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纱下的中国形象——从跨文化解读电影《面纱》中的中国形象
解构电影《面纱》里的中国形象
电影《 面纱》 改 编 自毛姆 同名 小说 , 故 事 发 生 在2 O 世纪2 0 年 代 的 中 国 。开 篇 把 空 间 定 格 在 南 中 国
美 丽 山 水 衬 托 下 的 乡 间 泥 泞 小 路 上, 主人 公 费 恩 和 太太 吉 蒂 等 待 着 迎 接 他 们 的 轿 夫 。 画 面 从 吉 蒂 焦 急 而 又 无 奈 的 表 情 中 拉 回 到 两 年 前 的 伦 敦 。 为 了摆 脱 父 母 的 桎 梏 , 防 止 自己 变成 一 位 老 姑 娘 , 吉 蒂 接 受 了相 见 短 暂 , 却 爱 上 自己 的费 恩 的求 婚 , 并 随 其 飘 洋 过 海来 到 了 中 国上 海 。 费 恩 虽 处 处 满 足 吉 蒂 的 需求 , 但其性格 内向、 举止呆板 、 缺 乏情趣 , 一 到 上 海 更 是 迅速 投入 到 了他 的 细 菌 学研 究 中去 , 从 而冷 落 了对 新 生 活 充 满 憧 憬 的 吉 蒂 。在 次宴会后 , 孤 独 寂 寞 的 吉 蒂便 和 迷人 的已婚男子 唐森发 生了婚外
地 巡视着东方 。东方 成了怪异性
于 是 不得 不 跟 从 费 恩 离 开 , 走 向了 瘟 疫 流 行 的 湄 潭 府 。 费 恩 慢 慢 地 协 助 控 制 了 当 地 的 疫 情 。 吉 蒂 则 开 活 的 勇 气 和 意 义 。 费 恩 和 吉 蒂 终 于 可 以互 相 敞 开 心 扉 。两 人 在 与疫 情 对 抗 的 过 程 中 渐 渐 互 相 宽 容 、理解 和重 新 认 识 对 方 , 并 领 悟 到 了 爱 与 奉 献 。 但 就 在 他 们 日渐 亲 密 时 , 费 恩 染 上 了霍 乱 并 死
一
作为“他者”的文化形象——解读毛姆《面纱》里的中国
第32卷第1期2018年1月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BaichengNormalUniversity Vol.32,No.1Jan.,2018 作为“他者”的文化形象———解读毛姆《面纱》里的中国宋美霖(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100009) 摘要:中国在西方文学中一直作为被想象和描写的对象,它所承载的意义是随着西方社会发展、西方文化自身需要和全球化的发展不断变化的。
20世纪,英国文学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创作出了《面纱》这篇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小说。
《面纱》中的中国形象是矛盾的,它既是神秘的、充满异域色彩的、曾经辉煌的古老文明,又是被压迫的、充满黑暗和肮脏的殖民地,还是理想化的、宁静平和的东方乌托邦。
在本文中,笔者试分析《面纱》中作者塑造的中国形象,探讨这种形象的特征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机制。
关键词:中国形象;《面纱》;毛姆;工业文明;乌托邦中图分类号:I561.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3118(2018)01 0075 04收稿日期:2017-09-06作者简介:宋美霖(1994—),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被公认为20世纪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最广、最受欢迎的英国作家之一。
在20世纪初,毛姆曾游历到中国,返回英国后,他创作了游记《在中国屏风上》、小说《面纱》(又译《彩色的面纱》)和戏剧《苏伊士以东》。
在《面纱》这篇小说中,作者以20世纪的中国为背景,讲述了英国女子凯蒂跟随自己并不喜爱的丈夫来到香港,又因为出轨而被丈夫“惩罚”式的带到瘟疫肆虐的中国南方小镇湄潭府,在这里,她受到了丈夫死亡的冲击和教会以及中国古老文化的洗礼,终于能面对眼前的生活和苦难,并且获得了成长和精神的自由,最终,她正式与旧生活决裂,回到英国开始了自己新生活的故事。
在早期描写中国的作品中,中国大多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想象,是《马可·波罗游记》中物质文明极大富庶的、金碧辉煌的帝国,又是道德崇高、哲学发达、制度严明的文明国家,到了18、19世纪,中国的保守闭塞、落后蒙昧又成为西方工业文明国家批判的对象,及至20世纪,西方人开始意识到西方现代工业文明所暴露出的极大问题,开始进行自身的反思和批判,他们亟需一个未遭工业文明侵蚀的“净土”,因此,中国作为一个古老、淳朴的形象再次进入西方人的视线,许多人怀着对西方文明的反思和责任感,来到了中国,找寻他们想象中的乌托邦。
解读电影《面纱》中的中国形象
解读电影《面纱》中的中国形象【摘要】电影《面纱》通过表现中国传统文化、探索现代社会问题、呈现现代中国形象、展现中国人情感与家庭关系以及反映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等多个维度,较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形象。
影片中巧妙地结合了传统与现代,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通过对角色情感和家庭关系的细腻刻画,展现出中国人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家庭观念。
影片也通过反映社会发展变化,揭露了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挑战。
中国形象在电影中的呈现既具有历史深度,又具有时代感,呈现出了一个真实、立体的中国画面,展示了中国的文化魅力和社会底蕴。
【关键词】电影《面纱》、中国形象、传统文化、现代社会问题、现代中国、人情感、家庭关系、社会发展变化、呈现、解读1. 引言1.1 电影《面纱》简介《面纱》是一部由导演张艺谋执导的电影,于1991年上映。
该片讲述了一个家庭内部发生的故事,揭示了无数悲欢离合的人生命运。
影片以家庭为主线,通过讲述三代人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社会问题、中国人情感与家庭关系等多个层面。
在电影中,张艺谋运用细腻的镜头语言和真实的人物情感,刻画了每一个角色的内心世界,让观众深入了解到每个人的生活和命运。
整部影片情感细腻真实,引人深思,被认为是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之一。
通过讲述一个家庭的故事,电影《面纱》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家庭的故事,更是一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问题的影片,也是一部展现中国人情感与家庭关系的作品。
2. 正文2.1 表现中国传统文化《面纱》是一部通过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问题的电影,其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尤为突出。
影片通过对传统戏曲、书法、茶道等元素的展示,展现了中国千年文化的魅力。
在电影中,观众可以看到主人公通过书法绘画表达情感、通过茶道沟通心灵、通过传统戏曲传递智慧等画面。
这些场景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也体现了传统文化对中国人民生活的深远影响。
电影也通过对传统价值观念的探讨,呼应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
电影面纱的影视分析
《面纱》赏析一:情节介绍爱情是亘古不变的电影题材,也是现实生活中弥足珍贵的记忆。
本片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在霍乱蔓延的中国南方小镇的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男主人公沃特是一位携爱人一起来上海工作生活的医学博士,沃特平日不苟言笑、寡言少语加上对于医学研究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使得女主人公凯蒂终于耐不住寂寞红杏出墙。
妻子的越轨行径使得沃特十分的气恼。
于是沃特对妻子采取了报复性行为,他给自己戴上了一张冷酷无情的“面纱”。
对妻子的一切爱理不理、漠不关心,并且强迫妻子随自己到严重威胁生命安全的中国南方疫情重灾区工作。
然而,不管沃特表现的怎样的冷酷。
在他的报复性行为背后难以隐藏的是对妻子深深的挚爱。
随着异地生活的感情累积和平日生活的点点滴滴,凯蒂渐渐发现了丈夫沃特的迷人之处,他是一个工作严谨敬业的医学博士,内心世界并不是像表面那么冷酷无情。
对于凯蒂的爱,更加没有一丝一毫的怠慢和冷落。
反而在他的心灵深处是那么的挚爱的他的妻子。
于是,凯蒂与沃特之间渐渐的发生着细微的变化。
他们彼此敞开心扉,在疫区患难与共的岁月里,凯蒂却发现了丈夫身上那些可敬可爱的品质,对自己之前的不忠行为感到了深深的忏悔,并最终与沃特产生了刻骨铭心的爱情。
但是,老天却在这个时候,跟他们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
沃特不幸染上了霍乱并且不久就撒手人寰,只把深深的悲痛遗憾留给了他的妻子凯蒂、留给了片中和他一起战斗过的人们,留给了荧幕前感动不已的观众们。
就这样,影片通过男女主人公两段不同的心路历程,将一幕幕感人肺腑的动人情节向观众娓娓道来。
(1)开篇,伴随着温和而忧伤的音乐,我看到的是一段由花朵从绽放到枯萎的序幕。
然而它的背景却是非常的灰暗和阴霾。
让人油然感觉到一种悲伤的氛围。
最后还播放了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似乎预示这个这个片子将是一场与疾病和霍乱的斗争。
而从中产生出来的爱情,让人倍感伟大。
(2)其次是沃特与凯蒂之间为了是否要去中国南方霍乱最严重的小镇争吵时的画面。
从神秘处走来,在苦难中开花观《面纱》有感
86青春岁月与原著相比,影片过分突出爱情的感人至深,在人性的探索事严谨,能够坚持科学和真理。
上稍微。
但是,影片却比原著对作为故事背景的中国有了一个更这些人物形象,都是电影所表现的中国人的一抹亮色,尤其贴切的认识,从影片中丰富复杂的中国人形象中可以读出一些变是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中,导演诺顿还是做了一些跟进时代步伐化。
的改编。
一、平和优雅的中国人形象三、带着愚昧气息的中国人形象平和优雅,是一种直观的、符合当时那个年代特征的气质。
当然,在整部《面纱》中也有西方人充当救世主,居高临下在《面纱》中,有两类走在优雅的社会表层,看似生活的非常有审视东方人的画面。
作者把中国人异类化、野蛮化、背景化的地品质的中国人。
方也不在少数,镜头所展示的一个瘟疫肆虐的东方村落,唯唯诺首先,便是穿插在影片之中、连接故事情节的“高素质”的诺,丧失话语权的中国平民都是破败不堪的景象,且为了突出男男侍者和女侍者。
他们会讲流利的口语,有着非常先进的服务意主角的伟大,刻意以中国人的丑陋迂腐作为陪衬凸显男主角的救识,是上流社会中的下层人,但是拥有着光鲜的外表和看起来亮助角色。
总之,影片中西方人都在不停的帮助、施舍落后的中国丽的工作,无法判断他们的价值观,作为穿插人物,也没有对他民众,是处于高处的拯救者,而中国人是仰视着西方人。
们做很多的评判。
首先,便是刻意被丑化的民众。
在沃特劝说早日把逝去的亲其次,便是那位外表风情,却有惹人争议的行为的婉丝。
影人下葬时,村民们野蛮、不讲理,在沃特为阻止瘟疫蔓延封井、片通过英国人维丁顿之口介绍了她的身世。
她来自汉口,是家里断水后,村民们无知的诅咒、谩骂。
在沃特无限包容下,也掩盖最小的女儿,被救之后就跟着他出来,几次送回去她都跟着回了另一个事实,即他之所以能无限包容也正因为在他们眼中,中来。
问到原因时,婉丝说道:“因为你是个好人”,一方面她懂国人民根本不是与他们平等的人,不值得与之计较,他们抱着一得感恩,另一方面她却罔顾了父母和兄弟姐妹,有些个人主义。
俯仰之间的误读——评《面纱》中的中国形象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9— 2 0
作者 简介 : 盛春来 , 男, 三峡大学外 国语学 院讲师 。
2 0 1 4年 7月
三峡大学学报 ( 人 文社 会科 学 版 )
J o u m ̄ o f C h i n a T h r e e G o r g e s Un i v e r s i t y ( H u m a n i t i e s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讲述 了生 活 在 浮 华 世 界 —— 伦 敦 的 物 和 风 景 都 是 作 者 仰 视 中 国 的心 理 的 亮、 空虚 , 由于 被母 亲逼 婚 , 她 不 得不 在 匆 忙 中嫁 给一 投 射 。
个木讷寡言的细菌学家瓦尔特 , 婚后他们来到遥远 的
在小说《 面纱》 里, 作者很少有对景物和人物的详
但在不多的几处描写 当中, 我 们 可 以看 到 作 香港 , 在香 港凯 蒂错 误 地 投入 了风 流迷 人 的 殖 民地 官 细描写 , 优 雅 的 中 国女 人 和 令人 折 服 员唐生 怀抱 , 无 意 中撞 见 秘 密 的 瓦尔 特 出 于 怨恨 , 负 者 笔下 恬淡 的 中 国风景 , 气带 领凯 蒂 来 到瘟 疫 流行 的 中 国 内地 小 城—— 湄潭 的 中国文化 。当女 主 人 公 凯 蒂 第 一 次 来 到 湄 潭 府 的 透过 她 的视 角 , 展 现 在 眼 前 的是 : “ 偶 尔 会 吹来 府, 在 那里 凯 蒂 1 3 渐 走 出阴影 , 精 神 上 得 到 了升 华 , 而 时候 ,
毛姆《面纱》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解读
毛姆《面纱》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解读一、本文概述《面纱》是英国作家毛姆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展现了女性在追求自由与独立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的视角,对《面纱》进行解读,探讨小说中女性角色的内心世界、生存状态以及她们在面对生活困境时所做出的选择。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作为一种理论视角,强调女性在追求自我实现和自由的过程中,需要面对社会、文化、性别等多重压迫,通过自我反思和行动来争取平等与尊重。
在概述部分,本文将首先简要介绍《面纱》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以便为后续的深入解读提供背景。
随后,将阐述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女性的生存困境、自我认知以及争取自由与平等的途径。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分析小说中女性角色的心理变化、成长轨迹以及她们在面对生活困境时所做出的选择。
本文将总结《面纱》所传达的女性主义思想,并探讨这些思想对当代女性的启示与意义。
通过这一概述,读者可以对本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和主要观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后续的阅读和讨论奠定基础。
二、《面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面纱》是毛姆笔下的一部细腻描绘女性主题与存在主义思想交织的作品。
在这部小说中,女性形象被赋予了深刻的意义和丰富的内涵。
通过对女主角凯蒂的塑造,毛姆成功地展现了一个充满矛盾、挣扎与成长的女性形象,同时也对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凯蒂是小说中的核心人物,她的命运和选择贯穿了整个故事。
在故事的开篇,凯蒂被描绘成一个美丽但庸俗的女性,她渴望嫁入豪门,追求虚荣和享乐。
然而,她的婚姻并不幸福,丈夫沃尔特虽然富有却缺乏情感交流,这使得凯蒂在精神上感到空虚和寂寞。
在这种情况下,她选择了出轨,这无疑是对她婚姻生活的彻底背叛。
然而,凯蒂的出轨行为并没有给她带来预期的幸福和满足,相反,她陷入了更深的痛苦和自责之中。
这时,沃尔特决定带着她前往瘟疫肆虐的中国湄潭府,希望通过这次旅行让凯蒂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从比较文学形象学视角解读毛姆笔下的中国形象——以《面纱》为例
乱破败与奇幻静美。
在修道院院长眼中,韦丁顿是被“满洲菜坏了肚子”,感叹他是
对于香港,“脏”、乱“”、“厌恶”等词常用来描述凯蒂所面对 “犯了道德错误”、“怜可的家伙”。从修道院院长的用词及语气可
的环境,这种反复使用的套话是民族心理定势推动下的一种固 见,她将韦丁顿与满洲格格在一起看做难以理解且不光彩的事
时沦为被侵占地的中国香港和中国内陆的湄潭府为故事背景, 赞”⑩。
毛姆借助女主角凯蒂的视角,为读者呈现了 20 世纪初中国的自
凯蒂与瓦尔特所代表的西方人之所以对中国城市有如此消
然景色、社会环境和人物形象。值得注意的是,毛姆在小说中对 极的评价,正是依托于英国社会意识形态的优越感。18 世纪中
于中国形象常出现两极化的描述,折射出毛姆对中国矛盾的心 叶兴起的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经济的繁荣,强盛的国力也助长
二、比较文学形象学中的意识形态和乌托邦
出来的。
比较文学形象学,又名异域形象学,是比较文学中新兴的研 究领域。其研究对象是一国文学作品中所创造出的异国形象,而 非普遍意义上的文学形象①②。比较文学形象学并不在意异国形 象是否符合真实的现实写照,反而认为异国形象在经由作者基
毛姆笔下的中国景观还呈现了一种与意识形态化形象截然 不同的景象,那是一座“轻盈、奇幻、美妙、巧夺天工”的中国寺 庙,凝视着它的凯蒂感到“心灵前所未有过的轻盈,透过躯壳,她 的灵魂变得如珍珠般纯净无暇”。凯蒂感叹那座寺庙的美,“它应
化的表述,常暗含着贬低的意味⑧。“凯蒂厌恶这座中国城,每次 情,并且在她看来满洲格格对韦丁顿的迷恋是令人不屑的。当韦
丁顿谈论起格格时“随便、轻浮的样子”,以及他所说的“她为了
作 者 简介 :黄琳(1993-),女 ,河 南 信 阳 人 ,助 教 ,硕 士 研 究 生 ,信 阳 农 林学院,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外语教学。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和华人形象的嬗变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和华人形象的嬗变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和华人形象的嬗变自20世纪初至今,好莱坞电影一直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电影产业之一。
而在这漫长的历程中,好莱坞电影中中国形象和华人形象的呈现却经历了嬗变。
本文将探讨好莱坞电影中中国形象和华人形象的演变历程,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20世纪初,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多被描绘为异域的神秘之地。
以《杜雷夫人的男人们》(The Cheat)为例,该片于1915年上映,讲述了一位美国女人与中国赌徒的禁忌之恋。
电影中的中国形象被夸张的视觉效果所包围,而中国人则被描绘成邪恶、危险和不可信赖的角色。
这种负面形象成为了当时右派政治的反华宣传资料,也为华人社群带来了负面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成为了二战盟军的友邦之一,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上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以《龙的标记》(Dragon Seed)为代表的电影中,中国形象开始被描绘成与日本侵略相抗衡的战斗者。
电影中的华人形象逐渐被赋予了正能量,成为抵抗外来敌人的象征。
然而,随着好莱坞电影面向全球市场的发展,中国的形象再次被困扰。
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以《大地震》(Earthquake)为代表的电影再次将中国形象描绘为古老陈旧、落后贫困的国家。
这种刻板的形象意味着美国社会对中国的理解和认识并未与时俱进。
1980年代至今,中国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也为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电影《亲情》(The Joy Luck Club)于1993年上映,是好莱坞首部由华人导演拍摄的华人题材电影。
该片讲述了四位华裔母亲和她们的美国出生的女儿之间的故事。
这部电影打破了传统的好莱坞对华人形象的刻板印象,展现了华人社群的丰富内涵和多样性。
2000年代以来,中国市场的崛起使得许多好莱坞制片公司纷纷将目光投向中国。
因此,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逐渐向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
例如,《功夫熊猫》(Kung Fu Panda)系列电影中,中国功夫和文化成为了主要元素,而主人公——熊猫波(Po)则成为了全球观众喜爱的中国形象。
《面纱》_疫病电影表达与中国形象
《面纱》_疫病电影表达与中国形象导语:疫病电影是一种特殊的电影类型,它以描绘、传递疾病及其带来的影响为主题。
作为一种虚构的艺术形式,疫病电影不仅可以深度探讨人类对疾病的恐惊和无奈,还能够反映社会的变迁与文化的固守。
其中,《面纱》作为一部疫病电影,既凸显了中国面临瘟疫扩散时人们的逆境和抗争,也呈现了中国文化在逆境中的坚韧和传统尊严。
第一章:《面纱》背景与故事情节1.1 电影背景介绍《面纱》是中国导演张艺谋于2003年执导的一部电影,影片以观光团中一位男生感染并病逝的经历展开,揭示了隐瞒疫情、抗击病毒等一系列事件。
1.2 故事情节电影开头,一位从阿拉伯回国的女士莉莉在火车上突然出现呕吐和高烧症状。
她被隔离并送进了医院,但随着她的死亡和接触者感染,全球范围内的瘟疫开始扩散。
紧接着,一名观光团导游患病,并试图隐瞒疾病事实,但最终被人们揭发。
随着病毒的扩散,中国政府实行严厉措施,数百万人被隔离。
电影最后以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并最终控制住疫情画上了句号。
第二章:疫病电影的表达手法2.1 疫病电影中的恐惊和无助疫病电影以其真实还原疫情的描写,深度探讨了人类对于疾病带来的恐惊和无助。
在《面纱》中,观众通过电影镜头看到疾病的可怕和可悲,感受到了人们在面临瘟疫时的无奈和焦虑。
2.2 暴露社会弊端与人性光芒疫病电影也屡屡由于社会的弊端而引发观众的共鸣。
《面纱》揭示了瘟疫扩散时,一些人为了自身利益而选择隐瞒疫情,对他人隐瞒事实。
但在逆境中,也会有人英勇站出来揭发真相,呈现出人性中的光辉一面,给观众带来沉思与启迪。
第三章:《面纱》中的中国形象3.1 中国政府的严厉措施电影中,中国政府实行了严厉的措施来控制瘟疫。
封锁城市、隔离感染者、疏散受影响的人群,这些措施展示了中国政府的决心与行动力,向世界呈现了中国的治理能力。
3.2 中国文化的传统坚韧《面纱》中呈现出了中国文化中的传统坚韧精神。
逆境中,中国人民互相援助,团结一心,最终共同抗击了疫情。
论毛姆小说中的中国的形象
┊┊┊┊┊┊┊┊┊┊┊┊┊┊┊装┊┊┊┊┊┊┊┊订┊┊┊┊┊┊┊┊线┊┊┊┊┊┊┊┊论毛姆小说中的中国形象——以《面纱》为例[摘要] 毛姆是英国小说家、剧作家,其代表作有戏剧《圈子》、长篇小说《月亮和便士》、短篇小说《阿金》等,《面纱》是其代表作之一,从对毛姆《面纱》中的中国形象的呈现进行的概述、论述,了解毛姆笔下对中国形象内容描述,修辞手法描述,内容描述,侧面了解当代时期社会环境,微观环境、宏观环境,人口结构环境。
综合阐述毛姆笔下的中国形象,主要从人物性格特征、艺术表达特征等方面研究,进一步了解毛姆笔下的中国形象特征,结合当代时期历史文献,找出形象描述的扭曲、丑化等方面问题,分析根源,综述前面两个方面内容,进行更有深度、广度地阐述毛姆笔下的中国形象存在着两极分化,从异域风情下的神秘东方形象与意识形态冲突下的蛮荒之地进行分析,引申阐述了毛姆笔下的乌托邦化的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 毛姆面纱中国形象┊┊┊┊┊┊┊┊┊┊┊┊┊┊┊装┊┊┊┊┊┊┊┊订┊┊┊┊┊┊┊┊线┊┊┊┊┊┊┊┊On the image of China in Maugham's Novels---Take the veil as an example[Abstract] This "veil" is written by Maugham, which mainly describes the image of China. Through reading the full text, we have a new understanding of Maugham's works, a new understanding, and a comprehensive, correct and rational view of Maugham's image of China. Therefore,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is paper to Maugham's "veil" as an example to elaborate, from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Chinese image in Maugham's "veil" overview, discussion, to understand Maugham's description of the Chinese image content, rhetoric description, content description, side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micro environment, macro environment, population structure environment.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expounds the Chinese image in Maugham's works, mainly from the aspects of character characteristics and artistic ex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further understands the Chinese image characteristics in Maugham's works, finds out the distortion and ugliness of image descrip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historical documents of the contemporary period, analyzes the roots, summarizes the previous two aspects, and expounds the Chinese image in Maugham's works in a deeper and broader way There are two polarizations in the image of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mysterious oriental image and the wild place under the ideological conflict, and further expounds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utopian image of China in Maugham's works.[Keywords] Maugham; veil; image of China┊┊┊┊┊┊┊┊┊┊┊┊┊┊┊装┊┊┊┊┊┊┊┊订┊┊┊┊┊┊┊┊线┊┊┊┊┊┊┊┊目录第1章绪论 (1)第2章毛姆《面纱》中的中国形象的呈现 (2)2.1贫穷落后的殖民地形象 (2)2.2净化心灵的世外桃源形象 (3)第3章毛姆笔下的中国形象之碎片书写 (5)3.1风土描述的含糊不清 (5)3.2人物认知的有失公允 (6)3.3文化艺术的一知半解 (7)第4章毛姆笔下的中国形象存在两极分化 (8)4.1异域风情下的神秘东方形象 (8)4.2意识形态冲突下的蛮荒之地 (9)第5章乌托邦化的中国形象的形成原因 (10)5.1迎合英国文化的中国形象“杜撰” (10)5.2中西方文化碰撞的偏向描写 (11)结语 (12)谢辞 (13)参考文献 (14)┊┊┊┊┊┊┊┊┊┊┊┊┊┊┊装┊┊┊┊┊┊┊┊订┊┊┊┊┊┊┊┊线┊┊┊┊┊┊┊┊第1章绪论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1965年)在撰写《面纱》凭借其独特的叙事技巧以及作品中蕴含的异国情调而独树一帜,他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构设了传奇的艺术世界,同时也呈现了以西方人心态观照东方世界的文化视角。
试比较《面纱》的小说版及电影版
试比较《面纱》的小说版及电影版摘要:本文从小说的创作背景、主要情节、故事场景的转换,以及个别人物安排的转换、小说和电影中人物命运的安排几方面比较了小说版《面纱》和电影版《面纱》的异同。
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关键词:《面纱》小说版电影版异同一、小说创作背景小说《面纱》创作的时代背景为二十世纪初。
二十世纪初的西方社会正经历着一场空前的精神危机。
工业革命给西方带来了空前繁荣的物质文明,给西方人民带来了物质上的富裕和舒适,但物质上的追求却在不断地侵蚀着人们的精神领域,进而造成了人的异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就揭露了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弊病,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创伤。
在此期间,西方基督教已渐渐不能胜任拯救西方文明的使命,不少对西方文明的前途抱有忧患意识的有识之士将目光投向了东方,他们希望在古老、质朴的东方文化中找到西方文化中所缺失的东西,以拯救西方文明。
而毛姆就是其中的一位作家。
毛姆的足迹遍布印度、缅甸、新加波、马来西亚、中国香港、中国大陆和南太平洋中的英属和法属岛屿。
毛姆丰富的游历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
毛姆根据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分别于1922年创作了散文集《在中国的屏风上》,1925年创作了小说《面纱》。
从这两部作品中,读者可看出毛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也可看出毛姆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和道家互为补充的哲学看作是拯救西方精神文明的一道良药。
二、小说主要情节小说《面纱》中的女主人公英国女子凯蒂,拥有靓丽的容颜并虚荣无比,成天沉迷于伦敦浮华的社交圈,为了避免成为老姑娘,接受了性格孤僻的医生瓦尔特?费恩的求婚,并跟其到中国居住。
出于对婚姻的不满,对瓦尔特性格的不满,凯蒂与布政司查理?唐生偷情。
在发现了妻子的不忠之后,瓦尔特展开了可怕而又独特的报复计划,执意要求凯蒂跟随他前往遥远的中国内陆,去平息一场当地正疯狂肆虐的瘟疫:霍乱。
面纱电影艺术鉴赏
视角与叙事手法
视角与叙事手法
1
小说和电影都采用了客观的第三人称视角,聚焦于上海湄潭府这一 特定场所
这种视角的选择使得故事充满悬疑,观众始终保持着一种距离感, 好奇地探究着角色们的动机,通过倒叙的手法,成功地呈现了吉蒂和 沃特从相识到相爱再到矛盾的过程,使得故事更加扣人心弦
而吉蒂这一角色的蜕变与成长,更是为所 有女性观众提供了有力的启示:只有勇敢 面对生活的困境与挑战,才能找到真正的 自我与幸福
-
THANKS!
义
通过吉蒂的角色塑造, 观众能够深刻体会到女 性在追求独立和自我价
值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结语
结语
《面纱》从小说到电影的成功转变,既 保留了原作的精神内核,又在叙事手法、 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上有所创新
通过深入探讨爱情、背叛、成长和救赎 等主题,电影为现代观众提供了思考生 活真谛的机会
通过情感与道德的冲突展现,观众得以 窥见人性的复杂与脆弱
冷酷的吉蒂重塑
电影对吉蒂这一角色进 行了重新塑造,使她更 具有道德上的复杂性。 在她的冷酷外表下,隐 藏着对爱情的渴望和对 自我价值的追求。这样 的处理方式让观众更能 理解她的选择和行为
情感与道德冲突
情感与道德冲突
原著中情感与道德的冲突贯 穿始终,反映了人性的脆弱
和欲望与恐惧的挣扎
电影通过心理描写和内心独 白等手法,深入剖析了角色
人物塑造与改编
吉蒂与沃特
小说中的吉蒂对查理抱 有极大幻想,而沃特则 显得个性十足。电影中 强化了沃特对吉蒂的深 情,同时淡化了查理的 自私自利,让观众更加 同情沃特的角色。在关 键的沃特之死情节上, 电影通过隐去关键信息 ,赋予了这一事件更悲 情的色彩
解读电影《面纱》中的中国形象论文
解读电影《面纱》中的中国形象论文电影《面纱》是根据英国著名作家毛姆的同名长篇小说The Painted Veil 改编拍摄。
2006年由此改编拍摄的电影呈现出不同的中国形象,反映了时代变迁中,西方世界打量中国的不同目光。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解读电影《面纱》中的中国形象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解读电影《面纱》中的中国形象全文如下:摘要:电影《面纱》是根据英国著名作家毛姆的同名长篇小说《面纱》改编拍摄的。
本文试图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角度,讨论电影《面纱》对中国形象的美化与丑化,反映出西方注视者打量中国的不同目光。
关键词:面纱形象学中国形象电影《面纱》讲述的是一个与爱情救赎有关的故事。
在20年代初期,一对英国夫妇来到美丽却瘟疫肆虐的中国乡村,经历了重重波澜最终领悟到爱的真谛。
电影《面纱》改编自英国小说家毛姆的同名小说,导演用清新、唯美的画面讲述了男女主人公――瓦尔特和凯蒂之间凄婉的爱情故事,忠实地再现了小说中凯蒂――一个为了逃离伦敦浮华社交圈的小女子,如何从对爱情充满不切实际的幻想,到最后勇敢地承担生活责任的精神蜕变。
电影与小说相比,人物的塑造更鲜活、更真实。
《面纱》的主角虽然是一对英国夫妇,但故事却呈现了百态的中国形象。
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形象学主要研究一国文学中所塑造和描述的异国形象。
西方的中国形象是近年来比较文学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以电影《面纱》为文本,以形象学的方法讨论影片对中国形象的美化与丑化。
毛姆在中国形象的塑造上,既受到当时西方社会对中国主观想象的影响,又受到自己对东方古老文化向往之情的影响。
因此,他笔下的中国形象不可避免地被美化或丑化,呈现出两种极端的形象。
这是毛姆带着西方文化的有色滤镜所看到的中国形象,西方文化在毛姆身上打下的烙印,造成他对中国产生误读和歪曲,中国是作者基于西方这个“自我”形象之上的“他者”形象。
毛姆将中国及中国人的形象构筑为一个“他者”,一个与自身对立的文化影像,这个影像一方面是理想化的、神秘的,而另一方面,它是被丑化了的、异类的。
《面纱》比较文学视角下的异国形象塑造
《面纱》比较文学视角下的异国形象塑造
卢美贤;聂鸿英*
【期刊名称】《美化生活》
【年(卷),期】2022()29
【总页数】3页(P0112-0114)
【作者】卢美贤;聂鸿英*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0
【相关文献】
1.异国形象与他者——从比较文学形象学和后殖民主义角度解析《情人》
2.面纱下的中国形象--从跨文化解读电影《面纱》中的中国形象
3.比较文学形象学视角下的美国形象——以《桑青与桃红》和《千山外,水长流》为例
4."全球化语境下的比较文学"笔谈(下)--形象学与比较文学
5.三个影视文本与一种东方情结——电影《艺伎回忆录》、《面纱》及《通天塔》之比较文学形象学阐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徘徊于意识形态和乌托邦之间——论毛姆《面纱》中的中国形象
论 毛 姆《 面纱 》 中的 中国形 象
周 琳 琳
( 三亚学院 人文与传播学 院 , 海 南 三 亚
5 7 2 0 2 2 )
摘要 : 《 面纱》 是 毛 姆 以 中国 为 背 景 创 作 的 一部 小 说 , 因其 异 域 形 象 在 中 国备 受 关 注 。 小 说 中的 “ 中 国形 象” 徘 徊 于 意 识 形 态和 鸟托 邦 之 间 , 一方 面 是 丑 陋 的 、 低劣 的; 另一方面 , 又是 神 秘 的 、 理 想 化 的 。这 一“ 中国形象” ,
小说 中多 次提 到 , 孤儿们 很 依恋 院长 , 而 院长 一见 到孤儿 肃 穆 的脸 上 便 露 出 了亮 色 , 微 笑 着 爱 抚 她
们 。她和蔼 地 站 在 她 们 中间 , 俨 然 就 是 慈祥 的化
显然 , 这些 描 述 中国形 象 的词 汇 , 传递 的是一
种浸 透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识形 态 的 、 绝对 的相异性 。 ( 二) 等级 关 系
毛姆 ( Wi l l i a m S o me r s e t Ma u g h a m, 1 8 7 4 —
中, 描绘 中国地 理环 境 和 中 国人 的词 汇 构 成 了一
1 9 6 5 ) 是 2 O世纪 英 国颇具 声誉 的作 家 。他一 生爱
好 旅行 , 作 品 富有 异 国情 调 。毛 姆 对 中 国文化 很 感兴趣, 1 9 1 9年 1 O月 , 他 曾游 历 中 国 四个 月 , 并
、
意 识 形 态 表 述 下 的 中 国
这 里 的“ 意识形态” , 并不具有 政治 、 论 战 意
义, 而 只具有 描 述 意义 , “ 它 只是 一 种被 理想 化 了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面纱”的人物形象研究
《面纱》所折射的后殖民主义理论How The Painted Veil Reflects the Post-colonial Theory摘要: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1965)的长篇小说《面纱》是英国文学上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里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文章试图对小说《面纱》中不同人物的形象设置问题进行深入解析,进而挖掘出深藏于小说背后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同时指出小说中的后殖民主义和东方主义理论涵义。
关键词:《面纱》;后殖民主义;东方主义Abstract:The Painted Veil, written by 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lassics in the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take the specific images in the novel as the research point to reveal the post-colonial interpretation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Said′s post-colonial theory of Orientalism. By introducing the post-colonial theory frame, the article tries to give a vivid description of the reflection of the post-colonial reflection in The Painted Veil.Keywords:The Painted Veil; Post-colonialism; Orientalism英国著名作家毛姆以中国香港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面纱》自出版以来就深受读者的喜爱,因此也引发了学者对小说的广泛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u n . , 2 0 1 3
面纱下的中国形象
— —
从跨 文化解读 电影《 面纱》 中的 中国形象
友 祈
( 广 西大 学, 广西 南 宁 5 3 0 0 0 5 )
【 摘 要】 电影《 面纱》 是根 据英 国著 名作 家毛姆的 同名长篇 小说“ T h e P a i n t e d V e i l ” 改编拍摄 。本文试 图从跨 文化的 角度
会” 的十佳 电影 ; 2 0 0 7 年第 6 4 届金球奖 的“ 最佳原创 音乐 ” 。该影片讲述的是一个与爱情救赎有关 的故 事: 在2 O 年代初期 , 一对英国夫妇来 到美丽却瘟疫 肆 意 的 中 国乡村 , 经历 了层 层 波澜 最 终 领悟 到 爱 的 真 谛 。故 事 的女 主角 吉 蒂 , 为 了逃 离 空 虚 的生 活 圈 子 以及家人带来 的压力 , 接受了细菌学家沃特 的求 婚, 虽 然 吉 蒂并不 爱 他 , 但 还 是与 他一 同远 赴 上 海 。婚 后 沃特 迅 速 的投 入 到 细 菌学 研 究 中 , 身 处 异 乡的吉蒂倍感 孤独 、 郁郁寡欢 , 渐渐地 与迷人 的查 理? 唐生 暗 生情愫 。沃特 发现 妻子 的婚 外 情之 后 , 由 爱生恨 , 逼迫吉蒂与他前往美丽却瘟疫肆虐 的中国 内 陆 山村 — — 梅 潭 府 , 去 平 息 这 场 来 势 汹 汹 的 瘟 疫 。在危机 四伏 的疫区 , 吉蒂和沃特受到精神与肉 体 的双重考验后 , 相互之 间都起 了变化 : 吉 蒂真 正 爱上 了她的丈夫 , 沃特也渐渐原谅 了妻子 的不忠。 就在 他们逐 渐走进 彼此 心扉时 , 沃特染上瘟 疫 身 亡, 剩 下 吉 蒂 独 自承 受 这 份悲 痛 。经 过这 一 系列 变 故 的洗礼 , 吉蒂也蜕变成坚强勇敢 的成熟女性 , 她 与 沃特 的爱 更 是 由此 升 华 为一 种 永 恒 的 大爱 , 永 远 的留存于吉蒂心中。 《 面纱》 中的主角虽然是一对英 国夫妇 , 但故事 中却呈现 了百态 的中国形象 , 既有美化 的一 面 , 又 有 丑 化 的一 面 。毛姆 在 中 国形 象 的塑 造上 , 既受 到
电影《 面纱》 是根据英 国著名作 家毛姆的 同名 长篇小说“ T h e P a i n t e d V e i l ” ( 1 9 2 5 年) 改编拍摄 , 原著 也被人译为《 彩色的面纱》 、 《 华丽的面纱》 。这部影 片在全球上映后 , 得到了观众以及影评家的大加赞 赏, 获得 了诸 多奖项 , 比如 2 0 0 6 年美 国“ 国家影 评 协
当 时 西方 社 会 对 中 尉主 观想 象 的影 响 , 又 受 到 自己 对 东 方 古 老 文 化 向往 之 情 的影 响 。一 方 面 把 中 国
秘 的世外桃源。下面就从这两个 方面分析《 面纱 》 中的 中国形象 。
一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破 败迂腐的 中国
整部《 面纱 》 中有不少西方人居高临下 的审视 东 方 人 卑躬 屈 膝 的画 面 。作 者把 中 国人 异 类 化 、 野 蛮化 、 背景化 , 流 露 出西 方 社 会 集 体 无 意 识 的优 越 感, 以及对东方人民根深蒂固的蔑视之情 。视角 以 西方 注视者吉蒂刚到梅潭府 ……一个瘟疫肆虐的 东 方村 落开始 , 吉 蒂所见所 闻尽是 中 国的肮 脏杂 乱: 破败 的房屋 , 肮脏的玩偶 , 古怪 的女仆 , 污秽的 街 道 恶臭 难 闻 。 而 中 国 民众则 是 一 群 丧 失 言 语 权 力、 唯唯诺诺 、 愚昧无知 、 死 气 沉 沉 的行 尸 走 肉 , 为 了突 显男 主人 公 沃特 的伟 大 , 影 片里 中 国平 民 的形 象完全随着文章需要 , 变成各式各样 的背景人物 。 方 面他们 愚昧 、 丑陋、 迂腐, 扮演 着被救援 的角 色, 急切地等待着这位英 国绅士的救助 。这位英国 绅 士 则 在救 助 过 程 中充 分展 示 了他 的 闪光 点 : 不 仅 有 着 专业 精 湛 的 技术 , 还 对 无 知愚 昧的 中国人 民有 着无 限包容与大爱 的崇 高品质 。在沃特为阻止 瘟 疫蔓延封井 、 断水后 , 村 民们无知 的诅咒 、 谩骂 ; 在 沃特劝说早 日把逝去 的亲人下葬时 , 村 民们野蛮 、 不讲理 。其实在沃特无 限包容下也掩 盖了另一个
讨 论电影《 面纱》 对 中国形 象的美化 与丑化 , 反 映 出西方注视 者打量 中国的不 同 目光 。
【 关键词 】 面纱 ; 东方 文化 ; 中国形 象 【 中图分类号] I 9 0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3 — 1 8 8 3 ( 2 0 1 3 ) 0 2 — 0 0 5 3 — 0 3
一
事实 , 即他之所 以能无 限包容 也正 因为在他们 眼 中, 中 国人民根本 不是与他们平 等的人 , 不值得 与 之 计较 , 他们 抱 着 一种 救 世 主 悲天 悯 人 的心 态来 看 待 中 国 民众 , 中 国民众 当然 不 能激起 他们 的愤怒 。 毛姆 为了实现心中那个崇高伟大的救世主理想 , 那 个 英 雄 主 义理 想 , 把沃 特 也 塑造 成 这 样一 个 英雄 人 物, 而 中国人 民则理所 当然的成为英雄周 围沉默 的 背景 。另一方面作为英雄一般都需要一个英雄救 美 的情节 , 来 突显英雄 的至情 至性 。这 时 , 这些迂 腐懦弱的中国人又变成热爱祖 国的愤青 , 忽然有 了
第2 5 卷第2 期
2 0 1 3 年 6月
西昌学院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Xi c h a n g Co l l e g e ・ S o c i M S c i e n c e Ed i t i o n
V0 1 . 2 5. NO.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