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县水稻螟虫发生的历史演变和现阶段特点分析
水稻螟虫怎么防治-危害特征及防治方法
水稻螟虫怎么防治?危害特征及防治方法水稻螟虫怎么防治?很多粮食种植户朋友都有咨询过这个问题,稻螟虫中危害最大的是二化螟和三化螟,它们都是直接蛀蚀水稻茎秆了,下面一起学习了解如何防治水稻螟虫。
一、水稻螟虫发生规律各代螟卵盛孵期大致是:第一代5月上中旬,第二代7月上中旬至7月下旬,第三代8月上中旬。
其发生危害,在双季稻区第一代重于第二三代,单、双季稻混栽区,第二三代重于第一代,单季稻为主的地区,第一二代重于第三代。
三化螟一年4代,以幼虫在禾蔸里过冬。
越冬幼虫在4~5月间化蛹羽化。
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最易受害。
二、水稻螟虫防治措施在防治策略上,应该根据水稻栽培特点和螟虫发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防治对策。
1.加强虫害预测预报应用双红外线电子测报系统,及时传递测报信息,指导农户正确用药,适时防治。
2.农业防治(1)灭越冬虫源。
大多采用低茬收割,机割田需在入冬前耕翻种植或焚烧稻茬,秸秆还田[3];清除沟边、田地杂草,切断螟虫食物链,恶化其生存环境,降低其入冬成活率。
(2)选择抗虫害品种。
合理选择水稻品种,选择若干个播种期、生育期相当的品种,并统一播种,尽量减少生育期不同选成的混栽;选择一些抗病虫品种,如云粳29、云粳30、云粳19、楚粳28、云粳26;另外,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促使水稻早生快发,错开水稻危害期和孵化盛期;对于迟熟田块在化蛹高峰期要深水灭蛹,减少虫源面积和螟虫越冬基数。
3.化学防治防治次数:可以分3次施药,第1次为7月底,第2次为8月初,加入预防颈稻瘟的药剂,第3次为8月中旬。
对于轻发生的田块,可以施药2次。
防治对象:7月底至8月初进入大肚孕穗叶色浓绿的粳稻是施药重点田。
防治药剂:用9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750~900g/hm2对水900kg/hm2喷雾,加入预防颈稻瘟的75%丰登或25%三环唑药同时兼治颈稻瘟:用30%唑磷毒死蜱乳油600~900mL/hm2对水900kg/hm2喷雾防治螟虫,保持田水3.33~6.66cm持续3~5d。
水稻螟虫怎么办 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及防治措施
水稻螟虫怎么办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及防治措施水稻种植过程中,水稻螟虫连年发生,极大威胁了我国水稻生产。
我国的水稻螟虫包括二化螟、三化螟、大螟、台湾稻螟和稻褐边螟等,具有年发生世代多、受害程度重、受害范围广等特点。
同时防治难度大,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水稻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面火爆农资招商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水稻螟虫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及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1、螟虫的形态特征和危害症状1.1 大螟主要危害油菜、玉米、小麦、水稻和茭白、蚕豆等,在长江以南地区发生较为严重,它在我国各个稻区都有分布。
大螟的幼虫长20~30 mm,身体背面呈紫红色,头红褐色。
大螟的卵子经常10~20粒集在一起,排成2~3列,卵子表面有横纹及纵纹,呈褐色,椭圆形,大多卵子产生于叶鞘内。
由于大螟的飞翔力较弱,它喜欢田边杂草上产卵,大螟造成的枯心苗田边较多,中间较少。
大螟的幼虫在茎秆上钻蛀,造成断口以上的组织枯死,于是就形成了枯心苗、白穗等症状。
1.2 二化螟二化螟不仅危害水稻,还可以危害油菜、蚕豆、玉米和茭白,我国南北稻区都普遍发生,南到海南岛,北至黑龙江,因此二化螟的分布区域较广。
二化螟身体淡褪色,头部红棕色,体长20~30 mm,北部有条纹5条,棕褐色,这是二化螟的显着特征。
二化螟在1年发生2~3代,稻桩、茭白、稻草及稻田周围、田埂上的杂草秸秆上越冬大多为4~6龄幼虫,由于二化螟越冬环境复杂、幼虫化蛹、羽化时间不整齐,很容易造成世代重叠,形成多次发蛾高峰,给预测和防治工作带来了难度。
二化螟的危害症状与大螟所产生的症状相当,大多在水稻分蘖期至孕穗期最易发生遭成水稻死孕穗、白穗、瘪粒增多,二化螟钻蛀产生的孔洞比大螟小,产生的虫粪也少一些。
1.3 三化螟三化螟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由北分布较少至烟台。
其幼虫长14~20 mm,淡黄白色,头部淡褐色或黄褐色。
三化螟的成虫长8~13 mm,雌虫体型比较大,前翅呈长三角形,2翅中央各有1个小黑点,有束黄褐色绒毛在腹部末部。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常见的一种重要病虫害,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造成较大的危害。
以下是关于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的1000字中文介绍:水稻二化螟(Scientific name: 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又称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常见的一种重要病虫害。
它以稻株为食物,主要发生在稻田地区,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造成较大的危害。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发生地区广泛。
水稻二化螟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较为严重,包括浙江、江西、湖南、江苏、安徽、湖北等省份。
这种螟虫还有可能在其他省份的适宜生态环境下大量繁殖。
2.发生季节集中。
水稻二化螟主要在水稻生长季节内发生。
一般来说,稻二化螟的危害期集中在水稻的拔节-孕穗期。
当气温适宜时,它们会大量繁殖,并对水稻进行吸食和危害。
3.发生程度波动较大。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前期播种、气候、水田管理、种植品种、耕作制度和化学防治方法等都会影响二化螟的发生情况。
连续大量雨水会导致二化螟发生上升,而干旱条件下可能会有所下降。
为了有效防治水稻二化螟的危害,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种植日期。
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种植日期,尽量避开二化螟的危害期。
尽量不要选择在二化螟发生高峰期播种水稻。
2.加强水田管理。
水田的管理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起着重要作用。
在整个水稻生长期内,要及时排水、定期疏杂草、适时施肥等,保持水稻的生长环境良好。
要合理控制水位,避免积水过深,以减少二化螟的滋生和繁殖。
3.选择抗虫品种。
根据地区和实际情况选用抗虫性较强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可以减少二化螟的危害。
抗虫品种一般具有较强的自身免疫能力,可以减少使用农药的次数,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能节约投入成本。
4.化学防治。
在二化螟的危害期内,可以采用一定的化学防治手段。
但是要注意合理使用农药,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使用,避免过量使用和频繁使用,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其他生物的危害。
我国水稻螟虫发生及治理研究进展
我国水稻螟虫发生及治理研究进展作者:叶恭银方琦徐红星等来源:《植物保护》2023年第05期关键词水稻螟虫;为害;发生;治理;抗药性;抗虫性;毒理学;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中图分类号:S 435.112.1 文獻标识码:A DOI:10.16688/j.zwbh.2023379水稻作为世界性的粮食作物,是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要口粮之一。
水稻在我国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高产与优质对保障我国国民经济与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根据对全球粮食问题热点地区与病虫害密切相关的水稻生产损失进行的估算,平均损失水平为30.0%(变化在24.6%~40.9%间),而在我国平均损失可达32.2%。
据201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导致我国水稻生产损失的最主要病虫害是水稻纹枯病和水稻螟虫,均占总体损失的8.75。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受水稻品种、栽培耕作制度、害虫抗药性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水稻主要产区连续多年遭受水稻螟虫的暴发为害。
尤其是2012年以来,这种暴发态势更为显著。
水稻螟虫俗称水稻钻心虫,其种类主要有:鳞翅目草螟科的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螟蛾科的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台湾稻螟Chilotraea auricilia、水稻褐边螟Catagela adjurella,夜蛾科的稻蛀茎夜蛾(大螟)Sesamia in ferens。
目前则以二化螟和三化螟为害最为严重。
其中,二化螟是亚洲、北非和南欧最重要的水稻害虫之一。
迄今,化学防治仍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主要方法。
然而,二化螟已对许多化学杀虫剂产生了抗性,据估计每年控制这种害虫的成本约为1.6亿美元。
目前,该害虫已被列入农业农村部《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2023)》。
水稻螟虫在我国已上升为水稻生产的头号害虫,其虫口密度高、年发生世代多、为害范围广、为害程度重、持续时间长、防治难度大、经济损失大、生态环境及社会成本高,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已成为制约我国水稻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稻螟虫_精品文档
水稻螟虫水稻螟虫是水稻主要的害虫之一,严重危害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在全球范围内,水稻螟虫的危害已成为重要的农业问题。
本文将介绍水稻螟虫的种类、生命周期、危害以及预防控制方法等内容。
一、水稻螟虫的种类水稻螟虫是一类以水稻为寄主的昆虫,主要包括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心螟和稻谷盗三种。
稻纵卷叶螟和稻纵卷心螟属于螟蛾科,成虫外形相似,但在翅膀上纹理和颜色上有所不同。
稻谷盗则属于稻小卷蛾科,是水稻产区常见的一种害虫。
二、水稻螟虫的生命周期水稻螟虫的生命周期分为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
幼虫期是水稻螟虫的发育阶段,主要以破坏水稻叶片为食。
在幼虫期,它们会蜕皮多次,经过几个不同的龄期后才会变成蛹。
成虫期是水稻螟虫繁殖和传播的阶段,成虫通过飞翔将卵产在水稻植株上,再次开始一个新的生命周期。
三、水稻螟虫的危害水稻螟虫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叶片损害:水稻螟虫在幼虫期主要以水稻叶片为食,会在叶片上咬出大片的窟窿,严重的话会导致叶片枯黄、凋萎。
2. 鞘膜螟危害:鞘膜螟是一种以幼嫩水稻茎鞘为食的害虫,会导致水稻鞘膜变黄、穿孔,严重的话会导致水稻植株生长不良。
3. 空心心螟危害:空心心螟是一种以水稻穗粒为食的害虫,会导致水稻穗粒成熟度降低,产量减少。
四、水稻螟虫的预防控制方法为了有效地防治水稻螟虫的危害,有以下几种预防控制方法: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对水稻螟虫进行防治是一种环保且有效的方法。
一些昆虫如蚂蚁、蜻蜓、寄生蜂等是水稻螟虫的天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水稻螟虫的危害。
2. 防治剂的使用:化学防治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使用合适的农药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螟虫的数量。
然而,农药使用过量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使用农药的时候要注意使用剂量和方法。
3. 种植抗虫品种:选择抗虫品种进行种植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
通过选育和选择适应性强、抗虫性好的水稻品种,可以降低水稻螟虫对作物的危害。
4. 田间管理:良好的田间管理能够有效地减少水稻螟虫的繁殖和传播。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其危害严重,对水稻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就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以及其防治对策进行详细介绍。
一、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水稻二化螟是一种以水稻为寄主的昆虫害虫,成虫是一种小型蛾类昆虫,翅膀呈淡黄色,身体呈褐色。
水稻二化螟主要以水稻叶片中的嫩叶鞘为食,造成叶片被蛀、卷曲、甚至干枯,严重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导致水稻生长发育受到抑制。
水稻二化螟的幼虫也会钻入水稻的心脏部位,造成水稻生长点受损,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水稻二化螟主要发生在水稻生长期,尤其是水稻拔节至抽穗期,这一时期的温度、湿度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水稻二化螟的生长繁殖。
而且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还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特别是气温和降雨量的变化对水稻二化螟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目前,水稻二化螟在我国的多个水稻产区都有发生,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了较大的危害。
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工作势在必行。
二、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对策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安全的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方式。
通过引入天敌昆虫,如寄生蜂、瓢虫等,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数量,减少其对水稻的危害。
在水稻田间定期释放天敌昆虫,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数量。
还可以通过在水稻田间栽植一些花草植物,吸引天敌昆虫,增加天敌昆虫的数量,达到控制水稻二化螟的目的。
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控制水稻二化螟数量最常用的方式。
在水稻田间定期喷洒杀虫剂,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数量。
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避免对农作物和环境造成污染。
3.农艺措施加强水稻的田间管理,对水稻田间的排水、施肥、灌溉等工作进行合理调整,使水稻长势旺盛,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定期清理水稻田间的杂草和病虫害部分,保持水稻田间的整洁,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地,从而减少水稻二化螟的危害。
4.综合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防治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措施,比如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艺措施等,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制定防治方案,定期对水稻田进行检查、监测,及时发现水稻二化螟的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水稻二化螟的危害。
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及趋势分析
目前 , 南 方水 稻 黑条 矮 缩 病 已在海 南 、 广东、 广西、 云南和 湖南 等省 ( 区) 见病 , 累计 发 生面 积 5 万亩 , 较上 年 同期 减 少 2 8 . 7 %, 发生 程度偏 轻。
稻 纵卷 叶螟 在华南 西部 、 江南 西部 、 西南 东部 稻 区中等发 生 , 全 国累计 发 生 面 积 2 7 0 4万 亩 次 , 较 上年 同期减 少 6 . 8 % 。6月份 以来 , 稻纵 卷 叶螟 在 华南 、 江南、 西 南稻 区 出现蛾高 峰 , 其 中广 西 、 福 建、 江西 、 湖南 、 贵州 多地峰期 虫量 超过 1 0 0头 , 广 西 局部 高达 1 . 8万 头 。华 南 西部 、 西 南 东 部 和江
S o ut h Pe s t i c i d e voL. 1 7. 2
水 稻 主 要病 虫 害发 生 动 态 及 趋 势分 析
当前 , 华南、 江南 、 西 南 早稻 陆 续 进入 破 口抽 穗期 , 江南 、 长 江 中下 游 、 西 南 大部 中稻处 于返 青 分 蘖期 。截 至 目前 , 水 稻 病虫 害 总 体 中等 至 偏 重 发 生 。其 中 , 水 稻螟 虫 发 生程 度 重 于 或接 近 上 年 同期 , ” 两迁 ” 害虫、 常 发 性 病 害 等 发 生 危 害 期 有 所推 迟 , 程 度 轻 于上 年 同期 。近期 随 着 南方 稻 区 降水 增多 , 水稻” 两迁 ” 害虫大量迁入 , 田问虫 量 上升 较快 , 稻 瘟病 呈 现 蔓 延势 头 。各 地 需 加强 调 查监 测工 作 , 及 时掌握 病虫 发生 动态 , 为指 导防治 南 西 部 稻 区 田 间亩 幼 虫 量 高 于 上 年 同期 , 一 般 2 0 0 0— 8 0 0 0头 , 高的 3万 一5万头 , 广 西局 部高 达 7万 多头 。田 间卷 叶 率 一般 1 % 一4 %, 高的 1 2 .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水稻二化螟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它的发生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都有很大的影响。
下面就水稻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水稻二化螟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江苏、安徽、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同时也可以在北方地区发生。
水稻二化螟通常在水稻生长期的7月到9月出现,尤其是溪渠旁、荒地或者江河湖泊周围的稻田中,很容易发生二化螟的危害。
水稻二化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水稻叶片和穗部的嫩叶和嫩穗被咬食,严重时会导致稻穗弯曲甚至脱粒。
2. 二化螟还会通过咬食水稻根部的根瘤细胞,导致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水稻二化螟的危害对于稻田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都有很大威胁,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指利用生物制剂或者生物控制剂来控制水稻二化螟的危害。
生物制剂是利用能够发生致病作用或者拮抗作用的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来控制二化螟,例如使用昆虫病毒、细菌、真菌等生物制剂来处理受害水稻区域,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效果。
另外,还可以利用草木提取物、香草等天然植物杀虫剂来避免二化螟的危害。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水稻二化螟的主要防治措施。
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比如常用的有敌敌畏、氯氰菊酯、拟除虫菊酯等。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化学防治需要在安全使用的前提下进行使用,不要给环境和人体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3. 集中掌握药剂的使用药剂的使用需要认真掌握,不能随意使用,特别是农民朋友要掌握一些化学防治的基础知识,不能私自使用高毒化学农药或者超量使用农药造成环境污染。
4. 科学排水、合理施肥科学排水、合理施肥可以降低水稻二化螟发生的可能性。
水稻二化螟主要靠分泌物来引导前来寻找寄主的雌成虫,然而分泌物的种类和分泌量与水稻田水分和肥料的状况密切相关,通过科学施肥,合理排水可以抑制雌成虫的发育,减少二化螟的危害。
总结来说,水稻二化螟的发生对于水稻作物产量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化螟的发生特点与有效防治策略
农家科技42二化螟的发生特点与有效防治策略二化螟别名钻心虫、蛀心虫、蛀秆虫、白穗虫等,属于鳞翅目螟蛾科;食性较杂,寄主植物除水稻外,还有茭白、甘蔗、高粱、玉米、小麦、粟、蚕豆、油菜等作物和多种禾本科杂草;国外分布在埃及、马来西亚、日本等地,国内分布很广,向北可到黑龙江克山,向南可到海南。
笔者通过对安徽省太湖县的田间系统调查,摸清了二化螟的发生特点,对该病发生呈上升趋势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 提出有效防控措施,为今后高效防控二化螟提供参考。
一、二化螟发生特点笔者根据田间调查,发现今年太湖县二化螟的发生有以下特点。
1.冬后虫口基数较高。
4月21日剥查,冬闲田、油菜田、花草留种田3种类型田二化螟加权平均亩残留虫量为7317.3头,较前3年均值增加50.7%。
2.当前灯下蛾量不高,未见明显蛾峰。
截至5月16日,小池、徐桥、新仓智能测报灯下二化螟累计诱蛾量分别为361、159、44头;据剥查推算,二化螟发蛾高峰在5月16—18日,卵孵高峰在5月28—30日,较常年推迟约3天。
3.田间卵量较高。
5月16日系统调查,二化螟平均亩卵量为72.3块,累计平均亩卵量为87.1头,较前三年同期增加9.4%。
由于越冬代发蛾期长,田间卵量将继续上升。
4.寄主状况及气象条件有利。
据安徽省气象预报,5月下旬至6月上旬,安徽省长江以北降水量较常年偏少,气温较常年偏高,气候条件有利于一代螟虫的发生。
同时,太湖县早稻和再生稻种植呈区块状分布,生育期正值分蘖期,有利于螟虫集中为害。
二、二化螟的识别1.成虫。
体长11~13毫米,翅展22~35毫米。
雌蛾前翅近长方形,灰黄,散生褐色鳞粉,外缘有7个小黑点;雄蛾体稍小,翅色较深,中央有3个紫黑色斑,斜行排列。
后翅为白色,呈三角形;腹部末端无茸毛。
2.卵。
呈扁椭圆形,长约12毫米,宽约7毫米。
初产时乳白色,渐变黄褐色,近孵化时为紫黑色。
卵块多为长带状,卵粒呈鱼鳞状排列,上盖透明胶质物,无茸毛覆盖。
水稻轻型栽培地区三化螟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水稻轻型栽培地区三化螟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发生特点:
1.季节性:螟虫在温暖季节活动更加频繁,因此水稻生长季节是螟虫发生的高峰期。
2.初期活动:三化螟幼虫在水稻田里越冬,到春季融化时开始活动和繁殖。
3.丰富的食物源:轻型栽培地区生长着大量的水稻作物,为螟虫提供了充足可口的食物源。
4.快速繁殖:螟虫的繁殖速度较快,一代螟虫只需数周便可完成。
防治对策:
1.选用抗虫品种:选择抗三化螟的水稻品种是防治的首要措施。
抗三化螟品种通常具有较强的抗虫能力,降低了螟虫的发生风险。
2.合理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保持稻田的良好通风和日照,减少螟虫的滋生环境。
3.生态调控:引入天敌(如蜻蜓、寄生虫等)和捕食子(如细菌、线虫等)来控制三化螟的数量。
这种方式是可持续的、环保的方法,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益。
4.化学防治:如果虫害严重,农民可以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但应注意使用剂量和时机,避免对环境和农田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5.断茬防治:农户可以通过合理的断茬措施来防治三化螟。
在水稻收割后迅速清除稻茬,减少螟虫的滋生源。
总结起来,水稻轻型栽培地区三化螟的发生特点主要表现为季节性、初期活动、丰富的食物源和快速繁殖。
为了有效防治三化螟,农民应选用抗虫品种、合理田间管理、进行生态调控、化学防治以及通过断茬防治等方法来控制螟虫的数量。
这些防治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减少三化螟的危害,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
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
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虫害:一、稻螟虫类稻螟虫类有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
它们的性质大同小异,它们都钻蛀危害,在水稻分蘖期造成枯鞘、枯心和枯心团,在孕穗至抽穗期造成白穗和虫伤株。
防治方法也大体相同。
1、三化螟危害特点:分蘖期危害形成枯心苗;孕穗至抽穗期危害稻株形成白穗发生规律:三化螟在我县年发生一般3代,特殊高温年份4代。
我县越冬代成虫盛发期在5月中旬,一代6月末~7月上旬,二代在8月上中旬,三代在9月上中旬;幼虫均在稻桩内越冬。
一般每株只有1条幼虫,转株1~3次。
三化螟各态历期:卵7—16天,幼虫23—35天,蛹7—23天防治适期:卵孵顶峰期。
防治时间:正常年份,一代三化螟防治时间为5月下旬,二代防治时间为7月上中旬,三代防治时间为9月中下旬。
影响因素:越冬基数越大那么发生越重。
稻株的抗性: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抽穗期最感虫,如这时和幼虫孵化顶峰期相遇,那么危害严重。
栽培措施:①早稻、中稻、单晚、双晚混栽的地区,三化螟发生期都有充足的食物,发生严重。
②偏施氮肥的田块,稻株生长嫩绿,吸引成虫产卵,易招致加重危害。
2、二化螟危害特点:分蘖期造成枯鞘和枯心;穗期造成白穗和虫伤株。
发生规律:二化螟在我县一年发生3代;不同地区因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差异发生时间不一致,同一地区也因各年气候差异,各代发生的顶峰时间有一定变化。
一般越冬代成虫发生顶峰在4月下旬~5月中旬,一代成虫在6月末~7月下旬,二代成虫在8月上旬~9月上旬。
防治时间:一般一代二化螟发生顶峰在5月中下旬〔今年由于温度偏低,防治时间为5月28-29日、6月4-6日〕,二代成虫在7月上旬~7月下旬,三代成虫在8月中旬~9月上旬。
防治适期:卵孵顶峰期至转株为害前3、大螟成虫体型粗短,偏黑灰色;危害特点:根本同二化螟。
幼虫蛀入稻茎为害,也可造成枯梢、枯心苗、枯孕穗、白穗及虫伤株。
大螟为害的蛀孔较大,有大量虫粪排出茎外,且大局部不在稻茎内,多夹在叶鞘和茎秆之间,有别于二化螟。
水稻螟虫发病特点与防治技术
水稻螟虫发病特点与防治技术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4年第5期刘磊水稻螟虫俗称钻心虫,其中普遍发生较严重的主要是二化螟和三化螟,还有稻苞虫、大螟等。
二化螟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三化螟为单食性害虫,只为害水稻。
一、水稻螟虫发病特点1.大螟1.1大螟在我国一年可发生2~7代,随着纬度的变化自北向南代数递增。
大螟的寄主除水稻外,还有玉米、小麦、高粱、谷子等多种作物及禾本科杂草。
以幼虫在寄主遗株中或近地面土块中越冬。
1.2成虫有趋向田边产卵的习性,因而近田埂1.5~2米内的水稻虫口密度特别高;。
在水稻孕穗至抽穗期,大螟喜欢在秆高、秆粗、叶阔大浓绿、叶鞘抱合不紧密的水稻上产卵。
1.3旱作地区,大面积种植高粱、玉米、谷子等作物;其混种有水稻地块的,大螟危害比较重;杂草多的地危害重;滨湖地区由于有茭白、芦苇,大螟发生都较多。
2.二化螟2.1二化螟在我国自北向南发生代数为1~5代。
以幼虫在寄主植物的根茬和茎秆中越冬,绝大部分在稻桩和稻草中越冬,也有少数在土内越冬。
二化螟除危害水稻外,玉米、、油菜、麦类、稻草等杂草均为寄主,都可危害。
2.2成虫有趋光性。
喜欢在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叶色浓绿的稻田中产卵。
路边树荫下,生长嫩绿的稻苗上产卵多。
二化螟所需的发育温度比三化螟低,因而发生期早。
由于二化螟寄主作物多,越冬场所和虫龄不同,营养条件差别大,所以,发育进度差别也大。
2.3我省广大稻区改制后,第二代二化螟幼虫尚处在3龄阶段,正好是早稻收获期。
经抢收抢种、耕翻灌水,幼虫大部分死亡,只有少数幼虫尚可继续生存、发育成第三代。
加之防治其他害虫时起到了一定的兼治作用。
改制后基本控制了螟虫危害。
3.三化螟3.1三化螟的年发生代数,三化螟除危害水稻外,还可危害陆稻和野生稻。
以幼虫在稻桩内越冬。
3.2越冬幼虫在湿润的冬作田比干燥的耕翻过的冬闲田,早化蛹早羽化。
春季雨水多或浸水田,稻桩易霉烂,致使幼虫窒息死亡和易遭寄生菌寄生而死亡。
水稻螟虫等病虫害发生预报与防治
第四代水稻螟虫等病虫害发生预报与防治根据田间化蛹进度剥查,结合气象预报和历年发生情况综合分析,预计第四代螟虫发生如下:一、发生期三化螟比去年迟3-5天,比历年迟6-8天;二化螟比去年迟3-4天,比历年二、发生量与为害趋势预计中等发生年份,即:第四代三化螟、二化螟为中等发生;细条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为中等偏重发生;穗颈瘟、稻曲病、纹枯病为中等偏轻发生。
今年大多数晚稻将集中在9月下旬中后期破口抽穗,与螟卵盛孵高峰期吻合度较高,早熟晚稻和失治、漏治晚稻将受较重螟害。
三、防治办法:1. 凡在螟卵盛孵期(9/25-10/14)内处于破口抽穗的晚稻应掌握“随破口随打药”的原则进行施药,隔7-10天再防治一次,遇雨应及时补施药一次。
亩用40%毒死蜱或40%三唑·辛EC100毫升加16%井·酮·三环唑WP125克和10%吡虫啉WP40克兑水60公斤细喷雾,防治破口期螟虫、稻飞虱、卷叶虫害、穗颈瘟、纹枯病和稻曲病等,再隔7-10天再用40%三星乳油或40%好劳力100-150毫升(可加19%杀虫双200克)再防治1-2次,以防止二化螟转株为害。
2.在9月25日前,要及时防治细条病、纹枯病、卷叶螟,挑治达标田飞虱,可亩用20%噻枯唑WP200克或50%氯溴异氰尿酸SP60克加40%毒死蜱100-120毫升兑水60公斤喷雾防治细条病;亩用20%井岗霉素SP50克或16%井·酮·三环唑WP125克兑水60公斤防治纹枯病。
防细条病和防纹枯病的药剂不可混合使用。
3.10月14日后,要及时挑治达标田飞虱和感虫稻田二化螟,每丛飞虱10头以上的达标田亩用25%噻嗪酮WP40-50克或10%吡虫啉40克加40%毒死蜱EC100毫升兑水60公斤细喷雾防治飞虱和其它害虫。
4.根据苗情实际,追施粒肥,结合喷药进行根外追肥(叶面肥),防秋寒,防止过早断水等,导致早衰而减收。
龙眼秋季管理技术目前龙眼已采收结束,抓好摘果后秋季管理直接关系秋梢抽生与明年丰产丰收,其主要技术是:1.及时防治虫害。
水稻螟虫的发生特点
05
水稻螟虫的研究展望
加强监测与预警
要点一
建立和完善水稻螟虫监测体系
通过设置监测点,定期调查和监测水稻螟虫的发生情 况,及时掌握水稻螟虫的发生动态,为预警和防治提 供科学依据。
要点二
研发智能化监测设备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智能化的监测设备,提高监 测效率和准确性,实现水稻螟虫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深入研究发生与防治机制
水稻螟虫的发生特点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水稻螟虫概述 • 水稻螟虫的发生规律 • 水稻螟虫的危害特点 • 水稻螟虫的防治措施 • 水稻螟虫的研究展望
01
水稻螟虫概述
水稻螟虫的定义
水稻螟虫是一种常见的水稻害虫,属鳞翅目,螟蛾科。 水稻螟虫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稻区,是危害水稻生长的主要害虫之一。
水稻螟虫的分布与危害
天敌对螟虫的影响
天敌对水稻螟虫的数量和分布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田间,天敌可以通过寄生、捕食等方式消灭大量 的螟虫,从而减轻其危害程度。同时,天敌还可以通过调节螟虫种群数量和分布,防止其过度繁殖和 扩散。
03
水稻螟虫的危害特点
对水稻的危害
01
02
03
降低产量
水稻螟虫会咬食水稻叶片 和茎秆,影响光合作用和 养分传输,导致水稻减产 。
对农业生产的威胁
农业经济损失
水稻螟虫对农业生产构成重大威胁,造 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VS
威胁粮食安全
大量使用农药来控制水稻螟虫,可能会导 致农产品质量下降,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
04
水稻螟虫的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措施
减少稻桩
秋收后处理稻桩,减少越 冬虫源,降低虫口密度。
灌水灭蛹
在螟虫蛹期,田间灌深水 ,使蛹窒息死亡。
水稻虫害现状分析报告
水稻虫害现状分析报告引言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由于虫害的影响,水稻产量受到了很大的损失。
本报告旨在对当前水稻虫害的现状进行分析,为有效控制虫害提供科学依据。
虫害种类及危害水稻虫害主要包括稻飞虱、稻纵卷叶蛾、稻草螟、稻瘿蚊等。
这些虫害危害主要表现为水稻叶片损伤、植株凋谢、产量减少等。
- 稻飞虱: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因其虫态短暂且繁殖能力强,种群增长迅速。
稻飞虱主要以吸食水稻叶上的汁液为主要营养来源,导致水稻叶片出现黄化、凋谢和卷曲等症状。
- 稻纵卷叶蛾:稻纵卷叶蛾在水稻生长期间主要以叶片为食,导致植株叶片卷曲、减少光合作用,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叶片完全干枯死亡。
- 稻草螟:稻草螟幼虫以水稻的叶片和茎秆为食,造成水稻的生长受阻,严重影响产量。
同时,稻草螟也具有较强的趋光性,易受光线的刺激而集中在光亮部位以发生田间大虫害。
- 稻瘿蚊:稻瘿蚊主要以吸食水稻根部的汁液为主要营养来源,导致水稻根部肿胀且表面凹凸不平,严重时会导致植株生长受阻。
虫害发生与影响因素虫害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环境因素、水稻品种、农业管理措施等。
- 环境因素: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虫害发生的关键因素。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会加速虫害的发生和繁殖,而干燥和低温条件有助于减少虫害发生。
- 水稻品种:不同品种的水稻对虫害的抗性不同。
一些优良品种具有较高的抗虫性,并且能够通过自身的抗虫物质来抑制虫害发生。
- 农业管理措施: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稻虫害。
例如,合理施肥、适时灭茬整地、合理的间作轮种等措施可以减少虫害的滋生。
虫害防治策略根据虫害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可以采取以下一些虫害防治策略来控制虫害的发生:1. 生物防治:利用水稻天敌昆虫来控制虫害的发生。
例如,可以引入捕食稻飞虱的龙蛉等昆虫来控制稻飞虱的种群。
2. 化学防治:使用化学杀虫剂对虫害进行防治。
选择适当的药剂和剂量,并严格遵守农药使用的安全规定。
3. 轮作间套种:通过合理的轮作和间套种,可以减少虫害的滋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 逐渐提 早 之 势 ,97年 以 来 尤 为 明 显 , 前 几 个 阶 呈 19 较
段提 早 1 0~1d 三化螟 灯 下初 见期 分别 在 5月 5日、 8; 5月
222 三化螟发生型的变化 ..
16 90年代单 双季 稻混 杂 , 三
1 0日、 5月 1 3日和 4月 2 9日, 二化 螟 不 同的是 , 三个 与 前 阶段 其初 见期逐 渐推 迟 , 而现 阶段 则提早 了 6 4 。 ~1d
表 2 各 阶段 二 化 螟 灯 下 发 蛾 期 及 蛾 峰 日比 较
2 1 1 灯下 初 见期 提 早 1 6 .. 96年 以 前 、 9 7~1 8 16 9 1年 、
18 9 2~19 9 6年 和 19 2 0 9 7~ 0 5年 四个 阶段 , 化螟 的灯 下 二
收稿 日期:06— 4— 1 20 0 2
作者简介: 李明波 ( 98一) 男 , 16 , 安徽太湖人 , 本科学历 , 高级农艺师 , 长期从事病虫害测报与防治工作 。
维普资讯
l 84
初 见期 分别在 4月 2 日、 9 4月 2 7日、 4月 2 1日和 4月 l 1
得 注 意的是 , 当梅 雨 日和梅 雨 量 很 少 的 年 份 , 2代亦 会 间
步 削减 , 且杂 交 籼 稻 大 面 积 种 植 更 有 利 于二 化 螟 种 群 增
i etl le) n r a Wa r 是太 湖县水 稻上 的主 要螟 种 , 国 后 , c us k 建 两
殖 , 螟取 得竞 争优 势 , 一 枝独 秀 ” 三 化螟 退 居其 次 , 二化 “ , 甚 至在 8 代末 到 9 代 中期 , 后 剥查 已很难 见 到 。 0年 0年 冬
革、 栽培 技术 的轻 型化 以及 气候 的变化 , 、 二 三化 螟发 生 程 度加 重 , 呈现新 的发 生 特点 , 其 对 主治 药 剂 杀虫 双 的抗 而 性 日趋 严重 , 防治难 度越 来 越 大 , 给水 稻 生 产构 成 严 重威
升, 同时 , 栽 、 等轻 型栽培 技术 的普及 , 、 抛 免耕 二 三化 螟发
维普资讯
安徽农学通报 , n u A r SiB l 20 1 ( ) 13—14 A h i gi c u1 06,2 5 :8 . . . 8
1 83
太 湖县 水 稻 螟 虫 发 生 的 历 史 演 变 和 现 阶段 特 点 分 析
李明波 刘金 南 章方海 周桃棣
6 年代末 至 8 0 0年 代 初 , 稻 生 产 格 局 基 本 稳 定 , 肥 水 一 ( ) 油 两稻 连作 为主 , 双混 栽程 度 逐 年 下降 , 单 三化 螟发 生 量 逐渐 下降 而二化螟 逐渐 上升 , 者不 分伯 仲 。第 四阶段 二
( 9 2~19 18 9 6年 ) 18 ,9 2年 家庭联 产承包 制全 面 实行 , 民 农 生 产积极 性空 前提 高 , 季 稻 面积 稳 中有 扩 , 梁 田进 一 双 桥
见 期在 提早 、 峰 日 体也 在提早 , 蛾 总 主害代 发蛾 期 延长 、 峰
次 多
表 l 灯 下 各 螟 种 诱 蛾 量 百 分 比
广 双季 稻 , 、 、 早 中 晚稻 混 栽 程 度 高 , 化螟 发生 量 很 快上 三
升 , 为优 势螟 种 。第 三 阶 段 ( 9 7~18 成 16 9 1年 ) 2 ,0世 纪
为五 个阶段 , 本文分析 了现阶段螟 虫发生的新特点。 关键词 : 水稻螟 虫 ; 生特点 ; 因分析 ; 发 原 治理对 策
中图 分 类 号 ¥3 . 1 4 5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0 7—73 (06)5—13— 2 7120 0 8 0
二化螟 ( hl sp r sl le) 三化 螟 ( r oya C i upe ai Wa r 和 o s s k T p rz y
生程 度加重 , 入 了二 、 化 螟混 合 重 发 时期 。各 阶段螟 进 三
虫灯 下诱蛾 量 比例见 表 1 。
胁 。因此 , 控制水 稻螟 害 已成 为生 产上 迫切需 要 解 决 的问
题。
2 现 阶段 螟 虫发 生的新 特点
2 1 发 生期提 早 , . 主害代 发蛾 期长 、 峰次 多 整 理太 湖县 水稻 测报站 历年 灯诱 资 料 , 过 对 各 阶段 二 、 化 螟发 蛾 通 三 期和 蛾峰 日的 比较 ( 表 2 表 3 , 以看 出现 阶段 灯下 初 见 、 )可
(、 1 太湖县植保站 , 安徽太湖 2 60 2、 44 0; 太湖县 大石 乡农技站 , 安徽太湖 260 ;、 4 0 3 太湖县城西乡农技站 , 徽太湖 4 安 26 0 ) 4 0 4
摘
要 : 文根 据 太 湖 县 5 本 0年 水 稻 布 局 、 作 制 度 的 变 革 历 史 和 县 病 虫测 报 站 历 史 资 料 , 该 是 水 稻 螟 虫 发 生 划 分 耕 将
1 螟 虫发 生 的历史 演变
分 析太 湖县 5 余 年来稻 螟发 生的历 史 和耕 作制 度等 0
有关 因子 的变化 , 螟虫 发生 大致可 分 为五个 阶段 。第 一 阶 段( 建国 ~15 94年 ) 全县 以 中稻 为 主 , ( ) 两 熟 , , 油 麦 稻 螟 虫为零 星发 生 。第 二 阶 段 ( 9 5~1 6 15 9 6年 ) 15 ,9 5年后 推
第五 阶段 ( 9 7年后 ) 随着种 植业 结 构调 整 , 季稻 面 积 19 , 单 逐年 扩大 , “四稻 ” 存 局 面 又 趋 严 重 , 化 螟 发 生 量 回 并 三
种螟 虫种群 随 着耕 作 制 度 的改 革 经 历 了 多次 兴 衰 。19 97 年 以来 , 随着种 植业 结 构 调整 、 物 布局 和 耕作 制 度 的变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