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最终版
最终版_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设计)
水吸收氨课程设计目录第一节前言 (5)1.1 填料塔的主体结构与特点 (5)1.2 填料塔的设计任务及步骤 (5)1.3 填料塔设计条件及操作条件 (5)第二节填料塔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6)2.1 装置流程的确定 (6)2.2 吸收剂的选择 (6)2.3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6)2.3.1 填料种类的选择 (6)2.3.2 填料规格的选择 (6)2.3.3 填料材质的选择 (7)2.4 基础物性数据 (7)2.4.1 液相物性数据 (7)2.4.2 气相物性数据 (7)2.4.3 气液相平衡数据 (8)2.4.4 物料横算 (8)第三节填料塔工艺尺寸的计算 (9)3.1 塔径的计算 (9)3.2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及分段 (10)3.2.1 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10)3.2.3 填料层的分段 (12)3.3 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12)第四节填料塔内件的类型及设计 (13)4.1 塔内件类型 (13)4.2 塔内件的设计 (13)4.2.1 液体分布器设计的基本要求: (13)4.2.2 液体分布器布液能力的计算 (13)注:141填料塔设计结果一览表 (14)2 填料塔设计数据一览 (14)3 参考文献 (16)4 后记及其他 (16)附件一:塔设备流程图 (17)附件二:塔设备设计图 (17)化工学院关于专业课程设计的有关要求(草案)专业课程设计是学生学完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之后,进一步学习工程设计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综合运用相关课程知识,联系生产实际,完成以单元操作为主的一次工程设计的实践。
为了加强我院本科学生专业课程设计这一重要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化管理,保证专业课程设计工作有序进行及教学质量,特制定专业课程设计的有关要求并请遵照执行。
一、选题要求选题应以单元操作的典型设备为对象,进行单元操作过程中相关的设备与工艺设计,尽量从科研和生产实际中选题。
为了保证专业课程设计的质量和工作量,选题要求1人1题。
最终版 渠化工程课程设计--新三孔闸--姚海元
渠化工程课程设计新三孔闸工程设计指导老师:李绍武、张伟姓名:姚海元学号:3007205197年级:2007级班级: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二班学院: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完成时间:2010年12月17日目录1 工程概况1.1 经济概况1.2 工程建设的意义1.3货运量预测2 设计依据3 基本条件3.1 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3.2 水文气象条件3.3 水位水头3.4 建筑物等级3.5 船队、船型及货运量3.6 材料供应及施工技术条件4 船闸设计4.1 船闸基本尺度确定4.1.1闸室有效长度Lx4.1.2闸室有效宽度Bx4.1.3门槛水深H4.2 各部分高程确定:4.3 引航道4.3.1引航道长度4.3.2引航道宽度4.3.3引航道最小水深4.4 导航建筑物4.5 人字闸门门扇基本尺度4.5.1门扇长度4.5.2门扇厚度4.5.3门扇高度4.6 闸首布置4.6.1过闸时间初步计算4.6.2输水阀门处廊道断面面积4.6.3输水廊道高程确定4.6.4验算流量系数4.6.5闸首各部分尺度(门前段、门龛段、支持段、边墩厚度、闸首底板)4.7输水系统4.7.1输水系统选择4.7.2输水廊道4.8船闸耗水4.9闸室结构4.9.1闸室结构形式比选4.9.2防渗布置4.9.3结构尺度4.9.4结构稳定性验算1 工程概况1.1 经济概况北运河干流位于京津两大城市之间,主要流经北京市的通州区、河北省廊坊市的香河县、天津市的武清区,三区(县)总面积2939.08km2。
农作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平原低洼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粮食总产量97.91吨,是主要粮棉产区及蔬菜、副食品的主要生产供应基地之一。
区内工业门类有建筑、化工、纺织、机械、建材、食品、造纸等,各区县沿河均建有经济开发区。
区内农业生产总值51.75亿元,工业生产总值209.21亿元。
区内交通发达,有京沪、京山、津蓟等铁路干线,以及京津塘、京沈高速公路,其他公路四通八达。
课程设计--IC电阻最终版
IC电阻设计报告一、版图及版图说明版图全貌:(版图尺寸:47μm×32μm)L1 版为扩硼版L2 版为扩磷版L3 版为可调最小电阻的引线孔版L4 版为可调中值电阻的引线孔版L5 版为可调最大电阻的引线孔版L6 版为可调最小电阻的反刻版L7 版为可调中值电阻的反刻版L8 版为可调最大电阻的反刻版(以上各版块另需翻刻一副,总计16块版。
采用负胶工艺,其中L6、L7、L8为反刻版,有颜色的部分保留)各版块分图介绍及相关数据:L1 版为扩硼版版图尺寸:47μm×32μm L2 版为扩磷版版图尺寸:5μm×5μmL3 版为可调最小电阻的引线孔版版图尺寸:39μm×16μm L6 版为可调最小电阻的反刻版版图尺寸:41μm×18μmL5 版为可调最大电阻的引线孔版版图尺寸:45μm×17μm L8 版为可调最大电阻的反刻版版图尺寸:47μm×19μmL4 版为可调中值电阻的引线孔版版图尺寸:39μm×30μm L7 版为可调中值电阻的反刻版版图尺寸:41μm×32μm二、设计要求及各项参数:电阻类型:P型可调节电阻调节方式:金属选择式调节Rs=50 Ω/□L =105μm W =5μm X j=3μm接触材料:铝铜合金Rs=5 Ω/□电阻计算:R=Rs×L/W + R’+ RcL3版的两个接触孔连接可得到最小电阻,计算如下:R min =50×25.5/5+5×2=265ΩL5版的两个接触孔连接可得到最大电阻,计算如下:R max=50×120/5+5×2=1210ΩL4版的两个接触孔连接可得到中值电阻,计算如下:R mid =50×57.5/5+5×2=585Ω三、工艺流程图一、热氧化二、运用LI版图进行光刻扩硼孔三、进行扩硼工艺四、利用L2版图进行光刻扩磷孔五、进行扩磷工艺六、此剖面图是根据L3版(或L4版、 L5版)进行光刻引线孔七、此剖面图是根据L6版(或L7版、L8版)进行反刻工艺,留下金属引线四、工艺流程说明一、取本体浓度15-3510cm B C =⨯的N 型硅进行热氧化生成SiO 2。
随机过程课程设计最终版
随机过程课程设计最终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数学描述,能够运用随机过程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随机过程的基本定义、分类和数学描述,包括离散随机过程和连续随机过程,以及随机过程的均值、方差、相关函数等基本性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随机过程解决实际问题,如信号处理、通信系统、金融市场等领域的应用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随机过程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数学描述,以及随机过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包括随机过程的定义、分类和数学描述。
2.随机过程的性质:包括随机过程的均值、方差、相关函数等基本性质。
3.随机过程的应用:包括随机过程在信号处理、通信系统、金融市场等领域的应用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随机过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随机过程的性质和应用。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随机过程》一书作为主要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随机过程的性质和应用。
4.实验设备: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如计算机、信号发生器等,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风电机组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最终版
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 2012 – 2013 年度第二学期)名称:《风力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报告院系:可再生能源学院班级:风能xxxxx班学号: xxxxxxxxxxxx学生姓名: xxxxxx指导教师:田德、王永设计周数: 2成绩:日期:20xx年 x月x日目录任务书 (4)一设计内容 (4)二目的与任务 (4)三主要内容 (4)四进度计划 (7)五设计(实验)成果要求 (7)六考核方式 (8)总体参数设计 (8)一额定功率 (8)二设计寿命 (8)三额定风速、切入风速、切除风速 (8)四重要几何尺寸 (8)1风轮直径和扫掠面积 (8)2轮毂高度 (8)五总质量 (9)六发电机额定转速和转速范围 (9)七叶片数B (9)八功率曲线和C T曲线 (9)1功率曲线 (9)2C T曲线 (10)九确定攻角Α,升力系数C L,叶尖速比Λ,风能利用系数C P (10)十风轮转速 (12)十一其他 (12)十二风电机组等级选取 (12)叶片气动优化设计 (13)一优化过程 (13)二叶片优化结果 (14)主要部件载荷计算 (14)一叶片载荷计算 (15)1作用在叶片上的离心力F C (15)2作用在叶片上的风压力F V (15)3作用在叶片上的气动力矩 (16)4作用在叶片上的陀螺力矩M K (16)二主轴载荷计算 (16)三塔架载荷计算 (17)1暴风工况风轮气动推力计算 (17)2塔架的强度设计(考虑塔架高度折减系数的强度计算) (18)主要部件功率 (20)一发电机 (20)二变流器 (21)三齿轮箱 (21)四联轴器 (21)五偏航 (22)风电机组布局 (22)设计总结 (24)参考文献 (25) (25)任务书一设计内容风电机组总体技术设计二目的与任务主要目的:1. 以大型水平轴风力机为研究对象,掌握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法;2. 熟悉相关的工程设计软件;3. 掌握科研报告的撰写方法。
课程设计遥控窗帘最终版
摘要随着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家用电器产品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
从初始的晶体管到电子管,从模拟到数字,从分立元件到集成电路,从单一到多功能,从手动控制到红外线遥控,家具产品越来越向智能化发展。
此次设计的是智能家居装置之一遥控窗帘,它是采用STC10F08XE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可遥控、可手动控制窗帘的拉开和关闭,并具有防过卷功能。
本设计是基于单片机技术的遥控窗帘,通过对直流电机工作原理分析、直流电机驱动芯片L298N功能分析、霍尔传感器工作原理分析及proteus仿真等过程,我们最终设计出了控制电路和各执行模块的软硬件设计方案,以模块方式对本系统的控制和执行部分的软件设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制作出了实物模型。
该系统的单片机控制部分主要由2*3矩阵键盘电路、单片机(STC10F08XE)最小系统、遥控模块、霍尔传感器测速电路、电机运行状态显示电路及电动机驱动控制电路等组成;窗帘控制部分主要由导轨、窗帘、拉绳等传动装置、霍尔传感器位置检测电路以及直流电机等组成。
本系统中,单片机根据接收到的不同信号来控制电动机的正转、反转或停止,从而实现窗帘的打开、关闭或停止,通过霍尔传感器和磁钢来测试窗帘的运行状态,来实现窗帘的防过卷功能。
关键字:遥控窗帘;STC10F08XE;防过卷;霍尔传感器;直流电机。
目录一、概述 (1)1.1选题目的和意义 (1)1.2选题的要求 (1)1.3主要实现的功能 (1)二、硬件电路的实现 (2)2.1 硬件整体视图 (2)2.2 STC10F08XE单片机模块 (3)2.2.1 STC10F08XE单片机结构图 (3)2.2.2STC10F08XE单片引脚功能 (3)2.2.3STC10F08XE单片的最小系统图 (4)2.3驱动直流电机的L298N芯片模块 (4)2.4直流电机(马达)模块 (5)2.4.1直流电机(马达)实物图片 (5)2.4.2直流电机(马达)工作原理 (6)2.5 无线收发模块 (6)2.6 键盘电路与光电限位开关电路设计模块 (7)三、软件设计 (8)3.1此设计软件的程序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8)3.2程序流程图如下 (9)四、Proteus软件仿真 (10)五、课程设计体会 (10)附1:源程序代码 (1)附2:系统原理图 (6)一、概述1.1选题目的和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变,宽大窗户的办公和生活建筑越来越多。
计算机课程设计报告最终版
目录一、概述 (1)二、设计内容 (1)三、设计要求和环境 (2)四、课程设计代码 (2)五、图形用户界面 (6)六、运行结果图 (6)七、心得体会 (8)八、参考资料 (8)一、概述《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其中对计算机网络设备的掌握尤为重要。
学生虽然可以通过与课堂教学同步的上机实验完成相关内容的练习,但却往往局限于一些功能简单、彼此之间关系独立的实验。
课程设计是一种综合训练,致力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进行网络设备配置管理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的学习与应用打下基础。
静态路由是指由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
静态路由一般适用于比较简单的网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网络管理员易于清楚地了解网络的拓扑结构,便于设置正确的路由信息。
静态路由的网络安全保密性高。
动态路由因为需要路由器之间频繁地交换各自的路由表,而对路由表的分析可以揭示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网络地址等信息。
因此,网络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也可以采用静态路由。
在了解了静态路由的主要应用形式的基础上,我们应联系实际学会如何配置静态路由。
二、设计内容静态路由的实现与应用1.目的理解静态路由的主要应用形式,会配置静态路由2.内容准备3台iSpirit3524F(A、B、C)iSpirit3524F A上配置三个子网:Subnet 1:1.1.1.2Subnet 2:1.1.2.1Subnet 3:1.1.6.1iSpirit3524F B上配置三个子网:Subnet 1:1.1.4.1Subnet 2:1.1.3.2Subnet 3:1.1.6.2iSpirit3524F C上配置三个子网:Subnet 1:1.1.2.2Subnet 2:1.1.3.1Subnet 3:1.1.5.2(1)分别在三台iSpirit3524F上设置指向相邻交换机的静态路由。
(2)取消静态路由,在三个交换机上启用RIP。
三、设计要求和环境1.要求三台交换机之间能相互通讯2.环境3台3524G/F交换机,3台PC机,6根网线四、课程设计代码第一台交换机的配置:Switch>enSwitch#conf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Switch(config)#vlan 10Switch(config-vlan)#exitSwitch(config)#int f0/2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nt vlan 10%LINK-5-CHANGED: Interface Vlan10, changed state to up%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Vlan10, changed state to upSwitch(config-if)#ip add 1.1.1.2 255.255.255.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vlan 20Switch(config-vlan)#exitSwitch(config)#int f0/3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nt vlan 20%LINK-5-CHANGED: Interface Vlan20, changed state to up%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Vlan20, changed state to upSwitch(config-if)#ip add 1.1.2.1 255.255.255.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vlan 30Switch(config-vlan)#exitSwitch(config)#int f0/4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3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nt vlan 30%LINK-5-CHANGED: Interface Vlan30, changed state to up%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Vlan30, changed state to upSwitch(config-if)#ip add 1.1.6.1 255.255.255.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p routingSwitch(config)#ip route 1.1.4.2 255.255.255.0 1.1.6.2Switch(config)#ip route 1.1.5.1 255.255.255.0 1.1.2.2第二台交换机的配置:Switch>enSwitch#conf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Switch(config)#vlan 40Switch(config-vlan)#exitSwitch(config)#int f0/2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4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nt vlan 40%LINK-5-CHANGED: Interface Vlan40, changed state to up%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Vlan40, changed state to upSwitch(config-if)#ip add 1.1.4.1 255.255.255.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vlan 50Switch(config-vlan)#exitSwitch(config)#int f0/3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5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nt vlan 50%LINK-5-CHANGED: Interface Vlan50, changed state to up%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Vlan50, changed state to upSwitch(config-if)#ip add 1.1.3.2 255.255.255.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vlan 60Switch(config-vlan)#exitSwitch(config)#int f0/4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6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nt vlan 60%LINK-5-CHANGED: Interface Vlan60, changed state to up%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Vlan60, changedstate to upSwitch(config-if)#ip add 1.1.6.2 255.255.255.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p routingSwitch(config)#ip route 1.1.1.1 255.255.255.0 1.1.6.1Switch(config)#ip route 1.1.5.1 255.255.255.0 1.1.3.1第三台交换机的配置:Switch>enSwitch#conf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Switch(config)#vlan 70Switch(config-vlan)#exitSwitch(config)#int f0/2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7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nt vlan 70%LINK-5-CHANGED: Interface Vlan70, changed state to up%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Vlan70, changed state to upSwitch(config-if)#ip add 1.1.5.2 255.255.255.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vlan 80Switch(config-vlan)#exitSwitch(config)#int f0/3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8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nt vlan 80%LINK-5-CHANGED: Interface Vlan80, changed state to up%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Vlan80, changed state to upSwitch(config-if)#ip add 1.1.3.1 255.255.255.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vlan 90Switch(config-vlan)#exitSwitch(config)#int f0/4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9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nt vlan 90%LINK-5-CHANGED: Interface Vlan90, changed state to up%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Vlan90, changed state to upSwitch(config-if)#ip add 1.1.2.2 255.255.255.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p routingSwitch(config)#ip route 1.1.1.1 255.255.255.0 1.1.2.1Switch(config)#ip route 1.1.4.2 255.255.255.0 1.1.3.2五、图形用户界面六、运行结果图PC0的ping结果:PC1的ping结果:PC21的ping结果:七、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对静态路由的实现与应用的课程设计,我对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应用,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完整版)FPGA课程设计(最终版)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题目: 电子琴的设计课程设计目的:《FPGA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熟悉基于VHDL语言进行FPGA开发的全流程,并且利用FPGA设计进行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再现,让学生体会EDA技术的强大功能,为今后使用FPGA进行电子设计奠定基础。
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设计内容:(1)设计一个八音电子琴。
(2)由键盘输入控制音响,同时可自动演奏乐曲。
(3)用户可以将自己编制的乐曲存入电子琴,演奏时可选择键盘输入乐曲或者已存入的乐曲。
要求每个学生单独完成课程设计内容,并写出课程设计说明书、说明书应该包括所涉及到的理论部分和充足的实验结果,给出程序清单,最后通过课程设计答辩。
时间安排: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1)Abstract (2)1设计意义和要求 (3)1.1设计意义 (3)1.2功能要求 (3)2方案论证及原理分析 (4)2.1实现方案比较 (4)2.2乐曲实现原理 (4)2.3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6)3系统模块设计 (8)3.1顶层模块的设计 (8)3.2乐曲自动演奏模块的设计 (8)3.3音阶发生器模块的设计 (9)3.4数控分频器模块的设计 (9)4程序设计 (11)4.1VHDL设计语言和ISE环境简介 (11)4.2顶层模块的程序设计 (12)4.3乐曲自动演奏模块的程序设计 (13)4.4音阶发生器模块的程序设计 (13)4.5数控分频模块的程序设计 (14)5设计的仿真与实现 (15)5.1乐曲自动演奏模块仿真 (15)5.2音调发生模块仿真 (18)5.3数控分频模块仿真 (19)5.4电子琴系统的仿真 (20)5.5设计的实现 (22)5.6查看RTL视图 (23)5.7查看综合报告 (25)6心得体会 (31)7参考文献 (32)8附录 (33)摘要随着基于FPGA的EDA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与深入,EDA技术在电子信息、通信、自动控制用计算机等领域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最终版)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组长:
成员:
成员:
成员:
成员:
成员:
指导教师:
年月日
一、课程设计题目:
二、问题定义:(由教师指定)
三、需求分析
以明确的无歧义的陈述说明课程设计的任务,强调的是程序要做什么?并明确规定:
1、输入的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
2、输出的形式;
3、程序所能达到的功能;
4、算法涉及的基本理论分析:比如对文件压缩,算法用到了
Huffman树,就要从理论上对文件压缩的几种方式、Huffman树的定义、Huffman编码的原理、解码的过程等进行分析。
5、题目研究和实现的价值。
四、算法设计
1、概要设计
阐述说明本算法中用到的所有数据结构的定义及其含义、主程序的流程以及各程序模块之间的层次(调用)关系。
3.详细设计
(1)实现概要设计中定义的所有数据类型;
(2)所有函数的接口描述;
(3)所有函数的算法描述(只需要写出伪码算法);
(3)对主程序和其他模块也都需要写出伪码算法(伪码算法达到的详细程度建议为:按照伪码算法可以在计算机键盘直接输入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程序),可采用流程图、N – S 图或PAD图进行描述
(4)画出函数的调用关系图。
五、算法实现
以附件形式
六、软件测试
这里的测试主要是基于功能的黑盒测试,所以首先提出测试的功能点,然后给出测试数据(包括正确的输入及其输出结果和含有错误的输入及其输出结果。
)
要求在附件里给出软件的基本数据和测试数据。
七、技术讨论(可选)
八、收获与体会
九、软件运行的部分截图及说明。
水电站课程设计最终版
《水电站建筑物》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组员:曾凯学号:09150312班级:09水利3班水电站课程设计说明书第一章基本资料第二章水轮机发电机选择第一节机组台数和机组型号的选择第二节水轮机主要参数的确定第二节蜗壳和尾水管尺寸的确定第四节发电机组的选择及尺寸第三章水电站厂房设计第一节主厂房的平面尺寸确定第二节主厂房布置的构造要求第三节桥吊选择第一章 基本资料(一)、流域概况该水电站位于S 河流的上游,电站坝址以上的流域面积为20,300km 2,本电站属于该河流梯级电站中的一个。
(二)、水利动能本电站的主要任务是发电。
结合水库特性、地区要求可发挥养鱼等综合利用效益。
本电站水库特征水位及电站动能指标见表1表1 H 水电站工程特性表名 称 单位数量备注 一、水库特性 1、水库特征水位 校核洪水位(P=0.1%) m 293.90 设计洪水位(P=1%) m 290.90 正常蓄水位 m 290.00 死水位 m 289.00 2、正常蓄水位时水库面积 km 2 15.173、水库容积校核洪水位时总库容 108m 32.29 正常蓄水位时库容 108m 3 1.63 死库容 108m 3 1.49二、下泄流量及相应下游水位包括机组过流量1、设计洪水最大下泄量 m 3.s -18 200.00 相应下游水位 m 273.20 2、校核洪水最大下泄量 m 3.s -111 700.00 相应下游水位 m 274.90三、电站电能指标装机容量 MW 200.00 保证出力 MW 35.00 多年平均发电量 108kW.h 4.35 年利用小时数 h 2255四、水轮机工作参数 最大工作水头 m 25.60 最小工作水头 m 22.80 设计水头 m23.305000100001500020000264266268270272274276278280水位 (m )流量(m 2/s)图1 下游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第二章 水轮发电机选择第一节 水轮机的台数和机组型号选择 4台;单机容量50KW ;型号HL310 第二节 水轮机主要参数确定 直径D1=6.5m ;转速n=71.4r/min 允许吸出高度Hs=0.143m 第三节 蜗壳和尾水管的尺寸选择 混凝土蜗壳,包角为0225 L+x=6.4m ,L-x=4.8m弯肘形尾水管,参数如下表所示:参数1Dh L5B 4D4h6h1L5h肘管型式适用范围 实际6.516.929.2517.688.7758.7754.387511.837.93标准混凝土肘管混流式第四节 发电机组的选择及尺寸发电机型号为SF50-60/920,具体参数如下表所示:因水轮机的发电功率50MW ,转速n=72r/min 则选择发电机的型号为SF50-60/920。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最终版
西安石油大学油藏工程课程设计制作者郑英博王超刘海高瑞班级石工 1102目录第一部分油田概况 (3)1.1油田地理位置 (3)1.2技术条件 (3)第二部分:油藏地质描述 (4)2.1油藏地质层序 (4)2.1.1地质层序总述 (4)2.1.2地层层序划分表 (4)2.2构造 (7)2.3储层特性 (7)2.3.1沉积特征 (7)2.3.2储层岩性物性 (7)2.3.3储层岩石敏感性 (8)2.3.4储层渗透性 (8)2.4油藏性质 (8)2.4.1流体性质 (8)2.4.2压力温度系统 (9)2.4.3油藏类型 (9)2.5储量计算 (10)2.5.1储层油层概述 (10)2.5.2含油面积确定 (10)2.5.3有效厚度的确定 (10)2.5.4计算储量 (14)2.5.5计算地质储量丰度 (14)第三部分油藏工程设计 (15)3.1开发原则 (15)3.1.1由储层物性分析 (15)3.1.2中孔、特低渗型储层的开发原则为: (15)3.1.3分析: (15)3.2开发层系划分 (15)3.3开发方式 (15)3.4开发井网 (16)3.5开发动态指标预测 (18)3.5.1单井产能评价 (18)3.5.2预计建设规模 (19)3.5.3开发动态指标 (19)第四部分油藏动态监测 (20)4.1生产动态 (20)4.1.1动态监测的原则: (20)4.1.2动态监测井数的确定和安排 (20)4.1.3动态监测方案实施要求 (20)4.1.4M1井和M2井的生产动态 (20)4.1.5油压,套压变化 (22)4.2试井 (23)4.2.1试井总述 (23)4.2.2试井成果表 (23)4.2.3绘制试井曲线 (24)4.3示踪剂井间动态分析 (26)第五部分结束语 (27)参考文献 (27)第一部分油田概况1.1油田地理位置交错,村庄遍布,交通便利。
年平均气温14℃,四季分明。
该块为新增储量区,没有形成开发井网,周围无井站和集输管网及配套设施,M2向北2.2公里(穿过两条100米宽河道,水深3-5米)可进入最近的配套集输设施覆盖区HE(由此可接入到较大的集输场站,同时可交接油,也有足够的污水来源),M1向东沿河堤土路4.6公里上公路。
夹套反应釜课程设计最终版
有搅拌装置的夹套反应釜《反应工程与反应器》是一门应工程,是以生物学、化学、工程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等多学科为基础的交叉学科,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研究化学反应规律,建立反应动力学模型亦即对所研究的化学反应,以简化的或近似的数学表达式来表述反应速率和选择率与温度和浓度等的关系。
②研究反应器的传递规律,建立反应器传递模型亦即对各类常用的反应器内的流动、传热和传质等过程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并力求以数学式予以表达。
③研究反应器内传递过程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对一个特定反应器内进行的特定的化学反应过程,在其反应动力学模型和反应器传递模型都已确定的条件下,将这些数学模型与物料衡算、热量衡算等方程联立求解,就可以预测反应结果和反应器操作性能。
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了解了反应工程的发展,逐渐清晰了对反应工程的认识,掌握了基本的知识。
下面是我对学期所学的总结—有搅拌装置的夹套反应釜,用此篇课程设计来总结我学期的所学。
本次设计的反应釜是反应工程中的一种反应器,是综合反应容器,根据反应条件对反应釜结构功能及配置附件的设计。
从开始的进料-反应-出料均能够以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完成预先设定好的反应步骤,对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力学控制(搅拌、鼓风等)、反应物/产物浓度等重要参数进行严格的调控。
目录课程设计任务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设计方案的分析和拟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反应釜釜体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罐体和夹套的结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罐体几何尺寸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确定筒体内径............................. 错误!未定义书签。
钻井课程设计报告最终版
西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2016年12 月30 日前言钻井工程设计是石油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确保油气钻井工程顺利实施和质量控制的重要保证,是钻井施工作业必须遵循的原则,是组织钻井生产和技术协作的基础,是搞好单井预算和决算的唯一依据。
钻井设计的科学性、先进性关系到一口井作业的成败和效益。
科学钻井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依靠钻井设计水平的提高。
设计应在充分分析有关地质和工程资料的基础上,遵循国家及当地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和要求,按照安全、快速、优质和高效的原则进行。
并且必须以保证实施地质任务为前提。
主要目的层段的设计必须体现有利于发现与保护油气层,非目的层段的设计主要考虑满足钻井工程施工作业和降低成本的需要。
本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1、井身结构设计及井身质量要求:原则是能有效地保护油气层,使不同地层压力梯度的油气层不受钻井液污染损坏;应避免漏、喷、塌、卡等复杂情况发生,为全井顺利钻进创造条件,是钻井周期最短;钻下部高雅地层时所用的较高密度钻井液产生的液柱压力,不致压裂上一层管鞋处薄弱的裸露地层;下套管过程中,井内钻井液柱压力之间的压差不致产生压差卡套管等严重事故;以及强度的校核。
2、套管柱设计:选择不同型号的套管,满足钻井中固井、完井要求;3、钻具组合设计:给钻头加压时下部钻柱是否会压弯,选用足够的钻铤以防钻杆受压变形;4、钻井液体系;5、水力参数设计;6、注水泥设计,钻井施工进度计划等几个方面的基本设计内容;目录第1章预设井、邻井基本参数 (1)1.1设计资料收集 (1)1.2井身结构设计图 (2)第2章井身结构设计 (3)2.1最大钻井液密度和压差计算公式 (3)2.2井身结构设计 (4)第3章套管柱设计 (6)3.1资料的查取汇总 (6)3.2油层套管柱的设计 (6)3.3表层套管柱的设计 (8)第4章钻柱设计 (10)4.1钻铤的设计 (10)4.2钻具组合 (10)4.3结论统计 (15)第5章钻井液设计 (16)5.1所需钻井液体积及相关公式 (16)5.2井筒内钻井液体积计算 (16)5.3钻井液密度转换 (17)5.4结论统计 (18)第6章钻井水力参数设计 (19)6.1水力参数相关公式 (19)6.2泵的选择 (22)6.3相关参数计算 (23)第7章注水泥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书最终版
化⼯原理课程设计书最终版青岛科技⼤学化⼯课程设计设计题⽬:⼄醇-正丙醇溶液连续板式精馏塔的设计指导教师:屈树国学⽣姓名:魏慎成张宏⽣韩尚杰翟喜民冯学栋化⼯学院—化学⼯程与⼯艺专业135班⽇期2015/12/11⽬录⼀设计任务书⼆塔板的⼯艺设计(⼀)设计⽅案的确定(⼆)精馏塔设计模拟(三)塔板⼯艺尺⼨计算1)塔径2)溢流装置3)塔板分布、浮阀数⽬与排列(四)塔板的流体⼒学计算1)⽓相通过浮阀塔板的压强降2)淹塔3)雾沫夹带(五)塔板负荷性能图1)雾沫夹带线2)液泛线3)液相负荷上限4)漏液线5)液相负荷上限(六)塔⼯艺数据汇总表格三塔的附属设备的设计(⼀)换热器的选择1)预热器2)再沸器的换热器3)冷凝器的换热器(⼆)泵的选择四塔的内部⼯艺结构(⼀)塔顶(⼆)进⼝①塔顶回流进⼝②中段回流进⼝(三)⼈孔(四)塔底①塔底空间②塔底出⼝五带控制点⼯艺流程图六主体设备图七附件(⼀)带控制点⼯艺流程图(⼆)主体设备图⼋符号表九讨论⼗主要参考资料⼀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设计⼀板式精馏塔,⽤以完成⼄醇-正丙醇溶液的分离任务【设计依据】如表⼀表⼀【设计内容】1)塔板的选择;2)流程的选择与叙述;3)精馏塔塔⾼、塔径与塔构件设计;4)预热器、再沸器热负荷及加热蒸汽消耗量,冷凝器热负荷及冷却⽔⽤量,泵的选择;5)带控制点⼯艺流程图及主体设备图。
⼆塔板的⼯艺设计(⼀)设计⽅案的确定本设计的任务是分离⼄醇—正丙醇混合液,对于⼆元混合物的分离,应采⽤连续精馏流程,运⽤Aspen软件做出⼄醇—正丙醇的T-x-y 相图,如图⼀:图⼀:⼄醇—正丙醇的T-x-y相图由图⼀可得⼄醇—正丙醇的质量分数⽐为0.5:0.5时,其泡点温度是84.40o C(⼆)精馏塔设计模拟1.初步模拟过程运⽤Aspen软件精馏塔Columns模块中DSTWU模型进⾏初步模拟,并不断进⾏调试,模拟过程及结果如下:图⼆:初步模拟模块图三:塔规格初步设计结果由此塔得到的组分如下:图四:塔规格初步设计所得到流股及其组成由上图看出重组分中⼄醇的质量分数是 2.0%,其结果是并不符合分离要求,因此运⽤精馏塔Columns模块中RadFrac模型进⾏精确模拟设计,并不断进⾏调试,模拟过程及结果如下:图五:精确模拟模块图六:塔规格精确设计结果图七:塔规格精确设计所得到流股及其组成由图七看出在塔顶⼄醇含量和塔底⼄醇含量均达到分离要求,因此软件所得计算结果数据如表⼆:表⼆对表⼆数据简单的处理和从软件中可得到如下数据:表三(三)塔板⼯艺尺⼨计算1)塔径空塔⽓速u=(安全系数)?max u ,安全系数=0.6-0.8,max u =1)横坐标数值:0.50.50.0029734.067()()0.0481.28 1.644s L s V L V ρρ?=?= 取板间距:0.40T H m =,取板上液层⾼度:0.07L h m =,则0.33T L H h m =-查图可知C 20=0.12 ,0.20.212017.52()0.12()0.1162020C C σ==?=(2)max 0.116 2.45u ==/m s取安全系数为0.6,则空塔⽓速为:max 0.60.6 2.45 1.47u u ==?=/m s塔径: 1.053D ===m 按标准塔径圆整为: 1.1D m =,则横截⾯积:222/40.785 1.10.95T A D m π==?=实际空塔⽓速:'1 1.281.350.95u ==/m s 2)溢流装置选⽤单溢流⼸形降液管,不设进⼝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建模、控制与优化是控制理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这些问题中,广泛采用了现代数学方法,使得控制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建模是控制理论中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控制理论中的建模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经验建模,二是根据物理规律建模。
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动态模型,一般用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来描述。
设计控制系统是控制理论的核心内容。
在线性系统中,我们所用到的数学工具是拓扑、线性群。
在非线性系统中,我们用到了微分几何。
可以说微分几何是非线性控制理论的数学基础。
优化是控制的一个基本目的,而最优控制则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庞特里亚金的极大值原理、贝尔曼的动态规划,都是关于优化和最优控制问题的。
本报告是对连续系统性能分析及闭环调节器设计,对系统的脉冲响应、能控性、能观测性、稳定性进行分析,然后通过状态反馈对系统进行极点配置,最后进行系统的仿真验证。
复习、巩固和加深所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知识,综合运用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的知识,弄清楚其相互关系,使理论知识系统化、实用化;掌握基于状态空间分析法进行控制系统分析与综合的方法;训练利用计算机进行控制系统辅助分析与仿真的能力;掌握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影响的规律,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理论解决控制系统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学习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方法。
最终达到增强我们的工程意识、联系实际问题设计、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关键词:建模控制理论控制系统性能分析状态反馈仿真目录1 课题分析 (1)2 MATLAB应用与系统模型建立 (2)2.1MATLAB应用 (2)2.1.1MATLAB 环境及基本命令 (2)2.1.2 M 文件的编写 (3)2.1.3图形处理 (3)2.2系统模型建立 (4)3 系统定量、定性分析 (6)3.1能控性、能观性分析 (6)3.1.1能观性、能观测性概念 (6)3.1.2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分析 (7)3.2系统稳定性分析 (8)3.2.1系统稳定性概念 (8)3.2.2系统稳定性分析 (8)4输出反馈分析 (10)4.1 输出反馈 (10)4.2通过u Fy给予反馈分析 (11)5状态反馈与极点配置 (13)5.1状态反馈 (13)5.2极点配置 (14)5.3闭环系统的状态反馈设计与极点配置 (14)5.4已知输出求给定 (18)6设计总结 (20)参考文献 (21)1 课题分析本次进行的是对连续系统性能分析及闭环调节器设计,系统参数: 某调节对象状态空间方程描述为[]010000102121300x x uy x ⎧⎡⎤⎡⎤⎪⎢⎥⎢⎥=+⎪⎢⎥⎢⎥⎨-⎢⎥⎢⎥⎣⎦⎣⎦⎪⎪=⎩分析原系统的性能,根据要求设计状态反馈阵及系统给定,满足设计要求。
设计主要内容:(1)求原系统的状态脉冲响应。
(2)分析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稳定性。
(3)分析此调节对象可否通过u Fy =给予稳定,为什么?(4)利用状态反馈进行设计,使得闭环系统的极点配置在1,2,3---处,并对设计的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系统的性能。
(5)如果输出量y 需以斜坡函数形式变化,即要求y at =,根据第4小题之分析,对应的闭环系统给定量应为何值?对设计的结果进行仿真验证。
此次设计中主要是利用MALTAB 编程对系统性能进行分析和闭环调节器设计,然后对系统进行仿真。
设计内容(1)求原系统的脉冲响应,通过MALTAB 编程即可实现;设计内容(2)分析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稳定性,需要运用线性控制理论中的能控性、能观性和稳定性判据,然后可利用MALTAB ,得出结论;设计内容(3)是一个输出反馈的问题,可以求此时系统的特征方程,然后运用劳斯判据判断稳定性;设计内容(4)是状态反馈与极点配置,通过MALTAB 编程实现,然后进行仿真;设计内容(5)是在内容(4)的基础上,求得系统的传递函数,根据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求得给定,然后进行仿真验证。
2 MATLAB应用与系统模型建立2.1MATLAB应用2.1.1MATLAB 环境及基本命令MATLAB环境是一种数值计算、数据分析和图形显示服务的交互式的环境。
有 3 种窗口,即:命令窗口(The Command Window)、m-文件编辑窗口(The Edit Window)和图形窗口(The Figure Window),同时,通过点击 Simulink,可弹出 Simulink 模型编辑窗口。
MATLAB 常用简单命令如表 2-1、2-2 所示。
表2-2特殊矩阵生成函数2.1.2 M 文件的编写用 MATLAB 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 M 文件。
M 文件可以根据调用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类:脚本文件(Script File)和函数文件(Function File)。
M 文件是一个文本文件,它可以用任何编辑程序来建立和编辑,而一般常用且最为方便的是使用 MATLAB 提供的文本编辑器。
启动 MATLAB 文本编辑器有多方法。
菜单操作启动,MATLAB 主窗口的File/New/M-file;命令操作启动,在 MATLAB 命令窗口输入命令 edit,启动 MATLAB 文本编辑器;命令按钮操作启动,单击 MATLAB 主窗口工具栏上的 New M-File 命令按钮,启动MATLAB 文本编辑器。
打开已有的 M 文件,也有多种方法。
菜单操作打开,MATLAB 主窗口的File/Open 命令,则屏幕出现 Open 对话框,在 Open 对话框中选中所需打开的M 文件;命令操作打开,在 MATLAB 命令窗口输入命令:edit 文件名,则打开指定的 M 文件;命令按钮操作打开,单击 MATLAB 主窗口工具栏上的 Open File 命令按钮,再从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所需打开的 M 文件。
函数只能在函数体内对变量进行操作,也就是只能访问函数本身工作空间中的变量。
M 函数文件的结构为函数定义行(function);H1 行(函数帮助文本的第一行);函数帮助文本;函数体;注释。
注意,函数文件编写后,保存时,其文件名必须与函数名相同;函数名不要与 MATLAB 自身的函数命令相同。
2.1.3图形处理基本二维图形处理命令简单介绍如下:1)plot(x,y)——绘制由x,y所确定的曲线;2)多组变量绘图:plot(x1,y1,选项1,x2,y2,选项2,……);3) 双Y轴绘图:plotyy( )函数;4)图形窗口的分割(subplot);5) 图形编辑窗口的使用(Edit→Figure Properties)。
2.2系统模型建立设某调节对象状态空间方程描述为[]010000102121300x x uy x ⎧⎡⎤⎡⎤⎪⎢⎥⎢⎥=+⎪⎢⎥⎢⎥⎨-⎢⎥⎢⎥⎣⎦⎣⎦⎪⎪=⎩将系统状态空间方程表示状态空间模型,其MALTAB 仿真图为:图2-1 状态空间模型仿真图系统的状态脉冲响应:根据此调节对象的状态空间方程表达式,利用MATLAB 编程求系统的状态脉冲响应,其程序如下:A=[0 1 0;0 0 1;-2 1 2]; B=[0;0;1]; C=[3 0 0]; D=0;[num,den]=ss2tf(A,B,C,D,1) sys=tf(num,den)impulse(sys) 程序运行结果为:num =0 0 0 3den =1.0000 -2.0000 -1.0000 2.0000sys =3-------------------S^3 - 2 s^2 - s + 2先将原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转换成传递函数阵,再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利用指令impulse 求系统的脉冲响应,其状态脉冲响应如图2-2。
25Impulse ResponseTime (seconds)A m p l i t u d e图 2-2状态脉冲响应由系统的状态脉冲响应可以看出,系统是不稳定的。
3 系统定量、定性分析系统定量、定性分析主要包括能观测性、能控性、稳定性分析,其目的是判断或者验证当前系统是否满足所要求的性能指标。
3.1能控性、能观性分析3.1.1能观性、能观测性概念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分析是多变量系统设计的基础,包括能控性、能观测性的定义和判别。
系统状态能控性定义的核心是:对于线性连续定常系统,若存在一个分段连续的输入函数u(t),在有限的时间(t1-t0)内,能把任一给定的初态x(t0)转移至预期的终端x(t1),则称此状态是能控的。
若系统所有的状态都是能控的,则称该系统是状态完全能控的。
能控性判别分为状态能控性判别和输出能控性判别。
状态能控性分为一般判别和直接判别法,后者是针对系统的系数阵A 是对角标准形或约当标准形的系统,状态能控性判别时不用计算,应用公式直接判断,是一种直接简易法;前者状态能控性分为一般判别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判别法。
输出能控性判别式为:[]p B CACAB CB Rank RankQ n cy ==-1(3-1)状态能控性判别式为:[]n B A AB B Rank RankQ n c ==-1 (3-2)系统状态能观测性的定义:对于线性连续定常系统,如果对t 0时刻存在t a ,t 0<t a <∞,根据[t 0,t a ]上的y(t)的测量值,能够唯一地确定系统在t 0时刻的任意初始状态x 0,则称系统在t 0时刻是状态完全能观测的,或简称系统在[t 0,t a ]区间上能观测。
状态能观测性也分为一般判别和直接判别法,后者是针对系统的系数阵A是对角标准形或约当标准形的系统,状态能观性判别时不用计算,应用公式直接判断,是一种直接简易法;前者状态能观测性分为一般判别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判别法。
状态能观测性判别式为:[]nCA CA CRank RankQ Tn o ==-1(3-3)系统的传递函数阵和状态空间表达式之间的有(1-2)式所示关系。
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阵表述,求其满足D B A sI C s den s num s G +-==-1)()()(()(关系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称为实现。
实现的方式不唯一,实现也不唯一。
其中,当状态矩阵A 具有最小阶次的实现称为最小实现,此时实现具有最简形式。
3.1.2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分析对系统[]010000102121300x x uy x ⎧⎡⎤⎡⎤⎪⎢⎥⎢⎥=+⎪⎢⎥⎢⎥⎨-⎢⎥⎢⎥⎣⎦⎣⎦⎪⎪=⎩进行能控性、能观测性分析,其MATLAB 程序如下:A=[0 1 0;0 0 1;-2 1 2]; B=[0 0 1]'; C=[3 0 0];D=0;Qc=ctrb(A,B) rank(Qc)Qo=obsv(A,C) rank(Qo)程序运行结果:Qc =0 0 1 0 1 2 1 2 5ans =3Qo =3 0 0 0 3 0 0 0 3ans =3由程序运行结果可知,系统的能控性判别矩阵和能观测性判别矩阵的秩都为3,等于系统的阶次,所以可以判断出此系统是完全能控和完全能观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