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合集下载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按照我对这一传统的理解,我把人文精神 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 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 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 精神; 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简单地 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 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 神存在的价值。 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 尊重精神的价值。
特征:
人文本体——人文精神的核心也正是 不同时代和历史背景下使用的人文精神的 概念和内涵有所区别的关键。因此,在不 同的时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和重点是不同 的,它反映的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的 价值观、人性观、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 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 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 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 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 尺度。
什么 是 人文精神?
1
“人文精神”通常 译作人文主义、人 本主义、人道主义。 它反映的是在特定 时代背景下人们的 价值观、人性观、 时代精神的集中反 映。
核心思想 “人文精神”,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 主义、人道主义。 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 心思想为: 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 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 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 低; 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 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 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开放精神 批评精神
3
功利精神 实践精神
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
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
4
1.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 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卡 尔〃波普尔) 2.“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 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 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 跃必来,突破随之。---华罗庚(中国) 3.我真想发明一种具有那么可怕的大规模破 坏力的特质或机器,以至于战争将会因此 而永远变为不可能的事情。---诺贝尔(瑞典) 4.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 (英国)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

科 学 精 神 的 内 涵
科学精神的内涵极为丰富,根据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和人类的科学实 践,我们尝试着将科学精神的内涵归纳为以下七个融会贯通的方面: 一是勇于探索未知、敢于超越前人的探索创新精神; 二是以事实为依据、努力揭示未知奥秘的唯实求真精神 ;
三是坚信客观规律、遵从思维法则的崇高理性精神;
如何促进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
(二)改革和完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导致了人和社会的“单向度”发展。只有改革现有不合理
的社会制度,将“单向度社会”纳入平衡发展的轨道,人们才有可能在合理社
会制度的规范和指引下,充分关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问题。在具体措施 方面,政府应该采取强有力的经济和行政手段,将宏观指导与微观调控相结合,
什 么 是 人 文 精 神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是指人 类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象。其集中体现是,以人为主体,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 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
人类关怀、生命关怀。在人世间的各种权利,只有人权是天赋的,生来具有的,不可剥 夺,也不可代替的。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人利益,包括物质的利益和精神的利益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的统一的重要性
如何促进人文精神与 科学精神的融合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关系
二者是融通互动、互动共生的。科学和人文的关系实质是真与善的关。真与
善的关系正是当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关心的核心问题。
首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是人类精神不可或缺的内在组成部分,是人类实践必不可少
的精神动力,也是具有刨荔能力、适应未来时代要求的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精神品格。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科学与人文是不能分割的,二者是人类文明飞升的双翼,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孪生姐妹。科技进步促进人文精神更健康、更丰富,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有利于社会发展过程理性化。人文精神是求善的,是科技进步的推动力和领航员。人文精神不仅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精神氛围和环境,同时也是约束科技团体、科学技术负面影响的重要力量。科技创新需要良好的人文精神作保障。

科学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贻害人类。科技究竟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取决于人自己,关键在于掌握科学的人如何运用它。科学技术这把钥匙,既可以开启天堂之门,也可以开启地狱之门,究竟开启哪扇门,则有赖于人文精神的指导。科学技术只有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才能向着最利于人类美好发展的方向前进。人文精神也离不开科学精神。只有自觉地把科学精神内蕴于宏大的人文精神之中,人文精神才更富于清晰性、准确性,才能更好地指导人类实践。人文精神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精神,即科学的人文精神;而科学世界本身也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科学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同时也在追求着人类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创造着精神文明,赋予人类以崇高的理想精神,激励人们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科学精神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活动及其成果的精神积淀,包括尊重科学、重视技术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严谨态度,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等。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无可替代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等的理解和把握,包括对道德人格、理想信念的追寻,对自由、平等、正义等的渴望,对生死、信仰、幸福、生存意义等问题的反思和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等等。和谐社会建设是以人为主体来展开的,又是为实现人的自身价值服务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还要倡导和培育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关系的理解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关系的理解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指的是人类在认识、改造世界的活动过程中能够同时受到两种精神的指引,使得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协调发展,具体表现为科学精神向人文的渗透,又表现为人文精神向科学的融入。

二者应当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人类的成长与发展,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切不可分割开来,否则人类将会面临各种问题。

科学精神应该具备人文意蕴科学精神是使科学探索永远进行下去的精神动力,为人类的幸福提供物质生活保障的源泉力量。

正是有着这样的探索动力,才有爱迪生、贝尔等一系列伟大的发明家日复一日的执着,为人类带来了光明与声音。

而科学精神中的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等都体现着人文的意义。

科学方法主要有实验方法、经验方法等,这些方法都显示了科学的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和实证精神,能够让人们树立实事求是、追求理性的思想情操。

一种暂新的科学思想有时能够颠覆一切,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了长久以来人们奉为经典的牛顿运动学三大定律,使得人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时间与空间,而其中恰恰体现了爱因斯坦的自信,体现了人对于自我的肯定;而与之成鲜明对比的是物理学家普朗克,他的思想始终禁锢在经典理论之中,对自己做出来的正确的实验结果却加以否认,致使其无法再进一步。

人文精神应该具备科学素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文精神需要整合科学与人文特质,将科学精神融合于人文精神的内在价值之中。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冷暖无常的人间百态,人与人之间,亲情、友情、爱情的碰撞,需要我们用理性的态度去审慎的面对,才能感受到真正的感情;而社会上出现的种种现象与问题,更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与解决,得出概括性的规律,再推广到整个社会。

而对于人文学科来说,不能一味地追求“浪漫”,追求理想中的境界,应当要具备一定基础的科学观念、现实观念,并将其运用到人文学科的探索之中,否则,只会成为“空想主义”,终究只能“纸上谈兵”,而不切实际。

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人文精神?

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人文精神?

2.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人文精神?结合中国目前的现状阐述应该如何理解和处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答:科学精神是按照严格的科学研究行为模式建立起来的人的内在心理素质的总和,指的是以物(外在对象)为尺度、追求真实、探索规律的心理特征。

包括有六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试验验证的求实精神、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互助协作的合作精神、自主竞争的宽容精神和敬业牺牲的献身精神。

人文精神,即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和孕育而成的精神。

它主张以人为主体,强调人的价值尊严,重视对人类处境的无限关怀。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两种产物或结晶,在人们认识世界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它们就是我们观察世界的一双眼睛。

科学之眼与人文之眼都有自己的内在构造,正是这种内在构造的不同,形成了它们视野中世界图景的差别,以及科学方法科学观念与人文方法人文观念的差异。

如果说,观念引导方法,方法引导观察,观察建构起我们视野中的世界图景,那么精神则是统率这一切的灵魂,是比观念更为隐而不见但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认知活动的东西。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就是贯穿在科学探究和人文研究过程中的精神实质,是展现科学和人文认识活动内在意义的东西。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追求真善美等崇高价值理想的角度有重大差别,对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关注也明显不同。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有其各自内在的局限,其中任一单独方面都不可能完成构建完整的人类科学世界及人自身的使命。

只有两种精神相融合,对世界的把握才能更全面,实践活动才能更自觉。

在新的世纪,对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而言,既充满了机遇,又面临着挑战。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不是指两者合二为一,不是要用一种精神去消解或统帅另一种精神,而是指人类在认识、协调和变革自然的科学技术活动中,或者是在探索人世、处理人世的人文社会活动中,都能够受到两种精神的指引而实现科学技术同人文社会的协调发展。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有何区别?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有何区别?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有何区别?
一、探索对象不同
人文精神强调对人类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的探索,关注人类精神
世界的内在价值和意义。

而科学精神则侧重于对客观事实、自然规律
的研究,强调实证、理性和观察。

二、方法论不同
人文精神倡导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如历史研究、人类学观察等,强
调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

而科学精神则主张科学方法,包括实验、观察、推理等,强调客观性和客观事实的验证。

三、目的和价值取向不同
人文精神追求对人性、精神世界的理解和反思,重视人的情感、道德
和伦理的培养。

而科学精神追求对自然界、宇宙的认知和改造,注重
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益。

四、影响范围和应用领域不同
人文精神的影响涵盖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如艺术、文学、哲学等,旨
在提升人的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

科学精神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领域有广泛应用,旨在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五、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不同
人文精神更注重人类的价值观、人文情感和社会和谐发展,追求人类
精神的升华与和谐。

科学精神更注重实证真理、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追求自然界的认知和改造。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一种相辅相成的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起到重要作用。

一方面,在追求实用主义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科学精神发挥着龙头效应,另一方面,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更能提升治理和管理体系中社会主义理念的文明核心和科学精神带来的实际效果。

科学精神是一种追求客观性原则、服从客观规律、求真务实、向上创新的精神。

它要求时刻站在客观的位置,客观地观察、分析、思考,不择手段地追求真理,从客观规律中获得可靠的知识;以证据和事实为基础,坚持原子的客观实践,停止臆想、认识片面和偏差,进行客观理性、有序有效的思维活动。

人文精神则是一种弘扬爱国、敬天、教人、仁慈、平等自由、尊重他人、尊重历史和传统、尊重合理权利、关注社会需求、增强文明观念、推进综合发展、增进团结协作和和谐等精神和价值观念。

它鼓励人们凝聚正能量,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演绎波澜壮阔胸怀,双手携手团结共进,关心他人,弘扬公平正义,追求协调发展,用智慧和力量提升我们的民族、人民、国家和世界。

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需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协同作用。

科学精神的客观性、创新性和求真务实性,被用于拓宽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道路;而人文精神的仁爱、平等、自由、理性等理念,可以重新定义和谐生活、优秀文明和可持续社会发展的模式。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的有力互补,赋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明、实效和深远性。

当今社会,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以社会空前的轰动性表现在世人面前。

科技创新促进了实事求是的努力;教育文化行业推进人民所向往的价值和理念;科技创新和文化遗产双重传承更加深入地刺激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的紧密联系。

整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利于提升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为实现社会长治久安,一切自然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发展人类的追求创造机会。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人文精神:以价值为基础,创造一个善和美的世界休谟规则:单凭事实判断推导不出价值判断根据休谟规则,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存在紧张关系。

讨论:事实(真理)与价值问题一般观点:真理是价值的前提,而价值推动着人们不断地发现真理。

认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统一的。

但是,这里的统一,是外在性的统一,不是内在性的统一。

1.外在性的统一:理想目标与手段活动只是机械地外在地链接,而不是内在地融合。

决定论:在必然的世界中,每个事物的发生与发展都是由其他事物决定的,同时,它也决定着其他事物的发生与发展。

整个世界处于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中。

每个事物都是这个因果联系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自由意志:有时,人的思想和行动似乎不被世界因果链条所决定。

人似乎能够独立地发起一个因果事件,成为一个因果联系链条的始发者。

2.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必然王国:受社会条件束缚的社会,不自由的社会。

在必然王国中,人不能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目标。

资本主义以及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都是必然王国。

自由王国:人自如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实现价值理想目标的本质力量的体现,是人的能动性的发挥。

2.马克思科学异化理论科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它又作为异己来压迫人。

1)从应然上说,即从理想目标上看,人的本质力量应当地点自由全面的发展;2)但是,从实然上说,即从现实上看,在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成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帮手。

3)在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越发达,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剥削程度越深。

也就是说,科学精神越发扬,人文精神越受到抑制。

4)如果消除科学技术异化?实现共产主义,每个人的本质力量都得到自由全面发展。

附:预备知识:生活的意义是什么?1.生活是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不但要自由地选择生活,而且活的精彩,表现得优秀卓越,即人的潜能得到实现,应,但是,价值种类概念在自然中没有与它相对应的事实,所以,价值是主观虚幻的。

不存在价值真理。

2.反对价值怀疑主义:1)价值是主观虚幻的,不存在价值真理。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第一篇: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人类文化大体可以分为科学与人文两大部分、两大领域。

两种文化分别体现着不同的人类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这种精神来源于无数科学先驱在科学探讨的路途中所做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求真。

求真,就是相信世界是客观的,相信客观规律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相信人类能通过科学实践和逻辑推理认识客观世界和客观规律。

(2)求实。

求实,即我们常说的务实,追求事物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3)创新。

创新是科学进步的不竭动力。

科学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任何具体的科学结论都是科学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知识水平上作出的,是有局限性的,所以科学探索活动是永远没有止境的,因为人类发展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知识水平。

(4)存疑。

这也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因素,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

有怀疑才能去探索。

科学所以能够不断突破和创新,就在于它的存疑精神。

因此,科学是宽容的,它与独断论水火不容。

但是,最后的真相却只能有一个。

这些特征都是科学精神的基本特征,所有的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所必备的基本精神,也是保证他们在科学上有所突破的本质精神。

人文精神则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它的表现往往不像科学精神那样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它更多的是借助文学艺术这一平台借以展现。

它是通过创造一个符号世界表达人的情感和价值。

人文精神具有以下特点:(1)追求完美。

如果说科学的目的是求真,那么人文文化就是求善、求美。

科学也求善、求美,但那不是它的直接目的;人文也求真,但那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真,即真诚和真实感,这种真只是一个中介和手段,它不停留在真的境界,它要求的是真善美的统一。

(2)超越性。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一个整体的一部分,它们不仅没有相互冲突,而且相互促进,共同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科学精神是一种以科学探索为本质特征的文化思维,它追求真理,求索实践,追求物质精神双重发展,以有效控制与利用自然资源为目标,推动人类实现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文自然为核心的国家文明,它强调对爱国友好、对人权责任、对维护共同安全、对可持续发展计划的敬仰,并关注人文艺术、文学审美和价值取向,提升人类精神群体的共同理想。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互相需要,共同起到决定性作用。

任何经济或社会发展都是以科学技术为原动力的,以科学技术来实现完善的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可以把人类把进步的理念消化润物无声,为新的思想输出提供舞台;人文精神可以使大家努力实现共同的目标,实现科学发展的顺利实现。

一方面,科学精神的输入大大的激发了人文精神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人文精神也为科学精神提供了更加深刻的社会效应和内涵。

总而言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支柱,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发挥着重要作用。

只有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结合下,人类文明才能得到持续发展,才能实现自由、平等、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

科学精神强调逻辑思维、实证方法、实验验证等,以求真、求实、求知为核心,探索自然科学
的问题;而人文精神则注重人类文化、道德、历史、艺术等领域的研究,
以人为本,探索人们的情感、价值和生存意义。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学和人文都关注人类的经验和实践。

科学是以实证和实验方
法来探寻世界的经验和规律,而人文则强调个体的生存和历史经验的传承。

科学和人文所涉及的知识是相互交织的,都来自于人类的实践和经验。

第二,科学与人文的研究目的都是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促进人的
自我实现。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实际的问题,增加人类的福祉,而人文
研究的目的则是探索人类的文化、历史和价值,从而推进人类的精神和文
化发展。

第三,科学和人文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也有共同之处。

科学需要运用逻辑、实证和实验等方法,而人文也需要运用批判性的思维、文献和历史资
料等研究方法。

两者相互借鉴、相互补充,不断推进人类知识和文化的发展。

因此,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二者的协作与结合是促进人类全面进步的重要合力。

简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简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简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简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学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何制约,靠的就是人文精神。

昨天下午著名社会科学家冯天瑜教授做客市民文化大讲堂,于市图书馆报告厅开讲《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什么是人文,如何理解人文精神,一个城市的人文气质从何而来?人文精神于个人于群体于国家意义何在?其与科学精神的关系如何?本报记者在讲座开始之前就此一系列问题专访冯天瑜教授。

人文指人类文化的发展轨迹记者:“人文”,望文生义,是否可以理解为人类文化?《辞海》对“人文”的一种解释为“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冯天瑜:泛义的人文可以这样说,真正厘清这个概念要追溯到这个词在中国古典中的形成过程。

人文,在先秦原典中与天文相对应,《周易》里有“观乎天文”、“观乎人文”的说法,“文”是通假字,表示纹路、轨迹。

天文指的是天象的一种发展的走势规律。

所谓“遥观天文”,知道自然的发展规律,“俯察人文”,知道人类生活的轨迹。

记者:《周易》二十二卦贲卦,有“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也是中国古典中对“人文”的最早表述,如您所说,“文”通“纹”?冯天瑜:是这样,人文在中国一直是指人类文化的发展轨迹。

但就近代世界文化史而言,在欧洲中世纪的末期,具体说是到文艺复兴时期兴起了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中国人的翻译,之所以用“人文”表达这个“主义”,是因为其表述的是人类文化的走势。

中世纪的欧洲是神文的时代,也就是神学占据人类精神的统治地位,一切人类的文化都被归结为神学及神学的附庸,就连数学也不例外。

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取代了神文,即神学蒙昧主义的东西。

这是对欧洲古希腊罗马时代文化的复归。

古希腊罗马时期是有人文精神的,它是把人作为文化研究的主体,在这一点上,与中国先秦文化有某种近似之处。

先秦文化中有深厚的人文传统记者:先秦文化中与西方近现代人文思想的近似性表现在哪?冯天瑜:先秦诸子思想当中有深厚的人文传统,如儒家的“仁爱”精神、“民本”精神,墨子的“兼爱”、“非攻”,这都带有浓厚的人文思想,当然这是一种古典形态。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1、科学精神及其内涵科学精神贯穿于整个科学发展历史过程之中,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科学精神是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是在人类文明进程当中逐步发展形成的。

科学精神源于近代科学的求知求真精神和理性与实证传统,它随着科学实践的不断发展,内涵不断丰富。

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在本质上,科学精神表现为约束科学家及其活动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

从文化渊源上看,科学精神的形成源于西方文化传统中理性思维的发展以及重视经验和自然的哲学传统。

1.1 理性精神科学认识过程是以人与自然的对立为前提,以对象性的自然界作为指向和尺度,其目标是如实地反映人之外的客观世界。

科学认识往往借助于逻辑的、数学的和实验的等理性手段,以求达到对自然世界的严密把握。

科学认识尽量排除认识过程中主观性因素的干扰,即使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也要严格地以客观规律为前提。

因此,科学精神首先是一种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是对人类理性认识能力的信心与崇尚,也就是关于世界的合理性或者可理解性的信念。

理性是与感性知觉情感和欲望相对的一种能力是人类认识过程中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是人类知和行的指南,它不仅使每个时代的人们懂得了己知与未知、可知与不可知的界限及相互关系,更为重要的,它还是人们判断社会实践可行与不可行、正确与错误的基本思维依据。

正是基于对理性认识力量的信念,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规律进行了永无止境的追求与探索,从而使人类逐渐从愚昧走向文明,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从这种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理性的发展史。

1.2 求知精神科学活动的基本特征就是永无止境地探索未知、追寻真理。

科学的探索活动本质上是理性的活动,是科学家在预设的思想蓝图和概念框架的引导下,有目标地向未知王国进军的高度自觉的活动。

科学精神是一种求知精神、真理精神,也是一种寻求智慧的精神。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认识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认识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的重要财富,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科学精神能通过科学知识的创造、普及和传播,提高人的智慧、增强人们抵御愚昧和野蛮的能力、推进社会行为方式的文明化。

人文精神是现代文明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社会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精神,人类的实践才更才更自觉。

因此,研究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问题,在当代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科学精神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所具有的意识和态度,是科学工作者应有的态度、信念、气质、品质、责任感、使命感的总和,是促进科学活动的精神动力。

它由三要素构成。

首先,普遍怀疑是科学精神的出发点。

在科学研究中,人们把是否可重复性实验作为科学理论与科学假说、科学猜想、伪科学区别的最根本标准。

只有可以用重复性实验证明的理论才能作为科学的理论,反之,只能作为科学的假说、科学的猜想或者被排除在科学之外。

因此,科学精神的基本点就是怀疑。

事实上,科学最先就是靠怀疑意识从原始的宗教、神话和迷信中独立出来的。

其次,批判的理性是科学精神的灵魂。

科学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人们超越现有的理论,而要创新,科学家必须拥有批判的理性。

从科学发展史看,正是靠张扬批判的理性,才使近代以来的科学获得革命性的突破。

无论是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超越、还是爱因斯坦超越牛顿、非线性科学超越线性科学,概莫能外。

再次,宽容是科学精神不可或缺的因素。

科学首先起源于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活动,由于自然奥秘的无穷性决定了科学探索必然是漫长的永无止境的过程;同时由于自然奥秘是多层次的,已知的东西里包含着未知的成分。

这决定了科学家必须有宽容的品格。

科学精神,是求真求实的精神。

凡是科学家,必具备科学精神。

凡是研究科学的青年,必须学习此种精神。

有了科学精神必会发现及重视科学方法,而科学方法,可以应用到一切日常生活、日常事务,乃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事业。

科学精神是求真理、求实在。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自然辩证法(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最为宝贵的两种精神。

二者之间有着共生互补的关系。

在人类社会的改造建设中,只有将二者并重,才能保证发展实践的正确取向和成功。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认识与改造自然、认识与改造自我的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方法和价值体系。

它们是贯串在科学探索和人文研究过程中的精神实质,是展现科学和人文活动内在意义的东西。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古已有之,它们是在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不断滋生与满足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延续到近代,二者的互动互进对近现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科学精神是指人们在科学活动中形成的,体现于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中的一种观念、意识和态度。

西方文化传统中理性思维的发展以及重视经验和自然的哲学传统是近代科学精神得以形成的温床。

科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获得关于自然界的真理性的认识,无论在哪个领域,科学研究都可以涉足其中并一直深究下去。

从总体上讲,科学精神尊重科技的价值和作用,强调依靠科技来推动社会发展。

这种观念注重人的物质生活,强调社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推崇物质力量和物质手段的强大作用,重视掌握科学方法、追求科学真理的意义。

人文精神是指蕴涵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中的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在人文认识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价值观念和态度。

相对于科学精神而言,人文精神较注重非理性的因素,它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人为尺度,追求善和美;在肯定理性作用的前提下,重视人的精神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作用;人文探索有禁区等。

总体上讲,人文精神尊重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生的真谛,强调社会的精神支柱和文化繁荣的重要性,重视生产的人文效益、产品的文化含量等。

在现实生活中,人文精神指导着人类文明的走向。

如果说科学精神注重于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人文精神的侧重点则在于研究“应该怎样”的问题。

在科学精神的指引下,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只有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科学技术才能向着最利于人类美好发展的方向前进。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键是重新理解科学技术在社 会中的地位和价值。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科学技术本身 能不能成为目的 ,科学技术的价值能否脱离人而存在 ? 科学技术只是一种手段 ,而不是目的 ,科学技术的价值是 对于人的价值 ,不能脱离人而存在。科学技术要接受两个 标准的评价 ,一个是“真”的标准 ,一个是“善”的标 准 ,只有同时符合“真”和“善”的标准 ,才可称得上是 合理的科学技术。例如现代通讯技术既符合“真”的标准 也符合“善”的标准 ,所以人们认为通讯技术是一种合理 的科学技术。 把“真”的标准与“善”的标准统一起来 思考科学技术的发展问题 ,就是融合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 神。人文精神并不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只是要求科 学技术的发展应该思考对人的价值问题。人文精神并不是 要取代科学精神 ,只是要求科学技术不能忽略其价值的归 宿问题。
谢谢



人文精神的基本宗旨就是以人的方式看待人 ,把属于人的 东西还给人本身 ,使人成为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其他某种东 西的附属物。人文精神强调人之为人的尊严 ,人只能是目 的而非手段 ,具体讲人文精神有两条: (1)人是最终的根据 ,是衡量其他事物有没有价值的最高 尺度。古希腊普罗太哥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最 能代表人文精神的基本态度。 (2)人的价值高于一切 ,唯有人具有目的价值 ,其他事物 的价值都是实现人的价值的手段价值。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崔红红 学号:3517215 学院:渔业学院
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们对待事物、规律的一种态度 ,是认识事物、 探索规律的一种规范。科学精神符合唯物主义的基本原 则 ,把外在事物看作是客观的存在 ,要求以主观的精神正 确地把握事物的客观存在状况和发展规律。科学精神尊重 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 ,把人的认识看作是对客观事物的反 映 ,把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视为人的认识的唯一来源。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主讲:余海浪1.引言:当代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现状一份调查显示,%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清楚什么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38:8%的学生能回答一些基本内容,如科学精神,就是以科学为主,对科学有热情和奉献精神,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主,强调人的个性和自由,大部分学生对什么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回答五花八门,对何谓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缺乏基本的了解。

多数学生重视和肯定的是强调作为实用和应用技术的科学,而不是基础的理论科学。

由于竞争和就业压力,目前掀起的“文凭热,考研热,证书热”可以看出,相当多的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把其作为人生的一大跳板,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学历和证书的追求是一种功利和实用目的,而非真正的科学精神。

18:6%的学生说考研考证是为了找份好工作,%的学生说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

目前想当老板的学生要比想作科研工作的多,不难看出学生的科技意识中缺少某些至关重要的东西。

这反映了学生们已经认识到科学知识的出场并不等于科学精神的到位。

在科技落后的背后,科学精神的缺乏是个深层次的问题(1)。

除文科外,大部分学生文化底蕴不强,文化视野不广,只讲金钱,不讲精神,缺乏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只讲实惠,不讲道德,缺乏必要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降低,不注重社会的长远利益,过分强调个人得失,缺乏团体合作的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经不起挫折,容易消沉;期望值过高,缺少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缺少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在思维方法上,没有社会的、国际的、人类的视角,不会从宏观、战略、哲学的高度把握向题。

比起汉语来,对外语更加感兴趣;写文章时不愿提笔,而更愿意使用电脑;喜欢说话,却总不得要领;拿着大学英语4、6级证书却不能用英语进行实际对话;对音乐一无所知;不能背诵古代诗人的著名诗句。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曾一度高扬的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的价值规范正悄然地被湮没,部分学生为自发的经济利益所引导,极力去追求个人利益,“个人提出了自己世俗的幸福性要求,人们已经无暇继续考虑社会和人类的终极意义”,“精神成为了一种奢侈的‘装饰’遭到冷落,精神的抽象允诺已失去往昔的号召力”。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
文明的进步,固然要靠科学精神,但更要靠人文精神去驱动。

人文精神就是把人类自身的价值贡献给社会,它是人类追求精神完善的重要动力,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科学精神是以客观的态度,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它是科学知识的精神基础,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精神支撑,是科学研究的核心。

它的宗旨是通过客观的研究,探索自然规律,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社会提供新的科学技术,以满足人类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

人文精神具有丰富的理性和感性,有利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提高文化水平;科学精神则具有逻辑的严密性和客观的科学性,有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有机统一,对于提升人类文明水平、推动社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要在实践中发展科学精神,培养研究者的实践能力,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研究者的人文精神,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格,提升创新意识。

这样,就能够使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有机统一,使人类文明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因此,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让他们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去思考问题,以及用人文精神去体会人生,去尊重他人,去发现自我,去实现自我价值。

只有把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有机统一,才能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使人类的文明有所突破,迈向更高的层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到了90 年代那种充满理想主义的、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作
品似乎少之又少。 • 80年代:朦胧诗歌,“伤痕”、“反思”及“寻根”等
小说 ,还有许多人爱好绘画、书法,流行歌曲开始,进入改
革开放。 • 流行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81) 、万里长城永不倒 ( 82)、年轻的朋友来相会(83)、我的中国心(84)、迟 到 (85)、一无所有(86)、冬天里的一把火(87)、外 面的世界(88)、我想有个家(90)
•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众,百家讲坛,素 质教育。)
二、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 1、科学作为一项重要的认识活动,直接体现着人类对真理 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精神。 • 包括客观公正的精神、证实和证伪精神、自由探索的精 神、勇于批判的精神、大胆创新的精神。 • 超功利,科学家不是生产具体产品的,而是生产知识的 ,包括对宇宙本原规律的认识,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西 方的日神精神)。
• ③乐道精神。 • 道:精神追求。理论、学说、技艺,追求之而获精神的愉悦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士志于道,而耻恶衣 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孟子大丈夫精神: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乐道精神:即以高尚的道德、理想、高层次的兴趣、爱好的 追求为快乐。今天人们更多的追求物质享受,乐道精神是疗 救人的物化的良药。
一、关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讨论的背景
最初讨论:“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 精神的危机”——(《上海文学》1993年6 期,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王晓明) 系统讨论:人文精神寻思录——《读书》杂 志1994 年第3 至第7 期。 •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背景:
• 1、人文精神充满危机感,特别是文学。 • 如果说80 年代还有像舒婷那样的激动人心的诗流行着,
• 主要介绍儒家人文精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中国儒家人文精神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冷成金在他的专著《读史有智慧》 中说: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那么,法 家智慧是最刻毒的一页,兵家智慧是最冷峻的一页, 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深刻的一页, 道家智慧是最聪明的一页。
儒道佛三大家
• ①人本精神。 • 以人为本,肯定人在自然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并 以此为中心解释一切问题。仁学精神。 • 以仁为核心,爱人:亲亲,仁民,爱物。 • 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孔子答子贡问)。 • 现实价值:面对人的物化,拜金主义、物质主义严重,儒 家思想提升人格,关爱生命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人本精 神
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 善、美和真” 杨振宁认为,牛顿运动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爱因斯坦狭义 和广义相对论方程、狄拉克方程、海森堡方程像诗一样美, 包含“一种庄严感,一种神圣感,一种初窥宇宙奥秘的畏惧 感”,和哥德式教堂建筑师“所要歌颂的崇高美、灵魂美、 宗教美、最终极的美”。
• 3、科学作为一项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 特殊的社会活动,直接体现着为人类的 自由而奋斗。 • 在宇宙间能自由发展,掌控宇宙,物质 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自由。

人文精神的定位大致有三种观点:一是
把它看做是整个人类文化的精神;二是把它
看做是人文学科或人文文化的精神;三是把
它看做是更为具体的人文学科或人文文化的
精神,例如文学精神、哲学精神、伦理精神
或艺术精神等等。
• 人文精神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
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
王洛宾一生历尽坎坷,但创作了无数被称为“东方经典”的
歌曲。他认为,所有的坎坷只不过像是暴风雨把他刮倒了几 次而已,他内心深处一直在追寻着前面的“火光”。
爱因斯坦内心深处就有这种“火光”,他说:“照亮我的道
• 3、功利主义的社会文化氛围。 • 功利主义有其积极的意义,它对于推动我国科学技术、
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发展功不可没。功利主义的确有两面性
:一方面,它对实效、实利和实用性的强调,大大刺激和 推动着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正是 对实效、实利和实用性的过度强调,对理想、文化、崇高 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构成巨大冲击。
• 2、科学作为一项重要的智力活动,促进人类 的智力的永远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 方向迈进精神。 • 包括理想主义的精神、蓬勃向上的精神、 顽强拼搏的精神、合作精神、争论和竞争的 精神。 • 科学(日神)是提升智慧,体育是提升体 魄(酒神),艺术和哲学是提升智慧(想象 力),因此科学在这点上也包含人文精神。
• (奥运会有什么价值?)
• 4、科学精神的“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
• 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对立起来,把人文精神的衰落归咎于 科学精神所为。 参加关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讨论的学者有许多曾是恢 复高考后大学生或研究生。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年代,正值
“科学的春天”,当时的人们真是大有“文艺复兴”的那种
• ②忧患意识。 • 以忧国忧民为特征,表现出责任感、使命感。孔子提出的理 想社会: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 忧。后世儒者说,天下之事,吾儒分内之事。 • 现实价值:具有忧患意识,就懂得关心并解决人类面临的生 态危机,社会文明危机,道德危机,精神危机 。
画《父亲》 电影
• 女排五连冠
• 2、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的影响。

20 世纪80 年代对中国文化领域产生巨大影响的西方思
潮,主要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在90年代主要是后现代主义 。尽管后现代主义有其积极的因素和建设性的方面,但是, 这股思潮包含着明显的反科学、反文化、反艺术、反美学、 反崇高、无中心、多元论、反元话语、反元叙事和反本质主 义的特点及偏颇性。这种偏颇性显然同人们所倡导的进步、 理想、境界、深刻、崇高、终极关怀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同人文精神是格格不入的。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诸多颓废化 现象,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密切相关。
感觉。 在80 年代初,国家百废待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为什
么还是人才辈出?陈景润等是人们崇敬的代表——同“科学
精神与人文精神”密切相关。如北大蔡元培、西南联大培养 的杨振林。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讨论,其发展概 括为三句话:一是从感性、冲动走向理性、 成熟(从文学的思考到哲学的思考);二是 从学术语言变成大众语言;三是从理论走向 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