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葛兰西关于“市民社会”理论的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浅析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

浅析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

浅析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安东尼奥·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西方马克思代表人物之中,葛兰西显得尤为迥异。

他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建树,更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典范。

其创造性的提出市民社会理论用以指导意大利革命实践,为世界各国的革命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的生成绝非瞬间性的思想突变,它是深深的根植于西方的历史传统与社会现实,伴随着其生长而逐渐形成的。

葛兰西是20世纪当之无愧的知识英雄。

在葛兰西短暂而伟大的一生中,他提出了著名的市民社会理论,奠定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基础。

一、市民社会的内涵市民社会概念的形成离不开早期市民阶层的身份,中世纪的城关市民是我们所说的最早的市民。

最初他们进行简单的经济贸易往来活动。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力量逐渐壮大。

最初在政治上并不具备地位与权利,但随着经济地位提升,执掌政治权利的统治阶级也逐渐开始在经济上依赖市民阶层。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市民社会被引申为一种经济关系、财产关系、社会关系,尤指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生产关系。

”马克思与黑格尔均在此含义上界定市民社会。

这与葛兰西对市民社会的理解有所不同。

二、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中的市民有追求自己的利益的权利,在这个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联系、并互相需要,形成新的体系,建立一种普遍化的社会关系。

市民社会是“需要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的成员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利益。

市民社会是独立个人的成员间的联合,通过成员间的相互需要、保障财产和人身安全的法律、维护共同利益与特殊利益的制度而建立起来的。

市民社会通过整合追求自我利益的个人,建立抽象而普遍化的制度,形成秩序机制。

市民社会需要国家的支持,因为市民的个人权利与自由有时是互相冲突的,国家保护合法的市民的个人权利与自由。

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是处在家庭和国家之间的差别的阶段”。

家庭是以“爱”为原则,是直接的伦理精神,是一种因爱而连接起来的共同体。

葛兰西和马克思对“市民社会”认识之比较

葛兰西和马克思对“市民社会”认识之比较
理解, 认为不是政治国家决 论点有 关。葛兰西把上层建筑分成两大领域即政治社会和市 定市民社 而是市民 会, 社会决定政治国家。马 克思用科 学的唯物 民社 把权力的行使分成两种方式即强制和同意, 会, 从而建立了 史观正确 地阐明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 并把市民 社会 上 层建筑的 新理论。 他曾 指出:目 “ 前我们能做的是确定上层建 理解为 社会的 经济结构即经济基础, 它与政治国家以及意识形 筑的两个主要层面: 一个可以 被称作市民 社会, 即通常称为私 人 态等上层 建筑相对应。马 克思指出: “ 这种物质生活关系的总和, 的社 会组织的 集合体; 另一个则是‘ 政治社会’ 国家’ 或‘ 。一方 黑格尔按照1世纪英国 8 人和法国 人的 先例, 称之为‘ 社会’ 市民 , 面, 这两个层面 在统治集团通过社会执行‘ 领导’ 职能时是一致 而对市民 社会的 解剖则应到 政治经济学中 寻找。… 在这段话 ” 的; 另一方面, 统治集团的‘ 直接统治’ 或指挥的职能是通过国家 中, 克思是把市民社会看作是物质生活关系的 马 总和, 并认为解 和‘ 合法的 政府’ 来执行的。[ 在这里。 ” 4 葛兰西把市民 社会视
维普资讯
第2 期
N 2 O.
宜宾学院学报 J r lf inUi rt o n Yb ne i u a0 i v sy
J i r.20 eu y 06 ba

葛兰 西和 马克思对 “ 市民社会"认 识之 比较
刘 义 飞
(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 社科部 ,南宁 5 02 3 1) 0
关键词:市民社会 ;政治 国家;文化领导权 中图分类号 :I 5 . 9 ) 46 7 0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6 1 56 ( o 1 — 05 0 1 — 352 60 00 — 3 7 o 2

葛兰西与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比较

葛兰西与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比较

中图分 类 号 : D 0 9 1


葛兰西、 哈贝马斯市 民社会理论概述
织 等” 。 在 哈 贝 屿斯 看 来 , 第 ’ 部分 构 成 了第 : 部 分 的基 础 , 但
i l 社会 的土 体 ,“ 它 实 际. 卜 承 葛 兰西认 为 , J 1 r 民社会 , f : 不届 1 : 基础 结 构领域 , 而 是 于上 第 部 分 公 领 域 却构 成 了 l
活 动土 体 是 知 l 识分 子 , 为“ 识分 子恰 恰 在 H 社 会活 功 ” , 活u 上 界 的组 纵 机 制 , 这 是 …个 的领域 年 ¨ 由话语 交 往 建构 ¨ 当丁 【 社会, 但两 个 概念 的侧 点 义彳 丁 葛 兰 强 调 , “ 知 识 分 子 的作 用 的观 念 , 明 了巾 世纪 公 社崩 溃 的 问 。生 活 界 十 的 原 或 原 之 一‘ , 由一个 经 济阶 级 领 导的 政 : 的倒 台的 原 不 j 。 , 民社 会侧 啦下 朴 会组 织 ,指 各 干 1 t 口愿 的 社会 团 体 , i = 往 行 为的 l = J 上领 域 : 生 l 或原 l l 之…, 这个 阶 级 不懂 得创 建 [ 』 己的知 识分 子 的 队伍 以 是 经 济 … 家 的功 能行 为系 统之 外 的j 行 使 专 政 以外 的领 导 权 ” 。} 人 ] 此 可 以说 , , : l J 识 分子 就 是 I 1 社 活 界 是指 “ 人们 以非对 象 化 的参 与 态度 介 入 的, 上活领 域 ” 、 ,
论 的 除新 左派 学者 以外 ,还 有新 自由主 义和新 保 守主 义的 理论 家 。在这 两次讨论 中, 市 民社 会 的基本 内涵 已经发 生 了改变 , 由着重从 经 济维度 界 定市 民社会 , 转 变到 主要 从 文化 维度规 定 市 民社会 。本 文 旨在 以探 究 葛 兰西及哈 贝马斯 的市 民社 会 理论 为基 点 ,剖析 市 民

浅析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

浅析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

浅析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摘要】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是关于社会中市民社会的发展和作用的理论。

本文首先对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其主要观点和研究重点。

然后探讨了市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市民社会与政治参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最后分析了市民社会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对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的讨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市民社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形成、发展、政治参与、社会变革、作用、当代社会、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是一种关于社会组织和发展的重要理论,对于理解现代社会的运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市民社会的发展越发显得重要,而葛兰西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

本文将对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进行浅析,探讨市民社会的概念、形成与发展、与政治参与的关系、以及对社会变革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市民社会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促进社会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概述葛兰西(Alexis de Tocqueville)是19世纪法国的政治学家和社会哲学家,他对市民社会的理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

葛兰西认为,市民社会是一个由自发性的社会组织、自由结社和自愿参与构成的社会领域,其中市民通过各种社会团体和组织参与公共事务,发挥积极作用,实现个人和集体利益的共同体。

葛兰西强调了市民社会的自组织性和自治性,认为市民社会是政治权力之外的第三领域,对政府实施监督和制约,保障个人权利和社会公共利益。

他指出,市民社会的形成有利于个人的公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促进社会的民主化和现代化进程。

葛兰西还提出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参与的关系,认为市民社会是政治参与的基础和支持,市民通过参与社会团体和组织来发声、表达诉求、实现政治权利,推动社会变革和改革。

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为我们理解和认识市民社会的内涵、功能和价值提供了重要思想参考,对推动社会进步、民主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市民社会理论的演变及批判

市民社会理论的演变及批判

市民社会理论的演变及批判内容摘要:自20世纪以来,市民社会这一概念发生了重要演变,这种演变虽然在理论上扩大了市民社会的外延,却极容易使人们产生市民社会不可超越的误解。

而在实际上,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内在地包含着对市民社会的批判。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这种批判虽然有其具体的现实针对性,但马克思的运思方法对于厘清当下对于市民社会的种种认识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市民社会政治国家社会解放人类解放在马克思主义尚未正式形成“经济基础”这一科学概念之前,市民社会一直是其运思的基本范畴之一。

在1845-1846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说“在过去一切历史阶段上受生产力所制约、同时也制约生产力的交往形式,就是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包括各个个人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质交往。

……这一名称始终标志着从生产和交换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

这里所讲的市民社会实际上就是经济基础,或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政治国家和“观念”即意识形态则是建立于其上的上层建筑。

从黑格尔到马克思马克思认为,在古代的和中世纪的共同体中,是不存在市民社会的。

或者说,政治国家是与市民社会直接合二为一的。

他说:“中世纪各等级的全部存在就是政治的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国家的存在”。

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使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得以分离,市民社会才得以从政治国家中独立出来。

在近代思想史上,黑格尔首次辩证地把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归结为“特殊性”和“普遍性”两个不同的范畴。

对此,马克思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黑格尔把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分离看做一种矛盾,这是他较深刻的地方”。

由此出发,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的分离与对立,科学地提出了批判并超越市民社会的要求。

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中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的分离和对立,马克思作了深刻的论述,他说:“市民社会和国家彼此分离。

浅析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

浅析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

浅析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摘要:市民社会是我国学者研究西方社会,以便完善自身的入口之一,这在学术界是受到普遍关注的。

市民社会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现实问题起到了参照的作用,也能完善马克思主义体系。

葛兰西的对市民社会的批判带有里程碑的色彩。

文章以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为出发点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探究出市民社会理论的独到之处。

关键字:市民社会;马克思;葛兰西;黑格尔对西方资本主义颇为了解,并热衷对其进行分析的葛兰西,提及的市民社会的理论可以说是社会批判理论日渐丰富的原因。

他对于市民社会理论独特的认知,更成为后来哈贝马斯所提出的,有关现代市民社会转型和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合理性的理论依据与基础。

一、葛兰西对“市民社会”的研究概述对市民社会概念的定义过程,也是曲折的。

西方研究者认为比较权威的市民社会理论,大概经历了三个重要节点:在第一个阶段中,市民社会偏离了自然社会,意味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二个阶段,黑格尔提出的市民社会理论成为了这个阶段的重大成果。

在《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将颇具现代意义的市民社会理论,归入了政治哲学中。

马克思也再一次考虑了它在经济领域中发挥的力量,对先前学者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的理论作了更新。

第三个阶段,葛兰西开始对市民社会进行分析,分离了市民社会与经济社会,使我们认识到了市民社会在现代社会的具体运用,它对意识形态也具有一定的聚集作用。

这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与转型起到了引领作用。

“市民社会”一词是从英文civil society翻译而来的,起源于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的“市民社会”一词,文中的“市民社会”指的是一种城邦或者政治的共同体,即指自由和平等的公民在一个合法界定的法律体系之下结成的伦理政治共同体。

[1]因此市民社会起初的含义包含了古希腊和罗马城邦政治的一些思想,孟德斯鸠认为,再强大的君主也被法制牵制,法制也必须由独立的机构来捍卫。

洛克与孟德斯鸠二者虽然思维方式不同,但他们都认为市民社会是有必要存在的,而“中间机构”也指出了市民社会特性—它具有缓冲的特点,黑格尔的观念也受其影响,为其今后的学术研究做出了贡献。

市民社会的深层文化意蕴探析

市民社会的深层文化意蕴探析

市民社会的深层文化意蕴探析东波顔宪源(大庆石油学院人文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摘要:继马克思之后葛兰西率先把市民社会的讨论引向了文化领域,而后,哈贝马斯、柯亨、阿拉托等人沿着葛兰西所开拓的方向对市民社会的文化内涵又作了深入的探讨。

然而,他们的论述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市民社会的文化内涵也不尽一致。

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我们首先将“文化”理解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基于这种理解进而揭示出市民社会与现代化之间的内在关联,发现市民社会与中国现代化的有机契合点:实现文化现代化,从根本上改变人的生存方式,能够推进我国尽早步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

关键词:文化;生存方式;市民社会;现代化在马克思之后是葛兰西率先把市民社会的讨论引向了文化领域,而且哈贝马斯、柯亨、阿拉托等人沿着葛兰西所开拓的方向对市民社会的文化内涵又作了深入的探讨。

然而,葛兰西所论述的市民社会的文化内涵与哈贝马斯等人所阐释的文化内涵是有着一定区别的;同时,哈贝马斯等人所论证的市民社会内涵虽然意义深远,但是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市民社会的文化内涵也不尽一致。

显而易见,这里的关键,是要对“文化”一词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与理解。

一、文化哲学视域下文化的内涵文化正如人类现象,十分复杂多样又及其广泛。

在人类社会中,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文化现象形形色色,林林种种无所不在。

从日常的吃、穿、用到社会的经济、政治、观念等等。

不同学科,不同学者对文化概念的内涵理解也不一样。

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人类学是研究“文化的科学”。

他给文化下一个经典的定义:“文化,就是在民族志中的广义而言,是个复合的整体,它包含知识、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及习惯。

”[1]这个定义,至今仍为人类学界普遍接受。

但是,格尔兹在《文化的解释》对此定义提出异议,他认为此定义造成对文化理解的混乱模糊之处大大多于它所昭示的东西。

他指出最复杂的整体的概念是个大杂烩,并未特别指出文化的什么东西,他主张对文化进行深描,深入到个体之中、民族的生活之中。

浅析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

浅析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

浅析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摘要】葛兰西是20世纪法国著名社会学家,他提出了市民社会理论,认为市民社会是介于国家与家庭之间的社会领域。

市民社会是由自由结合的、自治的公民组织构成的,具有自发性和独立性。

市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源于公民的自愿参与和民主的政治制度。

市民社会具有社会互助、自治和自我规制的功能和特点,对社会起到了稳定和促进进步的作用。

但是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也受到了批评与争议,有人认为其过于理想化和排斥政府干预。

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启示我们要注重社会参与和公民责任,展望市民社会的未来应当重视社会组织和公民自治,重申市民社会的重要性。

【关键词】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定义、形成、发展、功能、特点、影响、启示、未来、重要性。

1. 引言1.1 葛兰西的背景葛兰西(Alexis de Tocqueville)是法国政治哲学家、历史学家和作家,生于1805年,逝世于1859年。

他是19世纪最杰出的政治思想家之一,被誉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先知”。

葛兰西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但他的思想却深受法国大革命和美国民主政治的影响。

在葛兰西的时代,法国正在经历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他对这些变化进行了深刻观察和研究,并在其著作中提出了许多启发性的观点和理论。

葛兰西的著作《美国的民主》被认为是政治社会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其中详细探讨了美国的政治与社会制度,以及民主政治的优缺点。

他的思想被广泛引用和研究,对后人的政治社会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葛兰西的背景和经历使他对市民社会的理论有着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理解,他的市民社会理论被认为是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思想贡献之一。

1.2 市民社会理论概述市民社会理论是法国社会学家葛兰西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

葛兰西认为,市民社会是介于政府和家庭之间的一个独立领域,是由自愿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所构成的社会结构。

市民社会理论强调了个人在社会中的自主性和自治性,并认为市民社会的健康发展对于社会的稳定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浅析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的当代价值

浅析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的当代价值

浅析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的当代价值摘要: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是他最具有独创性的理论之一,他深刻分析了当时工人运动陷入低潮的原因并且为工人指引出正确的革命方向。

该理论不仅对当时工人运动的发展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葛兰西市民社会文化领导权中图分类号:D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325-01葛兰西作为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亲自参与了多次工人运动,对欧洲共产主义运动所面临的困境认识十分深刻。

面对俄国布尔什维克取得的胜利,葛兰西没有像一些第二国际理论家一样固守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作用理论,盲目批评俄国偏离了马克思主义道路,而是从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出发,认识到东西方革命所面临的困境不同,提出了市民社会理论,探究了欧洲革命的失败的原因,进而指出欧洲革命道路的正确方向。

一、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形成背景市民社会理论一直以来都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葛兰西对于市民社会的解释可谓是独树一帜。

目前学界中有人认为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受惠于黑格尔的理论,也有人认为他继承自马克思的思想内核,同时该理论所具有的独创性也兼具时代背景的推动。

首先,前人的理论探究奠定了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基础。

虽然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到底是脱胎于黑格尔还是继承自马克思到现在为止尚无定论,但是我们可以肯定葛兰西的理论并非凭空出?F,而是建立在前人丰厚的研究成果之上的。

葛兰西一方面继承了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私人性”的强调,他认为市民社会在某种等度上可以等同于“通常所谓‘私人的’组织的总和”,这将市民社会从传统的政治社会中分离出来。

另一方面,葛兰西与马克思一样强调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一致性。

他虽然不是从经济角度来解析市民社会,但是他依旧重视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其次,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是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的现实依据。

浅析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

浅析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

浅析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1. 引言1.1 引言葛兰西是20世纪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他的市民社会理论为我们理解社会发展和政治变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参考。

通过对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规律,为建设现代化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文将从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出发,探讨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区别、市民社会的自我组织特点、市民社会对民主政治的影响以及市民社会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旨在为我们深入理解市民社会作出一定的贡献。

2. 正文2.1 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概述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主要强调市民社会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他认为市民社会是介于家庭和政府之间的一个独立领域,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规范的特点。

在市民社会中,个人可以通过参与各种社会组织和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发挥自己的社会角色。

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还关注市民社会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

他认为市民社会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作用。

通过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市民社会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和挑战,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

市民社会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还可以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

2.2 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区别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区别在于其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

市民社会是由民间个体、团体和组织自发形成的社会网络,其成员通过自愿参与和合作来实现共同利益和目标。

市民社会的组织形式多样化,包括各种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志愿者团体等,其运作方式以自组织、自主和自愿为特点。

市民社会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民主化和建立公共领域,强调个体的自治和自由。

相比之下,政治社会则是由政府和政治组织主导的社会结构,其权力和资源控制集中在政府机构和官员手中。

政治社会的组织形式相对集中和垂直,决策权和资源分配由政府来决定,参与者通常是被动的接受者。

政治社会的运作方式以权力、控制和官僚主义为特点,缺乏市民参与和监督机制。

市民社会理论从马克思向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演化逻辑

市民社会理论从马克思向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演化逻辑

市民社会理论从马克思向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演化逻辑内容摘要: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随时代的发展在当代开始演化。

各时代的哲学家的市民社会理论基础在于其所面对的现实历史,是对其时代之现实的理论抽象。

因此,市民社会理论并不是一个终极的理论,它内含广阔的理论发展空间。

本文通过对理论的梳理发现,市民社会理论从马克思向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演化过程彰显了双重性格:随社会结构的变迁而嬗变的同时蕴含着“改变世界”的永恒主题,这也正是市民社会理论演化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市民社会马克思葛兰西哈贝马斯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达到鼎盛时期,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矛盾日益凸显。

如何调整二者的关系,哲学家各有不同观点。

黑格尔从“哲学主要是或纯粹是为国家服务的”这一政治态度出发,在其《法哲学原理》中在学理上明确地界分了国家与市民社会,并详细地论述了市民社会的构成、性质、作用等,并认为官僚政治和等级(国会)可以起到中介国家和市民社会的作用,但是黑格尔颠倒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继承、深化和发展了黑格尔关于市民社会的基本规定,纠正了被黑格尔颠倒了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把“市民社会”看作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商品经济的对应物,看作是置于个人和国家之间、对私人利益和普遍利益起调和作用的“中介体”。

而对于市民社会的中介只有无产阶级而不是官僚机构或者等级(国会),才能对依靠市民社会自身的力量从根本上克服市民社会这一课题提供答案。

19世纪20世纪之交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代,由于垄断的形成和国家干预活动的增强,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国家以不同形式、从不同的路向对市民社会进行渗透和侵吞。

针对这一特殊历史时期,葛兰西、哈贝马斯等在内的一大批当代市民社会论者开始在文化意义上界定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就不再是一个主要由商品交换关系而构成的独立于政治国家的经济交往领域,而成为一个主要由人们的文化交往构成的社会文化领域。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理论渊源及主体构成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正式构建是通过批判黑格尔国家理想主义开始的。

浅析葛兰西的“市民社会国家观研究

浅析葛兰西的“市民社会国家观研究

浅析葛兰西的“市民社会国家观研究【摘要】在讨论国家间题,他独树一帜提出了“市民社会”理论,并以此为红线贯穿其对国家内涵、职能、权力和消亡等问题的认识,着重突出了市民社会的意识形态与思想文化等因素对国家的重大影响,葛兰西对国家的这些“软件”的分析,为我们考察国家间问题,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角度,这正是其对国家学说的理论贡献所在。

【关键词】安东尼奥·葛兰西“市民社会”国家学说安东尼奥·葛兰西被公认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因领导意大利共产党从事反法西斯斗争而被捕入狱。

在狱中他总结了欧洲革命的失败与教训,写出了著名的《狱中札记》,开创了从社会文化领域理解“市民社会”的新维度。

一、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的渊源(一)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理解。

第一次将市民社会从政治国家中独立出来的人是黑格尔,并且赋予市民社会以经济内容。

黑格尔认为,家庭、市民社会、国家是伦理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概念领域,国家在伦理上包含了它们。

由私人利益占统治地位的家庭和市民社会向构成普遍利益的国家的转变,是绝对观念的自我发展。

他指出,市民社会不仅包括经济关系领域,而且包括法治国家中的各种社团及其基本规章制度。

黑格尔把市民社会看成个人与国家之间的中介组织,市民社会是“需要的体系”,即个人满足自己物质利益和需要的私人经济活动领域。

但是,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也有严重的缺陷。

他没有看到在市民社会中的文化批判领域,将市民社会规定为由市场交换关系所支配的“需要的体系”及其保障机制,这一认识过于狭隘。

(二)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理解。

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市民社会的这一思想,但他更加明确地将市民社会定位在经济基础领域。

马克思认为“在过去一切历史阶段上受生产力制约同时也制约生产力的交往形式,就是市民社会……从这里已经看出这个市民社会是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可以看出过去那种轻视现实关系而只看到元首和国家的丰功伟绩的历史观是何等荒谬。

马克思和葛兰西有关国家职能观点之比较

马克思和葛兰西有关国家职能观点之比较

摘要:国家职能通常体现在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功能和作用,它反映的不仅仅是国家活动中所要坚持的基本方向、实现的根本任务,还体现在国家机关对国家公民所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服务等社会活动中统治和管理。

马克思认为,一方面政治职能体现在国家利用国家机器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另一方面国家中的社会公共职能对其是一种加固和维护。

而葛兰西通过对现代国家的政治社会、市民社会关系分析,认为一方面随着市民社会作用增强而产生变化,统治职能在弱化。

另一方面社会公共职能内容不再单一,譬如文化领导权等内涵不断丰富,伦理、文化、教育职能等社会公共职能作用在不断强化。

关键词:马克思;葛兰西;国家职能1 关于国家职能产生的社会根源马克思根据国家权力的专制性特点,对比较早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同任何形式的专制国家一样,国家社会公共职能服务于资本主义经济生产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整体要求,需要政府履行一定的公共职能,而这种公共职能往往被政治职能掩盖或替代,其实质仍然以剥削制度为基础,以社会对立为特征、代表少数人的利益。

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席卷全球,就在人类即将迎来伟大变革的胜利时,社会主义运动的两股力量,由分歧而分裂。

到了20世纪末,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运动跌入低谷,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苏联模式”破产。

葛兰西基于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和欧洲革命的经验、教训和总结,对比东西方国家的经济、社会结构差别对国家职能做了新的诠释,他首先对市民社会的内涵做了界定,然后将市民社会归纳到上层建筑当中,提出理性与文化影响而不是单纯的经济力量,政治统治不仅仅依靠经济,更要依靠说服被统治阶级接受统治阶级的信仰体系,并且去接受他们的社会、文化和道德的价值观。

马克思和葛兰西在国家职能产生的社会根源上来看,马克思对国家职能的分析凸显的是国家本质对国家职能的制约,政治职能在国家职能中处于中心地位。

葛兰西在吸收这一观点上,将国家职能上升为整个社会形态的统一并起调和作用。

浅谈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

浅谈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

ECONOMIC RESEARCH GUIDE2021年第03期No.03袁2021经济研究导刊一、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的来源(一)概念的来源“市民社会”这一概念一般用来描述资本主义社会里的财产关系。

“市民社会”一词最早出现是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一书中,他所认为的市民社会一般是指,城邦国家或者政治共同体。

在亚里士多德之后,西塞罗在他的基础上又对市民社会加以文明共同体的含义,这是最先赋予市民社会以文化的内涵。

到了近代,黑格尔从唯心主义角度出发在他的《法哲学原理》一书中,将市民社会看作是以需要为基础的私人利益体系,认为市民社会就是私人生活领域。

提出政治国家高于市民社会并决定其产生,认为市民社会只是观念的产物。

马克思从唯物主义角度出发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批判了黑格尔关于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的关系,认为黑格尔颠倒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的关系。

在马克思看来,由单个的人组成了社会团体,社会团体又来自于市民社会,而每个人的生存都必须进行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经济交往活动。

因此,市民社会是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政治国家由公民组成,公民来自市民社会,马克思由此得出市民社会是一个决定政治国家的经济概念,而不像黑格尔所说的政治国家决定市民社会。

在马克思之后仍有很多理论家对市民社会这一概念进行研究,但视角最为独特的无疑是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

他的特别之处在于,他在文化层面对市民社会展开了最为激烈的批判。

这与以往诸多理论家在经济层面对市民社会概念展开的批判有着很大的不同。

(二)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每一种理论的产生都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亦是如此。

在葛兰西所生活的时代,意大利国内时局动荡不安,无产阶级革命浪潮此起彼伏,欧洲大陆法西斯主义盛行。

一战之后资本主义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各国之间的矛盾升级,意大利国内政府的压迫和瘟疫的爆发使民众的生活苦不堪言。

在国内外的双重压力下,意大利工人开始在社会党的领导下进行罢工运动,但由于缺乏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革命均以失败告终。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与马克思的实践观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与马克思的实践观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与马克思的实践观摘要: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是重新定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尝试,企图确立一种超越主体与客体的实践一元论体系。

但是与马克思的实践观相比,葛兰西抛弃了马克思实践观的唯物主义立场,葛兰西否认有独立于主体实践以外的物质实在,认为人本身是客观性的尺度;马克思的实践观虽然也强调了主体的能动性,但是是把客观世界作为第一原则的,始终强调唯物主义的基础的。

但同时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也使得马克思的实践观念重新得到重视,这是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实践哲学、历史主义、人道主义葛兰西是意大利共产党的代表人物,也是意大利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的大量著作都是在漫长的牢狱生活中完成的,在《狱中札记》中,葛兰西写道:“在实际上,在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第一条提纲中批判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彼此片面的立场正在重复着,现在还和那时一样,虽然处在历史的一个较为发达的时刻,在实践哲学发展的更高的水平上进行综合还是必要的”。

在此他着对普列汉诺夫的所谓的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批判,他认为普列汉诺夫与他所标榜的正统趋向相反,他“滑到庸俗唯物主义去了”,而且“普列汉诺夫提出问题的方式是实证主义方法的典型,并证明了他的思辨和编史的能力的贫疮”①。

因此葛兰西提出重新定义马克思主义,他认为“实践哲学”是最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的。

一、对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超越“实践哲学”这一词实际上并不是葛兰西提出的,他是从拉布里奥拉那里借用来的,但他赋予它以新的含义。

在《狱中札记》的“辩证法”篇中,他说:“只有当把实践哲学看作是一种开辟了历史的新阶段和世界思想发展中的新阶①葛兰西:《狱中札记》,第402、387页段的、完整而独创的哲学的时候,才能领会辩证法的基本功能和意义,而实践哲学则在其超越作为过去社会的表现的传统的唯心主义和传统的唯物主义,而又保持其重要要素的范围内做到这点。

如果只把实践哲学看作臣服于另一种哲学,那就不可能领会新的辩证法,然而,实践哲学却正是通过它(指辩证法)来实现和表现对旧哲学的超越的”②。

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到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以一种市民社会的视..

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到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以一种市民社会的视..
经包括在前面的叙述中了。”‘强然,后来马克思从实质的意义
上指出,市民社会是物质的生产关系总和或社会的经济基础。 但是,当马克思在实质上将市民社会归结为社会的经济结构 时,他也并未因此而拒斥一般意义的市民社会概念。这里所讲 的市民社会应是一般的、普通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即一 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社会成员物质生活交往方式及社会自主 生存方式。也就是把市民社会当作不同于普遍利益或公共利 益的私人利益关系、私人领域、非官方的社会组织、国家政治 生活之外的社会生活等等。
■置匪墼鳖!.:二
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到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
——以一种市民社会的视角看意识形态
安宝洋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摘要:本文试图以市民社会理论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市 民社会理论在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指出 当前中国意识形态建设中至为关键的一个理论缺陷便是忽略 了市民社会理论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是在坚持传统马克思主义观点 的基础上的伟大理论创新。首先,他坚持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 的决定作用,同时他反对庸俗的经济决定论,他相信经济结构 虽然决定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的以及观念的上层建筑,但是 他更强调上层建筑。特别是市民社会及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 的反作用。而且,上层建筑中的市民社会与文化领导权比政治 社会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其次,葛兰西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 分析的方法.同时将阶级的分析方法进一步运用到市民社会 中.指出要用无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来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 权,葛兰西指出.“阶级产生党派,党派组成国家和政府的人 手,即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的领导”⑨。这就是说,无产阶级在 阵地战中要组成自己的政党,通过夺取市民社会的领导权,通 过改造资产阶级市民社会的交往形式、生活方式和其文化结 构来建立起无产阶级的市民社会。从而与社会其他方面的变 革一道最终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对中国本土研究的意义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对中国本土研究的意义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对中国本土研究的意义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把市民社会从经济领域解放出来,并将其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对市民社会理论的巨大发展与创新。

从葛兰西《狱中札记》一书中有关市民社会的理论出发,然后阐述其市民社会理论与黑格尔和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理论的差异性,从而能得出其理论对中国有关市民社会的本土研究的指导意义。

标签:中国研究;葛兰西;《狱中札记》;市民社会葛兰西在狱中写下的具有高度启发性与创造性的文本——《狱中札记》,展现了与之前黑格尔、马克思都不同的分析市民社会的视角。

同时,他的市民社会理论也为现在研究中国本土的市民社会提供了不一样的维度,以及提供了构建中国本土市民社会的另一种可能性。

一、对葛兰西市民社会概念的解析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中一开始就对市民社会这一社会形态下了一个断言:“在步入自主的国家生活之前,‘市民社会’在历史上不可能存在。

”[1]351这表明葛兰西认为市民社会是历史的产物,甚至是国家的产物。

至于他所说的“自主的国家”,指的是与反封建神学统治兴起以来的市场经济的产生相一致的资本主义国家。

所以在他看来,市民社会在市场经济出现之前是决不存在的,这与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产生的历史阶段的看法有很大的一致性。

其次,从该书中“市民社会无须‘法律约束’或强迫的‘义务’就能运转,但是照常可以带来集体压力,并且通过风俗的演化、思想和行为方式以及道德风尚等产生客观效果”[1]311。

这段话可以看出葛兰西认为市民社会不应该存在于经济领域,而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可以通过意识形态、社会习俗等文化传播方式以及法律的作用來达到政治社会用霸权等暴力方式控制人民的目的。

也正因为市民社会有这样的优势,让葛兰西更为倾向于采用市民社会的统治方式,以及相信市民社会终有一天会取代国家(政治社会)。

虽然在葛兰西眼中市民社会属于上层建筑,但在当时却与意识形态的统治者-教会在某些时候是对立的。

这也是他的一个发现:教会在一些情况下会变成国家主体的一部分,从而与市民社会产生矛盾,并吸收了市民社会中一部分教会成员,削弱了市民社会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与葛兰西关于“市民社会”理论的比较研究“市民社会”理论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古罗马时代。

“市民社会”在欧洲中世纪时期逐渐兴起,主要是指城邦国家或政治社会。

随着资产阶级社会不断发展,“市民社会”理论的内涵在西方社会不断变化和丰富,无论是黑格尔、马克思、葛兰西、哈贝马斯还是其他西方哲学家都对“市民社会”思想有独到见解。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受到黑格尔的传统经济基础理论启发,葛兰西根据西方社会实践的变化过程和马克思的思想,从上层建筑的角度对“市民社会”做出新诠释。

因此,将马克思和葛兰西不同的思想理论进行比较,对当代社会发展有借鉴意义。

标签:马克思;葛兰西;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历史唯物主义中一个重要的社会理论。

在学术界,“市民社会”理论的理解其最盛行的一个看法认为,社会应该从政治国家当中独立而单独存在。

欧洲资产阶级的产生,马克思把“市民社会”看作是国家维护个体利益或一部分特殊人群的利益以及一切社会的生活。

随着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人们摆脱了封建社会的一切枷锁,葛兰西认为“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还应该从上层建筑的范畴进一步加深,他强调“市民社会”应该是介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那部分领域。

正是由于马克思与葛兰西处在欧洲资产阶级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他们对“市民社会”的理解形成较大的反差,因此通过对他们的思想理论进行比较得出,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是建立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础上的,从经济基础这一方面来阐释“市民社会”的内在含义,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一定的借鉴。

而葛兰西是从上层建筑领域中的文化角度对“市民社会”做出深入叙述,但其理论过度夸大了在意识形态方面所起的作用,因而忽视了国家政权在政治社会当中的核心作用,但也不能轻视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所产生的启示意义。

一、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18世纪,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一书中第一次从理论角度论说了“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观点的区别。

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应该是由家庭成员中的每个人都需要向“掌权者”缔结一个契约,“掌权者”决定着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关系,并且从一定层面上讲,政治国家的地位不但高于市民社会,而且最终决定着市民社会的产生。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是对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理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而形成。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中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论述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并对黑格尔的观点进行了批判。

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应该是社会经济结构中的一个关于经济的思想,是与政治国家和上层建筑相互对立而生的。

马克思进一步阐述说,政治国家若不是在家庭和个人的基础上建立就不会得以存在,所以并不是政治国家最终导致市民社会的产生,而是市民社会使得政治国家最终得以形成。

马克思明确表示,只有在政治经济学这一科学的背景下才能正确把握和理解“市民社会”的真实含义。

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的本质是物质生活关系的总和组成了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经济结构又是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

马克思指出,市民社会成员的社会交往活动是政治国家的所有内容,这也是导致市民社会产生的历史源头,并且成为政治国家不断更迭和向前发展的助推器。

同时,马克思还把对市民社会的产生和发展理解成是与个人的商品经济相互影响的一个历史过程,随着社会的不停发展,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将会逐渐消失,那么市民社会就会随之而消逝。

马克思认为,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历史不断更迭,从而导致市民社会的反复变化。

因为社会分工产生了新变化,从而引起国家及其他观念的上层建筑领域发生了变化。

马克思是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和现实个体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角度出发来观察人类社会,并且阐述私有制、法和国家他们三者之间的相互关联。

二、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不断斗争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葛兰西认为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已经不符合新的社会历史环境,他将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所主张的社会经济结构延伸到了上层建筑领域,从文化和意识形态这两个全新的角度对“市民社会”理论做出进一步论述。

葛兰西表明,“市民社会”理论不应该所有都从社会经济结构也就是经济基础的角度去看待,还应该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葛兰西又把从对上層建筑的角度细化为“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两个方面,同时也指出了国家权力的行使具有强制性和合法性两种形式。

葛兰西从上层建筑的角度论述了对“市民社会”的理解。

他认为,政治社会即是国家运用强制手段对人民施行统治,统治阶级要想直接统治就必然要通过暴力机关,即军队、警察、法庭等来进行。

而市民社会则是种种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的共同体,主要包括政党、工会、教会、学校以及其他各种团体等,统治阶级通过控制人民的政治思想和主流文化,因而能够得到人民的信服。

葛兰西认为,政治国家想要繁荣昌盛实行持久统治,得到全体人民的认可,就必须将“市民社会”作为政治国家的基础。

正是因为葛兰西从上层建筑这一独特的角度把对“市民社会”理论的解释主要集中在政治国家、意识形态、文化等上层建筑的层面,侧重夸大了市民社会对政治国家的深远影响。

但葛兰西在夸大上层建筑层面的同时,即使充分考虑了政治所带有强制性,但还是忽视了社会经济基础的这一重要的方面,因此葛兰西没能全面准确地认识到现代西方国家的本质,这是他理论的一个不足之处。

三、马克思和葛兰西关于“市民社会”理论的比较通过将马克思和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进行详细而全面的比较能够得出,葛兰西在对“市民社会”理论进行阐述时过于突出上层建筑领域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对“市民社会”理论的解释也是与时俱进的,认为“市民社会”理论还应该包括社会制度、社会组织、私人等级和家庭等方面,应该是一个比较丰富的市民社会。

尽管马克思与葛兰西在对“市民社会”这一理论的阐述中存在着不同但是又存在着联系。

马克思与葛兰西对“市民社会”理论所阐述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不过度强化国家的统治功能而是更加强调市民社会的形成,他们都认为市民社会给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带来了积极影响,而且都逾越了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理解。

市民社会理论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在含义。

马克思提出“市民社会”理论是在19世纪,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主要处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葛兰西对“市民社会”理论的阐述是在20世纪,垄断资本主义成为当时资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

正是因为马克思与葛兰西生活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存在较大差异的这一时代背景下,他们对市民社会这一理论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使得葛兰西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加强对市民社会理论与资产阶级之路的不断思考,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时代。

在马克思看来,“市民社会”的重要作用在国家当中是无可取代的。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理论的阐述,是建立在为争取整个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要想使市民社会真正变成得以存在的现实,这就要求人们不断超越前者,不断追求自由,为了实现人类解放,挣脱一切束缚和枷锁而不断奋斗。

在《论犹太人问题》这一著作中,马克思从实现整个全人类的解放这一哲学视角下,将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联系起来,明确指出要战胜和超越政治国家。

政治国家不应以任何的暴力形式干涉人民自由,人民在遵守义务的同时还应享有相应的权力,在市民社会中要想实现政治解放,就需要打破特权的障碍,解除一切压迫,彻底使人们获得自由。

在葛兰西看来,市民社会的产生一定会代替政治国家。

葛兰西表示,如果国家统治阶级不采用任何暴力机关对人民进行强制统治,而是完全建立在人民意愿的基础上,那么国家的统治功能就会慢慢丧失,政治国家逐渐被市民社会所取代。

政治社会的消失就意味着国家的最终消亡,国家消亡了那么市民社会也就不复存在了。

葛兰西认为,如果政治社会发展到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等阶段时,市民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进行自我管理,此时的国家统治功能并没有完全丧失,而是人们的文化、思想、道德和自我意识得到了增强,整个社会也就是一个健全的社会,既有政治手段加以约束,又会尊重人民享有的权利。

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最主要应该是从经济基础这一角度来理解;葛兰西则从上层建筑领域中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相区别,这是他们理论的差异之处。

葛兰西指出,市民社会中的经济关系受到社会组织和道德规范的引导,而且他同意马克思的观点,但同时也深受黑格尔思想的影响。

四、总结葛兰西对“市民社会”理论的阐述是在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基础之上进行了重要的丰富和发展,对现代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

有利于积极树立公民意识,建立广泛而有秩序的法治社会体系。

当前存在社会德行失范、诚信危机和信仰危机等社会难题,這将会影响社会经济的良好秩序和阻碍推进民主法治化的正常发展。

这要求我们要积极树立公民意识,形成自由、自立、自律的公民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良好的社会秩序得以形成和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

积极致力于全球治理,加强对全球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贡献发展力量。

面对全球治理中的“南北问题”,就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机会平等、社会地位平等、消除种族歧视的良好世界秩序,这样才有利于促进消除全球问题。

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对全球社会的责任感和认同感,有利于国际社会的互动,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全球社会,有利于消除种族歧视和分歧,在全球中形成世界一体化的全球意识。

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葛兰西.狱中札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3]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