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三首

合集下载

辛弃疾最著名的十首词

辛弃疾最著名的十首词

辛弃疾最著名的十首词1、满庭芳《菩萨蛮》:玉堂金殿空调调,日暮千家客稀迟。

落花飞絮轻书寄,湘妃腰结芳衣空。

红梅嫩绿枝垂临,素手应摘罗袜脚。

阙里绿蓑朝霞满,山川秋画晚照迟。

2、梅花引:海面飘著东风,春尽梅花三月深。

无数的梅花瓣,吹落山前水上深。

繁华在驿路处,珠圆玉润满林深,纵使思念再深,人间有梅花香隐隐。

3、归去来兮《破阵子》:千里深山重叠出,绿杨烟笼万家里。

洛阳吴楚路入尽,归去来兮愁不绝。

红豆还衝空萧森,夜夜空调归人心。

轻轻稻草遮孤舟,风摇雁声满院深。

4、漫漫行《鹧鸪天》:吴山转苦却无恨,万里漫漫行不归。

横波青山画楼古,落木轻吹鹧鸪啼。

天苍苍,野茫茫,落日在山头空。

世事漫漫,神仙俱乐,愿把此恨长亭长。

5、关山月《满江红》:关山长城空自在,月明林塘更空阔。

宝马鸣缰兮把归,落日故人兮复去。

金銮殿里红漫漫,满江红,水满津。

恋别山水空悠悠,明朝江山复照满。

6、祝英台近《凤凰台上忆吹箫》:祝英台近,凤凰台上忆吹箫。

凭栏夜色谁与共,玉笛声里古雨霁。

斜月如痴,微风入梦,思归路多迷乱。

鹊桥会殿水月阁,对此聚会愁多少。

7、碧云天《洞仙歌》:碧云天,金波镜。

七宝瓶里洞仙歌。

玉楼依空俯翠湾,彩云出海万里波。

月轮西沉东升时,偏怜明珠照夜来。

满眼明珠三尺桐,物换星移人不移。

8、望海潮《如梦令》:凭阑船,望海潮。

漫天飞雪去闲客。

归家乡,伴儿童,如梦令,疑是虚。

万里沙秀初回报,朗月明景照江湖。

客船添酒多论诗,山花空调歌雅歌。

9、穆天子《念奴娇•赤壁怀古》:穆天子,赤壁水,念奴娇独上西楼。

金榜题名怀古今,晓窗月影花自流。

仲夏朝长夜,应付助梦,此夜凉风思忘机。

更凝夜乐,空梦千家,等闲明月照孤舟。

10、满江红《减字木兰花》:满江红,减字木兰花。

一片金鸾影共沙,几点绿烟吹故乡。

上有青冥暗幽梦,下有碧波暗淡潋。

更思木兰情凄切,千里芳草眼底开。

落花飞絮乱到处,落日眉眼泪难收。

辛弃疾最著名的三首词

辛弃疾最著名的三首词

辛弃疾最著名的三首词1、《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代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代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著名的三十首词

辛弃疾著名的三十首词

辛弃疾著名的三十首词1、浣溪沙·赠子文侍人名笑笑侬是嶔崎可笑人。

不妨开口笑时频。

有人一笑坐生春。

歌欲颦时还浅笑,醉逢笑处却轻颦。

宜颦宜笑越精神。

2、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著意寻春懒便回。

何如信步两三杯。

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竹杖,更芒鞋。

朱朱粉粉野蒿开。

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3、鹧鸪天·席上再用韵水底明霞十顷光。

天教铺锦衬鸳鸯。

最怜杨柳如张绪,却笑莲花似六郎。

方竹簟,小胡床。

晚风消得许多凉。

背人白鸟都飞去,落日残□更断肠。

4、定风波·施枢密席上赋春到蓬壶特地晴。

神仙队里相公行。

翠玉相挨呼小字。

须记。

笑簪花底是飞琼。

总是倾城来一处。

谁妒。

谁携歌舞到园亭。

柳妒腰肢花妒艳。

听看。

流莺直是妒歌声。

5、鹧鸪天·重九席上再赋有甚闲愁可皱眉。

老怀无绪自伤悲。

百年旋逐花阴转,万事长看鬓发知。

溪上枕,竹间棋。

怕寻酒伴懒吟诗。

十分筋力夸强健,只比年时病起时。

6、鹧鸪天·石门道中山上飞泉万斛珠。

悬崖千丈落鼪鼯。

已通樵迳行还碍,似有人声听却无。

闲略彴,远浮屠。

溪南修竹有茅庐。

莫嫌杖屦频来往,此地偏宜著老夫。

7、定风波·再和前韵药名仄月高寒水石乡。

倚空青碧对禅床。

白发自怜心似铁。

风月。

使君子细与平章。

已判生涯筇竹杖。

来往。

却惭沙鸟笑人忙。

便好剩留黄绢句。

谁赋。

银钩小草晚天凉。

8、鹧鸪天·送廓之秋试白苎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9、鹧鸪天·用前韵和赵文鼎提举赋雪莫上扁舟向剡溪。

浅斟低唱正相宜。

从□犬吠千家白,且与梅成一段奇。

香暖处,酒醒时。

画檐玉箸已偷垂。

笑君解释春风恨,倩拂蛮笺只费时。

10、定风波·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

马善医山路风来草木香。

雨余凉意到胡床。

泉石膏肓吾已甚。

多病。

提防风月费遍章。

孤负寻常山简醉。

辛弃疾著名的三十首词

辛弃疾著名的三十首词

辛弃疾著名的三十首词辛弃疾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词人,他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以下是辛弃疾的三十首著名词作:1.《青玉案·送人东游》:“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栖。

谁家新燕啄春泥?乱红飞过秦楼去,雪晕鸭回鱼吐泡。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2.《清平乐·壮岁寒无赖》:“风沙碛下观骏马,灯花愁堕弹旁坐。

花杨谁作主人簪,锦袈莫将陪客割。

”这首词以雄壮的景色和壮丽的辞藻表现辛弃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破幽梦·春去也》:“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以及作者对湖东风景的迷恋。

4.《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兰桡稳泛绿荷波,动画黄鹂带宿霞。

过世千年情已老,来人万里梦前峰。

”这首词写出了春天的清新和迷人,通过描绘悲苦离情的场景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5.《南柯子·问世间情为何物》:“词中有画不中人,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词以南柯梦为背景,表达了对世间情爱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6.《满江红·怒发冲冠》:“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首词描写了辛弃疾壮志凌云的豪情壮志。

7.《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首词表达了辛弃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8.《青玉案·元夕示刘道士》:“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这首词以元夕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世沧桑的惋惜之情。

9.《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岁岁年年人相似,岁岁年年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岁岁年年花不同。

蓬莱何处覩神仙,飞阁流珠双泪痕。

宋词三百首辛弃疾的词

宋词三百首辛弃疾的词

宋词三百首辛弃疾的词宋词三百首辛弃疾的词精选篇1词牌名:霜天晓角|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万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宋词三百首辛弃疾的词精选篇2词牌名:霜天晓角|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雪堂迁客,不得*力。

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

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宋词三百首辛弃疾的词精选篇3词牌名:贺新郎|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凤尾龙香拨。

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

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

记出塞、黄云堆雪。

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

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

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

千古事、云飞烟灭。

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沈香亭北繁华歇。

弹到此,为呜咽。

宋词三百首辛弃疾的词精选篇4词牌名:木兰花慢|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

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

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

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

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宋词三百首辛弃疾的词精选篇5词牌名:木兰花慢|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宋词三百首辛弃疾的词精选篇6词牌名:水龙吟|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宋词三百首辛弃疾的词精选篇7词牌名:贺新郎|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辛弃疾词三首

辛弃疾词三首

在描写和抒情上的特点和风格 1、托寓手法。借对元宵盛况的描写,表现那人自甘淡泊、 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作者不同流俗的理想人格,表明不 与媚敌求荣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敌报国的正义立场。 2、善于铺陈。从花灯之多、烟花之盛、游人之众、舞灯 之欢等方面表现元宵佳节的繁华热闹。 3、对比手法。将世俗之人在元宵佳节上的表现与“那人” 的表现进行对比,表现了“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 品性。 4、豪放、婉约兼具。写的是元宵灯会的盛况,写花灯、 烟花、龙灯,写贵族妇女的盛妆丽服和欢声笑语,形式上 是婉约的。但表达的是不同流俗的政治理想,可谓寄劲于 婉,寓刚于柔。
六、你觉得词中的“那人”是作者的意中人,还是作者理 想人格的化身?作者要借此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临安邸
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当时祖国的半壁江山处在侵略者铁蹄的蹂躏之下,但南宋 小朝廷置沦陷的中原故土于不顾,夜夜笙歌,醉生梦死, 偏安江南一隅,对力主恢复中原的爱国志士排挤打击。 作者在《青玉案》一词中写了一群盛妆丽服、一夜狂欢的 贵族女子,而写“那人”着墨不多,既没写她的服饰,也 没有写她的表情,只写了她所在的环境,是一个僻静的角 落。借这群贵族女子来讽刺歌舞升平、不思恢复的南宋朝 廷,借“那人”表明自己不愿与主和派同流合污的政治立 场和自甘淡泊的理想人格。
主旨:
《青玉案》借对元宵盛况的描写,表现 “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了 词人的理想人格——不同流俗,志怀高远,别 有所求的志向。其政治含义就是不与媚敌求荣 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敌报国的正义立场。
比较李清照的《永遇乐》 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在内
容、立意和表现手法上的异
同。
相同之处:

《辛弃疾词三首》

《辛弃疾词三首》

《辛弃疾词三首》篇一:第16课辛弃疾词三首第16课辛弃疾词三首学习目标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认识辛词“婉约”类名作的特色。

3.初步体会辛弃疾豪放派词的基本特点和爱国情怀。

4.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辛弃疾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

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注鞚:“kònɡ”,马笼头。

诗意解读上片前两句描写在山道中夜行的情景:驱马从柳树旁边疾驰而过,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湿变重了。

这里既表现出山道上柳密露浓,景色优美;也表现出行人心情舒畅,虽觉衣衫湿重,但游兴仍然很高。

三、四句描写在行经河滩旁边时,看到的一幅饶有幽趣的画面: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地眯着眼睛向沙面窥视,它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轻轻摇晃,准是在梦中见到鱼虾了吧!看到宿鹭目眯影动,便断定它正在做梦,又因鹭鸟以鱼虾为食,进而断定它梦见了鱼虾,虽是想象之辞,但又合情合理。

词人既能极细致的观察又能极深微的体会,因而写的是如此生动、有趣。

下片前两句描写在行经溪流附近的村庄时看到的一幅更富有诗意的画面:夜深人静,溪山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年轻的妇女在溪边浣纱,在月光的照耀下,她那美丽轻盈的身影映在水中和沙上。

词人使用的语句极其简淡,却能把环境和人物写得清雅秀洁,风韵悠然。

结尾二句又在前边的画面上绘出了新的情采:宁静的村舍门前忽然响起孩子的哭声,正在溪边浣纱的母亲立即起身往家赶,路上遇见陌生的行人,只羞怯地低头一笑,随即背转身匆匆离去,这真实而自然的描绘,不但给画面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情味,而且生动地表现了山村妇女淳朴温良的心性和略带几分羞涩的天真。

综观此词,全篇都是写景,无一句抒情,但又处处融情于景中,寄意言外。

名句识记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答案词的下片描写了一位身姿优美、性格开朗的浣纱女形象。

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对醇厚朴实的民情风俗的赞赏。

爱国诗人辛弃疾的诗词三首

爱国诗人辛弃疾的诗词三首

【导语】⾟弃疾的词有抒写⼒图恢复国家统⼀的爱国热情;有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有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的作品。

下⾯就给⼤家分享下⾟弃疾的诗词,欢迎阅读!爱国诗⼈⾟弃疾的诗词篇⼀:《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 作者:⾟弃疾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

怕上层楼,⼗⽇九风⾬。

断肠⽚⽚飞红,都⽆⼈管,更谁劝流莺声住? 鬓边觑。

试把花⼘归期,才簪⼜重数。

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赏析: 这是⼀⾸描写离别相思的词篇。

如果我们联系⾟弃疾的思想实际和他⼀⽣的经历来看,这⾸词很可能寄托了作者由于祖国长期遭受分裂、不得统⼀⽽引起的悲痛。

上⽚写⾏⼈去后的凄凉。

开篇三句点明别时的节⽓,衬托悲苦的⼼情。

中⼆句写别后的思念与由此⽽引起的⼼绪。

"断肠"三句写春去花落,⽆⼈爱惜,莺声鸣啭,⽆⼈劝阻,由此⽽更增添她的愁苦。

下⽚写盼归的急切⼼情。

换头三句通过占⼘归期的神态来刻画⼥主⼈公的⼼理活动。

中⼆句写梦中相思之情。

末三句以怨春作结。

这⾸词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是善于通过动作来刻画⼈物⼼理活动。

词中侧重于描写⼥主⼈公盼望丈夫早⽇归来的焦急⼼情,在写法上,作者舍弃了⼀般常⽤的即景抒情的⼿法,⽽是通过动作的某些细节来突现⼈物的内⼼活动:"鬓边觑,试把花⼘归期,才簪⼜重数。

"出现在读者⾯前的这位⼥主⼈公,把刚刚插在鬓边的鲜花重新摘下来,⼀瓣⼀瓣地从头细数,忐忑不安的⼼情,便跃然纸上,甚⾄连这位⼥主⼈公的焦急⼼情也活灵活现了。

这是其⼀。

其⼆是通过梦中的呓语来表⽰对春天的怨恨。

这就⽐⼀般的"怨春"更加深⼊⼀层。

这⾸词通过⼉⼥之情,寄托了家国之愁。

作者满腹的怨恨,却不说破。

于是就可以使⼈⽤⾃⼰的想象来加以补充和发挥了。

爱国诗⼈⾟弃疾的诗词篇⼆:《破阵⼦》 《破阵⼦》 作者:⾟弃疾 醉⾥挑灯看剑,梦回吹⾓连营。

⼋百⾥分麾下炙,五⼗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最有名的十首诗词

辛弃疾最有名的十首诗词

辛弃疾最有名的十首诗词1、《卜算子修竹翠罗寒》辛弃疾修竹翠罗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知无数。

只共梅花语,懒逐游丝去。

著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

2、《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烟迷露麦荒池柳,洗雨烘晴。

洗雨烘晴,一样春风几样青。

提壶脱裤催归去,万恨千情。

万恨千情,各自无聊各自鸣。

3、《阮郎归》辛弃疾山前风雨欲黄昏。

山头来去雪。

鹧鸪声里数家村。

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

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

儒冠多误身。

4、《丑奴儿/采桑子近来愁似天来大》辛弃疾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

谁解相怜。

又把愁来做个天。

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

放在愁边。

却自移家向酒泉。

5、《清平乐》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6、《满江红》辛弃疾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把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章,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7、《元日》辛弃疾老病忘时节,空斋晓尚眠。

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

8、辛弃疾诗词:《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年代: 宋作者: 辛弃疾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

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

君王三百州。

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

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

寿君双玉瓯。

9、辛弃疾诗词:《西江月·且对东君痛饮》年代: 宋作者: 辛弃疾且对东君痛饮,莫教华发空催。

琼瑰千字已盈怀。

消得津头一醉。

休唱阳关别去,只今凰诏归来。

五云两两望三台。

已觉精神聚会。

10、辛弃疾诗词:《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年代: 宋作者: 辛弃疾千里渥洼种,名动帝王家。

金銮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

带得无边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鬓方鸦。

莫管钱流地,且拟醉黄花。

唤双成,歌弄玉,舞绿华。

一觞为饮千岁,江海吸流霞。

辛弃疾最经典的五首词

辛弃疾最经典的五首词

辛弃疾最经典的五首词辛弃疾是宋代文学巨匠之一,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

其中最为经典的五首词,是许多文学爱好者所钟爱的,下面就来一一介绍。

一、青玉案·元夕《青玉案·元夕》是辛弃疾最具代表性的词之一,以其婉转悠扬的词调和深情的爱情描写打动了无数读者。

词中描绘了主人公思念佳人的场景,两人就像天空中那一轮圆月般圆满和美好。

词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道出了爱情中离合悲欢的情感。

整首词音韵优美,感情真挚,堪称宋词的代表之作。

二、浪淘沙·北戴河《浪淘沙·北戴河》是一首富有海洋意象的词,以写景入情,抒发作者对家乡的思恋之情。

以海洋为背景,抒发了对北戴河美丽景色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书写了苍茫海涛、滔滔巨浪的场面,将海洋宏大的气势和作者内心深邃的情感融为一体,赋予了词作更加宏大的意蕴。

三、青玉案·元夕(另一版本)《青玉案·元夕(另一版本)》与《青玉案·元夕》表现的主旨相同,都是描述一对恋人对彼此的思念。

但它与前者又有着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语言更为简练、含蓄,行文之间隐约透出一股愁情的气息,婉转而清丽,让人感受到作者深沉的情感。

四、摸鱼儿·渔家《摸鱼儿·渔家》是辛弃疾的另一首著名的水乡田园词,描写了渔家一家总动员赶海劳动的生动画面。

词中充分展现了作者对自然风光和乡土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词中描绘的“碧水无纹秋月明,欲把西湖比西子”的场景,以及对渔民家庭生活的真实描写,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词人的真挚感情。

五、鹧鸪天·晚秋《鹧鸪天·晚秋》是一首婉约清新、意境优美、曲调优美的词。

以叹息岁月流转为主题,描绘了作者对逝去美好的怀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词中描绘了金秋时节天上的鹧鸪和秋天的红叶,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

综上所述,以上五首辛弃疾的经典词作,都显示了其高超的文学艺术水准,并表现出了深厚的情感以及对古典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辛弃疾田园词10首

辛弃疾田园词10首

辛弃疾田园词10首以下是辛弃疾的10首田园词: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父老争言雨水匀。

眉头不似去年颦。

殷勤谢却甑中尘。

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

梨花也作白头新。

4、《玉楼春·三三两两谁家女》三三两两谁家女,听取鸣禽枝上语。

提壶沽酒已多时,婆饼焦时须早去。

小炉生火薄粥鱼,古柳垂阴当路午。

醉眼天地入船窗,十载江湖无限恨。

5、《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6、《江郎山和韵》三峰一一青如削,天际孤云将野鹤。

万壑千岩如画图,劳君收拾归诗轴。

作栏干、添花竹,翠深红隙。

更小驻、解鞍厨头,且莫教、鸡黍供宾仆。

7、《行香子·白露园蔬》白露园蔬。

碧水溪鱼。

笑先生、网钓还锄。

小窗高卧,风暖烟微。

正梅柳、弄春如许。

8、《丑奴儿·此生自断天休问》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

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

君且归休,说与西风一任秋。

9、《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10、《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进退存亡,行藏用舍。

小人请学樊须稼。

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胡不归?这些田园词表现了辛弃疾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展示了他创作中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情感。

辛弃疾经典诗词十首

辛弃疾经典诗词十首

辛弃疾经典诗词十首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21岁起义抗金,不久归宋。

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等地方官职。

42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

虽曾两度被起用,但一直未被重用。

68岁病逝。

一生力主抗战北伐,提出许多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

存词六百多首,词风慷慨悲壮,有不可一世之慨。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辛弃疾经典诗词十首,欢迎大家阅读!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①。

挥羽扇,正纶巾,少年鞍马尘②。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③。

【注释】①故人:老朋友,此指张处父。

②鞍马尘:指军事生涯。

③误身:害了自己。

这首词大约作于淳熙六年或七年,时辛弃疾任湖南转运副使和安抚使。

此词主要表现作者屡遭排斥、频繁调任、无法施展抱负的哀愁。

上片写作者在凄凉的旅途中遇到老朋友的时间和地点,下片写作者与老朋友回忆青年时代抗金的战斗生活,倾吐自己目前远离前线,不能亲临抗金战场的苦闷。

这首词的特点是写景与心理状态密切关合,用典自然巧妙,语调低沉,感情凄怆。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①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②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③?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④,忧愁风雨⑤,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注释】①遥岑:远山,指长江以北沦陷区的山(所以说它“献愁供恨”)。

②断鸿:失了群的孤雁。

③归未:用提问语表示未归。

④流年:年光如流。

⑤忧愁风雨:忧愁国势飘摇于风雨中。

这首词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

上片说,“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点明报国无路的苦闷。

下片说自己不只是怀念乡土,更不愿意作个人身家打算,忧愁的是国势飘摇和年光虚度。

词中深刻地表现出了一个爱国志士壮志难申、抑郁悲愤的心情。

摸鱼儿更能消①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九年级语文《辛弃疾词三首》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含例题习题与答案)

九年级语文《辛弃疾词三首》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含例题习题与答案)

《辛弃疾词三首》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学习要点】一、理解三首词的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了解词的场面描写和现实与梦想相对比的手法。

三、顺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词。

【背景知识】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

曾生活于金统治区,对北方各族人民抗金斗争有深切的体验,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他在22岁时聚集2000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后耿京被叛徒杀害,他闯入金军大营生擒叛徒,带到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这份英雄气概,使他名重一时,宋高宗任命他为江阴签判,当时年仅23岁。

辛弃疾初到南方,对抗金北伐的事业充满信心,写了不少奏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但均未被朝廷采纳。

这之后,他先后被派往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等重要的地方官职,治理荒政,整顿治安,干得十分出色。

然而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思进取。

辛弃疾尽管胸怀大志,但不为官场所容,在他42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退居上饶。

此后20年间,除一度出任福建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到了64岁时,再度被启用,被任命为镇江知府兼浙东安抚使,亲临前线,并准备组建一支万人军队,以备渡江作战,但不久又被调离了,恢复祖国山河的理想最终无法实现,1207年病逝于铅山,年68岁。

辛弃疾在文学上的创作是以词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

他的《稼轩词》共收词600多首,是宋代词作最丰富的一家。

【重点字词】1、读准下列加粗字的读音麾(huī)炙(zhì)霹雳(pīlì)翁媪(ǎo)无赖(lài) 莲蓬(liánpéng)2、理解下列词语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亦指在灯下。

梦回:梦醒。

沙场:战场。

点兵:检阅军队。

霹雳:形容弓弦的响声。

了却:完成。

君王天下事:指恢复中原等大事。

身后:死后。

吴音:泛指南方话。

翁媪:老公公,老婆婆。

公认辛弃疾最美五首词

公认辛弃疾最美五首词

公认辛弃疾最美五首词
一、《无题》
满江红、花落知多少,此恨绵绵无绝期。

欲将心事付瑶琴,弦断有谁听。

二、《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更火,四更风, with all the mountains and rivers in between.
三、《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四、《江城子·丙辰中秋》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五、《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何夕兮?
捣衣磨靴,朝如青丝暮成雪。

爱国诗人辛弃疾的诗词三首

爱国诗人辛弃疾的诗词三首

爱国诗人辛弃疾的诗词三首【导语】辛弃疾的词有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有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有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爱国诗人辛弃疾的诗词篇一:《祝英台近》《祝英台近》作者:辛弃疾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

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流莺声住?鬓边觑。

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

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离别相思的词篇。

如果我们联系辛弃疾的思想实际和他一生的经历来看,这首词很可能寄托了作者由于祖国长期遭受分裂、不得统一而引起的悲痛。

上片写行人去后的凄凉。

开篇三句点明别时的节气,衬托悲苦的心情。

中二句写别后的思念与由此而引起的心绪。

"断肠"三句写春去花落,无人爱惜,莺声鸣啭,无人劝阻,由此而更增添她的愁苦。

下片写盼归的急切心情。

换头三句通过占卜归期的神态来刻画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中二句写梦中相思之情。

末三句以怨春作结。

这首词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一是善于通过动作来刻画人物心理活动。

词中侧重于描写女主人公盼望丈夫早日归来的焦急心情,在写法上,作者舍弃了一般常用的即景抒情的手法,而是通过动作的某些细节来突现人物的内心活动:"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

"出现在读者面前的这位女主人公,把刚刚插在鬓边的鲜花重新摘下来,一瓣一瓣地从头细数,忐忑不安的心情,便跃然纸上,甚至连这位女主人公的焦急心情也活灵活现了。

这是其一。

其二是通过梦中的呓语来表示对春天的怨恨。

这就比一般的"怨春"更加深入一层。

这首词通过儿女之情,寄托了家国之愁。

作者满腹的怨恨,却不说破。

于是就可以使人用自己的想象来加以补充和发挥了。

爱国诗人辛弃疾的诗词篇二:《破阵子》《破阵子》作者: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语文:第35课《辛弃疾词三首》课件(沪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

语文:第35课《辛弃疾词三首》课件(沪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

2.“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 香去”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 么表达作用?
提示: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 “香”“暗香”均是借体香来指代那 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戏 耍的女子,这样写含蓄而又生动,这 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灯火阑珊处” 的“那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 后者的可贵。
辛弃疾四十二岁时被弹劾落职,闲居信州 上饶,离博山不远,辛弃疾于博山寺旁筑 有“稼轩书屋”,故常往来于博山道中, 这首词写于此时期的一个秋天。 辛弃疾这次落职,一直闲居十年。《词苑 萃编》:“辛稼轩……负管(仲)乐(毅) 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 泄……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 寄其词。”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 乎?《丑奴儿》就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写 出来的。
问题:上片描写了元宵佳节怎样的场 面?主要从哪些方面展开具体描写的? 采用了什么方法?
描写了元宵佳节的热闹场面。 “花千树”夸张手法写花灯之多;“星如雨” 用比喻手法写烟花之盛;“宝马雕车”写观 灯的贵族女性的华贵,“香满路”写观花 灯和烟花的贵族女性之众多。 “凤箫声 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用动、转、 舞三个动词写舞灯之欢,运用了铺陈(排)手 法,渲染元宵节的热闹气氛。
词文赏析:
1.少年时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 2.而今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 3.比较少年时登楼与而今登楼的目的有何 不同? 4.为什么词人“欲说还休”?是什么原因 使他想说却又不说了? 5.结句“天凉好个秋”采用欲吐还咽的抒 情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6.少年和老年,哪个是主哪个是宾?
写“那人”着墨不多,既没写她的服饰,也没有写她的表情, 只写了她所在的环境,是一个僻静的角落。但我们可以想象到她的 表情,感受到她的品性,作者就是要表现她的自甘淡泊,不同流俗。

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诗词爱国诗句

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诗词爱国诗句

辛弃疾(1140-1207),字玄谷,号稼轩,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

他的诗文以豪放激昂、刚健豪迈而著称,被后人誉为“豪放派”代表诗人之一。

辛弃疾诗词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十首诗词,无疑是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以下将为您介绍辛弃疾最为出名的十首爱国诗词,并对其进行解读。

一、《青玉案·元夕》元夕又称灯节,是我国传统的民俗节日。

辛弃疾以“元夕”的时节为背景,写下了这首《青玉案·元夕》。

诗中通过对花灯、古诗、酒宴等各种细节的描写,展现了我国传统节日的热闹喜庆,以及对故国的眷念之情。

诗中的“年年乘鸿骑”、“月月独倚栏”等句,表达了辛弃疾思念家乡和国家的深情。

二、《青玉案·谷口书斋兰溪王明府席上见赠》这首诗是辛弃疾送给王明府的赠诗,诗中描写了明府的风采和豪情。

辛弃疾在诗中借用花鸟、山水等自然景物,表达了对明府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透露出对国家的忧虑与愿望,表现了辛弃疾的家国情怀。

三、《贺新郎·春日行吟》这是一首描写春日风光的诗篇,辛弃疾以自己行走于田野间的景象为写照,描绘了春日的美好和自然的生机。

诗中出现的“剑外忆相逢”等句,流露出辛弃疾的怀才不遇和思乡之情,既突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慨,也表现了他对国家兴亡的忧心忡忡。

四、《青玉案·送别》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借鸟飞去的意象,表达了自己离别时的愁绪。

诗中的“更那堪、冷落清秋望绿苔”等句,抒发了辛弃疾对离别的不舍和对国家兴衰的忧郁之情。

整首诗铺陈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同时也映射了国家的困境和离散。

五、《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这是一首怀古咏史的名篇,辛弃疾抒发了对昔日国家兴旺时期的怀念之情。

诗中所提京口北固亭,乃是光武帝刘秀打江山、建国初期的重要阵地,辛弃疾以此为咏史的载体,感慨历史沧桑和国家兴衰的厉害。

这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具有浓郁的爱国色彩,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深情眷恋。

辛弃疾词三首一次修改

辛弃疾词三首一次修改

Back
词的上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具体描 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场面:金 兵晚上准备箭筒,修筑工事,而宋兵拂晓便发 起了进攻。燕兵,指金兵。“夜娖银胡觮”, 夜里整理兵器(准备天明的战斗),侧面说明义 军进兵神速,出其不意。 这是一段得意的回忆。作者只用四句话,就把 一个少年英雄的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四句写 义军军容之盛和南奔时的紧急战斗情况,用 “拥”字、“飞”字表动作,从旌旗、军装、 兵器上加以烘托,写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 极为饱满有力富有感染力。
结合最后一句说说作者表 达的思想感情?
以最鲜明、最典形最生动的形象,突 出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突 出他一生的政治悲剧,把上一句的感 慨引向更为深化、极端沉痛的地步。
小结
• 这首词以短短的五十五个字,深刻地概括 了一个抗金名将的悲惨遭遇。上片气势恢 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悲壮对照, 悲壮结合,是作者最出色、最有分量的小 令词。 • “激昂排宕,不可一世。” ——彭孙遹《金粟词话》 •
讨论?
• 上片描写了元宵佳节怎样的场面?主要从哪些 方面展开具体描写的?采用了什么方法? 描写了元宵佳节的热闹场面。 “花千树”夸张手法写花灯之多;“星如雨”用 比喻手法写烟花之盛; “香满路”借代手法写观花灯和烟花的贵族女性 之众多。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用动、转、 舞三个动词写舞灯之欢,运用了铺陈手法,渲 染元宵节的热闹气氛。
• 上片中“行人泪”的作用?
• 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势 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进而写出台下之清江水又纵 笔写出:“中间多少行人泪。” • “行人泪”三字,直点造口当年事。词人身临隆祐 太后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国脉如缕之危,愤金兵之猖 狂,羞国耻之未雪,乃将满怀之悲愤,化为此悲凉之 句。在词人之心魂中,此一江流水,竟为行人流不尽 之伤心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词三首教学目标:1.了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简要生平,理解词人在三首词中表达的感情。

2. 理解作者在词中表现出的欲说还休的愤懑,壮志难酬的悲愤,以及对目标的专一追求的精神。

3. 学习对比手法在表达中的运用。

理解作者渲染元宵佳节热闹氛围的作用。

教学重点:1.诗人经历的不同对诗歌表情达意的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词作的意思,体会作者妙手铺排,渲染气氛的笔法。

2.诗人经历的不同对诗歌表情达意的影响。

安排课时:两课时教学辅助:PPT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诵读三首辛词,介绍作者,学习《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教学过程:学习导入:我们在唐诗精华单元和宋词集萃上单元认识了不少的著名诗人词人,历历可数。

同学们想一想,有几位诗人词人在教材里是三首诗或词入选进课文的呢?李白,杜甫,苏轼,还有一位,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辛弃疾。

诵读三首辛词:了解作者,知晓背景。

鼓励同学在预习中查找辛弃疾的生平材料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是宋词的集大成者。

有《稼轩长短句》四卷。

他流传至今的词作计有620多首,数量居两宋词家之冠。

他的词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风格,把爱国词的创作推向顶峰,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充满着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

同时辛弃疾也吸取婉约词的蕴藉细腻的长处,兼容众体,吸取各家之长。

在以豪雄英伟之气为主调的同时,也不乏妩媚、清丽、娈婉之作,兼有俚俗幽默之调,形成以豪放沉郁为主调的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足以领袖一代,雄视百家”。

一.《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写作背景:辛弃疾四十二岁时被弹劾落职,闲居信州上饶,离博山不远,辛弃疾于博山寺旁筑有“稼轩书屋”,故常往来于博山道中,这首词写于此时期的一个秋天。

辛弃疾这次落职,一直闲居十年。

《词苑萃编》:“辛稼轩……负管(仲)乐(毅)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其词。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丑奴儿》就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写出来的。

解词释句,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教师巡回答疑。

这是一首题壁词。

(我们曾经学过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这首词什么意思,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感悟理解赏析:1.少年时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结合“强”字分析)少年时涉世未深,即使登楼,要愁也愁不出来,因而这时的愁是一种无根之愁,是做作之愁,是闲愁。

勉强作诗,硬要说愁。

教师辅导:少年,古时指青年时期,从辛弃疾的生平看,这时的他正处于金人统治区内,看到沦陷区的人们在异族的奴役之下,作为血气方刚的爱国青年,油然而生收复失地的报国之志。

因而这时的愁情也是真实存在的,那就是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对国土沦丧的耻辱感,这时的愁,更多是一种渴望收复中原,建立功业的志愿和动力,是昂扬而充满激情的。

这种“愁”是不需要说的,去拼杀,去收复,才是少年的意愿。

因而理解为闲愁或做作的愁,也许是不恰当的。

2.而今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和“欲说还休,欲说还休”来解答)而今的愁是胸怀壮志,倍受打击,以致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愁。

是一种深沉而无法解脱的愁。

3.比较少年时登楼与而今登楼的目的有何不同?少年时登楼,是为了登高望远,抒情自己的豪情壮志。

而今登楼,是为了排遣内心的悲愤之情。

4.为什么词人“欲说还休”?是什么原因使他想说却又不说了?A.处境的残酷。

统治者处处排挤、打击他,他处处受猜忌,所以有愁不想说。

也可能不愿说B.更主要的原因是,一生抱负化付与流水,鬓发苍苍,功业无成,而又没有知音,无人理解。

这种孤独的愁情,跟谁诉说,说了又有什么用,这中间也包含着对南宋小朝廷的无限失望。

5.结句“天凉好个秋”采用欲吐还止的抒情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天凉好个秋”是句闲淡的话,骨子里包含着忧郁和愤激之情。

化深为浅,化浓为淡,寓沉郁之情于闲谈之中,耐人寻味。

但“天凉”和“秋”却透着无比的凄凉和冷清,有力地衬托了作者无限的愁情。

6.少年和老年,哪个是主哪个是宾?少年为宾,老年为主,少年之愁,是可说之愁,是激昂之愁;老年之愁,是无言之愁,是沉郁之愁。

而这种浓得化不开,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愁情,才是词人要传达的。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青玉案·元夕》。

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的写作背景:《破阵子》是他的名篇之一。

从题目看是寄给好友陈亮,抒发抗金壮志的。

陈亮,字同甫,著名的爱国词人,和辛弃疾同属主战派,又同遭投降派的打击迫害。

1182年,陈亮到带湖访问辛弃疾,一对志同道合的战友,促膝畅谈,共抒北伐壮志。

之后,两人又作词唱和。

本篇即作于带湖之会以后,自抒壮怀激烈之情与之共勉。

解词释句,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教师巡回答疑。

介绍小序、作者及时代背景。

(请学生介绍,了解预习情况)“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意思是:部下的官兵分食烤熟的牛肉,军乐队奏出雄壮的战歌。

“八百里”,牛的代称。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这两句是说英雄骑着快如的卢的战马,手持狠有力量的弓箭,飞驰战场,英勇杀敌。

“的卢”,良马名。

据《世说新语》载,刘备在襄阳遇难,的卢载他一月三丈,脱离险境。

后来用“的卢”形容善战的良马。

“霹雳”,比喻响声如雷。

“了却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

“生前身后名”,意谓生前死后都留下为祖国、民族建立不朽功勋的美名,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

这两句意味着词人大功将成,调子是轻松而又大气磅礴的,使词的感情上升到最高点。

“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

2.感悟理解赏析⑴这首词作者自己说是壮词,“壮”在哪里?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提示:这首词题为“壮词”,壮就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道出了英雄的一片壮心。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起首两句情景交融,不胜感慨。

这两句紧扣“壮”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醉里挑灯看剑”是现实,“梦回吹角连营”是回忆,更是理想,现实和理想一开篇就紧紧地交织在一起。

“挑灯”“看剑”的举动,真切地表现了词人此时内心的郁愤。

⑵你如何理解本词的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这句深深的叹息有什么含义?这样的表达有什么好处?⑶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对偶。

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八百里还有语意双关的含义。

既是用典,又表示连营之广,阵容之壮。

⑷“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分组讨论,根据词意,想像出此时的场面)明确:“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时的季节,表现出一望无际的边塞特点。

⑸这首词与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很相似,抒发的情感也相似。

为什么会如此相似,说说你的看法。

三. 《青玉案·元夕》《青玉案·元夕》的写作背景:这首词大约作于被罢职闲居期间,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可能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简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1. 学生朗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教师巡回答疑。

重点词语:青玉案:词牌名。

调名出自东汉《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又名《横塘路》、《西湖路》、《青莲池上客》等。

双调,六十七字,仄韵。

元夕:阴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

元夕赏灯,灯如火树银花。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玉壶:指月亮。

鱼龙舞:指舞鲤鱼灯、龙灯等各种彩灯形状,花灯舞动。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的首饰。

这里指盛妆的妇女。

雪柳饰以金钱、称“捻金雪柳”。

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灯火零落稀少的样子。

2. 词意概说:开头三句,重笔描写元宵夜彩灯的繁华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点化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名句,赋予新意,形象飞动,极有创意,形容花灯之多。

“更吹落、星如雨”,承上句,形容烟花之盛,妥帖自然。

“宝马雕车香满路”形容前往游赏元宵途中的贵族女性人群的狂欢情态。

“宝马雕车”见出其华贵,“香满路”见出每个人都是盛妆浓抹。

“凤箫声动”三句,写舞龙舞灯等各种歌舞表演,足见其狂欢。

过片两句。

从“我”“寻他”的目光出发,具体描写观赏元宵的女性人群。

“蛾儿雪柳黄金缕”写她们头上的打扮,可知她们是多么尽态极妍,照应前面的“宝马雕车”。

“暗香去”与前面的“香满路’’呼应。

行文到此,元宵的狂欢繁华热闹景象,已经写足了。

最后三句是点睛之笔。

在这样的狂欢极乐的元宵节里,“我”在欢乐的人群中千遍百遍地寻找心中的“那人”都找不到,最后终于发现了她,原来她独处于“灯火阑珊”的偏僻角落。

3. 词中的元夕具有怎样的特点?提示:花灯闪亮,烟花怒放,流光溢彩,舞鱼舞龙,万人空巷,美女云集,摇曳多姿,热闹非凡。

感悟理解赏析:这首词写元宵佳节,上阕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下阕先写元宵佳节出游的盛装妇女,意图又是什么?提示:风鬟雾鬓的盛妆丽人纷纷走过,却都不是其意中关切之人,分明已没什么希望了,却忽然看到,在那一角残灯下,正是自己在千千万万人中所寻找与等待的那个,原来她在这冷落之处,也似有所待。

“那人”是一个自甘孤独、寂寞和不同流俗的人。

“那人”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词人对他的追求,怜其“幽独”,其实“别有怀抱”,含蓄的表达了词人自己不愿随波逐流的美好品格。

上阕浓墨重彩描写元宵节的繁华、热闹、狂欢的盛况,渲染出元宵之夜一种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繁华喜庆的氛围,但题旨并不在这里,不是对这种“盛况”的肯定和褒扬,而仅仅是作为背景材料。

实际上,作者对人们的狂欢,含有贬斥之意。

词中的“那人”才是作者的褒扬对象。

“那人”在作品中直接用墨不多,但她的品性,读者已可以清楚地看到,那就是:自甘淡泊,不同流俗。

词中借对元宵盛况的描写,表现“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了词人的理想人格——不同流俗,志怀高远,别有所求的志向。

如果要揭示其中的政治含义的话,那就是不与媚敌求荣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敌报国的正义立场。

(主旨)重点研讨: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提示:这两句都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前句把繁多的灯火比作千树花,后句把满天的烟花比作似雨点般落下的星星,极为形象的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庆景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