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七律长征导学案
25、七律长征__导学案
这首诗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五幅画面?表达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情境
导入
自主读感
结构预习
小组
交流
自由
展示
预习
检测
总结评价
教学流程
导案
学案(预习指导)
步骤
【预习任务】六字诀预习课文
1、利用各种途径再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利用各种记忆生字新词的方法,熟记本课生字新词。。
3、采用查字、词典结合课后注释的方法理解诗的内容。
【合作交流展示】
1、在小组内朗读全诗,同学之间互相纠正发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在小组内共同理解词语:等闲、逶迤、细浪、磅礴、走泥丸、云崖、铁索、尽开颜等词。
3、说说诗中感受深刻的画面。
4、提出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预习检测】
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
七律( )等闲( )云崖( )铁索寒()
逶迤( )长征( )磅秤( )磅礴( )
二、我能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万水千山:
等闲:
五岭:
逶迤:
细浪:
磅礴: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诗是()在红军长征结束时写下的一首七律。全诗生动概述了()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精神。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长征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开始长征,北上抗日。其他红军部队也被迫离开原来的根据地,先后开始长征。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结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一方面军在毛主席指挥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苦,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长征胜利结束。
25七律长征(导学案)
2、回忆我们学古诗的诵读方法,尝试着读一读这首诗,简单介绍律诗。(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偶句押韵,一韵到底)
3、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磅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逶()迤()磅()礴()岷()山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尽:A完;B达到极端;C全部用上;D用力完成;E全、所有的。
(1)、三军过后尽开颜。()
(2)、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3)、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闲:A没有事情,没有活动;B不在使用中;C闲空儿;D与正事无关的。
2、万水千山只等闲,在这首诗中“万水”写了哪几条?“千山”写了哪几座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长签名:___________
(4)、万水千山只等闲。()
(5)、爸爸忙里偷闲,为我编了蝈蝈笼子。()
(6)、老师们在办公室里闲谈着,正巧,校长进来了。()
(7)、家搬了以后,有了一间闲房,正巧给我做书房。()
4、判断下列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情感目标: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礴”等3个生字。
会写“丸”等3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
3、在朗读中,联系重点词语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4、充分感受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受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
5、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和夸张、对比手法的巧用。
教学重点:1、联系重点词语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2、充分感受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受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
教学难点:1、充分感受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受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
教学过程:[幻灯1《十送红军》](课前3分钟播放)一、导入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一)、了解长征背景及七律的有关知识,导入课文。
1、问好。
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叫《十送红军》,知道要送红军去干什么吗?那么,你们了解长征吗?(让学生说说,师适度把握。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七律·长征》。
2、板书:七律·长征。
谁知道七律是什么?3、[幻灯2什么是七律]学生自由读。
七律是一种艺术要求很高的诗,毛主席写的《七律长征》堪称七律的经典。
出示[幻灯3《七律长征》不范读]。
(二)、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结合书上的注释,读准每个字音。
2、指名读,抓住生成性的话题引导学生读准音、读通顺。
3、听了刚才的朗读,谁能在诗中找出一个字来形容长征?(难)。
(板书:难)谁能读出“难”来?这首诗写出了长征的困难。
但是,诗要表现的是长征的困难吗?(板书:不怕)4、谁能读出“不怕”和“喜”的感觉?4、你读得豪情万丈、慷慨激昂。
25.《七律长征》导学案doc
25、《七律长征》导学案【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磅礴”“逶迤”“泥丸”“岷山”“云崖”这些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重点品味二、三两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搜集并整理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
搜集毛泽东主席的诗词,诵读口味。
2、试用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本首诗。
(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悟诗境)3、找出关键词语理解诗意。
【课前自主学习】一、我能给下列字注音,然后正确抄写下来:逶()迤( ) 磅()礴( ) 云崖( ) 岷( )山铁索寒尽开颜二、组词:崖()涯()岷()眠()抿()三、多音字注音组词:磅:()()四、长征从______年月开始,经过个省,翻越座大山,跨过条大河,于_______年月到达结束。
五、1、《长征》是一首。
每行七个字,一共八句话。
每两句为一联,分别被称作、、、。
2、我知道五岭是指__________ ___ _____ _____ ____ ____ ___ ____ __ “逶迤的意思”是_____ _______“磅礴”的意思是________ ___ “等闲”的意思是____ ______“云崖”的意思是____ _______ 【课堂探究】1、小组讨论:①红军把“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分别视为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什么?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暖”与“寒”分别指什么?分别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感受?2、三种修辞这首诗对仗工整,除对偶外,还突出使用了和的修辞,如“,。
”这些句子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的豪迈气概和精神,充满浪漫气息。
3、清乎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25七律长征导学案
25七律长征导学案
25.七律长征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读写本文的新生自己新生词。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2、难点: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三、导学过程
1.自主查字典,完成下列生字及词语的注音。
磅礴
..()丸.()崖.()
..()开颜
..()逶迤
2.词语巧连线
只等闲翻腾着的细小浪花
腾细浪全都喜笑颜开
走泥丸只把它看成很平常的事
云崖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尽开颜高耸入云的山崖
3.全班朗读全诗,数一数全诗共几句?完成下列空白。
1)这首诗一共()句?是围绕()来展开叙事抒情的?2)“万水千山只等闲”具体表现在第()句和第()句?其中五岭山和()是“千山”的代表?()和大渡河是“万水”的代表。
3)写五岭山高低起伏,绵延不绝,诗中用的词是(),写乌蒙山高大雄伟很有气势,诗中用的词是(),可逶迤的五岭山在红军眼里只是(),其实磅礴的乌蒙山也只不过是()。
4.朗读全诗,小组思考探究全诗可分为几部分?小组合作探究说出每一段的段意。
5.朗读全诗,思考小组之间讨论: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四、课后作业:朗读并背诵全诗。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了解毛主席诗词的创作风格:艺术的概括和夸张。
二、教学设想1、预习要求:学生对长征的有关知识缺乏了解,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教法、学法: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3、课时安排:一课时4、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由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长征。
2、教师介绍此诗的写作背景。
(二)、整体感知课文1、播放朗读录音。
2、学生听后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合作学习:1、正音。
2、借助工具书以页下注合作弄懂课文意思。
)3、学生齐读课文。
4、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红军/ 不怕 / 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品味诗中画面1、创设问题情景:诗第一句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从全诗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征之“难”?红军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请学生在书上自主圈点勾画,然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运用艺术夸张手法突出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2、创设问题情景:《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
选择你喜欢的一个画面,说说为什么喜欢?(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教师组织交流评价)3、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而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几幅画面?(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四)播放长征歌曲,以唱带诵。
(五)作业1、背诵并用规范的正楷钢笔字抄写这首诗。
2、课后探究:“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的“寒”字寓意深刻,给人多样化的理解,你对此字有何见解?板书设计:七律长征远征难:只等闲:逶迤、磅礴细浪、泥丸(夸张)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水拍云崖、铁索寒和乐观主义精神千里雪更喜、尽开颜【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2个生字;理解“只等闲、逶迤、磅礴、万水千山”的意思;体会理解这些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25、《七律 长征》导学案
第八单元25、《七律长征》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第一课时【自主预习】1、对照课后生字表,边读边在文中圈出生字,画出生字所在的词语,多读几遍;能再组几个词语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读诗句,读出七律的节奏。
3、说说诗歌的大意。
4、搜集有关长征的故事,读一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互动】一、音节不完整,请你来补充。
l____ w____ ___ï ____án y___ s____ m___ x____五岭.逶.迤磅礴.泥丸.云崖.铁索.岷.山细.浪二、按要求填空。
1、“礴”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部,再查_____画,是_______结构。
2、“征”的韵母是_______,在词语“长征”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在词语“南征北战”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词语“征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25七律长征导学案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25 七律长征导学案【温馨寄语】我努力,我快乐,我精彩!【学习目标】1、认识三个生字:丸崖岷;能正确读写“远征、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
2、通过自读、品读、悟读,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的大意,表达对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的敬佩和赞扬。
(重难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知识链接】毛泽东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学习过程】【学前引桥】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故事。
【自主学习】(提示学法)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一碰到问题就查资料或问别人,自己应该先想一想,猜一猜,可能是这个意思,可能是那个意思,然后再通过查资料或问别人来验证自己的理解是不是正确,这叫--猜读法)1、朗读课文三遍,读准字音,完成下列练习。
(1)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下列词语:远征、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2)看拼音写词语:níwán mín shān yún yá( ) ( ) ( )(3)按照下面的停顿再读课文,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联系背景、结合注释,理解词意和诗意。
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的大意(1)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解释下面词语意思。
等闲:逶迤:磅礴:云崖:尽开颜:(2)这首诗的意思是:这首诗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读诗:我认为这首诗应该读出的语气,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七律 长征 导学案
环节
学案
导案
课前预习
1.默读课文,想想典礼前中后不同场面所给你留下的印象。
2.勾画分别描写了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的反应的语句。
导入新课
自主汇报
复习旧知
1949年10月1日是一个令人激动、兴奋的日子,这一天令人难忘。
进入新课
出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让学生独立思考
1、典礼印象。
2、勾画分别描写了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的反应的语句。
2、描写了毛主席的动作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群众的反应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汇报交流
课堂练习、检测
描写了毛主席的动作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群众的反应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
设计
25七律·长征
磅礴云崖暖岷山
教学
反思
导学案设计
年级
五年级
单元
八单元
主备人
吴豫兰
教师
文正芬、杨珺玉、潘晓艳
课型
精读课文
课题
25七律·长征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4、理解诗句的意思。
5、能背诵默写诗句。
重点
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背诵默写诗句。
知识链接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课前预习
单元
八单元
主备人
吴豫兰
教师
课型
精读课文
课题
25七律·长征第三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25 七律 长征》 赛课导学案_0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学习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调动感官理解诗句的意思,在读中悟情感。
3、情感目标: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并把情感迁移到学习生活中。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
2、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并把情感迁移到学习生活中。
三、学情分析1、利用多种方式朗读,农村小学的学生普通话很差,方言太重,朗读能力较差。
读对于很多同学来说都是比较无聊的事,更不用说要他们花很多时间来读,来体会。
因此需要设计多种方式去让学生诵读。
我还是用老办法,引导学生深入地去领会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整体把握语感,选择恰当的读法。
诵读需要强调的是对文章蕴含的思想情感的内心体验,而不是读得轻重缓急的表面形式。
我让学生个别读、小组读、老师范读,读的次数虽多,但却不让学生感到乏味,我引导学生品诗始终结合着诵读进行。
2、利用图片,视频,调动学生感官农村的孩子普遍基础较差,视野狭窄。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来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让学生观看图片和视频,联系学习生活,融会贯通。
一.借助图片,认识作者,了解背景,理解课题1、认识作者(1)出示毛泽东相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吗?了解吗?在哪里见过?生:A,电视上,画上、人民币上B,他是中国人民领袖、革命家C…………(2)出示幻灯片,介绍毛泽东2、七律知识同学们知道多少?(1)同学们数一数每一行有几个字?一共几行?(2)出示幻灯片,了解七律知识。
3.介绍长征(1)你们了解长征吗?生:A,有二万五千里B,爬雪山,过草地C,…………(2)出示幻灯片,介绍长征(图片与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自由读诗,把握节奏,小组交流,体验诗歌1、自由读,划节奏。
交流讨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2、抽学生读,作出评价。
(1)老师出示幻灯片,作出要求。
(2)学生评价(字音、节奏、情感的把握)(3)让学生再读,有进步给予鼓励。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 · 长征》导学案
3.课件出示长征的相关图片、视频片段,教师补充介绍长征的资料.
1.简单汇报搜集到的长征途中 发生的感人故事及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倔强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飞夺泸定桥》《丰碑》)
2.在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长征的资料,并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汇报.
3.通过观看关于长征的图片和影视资料,谈自己的感受.
(2)质疑:小组选代表汇报学习结果,并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
2.针对几个集中问题,结合资料交流自己的看法,并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教师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重点弄清全诗写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几件大事,即走泥丸(过草地)、千里雪(翻雪山)、云崖暖(渡金沙江)、铁索寒(飞夺泸定桥)
四、介绍文体,了解律诗(用时:3分钟)
2.教师参与并指导学生的学习交流活动.
3.教师相机指导“逶迤、磅礴、岷山”等词语的读音.
4.教师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1.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读不准的字、易错字,同桌间相互交流.
2.同桌互读,熟记字词.组长用 字卡检测组员识字情况,将不认识的字或难理解的词语贴在黑板上,并提醒同学交流识字方法.
三、品读全诗,体会情感(用时:24分钟)
1.引领学生学习第一、二句(第一部分).
(1)导学:读“只等闲”一句,谈谈自己的体会.(2)重点理解:“只”表达的是红军战士对“远征难”的轻蔑.
2.引领学生学习第三至六句诗(第二部分).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朗读第一句,想一想“远征难”都包括哪些困难.(结合第三至六句诗中相关词语进行交流汇报.)
(1)抓住“只等闲”谈自己的体会.
(2)反复研读体会“只”这个字的表达效果.
2.围绕自学提示,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导学案
③教师评价:
七律诗体名,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行,每句七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究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长征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开始长征,北上抗日。其他红军部队也被迫离开原来的根据地,先后开始长征。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结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一方面军在毛主席指挥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苦,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长征胜利结束。
预习任务:
1、再次记忆本课生字新词,特别是易错的字词。
2、理解诗中重点诗句的意思。
3、朗读并背诵律诗,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句,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红军的战斗豪情。
自主、合作、探究:
1、在小组内比赛朗诵全诗,并推选代表在全班展示,谈谈朗诵的技巧。
2、从那些诗句中深刻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难”以及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并说说你的体会。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25七律长征 导学案教案设计 (3)
《七律 .长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逶迤()磅礴()岷
山()
2、解释词语。
等闲逶迤磅礴
二、合作探究
1.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的过程应该用什么字来概括?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红军有没有退却,从哪里可以断定?
2、面对这长征途中的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通过哪些字词反应出来?
3、其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可毛泽东却说:“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为什么?战胜困难信心乐观精
神
4、全诗感情基调是: A、忧愁、 B、恬淡 C、缠绵 D、激昂
初步鉴赏
5、“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
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___英雄____气概和_革命乐观主义_精神。
6、“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_翻山 __。
请鉴赏本句。
(修辞情感) 反衬
7、“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暖””寒”应怎样理解?
8、“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结尾这两句写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
“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__精神,体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三.谈收获。
25《七律长征》导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评价: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并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闲、细浪”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诗意。
学习过程
笔记区、订正区
一、自主预习
1、利用各种途径再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利用各种记忆生字新词的方法,熟记本课生字新词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自我
评价
25《七律·长征》第二课时自学导航
班级:小组:姓名:评价:
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诗歌,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红军的战斗豪情。
2、我能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学习过程
笔记区、订正区
一、自主预习
1、再次记忆本课生字新词,特别是易错的字词。
2、理解诗中重点诗句的意思。
3、朗读并背诵律诗,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句,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红军的战斗豪情。
二、合作探究
1、有感情朗诵诗句,理解诗句
金沙பைடு நூலகம்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从那些诗句中深刻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难”以及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并说说你的体会。
3、说说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当堂练习
作业本
自我
评价
3、采用查字、词典结合课后注释的方法理解诗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
1、在小组内朗读全诗,同学之间互相纠正发音。说说你对诗歌的体会(可以是质疑,可以是点滴的体会,也可以是印象深刻的地方)。
2、说说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七律长征导学案
导入2’自主学习8’交流预展15’小组展示15’当堂检测5’
学习过程
第二课时
模块一:品课文
从哪些诗句中深刻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难”以及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并说说你的体会。
模块二:朗读课文
我能有感情的朗诵全诗,体会作者的感情。
模块三:
你还知道毛泽东其他的诗句吗?朗诵给大家听。
模块四、达标检测
1.背诵全诗。
2.填空。这首诗的总起句是_______________。“万水千山”在诗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芦庄学校五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主备人:周晴审核人:五年级语文备课组班级:姓名:
课题
第25课七律.长征
课型
新授
编号
Lzxx5825
学习内容
课本136-138页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
学习目标
1、我能理解诗意。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3、我能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小学语文问题导学案
课题25长征主备人王晋芳辅备人五年级语文组
导学目标知识目标1、我能认识“磅礴”“逶迤”“泥丸”“岷山”“云崖”这些词语。
能力目标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且能背诵和默写课文。
情感目标3、理解诗意,重点品味二、三两句,体会其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导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能背诵和默写课
文。
导学
难点
理解诗意,重点品味二、三两句,体
会其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导学
准备导学卡、案,课件
新知我先学课
前
预
习
内
容
1、长征从______年开始到_______年结束。
2、红一方面军在________的带领下四渡_______巧渡
_________强渡__________,终于在___________胜利到达
_______根据地。
1936年10月________ _________与
红一方面军会合,长征结束。
3、我能读准“逶迤”、“磅礴”、“泥丸”、“岷山”、“云
崖”这些词语。
4、我能有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了。
预习提示
通过上网或查阅
书籍搜集有关长
征的资料。
预
习
检
测
1、我知道五岭是指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
“逶迤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磅礴”的意思是___________
“等闲”的意思是__________“云崖”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我能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导学流程
课堂流程设计意图
自
主
学
习
红军把“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分别视为什么?你从中
感受到什么?
理解“腾细浪”、“走
泥丸”
合
作
探
究
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暖”与“寒”分
别指什么?分别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感受?
2、展示探究
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
查资料理解“云崖
暖”、“铁索寒”。
达
标
训
练
1、诗中“,”这两句是对全诗的总
写。
三个字是对红军长征途中多遇困难的概括。
其中表现红军坚强、无畏的词语有:、。
2、诗中把五岭看作(),把乌蒙山看作(),这表现出
了红军战士()的精神,这是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3、金沙水拍云崖暖,()。
这两句诗中,能表现战士们
心情的词语是()。
拓
展
延
伸
我会讲长征中的小故事。
课后
反思
名言
警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