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七章、思维1.什么是表象?它在思维中有什么作用?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1)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

表象既有直观性,又有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离开了具体事物,摆脱了感知觉的局限性,有了表象作支持,更容易形成抽象的概念。

2)促进问题的解决。

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很大程度上依赖表象的支持,即使利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时,也需要具体形象的帮助与支持。

2.问题解决过程中可采用哪些策略?一)算法,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一进行尝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二)启发法,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1)手段—目的分析,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

2)逆向搜索,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

3)爬山法,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3.试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心理因素影响着问题的解决?1)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专家和新手在知识的数量和组织方式上存在差异。

2)无关信息的影响,人们容易受到无关信息的影响从而妨碍问题的解决。

3)问题的表征方式。

(被问题所局限)4)定势,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思维惯性)5)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

(类似刻板印象)6)动机和情绪,在一定限度内,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果。

积极的情绪有助于问题解决,反之,妨碍问题的解决。

7)人际关系,团体内的相互协作和相互帮助,是使问题得以迅速解决的积极因素,反之则妨碍问题的解决。

第八章、语言1.试述语言的含义及其特征。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一种行为。

普通心理学全书复习

普通心理学全书复习

普通心理学简案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与如何进行研究第一节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现象得科学一、个体心理(一) 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得过程,或信息加工得过程,这就是人得最基本得心理过程。

(二)情绪与动机人类得认知与行为不仅受情绪与情感得影响,而且就是在动机得支配下进行得。

(三)能力与人格人得心理特性有些就是暂时.偶然出现得;有些就是稳固.经常出现得。

这些稳固而经常出现得心理特性,有时也叫个性心理特性。

或个性。

心理特性包括能力(ability)与人格(personality)两个方面。

认知、情绪与动机、能力与人格就是个体心理得三个重要方面。

前二个方面称心理过程,后一方面又称个性心理特点或个性其关系可用下表表示: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一)引起行为得剌激常常通过心理得中介而起作用。

(二)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有时也叫觉察。

人得意识还表现在人能够觉察到外部事物得存在与自已得内部心理活动,能够把“自我”与“非我”。

主体”与“客体”区别开来。

注意与意识有密切得关系。

2、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就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与控制得心理现象。

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团体心理不能离开个体心理,但它对个体来说,又就是一种重要得社会现实,影响个体心理或个体意识得形成与发展。

因此,社会心理及其与个体心理得关系,也就成为心理学得研究对象。

第三节心理学得主要研究方法二、心理学研究得方法1、观察法:就是指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有目得、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被研究得对象)行为得外在表现以研究其心理活动规律得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就是有目得严格控制与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得方法。

3、调查法:就是以搜集被试各种材料来间接了解其心理活动得一种方法。

4、测验法:就是通过运用标准化得心理量表对被试得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来研究心理得一种方法。

5、个案法:就是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得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与心理现象原因得方法。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单项选择题:1.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B )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正迁移D.负迁移2 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C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3.王方5岁,IQ是110,李平10岁,IQ也是110,二人的智力相比(无法相比)A.王方比李平高B.李平比王方高C.相等D.无法相比4.阿尔波特认为,人格结构中,代表一个人主要行为倾向,决定一类行为,而不是所有行为的特质是(C )A.共同特质B.枢纽特质C.核心特质D.次要特质5.人的心理活动能够在时间上接续下去,这主要是( A )AHA12GAGGAGAGGAFFFFAFAFA.记忆的作用B.思维的作用C.想象的作用D.联想的作用6.表象的可操作性可以通过实验加以证明,如库珀和谢帕德所做的( B )。

A.表象操作实验B.心理操作实验C.心理旋转实验D.表象运动实验7.遗忘最快的记忆材料是( A )。

A.无意义音节B.诗歌C.事物的形象D.熟练的动作8.文学家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在进行( C )A.表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幻想9.灵长类动物的心理发展达到了( C )AHA12GAGGAGAGGAFFFFAFAFA.感觉阶段B.知觉阶段C.思维萌芽阶段D.思维阶段10.威尔尼克中枢受到损伤会造成( B )A.表达性失语症B.接受性失语症C.失读症D.失写症11.具有片断性和简缩性,并具有较快速度的言语是( D )。

A.外部言语B.对话言语B.独白言语D.内部言语12.即使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也会发生感觉强度忽强忽弱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叫( A )A.注意的起伏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分散D.分心AHA12GAGGAGAGGAFFFFAFAF13.神经系统可分为( B )A.躯体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B.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C.大脑和外周神经系统D.脊髓和大脑14.容量最大的记忆系统是( D )A.感觉记忆B.图像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15.沙赫特认为,情绪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D )A.外界环境刺激B.机体生理变化C.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D.认知过程16.智力的核心是( C )。

普通心理学复习材料

普通心理学复习材料

1.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主要条件有哪些?(1).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的注意,所以人们对于活动目的和任务的重要意义理解的越清楚、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越强烈,与完成任务有关的事物就越能引起和保持人的有意注意。

(2)培养间接兴趣间接兴趣对于保持有意注意具有很大作用。

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目的、活动结果的兴趣。

尽管活动本身和活动的过程不能直接吸引人,但活动的结果对人有重要意义或能引起人的兴趣。

间接兴趣越稳定,就越能对活动的对象产生有意注意。

(3)合理地组织学习在明确目的、任务的前提下,合理地组织活动也有助于集中有意注意。

1)根据任务的需要,提出一定的自我要求,常常会加强有意注意。

2)提出问题有利于加强有意注意。

3)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活动相结合,有利于引起与保持有意注意。

(4)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作斗争有意注意不仅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是有可能的,有时在有干扰的情况下也是有可能的,干扰可能是外界的刺激物,也可能是机体的某些状态(如疾病、疲倦和一些无关的情绪等)。

为了保持注意除了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排除干扰,还要以坚定的意志与干扰作斗争,这样既能锻炼意志又能培养有意注意。

1.什么是情绪情感?情绪情感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基本的情绪状态有那些?分别是什么?高级的社会情感有那些?分别是什么?情绪情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基本功能:(一)动机功能情绪情感具有动机的作用,对于人们的行为可能产生促进作用,也可能产生干扰作用。

适度的情绪情感,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过强的情绪情感则会干扰人们的行为。

(二)信号功能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主要表现为通过表情,人与人之间可以传递信息、沟通思想。

(三)调节功能情绪情感可以调节人的认知和行为。

积极的情绪情感使人愿意接纳外界事物,有利于提高任认知活动的效果,同时也使人充满信心,行为表现也比较开放自如。

消极的情绪情感容易使人封闭自我,对外界不感兴趣,认知活动的效率也会降低,在行为表现上,由于悲观失望,个体会无所事事,甚至产生攻击行为。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单项选择题:1.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B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正迁移D.负迁移2 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C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3.王方5岁,IQ是110,李平10岁,IQ也是110,二人的智力相比(无法相比)A.王方比李平高B.李平比王方高C.相等D.无法相比4.阿尔波特认为,人格结构中,代表一个人主要行为倾向,决定一类行为,而不是所有行为的特质是(C )A.共同特质 B.枢纽特质 C.核心特质 D.次要特质5.人的心理活动能够在时间上接续下去,这主要是( A )A.记忆的作用 B.思维的作用 C.想象的作用 D.联想的作用6.表象的可操作性可以通过实验加以证明,如库珀和谢帕德所做的( B )。

A.表象操作实验 B.心理操作实验 C.心理旋转实验 D.表象运动实验7.遗忘最快的记忆材料是( A ).A.无意义音节 B.诗歌 C.事物的形象 D.熟练的动作8.文学家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在进行( C )A.表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9.灵长类动物的心理发展达到了( C )A.感觉阶段 B.知觉阶段 C.思维萌芽阶段 D.思维阶段10.威尔尼克中枢受到损伤会造成( B )A.表达性失语症 B.接受性失语症 C.失读症 D.失写症11.具有片断性和简缩性,并具有较快速度的言语是( D )。

A.外部言语 B.对话言语 B.独白言语 D.内部言语12.即使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也会发生感觉强度忽强忽弱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叫( A ) A.注意的起伏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分散 D.分心13.神经系统可分为( B )A.躯体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 B.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C.大脑和外周神经系统 D.脊髓和大脑14.容量最大的记忆系统是( D )A.感觉记忆 B.图像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15.沙赫特认为,情绪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D )A.外界环境刺激 B.机体生理变化 C.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 D.认知过程16.智力的核心是( C )。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个体心理指个人所具有的心理活动或发生在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

2. 行为是有机体对所处情景的反应,它是由一系列运动、活动和动作构成的。

3. 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4. 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过程5. 记忆就是人脑对过去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的过程.或记忆就是人脑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6.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7. 创造性思维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8. 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以需要为中介,是人对客观事物与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9. 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背景.10. 挫折是一个人的目的性行为受到阻碍或中断时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11. 青少年是指11、12岁~18、19岁这个年龄阶段,相当于我国初中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12. 心理发展的动力是指在青少年主体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需要和青少年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 13.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生活、适应上所表现的和谐状态,或者说是指一个人没有困扰足以妨碍其心理效能和心理发展的状态.14.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个性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影响学生心理成长的教育.二.填空三.选择四.简答1.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2.记忆的种类分为: 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3.记忆表象的两个特征: 直观性和概括性4.思维的两个特征: 概括性和间接性5.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6.情绪的种类: 心境、激情、应激7.情感的种类: 道德感、理智感、美感8.区分双趋斗争、双避斗争、趋避斗争(86页)9.区分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94页)1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最高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11.动机在人的活动中具有以下功能: 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12.能力是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组成的,一般能力是指人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所共有的一些基本能力;特殊能力是指人在专业活动中所必需的能力;一般能力即智力,包括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13.区分神经活动类型和气质类型对照表(130页)14.社会促进作用和懈怠作用(235页,了解)15.服从产生的两大基本原因: 一是合法权利; 二是责任转移16.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大模式:1.课程模式 2.咨询心理辅导模式 3发展性心理辅导模式17.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69页)(1).准备阶段: (2).酝酿阶段:(3).豁朗阶段:(4).验证阶段:18. 随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 (1).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 (2).培养间接兴趣. (3).合理地组织活动. (4).排除外界干扰 (5).刺激物的性质19.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一、注意的种类有哪些。

1.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2.有意注意(随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二、阐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问卷法和晤谈法)4.测验法三、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基本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2.心理需要(尊重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3.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一个人独特潜能的需要)或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需要5.认知需要6.审美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或1.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需要)2.成长性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四、简述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

区别:1.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知识是能力基本结构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技能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

3.知识并不等于能力,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但只有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为能力。

联系:1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

2.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

从一个人掌握知识,技能的速度与质量上,可以看出其能力的大小。

3.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又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结果。

两者是互相转化,互相促进的,正确理解能力和知识,培养技能,发展能力,这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有重要意义。

五、简述思维的定义及其特征。

定义:思维是大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是借助言语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高级认知过程(人的思维是以感觉和知觉为基础的一种更高级更复杂的认知过程)。

特征:间接性、概括性(思维的间接性是以人对事物概括性的认识为前提的)。

六、人的注意品质有哪些特性?1.注意的广度(范围):指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的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2.注意的稳定性: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到对象的数量。

3.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复习资料重点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复习资料重点

第一章普通心理学知识点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2、、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1、心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情感、意志2、心理特征:①需要和动机一心理活动的动力,②能力、气质、性格--人格特征第二单元人的心理本质1、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两个科学命题是我们认识心理现象的指导思想一、心理是脑的机能1、心理是脑的机能这一论断的证明材料:①人们的生活经验、②临床的事实、③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④脑解剖和生理过程的科学研究。

2、心理现象是在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过程中,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的,又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由初级发展到高级的。

3、①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有趋利避害的能力,这种只能叫感受性,不能叫心理现象;②蚯蚓是环节动物,有神经系统,开始有了“感觉”的心理现象,这种感觉非常简单,只有一个感觉器官;③脊椎动物如:猫、鸽子、草蛇等有了脊髓和脑,即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④灵长类动物如猩猩、猴子,心理发展到思维的萌芽状态;⑤只有人类才有了思维,这是人和动物的木质区别,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4、心理现象的产生是和神经系统的出现相联系的,心理由初级向高级发展,又是和神经系统的不断完善相联系的,人的大脑是神经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心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说明: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大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2、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3、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因为心理是一种主观映像,这种主观映像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还可以是体验,它是主观的,而不是物质的。

4、心理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像,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言语:人们在交际和活动中应用语言的过程和产物。

言语理解:根据语音或者书面文字来确立意义的过程。

图式:知识表征的心理组织形式。

体态语:由人体发出的具有表情达意功能的一套图像性符号,包括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身体位置的变化。

内部言语:产生于大脑内部的未经发声器官发出声音的言语。

情绪:情绪是人对待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包括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对情绪刺激的认知等复杂成分。

情绪体验:情绪体验是指情绪发生时的主观感受。

心境: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应激:应激是指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情绪识别:情绪识别就是通过分析表情及其发生的情境来了解表情的性质和意义。

1、自由意志指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受个人意志控制的2、抱负水平指个人在做某项实际工作之前估计自己所能达到的成就水平3、趋避矛盾个人在追求一个目标时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情感: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4、失控当人遇到有威胁性的情况而自己又无力应付时,就会觉得自己对事件失去了控制能力,这就叫失控5、意志的坚定性表现为长时间地相信自己的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为执行决定而努力1、智力:智分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一种综合能力。

2、能力: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那些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中。

3、心理测量:心理测量是依据约定的心理学理论,采用某种方法将人的特定行为反应数量化,并据此推论与这些行为相应的心理水平的过程。

4、信度:是指一个测验所测得的分数的可靠性或稳定性。

5、效度:指一个测验预测量某种心理特征的准确程度。

人格社会化认知风格情结高峰体验二、简答题1. 简述言语产生的过程。

答:一、言语动机和意向阶段(动机和意向是言语产生的起点)二、内部言语阶段(在这一阶段,说话者选择了词和结构中能够真实地表达意图的语义)三、形成深层句法结构阶段(基本的句法关系)四、形成外部言语阶段(以表层句法结构为基础)2. 请简述言语和语言的区别与联系。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单项选择题:1.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B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正迁移D.负迁移2 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C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3.王方5岁,IQ是110,李平10岁,IQ也是110,二人的智力相比(无法相比)A.王方比李平高B.李平比王方高C.相等D.无法相比4.阿尔波特认为,人格结构中,代表一个人主要行为倾向,决定一类行为,而不是所有行为的特质是(C )A.共同特质 B.枢纽特质 C.核心特质 D.次要特质5.人的心理活动能够在时间上接续下去,这主要是( A )A.记忆的作用 B.思维的作用 C.想象的作用 D.联想的作用6.表象的可操作性可以通过实验加以证明,如库珀和谢帕德所做的( B )。

A.表象操作实验 B.心理操作实验 C.心理旋转实验 D.表象运动实验7.遗忘最快的记忆材料是( A )。

A.无意义音节 B.诗歌 C.事物的形象 D.熟练的动作8.文学家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在进行( C )A.表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9.灵长类动物的心理发展达到了( C )A.感觉阶段 B.知觉阶段 C.思维萌芽阶段 D.思维阶段10.威尔尼克中枢受到损伤会造成( B )A.表达性失语症 B.接受性失语症 C.失读症 D.失写症11.具有片断性和简缩性,并具有较快速度的言语是( D )。

A.外部言语 B.对话言语 B.独白言语 D.内部言语12.即使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也会发生感觉强度忽强忽弱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叫( A ) A.注意的起伏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分散 D.分心13.神经系统可分为( B )A.躯体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 B.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C.大脑和外周神经系统 D.脊髓和大脑14.容量最大的记忆系统是( D )A.感觉记忆 B.图像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15.沙赫特认为,情绪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D )A.外界环境刺激 B.机体生理变化 C.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 D.认知过程16.智力的核心是( C )。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研究并揭示心理心理现象产生,发生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普通心理学:研究正常人最基本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的实质: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1,脑与心理的关系。

(1)动物心理发展是以脑的进化为物质前提。

(2)个体心理发展是以脑的发展为前提。

(3)临床上,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里是脑的功能。

2,心里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印象。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3)社会实践对心理活动有影响。

(4)心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心理学性质:交叉科学,基础科学,应用科学。

脑:延髓:生命中枢。

中脑:随意动作,姿势。

脑桥:睡眠。

意识:1,性质:觉知性,能动性,社会历史制约性。

2,意识的分类:(1)意识的水平:意识,前意识,无意识。

(2)意识的内容:周围环境的意识,自我意识。

(3)意识状态:意识清晰,意识障碍。

睡眠的功能:1,恢复和调整体力。

2,保护大脑皮质,促进脑部发育。

3,增强机体新陈代谢。

4,提高机体免疫力。

5,保证有效的信息加工。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伴随心理活动出现的心理状态。

1,基本特征:指向性,集中性。

2,种类:(1)无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也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原因:刺激物的特点。

人本身的状态。

(2)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原因:对注意目的和任务的依从性。

对兴趣的依从性。

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

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

对个性的依从性。

(3)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的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意义:一方面类似于有意注意另一方面有类似于无意注意。

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来的。

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是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3,品质: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

感觉:1,意义:在认识心理活动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也是其他心理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2,生理机制: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中枢,成像—感觉。

心理咨询师考试普通心理学复习要点

心理咨询师考试普通心理学复习要点

心理咨询师测验普通心理学复习常识点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程第1-2页〕常识点:心理学概述要点: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开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识记〕2.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便构成了心理学众多的应用分支。

〔领会〕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遍及、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根底的学科。

〔识记〕常识点:普通心理学的内容要点:1.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识记〕2.上述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

〔领会〕第一单元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程第1-2页〕常识点:心理学概述要点: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开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识记〕2.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便构成了心理学众多的应用分支。

〔领会〕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遍及、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根底的学科。

〔识记〕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教程第2-3页〕常识点:人的心理的本质要点1.心理是脑的功能。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领会〕2.心理是客不雅现实的反映。

客不雅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领会〕3.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

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暗示出来。

〔领会〕4.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

〔领会〕第三单元心理学开展的简单历史〔教程第4-5页〕常识点:科学心理学的成立要点: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成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尝试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记。

〔识记〕常识点:学派的纷争〔识记〕要点:1.构造心理学派代表人:冯特、铁钦纳2.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华生3.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魏特海墨等4.机能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詹姆士5.精神阐发学派代表人:弗洛伊德常识点: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领会〕第四单元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教程第6-8页〕常识点:研究心理学的原则〔应用〕要点常识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用〕第2节:心理活动的生理根底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教程第8-12页〕常识点:神经元及其功能〔识记〕要点: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根本布局单元、功能单元和营养单元。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对象:人的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任务:探索和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包括心理过程和心理结构、心理的神经机制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心理与环境的关系等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含义、优点、缺点)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和发展的规律性优点: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有可能了解到现象的真实状况缺点:①难以进行重复观察②难以进行精确的分析③观察室可能会出现不需要的研究对象,需要的研究对象没出现④容易“各取所需”调查法: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意见或态度,以此来分析群体心理倾向优点:快速、数据量大缺点:被试者是否诚实、自陈偏差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优点:①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分析②同时分析多个变量的相关缺点:难以得出因果性的结果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优点:①设计严密、具有可重复性②研究有重复性,可得出图案结论缺点:期望效应的干扰个案法: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优点:深入详尽缺点:适合个别情况,难以推广使用3.主要的心理学流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构造主义:奠基人物冯特,代表人物铁钦纳。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表象和情感三种元素。

机能主义:创始人物詹姆士,代表人物杜威。

也主张研究意识但是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在他们看来,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的(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生活的过程)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发表《在行为主义看来的心理学》宣告行为主义的诞生)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心理学研究行为②反对内省,主张用试验方法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物威特海默、科勒、考夫卡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

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物弗洛伊德①理论来源于治疗精神疾病的临床实践经验②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③人类的一切个体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认知心理学:创始人物奈塞尔(发表《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一种信息的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地有机体人本主义心理学: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他们不是受无意识的欲望驱使,并为实现这些欲望而挣扎的野兽感觉一、感觉的概述1.感觉的含义功能:是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简史及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说1.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正式从事有系统的心理物理学工作. 心理学界公认:1879 年为科学心理学的开始,冯特被誉为实验心理学之父和心理学之父 ( father of psychology)2.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美国)创始人1913年发表《在行为主义看来的心理学》后宣告行为主义诞生,反对研究意识反对内省法,心理学是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的材料(实验法客观测定外显行为)。

个体行为非与生俱来,而是被动学习的结果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开始接受意识,行为主义的贡献:主张心理学目的在于预测、控制人的行为,把心理推向应用(如程序教学、行为治疗)托尔曼:认知行为主义以认知为导向3.精神分析心理学:称第一势力, 研究对象:患者、心理变态者,研究潜意识提出:A人格动力观B人格发展观C人格结构观4.人本主义心理学:意识:现实原则:心理的表面部分,是同外界解除直接感知到的一纵即逝的心理现象,事人的心理活动中比较小且非主要的部分.前意识:中间环节:潜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

担负一定的稽查作用。

当前意识丧失警惕,被压抑的欲望或本能也能伪装的渗入意识。

潜意识:快乐原则:被压抑的欲望、本能冲动。

非理性等。

是心理深层的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决定着人的全部有意识的生活。

、5.认知心理学产生:受多因素影响逐步演变而成。

60年代信息论、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发展起来。

奈瑟60年代末写的《认知心理学》是开端。

研究对象:个体信息加工历程.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发生认知论》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认知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一、大脑皮层的分区与机能三类机能区一皮层感觉区:初级感觉区:包括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

是接受和加工外界信息的区域.视觉区:枕叶内,17区。

接受眼睛输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视觉。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九章:动机1、动机功能1>动机是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不能直接观察,但是可以通过任务选择、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示等行为进行推断。

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

动机要求活动,活动促使个体达到他们的目标。

2>动机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从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同时它还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当个体活动由于动机激发而产生后,能否坚持活动同样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

2、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以下五个等级构成: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

这些需要都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

并且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

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

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

3、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耶基森-多德森定律,是表示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动机强度与该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1>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

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3>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4、价值观价值观是个体私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一旦形成,就相当稳定。

根据社会文化生活方式把人的价值观区分为:经济价值观、理论价值观、审美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政治价值观和宗教价值观。

罗克奇根据工具-目标纬度把价值观分为工具性价值观和终极性价值观。

价值观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兴趣、信念、理想。

5、动机的理论动机的理论主要有:本能论、驱力论、唤醒论、诱因论、认知论。

普通心理学复习材料

普通心理学复习材料

普通心理学复习材料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个体心理,认知,行为。

2.问答题: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含哪些方面?2)心理学必须研究的主要问题包含什么?3)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类型存有哪些?4)心理学研究的领域包含哪些?5)心理学研究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其含义是什么?6)现代心理学存有哪些主要类别?其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就是什么?7)当代心理学的研究价值观念存有哪些?其基本观点就是什么?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1.名词解释:神经元,动作电位,神经元,反射弧,神经-体液调节。

2.问答题:1)脑功能学说存有哪几种?2)简述神经冲动的电传导和化学传导过程。

3)人体存有哪些主要的内分泌腺?它们的主要机能就是什么?第三章感觉1.名词解释:感觉,感觉编码,体会野,绝对感受性,绝对阈限,差别感受性,差别阈限,韦伯定律,视觉对照,适应环境,后像是,视觉遮蔽,三色说道,矛盾过程理论,新鲜感理论,行波理论,肤觉,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2.问答题:1)试述感觉的主要类型。

2)视觉的基本现象有哪些?3)感官的基本现象包含哪些?第四章知觉1.名词解释:无意识,无意识的同理性,无意识适应环境,空间无意识,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似动,动景运动,自主运动,引致运动,运动后效,错觉2.问答题:1)试述无意识的基本特性。

2)试举例说明解释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3)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4)深度与距离知觉的线索有哪些?5)双眼视差在空间无意识中起至什么促进作用?6)错觉的主要种类有哪些?试分析错觉产生的原因。

7)简述图形组织的原则。

第五章意识和特别注意1.名词解释:意识,无意识,催眠,注意,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分配性注意,注意动摇,朝向反射。

2.问答题:1)如何理解意识?2)详述特别注意的主要外部整体表现和主要功能。

3)如何表述梦?如何表述催眠术?4)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有哪些主要特点?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1)心理过程:a、认识过程(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征与联系的心理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和想象等) b、情绪情感过程(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的心理活动////它包括喜\怒\哀\乐\爱\惧\恨等) c、意志过程(人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在一定动机的激励下,自觉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2)个性――――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a、个性倾向性(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它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世界观)b、个性心理特征(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多种心理特征的独特组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的类型差异。

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2,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主观反映。

3.心理学的任务:探索和揭露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并应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服务。

a.揭示和描述人的心理现象。

b.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活动。

c.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活动。

4.影响人心理活动的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5.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要从心理活动产生所依存的客观条件及其表现和作用来揭示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性。

发展性原则―――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6.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参与观察者――非参与观察者优点(保持了被观察对象的心理活动的自然流露和客观性,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缺点(观察者处在被动的地位上,只能消极地等待被观察者的某些行为表现,因此可能是一种比较缓慢的进程)实验法:指人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种条件,使被试产生所要研究的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这一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性的结果。

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优点――内部效度高缺点-外部效度低调查法: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试回答他或他们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问卷法-谈话法测验法:指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的研究方法一是采用测验法来研究个体行为或心理特征在某一层面上的个别差异,二是用来研究被试者两种或多种行为或心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1.心理的发生反映――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是一切物质形态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心理活动反映形式与先前生物的反映形式的三个不同特征:(1)(2)(3)心理的反映是通过高级神经活动的分析和综合过程实现的并随着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育完善而不断提高其分析综合水平的。

动物心理的发展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的萌芽阶段“。

能反映完整的对象和对象之间的关系,能反映复合刺激物的心理活动,就是知觉”2.人类意识的产生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

意识水平反映了个体在某一时间里对自身活动及其状态的觉知程度。

人对客观事物的特征、联系和发展规律认识得越清楚,对主体与客观现实的关系也就越清楚,人的意识也就越清晰。

(1)无意识水平-个体对内在身心状态或外界环境的变化没有觉知的意识状况。

(2)前意识水平-保持在人脑中的过去经验或信息,平时虽然不被觉知,但是可以由需要再复现或提取而达到觉知的意识状况。

(3)潜意识水平-蕴涵在意识层之下的欲望、情绪等经验和压抑而使个体在当时不觉知的意识状况。

(4)自我意识-自己的感知、思考和体验、愿望和动机以及客观事物与自身利害关系的反映。

(5)对周围事物的意识――对自身的存在,事物和现象以及自身同客观事物的复杂关系的反映。

―――――人类心理活动的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这时个体自身所能同劳动对象加以区分,并且意识到自身在劳动中的地位,能够根据劳动的任务和材料来调节和支配自己的力量―――――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也是社会的产物,使动物变成人,动物心理变成人类意识的是社会生产劳动和劳动中产生的语言。

3.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人类意识既有对客观对象的意识,也有自我意识。

人类能把自己同自然界相互区别开来,使人作为主体而与客观世界相对立。

――人类的意识是以抽象的概念形式反映客观事物为主要特征的。

――人类意识离不开语言这一表达思想、感情和传递信息的工具,而动物的感性反映并不需要语言。

――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具有不同的物质器官。

4.人类意识的基本特征(1)觉知性a.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2)能动性 b.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c.意识的前进性(3)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a.人类意识是在人与自然界斗争的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b.人类意识是和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c.人类意识的内容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且日益丰富和发展起来的d.个体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也说明了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第四章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基本作用在于对信息的选择1.注意的意义:积极的维持和组织人的心理活动,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又是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功能:――选择功能(对信息选择,使心理活动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任务相一致的各种刺激)――保持功能(将注意对象的映象或内容保持在意识之中,一直到完成任务,达到目的为止)――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控制活动向着一定的目标和方向进行,使注意适当分配和适时转移)2.注意的生理机制优势兴奋中心的转移是注意转移的生理机制注意是中枢神经系统多种水平的整合活动注意的外部表现――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1)无意注意特点――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作出意志努力/不随意注意 a.刺激物的强度/消极注意刺激物特点 b.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情绪注意 c.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d.刺激物的新异度(绝对新异度和相对新异度)原因 a.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人本身的特点 b.人当时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直接兴趣是无意注意的重要源泉特点―――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2)有意注意A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随意注意B培养间接兴趣 a.智力活动与实际相结合/积极注意改善方法C合理的组织活动 b.根据任务的需要,提出一定的自我要求,经/意志注意常提醒自己保持注意D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c.提出问题(3)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事前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4.注意的特征 (1)稳定性――标志:活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高效率――特点:开始下降很慢,后逐渐加快,个别差异和年龄差异――内涵: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狭义: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广义: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与人的主体状态和 对象的特点有关静的态度( 注意起伏的周期,包括一个正时相和一个负时相。

注意处于正时相时表现为感受性提高,感觉到有刺激或刺激性增强,注意处于负时相时,则表现为感受性低,感觉不到刺激或刺激变弱注意起伏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感觉器官的的局部适应,使对物体的感受性短暂地下降。

实验证明,声音的起伏间隔时间最长,其次是视觉刺激,触觉刺激的时间最短)(注意的分散或叫分心是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指向和集中的对象,而把注意指向到其它的对象上,它是由无关刺激的干扰或由单调刺激的长期作用所引起的)(2)注意的广度 定义:也叫注意的范围。

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影响因素:a.知觉对象的特点 b.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注意广度除了有同时广度外,还有继时广度,即一个人把握在时间上连续出现的刺激物的数量。

在一般情况下,刺激数量越多,呈现速度越快,判断错误就越多,而且越趋向于低估。

这种倾向对于视觉刺激更为明显(3)注意的分配――定义: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

――条件:a.同时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 b.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

(4)注意的转移――定义: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影响因素:a.原来注意的强度。

b.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 c.个体神经过程的差异性 d.年龄差异――分类:完全的转移和不完全的转移――衡量指标:注意转移速度注意转移速度在小学阶段发展很快,到中学阶段,学生的注意转移速度已接近成熟。

故发展较慢。

人的注意特性与先天因素有关。

但主要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以及教育训练中发展起来的。

5.注意的理论第五章感觉1.感觉的含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特点:a.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b.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c.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生理机制: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感觉器官,传入神经和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所组成)A.感受器能把外界刺激的物理能量转化为神经活动,故称为“换能器”。

即将感觉器官接受的各种适宜刺激转换成生物电能B.传入神经把神经冲动通过神经系统传递至大脑皮层,并对传入信息进行阶段性的有选择的加工C.在大脑的感觉中枢区域,传入的刺激信息被加工为人们所体验到的具有不同性质和强度等维量的感觉――分类:外部感觉: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的感觉―――――视、听、嗅、味、肤、温、冷、触和痛觉。

内部感觉:接受机体本身刺激反映机体的位置、运动和内部器官不同状态的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感觉器官专门化―――不同感觉器官只接受特定的、适宜的刺激而产生的感觉的现象意义:感觉是人的认识过程的初始阶段,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既能提供人类生存的重要线索或依据,也为人们及时把握客观环境产生新的认识,维持身心健康提供了重要保证。

2.感觉的测量测量指标:感受性即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而感受性则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阈限是指界限或临界值,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的变化的强度变化所需要的量的值。

感觉阈限是用刚刚能引起感觉或差别感觉的刺激量的大小来表示的――绝对感觉阈限:a.上绝对阈限-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b.下绝对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大刺激量。

当50%的几率被感觉到的最小的刺激量为绝对阈限。

S=1/R(S为绝对感受性,R为绝对阈限)可因刺激物的性质和有机体的状况而有所不同――差别感觉阈限:能觉察到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与之相对的是差别感受性(最小可觉差)韦伯定律:K=ΔI/I(ΔI+I为感觉到差别所需要的刺激量,I为原刺激量,ΔI为差别感觉阈限K称为韦伯分数,它成为不同感觉通道的辨别能力的指标)3.心理物理定律表明物理刺激的强度与它所引起的感觉量之间关系的定律(1)费希纳定律(对数定律或韦伯-费希纳定律)S=K I+C(是感觉量K C是常数I是刺激强度)当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只按算术级数增加只使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范围(2)史蒂文斯定律(史蒂文斯幂定律)∮=KIb(∮是心理量I是物理量K是常数,b是由感觉通道的刺激强度决定的幂指数)当b<1时,心理量的增长慢于物理量的增长当b>1时,心理量的增长快于物理量的增长―――“有害刺激”对“适应生存”的作用4.感觉阈限的测量方法(1)最小变化法(极限法、系列探索法、或最小可觉差法)刺激按强度的递增系列和递减系列交替的方法呈现,各系列的刺激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以小步阶梯变化,探索从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转折点或阈限值T=∑(T升+T降)/2n 习惯误差期望误差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2)恒定刺激法(次数法或正误法)在实验中始终应用若干恒定的刺激量,并以随机顺序反复呈现这些刺激来测定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