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常见病害及预防措施探讨
探讨青稞常见病虫害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方法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大多数人民群众仍然依靠农业种植维持着全家的生活。
尤其是在西北、西藏地区,受到土地贫瘠、海拔较高、氧气稀薄等因素影响,无法给予农作物更加适应生存环境,从而限制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在此区域生长。
青稞与其他的农作物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适应能力极强,可应对高海拔、高寒及缺水等情况,在高原区域仍然能够具有良好的生长态势。
由于受到种植知识局限性的影响,大部分藏区农民种植青稞依然保留着传统的种植模式,同时近年来由于受到害虫数量不断增加的影响,青稞极易受到病虫害的侵扰,导致其无法达到最佳的质量与产量,给藏区农民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限制。
所以尽早地对于青稞常见病虫害进行关注并研究,分析其发病的规律性,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一、青稞概述青稞是西藏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与饲料,同时也是燃料与牲畜饲料,是西藏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青稞类属于禾本科,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其高度可达100cm,叶鞘呈现光滑状态,叶舌膜质,叶片粗糙。
近年来经济发展趋势的推动下,农业发展速度也不断地提升,备受群众关注。
青稞因其具有适应能力较强的特点,在西北地区种植面积不断地扩大;但是实际农业活动中,青稞病虫害问题也尤为严重,从而致使青稞年产量逐渐减少,让农民本就微薄的收入雪上加霜,所以做好青稞常见病虫的防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一般情况下,青稞在3~5月为最佳播种时期,7~9月则是收割的关键时期,在栽培历史上又被称为春性裸大麦。
青稞一年生,三秆直立,呈现光滑状态,高度约为1m,直径4~6mm。
叶鞘光滑并且大多都短或长于节间,两侧具有两叶耳,叶片长度约为9~20cm,略微有些许粗糙。
青稞生育期约为130天,幼苗阶段能够承受零下十度的低温环境,花期与乳熟期均能够抵御寒冷和低温,可处于正常发育状态。
青稞繁殖的方法主要分为下述几种,首先需要准备一块浅耕与深耕相结合的土地,在耕种前需要将根茎、石块等去除,喷施野麦畏乳油,剂量为200~250mL/亩;其次需要依照不同区域生长环境、热量能源等选择成熟且产量较高、品质优质的青稞种子,可选择藏青320、喜马拉22号或藏青2000等;第三则需要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筛选,剔除破损且不饱满的种子,在晴天状态下晒种子3小时,随后将卫福或扑力猛与其进行拌种,从而降低黑穗病发生率;第四,在藏区高海拔区域播种时,作物为一年一熟,则可选择连年连作或者与蔬菜、豆类等实施隔年轮作,或者隔年闲种;此外,青稞播种时期需要依照种植区域的温度、水分进行确定,于海拔3000m以下区域则在3月中旬播种;3000~ 3300m区域则在4月上旬播种为最佳。
青稞主要病虫害的防治配套技术
作为高原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青稞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病虫害问题直接抑制青稞的总体产量,同时也会对青稞的品质带来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在高原地区可以实现对青稞的有效种植,则必须要对其主要病虫害问题进行及时治理,这样才能通过多种措施的共同应用,真正做到提高青稞的产量和质量,以此才能为高原地区的人民带来食品质量的保障。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青稞主要的条锈病、青稞黏虫、黑穗病、条纹病和蚜虫等病虫害的问题,对其配套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介绍,希望能够以此来实现提高高原地区青稞的总产量。
1、优选抗病原种在进行配套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首先针对种子自带的病菌而言,就必须要做好对种子的选育工作,这样才能保证从根本上杜绝一些病虫害问题的发生。
同时,只有真正做到提高青稞种子的质量,才能实现对后续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毕竟,适当引用外地品种或选择病虫害抗性较高的品种,可以实现有效降低一些疾病的发生。
2、落实秋翻首先,在秋收之后,必须要实现对农田的有效翻耕,这样才能保证在翻耕的过程中,实现破坏越冬害虫的生存环境。
同时,还应确保深翻工作开展时能够实现对土地翻耕超过20厘米以上,以此才能将越冬的害虫及其虫卵翻耕到地表或深埋土层当中,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春天所存在的虫害问题。
此外,深翻工作也能实现将病菌生长环境进行破坏,因此这也能降低病菌爆发问题的产生。
再者,在进行秋翻的过程中,应注意深、平、齐、净、透、适六字原则,对于过浅的地块,应采取下松上翻的方式,以免土壤耕层被下层的砂石和生土破坏。
保证耕翻后的地块应细碎平整,确保没有明显大块。
做到地角地头的平整,还应将根茬和秸秆清理干净,并保证耙深在10cm以上。
对土壤含水量进行确保,并保证在耕期内尽早整地。
3、强化施肥管理强化施肥管理工作能够有效保证青稞的生长,并且也能提高其自身的抗性,因此在开展播种工作前,必须要做好底肥施放工作,这样才能为其生长期和拔节期做好准备。
同时,在出苗之后也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从而才能保证通过人工干预来确保青稞的茁壮成长,以此才能提高其自身的抵抗力。
青稞种植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青稞种植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摘要:青稞作为我国西藏自治区的主要粮食产物之一,在当地农牧民的生活生产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青稞种植过程中还会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影响种植人员的经济效益,因此这就需要种植人员能够采用科学有效的种植方法,做好各种病害虫害的防治工作,从而获得良好的青稞种植效果,本文主要就青稞种植的常见病虫害与防治措施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青稞;病虫害;防治近年来我国西藏区域的农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青稞的种植规模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
为了获得良好的青稞种植效果,需要在结合了西藏青稞种植的常见病虫害以及危害特点基础上,对现有的青稞种植植保技术进行改善,促进青稞产量进一步提升,对于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主要病虫害种类和发生(一)黑穗病黑穗病作为青稞种植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虫害,主要包含有竖黑穗病与散黑穗病两种类型。
其中竖黑穗病的病穗通常被叶鞘包围,不能完全抽出,病穗内的黑粉胶黏在一起,外层被坚韧的灰白色薄膜包围在一起,因此不容易出现破裂散开的情况发生。
散黑穗病病穗内所有小穗的子房、种皮均被黑色粉末的冬孢子进行替代。
一旦黑穗病发生,对于青稞产量也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二)白粉病白粉病也是青稞种植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虫害,白粉病一旦发生,会对青稞叶片的正常生长造成严重威胁。
典型症状包含有病部表面覆盖有一层板色粉状霉层,该病害主要发生在昌都以及林芝等低海拔高温的湿润地区,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青稞绝收的情况发生。
(三)青稞网斑病青稞网斑病发生之后,青稞叶面会出现淡黄色或者黄褐色的病斑,植物矮化。
该病害多是在春季低温多雨的季节发生,日照少的情况下发病率也会进一步提升,在全区河谷区域常有发生,并会造成青稞的严重减产。
(四)地下害虫在青稞种植过程中还会受到地下害虫的侵袭,常见地下害虫有地老虎以及蛴螬等,这两种害虫均会对青稞的种子、根茎以及幼苗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并且具有假死性以及负趋光性,也是我国西藏自治区在农业种植过程中的重要地下害虫。
青稞种植常见病及防治措施分析
青稞种植常见病及防治措施分析摘要:青稞作为藏区主要农作物对于西藏的农业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病虫害问题的频发严重危害了青稞产量提升,因此有关部门需要依据病虫害发病情况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关键词:青稞种植;常见病;防护措施前言青稞是西藏高原的主要种植物,对于农业的生产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因其种植方法单一,使得大部分种植户缺乏专业种植技术,对病虫害防治的认知也存在误区,进而对青稞种植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一、常见青稞病害及防治方法(一)条斑病条斑病也称条纹病,是一种发病时间极长的病害,从青稞的播种开始一直到其成熟都有发病的可能。
这种病害主要是对青稞的叶鞘及叶片部分进行损害,初期只是出现黄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扩散成细长条纹,且颜色由浅变深,叶片也随之干枯脱落。
关于条纹病的防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在播种初期选择健康且抗病的青稞种子;第二,选择合适的播种时期,合理施肥,保证青稞的出苗期不受低温侵害;第三,在播种前将让种子经过充足的阳光照射,增加种子的成活率,同时将种子泡在生石灰和清水混合的石灰水中,减低种子的发病率;第四,利用各类杀菌剂对种子进行药剂防治;第五,杀菌剂对于发病初期的叶片有一定的治愈可能,因此可以在初期选择合适的杀菌剂喷杀。
(二)黑穗病黑穗病也称火烟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病害,其病害特征主要体现为散黑穗病和坚黑穗病。
这种病症的危害性及大,一旦出现就会对青稞产量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黑穗病的发病初期会在青稞的穗部包裹上一层灰色薄膜,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而形成黑粉,最终影响到整支穗苗。
关于黑穗病的防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需要在种植时对农民进行相关的知识普及,同时在种植的过程进行专业的指导,从源头切断黑穗病的发病可能。
第二,一旦发现抽穗期的青稞出现感染症状,就需要立刻拔除,并将其密封后掩埋或焚烧,控制黑穗病的产生和传播。
第三,在发病率较低的地区进行播种时,可以对种子进行变温浸种处理或是采用石灰水浸种的方式。
青稞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及对策
青稞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及对策青稞是由青稞属植物所产的粮食作物,具有适应性广、耐旱性强、生长快等优点,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作物之一。
然而,青稞也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威胁,对稻谷质量和生产数量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了稻农的收益。
本文将介绍青稞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现状及对策。
一. 青稞病虫害现状青稞病虫害主要包括病害和虫害,其中主要病害有条纹病、赤霉病、白粉病等,主要虫害有青稞叶蝉和斜纹夜蛾等。
以下是青稞主要病虫害的简介:1. 条纹病随着气温升高和湿度增大,条纹病会快速扩散,最终使全株叶片变黄,干倒或枯死。
2. 赤霉病青稞在水分过多的情况下易受到赤霉病的侵袭,易造成大量凋落和烂果,从而影响青稞的产量和品质。
3. 白粉病白粉病是由真菌寄生引起的,会在青稞叶面形成灰白色的粉末状物体,从而对青稞叶片造成损伤。
4. 青稞叶蝉青稞叶蝉损伤青稞叶片和茎部,常常把青稞叶片咬破,吸食青稞汁液,造成条纹病和白粉病的出现。
另外,青稞叶蝉还会损坏青稞的根系,从而影响青稞的生长和产量。
5. 斜纹夜蛾斜纹夜蛾的危害主要在于蛀食青稞的茎部和叶面,从而导致青稞枯死,产量减少。
二. 绿色防控对策1. 土壤改良青稞的根系比较浅,对土壤的质量、肥力和水分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对青稞的生长环境进行合理的调节和改善。
针对青稞生长环境,可以适当添加有机肥或磷酸肥,调节土壤pH值,提高土壤质量。
2. 基地清理种植青稞的地块需要进行基地清理,选用健康、品种纯正的种子,并在种植前对地块进行消毒,避免病毒和病菌的传播。
同时,在生长期间定期进行清理,剪去病残体和受害部位,确保叶面干燥通风,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病虫害的防控措施需要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不同的方法。
对于青稞的病害,应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和引种耐病强壮的品种。
同时,可以采用药浴和药包换药等方法进行防治。
针对青稞的虫害,可以用放绿蚜的方法,引进天敌,在目标地区持续释放,达到生物防治效果。
三. 结论青稞病虫害的防控,需要从改善生长环境、基地清理和病虫控制等多方面入手,以减少病虫害的危害,提高青稞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青稞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及对策
青稞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及对策青稞是青藏高原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青稞的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了青稞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控青稞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成为了当前的主要方向。
下面将介绍青稞病虫害的现状以及相应的绿色防控对策。
青稞的病害主要有赤霉病、叶枯病、麦蛾害、草地贪夜蛾等。
赤霉病是青稞生长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其主要特点是使青稞穗部变为红色,产量明显下降。
叶枯病则是引起青稞叶片枯死的病害,严重影响青稞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
而麦蛾和草地贪夜蛾则是青稞的主要虫害,对青稞的叶片进行大面积的啃食,严重影响青稞的生长和发育。
针对青稞的病虫害,绿色防控已经成为了主要的防治方法。
绿色防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 生物防治:使用天敌和寄生虫来控制病虫害。
可以引入捕食性昆虫来控制麦蛾和草地贪夜蛾的数量,减少其对青稞的危害。
还可以使用一些寄生菌来防治青稞的真菌病害,如赤霉病和叶枯病。
2. 生态防控:通过调节青稞生长环境,提高青稞的抗病虫能力。
可以进行合理的植株密度和行距管理,保持适当的通风和阳光照射,减少病害的发生。
还可以合理选择土壤和施肥方式,提高土壤的养分和抗病虫性,增强青稞的抵抗力。
3.化学防控:选择无残留和低毒的化学农药进行喷药,控制青稞病虫害的发生。
化学防控需要注意合理用药,以及注意农药的安全使用,避免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不利影响。
4.耕作措施:采用合理的耕作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和病残体,减少病虫害的滋生源。
还可以选择适宜的青稞品种和播种期,提高青稞的生长势,增加青稞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青稞病虫害的绿色防控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实施综合防治措施。
只有在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下,才能有效地控制青稞病虫害的发生,提高青稞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进一步提升绿色防控的效果,还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防控方法,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青稞常见病害及预防措施探讨
青稞常见病害及预防措施探讨作者:钟世雄来源:《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2017年第09期摘要:青稞作为青藏高原所在地区主要的饲料、粮食作物以及酿造作物,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该文以青稞种植为立足点,对其常见病害的分析,就其病害的预防措施进行研究,以期可以充分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物保护工作方针。
关键词:青稞;常见病害;预防措施钟世雄. 青稞常见病害及预防措施探讨[J]. 农业工程技术,2017,37(26):28.青稞又被称为大麦,是青藏高原地区人民群众主要的口粮,一般会在每年四月份的下旬播种,八月份下旬收获。
湟中县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西北区的过渡地带,县城境内三面环山、山川相间、沟谷错纵、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10 mm、年蒸发量在900-1000 mm之间、年平均气温在5℃左右、年平均无霜期约为170天,总日照时间约在2450 h。
一、青稞的常见病害笔者通过对近些年湟中县田间系统的调查分析后发现,青稞在种植中主要存在的病害分为三种:1、条纹病此种病害主要是由种子本身带有的细菌在传播过程中引发的,其最佳发病土壤的温度在3-13℃之间。
最开始时,麦苗第一和第二片叶子上会产生淡黄色小条纹或者是斑点,随着叶片逐渐长大,斑点或条纹的面积也会逐渐拓展,颜色也由淡黄色转为黄褐色,最后呈现出灰黑色的状态。
叶片上出现较多的黑霉,致使叶片逐渐干枯、破裂,导致植物生长过于矮小,无法结出果实,或者是结出的籽粒不饱满,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全株枯死。
2、条锈病此种病害是通过高空中气流的传播而扩大面积的,其严重程度同青稞生长环境的湿度条件具有密切关联。
在春天,空气温度在10-12℃之间,条锈病发生的概率较高,但其是否会成为流行病,同春季降水量大小也具有直接联系。
条锈病就是受害的株茎或者是叶片上出现红褐色或者是鲜黄色的斑点,当斑点破裂之后,病菌就会飞散开来,呈现出铁锈状的特点,这也是条锈病名称的由来。
青稞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及对策
青稞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及对策青稞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但由于其种植环境特殊,易发生病虫害。
为了保护青稞作物的健康生长,绿色防控对策成为必要的措施。
本文将从青稞病虫害的现状入手,分析青稞病虫害的主要类型及其危害,并提出相应的绿色防控对策。
一、青稞病害的现状青稞病害主要有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两种。
真菌性病害主要包括白粉病、疫病、锈病等;细菌性病害主要有黑穗病、褐条病等。
还有一些昆虫害如青稞螟、青稞食心虫等也对青稞产生了威胁。
1. 白粉病:是青稞生长期间主要的病害之一,该病害的发生会导致叶片发白,甚至枯死。
2. 疫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真菌性病害,青稞的叶部和穗部都容易感染。
疫病会导致青稞的叶片萎缩、变黄、腐烂等。
4. 黑穗病:主要由细菌引起,该病害会导致青稞的穗部出现黑斑,严重的话会导致穗部衰败而无法正常收获。
5. 褐条病:也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病害,该病害的发生会导致青稞的叶片出现褐色条纹,严重的话会导致叶片干枯。
6. 青稞螟和青稞食心虫:这两种昆虫害主要食害青稞的叶子和茎部,会导致青稞植株衰弱,影响产量。
青稞病虫害的发生会对青稞的产量和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病虫害会导致青稞植株的营养吸收功能受损,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的运转,从而影响青稞的生长发育。
病虫害还可能导致青稞的叶片减少、干瘪,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植株的死亡。
部分昆虫害还会通过叶子咬伤和排泄物的分泌导致青稞产生溃疡,降低其市场价值。
三、绿色防控对策为了控制青稞病虫害的发生,采取绿色防控措施是最佳选择。
下面从病害和害虫的不同类型入手,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
1. 真菌性病害防控(1)合理选择种植地点:青稞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因此在选择种植地点时要避免低洼潮湿的地方。
(2)合理施肥:科学合理施肥可以增强青稞植株的抗病能力。
特别是要注意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3)轮作制度:青稞不适宜连作,应采取适当的轮作制度。
适当地安排青稞与其他作物的轮作,有利于减少病害的传播。
青稞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及对策
青稞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及对策青稞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传统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供应西藏地区人们最重要的食物品种之一。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稞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致使青稞病虫害问题也愈发严峻。
为了保障青稞产量,必须采取一系列绿色防控措施。
本文将对青稞病虫害的现状及对策进行详细介绍。
一、青稞病害最常见的青稞病害有五种:1、苦草病苦草病是青稞上比较常见的病害之一,叶面出现鳞片状或圆形的暗绿色病斑,边缘呈暗红色,严重时叶片逐渐变黄,并逐渐枯死。
2、锈病青稞锈病是由霜霉菌引起的真菌病害,容易在高湿条件下发生,会导致叶片变黄变白,弯曲枯死。
3、叶霉病青稞叶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叶呈灰白色,病斑表面有白色粉状物,影响青稞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4、赤眼腐病赤眼腐病主要发生在青稞开花期和籽实发育期,发病时茎秆水浸变软,透明液体从裂隙中渗出,逐渐向周围扩展,进而发腐。
5、根腐病根腐病主要是由土传性真菌引起的,会导致根系腐烂,老化,叶片发黄,生长缓慢,减缓青稞的生长,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1、蚜虫蚜虫是青稞上最常见的昆虫害虫之一,它们吸食青稞汁液会导致叶片失水,叶片变黄变白,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死。
2、蛴螬蛴螬是一种黑色的虫子,它们隐蔽在土壤中,攻击青稞的根部,导致青稞的根系受损,生长缓慢。
3、蓟马蓟马也是一种常见的青稞害虫,它们会袭击青稞嫩芽和叶片,吸食植物汁液,导致植物凋萎,新叶无法长出。
4、虫蛀虫蛀是由蛀虫引起的,蛀虫会在青稞籽实内繁殖,导致籽实保质期缩短。
5、飞虱1、优化耕作技术科学施肥、合理密植青稞,选用适宜的品种等都是优化耕作技术的方式。
合理的耕作管理能增强青稞抗病虫能力,避免青稞因糟糕的生长环境导致病虫害发生。
2、加强土壤管理青稞的生长需要养分的供应,因此土壤养分的调节和保护非常重要。
保持土壤湿度适中,了解每个生长季节的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定期施加有机肥料和化肥,为青稞提供营养。
3、采用生物防治方式生物防治是一种有效的绿色防控方式,能够在不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前提下,有效控制青稞的病虫害。
青稞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及对策
青稞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及对策青稞是一种四季作物,主要分布在高原地区,是藏区农民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来源之一。
青稞生产过程中常常遭受病虫害的侵袭,给生产和农民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研究青稞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现状及对策,对于保障青稞产量和质量,提高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青稞病虫害主要有细小尾孢镰刀菌病、条锈病、斑锈病和螟虫等。
这些病虫害严重影响了青稞的生长和产量,破坏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传统的病虫害防控方法主要是化学农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病虫害的压力,但同时也给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实现青稞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目前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通过加强对青稞的种植和管理,提高青稞的抗病虫害能力。
选择适宜的土壤和品种,合理施肥,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2. 发展绿色农药。
利用植物提取物、微生物制剂等天然杀虫剂进行喷雾或施用,替代传统的化学农药,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 生物防治。
利用昆虫、微生物等天敌进行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利用杀虫菌防治蜡螟等病虫害,利用寄生性天敌进行条锈病的防治。
4. 调整青稞的种植结构。
合理安排青稞的种植结构,采用轮作等措施,减少单一作物连续种植所带来的病虫害风险。
5. 加强科技创新和培训。
加强科技创新,研究新型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方法,提高防治效果。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对青稞病虫害的认识和防治能力。
要实现青稞病虫害的绿色防控,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农民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青稞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政策支持和投入,科研机构应加强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农民应积极参与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逐步改变传统的农药使用观念,提高绿色防控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各方共同努力,相信青稞病虫害的绿色防控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保障农民的经济收入和青稞产量的提高。
青稞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及对策
青稞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及对策青稞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青藏高原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青稞产量的稳定性和高产性受到了很多病虫害的威胁,限制了青稞的生产发展。
绿色防控青稞病虫害是保障青稞产量和质量,提高青稞生产效益的关键。
青稞主要的病害有稗瘟病、条锈病等,主要的害虫有春回虫、鹦鹉危、粉虱等。
目前,青稞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绿色防控青稞病虫害的主要对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耕作。
通过合理的种植结构调整,合理施肥、合理轮作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增强青稞植株的抵抗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2. 引进优良抗病虫品种。
通过引进抗病虫品种,育种研究,培育出适应本地气候和病虫害防治需要的品种,提高青稞植株的抗病虫能力。
3.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寄生菌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病虫害。
利用昆虫寄生菌对春回虫进行防治,可以有效降低春回虫的种群密度。
4. 精准施药。
对于必要时需要使用农药的病虫害,采取精准施药措施,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时机和药剂,减少农药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5. 综合防治。
采用综合防治措施,结合建立健全的预警系统,及时监测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防止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和蔓延。
目前绿色防控青稞病虫害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部分农民意识偏低,对病虫害的认识不够,对绿色防控措施的推广和应用不积极。
病虫害的监测预警体系不完善,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能力有限,难以准确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情况。
一些新出现的病虫害种类对防治措施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防控效果不尽如人意。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的病虫害防控意识,鼓励农民采取绿色防控措施。
加强科研力量,加强病虫害的监测预警能力,及时提供科学的防控建议。
加大对新出现病虫害的研究力度,探索更有效的防治方法。
绿色防控青稞病虫害是保障青稞产量和质量的关键,需要采取科学耕作、引进优良品种、生物防治、精准施药和综合防治等多种对策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
青稞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青稞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青稞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小麦类农作物,是当地主要的食品和饲料,但由于其生长环境的极端恶劣和自身遗传特点,容易遭受各种病害和虫害的侵袭,常导致产量和质量下降,甚至死亡。
因此,研究青稞的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对于保障青藏高原地区的粮食和畜牧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与青稞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相关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一、青稞的主要病虫害1. 病害(1)白粉病青稞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能够促进植物叶片凋落,降低产量和品质。
该病害分为经济损失小的返青型和严重危害产量和品质的淀粉型。
(2)锈病青稞锈病是一种由锈菌引起的病害,能够侵害青稞叶片、茎秆和穗部等多个部位,导致叶片黄化、干枯和缺乏营养,阻碍生长发育,降低产量和品质。
(3)叶斑病青稞叶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多发生在高海拔地区,能够使青稞植株叶片产生灰黑色小斑点,最终导致植株死亡。
2. 虫害(1)青稞螟青稞螟是蛾类昆虫的一种,对青稞籽粒和秆部进行食害,导致青稞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严重时能使产量降低50%以上。
(2)草地贪夜蛾草地贪夜蛾主要食害青稞和牧草等植物,能够形成严重的虫害灾害,导致青藏高原地区畜牧业损失惨重。
青稞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害和虫害的防控手段、抗病虫育种和生物防治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1. 防控手段农家人尝试多种方法进行青稞病虫害防控,如通过密植、轮作、加强营养支持等方式提高青稞植株的抗病虫能力。
研究表明,使用植保药剂(如多菌灵、乙草胺等)或生物制剂等手段可以有效控制青稞病虫害,提高产量和品质。
但农村地区普遍饱受资金不足、设施条件差和管理水平低等问题的困扰,这些因素无形中制约了防控效果。
为提高青稞植株的抗病虫能力,许多研究机构采用集团杂交和组合育种等方法,目前已经培育出多个抗病虫青稞品种。
此外,基于基因改造技术的抗病虫青稞研究也已经开展,但相关法规的不健全和社会对于转基因植物的负面看法仍是阻碍其推广的主要问题。
当前青稞常见病虫害防治及高产栽培技术
当前青稞常见病虫害防治及高产栽培技术摘要:西藏是青稞的主要作物基地。
其种植面积占到全国青稞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多。
近几年,随着人们对青稞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不断被发掘,使其越来越受到重视。
青稞作为有着较高营养价值以及耐寒能力农作物,常见于我国高寒区域,近年来,与农作物有关栽培、种植技术逐步增多,将各类栽培技术以及增产技术应用到青稞种植活动当中可以让青稞产量、生长质量逐年上升,提高青稞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的价值。
所以,有必要针对青稞的病虫害防治以及栽培技术作出深入研究。
关键词:青稞;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一、青稞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一)常见病害及其防治1.1条锈病条锈病发展快、传播远,能在短期内造成大面积流行。
在苗期,幼苗叶片上多层轮状排列的鲜黄色夏孢子堆;成株期,发病叶片先出现褐绿条斑,后逐渐形成隆起的疱疹斑,即夏孢子堆。
对于条锈病因地制宜,调整播期,春青稞适当早播,避开传染和流引两个时期。
降雨量大时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同时播前晒种并对种子进行药剂包衣。
在田间发病时喷施叶将(30%唑醚.戊醇悬乳剂),每亩用1袋(30g),兑一喷雾器的水均匀喷施。
1.2黑穗病黑穗病,俗称黑粉病、黑疸。
主要为害穗部,病株抽穗时间早于健株,病穗形成一包黑粉,外层有一层灰白色薄膜。
常见的黑穗病有三个种类,散黑穗病、坚黑穗病和半坚黑穗病。
此类病菌通常由芽鞘侵入麦苗并到达生长点,在植株体内生长,至孕穗期侵入子房,破坏花器,至抽穗时在麦粒内形成菌瘿,即厚垣孢子。
青稞收获时,病粒破裂,病菌飞散黏附于种子外表,或混入粪肥、土壤中越冬,翌年进行再次循环侵染。
建立无病留种,田间加强。
播前晒种病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1.3条纹病青稞条纹病是我区青稞上最常见的重要病害之一,是一种分布广、为害重的种传病害,发病严重时植株死亡率达20%-30%,平均减产10%左右。
发病初期,出苗后1-2个叶子时,幼叶上产生淡黄色斑点或与叶脉平行的短小条纹,以后逐渐扩展;至分蘖期,从叶片基部直到形成与叶脉平行的细长条纹,病斑颜色逐渐由黄变褐,至拔节抽穗期,大多数老病斑中央草黄色,边缘褐色,并长出黑色霉层。
青稞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及对策
青稞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及对策青稞(Tibetan barley)是我国西藏高原的一种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耐寒、耐旱、抗逆性强等特点,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粮食来源。
但同时,青稞的生长环境条件特殊,病虫害问题也较为突出,是限制其提高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的防治方法使用化学农药,虽然能够快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但也会造成环境污染、残留问题和生态平衡破坏等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采用绿色、环保的防控措施,成为了当前青稞病虫害防治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一、青稞的主要病虫害种类1. 病害青稞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锈病、赤霉病、舞菌病、叶斑病等多种。
其中,白粉病和锈病是主要的病害,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常常影响青稞的产量和质量。
2. 虫害青稞虫害主要有草地夜蛾、青稞翅盲蝽、稻纵卷叶螟、小菜蛾等多种。
这些虫害对青稞的生长发育、抗逆性和产量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二、绿色防控策略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微生物、蜘蛛等生物而非化学农药,对病虫害进行控制的方法。
在青稞生产中,可以针对青稞主要的病虫害,筛选出具有一定防治效果的生物防治剂,如杀菌菌剂、昆虫调节剂等,用于灌溉、喷洒等作业中,以达到绿色、环保的防治目的。
2. 防控技术的综合应用综合利用物理、生物、化学等多种手段对青稞的病虫害进行防治。
例如,在青稞栽培期间,采用地膜覆盖、利用农家肥、异作、夏季休耕等措施,增强青稞的抗逆性和抗病能力;同时,对青稞的害虫蛋、幼虫和成虫分别采取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不同措施,以更好地控制青稞的病虫害,提高产量和质量。
3. 基于智能科技的防控措施基于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运用遥感、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青稞病虫害的监测、预测、预警和智能防控。
例如,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视等遥感技术,对青稞病虫害发生的空间分布和发展趋势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同时,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病虫害预警和决策支持,提高防控效果和农业生产的效率。
青稞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及对策
青稞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及对策青稞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对青稞病虫害的绿色防控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课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绿色农业理念的普及,青稞病虫害的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将就青稞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现状和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1. 研究成果丰富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很多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纷纷投入到青稞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研究中,取得了不少成果。
在病害防控方面,利用生物农药、微生物制剂、植物提取物等绿色防治手段,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
在虫害防控方面,研发了具有高效低毒、对环境友好的昆虫生物调控技术,有效降低了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2. 技术手段不断更新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青稞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更新。
传统的人工拔草、除虫已经逐渐淘汰,逐渐被生物防治、微生物制剂、植物提取物等新型技术手段所取代。
这些新技术手段不仅效果更好,而且更环保,更符合绿色农业的理念。
3.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为了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各级政府都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对青稞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给予了大力支持。
一方面加大了对研发机构的经费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通过税收优惠、补贴等形式鼓励农民使用绿色防控技术手段,逐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1. 加强宣传教育青稞病虫害的绿色防控首先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工作。
要通过多种途径向农民宣传绿色防控技术的优势,同时普及绿色防控知识,提高农民的绿色防控意识和能力。
2.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要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例如生物农药、微生物制剂、植物提取物等,鼓励农民采用这些技术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
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创新绿色防控技术,提高其防控效果和可操作性。
3. 加强监测预警加强青稞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趋势,为绿色防控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降低病虫害对作物的危害。
4. 支持政策制度政府部门要出台更多的支持政策,加大对绿色防控技术的投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鼓励农民使用绿色防控技术,逐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西藏春青稞种植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框架思路构建
西藏春青稞种植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框架思路构建摘要:西藏是我国青稞重要的种植区域之一,春青稞作为一种优质绿色食品,具有高蛋白、高营养、易吸收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然而,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导致减产甚至死亡。
本文介绍了青稞种植技术,并探讨青稞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西藏;青稞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西藏春青稞是一种生长在高寒、高海拔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由于其所处环境恶劣,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对其产量和品质影响非常大。
因此,掌握春青稞的种植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对于提高春青稞生产的质量和数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青稞种植技术(一)选地整地技术在选地阶段,确定适宜种植青稞的土壤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青稞需要在pH值为6.5-8.5的土壤中生长。
由于青藏高原土壤多为酸性,所以需要进行石灰施用来调节pH值。
其次,青稞需要在土层深度达到30厘米以上的土壤中生长。
因此,在在施用石灰的同时,也需要对孔径较小的土壤进行改良,以增加土壤深度。
此外,由于青藏高原的气候条件恶劣,所以需要选择具有排水能力的土壤,以确保青稞在遇到气候异常时不会遭受灾害。
在整地阶段,主要应用犁耕和旋耕技术。
在犁耕阶段,需要使用犁头将土壤深度达到20厘米左右,以便使土壤松软并保持良好的排水性能。
在旋耕阶段,需要使用旋耕机将土壤深度深入达到30厘米以上的程度,并且在旋转时对土壤进行深度改良,以便使土壤中的养分充分分布,并且保持所需空气和水分通量。
此外,对于土壤干燥的区域,需要在整地阶段采用深耕技术增加土壤含水量。
在青稞种植过程中,选地和整地阶段是至关重要的。
正确选择适宜土地和使用适当的整地技术可以显著提高青稞的产量和质量。
当然,还需要注意垄断和水肥管理等问题,以保证青稞的最佳生长状态。
(二)播种技术选择优质青稞种子是种植成功的关键。
优质青稞种子应具备高萌发率、繁衍力强、抗病虫的特点。
这些品质可以通过在种植前进行种子浸泡、筛选和消毒来保障。
青稞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及对策
青稞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及对策青稞是一种传统的青藏高原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青海、西藏等地区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青稞的病虫害给青稞的种植和产量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青稞的生长和发展,绿色防控措施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手段。
青稞的主要病害包括稻瘟病、稻瘟病、稻瘟病等。
这些病害会导致青稞的叶片变黄、发黄、发白,造成严重的减产。
为了控制这些病害,绿色防控措施主要包括合理种植、病害监测、病害防治等。
合理种植是绿色防控的基础。
合理种植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定期翻土、合理排水等。
选择抗病品种是防控病害的首要举措,因为抗病品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合理施肥可以提高青稞的抗病能力,定期翻土可以减少土壤中病菌的繁殖,合理排水可以减少积水导致的病害。
病害监测是绿色防控的重要环节。
通过定期巡查、采集病虫样本、观察病情等方式,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并统计分析病害发生的规律和趋势。
病害监测可以帮助农民预测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和时机,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病害防治是绿色防控的关键步骤。
病害防治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如利用天敌、寄生虫等来捕食和杀死病虫害。
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病虫害,如使用陷阱、黏虫板、遮蔽网等来阻断病虫害的传播。
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来杀死病虫害,但是需要注意选择环境友好型的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来进行施药。
青稞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是保护青稞种植和产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种植、病害监测和病害防治等措施,可以减少青稞病害的发生和蔓延,提高青稞的产量和质量,为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带来积极的影响。
青稞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及对策
青稞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及对策青稞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青藏高原等地广泛种植。
然而,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物种繁多,青稞种植过程中常常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
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可能会带来环境和健康风险,因此寻找一种更加绿色、环保的保护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青稞的主要病虫害、目前的绿色防控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对策。
一、青稞主要病虫害1、病害青稞的主要病害有条锈病、白粉病、褐条枯萎病、炭疽病等。
其中,条锈病是青稞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它是由条锈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病叶上会出现沿脉、沿叶缘或逐渐扩大的黄白色或灰白色斑点,随后变成长条形的红褐色病斑,病斑上有黄色条纹。
严重时,整叶干枯。
条锈病是一种可以在整个生长期内发生的病害。
2、虫害青稞的主要虫害有蓟马、蚜虫、草原螟等。
其中,草原螟是青稞上最为严重的虫害之一。
草原螟幼虫首先咬伤谷粒叶鞘,进一步穿过叶肉,最终导致叶片枯黄、脆弱甚至断折,其种群数量在相对湿润的环境下迅速增长,严重影响青稞产量。
二、绿色防控现状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存在环境和健康风险,为了减少这些风险并保护生态环境,现代农业已发展了很多绿色防治技术。
目前,绿色防治青稞病虫害的主要技术有以下几种:1、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应用大量的生物制剂,例如昆虫病原菌、细菌、病毒,以及有益的微生物等来控制青稞的病虫害,无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例如,斯倍其林通常用于杀灭青稞上的草地螟,达到抑制螟虫增长的目的。
2、生态调控技术生态调控技术包括将生态景观与青稞种植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在青稞产生适用的病虫害调控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例如,麦田生态系统内有丰富的生物物种组合和构架,其植物群落、昆虫等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可以用来控制青稞上的各种病虫害。
3、种植结构调整技术种植结构调整技术包括种植单一品种种植和混种植。
在单一品种种植中,由于种植的农田产生一个节奏感,某些虫害容易规避,从而促进白菜多浆果蝇反季节消失。
在混种植的模式中,不同品种之间的配合,使得不同虫害的发生率低于单一品种种植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7年第9期
28
实 用 技 术
青稞常见病害及预防措施探讨
钟世雄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上新庄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西宁 811604)
摘要:青稞作为青藏高原所在地区主要的饲料、粮食作物以及酿造作物,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该文以青稞种植为立足点,对其常见病害的分析,就其病害的预防措施进行研究,以期可以充分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物保护工作方针。
关键词:青稞;常见病害;预防措施
钟世雄. 青稞常见病害及预防措施探讨[J]. 农业工程技术,2017,37(26):28.
青稞又被称为大麦,是青藏高原地区人民群众主要的口粮,一般会在每年四月份的下旬播种,八月份下旬收获。
湟中县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西北区的过渡地带,县城境内三面环山、山川相间、沟谷错纵、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10 mm、年蒸发量在900-1000 mm 之间、年平均气温在5℃左右、年平均无霜期约为170天,总日照时间约在2450 h。
一、青稞的常见病害
笔者通过对近些年湟中县田间系统的调查分析后发现,青稞在种植中主要存在的病害分为三种:
1、条纹病
此种病害主要是由种子本身带有的细菌在传播过程中引发的,其最佳发病土壤的温度在3-13℃之间。
最开始时,麦苗第一和第二片叶子上会产生淡黄色小条纹或者是斑点,随着叶片逐渐长大,斑点或条纹的面积也会逐渐拓展,颜色也由淡黄色转为黄褐色,最后呈现出灰黑色的状态。
叶片上出现较多的黑霉,致使叶片逐渐干枯、破裂,导致植物生长过于矮小,无法结出果实,或者是结出的籽粒不饱满,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全株枯死。
2、条锈病
此种病害是通过高空中气流的传播而扩大面积的,其严重程度同青稞生长环境的湿度条件具有密切关联。
在春天,空气温度在10-12℃之间,条锈病发生的概率较高,但其是否会成为流行病,同春季降水量大小也具有直接联系。
条锈病就是受害的株茎或者是叶片上出现红褐色或者是鲜黄色的斑点,当斑点破裂之后,病菌就会飞散开来,呈现出铁锈状的特点,这也是条锈病名称的由来。
3、黑穗病
同条纹病一样,黑穗病也是以种子为主要传播媒介,当种子被植入到土壤中后,土壤和粪肥也转变为了病害的传播介质。
黑穗病主要有散黑穗和坚黑穗两种,散黑穗的病穗会形成黑色粉末,而外表面则包裹着一层灰白色薄膜,健康植株和病株的差异性较小;坚黑穗的病粒会形成一团粘结非常紧密的黑色分块,外表面则会形成一层相对较为坚韧的半透明银灰色薄膜,同健康植株相比,病株更加矮小。
二、青稞常见病虫害的预防措施
1、农业防治
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在青藏高原地区推广抗病、高产、优质青稞品种的力度,三青9号和藏青2000可以作为首选。
当完成精选种子环节后,种植人员可以选择150 g 含寡糖31%的氟虫种衣悬浮
剂,加上150 g 含量在2.5%的灭菌唑种衣悬浮剂,兑上1700 mL 的水[1]。
之后,借助机械包衣或者是手工包衣的方式,用兑好的药剂对100 kg 的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最后,将完成包衣的种子晾干,晾干后播种,从而有效预防条纹病和黑穗病的出现。
2、化学防治
一般情况下,青稞出现条锈病的概率同种植区降雨大小和频率具有密切关联,如果在青稞种植期间,湟中县的降雨量较大、降雨时间较长,则会为条锈病的传播提供有力条件,反之,则不会对青稞生长造成较大的危害。
对于青稞条锈病,种植人员可以在每公顷种植区内,以喷雾的方式,喷施30%的唑醚·唑醇悬浮液30 mL,兑水50 kg,并间隔10-20天的时间,喷施一次,反复喷施1-2次即可[2]。
3、生物防治
受现阶段相关研发和应用技术的影响,以及相关科技水平的限制,青海省湟中县在种植青稞时,其使用的青稞防治技术仍旧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同化学农药预防技术相比,生物防治技术存在的最大优势,就是除了其在最初使用时具有一定的挥发作用之外,可以在适合的自然和生态环境中,更好的增殖和生存,保护农作物免于持续受到病害的危害。
但同其他防治技术相比,生物防治对农作物的作用时间相对较为缓慢,作用效果的稳定性受生态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大。
在加之生物防治技术的成本要高于其他防治手段,从而无法在农户中大规模的普及。
4、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
在青海省湟中县,青稞植物的总产量每年都在逐渐增多,其中,因为病害防治手段性质有效挽回的青稞产量损失,在总产量中占据5%。
对青稞这种农作物来讲,提高其病害的专业化预防水平,是保证青稞生产安全、抵抗青稞病害、增加青稞产量的一项重要举措[3]。
由于湟中县每年在研究青稞病害专业预防措施中科研经费的投入相对较少,致使相关预防技术和专业水平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基于此,笔者建议青海省和湟中县的政府部门每年都应当安排专项资金,对青稞病害问题进行调查,通过大量的研究实验开发出更多高水平、高技术含量的专业预防措施。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青稞常见病害展开持续有效的控制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病害对青稞生长的危害,还可以保证青稞产量能够稳定增长。
因此,结合湟中县的气候状态和地形地貌,针对青稞的常见病害,从化学、生物和物理等方面出发,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李 杨. 青稞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J]. 现代农业科技,2016,(01):179+181.l.
[2] 常 瑛,达 珍,司政邦,等. 山南市乃东区春青稞病虫害发生种类及防治措施[J]. 湖北植保,2016,(06):50+59.
[3] 王 颖. 拉萨市青稞生产优劣势分析及发展对策[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DOI:10.16815/ki.11-5436/s.2017.09.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