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苏武学案

合集下载

苏武学案

苏武学案

《苏武》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复习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2、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知识梳理】1.通假字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②与旃毛并咽之()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④空自苦亡人之地()⑤信义安所见乎()⑥孺卿从祠河东后土()⑦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⑧请毕今日之驩()2.古今异义①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今义:)②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

今义:)③位列将(古义:。

今义:。

列:。

今义:)④兄弟亲近(古义:。

今义:)⑤我丈人行也。

(古义:。

今义:)⑥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

今义:)⑦独有女弟二人(古义:。

今义:)⑧且陛下春秋高(古义:。

今义:)⑨武等实在(古义:。

今义:)⑩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古义:;今义:)⑾明年,陵降(古义:,今义:)⑿虚心以相待(古义:,今义,)⒀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古义,,今义,)3.一词多义①当汉亦留之以相当()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副有罪,当相坐()②置置煴火()置币遗单于()乃幽武置大窖中()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为武置酒设乐()③亡其一人夜亡()存亡不可知()法令亡常()④会会武等至匈奴()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单于召会武官署()⑤发单于子弟发兵与战()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恐前语发()⑥见见犯乃死,重负国()信义安所见乎()何以汝为见()⑦为前长君为奉车()子卿尚复谁为乎()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皆为陛下所成就()何以汝为见()⑧以少以父任()汉亦留之以相当()以货物与常()4.词类活用①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②使动用法欲因此时降武()空以身膏草野()反欲斗两主()单于愈益欲降之()何久自苦若此!()③名词活用天雨雪()羝乳乃得归()杖汉节牧羊()孺卿从祠河东后土()惠等哭,舆归营()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5.特殊句式①()句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子卿尚复谁为乎()即某单于,何以复加()②()句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教材文言挖空练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学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教材文言挖空练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十二、苏武传⑧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

”武曰:“自分.( )已死久矣!王必.( )欲降.( )武,请毕今日之,效.( )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 )去.( )。

⑨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 )武死。

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 )见汉使。

具.( )自陈道..( )。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荒泽中。

使者大喜,如.( )惠语以让.( )单于。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使曰:“武等实在..( )。

”⑩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 )降及物故..( ),凡.( )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 )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武留匈奴凡.( )十九岁.( ),始以.( )强壮出,及.( )还,须发尽白。

十三、张衡传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答案:一、①使破,打败授予名位或官职凭借③送给,读wèi介词,拿、用交换白白地被忧虑、担心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寻找能够出使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④凭什么曾经逃亡逃走、投奔希望凭借宠幸被如果形势侥幸幸蒙认为那应该⑤交换通“否”答应怎么办理亏、理曲如果权衡、比较这宁可使担负、使承担实在双手捧着使完整向西⑥呈献,进献连词,不译给……看指侍从就上前指给……看趁机退,古有“却匈奴三百余里”,今有“退却”一词向上、竖起,做后面动词“冲”的状语全部、所有倚仗用认为尚且何况介词,因为违背、触犯欢心就尊重,动词整饬一般的宫殿很傲慢逼迫⑦撞破婉言道歉坚决通“按”,审察、察看从这里到那里⑧估计只不过装、作共同传扬,即公认安置住宿,动词⑨估计纵然必定违背穿怀揣逃走⑩延请坚定明确地遵守约定,即坚守契约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从小路,做动词“至”的方式状语个凭着接近希望通“熟”,仔细⑪发出无可奈何的声音牵、拉离开于是由此,趁此招待、款待难道因为缘故使完成,使结束使……回去⑫已经出使不被诸侯侮辱任命⑬把⑭攻下第二年派显得告别估计超过请大王允许我们念头⑮私下弹奏走上前记载演奏请允许我进献在这时走上前进献趁机请求能够拿动词,用刀杀退却高兴,喜悦回头给向人敬酒或献礼,动词拿⑯完毕多⑰因为任命上⑱只,不过凭借向来、本来不甘心位次过了些时候拉,掉转⑲一起、共同……的原因离开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的人高尚的品德散布太过分。

苏武传学案版第一课时

苏武传学案版第一课时

制作人:审核人:高二语文全体成员苏武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班固及其作品《汉书》。

2、学习课文前四段,掌握古今异义“相当、丈人行、货物”,重点词语“以、使、因、会、阴、素”,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判断句”等重要文言知识点。

3、了解课文前4段的主要内容,能够疏通文句;4、了解苏武的故事,特别是苏武在匈奴的斗争经历,感知苏武忠君爱国的光辉形象。

【学习重点、难点】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通过对文本的研习,分析司马迁描写苏武的技巧,感知苏武形象。

【课时】一课时一、回顾预习1.作者简介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

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

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继承父志,“潜精积思二十余年”,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了《汉书》。

2.关于《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学习指导注意目标,心中有数。

了解背景了解常识制作人:审核人:高二语文全体成员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

3.故事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

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

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12《苏武传》学案(2)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12《苏武传》学案(2)

《苏武传》学案【探究案】【学习目标】1、分析人物性格,重点剖析苏武的性格特征,体会苏武的人格魅力。

2、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技巧。

(一)分析人物,总结手法。

1初步总结苏武的人物性格。

2.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3.仔细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这部分内容,分别总结张胜、卫律、李陵的性格特征,再次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

4、总结文章塑人物的艺术手法。

(二)能力提升假如你正在面对苏武所面对的局面,作为汉使出使匈奴,匈奴有骄横的单于,你的一个糊涂的部下参与了匈奴亲王的谋反,身为汉使的你会怎么做?你要怎样处理这种复杂的外交局面?运用你的智慧,结合你平时知道的历史和外交知识,看你能否做一个比苏武更加出色的使节。

请以《假如我是苏武》为题展现你外交家的风采。

【训练案】一、基础知识1.填空。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体体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2.给加点字注音。

昆邪..王()()且鞮..侯()()阏氏..()()煴.火()左伊秩訾.()浞.野侯()丈人行.()缑.王()3.选出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A.前后十余辈.。

(批)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行辈)C.因厚赂.单于。

(贿赂)D.召苏武受辞.。

(供词)4.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何以女为见?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单于召会武官属。

D.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5.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A.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于是眼泪浸湿了衣襟,与苏武告别而去。

)B.常惠请其守者与俱。

(常惠请求看守自己的人一道去见汉使。

)C.来时,太夫人已不幸。

苏武传学案答案

苏武传学案答案

苏武传学案答案畔( )旃( )窥( )骑( )仞( )蚱蜢(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2)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但:古义:只;今义:但是。

(3)空自苦亡人之地亡:古义:无;今义:死亡。

(4)信义安所见乎见:古义:表被动;今义:看见。

(5)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古义:无;今义:丢失。

(1)置煴火,覆武其上煴:使动用法,使……燃烧。

(2)稍迁至栘中厩监稍:数量词作状语,稍微。

(3)以状语武状:名词作状语,用……的样子。

(1)见犯乃死,重负国见……乃……,被……才……。

译:等到被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2)皆为陛下所成就被动句,被……提拔/任用。

译:都是被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

苏武被匈奴单于扣留十九年,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苏武在匈奴的遭遇及其表现,概括苏武的性格特点。

与“竟不可得其要领”中“竟”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竟不可得其要领”中“竟”与“竟日自省”中的“竟”都是“最终”的意思。

A.终了,完毕;B.最终;C.竟然;D.整个,从头到尾。

故选B。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解析:A.会权轧祸乱起,以寇贼为端意思是“适逢”,B.衡常思图身之事意思是“图谋”,C.冀时论必当我是意思是“赞赏”,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去职意思是“任职”。

故选A。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解析:A.以/之数十年B.其先/从容之仕C.常思图身之事,未尝/不垂涕自愍D.皆共目之/衡独危言深论。

故选D。

下列各句中与“皆共目之”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皆共目之”是主谓结构短语,与之相同的是C.“冀时论必当我是”。

其他三项均为状语短语。

故选C。

张衡,中国东汉时期的一位伟大科学家和文学家,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名人之一。

他的学术成就不仅体现在文学、数学等领域,更是在天文学、地理学等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张衡的学术生涯,并附上详细的答案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张衡的学术思想。

《苏武传》学案

《苏武传》学案

第十二课《苏武传》学案班级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文章背景。

2. 能用普通话准确、流畅地朗读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3. 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大致疏通文意,读懂文章内容。

二、问题与例题问题1 通过阅读,请你简述苏武的遭遇。

问题2 苏武在被囚禁流放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

这是否矛盾?问题3课文是怎样从环境和细节描写入手来挖掘人物性格特征的?问题4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问题5 通过以上学习,你认为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问题6 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三、目标检测1.填空:(1)班固,东汉著名的,《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体例,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历史与文学巨著。

文学史上,司马迁与班固并称。

(2)“二十四史”是指由《史记》至《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它的前四史是、、和。

(3)班固又是东汉最著名的的辞赋家,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2、校正字音①稍迁至栘中厩()监;②数()通使相窥()观;③以状语()武;④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⑤后随浞野侯没()胡中;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⑦置煴()火,覆武其上;⑧拥众数万,马畜()弥山;⑨故使陵来说()足下;⑩何以汝为()见;⑾子卿尚复谁为()乎。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通哪个字。

①暴秦之欲无厌②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③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④辞决而行⑤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⑥秦有余力而制其弊⑦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⑧同舍生皆被绮绣⑨独不怜公子姊邪⑩可得闻与配餐作业A、基础题1、古今异义①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古义:今义:②皆为陛下所成就。

③我丈人行也。

④欲因此时降武。

⑤独有女弟二人⑥且陛下春秋高⑦武等实在⑧稍迁至栘中厩监⑨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⑩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2、词类活用单于壮其节壮:屈节辱命屈、辱,诚甘乐之乐:欲因此时降武降:空以身膏草野膏:反欲斗两主斗:天雨雪雨:羝乳乃得归乳:杖汉节牧羊杖: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惠等哭,舆归营舆: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3、特殊句式:(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2)为降虏于蛮夷(3)何以汝为见(4)子卿尚复谁为乎(5)何以复加(6)信义安所见乎(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8)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学案2:第10课 苏武传

学案2:第10课 苏武传

苏武传学习目标:1、了解《汉书》及本文历史背景。

2、积累文言实虚词,在语境中体会文言、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

3、了解并体会苏武的形象,学习苏武视国家利益重于生命的爱国节操。

学法指导:诵读法、探究法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东汉官吏、史学家、文学家。

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

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书,潜心二十余年,修成《汉书》,当世重之,迁玄武司马,撰《白虎通德论》,征匈奴为中护军,兵败受牵连,死狱中,善辞赋,有《两都赋》等。

2、《汉书》简介《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

二、自主学习(一)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同“”, )2.与旃毛并咽之(“”同“”,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同“”, )4.空自苦亡人之地(“”同“”, )5.信义安所见乎(“”同“”, )6.请毕今日之(“”通“”)7.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同“”, )(“”同“”, )(“”同“”, )(二)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今义:①动词,两方面差不多;②形容词,适宜,合适;③副词,表示程度高,但不到“很”的程度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古义:今义:岳父3.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古义:今义:供出售的物品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今义:连词,因为这个,所以5,卧起操持..古义:今义:料理、筹划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今义:指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7.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今义:①事业上的成绩;②完成(多指事业)8.兄弟亲近..古义:今义:①形容词,关系密切;②动词,(一方对另一方)亲密地接近9.武等实在..古义:今义:①形容词,诚实,不虚假;②副词,的确;③副词,其实(三)一词多义1.与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与民除害()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2.屈屈节辱命()手指不可屈伸(《送东阳马生序》)()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隆中对》)()理屈词穷()3.阴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岳阳楼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4.通数通使相窥观()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乐毅之徒通其意(《过秦论》)()遂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中通外直(《爱莲说》)()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孔雀东南飞并序》)()5.当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当窗理云鬓(《木兰诗》)()当其欣于所遇(《兰亭集序》)()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6.去与武决去()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鸿门宴》)()公然抱茅入竹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我从去年辞帝京(《琵琶行并序》)()(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天雨.雪( )(2)羝乳.乃得归( )(3)杖.汉节牧羊(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 )2.名词作状语(1)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2)其一人夜.亡( )3.名词的使动用法空以身膏.草野( )4.动词的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 )(2)反欲斗.两主( )(3)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4)屈.节辱.命( )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何久自苦.如此( )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单于壮.其节( )(2)诚甘乐.之( )(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苏武张衡练习解析

苏武张衡练习解析

《苏武传》、《张衡传》文言练习2009-6-23第一部分课内基础知识积累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稍.迁至栘中厩监:()2、因厚赂.单于()3、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4、单于使卫律治.其事()5、单于使使晓.武()6、如惠语以让.单于()7、扶辇下除.()8、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9、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10、武留匈奴凡.十九岁()11、衡少善属.文()12、连辟.公府不就()13、再迁..为太史令()14、衡下车..,治威严()15、上书乞骸骨...()16、武复穷.厄()二、选择题:1、下列词语全部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①汉天子我丈人..之..行也②常能为汉伏弩射杀③朝夕遣人候问....武④欲令两国相攻⑤寻其方面..与常..⑥以货物A.①④⑤B.②③④C. ②③⑥D. ①③⑥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幸.蒙大恩,赐号称王幸.蒙其赏赐大王亦幸.赦臣B、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汉亦留之以相当.C、引.佩刀自刺引.赵使者蔺相如引.匕首提秦王D、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须发.尽白怒发.上冲冠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若.知我不降明合契若.神B、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C、君因.我降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D、虽才高于.世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4、下列对“以”字的归类正确的一组是:()①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②以货物与常③以状语武④以精铜铸成⑤虽生何面目以归汉⑥因以讽谏⑦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⑧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A. ①⑥/②⑧/③⑤/⑦/④B. ①②/③⑤⑦/④/⑥⑧C. ①⑤⑥/②③/④/⑦/⑧D.①②⑦/③⑤/⑥/④⑧5、下列对“乃”字的归类正确的一组是:()①见犯乃死②衡乃诡对而出③羝乳乃得归④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⑤乃知震之所在⑥十年乃成⑦今君乃亡赵走燕A. ①②/③⑤/④⑦/⑥B. ①②/③⑤⑦/④/⑥C. ①⑥/②/③⑤/⑦/④D.①③⑥/②④⑤/⑦6、下列“为”字的解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A、何以汝为见B、为武置酒设乐C、阉竖恐终为其患D、共为不轨7、选出对下列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①宜皆降.之②单于壮.其节③羝乳.乃得归④空以身膏.草野⑤大将军邓骘奇.其才⑥皆共目.之⑦朝夕..遣人候问武⑧武能网.纺缴,檠弓弩A、①④/②⑤/③⑥⑧/⑦B、①④⑤/②③/⑥⑦/⑧C、①④/②⑤⑥/③⑧/⑦D、①④⑤/②③⑥/⑦⑧8、下列句子句式归类正确的一组是()①为降虏于蛮夷②子卿尚复谁为乎③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④何久自苦如此⑤皆为陛下所成就⑥举孝廉不行⑦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⑧求人可使报秦者⑨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⑩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A. ①⑩/②④⑥/③⑤⑦/ ⑧⑨B. ①⑩/②④⑨/③⑤⑥/⑦⑧C. ①⑩/②④⑥/③⑤⑧/⑦⑨D.①⑩/②④⑨/⑤⑥⑦/③⑧第二部分课外人物传记阅读(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高二语文上册《苏武传》教案设计3篇

高二语文上册《苏武传》教案设计3篇

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 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三、朗读课文,熟悉内容。鉴于学生的.文言文朗读能力较弱,课堂自读或 教读非常必要。朗读中重点注意把握:
1、校正字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 jiù )监; ②数(shuò )通使相窥(kuī)观; ③以状语(yù)武; ④既至匈奴,置币遗( wèi )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 mò)胡中; 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yānzhī )归汉; ⑦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注:课本注音“yún”有误。煴,有二音,读 y ūn 意为“微火”,读 yùn 意同“熨”); ⑧故使陵来说(shuì)足下; 2、注意断句: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于)匈奴中。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幸蒙/其赏赐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5、合作讨论 班固是怎样用对照、映衬的手法塑造主人公形象的? 在出使匈奴之初,与副使张胜的对照。 在威逼利诱之时,与叛徒卫律的对照。 在以情相劝之时,与降将李陵的对照。 6、以班级为单位,交流补充。 四、布置作业:赏析《苏武传》中的人物形象。
高二语文上册《苏武传》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翻译文句。 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法指导: 1、朗读课文,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2、概括整理:作者作品,内容要点,知识归类。 3、合作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准确翻译文句。 4、思考探讨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课时安排 3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堂: 代的“苏武牧羊”故事广为传颂,千百年来,苏武已成为一名伟大的爱国英

苏武传学案用

苏武传学案用

《苏武传》学案一、新课标导航1.了解民族英雄苏武的事迹,学习他为了维护国家尊严,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始终不肯屈节的民族正气。

2.学习课文通过多种对比,从不同方面来衬托传主高大形象的写法,以提高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3.了解有关作者和《汉书》的文史常识,熟读课文,做到能够根据语境辨识文言常用词的意义和用法。

二、文本课前自主学习1.认真阅读下面材料,读后写一点感受或评论。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史学家、文学家。

幼年聪明好学,九岁能诵读诗赋,写作文章。

父班彪是汉光武时著名的儒学大师,著《史记后传》65篇。

班固二十三岁时,班彪去世,他继承父业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开始撰写《汉书》。

被告以私改国史罪而下狱。

弟班超(投笔从戎,出使西域三十一年,使西域五十余国归属汉朝,被封为定远侯)上书力辩,获释,任兰台令史,转迁为郎,典校秘书,并奉诏修史,继续撰写《汉书》。

永元元年(89)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窦宪登燕然山,刻石记功,由班固作铭。

永元四年(92),窦宪以外戚专权,被和帝迫令自杀。

班固受株连,免官下狱,死于狱中,年六十一岁。

班固死后,其历时二十余年所撰的《汉书》,其中因死未能完成的八表和《天文志》,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补写完成。

他的诗文被后人辑成《班兰台集》,其中《咏史诗》为文学史上现存第一首文人五言诗,而《两都赋》在文学史上也很著名。

2.《汉书》介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全书一百篇,由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组成,记载了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政权倾覆(公元23年)共229年西汉的历史。

其中,汉武帝太初以前西汉历史,纪传部分都采用《史记》旧文,略作增删;太初以后历史,则为新撰。

班固出身于仕宦家庭,崇奉儒家思想,又是奉诏修史,因而《汉书》总的倾向是站在封建统治积极立场来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不像《史记》那样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观点,当然也缺乏像司马迁那样强烈地反抗统治阶级的精神。

《苏武传》预习学案

《苏武传》预习学案

《苏武传》预习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班固及《汉书》,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分析苏武的形象特点,感悟苏武的人格魅力,学习其忠贞不屈的气节。

3.学习文章的叙事艺术,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和衬托手法。

【使用说明】1.阅读整篇文章,结合导学案完成完成学习目标。

2.要求字迹工整,思路清楚。

【重点难点】重点: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难点:学习传主的坚强意志、爱国精神与不屈信念,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

【情景导学】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

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旄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洒一路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裹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预习】(一)历史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

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

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二)作者简介: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

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

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

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入狱。

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

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

高二语文上册《苏武传》教案设计 3篇

高二语文上册《苏武传》教案设计 3篇

高二语文上册《苏武传》教案设计3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1、合作学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的能力和习惯。

2、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

教学重难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学习概括内容要点的技能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早自习预习:理解文意(结合课下注释及《创新设计》)二、导入:“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

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历尽艰辛,持节不屈。

两千多年来,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

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的人生。

三、作者作品及背景。

1、作者简介:课件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

和帝永元元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

后来,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家庭——父亲:班彪(史学家,文学家)弟弟:班超(投笔从戎)妹妹:班昭(续写《汉书》)注:班昭,博学高才,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作品——史书:《汉书》辞赋:《两都赋》诗:《咏史诗》注:《两都赋》:汉代京都大赋中的名篇,分《西都赋》和《东都赋》两篇。

后来张衡《二京赋》、左思《三都赋》,在形式上皆颇受其影响。

《咏史诗》则是最早的文人五言诗。

2、简介《汉书》:课件《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苏武传》优质课学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苏武传》优质课学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苏武传》优质课学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素养目标】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了解本文的历史背景,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3.分析文章按时间顺序叙事的脉络,体会对比手法、典型语言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4.学习苏武忠贞不屈的气节,学习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体会对比手法、典型语言对塑造人物的作用和学习苏武忠贞不屈的气节.【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后任兰台令,经过20多年的努力,写成《汉书》。

和帝永元元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来,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其作品《汉书》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除《汉书》外,班固还是一个出色的赋作家,他的创作活动主要表现在他身体力行地提倡散体大赋上,其代表作《两都赋》,是以两都(长安、洛阳)为题材的作品中规模宏大、别具特色、成就突出、影响最大的一篇,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直接影响了后世的创作,被《文选》列为第一篇。

主要作品有2、写作背景匈奴,是以游牧为主擅长骑射的民族。

秦末汉初以来,匈奴首领以其控弦之士30余万,东败东胡,西逐月氏,北服丁灵,使“诸引问弓之民,并为一家”,不断南下袭扰。

汉高祖刘邦曾亲征匈奴,却被围于白登山,只能屈辱和亲。

后经过六十多年,尤其是“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后,至武帝时,国力空前强盛,汉朝开始了对匈奴的几次大规模用兵,至武帝末年,匈奴力量被明显削弱,汉朝北方的威胁基本解除。

汉武帝后期,战争虽时有发生,但规模已远不如以前。

汉朝的政策也由强硬的武力变为恩威并举,双方遂有互派使者以示亲善的举动。

但双方在表面和好的背后,也在窥探着对方的虚实。

苏武出使匈奴,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3、题目解说苏武,汉武帝派去出使匈奴的使者。

《苏武传》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苏武传》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分析】:苏武骂卫律的言下之意。

四、在和李陵对比中感知苏武形象1.请分析李陵劝降的层次。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2.请分析苏武的两句回应中,所表达的内涵。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3.“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这两句表现了李陵怎样的人物形象?我们能看出作者对李陵持怎样的态度?不管是威逼利诱,死的威逼,还是肺腑之言的劝说,都打动不了忠贞如一的苏武,他实在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爱国忠诚的真君子!六、“幽置大窖”和“苦守北海”。

“幽置大窖”和“苦守北海”是中间的过渡,将两次劝降联系在一起。

1.苏武出使匈奴遭遇变故后曾两度自杀,后来被困地窑、牧羊北海时却又想方设法活下去。

这前后不一的做法是否矛盾?2.本文借用典型环境表现人物。

请简要分析。

七、故事的结局1.苏武在匈奴坚守十九年,靠的是什么?2.请翻译李陵《答苏武书》(节选),说说你对苏武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

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

《苏武传》学案

《苏武传》学案

《苏武传》学案学习目标1.能用普通话准确、流畅地朗读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2.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能够结合注释疏通文句,运用多种方式恰当地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3.领会蕴涵的精神,概括苏武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

文本导学两千年前,在北海边上,有一位杖节牧羊的老人,他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着,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

其气节,令人肃然起敬。

他没有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屈服,也没有在金钱、富贵面前动心。

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亲爱的祖国,他餐冰卧雪、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

一直以来,这种英勇义举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华夏儿女奋然前行.可以说,苏武,真正称得上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梳理整合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拼音,反复朗读。

如果还有读不准的字,请写在后面的方框里,也注上拼音。

①数通使相窥观()②且鞮侯单于初立()③空以身膏草野()④稍迁至栘中厩监()⑤置煴火()2.选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制作文言词语卡片,在组内进行交流。

3.《汉书》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记述了229年间的事情,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探究与发展4.熟读文本内容,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并与同学们交流。

5.整体感知文本内容,请给课文分一下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6.走进文本,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分析苏武这一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

张衡苏武学案

张衡苏武学案

15.《苏武传》导学案高一语文必修四编写人:学习目标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文章背景。

2. 能用普通话准确、流畅地朗读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3. 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大致疏通文意,读懂文章内容。

学习重点:积累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疏通文意,读懂文章内容。

一导语设计两千年前,在北海边上,有一位杖节牧羊的老人,他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着,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

其气节,令人肃然起敬。

他没有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屈服,也没有在金钱、富贵面前动心。

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亲爱的祖国,他餐冰卧雪、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

一直以来,这种英勇义举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华夏儿女奋然前行.可以说,苏武,真正称得上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二、学习知识及巩固作者及《后汉书》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

东汉著名的史学家。

《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

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

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

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

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

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

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

《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

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

《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

学年高二语文导学案《苏武传》(二)(新人教版必修)教案课件

学年高二语文导学案《苏武传》(二)(新人教版必修)教案课件

《苏武传》导学案(二)学习目标:1. 在读懂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和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2. 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3. 领会文章蕴涵的精神,概括苏武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在对比中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

学习过程:一、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导入新课。

二、走进文本,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分析苏武这一人物形象。

思考探究:班固是怎样用对照、映衬的手法塑造主人公形象的?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初,霍氏(指西汉权臣霍光子孙)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

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

在人之右,众必害之。

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

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

”书三上,辄报闻。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

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注:突,烟囱),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

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座,而不录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

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

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

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

”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

及光身死。

而宗族竟诛。

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

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汉书·霍光传》)1.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霍氏秉.权日久秉:执掌B.天下害.之害:陷害C.客有过.主人者过:拜访D.威震主者不畜.畜:容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夫奢则.不逊②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B.①而.又行以逆道②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C.①于更为.曲突,远徙其薪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D.①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②凡四方之士未有不过而拜且.泣者3.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在人之右,众必害之.。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苏武传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4 学案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苏武传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4 学案

12 苏武传学习目标1.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能够结合注释疏通文句。

2.体会文章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

3.掌握文中刻画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了解作者尊重史实的态度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1.疏通文意,给每段文字添加小标题,理清脉络。

要求:小标题要准确概括情节变化,同时注意语言的通顺、凝练。

2.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分析苏武这一人物形象。

二、自练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栘.中( ) 数.通使( ) 丈人行.( ) 遗.单于( ) 阏氏..( ) 煴.火( )膏.草野( )啮.雪( )旃.毛( ) 牧羝.( )纺缴.( )檠.弓弩( ) 斧钺.( )2.名句积累。

(1),何久自苦如此!(2),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合作探究1.苏武是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匈奴的?2.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3.卫律、李陵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4.为了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作者重点写了什么内容?5.本文典型的艺术手法有哪些?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数:屡次B.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别:离别引.X胜引:牵攀、招供益.骄,非汉所望也益:更加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B.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C.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不幸..丈人..行也C.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D.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②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B.①武与李陵俱为.侍中②汝为.人臣子C.①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②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D.①赐钱二百万以.葬②X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5.下列各句都有词类活用现象,请选择分类正确的一项( )①宜皆降之②屈节辱命③单于壮其节④空以身膏草野⑤反欲斗两主⑥天雨雪,武卧啮雪⑦杖汉节牧羊⑧武能网纺缴,檠弓弩⑨扶辇下除A.①②④⑤/③/⑥⑦⑧⑨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C.②③⑥/①④⑦/⑤⑧⑨D.①⑤⑥/②⑦⑧/③④⑨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苏武传》导学案高一语文必修四编写人:学习目标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文章背景。

2. 能用普通话准确、流畅地朗读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3. 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大致疏通文意,读懂文章内容。

学习重点:积累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疏通文意,读懂文章内容。

一导语设计两千年前,在北海边上,有一位杖节牧羊的老人,他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着,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

其气节,令人肃然起敬。

他没有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屈服,也没有在金钱、富贵面前动心。

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亲爱的祖国,他餐冰卧雪、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

一直以来,这种英勇义举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华夏儿女奋然前行.可以说,苏武,真正称得上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二、学习知识及巩固作者及《后汉书》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

东汉著名的史学家。

《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

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

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

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

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

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

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

《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

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

《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

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则是其特色。

三、背景知识介绍:汉武帝开始对匈奴进行长期的讨伐战争,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时间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

匈奴的威势大大削弱之后,表示愿意与汉讲和,但双方矛盾还是根深蒂固。

所以,到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时,却被扣留,并迫使他投降。

《苏武传》集中叙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间的事迹,热烈颂扬了他在敌人面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四、学习目标达成过程1. 听读录音,写出下列句中的生字注音。

①数通使相窥观()②且鞮侯单于初立()③空以身膏草野()④稍迁至栘中厩监()⑤置煴火()2.学生再读课文,标注重点实词虚词。

3.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交流学习自己不懂的内容。

4. 文言基础知识归纳。

5. 学生再读文本,选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制作文言词语卡片,在班内进行交流。

【通假字】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与旃毛并咽之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孺卿从祠河东后土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武父子亡功德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始以疆壮出【古今异义】汉亦留之以相当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兄弟亲近我丈人行也。

欲因此时降武。

独有女弟二人且陛下春秋高武等实在【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2.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2)空以身膏草野(3)反欲斗两主(4)单于愈益欲降(5)何久自苦如此!(6)王必欲降武3.名词活用(1)天雨雪(2)羝乳乃得归(3)杖汉节牧羊(4)孺卿从祠河东后土(5)惠等哭,舆归营(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特殊句式】检查特殊句子的翻译1.倒置句(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2)为降虏于蛮夷(3)何以女为见(4)子卿尚复谁为乎(5)何以复加2.判断句(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非汉所望也(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3.被动句(1)见犯乃死,重负国(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3)皆为陛下所成就五、基础知识:1.填空:(1)班固,东汉著名的,《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体例,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历史与文学巨著。

文学史上,司马迁与班固并称。

(2)“二十四史”是指由《史记》至《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它的前四史是、、和。

(3)班固又是东汉最著名的的辞赋家,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2、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的是A、惠等哭,舆归营。

B、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D、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3、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是A、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C、见犯乃死,重负国。

D、终不得归汉,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4.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通哪个字。

①暴秦之欲无厌②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③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④辞决而行⑤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⑥秦有余力而制其弊⑦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⑧同舍生皆被绮绣⑨独不怜公子姊邪⑩可得闻与5.选出“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组:()例: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①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③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④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⑤士亦以此不附焉。

⑥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⑦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⑧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⑤⑦ D.④⑥⑧6.下列句中的“于”字已按其作用作了分类,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赵氏求救于齐。

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③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④望长安于日下。

⑤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

⑥而耻学于师。

⑦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⑧师不必贤于弟子。

A.①⑦/②⑥/③④/⑤⑧ B.①⑥/②⑦/③⑤/④⑧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D.①⑥/②⑦/③④/⑤⑧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东汉人班固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它记述了汉高祖之后的200多年的历史,行文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C.《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运用多种文学手段,揭示人物的性格,将人物写的栩栩如生。

文中的成语“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直到现在仍被广泛应用。

D.《鸿门宴》一文紧扣住情节的发展刻画人物性格,同时运用了对照的手法,使人物形象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语言运用精当,生动传神,其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一直沿用至今。

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2)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3)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4)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9.下面是对本课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和缓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选择,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

B.虞常沦落匈奴,但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因此赢得了敌国的敬意。

D.卫律使尽威吓、利诱等手段,但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五、作业布置熟读文本内容,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并与同学们交流。

《苏武传》参考答案一整理字词句女:通“汝”,你。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通“祀”,祭祀。

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始以疆壮出疆:通“强”,强壮。

【古今异义】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偿。

今义:副词,表程度。

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位列将古义:位;官位。

今义:位置、地位。

列:一般的,普通的。

今义:排列。

兄弟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

今义:动词,靠近。

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

2.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若: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3.名词活用(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4)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名词做动词,祭祀(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特殊句式】检查特殊句子的翻译 1.倒置句(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女为”(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基础知识1.(1)史学家断代史班马(2)《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3)《两都赋》2.A(舆)3、C(见犯)4.①“厌”通“餍”②“蚤”通“早”③“见”通“现”④“决”通“诀”⑤“乡”通“向”⑥“弊”通“敝”⑦“支”通“肢”⑧“被”通“披”⑨“邪”通“耶”⑩“与”通“欤”5.C 6.D(向/对于/在/比) 7.C8.略。

9.B16.《张衡传》导学案(一)高一语文编写人:【学习目标】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

2、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深入了解张衡。

3、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1、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

2、了解张衡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法指导】1、利用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