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周汝昌“红楼梦和中国文化”节选 附答案-word范文 (2页)

合集下载

《周汝昌的家在北京城东红庙》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汝昌的家在北京城东红庙》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周汝昌的家在北京城东红庙,一套普通的三居室。

这一带全部是老式的居民楼,大多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

自1979年开始,周汝昌就居住于此。

屋内陈设极为简陋,杂乱的书籍几乎占据了全部的空间。

每天上午,是周汝昌一天之中精力最为旺盛的时段。

一般,他会让儿女们先为他读读报,稍加思考后,他开始口述。

本刊记者的探访就选在这个时段。

在近两个小时的采访过程中,年近百岁的老人思路清晰,反应极为敏捷。

每每答完一段,他都特意地大声说一句“谢谢”。

一谈起《红楼梦》,老人就显现出极好的兴致,念出“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一句诗时,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发出爽朗的笑声。

刚提及最新的著作(《红楼新境》),周汝昌就兴之所至地为本刊记者口占一绝:《红楼新境》境何如?深胜浅浮细胜粗。

甚解不求谁解味,四面歧路更同途《瞭望东方周刊》:新书取名《红楼新境》,是说您的研究又有了新成果吗?周汝昌:如果说有石破天惊的大发现,那就太狂妄了。

我只想借新书表达自己的一个愿望: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红学推上一层楼,开创新的局面。

《瞭望东方周刊》:这本书是怎么写出来的?周汝昌:我不知道自己哪里来的这么多的思想、头绪,可以说文思泉涌,总是有新想法、有新的思考。

我行动不便,听不清、看不见。

因为不能“外看”,所以“内视”特别好,唯一能做的就是思考、假设、揣摩,我有很多东西想要表达出来。

如果让这些随着烟云化为乌有,我觉得挺可惜的,所以决定还是写出来。

《瞭望东方周刊》:这样写书是不是异常艰苦?周汝昌:最麻烦的问题是,我没有助手,只能靠儿女帮我记录、整理。

他们累得够呛,每天往返几个小时过来照顾我。

到了我这里,还有很多电话、邮件、各种杂务等着,有时候可能连一个字都写不了。

我这本书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在这种情况下,书里的语言表达水平、行文结构都不是如我所愿的。

《瞭望东方周刊》:在新书中,您特意将林黛玉所作的三篇长歌行集纳成“谁怜咏絮才”的专栏,用意何在?周汝昌:我曾把整部《红楼梦》的大结构分为三个方面来解说,即家亡、人散、诗格局。

周汝昌答疑红楼梦(下)-周汝昌_0

周汝昌答疑红楼梦(下)-周汝昌_0

周汝昌答疑红楼梦(下)-周汝昌篇一:周汝昌解红楼梦◆《红楼梦》是一部自传性质的小说。

◆红楼梦的创作思想:第一、红楼梦之所以成为文化小说,实际上它记载了中华民族文化万紫千红的大观与奇境。

读懂了《红楼梦》,就能了解认识中国文化。

第二、以写妇女人材的屈辱、不幸、悲惨,来写中国人材的悲剧,甚至人类人材的大悲剧。

可惜这样一部伟大作品,硬是被狭隘地庸俗化为哥哥妹妹的爱情悲剧。

◆《红楼梦》的主旨:大旨谈情(而非色空),具体就是:体贴,即孔子所说的“恕”,推己度人之义。

◆《红楼》文化有三纲:曰玉、红、情。

◆《红楼梦》的艺术手法,非仅仅是“形象塑造、心理刻画、描写逼真、分析细密”等西方文艺理论所言,更重要的是在于具有中华一切文学艺术的总特征:“传神写照、追魂摄魄”。

◆《红楼梦》的结构章法:整部书所采用的是“大对称”的结构法,包涵了三次重要的元宵节与三次重要的中秋节,这是全书的六大关目。

理解了它,又可发过来推考八十回以后的情节轮廓。

◆《红楼梦》是了解中华文化的“总钥匙”。

◆红学包括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红楼梦》文本的鉴赏、审美、批评不在红学范围内,若“红学”仅局限“小说文艺学”(特别是移植西方的一套)必然是路子越走越窄,必须回到“学”———即中华文化之学上来,那才海阔天空,前程万里。

◆红学是中华文化震动世界的三大高峰和三大显学之一。

◆红学应定位于新国学。

◆程伟元、高鹗所刊行的120回《红楼梦》,是有政治目的在内,程高本的后四十回是狗尾续貂,是对曹雪芹前八十回的主旨思想的弱化与歪曲。

◆《红楼梦》原本108回,全书是12×9的大结构,以53、54回为分水岭。

原书末有情榜,榜上108位女子,与《水浒传》的忠义榜相对应。

◆曹家的败落与康雍乾年间的政治斗争有关。

◆曹雪芹,满族正白旗包衣人。

◆曹雪芹是一位奇人异才,是大诗人、画家、思想家、历史家的“聚合体”,也是是一位创教之人:情教。

◆曹雪芹父亲曹頫,祖父曹宣,曹寅之子曹颙死后,曹頫过继给曹寅,继任江宁织造。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含答案)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含答案)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含答案)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的悲剧:“冷月葬花魂"叶朗①《红楼梦》的悲剧性是什么,红学家有不同的看法。

我认为《红楼梦》的悲剧性不在于贵族之家的衰亡,而在于曹雪芹的审美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必然要被毁灭,是美的毁灭的悲剧。

②汤显祖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一个“情”字,他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追求“有情之天下",追求春天。

曹雪芹深受汤显祖的影响。

在他看来,“有情之天下”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大观园就是“有情之天下"的理想世界。

③大观园是“太虚幻境”在人间的投影。

脂砚斋和红学家们都谈到过。

“太虚幻境"是一个“清净女儿之境”,大观园也是。

这里聚集了一群明亮、活泼、聪明、灵巧、热烈、多情的少女,她们把生命和爱情结为一体,她们维护爱的尊严,维护人性的尊严。

她们追求“情"的自由,追求“情”的解放,追求“有情之天下",追求春天。

这里有□□□□:龄官在蔷薇花架下,在地上一点一画地画了十几个“蔷”字,连下大雨也没有感觉。

这里有秋爽结社:从探春提议结海棠社开始,大观园的女儿们一次又一次聚会,赋诗,咏海棠,咏菊花,咏梅花等等。

这里有黛玉葬花:黛玉用花囊把落花装在袋里,埋在一个花冢之中,并作葬花吟。

这里又有□□□□:湘云吃醉了酒,在山子后面一块青板石凳子上睡着了,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口里还作睡语,作酒令。

④但这个理想世界被周围的恶浊世界所包围,不断受到打击和推残。

大观园一开始就笼罩着一层“悲凉之雾",很快呈现出秋风肃杀、百卉凋零的景象。

《红楼梦》的悲剧是“有情之天下”的毁灭,而不是贵族之家的没落,用黛玉的诗句就是“冷月葬花魂"。

⑤大观园里的女孩子,从贾政、王夫人等统治阶层的人看来,她们悲惨的结局都是由她们的“不端”“过失"引起的,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周汝昌“红楼梦和中国文化”节选 附答案

周汝昌“红楼梦和中国文化”节选 附答案

周汝昌“红楼梦和中国文化”节选附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一种文学史论点认为:宋明“理学”主张以“理”灭“情”,走到极端,等于灭绝了人性感情,于是引起文学的反抗声音,致力于宣扬“情”的美好及其所受的压抑遏制,如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牡丹亭》,演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故事,是其“冲破封建礼教”的典型代表作。

由此,遂又进而引起评论,说《红楼梦》是继承发展了《牡丹亭》,是更强烈彻底的以“情”反“理”,云云。

是这样的吗?说是说非,不由个人爱憎,应从曹雪芹书中的客观内涵来审断,即《红楼梦》一书虽曰“大旨谈情”,究其本意,是否即可从此一句话引申出一个“唯情主义”的认识结论来?事实并不十分难晓,稍加梳理,便可分明。

先说“理”到底是什么。

汉字的“理”,本是从“玉”而作,本义即玉石的纹理之美。

由此而生的引申义,即层次、条理、秩序以至规矩、规律,皆属于“理”。

那么,人类社会一旦形成而且发展,其为“众人的关系”的组织法则、管理规定、道德观念,自然要随时代条件而产生变动。

这种“理”是可以沿、可以革、可以制、可以废的,但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基本关系的必要性,却是不能一概消除的——否则结果是混乱、争夺、欺凌、吞噬……。

儒者多讲“理”,少讲“情”,用意是顾虑“情”会泛滥,“情”需要“社会、伦理、道德化”。

其实,仁、义、礼、信,哪个又不是“情”在内主呢?比如,“无情的仁爱之心”,实际上会有这么一种“纯理性”的“仁德”(观念行为)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深究此义。

他重情,但不废理。

他的小说中内证分明,不难列举。

书到第58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是全书的一大关目,作者在回目中第一次把“情”和“理”摆在了平列的地位而大书特表,非同等闲字样。

这回书说的是,宝玉病起,园中散步见藕官因悼念死去的同伴菂官在清明节这日为之烧纸受到不睦婆子的挟制。

宝玉设词救之,但又嘱他不可在园中烧纸(“以后断不可烧纸钱,这纸钱原是后人异端,不是孔子的遗训”)——这是非理的做法。

《周汝昌:65载红楼情》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汝昌:65载红楼情》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汝昌:65载红楼情》阅读练习及答案《周汝昌:65载红楼情》阅读练习及答案周汝昌:65载红楼情京梅1918年,周汝昌降生。

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就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后来又从母亲手里看到古本《石头记》。

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

1947年,一次偶然的机遇,周汝昌在燕京大学图书馆发现了曹雪芹好友敦敏的诗集,并根据其中六首吟咏曹雪芹的诗,写下了第一篇红学文章,发表在当年的《民国日报》上。

已是名家的胡适见到后,主动给他写了一封信。

从此,两人有了交往。

1948年,周汝昌向胡适借阅他收藏的极为珍贵的“甲戌本”( 《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胡先生慨然允诺。

当年暑假,周汝昌将这部书带回老家,花费两月时光,用墨笔和朱笔工楷把书抄录一遍,并向胡先生提出建议:应当依据《甲戌本》,加上《庚辰本》以及有正书局的《戚序本》,整理核订出一部接近曹雪芹原著的版本,不要再宣扬、散布那种被伪续者大肆删改的《程乙本》了。

见到周汝昌的信,胡先生当即回复说:“这是笨重的工作,故二十多年来无人敢做。

你若肯做此事,我可以给你一切可能的便利与援助。

”正是从那一天起,周汝昌开始了他长达60多年的“红楼”之旅,一直到他生命的尽头!历经种种曲折,直到2004年5月1日,一部10卷本的《石头记会真》(对11种《红楼梦》古抄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才正式出版。

一愿已酬,然此时距他当初慷慨激昂向胡先生提出建议已历56年矣!周汝昌百感交集赋诗道:“五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

”周汝昌出版的第一部红学专著,是40万字的《红楼梦新证》,其时(1953年)他正在四川大学任教,后来听说此书在当时的北京文代会上差不多人手一册。

《红楼梦新证》后来也成为毛泽东的枕边书。

毛在他自己的文章《评读五部经典小说》中,有两处提及该书。

周汝昌是一位博学、勤奋的真学者,其治学初以语言、诗词理论、笺注、赏析和中外文翻译为主,国学基础博厚,一生著作可谓等身,自1959年出版《范成大诗选》后,又连续出版《白居易诗选》《杨万里选集》《诗词赏会》《岁华晴影》等古典文学和诗词的研究专著数种,而他自己也极善诗词,所作诗词曾得到著名学者钱钟书的赞叹。

周汝昌:为芹辛苦见平生 卫毅阅读附答案

周汝昌:为芹辛苦见平生 卫毅阅读附答案

周汝昌:为芹辛苦见平生卫毅阅读附答案周汝昌:为芹辛苦见平生卫毅1947年秋天,周汝昌的命运被一只装着书的篮子改变。

他的名字从此与《红楼梦》相联,直到他于2012年5月31日去世。

几十年中,人们想到他时,头脑里浮现的第一个词是:红学家。

作为大学生的周汝昌,那年秋天来到燕京大学图书馆,他想借阅敦敏所著的《懋斋诗钞》。

馆员把他填好的书单放到篮子里,传至楼上书库。

当篮子中的书传下来时,周汝昌发现书上附着的借书卡一片空白——这么多年来,从未有人借过。

对于“红学”来说,这是意义非凡的瞬间。

“新红学”自1921年以后,已有多年波澜不惊。

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和俞平伯的《红楼梦辨》分别于1921年和1923年出版。

这是《红楼梦》研究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然而,两人对《红楼梦》的评价并不高。

胡适认为《红楼梦》不及《儒林外史》,俞平伯则认为《红楼梦》在中国小说史上只是二等。

在遇到《懋斋诗钞》之前,周汝昌与《红楼梦》似乎并无多少缘分。

他1918年生于天津咸水沽,家境殷实,家中有草火园子。

小时候,母亲常给他讲园中旧事,每次言及都感叹,那真像《红楼梦》啊。

母亲藏有《石头记》,周汝昌找来翻阅;但他看了开头便无再读下去的兴趣,“沉闷乏味”是他彼时感受。

1940年,周汝昌考入燕京大学。

次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周汝昌失学回家。

1947年,已是三个孩子父亲的他重返燕园。

“旧地重游,我已身世沧桑,年华老大。

朝气难回,伤情易触。

我心绪总带着凄凉的滋味。

”此时,四哥周祜昌,失业在家,读《红楼梦》时发现有胡适所写之序言。

胡适说他发现了曹雪芹友人敦诚的《四松堂集》,但敦敏的《懋斋诗钞》尚未找到。

周祜昌看到这句话,便给弟弟去信,让他到燕大图书馆找一找,看能否寻得《懋斋诗钞》。

周汝昌细读《懋斋诗钞》,对曹雪芹的生卒年有了自己的思考,随后写出《曹雪芹生卒年之新推定——懋斋诗钞中之曹雪芹》并发表,引起了轰动。

胡适看到文章后,给素昧平生的周汝昌写信,称赞他并说“《懋斋诗钞》的发现,是先生的大贡献”。

人教版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7《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习题粤教版必修4

人教版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7《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习题粤教版必修4

7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评价《红楼梦》说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强的作品”,“这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著名作家王蒙说过“《红楼梦》令你觉得汉语汉字真是无与伦比”,“它似乎已经把汉语汉字汉文学的可能性用尽了,把我们的文化写完了。

”美字体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赏美文灵魂最好的收场《红楼梦》第十九回的回目是《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日暖玉生香》,在这一回里,宝玉和黛玉斜靠在床上闲话,宝玉忽然闻见一股幽香,从黛玉袖子里发出来,“闻之令人醉魂酥骨”。

黛玉说:“想必是柜子里头的香气,衣服上熏染的也未可知。

”宝玉摇头,说:“未必,这香的气味奇怪,不是那些香饼子,香袋子的香。

”黛玉记起宝钗那个冷香丸,吃起醋来,两个人说着,就把话题岔到了别处。

究竟黛玉香从何来?窃以为,那应该是黛玉的味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味道,无关者闻不出来。

爱情,真的也可以用闻的。

宝钗生性极简,不做刻意之事,“她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更不熏香,“好好的衣服,熏得烟燎火气的”,她的香,都是于无心中来。

身上的香来自冷香丸,房间里亦有异香扑鼻,来自院子种的那些奇草仙藤。

她“一生爱好是天然”,但也少了些家常烟火气,少了些女孩儿家的旖旎娇嗲,“任是无情也动人”七个字,说尽了宝玉对她的复杂感受。

宝玉的荷包里,经常携带着些微沉香速香之类,他的案上,也总供着一炉香,虽然是因为心中有所祭奠——真悲伤,那么个年纪,心里就已经有许多放不下的纪念——但也说明,在他看来,焚香是最好的纪念。

但曹公也不是对所有的香,都一味赞美,还得看用在谁身上。

薛蟠的老婆夏金桂,出身“桂花夏家”,“长安城里城外桂花局,俱是她家的,连宫里一应陈设盆景,亦是她家供奉”,这真是在香气里长大的姑娘。

然而,她专横跋扈,竟然连香菱名字里有个“香”字,都视为对自己的侵犯。

她对香菱说:“菱角花开,谁见香来?若是菱角香了,那些正经香花放在哪里?可是不通至极!”香菱回答:“不独菱花香,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般清香的。

红学泰斗周汝昌阅读附答案周汝昌解读红楼梦阅读

红学泰斗周汝昌阅读附答案周汝昌解读红楼梦阅读

红学泰斗周汝昌阅读附答案周汝昌解读红楼梦阅读“红学泰斗”周汝昌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悄然离世。

他的女儿对外表示,按照父亲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地走。

1918年,周汝昌降生。

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

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

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的信函,说他看到亚东版《红楼梦》卷首有胡适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他嘱周汝昌查证。

周汝昌遍查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

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在《民国日报》发表。

看到文章的胡适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从那时起,周汝昌开始了长达60来年的“红楼”之旅,因痴迷《红楼梦》,他的书斋就叫脂雪轩。

痴迷到什么程度?痴到不记得自己和家人的生日,却对曹雪芹的生日、忌日记得一清二楚。

痴方能执著,方能锲而不舍。

曹雪芹当年创作用了10年,“十年辛苦不寻常”;周汝昌先生则用了近60年。

有两句诗为证:“五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

”几十年下来,研究硕果累累,著述等身:1953年出版代表作《红楼梦新证》,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此书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另一部代表作《石头记会真》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对11种《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

另出版有《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献芹集》等数十部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

尤其是晚年,研究成果呈现井喷的态势,令不少后学钦佩不止。

要知道,周汝昌先生继1954年双耳失聪之后,1974年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

可以想见,能取得如此丰硕的学术成果,先生要付出怎样的艰辛!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周汝昌《红楼梦新证》(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周汝昌《红楼梦新证》(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曹雪芹死于何时?过去都只依胡适《考证》的“结论”:曹雪芹卒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得年四十五岁。

胡适依据的是《石头记》甲戌本卷一正文开始时一条脂砚斋①批语:“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壬午,便是乾隆二十七年。

这似乎是不成什么问题了。

但敦敏②的《懋斋诗钞》里,有癸未年即乾隆二十八年(1763)春天作的《小诗代简寄曹雪芹》:“东风吹杏雨,又早落花辰。

好枉故人驾,来看小院春。

诗才忆曹植,酒盏愧陈遵。

上巳前三日,相劳醉碧茵。

”问题来了。

若雪芹真在二十七年除夕死了,敦敏如何还能在二十八年上巳(农历三月三日)前三天约他去赏花饮酒?再看这本诗集排到乾隆二十九年甲申春,敦敏才有《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一诗。

再把这一点与敦诚《四松堂集》的《挽曹雪芹》诗,下面注明“甲申”而且是甲申开年的第一首诗这个事实合起来看,则可推断,雪芹本系癸未除夕死去的,次年敦敏兄弟才挽吊他。

我初次得见的《懋斋诗钞》,是个清钞本,年月次序,清楚明白,诗是编年顺录的。

按诗集编序和本诗内容,可推知这首《小诗代简寄曹雪芹》,是作于癸未年春天。

而其前二首的题下也正注明“癸未”二字;同年十一月二十日的一首诗,又有自注云:“先慈自丁丑见弃,迄今七载。

”自丁丑越七年,正是癸未。

因此敢说癸未年并无错误。

迨后我又见到了原底稿本——圈选以备付刻的底本,事情更清楚了。

底稿本是随作诗顺序陆续抄上去的,本来就是按年照月,连“编”都用不着的。

这更不会错。

这个底本因付刊前要删割有避忌的诗,遗有空白处,后来收藏者“燕野顽民”得到此本,见有脱粘等处,怕有零落,因此略为粘缀修整,并为此写下识语。

未想这却引起有些研究者的误会,说诗集的编序不可靠了,被他搞乱了。

其实全非如此。

一些研究者作了些论证,想证明此本并非编年的,但都难成立。

再说,癸未年的“上巳前三日”,正是敦诚的三十岁整寿,敦敏“代简”的含意是邀请雪芹来给敦诚过生日。

《红楼梦》阅读答案(精选17篇)_2精选全文完整版

《红楼梦》阅读答案(精选17篇)_2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红楼梦》阅读答案《红楼梦》阅读答案(精选17篇)现如今,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

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楼梦》阅读答案篇1《红楼梦》第十四回写道:“说罢,又吩咐按数发与茶叶、油烛、鸡毛掸子、笤帚等物,一面又搬取家伙;桌围、椅搭、坐褥、毡席、痰盒、脚踏之类。

一面交发,一面提笔登记,某人管某处,某人领某物,开得十分清楚。

众人领了去,也都有了投奔,不似先时只拣便宜的做,剩下的苦差没个招揽。

各房中也不能趁乱失迷东西,便是人来客往,也都安静了,不比先前一个正摆茶,又去端饭,正陪举哀,又顾接客,如这些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

”文中写的是谁?体现她怎样的性格特点?【答案】王熙风。

精明能干、做事果决、专横、威重令行【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名著阅读。

本题以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

解答此种题型,需要学生平时多读经典作品,多记忆,多感悟。

结合“一面交发,一面提笔登记”“众人领了去,也都有了投奔,不似先时只拣便宜的做,剩下的苦差没个招揽”“各房中也不能趁乱失迷东西,便是人来客往,也都安静了”等分析可知,这是王熙凤整顿宁国府的措施之一。

结合“说罢,又吩咐按数发与茶叶、油烛、鸡毛掸子、笤帚等物,一面又搬取家伙;桌围、椅搭、坐褥、毡席、痰盒、脚踏之类”等分析可知,她做事果断、专横;结合“一面交发,一面提笔登记,某人管某处,某人领某物,开得十分清楚”分析,她精明能干;结合“不似先时只拣便宜的做,剩下的苦差没个招揽。

各房中也不能趁乱失迷东西,便是人来客往,也都安静了,不比先前一个正摆茶,又去端饭,正陪举哀,又顾接客,如这些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分析可知,她威重令行。

《红楼梦》阅读答案篇2《红楼梦》是由一个神话故事开端的。

红楼梦和中国文化阅读题答案2

红楼梦和中国文化阅读题答案2

红楼梦和中国文化阅读题答案2端木蕻良1935年,我要离开北京到上海去之前,抽空到西山福寿岭看我二哥,因他在那里养病。

趁此机会,我便到西山樱桃沟、卧佛寺等地,一个人独游一遍。

抱着幻想,还寻觅过曹家的故地。

看到有字迹可寻的墓碑,就爬坡上去查看。

发现很多明代大太监的大墓碑也就是从这儿开始的。

我知道这一带就是曹雪芹经过一段繁华生活,清醒之后,寄居这儿写下了《红楼梦》的黄叶村。

北京解放后,老舍就找我一起到樱桃沟一带又去考察过。

我们坐在石头上,听他讲述这儿的风土人情,不禁想到或许曹雪芹生前也坐过这儿的石凳,也饮过这儿的流水吧?这就是从1935年后,我再一次来到这儿的情景。

有一幅名画,经常在我的面前显现:但丁在桥头看到碧特丽丝时,用右手抚着左胸。

这幅画就是以这个内容,永远为人们所珍视。

直到今天,自从我从文学史上知道一些《神曲》的内容,和读到译文之后,更希望我的老友田德望早日把他的新译本翻译出来,使我能有精读的机会。

但是从这幅画上,我总感觉到对但丁已有所了解了。

这一点真可发人深省!所以,从多方面来表现古代作家或者用各种形式改编原作,尤其是用通俗的形式,是应该得到鼓励的。

我来到上海,看过我国演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看过李斯连.霍华和瑙玛希拉主演的电影。

便有人告诉我,罗密欧和朱丽叶初会的房子现在还在,而且成为旅游者喜爱的地方。

至于是否真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就不去管它了。

我还有幸看过一部影片,演的是莎士比亚的戏,可惜片名被我忘记了。

影片一开始就映出地球剧院的院徽,镜头转到剧院外貌,再转入剧场内景。

那时英国的剧场,也和清末前门外的剧场相似,高贵客人可以坐在舞台两厢长椅上看戏,女的也可由男的来扮演。

好像看过这部影片的人很少,但我对一些镜头却记得很清楚。

前年举行法国电影周,我特意选了《莫里哀》这部影片去看。

这部影片表现莫里哀的居处是活灵活现的。

当然,我只是很喜欢看,也无暇去探索它们的可靠性。

最近,我看到一条消息,说四川省合川县就是梁祝故事发生的地方。

红学家周汝昌评数学家王湘浩的《红楼梦新探》

红学家周汝昌评数学家王湘浩的《红楼梦新探》

红学家周汝昌评数学家王湘浩的《红楼梦新探》按:王湘浩是我国著名数学家,也是我国人工智能的奠基人。

这里只提一件趣事:❝王湘浩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了迪克森猜想,发现了格伦瓦尔德定理的错误,并写了只有一页半的短篇论文《关于格伦瓦尔德定理的反例》。

这篇论文使迪克森猜想又变成了未予证明的猜想,从而动摇了有理单纯代数的理论。

1948年底,王湘浩在他的博士论文中,纠正了格伦瓦尔德定理的错误,将该定理做了推广,重新证明了迪克森猜想。

❞王湘浩在红学、京剧和填词方面也有一定造诣,特别是撰写了《红楼梦新探》一书。

下面是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对此书的评论文章。

原文标题君书动我心——王湘浩《红楼梦新探》简评作者:周汝昌[题诗]❝谁解其中味?君书动我心。

同时不相识,字字惜千金。

❞我艰难地坚持读完了王湘浩教授的《红楼梦新探》,不禁万感中来,悲喜交集,心中实难平静。

这册书部头不大,编收论文只有六篇,正文不过108页,然而在近年红学专著中,这是我所见的一部令我心折的、学术品格很高、思力识力很深的著作。

它的问世,意义之重大,必将逐步为学术文化界认识与评价。

为什么重大?就我浅见,略陈数端——第一,著者王湘浩为何如人?他是一位卓越的自然科学家:代数学、电脑学专家、教授,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博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学位评委。

他曾推翻了格伦瓦尔定理,使世界数学家为之震动(因为那定理是有理单纯代数理论的基础)。

这样的学者,与一般“红学家”显然不尽相同,由他来研《红》论《红》、便令人刮目相视。

第二,从红学分支专科来看此书的内容性质,应归属于探佚学的大范围,固为著者集中精力来探索的,是雪芹原书80回后佚稿的情况:最重要的人物与最关键的事件的真相和本旨。

这种探索,通常也被人目为“考证派”,并且是颇有微词的;但王湘浩先生的书,却完全可以使轻视考证探佚者不敢那么浅薄看事,起码要重新估量一番,这样品级的科学家所作的这样的“考证”工作,其间是否并无重要道理与意义可言?这个现象说明了一个如何值得深思而细体的问题?——这显然不是一个琐末细节的“看小说”的“闲情逸致”问题,而是一个关系着中华文化上的巨大高深的灵智问题,也是对于是非真妄的思辨、观照、领悟、升华的精神世界与文化造诣的验证问题。

【精编文档】高中语文名著导读周汝昌周总理与红楼梦新人教版.doc

【精编文档】高中语文名著导读周汝昌周总理与红楼梦新人教版.doc

周汝昌:周总理与《红楼梦》周汝昌先生的自传记录了一位本色单纯的学者的成长史,这里包含了现代学术史尤其是红学史的大量第一手材料,值得珍视。

在我心目中,周总理不仅是伟人,也是英才。

英才所包甚广,此刻我借用此词,特别重在文艺方面。

他对文艺有很高的天才,这天才又流溢出一脉的英气。

所以他是伟人,也是俊彦。

但他从政以后,似乎有意地不多谈文艺之事,这儿当有深意,非我所宜妄揣。

但即使如此,他对文艺的深厚修养与浓郁的兴趣,依然难以尽掩。

如今即就《红楼梦》一题,略记所知所见的二三轶事。

一是恭王府与大观园的讨论考察;二是《红楼》曲艺专场他亲临赞赏;三是请越剧《红楼》徐、王等演员到家进餐畅叙。

即此三例,已足见他对《红楼》一书的感情是何等深切了。

此三事中,第二例是我亲见,另两例是曾见文字记载,非出口传。

恭王府与大观园的讨论考察恭王府遗址,不是指现状,是指它明清之际的前身,即大观园的“原型”,此说是我从好几个角度、层次的史地考证而提出的拙见。

此说得到了《文汇报》多位同志的支持,在头版发了头条文章,引起各界极大的注意。

没想到,当时中央党政领导的多数人都对此发生了兴趣,前往观看。

对此拙说,从始至终多方支持者有之,蓄疑反对者有之,先赞后反者亦有之,对“恭王府说”的先后两态者,可举顾平旦君为例。

他自初最为热情,编《大观园》一书,采拙文拙意;凡府内新发现如古砖,如地下发掘明代碎瓷片,如谷牧同志如何重视、多次到府视察指示,都写信示知于我,我十分感念他。

谁知前一二年“恭王府管理处”召开座谈会讨论恭王府与《红楼》的关系时,他一改前态,发言强调“无关”,理由是现今府内地面上都是晚清的东西,没有更早的痕迹,云云。

第一类老友赵光华先生就是从60年代之初因议此题而结识的。

承他的介绍,得见北京文化部门的一份打印文件,记录一次他们有人参加了亲聆周总理谈话内容。

那次周总理莅临恭王府花园,高兴地游赏了诸般景色——那时残敝已甚了。

陪同诸人中有王昆仑,当时是北京市副市长。

【高中议论文阅读】《红楼梦》和中华文化(附答案)

【高中议论文阅读】《红楼梦》和中华文化(附答案)

【高中议论文阅读】《红楼梦》和中华文化(附答案)《红楼梦》和中华文化【周汝昌】《红楼梦》以前的章回体稗官野史绝无如此弘广深厚的文化内涵容量,曹雪芹以前的作者群,也不曾有过像他这般才情灵慧的大手笔:两者凑泊,《红楼梦》和中华文化[周汝昌]《红楼梦》以前的章回体““官方”野史”根本就没有这样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能力。

曹雪芹之前的作家从来没有像他这样才华横溢、才华横溢:两者的结合为这部伟大的文化小说的诞生创造了历史条件。

这就是所谓的“前无古人,后无古人”。

那么,这部小说究竟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精髓、何等光芒呢?简而言之,整本书有两条主线。

这两条主线并不是我们读者的想象和创造,而是作者自己明确指出的,即一条干裙子发夹和几个不同的女人。

”小才微善”.一本大书的主题和愿景突然在这里展现出来。

作者的写作风格轻快而有意义,但其内涵丰富。

吾人须知:一才一善,便是雪芹对我中华文化这精髓命脉的最经济的简括和深识。

这是怎么一回事?一般认为,它指的是“文才”、“诗才”《红楼梦》尤其如此无疑”这件事的意义。

事实上,这是错误的。

试试看:“我”无才可去补苍天”——石“聪明而雄心勃勃”--探春三“都知爱慕此生才”——罗玉峰小姐四、““适量的试题”--宝玉V“才选凤藻宫”——新年六、““天赋不只是仙子”--妙玉在这些案件中,只有宝玉在审理。

”才”它实际上指的是文学才能,其他人也不局限于这种狭义。

最明显的是探索和凤凰的两个案例,也就是所谓的“今天的凤凰”文盲”,它不干扰诗歌。

袁淳被选中了,上面清楚地说“贤德”苗羽的才华被比作不朽,不朽不仅仅指诗歌。

就这样,《红楼梦》关注人才,涵盖了广泛的人才。

原来,“是中华大文化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节目,是中华民族对客观世界的一种高层次的认识感悟。

在《易经》的《说卦》中就已提出了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师伟”三才”这个想法。

“三才”概括了宇宙万物和人类的生理机能和生命力,其中“人居”就是其中之一天地之心”“独家”性灵”座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周汝昌“红楼梦和中国文化”节选附答案-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周汝昌“红楼梦和中国文化”节选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一种文学史论点认为:宋明“理学”主张以“理”灭“情”,走到极端,等于
灭绝了人性感情,于是引起文学的反抗声音,致力于宣扬“情”的美好及其所
受的压抑遏制,如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牡丹亭》,演杜丽娘与柳梦梅的
故事,是其“冲破封建礼教”的典型代表作。

由此,遂又进而引起评论,说《红楼梦》是继承发展了《牡丹亭》,是更强烈
彻底的以“情”反“理”,云云。

是这样的吗?说是说非,不由个人爱憎,应从曹雪芹书中的客观内涵来审断,
即《红楼梦》一书虽曰“大旨谈情”,究其本意,是否即可从此一句话引申出
一个“唯情主义”的认识结论来?
事实并不十分难晓,稍加梳理,便可分明。

先说“理”到底是什么。

汉字的“理”,本是从“玉”而作,本义即玉石的纹
理之美。

由此而生的引申义,即层次、条理、秩序以至规矩、规律,皆属于“理”。

那么,人类社会一旦形成而且发展,其为“众人的关系”的组织法则、管理规定、道德观念,自然要随时代条件而产生变动。

这种“理”是可以沿、可以革、可以制、可以废的,但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基本关系的必要性,却是不能一概消
除的——否则结果是混乱、争夺、欺凌、吞噬……。

儒者多讲“理”,少讲“情”,用意是顾虑“情”会泛滥,“情”需要“社会、伦理、道德化”。

其实,仁、义、礼、信,哪个又不是“情”在内主呢?比如,“无情的仁爱之心”,实际上会有这么一种“纯理性”的“仁德”(观念行为)吗?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深究此义。

他重情,但不废理。

他的小说中内证分明,不难列举。

书到第58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是全书的一大关目,作者在回目中第一次把“情”和“理”摆在了平列的地位而大书特表,非同等
闲字样。

这回书说的是,宝玉病起,园中散步见藕官因悼念死去的同伴菂官在
清明节这日为之烧纸受到不睦婆子的挟制。

宝玉设词救之,但又嘱他不可在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