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市民社会范畴的内在逻辑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理论的演进逻辑
民社会 决定 国家 理论是从 黑格 尔 的市 民社会 与 国
家关 系理 论 的架 构 中“ 脱 胎” 而来的, 其 形 成 过程 经 历 了一 个外部 思想 交锋 、 内在 自我批判 、 不 断绵 延 提升直 至最 终 导 出唯 物 史 观之 创 建 的 逻 辑 进
程 。
一
发展, “ 市 民社会 ” 的话 语体 系 日趋 炽盛 , 逐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成为 当前学术 界研究 的重 要范式 。在 这股方 兴未 艾 的
文中, 马 克思 明确地描 述 了“ 普遍原则 ” 与“ 特殊 利 益” 的 冲突 : “ 应 该 为 了保 护林 木 的利 益而 牺 牲 法
与 国家关 系的研 究 , 提 出 了市 民社 会 决定 国家 的
重要 命题 , 找 到 了人类 历史 的真 正发源 地 , 推开了 通 达唯 物史 观 的大 门。毫 无 疑 问 , 马 克 思 的市 民
第 1 5卷 第
期
武汉 科技 大学学 报 ( 社会 科学 版)
J .o f Wu h a n Un i .o f S c i . & Te c h .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d i t i o n )
Vo 1 . 1 5 , NO . 4
决 定 国家 理论 的 萌发 契 机
当代 意义等 问题 进 行 了深 入 持 久 的探 讨 , 并 且 取
得 了 比较 丰硕 的研 究 成 果①。然 而 , 在 一些 基 本
问题 的认识 上 , 学 者们 仍 长期 争 论 不休 , 比如 , 市
民社 会决定 国家理论 与经济 基础决 定上 层建筑 理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5 — 2 9
试论马克思的市民社会
政 治解放实 现 了市 民社 会 和 国家 的分 离 , 人 的 二元化 。人既 是公 民也是 市 民 , 作 为公 民人 人平 等 , 作为市 民人人 敌对 , 所 以这 样人 就产 生分 裂 , 过着 双 重 的生 活 , 在政治共 同体 中是一 种生 活 , 在 社会 当中 是另一 种生活 , “ 市 民社会 中的生 活 , 在这 个社 会 中 , 人作为 私人进行 活动 , 把他 人看 作工 具 , 并 成 为异 己 力量 的玩 物 。 ” _ l 1 ( n ’ ’ 你把别人看作工具 , 也 就 同 时
把 自己看成 了工具 。
会的成员 和他 的政治狮皮之 间的同样 的矛盾。 ” 【 1 ] ( P 1 7 3 ) 正是因为市民社会 当中存在着 矛盾 和问题 , 所 以才需 要国家这个政治狮皮 , 来掩饰 市民社会 的矛盾 。
马克思讲的金钱崇拜 , 认为金钱成了主体 , 人成
了一个赚 钱的工具 , 使人 成 了异 己力 量 的玩物 , 所 以 说政治 国家对 市 民社会 的关 系 , 就 像 宗 教 当中 天 国
对尘世 的关 系一样 , 也 是唯灵 论 的 , 也 是一 种虚 假 的 关系 , 国家也是虚 假 的。 因此 , 在 国家 中照 样要 承认
二、 市民社会包含的主要因素
市民社会 包括 了 的物质 要素 , 同时 还包 括教 育 、 宗教方 面的精神要素 , 就是 说政治 解放虽 然在政 治上 废 除了宗 教 , 但是 宗教 只不 过发 生 了转 移 , 过去 在 国 家, 现 在转移 到了市 民社会 , 变成 了私人 的信仰 , 所 以 市 民社会包括 了私有财产的物质要素 , 以及 宗教信仰 、 受教育程度方面等精神要 素两个方面 。后来马克思思 想发生 了变化 , 认 为市民社会 主要是人 们 的经 济交往 关 系的体现 , 就是讲市 民社会决定 国家 , 或者讲市 民社
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的内在逻辑及变革实质
它通 过 法 律 的 不 断完 善 、通 过 普 遍 行政 事 务 所 固
有 的 前 进 运 动 ,得 到进 一 步 的 发 展 。对 此 ,马 克
在 表 现 ,以 及 它 们 是 逻 辑 概 念 的 历 史 再 现 等 观
思 指 出 ,按 照黑格 尔 的原 意 , 国家 本 身是 自由的 体 现 , 因此 支 配 国 家 的就 应 该 是 法 ,但 黑格 尔 又 认 为 法 律 要 服 从 于 国家 ,这 使 得 国 家制 度本 身 变
改造 了 ,并 成 为 他 批 判 德 国政 治 与 哲学 的起 点 。 然而 ,这 仅仅 是 起 点 而 不 是 终 点 ,并且 很 快 就 被 马克 思所超 越 。
黑 格 尔 哲 学 无 疑 是 马 克 思 哲 学 探 索 的 思 想 起 点 。这 是 因为 ,黑 格 尔 对 市 民社 会 的理 解 是 政 治 哲 学 中 自博 丹 的 “ 主权”和卢梭的 “ 公意 ”概 念
马克 思首 先 将批 判 的矛 头对 准 黑格 尔在 国家 问
题 上 所 表 现 出的 形 而 上 学 倾 向。 在 黑格 尔 看 来 , 相 对 于 家庭 与 市 民社 会 这 两 个领 域 来 说 , 国家 既
以来最富有创意的革新。他对 市民社会基本特征
及 其 内 在 规 律 的描 述 、概 括 ,不 仅终 结 了传 统 政
尽管马克思是沿着黑格尔的学理传统而展开对市
民社 会 与 国家 关 系论 述 的 ,但 马 克 思 从 来 就 不 是
一
个 纯 粹 的 黑 格 尔 主 义 者 。马 克 思 通 过 对 ( ( 莱 茵
关系的真实揭示 ,这也使马克思很早就把其哲学
使 命 定 位 于 对 作 为人 类 历史 基 础 的 市 民社 会 的解 剖 这 一 政 治 哲学 的关 注 上 。作 为 青 年 黑格 尔派 的
市民社会与法治的内在逻辑及其当代启示
市民社会与法治的内在逻辑及其当代启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吸取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特别是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前提下,能够立足我国的传统与现实,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进行深入探究,分析市民社会与法治二者间的多方面、深层次的契合,从而利用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指导我国的法治建设。
标签: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法治市民社会、政治国家与法律的关系问题是学术界颇为流行的话语,诸多学者均对此给予高度关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学者们大都是以西方学界的市民社会理论作为自己研究问题的基石或者视角,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市民社会”的观点或者理论,却鲜有对马克思极其丰富深刻的市民社会、国家与法律发展的理论探讨。
一、市民社会与法治的内在逻辑关系在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中,他提出并论证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和法这一原则,这就说明市民社会是实现法治的社会基础,它直接将市民社会与物质生产关系结合起来,说明法治的决定基础是市民社会而不是国家。
(一)市民社会是推动和实现法治的原动力在市民社会领域中形成的各个政治、经济利益集团或者组织,当他们在经济方面或者其他领域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他们就会要求自己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不管是在政治还是在法律方面。
这种要求是实现法治最初始的根源,也推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没有均衡互动的多元社会利益与权利对法律法规的需求和践行,就难有自发性社会规则秩序的形成,法治秩序就无从确立。
”法治的根本和核心就是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推动下,市民社会与国家相分离,二者分离的意义在于可以促进市民社会自主性和多样性的发展,市民社会形成的多元权利及利益可以抵制政治权力的发展和扩大,这为保障公民权利与限制国家权力提供了现实可能和理论基础。
市民社会成员的意志自由和平权关系及财产所有权独立性等,可以有效地防范和遏制政治权力的扩张和社会机制的腐化。
因为一个相对独立地位可以形成自身独特的自治领域和行为规则,它的每一个成员都是以现实自身私人利益为目的,根据自己的自由意志与他人订立契约,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活动的利益主体,他们在实现自身私人利益的同时促进着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
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逻辑体系和主要内容述略
需要是人的本性 ,也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 求,满足 民生问题 ,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 的需要。 需要作 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范畴 ,它是 “ 现实 的人”为了满足 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对外 部存 在的欲求 ,在
民生, 首先要关注 民生的主体——人民群众。 1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马克思认为, “ 为了
主要是从 马克思的 “ 人的生活” 、 “ 人 的需要” 、 “ 人的全面发展”
致阶级及阶级斗争 的产生,阶级斗争直接推动社会体制变迁 。 马克思曾明确指出“ 人民大众是历史的主要推动者 ” , 整个阶级 社 会的历史可视为 由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决定 的阶级斗 争的历史。 而导致社会体制发生变迁的阶级斗争的主体行为者 就是人 民群众。可见 , 人 民群众创造了历史 ,推动 了历史 的发
展 ,他们理应是社会历史的主人。要推动人类社会 向前发展 , 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就必须高度关注民生 ,重视 民生 问题
( 袁贵仁 , 1 9 9 6 ; 韩庆祥 , 1 9 9 6 ) ¥ 0 唯物论的角度 ( 黄克亮 , 2 0 0 7 ; 吴苑华 , 2 0 0 8 ) 谈及 马克思的 民生思想 ,但 目前的研 究对马克
思 民生思想在理论建构 上存在逻辑体系上的欠缺 ,没有形成
系统 的理论构架。我们认 为马克思恩格斯毕生的工作都是和
现实的 “ 人”联系在一起 的,从现代语境来说 ,他们对现实 的人 的关注 ,其实就是 对民生 的关注 ,这 些对现实 的人也就
是对 民生的关注贯穿在他们 的著作 中,已构成 了一个完整 的 逻辑体系。这个体系的主要 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了满足 自身需要改善生活状况的过程 ,也类丰富的 物质财富。 2 .人 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唯心史观认为人民群
市民社会与人权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人权批判思想简论
第35番第5鬻河南师范太学学报(哲学社会拜学版)2008年9胃y旦!:ii堕旦:! 』Q墅坚型叁生Q篁骐曼塑垒型塑Q跫她垒生旦塑!!眨墨墨!型曼!E:市民社会与人权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人权批判思想简论李进廷(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河南郑州450015)摘要:批判性是马克思入投恙愿酶麓著特征,这种耗判集串于马竞恶对法与市氏社会关系酶分析。
骂克憨透过时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得出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圈家与法的结论。
在此骥础上,通过对资产阶级市民社会的政治缎济学解剖,玛克思强调人投就是审撼社会申剩藏入的投利以及资本剥削劳动力的特投。
因此,只有消灭帝民社会和政治国家,方魏耪弃资产酴袭人粳魏疼在块黪。
促遗每令人鑫由罨金黉酶麦震。
鬟键词:市民社会;人权;镑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嘞圈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一2359(2008)05一001卜05作者簿奔:肇迸廷(1962一),男,溪枣鄂城天,郑瓣航空工韭管壤学院副教授,主要苁事哲学孝恶戆欲治理论磺究。
程马克惹的人权思想发展过程中,对政治阐家、义的人权观。
其基本慧想是:扶自由理性掰发,抨击法与市民社会关系的理解构成了重要的一环。
马克封建专制制度及其法律,构建国家与个体和谐统一思通过对黑格尔理性法哲学观的颠覆,强调市民社的理性国家。
然而,残醋的社会政治现实拄不断地会决定政治国家与法,而不是相反。
在此基础上,透拷问马克思的理性撬判主义的入权观,并使之发生过对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解剖,马克思窥见到市了动摇。
这一动摇首先是从他予1842年10月间撰民社会的人权不仅是剩己入的权利,是所有权、自由写《关于林本盗窃法的辩论》的论文中开始的,它构与平等的“三位一体”,而鼠在实质上就是资本平等成了马克思从理性季诧判主义的入权观向历史唯物主地剥削劳动力的特权。
在马克思看来,只有超越资义人权观转变的逻辑汗端,而这种转变的过程就是产阶级政治解放,消灭市&社会与政治国家,实现每对启蒙人权观进行法哲学批判的过程。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逻辑范式探析——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为例
就是一定的阶级从 自己的特殊地位 出发 , 从事社会的普遍解
放。 在市 民社会 , …‘ 任何一个 阶级要能够扮演这个角色 ,就
人 的世俗存 在。相对 于人的 “ 应该”状态而言 ,“ 是” 的状
态往往是败坏 的和蜕 化的 ,如同神学世 界里的此岸性苦海 ,
必须在 自身和群众中激起瞬间的狂热。 ‘ “ ”【 要使人 民革命 】
同市民社会特殊阶级的解放完全一致……”Ib第三次出现 l l 在马克思对德 国解放 的可能性 的回答上 :“ 就在于形成一个 被戴上彻底的锁链的阶级 , 一个并非市 民社会阶级的市民社 会阶级……”【’一 】
也 如同启蒙思想 家所批判 的中世纪的非人状态 。 基督教 的逻
辑 范式是通过 引人指认现 实的物欲罪恶 , 人可 以达到 “ 使 上 帝 之城 ” 。与此相反 的是 ,资产 阶级启蒙 思想 家通过宣扬天 赋人权 , 让人看 出现实生 活在神学 强制 下的 自否性 , 从而主
导言是马克思在清算批判黑格尔思辨哲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明显已经接受了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这对马克思进行的清算批判活动产生了影响所以文章的开篇即是和费尔巴哈关于宗教的本质叙述文意一样的段落马克思说
第 2 8月 7卷 21 0 2年 第 4期
天 中 学 刊
J ur al o n ofTin o a zh ng
、
人本主义理论 的逻辑 范式
以往的社会批判理论 , 尤其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理
收稿 日期 :2 1.22 0 20 . 1
作者简介 :李亿 ( 9 6 ) 18 一 ,男,江西兴国人 ,硕 士研 究生。
李亿 ,钟虹 :马克思市民社 会理论 的逻辑 范式探析—— 以 《(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 导言 》为例 ・ 5・ 3
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解读
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解读马克思在对前人研究成果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尤其是对黑格尔理论的批判继承中创造性的发展了市民社会理论。
马克思摒弃了黑格尔的那种从绝对精神与伦理精神角度出发阐述市民社会缘起的方法,并对黑格尔所认为的政治国家高于市民社会的论断进行了批判。
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认为市民社会既是一个社会阶段,同时也是以私人交往关系为主的一个与政治国家相对的私人领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市民社会也将与国家一道消亡。
标签:市民社会;生产关系;政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发展中国的市民社会或公民社会,他们对市民社会理论的阐述与建构可谓卷帙浩繁。
当下,诸多国家在解决大国善治的进程中也越来越认识到一个强大的市民社会对于实现良善治理的重要作用,在参照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一系列改革措施。
然而丰富的理论体系建构必须以对基础概念的充分理解作为其根基支撑,许多学者对市民社会的概念不置可否却大谈市民社会理论。
正是基于此,本文意在通过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的概念及理论解读,进一步认识市民社会的内涵及理论体系。
市民社会,英语为civil society,德文为Bürgerliche Gesellschaft,这一概念在近几个世纪越来越受到西方学者的关注,在引入到中国后,也引起了国内学者们极大的研究兴趣。
早在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著述中就可发现市民社会的影子,只不过当时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高度融合,并未显现出真实的面目。
当时的古希腊由于所有公民都可以通过直接参与加入到政治生活中,所以天生的带着“政治性”的烙印,那时的市民社会主要指的是与野蛮社会相对的人类文明状态。
据说,“‘市民社会’一词在14世纪开始就为欧洲人采用,其含义则是西塞罗在公元1世纪便提出的。
它不仅指单个国家,而且指业已发达到出现城市的文明政治共同体的生活状况”。
西欧中世纪之前,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并未替代传统的农业生产经济模式,并且其并未发展壮大,政治国家掩盖了市民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市民社会不被人们重视,它也从未摆脱政治国家的压制获得自由,政治国家以无所不包的势态将政治权力的触角伸及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市民社会理论从马克思向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演化逻辑
市民社会理论从马克思向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演化逻辑内容摘要: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随时代的发展在当代开始演化。
各时代的哲学家的市民社会理论基础在于其所面对的现实历史,是对其时代之现实的理论抽象。
因此,市民社会理论并不是一个终极的理论,它内含广阔的理论发展空间。
本文通过对理论的梳理发现,市民社会理论从马克思向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演化过程彰显了双重性格:随社会结构的变迁而嬗变的同时蕴含着“改变世界”的永恒主题,这也正是市民社会理论演化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市民社会马克思葛兰西哈贝马斯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达到鼎盛时期,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矛盾日益凸显。
如何调整二者的关系,哲学家各有不同观点。
黑格尔从“哲学主要是或纯粹是为国家服务的”这一政治态度出发,在其《法哲学原理》中在学理上明确地界分了国家与市民社会,并详细地论述了市民社会的构成、性质、作用等,并认为官僚政治和等级(国会)可以起到中介国家和市民社会的作用,但是黑格尔颠倒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继承、深化和发展了黑格尔关于市民社会的基本规定,纠正了被黑格尔颠倒了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把“市民社会”看作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商品经济的对应物,看作是置于个人和国家之间、对私人利益和普遍利益起调和作用的“中介体”。
而对于市民社会的中介只有无产阶级而不是官僚机构或者等级(国会),才能对依靠市民社会自身的力量从根本上克服市民社会这一课题提供答案。
19世纪20世纪之交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代,由于垄断的形成和国家干预活动的增强,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国家以不同形式、从不同的路向对市民社会进行渗透和侵吞。
针对这一特殊历史时期,葛兰西、哈贝马斯等在内的一大批当代市民社会论者开始在文化意义上界定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就不再是一个主要由商品交换关系而构成的独立于政治国家的经济交往领域,而成为一个主要由人们的文化交往构成的社会文化领域。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理论渊源及主体构成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正式构建是通过批判黑格尔国家理想主义开始的。
马克思市民社会范畴的逻辑演进
现代 意义 上 的市 民社会 范 畴是经 黑格 尔提 出并
情 况下 被译 为市 民社 会 以外 , 大 多数 情 况 下 都 被 绝
由马克思加 以完善的。黑格尔在现代政治哲学的范 式下坚持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二分架构模式而使 用市 民社会 范 畴 。马克思对 黑格 尔 的市 民社 会 范畴
既 有相 同理解 , 进行 了必要 修正 : 又 青年 马克 思是 在 “ 资产 阶级社 会 ” 意义上 使用 市 民社 会 范 畴 ,84年 14
之 后 , 民 社 会 日益 被 归 约 为 “ 质 生 产 关 系 ” 市 物 或
译成资产阶级社会。据此, 不少学者得出结论 : 马克
思 的市 民社会 范畴 就是指 资产 阶级 社会 范畴 。 笔者 认 为 ,市 民社会 ” “ “ 与 资产 阶级社 会 ” 间 之 存 在 着密切 联 系 , 把 “ 民社 会 ” “ 但 市 与 资产 阶级 社 会 ” 同起来 , 然 引 出 的结 论是 : 民社 会 只存 在 等 必 市 于资 本 主义 社 会 。这 一 结 论 并 不 符 合 马 克 思 的原 意 。马克 思 在 自己 的学 术 生 涯 中 , 曾多 次 在 “ 民 市 社会 ” 一词 的前 面加 修 饰语 来 指 称 前 资本 主 义 的状 态 , 如 “ 的市 民社 会 ” “ 诸 旧 、 中世 纪 的 市 民社 会 ” 、 “ 先前 的市 民社 会 ” “ 建 社 会 和行 会 市 民社 会 ” 、封 , 等等 , 图把它们 与 资本 主义 时 期 商 品 经济 条 件 下 力 的市 民社会 相 区分 。这表 明马 克思 的市 民社会 固然 包 含 了资产 阶级社 会 , 但不单 指 资产 阶级社 会 , 它还 包 括 了非资 产 阶级 社会 。把 市 民社会 范畴 与资 产 阶 级社会 范 畴等 同的观 点 所 产 生 的后 果 是 : 市 民社 使 会 理论 在马 克思理 论 体 系 中成 为 消失 的范 畴 , 而失 去 了应 有 的生命力 。 ① 在 马克 思 的思 想 中 , 民社 会 范 畴是 在 与 政 治 市
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基本逻辑
马克思民生思想提倡共同富裕,这一思想对于未来社会的发 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我们应该努力实现共同富裕,让全 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05
马克思民生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坚持党的领导
在马克思民生思想的指导下,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领导地位 ,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界和平、发展和进步发挥积极作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2
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马克思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和 策略,认为无产阶级需要组织起来, 采取正确的斗争策略,才能取得革命 的胜利。
03
革命后的社会建设
马克思认为,革命后需要建立社会主 义制度,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等原 则,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和利益 ,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和谐。
04
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民生思想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 发展趋势 • 深入研究马克思民生思想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 • 加强马克思民生思想与当代社会实践的结合 • 探讨全球视野下的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发展和应用 • 前景 • 马克思民生思想将更加深入人心,成为解决当代民生问题的主导思想
之一 • 社会主义实践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民生思想的理论体系 • 马克思民生思想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为推动世
分配与公平正义
分配关系的重要性
马克思认为,分配关系是社会经济关系的重要体现,通过分配可 以反映出社会公平正义的水平。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分配不公
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 动制度,导致财富和收入分配严重不公。
共产主义社会中的公平分配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实行按需分配原则,每个人都可以获得满足 其基本需求的物质生活资料,体现了真正的公平正义。
试析马克思对范畴概念的理解
试析马克思对范畴概念的理解马克思是经济学、思想史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先驱性人物,他对范畴概念的理解引领了全球思想观念的变革。
马克思认为范畴是人类思想中最基本的实质模式,是由经验和活动来构建的概念范畴,可以概括总结出世界观。
马克思首先把范畴概念作为探讨现象的研究方法视为重要,他以“范畴”和“概念”为新的概念范畴,它们既有普遍性又有分类性,而且能够表达客观的实质。
因此他的范畴概念是在实践中分析、概括和系统表达客观实质的一种思维方法。
马克思的范畴概念不仅是一种认识论,也被后来延伸到其它学科,如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律学等。
他研究范畴概念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发现其中的规律,以及建立一种观念的系统,从而掌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科学都是建立在范畴概念上的”,范畴概念不仅是构建理论框架的重要依据,也是解决实践问题的重要依据。
马克思也指出,“除了范畴概念,再也没有人能够像范畴概念一样把实际世界的认识组织起来”。
这就说明了范畴概念在思维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有效地把复杂的客观现实统一起来,并把它们提升到一种更深层次的认识。
马克思认为,范畴概念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实际来研究。
可以说,他的范畴概念比以前的任何思想都具有更强的认识功能,他把范畴概念结合在了实践中,把范畴概念理论化。
作为一种“理论实践”的体系,他的范畴概念可以把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理解深刻而有效地提升,从而使人们更加清楚了解世界本质,并可以基于此来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马克思的范畴概念为人类思想的发展和社会实践提供了一种极其重要的理念体系,一直影响着全球的学术研究。
他的范畴概念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及其以后的变革,更是非常重要的。
马克思的范畴概念可以用来解释、反思和指导社会实践,以便我们可以以更科学的角度把握世界发展的规律,从而有效地应对挑战,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总而言之,马克思对范畴概念的理解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为宏观而深刻的范畴认识,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以更加科学的角度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
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逻辑起点、实质内容和价值旨归
作者: 李萍萍[1]
作者机构: [1]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000
出版物刊名: 理论导刊
页码: 101-107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6期
主题词: 市民社会;政治国家;抽象人权;金钱崇拜;人的解放
摘要: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直接关系到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关系到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把握,关系到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认识,因而有必要对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作深入研究.马克思深刻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及其颠倒逻辑,由此驳倒了黑格尔国家决定市民社会的论点,提出了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的观点,这是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的逻辑起点.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批判集中在对其抽象人权和金钱崇拜的批判上,揭示出所谓的人权不过是市民社会成员的人权,并非普遍的人的人权,而是抽象人权;指出市民社会的"实际需要"和"利己主义"原则是导致金钱崇拜的关键,因此金钱崇拜是市民社会的典型特征.对抽象人权和金钱崇拜的批判构成了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的实质内容.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的价值旨归是人的解放,即马克思对市民社会抽象人权和金钱崇拜的批判都是朝向人的解放的,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也的确为他探寻人类解放之路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逻辑审视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逻辑审视马克思是19世纪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学家,他的思想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倡导的解放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逻辑的角度对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进行审视,探究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和思想的合理性。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内在逻辑是基于对人的本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而构建的。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和创造,而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社会的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
在这一基础上,他提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和无产阶级的解放,从而引导人们追求自身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
这种基于对人和社会规律的深刻认识构建起来的解放思想,具有强大的逻辑和思想深度。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逻辑是立足于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性思考而产生的。
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和压迫现象,认为这种现实是不合理和不公平的。
他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性思考,构建了关于人的解放的理想社会形态。
这种通过批判性思考对社会现实进行逻辑审视的方式,使得马克思的解放思想具有了深刻的批判性和创造性,为人类的解放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支持。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逻辑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方向的科学预见和规划上的。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崩溃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预测,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崩溃将导致社会主义的崛起,从而实现人的解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这种基于科学预见和规划的逻辑,使得马克思的解放思想具有了前瞻性和实践性,对于引导人们迈向更加公正和和谐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逻辑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平等为根本目标的。
马克思认为,真正的解放应该是人们在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里获得的自由和平等。
他反对剥削和压迫,主张全面的人的解放和社会的自治。
这种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平等为根本目标的逻辑,使得马克思的解放思想具有了道义的高度和人文的情怀,为建立更加自由和平等的社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 把通这种生产形式相联系的 , 它所产生 的交往形式即各
个不 同阶段上的市 民社会理 解为整个 历史 的基础 , 从市 民
社会作为 国家的活动来描述 市 民社会 , 同时从 市 民社会 出
发 阐明意识的所 有各种不 同理论 的产物 和形式 , 如宗教 、 哲
第2 5卷
Vo . 5 12
第1 0期
四川教育学 院学报
J URN I HU OL GE OF E O AL OF SC AN C LE DUC AnON
20 09年 1 0月
0c . 0 9 t2 O
试 论 马克 思市 民社 会 范 畴的 内在 逻 辑
张 波
是说 , 为公 民必须从私事中抽 身, 作 广泛地介入到城邦事物
中, 如此才称得上真正的人 、 真正的公 民。公 民政治地位 的 转变使私域有可 能获得其正 当性 , 进而与 国家分离 。而 并 这种转变是随着城邦 的解体而逐渐产生 的。
并将其作为决定其他诸种社会关系的基础 , 进一步地 , 马克
格 尔法哲学批判》中, 马克 思对 市 民社 会范 畴的认 识是 一 种“ 感性具体 ” 主要侧重从市 民社会和 国家的分离 的角 度 , 来描述市场经济条件下 的私人生活领域 和社会 自主 组织 。 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 , 种对市 民社 会的认识 内含 着一 种 这
、
《 黑格尔法哲学 批判》时期 : 民社会 与政治 国家 市
( 西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 政学院 , 广 广西 桂林 5 1 ) 4  ̄4 摘
一
要: 市民社会是 马克思理论体 系中的一个基本 范畴 , 在马克 思主 义思想发展的过程 中起 到重要 的作用。
要 想 了解唯物 史观 , 就必须研 究市民社会 , 而欲弄懂市民社 会这一重要 范畴 , 就要从 文本出发 , 遵循逻辑与历 史相
畴。马克思把市 民社 会看做 全部 历史 的真正 发源 地 和舞 台, 力图从市民社会 出发, 来阐明各 种不 同的理论产物和意
市民社会” , 从中可以看出 , 受生产 力制约 的、 一定 历史
阶段 的交往形式 即市 民社 会 , 是被马克 思后来表述 为生 就 产关 系的东西 。这时 , 唯物史 观就呼 之欲 出了, 这种 历史 “ 观就在 于: 从直接生活 的物质生 产出发 阐述 现实 的生产过
学、 道德等等 , 而且追溯它们 产生 的过 程。 L 至此 , 民社 ”2 市 会范畴 , 作为马克思理论 体系的基本 范畴 , 实现了从抽象到
织, 主要体现在《 黑格 尔 法哲学批 判》中; Ⅱ.资产 阶级 社
会, 主要体现在《 德法年鉴》 的文本群 ; 贯穿 于人 类历史 Ⅲ. 过程中的市 民社会 , 即为物质关系总 和, 主要体 现在《 意 德
的 感 性 二 元逻 辑
如果我们仔细研 究西 方社会发展史 , 就会了解 , 国家与
市 民社会 的分离 , 近代资本 主义发展 的产物。在古希腊 是 的城邦制下 , 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是复合的 , 城邦既是一个 政治共 同体 , 也是一个伦理共同体。在亚里士多德看来 , 城 邦是一个有机体 , 个人一旦脱离了城邦 , 就不再享有 自足 的 生活。当然 , 这并不表明 , 在城邦制下 , 不存在私人领域 , 而
致的叙述方 法, 这样 才能弄懂马克思三个时期使 用市民社会 范畴的具体思维语境 , 把握 马克思文本 中市民社会
范畴之从抽 象到具体的 内在逻辑 。 关键词 : 马克思; 市民社会 ; 黑格 尔法哲学批判》 德 法年鉴》 《 《 ;《 ; 德意志意识形态》; 唯物 史观
d i1. 9 9 i n 10 5 5 .0 9 1. 1 o :03 6  ̄.s . 00— 77 2 0. 0 00 s
识形式 , 如宗教 、 哲学 、 道德等 , 并在这个基础上追 溯它们 产
生的过程 。如果我们今天要“ 回到马克思 ” 或者 “ 走进 马克
思 ” 真真正正拨 开意识 形态 的迷雾 , 文本 出发 , , 从 重新理 解 马克思 , 么我们 就要 用马克 思 的方法 , 那 真切 地深 入文 本, 去把握市 民社会这一范畴的 内在逻辑。 综观马克思论述市 民社会 的文本群 , 我们就会发现 , 马 克思是在三层意义上 , 使用市民社会概念 的: .与政治 国 I
思从物质交往关系的一般 形式 中揭 示出具体 的、 特定历 史
收 稿 日期 :o 9 0 —0 2 o _3 1
作简介 : 张波( 92 , 山西大同人, 18 一) 男, 项士研 究生 , 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 当代价值 。
中图分类号 :8 l A 1
文献标志 码 : A
文章编 号 :0055 (09 1-000 10 .77 20 )00 1-4
阶段的物质交往关 系 即交往 形式 , 出 “ 指 在过 去一切 历史 阶段上受生产力制约 , 同时也制约生产力 的交往形式 , 就是
市民社会是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过 程中的一个重要范
志意识形态》 中。
具体的逻辑跃升 , 成为一个 内涵丰 富而且意义具 体的重要
范畴。
下面 , 笔者就遵循逻辑 与历史 相统一 的马克思 主义的 方法论原则, 从文 本 出发 , 读 马克思 市 民社会 的 内在 逻 解
辑。
一
立 足文本我们发现 , 民社会在 马克思早期 思想发 展 市 中, 表现为一种“ 由抽象 到具体 ” 的辩证 逻辑过 程。在《 黑
肯定的逻辑。而在《 德法年鉴》 时期 , 马克思为 了批 判雇佣 劳动和资本主义经济 关系 , 把市 民社 会等同于资产 阶级社 会, 深刻挖掘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本质 , 批判 由于劳动 和交往
的异化 , 使工人非人 的现实状况 。不难看出 , 这个时期的马
克思赋予 了市 民社会 一种抽象 否定 的内在逻辑。最后 , 在 《 德意志意识形 态》 时期 , 市 民社会 中划 分 出物 质关 系 ,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