:文章第1段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尚和外地一样”开头,介绍了家乡、、、、等风尚,又列举了和这两种较为独特的风尚。
七种风尚,一笔一笔写来,丝毫不乱。
由此看来,第一段运用的是结构。
第2、3段说鸭蛋,写家乡鸭蛋的和。
第4-6段写端午的鸭蛋,着重写了。
三个层次,缓缓展开,环环相扣,一丝不乱。
【小组合作】小组四人分工,大声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积极参与讨论。
1、作者对家乡的鸭蛋不厌其烦,反复描写,他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2、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本身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浮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再次朗读课文第2、3段,划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3、传递真情,无需富丽的词藻。
同样,体验生活也无需惊涛骇浪。
文章记叙的是最普通的端午的鸭蛋,但却让人回味无穷,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这对你写作文有什么启示?【班级展示】各小组要大胆发言,展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收获。
8下语文17课 端午的鸭蛋 导学案
第17课端午的鸭蛋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闲适自由(学习重点)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学习重点)3.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学习难点)学法指导:朗读法 圈点批注法 合作探究法一、资料链接——走进作者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
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小说,《蒲桥集》等散文集。
代表作品:《受戒》、《夏天的昆虫》、《苦瓜是瓜吗》他的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文风闲适自由,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中体现了整体的严谨与和谐。
二、自主探究(学法指导:自读课文后,结合导言框及注释完成下题)探究任务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门楣()苋菜()籍贯()硝药()络子()大襟()车胤()门槛()腌制()城隍庙()囊萤映雪()()探究任务二: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与有荣焉:探究任务三:理清结构你觉得这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分别用小标题概括。
二、合作探究(学法指导:精读课文并勾画出重点语句,小组合作完成下题)探究任务一:作者的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哪些风俗是常见的,哪些是特有的?为什么这样安排?探究任务二:找句子,说特点: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那么多风俗,他为什么偏偏挑选鸭蛋来写呢?换句话说,高邮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值得作家大写特写呢?请你概括鸭蛋的特点,并找出相应的语句。
并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
①名声远播的……,因为②与众不同的……,因为③历史悠久的……,因为④质细而油多的……,因为⑤吃法多样的……⑥色彩鲜艳的……探究任务三:看文段,谈感情:那么,在二三两段文字中,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咸蛋什么感情?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呢?探究任务四:赏文字,忆童年:说起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最难忘的要属儿时的记忆了。
初中语文教案:人教版8年级下册教案及导学案:语文: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doc
17.端午的鸭蛋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熟读课文,把握课文的框架结构,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些民风民俗;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读音及意义。
过程和方法目标:注意语言的积累,学习本文平淡质朴和语言及自然传神的表现手法;感受本文珠情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2.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
教学难点:学会品味富有深意和特色的重要语句,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自主、研讨、探究。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以学生熟悉的有关本地端午节的风俗引入新课学习。
2.介绍作者,让同学们互相展示收集的有关汪曾祺的资料。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二、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理解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蕴涵的人生情趣和诗意之美。
2.解决生字词的音意:(出示生字词卡片):门楣苋菜籍贯城隍庙肃然起敬囊萤映雪莫名其妙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板书设计)思路:端午节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第1自然段)(第2、3自然段)(第4、5、6自然段)主旨: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留恋、对故乡的热爱、眷恋之情。
4.快速浏览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为什么要先写端午节的风俗?明确:①、第一段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开头,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这两种较为独特的风俗。
②从文章思路来看,先谈端午风俗很有必要。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
端午的鸭蛋八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17 端午的鸭蛋教师寄语:在我的眼里,故乡的山无一不秀美,故乡的水无一不清澈,故乡的人无一不亲切!预习案【知识】1、写作背景当今社会,由于复制技术造成的那种虚拟幻化的“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因为它们的虚幻和刻板,已经不再具备可体验的审美特征。
真正具有可体验的美的特征的,恰好是真实的个体生存中的无时无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话语”“小叙事”。
汪曾祺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贡献,就在于他对“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的解构,在于他对个体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昭示和呼唤,在于他帮助人们发现了就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
美在身边,美在本分。
汪曾祺散文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魅力,就在于他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自小其“小”,以小见大,而不是自大其“小”,以小媚“大”。
必须指出,汪曾祺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生体验,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娱一己的性情,他强调自己的作品还应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益,决不是要把个人与社会隔离开来,对立起来。
他的作品间或也流露出道家主X的随缘自适、自足自保的悠然任化的意趣,但断然有别于魏晋文人的清谈和颓废,在本质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描绘是乐观向上的,相信“人类是有希望的,中国是会好起来的”。
现代艺术,太多的夸饰,太多的刺激,太多的借助声光电气。
汪曾祺则是要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
2、艺术特色学习目标: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学习重点: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端午的鸭蛋》是汪曾祺系列散文《故乡的食物》中的一篇文章,被编排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7课《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端午的鸭蛋》【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3、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的对儿时生活的怀想,以及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1.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2.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学习难点】体味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及语言特色。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门楣.( ) 苋.菜( ) 籍.贯( )硝.药( ) 腌.腊( ) 络.子( )大襟.( ) 车胤.(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门楣:莫名其妙:肃然:与有荣焉:曾经沧海难为水:囊萤映雪:3、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提示:(1)通过找本文的中心句、过渡段、过渡句来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贯穿着这样一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4、《端午节的鸭蛋》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江苏高邮人,______家。
5、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 4月25日至5月10日麻城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麻城杜鹃旅游文化节”的活动,使“杜鹃花城”的名声响彻云霄。
B、马的颚骨虽然很长,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相。
相反地,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各得其所。
C、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D、玉树地震灾情发生后,街头的流动采血车前,等待献血的群众排起了长队,这场面让人感动得头晕目眩。
6、中国古代留传下来许多苦读书的故事,除车胤“囊萤映雪”之外,请你再简要写出两例:【课内探究案】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读下列古诗猜出我们的传统节日: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八年级下17.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2005年,韩国正式申报端午节为“世界无形遗产”。11月,联合国正式予以确立。学习本文后,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中国该如何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
课堂检测
1、加点字注音
粽子()城隍()庙车胤()苋()菜
囊()萤映雪避()邪
2、解释下列词语
肃然起敬囊找出文中相关语句)”这样的句式来体会。
如:与众不同的,因为“高邮还出双黄蛋…….”
4、高邮鸭蛋蛋白柔软、蛋黄油多,是高邮的特色产品。为了把高邮鸭蛋推向市场,让广大消费者认知,请你为高邮盐鸭蛋拟写一句广告词。
5、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习俗?作者写这些习俗时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结合语句);习俗的描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赏析文中你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
、三、拓展延伸
7、作者借小小的盐鸭蛋写出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儿时的快乐,让我们领略了作者家乡端午节的习俗和他童年过端午节的欢乐。现在,请同学们也写写你印象中最深的一件小事或家乡的民俗。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词,理清文章层次;
2、了解作者家乡的端午习俗,品味文章语言;
3、培养热爱故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预习提纲
一、基础知识
1、搜集端午习俗的资料,简单介绍作者、作品;
2、找出文中疑难词语,注音或释义;
3、了解多种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二、能力提升
4、根据课文内容,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给每部分拟个小标题;
精彩展示
分组展示预习提纲的第1、2、3、4、5、6、7、等七项内容。
上课流程
1、由端午节的由来、习俗或多媒体展示端午习俗的相关视频导入新课;
2、学生板书自己找出的疑难词语并展示基础知识部分1和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的鸭蛋”这首明快的儿歌或许唤起了我们对端午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在作家汪曾祺的记忆深2.学习诵读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
3.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学习诵读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
2.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朗读法导学法二课时多媒体查资料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出示学习目标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
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
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板书文题、作者)二、温故互查(预习与交流)——自主学习,二人互查: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汪曾祺.(.qí) 系.(jì)百索子倘.(tǎng)若咂摸..(zā mo) 城隍.(huáng) 拧.(níng)成小绳门楣.(méi) 用酒和.(huî) 苋.(xiàn)菜籍.(jí)贯硝.(xiāo)药腌.(yān)腊络.(lào)子大襟.(jīn) 车胤.(yìn)(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与有荣焉:与之同感荣耀。
2.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三、设问导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交流点拨】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二)文本探究说端午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交流点拨】第一段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开头,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这两种较为独特的风俗。
说鸭蛋2.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那么多风俗,他为什么偏偏挑选鸭蛋来写呢?高邮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值得作家大写特写呢?请你概括鸭蛋的特点,并找出相应的语句。
并以“这是……的鸭蛋,因为……”为句式说话。
【交流点拨】①这是名声远播的鸭蛋,因为“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其中“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词最能体现“高邮咸蛋”的名声。
②这是与众不同的鸭蛋,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③这是历史悠久的鸭蛋,因为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就曾在他的《随园食单·小菜单》里提到“高邮腌蛋”。
注意有关袁枚的注解:1716-1797。
袁枚写随园食单中的腌蛋一节距离现在少说也有200年了,可谓“老品牌”“老字号”了。
④这是质细而油多的鸭蛋,因为“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⑤这是吃法多样的鸭蛋,因为“可以带壳切开吃”“可以用筷子挖着吃”“可以和豆腐炒着吃——‘朱砂豆腐’”……⑥这是色彩鲜艳的鸭蛋,因为蛋壳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黄是红色的。
……说人生在这些特有的风俗中,作者为什么只对小小的鸭蛋感兴趣?这其中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交流点拨】高邮咸鸭蛋出名,是家乡的特产,挂“鸭蛋络子”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很多乐趣,所以对小小的鸭蛋感兴趣。
作者曾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文中半是家乡水”之所以对小小的鸭蛋浓墨重彩,因为鸭蛋融入作者对童年童趣生活怀念,寄寓了作者那浓浓的、化不开的乡情。
四、自我检测(精读精练)——阅读语段,突破重点: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A.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B.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
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
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
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②C.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段内容。
第①段:家乡鸭蛋的名声。
第②段:家乡鸭蛋的特色。
2.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实际上是对儿时的生活,对故乡不能忘怀,而不仅仅是咸鸭蛋。
3.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体现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A处:浓厚的口语色彩。
B处:淡淡的幽默。
C处:文言词语与口语相映成趣,增添了典雅之美。
4.“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句中,“吱”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不可以,“吱”字写出了吃鸭蛋的快感,一个字就写出了特色神韵。
5.袁枚是_______代诗人、诗论家,文中引用他的文章说明了什么?清代家乡的咸鸭蛋很有名气6.文段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
7.从语段的语言运用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如: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
五、板书设计端午的鸭蛋说端午-------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说鸭蛋-------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点端午的鸭蛋---生活情趣,人生意味六、课堂小结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鲜艳的……七、拓展延伸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已经逐日淡化,倒是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
“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会时期祈求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
在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而这些都是具有韩国地方特色的。
韩国方面对“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视,1967年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无形文化财产第13号,并拟于2005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无形遗产”,学习本文后,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交流点拨】我们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珍惜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而不应该盲目地崇洋。
【教学反思】第二课一、新课导入品味端午的鸭蛋,我们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文化和美食,品味文章的语言让我们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和魅力,让我们一同品味吧!二、温故互查(预习与交流)——自主学习,二人互查: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蟾蜍..( chán chú)蜈蚣.( gōng )门楣.( méi )苋.菜(xiàn )熏.五毒(xūn)腌.腊(yān )囊萤..(náng yíng )车胤.(yìn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藉贯(籍) 囊荧映雪(萤) 淹蛋(腌)城皇(隍) 尤为不即(及)3.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车yìn(胤)练náng(囊) níng(拧)绳 xián(咸)鸭蛋 xiàn(苋)菜门méi(楣)简zhāi(斋) chán(蟾)蜍4.下列句中引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B)(B项是引用,A、C、D三项都是表示特定称谓。
)A.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
B.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C.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D.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
三、设问导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一)语言赏析1.汪曾祺的散文除了在结构上闲适自由之外,语言也有特色,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A平淡而有味,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C有淡淡的幽默。
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你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四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交流点拨】1.“平淡而有味”:①“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
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
二要挑形状好看的。
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
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
可不是吗?淡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
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
②“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后再说的神态,突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
3.“有淡淡的幽默”:①“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
②“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这一反问句突出了对故乡咸鸭蛋的喜爱之情,好像北京的咸鸭蛋仅仅因为蛋黄是黄色的,就连咸鸭蛋也算不上了,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