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新文化运动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2 第38讲 新文化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2 第38讲 新文化运

第38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某某检测)1917年,高一涵先生认为:“往岁之革命为形式,今岁之革命在精神。

政治制度之革命,国人已明知而实行之矣;惟政治精神与教育主义之革命,国人犹未能实行。

”他的认识( )A.揭示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B.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C.成为知识分子的思想共识D.探索了新某某主义道路解析:选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高一涵认为辛亥革命是形式,而新文化运动是精神,政治革命问题要诉诸精神层面才能根本解决,政治革命是不彻底的,原因就在于“政治精神”的保守化,要推进政治革命,必须发起“政治精神之革命”,故高一涵的认识揭示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故选A项。

2.(2020·全国Ⅰ卷五省优创名校联考)有学者研究发现,新文化运动期间,当时的人讲“科学”很少往“技术”方向走,而更注意其“精神”和“方法”,讲到西方的物质一面时也往往提高到“文明”层次。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B.某某政体并未挽救危机C.封建君主专制已被推翻D.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解析:选B。

材料中新文化运动重视西方的“精神”和“方法”,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从思想上进行反封建的需要,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它是辛亥革命的“补课”,故选B项。

3.(2020·某某适应性考试)1917年,陈独秀说:“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

”这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A.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思B.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C.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D.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解析:选B。

由材料“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借鉴西方政治文明,对国家发展展开思考,故选B项。

4.(2020·某某毛坦厂中学模拟)胡适说:“在许多方面,我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

2019(人民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优秀版)

2019(人民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优秀版)
模块三 文化发展历程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考点四十四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栏 目 导 航
01 02 第2 03 第3关 精练高考
01 第1关 梳理考点
一、走向共和 1.背景 (1)改良道路在中国受挫。 (2)《_辛__丑__条__约___》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3)一些知识分子认识到推翻清朝统治的必要性。 (4)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兴起。 2.过程 (1)1894年,兴中会誓词提出了“驱逐鞑虏,__恢__复__中__华__,创 张。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及局限性
1.特点:(1)它与当时关系到中华民族之生死存亡的群众性反 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自己获得了借以开拓前进的契机和力量。
(2)在文化选择上,敢于面向世界,在破旧和开放中锐意立新 (3)以“科学”与“民主”作为旗帜,使当时那场异常复杂的 统一的走向。 (4)抓住了要害,对当时作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之主要惰 传统文化,进行了空前彻底地批判。
(2)广泛传播 ①“工读互助团”实践失败,使很多青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②通过三次论战,坚定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信念,使马克 步扩大。 ③李大钊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组织“ 会”。 (3)中国化 ①趋势:从学术的介绍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 ②途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进一步扩大宣传。
3.影响 (1)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 质。 (2)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 此有了新的理论指南。 [轻巧识记] 近代向西方学习四部曲 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2.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 3.1915-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 4.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 路”。

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第22讲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

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第22讲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

第22讲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目标解读1.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理解三民主义的形成及其实践。

3.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4.戊戌变法。

△重大史实维新思想和戊戌变法、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①背景: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②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

③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制度。

【知识拓展】商战商战是19世纪70年代初近代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所提出的一种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思想。

它主张在国家的保护和扶持下,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以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提到了关乎国家、民族存亡兴废的高度上来,揭露了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手段的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实质,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④局限: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未付诸实践。

(2)康、梁等人的维新思想①背景: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经济上,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的发展,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②主张③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思想。

【问题思索】康梁维新思想借助传统儒家思想的原因一是封建正统思想的根深蒂固;二是减少改革的阻力。

根本原因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软弱和妥协。

④实践: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结果失败。

⑤影响: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到了的作用。

2.戊戌变法(选修1)(1)背景①民族危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②经济根源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③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早期维新思想的直接影响。

高考历史(必修三专题三)2新文化运动

高考历史(必修三专题三)2新文化运动

必修三专题三:2、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1.(2012年2月信阳市二模28题)1911年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毕业的丁文江参加清政府组织的“游学毕业考试”,获“格致科进士”,并在京师大学堂开讲地质学。

这表明A.中国传统因素融入到近代教育中B.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C.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仍然存在D.中国开始引进西方自然科学知识2.(2011年12月山西诊断16题)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

”这里的“格致”是指A.程朱理学 B.中国传统科学技术C. 民主和科学 D.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3.(2012年1月永州市一模11题)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

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

这一评价A. 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B. 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 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 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4.(2012年1月韶关一模15题)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激进”其实是清政府的“极端”逼迫出来的。

……与其呼吁民众不要“激进变革”,不如吁请统治者不要“极端顽固”。

可以佐证此观点的是A.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B.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D.北洋军阀与新文化运动5.(2011年9月珠海市摸底15题)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中维护孔子的地位,把孔子尊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却批判孔子,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①前者是在民族危机加深和中国资本主义刚刚产生的情况下出现的②后者是在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背景下发生的③前者借助孔子的权威来论证变法的合理性④后者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其目的是打破封建思想束缚A.①②③④ B.①④C.②③④D.②③6.(2012年1月南阳市期末20题)鲁迅先生在《看镜有感》中有一段很有名的话:“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3讲 新文化运动、新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3讲 新文化运动、新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关注新教材 拓展新视野 1.孙中山设计的政治路线图 (1)1905年,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提出,中国从封建专制走 向宪政民主需要经过“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和“宪法之治”三个 时期。 (2)1906年,他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再次提出:由“军法之 治”经“约法之治”达“宪法之治”,将中国建设为一个独立富强、 自由平等的现代国家。 (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1914年《中华革命总章》中正式提出实 现宪政民主须经历“军政、训政、宪政”三个阶段。 (4)1924年,他在《国民政府建设大纲》中集中阐发了“军政、训 政、宪政”三阶段的宪政建设思想。
(3)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①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 辟帝制。 ②孙中山开始了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 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③孙中山为救国寻求新途径、新力量。
3.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背景 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了新的希望。 ②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2)提出 ①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 ②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③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误区警示]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并非倾向社会主义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方针,并没有解决农民 的土地问题。“节制资本”的目的是防止私人资本主义操纵国计民生。 二者的出发点都是要解决资本主义带来的一系列有关民生的问题。
[构图解史] 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关系
信息提取:
实质:反映了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 (2)变化:由宣传民主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 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西方列强不顾中国 反对,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指出了 正确方向。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14单元第42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素养测评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14单元第42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素养测评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3.14.42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素养测评一、选择题1.1917年5月,陈独秀说若就“吾国之恢复帝政,垂辫缠足,罢学校,复科举,一切布旧除新之事”,征诸国民,难保“不为多数赞成”。

材料可用来说明( ) A.专制主义已为社会所淘汰B.传统文化孕育着巨大价值C.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D.民主政治是社会发展潮流【解析】由材料“恢复帝政”“难保‘不为多数赞成’”等,说明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故选C。

【答案】 C2.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民众处于受治的地位。

近代某一时期平民主义思潮兴起,“劳工神圣”“平民神圣”的口号十分普遍。

这一思潮兴起于( )A.维新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新文化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解析】维新变法运动期间资产阶级维新派并没有充分发动民众,不可能有材料中“劳工神圣”“平民神圣”的口号,故A错误;同样,辛亥革命期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也未能充分发动民众,故B错误;五四运动期间,平民主义蓬勃兴起,故C正确;抗日战争期间,全民族抗日才是社会上最为广泛流行的口号,不可能有“劳工神圣”“平民神圣”之类的口号,故D错误。

【答案】 C3.“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

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

”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A.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B.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促使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解析】材料信息“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反映出这场思想变革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故A正确。

【答案】 A4.(2020·武汉模拟)20世纪初的中国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名词,如社会、政党、政府、民族、阶级、主义、思想、观念、真理、知识、唯物、唯心、主体、客体、具体、抽象等。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①、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国家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②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③、思想文化方面:辛亥革命前,西方启蒙思想传入中国。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

主要阵地:《新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影响
1、前期的主要内容:(1)提倡民主和科学(主要指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极力宣传十月革命,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3、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①、意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民的思想,知识分子受到民主科学思想的洗礼,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五四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思想准备);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②、局限性: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对东西方的看法也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课题四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讲义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课题四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讲义含解析

课题四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阵地3.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新文化运动前期三大内容之间的关系(1)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

(2)提倡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

(3)提倡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手段”。

5.影响(1)积极影响:①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性质),动摇了专制思想的统治基础(最大功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②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③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⑤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2)局限性:①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

②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③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④从后来的中国历史来看,新文化运动并未根除中国根深蒂固的专制极权制度。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原因(1)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3)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过程(1)第一阶段: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

①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②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第二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联]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

[注]实质是鼓励各种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为资产阶级思想的宣传创造条件。

[拓]“新文化运动关心的问题大都不是国家和民族的问题。

【步步高】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九单元 第24讲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课件 大纲人教

【步步高】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九单元 第24讲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课件 大纲人教

2.诞生 (1)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①正式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 (内2容)②③通确级过定,了了领党党导的成工纲立人领以运和后动的奋中;斗心目任标务是;组织工人阶
④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3)意义①②宣中告国了革中命国的共面产貌党焕的然诞一生新;。
细节点拨 (1)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是 7 月 23 日,而党的生 日是 7 月 1 日。
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2)制②①最最低高纲纲领领,:即实民现主社革会命主纲义领和:共打产倒主军义阀;,推翻
定纲领
国际帝国主义 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
民主共和国 。
(3)意义: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反帝反封建 的民主革 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细节点拨 中国共产党“一大”对当时的中 国革命性质和任务缺乏认识,没有制定出切合 实际的革命纲领。“二大”所制定的民主革命 纲领具有对中国革命任务和性质的正确认识。
这些思想通过五四运动在中国传播,表明五四运动
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
视角四 紧扣主干知识
1.新文化运动
尝试命题 4 有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
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该对联作
者最有可能是
( C)
A.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 B.清朝末年维新人士
C.民国初年北大学生
D.“文革”期间红卫兵
2.经过 阶段 时间 第一 1919 年 5 月 4 阶段 日~6 月 3 日 第二 1919 年 6 月 3 阶段 日以后 3.结果:初步胜利。
中心 北京 上海
主力 学生
斗争形式 示威游行、罢课
工人阶级 三罢、游行示威
4.意义
(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的革命运动。

高考历史专题十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30讲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高考历史专题十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30讲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30讲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考点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及代表人物——(b)(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b)(1)积极性①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全面进攻;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②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

③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他们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作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作封建文化加以否定,而把一切西方新文化都看作是进步的。

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继续,辛亥革命是从政治上反封建,而新文化运动是从思想上反封建。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b)(1)十月革命前①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称他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②1906年,革命党人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思想。

(2)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爱国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①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

②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分别开设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综合理解(1)一个转变:新文化运动前后期内容的转变。

2021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3.14.41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

2021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3.14.41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
经济根底。 (3)新思想:指导思想,前期是西方民主和科学及达
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4)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突破口;后期以宣 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提出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5)新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 到空前解放。
要点二 儒家思想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 运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探究】 (1)史料二反映出陈独秀对孔教的态度如何?真正 目的何在?
(2)史料一和史料二都涉及到如何对待“孔子〞问题,二者 在本质上有区别吗?出现这种不同态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信息解读】 史料一中“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 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反映了康有为借助儒家外衣 来宣传维新变法、改制等思想。史料二中陈独秀认为孔教是 阻碍中国真正实现民主政治的最大障碍,必须排除孔教,解 放思想,方能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政治。
【提示】 (1)态度:认为孔教是阻碍中国实现真正民主 政治的最大障碍。目的:必须排除孔教,解放思想,方能 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政治。
(2)没有,二者在本质上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根本原因: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展的程度不同,导致 资产阶级力量不同。
[归纳拓展] 儒家思想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比较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
【探究】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 主要内容,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实质。
【信息解读】 史料反映了陈独秀的思想主张与实质。 阅读史料时,要特别注意史料中的出处,据史料出处可以 给史料定位,有效地节省审读史料的时间。①处划线信息 说明陈独秀全面批判中国传统文化;②处划线信息说明陈 独秀提倡科学与民主。
要点一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实质 [史料探究]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新文化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的异同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新文化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的异同
是在欧洲资本主义经历了二三百年的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已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的背景下发生的
程度
前后不过十年时间,是借西方民主之矛戳中国封建之盾,且在民族危机严重的形势下兴起,挽救民族危亡是时代的第一需要,对西方的思想文化并没有完全消化,还存在对中西方文化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错误倾向
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而且为未来的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构想
中国新文化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的异同
中国新文化运动
法国启蒙运动
相同点
(1)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都反映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要求
(2)内容相似,都反对封建迷信和专制统治,追求民主与科学
(3)意义相同,都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不同点
背景
新文化运动兴起时,中国资本主义力量非常弱Hale Waihona Puke ,民主共和有名无实,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
影响
由于资产阶级的力量弱小,并没有推动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真正实现。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由提倡民主与科学发展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
启蒙运动时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启蒙运动召唤出法国大革命,最终推翻封建统治,而且其影响远远超出法国,波及全世界,启蒙运动倡导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精神,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思 想 解 放 不 断 深 化
课堂练习 1、(2011· 天津文综5)《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 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 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 “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 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 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
共 产 党 早 期 组 织 分 布 示 意 图
1920 李大钊
北京 济南 东京 1920 陈独秀 上海
汉口 长沙 广州
巴黎
探究:为什么中国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
“要想把我们的同胞从奴隶境遇中完全救出,非由生 产劳动者全体结合起来,由革命手段打倒本国、外国一 切资本阶级,跟着俄国的共产党一同试验新的生产方法 不可。什么民主政治,什么代议政治,都是些资本家阶 级为自己阶级设立的,与劳动阶级无关。‛ ----陈独秀 1、中国之前向西方探索救国之路先后失败。 2、“一战”让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 3、俄国学习马克思主义,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表1: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 学校 ‚最崇拜的人物‛ 问卷统计表
序号
1 2
表2:1924年北京大学 ‚最 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
序号 1 2 3 … 14 被崇拜者 票数 473 173 153 … 1 孙中山 陈独秀 蔡元培 ……
被崇拜者
票数
157 61
儒家传统思想
孟子
孔子
C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特点
1、主题:•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2、内容、广度与深度:

高考历史试题汇总(必修三):3-2+新文化运动

高考历史试题汇总(必修三):3-2+新文化运动

高考历史试题汇总(必修三):3-2 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1.(2009年高考宁夏文综32题)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B.创办《青年杂志》C.发动学生运动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答案】A【点拨】正确理解材料中的“总司令”一词的含义是解题关键。

总司令即起到了领导作用而非亲自参与,由此排除B、C选项,建立党的早期组织是五四运动之后的事情,故排除。

【结束】2.(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3题)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

由此他主张A.求强求富B.变法维新C.共和革命D.民主科学【答案】D【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反对蒙昧主义,主张理性的应该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其核心主张是民主与科学。

“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表明追求民主和平等;“脱离无常识之思维、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表明追求的是科学进步。

【结束】3.(2008年海南高考19题)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

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A.取得了重大突破 D.被全社会所认同C.推动了政治改革 D.取得了彻底成功【答案】A【点拨】注意时间是1920年,是在新文化运动后。

北京政府是指北洋军阀政府。

因此题中现象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D绝对化了,C夸大了,这只是北洋军阀政府在教育方面的一个措施,还不能说是政治改革。

故选A【结束】4.(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1题)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

这表明此时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答案】D【点拨】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高考历史试题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高考历史试题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键入文字]
高考历史试题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高考历史试题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高考历史试题1.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发布《通令尊崇孔圣文》中指出:天生孔子为万世师表所谓反之人心而安,放之四海而皆准者。

这表明其根本目的是()
A.压制民主科学思想
B.恢复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C.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D.为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
解析: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尊孔复古,并下令各地学校恢复尊孔读经,其
尊孔的根本目的是为复辟帝制做好舆论准备。

答案:D
2.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

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解析: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新制度难以建立在陈旧的思想文化基础上,在中国
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答案:B
3.1923 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

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A.变法
B.革命
C.民主
D.科学
解析:从材料中分析,可以排除A、B、C 项,因为变法、革命和民主都遭到部分派别的反对。

只有科学,从戊戌变法到中华民国成立一直在中国得以发展下来,被人们
1。

新课标版高考历史 专题33 维新变法思想和新文化运动

新课标版高考历史 专题33 维新变法思想和新文化运动

考点33 维新变法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知识整合:一、维新思想1.早期维新派(1)背景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入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

(2)主张早期维新派认识到向西方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必须上升到经济、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领域,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3)评价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实际行动。

二、康梁维新思想2.代表人物(1)康有为①开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②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③有力地抨击了封建顽固思想,其思想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2)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设议院、伸民权、变法图存的思想。

(3)严复①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释变法的必要性。

②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4)谭嗣同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著有《仁学》。

3.实践维新变法。

4.影响(1)政治上,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2)经济上,使民族资产阶级深受鼓舞,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三、新文化运动2.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3)主要思想阵地《新青年》。

(4)主要活动基地:北大。

3.内容(1)前期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迷信。

“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陈独秀认为旧道德本质上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实质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

【注意】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新文化运动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从本质上来说,两者都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高考题多、适合重点中学)

新文化运动(高考题多、适合重点中学)

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 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 级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词 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
北京女子高师学生程俊英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排球活动
(2013· 安徽文综· 37)(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三 中国妇女解放的要求,不但是精神上的,而且是 身体上的。……我以为按照中国妇女地位,在决定“男女平等” 这个问题之前,更要紧的问题,是决定女子也是个“人”。我 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 定隔着门帘回答说:“我家里没有人。” 这就是中国的妇女不自算是个“人”的铁证。所以中国妇 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 说到别的问题,才能够说到和别人同等权利。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胡适发表于《新青年》)
灯闪着,
风吹着,
这是溥仪在17岁时写 的一首新诗。
蟋蟀叫着,
我坐在床上看书。 月亮出了,
风熄了,
我应在院中唱歌。
1919年下半年全国有400多种白话文的报刊。 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发通知: 从1921年开始在中小学里面逐步用白话文 取代古文。 不仅让白话文确立了合法地位,成为文化 主流,也使白话的文学语言、文学观念以及文 体形式逐步走向完善。
运动的序幕的是
A.
B.
C.
D.
美国钢铁大王:安多留· 卡内基 “艰苦力行之成功者”

高考历史总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13 新文化运动、新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高考历史总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13 新文化运动、新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跟踪检测评估13 新文化运动、新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1.[广西北海市模拟]孙中山在一次谈话中言及农民每年的所得不到自己收获的一半,农民十分贫困。

因此他认为,如果“土地国有后,必能耕者而后授以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必然会大增。

这表明孙中山( )A.倡导实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B.已产生平均分配土地的设想C.已认识到农民遭受剥削的根源D.时刻关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2.[新疆高三联考]孙中山说,今日之世界,“是民权世界”,民权世界的到来是进化的必然趋势。

并认为人类顺应进化趋势,以人事速其进行,是谓之革命,我们决不要随天演的变更,定要为人事的变更,其进步方速。

孙中山的论述意在( )A.扩大进化论在中国的影响B.对国人进行科学启蒙C.以社会革命促进时代发展D.论证民权主义合理性3.[宜昌市高三调研]孙中山在1919年指出,“民族主义之范围,有以血统、宗教为归者,有以历史习尚为归者,语言文字为归者,复乎远矣。

然而最文明高尚之民族主义范围,则以意志为归者也。

如瑞士之民族,则合日耳曼、意大利、法兰西三国之人民而成者……又美利坚之民族,乃合欧洲之各种族而熔冶为一炉者也。

”这说明孙中山( )A.主张建立民族国家B.承认了民族平等C.明确提出反帝主张D.发展了民权主义4.[大庆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1920年11月,陈独秀在《共产党》创刊词《短言》中说,“要想把我们的同胞从奴隶境遇中完全救出,非由生产劳动者全体结合起来,用革命的手段打倒本国外国一切资产阶级,跟着俄国的共产党一同试验新的生产方法不可”。

据此可知,陈独秀意在说明( )A.民主革命是挽救危机的根本B.新文化运动阵地发生了变化C.社会主义革命才是救国之路D.马克思主义在华已广泛传播5.[韶关一模]“五四”时期,西方各种新思想、新学说加速在中国传播。

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流派,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还曾与基尔特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进行过激烈的论战,划清了与其他学派的界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大钊(1889- 字守常, 李大钊(1889-1927 )字守常,河北乐亭 1913年赴日本留学 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 年赴日本留学, 人。1913年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 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 年组织神州学会, 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 进行反袁活动。 进行反袁活动。次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 二十一条” 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 “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 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国人以“ 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 决心”誓死反抗。1916年 月回国, 决心”誓死反抗。1916年5月回国,在北京创办 晨钟报》 任总编辑。旋辞职, 《晨钟报》,任总编辑。旋辞职,任《甲寅日 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是把马克 思主义全面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 思主义全面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
简述李大钊是怎样宣传马克思主义的? 简述李大钊是怎样宣传马克思主义的? ①发表著作:《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发表著作: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 》《庶民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 ②组织学会: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组织学会: ③通过论战:如“问题与主义之争” 通过论战: 问题与主义之争”
1、开始传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 开始传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世纪末20世纪初
条 件
①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 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 ②知识分子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爱国心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梁启超:较早介绍马克思, 梁启超:较早介绍马克思,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朱执信: 介绍马克思、 朱执信: 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专题大结
中国近代前期西学东渐的特点: 中国近代前期西学东渐的特点: a.学习西方逐步深入 a.学习西方逐步深入 b.与救亡图存并行 b.与救亡图存并行
抵抗派——维新派 维新派——革命派 革命派——新文化运动 抵抗派 维新派 革命派 新文化运动
师夷长技 维新变法 暴力革命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 以制夷 器物 制度 民主 科学 马克思主义 思想文化
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 1.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史实;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史实; 2. 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 意义; 意义; 3. 感受先进中国人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勇于 实践的精神。 实践的精神。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开始在欧洲走路,走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开始在欧洲走路, 得比较慢。那时我们中国除极少数留学生以外, 得比较慢。那时我们中国除极少数留学生以外,一般 人就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马克思其人, 人就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马克思其人,...... 以前有人如梁启超 朱执信, 如梁启超、 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 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 ......不过 不过以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 义。 ......不过以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 主义的共产主义。 主义的共产主义。” ——毛泽东 1945.4) 毛泽东( ——毛泽东(1945.4) 阅读材料 教材思考 材料与 阅读材料与教材思考 (1)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有哪些人开始提马克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有哪些人开始提马克 世纪末20 思主义? 思主义? (2)为什么在这个时期马克思主义开始被提及? 为什么在这个时期马克思主义开始被提及? 毛泽东说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 (3) 毛泽东说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 的共产主义,这种情况什么时候有所改变? 的共产主义,这种情况什么时候有所改变?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
1. (十月革命前)19世纪末 世纪初,先进知识分子 世纪末20世纪初 十月革命前) 世纪末 世纪初, 接触各种西方政治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学说( 接触各种西方政治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学说(介 开始传入) 绍,开始传入) 开始传入 2. (十月革命后)1918年7月,李大钊开始宣传社会主 十月革命后) 年 月 义和马克思主义(正式传播) 歌颂十月革命: 义和马克思主义(正式传播)——歌颂十月革命: 歌颂十月革命 发表《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3. (五四运动时期)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马克 五四运动时期) 年 月 新青年》出版《 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 》,李大钊发表 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 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 观》——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 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 的主流) 的主流) 4. (五四运动后)1920年,李大钊、陈独秀组织学会、 五四运动后) 年 李大钊、陈独秀组织学会、 展开论战。 广泛传播) 展开论战。(广泛传播)
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样慢,十月革命以后 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样慢, 就走得这样快。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九一九年 就走得这样快。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九一九年 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 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很快 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 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在这 以前,哪个晓得提这样的口号呢? 以前,哪个晓得提这样的口号呢? ——毛泽东(1945.4) ——毛泽东(1945.4) 毛泽东 (1)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在什么时候不同了?有什么 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在什么时候不同了? 不同? 不同? (2)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向和性质, 向和性质,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特别是五四运动前后 有什么不同? 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在这一个时间段会广泛传播?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在这一个时间段会广泛传播?
“要一个一个地研究问题, 要一个一个地研究问题, 一点一滴地解决问题。 一点一滴地解决问题。” 实质: 实质:反对从根本上改革 腐朽的社会制度,宣扬资 腐朽的社会制度,宣扬资 产阶级改良主义。 产阶级改良主义。 1919.7《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 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 一个一个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 望。” 实质:主张以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实质: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进行社会革命,认为“问题” 进行社会革命,认为“问题”与 主义”不能截然分开, “主义”不能截然分开,两者应 并行不悖。 该并行不悖。 1919.8《再论问题与主义》 《再论问题与主义》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鼓励激进革命 青年朱执信写 德意志革命家小传》 朱执信写《 青年朱执信写《德意志革命家小传》,并发 表在1906年初的《民报》 1906年初的 表在1906年初的《民报》上。文中在记述马 克思和恩格斯生平时,第一次介绍了《 克思和恩格斯生平时,第一次介绍了《共产 党宣言》的写作背景、中心思想和历史意义, 党宣言》的写作背景、中心思想和历史意义, 并逐句翻译了《共产党宣言》 并逐句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第二章中关于 无产阶级革命的十项要求,还作了解释。 无产阶级革命的十项要求,还作了解释。
梁启超
“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 麦喀士(马克思) 日尔曼人, 会主义之泰斗也” 今之德国, 会主义之泰斗也” “今之德国,有最 占优势之二思想, 占优势之二思想,一曰麦喀士之社会 主义,二曰居志埃(尼采) 主义,二曰居志埃(尼采)之个人主 麦喀士谓:今日社会之弊, 义。麦喀士谓:今日社会之弊,大多 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服。 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服。” ——《新民丛报》1902年 ——《新民丛报》1902年
近 代 化 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中国近代化中的重要环节: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化中的重要环节: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请说明以上三个事件能成为中国近代化重 要环节的理由? 要环节的理由?说明其各侧重于哪各层面 的近代化? 的近代化?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1、时间:十月革命之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 时间:十月革命之后, 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2、条件 ① 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阶级基础)。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 ②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 。(思想基础 思想基础) 位。(思想基础) 十月革命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 ③十月革命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 为中国革命指明新的出路 新的出路。 实,为中国革命指明新的出路。 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 ④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 的相结合。 的相结合。 最根本的是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 要。 ①与其它各种思潮的辩难和论战 3、广泛传播: ②工读互助团等各种空想实践的失败 广泛传播: ③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宣传
朱执信
1875年在成都创办尊经 1875年在成都创办尊经 书院, 书院, 四川大学前身
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 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 办的南洋公学旧址
为什么早在19 为什么早在19世纪 19世纪 20世纪初就有人 末20世纪初就有人 提及马克思主义? 提及马克思主义?
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合影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睁眼看世界 地主阶级抵抗派——睁眼看世界 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 二、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走向共和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走向共和 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新文化运动 四、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新文化运动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五、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思考: 思考: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当时的中国有何影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当时的中国有何影 响? 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南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2.马克思主义传播后能直接解决好中国 马克思主义传播后能直接解决好中国 的革命问题吗? 的革命问题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