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认证——劳动经济学
新希望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劳动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
新希望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劳动经济学新希望教育集团金牌讲师----刘睿璋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A.劳动经济学B.劳动力C.劳动资源D.劳动能力2.从经济学的观点看,构成消费对象的消费资料不仅仅是有形的物质资料,而且还包括无形的非“()”资料.A.消费B.物质C.需求D.资源3.资源的有限性称为()的稀缺性.A.消费B.物质C需求D.资源4.在市场经济中,支付能力是生产出来的,是生产的结果,生产力等于().A.劳动结果B.支付能力C.支付手段D.劳动能力5.一定社会发展阶段所能够拥有的()就是消费的支付能力.A.劳动能力B.劳动手段C.劳动D.劳动资料6.利润定义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收人减去()的差额部分.A.生产费用B.总费用C.原材料费用D人工费用7.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是()研究方法.A.规范B.实证C.体系D.认识客观现象8.实证研究方法的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的问题.A.应该是什么B.是怎样的C.是什么D.实在的9.劳动经济学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现象.A.市场经济B.市场主体C.劳动力假说D.劳动力市场10.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的问题.A.应该是什么B.是怎样C.是什么D实际l1.总人口劳参率等于劳动力除以()再乘以百分之百.A.总人口B.总劳动力C.可能劳动力D.有能力劳动者12.(),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A.劳动力供给B.劳动力总量c.劳动力需求D劳动力市场13.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为().A.供给无弹性B.劳动力供给弹性C.供给缺乏弹性D.供给富有弹性14.(),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Aθ劳动力参与率B.劳动力周期C.劳动力需求D.劳动力供给15.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程度的指标.A.人口密度B.社会劳动强度,C.人口参与社会劳动D.参加工作人口比例16.劳动力供给弹性是()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A.劳动力供给B.劳动力需求C.劳动力供给量D.劳动力需求量17.劳动力供给富有弹性表示为().A.Es<0 B.Es>0 C.Es<l D.Es>l18.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A.Es>1 B.Es<l C.Es>2 D.Es<019.劳动力供给缺乏弹性表示为().A.Es<0 B.Es>2 C.Es<1 D.Es>120.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A.Es>l B.Es<1 C,Es>0 D9 Es<021.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Es表示为().A.(△S/S)/(△w/w)B.(△w/w)/(△S/S)C.(△w/S)/(△S/w)D.(△S/w)/(△w/S)22.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Ed表示为().A(△w/△D)/(w/D)B(△D/△w)/(D/w)C(Aw/w)/(△D/D)D(△D/D)/(△w/w)23.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A.劳动力需求B.劳动力供给C.劳动力需求D.劳动力供给量24.劳动力需求富有弹性表示为().A.Ed>0 B.Ed<0 C.Ed>l D.Ed<l 25.劳动力需求缺乏弹性表示为().A.Ed>2 B.Ed<2 C.Ed>l D.Ed<l 26.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属于()弹性A.供给有无限B.单位供给C.供给富有D.供给缺乏27.对于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A.Ed>2 B.Ed<Z C.Ed>l D.Ed <l28.一边际产E wp用公式表示为().A.△L/△Q B.△Q/△L C.Q/L D.L/Q 29.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对于由劳动投人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的第一个阶段,判断正确的是()A.AP递减B.AP递增C.MP递减D.MP为负值30.AP与MP的交点为()的最大值.A.总产置TP B.平均产量AP C.边际产量MP D.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MRP31.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A.MRP=VMP B.MRP=MP C.VMP=MP D.MP=MC32.当()时,总产量取得最大值A.AP=0 B.MP=0 C.AP>MP D.AP<MP 33.增加一单位劳动要素投人所增加的产量定义为劳动的边际产量,也叫做().A.边际产品价值B.边际产品C.边际产品收益D.边际产品出售34.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社会经济特征之一的().A.劳动关系B.雇用关系C.经济关系D.劳动交换关系35.()的劳动力市场是广义的劳动力市场交换关系的外在表现,是实现劳动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A.劳动要素B.狭义C.劳动关系D.劳动机制36.劳动力市场的主体由相互对立的()构成.A.客体B.雇用C.两极D.边际37.劳动力市场的(),是指劳动力市场所维护、反映和调节的经济利益的性质.A.本质属性B.本质特性C.本质特征D.本质要求38.在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分析中,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A,R•韦恩•蒙迪B.A•马歇尔C.雷蒙德D.希克斯39.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A.亚当•斯密B.希克斯C.A•马歇尔D.L•瓦尔拉40.均衡价格论是由()提出的.A.亚当•斯密B.L•瓦尔拉C.A•马歇尔D.希克斯41.实际工资的计算公式是().A.货币工资/价格B.货币工资/价格指数C.货币工资×价格D.货币工资×价格指数42.总供给等于()之和.A.消费+储蓄B.投资+储蓄C.投资+收入D.消费十收入43.()的所有者提供要素服务分别得到各自的报酬,分别对应为地租、工资、利息和利润.A.劳动要社B.生产要素C.服务要素D.管理要素44.计时工资中,工资标准乘以实际工作时间等于().A.时间有效工资B.支付工资C.货币工资D.应得工资45.计件工资的计算方式是:货币工资=()A.计件工资额(计价单价)×合格产品数量B.计件率×合格产品数量C.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D.计件工资率×总生产当日数量E.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月计件总合格数量46.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称为().A.摩擦性失业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47.失业率用公式来表示丙()×100%.A.失业人数/就业人数B.失业人数/人口总数C.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D.就业人数/失业人数48.从下列定义说法中,判断错误的是().A.最低工资,又称为最低工资率,是国家依法规定的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B.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包括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工时制度、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的条件及最高限额、休息休假制度等C.工会在其发展中承担着多重功能,最基本的是与雇主或雇主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参与决定基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D.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人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囚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49.()是政府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经济增长的亠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C.金融政策D.收入政策50.收人差距的衡量指标是().A.国民收入B.墓尼系数C.人均GDP D.需求弹性51.从世界各国来看,基尼系数()时,表示收入差距非常小.A.大于0.2 B.小于0.2 C.大于0.4D.小于052.基尼系数在0.4以上,则表示收人差距比较大;通常的基尼系数在()之间.A.0~1 B.0~2 C.0~0.2 D.0.2~0.4539实际工资是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用以说明工资的实际购买能力,其计算公式为().A.实际工资=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B.实际工资=小时工资率×实际工作时间C.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D.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E.实际工资=货币工资÷标准工作时间小时54.资源的有限性称为().A.稀缺性B.物质性C,资料性D.文件性55.个人追求的目标是().A.收益最大化B.效用最大化C.可支配最大化D.可支配资源最大化56.增长差距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具体表现力().A.季节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需求性失业D.需求不足性失业57.单位需求弹性,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是().A.Ed=1 B.Ed>l C.Ed<1 D.Ed=058.经济周期研究者们提出().A.两种劳动参与假说B.一级劳动力参与假说C.二级劳动力参与假说D.三级劳动力参与假说二、多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锗选、少选均不符分)1.劳动经济学提到,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的属性是().A任何一个既定的置与无限性相比,总是不足的B.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属性C.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D.人所共知,生产赖以消费E.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2.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运作的主体是().A.企业B.供给者C.个人D.需求者E.政府3.利润最大的含义就是().A.“差额”是正值,则越大越好B.“差额”如果是负值,则越小越好C.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益最大化的变形D.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用的变化E.利润最大化是货币收人的变化4.主体的行为可以用最大化的观点加以().A.研究B.分析C.预测D.执行E.总结5.劳动力市场上,()分别是劳动力的供给方和需求方.A.居民户B.企业C.劳动者D.公司验E.政府6.(),导致劳动力市场与其他市场的重大区别是劳动经济学产生的基础.A.劳动力市场配置的资源B.交换的商品是劳动力C.其他市场配置的资源D.交换的商品相比E.具有显著的特殊性7.劳动经济学的任务是().A.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B.劳动力的稀缺C.劳动力需求D.工资E.就业决定机制8.劳动经济学主要有()的研究方法.A.劳动力市场B.劳动科学C.劳动供给D.实证E.规范9.实证研究方法具有()特点.A.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B.研究现象自身的活动规律及内在逻辑C.研究现象自身认识客观的规律D.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E.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10.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是().A.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B.设定假设条件C.提出理论假说D.提出理论设想E.验证11.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它有利于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种种障碍,使互惠的交换不能实现,其主要障碍有().A.信息障碍B.体制C.市杨缺陷D.管理障碍E.物价障碍12.现代劳动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劳动力是指().A.能从事劳动的人B.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c.在一定年龄之内D.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E.一定范围内的人口13.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A.供给无弹性B供给有无限弹性C单位供给弹性D供给富有弹性E供给缺乏弹性14.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是().A.女性教育水平普遍提高B.制度劳动时间缩短C.人口出生率下降D.科学技术进步E.经济结构升高15.我国在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中将劳动力分为()级.A— B.二C.三D.一、二E.二、三16.劳动力市场的性质是().A.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B.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是一种等价交换C.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值D.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E.消耗最低费用中劳动的交换体现17.劳动力市场跑本质属主要表现在().A.劳动力市场是在产权边界界定清晰的条件下的必然产物B.劳动力市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节劳动力的配置的途径C.劳动力市场是在变革中界走清晰的条件下的必然产物D.劳动力市场是劳动交换的途径E.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离开流通领域进人生产领域后,所开展的劳动过程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过程18.均衡分析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它们两者之间的区别是().A.揭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B.分析单个市场均衡的实现与变动C.说明实现均衡的条件D.研究任何一种特定商品的欲求关系E.研究任何下种特定商品.的供求和价格关系19.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是().A.劳动力资源的分配B.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C.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D.充分就业的就业量不同20.我国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包括().A.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B.人口年龄结构组合的供给影响C.人口城乡结构D.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E.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21.所谓工资就是().A.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B.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C,由需求价格决定的D.具有与劳动的净产品不相等的趋势E.最终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22.工资率,是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根据单位时间标准的不同可分为().A.小时工资率B.日工资率C.基本工资率D.加班工资率E.计时工资率23.福利的基本构成包括().A.各类保险B.工作餐c.优惠的商品D.失业保险E.折价的商品24.具备()可以称为就业.A.劳动就业的主体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B.所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C.所参加的劳动对社会有益D.所从事的劳动为有酬劳动E.从有酬劳动中获得的可以是经营收人25.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考察我国最重要的失业类型有()失业.A.摩擦性B.技术性C.结构性D.季节性E.需求不足性26.请说出现代就业与失业状态的过程().A.就业状态→失业状态B.就业状态→非劳动力C.失业状态→就业状态D.失业状态→非劳动力E.非劳动力→就业状态,非劳动力→失业状态27.失业给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A物质的B家庭的C.社会的D.安全的E.精神的28.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包括().A.最低劳动标准B.最低社会保障C.工会D.职工代表大会E.保障基本生活标准29.收入政策广义的说法是().A.包括有关政策经济调控的手段B.包括在一定社会总收入C.对以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居民个人分配关系的调整政策D.包括一定工资总量的条件下E.社会收入分配政策30.收入政策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是().A.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B.有利于抑制过度的消费增长C.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D.有利于自由竞争机制发展E.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31.调控收入与物价关系的措施有().A.制定工资与物价指导线B.对物价和工资进行管制以致于冻结C.实施以税收为基础的收人控制政策D.约束企业工资发放过度的行为E.评议物价和工资增长过快32.对收人平等化的主要政策措施有().A.实行个人收入所得税制度B.对遗产、赠与、财产、高消费征税C.发展社会保障事业D.对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与就业培训E.发展教育事业和改善居民住房条件33.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劳动力市场现象B.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C.劳动力市场D.资本市场E.就业与失业34.对劳动力参与率的长期变动趋势描述正确的有().A.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B.女性人口劳参率上升C.女性人口劳参率下降D.老年人口劳参率上升E.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35.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人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阶段.A.MP递减B.MP递增C.总产量绝对减少D.总产量绝对增加E.总产量不变36.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人的增加所引起产量的变动,判断正确的是().A.第一阶段AP递增B.第一阶段AP递减C.第二阶段MP递减D.第二阶段MP递增E.第三阶段MP为负值37.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A.MRP=VMP B.VMP=MP•P C.MC=w D.MP=w E.VMP主MC38.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有().A.充分就业B.同质劳动力获得同样工资C.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D.体现工资差异E.增大工资总额39.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劳动年龄组人口占失业人口比重B.劳动年龄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C.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D.劳动年龄组外部年龄构成E.就业人口总量40.货币工资的影响因素有().A.货币工资率B.工作时间长度C.劳动力数量D.价格指数成E.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41.关于货币工资计算公式正确的是().A.货币工资=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B.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合格产品数量C.货币工资=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D.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总产品数量E.货币工资=计时工资率×合格产品数量42.福利所具有的特征有().A.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B.法定性C.企业自定性D.灵活性E.公平性43.福利的具体表现形式分为().A.当期支付B.实物支付C.延期支付D.支票支付E.现金支付44.企业实行实物支付的主要原因是().A.实物支付可以变相降低企业按基本工资支付的法定保险金B.实物支付可以降低企业按基本工资支付的法定保险金C.实物支付变相地提高了仓分所得税的纳税起点D.从社会的角度看,实物支付可以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E.实物支付是普遍存在的福利支付方式45.均衡国民收人等于().A.总供给B.总需求C.投资+储蓄D.消费+储蓄E.消费+投资46.失业类型分为().A.摩擦性失业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E.阶段性失业47.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具体表现形式为().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增长差距性失业D.周期性失业E.季节性失业48.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A.平均劳动时间B.失业率C,就业人数D.失业人数E9失业持续期49.失业的度量公式是().A9失业率=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100%B.失业率=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00%C.失业率=失业人数/社会要求就业人数×100%D.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能力人数×100%E.失业率主失业人数/就业人数的容量×100%50.对失业造成的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有().A.失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B.失业造成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C.失业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D.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E.失业有利于国民收入的增长51.政府支出包括().A.赠与B.政府购进C.税收D.转移支付E.政府坏账52.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有().A.劳动力供给量B9最低社会保障C.劳动力需求量D.最低劳动标准E.工会53.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有().A.财政政策B.就业政策C.货币政策D.金融政策E.收人政策54.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措施有().A.扩大政府购买B.减少政府购买C.增加政府转移支付D.增加税收E.中降低税率55.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A.调节法定准备金率B.调整税率C.调整利率D.调整贴现率E.公开市场业务56.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措施和作用有().A.增加货币供应量B.降低利率C.刺激投资和消费D9增加总需求E.降低消费需求57.调控收人与物价的关系,控制工资收人过度增长诱发通货膨胀的措施有().A.制定工资与物价指导线B.在物价和工资增长过快且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情况下,对物价和工资进行管制以致于冻结C.实施以税收为基础的收人控制政策,约束企业工资发放过度的行为D.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国民收人再分配E.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来减少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58.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必须()等多方面的知识和分析工具.A.坚持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B.需要经济学知识和均衡分析C.需要市场非均衡分析D.需要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E.需要逻辑学、数学、统计学59.货币工资所受到影响因素包括().A.货币工资率B.工作时间长度C.工资支付方式D.工资概率E.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60.延期支付是福利的另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具有的优势包括().A.延期支付可使企业获得一种稳定的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B.可以借助延期支付的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分配的激励功能C.延期支付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D.企业自定延期支付的福利项目,可以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E.延期支付可以使若干保险基金实现积累61.政府购买的具体项目有().A.国防用品B.公共管理服务C.公共工程项目D.政府雇员的薪金报酬E.事业组织中劳动者的薪金报酬62.转移支付包括政府在()等方面的支出.A.社会保险福利B.社会优抚C.社会救济D.老年救济E.某些补贴63.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A.扩张性的货币政策B.紧缩性的货币政策C.调节法定准备金率D.调整贴现率E.公开市场业务参考答案1.A,2.B3.D,4.B,5.C,6.B,7.B,8.C,9.D,10.A,11.A,12.A,13.B,14.C,15.C,16.C,17.D,18.B,19.C,20.A,21.A,22.D,23.C,24.C,25.D 26.C,27.D,28.B,29.B,30.B,31.A,32.B,33.B,34.C,35.B,36.C,37.A,38.B,39.D,40.C,41.B,42.A,43.B,44.C,45.C,46.C,47.C,48.A,49.B,50.B,51.B,52.D,53.C,54.A,55.B,56.D,57.A,58.A,参考答案1ABC 2.AC3.AB4.BC 5.AB 6.ABCDE 7.ACDE 8.DE,9.ADE,10.ABCE,11.ABC,12.BCD,13.ABCDE,14.ABCD,15.AB,16.ABCD,17.ABE,18.BE,19.BC,20.ACDE,21.AB,22.AB,23.ABE,24.ABCDE,25.ABCDE,26.ABCDE,27.ABCE,28.ABC,29.ABCDE,30.ACE,31.ABCD,32.ABCDE,33.AB,34.ABE,35.ABC,36.ACE,37.ABCE,38.ABC,39.BC,40.ABE,41.ABC,42.ABCD,43.BC,44.BCD,45.ABDE,46.ABCD,47.CD,48.BE,49.AB,50.ACD,51.BD,52.BDE,53,ACE,54.ACE,55.ADE,56.ABCD 57.ABC,58.ABcDE,59.ABE,60.ABCDE,61.ABCDE,62.ABCE,63.CDE,。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完整版)
人力资源管理师(新) 基础知识(提纲)一、劳动经济学(1-16)二、劳动法(17-24)三、现代企业管理(25-59)四、管理心理和组织行为(60-84)五、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85-117)第一章、劳动经济学(1-16)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劳动资源稀缺性。
1、相对稀缺性 2、资源的绝对稀缺性 3、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手段的稀缺性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新分支,劳动经济学既宏观也微观,劳动力的调控,又涉及到很多企业部门的需求,一个特定的研究对象。
大家注意,括号里的就是考题的类型。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第一个是劳动力资源的相对稀缺,相对稀缺不是绝对稀缺,结构性的失调,市场劳动力很丰富,但是市场的要求不一样,要求招工有本岗位工作两年以上经验者,稀缺是相对的,另外一个地区的流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需求。
第二个资源的绝对稀缺性,我们说从出生到死亡,我们按照劳动法规定的话,14周岁算童工,我们国家65岁退休,再加上一些残障,也就是说符合劳动力的保障不多。
我们的市场有一定的产业结构,为什么我们现在文科管理类的不好就业,我们国家现在所处的产业结构,技术人员,很多大专毕业生不够用,这里面有结构性的差。
这个题就是一个多选题,劳动力资源的绝对性。
二、效用最大化。
1、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2、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如果企业总收入减去总费用的差额是正值,则越大越好;负值则越小越好工资低的不愿意去,争取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个人的能力能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也就是说企业通过投资然后产出,取得收入。
有的说是消耗或成本。
这两个问题就造成了人的使用价值和企业里对人的评价,这就涉及到很多的等级了,技术熟练程度,文化水平管理能力,分档次的。
总费用的差额应该是正值,差额越大越好。
三、劳动力市场1、生产要素市场:居民:生产要素供给者,企业:需求者2、商品市场:居民:商品和服务需求者,企业:供给者3、劳动力市场:居民户供给方(工资率)企业:需求方生产要素就是说居民劳动力他是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和知识来获取报酬,是生产要素的工具,那么企业要研发产品,需要专家,要搞了个财务需要会计,要管理机构需要办公的人员。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第一章劳动经济学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1)定义:相对于人类社会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
属性:相对的稀缺性、绝对的属性、本质表现.2、效用最大化(2)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3、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3—4)实证研究方法(研究“是什么”)和规范研究方法(研究“应该是什么”)4、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5)社会劳动力: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
计算公式: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年龄(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5、劳动力供给(5—6)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6、供给弹性(6)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的反应程度。
7、供给弹性分类(6)8、劳动力需求(7)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
9、劳动力需求弹性(8)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的反应程度。
曲线图。
10、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9—10)三个阶段、公式、曲线图。
11、完全竞争市场上:MRP=VMP=MP*P(11)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MRP=VMP=MP*P=MC=W12、均衡分析(12)局部均衡分析(马歇尔)一般均衡分析(瓦尔拉)13、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13)人口规模、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城乡结构14、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13)15、均衡价格论(14-15)(马歇尔经济学原理)是说明通过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的运动决定商品价格形成的理论。
所谓工资就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作为劳动要素均衡价格的工资,亦称为劳动报酬。
16、工资形式(15—18)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
基本工资: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
人力 《基础知识》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其一,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
内在逻辑。
其二,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
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劳动经济学———高频考点解析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考点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研究方法 2、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
企业支付货币,交换商品和服务。
劳动经济学———高频考点解析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考点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重复考点
(一)实证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方法的特点
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
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劳动经济学———高频考点解析
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考点3: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一、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短期的生产实际上就是产量取决于一个可变要素的投入。在其他生产要素 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阶段。 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阶段。 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 二、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因此可变的成本也就是工资。
Ø 工资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 Ø 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劳动力、资本、企业家才能。 Ø 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提供要素服务分别得到各自的报酬:地租、工资、利息,利润。 Ø 按要素类别分配社会总产品或收入,称为功能性收入分配。 一、基本工资 1、工资率(时间标准:小时工资率、日工资率等) 2、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3、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 计时工资:货币工资=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 小时工资制:货币工资=小时工资率*实际工作时间 日工资制:货币工资=小时工资率*标准工作日小时数 周工资制:货币工资=日工资率*标准工作周日数 计件工资: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基础知识讲义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1、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最为基本的事实是通过消费各种消费资料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2、构成消费对象的消费资料不仅仅是(有形的物质资料),而且还包括(无形的非“物质”资料)。
3、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如下属性: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二、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三、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4、生产力是有限的,这也正是资源(包括劳动资源)闲置的根本原因之一。
5、现代劳动经济学产生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与成本的存在。
二、效用最大化1、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
2、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
3、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通常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
三、劳动力市场1、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通过双方的无数次选择,按照一定的工资率将劳动力配置于某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的职业岗位上。
2、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求的运动,同时决定一个经济社会的就业规模和获得的工资量。
从生产要素投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调节着劳动资源的配置;从收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决定着工资。
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2、规范研究法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种种障碍,使互惠的交换不能实现。
其主要障碍有以下三类:一是信息障碍;二是体制障碍;三是市场缺陷。
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一)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1、社会的、家庭的经济因素影响劳动参与的选择和决策,再通过劳参率的变化影响劳动力供给。
2、由于劳参率指标准确地反映劳动参与的变动,故它成为分析劳动力供给变动的工具。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基础知识知识点总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精要第一章劳动经济学在劳动力市场上,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所谓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所谓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统计研究证明,在经济衰退时期,附加性劳动力效应与悲观性劳动力效应同时存在,由于两种效应作用方向相反,所以在经济周期中,劳动力参与率表现为不同的波动状况.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
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劳动力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社会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广义的劳动力市场交换关系的外在表现,是实现劳动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
劳动力市场的主体由相互对立的两极构成:其一为劳动力的所有者个体,其二为使用劳动力的企业。
劳动力市场的客体是劳动者的劳动力,即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之内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能力.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3.充分就业。
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通过劳动年龄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的变化,影响劳动力供给;通过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动,影响劳动力供给内部构成的变化。
按要素类别分配社会总产品或收入,称为功能性收入分配。
因此,作为劳动要素均衡价格的工资,亦称为劳动报酬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所谓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
人力资源师三级考试——劳动经济学(一)试题(含答案解析)
劳动经济学(一)一、单项选择题1.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称为( )。
A 摩擦性失业B 技术性失业C 结构性失业D 季节性失业答案:A[解析] 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直至获得就业岗位时所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
它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经常的动态性变化,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
因而,摩擦性失业是一种岗位变换之间的失业。
2.( )包括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工时制度、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的条件及最高限额、休息休假制度等,其立法宗旨在于确保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的实现。
A 最长劳动时间标准B 基本劳动时间标准C 最低社会保障D 最低工资标准答案:A3.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是( )。
A 国民收入B 基尼系数C 人均GDPD 需求弹性答案:B[解析] 在现代经济学中,对于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有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库兹涅茨比率、人口(或家庭)众数组分布频率、帕累托定律等。
最常用的是基尼系数,它具有方法简单(用一个介于0~1之间的数值即可表示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程度)和可比性强的特点。
4.一般而言,正常的收入差距范围的基尼系数水平是( )。
A 0.1~0.3B 0.2~0.3C 0.2~0.4D 0.2~0.5答案:C[解析] 从世界各国情况来看,基尼系数小于0.2时,表示收入差距非常小;基尼系数在0.4以上,则表示收入差距比较大;通常的基尼系数在0.2~0.4之间。
5.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 )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
A 观察研究方法B 实证研究方法C 对比研究方法D 规范研究方法答案:B[解析]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6.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方向考试科目
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方向考试科目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方向考试科目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劳动经济学、劳动法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薪酬管理、绩效评估与激励、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科目的内容和重要性。
1.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市场、劳动力供求、劳动力价格等问题的学科。
它研究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劳动力的价格决定因素、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弹性等。
劳动经济学知识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十分重要,能够帮助他们了解和预测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趋势,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劳动法学:劳动法学是研究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制度的学科。
它包括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
劳动法学主要研究劳动关系的形成、变动和解决过程中的法律规范和制度。
了解劳动法律法规,明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益和义务,确保用人单位按照法律规定正确处理劳动关系和解决劳动争议。
3.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研究和设计组织内外部人力资源的活动过程。
它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等。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优化企业内外部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员工的工作效能和满意度,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
4.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内部个体与集体行为的学科,它包括组织结构、沟通、决策等。
了解组织中个体和集体的行为特点、动机、沟通方式等,有助于人力资源管理者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建立和谐的工作氛围。
5.薪酬管理:薪酬管理是研究企业薪酬制度的设计和实施的学科。
它包括薪资调查、薪酬制度设计、薪酬策略等。
了解薪酬管理的原理和方法,能够帮助人力资源管理者制定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6.绩效评估与激励:绩效评估与激励是研究企业员工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的学科。
它包括绩效评估方法、绩效管理、激励机制设计等。
了解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的原理和方法,有助于人力资源管理者建立科学的评估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和满意度。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基础知识
★工资率:是指单位时间的劳动力价格。 ★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 ★计件工资 ★计时工资
13
2、福利
概念
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
特征
◆福利支付与劳动为基础,但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
◆法定性
◆自定性和灵活性
实物福利的意义
◆降低企业按照基本工资支付的法定保险金
37
一、科学决策的要求
★合理的决策标准 ★有效地信息系统 ★系统的决策观念 ★科学的决策程序 ★决策方法的科学化
二、劳动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实证研究
◆特点
1、研究“是什么”的问题 2、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 3、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以检验
◆基本步骤:
确定对象→设定假设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
(二)规范研究
1、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研究“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2、目的在于为政府制定政策服务
(三)互惠的障碍
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
★主体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 ★社会劳动 ★有酬劳动
(二)就业总量的决定
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均衡国民收入,二者是同时被 决定的。
15
(三)失业的概念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的失衡所 形成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没有 就业岗位的状态。
(四)失业类型(正常性失业) 摩擦性/技术性/结构性(比例最大)/季节性
费用
★分包:采用招标的方式让其他公司生产本公司某种产品或者
经营本公司的某种业务。
★卖断:公司将其中一部分业务卖给另外一家企业,从而断绝
一切关系,实现产权的彻底转移
★管理层与杠杆收购:将一部分业务卖给它的管理层或其他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
出现社会局部劳动力过剩而导致的失业
• 结构性失业由于使用新机器设备和材料,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和新的生产管 理方式,出现社会局部劳动力过剩而导致的失业
• 季节性失业由于某些行业生产条件或产品受气候条件、社会风俗或购买习 惯的影响,使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变化而导致的失业
• 需求不足性失业
1. 增长差距性失业
劳动力供给需求曲线图
平均工资为P1时,劳动力供需平衡
平均工资为P2时,劳动力需求小于供给,会存在数量为Q2 Q4的失业人口。
平均工资为P3时,劳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会存在数量为Q5 Q3的短缺劳动力。
均 工
需求
资
曲线
供给
曲线
A P2
E
P1
供求
均衡点
B
P3
0 Q2
Q5 Q1 Q3
Q4 数量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 指导性、纲领性法律规范 ➢ 反映所调整劳动关系的特殊性 ➢ 高度稳定性 ➢ 高度权威性
劳动法的体系
•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2、基本原则的作用 3、基本原则的内容
➢ 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原则——首要原则 平等就业权和自主择业权是劳动权的核心 劳动保障:基本保护、优先保护、全面保护
➢ 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三方原则) ➢ 物质帮助权原则——社会强制保险
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
宏观政策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收入政策
内容 政府税收、预算支出 调控利息 调节工资和物价
类型 扩张性和紧缩性 扩张性和紧缩性 调节收入和物价的关系 收入平等化
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
影响就业总量的三大宏观调控政策: (一)财政政策 为促进就业,实现稳定增长,防止通货膨胀,对政府支出、
2. 周期性失业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基础知识要点上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三级)基础知识复习(上)一, 劳动经济学1.劳动经济学是探讨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和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2.劳动力资源三个属性:①相对稀缺性, ②确定性, ③本质表现为支付手段和支付实力的稀缺3.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须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
4.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就业量和工资的确定。
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是通过商品的供应和需求来确定价格的机制,实现, 调整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
5.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相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困难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应, 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确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6.劳动经济学的两种探讨方法:实证探讨和规范探讨。
(1)实证探讨:是探讨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主要步骤是确定探讨对象,设定假定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四个步骤。
(2)规范探讨方法往往成为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的工具。
7.劳动力:是指在确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实力及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
8.劳动参及率是衡量, 测度人口参及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
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100%总人口年龄(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100%该年龄(性别)人口9.劳动力供应:是指在确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应的确定主体(家庭或个人)情愿并且能够供应的劳动时间。
10.劳动力供应的工资弹性:即劳动力供应变量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简称为劳动力供应弹性。
(1)供应无弹性E=0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供应量固定不变。
(2)供应有无限弹性E→∞工资率给定,劳动力供应量变动的确定值大于0。
(3)单位供应弹性E=1在这种状况下,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及劳动力变动的百分比相同。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笔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劳动经常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如下属性:其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其二,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
普遍的属性。
其三,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二、效用最大化。
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都有着自己的目标,并以明智的方式追求这一目标。
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
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
利润定义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收入减去总费用的差额部分,利润最大化的含义就是:如果上述的差额是正值,则越大越好;如果是负值,则越小越好。
三、劳动力市场收入循环模型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一)实证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方法的特点: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有两个特点:其一,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
其二,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2、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P4(二)规范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特点:1、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
2、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
其主要障碍:(1)信息障碍(2)体制障碍(3)市场缺陷实证研究方法排斥价值判断,规范研究方法却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中要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一)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劳动力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劳动力参与率: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 *100%年龄别(性别)劳参加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 *100%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人力资源管理师和培训师劳动经济基础知识
4、 就业与失业
Hale Waihona Puke 第四部分 经济发展中的有关新问题 1、 外部性问题的含义及类型
2、
信息不对称的含义和方法
3、 知识经济的含义与特点
基础知识部分
刘记红
目 录 第一 部分
经济学基本知识
第二 部分
市场经济基本知识
第三 部分
劳动经济学基本知识
第四 部分
经济发展中的有关新问题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本知识
1、
经济学基本概念
2、
经济学基本假设
第四 部分
第二部分 市场经济基本知识 1、 2、 需求的基本概念 3、 4、 5、 6、 供给的基本概念
市场的基本概念
市场机制要解决的问题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 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第二部分 市场经济基本知识
2、
7、
市场经济对职业培训的影响
8、
西方国家职业培训的发展
第三部分 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知识 1、 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
3、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整理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第一章劳动经济学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即资源的有限性。
是相对的、绝对的稀缺性,其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二、效用最大化: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求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三、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和规范研究法。
1 、实证研究法的特点:①其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②它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验证。
2 、规范研究法的特点:①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研究对象本身是好还是坏。
对社会有积极还是消极意义;②其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
五、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1 、社会劳动力: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2、劳动力参与率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
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 供给无弹性Es = 0,供给有无限弹性 Es → ∞,单位供给弹性 Es =1,供给富有弹性 Es ﹥ 1,供给缺乏弹性 Es ﹤ 1。
3 、劳动力供给: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4、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的变动趋势: 15-19 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女性劳参率上升;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25-55 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参率保持高位水平。
六、劳动力需求: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
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需求无弹性Ed =0需求有无限弹性Ed → ∞单位需求弹性Ed =1供给富有弹性Ed ﹥ 1供给缺乏弹性Ed ﹤ 1八、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社会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狭义指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
劳动经济学(2)
劳动经济学
2019年11月9日星期六
2019/11/9
1
2019/11/9
2
2005年5月22日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考试
职业道德 基础知识部分
理论考试(100分) 理论部分
总分值
30分 30分
70分
技能
100分
2019/11/9
3
章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中观劳动力供给=特质劳动力+同质劳动力 特质劳动力:接受特定性的专业、职业教育训练之后, 形成自身定向、未经教育培训者无法替代的劳动力供给。 同质劳动力:广泛投入性的劳动力供给,适应面广大, 可以对社会各个产业构成供给。
影响因素:
工资竞争力、专业教育的门类、人的就业偏好和劳动要 素的流动性
2019/11/9
合计
2019/11/9
理论
10 16 9 7 17 11 70
技能
10 21 14 11 22 22 100
4
劳动经济学及其研究内容
劳动经济学— 是经济学体系中专门研究劳动力资源的 有效利用的学科,即研究劳动力市场,及雇主和雇员 在劳动力市场上对于工资、价格、利润及雇佣关系等 非货币因素的行为反应。
薪水(salary)
薪酬(compensation)
2019/11/9
44
国内目前对工资的结构理解和使用
W1 基本工资等级表部分 W2 W1 奖金津贴
W 3 W 2 福利(医疗、 住房、 培训等) W4 W3 延期支付( 养老金、 员工持股计划、 股票期权)
2019/11/9
2019/11/9
23
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难点分析
工资形式及支付学习目标1、工资概要2、工资构成3、工资率4、工资形态5、工资福利一、工资概要工资是以货币形式按期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直接经济报酬:工资、奖金、奖品、津贴、利润分成等。
间接经济报酬:公共福利、保险计划、退休保障、住房、培训、餐饮、带薪休假、病事假、休息日等。
工资除了经济学上的含义外,还包括非经济报酬,如工作挑战性、趣味性、责任感和成就感等,良好的软硬环境,合理的政策与机制,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结构,弹性工作时间,一定的社会地位、个人成长、个人价值实现等。
二、工资构成(一)基本工资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实际工作时间得到的报酬,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工资率、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二)福利实物支付、延期支付三、工资率货币工资与实物工资、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工资率——单位时间的劳动力价格注意的问题劳动者的基本工资所得>工资率×时间单位数工资率既与制度工时和实际工时有关,又与带薪休假时间有密切联系基本工资≠全部劳动报酬四、工资形态之货币工资与实物工资货币工资——雇员以货币形态获得的劳动报酬货币工资受三个因素的影响:1、货币工资率2、工作时间长度3、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实物工资——雇员以实物形态获得的劳动报酬四、工资形态之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 名义工资——未经价格指数修正的货币工资实际工资——经过价格指数修正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货币工资实际工资四、工资形态之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计时工资是依据雇员的工资标准(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与工作时间长度支付工资的形式计时货币工资=工资标准×实际有效工作时间计件工资是依据工人合格产品数量(作业量)和计件工资率支付工资的形式计件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四、工资形态之计时工资的具体形式小时工资制小时货币工资=小时工资率x实际有效工作时间日工资制日货币工资=小时工资率x标准工作日小时数周工资制周货币工资=日工资率x标准周日数四、工资形态之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计时工资产品数量、质量难以度量的企业产品的数量、质量主要取决于机械性能的生产行业和企业产品、经营项目和生产条件多变且便于监督控制的企业计件工资产品数量、质量可以准确计算检验的企业产品数量、质量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勤奋和努力的企业产品品种比较单一且大批量生产的行业和企业五、福利福利分配是工资的转化形式,也是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从雇员的角度观察:基本工资+福利=劳动报酬从雇主的角度观察:基本工资+福利=产品的人工成本五、福利之实物支付、延期支付福利的基本特征: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但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紧密相关法定性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实物支付如带薪休假、全薪公休日、免费或折价的工作餐、折价或优惠的商品和服务等延期支付各类保险支付,如退休金、失业保险等五、福利之实务支付实物支付是普遍存在的福利支付方式,原因在于:可以降低企业按基本工资支付的法定保险金,进而降低人工成本变相地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点可以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的生活生活质量五、福利之延期支付使企业获得一种稳定的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增强企业对劳动力市场的多种适应性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使若干保险基金在免税的基础上积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上三部分人口,构成就业人口的总体。
2020/3/29
15
人力资源的数量构成
4) 处于劳动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并要求参加社会劳动的人 口,这部分可以称作“求业人口”或“待业人口”。
它与前三部分一起构成经济活动人口
5) 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学习的人口,即“就学人口”。 6) 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从事家务劳动的人口。 7) 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军队服役的人口。 8) 处于劳动年龄之内的其他人口。
26
劳动力需求的存量与增量
劳动力需求
原有的需求 追加的需求
2020/3/29
27
第四节 就业与劳动力市场
2020/3/29
28
一、劳动力供求关系
劳动力供求关系的类型
供过于求 供不应求 供求均衡——市场出清
劳动力供给过剩
总量过剩 结构过剩
2020/3/29
29
总量过剩下: ➢正常就业状态 ➢公开性失业 ➢半失业(不充分就业) ➢潜在性失业(在职失业) ➢隐蔽性失业者
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认 证——劳动经济学
2020/3/29
2
2005年5月22日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考 试
职业道德 基础知识部分
理论考试(100分) 理论部分
总分值
30分 30分
70分
技能
100分
2020/3/29
3
章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合计
2020/3/29
理论
2020/3/29
23
出生率 死亡率 净移民
2020/3/29
劳动供给的衡量
人口规模 劳动参与率 工作时间
劳动数量 劳动质量
劳动总供给
24
第三节 劳动力需求
2020/3/29
25
劳动力需求的特点
1、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 2、劳动力需求是一种联合需求 3、劳动力需求是一种可替代的需求
2020/3/29
2020/3/29
18
2020/3/29
人才资源 劳动力资源 人力资源 人口资源
19
三、劳动供给的分析
1、微观劳动力供给
W w
2
w 1
受工资水平、个人偏好和经 济条件的影响
w 3
o
2020/3/29
16 H 3
16 H 1
16 H 2
16 H(小时)
20
2、中观劳动力供给——产业劳动力供给
2020/3/29
39
(三)劳动力市场的划分
1、市场分层角度:
普通市场(技术工人市场和非熟练工市场)
人才市场
2、市场内容角度:各种专业、职业的市场
计算机软件人员市场、保姆市场等
3、市场范围的角度:
用人单位内部市场、部门行业性市场、地区性市场、全国性市 场与国际市场
4、市场形式的角度:
固定机构性市场、临时集中性市场、散在性市场
就业服务体系的内容
1、职业介绍 2、提供就业训练 3、发放失业救济——“就业以后失业” 4、组织生产自救
2020/3/29
42
第五节 工资与收入分配
2020/3/29
43
一、工资基本概念
工资是雇佣劳动的报酬,其主要形式有:计时工资、计 件工资、奖金、津贴以及福利。
实物工资
货币工资
工资(wage)
薪水(salary)
薪酬(compensation)
2020/3/29
44
国内目前对工资的结构理解和使用
W1 基本工资等级表部分 W2 W1 奖金津贴
W 3 W 2 福利(医疗、 住房、 培训等) W4 W3 延期支付( 养老金、 员工持股计划、 股票期权)
2020/3/29
45
二、工资理论
2020/3/29
12
二、人力资源的含义
人力资源是存在于人的体能、知识、技能、个性行为 特征与倾向等载体中的经济资源。
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 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 力的人口总和。
如何理解?
2020/3/29
13
如何理解?
人力资源的含义
✓ 人力资源既包括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也包括 劳动年龄外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
2020/3/29
34
我国和国外失业统计的差异
1、国外失业人数是包括城镇和农村的全部失业人数,而我国失 业统计口径只限于城镇居民
2、国外失业数据的主要来源是通过对住户的抽样调查获得,而 我国失业数据主要是通过地方政府劳动管理部门登记的失业人数 汇总而来
3、国外对失业者只规定年龄下限(如16岁),并无上限规定, 退休后继续寻找工作者仍算失业者;我国对年龄的上下限均有规 定。
2020/3/29
5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基本内容
2020/3/29
6
生产要素
2020/3/29
土地 劳动 资本
劳动是生产 诸要素的主
体
7
生产者 生产功能
个人
消费要求
消费者
经
济
消费功能
运
行
主
企业
劳动力需求
体
2020/3/29
社会
劳动力供给
8
劳动要素的特点:
➢动力性 ➢自我选择性 ➢个体差异性 ➢非经济性
2020/3/29
40
5、社会认定的角度:
有组织的市场
非组织的市场(自发市场)
合法市场
非法市场
6、市场环境的角度:
自由市场
垄断市场
政府干预性市场
7、市场供求的角度:
非均衡性市场、均衡性市场
2020/3/29
41
四、政府的就业服务体系
就业服务,也称劳动服务或劳动就业服务,是政府专职劳动管理 部门对于求业人员提供的各项帮助和服务工作的总和。
2020/3/29
36
失业的衡量
失业率(%)
失业人数 就业人数 失业人数 100%
2020/3/29
37
三、劳动力市场
(一)劳动力市场的含义
狭义:经济要素配置场所 中等口径:经济交换关系 广义:经济运行体制
2020/3/29
38
(二)劳动力市场运行的要素
1、市场主体 2、市场客体 3、市场中介 4、市场过程 5、市场规则:公平、等价、合法
10 16 9 7 17 11 70
技能
10 21 14 11 22 22 100
4
劳动经济学及其研究内容
劳动经济学— 是经济学体系中专门研究劳动力资源的 有效利用的学科,即研究劳动力市场,及雇主和雇员 在劳动力市场上对于工资、价格、利润及雇佣关系等 非货币因素的行为反应。
研究内容: 1.劳动市场组织、运作和效果; 2.当前和未来劳动市场参与者的决策; 3.与就业和劳动报酬有关的公共政策等(如最低工资 、加班法规、退休金法则、职业安全卫生法、福利改 革、工资税、失业保险、移民政策和反歧视法等)。
1、正在工作的人
2、有职业,但临时因疾病、休假、劳动争议等暂时不工作的人, 以及单位因各种原因临时停工的人。
3、雇主或自营人员
4、已办理离休、退休、退职手续,但又再次从业(有报酬或自
营等各种方式)的人员
2020/3/29
31
(二)失业 我国对失业的界定
我国于1958年宣布已经彻底消灭失业人口,为消除失业 1、农村实行适龄劳动力自然就业 2、城镇20世纪60年代采取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3、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以城镇待业表示劳动者有劳动能力 并愿意就业而未能就业的现象 4、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下岗职工来说明劳动者离岗情况
❖分享工资论 ——是指根据劳资双方分享企业经营利益的原则,主张员工报 酬采用工资制和分享制两种模式。所谓分享工资制,就是员工工 资不再按工作时间确定固定的工资,而是把员工的工资与某种能 够恰当反映企业经营的指数相联系的制度。这就将员工的利益与 企业经营效益挂起钩来。
2020/3/29
49
二、工资政策与收入政策
4、根据国外惯例,凡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劳动时间累加不足于 规定标准的人即视为失业,列入统计范围。(如美国15小时/周, 法国20小时/周;我国失业者多是长期没有工作的人员。
2020/3/29
35
失业的类型
1、总量性失业 2、结构性失业
有的人没事干, 有的事没人干
1、摩擦性失业 2、技能性失业 3、技术性失业 4、季节性失业 5、周期性失业 4、选择性失业/自愿失业
2020/3/29
30
二、劳动就业
(一)就业的概念
“就业人员也称从业人员,是指从事一定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劳 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已办理离休、退休、退职手续,但又 再次从业(有报酬或自营等各种方式)的人员,计为就业人员。 就业人员中不包括从事经济活动的就读学生。”
根据国际规定,凡在规定年龄之上,以下情况均属于就业人员:
2020/3/29
16
人力资源的数量构成
就学 人口e
未 成 年 就 业 人 口 b
病残人口
军对服役 家务劳动
人口f
人口g
求业人口d
适龄就业人口a
其他 人口h
老 年 就 业 人 口 c
2020/3/29
17
人口资源、人力资源、劳动力资源、人才资源
➢人口资源: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总和。人口资源重在数量 ➢人力资源:一定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 ➢劳动力资源:一定范围内符合法定规定年龄的有劳动能力的人 口的总和。 ➢人才资源: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 创造能力和专门技术能力的人口的总称。人才资源重在质量
202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