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 (课堂超级实用)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复习《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汇总(学生用)学习目标:1在再次研读读原文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掌握此文中主要的实虚词、通假字、实词活用、文言句式等知识点;2 在再次研读读原文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准确地翻译原文中的句子,做到“信、达、雅”;3 对原文的习作技巧、思想内容作更加深入的理解;4 通过上述内容的复习巩固,促进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5在再次研读读原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汇总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二虚词。
结合具体语境,按照组别,把各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写出来。
1234567891213(三)其(四)乃1(五)则1234(六)以123456789可以1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足以12以故1(七)为12(八)者(九)也123……者,……也123(十)盖1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2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十一)夫123(十二)何1(十三)于12345于是1(十四)所12所以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十五)既1(十六)焉123(十七)然(十八)遂1(十九)矣1(二十)哉1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廿一)且1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三、通假字。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区别:华花四、一词多义。
解释下列多义词在句中的意思(一)其:⑴代词:①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②第一人称代词自己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③指示代词那如: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⑵语气副词:①推测语气大概如:其.皆出于此乎②反诘语气难道如:其.孰能讥之乎③婉商语气还是如:吾其.还也④期望语气一定如: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二)胜:⑴shēng ①尽如:何可胜.道也哉/刑人如恐不胜.②禁得住,能承受如:沛公不胜.杯杓⑵shèng ①胜利如:此所谓战胜.于朝廷②胜过、超过如:日出江花红胜.火③优美的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三)道1、有碑仆道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4、何可胜道也哉动5、策之不以其道6、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7、何可胜道.也哉(四)盖1、日初出大如车盖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五)文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3、属予作文以记之4、文过饰非动词,(六)然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2、吴广以为然3、有穴窈然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七)相1物以相之2将焉用彼相矣3公欲相鲍叔4相道之不察兮5已薄禄相6时相遣归五. 实词活用。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总结最全最实用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总结最全最实用《游褒禅山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游记文章,以他游玩褒禅山的经历为主线,展现了他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本文将对《游褒禅山记》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游褒禅山记》的背景知识1.苏轼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
他是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2.褒禅山:位于湖北省黄陂县,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素有“天下第一禅山”之称。
二、文章的主要内容1.游览褒禅山的经过:苏轼先是在长江上游历,欣赏了长江流域的美景,然后登上褒禅山,游览山川美景,感叹山水的壮丽和瑰丽。
2.对自然山水的赞美:苏轼以绘画的手法描绘了山川风景,赞叹了壮丽的云海、秀丽的峰岭、奇特的石头等。
他认为自然山水是上天给予人们的最美好的礼物,享受山水的美景会给人们带来宁静和快乐。
3.对人生的思考:苏轼在游览山川的过程中,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认为人生就如同登山一样,需要攀登和克服困难,只有勇往直前,才能达到人生的巅峰。
同时,他也提出了追求自由和超越世俗的理念。
三、文章中的重要意象1.云海:云海是文章中的重要意象,象征着山中云雾的美丽和神秘。
苏轼形容云海如织,氤氲宛如仙境,使整个山水景色更加幻化和壮丽。
2.泉水:泉水是文章中的重要意象,象征着山中清澈的水源和生命的源泉。
苏轼对泉水的描绘充满诗意,赞美泉水的清澈和快乐之美,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3.石头:石头是文章中的重要意象,象征着山中坚毅和刚强的品格。
苏轼形容石头如奇山异石,有着令人惊叹的造型和神奇的力量,寓意着人生需要坚定的意志和勇气。
四、文章的主题思想1.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和赞叹:苏轼通过赞美褒禅山的山川美景,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赞叹之情。
他认为自然山水是上天给予人们的最美好的礼物,需要人们去欣赏和珍惜。
2.对人生的思考和价值观的探索:苏轼通过游览褒禅山的经历,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游褒禅山记》原文、字词解释--适用于积累文言知识课堂
游褒禅山记宋代:王安石记: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情感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主要包括游记和碑记两种类型。
游记主要记叙游览山川名胜的活动,以写景抒情为主;碑记是一种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记叙中皆有议论。
文章主旨思想:本文叙述作者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写作背景:褒禅山亦谓之华(huá)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省略主语“人们”)名之曰“褒禅”。
谓:叫做,称为。
之:代褒禅山,它。
浮图:梵(fàn)语(古印度语)音译词,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慧褒:唐代高僧。
始:当初。
舍:名词活用作动词,建舍定居。
于:介词,在。
其:代华山。
址:地基,基部,基址,这里指山脚。
“舍于其址”为状语后置(也叫“介词结构后置”),正确的语序为“于其址舍”而:连词,表递进关系,并且。
卒:古义:死;通“猝”,突然;终于、最终(卒胜敌军)。
今义:士兵、完毕(卒岁、卒业-毕业)。
之:代褒禅山麓(山脚)。
以故:以:因为,故:缘故。
因为(这个)缘故,可译为“因此”。
其:指示代词,那,此代指慧褒埋葬之时。
其后:那以后。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之:代华山。
禅:梵语译音“禅那”的简称,意思是“静思”,指佛家追求的一种境界。
后来泛指有关佛教的人和事物,如禅师、禅子、坐禅、禅房、禅宗、禅林、禅杖等。
褒禅,慧褒禅师。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判断句)所谓:人们所说的。
慧空禅院:寺院名。
禅院:佛寺。
庐冢(zhǒng):墓旁的小屋。
庐:屋舍。
(一说指慧褒生前的屋舍。
)冢:坟墓。
古时为了表示孝敬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也称“庐墓”。
这里指慧褒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屋舍。
游褒禅山记优秀课件(上课实用)
• 王介甫多思而喜凿,时出一新说,已而悟其非也,则又 出一言而解释之。是以其学多说。尝与刘贡父食,辍箸 而问曰:‘孔子不撤姜食,何也?’贡父曰:‘《本草》: 生姜多食损智。道非明民,将以愚之。孔子以道教人者 也,故不撤姜食,将以愚之也。’介甫欣然而笑,久之, 乃悟其戏己也。贡父虽戏言,然王氏之学实大类此。庚 辰二月十一日,食姜粥,甚美,叹曰:‘无怪吾愚,吾 食姜多矣。’因并贡父言记之,以为后世君子一笑。
•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 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 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邃而且广泛。
• 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 少有人到达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 有了志气与体力,又不随着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迷 惑的地方却没有物件来帮助,也不能到达。
• 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到达,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他 吗?
阅读思考
1、作者认为“求思”需要哪些条件?起 决定作用的是哪一条件?
志
力
物
阅读思考
2、作者强调如何“求思”方能无悔?
“有志”“尽吾志”
内容梳理
1、从“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心)” 导出立志的重要性;
2、阐述“尽吾志”的观点。
余之 所得
古人求思之深 奇观常在险远
有志 有力 有物
尽吾志 无 悔矣
文本特点
本文在结构安排上,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如详写“前洞”概况,略写“后洞”概况;详写 游览后洞及“尽吾志”的观点,略写“仆碑”及 其引发的感悟。
游褒禅山记教案(精选4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精选4篇)媒体设计]篇一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篇二《游褒禅山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古代游记散文,属于文言文教学单元。
我一直认为文言文教学离不开文言知识传授,但不能仅局限于文言知识的学习。
古文言文中蕴藏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古人深邃思想的体现,高尚人格的展现,超人智慧的表现。
文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以及其精巧的结构布局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倘若教师只局限于文言知识的教授,真的有些舍本逐末了,况且大部分课文下面的注释比较详细,学生参照课文下边的注释基本上就可以疏通大部分的文句了,而且大部分文言知识也是要靠上下文的文意来理解的。
所以在教授文言文单元时,我的教学过程基本上是按照以下四个环节安排的:一个环节,学生参照注释自主翻译本节课规定的学习内容。
(要求学生根据注释解释文中重点字词)第二个环节,小组合作根据语境推断个别难懂的字词和句子的用法和句式特点。
第三个环节,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第四个环节,以一个问题出现,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深入思考,理解吸收课文的思想精华。
我自认为这样就可以把我从一字一句的讲解的文言教学困境中解脱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情况,也可以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点拨,从而使每节课都落到实处,让每位学生都能或多或少的学到知识。
但在《游褒禅山记》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位学生的书是空白的,问他们个别字词的含义也答不上来。
我心里一下恐慌了。
我一直认为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或者做其他事情不是学生的错,是我自己的教学环节出了问题了。
所以我轻易不批评学生。
下课后,我把书上空白的几个学生叫到办公室询问他们原因。
原来是他们在自学时怕出错不敢写,教师讲解时速度有些快跟不上。
我仔细想想也的确是这样的情况。
我让学生自主学习时,字词任务没有明确,没有把学生的求知欲激发起来,怪不得学生。
《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
《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课程名称:《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年级:高一教学主题:文言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常用词汇。
2.能够通过阅读文言文,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3.能够运用文言文所学知识,写出一篇生动有趣的游记。
教学重点:1.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常用词汇。
2.通过阅读文言文,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3.运用文言文所学知识,写出一篇生动有趣的游记。
教学方法:1.授课法:通过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常用词汇,让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阅读法:通过阅读《游褒禅山记》一文,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文笔风格。
3.写作法:通过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游记,让学生运用文言文所学知识,写出一篇生动有趣的游记。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1.引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褒禅山及其背景和历史文化。
2.讲解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常用词汇,让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3.演练让学生通过做题来巩固文言文的语法知识,并引导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体会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第二节课:1.阅读让学生阅读《游褒禅山记》一文,并在阅读的过程中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讲解讲解《游褒禅山记》一文中的语言技巧和情感表达方式,让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文笔风格。
3.分析让学生分析《游褒禅山记》一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写,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手法。
第三节课:1.写作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游记,让学生运用文言文所学知识,写出一篇生动有趣的游记。
2.检查检查学生的写作成果,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指导。
3.总结总结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写作技巧,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言文的魅力。
教学评价:1.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来检查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2.作业表现: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写作水平。
3.课堂表现:评价学生课堂表现,包括听讲和参与讨论的情况。
教学过程续写:第四节课:1.演讲让学生选取自己写的游记进行演讲,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并评价和建议互相之间的写作。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游褒禅山记》课堂实录(精品)
《游褒禅山记》课堂实录()未1227 0943师:传说上古时代,轩辕黄帝打败了九黎族和炎帝族,初步统一了北方以后,开始追求长生不老之道,于是就向大臣容成子、浮丘公请教练丹之术。
浮丘公说:要炼金丹,就一定要到天下第一的奇山去。
我看遍天下名山,只有黟山(黄山原名“黟山”)符合条件,是神仙经常光顾的地方,山高林茂,灵泉甘美,能煮石成丹。
”黄帝很高兴,便同容成子、浮丘公一道来到山灵水秀的黟山,烧炭炼丹,黄帝吞下七粒后,身轻体爽,白发变黑,于是天降白龙,三人骑龙升天而去。
所以黄山的来源,是根据皇帝的名字而来的。
生点头师:黄山是由人名命名的,褒禅山是根据谁命名的?生:唐浮图慧褒师:浮图是什么意思?生稀疏回答师: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两个浮图写法不一样,但是意思都相同,都是指佛塔。
所以这里的浮图是和尚的意思。
(生记)师:黄帝去黄山炼丹,唐长老慧褒来华山做什么。
舍,(解释),这是个状语后置生记录师: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翻译。
强调“名”)生记录师:这里的名是名作动,命名,相同翻译的,第一段哪一句也是?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师:翻译师:苏轼在黄州游赤壁时,不知道那是假赤壁,黄州的赤壁,真名叫赤鼻矶,但是当地人鼻方读作bi(第四声),所以就误传为赤壁,褒禅山也是一样,原名叫什么?师:叫“花山”,不是花果山。
哪里看到的。
哦,一块石碑上写的。
找到相关文字。
师: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山”之“华”者,盖音谬也。
(翻译)师:古代,如果想知道一个山洞有多深,一般都会往里面投石头,然后根据声音估计洞有多深。
这天,有一个人在山上闲逛,发现有个山洞,他就开始琢磨这洞有多深,恰巧他身边有块巨石,于是他就找来一根木棍利用杠杆原理把石头弄进去。
碰!!碰!碰……,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一头牛发疯地飞奔过来,并一下子跳进了山洞!这人就坐在洞边苦思不得其解不一会儿,一农夫过来问:“小伙子,看没看到我的牛?”“看见了,但牛自己跳山洞里啦!” “怎么可能呢?俺将俺的牛栓在一块大石头上啊!”生笑师:牛被砸成肉饼了。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优秀11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优秀11篇游褒禅山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特别深远的现实意义。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11篇游褒禅山记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
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章大意,提升品味游记类古文的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体会作者“有志”“尽吾志”的人生态度。
3.学习作者勇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在学习上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体会作者“有志”“尽吾志”的人生态度。
难点:学习作者“有志”“尽吾志”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批注式阅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作者的生平导入:同学们,说起王安石,我们并不陌生,他是北宋的政治家、改革家,他曾官至宰相并主持了北宋的“王安石变法”,他的一生也与变法息息相关,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王安石在上书变法前游览褒禅山时的所记所想,或许在蛛丝马迹中我们能探求到伟人心里的远大抱负。
(板书题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结构。
思考“本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每部分分别讲了什么?”明确:①(1~2):记叙一行人游褒禅山的经过。
②(3~4):议论自己游山的心得。
③(5):补叙、简介其他人。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1.看文章中游山经过这一部分,思考以下问题:①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华(huá)山”是“音谬”?汉字较初无“花”字,“花”小篆中写成像花形;“花”是后起字,有此字后“花”与“华”分开,“华”才读“huá”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花”是按照古音写的今字,仍然应读“huā”,而不应该读成“huá”。
②对“花”和“华”的辨析体现了王安石爱钻字眼的习惯,对这个习惯,你有什么看法?各抒己见2.作者分别游览了哪些地方?各个地方分别有什么特点?明确:作者游览了前洞和后洞;前洞:平旷,游者多;后洞:窈然、寒、深,游者少。
(完整版)《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游褒禅山记》2. 学科:语文3. 教材版本:人教版4. 课时:1课时5.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游褒禅山记》全文,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了解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写作手法及表达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文章所传达的热爱自然、珍惜时光、奋发向前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游褒禅山记》全文。
(2)理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3)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写作手法及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中部分生僻字词的认读与理解。
(2)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的深入领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王安石及其写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褒禅山吗?它在我国的哪个地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尽量理解文意。
(2)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重点字词,并做好笔记。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写作手法及表达技巧。
(2)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2)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写作手法及表达技巧。
(3)引导学生领会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5. 巩固练习:(1)让学生课后作业中进行课文背诵。
(2)布置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
四、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游褒禅山记》全文的背诵情况。
2. 学生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文章的结构特点、写作手法及表达技巧的理解分析能力。
4. 学生对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的领会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褒禅山的自然风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文中描绘的景象,激发学习兴趣。
《游褒禅山记》教案7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游褒禅山记》教案7篇教师上课之前,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就叫做教案。
高中文言文《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
高中文言文《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高中文言文《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一、什么是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二、高中文言文《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作者整理的高中文言文《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文言文《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
2、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3、理清思路,背诵全文。
4、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教学重点: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初中,我们学过《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记”是一种文体,可以记叙,也可以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游记。
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明确: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感情。
) 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
这篇游记就是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游褒禅山记》)。
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禅山,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人。
仁宗朝进士,神宗时任宰相,推行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列宁称之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王安石是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齐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游褒禅山记_讲课实用
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帮助 足够 用来 在
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
志向,此处指主 观努力
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难道
心பைடு நூலகம்,得 到的东西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
对于 因 感 叹 那 主谓 间 形作使动,弄错 动作名,流传 的文字
后洞
出洞(悔随)
(第三段)尽吾志,可以无悔
感事言志
(第四段) 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
顿悟
四人同游 补记作结(第五段)
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 话来概括全文主旨,例如《醉翁亭记 的 “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 , 就最能代表作者的意图。
问:《游褒禅山记》能否用 一句话概括其主旨?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 以无悔矣。”
• 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起名。 • 乃;副词,表判断,有“为、 是”之意。
特殊句式
•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 也。 • 这三个句子都用“……者……也”表示判断。 其中的“者”是语气助词,表示提顿;“也” 是语气助词,表示判断。 • 第一个句子是一般判断句。 • 第二、三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判断句,其中 的“者”有提示原因的作用。
课堂练习
名作动,筑舍定居 名作动,命名 名作状,往东 名作状,从旁边 形作名,深度
名作动,识其本名, 说明白 形作动,照明 谬,使动用法,弄错, 使……错。传,动作名, 流传的文字
古今异义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不同寻常
《游褒禅山记》的优秀教案设计
《游褒禅山记》的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游褒禅山记》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2.掌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表现手法。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寓意。
2.分析文章的写作结构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文章中的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
2.文章的深刻寓意和哲理。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要介绍王安石及其生平事迹。
2.介绍《游褒禅山记》的写作背景和文学地位。
二、文本解读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教师讲解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旨和寓意。
四、课堂小结2.强调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表现手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检查学生对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
二、深入解读1.分析文章的写作结构和表达技巧。
2.研讨文章中的精彩语句和段落。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就文章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内涵和哲理。
四、课堂小结2.强调文章的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二、拓展延伸1.介绍王安石的其他作品,如《元日》、《泊船瓜洲》等。
2.让学生比较《游褒禅山记》与王安石其他作品的不同之处。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王安石的总体评价。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王安石作品的共同特点。
四、课堂小结2.强调学习文言文的实际意义。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
2.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文章的深刻哲理。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游褒禅山记》的智慧。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教育价值。
四、课堂小结2.强调学习文言文的现实意义。
五、作业布置1.让学生熟读并背诵《游褒禅山记》。
2.写一篇关于《游褒禅山记》的学习心得。
六、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精选5篇)
《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精选5篇)《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1知识与技能:1.掌握“各”、“极”、“观”、“求”、“其”等实、虚词的多种含义;辨析词类活用的情况;学习判断句的两种形式,等文言的基本知识。
2.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写作意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学习并能够使用边叙边议、叙议结合,正反论证,首尾相和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__所阐发的想要达到目标必须有“志”“物”“力”三个因素;以及治学要“深思慎取”的道理,能够阐释出这两者在当今时代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能够吸收作者在文中所阐述的想要达到目标必须具有“志”、“物”“力”三个因素;以及治学要“深思慎取”的道理;2.能够使用正反论证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并能够使用文中边叙边议、叙议结合,正反论证,首尾相和的写作方法。
教学思路通过理清作者游览经历来分析作者论证的逻辑以及行文的思路,最后深入理解作者所阐发的两个道理。
教学活动一、启——导入课题师:我们曾经学过不少文言游记,如《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小石潭记》等,大家认为这些游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明确: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抒情感怀;一般以叙为主,感为辅。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王安石的游记《游褒禅山记》,看它在写法上有何特别之处?检查预习成果:看学生是否在课前疏通文意,总结重点文言知识。
二、承——记叙游览经历师:通读全文,作者一共游览了几个地方?游览顺序是怎样的?你能否画出作者的路线图?补充提问:(1)作者是先游览的华山洞还是先游览的仆碑呢?明确:游览了两个地方:从禅院出发,游览华山洞、仆碑禅院→仆碑→华山洞→仆碑先游览的仆碑。
(2)既然先游览仆碑,作者为什么在抒发议论的时候要先议论华山洞呢?明确:作者在游览华山洞之前路遇仆碑,发现“其文漫灭”,知道是“谬误”,后游历了华山洞,有感而发,原路出洞后又遇仆碑,再见则抒发感慨,说理记文。
师:在这些地方作者分别遇到了什么事呢?请大家集中阅读第一、二段,找出景物的特点并填空。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的一篇游记。
这篇文章通过记游来发表议论,阐述治学处事的道理,给后人以诸多启示。
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 年 12 月 18 日-1086 年 5 月 21 日),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
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
2、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字词解释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谓,称。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3、而卒葬之:卒,最终。
4、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5、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庐冢,屋舍和坟墓。
6、距其院东五里:距,距离。
7、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山的南面。
古代称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8、有碑仆道:仆,倒。
9、其文漫灭:漫灭,模糊不清。
10、独其为文犹可识:识,辨认。
11、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谬,错误。
12、有穴窈然: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1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走到尽头。
14、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
15、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见,见到的景象。
16、有怠而欲出者:怠,懈怠。
17、不出,火且尽:且,将要。
18、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一,十分之一。
19、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左右,周围。
20、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人。
21、方是时:方,当、正在。
22、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
2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
24、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这里有尽情享受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褒禅山华阳洞
褒禅山位于含山县城东北处7.5公里, 旧名花山。唐贞观年间,高僧慧褒禅师结 庐山下,死后葬此,其弟子改花山为褒禅 山。 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著名文学家 王安石游览此山,写下千古名篇《游褒禅 山记》从此,褒禅山名扬海内外。
河 洞 华阳洞: 洞 上 中 深1600米,有10大 泛 有 景区、 102 个景点。 舟 洞 洞群分前洞、后洞、 , , 洞洞 天 洞 、 地 洞 。 洞里 前洞有“华阳”、 相 有 “万象皆空”等石 通 河 刻文字。后洞又称 。 。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
而 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 古今异义
足够 用来 志向,这里引 申为主观努力
形容词作名词
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帮助 在
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
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难道
得到的东 西,心得
倒 碑文
动 文 词 字 辨 认
“花山”。今言华如华 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说
大概因为
错误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褒禅山也叫华山。唐代和 尚慧褒开始在山脚筑屋定居,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死后葬在这里;因为这个缘 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 故,从那以后人们称这座山 之曰“褒禅”。今所谓 为“褒禅”。现在人们所说 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 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弟 也。距其院东五里,所 子在慧褒墓旁盖的屋舍。离 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 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 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 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 余步,有碑仆道,其文 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距离 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块石碑 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 倒在路旁,那上面的碑文已 曰“花山”。今言“华” 经模糊不清,只有从它残存 如“华实”之“华”者, 的字还可以辨认,是“花山” 盖音谬也。 的名称。现在把“华”念做
第四段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 对于 因 感叹 取独 形容词使动 动作名,流
传的文字
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 名作动,说清
谨慎地 选择
尽 道
……的 缘故
古今异义, 做学问的人
思而慎取之也。
余于仆碑, 又以悲夫古书 之不存,后世 之谬其传而莫 能名者,何可 胜道也哉!此 所以学者不可 以不深思而慎 取之也。
尽情享受
乐也。
盖余所至,比好游 大约我走到的地方,比起那 者尚不能十一,然 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 视其左右,来而记 到十分之一,然而看那左右 之者已少。盖其又 的洞壁,来到这里题字记游 深,则其至又加少 的已经少了。大概洞更深, 矣。方是时,余之那么到达那里的人就更少了。 力尚足以入,火尚正当决定从洞中退出的时候, 我的体力还足够继续前进, 足以明也。既其出, 则或咎其欲出者, 火把也还足够继续照明。我 而余亦悔其随之, 们已经出洞了,便有人责怪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那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 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至不能 也。 尽那游览的乐趣。
华阳洞
(bāo chán,也就是华山) 1、褒禅山 (zú ,死后) 2、而卒葬之 3、庐冢 (zhǒng,坟墓) 4、有碑仆道 (pū,倒) (huā/huá /huá ) 5、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yǎo,深远幽暗) 6、有穴窈然 (jiù,责怪) 7、则或咎 8、无物以相之 (xiàng,帮助) 9、何可胜道也哉 (shēng ,完全,尽) 10、箫君圭君玉 (guī,人名) 11、余弟安国平父 (fǔ,对男子的美称)
•第三段: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对于这 种情况 语气词 取 观 独 察
心得, 收获 因 为 他 们
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 之深,而无
的 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 且 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
的 奇异 雄伟 不同寻常 的景象 险阻僻远 的地方
动作名,见到的景象
懈怠
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将, 快要
完
于是
பைடு நூலகம்一起
华山洞下边平坦空旷,有泉 其下平旷,有泉侧 水从旁边涌出,题字记游的人 出,而记游者甚 众,——所谓前洞也。很多,这是人们所说的“前 洞”。顺山而上走五六里,有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 个洞穴幽暗深远,走进洞穴十 穴窈然,入之甚寒, 分寒冷,问它的深度,就是那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 些喜欢游览的人也不能走到尽 不能穷也,——谓之 头,人们叫它“后洞”。我和 后洞。余与四人拥火 同游的四个人拿着火把走进去, 以入,入之愈深,其 进洞越深,前进越困难,然而 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见到的景象也越奇特。有松气 懈怠想要退出的伙伴说:“如 有怠而欲出者,曰: 果不出去,火把将要烧完。” “不出,火且尽。” 于是跟他们一起退出洞来。 遂与之俱出。
王安石作宰相期间,大兴变法, 遭到保守派的猛烈攻击,但仍然立场 坚定,宣称“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 法,人言不足恤”。变法失败后,被 迫辞去相位。随后几度复出,又几度 辞官。晚年隐居钟山。
“尽吾志而不 能至者,可以无 悔矣。”
文学常识 褒禅山位于安徽省境内,风景秀美。主要景点 是“一寺二洞”。前洞有“华阳”等石刻文字;后 洞又称“碑洞”。
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 之观于天地、山川、 对于这种情况,我有感慨了。 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 草木、虫鱼、鸟兽, 虫鱼、鸟兽的时候,往往有心 往往有得,以其求思 得,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非 之深,而无不在也。 常深入而且无处不在。地方平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坦并且路程近,到达的人就多; 险以远,则至者少。 地势险峻并且路程远,到达的 而世之奇伟、瑰怪、 人就少。但世上的奇妙雄伟、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 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象, 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因 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盖余所 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
大 概 所到的 (地方) 不及, 不到
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
代游踪
那些到 的人
更
当、正在
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
体 力
有 人 埋 怨
还
用 来
自 己
形作动, 照明
已经
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
他 们
“碑洞”,即王安 石当年游览路线。
背景
公元1051——1054年,王安 石任舒州(现在安徽省潜山县) 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 4月,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 游览了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 景秀美的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 记形式写下此文,当时他34岁。
华阳洞入口
王安石的名言: “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可法, 人言不足恤。”
有志矣,不随以止 有了志向,也不随从别人而中止, 也,然力不足者, 然而力量不足,也不能到达。有 了志向和力量,而且又不随从别 亦不能至也。有志 人而松懈,到了那幽深昏暗、叫 与力,而又不随以 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力来辅 怠,至于幽暗昏惑 助他,也不能到达。但是力量足 而无物以相之,亦 够到达那里,结果却没有到达, 不能至也。然力足 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在自 以至焉,于人为可 己看来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 讥,而在己为有悔;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 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 他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心得。 者,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此 余之所得也。
“华实”的“华”,大概是
•第二段: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空旷
名作状 从旁边
多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入之甚寒,问其深,
幽暗深远的 样子
形作名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
那些
形作动, 走到尽头 而,连词
入,入之愈深,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
代游洞者
•第一段: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名作动 名作动 因为(这 个)缘故 命名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山 脚
死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者……也,判断句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也。
因为 是 山南水北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
四人者: 庐陵萧君圭君 玉,长乐王回 深父,余弟安 国平父、安上 纯父。 至和元年 七月某日,临 川王某记。
同游的四个人: 庐陵人萧君圭,字君 玉,长乐人王回,字 深父,我的弟弟安国, 字平父,安上,字纯 父。 至和元年七月 某日,临川人王某记。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文学常识
[记]: “记”是一种文体,有
奏记、游记、杂记。
游记:记录游览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文 章。主要特点是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 山水之美,抒发作者的感情。一般以记为主, 以感为辅。
王安石其人之政治篇
列宁称其为 “中国十一 世纪的改革 家”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 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 “少好读书”。1042年登进士第。 1061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 1069年任宰相,推行新法,后因遭 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1074年 罢相,次年再为相。1076年再次辞 去相位,退居江宁(南京)潜心学 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舒国公,又 改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 1086年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 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 “王文公”。
我对于那倒在地 上的石碑,又因此叹 惜那古代书籍的失传, 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 的文字,而没有人能 够说明白的事情,哪 能说得完呢!这就是 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 深入地思考、谨慎地 选取的缘故了。
•第五、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