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你不知道的辛弃疾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及翻译赏析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及翻译赏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译文] 千古多少兴亡事,漫长而悠远啊,犹如不尽长江滚滚东流。
[出自] 南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注释】①南乡子:词牌名。
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②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③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④悠悠:连绵不尽的样子。
⑤兜鍪(móu):指千军万马。
兜鍪,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⑥坐断:占据,割据。
休:停止。
⑦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⑧曹刘:指曹操、刘备。
⑨生子当如孙仲谋:引用《三国志·吴主(孙权)传》注:曹操尝试与孙权对垒,见舟船、器仗、队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即刘表,字景升)儿子若豚犬(猪狗)耳。
"暗讽今天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
【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
看着永远也流不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
想着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二】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但是中原还是看不见。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评点】这首词通篇用典以寄寓伤今之意,结篇更是唏嘘感慨,悲壮之至。
辛弃疾的小故事
⾟弃疾的⼩故事⾟弃疾的⼩故事 范⽂⼀:⾟弃疾的故事 ⾟弃疾活捉叛徒 现在我们讲的是南宋时⼀位叫⾟弃疾的抗⾦英雄,他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诗⼈。
那时候,我国北部在⾦国的统治下,⼈民⽣活⾮常痛苦。
⼭东有个农民叫耿京,他带领了⼀⽀起义军,经常打击⾦兵。
⾟弃疾也是⼭东⼈,他⾮常敬佩耿京,就组织了两千多⼈,加⼊了耿京的队伍。
起义军在耿京和⾟弃疾的领导下,常常打胜仗,参加的⼈也越来越多,不久有了⼆⼗⼏万⼈。
耿京就派⾟弃疾到南⽅去和南宋联系,好联合起来把⾦兵赶⾛。
谁知道起义军⾥⾯出了⼀个叛徒,叫张安国。
他乘⾟弃疾不在的时候,暗杀了耿京。
起义军没有了领袖,就这样散掉了。
⾟弃疾从南⽅回来,叛徒张安国已经逃到⾦国的兵营⾥去了。
⾟弃疾⼼⾥⼜悲痛⼜愤怒。
他对同伴说:“我们⼀定要活捉张安国,为耿京报仇!” 同伴中有⼈说:“张安国躲在敌⼈的兵营⾥,那⼉驻扎了五万⾦兵。
咱们只有⼏⼗个⼈,怎么去捉他呢?” ⾟弃疾叫道:“五万!就是五⼗万,我们也要闯进⾦营,杀了这个叛徒,为耿京报仇,为⽼百姓报仇!” 当天晚上,⾟弃疾挑选了五⼗名勇⼠,个个骑了快马,带着⼑剑,向⾦营直奔⽽去。
快到⾦营的时候,天已经⿊了,他们都下了马,把马拴在树上,然后乘⿊悄悄地摸进了⾦营。
⾦营⾥灯⽕辉煌,张安国正在跟两个⾦将喝酒猜拳。
他们看见⾟弃疾和勇⼠们拿着⼑剑冲进来,吓得魂都没了。
张安国赶紧钻到桌⼦底下,两个⾦将急忙举起椅⼦来抵挡。
勇⼠们⼀拥⽽上,把两个⾦将连⼈带椅⼦砍翻了。
⾟弃疾⼀个箭步上前,把张安国从桌⼦底下揪了出来。
张安国抱着个脑袋,直喊饶命。
⾟弃疾⽤剑指着张安国骂道:“你这个叛徒!耿京哪点对不住你?” 张安国吓得浑⾝打颤,说:“我……我错了!” ⾟弃疾冷笑⼀声说:“错了?来,绑起来,带回去办罪!” ⼤伙⼉⼀拥⽽上,把张安国绑得结结实实,拉出了营帐。
营帐外⾯站了好些⾦兵,看⾟弃疾他们威风凛凛,谁也不敢上前。
⾟弃疾把叛徒绑在马后头,不慌不忙地跨上了马,喝道:“谁敢上来,就要他的狗命!告诉你们,我们的⼗万⼤军就要开到。
辛弃疾经典诗词鉴赏
辛弃疾经典诗词鉴赏
嘿,朋友!你可知道辛弃疾这位大词人?他的诗词那叫一个绝!
就说那首,“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你想想,一个人醉醺
醺地挑亮油灯,端详着宝剑,在梦里又回到了号角声声的军营,这是
怎样的一种情怀?这难道不像我们有时候,在疲惫的生活中,偶尔也
会回忆起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吗?
还有里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哎呀,在人群里找了千遍万遍,猛一回头,发现心心念念的人就在灯
火稀落的地方。
这不就跟我们找一件特别重要的东西,找得焦头烂额,结果一转身它就在那儿一样吗?
辛弃疾的诗词,有壮志豪情,像中“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如虎。
”这气势,简直如同战场上勇猛无敌的将军,威风凛凛,难道不
让你心潮澎湃?也有柔情细腻,比如“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多亲切啊!
在我看来,辛弃疾的诗词就像是一座宝库,每一次打开都能发现新
的珍宝,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他用文字描绘出的世界,或波澜
壮阔,或宁静美好,都深深地触动着我们的心灵。
朋友,你难道不觉
得他的诗词魅力无穷吗?。
辛弃疾传原文及注释
辛弃疾传原文及注释《辛弃疾传: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嘿,你知道辛弃疾吗?我要是说他可超级厉害,你肯定得点头。
辛弃疾出生在山东济南,那时候的山东啊,已经被金兵占领了呢。
辛弃疾的爷爷辛赞可真是个有想法的人。
虽然在金兵的统治下,可他心里一直向着宋朝,还把恢复中原的希望都寄托在辛弃疾身上。
就好像把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种在辛弃疾的心里,就盼着这颗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把金兵都给赶跑。
辛弃疾打小就聪明伶俐,而且啊,他还特别勇敢。
他可不像那些只知道读书的文弱书生。
他呀,读书的时候就想着有一天能驰骋沙场,把失去的土地都给夺回来。
你想啊,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一般的小孩可能只想着自己能有口饭吃就不错了,可辛弃疾心里装的是整个国家呢。
辛弃疾长大了,那可真是个英雄模样。
他拉了一支队伍,这队伍里的人啊,都是和他一样怀着满腔热血的好汉。
他们就像一群勇猛的狼,随时准备冲向敌人的羊群。
辛弃疾带着他的队伍和金兵战斗,那战斗场面可激烈了。
辛弃疾就像一把锋利的宝剑,直直地刺向金兵的心脏。
我给你讲个他战斗中的事儿吧。
有一次,辛弃疾听说有个叛徒,这个叛徒投靠了金兵,还帮着金兵做坏事。
辛弃疾那个气啊,就像燃烧的火焰一样。
他想,这怎么能行呢?他就带着他的兄弟们,悄悄地摸到了叛徒的营地。
那叛徒还在做着美梦呢,以为自己能靠着金兵过上好日子。
辛弃疾和他的兄弟们一下子就冲了进去,就像一阵狂风席卷了整个营地。
叛徒被抓住的时候,估计都还没反应过来呢。
辛弃疾把叛徒带到了南方,交给了南宋朝廷。
这事儿一传开啊,大家都对辛弃疾竖起了大拇指,说他真是个英雄。
辛弃疾到了南方之后呢,他本以为南宋朝廷会重用他,让他继续去打金兵,收复北方的土地。
可是啊,南宋朝廷那些当官的,就像一群胆小的老鼠。
他们害怕金兵,只想着在南方过安稳日子。
辛弃疾可失望了,他就像一盆熊熊燃烧的炭火,被人泼了一盆冷水。
他多次给朝廷写建议,就像一个孩子急切地想把自己的好主意告诉大人一样。
他说咱们应该出兵北伐啊,咱们有这个实力的。
辛弃疾一生总结简短
辛弃疾一生总结简短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汉族,江西婺源人。
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文化名流、政治家和军事将领。
他擅长于诗、词、散文等多种文体的创作,并且对于书法和绘画也有较高的造诣。
他一生所作的诗词歌赋,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精华。
他的一生也被人称为“稼轩快意图辛弃疾的家族是江南名门望族,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家族和书院的文化底蕴极大地影响了他的文化品位和文学才华。
他的父亲辛文房是一位大儒、书法家和词人,辛弃疾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
辛弃疾自幼就显露出了文学才华和政治野心,他先后参加过太学和进士考试,但是并没有功名。
其中,在进士考试时,他因发表了“钱塘湖春行”一词而广受好评,成为了南宋词坛的一股新风。
辛弃疾一生虽然未能功名在朝,但是他却一直关心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对于时政和民生问题也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他曾为南宋对外战争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努力,曾为南宋政府效力,担任过江阴等多个地方的官职,也曾奉命出使金国,代表南宋朝廷与敌国统治者进行过谈判。
辛弃疾还是一位优秀的将领,他曾指挥过南宋军队进行激烈的战斗,勇气和军事才华令人钦佩。
辛弃疾的作品多样而丰富,他的词句既富于艳丽的想象力,又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批判。
他的词句表达了普通人的心声和情感体验,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作品多次被选为文化经典作品,影响了后人对于古代文学的理解和研究。
总体来说,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辉煌和传奇色彩。
他在文学、政治、军事等多个领域都有高超的表现,使得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文化名流。
他的一生也是充满磨难和颠沛流离的,但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如今,辛弃疾的作品依然影响着广大读者,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西江月词辛弃疾
西江月词辛弃疾 辛弃疾一笑而过很多词牌名为《西江月》的词,你知道哪些呢?以下是小编 整理的西江月词辛弃疾,欢迎阅读。
西江月词辛弃疾 1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赏析】 这首词题目是“遣兴”。
从词的字面看,好象是抒写悠闲的心情。
但骨子里 却透露出他那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和倔强的生活态度。
这首词上片前两句写饮酒,后两句写读书。
酒可消愁,他生动地说是“要愁 那得工夫”。
书可识理,他说对于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尽信书,不如无书。
”这句话出自《孟子》。
《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尚 书·武成》一篇的纪事不可尽信。
辛词中“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两 句,含意极其曲折。
他不是菲薄古书,而是对当时现实不满的愤激之词。
我们知 道,辛弃疾二十三岁自山东沦陷区起义南来,一贯坚持恢复中原的正确主张。
南 宋统治集团不能任用辛弃疾, 迫使他长期在上饶乡间过着退隐的生活。
壮志难酬, 这是他生平最痛心的一件事。
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境中写成的, 它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大事和个人遭遇的感慨。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 处”,就是曲折地说明了作者的感慨。
古人书中有一些至理名言。
比如《尚书》 说:“任贤勿贰。
”对比南宋统治集团的所作所为,那距离是有多远呵!由于辛 弃疾洞察当时社会现实的不合理, 所以发为“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著全无是处” 的浩叹。
这两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不要相信古书中的一些话,现在是不可能实行 的。
这首词下片更具体写醉酒的神态。
“松边醉倒”,这不是微醺,而是大醉。
他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问他:“我醉得怎样?”他恍惚还觉得松树活动 起来,要来扶他,他推手拒绝了。
这四句不仅写出维妙维肖的醉态,也写出了作 者倔强的性格。
仅仅二十五个字,构成了剧本 的片段:这里有对话,有动作,有神情,又有性格的刻划。
辛弃疾是什么派的诗人
辛弃疾是什么派的诗人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他是我国著名的诗词家,那么辛弃疾属于什么派?下面是为你搜集辛弃疾属于什么派,希望对你有帮助!辛弃疾,南宋时期豪放派的代表人,他与苏轼合并称为“苏辛”,他是豪放词的第一人。
可见他在豪放派的文学成就中的地位。
辛弃疾的豪放词,主要以热情、慷慨洋溢的风格为主,笔力十分雄厚。
辛弃疾被赞为“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如果说辛弃疾只属于豪放派的,那么就错了,辛弃疾的艺术风格多样,除了豪放派是他的代表作,婉约派也是其中之一,他与李清照被合称为“济南二安”。
但是不可置疑的是,辛弃疾豪放派的词远比婉约派要来的著名,所以更多的人只知道他豪放派的词。
辛弃疾之所以在词坛上那么著名,这其中一个原因是他在词坛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内容的扩大,题材也十分拓宽。
他至今还存在的六百多首词中,有写政治的、友情的、爱情的等等,只要当时可以写的词,都被他写进了词坛中。
所以他的词的题材,风格都是迥然不同的。
辛弃疾的豪放派,他十分善于运用各种手法,如比兴手法、奇特想象等,使他赋予对现实,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
辛弃疾是哪里人辛弃疾就是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也就是今天的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
历城区,是济南市的一个县级行政区,这个地方是山东重要的政治、经济等的发展中心。
历城区作为一个大区,是济南城区发展和开发的黄金地带。
四风闸,是历城区的一部分,它在历城区的东北面,它有很久远的历史,传说中是建造于宋代。
为什么会叫四凤闸呢?是因为它处于赵王河建造的四个闸而得名的。
四凤闸村的风光十分的优美,一片平川。
在这里有很多的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
如北魏时期建造的龙泉寺,和到现在都保存完好的大殿。
而且这里有很多名人,其中民族英雄辛弃疾就是其中一个。
传言,四凤闸是以辛弃疾的故居而闻名的。
辛弃疾就是生长在这样一个好地方,才养育了辛弃疾这样的人才。
辛弃疾的一生都在为统一祖国做努力,将这个作为他一生的事业。
而且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有才能的文学家。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能文能武的辛弃疾!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能文能武的辛弃疾!本文导读:“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这句诗出自三国演义,形容的是文武全才,智勇足备的人士。
中国人把“出将入相”作为古人能力的最高标准,也就是文武双全,能一手写文章,能治国,一手带兵打仗。
今天,我们来说说中国古代一个文人武功高手——辛弃疾。
大部分人知道他是因为他的文学成就,不过其实他们的另一面你就不一定知道了。
其实,他们都是人人有书读,人人有功练的。
中国人讲的“武功”,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武艺,能打。
二是指军事成就,比如汉代河西之战后,汉武帝设河西四郡:酒泉,武威,敦煌,张掖。
其中武威是“武功军威”的意思。
这里的“武功”就是指军事成就。
1.少年志士1140年5月28日(金天眷三年,南宋绍兴十年五月十一日),辛弃疾生于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其时距靖康之变已有十三年。
其祖父辛赞,是金朝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的县令,却经常灌输他抗金复宋的教育,“纡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曾带他两次到燕京考察军情。
辛弃疾早年受业于毫州刘瞻,刘瞻在金国担任史馆编修,门生诸多,其中,辛弃疾和党怀英是佼佼者,二人并称“辛党”,后来,党怀英在金国担任职务,但是辛弃疾却走上了抗金道路。
辛弃疾的始祖辛维叶,在唐曾任大理寺评事,由陇西狄道迁济南,故世为济南人。
高祖辛师古,曾任儒林郎。
曾祖辛寂,曾任宾州司户参军。
祖父辛赞,因累于族众,靖康之变时未能随宋室南渡,仕于金,先后为谯县、开封等地守令。
辛弃疾父辛文郁早卒,他自幼随祖父辛赞生活。
辛氏虽然在宋代迁到了济南,但是对他们前代族人的功业仍然是相当自豪的,所以辛赞从骨子里是认定,济南辛氏是将门。
而辛弃疾也非常愉快地说自己是“家本秦人真将种”—《新居上梁文》,是真正的将军之后。
所以说,在这样的家庭影响下,辛弃疾年轻的时候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练习武艺,至于其他一些年轻人爱干的事情,比方做酒圣、当诗豪,那对他而言只是业余爱好了。
我们来看他的词“少年横槊,气凭陵、酒圣诗豪馀事”—《念奴娇》,“槊”就是长矛,一种古代常用的兵器,横槊呢,那就是横持长矛,就是指从军或者是习武。
北固亭的辛弃疾作文
北固亭的辛弃疾作文
《北固亭的辛弃疾》
嘿,你知道辛弃疾不?那个常常在北固亭上感慨万千的大词人呀!
那天啊,我专门跑去北固亭,想亲身感受一下辛弃疾当年在这里的心境。
当我踏上那古老的台阶,一步步往上走的时候,感觉就像踏入了时光的隧道。
等我终于站在了北固亭中,哇,那风景一下子就把我迷住了。
我看到远处的江水流淌不息,江面波光粼粼的,时不时有船只驶过,带起一道道水波。
我就琢磨呀,当年辛弃疾站在这里的时候,是不是也看着这江水思绪万千呢。
他曾经怀着满腔的热血,想要报效国家,可是现实却并不遂他的愿啊。
我仿佛能看到他在这里,皱着眉头,一脸的无奈和悲愤。
想到这儿,我不禁也有点感慨了。
我在这里观察着周围的一切,风呼呼地吹着,亭子上的旗帜也随风飘动。
我想象着辛弃疾当年在这里,目睹着国家的局势,心中那份焦急和不甘该有多么强烈啊。
我在北固亭待了好久好久,试图去理解辛弃疾的那份情感。
就好像我也穿越到了他那个时代,陪着他一起感受着这里的一切。
等我离开的时候,还忍不住频频回头望,感觉自己和辛弃疾在这北固亭有了一种特殊的连接。
北固亭呀,见证了辛弃疾的豪情与无奈,也让我这个后来人在这里找到了一种特别的感动。
下次呀,我还得来这里,再好好体会体会。
辛弃疾是什么样的人
辛弃疾是什么样的人辛弃疾,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词不仅题材广阔,风格多样,更是擅长借古说今。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辛弃疾是什么样的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辛弃疾是什么样的人辛弃疾是一个优秀的词人,他为词在中国文化中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丰富了词的内容,开拓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地位,是宋词发展史上的重要角色。
不止如此辛弃疾还是一个精通战事的帅才,他带着50余人闯入金军大营的故事读来令人热血沸腾,不禁有一股豪气涌上心头。
辛弃疾不只是一个优秀的词人,还是一个有着优秀的军事才能的帅才。
辛弃疾早年的时候生于金国的殖民地之中,但是从小就立志恢复中华,还我华夏大好河山。
在金国大举南侵的时候,辛弃疾带着2000多人起兵反金,后来辛弃疾和南宋接触,受到南宋的礼遇,也就留在的南方。
但是那儿是主降派的地盘,辛弃疾毕竟是一个渴望杀敌报国的人,和那群整天想着求和的人并不相投,所以一直得不到重用。
虽然如此,但是辛弃疾还是致力于抗争到底,向皇帝上奏了著名的《美芹十论》和《九议》,其中客观的分析了当时双方的战力差距,提出了很多针对性的增强大宋实力,力图恢复中原的好举措,但是他的上疏并没有得到上层的重视。
辛弃疾一生报国无路,无处施展自己的才华,因此为后世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财产,可以说是有得有失。
辛弃疾的诗词内容丰富,有的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的揭露黑暗残酷的现实、有的抒发自己的悲愤之情,这些作品的主题只有一个就是拯救大宋,驱逐鞑虏。
辛弃疾的故事辛弃疾一生有着不少的奇闻轶事流传下来,其中最令人感到震撼的就是他带着50人强闯5万人的敌军大营,强行带走叛徒并且劝降了数万的敌军的威武事迹,这样的战绩现在想来也是不可思议的。
故事是这样的,当时辛弃疾是耿京手下的大将,而耿京使当时最大的反抗金国的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当时辛弃疾受命联系南宋一起对抗金国,谁知道带着好消息回去的路上就得知了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的消息,起义军也因此分崩离析,大好局面毁于一旦。
辛弃疾的诗(辛弃疾不同时期的词有哪些)
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后人只知道辛弃疾的诗,你可能不知道他也是“嗜杀的”千百年来,人们的主观意图已经把辛弃疾包装成了一个机智优雅的浪漫才子。
“铁板铜珐琅,唱东坡河不归后;美琴伤心,南宋随红岩南飞。
”中国著名作家郭沫若用他的笔法回答了另一个辛弃疾。
他在文学上细腻温柔,在国家正义上果断。
辛弃疾至今已有600多首诗。
词的艺术风格多种多样,主要是豪放。
风格厚重大胆,不乏细腻温婉。
他的词题材广泛,善用典故入词,表达了他恢复民族团结的爱国热情,倾吐了他壮志难酬的悲愤,谴责了当时执政党的屈辱;还有很多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诗歌是他的副业,上阵杀敌是他一生的志向。
辛弃疾在出生前就被徐金国占领了,尽管他的父亲致力于在徐金国工作。
但也是时局所迫,一直想拼个你死我活,跟金人报仇。
1161年,金主大举入侵,汉人深受其害。
面对国家的苦难,21岁的辛弃疾毅然举起了反金大器。
他的好朋友陈亮对他评价道:他的眼光敏锐到足以反映世界的伟大,他的背影消极到足以承载四国的重量。
他有张飞和李悝jy的勇气,还有关羽和吕布的出现。
被誉为大宋最有天赋的肌肉猛男。
在反金的道路上,辛弃疾“杀人如麻”,成绩斐然。
起义军里有个叫伊瑞的和尚,掌握了起义军的很多信息后叛变了。
辛弃疾知道后,大怒,立下军令状。
如果三天之内抓不到,他就自杀认罪。
跑了三天,他把那个人抓了回来,伊瑞看到辛弃疾的黑脸,吓坏了。
于是我在辛弃疾身上放了个彩虹屁:你是畜生,可以杀人。
面对伊瑞的阿谀奉承,辛弃疾充耳不闻,拔剑抬头。
义军首领耿进深知辛弃疾。
1162年,辛弃疾在与朝廷对接后回军的路上,听说耿进被汉奸张安国杀死,义军陷入混乱。
耿金杜是一个著名的爱情和正义的英雄。
经过精心策划,他率领50多人向敌营数万人发起进攻,活捉了张安国,交给朝廷。
每个人都要为一个国家的兴衰负责。
晋人恶行不堪,辛弃疾上阵杀敌,收复领土,救亡图存。
他入宋,曾撞南墙。
从此,他成了乱世诗人。
"看看吴钩,把栏杆拍得到处都是,没人愿意,然后登机."辛弃疾的诗,读来,意境非凡,滋味幽怨。
辛弃疾豪放的怀古诗词
辛弃疾豪放的怀古诗词
嘿,朋友!你知道辛弃疾吗?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人物!他写的怀
古诗词,简直豪放得让人拍案叫绝!
就说他那首,“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
被雨打风吹去。
”这气势,这感慨,难道不让你心头一震?就好像站在
高山之巅,望着历史的风云变幻,心中涌起无尽的波澜。
你想想,咱
们平常看到一些古老的遗迹,是不是也会有种时过境迁的感慨?辛弃
疾这词里,不就是这种感觉嘛!
还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
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哇塞,这是何等的豪迈!这不就像是一个勇
猛的将军,在大战前夕,满怀壮志,准备一展宏图吗?咱们有时候为
了梦想努力拼搏,那种激情不也跟这有点像?
辛弃疾啊,他把自己的壮志未酬、对历史的思考,都融入到了诗词里。
他就像是一个拿着巨笔的战士,在纸上挥洒着自己的热血和豪情。
我觉得,辛弃疾的怀古诗词,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沧桑,更让
我们感受到了他那颗炽热的心。
他的豪放,不是空洞的叫嚣,而是深
深扎根于历史和现实之中的真情实感。
这样的诗词,怎么能不让人陶醉,不让人敬仰呢?。
辛弃疾诗词集
辛弃疾诗词集
嘿,你可知道辛弃疾呀!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人物啊!他的诗词,就像是一把把锐利的剑,直刺人心!比如说他那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哇塞,你能想象出那个画面吗?一个人在醉意朦胧中,还挑着灯看自己的剑,这是多么有豪情壮志啊!这不就跟咱有时候做梦都在想着自己要干一番大事业一样嘛!
辛弃疾的诗词有的充满了豪情,有的又饱含着深情。
就像“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写得多浪漫啊!这不就跟你找了好久好久的东西,突然一下子就找到了,那种惊喜的感觉一样嘛!
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聊起辛弃疾,朋友说他最佩服辛弃疾的就是那份坚定和勇敢。
可不是嘛,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他能写出那么多鼓舞人心的诗词,真的太了不起了!咱现在遇到点困难就打退堂鼓,和辛弃疾比起来,真的太惭愧啦!
还有啊,“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得多豁达的心境才能写出来啊!就好像生活中有些事情,不管你怎么阻拦,它还是会按照它的轨迹去发展,那咱还不如坦然接受呢!
辛弃疾的诗词就像一个个宝藏,每一次读都能有新的发现和感受。
他用他的笔,书写了他的人生,也书写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他的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啊!咱可得好好去欣赏,去领悟。
我觉得辛弃疾的诗词集就像是一本人生的指南,在他的诗词里,我们能看到豪情、看到深情、看到豁达、看到坚定。
我们能从中学到很多很多,无论是面对生活的困难,还是追求自己的梦想,都能从他的诗词中找到力量和勇气。
所以啊,大家一定要去读一读辛弃疾的诗词集,相信你一定会被深深吸引的!。
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诗词
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诗词
嘿,你知道辛弃疾不?那可是宋代词坛的超级巨星啊!他的诗词,
那真叫一个绝!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哇塞,你想想,喝得醉醺醺的,
还点着灯看自己的剑,这是多么有画面感啊!就好像你晚上在家里,
开着灯端详自己心爱的宝贝一样。
他在梦里回到了那充满号角声的军营,这得是多深的情感和思念啊!这就好比你总是会梦到自己最怀念
的那段时光。
还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多生动啊!在那飘着稻花
香气的田野里,大家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还传来阵阵蛙声。
这不
就是我们夏天在乡村里能感受到的场景吗?辛弃疾就能用这么简单的
词句给描绘出来,真厉害!
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聊起辛弃疾,朋友就说:“辛弃疾的词就是有
股子豪气!”我反问他:“难道就只有豪气吗?他也有柔情的一面啊!”
然后我们就开始争论起来,争得那叫一个热烈。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词句,
多浪漫啊!就好像你一直在人群中寻找那个特别的人,找了好久好久,突然一回头,哎呀,原来就在那灯火昏暗的地方。
这简直就是爱情的
经典写照啊!
辛弃疾的诗词,有的豪放,有的婉约,有的充满了家国情怀,有的则是生活的小情趣。
他就像一个全能的艺术家,什么风格都能驾驭。
他的词,能让你热血沸腾,也能让你心生柔情。
我觉得啊,辛弃疾的诗词就是宋代文学的瑰宝,是我们应该好好欣赏和学习的经典。
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文学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辛弃疾在北固山写的诗
辛弃疾在北固山写的诗
嘿,你知道辛弃疾吗?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大词人啊!话说当年,
辛弃疾来到北固山,哇塞,那心情可复杂了。
他站在北固山上,看着眼前的景色,心中感慨万千啊!就好像你站
在山顶,俯瞰着整个城市,那种感觉,啧啧,真的没法形容。
他想着
自己的抱负,想着国家的命运,哎呀,心里那个纠结啊!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你看看,这写得多棒啊!这就好
像你在迷茫的时候,大声地问:“我的未来在哪里啊?”那种迷茫和期待,都在这一句诗里了。
他看着北固山的风光,不就跟咱看着美丽的
风景一样嘛,心里总会有些想法。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哎呀呀,这说得太对了!历史上发生了那么多事儿,不就像那长江水一样,不停地流淌嘛。
这就好比我们的生活,每天都有不同的事情发生,有高兴的,有难过的。
辛弃疾在北固山上肯定想了很多很多,他心里的那些情感,都通过
他的诗表达出来了。
这多了不起啊!你说要是你站在那,能写出这么
好的诗吗?我反正是不行。
他的诗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也让
我们看到了他的豪情壮志。
他可不是一般人啊,他是辛弃疾!他的诗
能流传这么久,那肯定是有原因的啊!
总之,辛弃疾在北固山写的诗,那真的是太精彩了!让我们能感受到他的情感,他的抱负,他的一切。
这些诗,就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啊!。
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写作背景
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写作背景辛弃疾,哎,这名字一提起来,很多人脑海里就浮现出那种豪情万丈的诗词。
他可不光是个诗人,还是个词人,更是个军事家,简直是一位全能的文人。
你知道吗,他当时可是个“夜行侠”,在黄沙道上写诗,那场景想想就觉得有点神秘,真有点电影的感觉。
听说他那个时候正赶着去参加一次战斗,路上可没什么灯光,黑乎乎的,只有月亮陪着他,真是“月黑风高”,恰好给了他灵感。
说到黄沙道,这可不是个好走的地方。
沙子刮在脸上,风一吹,连耳朵里都能灌进沙子,简直跟在沙漠里打滚似的。
辛弃疾这小子,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能提笔写出美妙的词,真是让人佩服!想象一下,四周都是无边无际的沙漠,孤独感扑面而来,心里想着:“这谁啊,跟我一起走?”然后,他把这些情感化作文字,化悲愤为力量,真是一种才华啊。
辛弃疾在路上的心情可想而知,可能心里有点紧张,毕竟要上战场,随时可能遇到危险。
但他偏偏在这种情况下,反而写出了感人的诗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爱情的渴望,那种情绪一出来,就像炸了锅的豆子,哧哧作响。
你知道,很多时候灵感就是在最不方便的时候出现的。
他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简直是“人在天涯,心在咫尺”的写照。
有时候我就在想,辛弃疾当时写这些词的时候,脑子里是不是闪过一些关于人生的思考?“我这一辈子拼命打拼,是为了什么呢?”或许他在沙子里踱步时,眼前的景象让他感到迷惘,还是说是战斗的号角在耳边回响,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无论怎样,那些字句里透出的情感,就像在黑暗中点燃的一支蜡烛,温暖又坚定。
说起辛弃疾的诗,真是字字珠玑。
那些写黄沙道中的场景,简直能让人感受到风沙的刺骨。
你能想象吗?他用笔描绘出的画面,就像电影里那些惊心动魄的镜头,沙子在风中飞舞,月光洒在大地上,孤独的身影和无限的思绪交织在一起。
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让人一看就有种心潮澎湃的感觉。
再加上他那种豪放不羁的个性,真是让人想跟他一起喝酒,畅谈人生。
在那种环境下,他不光是写诗,也可能在默默思考着未来的方向。
辛弃疾赣州诗词
辛弃疾赣州诗词
嘿,你知道辛弃疾吗?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大词人啊!他在赣州留下的诗词,简直就像夜空中璀璨的星星,让人忍不住要去仰望、去欣赏。
想想看啊,辛弃疾站在赣州的土地上,心中怀着壮志豪情。
他看着那山河大地,那百姓生活,心中感慨万千呐!就好像我们站在自己热爱的城市街头,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心中也会涌起各种情绪一样。
他写的那些诗词,有的豪迈奔放,有的又饱含深情。
比如“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哇,这一句简直把那种悲愤和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就好比你看到一件特别让你感动或者气愤的事情,那种情绪一下子就涌上来了,是不是?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聊起辛弃疾的赣州诗词,朋友惊叹道:“哇,他怎么能写得这么好!”是啊,怎么能写得这么好呢!那是因为他心中有家国情怀,有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啊。
再看看“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是多么豁达的心境啊!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虽然会有阻碍,但最终还是会向前,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辛弃疾在赣州的诗词,是他人生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文化的瑰宝。
我们读着这些诗词,仿佛能穿越时空,和他一起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这难道不是一件特别神奇的事情吗?
我觉得啊,辛弃疾赣州诗词就像是一杯陈酿的美酒,越品越有味道,越能让我们沉醉其中。
我们应该好好去欣赏、去品味这些诗词,让它
们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1那个冬季的午后,我手里捧着一本散文集,无意识读到辛弃疾的一首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即而那股豪情将我召唤到了那个动荡的时代。
我仿佛听到了恒古中的雄浑的号角声……仗剑的辛弃疾他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练剑法,有着一腔热血,金宋乱世,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年仅22岁的他,拉起一支数千人的义军与耿京的义军合并,并说服耿京南归。
过了几天,有叛徒偷走印信,是他一人单枪匹马追了两天,终于第三天提了人头而归。
此后耿京被杀,又是他率数十骑突入直擒叛将,惊为天人。
这是辛弃疾年少时便建立的不朽功绩。
在我眼中,在战场上,他仗剑时是那样雷厉风行,浑身是胆的好儿郎。
他不惧刀光剑影,无畏血雨腥风,更未曾退缩苟安。
他的一言一行皆映照了爱国英雄的风范。
握笔的稼轩翁南归后,便也只能与友人聚聚,而后醉后感怀,挑灯看剑,那一腔报国之心埋藏心底。
他持起了那支羊毫软笔,抒写心底的情怀与愤懑。
在无那豪气干云天的一起营中喝酒吃肉,一起战场厮杀,血溅战袍的情节,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
是的,他没有放弃,“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不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不谙世事,而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愤世嫉俗。
在面对“宝马雕车香满路”的情况下,他内心虽惆怅,但更是那祖国昌盛的万般期待。
他,就是这样一位能文能武的“士”,满腔热血的“将”,虽壮志难酬仍一生豪迈。
他亦是正义与忠贞的化身,是爱国者,是民族英雄!他是那山间的清泉,流过南宋怯懦腐朽的血液里,即便无力回天,却为时代,为历史长河注入了涤心之力,千古流芳。
辛弃疾意气风发的作文
辛弃疾意气风发的作文《辛弃疾,那个意气风发的英雄》嘿,你们知道辛弃疾吗?他可不是一般人!在我的心里,他就像是夜空中最闪亮的那颗星,光芒万丈,让人忍不住一直仰望着他。
辛弃疾出生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那时候,金兵入侵,山河破碎,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
可辛弃疾从小就立下了雄心壮志,他握紧拳头,暗暗发誓:一定要把金兵赶出去,让大家过上太平日子!他呀,年轻的时候那叫一个意气风发!带着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骑着高头大马,手持锋利的宝剑,在战场上冲锋陷阵。
那场面,就好像是一群勇猛的狮子,冲向敌人的阵营,威风凛凛,谁也挡不住!我仿佛能看到他身披战甲,眼神坚定,大声喊着:“兄弟们,跟我冲!”那声音,如同雷鸣一般,震得敌人心惊胆战。
他挥舞着宝剑,剑起剑落,敌人纷纷倒下。
这是何等的英勇,何等的霸气!有一次,他带着一小队人马,深入敌营。
周围的环境阴森恐怖,充满了危险。
可是辛弃疾一点儿也不害怕,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杀敌报国!就像一只勇敢的雄鹰,冲入了暴风雨中,毫不退缩。
“难道我们能容忍敌人在我们的家园肆意践踏吗?当然不能!”辛弃疾用他的行动证明了他的决心。
后来,他回到了朝廷,满心期待着能继续为国家效力。
可是,那些当官的却不相信他,不给他机会。
这多让人气愤啊!“难道有才能的人就该被埋没吗?”辛弃疾心里充满了无奈和悲愤。
但是,他没有放弃,他把自己的一腔热血都写进了诗词里。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这一句句诗词,就像是他的怒吼,向世人诉说着他的壮志未酬。
虽然辛弃疾最终没有实现他的理想,但是他的精神永远留在了我们心中。
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在我看来,辛弃疾是真正的英雄!他的意气风发,他的坚定信念,他的爱国情怀,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传承。
我们也要像他一样,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你不知道的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一起并称“济南二安”。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
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
词至此亦足矣。
”辛弃疾画像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
在各地上任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
光复故国的伟大志向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
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一个你不知道的辛弃疾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所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励气节,切磋学问。
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
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后人遂以“苏辛”并称。
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辛弃疾画像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
他的词作“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所未见”,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而他作为南宋朝廷大臣而写的一篇文章《议练民兵守淮疏》,则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对战争形势的精辟入里的深刻分析和鲜明而又具体的对策。
这篇应用散文感情炽热,构思缜密,层层深入,有理有据,语言也精确、简洁。
文章仅用了六百余字,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不枝不蔓,一气贯通,有情况、有分析、有措施、有预测、字字落到实处,质朴无华,明晓畅达。
一个你不知道的辛弃疾一位豪迈旷达的词人,根据不同的文体的需要,能够写出如此严谨、朴实的应用文,可见一位大手笔,在写作中是不能囿于一个狭窄天地中的,应该熟练地掌握几套笔墨,既有自己喜爱的体式,也能按不同要求写出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别类文章,就如同功夫高深的武术家,虽擅长一种兵刃,但对其他武器也能舞动一样。
辛弃疾就是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体,从不同方面来表达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感情,反映出忧国忧民“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壮志豪情和以身报国的高尚理想。
(节选自《应用写作》1998年第1期,《词坛巨擘公文高手——读辛弃疾<议练民兵守淮疏>》)辛弃疾画像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这首先表现在他的词中,他不断重复对北方的怀念。
另外,在《贺新郎》、《摸鱼儿》等词中,他用“剩水残山”、“斜阳正在断肠处”等词句讽刺苟安残喘的南宋小朝廷,表达他对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不满。
胸怀壮志无处可用,表现在词里就是难以掩饰的不平之情。
他擅长的怀古之作中《水龙吟》,面对如画江山和英雄人物,在豪情壮志被激发的同时,他也大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为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
辛词在苏轼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题材范围,他几乎达到了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
一个你不知道的辛弃疾他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辛弃疾画像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
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二千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
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
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三岁。
一个你不知道的辛弃疾辛弃疾初来南方,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赵构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
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映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于是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
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虽然他干得很出色,但由于深感岁月流驰、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却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
辛弃疾画像然而现实对辛弃疾是严酷的。
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畏缩而又圆滑、嫉贤妒能的官场上立足。
他也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论盗贼札子》),所以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并在江西上饶的带湖畔修建了园榭,以便离职后定居。
果然,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
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一个你不知道的辛弃疾辛弃疾一向很羡慕啸傲山林的隐逸高人,闲居乡野同他的人生观并非没有契合之处;而且,由于过去的地位,他的生活也尽可以过得颇为奢华。
但是,作为一个热血男儿、一个风云人物,在正是大有作为的壮年被迫离开政治舞台,这又使他难以忍受,“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所以,他常常一面尽情赏玩着山水田园风光和其中的恬静之趣,一面心灵深处又不停地涌起波澜,时而为一生的理想所激动,时而因现实的无情而愤怒和灰心,时而又强自宽慰,作旷达之想,在这种感情起伏中度过了后半生。
辛弃疾画像“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破阵子》),“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在这些词句中,埋藏了他深深的感慨。
宁宗嘉泰三年(1203),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年迈的词人精神为之一振。
第二年,他晋见宋宁宗,激昂慷慨地说了一番金国“必乱必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并亲自到前线镇江任职。
一个你不知道的辛弃疾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击,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被迫离职,于开禧元年(1205)重回故宅闲居。
虽然后两年都曾被召任职,无奈年老多病,身体衰弱,终于在开禧三年秋天溘然长逝。
虽然,自中原失陷以来,表现对于民族耻辱的悲愤,抒发报国热情,已经成为文学的中心主题,辛弃疾的词在其中仍然有一种卓尔不群的光彩。
这不仅因为辛弃疾生长于被异族蹂躏的北方,恢复故土的愿望比一般士大夫更为强烈,而且因为他在主动承担民族使命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寻求个人生命的辉煌,在他的词中表现出不可抑制的英雄主义精神。
辛弃疾画像在抒发报国之志时,辛弃疾的词常常显示出军人的勇毅和豪迈自信的情调,像“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水调歌头》),“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满江红》),“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等,无不豪情飞扬,气冲斗牛。
对那些与自己一样勇于报国的志士,他由衷地加以赞美,与之同声相应,彼此勉励,如《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的慷慨热情,全然不同于一般俗滥的祝寿词: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
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
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一个你不知道的辛弃疾而对于庸俗圆滑、面对民族危亡无所作为的官僚,辛弃疾有一种出于本能的厌恶,在《千年调》中他勾勒了这类人物的丑态:“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
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
”然而正是这样的人充斥官场,把持权位,引导着一条苟且偷安的道路。
他愤慨地写道:“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卜算子》)辛弃疾画像当辛弃疾带领不多的人马冲过战场烽火来到南方时,怀着满腔热血,渴望一展宏图,却不料从此陷落在碌碌无为的境地,这使他感到难以忍受的苦闷和悲愤。
在他南归的第十二年重游当年南归的首站建康时,他写下了著名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这是对山河破碎的悲哀,对壮志成空的悲哀;岁月无情地流去,因这种悲哀更显得怵目惊心。
然而即使词人在写他的孤独和悲哀,写他的痛苦和眼泪,我们仍然看到他以英雄自许、绝不甘沉没的心灵。
一个你不知道的辛弃疾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