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与相交观课报告
《平行与相交》教案(精选12篇)
《平行与相交》教案(精选12篇)《平行与相交》篇1《平行和相交》这一课内容看似很简单,但是要让学生弄透彻也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正是因为自己开始对于教材内容过于轻视,导致这部分知识学生掌握的非常不扎实,一直处在似懂非懂的状态,后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弥补。
为了吸取经验,我进行了反思,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避免再犯此类错误。
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要怎样才能非常到位,怎样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带着这些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我们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精心营造一个学生熟悉的空间,引导他们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规律。
这节课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围墙的栏杆、操场的跑道、足球场的球门、篮框的支架,都是学生在学校里经常能看见的,通过对这些图形的形象演示,让学生直观看到真实世界中的“平行与相交”,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研究图形特征和关系的丰富情境,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用身边的数学现象理解数学知识,在探讨、交流、分析中获得数学概念,拉近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活实际的距离。
虽然直观情境创设的还不错,但是我忽视了学生从抽象到具体,真正转化为知识所需要的时间,自以为学生已经掌握了,所以加快了速度,结果导致学生没有真正的消化吸收好,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被老师拖着走,根本没有真正的理解。
2、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到位,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平行概念中的“同一个平面”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于是我非常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环节来化解这个难点。
先让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场景充分感知今天研究的每组都是两条直线,再过出示教室里的门框上的两条线(一个画有绿直线,在门上;一个画有红直线在门上面的窗上)摆放两种位置。
问:这时这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吗?把门打开后在同一个平面内吗?几名学生上来摸,感知“同一平面”的含义。
这部分知识学生理解起来不费劲,但是在做题的过程中能真正的'灵活运用才是难点。
平行与相交观看报告
平行与相交观看报告本节课我主要是从“课堂有效性”这个观察点进行观课的。
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对本节课的认识:一、总体评价从内涵方面来说,课堂有厚实的内涵底蕴,教师关注学生的认知、经验起点与差异,深入挖掘教材,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处理到位,数学思想渗透到位。
本节课目标达成度高。
从素养方面来说,教师能够灵活驾驭课堂,自身素质高,语言准确,富有激情和启迪性,课堂评价语言及时到位,富有真情流入。
课堂生成资源与课堂智慧有效协同。
二、主要优点本节课课堂程式合理,教师关注师生协同、生生协同,在认识相交、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三次分类。
从学生画出的图形中搜集代表性的进行展示,对图形进行初次分类。
在初次分类的过程中,充分让学生交流分法,汇报小组内的想法,凸显矛盾,在解决矛盾展开激烈争论的过程中引出二次分类,根据两条直线形成的角的特点对相交又进行了再次分类。
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画一画;比一比、分一分”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主动探索、深刻感悟、提炼思考。
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增强了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建议:1、课堂中的生成问题教师处理有所欠缺,对于课堂中的生成资源教师要及时有效的处理到位,充分体现课堂生成与课堂智慧的协同。
2、小组合作要有实效,让学生真正感知小组合作的必要性。
四、个人收获本次研修,我收获颇丰,六节课的精彩呈现,仿佛是一场视听盛宴,让我对数学课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体会到了高效课堂的价值。
高效课堂需要鲜明的价值取向、厚实的内涵底蕴、真实的习性关照、合理的程式展示、科学的方式配置、统筹的时间分配和丰厚的素养展示。
这些指标在老师们的课堂上得到了完美的展示。
这也是我需要努力的目标,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素养,让自己的教学之路更宽更广。
小学数学_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根据自学提示,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的位置关系。
2、在学习知识的探索活动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知道区别与联系。
2、理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与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与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一、检查自学1、通过自学你认识了哪三种线?2、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二、探索新知1、出示一长方体,问长方体的每一个平面摸起来有什么共同点?(平的)2、屏幕出示长方体,问:月亮、太阳、笑脸这三个图案是否在同一个平面上?移动太阳,问:那现在呢?师:现在我们可以说太阳与月亮这两个图案在同一平面内。
(板书)3、把一平面无限扩大,生想象把两根小棒随意的撒在这个平面上,这两根小棒会是什么样子呢?4、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把想象的图形画在点子图上。
三、画图感知,分类比较1.展示——丰富表象。
(生独立思考并画图,师巡视并搜集作品)师:同学们,老师刚才看了大家画的,想象力很丰富,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画法!老师搜集了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
7 幅作品,为了便于表述,给它们编上号。
好!仔细观察这67组直线,你能按一定的标准给它们分分类吗?(学生独立思考)师:有想法了,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2.分类——感悟特征。
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类的?来!到前面来,对照着这7组直线,给大家具体说说。
师:说说你们的分类标准。
师:他们小组是按两条直线交叉和不交叉分类的,你们同意吗?师:唉?同学们,我们画的可是直线呀!想想直线的特点……。
口说无凭,咱们得让事实说话,你到前面演示一下。
(生画)师:(指画完的作品)看!经过这位同学一延长,这两条直线真的交叉了,看似不交叉,实际却是交叉的!现在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把⑤放到交叉的一类了。
《平行与相交》观课报告
《平行与相交》观课报告《平行与相交》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几种平面图形及各种线和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基础。
在设计教学时,老师通过“画一画、想一想、议一议、分一分、找一找”等活动,力图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调动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合作、去判断,去分析,去表达,促使他们在学习中,亲身体验,理解、构建平行与相交的概念,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拉近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距离。
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以分类为主线”展开探究活动,提出“在无限大的平面上同学们想象的两条直线的样子画下来?”“能不能把这几种情况进行分分类?”这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多种活动进行观察、思考,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纵使这两条直线暂时没有相交,可是根据直线能无限延长的特点,它们延长之后还是会相交。
这样的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通过分类,分层理解,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发现数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发现平行与相交现象。
除了从主题图中找平行现象,从生活中找,从身边找,还让学生动手指一指、拼一拼、画一画……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行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枯燥感。
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一、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手段朴实无华新课标中指出“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设计教学环节时,主要注重引导他们动手做数学,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意识。
让学生借助两支笔代表两条直线摆着可能出现的位置关系,并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然后以“分类”为主线,让他们合作交流、小组汇报。
当出现了不同分类结果时,就让同学之间互相质疑,互相辩论,在质疑的过程中引发思考,在辩论的过程中引起思维的碰撞,最后辨明道理,达成共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平行两种。
(整理)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相交》课堂观察报告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相交》课堂观察报告《平行与相交》这节课我认为要准确把握好教学起点,努力还学生一个“真实”的数学课堂。
一、成功构建起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本节课在教学的开始就设计了“美丽的大桥图”,让学生体会大桥与数学的关系,建构起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最后又通过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平行和垂直,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平行与垂直现象,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二、教学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
理解平行、相交和垂直的内在联系也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所以在本节课中先教学相交,不相交就是互相平行。
这样说来相交和平行具有同一性,而互相垂直与相交是属种关系。
明确了三个概念的内在联系,在教学顺序的安排上和教学层次上就能联系起来,不至于颠倒次序。
三、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领会数学概念。
本节课以分类为主线,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去感受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经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然后经过老师的点播,经历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让学生在比较、想象、探讨、交流中深刻的体会相交和互相平行的概念。
四、巧设问题,引发思考。
在认识相交时,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一组直线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都相交于一点。
顺势引出相交的概念。
起初在教学垂直时,我们又让学生发现不同点。
而学生由于前面学习只是的干扰和学习经验的欠缺,很难发现“两条直线形成的角是直角”这点与两条线形成的角是锐角或者钝角区分开来。
经过听课同事的交流和指导,后来我们又把教学设计改成了找相同点。
出示三幅互相垂直的图片,这样一来没有其余信息的干扰,学生很快的找到了相同点: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样顺势讲解互相垂直的概念。
本节课中这两处“找相同点”很巧妙的突破了两个概念,在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学了新知识。
五、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个概念的内在联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本节课中通过教学设计的先后顺序以及最后的总结回顾,通过板书很好的解决了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平行与相交》评课稿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平行与相交》评课稿
观看陈小君老师执教的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相交》内容,受益匪浅。
陈老师教学手段或方法非常值得我学习,下面浅显地谈一下对本节课一些亮点的认识。
“平行和相交”本是非常抽象的数学名词,要想让学生理解并获取相应的知识,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而陈小君老师在这点上做得非常成功。
特别是教学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这一难点时,注重学生生活经验,从已有知识入手,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成功突破教学难点。
这一节课课堂程式合理,合作与交流贯穿始终。
在认识相交、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的过程中,陈老师从学生画出的图形中搜集代表性的进行展示,对图形进行初次分类。
在初次分类的过程中,充分让学生交流分法,汇报小组内的想法,凸显矛盾,在解决矛盾展开激烈争论的过程中引出二次分类,根据两条直线形成的角的特点对相交又进行了再次分类。
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画一画;比一比、分一分”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主动探索、深刻感悟、提炼思考,增强了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
同时在探究分类的活动中为学生积累了观察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有时还要动手验证一下和如何利用分类的思想方法进行合理分类的活动经验。
我认为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譬如课堂中的生成问题教师处理有所欠缺;请学生上台分类时留下学生而无为。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相交》课堂观察报告
《平行与相交》课堂观察报告
《平行与相交》是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的知识,属于“空间与图形”的领域。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很抽象,很难理解。
孙老师是非常有经验的老师,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以关键问题引领学生思考,探究。
在学生的思辨中,挖掘概念的本质含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在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建构新知
2、精心设计关键性问题,步步深入,引发数学思考,挖掘概念本质属性
3、注重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好玩
总之,这节课是成功的数学课,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达成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了
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真正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课堂观察记录表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1)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2)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3)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4)。
小学数学_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课题:平行与相交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下册66——67页,第1、2个红点问题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会用合适的工具画出平行线。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观察、操作,形成平行线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了解生活里的平行现象,产生学习图形位置关系的兴趣。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通过分类比较感知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教学难点:对“同一平面”的理解及平行线的画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长方体盒子和小棒学具:小棒、白纸、格子纸、点子图、三角板、直尺。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长方体的盒子,它有几个面?现在从你的角度看你能同时看到几个面?在这个长方体盒子上还隐藏着一个四字谜语呢,现在你能同时看到四个字吗?怎样就能同时看到?(引导学生想到把四个字写在一个平面上)(可能有的孩子会说打开盒子或让老师转动说盒子,就说如果不打开不转动还有别的办法吗?(这真是一个好办法!老师就知道大家肯定能想到这个方法。
同时板书:同一平面.)看,四个字写到同一个平面上就很容易读出整个谜语了。
一起读谜面,无头无尾,猜一个数学图形。
(有的孩子可能会猜圆形,给学生解释圆形有头有尾)师:对,直线,说说你猜的理由生:因为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没有头也没有尾巴。
谈话:一条直线的特点大家都很清楚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条直线的关系,(板书:两条直线)什么关系呢?是位置关系。
(板书:位置关系)大家一起读一遍: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二、认识平行与相交(一)从交通中的线抽出位置关系不同的几组线。
(和前置学习单建立联系)谈话:生活中有很多直线,(出示交通中的线主题图),请看图,你能从每幅图中找到两条直线吗?谁上来画一画(让到白板上画出找到的直线),这位同学找到的你找到了吗?把图片撤走,一共找到了几组位置不同的直线。
平行与相交说课稿
平行与相交说课稿一、说教材:平行与相交是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四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
这个课的知识点是:让学生知道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和平行),掌握平行的概念,理解生活中的平行现象,会借助用三角板和直尺及其它工具画平行线。
平面内两直线的平行与相交的位置关系在数学学科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教材中起承上起下的作用,是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位置关系的重要基础。
根据以上教学内容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借助直尺和三角尺画出已经直线的平行线。
生活里的平行现象,产生学习图形位置关系的兴趣。
二、说教法和学法: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独立思量和创新的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结合具体生活情境充分感知直线的位置关系,形成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相交的概念。
通过让学生在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的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
在操作活动中,非但培养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合作的水平,还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参预水准。
三、说教学过程: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体验出发,我从四个环节来诠释整个教学过程同学们,老师在前几次来我们学校的路上有几个情境让我留下了印象,于是我就找了一些图片带过来让你们看看。
课件出示路灯、跑道、电线杆三副图。
观察比较三幅图片,理解同一平面(1)根据这三幅图我们在同一个平面内能够画出三组直线。
(2)课件演示:用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表示路灯杆,用两条平行的直线表示在跑道的两条白线、用两条直线表示在半空中的电线杆。
让学生观察每幅图中每组有几条直线?根据学生回答即时板书:两条直线(1)通过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在这三组直线中那些直线相交?哪些直线不相交?从而让学生理解到第一组直线相交。
第二组直线不相交。
而第三组直线看起来是不相交的,但如果把这两条直线延长就会得到相交的两条直线。
(2)让学生闭眼想象第二组直线无限延长后仍不相交。
平行与相交教案及反思
《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孙友荣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P39-41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情景,体验直线的相交与不相交关系,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能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形成平行线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了解生活中的平行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平行线,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平行线,能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情感与态度渗透分类思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提高学生欣赏平行美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和良好的信息素养。
4、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空间观念。
5、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难点:1、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特征。
2、能借助直尺、三角板等工具画平行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这些情景你见过吗?在哪见过?2、展示课本三幅照片。
过渡:这里面包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比如直线的知识。
你们还记得直线有什么特点吗?今天的学习就从研究这些图里的直线开始。
二、观察操作,认识平行1、观察这几幅照片,如果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物体,都是由直线组成的。
你能用两条直线表示某个物体的某一部分吗?2、找一找图中相交的直线和不相交的直线,用手比划他们的位置关系。
(多媒体显示)3、指着平行的一组提问:想象一下,画长点儿能相交吗?(不能)再长点儿呢?无限长呢?(不能)课件演示:两条直线延长,中间宽度一样。
4、我们把这样的两条直线交作平行线。
讨论:是不是只要不相交就互相平行呢?请仔细看好:屏幕面上的这条边和黑板面上的这条边,如果把它们想象成两条直线,延长……延长……再延长……能相交吗?生:不能相交。
师:平行吗?生:不平行。
师:不相交也不平行,这是怎么回事呢?动脑筋想一想。
小学数学_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数学五四学制三年级下册《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能用工具画出一组平行线。
2、在知识探究活动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小棒。
学具:白纸、水彩笔、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繁华的大街上,行人和车辆来来往往,为了保障行图1人的安全,交通的畅通,马路上设置了许多交通设施,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情境图,见图1)预设:学生发现每幅图片中都有许多线。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并发现图片中都有许多线,从而引出下面对交通中的线的研究。
师:如果我们把每组中的两条线段画下来,无限延长,两条直线会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把生活中具体的线抽象到纸上画下来,为后面的分类感知提供丰富的素材。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一)分类——感悟特征师:你能从每一幅图中找出两条直线,并画出来吗?要求学生在练习纸上用彩笔从每幅图中选择一组直线画下来。
师:下面我们从大家手中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研究。
教师巡视,收集有代表性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①②③④⑤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六组直线,并按照一定的标准给它们分分类。
1、学生先观察,然后小组讨论,按一定的标准把6组直线分类。
2、学生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分类结果,在组内达成共识,集体交流分类情况。
预设1:按直线的方向进行分类,即:①⑤⑥是横平竖直的为一类,②③④是斜着的为一类。
预设2:按“交叉”、“快要交叉”和“不交叉”分成三类④⑤是交叉的,①③⑥是不交叉的,②是快要交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与相交>>观课报告
通过观看鄂老师视频,主讲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出发,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设计教学,这样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更有利雷学生展开探索与讨论,研究的意味浓了。
总体来说,课堂效率较高,是一堂成功有效的课堂,主要体现在一下及格方面:
1、目标定位准确。
(1)通过课堂活动,分类比较,初步感知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和相交,以及相交中的特殊情况——垂直。
(2)让学生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简单的抽象、归纳、比较的能力,激发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
2、情境创设教学中能够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想象来思考两支水彩笔的位置画画进行分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3、教学思路清晰,教案有层次。
整节课,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思路,鄂老师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训练,每个操作环节都提
出了具体的要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汇报交流等活动来加深对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理解,突出重点难点的内容,整个教学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
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4、探求新知重过程与方法。
我觉得这节课充分地体现了新的数学课程理念。
在探讨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去理解数学知识,获取学习方法。
老师课堂中始终围绕着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课程理念,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教学效果。
整节课鄂老师以分类为主线,设计了两次分类活动来初步感知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和相交以及相交中的特殊情况——垂直。
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对位置关系的理解。
教师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逐步归纳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为今后学习平面几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5、注重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要求,在教学中鄂老师特别注重分组活动,体现在设计两次分类活动时,要提前把自己的分类标准在小组内交流。
这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的教学模式,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使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
学生都主动投入,学生的全面互动,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
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
在小组探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着突出而到位的表现,她对小组里交流的要求说得明确而简要,我们可以明确地观察到,这对学生的交流,对整节课的展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避免了小组讨论流于形式的现象。
6、教态自然亲切,师生关系融洽。
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学生所展示出来的强项智能的肯定,进一步激发和引导,可以带动和唤醒其他智能相应的发展,从而,有效的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我的认识水平。
新课程,给我们更大的启示,要关注学生,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氛围,给一个合理的,恰当的,鼓励的评价。
老师很好的注意到了这一点。
比如当鄂老师看到很多同学画出两支铅笔的位置关系时,她欣喜的说: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
当学生对分类的标准提出质疑,鄂老师说:真是个善雷思考的孩子。
当学生的分类标准不适合时,鄂老师总是耐心的加以启示,引导,点拨。
让学生感受到回答不出或是回答错了也不要紧,让学生处处,时时感受到老师的温暖,班级大家庭的融洽,和谐。
这也是我们教师努力改进的地方。
7、重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发挥了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尤其是在情景创设环节体现尤为突出。
鄂老师从身边常见的水彩笔画画的情景入手,让学生加以想象,充分发挥了课件教学的优势。
总之,本节课的概念都是在思考辩论的过程中揭示的,融洽的对话氛围让学生学得很轻松。
这样的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通过质疑、辩论,让学生对平行与相交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