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必修2课件 10 游褒禅山记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10游褒禅山记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10游褒禅山记教学课件
导入新课
“记”是一种文体,指游记。
通常,人们的一次旅游总是会兴尽而返, 留下深刻美好的记忆。正如刚才所提到的两篇 游记。可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的一次游览却 是一次“中途而返的游览”,可出乎意料的是他 却为我们留下了一篇“流芳千古的美文”。这到 底是怎么回事呢?
4. 在现实中,“夷以近”与“险 以远”两种情形的结果如何?
夷以近——游者众 险以远——至者少
5.要到达“奇伟、瑰怪、非常之 观”,需要哪些条件?
有志 有力 有物
力与物也重要,但有时 难以强求,只有“尽吾志才 能“无悔”、无“可讥”。
6.第三段的议论与前文何处照应?
第三段
第二段
夫夷以近,则游者 众;险以远,则至者 少。而世之奇伟、瑰 怪、非常之观,常在 于险远,而人之所罕 至焉。
褒禅山,旧称华山,因唐贞观年间慧褒禅师结 庐山下,卒葬于此而得名。有洞、有泉,洞穴曲 折,洞壁怪石错落,钟乳石倒垂其间。泉水清洌, 终年不竭。山上多井,有民谚云:黄山三百六十 顶,褒山三百六十井。下有慧空禅院(即华阳 寺),为明人郑和所建,气势宏伟,后屡有修建。 院内古柏参天,有大、小石塔各一,今已损坏。 四周山势突兀,风景秀丽。
慧空禅院
褒禅山华阳洞
洞内风景
作者简介
王安石像
王安石,字介甫, 号半山,因封荆国公, 世称王荆公,卒谥文。 北宋临川人,政治家、 文学家。他两度为相进 行变法,强调“权时之 变”,反对因循保守。 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 世纪的改革家”。
王安石在文学上为宋朝一大家。其散文, 雄健峭拔,语言简练,是“唐宋八大家”之 一。代表作有《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 传》等。其诗歌,长于说理,精于修辞,也 有情韵深婉之作,风格遒劲有力。如《明妃 曲》《北坡杏花》《泊船瓜洲》等。所作词 不多,却能“一洗五代旧俗”,不受前人绮 靡风气的影响。他的作品今存《王临川集》 《临川集拾遗》。

高一语文精品课件:3.10《游褒禅山记》(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一语文精品课件:3.10《游褒禅山记》(新人教版必修2)

5.词类活用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形容词“穷”用作动词:走到头) 唐浮图慧褒始舍 于其址(名词“舍”用作动词:筑舍定 . 居) 以故其后名 之曰“褒禅”(名词“名”用作动词:命名) . 火尚足以明 也(形容词“明”用作动词:照明) . 后世之谬 其传 而莫能名 者(形容词“谬”用作动词:弄 . . . 错。“传”用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名”用作动词:识其 本名,说明白)
•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 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 为有补于世”。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 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词 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著有《临川集》。 • 王安石反对因循保守,是中国十一世纪的 改革家。
3.古今异义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之观(古义:不平凡。今义: .. 程度副词,很,十分) 此所以学者 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所以:古义,是 .... 代词“所”和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缘故”;今 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 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于是 余有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 .. 词,这件事。今义:合用为连词)
• 1.了解王安石及相关背景知识;理解“阳、 穷、咎、极、非常、观、谬”等词语;归 纳“道、乃、然、盖、文”等多义词的义 项。 • 2.了解词类活用现象;进一步了解游记类 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体会其 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 3.正确处理“志、力、物”三者的关系, 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 【赏析】 这首诗写于金陵,是李白赠给 送行朋友的。首句点明季节、时间。柳絮 飘飞的暮春时节,江南的一家小酒店里, 即将离开金陵的诗人满怀别绪,独坐饮酒。 “满店香”,柳花本无香味,这个“香” 既是春的气息,又是酒店酒香。次句写酒 店女主人捧出新压榨出来的酒劝客人品尝。 三、四两句写“金陵子弟”来为诗人送行, 欲行的诗人和相送的金陵子弟都喝尽了杯 中的酒,显示出他们之间情谊的深厚。最 后“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以绵长的情谊与流之不尽的长江水相比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10《游褒禅山记》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10《游褒禅山记》课件
传:动作名,流传的文字
古今异义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不同平常
非常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意外的事故
非常好 十分
于是余有叹焉 对于这种情况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在此
是 请他,于是他来了 顺承连词
至于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至——到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于——引出地方 到了…的结局;以致于
至于小李,你就别管了 另提一事
褒禅山(华山)
西
慧空禅院
华山洞

石碑
作者行踪
东行5里
后洞
慧空禅院
前洞
理清思路
一(1-2):记叙——游山经过。 二(3-4):议论——游山心得。 三(5):记叙的结尾,补叙同 游者的籍贯、姓名。
研读课文
研读课文第一段
一、重点字词 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起名。 乃:副词,表判断,有“为、是”之意。
文章主题
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 阐明了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事,都必须 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寻思而慎取” 的态度,以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的道理。
写作特色
1.因事见理,叙议结合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第一部分 记游
第二部分 议论
山→ 略 1.介绍褒禅山概况 碑 → 详


前洞和后洞概况Βιβλιοθήκη 前洞 → 略课堂小结
本文把___游__山_和_治__学___两个不同的事物联 系起来,借__游_山___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 学都要“__尽__吾__志__”和“__寻__思__”的道理。
课堂练习
词类活用
1.慧褒始舍于其址 名作动,筑舍定居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作动,命名 3.距其院东五里 名作状,往东 4.有泉侧出 名作状,从旁边 5.入之甚寒,问其深 形作名,深度 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作动,识其本名,说明白 7.火尚足以明也 形作动,照明 8.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件:必修二3.10《游褒禅山记》 (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件:必修二3.10《游褒禅山记》 (共23张PPT)

⑵ 前洞记游者甚众——后洞记游者甚少
⑶ “余所至”之浅——“好游者”所至 (4)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 “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
阅读思考
2、作者略写前洞,详写后洞并作对比的作 用是什么? 为后文的说理议论作铺垫。
第3自然段
对于这 种情况 感慨
课文研读
取独 观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
下本文。 四年后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 1069年,他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 足恤”的观点,不顾保守派反对,他积极推行农田、
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等新法。因遭
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熙宁七年(1074)罢相,
次年再为相,熙宁九年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南
京)。
“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 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 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 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 进伟大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 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 和问题交织叠加;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一些改革部 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 少薄弱环节…… 实现中国梦,还要把眼光放远,向世界学习:向日本学习危 机意识、环保意识;向美国学习安全意识,公德意识;向德 国学习民主意识,终身学习的意识……走出去引进来……

人教版语文高一下学期必修二第三单元第十课《游褒禅山记》课件

人教版语文高一下学期必修二第三单元第十课《游褒禅山记》课件

有穴xué 窈yǎo然 怠dài而欲出
咎jiù其欲 瑰guī怪 相xiàng之
深父fǔ
胜shēng道
理清思路
一(1、2):记叙——游山经过。 二(3、4):议论——游山心得。 三(5):记叙的结尾,补叙同 游者的籍贯、姓名。
词类活用
1、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词作动词,命名。) 3、距其院东五里(名词作状语,向东) 4、有泉侧出(名词作状语,从侧面) 5、入之甚寒,问其深(形容词作名词,深度) 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词作动词,识其本
• 文体特点: 1、亭台楼阁名胜记: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2、山水游记: 《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小石潭记》
3、杂物书画记:
《核舟记》
“记”:是古代游记中的一种特殊体式,它以发议 论为主而以记游为辅,议论又涉及哲理问题 。
朗读课文
•游褒禅山记
正音
褒bāo
禅chán山 始舍shè
卒zú葬之 庐冢zhǒng 荒谬miù
写作特点
• 因事见理,叙议结合
• 本文前两段记游山,后两段发议论,前面 的记游处处与后面的体会有关,后面的议 论又紧扣前面的游山经历。前后呼应,结 构谨严,具体生动,浅显易懂。
① ②而 来.卒 而.记葬之 之者已少连词,连表词承,接表承接 ③以连其词求,思表之递深进而.关无系不,在而也且 9.而 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连词,表转折,然而 ⑤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连词,表转折 ,却
⑥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连词,表转折,却
第三部分: 补叙相关内容
• 2 语气副词 • (1)表示反问的语气“难道”“怎么” • 例:“其孰能讥之乎?” • (2)表示测度、委婉的语气“大概”“可能” • 例:“其皆出于此乎?” • (3)表示希望、商量、劝勉的语气“还是” • 例:“吾其还也”

高一语人教版文必修二10.游褒禅山记.课件(共45张PPT)

高一语人教版文必修二10.游褒禅山记.课件(共45张PPT)

王 安 石 雕 塑
‖王安石其人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 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少好读书”。1042年登进士 第。1061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1069年任宰相,推行新法,后因 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1074年罢相,次年再为相。1076年再次辞 去相位,退居江宁(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舒国公,又改 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1086年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 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修 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 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他的文章结构谨严,说理透辟,笔力雄健, 语言洗炼,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 集拾遗》等。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第一自然段的行文顺序和结构
本名
山名由来
简 介 褒 禅 山 院名由来
别名由来及证明
华山洞名来由 从仆碑看出本名
洞名由来
仆碑考究
指出音谬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名作状 空 多 从旁边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入之甚寒,问其深,
深远幽暗的 样子
形作名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
‖褒禅山及其名
褒禅山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城北 15里,风景秀美,“文革”前寺院
(即课文记述的慧空禅院)建筑宏伟。距院约200米,半山腰还有大小二 塔。十年浩劫中,塔被炸毁,寺院被拆除,现仅两洞尚存。前洞在慧空 禅院遗址东二三里,洞口大而平,洞深约三间房子大小。洞口左侧有一 泉,泉水从石缝中流出,即使洞外干涸,这里仍流水潺潺。洞口石壁有 题刻诗文,但多已风化难识。 唐贞观年间,全国四大高僧之一慧褒结庐修炼于华山,圆寂后其弟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10课《游褒禅山记》课件(共39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10课《游褒禅山记》课件(共39张PPT)

(四)第四段:写由仆碑而得的感悟
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怎 样演绎而来的?第四段又是如何与第一段照应的?
作者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 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 道”,自然地得出治学必须“寻思慎取”的结论前面提到的 “仆碑”,为后面的议论“寻思慎取”的治学态度提供了具 体的资料前面是伏笔,后面是照应有叙有议,照应紧密构思 严谨,逻辑周密。

③省略句


有碑仆道 省略介词“于”
一词多义
[乃]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
译为“是”“就是”)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
能及,何也(竟,竟然,竟然) 良乃人,具告沛公(于是)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道] 有碑仆道(路,道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课堂小结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两段记游, 第三、四段发议论记游为发议论做铺垫,而发议论则句句 回应记游两者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学习本文要掌握这种在 记叙的基础上深入发表有道理的议论的方法。
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阐明了无论是治学 还是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寻思而慎取” 的态度,以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
这一段先介绍前洞和后洞,接着写游后洞的情形,然后 简析他们本来具有进洞尽游的条件,结果却是中途折回介绍前 洞极简略,只点明因“平旷”而“记游者甚众”;介绍后洞较 具体,写“窈然”,突出其艰险,写“寒”和“深”都与“窈 然”有关,也是“好游者不能穷”的原因写前后两洞相互照应, 着力突出“窈然”——洞险、深、尽、寒,为下文写中途退出 作铺垫。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10课游褒禅山记(共59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10课游褒禅山记(共59张ppt)

12
王安石的名言: “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可法, 人言不足恤。”
华阳洞
22:53
游褒禅山记
13
22:53
游褒禅山记
14
背景
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 任舒州(现在安徽省潜山县)通 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 4月,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 游览了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 景秀美的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 记形式写下此文,当时他34岁。
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 之深,而无 心得,收获 因为 他们 的
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 且
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 的 奇异雄伟 不同寻常的景象险阻僻远的地方
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2:53
游褒禅山记
26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 而
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 古今异义 形容词作名词
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帮助
足够用来

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
志向,这里引申为主观努力
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难道
22:53
游褒得禅山记到的东西,心得
27
思考题:
1 、第三段从哪三方面进行论述 的呢?
游 褒 禅 山 王

石记
列宁称其为 “中国十一 世纪的改革
22:53
王安石其人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
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
“少好读书”。1042年登进士第。
1061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课件

不 可
游 褒 禅 山 记
记叙(1、2) 名的由来
前 后
游洞的经过


游华山洞的心得
议论(3、4)
者尽 ,吾 可志 以也 无而 悔不 矣能

以 不 深 思 而 慎 取 之
借仆碑抒发感慨

以 其 求 思 之 深 而 无 不 在 也
(5):记叙的结尾,补叙同 游者的籍贯、姓名。
• 小结:作为一篇游记,作者并没有花大 量笔墨来写山水盛景、名胜古迹,而是 给我们记述了一般人容易忽略的景致和 一次半途而废的游览经历,从而引出游 山感慨。这些感慨既是游山之所得,又 是治学处事之理,也是成就事业之道。
游褒禅山记

朗读课文 把握文意
• 高考常考文言知识点: • 通假字 • 词类活用 • 古今异义 • 特殊句式 • 虚词:“其”
• 始舍于其址
••其以其其 文乃漫华灭山,独之其阳为名文之犹也可识曰
• 其下平旷 • 然视其左右 • 问其深 •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 距其院东五里 •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 为了攻破冻土难题,在青藏高 原一呆就是32年,期间有好几 次差点进入鬼门关。 • 从事青藏铁路冻土研究的有一 百多人。只有张鲁新等几个人 苦苦坚持了下来。
“谁不坚持,谁就是历史的罪人。”
•“体育如何影响一代人?” •“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
同时,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享受过程,全力以赴,尽志无悔
山东一准大学生徐玉玉因接到诈骗电话而 被骗走9900元后伤心欲绝,花季少女不幸 离世……
虚假新闻层出不穷,要独立思考,认真辨 识。
只要一个人在思考,他就是自主的。——爱默生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10《游褒禅山记》课件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10《游褒禅山记》课件

懈怠

尽。”遂与之俱出。
• 华山洞下边平坦空阔,有泉水从旁边涌出,题字记游的 人很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前洞”。
• 顺山而上走五六里,有个幽深的洞 穴,进去便(感到)寒 气逼人,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览的人也不能走 到尽头,人们叫它“后洞”。我与四个人持着火把走进 去,进去越深,前 进越困难,然而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将要熄 灭了。”于是跟他一起退出来。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

幽深昏暗叫人迷惑 (的地方)
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
懈怠
帮助
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足够用来 在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志向,这里引
申为主观努力 心得
难道
此予之所得也!
有了志向,也不随从别人而中断,然而力量不足 的人,也不能到达。有了志向与体力,而且又不随 从别人而懈怠,到了 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 方却没有外物来辅助他,也不能到达。然而,力量 足以到达目的(而未能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 讥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 所悔恨的;尽了自己 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 还会讥笑他吗?这就是我的心得收获了。
12、咎其欲出者 代词,那些
13、吾其还也
语气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
14、其可怪也欤 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
15、路其修远兮
助词,调节音节,无义
16、…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代词,其中
作业: 总结本课一词多义现象(卒、道、乃、且、盖、文) 背诵第三段
•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 人之所罕至焉 • 精要得当、平实深刻、言简意丰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课件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课件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学习本文步骤: 1 阅读课文。 2 理清作者思路,找出文章的写作
线索。
3 逐段阅读,弄清文中字句含义与 用法。
4 了解本文写作特色。 5 掌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 6 背诵。
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自号半山老 人,世称荆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 家。宋仁宗时,他上万言书,主张实行新 法,改革政治。后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 对,积极推行新法。由于保守派反对,新 法受阻。他具有朴素的唯物辨证思想,反 对天命,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 法,人言不足恤”的进步口号。他的诗词 文多揭露时弊,体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与 抱负。诗词遒劲清新,风格高峻。文雄健 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 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1070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 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的观点 是一致的,可视为这一观点的发展。

华山洞


慧空禅院
石碑

思考题:
1 为什么文章从洞 的名称和仆碑写起?
便于下文写游 洞、游洞的感想以 及对仆碑的感想, 它是文章记叙和议 论的基础。
2 为什么说“华(huá)山”是“音谬”?
汉字最初无“花”字,“华”小 篆中写成 ,像花形;“花”是 后起字,有此字后“花”与“华” 分开,“华”才读“huá”。王安 石认为碑文上的“花”是按照古音 写的今字,仍然应读“huā”,而 不应该读成“huá”。
至和元年:宋仁宗登基第一年。古代我国 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 叫年号纪年法。
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10《游褒禅山记》优教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10《游褒禅山记》优教课件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 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 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2.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3.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
到尽头
4.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
作为一名杰出的文学家,他名列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诗词散文均有建树,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 在他手里得到了有力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 华余风作出了贡献。
背景简介
褒禅山,旧称华山。因唐贞观年间慧褒禅师结 庐山下,卒葬于此而得名。褒禅山山色翠霭,多洞穴, 常有游人。本文王安石于是宋仁宗(赵祯)至和元年即 公元1054年写的。当年4月,王安石从舒州(今安徽潜 山县)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探亲途中游览了褒禅山, 同年七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
1、这一段依次记述(每格一字): 山之_名__、山之_寺__、山之_洞__、山之_碑__。
2、第一段写仆碑,为什么要特别提及仆碑上的文字? 为文章后面的议论“深思慎取”提供依据。 3、这一段说明事物方位清楚,层次井然。交代空间的 变化,其作用是(不超过10个字):
作者游褒禅山的踪迹。
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 ——叙
第三单元
10 游褒禅山记
1 情境导入 2 学习目标 3 整体感知 4 研读课文 5 课文小结 6 布置作业
情境导入
在安徽省含山县城北15里,有一座褒禅山,风景秀美, 原建有宏伟寺庙,半山腰还有大小二塔,十年浩劫中被毁, 现仅存两洞。前洞洞口大而平,洞深约三间房子大小,洞 侧有一泉,从石缝中流出,即使洞外干涸,这里仍流水潺 潺,洞口石壁有题刻诗文,但多风化难识。由前洞翻过一 座山,“有洞窈然”,这是后洞。后洞窄处仅能容一人通 过,宽处如大殿,究竟后洞有多深?通向何处?至今是个 谜。然而,这些都不是使它闻名遐迩、千古流芳的根本原 因,是王安石的一篇用游记形式包裹起来的极富思想的论 文才使得褒禅山拥有了傲视群山的资本。让我们借着这座 山,来感受这位“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于字里行间洋溢着 的鼓荡人心、催人奋进的力量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