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是食物来源11
人教版初一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人教版初一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1、绿色植物可以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没有输导组织,如衣藻、水绵、海带、紫菜等。
3、苔藓植物:有茎和叶,没有根,没有输导组织,如:墙藓、葫芦藓。
4、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如:卷柏、贯众、满江红等。
5、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是依靠孢子(一种生殖细胞)繁殖后代的。
6、种子的大小和形状千差万别,但基本结构都是相同的,都有种皮和胚,胚实际上那个就是幼小的生命体。
7、种子植物以种子繁殖后代,可以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8、种子裸露的植物是裸子植物,如:油松、侧柏、苏铁、银杏等。
9、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被称为被子植物,如:豌豆、荔枝、木瓜等。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1、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2、种子的萌发既需要环境条件,又需要自身条件。
缺少任何一种条件,种子都不能萌发。
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且种子度过休眠期。
3、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供检测的种子数*100%4、种子萌发的过程: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
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
胚轴伸长成为根和茎的连接部位,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5、根尖分四个部分,是:根冠,有保护作用;分生区,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伸长区,细胞迅速伸长;成熟区,有根毛,是根吸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根的生长(根能长长)靠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
植物根尖结构示意图6、根的生长一方要考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考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7、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成的,按照着生位置,可分为顶芽和侧芽。
在芽的顶端有分生组织,可以分裂分化形成新的枝条。
8、木本植物茎长粗是因为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分化和生长的结果。
苏教版2019秋七年级生物上册习题:第三单元第七章第一节_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_有答案
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之所以会被称为“生产者”,是因为绿色植物能够进行()A.吸收作用B.蒸腾作用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答案:D解析:【解答】:选D。
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提供营养、能量和氧气,被称为“生命之母”,属于生产者.所以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之所以会被称为“生产者”,是因为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和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的作用.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地球生物提供了()①食物来源②空气来源③氧气来源④能量来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D解析:【解答】:选D。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有三个,①完成物质转变.它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同时释放出氧气,除了满足植物自身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呼吸利用.②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③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面上的生活环境.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由这三大意义可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的食物、氧气和能量的源泉.D符合题意.【分析】: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以及空气中的氧气。
3、地球上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A.太阳B.糖类C.蛋白质D、植物答案:A解析:【解答】:选A。
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据此解答.4、下列反映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是()A.植物是自然界中的生产者,为人类提供食物B.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人类提供呼吸的氧气C.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植物D.以上都正确答案:D解析:【解答】:选D。
通用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易混淆知识点 (2)
通用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易混淆知识点单选题1、关于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说法,错误的是()A.被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大气中氧的主要来源B.煤、石油的过量燃烧对碳—氧平衡具有破坏作用C.生物的呼吸作用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来源之一D.植树造林、低碳生活可以有效缓解碳—氧平衡的破坏答案:A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食物之源;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
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
A、自然界中藻类植物的数量极为庞大,分布也十分广泛。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有叶绿体,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自然界中百分之九十的氧气都是藻类植物产生的,因此藻类植物是空气中氧的主要来源,A错误。
B、人类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因燃烧煤、石油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到大气中去,破坏碳一氧平衡,B正确。
C、动植物呼吸作用过程中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来源之一,C正确。
D、缓解碳一氧平衡被破坏的有效措施是植树造林、低碳生活等,D正确。
故选A小提示: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意义。
2、2022年10月,中国科学院科考队在西藏察隅发现了一棵黄果冷杉,经测定高达83.4米,刷新了中国最高树木记录。
关于黄果冷杉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蒸腾作用主要器官是叶B.蒸腾作用降低了叶表面的温度C.蒸腾作用促进导管中有机物的运输D.蒸腾作用促进水分从根部运输到茎顶端答案:C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A.蒸腾作用掉主要器官是叶,叶上分布有很多气孔,正确。
B.蒸腾作用降低了叶表面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正确。
C.蒸腾作用产生蒸腾拉力,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初中七年级(初一)生物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场所 条件 前后气体变化 有机物 能量
含有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生活的细胞
需光
不需光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合成有机物 贮藏能量
分解有机物 释放能量
主题四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一、选一选;1、D 2、D 3、D 4、A 5、A 6、A 7、A 8、C 9、B 10、D 11、B 12、A 13、C 14、A 15、C 16、B 17、 B 18、A 19. D 20. D
例1
例2、将盆栽扶桑枝条上一叶片的主脉切断(见下图)。 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后,取下该叶片脱色,加碘液 处理,叶片的上半部呈棕黄色,下半部呈蓝黑色。 这个实验结果表明光合作用需要 水 。
五1.来探究: 将一盆经黑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的一个叶片,用两个圆的黑 片从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几 小时。取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请回答: (1)现象记录与分析:
(C )
A.糖水
B.盐水
C.土壤浸出液 D.自来水
9现.象一,次原施因肥是过多,会导(致植B)物出现“烧苗”
A.根细胞吸水过多
B.根细胞失水过多 C.根细胞吸收无机盐过多
D. 根细胞吸收无机盐过少
5.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因此植物
生长离不开土壤。
()
10.种庄稼施肥的作用主要是给植物的
B
B
A
B
F
B
F
A
F
BE G
重难点提示
玉米种子
•种子的结构
1 8
2 3
4 9
5
6
13
10
7
11
12
小学一年级科学练习题认识食物来源
小学一年级科学练习题认识食物来源在小学一年级的科学教育中,了解食物的来源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认识食物的来源,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食物的产地以及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实。
本文将从不同食物的来源,包括植物和动物来源等方面进行探讨。
1. 植物来源植物是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食物都是由植物提供的。
举例来说,水果和蔬菜就是由植物提供的。
水果可以来源于树木,如苹果树、橙子树等等。
而蔬菜可以来源于各种不同的植物,例如土豆、西红柿、菜花等等。
植物还可以提供我们所需的谷物,例如大米、小麦等等。
通过了解植物的来源,学生可以认识到不同植物在不同地区的生长情况,以及食物的季节性。
2. 动物来源除了植物,我们的食物还可以来自于动物。
鸡肉、牛肉、猪肉等等都是我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动物来源的食物。
这些食物可以通过屠宰动物获得,然后经过加工和烹饪来成为我们的美食。
另外,蛋类也是一种重要的动物来源食品,鸡蛋、鸭蛋等等都是我们常见的蛋类食品。
通过了解动物的来源,学生可以知道不同动物提供的食物种类以及它们对人体的作用。
3. 其他食物来源除了植物和动物,还有一些食物来源比较特殊。
例如,海产品就是一种特殊的食物来源。
鱼类、虾类和贝类等等都是由海洋提供的食物。
此外,一些调味品也有特殊的食物来源,如盐可以从海水中提取,而糖则可以从甘蔗、甜菜等植物中提取。
通过认识这些食物的来源,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食物是如何获得的,以及它们对我们的健康和生活的影响。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图表、图片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不同食物的来源。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讨论来巩固对食物来源的认识。
此外,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或者实验等形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加深对食物来源的理解。
总结起来,认识食物来源是小学一年级科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了解植物和动物来源的食物,学生可以对食物的产地和生长环境有更多的了解。
同时,通过了解食物来源,也可以培养学生对食物的兴趣,促进他们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2020-2021学年度七年级第一学期生物题练习带答案
初中生物试卷2020年12月一、单选题(共45题;共90分)1.衣藻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淡水中,衣藻进行生命活动的能量转换器有()A. 细胞膜B. 线粒体C. 线粒体和叶绿体D. 叶绿体2.下列不属于变态叶的是( )A. 猪笼草的捕虫叶B. 仙人掌的叶刺C. 豌豆的叶卷须D. 甘薯3.如图所示,将长良好的甲、乙、丙3盆植物放在阳台上,甲盆植物定期浇适量水,乙、丙两盆植物不浇水。
15天后,甲、丙两盆植物均存活,乙盆植物枯死。
对此实验,下列解释或推论合理的是()A. 乙盆植物因缺水枯死B. 仙人掌能存活是因为发生了变异C. 若仙人掌定期浇水,其叶会转变成阔叶D. 阔叶植物能进化成仙人掌等叶呈刺状的植物4.下图为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
若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最大,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A. 甲和丁B. 乙和丁C. 甲和丙D. 乙和丙5.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 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B.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片表皮细胞C. 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均能影响光合作用D.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人和动物食物的来源6.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A. 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B. 绿色植物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C. 绿色植物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D. 以上都是7.下列哪一结构属于种子()A. 一粒玉米B. 一个西瓜C. 一粒绿豆D. 一个豌豆荚8.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A. 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B. 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C. 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D. 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9.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用于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为()A. 碘液、生理盐水、自来水B. 碘液、生理盐水、凉开水C. 碘液、自来水、生理盐水D. 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10.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只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环境中,其主要原因是()A. 不能开花.结果B. 生殖离不开水C. 体内无输导组织D. 没有根、茎、叶分化11.图曲线表示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释放氧气与消耗氧气的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a点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B. b点氧气产生和消耗量相等C. ab段没有进行光合作用D. bc段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12.如图为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某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曲线的说法错误的是()A. 曲线AB段表明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增强而增强B. 曲线CD段表明植物光合作用逐渐减弱C. 曲线DE段表明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减弱而逐渐减弱D. C点较B点低是由于正午的温度过高、太阳光过强,叶片的气孔关闭,使二氧化碳减少,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减弱13.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是细胞质流动方向(图中箭头)和叶绿体(图中黑点)所在位置,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和叶绿体的实际位置是()A. 顺时针,右边B. 逆时针,左边C. 顺时针,左边D. 逆时针,右边14.如图所示,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之间形成了食物链,此时若乙的数量减少,在一定时间内会引起的数量变化是()A. 甲数量增加,丙、丁的数量下降B. 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C. 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D. 丙和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15.如图是某草场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图解描述不确的是()A. 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太阳→草→牛→细菌和真菌B. 该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作用相同,但结构不同C. 草是牛的主要食物,它在牛体内被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D. 若草场上放养的牲畜太多,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使土地沙化,草场就难以恢复原样16.据图1和图2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若图1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则D代表分解者B. 若图2表示生物圈中的碳循环,则C代表二氧化碳C. 若去掉箭头①,则图1的剩余部分可表示A,B,C,D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网D. 若图1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则它们的种类越多,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17.我国的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约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2023年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点总复习学生用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知识点总复习一、水分进入植物体的途径1、根适于吸取水分的特点(1)结构特点:细胞壁薄、细胞质浓、液泡大(2)根吸水的重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扩大了吸取水分和无机盐的面积根尖的组成:2、运送途径 导管:从下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筛管:从上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茎的结构涉及木质部和韧皮部。
在两者之间有形成层,形成层不断的分裂,能使茎不断长粗。
有些植物茎中没有形成层,因而不能长得很粗。
茎从外到里: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有导管)外界的水分→根毛细胞→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的导管3、理解蒸腾作用的结构基础及过程(1)叶片的结构: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根冠:起保护作用分生区: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伸长区:生长最快的部位成熟区:具有大量的根毛,是吸取水分和无机盐类的重要部位(2)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互换的“窗口”。
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气孔的开闭是由保卫细胞控制的。
(3)根吸取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我们将根吸取的水分通过叶片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4)一般情况下,叶片背面比叶片正面的的气孔多。
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1、天竺葵的光合作用实验暗解决: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所有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光照的部位(对照组)和不照光的部位(实验组)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观测。
染色:用碘液染色结论:淀粉遇碘液变蓝,说明叶片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运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并释放出氧气的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试题答案及解析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在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把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这些有机物不仅满足了绿色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
【答案】能量;叶绿体;光能;食物来源【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细胞的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绿色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故答案为:能量;叶绿体;光能;食物来源【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据此答题.2.科学探究题(每空2分,共14分。
)小燕同学设计了下图装置用于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
实验前将甲装置放到黑暗处48小时后,移出装置经阳光照射3小时;摘下A.B两个叶片,分别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漂洗后滴加碘液染色。
请据图分析回答:(1)在氢氧化钾的作用下,A叶片与B叶片形成一组,其变量是空气中的。
(2)叶片经过酒精隔水加热是为了溶解掉叶片中的,使后面的染色效果更加明显。
(3)A.B叶片经过染色后,能被染成蓝色的是(选填“A”或“B”)叶片。
因为该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并且制造出有机物——,植物的光合作用在该叶片细胞的中进行。
(4)该实验设计的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需要。
【答案】(1)对照组;二氧化碳(2)叶绿素(3)B;淀粉;叶绿体(4)二氧化碳【解析】(1)将甲装置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植物体的叶片因得不到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将被运走和耗尽.将甲装置移至光下后,在自然状态下,植物体的叶片能够接触并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等有机物.A叶片处于装有氢氧化钠的玻璃瓶内,这样玻璃瓶中的二氧化碳就被氢氧化钠吸收;B叶片处于装有水的玻璃瓶内,水几乎不吸收二氧化碳,B叶片能吸收到二氧化碳.这样A叶片与B叶片就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二氧化碳.(2)由于叶绿素的颜色较深,不溶于叶片中的叶绿素,滴加碘液后,叶片颜色的变化就不明显;叶绿素能溶解在酒精中,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就可溶去叶绿素.(3)A叶片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法制造淀粉;B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A.B叶片经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能变蓝的是B叶片,A叶片不变蓝.植物的光合作用在该叶片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的。
植物与生活的关系
植物与生活的关系
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氧气和食物,还在我们
生活的方方面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植物与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不仅是我们生存的基础,还给我们带来了美丽和愉悦。
首先,植物为我们提供了氧气。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这是我们呼吸所必需的。
没有植物,地球上的氧气就会减少,我们将无法生存。
因此,可以说,植物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的基础。
其次,植物也是我们生活中的食物来源。
从谷物到蔬菜,从水果到坚果,植物
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食物。
我们的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都离不开植物的贡献。
植物的营养价值丰富,对我们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植物还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美丽和愉悦。
花朵的芬芳、绿叶的清新、树
木的高大,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色彩和活力。
植物还可以用来装饰我们的家园,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总的来说,植物与生活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
它们为我们提供氧气和食物,让
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植物,保护环境,让地球变得更加美丽和宜居。
让我们与植物和谐共处,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汇总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土壤1.《身边的土壤》1.(土壤)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也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资源。
2.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土壤上生长着(树木、庄稼)等各种植物。
3.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如(蚂蚱、蟋蟀、蚯蚓)等。
4.接触土壤后注意洗手。
5.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壤。
2.《土壤的组成》1.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
2.土壤中有(水、空气、沙、黏土、腐殊质)等。
3.根据大小颗粒含量的不同,可以把土城分成(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三类。
3.《土壤与植物》1.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
花落后长出的(果针)要伸入土壤中才能形成果实。
2.(沙质土)更适合种花生,因为它更疏松。
3.不同土壤的(疏松程度)不同,它们在保水、透气、保肥等方面的特性也不同。
4.植物的生长一般都离不开(土壤),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5.沙质土宜种生长期短,要求土壤疏松,排水好的作物,如薯类、花生、芝麻、西瓜等作物。
6.粘质土宜种生长期长,需肥量大的作物,如水稻、小麦、高粱、玉米、豆类等。
7.壤土土质松细适中,春季升温校慢,保水保肥较好,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
4.《百变的土壤》1.土是常见的(天然材料),用途广泛,人们常以土为原料制作器物,例如陶器、瓷器等。
2.最适合做陶器的是(黏质土),除了陶瓷,生活中还有许多工艺品是以土为原料制成的。
3.因为红砖的制作原料是(黏质土),使用红砖就避免不了大量地消耗土地。
粘土属于耕地,为了保护珍稀的土地资源,保护耕地,我国很多地方禁止使用红砖做建筑材料。
5.《网上学习:土壤的颜色》1.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多样,土壤颜色也很(丰富)。
2.黑土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平原;红土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区:黄土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紫土主要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地区。
四川盆地是紫土分布最为集中的地方。
3.(土壤)是地球表面的疏松表层,就像地球的“皮肤”,但这层“皮肤”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
11课《食物从何处来》
11课《食物从何处来》——朱相远新蔡县化庄乡邹大庙中学朱亮教学目的:1、理解食物是生命的动力,生物获得食物的两种不同途径,即自养和异养。
2、掌握下列词语:参天、消耗、根系。
细胞、贮藏、供给、吃荤、糠、麸、赫赫有名。
3、了解课文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4、理解课文说明的主要内容和说明的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生物获得食物的两种途径:自养、异养难点:理解掌握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一粒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一颗鱼卵能变成千斤大鱼,一个刚落地的婴儿能长成一二米高的大汉,是什么能—1—使他们得以成长?食物。
食物是生命的动力,是生命的源泉,一切生物都离不开食物。
食物从可处来?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自然界这一奇妙的奥秘。
二、学生阅读“预习提示”,整体把握本文说明的内容及要求。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扫除阅读理解障碍。
参天:cān tiān(树木等)高耸在天空中。
消耗:xiāo hào(精神、力量、东西)因使用或受损失而渐渐减少。
贮藏:zhù cáng储藏。
供给:gōng gjǐ把生活中必需的物质、钱财、资料等给需的使用。
糠麸:kāng fū小麦磨成面粉,筛过后剩下的麦皮和碎屑。
赫赫:hè有名:显著盛大的样子,很有名声。
四、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朗读带,学生标好段序。
边听边思考本文的说明顺序,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段)提出问题,对“食物”作总体概括。
第二部分(3-12段)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说明了生—2—物获得食物的“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即自养和异养。
第三部分(13段)总结上文,再次强调经常色植物是食物的最终来源。
五、研习课文(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提问:一切生物生长靠什么?(引导学生看课文第1、2自然段)(2)提问:种子能长成大树、鱼卵能变成大鱼,靠什么“长”?靠什么“变”?明确:靠有机物、靠能量。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同步检测第二单元第一章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word版,含答案解析)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1.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的途径,主要是通过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蒸腾作用D. 循环作用2. 露天种植农作物时,过度密植会使其产量减少,主要原因是影响了农作物的A. 蒸腾作用B. 光合作用C. 呼吸作用D. 分解作用3. “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这些温馨的提示语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公共场所草坪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根生长的主要原因是A. 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B. 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C. 植物减少无机盐,影响生长D. 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4. 公园灌木丛处比裸地处空气湿度大,主要是因为植物的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蒸腾作用D. 吸收作用5. 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人呼出气体中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其根本原因是A.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C. 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D. 组织细胞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6. 把一片新鲜的叶片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会看到叶片的表面产生许多气泡,而且实验显示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多,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A. 叶片背面表皮的细胞数目多B. 叶片背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正面少C. 叶片背面表皮的细胞数目少D. 叶片背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正面多7. 玉兰、海棠等植物在早春时节,当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时,却可以开出满树娇艳的花朵。
推测这些花瓣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正确的是A. 它们是根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花瓣的B. 它们是花瓣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C. 它们是树皮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再运输到花瓣的D. 它们是叶在上一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并储存于树干,在开花时通过筛管转运到花瓣的8. 下列各项能正确表示光合作用的是A.B.C.D.9. 呼吸作用过程的正确表达公式是A. 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B.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能量C. 水氧二氧化碳有机物能量D. 有机物二氧化碳氧水能量10. 如图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为二氧化碳B. 为水分C. 为有机物D. 为氧气11. 将生长旺盛的叶片剪成毫米见方的小块,抽去叶内气体,分成等量的份,并进行处理(如图所示)。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有()A .吸附灰尘、降低噪音B.制造氧气、吸收有毒气体C .保持水土、调节气候D.以上三项都是2. 我国著名的生态林工程“三北”防护林,主要分为________阶段进行。
()A.一B.二C.三D.四3. 中科院院士袁隆平在培养超级杂交水稻时,专门挑选叶片直、窄、厚的水稻植株,其目的是()。
A.促进植物的呼吸B.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量C.加快蒸腾作用 D.叶片互不遮挡,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4.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我们每个中国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下列移栽植物所采取的措施中,哪一组不利于植物的成活()。
①带土移栽②移栽后过量施肥③剪掉部分枝叶④在强光下移栽⑤适量浇水A.①③B.②④C.③⑤D.①⑤5. 杏仁桉树一般都高达100米,其中有一株高达156米,树干直插云霄,有五十层楼那么高。
在人类已测量过的树木中,它是最高的一株。
一棵几十米高的大树,水分能从根部一直上升到树的顶端,其主要动力是()。
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C.蒸腾作用D.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6. 下图是某科研小组研究某植物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关系时绘制的曲线图,图中两曲线表示一天内光照和黑暗环境下吸水速率与蒸腾作用速率的变化过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c点表示a时刻蒸腾速率等于吸水速率B.图中a~b时间段内,蒸腾作用速率大于吸水速率C.有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大于蒸腾速率D.有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小于蒸腾速率7. 下列能证明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的是()。
A.植物能为人类提供氧气B.植物能为人类提供有机物C.植物在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方面有重要作用D.以上观点都可以论证8. 被誉为“世界林业生态工程之最”的是()。
A.罗斯福大草原工程B.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C.“三北”防护林工程D.北非五国“绿色坝建设”9. 某种植物在阳光照射不充分的地方生长,其叶片的面积和厚度比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生长时的变化是()A .叶面积减小,叶肉增厚B.叶面积增大,叶肉增厚C .叶面积减小,叶肉变薄D.叶面积增大,叶肉变薄10. 我国第一大植树造林工程是()。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试题答案及解析1.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有:①向清水漂洗后的叶片加碘酒然后用清水冲掉碘酒,②实验植物在暗处放置一昼夜,③观察叶片遮光与未遮光部分的颜色,④把遮光处理后的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⑤将叶片的一部分作遮光处理再移到光下。
(1)请填写正确操作的顺序(填序号)(2)实验植物在暗处放置一昼夜的原因(3)把遮光处理后的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加热清水漂洗后叶片的颜色为(4)此实验证明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
【答案】(1)②⑤④①③(2)让叶内的淀粉运作、耗尽。
(3)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黄白色(4)光淀粉【解析】(1)为了证明叶片内产生的淀粉是这段时间产生的,就要排除原有的有机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过程中药设置对照试验,对于实验结果的处理要检验实验产物,要先脱色,因为叶飘呈绿色,不容易观察。
所以顺序为②⑤④①③。
(2)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让叶内的淀粉运作或耗尽,避免干扰实验结果。
(3)酒精易燃,因此要隔水加热,以免发生危险。
酒精可以溶解有机物,叶绿素是有机物,叶片经过酒精脱色后呈黄白色。
(4)通过对比有光的叶片和无光照射叶片的产物的有无可以得出,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
2.小明穿白裤子坐在草地上,不小心裤子沾上了绿色汁液,下列方法中最容易将绿色汁液洗去的是 ( )A.自来水B.酒精C.肥皂水D.沸水【答案】B【解析】叶绿素难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因此在裤子上沾上绿色的汁液(叶绿素),用酒精洗就可以洗去。
3.“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正确顺序是①把叶片放在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③用黑纸片把天竺葵叶片遮盖一部分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A.②③④⑤①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④③②⑤①⑥D.②④③⑤⑥①【答案】C【解析】要弄清实验的主要步骤: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并说出暗处理、部分光照、酒精脱色、隔水加热、漂洗加碘等的目的。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同步练习:3.7.1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2)
第3单元第7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特色训练初试锋芒1. 从狼吃羊、羊吃草这一事实中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A.狼B.羊C.草D.光2. 下列植物中,食用的部分属于植物的种子的是()A.胡萝卜B.黄豆C.白菜D.芹菜3. 人类食用的肉、奶、蛋及其制品等,间接地来源于()A.植物B.动物C.微生物D.消费者4. “保护农田,人人有责”,下列选项不是保护农田的基本策略的是()A.设立农田保护区B.围湖造田C.禁止抛弃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D.颁布《基本农田保护条例》5.下列蔬菜中,食用根的是()A.黄瓜B.芸豆C.黄花菜D.萝卜6.草原上生活的动物按食性可分几大类()A. 3类B. 4类C. 2类D. 5类7.下列动物是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的是()A.蚱蜢B.鹰C.蛇D.狮子8.下列动物是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的是()A.羊B.牛C.青蛙D.袋鼠9.地球表层有规模巨大的生物圈,它不断地自然运转,维持着包括人类在内的无数生物的生存、繁衍和发展。
为保持生物圈的正常运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0.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中。
其所储存的化学能除了供植物本身能量需要以外,更重要的是人类活动能量的来源。
11.由于“赤潮”的影响,一条4千克重的草食性海洋鱼死亡,食物利用率按20%计算,该杂食鱼从出生到死亡,共需海洋植物千克。
12. 想一想,这些植物我们分别食用的是哪些器官:迁移冲浪13. 池塘边生活着低矮的灌木、碧绿的青草。
池塘里浮动着水草和水藻,也生活着水蚤、小鱼、乌龟之类的小动物。
请仔细观察下图,说出这些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并找出水蚤、小鱼、乌龟所吃食物的最终来源是谁?14.自然界神奇的植物很多,我们在书中提到了食虫植物,请同学们模仿这个资料,每个同学都给我们介绍一种神奇的植物。
答案:1. C2. B3. A4. B5. D6. A7. A8. C9. 绿色植物 10. 光有机物 11. 20 12. 南瓜:果实大蒜:茎土豆:茎茄子:果实韭菜:叶西兰花:花胡萝卜:根 13. 水蚤吃浮游生物;小鱼吃浮游的动物和植物;乌龟吃小鱼和植物;它们所吃的食物最终都来源于绿色植物。
小学一年级综合专项测题认识食物的来源
小学一年级综合专项测题认识食物的来源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东西,而我们所吃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食物的来源吧!一、土地上的食物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植物,比如蔬菜、水果和谷物等,这些食物都是从土地上来的。
蔬菜,如西红柿、黄瓜、胡萝卜等,都是种在土地里生长出来的。
水果,比如苹果、梨子、香蕉等,也是从树上长出来的。
谷物,如小麦、玉米、大米等,是从农田中收获得到的。
土地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水分,让植物能够茁壮成长。
农民们会耕种、浇水、施肥,使得植物能够生长得更好。
当这些植物长成了我们喜欢的食物时,我们就可以将它们收获下来,加工成各种美味佳肴,供给我们的餐桌。
二、水里的食物除了土地上的食物,还有一些食物是来自水里的。
大海、江河、湖泊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鱼类、贝类等水生动物。
这些水生动物是我们的重要食物之一。
比如鲤鱼、鲈鱼、虾、蟹等,都是从水里捕捞得到的。
捕捞食物需要特殊的技巧和工具。
渔民们会乘着船,去到水域中放置渔网或者捕鱼笼等工具,等待鱼类靠近后,一网捕获。
有时候,渔民们还会使用鱼竿和鱼饵,进行钓鱼活动。
当他们捕获到适量的鱼类后,就可以将其带回岸上,进行加工制成美味可口的菜肴。
三、动物身上的食物除了土地和水里的食物,还有一些食物是来自于动物身上的。
动物,如牛、羊、猪等,是我们吃肉的来源。
这些动物会在农田或草原上生长,吃草、吃粮食等,使得它们能够长大、变强壮。
而我们会将它们宰杀、加工成肉类食品。
肉类食品可以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营养物质,是我们餐桌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制作各种肉食菜肴,如炖肉、烤肉、煮肉等,来满足我们对肉类的需求。
四、总结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了解到了食物的来源有很多种:土地上的蔬菜、水果和谷物,水里的鱼、虾、蟹等水生动物,以及动物身上的肉类食品。
这些食物都会经过不同的过程,从它们的原始状态变成我们喜欢的美食。
我们应该珍惜食物,不浪费粮食;学会感恩,感谢农民和渔民的辛勤劳动;还要注意合理膳食,保证身体健康。
食物从何处来(篇四)
食物从何处来11—、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习本文主次分明、层次清楚地说明事理的方法。
2.学习下定义、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运用。
3.学习本文用周密、准确的语言说明生物获得食物的规律。
(二)能力训练点训练学生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调动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
2.认识到绿色植物是人类取食的渊源,从而认识到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品质。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课文在说明生物获得食物的规律时,采用了抓住事物的特征,主次分明、逐层深入的顺序。
(2)课文运用了下定义、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3)课文剪裁材料紧扣中心,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4)课文所用词语准确、周密,保证了说明内容的科学性。
难点:(1)说明生物获得食物的规律时采用的说明顺序。
(2)了解①食物②自养③叶绿体④异养⑤光合作用等科学术语。
解决办法: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积极性,使之在听、读、说、写、练的过程当中保持极大的热情,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分组去校外的各类食品加工厂进行调查研究,弄明白用于制作各类食品的原料的来源,写出调查报告,在学习课文的过程当中当作参考资料运用。
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探索真理的求知意识。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古人云“民以食为天”,足见食物对人的生存的重要性。
不仅仅是人,其他生物也是如此。
那么,自然界中两百多万种生物的食物取自何处?能否概而论之?依你所有的生物学知识和生活常识,谈谈你的看法。
(一)明确目标1.解决本文的生字难词。
2.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
3.了解本文说明的主旨内容。
4.弄懂设问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5.把握文章的说明方法。
(二)整体感知1.同学们高声朗读课文后,掌握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和写法卵1uǎn 赫hè 脂肪zhī 贮藏zhù 参天cān 供应gōngyìng糠麸fū 供给gōngjǐ 吃荤hūn 细菌jūn 细胞bāo2.同学们默读课文,逐段概括大意,然后发言讨论。
食物从何处来_0
食物从何处来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学建议一、题目分析“”用的是问句形式。
中国有句老话,叫“民以食为天”,可见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
吃的粮食、蔬菜从哪里来?吃的鸡鸭鱼肉从哪里来?大家或许会觉得这问题简单得很,粮食、蔬菜是地里种出来的,鸡鸭鱼猪主要靠人们饲养,这是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归结出来的。
从生物学的角度该作出怎样的回答呢?这个题目的作用是清楚地告诉读者文章所要说明的内容;而且题目通过设问,把日常生活中人人接触而易引起误解的问题提了出来,可引起阅读兴趣。
本文是一篇较为复杂的说明文,它从介绍食物的本质特征出发,解说了食物的来源。
本文清楚地介绍有关知识,解说有关事理,恰当地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把食物的来源问题说得一清二楚。
二、段落结构全文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说明“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
这部分先说明一粒种子长大成树,一颗鱼卵变成大鱼,需要很多有机物质,一切生物活着需要能量。
然后指出构成生物躯体的有机物质和供应生物能量的物质都靠食物,得出“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的结论。
同时,给“食物”下定义,举例说明,使人对“食物”有个明确而科学的认识。
为下文说明中心问题作铺垫。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至全文完)详细说明我们的。
这部分分三层。
第一层(第3自然段)用设问法提出一切活的生物如何获得食物,然后回答说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
第二层(第4至第12自然段)分述一切生物获得食物的两种途径和方法:自养和异养,在自养方面,说明绿色植物怎样制成含有高能的食物的过程,特别着重说明光合作用。
在异养方面,说明人和其他动物归根到底都是靠植物来生活,特别说明人的食物从哪里来。
第三层(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点明一切生物怎样获得食物:“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获得食物”。
回答了文章标题和文章第二大部分开头提出的问题。
三、中心和材料本文确立中心:各种生物维持生命的有机物的来源,即一切生物的“”的问题。
11食物从何处来_模板
11食物从何处来模板11食物从何处来教学设想:1 •在通过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说明内容,领会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的思维方法;2•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和理解说明顺序; 3 •揣摩语言,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筛选有关信息;第2课时,理解文章思考,揣摩语言。
第一课时一、提出问题,导人新课围绕标题进行讨论,就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并结合生物书上的内容说一说,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分组、或分人分段朗读) 1 •掌握下列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参天消耗根系细胞供给吃荤秸秆糠麸赫赫有名2.老师根据读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读音。
三、搜集有关信息,理解课文内容讨论: 1 •刚才同学们就自己的理解谈到了食物的来源,而课文的作者是从什么视角来谈这个问题的呢?作者是站在科学的高度,从食物来源最原始的途径和方法来谈论这个问题的。
我们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了哪些知识?(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畅所欲言,三言两语亦可。
)提示:生物的体积增大了千万倍需要很多的有机物质来组成。
一切生物只要活着就要消耗能量,一个成年人一天要消耗1400千卡1)g_k的能量。
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获得食物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一种叫做自养,绿色食物都属于这一类;另一种叫作异养,动物都属这一类。
世界上除了极个别的细菌能不依赖阳光而靠化学能来合成食物外,其他一切生物都是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获得食物的,等等。
2 •狼和虎一类猛兽并不是以植物为食,为什么说它们归根结底是靠植物来生适?提示:因为它们是靠兔子二类的小动物来生存;而兔子一类的小动物则是靠吃草来生活,所以说不吃草的动物归根到底是靠植物来生活的。
3・自养”和异养”的生物有什么不同?这两种获得食物的途径有什么联系?提示:自养是生物体自己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的食物以满足生长的需要;异养是自己不能制造食物,靠植物来生活。
教科版(2017)科学《食物链和食物网》知识点及复习题(含答案)
教科版(2017)科学《食物链和食物网》知识点及复习题知识点梳理:1.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2.食物是动物生存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
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
4.绿豆苗地中常见的食物链:绿豆苗→蚜虫→瓢虫→小鸟绿豆苗→蜗牛→小鸟落叶→蚯蚓→小鸟小草→蚜虫→瓢虫→蜘蛛→小鸟5.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6.我们一般用箭头表示食物链中“谁被谁吃”的关系,箭头的流动方向表示能量的流动方向。
7.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种动物也可能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8.田野里生物间的食物关系:9.我们可以通过模拟食物网的游戏来了解食物网中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
10.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那么就会影响其他也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11.在绿豆苗→蚜虫→瓢虫→一小岛这条食物佳中,若瓢虫的数量突然急剧下降,则小鸟会因为失去食物而离开或饿死,而蚜虫则因为失去了天敌而大量繁殖,从而将绿豆苗迅速吃掉,最终整个食物链都被破坏了。
知识点复习题及答案:判断题1.食物链一般是从小型动物开始,到大型动物结束。
( × )2.老鼠被猫吃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 × )解析:“老鼠→猫”缺少了生产者,不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3.一种凶猛的肉食动物只能是.条食物链的消费者。
( × )4.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 √ )5.在地球上生存了一亿多年的白鲟灭绝,与鱼类等动物的减少有重要关系。
( √ )6.人们根据食物链中不同生物的食物来源,把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把消费其他生物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
( × )选择题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