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2015
2015语文中考真题之诗歌鉴赏解析版
诗歌鉴赏解析版1.(2015届广东广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5分)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谦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的是什么?(2分)(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3分)【答案】(1)人有悲欢离台,月有阴睛圆缺。
(2)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
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以及被贬的失意之情。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015届广东佛山中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6分)双调•拔不断马致远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
绿水青山任自然,旧时王谢堂前燕,再不复海棠庭院。
(1)说说你对曲中“堂前燕”的理解(3分)(2)本曲“龙楼凤阁”与“绿水青山”形成鲜明对比,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3分)【答案】(1)曲中的“堂前燕”引自刘禹锡的《乌衣巷》诗句,此处是作者自比(或自况)(1分)。
原来寄居“龙楼凤阁”之下,飞翔在“海棠庭院”之中,现在,要“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发誓“再不复海棠庭院”(1分),宣告他以隐退的方式与官场做彻底决裂(1分)(2)3分“龙楼凤阁”指官场,“绿水青山”指隐居的地方(1分)。
隐居生活的快意自由强烈反衬出官场生活的不自由、不得志(1分)。
在强烈的对比中显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1分)。
【解析】(1)试题分析:根据自己的积累,了解“堂前燕”的典故,说明作者以此自比,理解“海棠庭院”所指的官场生活,根据典故出处即刘禹锡的《乌衣巷》中诗句“飞入寻常百姓家”,理解作者厌弃官场向往自然生活的思想情感。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
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诗歌鉴赏(含解析)诗歌鉴赏(2015·江苏宿迁市)19.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5分)寒夜杜耒①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②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
②才: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2分)(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來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19.(1)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1分)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1分)(2)“梅花”有高洁的志趣,(1分)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1分)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1分)解析(1)此题考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想象要从诗歌描写的意境人手,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情景,可适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
(2)此题考查探究诗歌意象的能力,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指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解答时要结合“梅花”这一物象本身的特点,再根据具体的情境,联系诗人的主观情思进行分析。
(2015·江苏常州市)(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完成5——6题。
(3分)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什么特点?(1分)答:6.阅读全诗,概括“凭轩涕泗流”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
(2分)答:5.“浮”有动态感,表现了洞庭湖宏大壮阔、气势磅礴的特点(1分);解析:此题考査古诗的炼字。
解答时不仅要注意字面意思,还要联系词语在诗歌中的意思和表达效果。
6.亲人离散,漂泊无依的孤独感,(1分)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奈和伤心(1分)解析:此题考查诗歌蕴含的感情。
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内容和作者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2015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鉴赏形象课件34页(自编)
2
考 点 点 击
懂古诗------抓关键-----析意义----表达
表达:人物形象的三个要点 1、人物形象的描摹(写了谁) 语言概括:特征+身份 2、人物形象刻画:有什么特征? 语言概括:结合诗句(手法)具体分析人物形象 3、人物形象塑造:有什么意义? 语言概括 :即:表现人物怎样的思想、情感、志向、品格等, 11/13/2014 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与写作意图。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 在阅读这首诗中所感悟和想象的诗人的形象用语言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 言人”。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6)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愁、儿女情长的形象
闺怨词,前两句写心情,后三句借景抒情。 “恨极在天涯”“心中事”“空落”“摇曳” 怨妇思夫伤感、愁思,“眼前花”空落比喻青春流 逝的自怜。 第(1)问:“恨”字的解释,第(2)问:人物 形象的三个要点:思夫怨妇的形象。
3
典 型 试 题
答案:(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 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练习巩固
1、(2012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
2015年高考试题诗歌鉴赏精选(极有参考价值!)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分)
赞美恭维之意;
羡慕向往之情; 志趣相同之感。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1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4分
(1)(4分) 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 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 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 (暮夜)。 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孤 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 远、近、高、低,布置巧妙。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4分)
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 碧松、红药); 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 内); 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2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4分
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 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 至 。“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 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 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 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 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①。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 诗歌鉴赏 (教师用书)
【全国新课标II】(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8~9题。
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答案: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但又显得非常自然。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
通过参禅才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名师点睛】课标卷考核诗歌的情感是大家都知道的,一般都在诗歌中和注释中能够找到相关的信息,不会太难。
答题有两种方式:第一,先总体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整体分析;第二是逐句的分析诗句,点明情感。
答题时注意,虽然题干给的是分析某句表达的情感,但答题时要结合全诗,从整体上把握。
【全国新课标I】(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
(5分)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Ⅱ)诗歌鉴赏试题部分浅析
黑龙江教育·中学2015.92015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全国卷Ⅱ)无论是在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的考查方面,还是在写作实践上,无论试题的深度、广度,还是把握时代脉搏上,卷Ⅱ语文试题(以下简称Ⅱ卷)均体现了规矩中有探索,传承中有创新的原则,把握住了立足根本而又力求枝繁叶茂的宗旨。
而表现最充分的莫过于作文以及诗歌鉴赏题的选材和设题上。
下面笔者就Ⅱ卷的诗歌鉴赏题作浅显的分析,以求有的放矢,探求规律,科学备考。
一、原题再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8~9题。
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二、试题分析1.稳中求变的题型。
今年Ⅱ卷的诗歌鉴赏题沿用了以往的题量(2道)与分值(11分)的模式,甚至考点也与去年相同,即仍重点考查对诗歌情感(主题)的理解和对表达技巧的分析。
考查的既是诗歌鉴赏的根本,又是《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考试大纲》的要求,即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更是重中之重。
因为理解诗歌最重要的是能把握其所发之真情,鉴赏诗歌最重要的是能分析出诗人表情达意的方法,即表达技巧。
如此考查,应是命题者的初衷。
而且与今年其他省市该题中多见的“形象赏析题”相比,虽然形象类也是考查重点,但笔者认为Ⅱ卷考得更为根本。
如此,在今后的备考中,自然仍应把理解诗歌情感放在首位;其次,学会分析表达技巧;当然,诗歌形象(人物、景物)也不能搁置一旁。
15诗歌鉴赏
绵延曲折起伏的水波在不停地跳动着金光, 华丽的绮席被月光照射显得更加老旧。
秋天的深夜里高悬着的一轮明月,照耀着幽 深人少的山林。夜空中月光皎洁,群星稀廖。
1.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用风声衬托山谷 的幽静,用月光深远衬托山谷的空阔。描绘 出一幅风声划破山谷的寂静,月光遍洒山谷 的幽寂景色。
2.作者通过记叙夏日游山的所见所闻,描 绘出山中幽寂空明的景色,表达出作者厌倦 世俗,向往宁静,喜好山水,渴望归隐的心 情志向。
2015年高考语文重庆卷
【参考译文】诗人仰卧船头,看陡峭、挺拔 的山峰映入江中。打断江中倒影的绿痕是山 上的竹林和幽石。
15年诗歌鉴赏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015年高考语文湖南卷
(1)春江花月夜 (2)“城郭为墟人改代,但有西园明月在”, 以都邑变为废墟,人世盛衰更替与月之千秋 永照对比,突显人非物换,抒发了世事沧桑, 人生如寄的感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 年年只相似”,将人类的代代相续与月之永 恒不变对举,表现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无限, 强调人类的绵延不绝,抒发了一种豁达乐观 的情怀。
(2)(3分)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 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 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 家。(意思对即可。)
2015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
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用典抒情 情景交融 借古讽今 托物言志 借事抒情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渲染 烘托 白描 正侧描写 视角变化
其他: 赋比兴 曲笔 以小见大 联想想象 象征
欲扬先抑
其他常见的表现手法
• • • • • • 象征 赋比兴 曲笔 以小见大 联想想象 欲扬先抑
2.赋、比、兴
赋,就是详细地叙事写景,并表示出作者的态度。 如《诗经•伐檀》中,"砍砍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缠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 县狟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描写一群伐木的奴隶 替奴隶主砍伐檀木制造车子,在艰苦繁重的劳动中联 想到奴隶主不劳而获,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 比,就 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 《诗经•硕鼠》把奴隶主比作大老鼠,用的就是比的手 法。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诗经•伐檀》中的 "河水清且涟漪"就属于"兴",它引出了下面的叙述。" 兴"和"比"常常联系起来在一篇诗中运用。如《孔雀东 南飞》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兴", 又是"比"。
以小见大
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 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 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 以小见大。 例: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 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析】江山更替,朝代兴衰,人事沧桑该让诗人生 发多少感慨喟叹!可诗人的笔下只是一只轻盈的燕子, 一只四百年前高门士族王谢家的燕子(当然是极度的 艺术夸张!),现在却飞进了寻常百姓家中。一只小 小的“燕子”成了历史的见证者,也成为诗人感慨人 事沧桑兴亡盛衰的情感媒介。
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讲析(全)资料
广东卷
❖ 4.(广东)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 早过大通驿① ❖ 查慎行
❖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 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 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⑵风诗软题一江的水,“云轻过九子”山。字画在家浓诗淡意句,斟中酌在是荆关如②
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
❖ 【答案】“过”即指经过,路过。诗中通过前三联 的时间、景物的变化,移步换景,展现出作者清晨 乘舟江上,经过大通驿时的轻松畅快的心情。首联 写晨雾未散,朝阳未升,眼前一片迷蒙。颔联写江 雾散去,远处的市镇依稀可辨,转眼移过了水湾。 颈联江风拂面,云朵飘过在九子山间,写出了行舟 之快。全诗通过作者在行舟之上,遥看岸上景物变 化,体现出“过”之意。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⑵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
二字的妙处。(4分)
❖ 【答案】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 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 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 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 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 有很强的感染力。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 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 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 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2015年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解析
念天地之悠悠 [即事感怀诗鉴赏]
潮阳一中明光学校 高三语文
即事感怀诗:
① “事”,作者写了什么事,或者什么事触发了作者的思绪; ② “怀”, 体味诗人抒的是什么“怀”,注意“事”与“怀”结合点。
仔细体察物关情 [咏物言志诗的鉴赏]
潮阳一中明光学校 高三语文
咏
孤雁 杜甫
物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言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志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诗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事物特征:
孤独;失群;哀伤;无人理解。
2.诗人情感: 以孤雁自喻。体现了诗人孤独、失落;人生不得意、无人理解的哀伤之情。
“论世”——就是要了解作家生活的时代风貌(注意也要把握同时代作家所具有的共性)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 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唐代国力强盛,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 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而宋代积贫积弱,词人没有了大唐的气象,悲凉之气多了, 家国之愁多了。
[赠友送别诗的鉴赏]
欢聚离散皆是缘
潮阳一中明光学校 高三语文
送别诗的鉴赏要点
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
唐人送别的习俗: 1.折柳送别 2.唱歌送别 3.饮酒饯别
鉴赏离别诗的方法:
⑴积累离别诗常用意象。 ⑵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⑶离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借景抒情、衬托等。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诗歌鉴赏真题及解析
(2015年)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 分)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2014年)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徊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2013年)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2015届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如 梦 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 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 瘦。
相关术语:含蓄蕴藉、委婉含蓄、 朦胧隐晦、含蓄隽永 。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 夜雨时。” 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 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 隐于空白。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 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 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相关术语:悲壮慷慨
(9).沉郁
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 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 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 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相关术语:明白晓畅、明快简洁。
(5)含蓄(委婉)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 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 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的词。
“绿”、“红”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形容 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 憎风恨雨,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豪迈雄奇)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清新自然)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之诗歌形象
例题1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 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 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1 关注背景: 人:陆游;世:南宋,抗金; 背景: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三山时所 写。 2 抓人物心理:“万里” 、“匹马”、“关河梦断”、“身老 沧州” 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
常见人物形象类举
•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 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 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 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 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 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 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 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答案参考: 1、诗中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报国 无门的抗金英雄形象。
什么形象
2、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 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 心系抗金前线。
形象的意义 形象的特征
3、诗人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 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例题2 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人
物பைடு நூலகம்
形
A、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 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偏重抒情的诗歌) B、作品中其他人物。 (偏重叙事的诗歌)
诗 歌 形 象
象
景 诗人借以表达主 物 观感情的载体 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形 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象 (偏重写景的诗歌) 事 物 形 象
2015届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2)托物言志。(手法2分)“剑客”是诗 人自喻,“霜刃”即剑之锋芒,比喻自己 的才能,自己寒窗苦读十年,真才实学还 未施展,宏图大志未能实现,但愿有朝一 日能够大干一番。诗人托物言志,借此抒 写自己渴望建功立业、兴利除弊的人生理 想。(4分)(意思答对即可)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 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 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 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 经 • ⑴ 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答案: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 • ⑵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
(2)第三句“一江秋色无人管”运用拟人的 修辞手,让人联想到苏轼《赤壁赋》中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 与子之所共适”的意境。形象地描绘出江 上令诗人陶醉的幽美景色。第四句巧妙地 运用比喻,轻柔的橹声犹如人在呢喃自语, 既反衬出深夜的寂静、夜色的幽美,又表 现出诗人自己心情的轻松愉快。
【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什么感情?
[解题步骤] ①山村晚景(找出诗中的景物 )雨后清 新、宁静(概括景象特点)的图景。②通过对山雨初霁、 空气清新、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浣女归 舟的描写(描摹诗歌图景),渲染了一幅清新、宁静而又 洋溢着和平安乐气氛的秋天山中傍晚的纯洁美好的图 景(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③表明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同时表达对官 场生活的厌恶(剖析作者思想及其情感)。 [参考答案] 诗歌描写了雨后清新、宁静的秋天 山村晚景图 ( 步骤 1) ,通过对山雨初霁、空气清新、 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浣女归舟的纯洁美 好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和平安乐的气 氛 ( 步骤 2) ,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之 情,并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步骤3)。
2015年诗歌鉴赏解析
外在特征内在品性环境特点
托物言志其次常用 比喻、衬托 拟人、对比
联系诗人经历和社会环境
画 菊 南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背景: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
欢聚离散皆是缘 赠友送别诗的鉴赏
送别
❖ 艺术手法:借景抒情、以景衬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想象联想、虚实结合。 ❖ 送别诗常见的意象:长亭、短亭,阳关、古道,北梁、南浦,芳草、杨柳,明月、夕阳,青灯、美酒等。
❖ 边塞诗的特点 ❖ 一是浓郁的汉代情结。 ❖ 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 ❖ 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
贤。 ❖ 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
煮酒把盏话桑麻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
山水田园
❖ 对象:农夫、牧人、渔父为主要描写 ❖ 艺术手法:远近高低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白描、借助修辞方法 ❖ 思想情感: ❖ ①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显示自己高尚的人格。 ❖ ②表达自己的隐逸情怀,即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 ③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对山川美景的赞叹。
附一: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①
忧
2、反映离乱的痛苦
国
伤
3、同情人民的疾苦
❖ 3、抒发厌恶战争之情。 ❖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
2015高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 清诗鉴赏三十六例
高考古诗词鉴赏:清诗鉴赏三十六例目录1.袁枚《夜过借园闻笛》2.林那么徐《塞外杂咏》3.吴兆骞《帐外》4.江湜《山寺夜起》5.陈维崧《将去某某,灯下感赋》6.黎箭《小园》7.袁枚《秋海棠》8.吴伟业《采石矶》9.柳如是《西湖八绝句〔之一〕》10.顾炎武《塞下曲》11.袁枚《纸鸢》12.X燮《淮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13.桑调元《五人墓》14.纪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其二〕》15.吴景仁《稚存①归索家书》16.宋湘《梅修①重有某某之行〔〕其二17.史夔《某某望惠山》18.叶燮《客发笤溪》19.陈文述《夏日杂诗》20.X问陶《出栈》21.戈鲲化《甬上竹枝词》22.袁枚《苔》23. 蒋士铨《湖上晚归》24.钱澄之《夜归》25.X真《晚望》26.姚X《山行》27.史台懋《春阴》28.王永彬《同友人游青溪》29.王猷定《螺川早发》30.阮江《甬江夜泊》31.王士禛《真州绝句》32. 宋琬《狱中对月》33. 宋琬江上阻风34.厉鄂《晓至湖上》35.龚鼎孳《上巳将过金陵》36.袁枚《推窗》1.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以下问题。
1.夜过借园①闻笛袁枚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注]①借园:作者好友李晴江的寓所。
1.简答“笛声〞这一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3分〕2.简要赏析颔联和颈联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4分〕参考答案1.笛声是全诗的中心意象。
〔1分〕它是借园主人心声的流露,感情的寄托。
〔1分〕。
诗的首联引出"水上音",中间两联集中笔墨对其进行描写。
颔联借“笛声〞抒发"秋士"哀愁之心,颈联写诗人与“笛声〞产生了感情的共鸣,又陶醉在音乐的享受之中,尾联首句,当作者在"秋夜"听完友人的一曲笛声之后,终于迎来了与"秋士"的相逢之时,通过“笛声〞两人心灵达到了高度的默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人下马客在船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小雨丝丝欲网春
练习: 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爱水中鸥 3、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4、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试试诗歌的表层翻译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的诗友。
竹窗闻风寄苗 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 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 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 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 为拂绿琴埃 。 注:苗发、司 空曙是李益的 诗友。
傍晚时分,微风吹来,把我从 冥坐中惊醒。我走近窗户,思 绪飘渺起来。 (风)吹开门,又吹动竹子, (我听到动静),以为是故人 来(看望我)。 (风)时时吹落竹枝上的露珠, 渐渐润湿了石阶下的青苔。
(这风)何时掀开门帘进屋来, 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土。
如何读懂诗歌
①扬子江头几问津
②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③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来自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平明寻白羽,(白羽)没在石棱中 两个黄鹂鸣(于)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远离)故国三千里,(幽闭)深宫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