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课堂无效、低效和有效、高效的表现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无效或低效的表现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无效或低效的表现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失效或低效的表现要解决语文教学的有用性,我们必须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失效或低效的几种表现有所了解。

在我们的课堂集体调研中,我们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失效或低效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理念不优秀。

教学理念决定教学行为,例外的教学行为也可以折射出例外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出了问题就像轮船在大海上航行失去了方向。

方向迷失了,所有的努力都将会徒劳。

由于教学理念的落伍,在我们一些青年教师的语文课堂上,还存在这样的教学方式:①师生一问一答式;②教师主讲式;③学生放任自由式。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的语言能力怎能提高,语文水平怎能发展?2.文本解读不确凿。

文章是教学的载体,学生的听、说、读、写、书这些基本的语文能力很多都是通过解读文本来实现的。

试想教师文本解读出现了偏差、错误,或者教师的文本解读只停留在表层意思上,不能够深入,那么学生在文本的解读出现困难和偏颇时,我们又怎能加以正确的引领?文本解读不确凿,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怎能提高?“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凭借“文本”引领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这国的语言文字。

“文本解读”一定要静下心来潜心会文,不要人云亦云,照抄照搬。

因为你要让你的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感悟,教师必须得先有感悟;你要让你的学生有所体验,教师自己必须有所体验;你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教师也必须得先学会质疑;你要让学生对文本的信息有所获取,教师也必须得先学会对文本信息进行了解、整合和筛选。

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学生不会的,往往就是教师自己也是不会的。

3.教学设计不聚焦。

在我们的课堂上,特别是一些年青教师的语文课堂上还存在着这样的现象,那就是教学内容面面俱到,什么都教,什么都学,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进行合理取舍,看上去对学生很负责,不放过每个词句、每个段落,可结果学生却一无所获。

高效、有效、无效课堂 (2)

高效、有效、无效课堂 (2)

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

定义:课堂高效的问题,研究及论述颇多。

但有个基本的描述,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效率的最大化。

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

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

二是效益的最优化。

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

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

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

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

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

要素:课堂教学效率至少包含以下三个要素,即: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

可以从三个方向和三个层面进行定义分析:教师层面,教学效率是指在单位教学时间内,在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所完成的教学任务量。

学生层面,教学效率= 教学对所有学生的一切影响的总和/学生所用的时间总和。

这里强调“所有学生”,旨在倡导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人数,即全体性。

所谓“一切影响”,是指“学生学到的有用知识+ 学生形成的有用能力+ 学生养成的良好非智力因素+负面的影响”。

时间方面,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教学时间/ 实际教学时间× 100% 。

课堂教学中低效或无效的表现

课堂教学中低效或无效的表现

课堂教学中低效或无效的表现
1、教师提问的问题较难或者无价值(如是不是、会不会、好不好)。

2、展示交流没有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三类生参与度不高。

3、达标检测时学生边讨论边做,成了练习题。

4、自主探究过程中,放任自流,缺乏指导。

5、教师拖堂。

6、学前指导不注意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7、齐问共答。

8、课堂教学各环节时间分配不合理。

9、练习题设计一刀切,没有层次和梯度。

10、教师讲的过多,重复学生的回答。

11、合作交流的不是班级共性问题。

12、学生做练习速度太慢。

13、目标不可检测,笼统,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怎么叫有感情,不可检测。

课堂教学高效与低效的特征分析

课堂教学高效与低效的特征分析

课堂教学高效与低效的特征分析“高效”主要是针对“无效”而言,研究“课堂高效”,首先要考虑如何减少“无效”行为。

一、无效、低效课堂的表现冷静观察,目前中小学的课堂教学确实还存在很多低效、乃至无效的现状,不同程度地影响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成为制约中小学教育教学效益提高的瓶颈。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备课教案不适用。

1.照抄旧教案或教参书,甚至直接将买来的教案带进教室使用;2.备课缺乏整体教学的意识,没有进行深钻教材、把握标准、分析学情;3.备课教案设计只关注教师自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学法指导。

(二)目标制订不合理。

1.沿袭旧教案或教参书,没有吃透教材、没有分析学情,出现教学目标不合理,很不切合实际;2.师生课堂达成目标意识差,有时整节课下来,教师不知道自己讲了什么,学生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3.三维目标没有得到有效整合,有的教师连什么是三维目标都不是很清楚,更别说整合了。

(三)教学方法不创新。

1.很多教师备课教案中有教学方法设计,但是不是自己设计的,在实际教学中不执行教案设计,谈不上有好的教法和学法;2.有的课堂教师还是传统的“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受到抑制;3.有的课堂追求“表面热闹”而不注重实效,为了讨论而讨论,为了探究而探究;4.有的课堂教师“满堂问”,教师一问到底,学生只有“答对”了,教师才放手;5.有的课堂,教师的设问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要么过于简单,学生不愿回答,要么过于复杂,学生无所适从,要么无思维价值,不能引起学生思考,这些毫无意义的问答,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阅读、思考、训练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思维;6.教师习惯于“专制式”的教,学生习惯于“被动式”的学。

教师只顾“教什么”,不研究“怎样教”,学生只知“学什么”,不掌握“怎样学”,教师越俎代庖,学生惟命是从。

将课堂主体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水平被置之度外,结果是学生不会学,不懂学,乃至学不好,学习效益差。

反思教学中的无效和低效行为和原因

反思教学中的无效和低效行为和原因

反思教学中的无效和低效行为和原因。

在多年的教学中由于多种原因,在教学中总有许多无效和低效的行为出现:
1.课堂教学没有树立牢固的目标意识。

原因:备课不够认真,没有充分解读课标要求。

课堂上也会由于多种突发因素导致课堂教学无法正常完成,教学
也不能使三维目标很好整和。

2.为了教而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需求。

原因:有时看到学生上课表现不好,我就会失去耐心,干脆就变启发式为满堂灌。

3.不能及时开发课程资源,使课堂教学内容泛化,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原因:专业教师缺乏,工作量大,使自己疏于整理,教学内容单一使学生兴趣不高。

4.不能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教学。

原因:所带班级多、课时多,加上学校多媒体教学设施有限给多媒体教学的实施带来了许多不便。

课堂中教学无效、低效的表现

课堂中教学无效、低效的表现

我教书几十年了,在这里我来谈谈在我的课堂中无效、低效和有效、高效的表现。

课堂中教学无效、低效有以下几种表现:一、目标含糊不清教学目标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达成的基本构想。

当教师踏进课堂教学之前,该构想就应该已经成型,并且很清楚。

作为教师,制定简洁明了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的前提条件,如果莲简洁明了的教学目标都没有的话,那么我们的课堂就很可能会变得杂乱无章。

二、合理运用教学辅助手段对于教学辅助手段,我们应该坚持实用的原则。

如果运用的合理,可以烘托课堂气氛,调动同学们的情绪,帮助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理解。

若果运用过了头,这样不但起不到我们想要的作用,反而会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所以我们要加入学生,把精力花在设计教学上。

三、因材施教我们常常说我们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这一点我们是做不到的,因为时间不允许。

当我们老师抛出一个问题时,能够举手回答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当我们带着同学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又有多少学生参与呢?短短的45分钟里,面对几十个孩子,我们要让优等生有所发展,让中差等生有所进步。

所以我们要寻思着因材施教。

四、教学节奏有张有弛在课堂中,我们讲解知识点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张弛有度,当然在整个学期的教学中,我们也是一样的。

我们的教学内容要主次分明,特别是对我们这类学校的孩子来说。

要难易交替,劳逸结合。

课堂中教学有效、高效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激励性的评价作为教师,我们要对课堂活动进行适当的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是他们从老师反馈的信息中获取信息,并且在课下反思自己和其他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学习热情。

二、教学活动趣味化我们这样的学校,学生相对都比较活泼。

我们应该把教学活动设计的趣味化一点,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学,使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当中去,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教学活动多样化我们在课堂上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而不是一个学生。

每个学生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多样化。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5篇)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5篇)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5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5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范文第1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同学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在学问、技能、思维、方法、情感等方面获得较大的进步和进展。

使同学情愿学,主动学,会学。

也可以说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师生要完成既定教学目标。

前苏联的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时间是可以作为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标准的”。

二、无效或低效的课堂教学现象1 降低或完成不了教学目标。

主要缘由:(1)对新课标理解不够。

(2)对教材编写意图不明。

(3)缺少实践阅历。

例如:对同学的“计算”教学,课标教材与大纲教材相比,计算难度降低,计算目标降低,计算课时削减了,使老师对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产生怀疑,误以为计算教学不重要了,轻视了对计算的教学,练习量比过去大大降低,导致同学计算力量下降。

2 赶时髦,流于形式。

(1)为“情境化”而创设“情境”。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科书的素材应当来源于同学的现实。

为了体现数学学问来源于现实生活。

与现实生活有亲密联系,所以要设计一个同学熟识的生活情境,便于同学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从而感悟到数学的价值。

促进同学乐观地学好数学。

而最终的目的是要去掉情境,进行数学学问的抽象学习,达到培育数学思维、培育解决问题的力量的标准。

而有些老师一味地流于形式,所创设的情境一是与教材内容偏差太远,缺少增加数学的趣味性、渗透本节课数学学问的特点以及激发探究数学的奇怪心:二是只停留在好玩,奇怪、嬉戏上,忽视了整节课对数学学问的教学。

(2)为“合作沟通”而创设“合作沟通”。

培育同学合作沟通的力量是现实社会所必需的,有利于同学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人格的健全进展。

但问题是不能盲目,要具有“合作沟通”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有个老师在教学“红花10盆.黄花有20盆,一共有几盆花?”让同学争论“为什么用10+20解决问题?”其实就没有争论的价值,只为了在课堂上支配一个小组合作的环节。

3 简洁问题简单化。

剖析一堂课低效的表现

剖析一堂课低效的表现

剖析一堂课低效的表现
课堂教学中有的课堂比较高效,有的课比较低效,下面讲讲一节课低效的表现:
第一:课堂纪律出现了问题。

在课堂上不是同学们在努力学习,而是在做和学习无关的违纪事情。

例如,上课乱哄哄的,有的讲话,有的做小动作,有的在玩耍。

这样课堂没有学习的气氛,肯定是低效的。

第二:老师准备缺乏,教学无条理.老师对一节课要讲哪些内容,要学生掌握哪些内容,心中无数.上课时东讲一句,西讲一句,完全没条理,时间到了就下课了,这样的课堂肯定是低效的。

第三:学生不愿去学.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在课堂上不愿配合老师的讲课,要么在课堂上不动脑,要么去看其它的书。

有的学生学习跟不上,根本听不懂老师所讲的内容,因为理科的知识是环环相扣的,一旦前面的知识学不好,后面的知识也不知所措了。

第四:师生互动的少。

在教学中,学生是主要因素,只有双方互动了才能高效教学,而课堂低效表现之一是老师满堂灌,讲的是非常辛苦,但学生被动承受,这样也是没用的,老师要运用各种手段,将学生调动起来.。

剖析课堂中的低效

剖析课堂中的低效

剖析课堂中的低效(或无效)教学现象
我作为教研组长,校内调研听了一个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的课。

低效教学经常发生在新教师的课堂,在与其个别交流、反思总结以,我给他归纳出以下几点原因:
一、教材把握不到位
在课堂中,会发生因为对教材把握不到位,而使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准的现象。

在走入课堂的时候不能做到心中有数,感觉什么都很重要都是重点,难以取舍。

因此上课的时候就像赶鸭子上架,不管学生有没有理解吃透,一股脑把所有的知识都倒给他们。

课堂没有很清晰地条理,逻辑性也不强。

二、课堂对话设计粗糙
这一点又可分为两方面:1、教师独白式对话。

早已有预定的答案,却要以对话的形式来与学生“对话”。

不论学生的回答是什么,最后唯一的答案是我手中的答案。

问的时候,一而再,再而三,直到听见了预想的答案方才罢休。

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我一个人在自导自演、自娱自乐。

2、对话没有价值。

在课堂中会发生一些无实质的对话,即在一些很简单的问题上绕来绕去,而且仅用“是”或者“不是”就可以回答我的问题。

这些对话形式,实质上是不解决问题的对话,不具有什么建设意义。

而且,在于学生对话时语言不精练,不规范用语时常带入课堂。

三、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课堂中,很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往往是控制着整堂课,学生却不能很好的参与。

一不小心就喧宾夺主,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坐在下面却听得昏昏欲睡。

无效和低效的课堂教学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和表现

无效和低效的课堂教学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和表现

无效和低效的课堂教学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和表现?有效教学有哪些特殊规律?
无效、低效的课堂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学习动力缺位、思维缺位,教师主要是注入式教学,低效的课堂教学有以下几个共同特征:
1.从教学活动看,课堂上有教无学,教学脱节,教师唱独角戏,照本宣科满堂灌,教师把学生置之脑外,不管学生愿不愿意,学不学得进,只是一味地教,为教而教,为教学进度、教学任务而教。

2.从教学气氛看,课堂上气氛沉闷,学生缺乏求知欲,没有学习热情、学习兴趣,课堂无欢声笑语,无交流互动,无问题研讨,无思想交锋。

3.从教学效果看,学生学无所获,无知识技能掌握;无过程体验方法运用;无思维想象锻炼;无智慧启迪能力提高;无兴趣激发、情感陶冶和价值观引领。

有效教学的特殊规律包括
1.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师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的或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同样要继续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并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2.先教后学,以教导学:以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教学的重点。

把方法传授有机渗透和融入到知识的教学中,引导和教育学生保持对学习方法的关心,形成“方法”的意识。

3.温故知新:新知识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化难为易。

无效、低效和有效、高效的课堂有哪些表现.doc

无效、低效和有效、高效的课堂有哪些表现.doc

无效、低效和有效、高效的课堂有哪些表现我认为无效、低效和有效、高效的课堂有如下表现:一、低效、无效课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形式轻实效的课堂。

①自主、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热闹过后,仍是茫然。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新的教学形式很快成为了许多老师追求的时尚,却往往只是走完了流程,在热闹的课堂背后,却难有多少实效。

如最常见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使所有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可是,有的老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小组的分配等方面缺乏合理安排,致使许多合作学习呈无序、无效状态。

有的合作设计的问题很好,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可是,就在大家意犹未尽时,老师的计划时间到了,于是草草收场,这时,许多人还未发言,学生思维的灵光随之熄灭等等。

这些没有效果的教学方式,看似热热闹闹,气氛活跃,似乎人人参与,面向全体,实际上还是少数尖子学生独霸课堂,多数学生或闲聊、或陪坐、或是看客。

这样的课堂教学,只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②多媒体课件使用不当,喧宾夺主。

多媒体演示生动、直观,如正确使用,实实在在为学生服务,的确能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但如果把一堂课的重心放在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上,或课件过于花俏,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从而降低课堂效率。

纵观我们的公开展、比赛课,老师们所作课件一个比一个复杂、精美,漂亮的图片、精彩的动画……无一不吸引在座老师和学生的眼球,殊不知,这种“放电影”式的教学,在吸引学生眼球的同时,也分散了学生思维的注意力,挤占了学生学习思考的时间,从而适得其反。

③学习媒介虚有其表,“穿新鞋,走老路”。

自从“学案导学”模式大力推行以来,很多老师为了与教学时尚接轨,也开始采用“导学案”这一引导学生合作自学的媒介,可又有多少导学案真正起到了导学的效果呢?有的老师在导学案的设计上不能深悟其道,有如写教学流程,完全没有启发性和引导性,学生压根看不明白,更甭提指导其自学了。

小学课堂低效的八种表现

小学课堂低效的八种表现

很多时候,我们的岁月淹没在仿佛很有价值的忙碌中,却舍不得和不情愿拿出时间来思考,以至于许多实践少有突破。

做得多,想得少。

简单重复得多,认真研究得少。

很少腾出时间来思考,盲干有余,巧干不足。

只有耕耘,不问收获,忽略了有效性。

天道酬勤,亦酬术。

争取变蛮干为巧干,变低效为高效,变被动为主动,在教育教学研究中找出路。

当前小学低效课堂的八种表现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是中小学教师工作的真实写照。

市场经济、社会开放和独生子女。

如今教师难当,学生难教,教师工作辛苦是不争的事实。

怎样减轻负担,摆脱困境?主要要增强研究意识。

信息技术课堂中无效、低效和有效、高效的表现

信息技术课堂中无效、低效和有效、高效的表现

学生跨入高中后,学习要比初中阶段紧张很多,学生会感到力不从心,就会将精力放在其它学科上,并且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不作为高考科目,最多也就是到了高二,进行简单的考查,所以高中生们会从内心深处产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不重视的心态,认为就是让他们放松的娱乐课。

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经常要在讲台电脑上进行演示操作,由于有电脑的阻隔,教师很难发现学生的课堂违规行为。

例如在信息技术课上,上机操作课时,学生出现“玩”、“乐”现象。

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自以为是、不求进取,养成懒懒散散的习惯,玩游戏、聊天、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要改变这种现象,作为教师,要吸收知识养分,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我们要从思想上加强灌输,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

让学生放弃信息技术课程就是“玩耍课”的思想,要充分意识到学习这门课程对未来的学习、工作将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不听指令的讨论、玩游戏,发出违章扰乱正常教学,暗中破坏或吃零食等行为要严加管束,要制订机房上课条例,用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教师通过目标明确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业上有所获,有提高,有进步。

表现在学生从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岛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授完整的内容或者是教的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的好不好。

对于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却觉得“不好玩”,或者干脆来个置之不理。

我感觉信息技术课堂上如果要高效的教学,首先需要把握好这节课需要教授什么知识给学生;其次,要考虑到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兴趣度。

最后,根据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兴趣度,再决定如何教学;如果学生很感兴趣,那么就可以直接教学,不过不感兴趣或者不是那么感兴趣,就需要构思一种比较好的方案,通过变通的方式让学生感兴趣。

课堂教学无效或低效的十种表现.doc

课堂教学无效或低效的十种表现.doc

课堂教学无效或低效的十种表现:一、目标含糊不准教学目标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达成的基本构想。

当我们踏入课堂,进行课堂教学之前,这个构想就应该已经成型,而且很清楚。

制定简洁明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得以实现的前提,没有简明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就会杂乱无章。

有时候,我们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认为提高课堂的效率,就必须让课堂信息量大,所以目标就自然过多,其实,过多的任务往往不能落实,过多的信息难以接受。

我主张目标简明一点,多花心思,让学生学到手,学扎实。

二、辅助手段喧宾夺主教学的辅助手段如果合理运用,就可以烘托气氛,调动情绪,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但如果用得过多,或过火,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这些无聊的手段上来。

我们要做的工作是深钻教材,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把功夫花在刀刃上。

所以,对于辅助手段,我们还是坚持实用的原则为好。

三、教学策略费时费劲教学策略是手段。

最好的教学策略能使学生对知识易于掌握,是有效服务于三维目标的。

应该是有效的,而且应当越高效越好。

但如果我们的教学策略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就会低效或无效。

其实,在我们的课堂中,我们的教学策略低效或者无效,源于我们对学生的学情不够了解。

致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费时费劲,效果不好。

四、课堂指导顾此失彼。

直接影响教学效率,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的全面性与参与的建构性。

我们常常说,要面向全体学生,可我们是否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提供了展示的机会?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当一个老师抛出一个问题的时候,举手回答者少数,当老师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的时候,参与的学生就更少了,甚至出现个别学生或者某一个能说会道的学生独霸课堂,演独角戏的现象。

此时,其它孩子在干什么?当听众,当观众,或者已经被老师忽略。

其思维已经游离于课堂之外,有时那些性格内向,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参与课堂活动就非常少,而成为课堂的局外人。

正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忽视这些孩子,使得课堂成了优生的演练场所,课后成了差生的补课时间。

课堂教学无效、低效的六种表现

课堂教学无效、低效的六种表现

课堂教学无效、低效的六种表现
课堂教学无效、低效的六种表现
1.沙滩盖房——学生前期知识不会,新教知识不懂,衔接知识不知。

2.娘巧女拙——课堂教师讲课精彩,学生反映沉闷,教师只备了讲义,不备生情。

3.盲人摸象——教师盲目照搬照抄名师课堂教学、教法,或从网上直接下载的“翻版课”。

4.电闪雷鸣——教师不精心设计作业,东摘西抄网上找,不问学生层次统一大部头、大批量、高难度。

5.冷若冰霜——教师解读教材能力差,只能夹着教材进教室,冷冰冰干巴巴上课,态度冷淡,毫无热情。

6.教学三化——课堂教学目标虚化、内容泛化、过程形式化。

汇报课精彩纷呈,“家常课”缺水缺电。

课堂的低效或无效行为表现形式

课堂的低效或无效行为表现形式

课堂的低效或无效行为表现形式堂的低效或无效行为表现形式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体验者,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

然而,在堂教学过程中,以下教学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堂教学质量,现予以列举引起大家注意:一、学习目标1、学习目标偏离程标准,程标准与单元目标、时目标内涵不统一2、学习目标笼统宽泛,抽象不明确、不具体,难以操作3、学习目标数量偏多,重点、难点不突出4、目标达成度底。

、目标规定的任务偏重,难以完成时任务二、题导入1、导入偏离学习目标2、导入不自然,缺少新旧知识的链接3、导入缺乏生活性、问题性、创意性4、导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三、尝试自学1、自学要求不明确、不确切2、缺少自学方法指导或方法不当3、自学没有时间性限制,学生动力压迫不足4、教师不能发现自学中存在的共性或者焦点问题、教师缺少对发现问题的加工整理和处理能力(应变力)四、合作探究1、教师不能为持续、深入探究提供支持和帮助2、学生缺少独立静态思考的时间,交流秩序混乱3、探究问题不明确,不是共性或焦点问题,问题的必要性不强4、缺少组织协调而成为某个学生的一言堂,学生参与度低、不能形成有效的集体成果五、成果展示1、展示内容选择不当,重点不突出2、展示时机不恰当3、展示方式不妥当,展示秩序混乱4、不能及时恰当的跟进点评和激励,对不同的观点没有深入引导、展示时不能起到警示和明示作用六、检测反馈1、习题的针对性、导向性、层次性、科学性不强2、习题对疑难问题或重点问题反馈不充分3、上习题训练没有时间性限制4、教师对规律性知识没有适当的总结、概括、点拨和引领、教师对学生的规范答题不能及时指导6、检测反馈方式单一,评价方式单一七、堂提问1、提问对象不具有代表性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能给以针对性回应,缺少积极评价和适时启发3、提出的问题宽泛或者模糊,学生难以回答4、提问时机不恰当、提问的问题深度不够八、问题设计1、问题针对性不强,和学习目标不匹配2、问题不具有问题性、挑战性、开放性3、问题设计缺少情境,生活情境和教学情境不能实现科学转化4、问题缺少整体设计,缺少层次性,不能承前启后九、教学技术运用1、和板书的结合脱节2、主体和背景对比不明显3、存在无效图片或者无效信息4、演示的内容太少或太多或针对性、启发性不强、运用不切合时机十、教学语言1、普通话不标准,方言过重2、教学语言使用不适机、不适应、不适当3、语言生硬、过渡不自然4、语言平淡,缺少节奏感、语速过快或过慢,缺少感染力6、专业语言使用不准确7、不善使用肢体语言(神态语言、手势语言)或者使用不恰当8、语言控制力太强,学生能动性难以发挥十一、教学环节1、教学环节不能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环节打造粗糙,知识点落实不到位3、环节之间缺少过渡,不能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4、阶段性主要任务不明确,师生精力走失、教师不能在阶段性学习任务的转换中有效稳定堂秩序十二、堂总结1、学生不能形成整体认知(知识架构)和思维升华2、总结内容不全面,不重视对知识的概括提升3、总结不能承前启后4、不能有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十三、学生活动1、学生活动被控制,学生活动少,教师活动多2、活动目的不明确,静态思考和动态思考不和谐3、缺少对活动效果的检测与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举课堂无效、低效和有效、高效的表现
一、语文课堂无效、低效的表现
1、课堂教学时间没能合理分配。

课堂教学中浪费时间的现象,如教师导言过长,颇有“喧宾夺主”之势;板书过多,侵占了课堂宝贵的时间;重复罗嗦,把课堂时间用来唱“催眠曲”;苦口婆心,一讲到底,自以为是抓紧了时间,其实是把学生当做时间的奴隶。

课堂上,随意提问,重复讲解,不能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影响了教学效率。

2、教师说话颠三倒四,口头禅不断,问的问题没有问到点子上,本来可用三句话为学生讲清楚的,结果用了十句话把学生给讲糊涂了。

这既浪费了教师和学生的生命时间,又没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3、目标把握的不准,例题的针对性不强。

4、问题情境创设缺少智力挑战,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理解意识;不能从知识的系统性、深刻性角度引导学生“理解”阅读对象内容,而是人为地降低了语文教学的要求。

甚至以问代讲,一问到底,学生脱口而出,或者问题空洞无边,让学生不知朝哪个方向思考,一脸茫然。

5、探究过程引导偏向形式肤浅。

课就凭一只粉笔一张嘴,没有设计,言必称探究,不管有没有必要,可行不可行,或随意地给学生早已熟知的知识贴上探究的标签。

使学生参与探究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因此无谓地浪费时间,而导致后面的知识来不及学习。

更有甚者,往往更加重视结果、结论,压缩或省略学生的思维过程。

6、师生教学互动失却智慧启迪。

语文教学有两个目标:既要让学生应付考试,又要引领学生人文精神的发展。

如果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课堂上各种形式的师生、生生多向互动,只是教师的“放权”而不是“增能”行为,那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可能受到其自身水平的限制、致使他们的认知水平仍在原有的水平上徘徊。

在这样的课堂上,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却的却是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等神圣的职责,这是导致课堂低效或无效的根本原因。

7、教学检测反馈忽视当堂效应。

一堂成功的课,它的练习设计也一定是精心准备的。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存在这样的现象:诸如:练习内容应试化,基本上还拘泥于教材或考试题型所传递的信息,而开放型的、能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和发散学生思维的课堂练习还比较少。

课堂练习设计时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对练习没有进行有效的取舍、组合、拓展、加深。

课上所有的练习所有的学生都要做,形成了后进生跟不上,好学生吃不饱的状况。

课堂练习之后,不注重当堂反馈,或只问“谁对了请举手。

”不管有多少同学举起了手,教师扫视一遍后说:“请放下手。

”就算了事。

8、有的教师为了迎合新潮,把一些名师的示范课、公开课当作标志,刻意模仿,矫揉造作,不知道自己认真钻研教材的有个性地设计才可以创造出真正的课堂效率。

奏调控失调,课堂教学松散、凌乱。

9、语文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资源及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的流程、教学内容、教学语言、教学思维、教学情感等因素进行调节控制,使课堂教学合乎教学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式的教学行为。

上课随意,天马行空,想到什么讲什么,看似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挥洒自如,实则盲人摸象,乱打乱撞,教学情节颠来倒去,教学活动松松垮垮,教学时间无情流失,课堂是少、慢、差、费的课堂。

10、多媒体课件泛滥成灾,课堂失去阅读活力和思维效率。

忽视了对教材的钻研,对教学设计的思考,唯课件精美第一,使语文课堂从“死气沉沉”走向“浮躁”和“花哨”,使语文课堂在图片和声音的热闹中失去了阅读活力和思维效率。

二、语文有效、高效课堂表现
1、思想重视。

在构造高效课堂的教学中,由于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预习、展示、达标,而把朗读基本功的训练挤掉了,结果造成学生朗读能力低的现象。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坚持把“朗读”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并加强朗读训练,因为朗读教学和朗读训练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金钥匙。

2、制定计划。

在制定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时,要辅之朗读计划。

全书中哪些是重点指导朗读训练的文章?哪些是全文指导?哪些是片段指导?都要事先安排好。

在朗读基本功的训练方面,本期要达到什么要求等,都要明确提出来。

只有朗读计划周密,教学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具体到一节课,①教师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到底要教什么给学生,心理有数;②要随时了解学生,看如何教、怎么教效果好。

③要及时分析反馈信息,灵活调整教学思路。

3、重视指导。

教师可以从吐字发音、理解内容和技巧等方面给予指导。

朗读时吐字发音要尽量做到正确、清楚、规范。

理解内容的指导,教师首先要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意图、人物性格等,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

技巧的指导也很重要,主要是对声音、停顿、快慢、语气、语调等的指导。

4、认真听读。

组织学生认真听读,每次听读都要有明确的要求。

教师要告诉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听读的效率。

5、学生点评:在朗读中,重视学生点评,其实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当然在这之前要教会学生方法,当学生学会了朗读点评的方法,老师就少了琐碎的分析,课堂学生的声音多了,气氛活跃了,不仅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以提高,而且学生的说话能力、写作能力、理解能力都会得以同步提高。

总之,在构造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依然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坚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长此下去,学生的读书能力以至说话能力、写作能力都会有很大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