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 考点27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学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功能分析类名师讲义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功能分析类名师讲义生态系统功能分析类1.解读:(1)呈现形式,常以表格、数据呈现,或以食物网为载体进行考查。
(2)考查要点:食物链条数、某种生物的营养级别、不同生物间的关系、生物的数量变化、能量流动的有关计算等,还可以联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内容。
2.特点:图表性、简洁性、综合性。
3.考查能力:观察、分析、辨析、计算能力。
(2011•东高考)6月日是世界环境日,2011年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明,共享绿色未”。
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
(1)图中食物网较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较差,其_______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
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 000 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_____。
若外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草原的________锐减或丧失。
(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_______和竞争。
若某年兔种群的值为1 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值变为________只。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解析】(1)对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说,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
由于该草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比较简单,所以其自我调节能力较低,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食物网中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作为生物成分的分解者不包含在内。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生物与环境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教案人教版一、考纲要求:1.生态学的概念。
2.生态因素的概念。
3.非生物因素中阳光、温度、水对生物的分布和生活习性的影响和实例。
4.生物因素中的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5.生物适应环境的普遍性,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的实例。
6.适应的相对性。
7.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8.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9.生物群落的概念和结构。
10.生态系统的概念。
11.生态系统的类型。
12.生态系统的成分。
1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17.生态平衡的概念。
18.生态平衡的原理。
19.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
20.保护生态平衡的意义。
21.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2.草原的利用和保护。
23.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24.自然保护区。
二、知识结构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1.通过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学习时注意既要弄清楚每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又要注意各种非生物因素的综合作用,善于分析在特定的环境中,起决定、主导作用的因素。
2.对于一些生物学概念的学习,在注重概念实质、例证的基础上,采用对比记忆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如: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共生和寄生竞争和捕食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3.在理解保护色、警戒色、拟态概念上的区别后,通过新情景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如:企鹅背面的黑色与深色海水一致——保护色瓢虫鞘翅的鲜艳色斑——警戒色蜂兰的唇形花瓣酷似黄蜂的形态——拟态4.通过种间关系坐标图、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图示、食物链和食物网图、能量流动过程图解、物质循环过程图解等图表教学,培养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如:分析图A和图B中,甲、乙两种生物间的正确关系。
图A中,甲、乙开始的图像相似,说明生活环境相似。
后来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甲生物竞争不过乙生物而数量剧减,甚至全部死亡,乙生物仍然生长正常。
高中生物 第26课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26课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教学内容及考纲要求二、重要的结论性语句: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与它所生存的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以及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4.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所有太阳能,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并且是反复出现,循环利用的。
三、重、难点知识归类、整理1.食物链中某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能量的来源和去路〕:①来源:生产者的能量一般来自太阳能,各级消费者的能量来自上一个营养级,分解者的能量那么来自生产者和消费者。
②去路:呼吸作用消耗、传给分解者、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和部分未被利用的。
2.能量流动的特点:3.碳循环图解:45.运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弄清食物网中有几条食物链,要从生产者数起,到最高营养级为止。
〔2〕注意生物所处的营养级与消费的级别是不一致的,一条食物链中生物所处的消费者级别比营养级的级别少一级,在食物网中,某生物营养级的级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3〕弄清食物网中,某生物数量的变动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6.运用能量流动的原理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搞清楚能量流动的起点。
〔2〕知道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3〕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顺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
〔5〕根据传递效率分析食物链的能量消耗:生产者————消费者消耗最少------选最短食物链和最大传递效率20%消耗最多------选最长食物链和最小传递效率10%7.运用物质循环的原理进行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2〕基本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通过光合作用,也可以通过化能合成作用。
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生态系统的概述生态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的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环境组成的,它们构成了地球上各个不同生态位的自然系统。
生态系统中包含了一系列的物质转化、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过程,这些都是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稳定运行所必需的。
本次教案将介绍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态系统及其重要性。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 生物群落:一个特定区域内具有相似环境条件并相互依赖的各种物种所组成的群体。
学习重点可以放在举例说明,如森林群落、浅海群落等。
2. 生物栖息地:供给物种居住和繁殖条件的自然环境。
常见栖息地有森林、草原、湿地等。
可以进行实地考察或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对不同栖息地有更直观的认识。
三、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转化与能量流动1.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产生氧气作为副产物释放到空气中。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光合作用的过程,或者展示光合作用的动态视频。
2. 食物链与食物网:食物链描述了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以食物关系相连的现象。
通过构建食物链和食物网,学生可以理解能量从一个生物传递至另一个生物的过程。
3. 分解作用: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组成部分,它们能够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盐和其他小分子,回收营养元素并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四、生态系统的功能1. 能源转化:通过能量流动,将太阳能转化为可利用于各种活动(如运动、生长等)所需的化学能。
2. 物质循环:将有机物质和无机盐在不同组织之间进行循环利用,并使得地球上所有元素得以再利用。
3. 稳定性调控: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并通过负反馈机制来保持整个系统稳定。
五、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 深入了解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生态系统破坏,如森林采伐、水污染、气候变化等。
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或者调研报告了解具体影响。
2. 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与做法:介绍可持续农业、环保意识提升和资源节约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初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初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 引言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以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环境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概念讲解2.1 生态系统的定义•定义:生态系统指的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包括各种生物和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2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生物群落:指在同一地理区域内,不同种类生物形成的特定群体。
•生物栖息地:由于特殊气候、土壤等条件形成适宜于某种或某几种物种进行繁衍及死亡等现象所发为产地。
•确定因子:影响某一地区内某个或几个主要类型植被格局形成与被维系下去程度、力量。
•地球大气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
3. 生态系统的功能3.1 能源转化功能•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质。
•其他生物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吸收这些有机物质,并通过呼吸过程进行能量释放。
3.2 物质循环功能•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在生物之间不断循环流动,形成了氮循环、碳循环、水循环等。
3.3 水土保持功能•生态系统能够减轻水土流失,防止土壤侵蚀,维护地球表面的稳定性。
3.4 美学享受功能•生态系统提供了大自然的美景和宁静的环境,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愉悦和安宁感。
4. 实践活动4.1 观察生态系统•带领学生到周围的校园或附近自然环境进行考察,在老师指导下观察和记录所见到的生态现象,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4.2 制作食物链图•鼓励学生以不同的生物为参考,设计和制作一张食物链图,以展示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5.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积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地球家园。
以上是初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生态系统的定义和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单位。
它具有明确定义的边界,并且在这个边界内,能够进行能量流和物质循环。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两个组成部分。
生物因素主要指的是生物群落,即由不同物种组成的一个生态集合体。
非生物因素则包括气候、土壤、水体等环境因素。
1.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活的各种生物体,它们与环境相互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物因素,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它们通过摄食植物或其他动物获取能量,同时将有机物代谢产生的废物排放到环境中。
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够分解有机物质,并将其转化为无机物质,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营养。
2. 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是生态系统中除生物因素外的所有环境要素。
它们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起着重要作用。
气候是非生物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之一,它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降水等。
气候条件对不同生物有不同的影响。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非生物因素之一,它提供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合不同类型的植物生长。
水体也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非生物因素之一,它为生物提供了生存所需的水分,并且是物质循环的重要媒介之一。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它们维持着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平衡,保持着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1.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能量的流动过程。
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入口,它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而动物的摄食、呼吸等代谢过程则将能量从一个物种传递给另一个物种,并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出去。
2.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它们使得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得以循环利用,维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高中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高中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系统。
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我们认识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以及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介绍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以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1 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单位是生物群落,它由同一区域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能够共同存在的各种不同种类的物种组成。
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特定的生态群落,如森林、草原、河流等。
1.2 环境因子除了生物群落外,环境因子也是构成生态系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因子包括气候(温度、湿度等)、土壤性质、水源等,它们对于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分布和繁衍产生着重要影响。
1.3 界面层界面层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群落相接触或交叉发展的地方。
比如陆地和水域的交界处、森林边缘等都是重要的界面层。
界面层对于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起着关键作用,也是生态系统中特定物种丰富度的重要来源。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2.1 能量流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以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式流动。
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能量获取方式,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被其他物种吸收利用。
食物链有多个层级,从植物开始逐级传递,最终有机质以热能形式释放到环境中。
2.2 物质循环大量元素和化合物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利用,这被称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其中最重要的循环包括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为有机碳化合物,在消费者体内再次释放出二氧化碳。
氮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在植物和动物体内循环利用。
2.3 生境提供生态系统为物种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和生命方式所需的资源。
例如,森林生态系统为树木、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湿地则为大量珍稀鸟类和水生生物提供繁殖场所。
2.4 稳定调节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生态系统会通过相互作用来维持平衡。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及训练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及训练
知识梳理
1.生态系统的概述
(1)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结构:由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
(4)功能: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2)生物群落
3.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①表现形式: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最高营养级)。
②营养级:一般不越过5个营养级
a.植物(生产者):第一营养级;
b.动物所处营养级级别=消费者级别+1。
③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通常不会逆转。
④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物种。
(2)食物网
①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②形成原因: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③功能: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④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1.快速判断生态系统中各成分
2.食物链变式模型的分析(1)依据曲线图构建食物链(网)。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全国通用)
高考考点 考查内容三年高考探源 考查频率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成分分析1.掌握生态系统各种成分的作用以及每种成分包含的主要生物;2.掌握数一个食物网中食物链条数的方法:从第一营养级到最高营养级,中间不能断;3.掌握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区别与联系;4.理解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018海南卷·192018海南卷·20 2018全国Ⅱ卷·31 2018全国Ⅲ卷·322018浙江卷·292018江苏卷·282016全国卷Ⅰ·52016全国卷Ⅲ·52016全国卷Ⅲ·312017江苏卷·262017海南卷·28★★★★☆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分析与计算★★★★☆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考点1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成分分析1.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联系(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基础如果没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物群落根本不可能存在。
它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2)生产者——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是沟通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的成分。
②是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基础。
③绿色植物的多样性和空间分布,决定一个生态系统的形成和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大小。
(3)消费者——生态系统最活跃的生物成分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单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要成分,但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因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4)分解者——物质循环中的关键成分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归还给无机环境,是沟通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桥梁。
植物同化的CO2等物质,大约90%需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归还无机环境,然后被生产者重新利用。
高考生物专题课件28:生态系统的结构
深化突破
2.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与判断 (1)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对其他营养级的影响 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减少时,会连锁性地引发其后的各个营养级 生物数量减少。这是因为生产者是其他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直接或间 接的食物来源。 (2)“天敌”一方减少,对被捕食者数量变化的影响 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变化 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必备知识
7.三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于第四营养级。 ( √ ) 8.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一种种间关系。 ( ✕ ) 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其中黄雀处于第三营养级。 ( ✕ ) 10.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 ( √ )
深化突破
深化突破
突破1 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态系统成分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成分
归类
各成分的组成
பைடு நூலகம்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自养型生物 (1)绿色植物;(2)光合细菌和蓝藻;(3)化能合成细菌,如硝化细 将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引入生物群落,为消费者、分解者提供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
0.05
7
0.51
68
0.39
(mg/L)
深化突破
由于生物富集现象,随着营养级的升高,有机汞浓度增加,表中A有 机汞浓度最低,属于第一营养级,含能量也最多,C和E的有机汞浓度较低 且差别不大,表明两者属于同一营养级,D有机汞浓度最高,属于最高营 养级,含能量也最少,那么,最可能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
(通用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9生物与环境考点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案
(通用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9生物与环境考点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生态系统中三大功能类群的作用(1)生产者:可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是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分解者: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是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
2.能量流动的去向、关系式及特点(1)去向①呼吸作用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④暂时未被利用。
(2)关系式①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②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量。
③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量+下一营养级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
(3)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碳循环的过程(1)碳的存在形式⎩⎪⎨⎪⎧在无机环境:主要以CO 2形式在生物群落:以有机物形式 (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此外还有化能合成作用。
(3)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a .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b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c .化石燃料的燃烧。
4.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及作用1.大气中的碳被固定,进入生物群落,简要叙述该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提示:物质变化是大气中的碳以CO2形式首先被C5固定形成C3,然后C3在ATP和[H]的作用下形成(CH2O)和C5;能量变化则是储存在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储存在(CH2O)中的稳定的化学能。
2.一场低强度的火灾过后,森林中的植被很快恢复,从生物种间关系及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什么?提示:种群密度下降,竞争减弱;加速了物质循环,使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含量增加。
3.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分解作用产生的能量能不能流入生产者再被利用?请说明理由。
提示:不能。
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产生的能量是热能,热能不能被生产者再利用。
1.(2019·全国卷Ⅱ)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A[夏季草原生态系统中,作为第一营养级的牧草的个体数远大于作为第二营养级的羊的个体数量,该生态系统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金字塔形。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案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列举生态系统的类型。
(2)阐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3)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4)解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过程和特点。
2、能力目标(1)通过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和实践能力。
(2)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数据分析能力。
(3)通过讨论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2)关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2)食物链和食物网。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过程和特点。
2、教学难点(1)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2)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相关计算。
(3)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模型构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图片(如森林、草原、湖泊等),引导学生思考:在这片区域中,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从而引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新课讲授1、生态系统的概念(1)教师讲解: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2)举例说明:如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农田等都是一个生态系统。
(3)让学生列举身边的生态系统,并描述其组成成分。
2、生态系统的类型(1)教师介绍常见的生态系统类型,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生态系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其特点。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个生态系统中包含哪些成分?(2)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 考点2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学案
考点2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1.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正误判断(1)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无机物以促进水稻的生长(√)(3)所有的生产者都是植物,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提示硝化细菌是生产者,不是植物,蚯蚓、秃鹫是动物,属于分解者,只有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才是分解者。
(4)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的就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提示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两部分,营养结构为食物链和食物网。
(5)三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于第四营养级(√)(6)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提示缺少非生物环境.2.生态系统功能的正误判断(1)生态系统的生产量有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2)用字母表示总初级生产量与净初级生产量之间的关系:GP=NP +R(√)(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提示也可来自某些无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
(4)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提示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减少生态系统的能量消耗。
(5)由于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产者再固定,且食物链中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6)兔吃草后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是兔同化量的一部分(×)提示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3.生物圈与生态环境的正误判断(1)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2)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3)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川融化(×)提示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臭氧层被破坏.(4)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5)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提示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微生物繁殖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中的溶解氧减少。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优秀教案范本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优秀教案范本引言: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
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对于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非常重要。
本教案将以高三生物课程中的生态系统为例,通过具体案例和活动来讲解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知识。
一、生态系统的定义与组成1. 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组成的一个生物体系,具有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特征。
2.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物个体和环境因子组成。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 结构:a) 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生态系统可以分为生物群落层、生物种群层和个体层。
b) 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生、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等。
c)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包括能量流动和营养物质循环两个方面。
2. 功能:a)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经过生物的光合作用和食物链传递,不断流动和转化。
b) 营养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物质经过生物的吸收和排泄、死亡和分解不断循环利用,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c)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通过相互作用和自调节机制维持其相对稳定的状态,保持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三、教学活动设计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下是一些教学活动的设计:1. 观察实验:组织学生到校园或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观察实验,帮助他们了解不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观察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的相互作用。
2. 模拟游戏:设计一个模拟生态系统的游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生物角色,体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3. 研究案例:结合真实的生态系统案例,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分析,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对环境的影响和保护的重要性。
4. 论文讨论:给学生分发一篇关于生态系统的学术论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论文中提到的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说课稿
5.如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 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利用而进行的 B.图中甲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所含有 的能量 C.该图不够完善,缺少甲中因呼吸以热能散失的能量 D.乙比甲的能量少的原因是甲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 解者利用而未传递下去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考查点:物质循环和 能量流动原理的应用
4. (2015高考新课标1卷)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
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 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 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 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 )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说课内容
一
高考要求
二 二 r命题趋向
三
学情分析
四 教学内容设计
五
教学反思
一 高考要求
1、清楚了解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生 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Ⅰ类)
2.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及 特点,熟悉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应用(Ⅱ类)
2.(2014高考新课标1卷)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 飞虱吸食睡到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 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 )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 考点27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学案
考点27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准确判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通过代谢类型判断: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消费者一定是寄生异养或捕食异养的生物,分解者一定是腐生异养的生物。
(2)从图中信息判断: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D中有“3”个指出箭头,确定其为“生产者”,C有“3”个指入箭头,确定其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A→B、D→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D主要为绿色植物,A主要为动物,B主要为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分析(1)由于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因此一种动物在某一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消费者级别+1。
(2)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
(3)同一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4)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3.辨析碳循环过程图解(1)碳的存在形式与循环形式: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主要以CO2形式进行;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③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3)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①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4.掌握能量流动图解,理清摄入量、粪便量和同化量之间的关系(1)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2)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量。
(3)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量+下一营养级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
(4)流经生产者的总能量强调关键词“固定”而非“照射”。
(5)流入各级消费者的能量强调关键词“同化”而非“摄入”或“储存”。
(6)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去向中不存在“流入下一营养级”的去向。
(7)未利用:存在现有生物体内的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7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准确判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通过代谢类型判断: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消费者一定是寄生异养或捕食异养的生物,分解者一定是腐生异养的生物。
(2)从图中信息判断: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D中有“3”个指出箭头,确定其为“生产者”,C有“3”个指入箭头,确定其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A→B、D→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D主要为绿色植物,A主要为动物,B主要为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分析(1)由于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因此一种动物在某一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消费者级别+1。
(2)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
(3)同一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4)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3.辨析碳循环过程图解(1)碳的存在形式与循环形式: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主要以CO2形式进行;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③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3)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①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4.掌握能量流动图解,理清摄入量、粪便量和同化量之间的关系(1)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2)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量。
(3)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量+下一营养级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
(4)流经生产者的总能量强调关键词“固定”而非“照射”。
(5)流入各级消费者的能量强调关键词“同化”而非“摄入”或“储存”。
(6)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去向中不存在“流入下一营养级”的去向。
(7)未利用:存在现有生物体内的能量。
5.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原因分析(1)单向流动:①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②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
(2)逐级递减:①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②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所利用。
6.聚焦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计算问题(1)能量传递效率=某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注意:10%~20%是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不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传递效率)。
(2)能量传递的最值计算7.牢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和作用注意发生范围是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而非“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和“细胞内的信息传递”。
题组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食肉动物都为次级消费者B.自养生物都为第一营养级C.食物网中某生物的位置不能被其他生物取代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可分为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答案 B解析食肉动物可能是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四级消费者等,A错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B正确;食物网中同一营养级可能有多种生物,因此某生物的位置可以被其他生物取代,C错误;细菌可以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也可以是消费者,如肺结核杆菌,D错误。
思维延伸若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某条食物链中四种不同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则:(1)在O~2时间段中,四种生物相互之间的变化关系是什么?答案由于丙数量的增加,直接引起甲数量增加和乙数量减少,而乙数量的减少进而引起植物数量增加。
(2)图中所示的食物链是什么?答案植物→乙→丙→甲。
2.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动植物,其中由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关系如图所示,则:(1)若某种原因导致兔子全部死亡,则蚯蚓的数量将会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能否说上述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群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兔子全部死亡,鹰捕食相思鸟的比例变大,相思鸟的数量减少,从而引起蚯蚓的数量增加,一段时间后会减少,最后趋于稳定(2)不能,因为这些生物只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群落应包括这个区域中的所有生物题组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3.如图为某草场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在一年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体内的能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鹰属于次级和三级消费者,占有两个营养级B.Q与(Q1+Q2+Q3)的差值为牧草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传递D.保护鹰和食虫鸟,利于人从生态系统中获得更多的能量答案 B解析题图显示:在牧草→鼠→鹰这条食物链中,鹰处于第三营养级,属于次级消费者,在牧草→昆虫→食虫鸟→鹰这条食物链中,鹰处于第四营养级,属于三级消费者,故图中鹰属于次级和三级消费者,占有两个营养级,A正确;Q所示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的去路是:①用于自身呼吸消耗,②流向下一营养级,即(Q1+Q2+Q3),③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B错误;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的消耗,因此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传递,C正确;保护鹰和食虫鸟,能够控制昆虫和鼠的数量,利于人从生态系统中获得更多的能量,D正确。
4.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其中①是生产者呼吸释放量,②是分解者呼吸释放量,③是消费者呼吸释放量,④是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的量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B.④的数值可间接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总能量的多少C.③的数值除以④的数值,可以表示能量传递效率D.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级或种群数量有可能会减少答案 B解析有机肥料必须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变成无机物,才能被生产者利用,故②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少,A错误;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④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即生产者总的光合作用,故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B正确;消费者同化作用的能量大于消费者呼吸释放量,消费者是指全部消费者,不是具体的某一营养级,因此③的数值除以④的数值不能表示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级或种群数量不会减少,D错误。
思维延伸判断与填充:(1)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如下图,判断如下分析:①图中若蛇的食物有4/5来自鼠,1/5来自蛙,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 kJ能量,至少消耗植物45 kJ( √)②假如蛇的食物中,鼠的比例由4/5变为1/5,消耗相同的植物,蛇同化的能量是原来的4/7( ×)(2)如图是某人工鱼塘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y)]。
判断下列说法:①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9.6×104 kJ/(m2·y)(×)②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③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2.7%( √)④由植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6%( √)(3)狼被引入某生态系统后,建立了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则狼与野狗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
若一种生物被下一营养级各种生物平均摄食,则狼增重1千克,至少消耗牧草________千克。
答案捕食和竞争41.7解析狼与野狗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计算“至少”消耗牧草的量,应该按照最高的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
设草至少被消耗A千克,计算过程如下:草→羚羊→狼:A×(1/2)×20%×(1/2)×20%=A/100;草→斑马→狼:A×(1/2)×20%×(1/2)×20%=A/100;草→羚羊→野狗→狼:A×(1/2)×20%×(1/2)×20%×20%=A/500;草→斑马→野狗→狼:A×(1/2)×20%×(1/2)×20%×20%=A/500;则A/100+A/100+A/500+A/500=1,所以A =125/3≈41.7(千克)。
题组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5.下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多选)( )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碳在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循环C.对E过度开发利用不会打破生物圈中的碳平衡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含碳有机物又是能量的载体答案BC解析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全球性和循环性,因此在生物圈内,碳元素可以自给自足,A正确;据图可知,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C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B错误;大量煤、石油的开发会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引发温室效应,会打破生物圈中的碳平衡,C错误;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二者相辅相成,D正确。
6.回答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相关问题:(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其生物量所占比例如图所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除了甲、乙、丙、丁所示的组成成分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A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
③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______。
(2)若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相关内容模式图,则:a.若上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则D代表的成分是____________,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在过程①~⑤中以CO2的形式进行传递的是__________。
b.如果去掉图中的箭头①和⑤,用该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其中A、B、C和D都只代表一个物种,则图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其中A和D的关系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